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盘抛秧

2024-08-06

塑盘抛秧(精选3篇)

塑盘抛秧 篇1

抛立稳为塑料软盘旱育抛秧专用产品, 能有效防止抛植后土球遇水散落而飘秧, 提高立苗率;并能促进秧苗新根发生, 加速水稻活棵分蘖, 提高秧苗分蘖率, 增强水稻抗病性、抗倒性, 提高水稻产量。为了探讨抛立稳与水稻抛植、分蘖、产量的关系, 进行了塑盘旱育抛秧施用抛立稳试验, 以期为大田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秧田设在王庄九组一农户菜园地里, 前茬作物是青菜, 土壤为沙土地, 有机质含量为1.6%, pH值为6.7, 土壤肥力偏上, 底施足量有机肥———鸡粪。

大田设在王庄九组一农户责任田内, 前茬作物小麦, 两合土, 土壤肥力偏上, 重施有机肥———鸡粪, 碳酸氢铵总用量675kg/hm2。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Ⅱ优明8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分别为胶状抛立稳, 栽植密度为29.5株/m2;粒状抛立稳, 栽植密度为26株/m2;空白对照 (CK) , 栽植密度为29株/m2。小区面积为100m2,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1.4 试验方法

6月12日下午, 用2~3kg热水溶解2种形状不同的抛立稳, 然后对20~25kg清水, 充分搅匀, 均匀泼浇在秧盘上, 使水全部浸入盘内土中。6月16日上午整地作畦, 严格控制抛栽大田水量, 杜绝深水层保持田间花皮水, 田间呈泥糊状。下午揭盘做到“三轻”和“三边”, 即轻揭、轻放、轻运, 边揭、边运、边抛。抛后3d覆水, 浅水勤浇, 薄水分蘖, 够苗搁田, 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 足水孕穗, 湿润灌浆, 黄熟断水, 防病治虫, 6月27日进行大田化除, 喷丁苄合剂15包/hm2, 施NH4HCO3675kg/hm2作分蘖肥。抛栽大田水稻中后期病虫害, 结合植保的病虫情报进行药剂防治。

1.5 抛栽要求

切实掌握“一量二度”, 一是水量, 抛栽的大田地一定要平整, 既没有深水层出现也没有浅水层露出, 保持花皮水, 田间呈泥糊状, 随时整地紧跟着抛秧, 防止抛栽大田泥浆沉实;二是密度, 杂交稻22.5~24.0万株/hm2左右, 采用塑盘抛栽的水稻, 即采用561孔标准秧盘, 抛450~525盘/hm2;三是匀度, 采取甩抛、点抛相结合, 先用70%的秧苗由远而近进行甩抛和粗抛, 然后再用30%秧苗进行点抛调理均匀。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构成因素

由表1可以看出, 胶状抛立稳的产量最高, 比空白对照增产122.4kg/hm2, 比粒状抛立稳增产67.95kg/hm2;粒状抛立稳比空白对照增产54.45kg/hm2。

2.2 抛后直立比例

抛后2d调查直立比, 胶状抛立稳大于空白对照和粒状抛立稳。对3个处理随机抽取1m2, 调查空白对照、胶状抛立稳、粒状抛立稳的直立比分别为:2/27、0/29.5、1/25。从调查结果得知, 胶状抛立稳无飘浮秧苗, 粒状抛立稳和空白对照分别有1株、2株飘浮秧, 此时见到飘浮秧苗一定要随手栽插好。

2.3 群体生长情况

调查表明:施用抛立稳的2个处理秧苗无返青期或返青期2~3d左右, 早发优势明显, 空白对照返青期5~7d左右。施用抛立稳2个处理分蘖率都高于对照, 胶状抛立稳又明显高于粒状抛立稳。

3 结论

由于2008年抛秧播期推迟, 所以抛时秧苗矮小仅3.9~4.2片叶, 导致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都相应向后推迟, 成熟期向后推5~7d左右, 抽穗期遇到连续阴天, 颖花退落, 空秕率增加, 结实率下降。因此, 抛秧播期与水育秧播期基本可以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 栽22株/m2及抛450~525盘/hm2对于大田抛栽远远不足。一般可抛525~600盘/hm2, 可栽29~31株/m2。栽培上要严格控制抛秧个体分蘖群体群增的现象, 坚持“苗到不等时, 时到不等苗”的原则, 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进行1次搁田, 有效控上、促下、防病、抗倒等, 并结合植保情报进行病虫害防治, 争大穗, 提高结实率, 增加千粒重, 以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梁方.水稻免耕抛秧速扎根稳立苗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03 (5) :40.

