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里手(精选12篇)
行家里手 篇1
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和各项活动离不开班级,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 在学生学习和品德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正确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掌握必要的工作技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尤其作为小学班主任更是一个复杂的角色, 关爱学生时, 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 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体贴与呵护;批评教育学生时, 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 严肃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并帮助他们改正;当学生在人生路上迷茫时, 班主任又要充当为他们指点迷津的指路人, 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这其中的付出足见班主任工作的艰巨和辛苦。但为使一个班级成为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集体, 学生们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这诸多的付出与艰辛都是值得的, 也是幸福的。要真正化艰辛为幸福,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管理上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班主任自身讲, 要管理好班级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形象, 打造班主任的亲和力
良好师生感情、和谐班级氛围的形成, 关键在于班主任是否具有亲和力, 要形成班主任的亲和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言语要具有亲和力。言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主要载体, 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亲和力, 学生新加入一个陌生的学校和班级里, 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他们唯一的亲人, 因此, 班主任平时的言语备受学生的在意。亲切、机智、幽默的话语, 有时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恰如其分的赞美之词远比冷冰冰的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其次, 班主任要讲究仪态美。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 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 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 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 映出美丽的图像。”所以,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个亲切的眼神都会起到非常神奇的功效, 有时会胜过苦口婆心的批评和劝说, 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近, 从而大大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最后, 班主任要用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乌伸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对学生来说, 班主任的人格影响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 是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 更是做班主任最难能可贵的。人格美主要指内在的思想美、道德美、知识美等, 班主任具有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 必然让学生无限敬仰, 进而产生感召力和亲和力。
2.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感召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 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和形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认为:“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 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 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 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学生在观察教师时, 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 教师一个小小的善举, 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一点小小的瑕癖, 则会使他们产生极强的失望感。所以,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的发展, 努力形成一种美好、健康的人格。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班主任的教师来说, 言行的相悖, 德才的背离, 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 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 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总之, 从事了教师的职业, 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将面临着人格上的挑战, 迫使我们必须鼓足勇气, 义无反顾地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学生方面还要注意讲究技巧
1.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在班级管理上,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 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把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尤为重要。同时, 要培养有责任心、管理能力强、可以信任的, 并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 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分工, 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 通过他们团结和带动其他班级成员, 这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班主任应当善于发现、考查和配备班干部,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干部, 这是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还要通过班级活动, 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 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 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从而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加快班级的整体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消除心理阻碍, 努力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使每个人都看到自身的价值, 鼓励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特殊生往往缺乏这种心理。因为生理上有缺陷或者行为上曾经出过差错的学生都有一种自卑心理, 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 即使自己尽力做了好事, 别人也不会说自己好, 因而存在“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像这种学生就要放低要求, 只要他们能尽力去完成就行了。要认真观察学生言行,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点苗头, 就要及时给予表扬, 倍加爱抚和鼓励, 这样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从而产生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动力。
对于特殊生的教育和管理, 需要各方面教育影响协调一致, 并要持久地坚持, 这样才能构成教育特殊生的良好环境, 促进他们的转化。要调动全体同学关心帮助他们, 班主任经常与任课老师以及学生家长联系, 经常沟通, 共同商量对策, 互相配合, 让此类学生处处有人管教, 时时得到关心和帮助, 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关注、尊重双差生, 做好双差生行为的转化工作
学生中难免有学习差、品德也差的学生, 他们往往上课不专心, 时常违反纪律, 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 教育这些学生有一定难度。但是, 这些所谓的差生并非不可救药, 只不过比其他学生进步慢一些, 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罢了, 他们的行为需要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班主任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以慈母般的爱去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正确对待他们的弱点、过失和错误, 切忌冷淡、嘲笑和疏远, 要对产生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仔细分析, 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除此之外, 还要善于发现双差生的闪光点, 并及时、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抹掉心中自卑的阴影。并且, 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要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班集体做出贡献, 从而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作为班主任, 平时更要贴近这些学生, 多找他们谈心, 努力走进每个双差生的内心世界, 用爱的情感去感化滋润他们的心田, 逐渐消除不良的心理, 形成改正错误的动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交朋结友的情况等。班主任如果能够掌握学生的这些情况, 工作中对症下药, 效果会非常好的。同时, 要通过和家长的交流, 让家长走出老师找家长就是想“治”学生的思想误区, 使他们明白老师的出发点和家长是相同的, 都是希望学生能改掉缺点、健康成长。这样, 家长才能与班主任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作为班主任对任何家长都不能有偏见, 学生有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 有的班主任因此会对家长产生偏见, 这是很不对的。学生错, 并不意味着家长错;学生落后, 并不说明家长落后。因此班主任见到这些家长时一定要态度端正, 心平气和, 让家长理解老师的苦衷, 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在与家长的交往中, 要避免沾染当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 影响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 否则, 就很难真正发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4. 正确引导家长, 家校结合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小学义务教育过程中, 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配合诚意, 会大大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 有时会碰到一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 表达出对子女教育敷衍、轻视的态度, 在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方面会有一些认识误区。对此, 班主任应该在家访或家长会上, 通过解释引导, 使家长摆正对子女教育的态度, 积极配合学校和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并且在课外严格管教子女, 促进班主任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总之, 班主任要在各项工作中, 善于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和技巧, 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工作。工作方法很多, 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 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循循善诱, 勤于管理, 善于总结和学习经验,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就会成为一名班级管理的行家里手。■
(作者单位:吉林松原市乾安县第二小学) 教师新概念·教书育人03|201163
行家里手 篇2
识途老马 大方之家
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行家里手造句:
1、他是教育界中的行家里手。
2、各行各业都需要行家里手。
3、他是家电维修的行家里手。
4、他是计算机软件方面的行家里手。
5、在拿自己的高龄开玩笑方面,约翰麦凯恩算得上一位行家里手。
6、一个套小牛的选手要想成为行家里手,他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练习。
7、要把自己的智慧结合起来,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还要注意建立自己的诚信品牌。
8、按照以下几步走,学习以下如何像行家里手一样投三分。
9、有着云经理这个行家里手的悉心打理,有着周之平、徐策几个业务经理的出谋划策,九泰的生意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争做企业中的行家里手 篇3
杨顺出生在农村,性格直爽的他,喜爱动手与动脑,从小就深受大人的宠爱、小朋友的喜爱。
1998年9月杨顺就读于东台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机械专业,高中学习中,他接受了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努力、积极实践,工作出色。钻研精神强,认真学习电子专业知识和机械制造相关课程,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很强的独立创新能力。
他热爱生活,使得他有了一颗乐观平坦、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校期间他一直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不管是文艺方面还是体育方面都不落后于人。
到就业岗位后,杨顺的专业特长优势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要求进步,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培训和学习进修,获得电工和数控技工等级证。
工作后,他一直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同事亲切友善,经过几年的打拼、锻炼和学习,他逐渐成熟,成为这个专业上的行家里手。
由于他个人的不断努力、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他在这个行业中游刃有余,在服务和技能方面得到用户接受和赞誉,公司经营业绩节节高升。江苏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供应商及加工配送中心,江苏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的一家享有盛誉的大型不锈钢加工、销售和配送企业。企业以创新求发展,以科技谋进步,努力成为钢厂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不锈钢加工设备,全力打造裁剪、切割、表面处理、成型及半成品制作的专业加工平台,并在生产工艺上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经过多年努力,公司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几年来,公司的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注册资本1130万美元,是长期从事不锈钢材料销售、加工和配送业务的专业公司,是一家享有盛誉的特大型不锈钢加工中心。2007年度销售量近32万吨,销售额达100亿元,2008年销售量35万吨。公司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7年获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00位。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不锈钢加工生产线,已逐步形成裁剪、切割、表面研磨、成型加工及半成品制作的专业加工平台。大明独有的加工陪送服务改变了客户传统的采供模式,兴起了一场生产变革。
任职期间培训学习情况:2006年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高级经理人研修班学习结业。2007年通过全国成人自学考试(本科),现湖北经济学院法学专业在读。工作期间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优秀班组长、优秀主管。
天空旅行家 篇4
鸟类之最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万根。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均速度为170千米 / 小时,最快时可达360千米 / 小时。
◆飞行速度最慢的鸟:小丘鹬,速度为8千米 / 小时。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北美金鸻,可以时速90千米的速度飞35小时,越过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能飞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万多公里。
◆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可模仿60多种鸟鸣。
◆产卵最少的鸟: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
◆孵化期最长的鸟:信天翁,一般需要75 ~ 82天。
春天来了,成千上万只候鸟开始了返迁之旅,天空中万鸟翔集,悦耳的鸟鸣充盈着整个天地……
鸟类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也是一个大家庭。根据鸟类迁徙的行为,可以将鸟类分成不同的居留类型:留鸟,即没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候鸟,即随不同季节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迷鸟,即由于外界自然原因偏离自身迁徙路线的鸟类。
对于不同地点来说,候鸟也有不同的名称。一些鸟儿夏季在某地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温暖地区越冬,第二年又返回此地繁殖,对该地区来说即为夏候鸟;而一些鸟儿冬季在某地越冬,于第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秋天又飞回此地越冬,对该地区来说即为冬候鸟;候鸟迁徙时途经某地,但并不在此越冬或繁殖,则称为此地的旅鸟;而漂鸟,就是为索饵或者繁殖需要在一定区域内短距离迁徙的鸟类。
但是候鸟和留鸟并没有绝对严格的区分,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留鸟也可变成候鸟,候鸟也会成为留鸟,如:美国新泽西州某地的大雁,由于冬季变暖,食物充足,便不再迁徙,成为了当地的留鸟;而雀形目卷尾族黑卷尾,在中国南部为留鸟,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则为夏候鸟,在欧洲却是漂鸟。
卖报小行家作文 篇5
卖报小行家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师范附小五年级一班 杜宇航 “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哈哈,想不到吧!今年这个暑假,娇养的杜小姐,已变成了卖报纸的小行家了!不过,我也有艰辛啊!
