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抛秧栽培(精选8篇)
盐碱地水稻抛秧栽培 篇1
抛秧栽培秧苗不伤根、缓苗期短, 分蘖和成熟期明显比其他插秧的早, 而且省时、省工, 减轻劳动强度。
抛秧栽培在盐碱地栽培上更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能抢时间, 抛秧可以在水平地后3~10小时即可进行, 缩短等待插秧时间。二是减轻劳动强度和难度, 提高工作效率, 特别是在新开田机械插秧难度很大, 对整地的时间和技术要求较高, 操作上很容易伤苗;人工插秧也涉及到工时、沉淀时间、整体进度等问题。三是减轻因沉淀不够而引起的陷苗, 既可以保证早生快发, 又节省工时。
一、育苗技术
1. 准备物资
每公顷用有效面积110平方米的大棚一栋;按本田每平方米25穴为主, 每公顷本田需561孔秧盘550盘。耐盐碱良种如东稻4号、白粳1等35千克;过筛的优质营养土1250千克, 盐碱地专用壮秧剂 (要酸、药、肥三效合一) 适量;杀虫剂、杀菌剂适量。
2. 扣棚增温
在3月上旬要及时把大棚扣上, 提高地温、使土层化透、增强通透性, 减少盐碱和病菌侵染, 这在低温年尤为重要。
3. 配制合理的营养土
测试p H值。盐碱地专用壮秧剂和营养土按比例混拌, 用酸度计测试、调整至p H值4~5。配制时要保持一定湿度, 闷10小时以上才能达到调酸的目的。
4. 播种
精播器播种, 每穴5粒左右, 先装入钵孔一半的底土、浇透水, 然后播种、覆土至钵口表面;混播, 计算出每盘用土量、用种量, 统一配比后把种土摊入盘内、压平。
5. 摆盘
在播前先把底床浇透、搂平, 然后把播种的钵盘的突起压入底土内, 用细眼喷头浇透水, 露籽的补土覆盖。然后喷洒苗床除草剂, 盖地膜。
6. 秧田管理
水管理。覆膜的在出苗前基本不用浇水, 出苗后缺水补水。尽量一早一晚浇, 每次必须浇透, 不能大水漫灌, 以喷浇为主, 而且浇水不要过勤。
综合防治立枯病。勤观察, 在出苗后每天清晨要看叶尖有没有露水珠, 没有的话可能发病;适时看根系红不红, 红的话可能发病或返碱。秧田杀菌, 一叶一心及二叶一心期必须喷洒50毫升的30%恶甲灭菌剂, 以防为主, 无论有病与否, 预防时每支50平方米, 治疗每支25平方米;使用时最好每支兑适量米醋, 可以不用洗苗。在一叶一心时应该通风锻炼。及时浇酸化水, 随时间的推移, 床土的p H值不断回升, 所以要经常检查床土p H值的变化情况, 如果一叶一心期p H值超5, 二叶一心期p H超过5.5时, 就要及时喷浇p H为3的酸化水, 直至达到标准为止。把5厘米的床土控制到p H为4或5, 注意洗苗。
二、本田整地施肥
平--把本田整平这是田间管理的基本要求。以秋季耕翻为好, 耕翻深度15厘米左右, 不漏不重, 扣垡严实。本田提前5天左右放水泡田。底肥的使用量一般为每公顷粪肥20~30方或商品有机肥300千克、二铵150千克、硫酸铵20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硫酸锌20千克、硅肥100千克。在水平地之后、稳住水, 趁沉浆时马上施用。要按面积确定使用量。
三、抛秧技术
1. 准确把握抛秧时间
适时抛秧, 这是盐碱地抛秧的关键。要保证秧苗根部入土2公分左右为宜, 不能超过这个深度。一般土壤5小时左右即可进行。
2. 抛秧时池内水层
很多人都要求汪水汪泥时抛秧, 作者认为必须有水层而且要看风而定, 无风时保持寸水、风较大时放入约苗高一半水 (秧苗越高水层越要深) , 以水扶苗, 保证秧苗能直立、不趴秧, 这是抛秧的一个关键。
3. 抛秧密度
依地力而定, 计算好每池用苗量, 足额抛入。
4. 注意事项
分两次抛, 先远后近, 第一次抛总量的70%, 第二次抛总量的30%, 这样会更均匀;站立苗要达80%以上, 倾斜苗和卧苗小于15%;每隔3米左右留一条作业道, 便于田间管理。
四、本田管理
1. 水管理
抛秧苗入土比较浅, 约2厘米左右, 在扎根后切忌灌深水, 保持2~3厘米的浅水层,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抛秧低节位成穗率高的优势。在特殊低温期适当加深水层至15厘米以上;高温时要及时换水排盐。收获前1周左右排净水, 防止冷风和碱害。
2. 追肥
分蘖肥。必须在移栽返青后立即施用, 最好是施用硫酸铵加黑肥 (腐殖酸肥) , 次之是硫铵和尿素混合施。每公顷硫酸铵350千克。
穗肥。在出穗前25天左右施入每公顷硫酸铵250千克, 硫酸钾50千克。
粒肥。只有能安全出穗的才可追, 这是原则。在7月末8月初每公顷施硫酸铵50千克。
注意。在盐碱地每次追肥前要把陈水放出, 换新水后再撒入肥料, 保水5~7天为宜。
3. 化学除草
抛秧稻化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用药时间依杂草出生情况而定, 第一次封闭药在杂草大量露头时立即用药。在抛秧后7~10天结合追肥, 每公顷用40%莎稗磷800克加10%吡嘧磺隆150克, 配成毒土或毒肥拌匀均匀撒入田内进行封闭除草;如果稻田中阔叶草如眼子菜, 慈姑较多, 可结合第二次追肥, 每公顷用60%的苯噻·苄可湿性粉剂1200克与化肥拌匀撒施田内, 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
4. 虫害防治
潜叶蝇。秧田时期在移栽前用40%乐果对水喷雾 (无露珠时喷) , 本田期用高氯·敌敌畏等于6月初撒施, 配合清除田边杂草。
水蝇蛆。是盐碱稻田的重要害虫, 可造成毁灭性灾害。幼虫发生盛期用高氯·敌敌畏等甩入池内防除。
5. 病害防治
稻瘟病、胡麻斑病。可用春雷霉素、稻瘟灵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穗颈瘟可以在70%裂胎至5%出穗时施第一次药, 在齐穗期用第二遍药, 间隔约一周。
