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水稻(共8篇)
移栽水稻 篇1
1移栽前秧田的3项管理
1.1秧苗施好送嫁肥
具体施肥时间应根据机插进度分批使用, 一般在移栽前3~4 d进行, 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叶色褪淡的脱力苗, 每667 m2用尿素4~4.5kg对水500 kg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 施后并 (再喷) 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 每667 m2用尿素1~1.5 kg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 切勿施肥, 应控水以提高苗质。
1.2适时控水炼苗
栽前通过控水炼苗, 可减少秧苗体内自由水含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强秧苗抗逆能力。控水时间因天气情况而定, 一般在栽前3~5 d进行。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沟水, 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采取洒水补湿。阴雨天气应排干秧沟积水, 特别是在起秧栽插前, 雨前要盖膜遮雨, 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1.3坚持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 易遭受灰飞虱、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虫象甲 (及苗瘟) 的危害, 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 (做到带药移栽) 。在栽前1~2 d每667 m2用2.5%快杀灵乳油30~35 m L对水40~60 kg进行喷雾 (25%吡蚜酮20 g+40%二嗪·辛100 m L, 对水40 kg喷雾) 。在条纹叶枯病发生区, 防治时应每667 m2加10%吡虫啉乳油15 m L, 控制灰飞虱的带毒传播危害, 一药兼治。
2正确起运备栽
根据软盘育秧方式, 应采取相应的起运措施, 尽可能减少秧块的搬动次数, 保证秧块尺寸, 防止枯萎, 做到随起、随运、随栽。遇烈日高温, 运放过程中要有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可随盘平放运往田头, 亦可小心卷起秧块, 叠放于运秧车, 2~3层为宜, 切勿过多而加大底层压力, 避免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 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 让其秧苗自然舒展, 利于机插。
3科学耕整大田
3.1适施基肥
按照精确定量栽培要求计算基肥用量, 先施肥再耕翻, 以达到全层施肥的目的。
3.2抢耕沉实
建议旱耕水整, 以铧式犁为主。根据前茬情况, 力争及早灭茬、早旋耕、早整地, 于栽前3 d左右漫平沉实。
4精确栽插苗数
4.1每667 m2插苗数
壮苗秧6月15日前移栽, 一般插1.5万~1.6万穴/667 m2;6月15~20日移栽, 一般插1.6万~1.8万穴/667 m2;6月20日后移栽, 一般插1.8万~2.0万穴/667 m2;每穴达3~4苗为宜。
4.2机插作业要求
直、匀、靠行准确、田间空插率最少。
4.3机插作业指标
漏插率≤5%, 伤秧率≤4%, 均匀度合格率≥85%。
移栽水稻 篇2
关键词: 五氟磺草胺;药肥混用;杂草;防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51.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119-02
我国水稻种植模式多样,稻田生态环境复杂,田间杂草种类繁多,稻田杂草不仅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抑制水稻生长,同时也是一些水稻病虫的传播媒介,大大降低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般导致作物减产7%~15% [1]。据统计,全国稻田杂草危害面积1 500万hm2,每年损失稻谷1 000万t,损失率15%以上 [2]。化学除草是控制稻田杂草、减轻人工拔草劳力的关键措施,也是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的核心技术 [3]。常用于防除稻田杂草的除草剂主要有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丁草胺(butachlor)、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等,但这些品种或杀草谱较窄,或残留期较长,或对水稻和后茬作物不太安全 [4-6]。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是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新型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作用靶标是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为稻田广谱除草剂,对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活性优于苄嘧磺隆、二甲戊灵等除草剂,对莎草与阔叶杂草也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防治稻田杂草较理想的除草剂 [7-8]。药肥颗粒剂兼具农药和肥料的双重功效,一次施药可以起到施肥、除草双重目的,不仅大大节省成本和劳力,提高效益,而且减少农药、肥料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研究和应用颇多 [9]。本研究探讨了新型除草剂五氟磺草胺药肥混用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防除效果,旨在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五氟磺草胺新剂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98%五氟磺草胺原药、0.025%五氟磺草胺(药肥)颗粒剂(珠海经济特区瑞农植保技术有限公司),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2 对稗草和鸭舌草的室内活性测定方法
供试杂草为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 Preslex Kunth],均为本实验室田间收集种子保存。
