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创新中前进(共4篇)
市场在创新中前进 篇1
喀喇沁旗农技推广工作, 坚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围绕产业需求, 服务农业大局, 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职能, 在改革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作为,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为全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农技推广创新实践中, 始终以体系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着重点, 以“抓两精、促创新、保安全、提双增”为着力点, 按照“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实效”的工作原则;以建立“政府信任、农民信服、农技人员满意”的农技推广体系为目标, 通过多年来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 农技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服务三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快捷迅速,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农技推广为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喀喇沁旗农技推广现状
喀喇沁旗农牧业局是全旗农技推广工作的职能部门。农业中心作为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和技术核心部门, 现已建成了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农技推广中心, 集办公、培训、技术推广、检验检测为一体。内设7站1室和10个乡级农技站。旗农技中心拥有培训楼、学员食堂, 音像电化教育设备较为齐全。中心建有土壤肥料检测室、农药残留检测室、种子检验室、植物病虫检验室, 各种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较为完善。建有占地1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 园区内水、电、路设施齐备, 可以开展各种作物的试验示范和科学研究。
通过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农村能源建设、信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努力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服务条件, 完善技术装备, 搭建信息平台, 强化技术力量。建设植保监测化验室240平方米, 土肥化验室200平方米, 种子检验室60平方米。基本建成了上下贯通、辐射全旗的技术中心, 进而推进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效能最大化。打造出了旗级农技推广机构这一全旗农技推广的核心力量。
全旗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03人, 其中高级农艺师17人, 农艺师30人。各乡镇均建有农技推广服务站, 尤其是通过2007年推广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和两年来的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各乡镇农技站完全具备较高农技服务能力, 掌握众多适用技术环节, 能够进行全程技术管理。
二、喀喇沁旗农技推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 以人才保机构。
一是确立旗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国家设在基层的公益性推广机构,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农技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解除了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的后顾之忧。二是增加编制, 壮大推广队伍。根据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旗人民政府面向社会, 近几年公开招录39名大学生, 其中种植业16人, 充实了农技推广队伍和乡镇农技站。三是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旗政府专门制定了农技人员学习培训、聘用、考核考评制度。健全基层站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 激励和约束机制基本形成, 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农技推广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实现, 增强了推广活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理顺农技推广人才结构。设立全旗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乡镇农技推广带头人--技术骨干的技术责任架构,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目前乡镇种植业农技人员是其它农口单位的两倍以上, 具备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壮大了, 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提高机构效能, 才能促进农技推广事业繁荣进步创新发展。
2. 以项目强基础。
农业中心多年来, 曾经承担粮食自给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建设及技术推广项目, 特别是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的实施, 进一步扩大了技术储备, 拓展了服务范围, 提升了推广能力, 强化了基础设施。
通过植保工程等项目, 加强了农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建设, 农技推广检验检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利用项目建设强基础惠民生, 农民特色作物种植人均收入实现3079元, 占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3. 以服务稳地位
(1) 扩大农技服务内容。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全面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开展全旗农业产业调查工作, 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开展服务, 重点服务于优质粮油生产和蔬菜生产, 重视中药材、烤烟、山葡萄、花卉等增收作物的生产服务。二是根据政府、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以及生产大户的生产内容展开服务, 形成政府、农技和民间相互协作推广机制, 重点服务于重大推广项目、订单农业、培育种植专业村。三是根据农民技术需求开展服务, 开展农民技术需求调查, 因地制宜地引进增产增效技术。四是根据市场需要开展服务, 把握市场动态,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标准化和订单生产。
(2) 转变推广方式方法。一是创建喀喇沁农业信息网, 并与全国各相关网站建立链接, 加强网上服务, 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二是设立农技人员信息公开专栏, 强化结对技术服务。依据农技人员专业特长和农户生产实际, 形成农技员与示范户对口帮扶, 实现农技员与农民近距离服务。三是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在全旗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155期, 发放科技光盘3400多张, 培训教材1万余册, 受训农民达43920人次。四是紧紧围绕试验示范, 开办田间学校示范基地建设。依据全旗种植结构特点建设试验示范基地1040亩, 进行试验示范441项次, 开展新技术展示55项。玉米全膜覆盖、玉米膜下滴灌、免耕栽培、蔬菜工厂化育苗栽培、植保绿色防控、中药材GAP生产等技术取得较好示范效果。
通过基础教育和实地观摩, 让农民亲身体会农业科技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自觉性。农技人员真诚服务, 以农民增收为己任, 得到广大农民的信服和旗委政府的信任, 树立了农技人员的良好形象。
4. 以创新促发展
(1) 创新推广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面向农业产业需求, 着重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食品安全的目标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机制。三是建立社会各推广资源共同促进农技推广的合作推广机制。
