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反思论文(通用12篇)
优质课反思论文 篇1
优质课评比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 对一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 其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帮助教师成长。不可否认, 优质课评比活动在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 对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要求, 在优质课评比工作中仍存在着如下一些误区:
第一, 一些创新有悖于客观事实。历史是客观现实的, 容不得我们来半点虚假, 但自新课改实施以来, 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舍本逐末。在优质课评比中, 一味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将很多历史知识彻头彻尾地“翻本”, 还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对书本的质疑精神, 即使说错了也大加称赞。鉴于此, 笔者认为努力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钻研教材, 充实学科底蕴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已是当务之急。
第二, 哗众取宠, 做秀成分过多。由于优质课证书对晋级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 部分教师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取悦评课者, 追求组织形式活跃的效果, 但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 加之自己的学科底蕴限制, 出现了“穿新鞋, 走老路”盲目追随和大搞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这就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后, 一些历史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怎么教, 追求合作效果, 流于表面花里胡哨的热闹与外在活跃。历史教学具有个性化特点, 教无定法, 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范式, 否则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而在历史优质课的课堂上似乎有共性: (1) 多媒体应用频繁, 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痛痒的过渡, 教师都会挖空心思地展示给学生, 刻意追求课堂气氛。 (2)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经过“彩排”后粉墨登场。从布置提问、学生回答到师生互动环环相扣, 有板有眼, 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但哪有半点自我真实的影子?
第三, 评价程序机械化。忽视学科特点, 生搬硬套地强调师生表面互动, 由此出发进行课堂评价, 已经是当今历史优质课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 赛课教师有一定责任, 但评委要负主要责任, 正是多数评委素质低, 标准幼稚, 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好的历史课, 自己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 只注重课堂的包装, 导致优质课做秀的风气愈演愈烈。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改正不足, 完善优质课评比。笔者认为, 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1. 广大一线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一定要克服功利思想, 静下心来钻研新课程理念, 为参加优质比赛做好准备, 要上好一节历史优质课, 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 用思想引领课堂。在历史优质课评比中, 很多历史教师都形成了这样一个误区:优质课就要来一点花样。因此, 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 十八般武艺皆上阵, 结果使课堂变成了大杂烩。这样做实际上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没有做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笔者认为, 师生互动最好的做法就是:让思想引领课堂, 教师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一堂优质课应该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踊跃参与, 应当是充满思辨、学生学有所获的课。
(2) 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历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率, 而成功的历史教学, 总离不开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历史教师的魅力来自深厚的修养, 而深厚的修养只能来自于不断的学习, 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多读书, 时刻站在学术的前沿, 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后, 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 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讲授给学生, 所讲授的知识务必做到客观真实。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做一名学者型教师, 而非一名擅长模仿、人云亦云的教书匠。
(3) 深入研究导入的艺术。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 巧妙的导入, 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导入, 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之很快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因此, 巧妙的导入是一节历史优质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广大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4) 加强语言的锤炼。历史教师的语言富于创意, 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历史来, 就能让遥远的历史成为有血有肉、可以触摸的真实影像, 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因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博学多才, 培养起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5) 整体把握教材, 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突出过程, 优化教材处理。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 突出概念、规律和方法, 注意课堂教学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重组加工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教学程序, 加强过程性内容的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2. 优质课比赛应完善评比规则, 淡化优质课的功利性。一堂真正的优质课应该反映任课教师的个性特点, 展现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体现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 教学模式必须能够经常地运用到平实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平实中看效果, 在平实中看创新。在优质课评比中, 各级教研部门都要从严从实, 对“做秀”的优质课统统“枪毙”, 建立一种“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新优质课竞赛观。
总之, 对于历史优质课, 应少一些功利之心, 多一点教学追求;多一点客观评价, 少一些时尚做秀, 让历史优质课不论何时何地都以学生为本,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以推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从而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 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 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一些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 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行为, 如何真正体现优质课价值, 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优质课,误区,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成.面对课改热潮:我给一些作法泼冷水[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 (6) .
[2]印荣.优质课十要素探析[J].甘肃科技教育, 2007, (1) .
[3]黄建国.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10) .
优质课反思论文 篇2
长安中心幼儿园大三班朱晨兰
上周六我有幸参加了幼儿园集体教学优质课现场观摩交流会,我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这次培训,上午是来自上海的两位老师的四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老师的教态,他们总是很随意的,把孩子们当朋友一般交流,课堂上时不时的传出一阵阵孩子们老师们的笑声。反观我们自己,一本正经的上着一个个活动,不但自己感觉累,孩子们和你也有距离感。我们也应该向这些老师学习,紧抓活动主线,和孩子们一起轻松活跃,平等的来进行活动。
下午是陈蓉老师精彩的互动,我之前从未接触过关于奥尔夫教学的培训等,这一次陈蓉老师的讲座让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活动创设水平。首先是她请了30个老师上去,和她一起进行音乐互动。让我们通过这种直观地观看,来了解她所要向我们传达的一些理念,一些知识。而不是像以前听过的一些讲座,就是坐在下面听着干巴巴的理论,陈蓉老师让我们在游戏中理解。回想自己,我们也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但只是把游戏作为完成教学活动的一个辅助与补充,是为教学而游戏,是教学的一种“装饰品”,而没有真正认识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没有将游戏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幼儿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今后在活动中要将游戏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要让他成为“必需品”而不是一个“装饰品”。