来了,杜小二给你们细细报来了!
镜头一:懒虫变勤
暑假,高阳提议我和潘盈欣一起去卖报纸。我一想,哇!哇!哇!好酷哇!听起来很好玩的,我就答应吧了。
刚一卖报纸,就有坎坷。哎!古话说的好啊,“万事开头难”。竟让一个家人皆知的“瞌睡虫”在凌晨5:00左右去取报纸。天啊!我的懒虫生涯到此结束了。
那天晚上我给小闹钟上好发条,还一再嘱咐妈妈明天准时叫我,妈妈不耐烦地说:“好了,我的`好航航啊,妈妈的耳膜都被吵坏了,明天凌晨5:00一定叫你,你真麻烦!”我调皮地伸了伸舌头,安心地跑回了屋里睡觉去了。
我怕妈妈太爱我,舍不得叫醒我,又怕自己睡过头。所以我不停地在梦里说:“快醒!快醒!”凌晨,我从梦境里一下子惊醒,大喊:“糟了,早上8:00了,不行!晚了!晚了!”妈妈闻声赶来,抱起我,亲切地问:“航航怎么了?又做噩梦了?”我摇摇头说:“妈!晚了,已经8:00了,快取报纸!”“傻孩子!现在才凌晨3:00,也不知道你是怎样想的!”说完,妈妈松开我,回屋睡觉了。
这一天的我,哈哈!懒虫变勤了!
镜头二:冤枉呀
第一天,空气还可以。我骑着自行车,取完报纸,唱着《我是女生》,去找高阳他们。
我们高高兴兴得卖起报纸来,卖到快中午时。突然,目标出现了:一个满脸皱纹的妇女领着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准备上车。妇女把脸一扭,用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们一眼。用纯正的淄川话严肃地对她的儿子说:“儿子,看见了吗?学习不好就得卖报纸!“。说完,又用异样地眼光看了我们一眼。然后,领着儿子上车了。
当时,我的的肺都气炸了,头也大了,脖子也粗了,感觉血液在倒流。什么学习不好,我是班里是学习委员,高阳和潘盈欣是劳动委员。
体验生活,反而成了学习不好。我们真冤啊,包青天大老爷在哪里啊?
镜头三:虚惊一场
我们这次卖报纸,在暑假过后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甜滋滋的,老师提倡我们多组织几个组继续卖报纸。
于是,第二次卖报开始了,我和丁盛一组。
才开始算是一帆风顺,可是后来者居上,别的组远远地超过了我和丁盛,我和丁盛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服装城满处窜。
正在这是,我看见后边有一个骠悍的叔叔向我们走来,他挽起袖子,怒视前方。当时,我吓得毛骨悚然。我心想:我没得罪他吧!那…….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丁盛就跑。我不放心,回头想看看。只见那人对另一个人说:“哎,今天太累了!”说完又挽起袖子。
哎,真是虚惊一场啊!
我们接着又卖了第三次,很成功。老师说还要卖第四次、第五次…………
我们要对天下所有人说一句话:“我们不是一群群没有主见、娇生惯养、不懂节约的小皇帝、小公主,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已是“毛第二”(别误会,我指的是俭朴)也变得有自己的主见了,敢做敢当,肯吃苦耐劳,我们越来越接近成熟的世界了。
我们是一只刚刚展翅的雏鹰,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正向下一个目标飞去。
我们长大了!
・・・・・
指导教师:马翠琴
小小“银行家” 篇6
愉快的情感将会引导着孩子们去参与活动,而活动本身又将强化孩子们正确认知。
孩子,请你把座位下的废纸拾起来好吗
老师您别让我拾,这些不是我扔的
下午五点后,三年级各班家长没来接的学生渐少,为便于管理,都集中到一个教室里去,由我负责“管理”。这个临时拼成的班称为“管理班”。我的目标是培养他们学会自己找事做、保持教室清洁、懂礼貌。
五点十分左右,“管理班”里黑压压一片坐了五六十个孩子。就在我急于维持秩序,拨弄电脑、放动画片(默片)、组织部分孩子写作业、绘画的一会儿工夫里,教室的地板上像是深秋中的树林,铺满了厚厚一层“落叶”:用过或没用过的餐巾、撕碎的废纸片儿、用过的小食品包装袋、花生壳、水果皮……让人“惨”不忍睹。
我从第一组开始,“请”第一个孩子:
“孩子,请你把座位下的废纸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行吗?”
“我才不捡呢!我们家都是让保姆扫垃圾。”小脑袋抬都不抬。
我走到第二个孩子面前,一个本来文静的女孩儿嚷道:
“老师您别让我捡,这些废纸片儿不是我扔的!”
我刚朝第三个孩子抬起头来,还没说话,小家伙儿就把嘴嘟起来了:
“这消毒餐巾我可以捡起来,橘子皮可不是我扔的,凭什么让我捡?”
毕竟不是班主任,我在他们面前说话,气都短三分。
一小时后,空荡荡的教室内只剩下两三位“小朋友”手攥着笤帚,东游西荡地“陪”着满脸汗水的我“做值日”。这时,教室门口闪出几个身影,随着孩子们一声“接我来喽!老师再见!”,两三把笤帚在桌子上空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优美地飞落到我的脚下。
桌上地下哗啦哗啦被我清理出一大片“秋叶”,我把桌椅对线码齐,把遗落的物品、翻乱的书柜整理一遍后,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愤怒”地想办法。强制管理、建立规则,不是做不出来,只是不符合我的目的:我想让他们学会自觉地爱自己的生活、学会爱自己生活的环境。
把脚下的“钱”存到银行里,你将获得高额利息
银行家请过来,我有“钱”要存
又一个下午,在“管理班”一个男孩儿在我的“挟持”下,拎着一个漂亮的蓝色塑料桶,嘟嘟囔囔地在“深秋的树林”间转悠。
我拉着他走到一个座位前:
“请你把脚下的‘钱’存到我的银行里!”我指着讲台桌旁的蓝色垃圾箱说。我的声音大到全班都“不得不”听着。
“钱?什么钱?老师我没掉钱呀?”
“没有?你脚下明明那么多大额美元!怎么说没有呢!快存到我的银行里吧!”声音依旧大到让全班都听得见我们的对话。
“噢,您是说这些废纸吧?哈哈!哈哈!我存‘钱’,我存‘钱’!”
教室最后排的一个男孩儿听到我们的对话后,“噌”地一下蹦了个高儿:“哎呀,老师!我们脚底下踩着这么多美元啊,哈哈!”
“哈哈,我都成大款了!”
“嘿!把你的‘钱’给我!我要去存银行!”
教室里笑开了锅,但我希望孩子们能笑够两分钟以上。
孩子们哄笑的开始是对这小把戏的嘲讽,继而是好奇,接下来是兴奋、快乐和参与前的跃跃欲试;这笑声仿佛是火车头对接车厢时的轰然撞击声,一颗颗原本纯净可爱的小心灵在这轰然的撞击后,开始以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情绪主动地参与到这小小的“游戏”活动中。
一个女孩儿手里团着刚做完手工剩下的一大把碎纸屑:“我这里有十万元钱要存银行!”
一个平时做值日百请不动的男孩儿努力搜寻到一条用过的消毒餐巾后高举着嚷道:“我的存折也要放到银行里保管!”