根据预试验将五氟磺草胺对稗草和鸭舌草的活性试验浓度确定为3.75、7.5、15、30、60 g a.i./hm2。杂草种子浸种催芽后点播于装有泥土的塑料盆内,温室内培养至稗草2叶1心期(鸭舌草2叶期)进行处理。用手持喷雾器均匀喷施药液,药后21 d称取各处理地上部分杂草鲜质量,计算各处理杂草生长的抑制百分率,数据处理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田连年种植早、晚双季稻,杂草发生中等偏重,试验区土地平整,排灌方便,沙壤土质。供试作物为籼稻,品种为丰优丝苗。该水稻田杂草主要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碎米莎草(Cyperus rira)、异型莎草(C. difformi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鳢肠(Eclipta prostrata)、假蕹菜(Sphenoclea zeylanic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等常见水田杂草。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0.025%五氟磺草胺(药肥)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30、37.5、45.0、75.0 g/hm2,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 30.0 g/hm2+尿素 (150 kg/hm2),人工除草对照+尿素 (150 kg/hm2),不施药对照(CK)+尿素(150 kg/hm2), 处理编号分别为T1、T2、T3、T4、T5、T6和T7。将试验地分为4 个区组,每个区组划分成7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30 m2,每个处理4 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药剂于水稻插秧缓苗后7 d直接撒施,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拌尿素150 kg/hm2撒施,人工除草处理区当天进行人工除草。施用后保持浅水层5 d,勿使水层淹没水稻心叶,其后按常规方式管理。
田间药效调查方法:分别于喷药前、喷药后20、40 d 调查各处理区残存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株防效,药后40 d加测杂草地上部分鲜质量,计算鲜质量防效,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个处理之间防除效果的差异水平。常规方法调查作物安全性,观察处理区秧苗叶片颜色﹑株高等生长状况的影响。收获时测产,计算增产率。
[BT1+*5][STHZ]2 结果与分析
2.1 五氟磺草胺对稗草和鸭舌草的生物活性
五氟磺草胺对水稻田禾本科代表性杂草稗草以及阔叶类代表性杂草鸭舌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见表1。供试五氟磺草胺对稗草的ED50值仅为5.1 g a.i./hm2,ED90值为276 g a.i./hm2,该药剂对稗草活性较强;对鸭舌草的ED50值和ED90值分别为6.3、32.7 g a.i./hm2,该药剂对鸭舌草活性良好,且与稗草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nlc202309011506
2.2 五氟磺草胺对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
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对水稻移栽田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以及莎草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以有效成分用量30.0、37.5、45、75 g a.i./hm2处理后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以及莎草科杂草20、40 d的株防效分别为8294%~94.47%、82.76%~99.27%、83.80%~100.00%,药后40 d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1.70%~96.58%、84.92%~98.49%、84.41%~95.82%,均显著优于或相当于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 30.0 g a.i./hm2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显著优于人工除草对照和空白对照CK( 表2、图1)。从总体看,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以及25 g/L 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均能满足水稻移栽田杂草防除实践的要求,但颗粒剂(药肥)的使用更加方便,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对水稻的安全性和产量影响
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30~75 g a.i./hm2撒施,以及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 30.0 g a.i./hm2拌尿素撒施,药后整个试验期连续观察,移栽田水稻的叶片、生长点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秧苗无明显的矮化、褪绿,各处理分蘖正常,新叶舒展正常,药后45 d水稻株高与对照组无差异(图2)。产量测试表明,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 30~75 g a.i./hm2处理区移栽田水稻产量为6 944~ 7 311 kg/hm2,与25 g/L 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 30 g a.i./hm2 拌尿素处理区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优于CK和人工除草处理区,产量比CK提高 10%~20% (图3)。
3 结论与讨论
五氟磺草胺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ALS抑制类除草剂,对杂草高效,对水稻安全 [10-11],已在我国水稻产区大量使用,但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是我国农药企业研制的一种药肥混配的新剂型,目前国内相关产品并不多见。水稻移栽田杂草第1次出草高峰一般是移栽后10 d左右出现,这批杂草主要以禾本科的稗草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 [12]。本研究结果表明,从防效和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防除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的推荐使用剂量为30.0~45.0 kg a.i./hm2,施药
适期为水稻移栽后7~10 d,均匀撒施,田间防效达80%以上,田间药效持续时间长达40 d以上,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其对水稻有药害,也未发现对非靶标生物有不良影响,并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可满足水稻移栽田杂草防除实践要求。鉴于五氟磺草胺作用位点单一,稻田杂草对五氟磺草胺较易产生抗药性 [13],今后可考虑将五氟磺草胺与作用机制不同的除草剂混配制成高效的复配药肥混剂进行田间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世文,王 玲,黄雯雯,等. 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J]. 中国稻米,2009(2):55-56.
[2]于改莲. 稻田除草剂的正确施用方法[J]. 农药,2001,40(12):43-45.
[3]朱文达,张 佳,彭昌明,等. 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对水稻秧田杂草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74-1576.
[4]叶发兵,吴中华,董元彦,等. 除草剂苄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危害[J]. 湖北农业科学,2005(5):72-73.
