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试验台

2024-09-14

C试验台(精选9篇)

C试验台 篇1

1 胃病致病“元凶”——幽门螺杆菌 (HP)

现代医学表明, HP是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 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原。因此, 及时地诊断并根除HP感染是阻断胃病的反复发作、消除胃癌隐患、杜绝和减少癌变的几率、治愈胃病的前提。

2 幽门螺杆菌的特点

2.1 生存力强

①稍微需氧:HP大多生长在胃窦部的胃黏液深层中和胃黏膜表面, 这就为其创造了稍微需氧的环境。②不怕胃酸:HP具有丰富的尿素酶, 可分解食物中的尿素而生成包绕其自身的氨, 从而与具有杀菌作用的酸性胃液隔绝, 免遭其伤害。③易于感染:幽门螺杆菌传染的途径是粪-口或者口-口传播, 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2.2 危害性大

①胃病之源:HP是胃病的罪魁祸首, HP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胃癌。②殃及其余:科学研究表明以下疾病有HP感染在胃肠道以外表现的可能性。血管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病: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酒糟鼻等;其他系统疾病:肝硬化高氨血症、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生长延缓、支气管炎症等疾病。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3.1 侵入性诊断

进行此类诊断需首先使用胃镜取得胃活检组织, 之后才能进行HP检测, 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比较大, 属创伤性检查。

3.2 非侵入性诊断

进行此类诊断不需要使用胃镜、不需要取得胃活检组织, 属无痛苦、无创伤性检查。

4 尿素14C呼气试验的意义

14C呼气试验被称为胃病检测史上的里程碑, 此检测不使用胃镜, 不取胃活体组织, 病人只需口服一粒14C标记尿素胶囊之后对集气装置吹气, 仪器就会灵敏、准确、全面测出病人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一方法无创伤、无痛苦、简便、安全、快速,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达到95%, 特异性达100%。

5 尿素14C呼气试验的适应证

①消化不良初诊、复诊者;②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恶性瘤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病人;③预防胃癌和有胃癌家族史者;④拒绝胃镜检查者;⑤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者。

6 尿素14C呼气试验的原理

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存在尿素酶, 虽然尿素酶并不只有HP所特有, 但胃内存在尿素酶是HP存在的证据, 因为胃内罕有其他细菌在黏膜定植。为了检测HP, 予受检者口服尿素14C, 如果胃内存在HP, 其产生的尿素酶迅速催化14C尿素水解生成NH4+和HCO3-, 后者吸收入血液经肺以14CO2形式呼出, 收集呼气标本并测量14CO2, 便可判断HP感染的存在。

7 呼气试验的主要特点

无痛苦、无创伤;无交叉感染;简便快捷;安全准确;诊断HP不需做胃镜。

8 测定方法

利用14C呼气检测仪检测, 病人于空腹状态下用约20 mL凉开水口服一粒14C尿素胶囊, 静坐25 min后, 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 (1 min~2 min) , 再将吹完气的样品置于机器中做检测。测定结果为:14C正常值为小于100 (dpm/mmol CO2) 为阴性, 大于100为阳性。

9 幽门螺杆菌14C呼气检测注意事项

需要病人清晨空腹或禁食3 h后方可检查。胶囊用温水完整口服, 不得咬碎。近期服用过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可能影响诊断结果, 检测前请停用此类药物。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可使HP受抑制, 所以应在消化道出血停止1周以后再进行检测。胃切除手术可能造成同位素从胃中快速排空。孕妇、哺乳期妇女应避免行此项检查。

10 小结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人体感染HP后病菌会潜伏在胃内, 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长期的威胁。因此, 要高度关注幽门螺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摘要:介绍评估诊断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的可靠性, 阐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采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的意义、原理及方法。

关键词:尿素14C,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

C试验台 篇2

重型击实试验记录表

编号:

工程名称

合同段

施工单位

使用部位

使用范围

取样地点

试验日期

监理单位

试验规程

试样类别

水泥剂量

% 试筒体积

cm3

击锤重

kg 落距

cm 超尺寸颗粒粒径及含量(%)

击实方法

击实层数

每层击数

试验序号 1 2 3 4 5 6 干 密 度 加水量(g)

筒+土重(g)

筒重(g)

湿土重(g)

湿密度(g/cm 3)

干密度(g/cm 3)

率 盒号

盒+湿土重(g)

盒+干土重(g)

盒质量(g)

水重(g)

干土重(g)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最佳含水率(%)

最大干密度(g/cm 3)

超尺寸颗粒毛体积比重(g/cm3)

超尺寸颗粒吸水率(%)

修正后最大干密度(g/cm3)

修正后最佳含水率(%)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试验:

复核:

C试验台 篇3

ZY-750C型钻机为全液压钻机, 该钻机主要用于煤矿井下钻进瓦斯抽 (排) 放孔、注浆孔、注水孔、卸压孔、地质勘探孔以及其他工程孔[4], 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具有安全可靠、移动方便、进度快等特点[5]。但随着矿井采掘强度加大, 采掘逐渐向深部延伸, 钻机的钻进动力性能受电动机、马达能力限制, 出现卡钻丢钻、液压系统和马达损坏、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严重制约该型钻机在矿井生产部署中发挥快速钻进的优势。