优质课反思论文 篇3
关键词:实验优质课;优质课;思考
2013年12月9日—11日,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举行了山东省生物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出类拔萃的生物教师的教学风采,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都十分精彩而实用,他们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科学合理的教材处理水平令我受益匪浅。大部分老师都能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及教材外的材料科学重组,充分展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探究模式。这次参赛的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期间看到了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看到了大家的认真的倾听,但是怎样的课堂才是优秀的实验课?实验课与优质课的差别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次活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一、教学的环节要完整
优质课更加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如情境导入,教学过程,课堂的总结,习题巩固检测,课堂中的实验为知识服务,实验时间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而实验优质课知识为实验服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占课堂的三分之二。而在这次比赛中,有的老师仍然是优质课的模式,实验的比重较少。
二、二者的关注点不同
优质课更加关注知识、概念的形成,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来,没有任何疑问走;而实验优质课是学生没有问题来,带着很多问题走,更加注重实验的创新、开放度,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生物课堂上的探究实验总是在鼓励倡导创新,创新也是生物探究性课堂的灵魂。要鼓励学生积极就生物学科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理论知识,大胆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这次比赛中,有个老师的课题是《污水对生物的影响》,那么这个实验为什么选择鱼?学生提出污水对鱼的影响有多种观察指标可以选择、运动、呼吸、身体的变化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个知识延伸到课下。
三、对两种课的评价不同
实验优质课更加注重对实验的设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许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甚至制订的计划有错误,但是科学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主要是对于学生不同意见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惊喜,学有所获。
四、课题的选择和整合
在这次比赛中,有的老师讲的内容是原封不动的课题,这不是实验课,而是优质课,实验课需要有课题的整合,从学生的材料、步骤、方法上要有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有新的感觉。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便会味同嚼蜡,积极性大打折扣,实验优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具有未来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王鲁美老师讲授的《探究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课,为我们做好很好的示范,老师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之后,实验计划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根据自己的设计自选实验材料,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可以看出,王老师创新实验设计得非常充分。老师对课本实验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思考和创新,升华达到探究的灵魂关键所在。
五、老师的不同表现
年轻老师成长的速度很大部分取决于其反思能力,而优质课的交流为老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反思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年轻老师,而有些教师一直太过关注自己的预设,课堂时间的把握,害怕说错话,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超出预设的范围,老师就感到很紧张,硬性地把学生拽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直是调动课堂氛围毋庸置疑的关键点。德州市的徐春霞老师,在讲解《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一课中,由一首轻快的儿歌《水果蔬菜真是好》导入,随着师生跟随歌曲旋律自然进入课程内容,使整个课堂顿时轻松很多。有的老师的课堂,学生分组实验老师以亲切的教态耐心指导,始终保持微笑,在声调的起伏节奏转换中,不断引导学生就自己实验反思总结,注重学生思考。在实验后总结交流中,也让自己置身学生中间,贴近学生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针对学生的回答和总结,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合理的积极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山大附中的马晓嵩老师,讲课《种子的萌发》课前的将各个阶段萌发的种子的情况让学生进行了观察,这种将种子的发育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再让学生一起探究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情况,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位老师太紧张了,以至于这么好的设计,没有能充分发挥它的效果。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上课的效果截然不同。
六、学科的价值所在
生物是学生进入初中接触的第一门自然学科,很多学生抱有很高的兴趣,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上课省事,而省略了很多实验,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我们要做有情趣的生物老师,要让学生感到我们对生活是充满热情和信心的,我们没有理由剥夺孩子实验的机会,否则孩子有可能这辈子也看不到可爱的草履虫究竟是怎样运动的,原来酿酒是这么简单的事。
参考文献:
[1]蒋树宝.优质课评选点滴谈[J].青海教育,2008(Z3).
[2]尹凤霞.一次市实验优质课的课后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3]廖晓.优质课的五条标准[J].四川教育,1985(Z1).
对职教英语优质课的反思 篇4
优质课的授课模式为英语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说, 优质课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 优质课的讲授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精益求精, 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上下一番实实在在的功夫。在此本着反思教学的态度, 力求从反思和总结中吸取一些营养, 学习并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
1. 总体感受
1.1 教师底蕴深厚, 口语流利, 发音准确。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素质需要日积月累, 加上良好的悟性。参赛的大部分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整合能力、运用教育智慧解决教学问题。他们运用地道的语音、优美的语调、丰富的词汇、流畅的表达、扎实的语法把英语课堂打造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1.2 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辅助
教学, 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 更直观, 更生动;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 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总之, 集声、光、色于一体的课件, 图文并茂, 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
1.3 教师教态亲切, 表情丰富, 富有亲和力.
教师的亲和力来自教师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挚爱以及适宜的表达方法;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综合的体现。在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中, 亲和力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 从而顺利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1.4 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 词汇丰富, 课堂充实。
虽然老师们只上一
课, 内容不多, 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多变, 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 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很充实。而且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比较注重行为学习,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突出了一个“活”字, 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相结合, 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习得语言。
1.5 老师们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们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主体参与, 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 营造了宽松, 民主, 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都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各环节和各种操练及交际活动间的交替自然紧凑, 一堂课几乎每个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都能参与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
