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精选12篇)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1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当前无线电传输技术取得快速进步的情况下, 广播电视技术以清晰、优质及高校的特点被我国当前电视行业广泛使用。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及宣传等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基于此, 如何对当前数字电视优势合理应用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途径, 也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1 我国广播电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利用广播电视, 人们可以在各个区域随时随地了解各地动态, 收看各类节目。可以说, 广播电视已经成为我国家庭生活的常备工具。据相关资料统计, 我国去年电视产业总收入高达3000多亿元, 其中, 广告收入、有线网络及电影票房收入是目前电视船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管理及领导能力的不断加强, 为电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 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 我国广播电视在国际宣传推广能力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虽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快速发展。首先, 专业化人才的缺失是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人才紧缺, 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是广播电视发展中制约因素之一。其次, 我国部分电视台或电视节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盲目模仿收视率高的电视节目抢夺电视市场, 造就了电视节目雷同, 使得人们对电视节目产生了较大的视觉疲劳,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有, 部分电视台资源缺乏, 资金有限, 无法引进优质节目, 导致收视率, 经济效益差。还有, 广播电视行业存在滞后性, 如随着新媒体兴起及应用, 广播电视行业遇到了严重危机,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收视率明显降低, 严重影响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1.3 关于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应对措施分析
对于当前广播电视发展存在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快速发展。首先, 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保障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为适应广电事业发展, 企业应逐渐完善人才选聘制度, 发掘人才, 引进人才, 同时开设定期培训, 并设立公平的奖惩制度, 以实现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其次, 完善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 出台相应政策, 合理配置资源, 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组合与合理分配, 制作优质节目, 以提高广播电视收视率。还有,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结合发展, 实现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相互渗透和经营也是保证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打破各媒体之间的界限, 实现跨媒体经营, 以实现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
2 当代广播电视技术优势分析
基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 广播电视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就信号传输发展而言, 目前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 主要以0和1作为数字信号为主导, 可以对噪声起到抵御作用。如一旦产生噪音, 传输信号在得以恢复的同时, 可实现对噪音的有效清除, 可对电视信号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其次, 传输信号速度快也是主要优势;目前数字电视信号一般由编码处理后形成, 同时, 信号采用光纤结构, 使得其信号容量及传输速度均比以往有显著提高, 另外其抗干扰能力也比传统电视有显著降低。还有, 目前由于电视技术实现了数字编码, 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加工与利用, 有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些技术是传统模拟信号所部具备的。
3 关于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心技术分析
3.1 数字电视复用技术
数字电视复用技术是目前广播电视的重要技术, 相比传统电视技术而言, 复用技术的应用是目前广播电视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该技术主要采用复用器将视频、音频及一些辅助信号进行整合, 形成一股数字流, 通过传输送到调制器中, 实现了节目间的带宽分配确认, 提供了各类增值服务。基于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 实现对电视技术分级、扩展及交互工作, 复用技术是其主要工作之一。
3.2 网络电视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 网络技术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来搜索、获取更多的信息。网络电视便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技术, 它能够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人们。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对比, 其包含的节目内容更加的丰富,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对观看的节目进行点播, 这点上要强胜于普通电视。另外, 其机顶盒或者PC机的终端设备更能有效的实现网络的互动。如今, 这种超强互动性的网络电视技术不断的对传统电视技术造成巨大的冲击。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电视技术的质量还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日后势必将彻底的取代传统电视技术, 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3 高清数字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高品质, 高清晰发展是必然趋势, 而数字高清电视的出现及应用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取得的成绩。高清技术作为我国现代化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如目前, 广播电视分辨率以传统720×576提升到现在的1920×1080, 同时, 结合目前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3.4 卫星直播电视技术
卫星直播电视技术的信号转播是通过卫星来实现的。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 卫星科技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而通信卫星的转发器功能也日益强大, 其功率也随之变大。通过通信卫星转发器, 可以完全的实现数字电视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整个传送工作。另外, 卫星直播电视技术拥有覆盖范围极广的特征, 只要是在全球范围内, 所有数字信号的传输工作都能够通过卫星电视技术得以实现。同时, 卫星电视的设备简单, 只需要“天线”的应用, 就能够让人们观看到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
4 结语
广播电视是当前人们生活所必须的主要工具, 也是人们了解新闻动态的基本媒体。同时, 传统广播电视技术由于技术较为落后, 已不能满足当前数字化信息时代对广播电视的普遍要求。本文就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并对新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以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取得了高速的发展, 同时,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带动了人们精神追求的提升。广播电视作为目前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娱乐工具在当前人们生活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本科结合当前广播电视发展情况, 就广播电视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同时, 结合传统广播电视技术, 就新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在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现状,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项胜利.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产业创新的路径探索[J].新闻传播, 2014 (3) .
[2]张伟.互联网与广播电视融合点播技术架构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 (4) .
[3]蒋宏宾.媒体思维变革与媒体融合——侧重于广电媒体的分析[J].学海, 2014 (5) .
[4]刘艳, 曾振文, 李敏.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电视技术, 2014 (z2) .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2
《裸婚时代》
青春电视剧《裸婚时代》改编自80后网络作家唐欣恬的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由北京光彩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导演滕华涛执导,文章首次担当编剧,文章、姚笛、张凯丽、丁嘉丽、韩童生、万茜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刘易阳和童佳倩在没有房子、车子的情况下,冲破双方父母的重重阻拦,成功“裸婚”,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接踵而至。
剧情简介:童佳倩(姚笛饰)与刘易阳(文章饰)相恋近十年,临到成婚却发现自己成了没 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的“裸婚一族”,两人坚信感情能够战胜一切。然而生活给了他们下马威,与三代同堂大家庭的格格不入、公公和奶奶的重男轻女、生活捉襟见肘的种种不堪。小夫妻渐渐改变了本来面目,难以忍受对方,走向了分手。离婚后两人开始了新生活,却在各种事件中相互理解包容,也学会了处理和对方家庭的关系。两个人变得成熟,也更加明确他们仍然爱着对方,终于重新走到一起。
《奋斗》
《奋斗》是导演马伟豪执导的一部电影,该片根据同名小说《奋斗》改编而成,由李晨,董璇等主演,该片定于2011年4月2日全国上映。该片描述了一群善良、勇敢与坚持的年轻人勇于奋斗,并最终在生活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故事。
《奋斗》是由作家石康的原著《激情与迷茫》改编而来。由赵宝刚导演,佟大为、马伊琍领衔主演。它全面描写80年代后成长的电视剧,主要描写一群从学校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从毕业到就业,从合租到买房,从爱情到亲情,所有80年代后这一代人的经历都在该剧中得到了真实反映。用导演赵宝刚的话说,是一部青春感十足的言情戏。
点评:电影版的《奋斗》贴近80后真实的生存状态,反映80后现实,更加贴近生活。
《我的青春谁做主》
这是一个家庭里三个表姐妹的青春故事,她们在同一时间以成年人的身份走进社会,感受到社会的残酷。每人都发现自己要面对一个超高难度的命题,可她们不屈不挠,不但要用智慧给出完美答案,还要违抗父母的意志,个性和理想是她们前往的彼岸。
现代广播传媒创新之策略 篇3
关键词:现代广播 创新 激励
改革的深入、时代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现代广播传媒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传媒也由模拟向数字在逐渐转变,传播方式正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接收终端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业务形态由封闭分割向开放融合转变。现代广播传媒,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媒体,拥有庞大的节目资源和网络资源,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机制、高新的技术,丰富的节目,拓展服务业态,不断满足广大听众的新需求。
一、前提:理念创新
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资源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和价值载体的人类行为。1911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创新”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思想是实践的指南,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的先行,就没有体制、科技和服务创新的实践。近年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沿着“频率专业化、媒体多元化、产业规模化、财产资本化”的发展理念,全力实施“专业化做精、多元化做强、规模化做大、资本化上市”的发展战略,向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交通广播频率立足交通特色,锁定频繁移动人群的需求,力推“爱心广播,平安调频”的核心理念,打造湖南媒体新品牌。新闻广播频率按照“报道零时差,沟通零距离”和“对接听众的需要,对接听众的理想,对接听众的情感”的现代广播理念,力争打造湖南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平台。汽车音乐广播立足省会长沙,辐射长、株、潭,全力打造湖南第一车载电台品牌。经济广播频率以“家庭理财消费”为主核,文艺广播频率以关注青春、关注成长为重点,旅游故事广播频率定位在旅游资讯和红色旅游故事上。全台各频率理念新锐、定位清晰,开创了“线性+单元”广播节目形态。近两年来,湖南广播与湖南电视深度融合,打出了“芒果Radio”的大旗,就是想借用湖南电视的品牌之势、发展之势,用广播传媒整体的形象与“芒果”这个大品牌相对接、融合,使得传统的广播媒体富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尚,符合现代受众的心理需求。2012年上半年,湖南电台收听率整体份额保持在70%以上的超高位运行,稳居湖南收听市场第一名;1~5月,湖南电台实现经营创收1.46亿,同比增长31.49%。