因此, 通过对钻机液压系统进行理论计算与方案对比分析, 使钻机液压系统改造后其钻进效率得以提高, 最终对改造后钻机与原钻机的平均钻进速度和月台机效率进行了现场对比试验。

1 钻机液压系统理论计算和改造方案

1.1 钻机基本情况

目前, 重庆打通一矿现场使用的是ZY-750C型全液压钻机, 其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1—油箱;2—大泵吸油过滤器;3—小泵吸油过滤器;4—电动机;5—双联齿轮泵;6—大泵溢流阀;7—快换接头;8—压力表 (25 MPa) ;9—多路换向阀;10—摆线马达;11—节流阀;12—推进油缸;13—液压夹持器;14—液压卡盘;15—回油压力表 (2.5 MPa) ;16—冷却器;17—精过滤器。

该钻机配套的YBK2-180M-4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8.5 k W, 转速为1 470 r/min。

泵站通过电动机带动油泵把电能转变为液压能, 通过操纵台将液压油分配给动力头中的液压马达、机架中的推进油缸等执行机构[3]。该钻机配套的CBY3050-2006-131L齿轮泵的基本参数见表2。

动力头通过液压马达等部件, 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 带动钻具旋转切削煤岩。该钻机采用的变量马达使得其输出转速、转矩可根据现场需要随时调整[4]。该钻机配套的BM-D160液压马达的基本参数见表3。

1.2 理论计算及改造方案

随着矿井采掘强度加大, 采掘逐渐向深部延伸, ZY-750C型钻机在现场钻进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钻丢钻、液压系统和马达损坏、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 决定对钻机液压系统进行改造, 改造内容包括电动机、液压泵、液压马达3个部分。

ZY-750C型钻机的液压系统需执行回转功能, 由液压马达执行动作, 为钻机提供回转部分的转速和转矩, 其输出转速为95 r/min, 输出转矩为750 N·m。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是最主要的2个参数, 根据这2个参数来计算和改造电动机、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规格型号。进行液压系统改造之前, 需要初选系统压力[5]。根据煤矿现场生产经验, 钻机液压系统改造的系统工作压力选定为19 MPa。

1.2.1 液压马达参数计算与改造

液压马达排量由下式计算:

式中:Vm为液压马达的排量, m L/r;T为液压马达的负载转矩, N·m;ηnm为液压马达机械效率, 取0.9;Δpm为液压马达进、出口压力差, MPa。

计算得Vm=275.44 m L/r, 原液压马达排量为160 m L/r, 小于275.44 m L/r, 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初选液压马达排量为310 m L/r的G6K-310伊顿马达。

液压马达最大流量[6]由下式计算:

式中:qmax为液压马达的最大流量, m L/min;nmax为液压马达最高转速, r/min。

计算得qmax≈197 L/min, 初选的G6K-310伊顿马达的最大流量为225 L/min, 符合要求, 其基本参数见表4。

1.2.2 液压泵参数计算与改造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pP为液压泵的工作压力, MPa;pmax为液压马达的最大工作压力, MPa;Δp为液压泵出口到液压马达的压力损失, 取1 MPa。

计算得pP=20 MPa。

液压泵的流量应大于执行元件所需的最大总流量, 还应考虑系统的泄漏和元件磨损后容积效率的降低。因此, 液压泵的实际流量为

式中:qP为液压泵的实际流量, m L/min;k为系统泄漏系数, 取1.1~1.3。

计算得qP=216.7 L/min。根据计算的液压泵工作压力和实际流量选取CBY3063-2016-630型液压泵, 其基本参数如表5所示。

1.2.3 电动机参数计算与改造

电动机的选择主要包括种类、型式、额定电压、额定转速、额定功率、工作方式等, 最重要的是确定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压力、流量比较稳定的液压泵, 其传动功率为

式中:NP为液压泵传动功率, k W;ηp为液压泵总效率, 取80%。

计算得NP=28.22 k W, 选取YBK2-200L-4型电动机, 其额定功率为30 k W, 转速为1 470 r/min。

2 现场对比试验

2.1 试验地点概况及试验方案

ZY-750C型钻机液压系统改造前后对比试验选择在重庆松藻矿区打通一矿, 矿井M7煤层瓦斯含量19.12 m3/t, 瓦斯压力1.74 MPa;M8煤层瓦斯含量22.20 m3/t, 瓦斯压力2.45 MPa。

原钻机钻进试验地点选择在W8#瓦斯巷, 改造后钻机选择在W10#瓦斯巷钻进W2706运输巷的条带预抽钻孔, 2个相邻钻场间距5 m, 每个钻场钻进9个钻孔, 钻孔依次穿M8、M7煤层, 终孔于M7煤层顶板0.5 m位置, 钻孔间距5 m, 控制帮外18 m。钻孔穿多岩性地层, 岩性复杂, 硬岩段有茅口灰岩、砂岩等, 软岩段有煤层、铝土岩及泥岩等, 对钻机能力要求较高。改造后钻机钻进试验方案如图2所示。

2.2 试验结果

钻机改造前后对比试验主要选取钻机钻进速度、月台机效率两项进行对比考察。

1) 钻进速度

2011年10月1日夜班至10月4日中班, 试验人员在W8#瓦斯巷补3#钻场考察了原钻机钻进抽采孔的钻进速度;同时在10月10日早班至10月12日中班, 在W10#瓦斯巷177#钻场考察了液压系统改造后钻机钻进抽采孔的钻进速度。试验结果表明:由于ZY-750C型钻机动力性能改进, 每米抽采钻孔的钻进时间减少, 钻进速度大幅提高, 改造前平均每米抽采钻孔的钻进时间为6.13 min, 改造后为4.07 min, 减小了33.6%。

