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

2024-09-19

诗词名句(通用6篇)

诗词名句 篇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北宋学者欧阳修的名句,写的是与佳人相约的情景。本文将从数学的角度欣赏该名句,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软件编程,分析2016年下半年广州地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发生的日期与时间。

一、天文学基本知识

由于本文涉及太阳、月亮的视运动规律,需要对基本的天文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理解其相应的含义。

(一)天赤道

将地球的赤道面无限延伸后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赤道(或称为天球赤道、赤道)。

(二)黄道

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

(三)白道

月球绕地球公园的轨道称为白道,白道对黄道的倾角称为黄白交角。

(四)黄纬、黄经、赤纬、赤经之间的关系

黄纬是指天体在黄道坐标系中的纬度;黄经是指天体在黄道坐标系中的经度;赤纬是指天体在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赤经是指天体在赤道坐标系中的经度。它们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

其中:λ为天体的黄经;β为天体的黄纬;α为天体的赤经;δ为天体的赤纬;ε为黄赤交角。

二、建模与求解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黄昏是指太阳落山后,且天还没有完全黑之前的一段时间。因为,我们定义黄昏为日落后30分钟。“柳梢头”的高度需要根据柳树自身的高度、人与柳树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因此,“柳梢头”定义为一个角度范围会更加合理一些。本文考虑“柳梢头”的月亮高度角在10度~40度之间。

由于黄昏与太阳高度角有关,日落即太阳高度角为零。“月上柳梢头”与月亮高度角有关,为简化计算,我们假定黄白交角为0,并且认为太阳上中天的时刻为正午12时。此时,太阳和月亮可以看成是在黄道上运行,所以太阳黄纬βs、月亮黄纬βm均为0度。则式(1)可以化简成:

太阳赤纬公式:sinδs=sinε·sinλs(4),其中:δs为太阳赤纬,λs为太阳黄经。

月亮赤纬公式:sinδm=sinε·sinλm(5),其中:δm为月亮赤纬,λm为月亮黄经。

记Dv=λm-λs(6)为日月黄经差,假定农历初一0时0分的日月黄经差为0度,那么通过月相我们可以得到日月黄经差的计算公式为:

Dv=360Dm/29.5306(7),其中:Dm为农历的日期。

由于λs为太阳黄经,所以在春分时刻λs=0,因此,它的值可由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得到。因此可得到太阳黄经的计算公式:λs=360(Ds-80)/365.2422(8),其中:Ds为积日。因此,只要知道阳历和农历的日期,由式(6)和式(7),就可以计算出月亮的黄经λm,再由式(5)就可计算出月亮赤纬δm。

由空间几何知识可得,天体高度角公式为: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9),其中,h为天体的高度角,Φ为观测者的地理纬度,δ为天体的赤纬,ω表示时角,以上中天时刻定义为0度。天体的出没时刻就是天体的高度角为0的时刻,即h=0。由式(9)得到:

cosω=-tanΦ·tanδ(10)。所以天体的出没时刻为:S=t±ω(11),其中:t为天体的上中天时刻,Sr=t-ω为天体出时刻,Ss=t+ω为天体没时刻。

由式(10)和式(11)就可计算出日落时刻,再加上30分钟就是黄昏时刻,由式(9),再给出月亮的高度角,即给出月上柳梢头的高度角,就可以计算出月上柳梢头的具体时刻了。

三、模型检验

在完成具体的计算之前,需要对模型的误差作检验,检验方法是与已公布的天文学资料[1]作对比。经过检验,发现月亮视黄经与实际理论值(所有理论值都是由文献[1]得到的)大约有6度左右的误差,而较为重要的太阳视赤纬和月亮视赤纬的误差较小;日出、日落时刻的误差也并不大,大约在15分钟以内。而月出、月落时刻的误差稍大,约有20分钟左右。因此前面给出的计算公式是可以使用的。

四、“月上柳梢头”时刻的计算

广州地区为北纬23.13度,东经113.27度,利用天体高度角公式(9),计算出黄昏和柳梢头的时刻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10中国天文年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姜启源.数学模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诗词名句 篇2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3、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9、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对语文记诵诗词名句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语文 记诵 诗词 名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58

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承认。现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据不完全统计,每册至少有十到十四篇要求完全背诵或部分背诵的篇目。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背诵并不重视。虽然也按课文要求布置了背诵的任务,但是用于训练读背的时间极少,并且不认真检查落实。结果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有的根本背不出来,有的背得结结巴巴,毫无韵味。长此以往,学生对课文背诵渐渐失去兴趣。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与素质教育宗旨相背。

