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造林技术(共6篇)
盐碱地造林技术 篇1
固原市原州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春旱秋涝。清水河、苦水河贯穿区境南北, 矿化度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广泛分布。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钠、氯化钠及硫酸镁等盐类, 土壤p H值亦自北向南逐渐变小, 形成原州区境内黄铎堡一带, 包括海原县的黑城、七营镇在内的几千公顷土地盐碱化急剧加重, 严重制约了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发展。2009年须弥山景区”两山一河”盐碱地绿化工程开始实施, 栽植的树种主要有红柳、沙枣、旱柳、沙棘、紫穗槐、山桃、山杏等, 成活率达80%以上。该文总结其盐碱地整地、造林等方面的经验, 以供提高盐碱地造林的成活率参考。
1 整地及脱盐改土
1.1 沟垄整地
沟垄整地适用于地势较高、质地黏重、地下水位仅约2m、排水不良的盐碱地。利用“水往低处流, 盐往高处走”的规律, 每隔0.8~1.0 m, 挖深0.5~0.6 m、上口宽0.8~1.0 m、底宽0.4~0.5 m的沟, 在沟内挖穴造林[1,2]。
固原市原州区的碱土盐分具有上重下轻的特点, 采用沟垄整地可以达到防盐躲盐的目的。这种整地方法可把盐分集中到垄背上, 使沟内的盐分减少, 加上沟内可积蓄大量雨水, 有利于蓄淡水洗盐[3]。为了解决沟底土壤板结、肥力低的缺点, 沟内最好深翻改土、换土。另外, 沟底一定要平, 才能起到均匀蓄淡压盐的作用。
1.2 大坑整地
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开沟排水不便的盐碱地可采用大坑整地, 以借雨水淋洗和人工冲洗盐分。坑的规格以坑径0.5~1.0 m、深0.5 m为宜。为了达到抑制返盐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挖坑时, 坑内土壤挖出后混沙或混合有机肥后回填, 表层盐土作围埂之用。整地在雨季前进行最为适宜, 经过风化和雨水淋洗后, 大大降低了土壤盐分, 于晚秋或翌年春季即可造林[1,2,3,4]。
2 造林技术
2.1 密植混交
为了提高幼林的成活率, 可采用合理密植 (大行距、小株距, 或窄带密植) 和混交的方式, 这有利于林分提早郁闭, 使地表覆盖面积增加, 减少地面蒸发, 防止土壤返盐[1,2]。速生杨大苗造林, 可采用1.5 m×3.0 m、2.0 m×3.0 m或3.0 m×3.0 m的株行距。盐碱地营造混交林, 目前多采用乔灌木混交类型, 而紫穗槐、沙棘是理想的灌木树种。
2.2 就地育苗
盐碱地造林的苗木一般都经过抗盐锻炼, 多选用壮苗、就地育苗、就地栽植的方法, 有利于苗木发育健壮, 根系完整, 提高抗性, 可使幼林成活率增加20%左右[1,2,3,4]。
2.3 因地栽植
盐碱地造林除杨、柳、柽柳有时采用插木造林外, 一般均采用植苗造林。应根据盐碱地的类型与特点不同, 采用不同的栽植方法, 做到因地制宜, 提高成活率。
2.3.1 深栽浅埋。
根据内陆盐碱地土壤盐分上重下轻的分布特点, 植苗造林时应采取深栽浅埋, 使苗木根系躲过盐积聚较重的表层, 同时有利于蓄淡 (水) 洗盐和保墒防盐, 实践证明深栽浅埋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5%~20%。深栽即埋土后穴面比地面低10~30 cm, 浅埋即超过苗木原土痕的3~5cm即可。栽时随填土踏实, 至苗木原土痕以上的覆土不再踏实, 保持表土疏松[1,2,3,4]。
2.3.2 盐碱地四旁栽植法。
应在造林前一年雨季前进行大坑整地, 坑径1 m, 深0.8 m。表土堆于坑外做围埂, 坑内土壤混以杂草或有机肥。经过1年的雨雪淋洗, 坑内盐分显著下降, 翌春用2~3年大苗造林。这样对疏松土壤, 增加肥力, 减少返盐非常有利。春季栽植后灌水1~2次, 并在穴面覆以碎草, 可进一步洗盐和减少水分蒸发, 防止地面积盐。
2.4 加强管理
加强抚育管理, 是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的重要环节。
2.4.1 除草松土。
松土除草应于春旱、降雨和灌水后进行, 有利于切断杂草的毛细管,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达到抑制盐分上升的目的[1,2,3,4]。压青是改碱的有效措施, 应尽量采用。
2.4.2 排涝除碱。
为了防止毛管水上升而返盐, 要深挖并疏通排水沟, 既可以避免雨季大量降雨造成的涝害, 又能排除淋洗的碱水, 使地下水位降到临界深度以下[1,2]。
2.4.3 蓄水压碱。
为了达到淋洗盐碱, 降低盐分的目的, 要随时整修围硬, 平整土地, 分隔贮存雨水。为了保证幼林生长, 造林后1~3年, 最好在春季返盐时, 灌水压碱[3]。
参考文献
[1]赵立荣, 张伟, 孙永贵, 等.盐碱地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 2007 (2) :15-16.
[2]原在中, 张伟.盐碱地伏秋整地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 (6) :22, 25.
[3]宋喜文, 刘贤国, 王继侠.浅谈盐碱地植树造林[J].防护林科技, 2004 (2) :49-50.