2) 台机效率

2011年10月, 试验人员考察了改造后钻机钻进W10#瓦斯巷和原钻机钻进W8#瓦斯巷的台机效率。一个月之内, 在W10#瓦斯巷钻进170#~180#共11个钻场, 累计99个钻孔, 改造后钻机钻进台机效率为6 341.2 m/月;在W8#瓦斯巷钻进补2#钻场共5个钻孔, 补3#至补11#共9个钻场、81个钻孔, 补12#钻场共5个钻孔, 累计91个钻孔, 原钻机钻进台机效率为4 930.6 m/月。试验结果表明:ZY-750C型钻机的主要动力系统改造后, 钻机钻进台机效率由4 930.6 m/月提高到6 341.2 m/月, 提高了28.6%。

3 结语

1) 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 对ZY-750C型钻机液压系统的电动机、液压泵、液压马达3个部分进行改造, 确定该钻机电动机由YBK2-180M-4型改造为YBK2-200L-4型, 液压马达由BM-D160型改造为G6K-310型, 齿轮泵由CBY3050-2006-131L型改造为CBY3063/2016-630型。

2) 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造液压系统的ZY-750C型钻机, 动力性能得到提升, 钻进速度增大, 每米抽采钻孔的钻进时间大幅度减少, 改造后钻机每米抽采钻孔的钻进时间由6.13 min减少到4.07 min, 减少了33.6%;改造后钻机钻进台机效率明显提高, 由4 930.6 m/月提高到6 341.2 m/月, 提高了28.6%。

摘要:为解决ZY-750C型钻机在煤矿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钻进能力小、故障多、施工效率低等难题, 提出了通过改造钻机液压系统以提高钻进效率的方法。通过对钻机液压系统进行理论计算与优化分析, 确定改造后该钻机的电动机为YBK2-200L-4型, 液压马达为G6K-310型, 齿轮泵为CBY3063/2016-630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钻机每米抽采钻孔的钻进时间由6.13 min减少到4.07 min, 减小了33.6%;钻进台机效率明显提高, 由4 930.6 m/月提高到6 341.2 m/月, 提高了28.6%。

关键词:钻机液压系统,液压马达,齿轮泵,改造

参考文献

[1]任德伟.150型钻机与250型钻机的配合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7 (20) :3-4.

[2]刘振波, 冯新顶, 赵传语.全液压钻机在软硬岩长距离探放水钻孔中的应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08, 12 (4) :4-5.

[3]姚克, 殷新胜, 姚宁平, 等.ZDY4000S型全液压钻机的设计与应用[J].煤炭工程, 2006 (2) :77-79.

[4]陈斌, 段勋兴, 辛德忠.ZYW-3000型煤矿用全液压钻机的应用[J].煤矿机械, 2011, 32 (8) :172-174.

[5]林小亮.ZDY3200S全液压钻机液压系统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 2011, 30 (22) :178-180.

C试验台 篇4

内循环反应器处理异维生素C钠工业废水的启动试验

摘要:采用内循环反应器处理异维生素C钠工业废水,废水水质为COD:8500mg/L;BOD:3400mg/L;pH:3-5.通过中试启动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6天的启动试验,当内循环反应器接种污泥浓度为21 g/L时,反应器COD负荷为25kg COD/(m3・d)~30 kg COD/(m3・d),在整个启动过程,反应运行稳定,出水COD在800mg/L以下,COD去除率始终在91.5%以上,pH值保持在6.8~7.6之间,挥发酸(VFA)始终未超过450mg/L.作 者:陈黎    任蓓蕾    崔凤霞  作者单位: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 期 刊:科学时代(上半月)   Journal:SCIENCE TIMES 年,卷(期):, “”(1) 分类号:X7 关键词:异维生素C钠工业废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启动试验    颗粒污泥    容积负荷   

 

C试验台 篇5

一、系统结构模型

对于C/S结构的运用, 其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模式, 通过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 采用“功能分布”原则[1]。该结构在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当中的应用, 能够协调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试验设备具备一定的生命周期, 其中包括试验设备的入库、使用、借用、归还、维修以及报废等, 并且对于各个仪器的运用过程中, 需要制定良好的监督管理规范, 确保将规范性的内容以及仪器设备清单进行处理, 满足自动化技术手段的根本要求, 强化对各类仪器的有效监控。依据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应变采集仪的管理需要, 对于C/S的具体运用, 所采用的系统结构模型为三层模型, 具体如下图1所示:

该应用逻辑程序能够在客户机层面有效的分离, 这种结构模式, 能够充分协调系统之间的交互功能, 满足管理系统需要, 在运用与处理的过程中, 涉及到的资源运用较少, 并且系统应用具有较强的伸缩性。

二、系统实现及特点

2.1系统实现

在系统实现功能中, 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执行、业务提醒以及使用地点等, 需要满足实现具体目标。在基于C/S框架设计完成之后, 用户通过登陆码登录系统, 执行模块的具体操作。