2. 客观反思
2.1 教学课堂要注意教学的生活化
教师所设计的课堂环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英语, 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 以及学以致用时随之而来的幸福与喜悦。如今的英语学习更倡导语言的真实交流, 注意真实的语境创设, 注重语言的实用性, 这一点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
2.2 板书问题
由于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 所以很多老师整节课的板书只有课文的题目, 而其他所有内容都是通过幻灯片呈现, 这确实增加了容量节省了时间, 但是在平日的授课中老师们都不板书重点内容吗?我认为一定不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 板书重难点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把课堂的知识整体呈现给学生, 很多原始的教学手段是很有效的。
2.3 多媒体的适当使用
英语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 绝不是表面的热闹.公开课不是在比多媒体的制作技术高低, 教师与学生不应被花哨的电脑课件牵着鼻子走,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讲究“辅助”二字, 凸现教师本身即是最好的“媒体”。在参加教学比赛时, 备课时间很有限, 教师应精于备课, 积极发挥其内涵与睿智、灵活机动, 善于驾驭课堂,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让思想火花的碰撞“多”一些, 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享受与需求。
2.4 外教公开课的启发
外教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比较简单, 学生被给予的时间很充分, 课堂的状态很真实, 公开课很自然。对比中方英语公开课, 真实感不够, 有时显得有点“做秀”.教师长时间精心地备课、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大容量输入与输出的课堂教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掐分算秒 (怕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怕冷场、怕听课老师或评委等得不耐烦、怕汇报展示“秀“给大家看的时间不充分) ;有时过分注重可看性。
2.5 教师要注重仪表
教师应该衣着得体、端正、时尚.这使我想起台湾的老师, 他们上课都要化淡妆, 否则家长、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礼貌。爱因斯坦为解释相对论曾经作过这样的比方:“与一个美丽的姑娘在一起, 时间感觉过得特别快, 可在炎热的炉子旁, 过一分钟就象是过了几个小时。”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
2.6 课堂评价问题
在课堂上, 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评价, 用言语、声调、眼神、体态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我们的评价不应该过于零碎、过于夸大其词, 应当中肯且恰如其分, 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否则会适得其反。
通过这次竞赛, 我认为教师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精心备课,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平时注意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做一个学生喜欢, 家长赞扬的好老师.“教然后而知困”, 不断探索, 不断反思, 不断调整,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只有适合的才是优质的。
摘要:优质课的授课模式为英语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说, 优质课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 优质课的讲授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精益求精, 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上下一番实实在在的功夫。我在此本着反思教学的态度, 力求从反思和总结中吸取一些营养, 学习并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
关键词:英语优质课,反思
参考文献
[1]根据学原理-交互式教学.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1年
[2]王希尧.人本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9年
优质课反思 篇5
古有孟母三迁,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加刻苦的学习,今天为了让学生能更快的融入课堂氛围,我挑选了《黄昏牧牛》这首类似约德尔山歌的歌曲作为本课的导入,通过优美的旋律,让同学们因学业紧张的心慢慢放松。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课充满了兴趣与期待才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最终以“唱游世界”为本课的主题,自己化身成为一名导游带领着同学们,一边游览世界各地的美景,一边欣赏世界美妙的音乐。在我极具个人魅力和激情洋溢的导入下,同学们被这番精彩的导言深深吸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在视听效果上能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我上网搜寻大量的世界美图,取其精华,设计在案,学生通过图片放映的视觉享受,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好地体会各个地方产生的不同音乐形式。不仅如此,我还上网大量搜寻有关
世界音乐的视频、音频并转换格式、截取视频分享给学生,通过这些工作自己深刻体会到一堂课凝聚了老师许多不为人知的汗水和辛苦;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身体力行的体会不同音乐形式的魅力,我教学生边演唱恰克合唱的片段边拍打节奏;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在欣赏保加利亚女生重唱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关键词”,进行重唱特点的合作探究,唯一不足的的是讨论时间没有掌握好,在给学生展示成果的环节显得匆忙;为了体现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以及更好的感受瑞士约德尔山歌的特点和趣味性,我与学生一起合琴演唱,分男女小组对唱,让学生在互动中兴趣盎然,回味无穷。放眼完世界音乐,胸怀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秉承着“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我鼓励学生联想家乡嘭嘭鼓的说唱方式,与学生一块欣赏嘭嘭鼓说唱的视频,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家乡嘭嘭鼓说唱的部分没有展开说明和演绎实为一种遗憾,在介绍互动环节的语言也不够精简、直白,互动的效果还欠缺一些,我要好好汲取经验,以便下次更好的开展类似活动。
语文优质课浅析 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优质课;情感;灵动;人文;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28-02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迅速迈进,像诸如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等就成了课改洪流中的宠儿备受众人关注。诚然,开放的教学理念,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精彩纷呈的创新设计,再辅以多媒体的参与,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堂堂漂亮。我观摩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光盘,也参加过一些优质课比赛,过后细想每堂课的成败,总觉得在包装绚丽的光环下还缺些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反思,我认为优质课堂应是情感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人文的课堂、艺术的课堂。
一、情感的课堂
语文教学应是一个以心灵耕耘心灵、以精神铸造精神、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语文课堂首先应是情感的课堂。一个只注重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课堂会因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而黯然失色。纵观许多语文课堂,很多成功的教学设计终因没有教师情感的融入而显得那么生硬、苍白。一个不能挖掘文本精髓,不能把个人情感与作者情感交融,不能把自己的真诚和深情带入课堂的教师就无法构建情感的大厦,更无法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所以,教师应当成为语文课堂情感的“引擎”和“纽带”,带动学生去寻觅、去体验、去品味,从而找到师生和文本心灵的结合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因有了真情而温暖,散发出人文的气息。当然,这种情感不是教师的自我陶醉,也不是教师将排练好的优美句子的简单堆砌,更不是教师生硬的口头教育,而应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成。可以说,这种情感包容着教师对文本内在美的独到体会,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心灵的真情导航,更包裹着教师本身对人生价值的深刻体味。所以说语文课堂不应只是知识、能力的汇总,更应是师生情感的交融。
二、灵动的课堂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在比赛中,都依照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按部就班的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铺好的“轨道”,在进行中也唯恐哪个学生因思维发散做一回“流星”而无法收场。其实这正是课堂资源生成的良机,成功的课堂就应该有这种动态生成,因为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有思想有独特生活体验的个体,这就决定了课堂具有不可预知性。我们不否认课前要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但不可保证一切都按预设的过程进行。当课堂真正开始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个体的差异性就决定了他们思维的扩散性,教师应允许并关注跳跃式的瞬间生成的内容,适时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巧妙地让其思维“归队”,这种灵动的生成既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考验,又是课堂宝贵的动态资源。