(2) 创新品种资源。科技兴农, 良种先行。农牧业局加快培育和引进优新品种, 全力支持种子企业的发展壮大, 推动新品种的繁育更新。目前已经育成“沁单九”“沁谷一”等优质丰产品种10余个, 添补了旗内地方品种空白。另外荷兰、以色列的硬果蕃茄、马铃薯以及多种蔬菜、油料品种均在喀喇沁旗大地上开花结果, 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彰显新品种的增效潜力。
(3) 创新技术模式。喀喇沁旗农技推广人员, 致力于各种适用技术的创新和集成, 总结出多项综合性丰产高效技术模式。在旱作农业方面积极推进旱地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 探索玉米全膜覆盖抗旱节水新模式, 2011年推广地膜覆盖技术28万亩, 全覆膜3.18万亩;在蔬菜生产方面, 大力推进设施农业, 全旗设施蔬菜面积已达4.5万亩, 蔬菜种植超过10万亩, 总产实现43万吨;抗旱节水方面, 推进膜下滴灌技术, 2011年完成玉米膜下滴灌5.56万亩, 增产粮食1370万千克;节本增效方面, 积极探索免耕栽培, 累计推广200余万亩, 节约种粮成本3亿元。此外, 温室秸秆反应堆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等等, 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5. 以协作求共赢。
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农技推广的基本要求, 打破部门、区域界限, 有效整合推广资源,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一是建立与科研教学单位合作的推广模式。农牧业局多年来与国家作物所、内农大等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诸如免耕栽培、高产创建、节水灌溉等的研究都有新的突破, 特别是农技推广部门承担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种作物的示范县工作, 从科研、信息、前沿技术方面收获颇丰, 得到超前历练和提升。二是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的推广模式。王爷府农技站积极与蔬菜产业协会和花卉协会合作, 建立蔬菜花卉田间学校、制定协会章程和技术方案、参与协会管理;农技站长担任马铃薯协会会长, 统筹马铃薯种植、协调产销关系;把高产创建项目委托合作社建设, 充分体现了合作效果。三是与涉农企业合作的推广模式。西桥农技站和乃林农技站与种子企业合作, 在搞好良种推广的同时, 联合创建优新品种田间学校和高产竞赛示范。四是与村级农民技术员和生产大户合作的推广模式。通过技术人员包村, 培养种植示范户, 发展农民技术员, 增强基层技术力量。
通过部门学科间协作, 强化农业内部合力, 扩展农技推广外延, 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农民共同参与促进农技推广的局面。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 领导重视是关键。
喀喇沁旗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 农牧业协调发展的旗县, 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置后的问题由来已久。从中央到地方,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都说明了全国上下关注农业、发展推广事业的坚强决心。把基层农技推广作为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而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农技推广实现新突破, 再创新佳绩。
2. 产品供给是目标。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是发展农业科技最终目标, 只有科技进步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才能保证粮食产量不滑坡、农民增收不徘徊、现代农业建设的良好势头不逆转。要牢牢掌握国家关注农业科技这一历史机遇, 把农技推广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改革创新, 为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3. 产业需求是方向。
遵循农业产业发展规律, 面向产业需求, 探索前沿型农业增效技术, 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的正确方向。喀喇沁旗农技推广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推广率不高, 适宜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少。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确保农民增收, 就要在旱作农业技术、抗旱节水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免耕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诸方面实现新突破, 达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产业需求。通过技术和资金支持, 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4. 条件建设是保障。
“有钱养兵, 无钱打仗”是农技推广经费保障不足的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试验基地、服务设备还不很完善, 甚至是相当落后。加快建设种质资源利用、农产品安全监测、种子检验、农业信息等功能性体系, 通过加强设施条件建设, 建立农技员绩效评估体制, 逐步增加经费保障, 完善设施设备, 增强农技人员的职业吸引力和岗位尊严, 提高服务水平, 增强服务效率。
5. 人才战略是基础。
一个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是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基础。农技人员总体水平有限, 投入精力不够, 知识老化, 创新乏力, 是制约喀喇沁旗农技推广人才战略的突出问题。因此, 明确公益性定位, 加快农技人才录用和定向培养, 建立农技人员奖励机制, 推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视野扩展, 建立农技专家系统, 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漯河市在改革创新中阔步前进 篇2
张云李彩岩
六十年不懈探索,六十年沧桑巨变。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漯河是河南的经典。从河南看全国,从漯河看中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地处中原腹地的漯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逐步完善:城乡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260多万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写下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漯河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漯河小市,为什么在不长时间里,被打造成中原腹地一颗耀眼的明珠呢?干部群众一致认为,成就首先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正确决策。1986年,漯河升格为河南省辖市。面对薄弱的基础,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三年小变,五年中变,十年大变”的奋斗目标。“团结进取、自强不息、雷厉风行、实干创新”的漯河精神,成为凝聚全市上下艰苦创业意志的旗帜。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春风激荡神州大地,漯河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成为“省办内陆特区”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并以敢闯敢试的精神争创漯河发展新优势,确保了“十年大变”目标如期实现。1997年,漯河市委、市政府及时确立“实现漯河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使现代企业制度深入人心,漯河企业改革走在全省前面。跨入新世纪,漯河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漯河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下的阶段性特征,确立了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提前5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漯河新世纪之初的发展蓝图。2006年,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确定了“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着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宣居名城,扎实推进开放型漯河建设、和谐漯河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快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奋斗目标,掀起了漯河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一轮高潮。