1、仪器设备管理。 (1) 设备入库。设备入库当设备在管理系统当中记录之后, 流转到保管人的手中, 由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输入信息, 在对信息补充完整之后, 确保设备入库得以实现。但在设备入库完成之后, 在《仪器设备履历表》当中增加入库记录[2]。 (2) 设备使用。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中, 各类传感器 (力、位移、压力、角度) 、控制系统、应变采集仪内容的立项, 需要补充仪器设备所运用的记录表。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 系统应用需要明确应用成果, 在各个环节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检查并分析设备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3) 设备借用。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 为满足科研要求, 借用人能够通过系统查询所需要借用的设备, 系统根据借用信息自动生成履历表。对借用日期、借用时间、项目名称、项目状态以及保管人进行有效管理与记录, 使得设备借用功能得以实现。 (4) 设备归还。该系统具备试验设备申请流程, 在执行归还操作中, 需要填写归还信息, 自动预约归还在时间, 系统在履历表当中能够自动提交申请, 实现设备归还。

2、仪器设备执行。系统对仪器设备能够自动检测,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的参数评估, 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设备仪器存在问题, 需要通过系统申请维护保养流程, 启动检定装置, 满足设备运用需求。

3、业务提醒实现。在业务提醒实现中, 包括校验、预约、到期与保养等提醒内容。一旦出现不同环节设备未归还或者未保养的情况, 系统则能够依据设备型号, 发出相应警报, 提醒使用者对试验设备进行维护。

2.2特点

1、过程管理。系统在设计完成之后, 涵盖了整个试验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 并且能够跟踪设备完整的进行转移,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够得以实现。2、动态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不但能够对仪器设备运行状况的静态资料进行存储与管理, 同时能够实现对动态监控资料的获取。如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利用率、故障率、维修率、运行情况等。3、功能灵活。该系统主要具备四大功能, 包括仪器设备的管理、设备执行、业务提醒以及使用地点判断等。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 依据设备使用人员的角色不同, 能够对功能进行准确配置, 并且功能提供满足设备运用要求, 实现通过阀值状况实现具体维修。4、实时性。

结论:系统在设计过程中, 通过C/S结构开发研究, 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 确保内部管理内容与外部系统形成无缝集成, 为当前科研领域试验设备的高效管理提供基础保障。此次研究结果表明, 各项功能能够得到实现, 研究具有实效性。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管理显然已经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基于C/S框架对实验设备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的设计与实现, 满足对各类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应变采集仪的有效管理, 实现有效期管理与使用地点管理的要求及标准。研究结果表明, 该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C/S框架,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孙磊.基于C/S模式的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 4 (02) :165-166.

C试验台 篇6

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为核电项目建造过程中安全壳C类密封性试验的简称, 是安全壳密封性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试验目的是验证核电厂安全壳内外系统隔离阀的密封性能, 以证明安全壳贯穿件的密封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国内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的经验反馈来看, 试验过程中阀门泄漏问题时有发生, 经常有较多的隔离阀首次打压不合格, 有的甚至需要经多次返修、研磨、更换备件甚至更换阀门后才合格。

2 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及阀门泄漏问题

2.1 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

安全壳C类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隔离阀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 在关闭V1、V2和V3阀门的同时, 可在t1处施加恒定压力PC, 通过在t2处连接流量计以检测阀门V1和C1的泄漏率, 从而验证阀门V1和C1密封性是否完好。

2.2 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泄漏问题

在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涉及的234台阀门中, 其中142台阀门一次打压试验合格, 即一次打压合格率仅为60.68%。表1~2分别统计了各类型阀门的试验情况和各制造厂的阀门试验情况。

注:全部阀门均由同一承包商安装。

注:全部阀门均由同一承包商安装。

可以看出, 各类型阀门、各制造厂提供的阀门在试验过程中均存在泄漏问题, 阀门试验合格率因阀门类型、制造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但总体上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合格率较低。

3 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泄漏原因分析

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从设计制造到试验测试合格要经历设备制造、出厂试验及验收、发货至工程现场、仓储保养、现场安装、单体测试、安装后的在线维护保养、密封性能试验和维修等可能影响阀门密封性能的过程。

针对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过程中一次打压试验不合格的92台阀门, 根据其设备状态、安装情况以及打压试验情况, 本文从阀门设备制造、保养和安装调试方面对其泄漏原因进行分析。

3.1 阀门泄漏制造方面原因分析

由于核电厂阀门设备数量多, 设备采购中试验、监造、见证等活动无法全面覆盖所有阀门制造全过程, 加上各制造厂制造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高低不同, 不合格阀门中发现部分止回阀的阀瓣和阀芯有较明显的沙眼、裂纹等缺陷 (如表3) 。

由表3看出, 安全壳C类试验涉及的阀门中, 有一定数量的设备存在设备制造缺陷, 且主要为制造厂3提供的止回阀, 这说明设备本身的制造缺陷是造成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3.2 阀门泄漏设备保养方面原因分析

根据核电厂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系统移交等工作特点和计划要求, 大量的阀门在制造完工后发至现场后, 可能需要在现场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进行设备安装、单体调试等;同样在安装调试完成后, 根据系统调试计划的安排, 一些系统中的阀门安装完成后也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进行系统调试;而完成系统调试后的阀门需要进行安全壳C类试验的, 也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因此从设备发至现场后, 这些需要进行试验的阀门设备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个现场维护保养的过程。