课堂是教师最好的练兵场,教师对教材的透悟、对课堂的珍惜、对教学的痴爱都将成为搭建动态课堂的宝贵财富,以促成课堂达到自然、机动、灵巧之美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课堂上开发动态资源,也许是教师个人瞬息的灵感迸发,也许是某种情境给了教师新的体验,也许是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了新内涵,也许是从学生的质疑中找到了新奇点,也许是从学生的回答中悟到了新思路……,只要是离开预设轨道的哪怕一点点,都会让原本平静的课堂掀起新波澜。课堂经过不断地变化、创造、生成、润泽,将会有效地促进师生的思想生成和情感积淀。总之,压抑个性的“圈套”程序因没有了动感而缺乏生机,只有不断注入“活水”,才会让“半亩方塘”更具魅力。
三、人文的课堂
以人为本已成为课改的根本理念,尊重人、发展人、培养人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质的课堂就应站在这个制高点,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为目标,努力创设和谐温暖的课堂氛围,培养并构建学生完美的精神世界。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并搭建好从课堂到生活的平台,完成语文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在教材中有许多具备人文色彩、意蕴深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人性世界。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中,引导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从而迁移到现实生活,真切体会到亲情的可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其次,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的动态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拥有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从而陶冶性情、培养习惯、完善人格、健全人生。即使我们培养出的不是高材生,但一定是一个积极乐观、富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生活的独立个体,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为任何生命的长河都源于涓涓细流的累积。
四、艺术的课堂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质课的课堂上,教师就犹如一个雕塑家去雕琢一件件作品,既需从大处着眼整体布局,又需在细微之处细细打磨,最终才可成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课堂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构思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一)教学过程的构思艺术理应成为一堂好课的“窗口”。如导入新课,无论是歌曲、图画,还是问题、故事,都应以给人自然之美为原则,不求华丽但求真挚,不求时尚但求有效;主体教法学法应完成趣味性、实效性、灵活性的有机整合,有一种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整个课堂应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师生和文本的统一、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就像渔翁撒网,时而张开,时而收拢,真正做到开而不乱,活而不散。总之,灵巧的构思让我们的课堂既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谧美,又要有惊涛拍岸的动态美;既要有团结协作、逐渐柳暗花明的探究美,又要有情感激荡的人文美。(二)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语文优质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恰当准确的表达可以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有效地传情达意。朴实真挚是一种美,稳重亲切也不乏是一种风格,活泼幽默也是一种特色。或激情澎湃,或平静柔和,去浇灌学生的心田。简洁又不失情感,朴实又不失生动,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去感受生活,在语言的海洋里徜徉。“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涉及到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有的课堂没有赏识,有的整堂课都在肯定,前者缺失的是人文,后者缺失的是真诚,中肯的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评价是要给学生一个信号,或需战胜自卑,或需改进方法,或需学会合作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读出希望,获取动力,赢得自尊。(三)板书艺术也是优质课的一大亮点。因为它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重点的把握、对美的追求三者合一的智慧的集结。或直观性强,或趣味性浓,或启发性大,总之它是教学内容的精华。如有人把《行道树》一课的板书设计成树的形状,树干标为人生价值,树枝部分标上高尚、神圣、深沉等关键词,这既是对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引导,也吻合了通过树去关注人的原则,同时达到一种立体的美感。
优质课反思论文 篇7
1. 课题事例过时,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刚刚拿到课题时我总觉得这个课题技术性的东西很少,无从下手,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及借鉴其他同仁的教学设计后,我经过一个晚上终于将教案写出来。选题开始有几个选择,我本来可以从QQ发文件开始,可是后来觉得这个事例贯穿课堂始终容易出现问题,后来借鉴两个事例(整理书包和整理邮票)。通过5月5日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我才知道学生根本对这一课题不感兴趣。后来在交流中我才意识到学生需要什么,所有选题根本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是自己很保守地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经过本次活动我觉得选好事例是上课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在课堂中配合你,主动完成课堂里的学习任务。
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则只会认为本节内容和自己无关,根本不可能投入课堂。
2. 师生活动不顺畅,准备不充分
本次盐城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主题是“活动引领教学,促进深度学习”,透过主题,我们不难发现本次主题是学生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持学生的课堂,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只有学生深度学习,将课堂完全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一节好课。我由于个人事务比较繁忙,在备课后没有在班级试上,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这反映出我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够,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弱。一节好的公开课,必须经过若干次的备课、上课,第一次备课后必须在班级试上一次,也只有通过试后你才能找到课堂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时团队的作用就很重要,教研组作为一个团队不是虚设的,如果教研组的作用发挥得好,那么你上课和备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3. 提问艺术需加强
提问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选择提问对象,提出怎样的问题都是很大的学问。如果我们只是从简单、肤浅的角度提出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就不需要学生回答,大可不必。相反,如果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那么这样的问题同样不能提出。提问要注意对象、注意目的性,不能简单应付,为活动而活动,同时还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后,是否觉得需要深究,该深究的问题必须深究,不能出现问学生哪里不同,而忘记问学生为什么不同。本次活动中还出现一些经典话题,比如:老师问什么是黑体啊?学生竟然回答黑体就是黑体,我想出现这一问题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师提问的水平不高,应该这样问黑体给同学们什么感觉?所以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注意严谨和技术性。
4. 课堂驾驭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记得2010年在响水中学的优质课展示活动,我当时因为电子教室的问题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本次虽然比上次有所提高,但是在上课前学生出现迟到现象,而且是分几批出现的情况,我总觉得时间问题,感觉自己害怕时间不够,同时上课有很多学生探究的问题,没有让学生探究。同时上课出现的问题,没有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经历过若干次的失败,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不会因为一点小失误而抱怨和埋怨学生,只有你经历了,你感受了,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5. 技术和学科素养不能兼并
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现已势在必行,我自我反思,在备课、上课时,总是在犹豫不决,不能兼顾传授技术和学生学科素养。无论从本节课上课还是备课上都没有同时兼顾,反而是弄得不伦不类,本节课内容可以注重技术,也可以是注重学生学科素养。而我只注重简单操作,没有深入地将知识串联在一起,给人脱节的感觉。本次研讨会上,曹老师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课堂教学应该是走技术路线还是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疑问。通过本次活动我最终得到了答案,技术是学科素养的基础,而只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也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的,必须二者兼顾,缺一不可。
优质课的“忧质”与“优质” 篇8
一、优质课的“忧质”
诚然, 优质课比赛可以赛出水平, 赛出风格, 有助于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 有助于学校教研教改风气的蔚然兴起。但时下优质课比赛大多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 优质课似乎成了“忧质”课, 现在的优质课竞赛已逐渐走向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只重表演而忽视教育育人的畸形之路。为了产生“优质”课, 主办单位往往有意识地提前通知参赛学校, 有的几乎有个把月的准备时间, 把同一堂课在学校里反复演练, 直到讲得滚瓜烂熟, 讲得炉火纯青, 讲得有如奖章般金光灿烂。经过这样的持久战, 优质课焉能不“优质”?可以说, 谁把握了时间, 谁就似乎稳操胜券。而在优质课竞赛中, 时常也会出现一些的低级错误, 试问其“优”在何方?