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特点,又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为全市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确定了正确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他们做出了6项重要决策:1、致力建设工业大市和工业强市,努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2、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全面推动开放的漯河更开放。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着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5、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6、全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漯河。2008年他们做出了六项重要决策:1、牢固坚持工业强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2、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4、大胆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改革开放。5、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名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6、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和谐漯河建设。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根据漯河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特别做出了3次重要决策:1、强力实施三大突破,即实施招商引资大突破;实施产业聚集区大突破;实施城乡一体化大突破。2、着力抓好三大拉动,即:坚持投资拉动:坚持城市拉动;坚持三产拉动。3、努力实现三大提升,即:努力提升优势产业层次;努力提升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提升社会和谐程度。这些重要决策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它把漯河经济引入到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轨道。更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在一系列重要决策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打造新的工作亮点,创造新的业绩。从近几年一系列决策内容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决策具有鲜明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实践性特征。抓住钢,目方张,一花引来百花香。最近几年,漯河市连续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多种荣誉称号,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漯河正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30年一路创新发展,漯河成为中原大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魅力之城。——经济发展一路领先。30年来,全市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八五”时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十五”时期成为发展最好最快的阶段。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37.02亿元,比1978年增长26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732元,比1978年增长5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67元,比1978年增长47.6倍。漯河的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先进行列。——改革开放大步朝前。国有企业改革逐步规范,双汇、银鸽两支股票上市,并分别完成国有股权转让和股权分置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财税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其他各项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漯河被誉为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百花园”。连续6年成功举办“中原食品节”和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为食品企业走向国际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现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漯河,利用外资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漯河市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争先的成效,成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全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推进力度,使漂河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态宜居城市。2004年第二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扩大到1020平方公里,是建省辖市之初的13倍多。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65%,比建省辖市之初提高26.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特色游园、街心公园、行道绿地造型多样,遍布市区:路灯、桥灯、彩色轮廓灯熠熠生辉,装点出亮丽夜市,城市美化亮化达到新的水平。全市基本实现“市县通高速、县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漯河连续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在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中,动作最大、成效最好、群众最满意的,沙澧河的开发建设是其中的一项。沙澧河因为脏、乱、差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被称为漯河的“龙须沟”,如今已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在决策中的信心、魄力和超前意识。漯河市依水而建,沙河和澧河在市中心交汇。近些年,该市沿河不少都市村庄房子越盖越密,越盖越乱,成了整个城市脏乱差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沙澧河两岸的交通和防汛。为了加快漯河发展,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和中原生态宣居名城,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高标准推进沙澧河综合开发。整个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分三期进行,10年完成。首期拆迁涉及三区7乡镇(办事处)18村5699户19946人,120家企事业单位,长达31.16公里,总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2007年7月16日拆迁工作启动,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任务,1个月大头落地,2个月全部结束。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事件,没有引发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一户群众赴省进京上访,整个拆迁过程中全市始终保持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取得了“和谐拆迁”的良好效果。正确决策使漯河沧桑巨变,科学决策使漯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目前,漯河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漯河的美好明天绘制更加宏伟的蓝图!
