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教学(共12篇)
耐久跑教学 篇1
耐久跑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 体育研究表明:男生10~13岁、女生9~12岁为耐力突增阶段, 16岁以后增长速度便逐渐减慢了, 因此, 初中阶段也正是青少年发展耐力素质的最佳时期, 如果初中阶段不打好基础, 将会使学生以后的耐力素质发展受到限制。因此,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 应抓紧这段“黄金时期”给学生以有效的提高。
那么, 怎样进行耐久跑训练,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 谈谈对耐久跑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 明确阶段目标
发展耐力素质有其规律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按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 耐久跑各阶段教学任务和目标不同, 每一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按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要求, 我们应让学生在每一阶段都能明确教学重点及目标, 并在练习中有针对性地去体会去提高。
按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各年级练习的重点分别为:七年级:明确耐久跑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逐步培养耐久跑兴趣, 做到“喜欢跑步”;八年级:熟练掌握耐久跑技能, 如学会正确的跑动姿态, 掌握科学的呼吸步伐节奏, 做到“学会跑步”;九年级:学会正确的耐久跑方法, 如合理安排跑动速度、合理分配体力等, 做到“科学跑步”, 这些要求都需要明确给学生提出。
在绝大多数学生中, 常常谈“长跑”变色, 怕苦、怕累, 不能坚持持久。据调查, 部分学生是因体质较弱“怕”长跑。部分学生是因为“累”而怕长跑, 多数学生属于被动练习。针对这些, 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状态, 更主要的是从教法上多下功夫, 将枯燥乏味的教法变为灵活多样的趣味教学, 使学生在心理愉悦中完成课的任务和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练习中选用简易器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改变以往的传统教法, 增强跑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乐中练、玩中练。
二、融入竞赛方法, 强化竞争意识
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效应强烈, 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在进行耐久跑教学过程中, 应切实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审时适度地引入竞争机制, 点燃学生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投身耐久跑练习, 何乐而无为。
三、教师巧妙设计场地, 增强情趣
在新课程标准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驱动下, 我们教师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资源, 挖掘学校场地、器材的使用功效, 给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内容, 以学生“健康”为宗旨, 超越教材, 走近学生, 贴近学生,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探究式”和“接受式”有机整合在一起, 形成优势互补, 使其成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练习形式上, 教师可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 倡导学生自主创设各种图形路线, 自主结组进行耐久跑练习。当然, 趣味性与有一定难度的活动, 学生的积极性会强烈, 跃跃欲试。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锻炼, 要体现团队意识,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杜绝运动事故发生。
四、引入大量游戏, 激发竞争情绪
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体育游戏, 又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 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动。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线, 锻炼和愉悦身心的有效手段, 是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思维和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 是帮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奔跑类、合作类游戏, 既能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又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变圆周为“交叉”, 提高练习积极性
走向大自然, 到阳光下, 操场上从事适应个体的体育锻炼, 他们跃跃欲试。我们教师在耐久跑的教学活动中, 应适时、适度、适当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以及体质, 按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 在不同的起跑线同时跑进, 力争每位学生都争取领跑特定的一段距离, 要求领跑的同学发挥自己的正常速度, 而后面跟进的同学切切不能松劲, 也要力争上游, 积极超越他人, 实现自我领跑。全体同学始终沉醉应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向前跑进, 这种“交叉”式跑法, 不知不觉中, 学生耐久跑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张扬, 耐力水平进一步得到升华。
将快乐引入耐久跑教学中来, 能够很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极大地丰富耐久跑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尤其是心肺功能) 、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体力与智力、磨练他们的意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快速反应、果断处事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 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 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为一种科学态度。在耐久跑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进步, 从中体验到耐久跑学练成功的乐趣, 应结合耐久跑的特征, 创设“跑”、“运球赛”等有情境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增技促知, 增进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不断形成新的认识, 提高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柯建华:《提高学生耐久跑兴趣的探讨》, 《黑河教育》, 2009 (05) 。