表4表明, 安全壳C类试验涉及的阀门中, 因维保保养不当或不到位, 致使有少量的阀门阀体内部混有杂质甚至严重锈蚀, 同时表4中还可以看出因保养不当的阀门为制造厂3和制造厂5提供的。这说明设备出厂后的保护、现场存储、安装后的维护均可能是造成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3.3 阀门泄漏安装调试方面原因分析

在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过程中发现, 较多的待试验阀门存在部件安装不正确 (需重新安装或更换损坏部件) 、密封部件安装不到位 (需重新安装到位) 、密封面调整不准确 (需研磨或调整密封面) 等现象。图2为待试验阀门安装情况的统计, 可以看出共计有61台一次打压试验不合格的阀门与安装调试过程有关, 且其中49台阀门因密封面调整不准确而导致试验不合格。这说明, 阀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的不正确和不合理是导致阀门一次打压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4 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泄漏故障模式分析

4.1 阀门泄漏的原因因素分析

阀门的泄漏有内漏和外漏两大类, 对于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 从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的目的来看, 主要关注阀门的密封性能, 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经历打压不合格的阀门泄漏形式均为内漏。而阀门内漏则可能是由密封面、密封件根部等部件泄漏造成。

对于密封面泄漏, 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系统运行、启闭件脱落、密封面松脱、密封面混入异物、密封面损坏、密封面不密合等因素。从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实际状态、发现的现象以及原因分析来看, 密封面混入异物、密封面损坏和密封面不密合等应为阀门内漏的因素。

密封面损坏有可能是阀门在运行过程中流体冲蚀和腐蚀、异物划伤、锈蚀、磨损或焊接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而密封面不密合则有可能是阀门设备本身加工问题、装配问题或操作不当 (关闭不到位或关闭不严实) 等因素导致的。从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现在检查和核实情况来看, 部分阀门的密封面存在异物划伤、锈蚀、加工缺陷、装配或安装不正确或不到位的现象 (见表3~4和图2) 。

对于密封件根部泄漏, 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阀杆弯曲和填料/螺栓松动两方面因素, 而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试验过程中也发现少量的阀门因阀杆弯曲、固定螺栓断裂、填料松散而导致打压试验泄漏的情况。

4.2 阀门泄漏的原因因素评价

对于导致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内漏的各类原因因素, 根据试验过程中的现场检查、核实、试验验证情况以及上述原因分析, 对阀门泄漏的各因素评价汇总如表5。

可以看出, 阀门在打压实验前密封面混入异物、密封部件锈蚀、密封面被异物划伤、阀门本身加工问题、安装过程不规范、阀门操作不当或关不严、阀杆弯曲、填料/螺栓松动等因素是导致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内漏的原因。

通过对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92台一次打压不合格的阀门泄漏问题统计 (如图3所示) , 进一步验证了表5中阀门内漏原因因素的评价结论, 同时图3还说明, 阀门设备装配、安装不正确或不到位是导致试验阀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因此, 对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内漏的故障模式分析可总结如图4。即所有存在内漏故障的92台试验阀门, 少量阀门在制造厂制造过程中即存在加工缺陷, 在随后的阀门出厂发至现场、仓储及现场维护过程中少量阀门内部混入异物、被划伤、甚至产生锈蚀;更为重要的是, 大部分阀门装配装配、安装不正确、调整不到位, 最后在打压试验过程中出现阀门内漏现象。

5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 导致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内漏故障的原因有设备制造缺陷、设备保养不足和设备现场安装调试不正确或不当三个方面, 其中设备现场安装调试不正确或不当导致了2/3的一次打压不合格阀门的故障。

针对某核电厂安全壳C类试验阀门内漏的原因分析结论, 本文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改进相关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试验阀门内漏故障:

(1) 设备制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阀门密封部件的制造、试验验证和验收等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

(2) 设备出厂验收时、发运途中应重点关注阀门包装和保护是否规范和完整;

(3) 仓库存储、现场维护过程中应做好设备的状态标识, 及时制定现场阀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按要求实施;

C试验台 篇7

近几年,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有一定研究, 但目前还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佐剂疫苗因不受母源抗体干扰、产生抗体水平整齐均一、抗体持续期长而在各种传染病的防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试验应用白油佐剂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Balb/c小鼠, 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免疫应答的抗体水平, 并进行攻毒试验检测其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旨在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8周龄Balb/c小鼠40只, 雌性, 经鲜血压滴标本镜检法鉴定无附红细胞体感染。

1.1.2 试剂

猪附红细胞体抗原、白油佐剂, 由延边大学农学院预防兽医实验室制备;引物, 由上海英俊生物公司合成;ExTaq 酶, 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山羊抗鼠IgG酶 (HRP) 标二抗, 购自Sigma公司。

1.2 方法

1.2.1 疫苗的制备

无菌取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在85%以上的猪颈静脉抗凝血, 参照参考文献[6]中的方法用不加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置37 ℃培养箱中培养;每隔12 h收集1次培养物, 以1 500 r/min离心5 min, 收集上清液;将最终收集的上清液15 000 r/min离心1 h, 收集沉淀;置-20 ℃冰箱中反复冻融、超声波粉碎处理6次后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 即为猪附红细胞体抗原;取1 mL猪附红细胞体抗原与等量的白油佐剂混匀乳化后制备亚单位疫苗。