赤枯病。主要因为土壤状况不好引起的, 可以喷施钾、锌叶面肥加生根剂, 并结合换水、排水晒田, 增强根系活力。
6. 收获
在完熟率达90%以上时及时收割, 籽粒含水量达19%~20%最好, 防止因成熟过度降低米质和产量。
水稻隔层育秧抛秧栽培技术 篇2
一、材料准备:隔层育秧抛秧不要软盘,但要准备用于隔层的材料,一般用新鲜韧性较好的单层编织袋或高密、高韧、细孔的塑料网纱布作隔层材料。
二、苗床选择: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便于管理、无鼠害的菜园地或旱地作为苗床。
三、苗床整地、做畦:苗床要按宽1.5米、长8~10米的标准整平,做好畦,施好底肥,667平方米(1亩)用25~30公斤复合肥,直接撒施在床面上,苗床面积一般比软盘育秧扩大1~1.5倍,即每667平方米大田配15~20米长的畦,以利培育多蘖壮秧,提高秧苗素质。苗床整平施肥后将隔层平摆在床面上,然后将混有壮秧剂的泥浆或塘泥平铺在隔层上,厚度2~3厘米,做好之后即可播种。
四、播种:一般667平方米大田用种控制在0.75~1公斤之间,品种选用迟熟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早稻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尽量抢前播种,晚稻在6月上旬之前播种。种子按正常的方法催芽后即可播在做好畦的苗床上,早稻覆膜,晚稻覆稻草,播时可先播2/3,再用1/3补空,力求均匀。
五、秧田管理:隔层育秧的管理与正常的秧田管理基本相同,早稻注意保温、保湿和适时通风炼苗,晚稻注意防高温烧芽,在一叶一心时667平方米用多效唑50~60克对水45公斤喷雾,促进分蘖,培育多蘖矮壮秧。由于隔层育秧不受肥力的限制,早稻可延至秧龄25~30天抛秧,晚稻可延至秧龄30~45天抛秧。
六、起秧、抛秧:隔层育秧在起秧前5~7天要施送嫁肥、喷送嫁药。送嫁药用0.5%磷酸二氢钾液加26%三环唑500~600倍液喷雾,喷药后露干苗床即可起秧。起秧时必须顺着隔层整张扯起或卷筒运往大田抛栽,抛时可一苗一苗抛,也可将苗一一扯开后装入工具中一把一把抛。抛秧田要求平整,沙质田当天整田当天抛,烂泥田隔天抛,先抛2/3,再用1/3补空,小田、排田站在田埂上抛,大田应设置3米一畦、30厘米的走行抛,抛完后进入正常的大田管理。
注意事项:
1.隔层要选择韧性好的细孔材料,以便于操作。
2.壮秧剂一定要拌均匀,控制用量,667平方米大田的床面用量为2.5~3公斤,泥层不能太薄或太厚。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篇3
一、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1. 育秧前准备。
(1) 备足秧盘。选用561孔的秧盘525~600张/hm2。 (2) 秧田准备。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排灌方便、粘壤土或壤土的稻田或旱地、菜园。秧田与大田比为1∶40。秧田要施足基肥, 要耙细、整平、作厢。 (3) 配制营养土。目前主要采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育秧, 没有壮秧剂的地方, 也可以用复合肥或尿素配制营养土。
2. 种子处理。
将谷种用清水预浸6小时左右, 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小时左右, 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3. 整地。
抛秧本田应做到"平、浅、烂、净"的标准, 即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水要浅, 以现泥为好;土壤要上紧下松, 软硬适中, 田面无杂物。如果是粘泥田应在犁耙后沉淀2~3d, 放干明水, 抢晴抛栽;如果是沙质田块, 则随犁随抛。
4. 播种。
将种子均匀播在秧盘上,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播种器播种。播种后将秧盘紧挨在秧床上排列, 注意要把秧盘底部压入秧床, 以保证各部分与秧床充分接触。在播种的秧床上撒1层营养土, 营养土以刚好覆盖种子为宜。
5. 抛栽。
左手提盘, 右手抓起秧苗8~10蔸, 轻轻抖散, 泥团向上, 用力向上抛2~3米让其自由落下。根据田块面积和密度确定用秧盘数, 先粗抛2/3, 余下1/3补稀。抛后每隔3米捡出一条人行道, 宽30厘米。再用竹竿疏密补稀, 做到全田大致均匀。
6. 苗期管理。
主要抓苗期施肥和病虫害的预防。秧苗1.5叶时以尿素300克/公顷对水30千克/公顷喷施;3.5叶时以尿素600克/公顷对水30千克/公顷喷施。苗期的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待2叶1心时喷施故克松800~1 000倍液45千克/公顷。
7. 田间管理。
浇水前期要遵循“浅水立苗、薄水促蘖、晒田控蘖”的原则。浅水立苗即抛秧2~3天不进水, 以利于秧苗扎根;薄水促蘖即灌2~3厘米的水层, 以利于促进有效分蘖晒田控蘖即苗数足够时晒田, 以利于控制无效分蘖。水分管理的后期遵循“深水孕穗、浅水灌浆、断水黄熟”的原则, 即保持5~10厘米的水层以利于孕穗, 保持5厘米水层以利于灌浆, 黄熟时断水以利于籽粒成熟饱满。
8. 病虫防治及杂草防除。
抛秧稻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 虫害主要是螟虫。一般在分蘖末期用井冈霉素750克/公顷对基部喷施, 以预防纹枯病的发生;依各地预测预报资料提前2天, 用杀虫双颗粒剂30千克/公顷均匀撒施, 以防治螟虫的发生。由于抛秧田中产生杂草较早, 所以在抛秧立苗后即可使用化学除草剂。值得注意的是, 施各种药物时田中均要保持3.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