一时间,有几十个小脑袋东寻西找,几十双小手伸向课桌面、桌斗里、暖气片后面,还有座位下的地板上……教室里到处是高一声低一声的“我要存钱”。
被我“挟持”的男孩推了我一下:
“老师您走开吧,我知道怎么做了!”
“存钱!存钱,快点把你座位下的‘钱’存在这个蓝色银行里!”
十几分钟后,课桌上、孩子们的座位下、桌椅间的过道上干干净净。教室里显得整洁多了,坐在教室里的人也感觉舒心多了。
喧闹过后是平静。我想:应该在平淡中持之以恒地培养和巩固孩子们的良好观念和习惯,使他们学会爱。几天之后,我在“管理班”上“郑重”宣布:每次“管理班”可以有三到四个同学相互接替当“小银行家”,负责检查每个座位下是否清洁达标。
好奇的喧笑声没有了,代之是礼貌、幽默的一声声对话:
“您好,请您把不用的钱存到我的银行里,您将获得高额利息。”
“哎!银行家,请过来!我这里有钱要存!”
停滞在偏僻小站上的“列车”终于启动了,但它还需要不间断地获得加速度,才能保持平稳的运行。
几天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了:“银行家”当得好,可以把班级和姓名在老师那儿登记,事后不仅自己会得到表扬,而且也会为班级争得荣誉。
现在的“管理班”上,谁要争当“小银行家”,还得提前预约呢!
动画“默片”还在放,作业还在做,看书的、绘画的、做手工的孩子都在继续干着自己的事,不同的是,与以前比,教室里清洁、整齐多了。
但是,“小银行家”是否能尽职还时时需要老师“以身作则”,个别“储户”也还时常出现“有钱不存”的现象。
培育“爱心”的过程,还在继续着……
愉快的情感将会引导着孩子们去参与活动
孩子们为什么从“随便乱扔废弃物品”转而乐于“储蓄”呢?
因为他们中许多人,最初在公共场所,看到那些西装革履、挺胸昂首的“大人们”随意地把用过的废弃物品随手扔到地上却熟视无睹时,他们对这一社会事物的认知就受到了环境的左右:随手扔废弃物是正常的。而当他们看到那些大街上蒙头捂脸挥舞着扫帚的清洁工、那些蓬头垢面蹬着满载废品的三轮车夫时,一种“捡拾、整理废弃物不光彩”的观念便形成了。他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进而导致了他们行为的偏差。而与此同时,来自于学校的正面教育也影响着他们的观念,使他们明白了“不随便乱扔废弃物、清理废弃物可以使自己生存的环境美好、健康”的道理。那么两种并存的观念为什么前者占了上风呢?这是因为,实践活动本身比抽象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强化某一种情感,更能影响人的认识。
既然孩子们缺少一种培养这种正确认知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创设一种“活动”,一种能够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应该保护环境卫生”的“活动”,一种能使孩子们在其中获得愉快情感的“活动”。愉快的情感将会修正孩子们认知的偏差,从而使他们自觉地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词语的情感色彩:尽量用容易引起孩子们愉快情绪的词语代替一些说教意味较浓的词语,因为愉快的情感将会引导着孩子们去参与活动,而活动本身又将强化孩子们的正确认识。
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识过程始终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品行时,教育者应该多从强化他们的认知上发现契机。
白灵菇行家何玉宁 篇7
“食用菌的生产是奇妙的,同一种方式生产,永远没有很一致的结果,还有很多课题等我们去脚踏实地的工作、研究。”身为科技协调员的何玉宁,志在积极探索新技术,带动农民致富。多年的经验,让她掌握了白灵菇周年生产的技术。她深入一线,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积极做好菌棒生产和鲜品种植的技术指导工作,使菌棒年产量达到500万棒左右,公司从原来的季节性生产,进步为智能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公司被通州农委评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在她牵头成立的标准化生产小组,强化管理,建立各种标准,建立了从上到下,层层的岗位责任制,从制度建设抓起,生产质量有很大提高,提高了菌棒成品率、鲜品菇的商品率。
她在公司举办“第一届白灵菇栽培技术培训班”, 担任主要培训老师, 通过这次培训, 带动了河南、河北等几个省的贫困乡县种植白灵菇, 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现在河北蓟县也有她们扶持的基地, 她还多次被邀请到乡镇去技术指导与培训。
她多次为乡镇做“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讲座”, 给当地农户讲平菇、杨树菇等大众品种的种植方法, 介绍食用菌的发展史, 让农户了解食用菌, 对种植食用菌有信心, 逐步带动农户种植食用菌。在通州区马驹桥镇领导的协调、帮助下, 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带动农户种植各种食用菌, 提高农民收入, 她一直在生产一线负责农户技术指导工作。
一代银行家姜建清谢幕 篇8
——姜建清
“搞商业银行就像跑马拉松”,提起姜建清,大部分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这句话。这并非一时兴起的比喻,而是贯穿姜建清执掌工行16年生涯的精髓。
5月31日晚间,工商银行发布董事长辞任公告,这位崇尚“马拉松”精神的银行家结束了他在工行的“长跑”。公告显示,姜建清因年龄原因辞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
翻看姜建清的履历,从柜员到董事长,姜建清几乎经历了工行所有的业务管理岗位。执掌工行16年,他历经中国银行业从“技术性破产”到股改、上市,再到发展的“黄金十年”。
工行从一家亏损的大行成为“宇宙行”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姜建清不仅是参与者,也是改革者。然而,对于资产规模已达22万亿元的“宇宙行”,以及它的掌舵者姜建清而言,历史并没有留给他们太多喘息的时间。
高速发展后的银行业进入到了一个平台期,来自各方的压力日渐增大:受经济“三期叠加”因素影响,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受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影响,银行利润增速不断下降;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银行转型又迫在眉睫。
如何应对时代和行业的巨变?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老大哥”,工行正在努力探寻答案。目前来看,国际化发展、综合化经营、互联网金融三箭齐发,成为工行转型突围的新引擎。
“宇宙行”诞生记
新世纪伊始,中国的银行业坏账累积,被贴上“技术性破产”的标签。这一时期,银行业想要重振旗鼓,最重要的是消除“旧账”。清理消化不良资产成为银行业的主要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下,姜建清执掌工行,他面临的是一个个“攻坚战”。首先是不良贷款的化解,尽管从1999年到2000年间,工行向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及转股债权4077亿元,然而不良贷款率仍然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工行在2000年末,其不良贷款率高达34.43%。
2000年4月,工行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这也是姜建清担任行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行性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效益、质量、管理、创新”,并定调3~5年是工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八字方针的实施,对工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状况的根本好转以及此后全行的经营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姜建清后来称。
就在这一年末,工行将2001年定位为信贷资产质量攻坚年,并确定打好“确保新增贷款质量,遏制存量贷款劣变,盘活和消化存量不良贷款”三大战役。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2004年末,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降至18.99%,比1999年最高峰时的47.59%下降了28.6个百分点。自1999年以后,工商银行的新增贷款不良率也始终控制在1.6%以内。
此外,精简原有机构、人员,调整总行、分支机构内部设置,全面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拓展优质业务市场,推进跨国经营、多元化经营等,让工行在2000年扭转连续6年的亏损。到2004年,工行境内外机构营业利润已经达到了746亿元。
2003年,银行新一轮改革序幕拉开,这次是股改上市。前有中行和建行的股改上市样本,工行在2005年正式启动股改,不良贷款高企依然是沉重的羁绊,最后工行共剥离出去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转让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
姜建清表示,财务重组之后,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得到显著提升,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长期困扰工商银行发展的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资产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到2005年末,工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度下降至4.69%。
股改的完成,让工行轻装上路,2006年10月27日工行首开国内A+H两地同步上市先河。此次上市在当时刷新28项新纪录,被称为“世纪IPO”,工行在上市当日的总市值,已经排名全球第五。
政策与商业平衡术
随着大型商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中国的银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也是银行基础规模迅速积累的十年。在这期间,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净利润飞速增长。
以一组数据为例,2011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总利润达到了突破万亿元大关,2003年至2011年,年平均利润增速为50%。在2014年之前,各家银行净利润几乎都是两位数以上增长。
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04年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28.84万亿元,而到2016年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已经突破了200万亿元,达到208.56万亿元。
被认为构筑银行业“黄金十年”基础的是银行信贷资产的迅猛扩张。“工商银行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具有显著的信贷拉动和规模扩张的特征,这是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相适应的。”姜建清如是称。
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存在共生共荣的关系,正如姜建清所讲,金融是经济的缩影,金融与实体经济如影随行,兴衰与共,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金融业经营必然不会稳健,银行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这“黄金十年”期间,银行信贷的迅猛扩张,也可以预见到当经济处于下行通道,给银行所带来的压力。2015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的加速暴露,正印证了这一点。