[2]杨碧兴:《对中学耐久跑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1) 。
耐久跑教学 篇2
耐久跑教学反思
我曾经问学生们:你知道什么是体育课吗?你希望体育课怎样上呢?80%以上的学生说:体育课就是打球、跑步等。但他们更多的希望是上体育课时玩游戏、打篮球和跑步,我想,现在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体育课的,我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发挥他们每个人自己的优势、长处来更好的上完一堂体育课。
例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以往本人一贯的教法是,规定学生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4—5圈,作为一种练习手段,教师则不时用哨声或大声吼叫等练习手段提醒和督促学生跑起来,结果教师在精神上很累,学生跑得又累又费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后来,本人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择练习手段。有些学生选择连续三分钟运球上篮,有的选择连续跳绳三分钟,有的选择五分钟追逐跑,有的选择五分钟带球突破射门等。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情感,来体验耐力练习的乐趣。这样学生的练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大多数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较快。教师也教得轻松,教得愉快的感觉。这种改变传统学习的耐久跑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的情景下,激发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认为,跑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耐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受教育者提高心肺耐力的一切有效手段都可以进行大胆的试验。
职业体育的耐久跑教学 篇3
关键词:耐久跑 思想灌输 教学手段
耐久跑是体育教学的必修运动项目,原因是它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锻炼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项目。但是由于练习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还常会伴随有胸闷、呼吸困难、呕吐、腿发软等反应,学生对耐久跑极易产生害怕,严重影响了耐力跑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耐久跑教学效果。
1 加強对学生耐久跑的思想灌输
1.1 耐久跑受人欢迎。耐久跑在世界上,人们锻炼身体时选取耐久跑这一项目人数为最多,在早晨和晚上经常看到人们在运动场上、马路上、公园里在长时间的跑步。耐久跑受人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简单易行,二是安全无害,三是健身效果显著。
1.2 耐久跑使强者更强。经常进行耐久跑,体质的增强更加明显,除心肺功能提高外,其它各器官的机能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大大增强。长年坚持长时间的跑步的人,在零下30度穿背心短裤跑10公里,不会生病,同样在高温下,耐受高温的能力很好。
1.3 耐久跑是你的“医生”。 由于健身效果显著,已被无数从事这项运动的人看作是防病治病的“保健大夫”。在现代医疗体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被公认是一种良好的体疗手段。
1.4 耐久跑可以消除疲劳。耐久跑是消耗体能的,怎能消除疲劳呢?人们通常认为,人疲劳了,就应躺下休息才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其实,这不一定正确。如你上了一天的班,或坐了一天的办公室,下班回家头昏脑胀,筋疲力尽,如果你选择积极休息,去进行耐久跑,跑完后的感觉是,一身轻,一天工作的疲劳消失了。
1.5 如果你的身体没有耐久力,你怎能胜任现代的工作任务呢?
2 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手段,让学生乐在耐久跑中
2.1 形式多样跑,增强练习情趣
采用交替跑,一路纵队慢跑,最后一个同学以快速跑方式跑到最前面的同学前面后变为慢跑,新的最后一个同学以同样的方式跑到最前面的同学前面后变为慢跑,以此类推,不知不觉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有如台阶跑、越野跑、障碍跑、蛇形跑、对角线跑、8字型跑、图案跑。新鲜事物的刺激常使学生忘记疲劳,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
2.2 体会耐久跑极点时的感觉,消除害怕心理
体会耐久跑极点时的感觉,让学生快速跑400米,在不到300米,跑步速度明显慢下来,这时应该是极点出现了。让学生说出当时的感受,大都说是胸闷、难受,想吐、腿没力、跑不动了等等。
克服耐久跑极点的方法一是调整呼吸,尽量加深呼吸。二是调整步伐,尽量加大步伐,有腾空的有节奏的感觉。三是坚持一会儿,极点就过去了。经常锻炼会推迟极点的出现,甚至会不出现极点现象。在体会中不知不觉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只要继续顽强的跑下去,对身体并无大碍。
2.3 养成正确的跑步姿势
耐久跑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对坐着跑、后仰跑、脚后跟跑等等错误姿势,跑步时应以前脚掌先着地,或用全脚掌着地,落地后很快过渡到前脚掌支撑的方式。
2.4 注重横向提高耐久力的效果
耐久力的锻炼不应只限一个项目,要注重横向提高耐久力的效果,安排合理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足球、篮球、跳绳等项目,它们都能为提高耐久力起到良好的效果。
2.5 鼓励加表扬
你跑的动作协调、轻松、自然,重心移动平稳,步伐均匀而有节奏,让人羡慕。跑步是种享受,跑步是种快乐,跑步使你聪明,跑步使你健美。
2.6 运用游戏法,练习新颖活泼
如抓特务游戏,画几个特务,事先藏在山坡上,要同学们跑找到特务,以最快的速度把特务抓回来为胜。拉网捕鱼游戏,人数为整个班,场地为一个足球场,方法是:先一个人为网,其他人为鱼,一个人抓住另一个人,则二个人手拉手为一张网,当抓住一个人时,就三个人手拉手为一张网,捕鱼时手拉不牢手时为破网,破网抓到人不算。捕鱼的网越来越大,直到全部的鱼都抓完为止。这样使学生们在游戏中愉快地跑起来,目的也就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跑的能力。
总之,实践证明,如果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不仅提高耐久跑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们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让学生们的心肺功能和意志品质都得到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练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彭道珍.怎样提高耐久跑兴趣[J].孝感学院学报,2004(03).
[2]何祥桂,刘继涛.耐久跑的趣味教学[J].田径,2001(01).