二、水稻抛秧栽培注意事项
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 篇4
1 整地
采用机械旋耕或机械翻耙的方法进行整地, 要求耙透、磨细、整平, 并深埋秸草 (秆) , 做到田平、泥活、泥细, 呈瓜皮水状态, 田表面成泥浆状[1]。同一地块要达到高低不过寸, 寸水不露泥, 地表干净无杂物。将耕整好的秧田沉淀10~48 h, 一般砂壤田沉淀10~24 h, 黑黏土沉淀30~48 h。如果不经过沉淀, 秧苗抛入田里后, 秧苗会随活泥被吸入泥里, 影响秧苗生长和低位分蘖。沉淀要始终保持田面有水, 抛秧是以寸水为宜, 过深容易漂秧, 过浅或无水, 不利于秧苗定植, 之后始终保持寸水, 切勿晒干田。
2 育苗
水稻机械抛秧必须使用钵盘育苗, 钵盘以434孔为最佳。配制好营养土, 除加入保证秧苗生长的氮、磷、钾肥外, 还要添加适量的矮壮素;育苗土配置要有一定黏度, 最好加入20%左右黄土, 以防止抛秧时秧苗土团散落[2]。播种后秧盘表面覆土要刮净, 避免连根。抛秧前一天苗床浇水即增加土坨重量, 又不会使秧苗过湿, 有利抛秧, 拔苗时将连根苗分开[3], 拔下秧苗后装入丝带, 每带装盘数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按大田面积抛秧。要求秧苗高度8~15 cm, 一般为3叶1心, 秧龄在20~25 d较为适宜。秧苗土钵含水率应为40%~60%, 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秧苗根部带泥, 泥要有一定的黏性, 形成泥坨, 便于抛出和秧苗着泥直立。秧苗质量要达到叶色深绿、健壮、长势均匀, 白根缠绕, 无病害、并且有弹性[4]。
3 抛秧密度与时间
水稻靠有效分蘖增产, 不能过多增加穴数, 栽植过密容易造成通风透光不好, 影响分蘖率, 茎秆细软, 遇风容易倒伏, 造成减产。机械抛秧时要注意将定量秧苗抛撒均匀, 稻田畦埂周边可适当加密。以434孔钵体盘为例, 按水田行株距9 cm×4 cm计算, 应抛入550盘/hm2为宜;按水田行株距9cm×6 cm计算, 应抛入400盘/hm2为宜。根据作物品种和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时抛秧是抛秧成败的关键, 不同土壤耕地后沉淀时间不同, 过软过硬, 都不利抛秧, 一般是耙后沉淀10~24 h即可抛秧。简易确定抛秧时间就是将秧苗举过头顶, 松手落下秧苗, 秧苗土坨入土2/3部分为最佳时间。抛秧宁早勿晚, 根据各地土壤条件灵活掌握。
4 抛秧前准备
背负式气流水稻抛秧机的抛秧原理是利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强大风力气流, 经通风管连接在储秧盘的圆弧形抛秧槽上, 靠强劲风动气流将秧苗抛出, 然后按抛物线飞行, 当秧苗飞到最高点时, 往下作自由落体运动。由于秧苗根部带有泥坨较重, 秧苗着泥后, 自由定植直立。抛秧前先检查发动机与储秧盘的连接支承架、通风管是否连接可靠, 按规定比例将汽油和机油进行均匀混合, 比例为20∶1;然后加入油箱, 在加油时必须保持加油用具干净卫生, 并远离火源。严禁操作人员打火吸烟, 以防止火灾发生。启动发动机待运转正常后, 进行试抛,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好储秧盘抛射仰角度。大风天不能抛, 原则上在三级风即应停止抛秧;下雨天不能抛秧;水层过深不能抛, 应立即排水, 到寸水不漏泥方可抛秧;沉淀时间过长, 地板结不能抛秧;秧苗过高不抛秧。一般秧苗控制在10 cm最佳, 超过12 cm时应将苗尖切除一部分, 然后再抛秧。
5 抛秧机操作
抛秧机作业时, 一般采用梭形行走法。在无风的天气, 应根据田块形状决定行走方向;如遇有风天气, 应尽量顺风向平行作业, 以便提高抛秧的均匀度。启动发动机时, 先将风门打开1/2, 待启动后再全部打开。严禁猛轰油门, 以防造成拉缸事故。在开始抛秧作业前, 尽量将储秧盘装足, 然后根据田块大小调整好抛射距离和高度, 加大油门, 两手相互配合连续不断地将秧苗输送到储秧盘的圆弧形抛秧槽内。在一般情况下将储秧盘仰角调整为45°左右较为适宜。近距离抛秧或田块较小时, 可采用减小油门的方法进行抛秧作业。操作手也可适当加大或减少喂入量来调整秧苗稀密程度。随时注意观察秧苗飞行方向和着落点, 尽量达到稀密均匀, 合乎农艺高产技术要求。有风天, 应顺风抛秧, 逆风补秧;利用油门控制先抛远处, 然后再抛近处;少拨快送, 就是每次拨苗要少, 拨动速度要快, 这样会使抛秧更加均匀;抛秧时要求第1遍抛秧稍稀, 然后再补抛1次, 这样会更均匀。
6 抛秧后田间管理
抛秧后倾斜苗无需扶正, 人工扶秧反而会影响秧苗扎根, 尤其是抛秧后2~3 d, 人工扶秧苗则会加重损伤秧苗, 造成新生根折断。抛秧后始终保持田面寸水即可, 7~10 d为扎根立苗期, 要特别注意田间水层管理, 以瓜皮水为宜;如遇降雨, 田面水层过深要及时排放[5]。扎根立苗后喷施封地农药, 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
摘要:主要论述了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 包括整地、育苗、抛秧密度与时间、抛秧前准备、抛秧机操作、抛秧后田间管理等内容, 对推广和普及水稻机械抛秧技术、解决当前水稻旱育苗人工插秧工效低、成本高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稻,机械抛秧,整地,育苗,抛秧机操作,抛后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振洪, 张丽辉.水稻软盘育秧及抛秧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5) :28-29.