“正视银行业需要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进退的关系,银行的经营者也需要平衡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姜建清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发言中表示。
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银行最为直观的体现是信贷的发放,工、农、中、建四大行十年贷款平均增速均高于15%,十年累计贷款增长3.3倍。尤其是在“4万亿”投放的特殊时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更是大幅增加。
按照常理,工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中体量最大的银行,在特殊时期可能要背负更重的“政策任务”,从工行实际操作来看,其在政策需求与商业可持续发展之间亦有所平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为支持实体经济应对危机,以2009年和2010年被称为贷款猛增的特殊年份为例,粗略对比五大行在这两年的信贷增速,可以看到工行的信贷增长并未大幅放量。
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整理,2009年五大行信贷增速中工行最低,为25.3%,而中行增速高达48.97%,农行和交行分别为33.48%和38.44%,建行则为27.04%。
就在姜建清卸任消息传出之前,他发表的一篇文章还在探讨构建信贷增量与存量并重的管理机制:“尽管当前‘盘活存量’常被提及,但社会公众对货币信贷供应的关注焦点仍主要集中在信贷的增量和增速上。”
姜建清认为:“适应经济提质增效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必须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推动信贷经营从‘重增量’向‘增量与存量并重’转变,并最终构建‘存量为主、增量为辅’的全流量管理模式。”
他在文章中写到,要充分认识到存量管理的资源配置效率高于传统增量管理模式。以工行为例,201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63亿元,而贷款存量到期收回后移位再贷1.88万亿元,是新增贷款的2倍多,二者相加,全年实际新投放贷款达到2.77万亿元,与各项贷款余额(10.9万亿元)的比例为1∶4,即每年有高达四分之一的贷款要重新进行投放。按此推算,全国近百万亿元的信贷存量调整盘活潜力极其巨大。
每一个行业,迅猛扩张总有终结的时期,银行业也不例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推进、互联网金融搅局,都让目前处于经济下行通道中的银行业有点“无所适从”。
目前,银行业压力重重。不良贷款加速暴露,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77亿元,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不良率连续18个季度上升。净利润正在加速进入“零增长”时代,银行转型迫在眉睫。
从工行数据来看,2016年3月末,工行总资产22.88万亿元,同比增长3.0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47.64亿元,同比增长0.59%。同期,工行不良贷款2046.5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6%,拨备覆盖率141.21%。
“对于工商银行这样体量的国内金融航母而言,‘船大难掉头’,我们不能等到市场形势发生剧变时再考虑调整,而必须早作谋划。”姜建清表示。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工行这艘航母要如何应对,这也是姜建清的继任者最迫切的问题。
“金融航母”出海
尽管早在2007年工行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但从其国际化程度来看,工行距离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大行仍有一段距离。
彼时,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的中资行们踌躇满志,不管是从自身的商业发展来看,还是从国家战略出发,加速“出海”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作为国内银行业的“老大哥”,工行也加大了布局海外的力度。
中资银行“扬帆出海”,首先需要设点、铺路,拓展境外经营网络,为业务的国际化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可选的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自主申设代表处,境外分行、子行;一是并购境外金融机构。
从1992年设立第一家境外机构新加坡代表处开始,工行的国际化布局选择了自主申设、并购“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姜建清认为,“仅仅做一些中国人在海外的业务,远远算不上是当地的银行”,相比之下,并购的投入产出快,而且能直接获取当地的网络、客户等资源,容易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这24年中,工行共进行了16次海外并购且全部成功,加上自主申设部分,目前工行已建成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由400家境外机构组成的牌照完备、运营高效的全球网络。
在姜建清执掌工行的16年间,工行海外业务发展迅猛。公开信息显示,工行海外总资产从2000年至2014年增长了64倍,至去年底达2360亿美元,同期海外净利润增长了87倍。
半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达到近2700亿美元,比2014年末增长14%,实现税前利润1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一增速是全行利润增长的18倍,国际化发展作为工行“新引擎”的效应明显。
2015年末,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达2798.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38.34亿元,增长18.6%。报告期税前利润3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提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都为中国银行业深化“走出去”经营创造了更多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姜建清认为,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波动之中,欧债危机和量化宽松的影响还在持续,但经济调整和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机遇。对工行而言,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
经过24年的国际化发展,工行已初步实现从本土传统商业银行向全球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的转变,从最新的业绩报告来看,国际化经营对集团的价值贡献日益显现。2015年末,境外机构总资产在工行集团总资产的占比较上一年提高1.1个百分点至8.2%。
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工行也从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走进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行列,这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新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当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均有入列。
不过,尽管近年来,中资行在海外机构数量和整体布局上成效显著,但从整体的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来看,包括工行在内的中资银行依旧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并且五大行海外机构近一半在亚洲,分布依然较为集中。
从数据上看,近8年五大行平均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8.09%、6.12%和6.30%,而相应的花旗银行数值为60.29%、50.59%、50.32%,汇丰银行为48.36%、62.35%、69.05%,约为五大行平均值的8倍。
同时,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也给银行全球经营带来挑战。从工行2015年业绩数据来看,其境外机构客户存款出现下降,期末客户存款867.58亿美元,减少56.91亿美元,同比下降6.2%。
国际化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有机遇和诱惑,同时也不乏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工行未来如何保证“宇宙行”的地位以及提高全球影响力,都是下一阶段的重要挑战。
再造一个E-ICBC
告别“黄金十年”的银行业进入到一个高速增长后的平台期,既有内忧亦有外患。
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深入推进,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日趋严格,国内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演进,商业银行正面临着经营管理模式、业务运行模式、客户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冲击。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生态系统,过去依靠信贷扩张和利差收入实现增长的传统经营模式变得愈发难以为继。
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们快速崛起,以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大数据征信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冲击着传统银行的存贷汇核心业务,“分食”着银行用户。
面对互联网金融变革浪潮带来的冲击,2015年3月23日,工行正式发布了其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和主要产品,“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客服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三大平台齐齐亮相。
而仅仅时隔半年之后,升级后的e-ICBC 2.0版也随即登场。工行的目标要求是三个平台(“融e购”、“融e联”、“融e行”)、一个中心(网络融资中心)拥有亿级以上客户,交易额均要在市场中名列前茅。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工行全力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成效显著,以业务领域涵盖B2C、B2B、B2G(集团采购)的电商平台融e购为例,其用户数已经突破3000万人,在去年第一个完整的经营年度内实现交易额超过8700亿元,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
工行的目标是三大平台都要形成亿级客户群,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融资银行。
然而,对于工行大刀阔斧进行的自我革命,外界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亮眼的数据是变革的成效,还是既有沉淀用户迁移的假象?大行转型是浮于表面,还是真的改头换面了?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们,老牌大行如何竞争?