耐久跑教学之我见 篇4
一、对学生进行心里疏导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学生消耗体力较大, 技术动作枯燥, 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而且学生成绩提高缓慢, 加之对长跑后身体所产生的强烈刺激感到难以忍受, 很快会失去对耐久跑的兴趣, 失去对提高耐久跑成绩的信心, 有的学生甚至对耐久跑产生恐惧心理。因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为此, 我们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 对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 以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兴趣。
1.利用想象诱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介绍耐久跑的过程中老师先提问“人跑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感觉人体跑动中的动态情景, 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对比, 这样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度,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
(1) 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内涵,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 讲解耐久跑的发展历史及观看比赛录像。比赛录像多采用奥运会等大型比赛, 重点突出运动员跑的每一个姿势过程, 胜利后的表情及观众喝彩的的场面,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运动表像, 培养和体验获得成功的感觉。这样学生也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动作并能发现规律。这样形象直观的示范诱导, 使学生很快能理解和掌握这些动作, 增强自信心, 当兴趣被满足后, 快乐就油燃而生。
(2)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语言去感染学生。
当学生取得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当学生出现极点有反感厌学心理, 教师应用耐心的态度、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勇气, 使他们维持已有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的重点
途中跑技术是耐久跑技术教学的重点。它是起跑后加速跑结束到终点之前的这段距离, 耐久跑技术途中跑的距离最长。正确掌握并合理地应用途中跑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后蹬阶段是途中跑技术的主要环节。后蹬动作应迅速而积极, 后蹬结束时, 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 特别是迅速伸直踝关节, 最后用脚趾来蹬离地面。当一条腿后蹬的同时, 另一条腿前摆。前摆时小腿自然放松, 依靠大腿的前摆动作, 膝部领先并带动髋部向前上方摆出, 后蹬腿离地后, 人体即进入腾空阶段。蹬离地面的腿积极放松, 依靠后蹬反作用力的惯性和大腿的向前运动, 使小腿折向大腿, 形成膝关节弯曲, 大小腿折叠的动作。当摆动腿前摆结束时, 大腿开始向下动作, 膝关节随之自然伸直, 用前脚掌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前较近的位置着地。前脚掌着地后, 膝关节稍弯曲, 进入垂直支撑时, 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耐久跑时,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 胸部正对前方, 整个躯干自然而不僵硬。摆臂时, 以肩关节为轴, 前后自然摆动。近些年来, 长跑技术有缩短腾空时间和支撑时间, 特别是缩短腾空时间, 从而使步频加快, 步长相对缩短的趋向。
三、教学难点
1.后蹬与前摆的配合。
在一个跑的周期中, 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以后, 既开始后蹬与前摆的动作。这时摆动腿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 同时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配合下, 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 最后通过脚掌过渡到脚趾蹬离地面, 形成了摆动腿与支撑腿协调配合。
前摆技术是小腿自然放松与大腿自然折叠, 以大腿带动小腿积极摆出。后蹬技术是首先伸展髋关节, 再迅速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前摆与后蹬方向相反, 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位移动力, 但必须有机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特别是摆动腿积极有力地前摆, 才能取得好的后蹬效果。
2.耐久跑的呼吸。
合理跑的技术取决于正确的呼吸。呼吸肌的工作与保证跑的动作的肌肉工作有密切关系。耐久跑能量消耗大, 机体要产生一定的氧债, 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 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 还必须与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是跑2~3步一次呼气, 跑2~3步一次吸气, 随着速度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 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 此刻应着重将气呼出, 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 才能吸进更多的氧气。
在跑的途中, 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四肢无力、产生难以坚持跑下去的感觉, 这种现象称为“极点”。产生“极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机体活动的需要,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极点”的反应程度与训练水平高低、运动强度大小、准备活动是否充分等有密切关系。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 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适应性强, “极点”现象出现的晚, 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跑的强度大, “极点”出现就早, 准备活动充分, 能缓和“极点”的反应程度, 当“极点”产生时, 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 要加强呼吸的深度, 适当调整跑速, 这样, “极点”现象就会缓解。“极点”的克服不仅是提高训练水平和锻炼效果的过程, 也是培养顽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的过程。
耐久跑教学反思 篇5
课的任务:
1、学习耐久跑跑走交替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较长时间奔跑的能力,建立正确跑姿的概念。
2、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
3、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的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跑的轻松自然,动作协调。
难点:呼吸自然、节奏。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学法与要求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 2、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内容。
组织:四列横队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 ○ ○ ○ ○
○ ○ ○ ○ ○ ○
要求:站队“快、静、齐”,精神饱满
准备部分
二、队列练习
1、原地左、右、后转 2、分队走。 并队走。
组织:如图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 ○ ○ ○ ○ ○ ○ ○ ○ ○ ○
教法:1、教师讲解 2、示范
配乐进行练习。 学法:1、听口令进行练习2、进行练习。
要求:练习认真。
三、健身操
组织:成体操队形散开
wwww w w w w w w w w ○ ○ ○ ○ ○ ○ ○ ○ ○
教法:1、教师讲解 2、教师提出练习要求。 3、进行练习。 4、评价
要求:动作整齐,有力优美