[4]孙淑梅.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改良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 2011 (6) :24.
治理盐碱地技术初探 篇2
一、盐碱地概况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hm2,其中我国为9913万hm2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简单说,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 指它的出苗,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该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很珍贵的土地资源,因为有许多生物包括植物,包括微生物,都可以适应这一环境。
盐碱地治理应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多种方法并举”的原则。根据水盐运动规律,做好水的文章,应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及其他先进措施等科学地改良盐碱地。
二、治理的措施
(一)工程措施
1.田间工程
(1)平整土地(重度盐碱地):在田块间挖排水毛渠,以便灌水洗盐,也便于排出盐碱。
(2)深耕暴晒(中度盐碱地):增强表土透水性,阻断地下毛细管,断绝水盐生长道路,减少地表积盐,促进土壤养分吸收。
(3)客土改良(轻度盐碱地):拉沙压碱,是本地治碱行之有效方法之一,本地素有“沙压碱、刮金板”的说法。在轻度盐碱地,采取用沙子埋的办法,有效改良地表土壤。
2.水利工程
降低地下水水位、阻断地下水的蒸发是治碱的关键,淡水灌溉重力水脱盐是主要手段。
盐碱地潜水位普遍埋深浅,多在1~2m之间,试验证明当水位埋深在2m以下时,潜水蒸发减少80%,当水位埋深在4m以下时,潜水蒸发几乎为零。因此减少地表盐分积累必须降低潜水位,务必使潜水位保持在2米以下才能取得治碱效果,具体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如下:
(1)挖主排水干渠,排水至区内湖泊。
(2)配合主干渠修建支渠。(田间上电、打机井抽水灌溉,重力水通过毛渠排入支、干渠达到脱盐降碱、降低水位目的。
(3)引水灌溉,进行脱盐降。
(4)地下水位埋深,在3~4m之间,挖排水支干渠困难,可打排水机井,达到降低水位目的。防止盐随水来,增加pH值。
(二)生物措施
在田间与水利工程达到一定改良效果时,及时种植耐盐牧草,如草苜樨、紫花苜蓿、红柳、盐蒿、胡杨等树种。重点介绍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荒漠牧场改良最优树种四翅滨藜灌木。
此植物有耐干旱、抗严寒、耐贫瘠、抗盐碱的优点,并每年能从每公顷土壤中排盐2~5t,是生物脱盐器。同时又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经过牧草种植,土壤进一步达到改良,即可耕作种植粮食作物。
在没有实施水利工程的盐碱地,种植适宜本区耐盐碱树种如红柳、沙柳、胡杨、白榆、旱柳、白刺等改善植被,改良土壤。
(三)化学措施
在盐碱地中施以化学酸性物质如过磷酸钙,可使土壤pH值降低;使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木屑、马粪、有机垃圾等能有效改良土壤;施用石膏(硫酸钙),使钙离子代换钠离子,变碱土为含硫酸纳的盐土,再经过灌溉冲洗能使盐碱地迅速改良。
盐碱地红柳造林技术 篇3
定边县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国家林业建设项目重点县, 在治理沙漠的同时, 改造了大片的盐碱荒滩。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红柳, 有效地改善了盐碱地生态环境, 取得了较好生态效益。据本人多年工作实践, 现将盐碱地红柳造林技术总结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红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 又名柽柳, 属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 高度一般2~3m, 最高达5m多, 枝条坚韧、紫红色, 叶小、鳞片型、葱绿色, 花小、粉红色、排列紧密。喜生于潮湿的盐渍化沙地、河岸部分积地、沙漠湖盆周围以及湿润的丘间低地, 主要分布在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红柳是盐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 广泛运用用各项林业工程造林。
其生物学特性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1 抗盐能力强
红柳是重度盐碱地上的先锋树种, 是排盐性盐生植物, 能把根部吸收的多余水溶性盐类, 通过小叶上的腺体排出体外, 体内并不积存太多的盐分。可在含盐量0.5~0.7%的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 土壤含盐量超过1.2%时, 生长不良。
1.2 喜光、耐旱、耐寒、耐水湿、极耐盐碱