1.2.2 Balb/c小鼠的免疫

选择40只体重为20 g左右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第1组 (30只) 为免疫组, 注射亚单位疫苗;第2组 (10只) 为阴性对照组, 注射PBS。3次免疫抗原浓度分别为3, 6, 12 mg/mL, 每只Balb/c小鼠均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3次的注射剂量相同, 每次间隔时间为7 d。

1.2.3 Balb/c小鼠抗体效价的检测

分别于首次免疫后第0, 7, 14, 21, 28天对两组小鼠尾尖采血, 分离血清, 应用贾立军等[7]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猪附红细胞体抗体水平, 将被检血清OD410值≥0.18定为阳性反应, ≤0.14定为阴性反应, 0.14~0.18之间定为疑似反应。

1.2.4 攻毒试验

第3次免疫后2周 (首免后第28天) 对两组小鼠腹腔注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在85% 以上的猪抗凝血300 μL, 观察两组小鼠感染及死亡情况, 在攻毒后的第3, 4, 5, 7, 14, 21天取两组小鼠尾静脉抗凝血进行PCR鉴定。

1.2.5 PCR检测

以提取的Balb/c小鼠DNA为模板, 应用于龙政等[8]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攻毒后的两组小鼠进行PCR检测, 连续观察25 d, 统计感染率。

1.2.6 免疫保护力的测定

按下式计算猪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对Balb/c小鼠的相对免疫保护率 (RPS) 。相对免疫保护率 (%) =[ (1-免疫组死亡率/感染率) / (对照组死亡率/感染率) ]×100%。

2 结果

2.1 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

取首次免疫第0, 7, 14, 21, 28天两组小鼠血清, 稀释至1∶400, 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第1次免疫后第21 天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最高, 峰值为0.697, 达到高峰以后逐步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具体结果见图1。

2.2 攻毒试验的镜检结果

用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在85%以上的猪抗凝血对两组Balb/c小鼠进行攻毒。攻毒3 d后免疫组有7只Balb/c小鼠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黄疸、贫血等典型的临床症状, 其余23只小鼠精神状态良好, 食欲正常;而对照组Balb/c小鼠均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黄疸、贫血等典型的临床症状。对两组Balb/c小鼠尾尖采血, 涂片、镜检, 免疫组未出现临床症状的23只Balb/c小鼠红细胞正常, 剩余7只和对照组Balb/c小鼠均可见附红细胞体的存在。具体见图2和图3。

2.3 攻毒后免疫组Balb/c小鼠的PCR检测结果

攻毒后免疫组有7只Balb/c小鼠出现了临床症状, 经PCR扩增得到与预期片段相同的特异性扩增产物,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得到单一的扩增条带, 条带清晰, 大小约为541 bp, 结果证明攻毒后免疫组也有部分Balb/c小鼠受感染;其余Balb/c 小鼠经PCR扩增未得到目的片段。具体见图4。

M. DL-2 000 Marker; 1.阳性对照 (标准附红细胞体) ;2.阴性对照 (阴性红细胞) ;3~4.出现临床症状的Balb/c小鼠血液DNA扩增产物;5~9.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Balb/c小鼠血液DNA扩增产物。

2.4 攻毒后对照组Balb/c小鼠的PCR检测结果

应用于龙政等[8]设计的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性引物P1和P2, 以对照组攻毒后3, 7, 14, 21天Balb/c小鼠血基因组DNA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结果显示攻毒后3, 7, 14, 21天均扩增出了与预期片段相同的特异性扩增产物,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得到单一的扩增条带, 条带清晰, 大小约为541 bp。具体见图5。

M. DL-2 000 Marker;1.阳性对照 (标准附红细胞体) ;2.阴性对照 (阴性红细胞) ;3.攻毒后第3天血液DNA扩增产物;4.攻毒后第7 天血液DNA扩增产物;5.攻毒后第14 天血液DNA扩增产物;6.攻毒后第21天血液DNA扩增产物。

2.5 免疫保护力的测定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中国是养猪大国, 集约化养猪发展迅速, 而传染病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广泛报道, 我国已有多个省市报道了该病。该病不仅导致畜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 动物生育力下降, 而且还可导致动物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研制一种安全性高、保护力强的猪附红细胞体疫苗迫在眉睫。亚单位疫苗只含有病原体的一种或几种抗原, 不含有病原体的其他遗传信息, 因而有安全性好、稳定性强和无需灭活的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试验应用免疫应答较高的白油佐剂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制备亚单位疫苗, 用其免疫Balb/c小鼠以评估该疫苗的免疫效果, 免疫保护率达到76.70%。

国内外关于疫苗效检的研究发现, 免疫组常出现不完全保护的现象。本试验结果也出现了免疫组小鼠部分感染的情况, 这或许和作者选择的攻毒剂量、疫苗的保护效果有一定的关系。

试验用猪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免疫Balb/c小鼠取得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该疫苗能否在其他动物体内产生免疫保护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为检测猪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试验将猪附红细胞体抗原与白油佐剂混合制备亚单位疫苗后免疫Balb/c小鼠, 应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体液免疫水平, 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三免后第7天时, 检测抗体的OD410值达0.697;攻毒7d后, PCR检测30只Balb/c小鼠的血液, 共有7只为阳性, 保护率为76.70%。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对Balb/c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免疫保护

参考文献

[1]罗杏芳, 林森源, 林彰毓, 等.猪附红细胞体的发现与诊断[J].兽医科技杂志, 1984 (7) :45-46.