姜建清认为,互联网金融并未脱离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属性,改变的只是实现载体、渠道和手段。金融机构对金融本质的渗透和把握,是在经济周期波动和市场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这种内功是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
对于不绝于耳的“互联网颠覆银行说”,姜建清笃信,金融是行稳致远的行业。“决定一家金融企业能否屹立不倒且基业长青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能否在恪守金融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来变革思维、改进管理、创新模式。”
姜建清曾撰文称,无论是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服务的金融机构,决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深刻理解并审慎把握好金融的本质特征,控制好创新的界限,平衡好效率与风险、便捷与安全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变化之快已远超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变革、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功应对变革的方法,就是要主动变革。”姜建清在2015年9月的品牌发布会时,谈及e-ICBC从1.0到2.0的成长思考与理念时提到。
面对日益壮大的互联网巨头们的围剿,传统银行业机构的转型态势依旧严峻。姜建清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在于对大数据的应用,生命力在于对客户体验的改进。
此外,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在他看来,打通线上与线下、交叉引流,形成全方位、全触点的O2O价值链和完整的金融生态闭环,实现“任意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一体化服务,两者之间将会产生新的、更强大的聚合效应。
互联网金融的变革之路刚刚开始,“大象能否起舞”还有待时间的验证。而这场商业银行转型的“马拉松”已经进入中段,如何带领这家22万亿元规模的“宇宙行”继续加速奔跑,这是留给姜建清的继任者最大的命题。
姜建清:
现任行长中最年轻的一位。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工行行长为资本市场支招: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将对中国资本市场发挥正面作用,工行正与境外投资机构加强联系,并争取尽快获得QFII托管行资格。
1993年姜建清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1995年任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行长,1999年7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2000年2月任党委书记、行长职务,接替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廷焕。2010年9月17日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2005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姜建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2009年赢得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银行家”殊荣,2011年再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银行家”荣誉。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16年5月16日,不再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
方风雷:躲在幕后的银行家 篇9
7 月7日下午,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与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双双出席中粮集团入股蒙牛的媒体沟通会,两人谈笑风生。另一个关键人物厚朴基金掌门人方风雷并未到场。
即便没有出现,以方风雷为标题报道整个收购事件的文章也多如牛毛。如果方风雷到场,相信整个媒体沟通会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踏入投资银行业15年,现在的方风雷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行业标杆人物。在合资投行这块人事最复杂、涉及利益之大最惊心动魄的领域里,深谙中国国情并且拥有强大政府高层人脉的方风雷奋力前行,不断挑战自我。
大交易的操盘手
收购蒙牛的案子中,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总投资61亿港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
厚朴的这笔投资,是今年第三次惊动市场。一个月前,由厚朴基金牵头的投资团一举接下了美国银行手中的135.09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份。总价高达73亿美元的此次交易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一宗股票配售交易。今年1月底,厚朴从苏格兰皇家银行手中接盘了中国银行H股的部分股票,整个交易涉及资金6.5亿美元。
厚朴基金首期规模25亿美元,自2007年成立以来,厚朴一直蓄势待发,虽有零星投资,但到今年才有这些“大动作”。
业内人士认为,方风雷目前的难题是如何给这些股权找到“下家”卖出去。
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使用期限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9个月,或者12个月,具体如何属于商业机密。
如此大批量的股票,不可能在二级市场上散买散卖,否则二级市场股价将会剧烈波动,在国外一般会有这种类似于“批发商”角色市场制度设计。我国证券市场前两年也设置了大宗交易平台,不过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多限制。
这个难题在方风雷目前的困局中只算是小事一桩。原来计划100亿规模的人民币股权基金没有募集到资金成立,是目前让方风雷偏离自己预计轨道的最为被动的事情。
“如果有人需要公章,就去找方风雷”
方风雷的名字从来都是和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
1985年,33岁的方风雷已经是厅局级干部了,他的职务是河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方风雷1968年到内蒙古农村插队,两年后参军入伍。1978年,当了一阵工人的方风雷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学。
毕业后方风雷分到外经贸部工作,后来在参加考察团赴河南调研体制改革期间,被河南省领导看中,调到河南省经贸厅。
方风雷的能量在这个时期初露头角,他锐意改革,将河南省最大的4家外贸公司捏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原国贸和中原集团,他本人也成为外贸体制改革小组的成员。随后方风雷参与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设计和筹备工作,事业第一次和金融业挂上了钩。
有说法是,正是此时方风雷得以结识王岐山。王岐山当时担任北京农村改革政策研究所所长,到河南进行实地调研时遇到了方风雷。
王岐山欣赏方风雷的才干,深信其潜力,将他送到美国学习金融业。说法不可考,但确凿无疑的是,这次出国学习成为方风雷人生最重要的转型。从此他告别了前程远大的仕途,成为一名“不以商人自居的银行家”。
从美国回来后,方风雷奔赴热土海南,供职于海南银泰科贸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建设银行。王岐山当时担任建设银行行长。
方风雷注意“高位蓄水”,积累人脉,“跟随高明的老师学习”的特点由此开始,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方风雷的一位同事曾经说,“如果有谁需要公章,就去找方风雷。”
很快,方风雷迎来了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从此开始了自己叱咤风云的精彩人生。
中金岁月
1992年冬天,方风雷通过经济学家刘国光,见到了时任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重庚。后来有人写道,“……他们讨论了中国成立一家投资银行为国有产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想法。”
1993年年末,林重庚向国内递交了一份“关于申请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很快,王岐山让方风雷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最初的时候,外方合作伙伴考虑高盛,但是高盛执意于独资,于是摩根士丹利成为最终的选择。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王岐山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摩根方面派任总裁。
方风雷虽然只是副总裁,但他在关键业务中的推动力、巨大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对公司的控制力,使其成为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这一点,正是王岐山将方风雷送入中金公司的意图所在。
尽管从来没有投资银行经验,但是方风雷与那些华尔街来的投行精英们的工作作风明显不同,也更适合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
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27.7亿股,融资42.2亿美元。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截至当时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规模的IPO,“整个沟通过程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方风雷在5个月时间里沟通好了一切。”
方风雷一战成名。
此后,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2000年4月新浪网首次公开发行,中金公司都是当然的不二人选。“方风雷是这些交易中唯一真正的创造者。”
高盛高华风云
2000年方风雷离开中金公司,在香港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短暂停留之后,2004年再次震动市场。
一次性掏出5亿人民币为海南证券解决挪用保证金黑洞,继摩根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 0 年之后,高盛为自己争取到了第二张“门票”。
2004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风雷等6个自然人成立的3家公司向高盛贷款1亿美元(当时合8亿人民币),持有高华证券75%股权。这是发改委首次批准中国个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
随后高盛集团与高华证券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高盛持股33%,高华证券持股67%,合资公司由方风雷出任董事长。
在高盛130多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成立过合资公司。高盛的理由是,金融机构里文化的作用很强,不能合资。但这一次,高盛把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押在方风雷及其强大的人脉关系上。
方风雷说:“当时我不想贷高盛的钱,但是我们国家的政策一是不给私人贷款,二是贷款不能作为资本金。民生和建行当时想给我贷款,可是这样就违反贷款通则。”
“有人说我搞高华是重复的事,我不管。我在国内随便搞一个投行很轻松,但是没有必要。如果搞高盛是为了我自己,有这个必要吗?当年搞中金我就不是这个想法。”
晚于高盛高华成立的瑞银证券争取到中石油回归A股等大单子,而高盛高华成立两年多时间里投行业务几乎颗粒无收。2007年,业界盛传方风雷受到外方极大压力,被迫离开。
对此,方风雷的左膀右臂、高盛高华总裁章星说:“你去看看高盛在美国做的事情,它已经不在乎传统投行业务了,更在意交易。”
不辩解不等于不委屈,方风雷说:“这究竟是对中国有利还是没利?对投资者有利没利?有什么不好的我就不明白。这是证监会说了算的,是中国政府说了算的。”
“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2007年年中,厚朴基金完成25亿美元募集,方风雷仍然担任高盛高华董事长,但是亦逐渐淡出日常事务管理。在成立厚朴基金的同时,方风雷致力于筹建百亿规模人民币股权基金,虽然发改委批了100亿的额度,但是由于筹集不到资金,方风雷不得不单独运作厚朴。
方风雷感慨:“我一开始就不想替老外打工,但没人给我钱啊!”
成立私募股权基金,本来是方风雷完善国内市场交易结构想法的延续,但是现在由于拿的是外资,外资进出国内市场不仅受管制,换汇也会增加成本,因此方风雷的厚朴基金更多的是在H股市场上运作,操作空间有限,而且偏离了之前的计划。但这显然不会是方风雷的终曲。
仍然有人质疑方风雷以每股6.4港元的二级市场4成折价买下建设银行股权,方风雷不替自己解释。
“我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最终受益者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我的梦想是看着中国经济起飞。”
杰米·戴蒙:美国最当红的银行家 篇10
对不起, 你被解雇了!
与花旗银行前掌门人桑迪·韦尔的相识对于杰米·戴蒙来说似乎是一种必然。在戴蒙17岁时, 父亲工作的证券公司希尔森被桑迪·韦尔经营的美国运通公司收购。在两家的交往中, 富有商业天分的戴蒙引起了韦尔的注意。也正是在韦尔的盛情邀约下, 当时怀揣哈佛商学院毕业文凭的戴蒙放弃了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工作机会, 来到运通公司在韦尔的身边当了一名助手。
然而, 戴蒙并不知道, 自己所选择的公司正在酝酿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作为总裁的韦尔与对手郭士纳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最终, 过于轻敌的韦尔仓皇败北, 而当韦尔走出运通公司时, 戴蒙也紧紧跟在他的身边。之后, 戴蒙协助韦尔收购了远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商业信贷公司, 两年之后, 这家信贷公司从华人大亨蔡志勇手中买下了Primerica公司。也就在戴蒙35岁生日时, 韦尔将Primerica总裁头衔的厚礼送给了戴蒙。4年之后, Primerica又将旅行者保险27%的股份旋风般揽入自己怀中。作为肯定, 韦尔也毫不吝啬地将旅行者集团总裁之职再次加冕到了戴蒙的头上。
收购花旗既可以看成是戴蒙与韦尔的“二人转”并购大戏达到高潮的标志, 也是师徒关系走向彻底解体的开始。戴蒙清楚地记得, 当他兴冲冲跑进韦尔的办公室提出收购花旗银行的建议时, 韦尔情不自禁地走上来与戴蒙紧紧拥抱, 因为, 他们师徒二人此时的想法竟然惊人的一致。1998年4月, 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价值700亿美元的交易正式达成, 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从此横空出世。
与其说是戴蒙再次竭尽全力为韦尔打造出了一个金融帝国, 还不如说是为自己在花旗的职场生涯挖掘了一座坟墓。新花旗成立后, 韦尔与花旗原CEO约翰里德共同执掌CEO大权, 这种“双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最终让戴蒙成为了牺牲品, 由于管理理念及管理风格不同, 里德和韦尔冲突不断, 甚至“大打出手”。但里德更欣赏戴蒙的年轻有为, 并经常请戴蒙和妻子到他家吃晚餐。尽管戴蒙怕引起韦尔的疑心而尽可能推脱, 但生性多疑、偏执忠诚的韦尔还是在戴蒙身上打上了问号。
直接的导火线终于引爆。当韦尔提出让其女儿在戴蒙麾下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要求时, 戴蒙几乎没有作任何考虑就断然拒绝了。这让韦尔大伤尊面, 对戴蒙的不满与日俱增。而此时戴蒙并不知道一个十分残酷的厄运已经在等待着他。在花旗并购完成的7个月后, 韦尔最终向戴蒙摊牌:“对不起, 你被解雇了!”