于是, 我在反思, 优质课到底追寻的是什么?也许有的专家评委常会用优质课和常态课区别的理论来糊弄语文教师, 但是糊弄久了, 老师们在心中也会渐渐起疑:这就是我们想要听的语文优质课?
二、优质课的优质
1. 简短的激情导入意识
导入语是开场白, 是为了引导、启发所运用的语言。它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 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 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从而做到引人入胜。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因此, 一个充满激情且紧扣内容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 激发兴趣, 联结知识, 沟通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 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 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 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 完善个性的发展。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要学的知识内容上。
2. 合理准确的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具体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简单地说, 语文教师更多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引导他们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说白了, 语文教师上课不是给评课人看的, 也不是直接把自己的鱼送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会捉鱼, 也就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可以说,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要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因此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在教学策略上, 应实行“三步走”的方法, 一是提供情境材料、问题;二是师生互动、探究, 收获知识;三是再设计活动解决问题, 即内容活动化, 活动内容化, 知识点是在探究中得出来的, 是探究的结果。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 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 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有深度就说明有创新。
当然, 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但只要落实一点就好, 就是一节优质的课。
3. 充实全面的内容意识
一堂优质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充实的、大容量的, 不仅传授的知识全面、细致、准确, 而且传递的信息量大, 提供的信息点多, 从而能让人潜移默化、融会贯通, 并能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一篇课文最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重点难点是什么, 基本知识是什么, 知识深度、层次和课堂容量如何确定, 等等, 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在依照教材的基础上还要上连下挂, 适当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 做到教书育人。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 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 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岂不是真正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了?但充实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多多益善, 也不意味着教学环节的繁复, 更不等于教学手段的多样时髦。
4. 内容解析的深度意识
教学必须以文本为基础, 要让学生理解文本, 但语文教学又绝不能满足于文本理解, 文本理解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部分, 应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或过程中融入语文活动, 对文本做到充实全面的把握, 且对教材的内容解析要有深度意识, 不要浮于表面, 浅尝辄止。
(1) 对文本达到高位化的认识
高中老师的“高”, 是有语言涵养的魅力, 有思想的高度。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低位化, 仅仅满足于教学内容的简单化梳理, 复制考试, 进行简单教学。教师没有研究文本, 没有探究文本, 没有对文本及作者相关的庞杂材料进行研究式备课, 只借鉴一些简单教案, 这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认识是肤浅的。教师没有高度, 课堂就没有高度, 学生的学习认识就更没有高度。
(2) 注意品析文本的三重义
文本的三重义指文本的作者义 (作者写这篇文本的目的) 、文本的社会义 (作品主题) 、文本的个性义 (作者自己的个性理解) 。语文课堂普遍缺失学生文本理解的个性义, 文本的社会义也难有高度, 甚至有些课堂教学对文本的作者义也出现了偏失。如《劝学》一文, 老师一般理解“劝”是“劝告”的意思。实则不然, “劝”是勉励, 鼓励, 不是劝告;“学”不是今天的上学, 学知识, “君子日参博学而省乎己”, “学”是要学“礼”, 即学人的品行、道德,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 来“化性起伪”, 使人格提升, 因此他要劝告人要“学”。
语文课堂, 教师要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恰当的凭借, 常见的做法是教师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 教师们设计的这些问题要么质量并不高, 要么同义反复。究其原因是教师自己没有进行精细阅读和深入阅读, 在阅读中没有高于学生和教参的阅读。这样课堂即使环节再多, 花样再多, 也是空洞无物。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 在别人思想的基础上再多想一点, 这就是深刻。
5. 情境问题的探究意识
所谓问题探究法是师生合作、互动探究, 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施问题探究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 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如何设置问题情境, 如何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 产生矛盾。在具体的操作中就要求教师转变“师道尊严”观念,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本, 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努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问题探究体现在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 使得教学、教育与发展相统一, 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 这也是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的一种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优化教学的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问题探究法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 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越发重要, 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 而且要广, 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理论功底, 并且有很强的驾驭课堂能力。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篇9
首先,过多的、所谓的优质课评选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优质课评选对于参赛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艰苦和残酷的事情。因为,为了参加一次所谓的优质课评选,我们教师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教育智慧去选课、设计课、演练课,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去聘请一些相关的业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及购置必要的多媒体器材与学具,或拍摄、录制一些必要的视频影像;且优质课的评比规则又是要求层层赛、层层选,一般情况是先校内赛,后县区赛,再地市赛,最后是省级、亦或是国家级,期间教师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每次优质课评比结束后,我们老师都会用“掉层皮”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平时我们老师已经够忙了,每天除了要做好必须的、常规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等之外,还必须要应对班级中随时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说是丝毫不得空闲,其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之大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本已超负荷的工作中状态下,我们老师每学期还要反复地去参与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所谓的优质课评选,无疑会加重教师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很多教师不堪重负,进而严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只是成就了少数人,挫伤了多数人。长久以来,优质课评选都素有教师中的“明星舞台”之称。优质课评选也确实是一个能让教师快速成名的捷径,因为只要能成功执讲一次优质课,教师的身份就会倍增,在学校就会更多地得到领导的关注与认可,可谓是一课成名天下晓。所以,学校老师都认为,平时自己再怎么努力、不懈工作也比不上一次优质课获奖。也正是如此,长久以来,我们很多老师对优质课都是翘首以待,都期望自己也能够在优质课评选中成就自己,“一赛成名”。但由于优质课选拔性评价采取的是优中选优”的原则,且每次评选都有一定的、所谓的“技术”要求和名额限制。所以,尽管我们每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初始阶段都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学校老师也都很优秀、业绩也都很突出,可实际到最后真正有机会参与的则总是少数(每次评选也总是集中于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则成了配角。年年如此、次次如此,无论你干得多么好,每次面对的都是失望,都是大多数人。长此下去,必然会在无形中严重挫伤多数老师的积极性,以至于很多老师对于优质课牢骚满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每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老师们就抱怨一次。一学期之中,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反复组织,老师们自然就是反复抱怨。随着怨气聚集,老师们就会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组织的所谓评选失去期望,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日常工作中,开始敷衍塞责。