[2]周丽芳, 毛盛河, 王小明, 等.水稻免耕抛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6) :115-117.
[3]乔长虹, 王彬.水稻机械抛秧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 (5) :89.
[4]栾静, 张雪保, 杨平, 等.郑州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7) :30-31.
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篇5
1 生产指标
1.1 产量指标
每667㎡产稻谷700㎏以上。
1.2 产量结构指标
每667㎡有效穗数20~23万穗, 每穗平均实粒数130~150粒, 千粒重26g。
1.3 品质指标
精米率在75%以上。
2 主要栽培措施技术
2.1 育秧技术
2.1.1 物质准备。
抛栽一亩本田, 需用规格长61㎝, 宽33㎝, 秧盘空穴数434孔的塑料钵体育苗盘60~65盘, 优良稻种4㎏。淮安农科院产育秧专用肥每分地秧田一袋。
2.1.2 品种的选择和种子处理。
抛秧稻对品种无严格的要求, 生产中推广的主栽优良品种均适宜作为抛秧稻种。种子纯度98%以上, 净度95%以上, 发芽率95%以上。
(1) 选种。在播种前10~15天选睛天晒种子2~3天。
(2) 种子消毒。为了防治种子传播病害, 用米鲜、施宝克浸泡种子48小时, 种子消毒后不用清洗。
(3) 使用拌种剂。为了防治苗期发生立枯病死苗, 种子浸泡后在落谷之前, 用甲霜.福美霜进行拌种, 每20g拌种5~7.5㎏, 这个非常重要。
2.1.3 育秧盘土的配制。
育秧盘土要求土壤疏松, 无病、虫、杂草, 有一定的结块能力的粘壤土。
2.1.4 秧床地的选择与整地。
苗床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 背风向阳, 土壤肥沃, 无病、虫、杂草, 灌水、排水管理方便的旱地或庭园地。
2.1.5 播种。
(1) 播种期的确定:播种期可根据本地的气温和秧龄期来确定, 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播种, 苏北地区一般为5月15~20日。 (2) 确定秧龄:播种期也可根据秧龄期来定, 本地区秧苗叶龄在3.5~4叶时, 秧龄30~35天, 苗高9~10㎝。
2.1.6 播种方法和播种量。
(1) 人工手撒:先把秧盘摆放在秧床上, 秧盘之间紧密相连, 不留空隙。摆好一排后, 用孔径5~6ml的圆筛将盘土均匀的筛入秧盘孔穴中。盘土量达到秧盘孔穴深度的2/3时, 进行人工手撒种籽。撒中时应多撒几遍, 尽量撒均匀, 每盘用芽种70~80g折合干种55~65g, 撒完种子后覆土。播种结束后立即用小水浸灌。必须一次性将水灌透, 灌水后如盘土下沉, 应补充覆土一次。但是必须注意:覆土不能超过秧盘平面。因为覆土过多, 易引起串根, 影响抛秧速度。
(2) 混土播种:先将秧盘中撒1/3的盘土, 每盘用芽种100g (折合干种80g) 2/3的盘土混拌均匀后, 装入秧盘孔穴中, 用板刮平。摆放在秧床上, 播种结束后, 用小水浸灌。灌水后如种子外露或盘土下沉时, 覆少量的盘土, 不能超过秧盘平面。
(3) 泥达头播种法:这是近年农民创造的播种方法, 简单易学, 抛秧效果好, 不易散秧。先将秧田用水浸泡, 然后用人工或者机械, 使秧田成浆状, 踏平后, 平摆秧盘, 用秧板沟的泥浆把秧盘灌满, 踏平, 撒种, 每盘芽种100g, 不用再上泥浆, 直接用板再踏一次, 保证秧盘孔穴清楚。
(4) 盖膜:播种浸水结束后, 将膜边用土压严, 然后盖上稻草。
2.1.7秧期管理。
(1) 水分管理:由于播前已灌足了底墒水, 播种至出苗前一般不灌水, 到秧苗叶片早晚无水珠, 床面发白后及时灌水, 浇水时间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日落后2小时为好, 浇水时要一次浇透,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和秧龄的增长应经常查看苗情, 出现缺水现象时应及时浇水, 保证秧苗有足够的水分, 秧苗一叶一心结合施药少量补水, 2.5叶时抛栽前10天, 由于此时气温回升快, 蒸发量加大, 秧苗易出现缺水现象要每天浇一次水, 保证秧苗健壮生长。
(2) 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秧苗出土变绿前约5~6天不通风, 保持高温高湿, 全绿后小通风, 使床内温度保持在25~28℃, 将塑料膜一端揭开一点, 进行小通风。
(3) 秧田追肥:2.5叶期后, 如果秧苗出现褪绿变黄, 必须及时追肥, 结合浇水每1㎡施尿素6~10g, 均匀撒施水面。
(4) 起秧:叶龄在4~4.5叶时, 秧龄30~35天, 苗高9~10㎝的壮秧苗在抛秧的前一天。如盘土过干用大水快灌, 灌后秧床内无积水。起秧时先将秧盘从秧床上掀起拉断扎如床土的引根, 卷成筒状运往大田。
2.2 抛秧技术
2.2.1 大田整地。
抛抛秧本田应做到“平、浅、烂、净”的标准, 即田面平整, 高低不过寸;水要浅, 以现泥为宜;土壤要上糊下松, 软硬适中, 田面无杂物。
2.2.2 施基肥。
每年在整地前亩施用农家肥2000㎏, 每667㎡施尿素20㎏, 磷肥50㎏, 钾肥5㎏, 锌肥1.5㎏, 大田提前3~5天放水泡田。整平田面, 同一田面高差不超过3㎝。
2.2.3 抛秧时间。
耕耙后待泥浆下沉后开始抛秧效果最好, 一般粘壤土耙田后5~6小时开始抛秧, 晴天选择下午抛秧, 露田过夜, 阴天可以全天抛秧。
2.2.4 抛秧质量。