[2]周丽芳, 毛盛河, 王小明, 等.水稻免耕抛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6) :115-117.

塑盘抛秧 篇2

1 塑盘旱育苗技术

要求塑盘旱育抛秧的秧苗壮而不嫩、根多根白、苗健叶挺、无病虫害[2]。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 应不串根、秧龄适宜 (25~30 d) 、叶龄适度 (4~6叶) 、苗高适中 (13~18 cm) 、苗数适量。

1.1 育秧材料准备

塑盘旱育可选择434孔或561孔塑料软盘, 但561孔秧盘较适合短秧龄育秧 (25 d以内) , 因此麦茬稻一般选择434孔秧盘。连粳7号大田按秧盘900张/hm2准备。另外需1.5 m宽的薄膜10 m, 适量稻麦草或无纺布于播种覆膜后遮阳。可选择壤土、黏土作为秧盘用土, 因使用砂土会导致抛秧时土球散落后而漂秧。晒土后将其捣碎, 然后过孔径为5~7 mm的筛子备用[3], 按每盘1.5 kg备足;稻种可用适乐时和锐胜拌种, 3 kg稻种用适乐时10 m L+锐胜5 g+水0.1 kg拌种。拌种前先将药稀释, 然后边翻种子边喷洒药水, 直至拌匀, 用药时务必注意安全, 以防人、畜中毒。大田用种量为37.5~45.0 kg/hm2;肥料选用旱育秧专用配方苗床肥, 每66.7 m2秧田按10 kg备足。

1.2 育秧及管理

浇足苗床底水、浇透底水是出苗整齐的保证。采用分次浇水法使苗床10 cm以内的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均匀播种、适度盖籽。将处理过的稻种及时均匀地播入湿润秧床上, 轻轻镇压后覆盖1层薄肥沃细土, 不宜过厚, 亦不能露种。喷施除草剂、封膜保温 (或遮阴降温) 保湿。盖籽后向苗床喷施旱育秧田专用除草剂, 立即盖薄膜密封保湿。为避免膜内温度过高, 应在膜上覆盖遮荫物。精心管理、培育整齐壮秧。苗床管理分3个主要阶段: (1) 一叶一心期前, 密封保温保湿促进出苗整齐。播前苗床足墒是基础, 密封是关键, 适时补水是保证。 (2) 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出苗整齐后, 适时逐渐揭开薄膜, 苗床以湿润为主, 促幼苗及幼根发育。不天天浇水, 但做到每次浇足。

2 抛秧技术

抛秧前一天晚上, 苗床必须浇透1次水, 使苗带吸湿成泥球, 便于起秧、立苗。拔秧时应逐株或以2株秧苗为单位, 不宜大把地拔, 防止产生疙瘩苗。精整大田, 做到“水浅、田平、泥糊、草净”, 以利抛秧立苗。合理密度抛植、确保抛栽质量。根据大田用种量、出苗情况、苗床面积综合确定用苗量, 适量抛秧, 防止过密或过稀造成缺秧或浪费。面积较大的田块应分段供苗, 所有大田均采用2次抛栽法, 第1次抛栽总苗量的2/3, 另1/3留作补稀, 使全田均匀。抛栽技术规范, 做到“五抛五不抛”。即抛高不抛低 (用力上抛, 不往下丢) , 抛远不抛近 (用力远抛, 分散落地) , 抛湿不抛水 (大田水层不超过1 cm, 不宜积水太深) , 抛顺不抛逆 (顺风抛不逆风抛) , 抛多不抛少 (实行多次匀抛, 先抛1次, 再根据目测补稀, 最后移植补匀) 。