再次,过多的评比会导致教师热衷于追逐名利。教育行政、教研部门设立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本意是通过“评优”活动,搭建起教师之间的协作和文化分享,让其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逐步提高各自的教学技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教育部门都将优质课纳入教师业绩考核并与职称评定挂钩。为了能让自己的业绩尽可能多地优于别人,更快地晋升高一级职称,老师们都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优质课。每学期争讲优质课自然也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首要大事,为了能确保自己的心愿得到实现,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下足了功夫:课前四处请客拉关系、走门子,争取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执讲各种不同类别、层次的“优质课”;课中反复演练、拼尽全力去包装课;课后上蹿下跳、联系评委组或是相关权威机构,以弥补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如此反反复复,直至达到目的为止。总之,一年之中有多少次优质课评选,我们教师就会折腾多少次。倘若如此,我们学校中还有多少人会踏实做事,沉下心来搞教育呢?另外,一次优质课评选从初始准备到最终结束要经过层层选拔,其用时少则一月,多则两三个月,可一个学期又会有几个两三个月呢?加之我们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都是有限的,除去反复赛课,还有多少时间研究教材、钻研教法呢?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教师心浮气躁,自身素质也自然难以有所提高了。
最后,过多的所谓优质课评选还会对老师形成误导。为了能体现自己在业内的权威,突出自己的中心地位,不同部门组织了不同名目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其评定优秀的依据与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创新技能优质课”主要评判标准是课堂授课理念、技艺的创新度,本节课都运用了哪些新理念、创造性运用哪些新技艺,至于课堂效果则只是参照;电化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电化仪器教学优质课”的主要评判标准则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是否运用了先进的教学仪器,授课过程中是否使用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否精美等等,而对其他则不予过多关注……如此,优质课评选必然会在思想上对我们老师的认知形成一种误导。什么是优质课?一节所谓“成功的优质课”主要看的是什么?是看课堂教学质量还是看课堂中学生能力有多少提高,或者是看所传授知识能否让学生终身受益吗?不是的,都不是的。看的是,是否符合活动组织者预先设定的硬性规定。为了能让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也必然会本末倒置,一味盲目地按照一些所谓的优秀的标准进行排练,最终在虚假的课堂教学环境中逐渐迷失了自己。
学习优质课的“魂” 篇10
一、教学风格的差异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教学亮点。什么叫教学风格呢?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育个性和特色,是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情趣、教学风度等方面所显示出的较为成熟、稳定的特点的综合。教学风格主要有典雅型、情感型、理智型、导学型、品读型等几种类型,这些教学类型各有各的优势。不同的教学风格决定了你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怎样安排教学过程。如果你放弃自己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自己擅长的教学方式,而去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方式,上课就不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结果就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二、学生实际的差异
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首先,不同地区的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地域辽阔,沿海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学生在接受某种知识时有难易、快慢之分,这是由地理条件的不同、人文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的情况决定的。如北京地区的孩子学习普通话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学得又快又准。我们福建地区的孩子受方言的影响,学习汉语发音又难又慢。因此国家才会让各个地区自由选择教材,以适合本地区的教育。同样,教学每一篇具体篇目时,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地区施行是行不通的。
其次,同一个地区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城里的孩子信息量比较大,对于新事物接受得较快,因此对某些科技前沿的课文也理解的更快。比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篇课文,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学起来相对比较抽象,比较费劲。而对于《琥珀》《燕子》这类课文,农村的孩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由此决定了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再次,学生个体的差异。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基础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尽相同。学生的天赋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有的有音乐天赋,有的绘画才能很强等。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教育手段的多样性,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一个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在这个班引起的反响很大,而在另一个班可能收效甚微。从这个角度看,优质课也绝不能原样移植!
三、教学环境的差异
教学环境制约着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也决定了优质课不能移植。教学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教室、实验室、资料室、图书馆、电脑仪器设备等等。软环境就是指一个学校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教育管理机制等。教学硬环境决定了你即使想移植优质课的教学环节也无法移植。如先进的电教手段。先进的电教手段对课堂教学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恰当地运用可以使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学得好,学得深入。很多优质课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跟这个不无关系。(当然,有些大师不用这些先进的电教设备也能把课上得很成功,但毕竟名师是有限的,像他们那样具有深厚的知识积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富有教学机智的人还是不多的)处于条件较差的学校要想学这种课只能是徒有羡鱼情,望洋兴叹了!
而教学软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理念观点、习惯养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的进程与他们密切相关,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领会程度。而思维方式、理念观点、习惯养成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软环境的差异也决定了我们教学方式不能雷同,雷同必将失败。
四、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差异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一节成功的课是主动的、活泼的、动态生成的。新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着组织引导参与的作用。我们的课堂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硬要学生按照我们即定的教学思路走。而应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发现、自我感悟。在这种过程中,学生常常有不同于别人的发现与感悟,不时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他们也常常另辟奚径,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理解文本、解析文本,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生成。新课程重视课堂生成。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做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为了完成原先所预设的教学环节,而去压抑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新意识,束缚他们的自由发展。课堂生成的东西我们往往无法预测。因此,不可能有两节完全相同的课堂。
优质课《雨霖铃》实录 篇11
《雨霖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的第三篇。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而“点染”的艺术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鉴赏价值,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即以“点染”艺术手法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初读、深读,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以期提高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中“点染”的艺术特色。
3.通过赏析词句提高自己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长亭古道、芳草拂柳、晚风残笛、夕阳远山,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在各处演绎着,那么一曲《雨霖铃》又演绎了一段怎样的悲欢离合呢?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雨霖铃》柳永)
二、目标展示
三、初读,整体感知
师:古典诗词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理解它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初读本词想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本词主要写了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告别。
师:很准确,你们觉得本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哀婉悲伤
师:如将此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觉得哪个字最合适?