市场在创新中前进 篇3
秦宏:博世安保通讯系统是充满创新精神的全球一站式安保通讯服务品牌,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博世拥有广博全面的产品线, 涵盖防盗报警、可视对讲、视频监控、门禁控制、专业音响及会议与公共广播系统等领域, 可为多种应用场合提供一流安保通讯产品及系统, 从而为客户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和一站式整合解决方案。在中国, 博世安保通讯系统通过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及位于珠海的生产基地, 致力于向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及高效服务。
IB记者: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 在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博世在2008年的销售业绩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 2009年您所负责的博世安防系统销售业绩如何?
秦宏:我在博世工作多年, 负责安防业务的销售工作。谈到销售业绩, 在过去的四年中博世增长了约150%, 同时, 博世的综合业务也发展得越来越大。博世集团约280000多名员工在2008财政年度创造了约451亿欧元的销售业绩。2009年上半年, 按照年初我们的销售预期来看, 前半年我们已经按进度完成了40%, 这40%是指已经全部完成的工程项目, 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我们并未算在内。虽然年初的时候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但是我们2009年的销售预期还是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0%。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 博世业务发展得不错, 对于完成2009年的预期目标我们非常有信心!
IB记者:品牌及其价值成为了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请您谈谈博世在品牌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努力?您认为博世在品牌建设方面独特之处是什么?
秦宏:博世一直致力于产品的创新和品质的保障, 这是博世在全球的宗旨。博世为安防产品提供三年保修, 当然这种承诺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拥有充分信心基础之上的。博世在全球拥有专门的售后服务中心, 在各个环节我们都力求完美, 全心全意满足客户需要。此外, 博世每年都会有新的产品推出, 这与我们分布全球的先进研发团队是密不可分的。博世每年在世界范围内申请的专利超过3000项, 始终在创新方面位居全球最领先的行列。在人才的引进方面, 我们始终在不断地引进新型的人才, 这些人才涉及到博世业务的方方面面。
IB记者:渠道建设和经营一直都是安防企业非常重视的环节, 博世运用哪些方法和举措来实现与经销商的良性互动, 从而取得双赢?
秦宏:要想在中国长久的发展, 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早就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 博世的高品质依赖于经销商和供应商始终不渝地进行品牌的推广, 这样博世才能让广大用户体会到其高品质。当然, 我们与合作伙伴对博世进行品牌推广的前提是我们双方都有稳定的收益, 博世在稳定发展的同时给多方带来了收益, 这也是博世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博世在渠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否认的, 我们也有渠道之间的互相冲突, 针对这一点博世力图加强对项目的保护以及对销售体系的管理, 这也是博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IB记者:在“博世安保通讯群英会”上我们了解到博世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多个垂直行业的创新应用, 博世一站式解决方案之所以能在这些行业中得到应用以及认可, 与同类产品相比, 博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秦宏:博世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 领先的一个优势就是博世的全面的产品线。以安防系统为例, 整个安防系统下面有若干个子系统, 每一个子系统构成整个安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世的安防系统之所以强大就在于每一个子系统都做得非常得全面和强大。相信行业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管是安防、公共广播还是会议系统, 很多的子系统都必须拥有完美品质, 这样大的系统才会优秀。博世在子行业做得很好, 博世的安防系统放到报警系统是前两名, 监控系统也是同行业领先的, 我们将二者结合, 放到一个大的解决方案之中, 整体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IB记者:博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机场、铁路、会展中心及剧院等诸多行业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 博世在办公楼、写字楼以及酒店等其他方面还有哪些应用?