秧苗运往本田后, 每667㎡按2~2.3万穴将秧盘均匀的摆放在四周田埂上。抛秧时将秧盘拿在手上, 抓起一把秧苗活动几下, 使秧根相互分开, 顶风用力向空中3m以上高处抛撒。先稀后匀、先远后进, 分三次抛, 第一次抛总量的70%, 第二次抛总量的20%。第三次找边找角10%。
2.3 立苗至分蘖期管理
2.3.1 防止抛后漂秧。
抛秧稻田抛栽后不能立即灌水, 抛栽后2~3天内保持薄皮水落干后小水浸灌。有利早立苗, 如此期遇雨应及时将水排干, 避免漂秧。
2.3.2 水层管理。
由于抛秧苗入土比手插稻浅, 只有1.5㎝, 大多数是小、中苗, 切忌灌深水, 只能灌2~3㎝的浅水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低节位成穗率高的优势。当田间总茎数达到20万时, 及时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2.3.3 追施返青肥:
秧苗开始正常生长, 根量迅速增加, 吸收能力增强, 为保证低分蘖优势早生快发。抛秧后7~10天亩追施尿素10~15㎏。
2.3.4 病、虫防治及杂草防除。
抛秧稻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 虫害主要是螟虫。一般在分蘖末期用井冈霉素50g/667㎡对基部喷施, 以预防纹枯病的发生;依预测预报资料提前2天, 每667㎡用杀虫双颗粒剂2㎏均匀撒施, 以防治螟虫的发生。由于抛秧田中产生杂草较早, 所以在抛秧立苗后即可使用化学除草剂, 每667㎡用丁草胺105~120g拌细沙土25㎏撒施。值得注意的是, 施各种药物时田中均要保持3.3㎝左右的浅水层。
2.4 拨节至抽穗期田间管理
2.4.1 灌水:
晒田复水后, 从水稻幼穗分化开始建立水层, 但为了防止茎基部节间过长而发生倒伏, 灌3~4㎝的浅水层。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这时绝对不可断水, 当气温过高时, 要加深水层至5~7㎝进行护胎。如发现烂根现象应采取间歇灌水, 灌水2~3天, 排水一天, 给土壤一定的氧气促进新根生成。
2.4.2 穗肥:
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 这时期已进入高温季节, 土壤中转化的有效养分迅速增加, 早期施入的基肥可被全部利用, 土壤供氮量较大。如在拔节到孕穗期植株矮小, 叶色淡黄不转绿时, 在抽穗前15天左右, 每667㎡施尿素7.5~10㎏。
2.5 抽穗至收获期田间管理
2.5.1 灌水:
抽穗到乳熟末期不可断水, 保持3~5㎝浅水层, 使抽穗整齐, 利于开花授粉, 加快灌浆速度。腊熟期开始间歇灌水, 使稻田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灌水后保持一定水层, 让其自然落干再灌水, 一直到收割前7~10天停水。
2.5.2 收获: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浅谈 篇6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有着增产增收、保证农时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势, 是当前发展前景较好的技术应用。
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主要通过人工、抛秧机应用, 在田间抛秧苗, 经由重力作用做好插秧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只要抛秧够高, 整地质量好, 倾斜苗与直立苗将比例为80%以上时, 就算是平躺苗在3 d左右后也可以自行直立。栽培过程, 优先选择抛秧适应性较强的矮壮秧苗;直立苗比重和抛秧的均匀度;对无效分蘖及杂草予以有效控制。
1.1 品种选择
旱季抛秧品种应选择早、中熟品种为主, 晚季以早、中熟的倒种种为宜。
1.2 育苗阶段, 秧田应选择便于排灌的平坦区域
钵体盘选用434型或352型, 一孔两芽;为防止发生串根现象, 应将秧盘泥土调低, 在孔口下即可, 同时清理孔口泥土:秧苗需要健康茁壮, 严格控制秧苗的叶龄、叶数左、秧龄和带蘖率等
出苗期, 对棚内温度进行控制, 范围在31℃左右;出苗到一叶一心期, 则温度不得高于28℃;秧苗一叶一心期到二叶一心期, 温度不得高于25℃, 避免秧苗徒长或高温烧苗;秧苗二叶一心期到三叶一心期, 温度控制在20℃左右, 移栽前, 要尽可能地将气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若温度较低, 应当充分注意保温, 对秧苗进行覆盖。
1.3 抛秧
抛秧阶段, 精细整地, 保持平整, 误差控制在2~3 cm, 有助于扎根立苗, 保障秧苗的健康成长:沉实土壤后, 开始抛秧, 在避免发生浮苗、倒苗, 土田为沙质的情况下, 应边整边抛, 且近期不得灌深水。抛秧过程中, 应注重天气是否适宜, 一般来说, 多选择晴天傍晚及阴天, 从而确保抛秧后顺利立苗。同时, 要加强注意定面积、定盘抛秧。抛秧过程中, 保持良好的上抛高度, 确保根泥块的顺利入土, 从而提升立苗有效率。将大部分的秧苗抛出口, 利用剩下的秧苗补空处。如果秧苗过稀过密, 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 并对倒下的秧苗予以扶正, 确保秧苗合理栽培。秧苗密度以25穴最佳。假如密度较高或者透光通风效果较差, 则极其容易滋生秧苗病虫害, 从而导致栽培减产。
1.4 注意谷芽长度
早季要求667 m2大田杂优种子用量为1.0~1.25 kg, 常规良种2.5~3.0 kg, 晚季大田杂优种子用量1.0 kg, 催芽至露白时即可播种。
1.5 抛秧天气
应在晴天或阴天, 无风或微风时抛秧, 绝对不能在大风天或下大雨天抛秧, 防止抛秧不均匀或被大水冲走。