在新的平台上跳跃
离开花旗的那段日子是戴蒙人生中最苦闷的时光。从激烈的商场肉搏中突然退出, 戴蒙似乎一下失去了重心。他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于是开始上拳击课, 拼命跑步。如此枯燥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 最终戴蒙回绝了亚马逊、喜达屋酒店、大英伯克利银行, 选择了美国第一银行。
作为当时美国中西部最大和全美第五大银行, 美国第一银行向戴蒙开出的筹码的确不菲——让戴蒙出任董事会主席兼CEO。然而, 美一银行迎接戴蒙的并不是鲜花和美酒。戴蒙马上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出奇的沉重:2000年, 美一银行的净亏损达5.1亿美元, 同年, 信用卡发行利润只有7000万, 同比减少近3亿美元。驰骋于华尔街资本市场快20年的戴蒙很快明白自己必须做什么。为了取得员工的信任, 戴蒙自己出资买下了公司价值5800万美元的股票, 而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离开花旗时自己所拥有的3000万美元的全部积蓄。
现在看来, 美一银行应当是戴蒙金融事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黄金收割期。戴蒙主政的第三年, 美一彻底摆脱了亏损, 实现盈利33亿元美元, 又用了一年的时间, 美一的盈利窜升到35亿美元。在戴蒙的手中, 美一曾一度跃上全国第四大银行的位置, 总资产达2900亿美元。然而, 由于当时金融业巨型并购不断出现, 两年后美一又被甩到了第六的位子上。不甘示弱的戴蒙回到纽约为美一寻找更好的药方, 而就在曼哈顿的纽约公园, 戴蒙遇见了J.P.摩根的老板威廉·哈里森。这位迈克尔·乔丹的师兄、昔日以扣篮闻名的前锋在商场上的攻势却丧失了强势和凌厉。
“你可以尝试发展零售银行业务”, 当戴蒙向哈里森抛出惟一的一条“锦囊妙计”时, 两人一拍即合:推动美一银行与摩根大通走向合并。设想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变成了现实。2004年初, 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正式合并, 此次交易打造了一家价值达1.1万亿美元的庞大金融财团, 规模仅次于花旗集团。而戴蒙带给摩根的最大厚礼是, 布局于美国中西部多达1800家的美一零售业务网络都尽数划到了摩根的旗下, 使得摩根大通的分行机构一下增升到2300家, 超过了花旗集团3倍。
超级成本杀手
关于戴蒙对成本的控制, 在华尔街上流传着或真或假的诸多传说。如初到美一银行时, 他发现有人正在更换壁纸, 就迅速叫停, 并把那面一半深色、一半浅色的墙留在那里。在美一, 戴蒙打压成本的第一步就是将董事会从20人缩减为12人, 与此同时, 他要求1800个办事处必须张贴出利润和亏损的账目, 分行经理按照利润而不是销售额发放奖金。通过如此管理, 第一年戴蒙就为美一省下了10亿美元。
美一与摩根的合并无疑将戴蒙领进了一个百年老店的华贵殿堂, 但也让戴蒙在成本打压之路上走得更远。戴蒙在分析财务报表后发现, 摩根大通在并购相关企业后为每名员工花的费用达2.83万美元, 比其他对手要多一倍。而在与美一做比较时戴蒙更感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摩根大通分支网点的内勤人员为5名, 成本是75万, 而美一的网点里只有2名内勤人员和25万成本。不仅如此, 摩根大通的地方性银行经理的年收入为200万美元, 相当于美一银行同样工作者的5倍收入;其人力资源总监收入更比美一的同行高500万美元。戴蒙由此知道了掣肘摩根大通的真正力量, 由此也拉开了打压成本的凌厉攻势。
进入摩根大通的第一天, 戴蒙就将自己办公室里的鲜花取消, 关掉了15个员工健身中心, 收回了发给员工并全额报销的手机和呼机, 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手机并申请业务相关的报销。为此, 他要求6个利润中心每个月提交一份50页的数据簿:上面既有总收入中管理支出的比重, 也有每款产品的销售情况, 甚至还有每名员工的黑莓手机账单。
同时进行的是对IT系统的整合。在戴蒙刚上任时, 摩根大通的电脑系统是从以前收购而来的多家银行那里继承下来的, 必须使用昂贵的软件和界面才能把这些杂乱无章的系统兼容, 这使得摩根大通的单项交易成本高居全行业的榜首。为此, 戴蒙责成I T部门对众多软件、系统、数据进行重新整合, 并开发出新的ISYS系统, 仅此一举, 不仅节省了2000名后勤人员, 也使银行处理结算单的年成本从每个客户80美元降低到52美元, 而分行新开信用卡账户的数量则在2005年上升了55%。
与其他华尔街金融公司的管理者一样, 戴蒙减少成本也一定会涉及到裁员的敏感问题。然而, 在戴蒙“大开杀戒”的名单上, 基本看不到客户服务层面的员工, 而重点是指向公司的官僚机构。因此, 从戴蒙上任至今所裁减的12000个职位中, 绝大多数是部门管理人员和地区经理。
不错, 戴蒙成本推动的管理办法让少数高管人员十分不悦, 但却赢得了摩根大同董事会主席兼CE O的哈里森的热情褒奖。其后不久, 哈里森作出了提前半年将CE O大权授予戴蒙的重大决定。
地道的“执行狂”
每天清晨5点钟, 伴着一杯咖啡, 欣赏着古典音乐, 翻阅着当天的报纸, 这或许是戴蒙一天中最为悠闲的时刻。此后, 这位年轻、英俊的华尔街顶级银行家将一直工作至午夜12点, 在可能透支自己的精力中布局手中的工作。
在华尔街上以强硬作风出名的戴蒙可以说是一个不愿对任何细节妥协的管理者。在总部, 他把大量的时间用来与执行人员边走边聊, 或者给办公室经理、系统分析员、销售代表和客户打电话询问有关事情。他近乎插手每一件工作。他的属下曾在休假归来后发现, 自己离开前布置的工作已被改得面目全非。而在他出差时, 他会给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打电话, 检查对方是否趁其不在去打高尔夫球。
外界不少人对戴蒙事无巨细的管理风格曾提出疑义, 认为掌控公司神经中枢的人应当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司战略设计上。对此, 戴蒙的解释是, “我宁肯拥有一流的执行、二流的战略, 也不要好的想法与平庸的执行。”他并不认为增长是好的战略带来的, 而应由解决1000个小问题积累而成。
流传在金融界的一个误笔是, 为了增大执行力度, 戴蒙总是张牙舞爪地向下属大吼大叫, 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作中的戴蒙不仅会十分友好地将自己的主张贯彻到下属中, 而且还会静下心来聆听对方的建议, 虽然有时会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 但第二天他绝对会找到对方重新开始交流。
不错, 尽管戴蒙遭遇到韦尔的“流放”与当时花旗的管理体制直接相关, 但仅就戴蒙与韦尔各自的禀性而言, 戴蒙的离开似乎是一种必然。在花旗, 韦尔以脾气暴躁而闻名, 而另一方面, 生性冲动、极度好胜的戴蒙绝对不是一个唯命是从的士兵, 以致后来随着自己成就感的升腾对韦尔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硬的一面。狭路相逢强者胜。最终, 身手老道的韦尔将略显稚嫩的戴蒙打回了原形。心痛的教训被戴蒙作为反面素材移植到了今天的管理平台之上。《布隆伯格》杂志这样报道了戴蒙在摩根大通的“魔力进攻”:他几年前是个欢呼型的快枪手, 但现在比以前低姿态多了, 见到员工就问他们在想什么, 他甚至为一个小的账目失误道歉。此时的“魅力男孩”已经完全成熟。
严谨的工作态度、美国商界少见的执行力、辅之以人性化的管理风格, 让戴蒙散发出一种无法抗拒的领袖魅力, 并最终赢得了员工、股东甚至华尔街分析师的普遍拥戴。摩根大通董事、霍尼威尔前CEO、《执行》一书作者之一拉里·博西迪说:“我根本不需要探照灯, 他就是我在金融服务业见过的最棒的。”担任摩根大通财产及证券服务部总裁的海娣·米勒也动情地说:“戴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人物, 要求非常严格, 但却让你愿意用整个生命来相信他。”
援救华尔街
2008年3月13日是戴蒙52岁生日, 晚上他正在与妻子、父母和女儿一同举行生日宴会, 一个电话突然将这一切打乱。电话是贝尔斯登CEO艾伦·施瓦茨打来的, 而严肃的谈话内容让生日宴会顿时失色。戴蒙对家人说道:“他们正在寻求交易, 通常来说一家公司应该知道如何为第二天的经营融资, 而他们不知道……他们需要大约300亿美元的融资。”