二、保障: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是广播媒体创新要素中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种创新型的机制体系是现代广播传媒发展的必需。其创新机制包括节目生产、节目运营、节目管理、节目保障、节目监评、节目奖惩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只有科学、灵活的机制,才能培育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最后,让创新成为现代广播传媒人血液中流淌的一种基因。在现代广播传媒创新体系中,产业价值链重构是广播传媒重新确立优势的重大战略转型,必然要求管理机制推陈出新,以协调各个产业链之间的各种联系,形成畅通的价值通道。只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通过实施内部机制改革,解决人事、财务等问题,才能求得产业价值的大幅度提升。与事业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广播业务形态、制播方式不同,媒体融合下广播衍生的新媒体、新业务发展主要依靠培育市场主体,形成投资多元化。现代广播传媒的管理机制,既不能用行政管理替代服务管理,也不能把传统的用人机制复制在广播产业运营中,而应根据媒体融合下现代广播发展的特性与人员的素质特点,确定有效的适应现代广播传媒发展的管理模式。如在人才激励机制上可以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岗位设置与薪酬体系。“跨越发展、人才为先”是湖南广电一贯所主张的,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是湖南广播人才战略的重要基础。湖南电台多次面向全国招聘高端管理人才、采编播、技术等核心岗位人才。为留住人才,鼓励创新,湖南电台全面推行激励机制,一是事业激励,二是薪酬激励,三是荣誉激励,四是情感激励,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截至目前,湖南电台的创新理念已经贯穿到每个频率、栏目、节目和活动中,并形成了一支创新团队。
三、核心:节目创新
广播发展到今天,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广播传播理念、传播机制、传播技术以及受众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结构性变化。节目创新是媒体人永恒的话题,它涉及媒介传播实践的方方面面,但是,核心问题应是以听众为本,切切实实地根据听众的需要合理设置节目。在当今数字时代,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新闻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现代广播传媒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广播传媒的新闻采编人员应按照大众媒介传播的规律,对所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资讯进行合理的归类处理,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有指向性的传播,以减少新闻传播的盲目性。比如:湖南电台交通频率的《读报时间》和新闻频率的《连线编辑部》,在新闻内容上利用全国报刊媒体的资源,但并不是报刊媒体内容的有声版,而是集报摘和书评于一体,不仅信息来源广、容量大,而且实现了即报即评、资讯与言论的并重,使报刊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扩展,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湖南电台交通频率推出的娱乐脱口秀节目《绝代双椒》,用夸张的手法卖虚拟产品,以角色转换的方式演绎情景剧,用惟妙惟肖的模仿展示脱口秀,创新了广播节目的娱乐样式,传播了快乐方式,多次获得全国广播文艺奖和湖南广播奖。在近两年的广播创新节目中,对听众互动能力的开发越来越重视,从听众来信到热线电话、从短信平台到网络听众论坛、从节目博客到主持人的微博,纵观广播互动的每次飞跃,其背后蕴含的真正变革都是受众本位的实现,是听众更为深入的、更为多重地参与。
四、重点:活动创新
近年来,大型活动已经被广播电台越来越多地采用,成为现代广播传媒实现战略转型的策略性选择。各种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是打造品牌、扩大声势、推介广播媒体的有效手段。各地广播电台通过与大型活动联姻,全力打造品牌的案例屡见不鲜,广播电台大型活动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湖南电台近年来倾力打造“芒果Radio 爱心中国”、“芒果Radio祥和中国节”、“芒果Radio红遍中国”三大品牌活动,强大的传播引导力使三大品牌活动突破地域局限走向全国。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广播传媒中心主任罗毅认为:“广播与电视要相互补充,湖南广电这个品牌内涵才会更加丰富;如果湖南广电是一个交响乐团的话,广播要善于唱‘和声’,广播要主动做电视的‘和声’。广播多做一些公益活动,多担当一些社会责任,这是广播与电视融合之际广播所表现的一种姿态和担当”。作为广播媒体,湖南电台借三网融合的历史机遇,整合广播群落,占领文化高地。“芒果Radio”用爱心活动来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用红色活动来传承革命传统,用节庆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先后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这些活动不仅赋予了广播传媒人更大的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目前,“祥和中国节”活动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凝结“中国传统节日”的璀璨精华,通过音乐、舞蹈、朗诵、戏曲、书画等多种文艺形式展现中国传统节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节日文化的动人魅力,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听众的赞誉。
广播从诞生以来,主要靠收听的伴随性、资讯的快捷性、播讲的形象性、听觉的艺术性而出奇制胜。当下,正处于媒体庞杂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在新的媒介生态下,现代广播传媒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节目、创新活动。唯有创新,才是现代广播传媒的立命之本,也唯有创新,才是焕发广播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行业社团事务管理中心)
现代电视技术 篇4
刊名题字:徐光春
《现代电视技术》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家级电视技术期刊。《现代电视技术》关注电视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关注高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面向全国各级电视机构和电视技术科研单位, 面向所有专业设备生产厂家和产品开发部门, 面向众多电视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 为广大读者提供大量实用信息, 为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实践经验。《现代电视技术》是电视技术领域探讨新技术发展、交流应用实践经验、介绍设备产品信息的重要期刊。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5
我国新闻界的深度报道是八十年代主要由报纸发展起来的。它极大地突破了平面化简单化两极化的新闻思维习惯,而采用立体化的手法,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解剖新闻事实,侧重于揭示事物、现象的全面真实、实质及意义,提供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之相关的事物现象的互动关系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前景趋势的预测等。深度报道是我国新闻主体性理性发展的标志。但因为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八十年代的电视深度报道并未充分发展起来。九十年代,国家的政治、社会条件不断改善,深度报道得到了普及泛化,加之电视语言的成熟,形成了九十年代蔚为大观的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评论的潮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九十年代深度报道的标志性作品。中央台《新闻调查》栏目,把电视深度报道推向了当下的极致。除了中央电视台开办了具有全国影响的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栏目外,各城市台、各省级台后来连县级台也先后创办了各种新闻评论栏目。它们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力求保持平实、冷静、客观、科学的态度,使整个中国的电视文化的理性得到张扬。
专题片、纪录片也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中国九十年代的纪录片运动的意义不仅是使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产生重大变革,在更深的层次上无疑也反映了电视理性的发展历程。理性往往与冷静、客观紧紧相连。《望长城》之后中国电视界对客观纪实的探索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电视理性对电视的现代性的探索。思考者从前台淡出,实际上是让真正的理性出场,纪录片的解说词从八十年代的“情感外露”向九十年代的“情感内敛――无情的解说”演化,说得越来越少,理性与反思却越来越多。说教不是理性,恰恰是理性缺乏的标志。将观众视为对等的对话者,并将镜头聚焦民间,一种平等、民主意识在纪录片中的贯彻,也是电视现代性的一种表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使纪录片真正成为了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历史档案,有学者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认定为中国电视现代化的根本标志(1),在某种意义上也不无道理。
论现代电视新闻的全球化传播理念 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传播的国际化竞争空间已经形成,中国电视新闻传播不可能脱离世界新闻电视新闻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电视新闻传播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全球电视新闻传播业的状况,把握其发展趋势,以境外电视新闻传播经验和思想为借鉴,完善自身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营机制。对于电视新闻传媒来说,资讯类的传播效果是国际社会主流思想意识的构成部分,是国际大众判断现实社会、了解现实社会的重要渠道,新闻传媒应该提供社会大众以公平的接受信息机会。未来社会电视新闻专业化的发展是其必然趋势,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也会形成一种社会传播理念,而不仅仅只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存在。电视新闻传播对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直播,既可以满足受众对于社会状况的关注,又对确立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有积极意义。因此,现代电视新闻传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全面而及时地表达出我国社会的真实声音。
现代电视新闻的全球化传播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地球村的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被理解和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剧,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全球化对于人类社会最为深刻的影响是人们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对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以此种关系将远隔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的过程。”
电视新闻传播的全球化是因为电视本身在某些方面的影响范围,真正地能够使其具有国际性;除了本身的原因之外,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外因导致电视新闻传播的国际化:
首先,因为现代电视新闻传播其内容本身具有国际性。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间新闻信息的交互往来十分便捷,电视新闻传播的地域意识和国界意识越来越淡薄,往往一则震撼性的新闻会影响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新闻受众。早在1991年,美国的有线电视新闻网站向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海湾战争报道,这宣告了电视新闻传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电视新闻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和价值意义。电视新闻媒体本身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也尽可能多的介绍国外的新闻事件,把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信息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其次,广大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新闻传播接收到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信息,这个方面要归功于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辐射成为现代电视新闻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形式越来越国际化,现代很多电视频道可以直接播放世界范围内拍摄到的最原始新闻镜头,各种世界性的新闻媒体之间经常相互交流最新的新闻信息资源等。
电视新闻信息的全球化传播不仅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它更是一种文化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的表现。新闻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会带动社会其他领域内的全球化,用国际社会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所有的不管是文化界的学者还是新闻传媒界的学者都认为,文化产品带有传播者强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色彩,这些都可以通过电视新闻传媒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现代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国界的视觉传播,这比文字传播和声音传播更富有表现力和影响力,电视新闻信息传播较之网络传播拥有更高的可信度,因此现代电视新闻信息的全球化传播发展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现代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以形象化、生动化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播,使广大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思考大大降低,最后的结论往往能够很容易说服受众,使其接受新闻传播者的思想观念进而成为精神的附属。因此电视新闻的全球化传播不仅仅是传播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变革,电视新闻传播成为国家间进行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的手段之一。现代电视新闻信息传播对于全球化进程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于现代电视新闻的全球化传播理念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电视新闻全球化传播的内容阐释