生:伤!(板书:伤)
师:所以我们读词时语速一定要怎样?
生:慢下来,要读出“伤情”。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配上哀婉悲伤的伴奏,集体来读看看吧。
(背景音乐:《凤凰台上忆吹箫》)生配乐朗读
师: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但伤之味似乎还不够浓。要读出词的情感,还要深入理解全词。
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份离别之伤?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什么意思呢?
生: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
师: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普遍的,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一下,举几个例子。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四、深读,体会手法
(出示幻灯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师:这两句都表达离别之情,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更喜欢柳句,因他处直抒离别之情外,还用秋景来渲染。
出示幻灯片,师讲解: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板书:点染)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刘熙载的这个评论,把我们的这句赏析一下。
生评论并用幻灯片展示:
“多情自古伤离别”先直接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是“点”,“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秋天萧条、冷清的景物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染”。(板书:直接抒情、寓情于景)
师:“当秋而悲,胜于常情”这样也使作者的这份“离别之伤”有了别样的风情。
师:所以我们在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读得稍重。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师:根据此句的赏析,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雨霖铃》,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
生自读,小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分工,根据“点染”手法的定义并进行赏析。可以参照老师的表达形式来表述。
1-3组赏析第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生:“念去去”,先点明离别之情,是“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渲染、烘托远别的离情,是“染”。
师:那么这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烟波”是眼前之景,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师:怎么知道的?结合以前所学,想想还有哪些类似的字眼?
生:“念”是想的意思;还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忆”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想”。
师:所以我们在读“念去去”三字时,要读得稍重,“念”要有点拖音。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师:此句,在同学们的导学单中,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质疑。
幻灯片投影:
文本质疑:柳永是宋代词人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多是曲折委婉,而此句为何要选择“千里烟波”、“空阔楚天”这类阔大的意象呢?
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无果。
师:准确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感,还要懂得“知人论世”。
幻灯片展示写作背景: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据说他的词在当时很受欢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不仅多才而且多情多义,他曾为红颜知己写下很多千古名句,据说他死后有很多女子来为他送葬,为了纪念柳永,歌女们每年还要集中在一起召开“吊柳会”。
他像古代大多文人一样向往仕途,可宋朝皇帝没给他机会。一生穷困潦倒,最后是寄食在寺庙里,在贫困中死去的。
请同学们先用四个词语概括柳永是一位(?摇?摇)的婉约词人。
生:才华横溢、多情多义、仕途坎坷、穷困潦倒。
师:本词是作者在京城求官无望,准备去他处宦游求官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的话别之作。请同学们结合柳永的人生际遇及本文写作背景在思考。
生1:烟波的千里、楚天的阔大反衬自己的渺小,云雾笼罩,让人感到周身迷茫,找不到出路。所以这一“伤情”除了离别之情之外还有一种对别后前途的迷茫之情。
生2:我同意他的情感—别后迷茫,但不同意解释的内容,结合本词主旨内容“伤离别”及写作背景,我觉得作者是对两人何日再相见的迷茫。
师:两位同学解释都有见地,但如结合文本,我个人觉得第二种更加贴近本文主旨,可用屈原《离骚》中的一句“望美人兮天一方”来概括。(板书:别后的迷茫)
4-6组赏析第二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1:“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是点;“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
生2:“杨柳岸”“柳”——“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晓风”清晨之风,“残月”写出了月残人离。三种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师:此句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是虚景,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
师:所以在诵读时要将“何处”读出疑问的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生:老师,这一句我有一个疑问,上片第一句中说“对长亭晚”点明了离别的时间是晚上,前面“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离别的季节是深秋,而现在又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晚后早,时间出现了前后矛盾的地方,如何理解?
生1:不矛盾:此句是作者想象之景,天马行空,思绪任驰。
生2:我也觉得不矛盾,时间的变化是想说明过了一夜,这种离别的感伤之情没有一点点的消减,反而增添了一种离别后的孤寂。
师:同学们的质疑和解答都很有思想和见地。(板书:孤寂)
那么而这份增添的“孤寂”更在哪句体现了呢?
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此句进一步说明多年后这种孤寂的情感也没有消减,反而越来越深。所以我们在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读得稍重。
(生诵读此句)
师:通过分析、诵读,我们可知作者运用“先点后染”的手法将他的“离别之伤”层层抒发出来,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种痛彻心扉的“离别之伤”,作者是如何落笔的?
男生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生:“寒蝉”“长亭晚”点明了时间、地点的同时,通过“凄切的寒蝉、傍晚的长亭、刚停的骤雨”这三组意象渲染了分别的氛围,属于“染”
师:那么“染”之后呢?
女生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生齐说:用了“点”。
师:请圈出相关点明情感内涵的词语。
生:“无绪、泪眼、执手、无语”通过神态、动作、场景、事件的描写来点明情感的内涵。
生:都门帐饮之所以无绪,因为词人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一边留恋情浓,一边兰舟催发,在如此尖锐的矛盾冲突下,词人迸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
师:“执手”能不能换成“拥抱”?词人为何“无语”真的无话可说吗?