红柳为阳性树种, 喜光耐荫,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阴、阳坡及沟滩地、下湿盐碱地均摊能生长。根系发达, 萌生力强, 极耐修剪刈割。红柳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它的根很长, 可以吸到深层的地下水, 长的可达几十米。红柳还不怕沙埋, 被流沙埋住后, 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探出头来, 继续生长。
2 造林技术
红柳造林可植苗或扦插, 根据造林的立地类型选择。
2.1 插条造林
造林地选择。盐碱地河滩地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下湿地, 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 沙土、壤土和粘土均可, 也可运用于干旱地区, 本地山区群众将红柳插穗 (俗称红柳“栽子”用斧头钉入造林地, 深度一般在20~35cm, 在不浇水的情况下, 成活率一般能达到60%以上。
插条准备。选择2年生发育良好的枝条做插条, 直径大于是1cm, 长30~40cm。插穗可随采随插, 也可冬贮第二年扦插, 插前要用清水浸泡5~7d, 使枝条吸足水分, 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整地。实行带状整地, 带宽50cm, 带间距2~4m。头一年秋天整地, 并灌足冬水。
扦插。行距2~4m。株距0.5~1m, 宜斜插, 插穗外露1~2cm, 踏实, 插后灌水。扦插造林季节3~4月或秋季10~11月。
2.2 植苗造林
头一年带状整地, 灌足冬水, 春季挖穴栽植, 穴的规格为30cm×30cm×30cm, 栽后踩实、灌水。定边县白泥井、安边、盐场堡等乡镇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 在盐碱地上栽植了大面积的红柳, 根据历年退耕还林检查验收结果显示, 红柳的保存率均在85%以上, 而且长势良好, 造林一次性成型, 造林成本较其他树种较低。
造林地的选择。红柳适宜于中重度盐碱地和丘陵地造林, 成活率较高。一般在栽植前要对造林地进行局部平整, 造林地应保持土壤湿润, 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造林时间。红柳造林春秋两季均可, 秋季造林苗木出圃以后即可栽植, 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左右。春季栽植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为宜。在四月中下旬栽植, 成活率没有保证。
造林密度。红柳造林一般采用1m×3m的株行距。亩载222株。四至五年达到郁闭度。能初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盐碱地种稻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适用范围
全省中西部盐碱稻区。
2.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选用耐盐碱、秆强抗倒、分蘖力强的优良品种。在当前条件下,既要注重品种的产量能力,也要注重品质。
2.2適时早播 吉林省西部稻区光照充足,但无霜期短,而且不稳定。因此,要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从热量条件考虑就要延长水稻生育期,在推广应用塑料大棚保温育苗的同时,适时早播,一般要在4月5日前播种,5月10日~25日前插秧,以增加热量资源,增加单产。
2.3合理密植 根据当前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和其他栽培技术,提倡以稀植为主,一般密度为15~20穴/m2,具体密度要依据品种和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但盐碱地水稻插秧要适当增加密度,要保持在20~25穴/m2之间。此外,地力较差、分蘖力不够的稻田也要适当增加插秧密度。
2.4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作基肥,重施分蘖肥,少施穗肥,酌施粒肥,氮、磷、钾施肥比例应为1∶0.5∶0.5,并适当施用锌肥及生长调节剂,并注意使用酸性肥料和使用硫酸等酸性物质改良剂。做到稳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论盐碱地造林技术 篇5