现代电视新闻的全球化传播是以国际新闻事件为重要传播内容,但是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它所包含的内容在新的时代发展中又表现出了新的面貌。资讯成为现代电视新闻全球化传播中经常用到的形式,它是一个比新闻的概念范围更加宽泛的界定,资讯包括现代新闻,新闻只是资讯中比较有时效性的部分内容,资讯是现代新闻在更广范围上的一个延伸和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新闻资讯的态度不再停留在接收的层面上,而是考虑如何选择有价值的社会资讯,从这个方面出发,现代资讯传播就应当成为社会大众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在我国,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传播策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观察视角。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全球化传播重视以资讯为主的原则,新闻报道以受众接受为传播标准,尽可能多的向受众提供客观真实的社会资讯信息,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尽量减少强烈的主观色彩夹杂其中,也不倾向某个机关团体的思想意志,只强调新闻资讯的有效传播价值,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外,凤凰卫视的新闻传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新聞资讯信息量异常丰富,几乎囊括了全世界各个媒体的重要新闻信息,尊重社会事件的新闻性,较少进行常规性的新闻报道,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和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能够表现出与社会大众的接近性和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现代电视新闻信息的国际化传播要聚焦社会发展主流,向公众提供平等的参与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其参与国家政治、文化生活的热情,使他们通过新闻资讯的传播获得丰富的社会信息。我国新闻媒体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提高自身影响力,首先就要在广大受众中树立自身的良好传播形象,我国新闻传播媒体的良好形象不仅要依赖国际新闻信息的报道,还要在国内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和影响。
nlc202309040056
现代电视新闻全球化传播的频道化实现
现代电视新闻信息的国际化传播必须实现专业的频道化,这是现代社会电视传媒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传播的必然结果,也是进行国际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必要条件。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丰富性促使人们强烈期望新闻媒体能够对现有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归纳分类,以便人们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查阅。这对我国电视新闻传播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信息播出不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全面而新颖的新闻信息报道比较少,这就需要我国的电视新闻媒体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
现代电视新闻信息传播频道的专业化。在市场传媒竞争和广大受众强烈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媒体应当把传播重心转向满足大众需求的原则上来,从原来的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大众消费为中心。要实现这一革命性变革就要实现受众的窄化,即电视新闻频道的传播专业化趋势,这也是电视台进行产业经营的理想平台。这个可以从我国卫星电视的发展中可见一斑,在许多地方电视台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专门的新闻频道、電影频道、电视剧频道、娱乐频道、体育频道等一系列专业的电视节目频道。
现代电视新闻频道的国际化传播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始创办国际化电视新闻传播频道,向世界人民展现最新的新闻事件,保持了世界发展状况同电视新闻传播的同步进行,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香港的凤凰卫视开始创办“凤凰咨询台”,并确立了新闻立台的创办原则,顺应了当时世界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趋势,给自身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国的电视新闻国际化传播要迎头赶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实现自我传播价值理念的全面更新。
现代电视新闻国际化传播的跨媒体合作,实现新闻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搜索和查阅。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新闻传播领域竞争的加强,现代电视新闻传播媒介都在寻找可能的电视新闻频道进行合作,甚至是境外的新闻传播媒体也纷纷和国内的新闻电台展开合作,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共享全球范围内搜索的各种新闻信息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作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
现代电视新闻的全球化传播要树立全球化的传播观念
我国现代电视新闻传播要用中国的眼睛来审视世界,树立全球化的传播观念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形成自身的传播特色,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内占领一席之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渴望通过各种方式来全面、深刻地了解周围的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现代电视新闻传媒带来了信息的国际化传播,并且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因此,现代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是面临世界各国的观众,大大超越了传统电视新闻只能在国内传播的狭小范围,我国的电视新闻国际化传播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要借鉴CNN、BBC等原创新闻网站的经营经验。当今社会信息高速传播,其资源的共享是新闻媒介的一大趋势,然而,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深刻挖掘这些信息资源,不能只是做简单的复制、抄袭。要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表现出自身媒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逐渐走向主流媒体的创作道路上来,在新闻报道中采取新闻信息为我所用,显示出我国文化主流意识的独特视角。
其次,要使用我国的新闻信息传播议程来引导国际舆论。我国电视新闻的国际化传播走向世界舞台,挑战西方新闻媒体对世界舆论的导向作用,并不是靠着简单的娱乐节目、好莱坞大奖等,而是靠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强烈反响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论坛来实现的。我国的电视新闻国际化传播的可信度,来自中国新闻在世界各地及时的客观报道以及周边国家的新闻信息资源,使得我国的电视新闻媒体成为亚太地区国际新闻传媒的权威媒体。
再次,实现我国电视新闻的多语言播出,这也是新闻传播的本土化策略之一。世界上有名的电视新闻频道都很重视本土化传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应用本土语言进行电视节目的播出。
结语:现代电视新闻信息的全球化传播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电视新闻信息的国际化传播要不断更新传播理念以应对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同时借鉴国外权威电视新闻的传媒经验,在国际国内的综合竞争中迅速壮大自我。
| 作者单位:周口电视台
编校:宋娟娟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7
一、浅析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教师拜托白粉笔黑板的旧时代, 教师不用写板书的情况下就可以专心的进行教学了, 把知识传输给学生,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去溜号, 这样既可以免去写板书的痛苦, 学生在做笔记的时候还可以快一点。因为省去了以前做板书的麻烦, 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避免了遗忘、口误以及知识点错误的低级错误,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上课内短短的45钟时间, 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质量, 得到大大的提高, 另外这种多媒体教学,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不在是压抑枯燥的氛围, 以往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还没到课堂的3分之一就已经昏昏欲睡了, 现在却可以大大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可以多和学生在课堂上做活动, 这样就可以让学习质量和效率更大的提升。这主要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所体现的个性。据分析, 我认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具有一定的表现性, 下面我们就一特征来探讨一下。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都不同, 所以导致每个人的价值观, 还有人生观都不一样, 这也就造就了每个人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教学中, 枯燥的文字像没有办法摆脱的苍蝇一样, 在自己的面前飞来飞去, 不仅不会让自己集中精力的去学习, 去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还会更加的厌烦。然而多媒体教学就完全摆脱了这一弊端, 它可以呈现出文字所不能呈现的现象, 通过逼真的图像、动听的教学信息把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样, 让自己进入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愉悦的游荡, 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本、图像以及视频等各种单一的形式结合起来, 所以说就具有了一定的表现力。
往往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都是被动性的, 不能够自己去选择性的学习, 像等待被哺育的幼鹰一样, 在电编文学课的教学当中, 计算机所呈现出来的文本信息, 包含着大量的教学理念, 学习可以选择性的去学习, 选择文学素养高的, 自己感兴趣的,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学积累, 告别以往从被动的从属地方, 而变成的主动地学习, 主动地探索。这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表现性和阅读性还具有艺术的想象性。在我们读文章的时候, 往往在最末尾的时候会看到省略号, 或者说在一个电视剧告别尾声的时候, 不揭露是什么, 只是点到为止。这就需要我们丰富的利用想象力来填补这一片空白, 因为计算机处理器有着, 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合在一起的功能, 他将电影、电视、幻灯还有录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而且还具有接受反馈的特效, 综上所述, 多媒体教学担当着帮助孩子增加想象力, 填补所需要的空白, 更好的深层次的去领悟作品的内涵, 和它所要带给我们的人生意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优势, 就在于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系列问题, 但是也不是说现代教学教育技术就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 人无完人, 更何况是由我们人类研发出来的机器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上面加大力度, 去努力实现我们现代教学的缺陷。
二、电编专业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电教媒体技术的, 因为他们是独立的,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出现, 并不代表着传统的电教媒体是完全被替代了的。尽管说现代教育技术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褒奖的地方, 但是不见得传统的多媒体技术是没有优点的。而且据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式来看, 传统的电教媒体仍然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它的光和热。
幻灯片和投影片在使用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而且制作工艺简单,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幻灯片的制作中, 让学生在直观形象教学中, 对所表现出来的, 精致的文字和画面的印象加深, 还可以让学生在影视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在当今的语言实验室, 可能许多学生都不是太了解, 这是由原来的录音演变而来的。在实验室里,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 和语言活动。这对于以后从事影视业的学生来说, 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电影不仅有视觉的冲击力, 还拥有着听觉的冲击力, 电影通过特技的效果, 把画面内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和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电视录像教学给课堂添加了一定的活跃氛围, 在文学改编影视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所以说传统的教学和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他们应该是成互补的状态, 现代多媒体的效能, 并不能与传统的电教媒体教学, 技术的先进性进行比拟。在21世纪的今天各种媒体芥蒂都相继演变而来, 然而并不是出现一个新的媒体技术, 就可以把传统的技术所取代的。我们应该将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扬长避短, 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提升, 才能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的最大的效益, 取得最骄人的效果。
电编专业正是因为有了录像、摄像、录音还有广播等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才有了今天这么好的影视作品。我们应该对各种媒体的功能掌握和了解, 才可以在教学中熟练的应用, 我们在选择什么样的媒体教学的时候, 应该遵循教学需要, 以及媒体的功能性原则, 来适当的选择媒介来进行合理的教学。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到21世纪的现在, 在教育界现代教育技术, 凭借着先进性、新鲜性、适应性在快速的被应用和发展着。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空前绝后, 教育界多媒体教学丰富的时代。这也是社会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这也是教育界的一大优势。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上, 以计算机本身性能和技术的特点上,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做出更有代表性的贡献。给我国的媒体事业增加了光和热。我们不仅仅要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又应该在传统电教媒体, 在教育教学中的发挥作用, 而坚持不懈的做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淇.谈“多媒体热”[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01) .