基本部分
四、辅助练习
1、原地摆臂。 2、原地摆臂与呼吸相结合练习。 3、原地踏步跑。
五、跑走交替。
教法: 教师语言提示进行练习。
组织:
学法:(1)学生集体进行练习。 (2)集体辅导。
要求 : 动作准确,认真有力。
学法:(1)学生听、看。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要求:掌握重难点练习认真。
初中耐久跑教学安全策略 篇6
摘 要 袁贵仁部长在2013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提升学生体质是实现强国梦的基础,学生的体质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而另一方面,是不断见诸报端的学生跑死事件,仿佛将提升体质与安全运动,放在了两个对立面上。耐久跑是初中田径教材的主要教学之一,也是各项目的基础。它在发展学生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发展耐力素质和培养顽强吃苦的精神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耐久跑 安全策略 初中教学
由于耐久跑具有练习时间长,消耗体力大的特点,使它比起其他田径教材,在练习时也有其特有的不安全因素。在对如何安全的进行耐久跑教学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及对近些年的教学实践的反思,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思想教育,树立安全运动意识
在单元教学之前,给学生树立安全运动的意识。向学生介绍耐久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即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心慌、胸闷、气短、四肢无力、恶心、头晕等现象。帮助学生区分“极点”与“极限”。教会学生在“极点”出现时,应采取保持呼吸节奏,加深呼吸的方法,用顽强的意志力帮助自己度过“极点”。
二、监测心率,探索最佳跑速和心率
安全进行耐久跑练习的关键是控制好练习的强度。心率是评定运动强度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对耐久跑教学中学生的心率进行监测,能客观反映教学中学生心率负荷的分布状况,这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也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率变化,进行能力分组,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不同负荷的耐久跑锻炼,教会学生科学地进行健身活动。在适宜的速度中练习,会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和欢乐感,同时这对于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意外的发生,也具有很好的作用。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对比测量的方法,即两名学生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监测。首先测出该学生从事耐久跑练习的最好成绩,且将这个成绩作为其练习强度的100%,其次换算出中等强度(如60%)所对应的速度,这既是该学生的运动强度。在指定了运动强度后,我们再根据强度来考虑相匹配的运动量。
三、注重个体差异,控制练习强度与负荷
对青少年进行耐久跑的练习要注意体质、体能水平的区别,要注意男女有别,年龄有别。对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慎重。一般儿童少年时期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期间进行耐力练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每个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又是不同的,如果耐力水平与生长发育水平不相负荷,那么耐久跑练习不仅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还可能会损伤学生的健康。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当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时,机体的血压、血液成份、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这种程度的负荷的健身价值不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说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缓慢下降;当心率增至160~170次/分之间时,虽无不良的异常反应,但也未出现具有更好健身效果的迹象。因此,通常把120~140次/分之间确定为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而每次锻炼时,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该次锻炼总时间的2/3左右为最佳。
根据已测量出的每个人的最佳心率和跑速,在反复的练习中,每名学生可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练习强度与负荷。
四、积极放松,重视体力的恢复
耐久跑练习具有练习时间长,负荷大,强度大的特点,它可以消耗练习者大量的能量,所以在每次练习过后,能量的补充与体力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能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恢复身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尽快恢复肌肉疲劳,忘却练习中的痛苦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的消除肌肉紧张,到达意念放松的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同时教师也应当教授学生正确的补充能量的方法,即少量多次的补充淡盐水。这些有效的恢复和能量补充,对学生提高耐久跑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科学设计,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教师在制定单元计划时练习应根据速度由慢到快,距离由短到远,运动负荷由小到大的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的心理。练习设计上,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如果教学设计过低,则练习效果不佳,如果设计过高,则学生无法达到,练习效果同样不佳,而且学生容易对练习失去兴趣。教学设计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合理设计。同时在教学手段上,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练习的兴趣,耐久跑教材单调枯燥,教师在教学中要悉心设计,避免学生因练习手段单一而对耐久跑练习产生厌烦心理。
六、主动询问,全程监控
教师耐久跑教学时,在单元教学前要询问班级学生是否有患慢性病,不宜参加耐久跑练习的学生。在课时教学时,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对学生进行心率监测,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尤其要注意平时缺乏锻炼、体质较差的学生。对身体不适的学生要降低运动强度和负荷。对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要安排取代性的练习。对练习学生要求着装轻便,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容易着凉。对练习场地应避免在水泥路等坚硬的路面进行。对大雾、霾等不良天气要避免进行耐久跑练习。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对耐久跑这个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对学生的学情有全面的了解,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耐久跑这个教材,才能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完成练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取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振东,刘玉兰.浅析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J].体育学刊.2000(3).
[2] 王启基.耐久跑教学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1983(1).
[3] 方明富.谈谈中学耐力跑教学[J].安徽教育.2000.6.
[4] 陈九如.如何提高初二女生耐久跑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1993.6.