的确, 因为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摩根大通成为在信贷危机中唯一泰然自若的公司, 也是唯一可以救助贝尔斯登的公司。资料显示, 从2007年7月危机开始时起到2008年第二季度结束, 摩根大通在高风险的CDO (担保债务凭证) 和杠杆收购贷款业务方面虽略有损失, 但相比于花旗集团330亿美元、美林260亿美元和美国银行90亿美元的损失程度, 摩根大通的损失只是皮毛, 少损失就意味着大成功。
几乎来不及像以前那样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 那个周末, 摩根大通动用了2000名工作人员仔细审查了贝尔斯登的账目, 评估这笔交易的成交额。戴蒙的同事认为收购贝尔斯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毕竟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仅在几天之内就接过一个4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然而, 戴蒙却顶住压力做出了收购的决定。三天之后, 摩根大通以难以置信的每股2美元超低价格将贝尔斯登收归麾下。特别值得称道的是, 为了平息股东们的愤怒, 戴蒙不久又将收购价格提高到每股10美元。《华尔街日报》后来作出了这样精辟的评价:“戴蒙在那个至关重要的周末所作出的决定, 不仅缓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一场巨大灾难, 也通过对贝尔斯登的‘世纪收购’, 以他独特的方式, 成为华尔街的‘一代枭雄’。”
当然, 让戴蒙没有想到的是在收购贝尔斯登20天之后发生的另一件事。那天深夜戴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竟然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这两个金融危机中的国家级“救火队员”目的很明确, 希望摩根大通向市场发放信贷资金。放下电话后戴蒙立即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银行家的责任。于是, 戴蒙连夜提请召开了董事会, 第二天摩根大通就向市场打开了信贷的窗口。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被斥为贪婪的“肥猫”并广受美国民众指责, 而戴蒙却赢得市场掌声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 戴蒙为“最不招人恨的银行家”。
行家的秘密 篇11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但这句话在翡翠行里并不适用。因为同一件翡翠,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不同的光源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成色,如果通过对比不同翡翠之间的差异,来作为是否买进的依据,即使是行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正因为如此,翡翠一行中便生出了许多规矩,在外人看来甚至很多都是匪夷所思的。
从矿物学上分析,翡翠是由成千上万颗数不清的微小矿物组合而成的,属于岩石。它不同于钻石,钻石是有一种矿物组成,属于宝石。翡翠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绿,紫、白、黑等色。翡翠的种质也有很多,这也给翡翠的鉴赏、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行家常常说“外行看色,内行看种”。普通人往往用颜色来判断一件翡翠的好坏,而业内鉴赏翡翠主要是以“种”、“水”作为判断依据,此外还要看它的颜色、工艺和形状。
简单来说:“种”就是对一件翡翠质地的描述,稍微专业的说法叫结晶颗粒的细腻程度;“水”主要指翡翠的透明程度。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按理说越透明的翡翠越好,但越透明的东西也就意味着——颜色越淡;而颜色越浓的东西却又无法满足很透明。因此,鉴赏翡翠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无法做到像鉴定钻石那样有明确的分级标准。换句话说,鉴赏翡翠主要还是凭借眼力。
大约10年前,我还在嘉德拍卖公司珠宝部任经理,那年收到了一对翡翠手镯,“种”、“水”都很好,要价60万元,很便宜,以为捡了一个大漏。后来我与顾问到室外阳光下“复眼” (行话,再看一次的意思),我立即就发现了:这对手镯居然都有一圈裂纹。
这也就引出了行家看翡翠的另一条重要规矩:晚上不看翡翠。看翡翠时的光线可分两种:日光和灯光。作为行家,一定要在自然光下看翡翠。而且,以在自然光下看到的效果为准。行家看翡翠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到中午1点。一般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就不再看翡翠了,即使看了,也绝不会掏钱购买,第二天一定要经过“复眼”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我们俱乐部的一位会员曾把她刚刚买的翡翠拿给我看,那是一件“种”不错但颜色有些过于灰暗的翡翠戒面。我问她:当初买的时候,这个戒面是不是放在一个黑色的底托之上?她很惊讶:是呀!买的时候东西很漂亮,但拿回家后就觉得不对劲了。这个“打眼” (行话,买到假货的意思)案例,就是背景惹的祸。翡翠在黑色背景下,往往会显得很绿,如果这件翡翠放在白色背景上,这位会员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普通人接触翡翠最多的地方,基本都是在珠宝店。那里面基本上都被商家精心布置着各种角度的黄色光源,在黄色光的照耀下,各种翡翠都会被“看高”——比实际效果更好看,颜色更显娇嫩。翡翠底托也很有讲究:像豆种的翡翠,白色背景下,内部的白棉就会变得不明显:而黑色背景下看翡翠,色偏的缺陷基本就被掩盖住了。
听过我讲的翡翠鉴赏课程后,有一位朋友拿着手电去买货,而且一定要将翡翠拿到室外再看一遍。可是买回来后,依然被“打眼”。原来有些珠宝店的翡翠货品整体非常一般,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件还看得过眼。于是,在周围劣质货品“众星捧月”式的烘托下,少数几件翡翠立刻被凸现出来——不由得你不动心。如果紧紧盯着一件翡翠,而不去观察它周围的环境,即使具备了专业的眼光,依然可能会上当。当你面对一件翡翠时,平静的心情有时比眼光更至关重要。
商家与买家之间的这种斗智斗勇,反复较量间,慢慢就炼出来了一个又一个行家,也由此生出了越来越多的行家的秘密。
唐代旅行家杜环游历考证 篇12
一、唐代旅行家杜环
杜环是中国唐代著名旅行家, 湖北襄阳人, 生卒年不详。在唐朝天宝年间, 唐朝与大食国的作战中被俘, 随后辗转游历西亚、北非各国,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非洲并留下了众多著作的中国人。他在宝应初年乘船回到祖国后, 写下《经行记》一书, 书中记载了众多他在非洲的所见所闻, 不过可惜的是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失传, 唯有杜佑的《通典》因为引用此书内容留下了约一万五千字[1]107。
唐朝是中国对外交流较为频繁的时期, 通过路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中亚、北非各国的交流。杜环虽然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才流落到了非洲地区, 但是他作为一个游历的文人, 为后世传下了宝贵的《经行记》。他在游历期间, 游遍了大食国全境, 因此所见所闻十分丰富。在他的著作中不仅涉及物产、风土人情等;地中海南岸的椰枣;美索不达米亚河洲产的香油扁桃;朱禄国所产的甜菜、茴香等, 为后世研究非洲物产和中国医学医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素材, 明朝李时珍创作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相关记载[2]191。在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的唐朝与非洲地区, 互相之间互通有无, 多次派遣大使。根据唐朝遗留下的外交档案《唐会要》记载, 双方曾经多次进行过友好交流。杜环本人可谓是唐朝时期抵达外国地区最远的中国人, 在他的游历见闻中, 他对于所经历各国的生活水准和气候也有所记录, 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阿拉伯地区民众的生活条件和水平远远低于唐朝中原地区。