[2]吴雅玲.附红细胞体病[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1, 31 (4) :47-48.

[3]华修国.附红细胞体及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2, 10 (2) :171-178.

[4]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4, 15 (4) :234-239.

[5]李秀敏.人兽共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现状[J].当代畜牧, 1998 (1) :3-4.

[6]张守发, 张国宏, 宋建臣, 等.牛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 2002, 32 (8) :27-29.

[7]贾立军, 张守发, 柴方红.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抗体[J].中国兽医杂志, 2007, 26 (4) :229-232.

C试验台 篇8

(一)原材料试验

1. 布敦岩改性沥青

试验采用泰普克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改性剂是广西中盛恒业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普敦”牌印尼布敦岩沥青颗粒状产品。

岩改性沥青的加工是采用人工搅拌的方法:首先将基质沥青升温至150℃,加入岩沥青 (掺配的比例——基质沥青:岩沥青=65:35) ,搅拌温度为145~152℃内,最高温度不超过155℃(瞬间温度),搅拌时间约为30 min,使岩沥青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然后将岩改性沥青放入150℃恒温烘箱中静置15~30 min,再分两次沉淀去掉成品中的少量粗砂粒后即得到布敦岩改性沥青。将布敦岩改性沥青一次性地灌入各种试验的模具中, 进行常规指标检测,布敦岩改性沥青常规指标见表1。

2. 集料及填料

试验采用百色水利枢纽附近石场生产的辉绿岩粗集料,采用柳州市郊太阳村石场生产的石灰岩细集料及填料,其技术性能见表2、表3、表4。

(二)AC13C型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

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试验采用粗型密级配AC-13C,级配曲线为避开禁区和控制点的“S”型曲线。为保证试验级配的稳定性,采用逐档配料的方法合成级配。沥青混合料组配计算结果见表4及图1,其中,布敦岩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混合料组配结果为AC-13C1,布敦岩沥青(直投)混合料组配结果见AC-13C2。

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1)基质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确定:试验采用泰普克70号沥青,按3个不同油石比制备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 (击实温度控制在135~140℃) ,结果见表5。按确定最佳油石比的步骤,从表5中可以得到:OACmin=4.35%, OACmax=4.79%;毛体积相对密度没有出现峰值,空隙率4.2%所对应的油石比4.6%介于OACmin~OACmax之间,故OAC1=4.6%;OAC2= (OACmin+OACmax) /2=4.57%。综合考虑,选取最佳油石比OAC为4.6%。

(2)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确定:试验采用布敦岩改性沥青,成型3组马歇尔试件 (击实温度控制在145~150℃) 。通过对试件物理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见表6。按确定最佳油石比的步骤,从表6中可以得到:OACmin=4.4%,OACmax=4.98%;毛体积相对密度没有出现峰值,空隙率4.2%所对应的油石比4.7%介于OACmin~OACmax之间,故OAC1=4.7%;OAC2= (OACmin+OACmax) /2=4.69%。综合考虑,选取最佳油石比OAC为4.7%。

(3)布敦岩沥青改性(直投法)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确定:岩沥青按矿料的2%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先干拌120s,然后加入基质沥青再拌和180s。试验仍采用泰普克70号沥青,按3个不同油石比制备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 (击实温度控制在155~160℃) ,结果见表7。按确定最佳油石比的步骤,从表7中可以得到:OACmin=3.7%,OACmax=3.92%;毛体积相对密度没有出现峰值,空隙率3.5%所对应的油石比3.9%介于OACmin~OACmax之间,故OAC1=3.9%;OAC2= (OACmin+OACmax) /2=3.81%。综合考虑,选取最佳油石比OAC为3.9%。

3.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能检验

(1)高温稳定性检验:为了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按最佳油石比分别制备标准试件,在60℃、0.7 MPa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结果见表8。

(2)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为了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首先按最佳油石比分别制备标准试件,然后进行了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如表9。

(三)试验结果分析

从表5、表6、表7、表8、表9可知:采用布敦岩沥青改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1.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都达到规范的要求,其中,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在15 kN以上,远高于规范要求的8.0 kN和基质沥青混合料的13.4 kN。2.高温稳定性好:采用岩沥青颗粒直投法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为3781次/mm,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为4650次/mm,既能满足规范大于2800次/mm的要求,又明显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1671次/mm。3. 水稳定性好: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远高于规范要求的大于80%的要求。

摘要:试验研究了AC-13C型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结果表明,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能及水稳定性能。

关键词:布敦岩沥青,沥青混合料,性能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JTJ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C试验台 篇9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 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 表明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是通过对测量过程的分析和评定得出的一个区间。 它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 测量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

通风机产品检测检验机构和生产企业在使用GB/T123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对通风机进行性能试验时, C型试验装置 (进气试验) 锥形进口集流器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流量测量方式, 本文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 1236-2000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 建立了通风机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 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了通风机流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为通风机性能试验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为正确评定通风机流量测量不确定度提供了参考。