[2]张印平.电视广告制作[J].科学教育, 2005 (06) .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8
互联网发展迅速, 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 普及率22.6%, 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1.1%) 。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 (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 。宽带网民达2.7亿, 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 较20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 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 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1网络化技术在广播媒体中的应用
信息传递的网络化经由网络科技的进步而出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活动中。此时就使得过去的广播要敢于应对多媒体的压力。从网络之中获取信息是非常的便捷的, 但是过去的传播因为受到很多的干扰要素的干扰, 使得其听众有一定的局限, 所以广播要适当的放宽区域, 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 此时其听众得到了大范围的扣帐。我们讲到的网络化的传播, 其实就是将网络为基础, 供应音频等的相关服务的一种媒体, 它是过去的传播和当前的网络有效结合的效果。网络科技的高速前进, 会使得其听众不断的增加, 其有着非常多的优点:
(1) 由于多项终端接受装置的使用, 使用人参加该项活动的力度也提升了。由于互动性的存在, 此时听众能够和传递人积极的开展交通活动。经由网络, 群众还能随便的选取自己喜好的节目, 其有着自行选取的权限。在留存和查阅等层次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成就。
(2) 不被过去的广播覆盖区域干扰, 打破了时空以及地域的干扰。由于网络不断的发展那, 此时只要有网的地方, 就可以听到广播。它是一种全世界性质的。
(3) 经由相关技术的进步, 能够积极的开展视频播放活动, 切实的体现出其信息的传递的总数大, 速率迅猛等的特征。由于出现了视频模式, 此时群众不仅仅可以听, 还能够看。
2信息时代的广播技术探索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 此时广播真正的实现了广为传播。该项目涵盖如下的三个要素:
(1) 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 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 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 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 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2) 建立一个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 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经由如上的科技, 把广电的所有的功效网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此时得到的是综合的广播台网, 以此来合乎信息化等等的发展规定。我们台已经设置了广播制播网, 播控传输网, 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新系统采用扩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的”星形网络结构”为主体的网络结构。结合业务类型和网络的区域以及安全等级的规定的差异性, 此时各个网间都能够确保安全, 都能够将信息高度的分享。
(3) 设计构建数字化音、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该系统由大小两步转播车、车载广播制播设备、车载卫星系统、地面卫星系统、应急发电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组成。转播车基于卫星传输技术, 搭建起一套移动的数字音、视频演播系统。日前该系统完成了设备调试工作, 功能完善, 达到设计要求。该体系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个。其不但具有综合化的播出装置, 其车辆自身经由革新, 能够设置一个小规模的演播体系, 适合开展各类播放工作。
结语
随着我台的网络化的控制体系的社会资源, 此时我们的广播科技会在是国内非常优秀的。而且, 目前正在积极的开展播出体系等的创建工作, 不断的和时代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
虽说各项新媒体科技高速发展, 不过广播在信息传递的时候还是不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它的高速和大量的特征, 不一样的煤炭要靠着不一样的社会认可而存在, 要积极的分析, 获取对方的优势, 弥补自身的缺陷。身为广播人员, 最重要的是群众要在很多的竞争之中, 积极的分析广播自身的特点, 明确它的定位, 尽最大化的合乎群众的精神文化规定, 通过科学的思想来带动该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刘哲.新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拓展生存发展空间[J].新闻传播, 2012.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9
《现代电视技术》课程是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其内容涉及面较宽,又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电子设备维修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电视技术发展迅猛,新器件、新技术不断出现[1],原有《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的问题在于教材内容陈旧,实验方法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不利于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成绩考核方法呆板,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改革目前的电视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在改革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灵活应用现有教材,加强电视原理与实验的联系,实训在实践中和应用中进行等。
1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教材,但不完全按教材授课,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适当的增加或者删减教学内容。过去的教材中黑白电视机的原理占了比较大的内容,而由于电视技术的发展,黑白电视机现在基本销声匿迹了,课堂上再讲授这些内容就很不合时宜了。由于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技术的发展,教材中应该增加这些内容,目前,各出版社的有关电视技术的教材中,对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等内容的介绍相当滞后,很多都是2000年前后、甚至是上世纪90年代的知识,完全跟不上电视技术的发展,因此,应该选择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电视技术》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加入数字电视以及有线电视等发展的最新进展,可以参考《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等教材内容来讲解。
2 实验与实训教学的改革
实验与实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与实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实验与实训内容与方法。以往的实验与实训教学内容陈旧[2],手段过于单一,实验教学仅当作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一般只能做一些演示性、验证型实验,根本谈不到实训,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录实验数据,这种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迫使高等院校必须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验与实训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实验与实训教学效果,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着重考虑兴趣和工程实验能力的培养,所以对实验与实训教学内容必须进改革。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分为原理展示型和故障演示型,可以采用示教板来进行,在示教板上可以看到元器件完全按照电路原理图安装和布局,这样,学生看的时候一目了然,同时,在示教板上还设置了一定量的故障点,通过切换开关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些典型的故障现象,这些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电视原理的学习,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我们本着实训在实践中进行,实训在应用中进行的原则,积极组织实训教学。我们购买了一些典型机芯的电视机,组织学生利用这些电视机开发了一些实验项目,学生在开发实验的过程中对电视涉及的模电、数电和高频电路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基本的电子工艺技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结合[3]。
(3)当周围居民家庭中的电视机故障时,我们利用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到维修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维修实践掌握典型案例维修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探索能力。哪怕学生只是开了机盖,或者上了螺丝,对学生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电视机修好后,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些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电子技术和电视机维修的学习[4]。
(4)我们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前要安装一台电视机,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只完成主板的焊接、调试,显像管可以由学校实验室统一购置,学生把自己做的电路板和显像管连接起来就可以调试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独立的安装一台电视机,课程结束了电视机也成了学生的一件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电子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制定合理有效的成绩考核方法
《现代电视技术》课程成绩的评定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传统的学生成绩是由理论考试和教师凭个人印象和实训报告零星的数据给学生评分,这种考核方法有许多弊端,很多同学是通过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或者实训数据来应付,不能反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新的实训成绩考核方案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的综合评估[5]。考核的依据应尽量采用“硬”结果,要使学生重视实训过程,可通过狠抓应用型实训的原理设计和最终的硬件搭建与调试结果是否满足预期目标来达到这一目的。将学生平时对实验与实训的到堂情况、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实训的效果等综合评定成绩,理论考试占3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成绩评定与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现代电视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应用性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本文从教材选择、实验与实训以及成绩评定等几方面对《现代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技术,实训,考核
参考文献
[1]张玉平.浅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0,(16).
[2]李志军,胡学龙,严立中“.电视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6).
[3]陈田明.浅谈当前“电视原理”课程的教学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4).