二、杜环与《经行记》
杜环的《经行记》描述了他从耶路撒冷出发, 经过埃及、努比亚再到埃塞俄比亚地区的阿克苏姆王国的见闻, 记录了不少奇闻轶事。如:阿克苏姆人崇敬的三大神中, 在天神、地神之外还有海神摩邻, 杜环便管它叫摩邻国;尼罗河以东苏丹境内的人民崇尚原始拜物教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世研究非洲文化都非常有价值。在经历了漫长的游历之后, 杜环从埃塞俄比亚的马萨瓦港经由波斯湾搭船回到了广州, 作出了《经行记》。这是中原八世纪记录中外文化交流盛况与非洲、西亚、中亚各地区的宝贵原始资料, 反应了中国古代文化与工艺技术对非洲地区文明的影响和沟通交流。《经行记》原书在传播过程中早已散佚, 但是在杜佑的《通典》中有所存留与记载, 杜佑在其中保留了不少《经行记》记载的宝贵史料, 后世转引甚多。比如波斯国、摩邻国、康国、拔汗那国、朱禄国的风土人情等, 涵盖中亚、西亚、非洲等各个地区, 将中原工匠在这些地区传播技术与工艺的情形进行了详细描述与记载。还有关于大秦法、伊斯兰教教义与寻寻法等重要宗教史料, 在中国对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
二、杜环游历大食国与《经行记》考证
杜环本人是最早到达大食国 (即阿拉伯帝国, 又称黑衣大食) 的中国人, 在《经行记》之内, 他将自己十年所见所闻尽数著录于书中, 虽然原稿散佚, 但是好在有部分记录传流于世。从这些传流于世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环对于大食国的政治、经济、地理与风俗人情都有所涉猎与记载, 并且相较于同期的阿拉伯人的记载要早得多、完善得多, 因此具有十分宝贵的史学价值, 下面我们结合杜环《经行记》内容对其游历大食国的情形进行考证。
杜环得以进入非洲大食国, 一切都起源于天宝年间唐朝中央政权与大食的战争, 杜环当时做为安西都护府军队中的军官, 驻扎在碎叶地区。由于高仙芝错杀驻扎在大唐的突厥城邦之王伊捺吐屯屈勒, 而导致其子反叛, 并向大食求助出兵大唐为父报仇。于是大食率领军队与唐朝中央政权在但逻斯展开会战, 大战期间由于突厥部落的反水导致大唐军队措手不及而输掉了战争。加上没有后备援军, 损失惨重, 不少士兵成为大食军队俘虏, 杜环就是这些俘虏中的一员[3]354。会战期间, 拔汗那也参与了针对唐朝军队的围追堵截, 他们将众多牲畜横亘在唐朝军队面前阻挠其道路, 为大食军队追杀唐朝军队争取了时间。杜环等人被大食军队堵路之后, 离开但逻斯, 经由石国先到拔汗那然后辗转回到大食境内。在杜环的《经行记》之中就有他对于拔汗那国家的描写, 可以证明他被大食军队俘虏后曾经到过这个地区, 在旅途中, 还经过石国转道, 所以对于石国的描写也有一些。
参与会战的拔汗那王阿西烂达干在这次战争中获得了不少战利品, 除了战争俘虏之外, 还有大量精美的瓷器、中国丝绸、各种财宝, 还有众多技艺精湛的唐朝手工匠人, 他将这些战利品送给了康国的阿卜·穆斯林。阿卜·穆斯林在康国 (即撒马尔罕) 推翻了以昭武九姓为首的胡国统治者和安国布哈拉的人之后, 返回朱禄国 (《经行记》中有所记载, 也写作木鹿) , 在稳定康国统治之后, 他下令修建了城墙, 留下了统治撒马尔罕地区的布哈拉和齐亚德·本·萨利赫进行统治, 他本人则带领这些战利品撤回了大食国的呼罗珊省地区。杜环在《经行记》中这样描述阿卜·穆斯林镇压、统治康国地区的情况:“康国西南地区三百余里, 一名萨末见。”这表示杜环跟随大食军队经过拔汗那地区来到萨末见 (即撒马尔罕, 康国) , 这期间正是阿卜·穆斯林对康国进行镇压统治的时期。也正是以此, 杜环等被俘虏的唐朝军队和匠人跟随阿卜·穆斯林回到了大食境内地区。带领大食军队打败唐朝军队的是齐亚德·本·萨利赫, 被阿卜·穆斯林任命为撒马尔罕地区的统治者, 不过后来由于康国、安国爆发战乱, 而出逃到巴尔赫以外的地区, 最终被大食军队追杀身亡[4]2713。关于大食与唐朝军队因为突厥邦主被杀之事引发战争在历史上有诸多猜疑, 包括拔汗那、石国、康国为争夺与唐朝贸易权或夺取唐朝运输财务谋求私利等有关。无论是哪种争论, 都证实了杜环参与但逻斯会战的真实性, 同时也证实了军队所俘获的众多财物最后辗转到达了阿卜·穆斯林手中, 可谓是几易其主。对唐朝军队所持财物的觊觎和抢夺都说明了这是一批中国盛唐时期的工艺精品。从侧面来看, 也是唐朝与非洲大食国为争夺中亚地区路上丝绸之路贸易权的一次军事实力较量。
杜环被俘虏之后, 经由木鹿国的马雷市达到康国, 他一路跟随大食军队行动。从其行动路线来看, 他们到达的是阿姆河左岸地区, 此前经过康国、安国地区。杜环《经行记》在记载中曾经对碎叶国的特产“毕豆”进行描述, 在杜环的描述中, 他们当时从木鹿到达亚梅国行走了约七百里。从现在的地图上观察, 七百余里似乎都是不现实的, 那么对于杜环的这段经历描述要如何理解呢。这主要是因为唐朝时期阿姆河的流向与现在不同, 当时阿姆河的流向是到俄罗斯的里海 (即史书记载的陀拔斯单海) , 阿卜·穆斯林率领的大食军队正是沿着阿姆河当时的流向而行, 因此才有了杜环的七百余里之说, 这也说明了杜环与众多唐朝军队的战利品一起跟随阿卜·穆斯林经由康国、安国地区经阿姆河与亚梅国最终到达朱禄国。关于杜环等人在朱禄国的停留期限, 在《经行记》中有所暗示:“朱禄国一节言其俗以五月岁首, 每岁以画缸相献, 有打球节、靴糙节, 其大使东道使镇于此。”杜环的描述十分准确, 他所说的“大使东道”即大食国的东方省——呼罗珊省, 正是阿卜·穆斯林将要带领他们到达的最终目的地[5]4748。大食国的政治纪念以希吉拉 (迁移历) 历进行推算, 按照杜环所说, 大食国的新年等同于中国唐朝历法的五月二日, 杜环他们此时正是在木鹿国度过, 根据历法进行推算, 杜环先后在木鹿待了六年之久, 之后何时离开木鹿向西开始漫游与大食国内政治演变和军队调动情况相关。
带领杜环等人到达大食国呼罗珊省的东道使阿卜·穆斯林在推翻白衣大食建立黑衣大食的过程中功勋卓著。他手中掌握着帝国军队精锐呼罗珊大军, 和唐朝军队的但逻斯会战也是出于自己的一意孤行, 呼罗珊省可以说是阿卜·穆斯林的自留地, 他自行任命官员, 对大食王并不认同敬重。因此, 因功高盖主惹来大食王不满, 大食王的弟弟千里迢迢到达呼罗珊省和朱禄, 宣布任命他也几次推诿并不相见, 更是加重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最终导致黑白大食的战争。杜环在木鹿国期间, 曾经几次见到阿卜·穆斯林, 在黑白大食战争结束之后, 他也曾经见过四任大食王任命的东道使, 阿卜·穆斯林的领地呼罗珊省也在其兵败之后被大食王几次易主, 杜环也曾经见证了这个政权的更迭过程。之后的史实证实杜环所在的呼罗珊军队不仅平定了邻国摩邻国之乱, 同时还成为了后来大食王的御用军队, 杜环等人也跟随这些御用军队再次开始了他在大食国的游历。这些史实都证实了杜环《经行记》中所记载的情况与史实相符, 说明了他游历见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摘要:杜环是唐代著名旅行家, 因与大食的战争被俘虏辗转游历非洲地区数十年, 回国后著有《经行记》, 该著作是研究及考证非洲与中西亚历史的宝贵史料。本文介绍了杜环与《经行记》, 并对杜环游历大食国与《经行记》记载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杜环,唐代,大食国,《经行记》
参考文献
[1]鲁保罗.西域的历史与文明[M].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2]余太山.西域通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
[3]彭树智.中东国家通史·伊拉克卷[M].2004.
[4]杜佑.通典·边防[M].岳鹿书社, 1995.
【行家里手】推荐阅读:
我成为小银行家啦小学作文09-29
格林童话故事《两个旅行家》08-26
银行家的核心竞争力08-13
我是小小银行家作文500字09-10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成长的分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