1 盐碱地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盐碱地是世界土壤类型的一种, 大约占到了陆地面积的25%左右。它是盐土与碱土的合成, 土壤的主要成分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当盐碱地土壤表层含盐量大于0.6时, 树木不能正常生长。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有:腐蚀植物的细胞组织, 破坏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霉的作用, 影响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等。盐分中过量的Na、Cl离子对植物有较大的毒害作用, 特别是Cl含量过高可引起植物叶片发黄, 生长减慢, 提早脱离现象。影响植物对营养的吸收作用。在盐碱地, 植物数量较少, 土壤中积累的有机质养分较少, 加上p H过高, 不利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 影响了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吸收。影响气孔的开闭。盐碱地由于含盐量较多, 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物理结构, 造成土壤内通气不良, 氧气不足, 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现象, 影响了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由于钠离子含量过大, 土壤中的颗粒很大, 收缩性和膨胀性较强, 干燥时收缩的非常坚硬, 潮湿时又变得非常泥泞。
2 盐碱地造林方法
2.1 采用适当的整地措施
对于土壤比较松软的盐碱地通常采用穴播、开沟和高台整地的方法, 将下层坚硬有粘层的土壤通过挖穴或者开沟的方式翻到土壤表层, 但是要严格把握整地的时间, 一般在造林前, 不能提前很长时间进行整地。
灌水洗盐是改造盐碱地的又一项措施。在排水系统比较完善时, 可以向盐碱地灌溉一定量的淡水, 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渗入到淡水中, 然后再通过排水沟将盐分排走。这种方法经常在水源丰富、地下水位较低、蒸发量小和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洗盐过程中需要的淡水量非常大, 一定要控制好水量的多少, 否则不仅达不到洗盐的效果, 还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高、土壤养分的流失等。一般情况下对硫酸盐含量较多的土壤可以适当增大灌水量, 对氯化物含量较多的土壤可适当降低灌水量。
对于重度盐碱地, 一般不推荐进行造林活动, 如果确实需要造林, 则需提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目前, 常采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有客土造林和使用土壤改良剂。前者是将盐碱地表层的土壤挖去, 铺上沙子、煤灰或者锯末等, 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肥沃的客土;后者则是通过一些化学物质跟土壤进行中和, 改善土壤的p H值。
2.2 选择合适的苗木
盐碱地造林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 选择栽种的树苗要求其木质化程度高, 一般树高在40cm, 胸径在3cm以上。为了保证幼苗在盐碱地的成活率, 在起苗时要保证幼苗根系的完整性, 并且进行适当的修剪, 去除断根、坏根和过长的根系。幼苗运送过程中要保证其充分的水分供应, 防止其根部水分的丢失。
2.3 苗木栽植技术
盐碱地可以选择乔灌混交的种植模式, 合理密植, 减少植物郁闭的时间, 增加土壤表层的覆盖了, 防止土壤蒸发和林地反盐。一般情况下, 盐碱地采用大行距、小珠距或窄带密植的方法, 大苗常采用的株距为1.5m×3m、2m×3m、3m×3m为宜, 小苗造林株行距以0.75m×1.5m、1m×1.5m、1.5m×1.5m为宜, 乔、灌混交林比例以1:1或1:1.5效果较好。
幼苗到达后要进行挖穴, 穴的大小和深度要略大于幼苗根系, 填土过程中要保证幼苗的竖直。幼苗在栽植过程要适当的深植, 一般要低于地面10~30cm, 但是埋土深度不宜超过苗木原土痕的3~5cm。栽植过程中要随填土随踏实, 直到苗木原来土痕以上部位覆土不再踏实为止, 以保证幼苗栽植后表层土壤的疏松。
2.4 合理的抚育
完成幼苗的栽植后, 要在苗木上及时进行涂白处理, 以防止鼠兔以及其他各种牲畜啃咬幼苗的树皮。还要及时进行浇水, 浇水量的多少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的具体情况而定。夏季雨水较多时还要及时排水, 以保证林木的正常成活和生长。由于土壤中含盐量较大, 林木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 比较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 特别是在幼林阶段, 要细心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 严防病虫害侵袭。盐碱地土壤的肥力有限, 随着林分的不断生长, 要及时进行间伐处理, 避免树木因营养不足而形成小老树。
3 结论