[4]王成福.高职“电视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5).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10
1 高清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
与传统的传播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相比,电视具有可视性强的绝对优势,这使电视在媒体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远远胜过其他传统媒体。但如今人们对各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视节目画面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想继续牢牢把握住电视受众,就必须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画面质量,走高清电视节目路线。所谓“高清电视节目”,通俗易懂地来说就是画面更加清晰、细腻、生动,从专业角度来讲,是画面帧数与分辨率更高。目前高清电视的画面显示标准通常有3种,第一种是非交错式的1080P标准,第二种是非交错式的720P标准,第三种是交错式的1080i标准。在这3种标准当中非交错式1080P的画面质量最好,但相应的它对系统的要求也更高[1]。
2 现代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技术
2.1 板卡技术
在出现时间相对较早的高清非编系统当中,板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一方面它要负责音频与视频信号的采集和输出,另一方面它还要进行编码和解码。到后期“CPU+GPU+I/O”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电视节目高清非编的输入输出和编解码分离,这使高清非编的自由度更高,例如编辑格式更加丰富,性能也更加卓越。在输入输出和编解码分离之后,板卡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一部分板卡只负责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和画面的制作无关联,另一种是卡板集成硬件加速,除了进行信号的输入与输出之外,还能够进行一些编辑操作,例如特技渲染等。
2.2 压缩技术
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画面的质量,后期制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后期制作主要依靠非编采集SDI通道信号。在编辑中所采用的编码格式必须要具有非常强的多代复制能力,即在一次压缩之后,经过反复多次的编解码,依然要确保画面的质量。在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MPEG-2I是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压缩方式,它一般采用200~300Mbps的码率,这较标清高出4~6倍之多,但这会给带宽与存储空间带来巨大的压力,为此又有DYHQ压缩技术解决这一难题。DYHQ压缩技术对MPEG-2进行了码率优化,可以高质量压缩数据,节约带宽与存储空间,而且兼容性良好,可以与多种系统交互[2]。
2.3 渲染引擎
画面渲染对于高清电视节目的画面质量影响非常之大,但是由于高清电视节目的数据量巨大,所以在渲染过程当中渲染引擎必须要具有超强的处理能力,以确保制作效率。例如,有的非编单机采用了64位Win7计算机操作系统,较传统32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相比,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一倍,这明显提升了画面渲染时的制作效率。同时,在当前最新的CPU架构及AVX指令集的GP2U+Acc渲染引擎下,编辑系统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这也能够提高画面渲染制作效率。
2.4 主要制作技巧
第一,加强对节目画面的设计。虽然受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画面是二维的平面,但是在实际的拍摄过程当中,整个空间却是三维的、立体的,所以应当充分考虑拍摄的画面感,注重形象转化的画面感,这要求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对现场进行深度设计,保证场景的层次性,同时改变传统的利用分辨率淡化背景效果的方式,精细地制作基础场景。丰富画面内容,并对画面形象进行精心的设计,确定画面内容的主次关系,调整色彩对比度,突出画面质感,达到平衡。同时还可以设计周围空间内容,与所要突出的形象形成互补,提高画面的信息量。
第二,合理应用色彩。色彩不仅会影响到受众的视觉感受,同样也会影响到受众的心理感受,所以合理的应用色彩,可以使受众从身心上完全接受电视节目。在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的色彩空间非常大,有很多色彩来自于现实事物自身的色彩,例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还有的颜色源于所处环境的颜色,如黑色的夜幕或绿色的草原,还有一些属于色调,如采用冷暖色调切换表达人物内心感受。还可以利用光源的距离和拍摄的角度调节明暗分布,这些工作均能使表达的效果更加丰富。高清电视节目的色彩设置非常复杂,除了对色彩本身的采集之外,还需要对画面色彩进一步处理,对画面进行润色,其中应充分考虑光学显像基本性质以及电子信号传输的格式转换。
第三,注重画面构图。目前的高清电视节目画面采用的宽高比为16:9,这样的画面比例非常符合人的视觉特性,能够给受众带来非常良好的视觉体验,而且其画面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节目信息量。画面宽高比的变化,还需要在拍摄过程当中,对画面构图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向受众展示更高质量的画面[3]。
3 发展趋势
从整个电视行业的发展来看,高清是不可逆转的宏观发展方向,从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看,人们必然是希望看到更加清晰、细腻、流畅的电视画面,只有制作高清电视节目,才能抓住人们的眼球,赢得广泛的电视受众。从技术的发展来看,当前的摄像技术、画面处理技术、传输技术都越来越先进,这为高清电视节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高清电视节目的发展道路都还相当长远。
目前,高清电视节目发展最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是“3D高清”,所谓的3D高清是在传统高清电视节目画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使受众无限接近电视画面现场,给受众带来强悍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当前,已经有一些电视台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不过由于成本和各种技术的限制,所取得的效果还不是非常好,但对3D高清方面的研究却没有停止,相信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3D高清不久将会普及和发展起来,进一步提高电视画面的质量。
4 结语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标清电视节目画面感,转而追求更加清晰、细腻、流畅的电视节目画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台必须要坚持走高清电视节目路线,积极利用新技术,展开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放,提高电视节目的画面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对电视节目的画面感得到满足,抓住人们的眼球,赢得更多的电视受众,这对于电视台在今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
摘要:当前,人们对各项物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这在电视节目方面也不例外。如今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仅是内容丰富、题材新颖,画面更要清晰、细腻、流畅,在这样的需求之下,电视机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直接催生了高清电视节目的出现。高清电视节目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台的服务品质与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的电视受众,这对于电视台的发展来说相当重要。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高清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现代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技术与趋势,以期能对高清电视节目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技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茅月华,范金慧,刘建宏,等.高清电视节目技术生产效率的预测方法及量化比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8):34—40.
[2]徐天洪,徐旭光,孙晓克.高清电视技术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传媒科技,2014,(10):128—139.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11
关键词:现代广告;电视广告;广告设计
如今,广告像空气一样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电视广告,在广告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有电视节目,电视台的存在就一定会有电视广告的存在。现在的广告设计设计精美,特点鲜明,广告投放的密度大。很容易使观众迅速的熟悉和了解某个公司或某种产品。但是频繁,密集的广告播放数量,也容易使观众产生厌烦。将电视广告的效果更好的体现,就需要广告设计人员在广告质量上不断提高,使之迎合观众的口味,从而使电视广告的水平得以提升。
一、电视观众的品味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观众的审美标准和精神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这对电视广告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视广告想要吸引观众的研究,得到观众的认同,就要了解观众的心理。科技的创新,新技术的实践应用舍得电视广告设计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几乎所有的电视机都配备有遥控器。这种现在已经非常普及的设备极大的方便了观众,但也对电视广告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如果观众对正在观看的包括广告在内的任何节目不满意,主要轻轻一按可以换到别的频道。对现代电视广告而言,电视观众就像一个个严格的法官,随时可以对质量不高的电视广告做出的判决。和几十年前相比,我国的电视节目数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观众收看节目的选择性大大提高。现在,制作质量差,品味低或是单调,沉闷的广告会很快被观众毫不留情的所拒绝。有这么一个笑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某个地区的自来水供应每到夜晚时候就会不够用。经过调查发现,原因竟然是晚上电视广告播放频繁,并且广告质量差,使得电视观众不由自主的离开电视机前,去上厕所,因此造成了这个地区晚上自来水的短缺。这只是一个笑话,现实情况应该没有这么严重后果。但是这个笑话反应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的电视观众对于电视广告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网络等其他休闲,娱乐方式的出现,电视观众的选择余地更大了,有些观众甚至产生了审美疲劳。但并不是说电视广告设计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很多现实中的成功例子表明,只要广告的设计技术能力强,广告思想设计巧妙是可以创作出受到观众欢迎的广告设计作品的。
二、电视广告设计应该强调企业品牌
电视广告归根结底是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不同的企业通过各自的广告与同行比拼,希望能够通过广告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广告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宣传企业的品牌,提升企业品牌的价值。因此电视广告的竞争可以被看做是企业之间品牌的竞争。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广告能够通过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媒介展现在观众面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感性化,消费者们对于企业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对于在自己心目中形象好的品牌的产品,消费者会很乐意购买。只有品牌形象好,影响力强的企业,才能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效益。
心理学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诱因分为生理诱因和心理诱因两种。生理诱因是由消费者所购买商品的本质功能所决定,也就是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某种商品来满足某些现实的需要。心理诱因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高品质的广告设计。好的广告设计可以提升某种品牌和其商品的价值,这种提升出来的价值往往会物超所值,这是由于优秀的广告作品能够使消费者产生超出商品本身价值的联想。但是这种有广告设计带给消费者的联想需要符合产品的本质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广告领域经常提到的“品牌意向”。如果一种电视广告不具备以上的要素,就不能够为所推广的产品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反而会使观众产生反感,降低企业品牌在观众心目的质量和地位。
三、广告设计画面的多样性与电视的结合
不同于静态画面的媒介,电视的画面是动态,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画面的动态效果和色彩效果也在不断进步。广告设计家奥各维是一名享誉全球的著名广告设计大师,他曾经提出过一条判断广告设计质量的定理——把广告中的声音去掉,只看广告画面。如果没有了声音以后,广告的质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那么这种广告很有可能是一个不成功的广告。画面是电视广告设计的灵魂,好的电视广告首先要能够向观众传递产品的特点,此外,还要在画面上具有美感。广告就是要通过不断重复的展示来加深对观众的印象,好的电视广告可以让观众在几年以后还有印象。观众对于电视广告的印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画面。单调,乏味,缺乏艺术性的电视广告的画面很难长时间留在观众的脑海里,也就很难发挥电视畫面的优势。
消费者在观看电视广告时都是无意识的,甚至注意力是在其他地方的。广告设计要做的就是让观众在无意识的,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广告内容中来,从而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广告设计往往能使观众在初次见到时眼前一亮,聚精会神的把它看完。广告设计者可以通过高超的广告设计技术,充满创意的故事情节等手段使得观众在观看广告时忘掉这是一则广告,看过之后还意犹未尽。这些都是其他静态画面的媒介做不到的。
四、结语
电视广告是当今社会主要的广告媒介之一,也是广告设计发挥自身能力的很好的舞台。电视的画面表现效果很好,可以使广告设计的技术型,和思想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具体分析了电视广告观众的品味提升,电视广告中的品牌效应,电视广告的画面多样性和电视广告的设计定位。总的来说电视广告和广告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广告设计在电视广告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电视广告设计过程中,广告设计的技术水平和思想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俊杰,康谨.现代广告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建平.广告策划与创意.网院自编,2005.