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心得 篇7
一、在耐久跑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的灌输
1.思想教育工作是耐久跑教学的重要一环。
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因素,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结合耐久跑教学的特点, 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耐久跑教学中, 必须让学生明白,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 勇于克服困难, 树立信心, 坚持到底, 才能完成联系任务, 才能达到预定的要求。
2.理论知识有利于耐久跑实践。
在耐久跑练习中, 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时的感觉, 错误地把“极点”当成极限, 跑途中不敢主动加以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 在练习之前, 先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 并不是达到极限, 继续顽强跑下去, 这对身体并无大碍。当然, 向学生介绍克服“极点”的方法是必需的。同时, 讲述耐久跑对增强体质的好处, 讲述在耐久跑练习中锻炼出来的意志品质将在一生中发挥极其积极的作用。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动员工作, 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 顺利地渡过难关。
二、耐久跑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
1.按学生体能分组进行教学。
学生体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正因为这种客观存在使我们必须考虑耐久跑教学的分层教学法。如果对全班同学提出同样的要求, 实行同一个标准, 就必然会出现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刚刚好”、一部分同学“吃不消”的现象。所谓分层教学法, 就是把上述“吃不饱”、“刚刚好”、“吃不消”的同学分成A、B、C组, 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 在教学中区别对待,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练习都能得到提高。初中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 这样分组教学, 有利于他们相互促进。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耐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并会积极要求调到高一级的组。
2.对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因为各层次的素质基础是不同的, 所以对各层次提出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耐久跑 (一般初中男生为一千米跑, 初中女生为八百米跑) 教材的特点, 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经努力都能达到。在教学中, 应要求A组学生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
3.要抓重点, 以中间层次为主, 促进两头发展。
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后, 往往B组的学生占全班的五分之三左右, A组和B组学生只占五分之一左右。教师应着重抓住中间层次, 对两头施加压力, 并在促进两头的同时, 又反过来刺激中间层次的积极性, 使全班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出现热烈竞争的局面, 大家你追我赶, 力争上游, 这样的课堂气氛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
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
1.在具体的耐久跑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跑步姿势是十分重要的。对那些“后仰跑”、“坐着跑”、“脚后跟跑”等错误姿势, 要提出措施尽力让其改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 跑步时应以前脚掌先着地, 或用全脚掌着地, 落地后很快过渡到前脚掌支撑的方式。同时, 对直道跑和弯道跑要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
2.要求学生在耐久跑实践中合理地分配体力, 对各阶级的速度进行限制。许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即在耐久跑中开始快跑如飞, 后程拖着腿跑。教师应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3.对跑的节奏要求和呼吸相配合, 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合拍, 将有利于减少体力的消耗。步长与步频也必须合理, 有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拉大步子, 这其实并不一定科学。现在多主张小步频快步频。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打乱步子和呼吸的节奏, 以免影响耐久跑的速度。
四、提高耐久跑教学效益的几种手段
1.学生经常在同一场地练习耐久跑, 由于缺乏新鲜感,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滋生的集体感觉上, 苦和累的感受就会显得特别突出。因此, 如在熟悉的操场上练习, 应增加一些线路变化。或放一曲《运动员进行曲》, 或在校内外寻找合适的环境进行耐久跑练习。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练习耐久跑, 由于感官受到新的刺激, 注意力就会得到转移, 跑途中苦、累的感觉就不再那么强烈。
2.将枯燥乏味的耐久跑练习变成有趣的游戏竞赛。教师在设计练习方法时, 要创造出热烈的练习气氛, 使学生勇于练习, 乐于练习。例如, 结合上文所讲的分层教学法, 给每组选择适合的距离进行耐久跑接力比赛。这样, 学生在紧张而富有乐趣的气氛中, 练习的情绪就会高涨, 教学效率也就会提高。
3.进行项目搭配。在耐久跑教学中,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与之搭配, 并且规定, 只有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耐久跑练习任务的同学, 才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自己决定练习方式。由于这些搭配的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 练习的方式又有一定的自由度, 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因此学生必然会认真完成耐久跑的练习任务, 从而使耐久跑的练习质量得到提高。
4.用跳绳、跳橡皮筋和跳健美操等练习来代替耐久跑练习。跳绳、跳橡皮筋和跳健美操是初中学生特别是女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跳绳和跳橡皮筋既可以原地跳, 又可以行进间跳;既可以单人跳, 又可以多人一起跳, 还可以据此演练出许多有趣的游戏和竞赛。而跳健美操练习则可以和耐久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生理、心理, 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五、重视放松和恢复的方法和效果
高职耐久跑教学实践探究 篇8
耐久跑是所有运动项目中最单调、枯燥乏味的项目之一,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积极性不高,兴趣低下等现象,但锻炼价值很高,因此,研究耐久跑教学的难点,改变过去那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代之以“健康教育”为目标,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的锻炼价值,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经常锻炼的习惯,切实有效地进行耐久跑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四个女生班,两个作为实验班,两个作为对照班。
2.2 研究方法:
主要以八次课的耐久跑教学实践活动,第一次课分别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800米成绩,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八次课进行考核,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看其是否存在差异。(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及用耐久跑健身的情况。
3. 对实验班学生的教学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转变教学目标。
3.3 改进教学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注:评分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评分
从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800M测试成绩对照表明,两班的成绩均有显著提高,但将两班实验后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经T检验P<0.05。这证明实验班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耐久跑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学生的提高幅度。而从实验后两班标准差对比表明,实验班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小于对照班,进步幅度较整齐一致。经问卷调查,实验后学生对通过耐久跑进行锻炼和健身的认识和兴趣较实验前有了较大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5.1 教学实验表明,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耐久跑的健身功能与锻炼价值,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