生1:“执手”可想到《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味着要“分手”,又不忍分手。
生2:“无语”是千言万语压抑着,是“相顾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师:所以,在读这三句时,我们要把握住词人分别时的那份难舍受难分之情。
(板书:别后难舍难分)
师范读。
五、小结
本堂课,我们围绕刘熙载对柳词“点染”手法的评价对本词进行了赏析,下面让我们通过对本词“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来再读一下这首词。
生配乐齐读
师:读的很好了,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生:能
生配乐齐背一遍
师:其实在古诗词中,任何情感都可以运用“点染”这一手法,下面我们来看下下面两首诗词,看看它是怎么运用“点染”的?
六、拓展迁移
①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答:前一句直接点明归思之情,是“点”;后一句用秋雨、雁声来烘托思归之情,是“染”。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点明了游子思乡之情,是“点”;其余各句均渲染思乡之情的伤悲,是“染”。
【教后反思】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朗读、吟诵是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雨霖铃》的教学中我特别突出了朗读,设计了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跟读范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怎样上好音乐优质课 篇12
关键词: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是检测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一种良好方法, 一节好的优质课需要从选题、设计、语言、内容等等, 不断的推敲琢磨, 不停的演练, 最终才能脱颖而出。
一、慎重选题
选好题是上好课的基础, 好的课题能事半功倍, 不但能突出教师基本功, 还能呈现不同的亮点。
课题的选取首先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自身素质而定, 要扬长避短, 切不可随心所欲。声乐专业可选取唱歌课, 课堂教学以唱为主, 上课过程凸显自己声乐水平;舞蹈专业可选取与舞蹈有关的歌曲或乐曲, 课堂教学以自身展示和教舞蹈动作为主;器乐好的, 可选取有关西洋乐、民族乐的欣赏课, 能显现自己专业水平, 让学生仰慕,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其次, 要适合当前背景, 如亚运会、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等等, 课题要切合当前形势, 更有创意。还可以根据时间背景来选题, 春、夏、秋、冬四季, 根据讲课季节而定, 春天讲与春有关的歌曲《渴望春天》《春天奏鸣曲》等;夏天讲《夏日泛舟海上》;秋天可以聆听《金色的秋天》《四季——秋》等;冬天可唱《踏雪寻梅》《铃儿响叮当》等。最后, 定题要定好讲的、易讲的, 好讲就是内容丰富——可讲;通俗易懂——好讲;特点鲜明——易讲。像民族的就易讲, 也能凸显特色, 如蒙古、新疆、西藏, 可讲人文背景, 地方特点, 风俗习惯, 服饰、乐器, 乐曲风格、舞蹈特点、风土人情等, 任意切合一点都能讲的很精彩。总之选题要与自身特长结合, 扬长避短, 突出特色, 展现自我。
二、精心设计
巧妙的课堂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课讲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课堂设计, 就像设计师设计衣服, 有的衣服很华丽但不实用, 有的适用但不好看, 怎么才能让衣服既好看又实用呢, 要突出特点、彰显亮点, 美化细节, 强化内容。讲课不但如此, 还要符合学生特点, 既要调理清晰、逻辑鲜明、又要有内涵, 有诗情画意。如:《大海啊, 故乡》一课, 采取听海——唱海——戏海——悟海四个环节, 一目了然;《唱脸谱》赏脸谱——唱脸谱——画脸谱——演脸谱更是层层深入;《青春舞曲》设计“听一听”、“唱一唱”、“打一打”、“跳一跳”;《阿西里西》设计“创设情景——感受美”、“聆听歌曲——体验美”、“学唱歌曲——表现美”、“艺术实践——创造美”;另一设计:学海初探——排异解难——沙城点兵——学海拾贝等等多有深意。再如《亚洲之声》重点介绍日本、朝鲜、印度, 可设计:日本《樱花》——吹 (用竖笛代替尺八吹奏歌曲) ;朝鲜《清津浦船歌》——唱 (演唱朝鲜歌曲感受其魅力) ;印度鼓舞——跳 (跳印度舞蹈体验其舞蹈特点) ;印度尼西亚《甘美兰》——打 (用桌、凳、笔等材料进行打击乐演奏, 体会甘美兰音乐合奏形式) , 这样的设计“吹、唱、跳、打”等活动贯穿整堂课, 不仅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快速把握各个国家音乐特点, 而且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加强师生合作能力, 体验新课改理念。
三、祥写过程
教案的书写首先要规范,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要完整, 缺一不可。教案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体要规范, 标题小二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2.课题要清晰明了、不能繁琐冗长。3.导入要短小精悍, 直扣主题。4.正文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5.板书设计要新颖、适当。6.及时进行课堂反思、总结。
其次, 教学祥案要包裹讲课的每句话, 语言要简练清晰, 一语中的, 每句话都要反复不断推敲、琢磨, 既不能太书面化, 也不能太口语化, 既要具有亲和力, 又不失规范。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能突出重点, 把握难点,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衔接语言要过渡自然, 不留痕迹, 例如讲《节奏的魅力》在绕口令导入完过度到第一环节就用奖励的性质, 说“同学们表现这么好, 我就再奖励大家xxxx……”, 优美的过渡语让听者感觉很舒服、自然。远比很多老师“接下来, 然后, 下面……”等好听多了。
四、充分准备
正式讲课前要反复不停地试讲, 在试讲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不断修改教案, 试讲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往往要进行几十遍, 上到自己能非常流畅的背讲下来, 正所谓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正式讲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需的教具带好, 设备调试好, 衣着要大方得体, 最好与讲课风格相匹配, 一切物质准备好以后, 上场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不能紧张、怯场, 只要自信就不会怯场, 只有准备不充分时才会紧张, 紧张的心理会导致语言错乱、歌唱跑调、弹琴错音等, 一切的客观原因在评委眼里都是苍白无力的, 唯有凭借自己的实力战胜自己。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希望每位老师珍惜每次拥有的机会, 认真准备, 讲出精彩的自己。
【优质课反思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优质课反思06-03
英语优质课比赛反思06-19
生物优质课讲课反思11-04
优质课竞赛教学反思11-09
中班语言优质课微笑教案及反思08-19
大班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圣诞礼物》10-20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里外辨识》及教学反思05-29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猜莲子》及教学反思06-28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小猫》08-15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看书》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