盐碱地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 土壤容易出现板结现象, 影响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能。盐分过多还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 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妨碍植物的生长。通过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 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并结合采用合理的造林技术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主要措施。本文就盐碱地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选择合适的苗木、苗木栽植技术以及适当的抚育管理来实现盐碱地造林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雪莲, 罗成科, 许强, 等.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对宁夏银川北部中度盐碱地及油葵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0) :3046-3047.
[2]赵立荣, 张伟, 孙永贵等.盐碱地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 2007 (2) :15-16.
[3]孙淑梅.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改良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 2011 (6) :24.
盐碱地造林技术 篇6
1 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盐碱地造林的重要环节, 它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质量的高低和林木综合效益的发挥等问题。该市经过多年的实践, 选择耐盐碱的漳河柳为主要树种。漳河柳是盐碱地速生树种之一, 性耐水湿, 易于扦插繁殖, 适宜在轻度硫酸盐土地上生长。在涝碱相随地区的河渠两侧及盐碱洼地可以种植, 可以作为先锋树种及沙丘前挡林带和薪炭林, 也是构建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
2 土壤改良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氯化物或硫酸盐含量较高的盐渍化土壤, 土壤呈碱性, 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碳酸盐或重磷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 pH值较高, 土壤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 土壤肥力低, 理化性状差, 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 作物不易促苗。在改良盐碱地的过程中, 该市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2.1 洗盐
所谓的洗盐, 就是把水灌溉到盐碱地里, 使土壤内的盐分充分溶解, 通过水分的下渗作用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者淋洗出去, 流进排水渠加以排除。
2.2 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以使水分均匀下渗, 提高降水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 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2.3 深耕深翻, 适时耙地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 经过耕翻, 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作层下边, 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层, 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弱土壤水分蒸发, 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季节是返盐较重的季节。秋季耕翻尤其有利于杀死病虫卵, 清除杂草, 深埋根茬可以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 所以值得提倡。耙地可疏松表土, 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 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 要浅春耕, 抢伏耕, 早秋耕, 耕干不耕湿。
2.4 增施有机肥, 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土的施肥原则是以施有机肥料和高效复合肥为主, 控制低浓度化肥的使用。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对土壤中的有害阴、阳离子起缓冲作用, 有利于发根、促苗。高浓度复合肥无效成分少, 残留少, 但用量每次也不能过多, 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施过化肥后应结合灌水, 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3 造林方法