一部分教师之所以对背诵不重视,是认为其在高考中只占区区四分,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事倍功半不合算。其实这些教师还是把背诵等同与“死记硬背”了,我们应澄清这种糊涂认识。背诵的确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要得法、背精、背通、背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背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背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背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以至于与作者水乳交融,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为文中之谈天说地而知文知理,为文中的慷慨激昂而奋发向上!如果我们学生“活背”了,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最美的,什么样是丑的,就能够净化心灵,从而提高了思想素质。把文中那精妙的遣词造句,那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背诵中吸收过来,在脑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文化素质。众多的收益岂是能用分数所衡量的?

青少年时期的背诵记忆往往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我们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下苦功多背一些课文名言警句和诗句,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必要。当今世界,是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世界,各方面、各领域都需要善于表达意者。小至人情上的互间暖寒,市场上讨价还价,大至政坛上的雄辩争论,外交的舞台上的唇枪舌剑……可想而知,那种结结巴巴、毫无生气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多么令人遗憾!而流畅动听、生动勃勃、以至出口成章、慷慨激昂的语言,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严格说来,都是从“背”开始的。這样看来,我们在教学中能不重视背诵吗?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背诵重视积累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明:会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宋代的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不强,但他听从老师的教导,认真朗读、背诵,将众多的史料记得滚瓜烂熟,这为他后来在狱中条件极差的情况撰写《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著名史学家。杰出伟人毛泽东,小时候也勤于朗诵,青少年时期熟读以至背诵了许多历史、文学、哲学著作。由于他诵得多、记得多,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这使他后来在著述、演讲时,对所需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在他留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站在前人的肩头,才成就了其宏伟的身姿。胡适、老舍、朱自清、鲁迅哪一位不是在青少年时代靠背诵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后天的不断努力,才得以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许多自然科学家。如钱学森、苏步青、竺可祯等人总结自身的成长经历,也提供学生要多“吟诗诵文”,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注重诵读,注重积累的学生: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学习成绩普遍优良,尤其是作文水平很高,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过一般学生。

背诵是语文素质积累的基础。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没有记忆,便没有知识的储备。试想一个小学毕业生,能背诵300多篇(首)诗文,并且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那么这些知识绝不会是僵死枯燥的,它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是其终身受益。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活动中,动脑思考是相伴而行的。我国古代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背诵,也培养了大批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可见,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继承发扬。

背诵也是扩展新知的重要前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熟读”就是背诵。动脑思考是伴随着记忆活动进行的,即使纯机械性的记忆,也离不开动脑。就如我们吃饭吃菜需要咀嚼一样,背诵就是扩展新知识的“咀嚼”阶段。往往有这样的情形,那些说写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都背诵了不少的诗文。

因此,凡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我们一定要求学生背诵。这样,通过潜移默化,不断“咀嚼”,学生在背诵中经过“顿悟”,逐渐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为拓展新知创造了条件。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背诵还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背诵上百篇课文和上百首诗文,以此垫底,就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奠定了基础。比如:学生背诵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并且弄懂了“坐”的含义,以后学到《陌上桑》时,就会推断出“但坐观罗敷”中的“坐”也是“因为”的意思。

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实践 篇4

一、激发兴趣, 多途径积累

1.开发网络资源, 广泛积累。每天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上网查询, 寻找有关诗句。选择5至10句名言摘录到笔记本上。

2.开发课外书籍资源, 看见感受深刻的诗句都摘录下来。

3.利用黑板一角积累。把黑板右下角留出一块, 专门用来书写名句, 采取学生轮值书写制度, 按座号顺序上去书写, 每天一人, 书写的内容不能重复, 既锻炼书写, 又加强了积累。一年来, 班上50多位学生每人都写了4句以上, 单在黑板上出现, 学生抬眼就能看见的名句就有220多句。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初春小雨》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宋]李清照《如梦令》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唐]黄巢《题菊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4.举行朗诵、默写、仿写古诗词名句比赛, 刺激学生加强积累。在仿写比赛中, 有的学生还写得特别好, 如仿写岳飞《满江红》句子“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为“勿虚度, 废了年轻时, 徒哀叹!”等等。

5.分类整理, 方便记忆。如古诗词中关于春、夏、秋、冬、花、月……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唐]齐己《早梅》

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冬雷阵阵, 夏雨雪。——汉乐府民歌《上邪》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入若耶溪》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春花秋月何了, 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