秦宏:酒店、写字楼中我们也有非常多的案例, 但是这些案例与我们现在做过的一些高端项目相比, 就属于比较小的项目了。关于体育场馆方面, 我们在奥运中也做了不少的项目, 天津奥体中心用了我们的视频监控和公共广播, 北京奥运村用了我们的可视对讲和防盗系统, 水立方使用了我们的安防产品, 全运会使用了我们的公共广播, 因此, 可以说我们在体育场馆方面做了很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我们也是主要的参与者, 世博会最大的场馆世博轴和中国馆就使用了博世全套的监控系统。在机场的项目中, 比如虹桥机场在建的航站楼以及成都双流机场在建的第二跑道围界监控都使用了博世的监控系统。所以, 博世还是在一些大的项目中比较活跃的。
市场在创新中前进 篇4
坚持创新兼顾国内外市场
进入新常态以来, 整个物料搬运设备行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一形势下, 吉鑫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戴纪才表示, 吉鑫祥的产品销量在2015年没有达到预计的增长幅度, 内燃叉车产品的销量还出现了小幅下滑。但相对于行业整体来说, 企业仍然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 目前吉鑫祥的各条生产线依然正常运作, 市场渠道依然畅通, 并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目前就行业内来说, 我们还算是过得比较好的,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 还要在新常态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戴总指出, 吉鑫祥之所以能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依然稳健发展, 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产品体系。“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得到了用户的认同, 大家对我们的产品质量很满意。”戴总介绍, 在过去的几年里, 吉鑫祥非常注重国外市场, 在国外市场渠道的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此同时, 国内市场是吉鑫祥的另一个主战场, 近两年也同样增加了对国内市场的投入, 特别是与国内的经销商合作, 建立了完善的全国布局和销售体系。目前, 国内外产品销量比例达到6:4, 基本实现了对国内外市场的同时掌握。也使得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优秀的吉鑫祥各型号产品。
戴总表示, 吉鑫祥能够同时把握住国内外市场, 仅靠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不断创新, 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 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譬如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用户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所达到的排放标准。“欧美国家的环保标准更新升级是非常快的, 这也就对我们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他们的环保标准并没有那么高, 像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 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成本。那么我们在欧美市场推出的产品就不适合他们, 我们向他们推荐的是吉鑫祥的经济型产品。”正是这样, 涵盖了不同配置、不同价位产品的吉鑫祥产品体系, 才能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不同要求。
能够形成如此完善的市场体系, 自然与吉鑫祥的强大研发能力密不可分。“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 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产品系列一定要全, 包括配件的保障能力也一定要能跟得上。”戴总指出, 吉鑫祥在每届展会上都要推出新产品, 其用意就是要让用户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设备。“这次我们带来了12吨蓄电池叉车和3吨越野叉车这两款新产品, 就是要填补行业空白, 规避同质化竞争。”事实上, 目前国内大吨位电动叉车领域几乎是空白, 12吨电动叉车的出现, 为面临着繁重工况而又因排放超标而苦不堪言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而3吨越野叉车的推出, 则是一次“不走寻常路”的尝试。“目前3吨产品是国内的主流产品, 可以说在这一领域大家拼得非常凶, 导致同质化严重, 价格也越压越低。因此, 我们推出了适应更多工况的越野叉车, 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注重技术中国制造正前进
在谈到产品出口时, 戴总表示, 中国本土的叉车品牌与国外高端叉车品牌相比, 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这一差距正在缩小。“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国内的产品换上进口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后, 与国外高端品牌产品一般无二, 可见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而现在我们正在奋起直追。”戴总认为, 性价比一直是国内品牌产品的优势。相比国际上高端品牌产品高昂的购买和维护成本, 许多用户都开始选择价格实惠, 质量合格的“中国制造”产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 吉鑫祥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既要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作为卖点, 也要在国外建立完善的宣传和销售渠道。”戴纪才介绍, 吉鑫祥的48T内燃叉车、12T电动叉车、12T侧面叉车等尖端产品, 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和其他品牌一较高下。“我们一边开发新品, 一边对已有产品做升级和改良, 使之更能契合市场的需求。”针对不同行业, 吉鑫祥也推出了不同的产品。“针对冷库行业, 我们开发了冷库专用蓄电池叉车;针对电商行业, 我们有专门的搬运车;针对蓄电池叉车经常需要充电的现状, 我们研发了新能源叉车;面对日益增长的叉车租赁业务, 我们推出了租赁专用产品。”正是吉鑫祥不断引领潮流, 走在竞争对手前面, 不断考量用户需求, 才将中国制造推向全世界, 让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和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 从而使自身水平继续得到提高。
戴纪才指出, “我们希望配套件质量可以不断提高, 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而我们的产品越做越高端, 也会反过来促进配套件厂商的技术升级, 从而两相辅助, 形成良性循环。”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而吉鑫祥依旧先人一步, 迈出了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的步伐。”除此之外, 吉鑫祥还加大了“机器换人”的力度, 目前在焊接环节已经开始使用焊接机器人。“新常态正是企业练内功的好时机, 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更新换代自己的生产线, 改良自己的工艺, 经济回暖的时候才能迅速赢得市场份额。”
【市场在创新中前进】推荐阅读:
创新市场06-16
煤炭市场创新之路07-04
市场营销创新08-25
创新企业资本市场11-20
市场营销策略创新07-20
市场活力与创新动力09-03
创新管理与市场竞争05-28
电力创新市场营销的06-05
创新经营战略市场营销06-12
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创新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