1.6 定畦定量播种
定畦定量或定盘播种, 重复播种4~5次, 保证空穴率低于10%。
1.7 喷施多效唑
一叶一心时, 667 m2用150 mg/L (早稻) 或300 mg/L (晚稻) 多效唑药液100 kg喷施1次, 促蘖控长。
1.8 大田管理阶段
在抛后3~4 d内不得上水, 确保秧苗扎根。4 d后若无情况则进行深灌水, 控制水层1周, 放浅田水。中后期需要有效晒田, 严格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根系发育健康, 提高抗倒能力、根系活力。如果苗数贴合穗数要求80%, 则进行排水晒田, 在灌浆过程中, 应控制浅水层, 并在收获前几天断水。
秧苗全部立苗后, 需要进行除草, 喷施苄嘧黄隆、去草胺、阿罗津等除草剂, 控制水层厚度, 避免秧心淹没, 施药时间适宜, 过早则伤苗, 过迟则无效。
合理施肥, 由于秧苗对土壤肥力要求标准较高, 因此应当以磷、钾肥为主。施足基肥, 秧苗直立后, 施好分蘖肥, 尿素80~100 kg/667 m2, 拔节初期, 施穗肥, 尿素50~70 kg/667 m2, 齐穗后, 喷磷酸二氢钾3 kg/667 m2, 避免发生倒伏、早衰。
烤田或搁田:抛秧田稻根入土较浅, 通气条件好, 发苗快而猛, 当667 m2苗数达到要求, 即杂优24万苗左右、常规28万苗左右时, 进行3次以上轻搁田, 以使根下扎, 防止倒伏, 控制无效分蘖。
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推广效益
2.1 增产机理
整体素质好, 在抛秧后, 能够快速露白根、基本扎根、长出新叶。有较强的生长能力, 根系发达。抛秧过程中, 应注意带土带肥, 全根下田。控制抛秧密度, 不得过密或过疏, 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 及时喷涂农药, 降低病虫害率。由于叶面积较大, 所以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较强。分蘖快, 分蘖早, 有较好的大粒、大穗形成条件, 生产产量高。抗寒抗旱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降低返青期, 提高水稻成熟度和有效分蘖, 优化增产效果。茎秆较为粗壮, 有优良的抗倒伏能力。
2.2 推广效益分析
水稻抛秧栽培, 能够实现创高产、增加收入、节省成本的效果。
省工, 人工手插, 费用为100元/667 m2, 机械插秧费用为80元/667 m2左右, 但是抛秧费用仅为50元/667 m2。即每667 m2能够省下50~80元的费用。
省力, 水稻抛秧技术属于新型农业生产新技术, 具有简便、高效特点。应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能够摒弃传统人工弯腰插秧耕作方式, 实现抛种耕种, 极大程度的节约劳动力, 强化劳动效率。
省种子, 普通种植方法, 需要用种子2 kg/667 m2, 二抛秧栽培技术, 用种1.5 kg/667 m2, 即每667 m2能够省下0.5 kg种子, 若种子40元/kg, 那么667 m2能够省下20元左右。
增产增收, 应用抛秧栽培技术, 均产量为516 kg/667 m2, 对同一品种采用普通栽培方式, 均产量为472 kg/667 m2, 即增产40 kg/667 m2, 增收100元左右, 与普通栽培相比, 抛秧栽培可以增产10%左右,
3 结语
近年来, 水稻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提升, 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 水稻产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满足人民粮食需求, 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开始为社会所关注, 水稻抛秧技术是当前的新型农业技术, 经过多年实践操作, 目前水稻抛秧技术已初具规模, 推广前景十分可观。
摘要: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它不但能省工、省力、省秧田、防止烂秧、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性, 获得增产增收, 而且解决了千百年来农民弯腰曲脊插秧的难题, 现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肥西如下, 以供参考。
盐碱地水稻抛秧栽培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该试验在吉安市农科所水稻室试验基地选一块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面积为0.2 hm2的田块进行, 供试品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的早籼品种中早35, 抛秧盘规格为434孔。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分别为:抛秧密度600、750、900、1 050、1 200、1 350盘/hm2。3次重复,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每小区面积13.3 m2, 每盘统一播干谷70 g。
1.3 试验实施