[4]何修猛.现代广告学[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金定海,郑欢.广告创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 篇12
现场直播已经成为电视优于其他传媒最突出和最具特色的地方, 是电视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各种高新技术的大融合。现代电视直播技术已经从单点、单线、静止的平面直播转向大范围、空间位置不断变换的立体直播。厦门广电集团从2003年开始涉足大型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 在过去数年的实践中,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技术中心项目小组 (以下简称项目小组) 积累了不少经验, 并将其应用到全国各地大型活动的直播中。目前厦门广电集团的复杂移动直播能力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部分技术在亚洲地区也是处于领先水平, 是除中央电视台外, 唯一能独立完成马拉松全程电视直播的电视机构。在此基础上, 项目小组进一步自主研发并应用了新的微波组网技术, 在2010年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全程电视直播中, 综合应用了OFDM移动微波、微波射频光纤中继和移动卫星传输等多项先进技术, 将直播信号送往国内外近40个电视台进行直播,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电视直播为例, 探讨在复杂的直播信号传输中电视技术创新实践的最新进展、前沿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此给正在实施或者将要实施电视移动直播传输系统的同行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1 运动中广播级信号传输的传统做法
在移动中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电视直播一直是复杂而棘手的工作。在广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点对点便携式微波的传输距离虽然较远, 但必须在发射、接收端中间无明显遮挡的条件下传输, 只能用于静止状态下的传输, 对于像自行车、赛艇和马拉松等户外项目则无用武之地。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高楼林立, 传统微波的应用更是受到极大的限制。从2003年对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进行电视直播开始, 项目小组就一直在寻找适合城市环境下具备移动传输性能的微波设备,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 2005年项目小组引进了日本池上公司的800MHz OFDM数字移动微波系统。当时, 这套系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成功地解决了移动中直播信号在城市环境下传输的难题, 实现了全程比赛信号的完整传输。
该套800MHz OFDM数字移动微波系统配备了2套发射端、4套接收端, 共有774.5MHz、783.5MHz、792.5MHz和801.5MHz 4个可选频点, 不够理想的地方是这些频点落在了无线电视的UHF频段内, 可能受到干扰, 这也是以前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直播的应用中, 2套发射端装在移动直播车上, 4套接收机分别设在赛道沿线的高楼上, 接收信号由接收机解出视音频信号后通过光纤网传回电视台。直播前一般提前半个月进行技术测试, 保证相邻2个接收点的交界处, 前后接收点收到的信号能有一定的距离重叠, 这样随着比赛的逐渐进行, 将收到的信号通过接力式的切换, 使得电视观众感觉全程比赛信号是连续不中断的, 信号传输如图1所示。
沿途设置4个接收点, 其中江山帝景、大学城和中闽大厦都是三十余层的高楼。接收天线必须架设在顶楼天台上, 同时安装近2米高的平台, 尽量加高接收天线的高度, 天线是27单元的八木天线, 必须安装在尽量靠外侧的位置。由于八木天线的抗风性不好, 使用时必须人工时时紧扶着天线才能确保天线安全, 而且必须人工转动天线来跟踪微波发射车的位置来取得最大增益, 所以每次马拉松直播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直播时接收点的技术人员必须紧张跟踪发射车, 尽可能早地接收到信号, 而在电视台内的技术切换人员必须和接收点的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听取他们报出的信号强度, 结合看到的视频画面, 一旦接收到稳定信号就必须马上切换信号, 需要事先反复进行技术演练和配合, 才能使信号衔接得天衣无缝, 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精密的工作。厦门广电集团已经成功地将这套系统应用到2005年第一届至2009年第七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以及3届中国女子高尔夫公开赛、大连国际马拉松、海峡两岸赛艇挑战赛和厦金海峡横渡等多项境内外高水平的赛事和活动。
2 城市微波组网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实践
在2010年1月的第八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直播中, 项目小组成功地应用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微波组网技术, 取得了很好的直播效果。研发这项技术的起源是新闻节目对直播信号的传输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希望在厦门城区范围内能够有一个完整的信号中继网, 电视直播车不管开到城市哪个角落都能直接把信号传回电视台, 而不必事先做各种繁琐的测试准备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直播的时效性, 把第一手的现场画面直播给电视观众。最初的思路就是利用现有的800MHz微波在城市环境下良好的覆盖能力, 采用传统方法, 通过增加接收点和相应的接收、传输设备来解决。然而, 800MHz OFDM微波是日本进口的专用设备, 需要专门定制, 而且一套接收设备价格不菲, 约需七十万元人民币。如果要覆盖整个厦门辖区需要设置近30个的接收点,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对很多电视台来讲都是不现实的。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给了项目小组钻研的动力。
2.1 设计方案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过程中, 项目小组发现现有的方案都是接收-解调-再发射, 即在多个高点上选取接收点, 解调出基带信号再次进入微波发射机。这种方案通常是由生产厂家提供的包括发射、中继和解调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而项目小组的目的不但要利用现有的800MHz微波收发系统, 还要求各中继点的设备尽可能简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反复实验, 项目小组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下方案, 即将800MHz微波的发射信号由高增益全向天线接收后, 将射频信号进行处理、放大后进入射频光发射机, 通过厦门市非常完善的光纤链路传回广电中心后, 再利用现有的800MHz微波接收机进行信号解调。这样, 位于远端的中继接收点只需配备简单的接收转发设备, 并能实现无人值守。而带宽为47~862MHz的射频光端机早已广泛应用于广电行业且价格低廉, 这样就可能按实际需要增加接收点数量, 从而保证信号的良好覆盖。项目小组的设想方案如图2所示。
2.2 分析与实施
首先要选择高增益、低驻波比的棒状天线, 棒状天线具有良好的抗风性, 适合沿海地区的大风天气。项目小组选用的是工作频段在660~880MHz、增益为10dBi、驻波比<1.4的全向天线。近2年项目小组发现774.5MHz和783.5MHz这2个频率经常受到较强干扰, 具体表现为信号接收电平很强, 但解调出的信号误码率很高, 经常出现局部马赛克, 严重影响正常使用。项目小组使用频谱仪分析了厦门地区的电磁环境, 得到的图形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770MHz~789.8MHz处有很强的信号, 对774.5和783.5MHz这2个频点构成了强烈干扰。在800MHz发射机未开的情况下, 接收机即有-75dBm左右的信号电平, 当800MHz发射机以774.5MHz的频点发射时, 接收端的信号电平虽然指示很大, 但误码率很高, 解码的视频信号出现严重马赛克。经过查证, 确定775.25MHz为相邻地区电视台一个频道的开路信号, 其发射功率较高, 所以只能设法避开它, 必须使用带通滤波器将其隔离。考虑到通用的射频光端机的输入门限最低需要20dBmV左右, 而800MHz微波的接收电平一般在-90~-30dBm之间, 相当于-41.2~18.8dBmV之间, 因此必须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后才能达到射频光机的输入门限。而在接收端, 由于射频光机的射频输出幅度远大于接收机的输入门限, 必须衰减分配后才能进入接收机进行解调。由于射频光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强度已经和接收机的信号电平表没有精确的对应关系, 因此只能通过表头偏转量的相对大小和误码率来观察信号的强弱, 这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在滤波器设计中, 项目小组直接利用EDA软件Multisim10的滤波器辅助设计功能, 设计了一个巴特沃斯滤波器, 其具体参数为:低通频率为791MHz, 低通截止频率为787MHz, 高通频率为811MHz, 高通截止频率为815MHz, 阻带增益为-20dB, 特征阻抗为50Ω。滤波电路设计图如图4所示。
在选取信号接收点的时候, 必须根据不同的传播环境和地形特征, 找到移动条件下的电视信号传播规律。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区域里, 主要考虑传播损耗、阴影效应和多径衰落三个方面。
在平原传播损耗一般与距离d (km) 的平方以及发射频率f (Hz) 的平方成反比, 即损耗Ls=33.4+20lgf+20lgd, 而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中, 传播损耗则与距离d的三次方到四次方成反比。