3 大田管理

3.1 肥水管理

抛后48 h内不灌水, 促生根立苗, 防止漂浮秧, 即“无水层扎根、浅水扶苗”, 加速立苗。抛后5~7 d, 结合追肥搞好杂草防除, 保持田间适当深的水层 (水层切勿高过秧苗生长点) , 选择抛栽型除草剂, 避免伤苗。免耕田采用薄水抛秧, 抛后3 d内保持浅水层, 自然落干, 以促进新根入土。立苗后浅水层灌溉, 加速发苗分蘖。提早搁田控蘖, 防止分蘖过多, 当分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0%~90%时, 提前排水搁田, 减少无效生长, 提高成穗率, 改善个体质量。搁田后实行“浅水硬板灌溉”, 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 防止因根系驻扎过浅引起后期根倒。灌浆结实期, 切忌断水过早。小苗抛栽, 施用氮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0∶2.5∶3.0∶0.5;中、大苗抛栽, 施用氮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5∶2.5∶3.5∶0.5。不同于插秧稻, 抛栽稻根系入土相对较浅, 易早衰, 应适量施粒肥, 以保根叶, 增加粒重。

3.2 防止倒伏, 防治病虫害

植株过高时要进行化学调控, 以降低株高, 防止后期倒伏。可在科学管水的基础上, 适时、适量施用多效唑等矮壮剂, 效果比较显著。大苗在苗期使用2次多效唑, 时间分别为二叶期和五至六叶期, 浓度为200~300 mg/L, 用量为450kg/hm2。小苗在大田分蘖中期使用1次多效唑, 浓度为300mg/L, 用量为600 kg/hm2, 结合防病虫喷施。连粳7号抛栽秧在生育中、后期常出现局部荫蔽现象。前期施氮肥过多时分蘖过多, 易造成个体拥挤, 从而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连粳7号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飞虱、稻蓟马等, 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 播前可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染性病虫害, 特别要注意穗颈瘟的防治[4]。

参考文献

[1]周荣.优质中粳稻连粳7号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66-67.

[2]郑兴洪, 余元虎, 徐梅生, 等.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217-218.

[3]余元虎, 徐友明, 朱华, 等.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8) :119-120.

塑盘抛秧 篇3

超级稻五丰优615塑盘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是兴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中, 作为示范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此项技术促进了全市的水稻增产增收, 五丰优615品种适宜在兴宁地区大面积种植, 可代替超级稻五优308品种, 是今后近年内的主导品种[4]。

1 五丰优615的特征特性

五丰优615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 d左右, 抗稻瘟病, 株型集散适中, 分蘖力强, 穗大粒多, 抗倒力中强, 耐寒性中强, 前期早生快发, 后期熟色好。株高98.6~102.1 cm, 有效穗265.5万~271.5万穗/hm2, 穗长21.4~21.7 cm, 每穗总粒数157~168粒, 结实率80.3%~85.0%, 千粒重22.2~22.9 g。米质好, 饭味香, 适口性好。五丰优615丰产性能突出, 在兴宁地区种植表现较好, 适宜于兴宁地区大面积种植, 2014年通过农业部、粤审稻2012011确定为超级稻新品种。

2 塑盘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秧

为保证抛秧后幼苗返青快, 分蘖早, 要培育低龄嫩壮秧。早造播种时间为3月6—8日, 用秧盘750只/hm2 (561穴) , 播量22.5 kg/hm2, 播后轻镇压, 以免水稻串根。2013年、2014年早造春播期间下雨时间较长, 为防止田间积水, 发生渍害, 做“平、烂、净”秧厢, 及时排水, 增施腐熟有机肥, 用薄膜拱棚覆盖, 以为健壮秧苗的生长奠定基础。2叶1心炼苗后施好断奶肥[5]。