5.2 耐久跑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5.3 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教学手段,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摘要:本文采用教学实验、效果检测、问卷调查等方法, 围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 对耐久跑进行教学实践, 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耐久跑教学,目标,方法
参考文献
[1]臧育红等.体育理论知识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耐久跑教学方法与步骤 篇9
第一,在教学中,耐久跑教材相对比较乏味、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第二,时下中学生课下作业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锻炼时间。
第三,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其任性、懒惰。
第四,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养成了不爱动的习惯。
第五,缺乏对体育锻炼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正确认识。
因此,要想提高耐久跑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学生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克服厌跑、怕跑的心理,挖掘每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本人通过几年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从而使耐久跑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耐久跑
首先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向学生讲解耐久跑对有氧运动锻炼身体的好处,要让学生认识到耐久力是对人体重要器官的较量,还要让学生认识到锻炼可利用心肺使血液大量吸收氧气,它可使头脑清楚,工作学习效果加强;再者在大量吸气过程中,它的深吸深呼过程就是膈肌、助间肌、腹肌、肩带肌和背肌参与活动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可促进胸部增长和内脏发育,并对身高、胸围、肺活量、心脏每搏输血量等产生积极的变化。从生理基础原理向学生进行讲解,并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重视耐久跑锻炼的意识。
二、耐久跑趣味教学方法
1. 采用交替走跑,提高练习兴趣
走跑交替运动,能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新奇,练习不觉疲劳。要按教师信号做各种蛇形跑、对角线跑、“8”字型跑、分队走跑交替、定距离走跑交替练习。
2. 采用变换,活跃课堂气氛
一是在跑进中按教师的信号,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跑、后蹬跑、后退跑、并步侧跑、前后交叉侧跑等练习。二是变换环境跑,如利用学校附近的地形进行练习。三是变换内容和形式,运用流水作业法,如第一圈小步跑,后蹬跑练习,第二圈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练习,使学生感到新鲜,课堂气氛活跃。
3. 采用图形跑,激发学生情趣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蛇形跑,五角星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等,使学生感到有新意,练习情绪高。
4. 运用障碍法,增强练习情趣
巧设障碍,增加难度,能增强学生耐力跑的练习情趣,如跳越、钻越等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地形障碍跑等。
5. 运用竞赛法,引入竞争机制
采用竞赛法进行耐久跑练习,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可按体质的强弱分组,各组进行4×100米、6×200米、8×300米接力跑比赛,还可以将学生编组进行追逐跑比赛。
6. 运用游戏法,练习新颖活泼
在跑进中按事先规定的各种形式,做各种追随、接力、传递等游戏,还可以结伴跑,超前跑等形式进行,使练习新颖活泼。
三、耐久跑教学评价的变化
耐久跑教学的评价,在过去是定距计时的评价方法(考试)。在新课标水平评价体系的启发下,针对学生体质的差异、意志力不同等特点,笔者对耐久跑评价作了改进。把学生参加耐久跑练习时的学习态度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内容:如能否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练习;练习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为达到目标认真练习,努力追求目标的达成;能否主动、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指导等等。
四、耐久跑教学步骤与建议
耐久跑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长跑教学中应首先强调呼吸节奏问题,即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意念导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生在跑步时让学生默念“两步呼吸练长跑,心情愉快成绩好”;又如学生在“极点”过后让学生自己心里默念“脚下生风,越跑越轻”等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耐久跑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其每个学段的任务分配如下:
初一年级,通过学习原地摆臂(摆臂要求:前不露肘,后不露手,摆不过中,高不过下,中即中线,就是运动服拉链的地方,下即下颌),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
初二年级,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跑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跑、变速跑结合进行。要求快和慢跑交替练习,发展速度耐力。
初三年级,适当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根据学生的体质的不同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
我对“耐久跑”的教学新体验 篇10
在教学中, 只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 采用鼓励的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耐久跑的动机与兴趣, 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细心指导, 就可以成功地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在耐久跑的教学中, 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 错误地认为自己承受不了这样高负荷的运动。学生把极点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了极限跑, 不敢主动克服心理恐惧。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 在练习前, 教师要先讲解什么是极点, 长距离跑时为什么会出现极点, 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因为脏器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 了解克服极点的方法。这样,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 主动克服, 顺利地渡过难关。
在教学中, 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告诉学生耐久跑过程中人的生理有哪些变化, 对人体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如:爬高层楼梯时有些同学会感觉累, 没爬几层就气喘吁吁, 四肢乏力;有的学生甚至出现脸色苍白、心跳加快、呼吸短促的现象, 而其他同学的反应则没有这么明显。如此一来, 学生就会清楚耐久跑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耐久跑当中, 真正提高其身体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我有时带学生到校园外跑, 有意加长跑距, 学生虽然累, 但谁也不甘心落后, 坚持跑到终点。有时在校园内改变方式, 跑各种图形, 加大难度。例如, 翻越跳箱, 穿越篮球架、单杠、双杠、树丛, 越领操台。有时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等等。学生在环境变化中减少了厌烦情绪, 增强了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以身作则, 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 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带动下进入运动状态。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方法来改变单一的跑圈练习。要不断变换跑的形式, 如接力跑、变速跑、间歇跑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篮、足球比赛, 自创橄榄球比赛等,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也可在音乐伴奏下, 开展有氧跑跳操。选用快节奏的音乐, 结合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 解决了呼吸节奏等难点, 提高了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