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

首先, 确定被测量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原理、环境条件、所用仪器设备、测量程序和数据处理等。然后建立数学模型, 确定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求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按A类和B类评定进行确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利用不确定度传播率, 对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根据被测量的概率分布和所需的置信度, 确定包含因子,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最后确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 数学模型

2.1 测量装置及参数:C型试验装置锥形进口测量流量的示意图见GB/T 1236-2000 图74 的a) “ 用进口ISO文丘里喷嘴、90° 弧进口喷嘴、锥形进口测量流量”。 测量参数有d5 (风管内径) 、△p ( 静压差) 、pa (大气压力) 、ta (靠近管道进口的环境温度) 、hu (相对湿度) 。

2.2 建立数学模型:qm=f (d5, ρ7, △p, αε)

因此:不确定度u (qm) 来源于u (ρ7) , u (△p) , u (d5) , u (αε) 。

2.3 u (ρ7) 的计算:

Rw由测试参数hu、pa和标准值 (psat) td决定。当hu、pa取值一定时, u (hu) 、u (pa) 的大小对Rw数值的最大影响为:2×10-5。 因此, u (Rw) 对u (ρ7)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u (ρ7) 的大小决定于测试输入量的不确定度u (ta) 、u (pa) 。

A类标准不确定度uA (ta) 、uA (pa) , 由测试参数ta、pa的离散性计算获得;B类标准不确定度uB (ta) 、uB (pa) , 由测试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和相关的检定校准证书确定。

2.5 u (△p) 的计算:u2 (△p) =uA2 (△p) +uB2 (△p)

A类标准不确定度uA (△p) 由测试参数的离散性计算获得;B类标准不确定度uB (△p) 由测试所选用的流量压力计和相关的检定校准证书确定。

2.6 u (d5) 的计算:直径d5的大小对于qm起决定性作用, 测试所用的试验管道为标准化风道, 直径d5取满足标准要求的精度的实测数据。

A类标准不确定度uA (d5) 由测试参数的离散性计算获得;B类标准不确定度uB (d5) 由测试所选用的量具和相关的检定校准证书确定。

2.7 u (αε) 的计算:

2.7.1 αε 的A类不确定度来源:

由GB/T1236-2000第25.4.3中可知:

αε=mlg (Red5) +c

当d5≤0.5m时, m=0.01107, c=0.8824, αεmax=0.94;当0.5m≤d5≤2m时, m=0.00963+0.04783d5+0.05533d25, c=0.9715-0.2058d5+0.05533d25, αεmax=0.9131+0.0623d5-0.01567d25。

当复合系数取值为αεmax时, u (αε) =0.0623u (d5) -0.03134d5u (d5) 。

当d5≥2m时, m=0.03459, c=0.7812, αεmax=0.975。

2.7.2 αε 的B类不确定度来源包括:

a) 均匀网筛加载装置产生的附加误差±0.5%。

b) Red5≤3×105时, 复合系数αε的基本误差±2%, 及附加误差

3 计算实例

3.1 计算流程:依次分别计算d5、△p、ta、pa、αε 的A、B类标准不确定度、d5、△p、ρ7、αε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系数 (c1、c2、c3、c4) 最后得出质量流量qm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3.2 测试仪器:DYM3 空盒气压表 (U=0.56hpa, k=2, 分辨力100pa) 、VC230温湿度计 (U=0.7, k=2) 、EJA110A微压变送器 (0.2 级) 、游标卡尺 (精度0.01mm) 。

3.3测试数据:d5的6次测量平均值:536.5mm;△p的测量值:153.6、154.7、153.5、152.1、154.6、153.9、152.1、153.6、153.0、154.1Pa, 平均值:153.5Pa;干温度ta:24.8℃;相对湿度hu:64%;大气压力pa:95750Pa。

3.4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3.4.1 喉道直径d5的不确定度计算:

3.4.2压差△p的不确定度计算

3.4.3 进口密度 ρ7的不确定度计算

3.4.4复合系数αε的不确定度计算

复合系数:αε=αεmax=0.9131+0.0623d5-0.01567d25=0.9420

由于Red5≥3×105:

均匀网筛加载装置产生的不确定度:uB (αε) =0.005×αε=4.71×10-3, 则uB2 (αε) =2.2184×10-5。

因u (αε) =0.0623u (d5) -0.03134d5u (d5) =0.07794u (d5) , 则u2 (αε) =3.2094×10-8, 可忽略不计, 则复合系数 αε 的不确定度取值为:u2 (αε) =2.2184×10-5。

3.4.5 灵敏系数的计算

由c1、c2、c3的计算公式, 计算出c1为:1.77;c2为:0.01281;c3为:14.66;c4为:4.1748。

3.4.6 质量流量qm的不确定度计算

根据u (qm) 2=c12u2 (ρ7) +c22u2 (△p) +c32u2 (d5) +c42u2 (αε) , 得出u (qm) 2为6.2847 6.2847×10-4。 则u (qm) 为0.025067 kg/s, 即:1.504 kg/min。

由通风机流量计算程序得:

3.4.7扩展不确定度U

取包含因子k=2, 扩展不确定度U=2×1.504kg/min=3.008kg/min。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3.1/236.0=1.31%。

4 测量结果表述

通风机质量流量为 (236.0±3.1) kg/min, 或通风机质量流量为 (236.0) kg/min, 不确定度1.31%。

参考文献

[1]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

上一篇:多基因的复合体下一篇:交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