3.1 开挖排水沟, 排除积水, 降低地下水位
盐碱土的一大特点是地下水位高, 蒸发量大, 把大量带有盐碱的水通过毛细管水蒸发后, 将盐碱留于地面, 因此, 治盐碱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在开挖排水沟的同时, 将挖出的土垒成地埂, 栽植时则直接植于地埂上, 这样使积水得到排除, 大大降低了地下水位。2005年, 河头村栽植107hm2漳河柳时采用了此方法, 目前保存率达到90%以上。
3.2 施有机肥改盐治碱
农业上改造盐碱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盐碱地上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 而且在腐烂过程中还能产生酸性物质中和盐碱, 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2006年, 大营村在栽植67hm2漳河柳时, 在树坑中施入腐熟圈粪, 栽后树木生长旺盛, 成活率达到95%以上。
3.3 利用生物改良土壤
在重盐碱地上, 可先种抗盐碱力强的草或绿肥植物, 长到一定程度后把草或绿肥植物翻入土中,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水、肥、气条件, 提高土壤肥力, 降低盐碱含量。2004年, 唐林岗村在栽植27hm2漳河柳和速生杨以前的预整地中采用了此种方法, 目前造林保存率达到95%以上。
4 管护措施
为了加强对盐碱地造林的管护, 原平市制定了造林地承包、拍卖、租赁、产权改制、抵押、转让等一系列有效办法, 变单纯的由国家、集体投入造林为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入, 而且也使当地老百姓成为造林绿化的主体, 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也正确引导老百姓逐步走上了兴林致富的新路子。
4.1 有偿承包制
这种承包形式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个人交纳承包费, 由个人负责造林, 收益归己;或者国家 (集体) 统一栽植, 个人承包管护, 收益比例分成。个人与国家 (集体) 签订承包合同, 可以继承和转让。由于责权利明确, 调动了群众造管积极性, 有力地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
4.2 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可以是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其他有形或无形资产入股, 利润按股分成。如大营村和河头村滹沱河沿岸的土壤为冲击沙土, 有机质含量少, 粮食产量很低, 农民靠种地很难脱贫致富。2011年由村委会代表出面申请, 由市林业局供苗, 群众栽植, 集体管护, 三家单位联合实行股份合作制发展林业, 集中连片营造速丰林174hm2。这种形式, 使农民能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参与造林, 既解决了农民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 又利用了剩余劳动力, 还解决了造林后期管理问题。
4.3 村投户管
村投户管就是由国家或集体提供苗木, 统一规划, 统一栽植, 树随地走, 分户经营管理;或由村集体提供土地、苗木, 农民自栽自管, 收益村户按1∶9或2∶8的比例分成, 个人占大头。
目前, 一定要吃准林业政策, 创新管理机制, 保护建设成果。并结合原平市实际, 大胆探索, 为保证造林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 采取“包点、包段、包片”的方式对造林地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验收, 消除了造林质量上所存在的隐患, 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同时林相横成排、竖成行、斜成线, 使工程一次成形、一次成景、一次成林, 使全市林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摘要:碱碱地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 pH值较高, 土壤呈碱性。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少, 土壤肥力低, 理化性状差, 对树木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介绍了原平市盐碱地造林与管护的经验。
【盐碱地造林技术】推荐阅读:
盐碱地改良技术07-05
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10-12
苏打盐碱地11-08
盐碱地改良模式研究08-29
盐碱地水稻抛秧栽培12-01
盐碱地的改良和应用08-19
盐碱地与园林绿化10-10
盐碱地植树适用方法与栽培管理05-19
盐碱地养鱼池塘水质主要特征及其调节09-20
滨海盐碱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