3月20日播种, 待秧苗3叶1心时, 应喷好送嫁药, 防治病虫害。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抛栽, 抛秧大田一定要注意水层不能太深, 因吉安市4月雨水充沛, 以抛栽前大田水层保持2 cm左右, 便于抛栽的禾苗易直立扎根返青快[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抛秧密度对中早35生育期的影响
不同抛秧密度对中早35生育期影响不大, 抛秧密度600~1 350盘/hm2, 始穗期相差1 d左右, 密度过大的始穗期早, 密度小的由于分蘖增强始穗期略迟;各处理间齐穗期、成熟期无差异, 全生育期105 d。
2.2 不同抛秧密度对中早35穗粒结构的影响
经过对每穗总粒数调查得出, 总粒数的变幅为104.2~124.5粒, 随着抛秧密度的增加, 总粒数先增后减, 以抛1 050盘/hm2的处理最多。抛秧密度600~1 050盘/hm2, 总粒数递增, 600盘/hm2与750盘/hm2之间差异不显著, 而750盘/hm2、900盘/hm2、1 050盘/hm2之间增幅较显著;从1 050盘/hm2增至1 350盘/hm2, 总粒数递减, 且减幅极显著;900盘/hm2与1 200盘/hm2之间总粒数差异不显著。
不同抛秧密度对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的影响与对每穗总粒数的影响相仿。其中, 穗实粒数、结实率900盘/hm2的处理高于1 200盘/hm2的处理。
通过对千粒重的称重得出, 千粒重变幅为28.1~28.7 g, 随着抛秧密度的增加, 千粒重也是先增后减, 以抛秧1 050盘/hm2的处理最高, 但处理间差异最小, 除最高的1 050盘/hm2、900盘/hm2的处理与较低的1 350盘/hm2、600盘/hm2、750盘/hm2处理间差异显著外, 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从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规律及田间长势情况分析, 抛1 350盘/hm2的处理由于密度过大, 有效穗过多穗形变小;抛600盘/hm2、1 050盘/hm2的处理基本苗少, 单株分蘖多, 因而导致分蘖增加, 造成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较低;而抛900盘/hm2、1 050盘/hm2、1 200盘/hm2的处理, 有效穗适中, 群体结构相对协调, 故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较高 (表1) 。
2.3 不同抛秧密度对中早35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产量变幅为5 745.0~8 011.5 kg/hm2, 产量从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抛秧1 050盘/hm2、1 200盘/hm2、900盘/hm2、1 350盘/hm2、750盘/hm2、600盘/hm2。1 050盘/hm2与1 200盘/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1 200盘/hm2与900盘/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1 050盘/hm2与900盘/hm2处理之间差异显著;900盘/hm2与1 350盘/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900~1 350盘/hm2处理均显著高于750盘/hm2、600盘/hm2处理。
2.4 不同抛秧密度对防治病虫害的影响
若抛秧密度过大, 易诱发纹枯病以及加大稻飞虱危害, 增加了防治难度, 既费工又费钱, 且防止不当还易造成减产。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 中早35水稻作抛秧栽培以抛秧1 050~1 200盘/hm2产量最高, 该抛秧密度不仅田间群体生长均匀、有效穗数适中, 而且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较高。
摘要:中早35水稻抛秧栽培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 中早35作抛秧栽培, 434孔秧盘播干谷70 g时, 抛秧密度以1 0501 200盘/hm2之间产量最高, 不仅田间群体生长均匀, 有效穗数适中, 而且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较高。
关键词:水稻,中早35,抛秧,栽培密度,穗粒结构,产量
参考文献
[1]马良勇, 李西明, 杨长登, 等.高产专用早籼中早35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中国稻米, 2011, 17 (1) :60-61.
[2]罗来宝, 陈茶光, 宋富根, 等.早籼新品种中早3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 2011, 17 (4) :70, 73.
[3]韩娟英, 虞振先, 杨波.中早39抛秧栽培适宜密度试验[J].中国稻米, 2011, 17 (S1) :38, 40.
[4]张栩, 薛应征, 王书玉, 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9) :15-16.
[5]刘文祥, 青先国, 艾治勇.不同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水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3, 28 (2) :114-121.