阴影效应指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起伏地形、建筑物、高大的树林等障碍物的阻挡时, 会产生电磁场的阴影, 移动发射在运动中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 接收天线处场强中值的变化而引起的衰落叫做阴影衰落。由于接收点都选在高楼顶部, 有些高楼将近50层, 对远处的信号接收效果良好, 但不管天线在楼顶如何架设, 就是收不好位于大楼正下方的发射信号, 而不得不在附近选择补点。
多径效应和所使用的发射系统有关, 由于800MHz OFDM微波本身具有较好的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所以影响较小。
在2010年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直播中, 项目小组选取了江山帝景、白石炮台、大学城、建行大厦和广电中心作为信号接收点, 取得了理想的信号接收效果, 实现了如下五大突破:
1.信号重叠距离加长。相邻两个接收点之间的信号相互覆盖距离比以往有明显增长, 这非常有利于电视台内的信号切换;
2.在接收点的工作量比往年大大降低。不需要搭建高台, 技术员不需要在高台上顶风冒雨紧张地操作巨大的八木天线, 要做的只是查看设备状态是否正常;
3.备用电源使用简单。由于接收设备总耗电量不过150W, 因此也不需要搬运沉重的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 只需要一台3k VA的UPS标机就足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8小时以上;
4.基本上实现了无人值守。以往一个接收点动辄配备4、5名人员, 而且工作非常辛苦, 现在最多只需1名工作人员简单管理就行, 很多地方还架设了常开的无人值守接收点, 节省了大量的技术人力成本;
5.降低了每个接收点的设备成本。目前每个接收点的设备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 相比传统的传输技术可节约大量的资金, 像厦门这样的中等城市, 建构无缝覆盖的城市电视直播信号网就可节约资金约2000万元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对于全国各个电视台来讲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总之, 今年整个转播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整场比赛的直播信号没有出现任何盲区和断点, 直播效果是200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举办以来最好的一次。
目前这套系统在市区范围内共架设了8个常开的无人值守接收点, 基本覆盖了整个厦门岛。2010年厦门广电集团拟增加20个左右的接收点, 届时就可覆盖厦门市整个辖区。这套系统除了能满足各类大型活动的广播电视直播外, 还将应用于日常的各种定点直播。原先需要提前看点, 临时架设光纤或者定点微波的直播活动, 现在只需要将微波车开到现场就可以立即投入直播,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下一步技术应用提升的方法
在广电中心对射频信号进行人工切换时, 采用普通的机械式射频切换器从一副天线切换到另一副天线时, 切换后信号的相位与振幅急剧变化, 这种相位与振幅的急剧变化会形成切换噪声, 在切换瞬间就会导致接收机需要十几秒的恢复时间, 严重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所以项目小组采用的是两套接收机分别接收相邻两个地点, 同时解调的方法, 保证在相邻点信号过渡期间仍有连续不断的视音频信号输出。下一步, 项目小组拟采用分集接收技术来实现自动切换。所谓分集是利用两条或多条传输途径传输相同的信息, 并在接收端进行适当的选择或合并, 以减轻衰落影响的一种技术措施。本系统位于不同地点的接收天线已经自然形成了空间分集, 项目小组计划设计选择式分集接收机, 对每个输入支路进行期望信号电平的检测, 自动切换出信号电平最大的一路。
目前射频信号回传采用的是普通的单向有线电视射频光收发机, 下一步拟采用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射频光传输模块, 将滤波、射频光信号转换、射频放大、数控增益控制、FSK通信、控制、网管监控、光链路损耗检测、射频功率检测和光链路射频补偿集成为一体。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是通过采用1550/1310双波长双向传输光机, 可以同时相向传输射频信号和RS485/232串行数据。这样从广电中心就可以利用电脑通过网络对各接收站设备温度、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集中监控, 方便技术人员进行调试、维护和管理, 甚至可以在现场安装摄像头, 将天线及现场的情况传回电视台, 改变目前无法监控外部接收点情况的现状。
3 移动中卫星传输的关键技术及其创新应用与实践效果
微波组网解决了固定区域内的信号传输问题, 但如果要实现全球范围内随时随地的传输, 只能利用地球上空的同步通信卫星。通过地球同步卫星进行信号传输, 是现场直播中最为快捷的手段, 但要在运动中实现广播级电视信号的卫星传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这项技术都是空白。
随着全球观众对电视直播要求的不断提高, 项目小组对电视直播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作一番大胆的预测:未来的电视直播需要把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一种能够在静止、移动状态下大范围传输广播级视音频信号的直播系统, 这也就是项目小组设计的方向。国内目前也有类似的窄带移动卫星传输设备, 主要应用于武警、公安的指挥监控, 能不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将其变成适合于电视直播, 传输带宽至少9M以上, 还能实现多路图像同时传输的系统呢?答案是肯定的,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 项目小组与北京航天13所共同通力合作, 不断改进, 终于成功研制了电视直播专用的“动中通”移动直播系统。这样的一套系统, 结合了电视转播的信号采集、制作和处理的专业技术, 而传输方面采用了军工方面的航天技术, 两种技术通过紧密配合和互相渗透, 取得了良好的移动直播效果。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直播中, 这套系统用于直播女子全程比赛的场景, 目前在国内外这种技术还没有其他转播机构使用。移动卫星传输技术的使用将使大范围大面积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 (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 成为可能。
3.1 系统核心部分
该系统的核心是移动卫星直播车安装的动中通系统。所谓动中通, 就是在高速运动中, 抛物面天线能始终对准目标卫星, 实时传输广播级的视音频信号。
实现“动中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克服车体在运动过程中对天线产生的摇摆、冲击和颠簸等全频带的干扰, 使天线在车体运动中快速准确地对准卫星;二是在天线对准卫星后的移动通信问题, 包括如何克服或减小由于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和阴影效应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使通信效率最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天线的伺服控制系统 (简称天控系统) 。
天控系统主要由八部分组成: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稳定控制与导航计算机、伺服转台、天线、信标接收机、主控计算机、GPS接收设备和手动调整控制器。天控系统组成原理如图5所示。主要部分介绍如下:
1.激光捷联惯导系统:是目前国内先进的惯性导航和姿态测量系统, 正逐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在动中通通讯车上, 它是车体和天线的方位、水平姿态以及运动状态测量的核心设备。内部包括三只激光陀螺、三只石英加速度计和相应电路。由于激光陀螺固态性、线性好的特点, 激光捷联惯导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冲击振动能力强、工作寿命长和启动时间短等优点。
2.稳定控制与导航计算机:使用PC-104, 接口电路包括IMU数据采集电路 (DSC) 和伺服电机驱动电路 (MDC) 。
3.伺服转台:采用航天惯性器件标定用三轴转台技术, 为外、中、内三轴结构。外轴控制天线方位, 中轴控制天线俯仰, 内轴控制极化角。高精度交流伺服电机安装在外、中、内轴上, 转台的旋转定位由稳控计算机驱动伺服电机控制。
4.主控计算机:使用工业控制计算机, 显示屏为触摸屏。主控计算机通过串口与稳控计算机通讯, 从A/D卡采集信标电压。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主控程序界面完成天控系统初始化和寻星等各项工作流程。
3.2 系统工作原理
天线极化轴指向卫星的方向可以用天线极化轴相对当地地理北的方位角、相对当地水平面的俯仰角和天线极化方向相对于当地水平面的极化角来描述。这个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完全由卫星的位置、卫星信道的极化方式, 通讯车的地理位置以及方位和水平姿态决定。当选定通讯卫星和转发器后, 其位置和极化方式已知, 通讯车的地理位置也可以从GPS获得, 但方位和水平姿态必须用专门的设备测量得到。
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中的激光陀螺和石英加速度计精度非常高, 可以精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转速, 从而计算出车体的方位和姿态角, 以此为根据驱动天线指向卫星—这就是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过程。当车开动后, 其方位、姿态和位置不断变化, 这时激光捷联惯导系统进入导航模式, 实时精确测量方位和姿态的变化;设方位为Ψ, 俯仰为θ, 横滚为γ, 则通过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精确测量计算可得从车体坐标系到天线坐标系得姿态角, 即天线相对车体的姿态用数据模型来表示为:
用Cbν反推出转台需转动的方位、俯仰和横滚, 将这些卫星相对车载坐标系的姿态信息解算后通过专用接口传给转台控制计算机, 转台控制计算机通过实时比对卫星姿态与转台姿态得出误差信号, 对信号处理后分别给转台方位、俯仰和极化三个轴系的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 电机动作后使天线始终指向卫星方向, 这样就可以维持天线的指向。
显然, 只要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不停止工作, 车体的方位和姿态便可实时测出, 根据方位姿态的变化信息, 稳控计算机解算处理后反向驱动支承天线的方位和俯仰轴电机维持天线指向不变。由于在天线的指向稳定过程中不使用卫星信号, 因此卫星信号的遮挡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的信号丢失都不会影响天线的指向。采用惯性组合平台组成的动基座上的天线稳定系统不怕遮挡, 不怕卫星信号的短时中断, 只要天馈系统正常, 随时可恢复通讯。另外系统还通过GPS定位系统对惯组漂移进行修正和抑制, 使其误差不累积, 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0.5°) 。
总之, 在天线伺服系统中有三个措施保证天线对星跟踪。首先是惯性组合及导航系统, 它起到了瞬态和短周期稳定作用;第二是GPS与惯组构成组合导航系统, 修正抑制惯组漂移, 在长时间范围内保证天线对星的较为准确的跟踪:第三是信标修正, 它构成了整个天线稳定系统的最终闭环。在天线初始对星和动态跟踪时, 使天线精确对星, 实现静态对星0.10°, 动态跟踪0.20°的天线对星指标。另外, 为了便于使用和提高系统可靠性, 在天线伺服系统中加入了手动控制器。它独立于由主控计算机和捷联惯组组成的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有独立的操控面板、数显装置、水平姿态传感器和电磁罗盘, 它的核心控制器是高可靠PLC控制器, 能够通过触摸屏操作, 内存中有二十颗以上卫星数据, 可半自动找星, 也可直接按动方向和俯仰键驱动天线转动, 实现手动找星, 再根据信标机的信号进行精确对准。
3.3 设计难点与创新
由于移动卫星传输技术在广电领域的使用没有先例, 无可借鉴的案例, 因此系统的设计难度很大。针对电视直播高画质、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项目小组在精选先进核心技术的同时, 立足创新。
1.核心技术选型
目前在通讯领域的动中通大多采用双极化信标信号驱动天线的方案, 再利用速率陀螺阻尼天线驱动轴的干扰运动来实现跟踪卫星, 这种方式系统简单, 成本低, 但天线稳定效果差, 遇到遮挡后极易丢失信号, 根本无法满足电视移动转播对信号高质量的要求。通过调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了解国内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充分分析论证后, 项目小组采用了激光捷联惯导系统测量载体运动的方案, 使运动中的天线始终对准卫星, 再利用单极化信标信号修正天线的缓慢漂移来实现高质量的信号传输。其系统相对复杂, 成本较高, 但有最好的天线稳定效果, 始终保持自主对星, 不怕遮挡。天线伺服系统应用了标定惯组的高精度陀螺测试转台技术, 去除了减速器等中间环节, 避免了因减速器回差带来的天线对星误差。整个伺服机构所用技术、设备均在航天产品中得到过广泛应用, 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2.天线转台与高功放的信号耦合问题
传统的DSNG信号是通过高功放放大后, 经过软波导输送到天线馈源上发送出去的。所以为了提高发射效率, 软波导不能太长。应用于武警、公安的指挥监控的动中通系统, 高功放必须安装在天线的基座上随天线一起运动。这就要求高功率放大器必须具有良好的抗震动性能、体积尽量小、重量尽量轻, 只有使用全固态高功放才能满足这一要求。项目小组在三维运动的天线转台和固定平台之间创新性地采用了KU波段的信号耦合滑环, 使高功放不必安装在天线的基座上随天线一起运动, 解决了输出功率大小的限制及高功放的1+1备份问题, 使系统抗雨衰余量更大, 而且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3.馈源极化的调整问题
因为发射天线对卫星是有指向误差的, 对于1.2m的Ku天线, 载体在运动中跟踪天线的设定误差要小于0.1°。另外, 馈源也要进行旋转跟踪, 垂直和水平极化隔离度要大于30dB, 才能在不干扰其它转发器的情况下保证有效的发射功率。该系统通过精密运算, 实现了馈源极化的电动自动跟踪调整, 使系统能够根据车体在地球的不同方位和姿态, 计算出所跟踪的卫星极化方向, 并对馈源极化进行自动跟踪调整, 保持运动过程馈源极化方向的正确性, 确保运动传输过程极化隔离度达到较好的水平。
4.动中通与800MHz数字微波结合使用, 有效解决了卫星遮挡问题
为了解决卫星遮挡问题, 项目小组在系统的架构上做了创新, 结合800MHz数字微波技术使信号的采集得到延伸。整个系统由一部三讯道移动信号采集车和一部移动卫星直播车组成。移动卫星直播车的卫星自动跟踪系统能够自动解算直播车所处的地理坐标, 实时测量直播车运动状态, 自动完成天线与卫星对准与跟踪, 实现天线姿态高精度实时解算和空间稳定控制, 使得卫星天线从传统的只能固定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卫星通信, 变为可在移动过程中与地球同步卫星保持通信。而三讯道移动信号采集车与移动卫星直播车之间采用800MHz OFDM数字微波进行信号传送。800MHz OFDM数字微波具有更好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窄带干扰的能力, 频率较低, 波长较长, 有很好的绕射能力, 适合在有较多建筑物遮挡的城市中使用, 有效传输距离可达6.5km, 这样两部车可以在相距几公里的地方配合使用实现移动直播跟踪报道。
整个移动直播系统充分体现了机动灵活的特点。三讯道移动信号采集车采用悍马H2越野车, 马力超强, 可以在复杂的路况下行驶;移动卫星转播车车体采用军用级依维柯越野车, 自身也具备三讯道信号采集的能力, 能随时将采集的信号在高速移动的状态下通过卫星进行传输。为了解决移动中设备的供电问题, 悍马H2越野车安装了5kW的水牛取力发电机, 由汽车的引擎驱动, 可供三讯道移动信号采集车所有设备使用, 移动卫星转播车则安装了10kW的超静音发电机。
3.4 实践效果
在近5年的工作实践中, “动中通”移动直播系统表现出了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在高速运动中可实时全程广播级电视直播, 信号稳定;
2.传输带宽达27M, 在复用方式下可同时传送两路广播级质量的电视信号;
3.在高速行驶、急弯、颠簸路面等状态下准确跟踪目标卫星, 不间断地传送电视信号;
4.运动中跟踪精度达到0.1°, 卫星天线被遮挡30分钟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稳定, 驶出通信盲区后能快速恢复通信, 重新捕捉时间小于10秒;
5.大幅度降低了大范围、复杂场景直播过程的运行成本;
6.减少了信号传输链路的节点, 大大提高了转播质量和可靠性;
7.通话部分实现公用移动通信网、市话网、卫星通讯和对讲系统的综合使用;
8.系统的各个环节都适应了移动直播的需要, 体现了“全移动”的特点。
该系统的应用, 使得电视直播形态发生了由静到动的变化, 推动了节目创新, 提高了对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报道水平。由于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在同行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内外诸多媒体机构多次来厦门进行洽谈和借鉴。该系统已经在中国女子高尔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杭州天堂湿地开园、等系列电视直播活动中大显身手, 2010年7月将开赴青海转播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 11月将赴广州参与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电视直播。
4 总结
目前, 基于800MHz移动微波组网技术已使厦门城区范围内实现了随时传送直播电视信号的目标, 接收点无人值守的特性使得其特别适合新闻现场直播类等时效性要求很高的节目。同时, 良好的信号覆盖又可以满足对厦门市范围内大型活动的直播传输。而微波组网和动中通结合起来作为移动直播专用系统, 由于其具备机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特别适合在全国各地的应急指挥中推广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被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式纳入全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来源于实际需求, 许多技术属于自主研发和创新, 凝聚着全体技术人员的心血。投入使用后, 它大大简化了电视直播传输系统的复杂性, 直接减少了直播过程的运行费用, 提高了直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总之, 这些移动直播新技术具有突破性和可复制性,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大的成本效益性。相信经过综合开发利用, 这些技术将更好地运用于广播电视事业, 为广大听众、观众提供更丰富多彩和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应该说, 通过项目小组的自主创新和研发, 彻底改变了传统传输技术手段, 推动了节目的创新, 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整个广电行业乃至其它领域来讲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市川裕一, 青木胜.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少夫, 于双和.新型800MHz发射机滤波器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4.11.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推荐阅读:
现代广播剧09-1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2012.07答案整理09-11
现代电视技术12-10
现代电视新闻11-22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07-11
现代电视播出系统01-10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10-13
传输技术广播电视07-06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