……

二、采用串联记忆法, 高效积累

采用串联记忆法, 化“点”记忆为“线”记忆, 在短时段内完成高效的学习。

1.教师示范, 学生仿照

开始第一两堂课, 教师率先作示范工作:每堂课定一个主题, 选择7~10句名言, 用一段话将它们串联成一则有意义的识记材料, 如修身。

一个人怎样提高修养呢?《礼记》有语:“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璞玉要经打磨方能成人间美玉, 人只有经过知识的洗礼, 才能成就美好的品行。“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诗经》) 。”圣人修身达到了无出其右的境界。成长的道路上总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错误, 所谓“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汤赋》) 。”即便是君子也会犯错。最要紧的是, 知错能改, 这正是“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左传》) 。”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要做的事就是找到相应的名言, 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背诵。所给时间视他们对名言的熟悉程度而定。考虑到课堂上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 所给时间最多不超过五分钟。由于目标集中, 又已经具备对材料一定的熟悉程度, 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有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他们在下课后或者早晚读抽几分钟时间强化, 其他同学也要在课余及时巩固。

2.学生的具体操作

学生更多的实践, 是写串联短文。串联短文的写作主要在课外完成, 上课前同学之间先互相交流, 并进行修改, 推荐出妙文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 学生们也在展示自己作品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觉, 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常有充满奇思异想的妙作出现, 如绘月:

月在旷野:“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月在大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月在密林:“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月在大漠:“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月在楼台:“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环保:

眼下的环境恶化已经十分严重。由于空气污染, 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的情景;噪声污染使我们难以进入“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境地;水污染使得我们几乎见不到“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 更难得见“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林木被砍伐, 植被大大减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这样的地方难得一见, 真怀念“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的环境。

……

三、灵活运用, 彰显积累效果

“胸中万卷风雷动, 无端直奔笔下来。”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 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发现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语言的学习, 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句, 大胆地运用到口语交际中, 尝试写进习作中。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活学活用”的历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每次作文, 学生习作中都不乏“引经据典”的佳作, 如写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很多学生就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名言名句, 相关的名句有: (1)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2)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人生贵相知, 何用金与钱。 (4) 布衣之交不可忘, 人生乐在相知心……名句的恰当运用, 让学生的作文显得才情飘逸!

摘要:对于古诗词名句的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 并运用于其中, 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柳永诗词名句 篇5

一、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二、 彼此空有相怜计,未有相怜意。 ——柳永 《婆罗门令》

三、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赏归心生羽翼 ——柳永

四、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柳 永 《采莲 令》

五、 “想佳人、妆楼甬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 《八声甘州》

六、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柳永 《玉蝴蝶》

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 《雨霖铃》

八、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柳永 《蝶恋花》

九、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

十、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柳永

十一、 重湖叠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 《望海潮》

十二、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没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柳永 《曲玉管》

十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十四、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度。 ——柳永 《定**》

十五、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

十六、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飞画 楫 ,竞夺 锦标 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柳永

十七、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 里, 立尽斜 阳 。 —— 柳永 《玉蝴蝶》

十八、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 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柳永 《秋夜月》

十九、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 《八声甘州》

二十、 剪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柳永 《木兰花》

二十一、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 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 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 云愁。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 消黯 ,永日 无 言,却 下层楼。 ——柳永 《曲玉管》

二十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雨霖铃》

二十三、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 ——柳永

二十四、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 《昼夜乐》

二十五、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 人说! — —柳永 《雨霖铃》

二十六、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 《鹤冲天》

二十七、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柳 永 《八声 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二十八、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 《鹤冲天》

二十九、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珍珠博。 —— 柳永 《尾 犯》

三十、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 阴 虚过。 — —柳永 《定**》

三十一、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 含 羞笑相 语。 到此 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柳永 《夜半乐》

三十二、 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柳永 《佳人醉》

三十三、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 《忆帝京》

诗词名句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B)—0034—01

我国的古诗词是我国古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国文化长河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言语精练,音律优美,蕴含丰富,余味无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适时地引用古诗词(名句),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丰富其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也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国学的兴趣。

一、可以引用的几类古诗词(名句)

1.热爱祖国的。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辛弃疾的《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等等。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如南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等等。

3.亲情友情的。如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勃的《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

4.励志诗篇。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励志的名篇,适于在教学中引用。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等。

5.谦虚节俭、惜时治学、与人为善、文明礼让的诗篇。如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清·张英的“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二、引用方法

上一篇:荧光抗体下一篇:小学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