水稻旱育秧免耕抛秧栽培试验 篇8
1试验地点及田块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文华办建设村联丰组冯春梅责任田。田块面积为0.164hm2, 海拔276m, E105° 46′ 13″, N28° 33′ 9.7″。属常年泡冬田, 紫色砂坭, 田块平整, 中等肥力, 且肥力均匀, 水源充足, 灌溉方便, 前茬作物水稻。此田块在今年水稻粮增工程市级示范点内, 试验示范效应好。
2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湘优109;肥料:尿素 (N 46.4%) 、普钙 (P2O516%) 、硫酸钾 (K2S 50%) 、农家肥、塑料膜。
3试验设计
3.1 育秧方法
按照水稻旱育浅植育秧技术规程, 采用旱育保姆包衣育苗。
3.2 试验方法
采用抛秧栽培技术栽培, 田块不进行翻犁耕耙, 即全田免耕抛栽, 每平方米抛秧20 窝, 确保抛足13334 窝/667m2, 大田管理技术措施与水稻半旱式、宽窄行常规栽培大田管理一致。稻谷成熟时进行测产验收, 按对角线3 点取样办法进行实割实测推算。
4试验过程
4.1 播种
选用杂交水稻品种湘优109, 于3 月8 日播种, 按照水稻旱育秧技术要求, 利用沼肥、配合施用旱育保姆包衣应用, 培育标准的多蘖、矮、壮、秧苗。
4.2 大田抛栽
抛栽前即4 月13 日, 施用腐熟农家1300kg/667m2, 尿素10kg/667m2, 磷肥50kg/667m2, 钾肥7kg/667m2, 锌肥1.5kg/667m2作为基肥, 以便加速杂草和稻桩的腐烂, 于4 月16 日抛栽, 抛栽前对于田块凹凸不平整与有杂草的地方稍作平整清理;抛栽时抛秧高度控制在2.5m左右, 使秧苗均匀落下。边后退边抛秧, 先抛70%, 30%用于补空, 避免出现叠苗、密苗和大的空当;抛栽密度为20 窝/ m2, 折合13334 窝/667m2。
4.3 大田管理
4.3.1 水浆管理
抛栽后2~3d内不灌水, 遇晴天灌浅水, 促进早立苗。立苗后保持浅水层, 促进早分蘖。遇大雨天及时排水, 防止漂苗。抛栽的秧苗立苗快, 分蘖节位低, 分蘖势强, 全田苗数上升快, 应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5d早搁、重搁田, 避免无效分蘖过多、过旺。
4.3.2 肥料管理
原则上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结合抛秧技术措施, 施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抛栽的秧苗没有缓苗期, 分蘖早且快, 应施足基肥, 基肥占总施肥量80%。栽后于4 月23 日, 追1 次尿素, 并结合施用杀虫双大粒剂与除草剂, 防治1 次二化螟与田间杂草;在幼穗分化期追施1 次钾肥促进颖花分化, 抽穗杨花期施用尿素2kg/667m2, 结合喷叶面肥, 提高结实率。
4.4 病虫草害防治
5 月6 日, 施用6% 密达颗粒0.5~0.7kg/667m2, 撒施或喷雾, 防治1 次福寿螺, 同时施用除草剂防治1 次田间杂草;5 月22 日, 杀虫单粉剂防治1 次二化螟为害, 同时井冈霉素预防1 次纹枯病;6 月30 日, 用醚菊酯防治1 次水稻螟虫;7 月17 日使用三环唑、多菌灵、井冈霉素防治1 次纹枯病与稻瘟病为害;8 月7 日, 用10%醚菊酯100g兑水40kg/667m2喷雾, 防治1 次稻飞虱为害。
5测产验收
试验于8 月16 日组织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产验收。
6田间观察记载及结果
6.1 生育期记载 (表1)
6.2 经济性状及测产验收表
经组织测产验收, 对水稻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考查, 其结果见表2。
6.3 经济效益比较
用此试验的投入产出与本农户的其它肥力水平、施肥、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并以半旱规范化栽培的常规栽培方式的投入产出相比较如下表3。
7结果分析
抛栽的秧苗立苗快, 分蘖节位低, 分蘖势强, 全田苗数上升快, 齐苗早, 有效穗成穗率高, 且灌浆乳熟期长, 易形成大穗, 因而达到高产。
从表3 可看出免耕抛秧比较结果显示免耕抛秧的投入产出比远高于常规栽培的投入产出比。免耕抛秧劳动力投入比常规栽培劳动力投入低270 元;免耕抛秧产量比常规栽培产量多15.3 kg/667m2, 稻谷按2.4 元/kg的市场价计算, 每667m2多收入36.7 元, 而免耕抛秧比常规栽培每少投入225 元/667m2, 由此可得出免耕抛秧比常规栽培多收入240.3 元/667m2。因此得出水稻水稻旱育秧免耕抛秧栽培即省工、省力, 而且还可以增产增收, 对于小源充足, 排灌方便的田块可以推广。
摘要:抛栽的秧苗立苗快, 全田苗数上升快, 齐苗早, 易形成大穗, 能够达到高产。本文对于水稻免耕抛秧栽培的试验进行了总结。
【盐碱地水稻抛秧栽培】推荐阅读:
盐碱地植树适用方法与栽培管理05-19
苏打盐碱地11-08
盐碱地改良技术07-05
盐碱地造林技术11-22
盐碱地改良模式研究08-29
盐碱地的改良和应用08-19
盐碱地与园林绿化10-10
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10-12
盐碱地养鱼池塘水质主要特征及其调节09-20
滨海盐碱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