浅析中考体育耐久跑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中考体育;耐久跑;教学策略
所谓耐久跑指的是人体在具有足够氧气供应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跑步的能力,进行耐久跑练习有利于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改善心脏的供血能力,改进血液的循环系统,增强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耐久跑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耐力素质成为衡量初中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中考体育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提高中考体育耐久跑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耐久跑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落后
耐久跑运动项目是大多数地区体育考试的重要内容,占据着较高的分数。因此,大多数体育教师及学生在中考压力下,迫不得已进行耐久跑训练,以追求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为目标,出现大量“以考代练”的现象,导致在耐久跑练习中学生逐渐丧失热情,无法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大多数体育教学采取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一致性,严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教师的压迫下被动练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2.学生自身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受家庭的严重溺爱,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导致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面临更多问题,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耐久跑的训练内容,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一部分学生将耐久跑训练当成乏味无趣的体育项目,对耐久跑当中的“极点”现象感到非常害怕。
二、初中耐久跑教学落后的原因分析
1.学生的身体素质
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与成年人相比,还不具备完善的心肺功能及健全的胸廓发育。因此,初中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然而,耐久跑个体的有氧代谢能力较高。此外,初中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大脑对呼吸器官的调节功能,在进行耐久跑的训练过程中,初中生比较容易出现呼吸节奏紊乱现象,且呼吸系统更加容易感觉到疲劳,导致没有取得耐力素质训练的良好效果。
2.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大多数初中生来源于独生子女家庭,自小处于家长溺爱的环境中,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磨砺初中生的精神品质,大多数初中生存在怕吃苦、怕脏、怕晒、怕累等问题,直接影响初中生耐力素质的训练。
3.学生的学业负担
在中考制度的压力下,学生普遍需要面对严峻的升学问题。因此,大多数初中生将时间投入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却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无法为耐久跑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4.教学方式单一
在开展耐久跑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采取相应有趣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导致耐久跑训练陷入沉闷的氛围中,学生在练习中逐渐丧失对耐久跑训练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升初中生耐久跑教学策略
1.提高对耐久跑的认识
初中生在进行耐久跑的训练过程中,容易对“极点”现象产生畏惧心理,初中生片面认为“极点”现象属于病理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详细介绍与耐久跑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当学生跑完一段距离之后,便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状况,虽然每一个学生出现上述状况的时间不同,但是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且当学生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度过“极点”,而后的耐久跑训练便会更加轻松。此外,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消除“极点”现象的方法,从而克服学生对耐久跑“极点”现象的恐惧心理。
2.提升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开展耐久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好操场的线条,让学生通过踩线条的方式,从而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图形,提高学生耐久跑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操场,设置一定障碍,进行耐久跑的竞技比赛,从而提高耐久跑的趣味性及难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拥有比较强的好胜心理,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例如,接力比赛、计圈跑比赛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耐久跑训练的趣味性。
3.正确地配合动作与呼吸
耐久跑训练进行时应充分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要求腿部进行积极前摆及着地,在后蹬时无需充分将膝关节伸直,注重适宜的步长及步频。因此,在耐久跑的训练过程中,应做到如下三个要点,分别是:
首先,跑步时应轻松用力,在后蹬时不应发力过于猛烈,应顺着惯性自然跑步;
其次,擺动时应尽量保持放松,在摆动双臂及腿时应保持放松;
最后,脚步落地时应保持放松,因此,脚掌应当缓冲着地,应进行有节奏的呼吸,从而能够使肺部充分吸入氧气且排放出二氧化碳,有效帮助呼吸肌进行交替休息,通过运用正确的技术及呼吸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耐久跑的成绩。
4.重视耐力及速度的训练
耐力及速度是耐久跑的两个重要内容。因此,需要格外重视速度及耐力两个方面的训练,所以在对速度进行训练时可以采用加速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速度,而在对耐力进行训练时可以采取有节奏的跑步练习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且在耐久跑的前面一段距离可以进行匀速跑步,而在最后的一、二百米中可以进行冲刺,逐渐提升学生的耐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耐久跑训练。
四、耐久跑训练的注意事项
1.加强医务监督
在耐久跑的训练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因此需要加强医务监督,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意外运动损伤,所以教师应更加关注体制较弱的学生,或者平时注意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加强对耐久跑训练过程前后的监督,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自我衡量运动量的办法,促使学生能够对运动量进行检测,自我调整耐久跑训练过程中的运动量,并且教师应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热情及兴趣,将耐久跑逐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2.进行分层教学
每一个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耐久跑训练中获得进步与提高,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充分关注,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3.提高对教学的重视
学校及教师应提高对初中耐久跑教学的重视程度,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通过开展耐久跑训练,提升初中生的精神品质,磨砺初中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加入到耐久跑的训练过程中。
综上所述,耐久跑训练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考体育的重要考试内容。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提高对耐久跑训练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亮.浅谈中考体育耐久跑教学的一些体会[J].科技风,2009(7).