2.2 适时早抛

为了保证秧苗生长有充足的生长期, 要适时进行早抛秧, 为高产奠定基础。大田耙田后经0.5~1.0 d沉浆后抛秧, 抛秧要做到带土浅抛匀抛, 促进秧苗早分蘖, 以使田间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促进秧苗平衡生长。早造抛秧时间为3月25日, 此时秧龄在3.5叶左右, 抛足基本苗24万~27万株/hm2。

2.3 科学施肥

一是重施基肥:基施腐熟农家肥22.5 t/hm2, 用碳铵、磷肥各375 kg/hm2作面层肥。二是施好回青肥:为使秧苗早返青分蘖, 抛后4~5 d, 均匀撒施泥粉225 kg/hm2+碳铵300kg/hm2+20%抛秧好除草剂1 050~1 200 g/hm2, 抛后8~10 d撒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150.0 kg/hm2, 从而保证抛 (插) 后23~25 d够苗。三是巧施分化肥:幼穗分化1~2期, 由于雨水较多, 分化肥不能施用。抛后43 d, 用硼砂2.25 kg/hm2喷施, 以促进根系发育、花粉管伸长、碳水化合物转化、幼穗分化, 增加结实率。四是施好孕穗肥:幼穗进入5期, 施复合肥、氯化钾分别为112.5、75.0 kg/hm2作壮穗肥。五是适当补施壮粒肥: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在始穗期、齐穗期根外喷施。

2.4 科学管水

科学用水是保证水稻平衡生长、获得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以气促进、以根壮叶”促进禾苗平衡生长。采取泥皮水抛秧、薄水分蘖、够苗露晒的管理原则, 并针对近年早稻生长期雨水较多的天气情况, 够苗后采取统一“长露”健苗等措施, 确保示范片禾苗稳健平衡生长, 促进植株健壮, 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为中期巧施肥料创造条件, 实现壮秆大穗的目的。幼穗分化后雨多, 以排水为主, 保持土壤湿润, 促进幼穗发育。破口抽穗期为促进抽穗, 田间保持浅水。后期根据天气情况, 采取排水, 保持土壤湿润至黄熟。

2.5 防治病虫鼠草害

大田除草可在抛秧后5~7 d进行, 田面有泼皮水, 施药后田面保持湿润, 3 d后灌回泼水, 待自然落干后再灌寸水。防治鼠害主要是采取田埂边放毒谷诱茶的方法控制[6,7]。早造主要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钻蛀性螟虫, 主要病害有纹枯病。防治方法:结合测报信息和气候情况适时用药, 稻纵卷叶螟以一、二龄若虫期 (未卷苞) 为防治适期。病虫综合防治重点是抓好水稻全生育期中最易遭受病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早造一般在6月上旬) “破口期”, 全面用药防治, 示范点用30%爱苗乳油225 m L/hm2、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上海东风厂) 1 500 g/hm2、25%噻嗪酮 (稻虱净) 可湿性粉剂450g/hm2、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 m L/hm2对水1 050 kg/hm2左右, 用机械喷雾的方式, 晴天连片统一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钻蛀性螟虫、纹枯病。同时, 引导农民在稻田的路边和沟边栽植黄豆, 吸引和保护天敌, 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

2.6 适时收获

水稻进入完熟期后, 应适时抢晴收割, 防止台风暴雨造成发芽, 影响产量。

摘要:介绍超级稻五丰优615特征特性及早造塑盘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以为兴宁地区五丰优615超级稻品种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五丰优615,特征特性,塑盘抛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卢锦荣, 谢秀松, 廖煌忠, 等.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07 (6) :2-4.

[2]云勇, 邢福能, 严小微, 等.超级稻品种强化栽培密度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 2007 (2) :12-13.

[3]周光华, 黄兴江.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79.

[4]王洁, 廖琴, 胡小军, 等.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J].作物学报, 2010 (11) :1870-1876.

[5]张中兴.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种子, 2007 (3) :89-90.

[6]甘春.澜沧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2) :129-131.

上一篇:市场在创新中前进下一篇:夜间高血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