[2]白鹏,白艳丽.浅谈提高初中生耐久跑成绩的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7).
[3]周晓明.初中耐力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11).
耐久跑教学的三种方法 篇12
一、与学生运动兴趣结合
无论在学生还是体育教师的潜意识中,耐久跑练习就应该是学生在操场上不停地转圈,直至达到教师的要求为止,耐力素质能不能提高那是学生的事情。但是,要意识到学生是否感兴趣?耐久跑教学是不是可以和其他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呢?耐久跑首先是要学生能够跑起来,然后,还要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假如,学生在干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时,那就一定会非常主动地参与,并且会竭尽所能。那么,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与篮球、足球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结合。例如一个简单的做法,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男女生各两组,男生、女生第一组绕操场运球一圈,第二组休息,一圈后,第二组运球,第一组休息,轮流交换,用运球替换单独的慢跑,不仅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得到提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也得到了无形的训练,而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耐力练习,所以,就不会产生抵触,而且由于是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也会全力以赴。除此之外,体育课还可以安排一些球类比赛,例如,篮球比赛,但是对规则做一下修改,即,球在活球状态时,除持球学生外,其他学生都要处于跑步状态(可以是原地跑步),只许传球,不许突破。如果没跑即判罚违例,对方罚球。比赛5分钟一局,相互轮换比赛。这样学生在5分钟之内就基本上一直处于跑动状态,对提升学生的耐力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练习不仅心情愉悦,而且积极性高涨,跑动也更加积极,锻炼的效果也就更强了。
二、与队列队形有机结合
队列队形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集体精神的有效手段。但是,也不要忽略了行进间的队列队形练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内容,而这个重复的过程不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吗?尤其是行进间的队列队形的变换。例如,分队、合队、裂队、并队、错肩跑、交叉跑等。分队就是由一路纵队变成两路,合队就是两队变成一队。裂队就是同一方向运动的两队变成左右不同方向的两队。并队则是不同方向的两队合为同一方向行走的两队。那么,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强调队列队形整齐度与队伍的美观度,这就是对学生规则与集体意识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练习,同时,为让队伍更加整齐与美观,学生必须要去观察同学,甚至提醒自己与同伴该怎样进行跑位,这就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体现。学生们正是在不断地磨练队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耐力锻炼。因此,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同时,这种锻炼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一些学生克服懒惰心理。在进行这些比较乏味的练习时,许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参与愿望不太强烈的学生,就会产生懒惰心理,如果让他们分散练习,那么有些学生就可能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但是,通过集体形式的练习,许多学生就失去了懒惰的机会,因为只有自己的运动得到维持,整个集体的运动才不会中断,迫于同学的压力,或者自身集体意识的觉醒,他们就会高质量地完成练习,而这样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参与欲望不强,笔者建议采取集体的锻炼形式,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与各种图形跑进行结合
所谓的各种图形跑就是在操场上画一些几何图形,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同心圆等等,学生绕这些图形的边线进行跑步,而这种跑步方式的出发点其实是为避免重复绕操场跑步而产生厌烦心理。但是,笔者认为单一的图形跑可能令学生更易产生厌倦心理,如果稍加改变,情况则大不相同了。例如,采取复合图形和不同方式的跑。在操场上画一个有弧线、直实线、直虚线、曲线等线组成的首尾相连的不规则的大图形。那么,学生经过不同路段的时候可以采取不同的跑步形式,如,弧线采取正常的跑,直实线采取后退跑、直虚线采取侧身跑,曲线采取高抬腿跑,这样学生在不同的跑步形式之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既可以转移跑步枯燥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当然,跑步形式还可以变化得更多,例如,后踢腿跑、小步跑等等,甚至还可以穿插少量的跳跃内容,如双脚跳、单脚跳,还可以是爬、滚等内容。
【耐久跑教学】推荐阅读:
进行耐久跑教学11-11
中学耐久跑教学策略09-12
《耐久跑》教学设计06-17
趣味耐久跑教学反思12-18
高中耐久跑教学新方法08-30
耐久跑教学方法与步骤09-03
耐久跑的课堂教学体验06-19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01-02
耐久跑教法05-31
耐久跑训练方法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