[5]韩玉军,赵长山. 丁草胺对水稻分蘖影响的研究[J]. 植物保护,2007,33(6):64-67.
[6]夏 炜. 新型二氯喹啉酸使用技术及其对水稻药害的关联因子[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58-60.[HJ1.53mm]
[7]Jabran K,Farooq M,Hussain M,et al. Efficient weeds control with penoxsulam application ensures highe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returns of direct seeded r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2012,14(6):901-907.
[8]曹 巍,孙 克,张敏恒. 五氟磺草胺合成方法述评[J]. 农药,2013,52(9):694-697.
[9]魏守辉,张文君,朱文达,等. 苄嘧磺隆·丁草胺药肥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1(4):867-870.
[10] Bond J A,Walker T W,Webster E P,et al. Rice cultivar response to penoxsulam[J]. Weed Technology,2007,21(4):961-965.
[11]Conceno G,Lopes N F,Moraes D M,et al. Rice seedling and plant development as affected by increasing rates of penoxsulam under [JP3]controlled environments[J]. Planta Daninha,2006,24(1):131-139.
[12]强 胜,马 波. 综观以化学除草剂为主体的稻田杂草防治技术体系[J]. 杂草科学,2004(2):1-4,15.
[13]Yasuor H,Osuna M D,Ortiz A,et al.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penoxsulam in late watergrass[Echinochloa phyllopogon (Stapf) Kos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 and Food Chemistry,2009,57(9):3653-3660.
水稻移栽与田间管理技术 篇3
1 水稻移栽技术
1.1 稻田建设与整地耕作
(1) 稻田建设稻田是水稻的生产根本, 在这方面要充分利用并做好水土资源, 田块平整, 秧田排灌, 不断提高和改善耕层土壤结构以及增强土质肥力等各项基础性工作。这既是确保水稻栽培技术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也是水稻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因而, 必须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2) 稻田翻耕稻田翻耕最好选在秋季进行, 这样会有利于消除田间的杂草, 改善耕层理化性质, 同样也能提高盐碱地块洗盐排碱的实际效果。对于地下水位低、耕层水量少的田块, 可进行早期耕翻;反之, 则必须在临上冻前进行耕翻, 否则, 初春时节的土块不容易耙碎。翻耕时要保证质量, 其深度应在16~20 cm之间, 深浅应一致, 做到不漏耕、不重耕, 扣茬严实, 将农肥翻入耕层。
(3) 稻田整地水整地要和插秧同步协调, 既要考虑到插秧时间, 还要兼顾播种质量的要求。整地要在插秧前2~3 d完成。对于非盐碱的田块, 要先旱平, 然后再进行水整地;而对于旋耕与盐碱田块, 只进行水整地, 不用旱平。水整地要先灌水泡田1周, 水层深度应以不露土为原则, 随后实施耙耢作业。整地质量需达到耙细平整, 土肥交融, 田面松软细碎, 高低相差不应超过3 cm。
1.2 稻田施肥
稻田施肥要遵循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氮、磷、钾合理搭配及底肥全层施用的原则。
(1) 攻前保后施肥要重施基肥, 其施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80%左右, 还要早施分蘖肥, 穗肥的施用则要视具体情况。通常是早熟品种和生育期较短的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 前促中控施肥前促就是以基肥为主, 约占总施肥量的65左右。分蘖肥要早施, 以促其分蘖早生快发, 待有效分蘖后停施。这一期间要适时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在拔节后酌情施用穗肥。
(3) 前保中促施肥在灌水泡田后与水耙前施用。事先将水口堵好, 然后将肥料均匀地撒入稻田中, 并用耙地工具将肥料耙入耕层7~9 cm处, 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耙后应尽可能少排水, 如非排不可的话, 也应等4~5 d后再排, 不然会造成肥分大量流失。
1.3 适时早插
我省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 并且比较缓慢。为增加有效分蘖, 促其早熟高产, 应选择适期早插, 并尽量缩短插秧期, 切记不能插6月秧。具体时间应结合本地气象条件, 以确定最佳插秧时间。就我省而言, 第一、二积温区可在5月15日至25日插秧较为适宜, 第三、四积温区可在5月20日至30日插秧较为适宜。
1.4 合理密植
确定栽插密度应从品种分蘖力的强弱和肥力基础以及施肥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基本原则就是, 壮苗宜稀, 弱苗宜密;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分蘖力强的宜稀, 分蘖力弱的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早插宜稀, 晚插宜密。
在移栽规格上, 即确定密度后, 还要确定田间的合理配置。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有:普通栽培行距20~30 cm, 穴距10~20 cm, 每穴3~5株;旱育稀植栽培行距30 cm, 穴距14~20 cm, 每穴2~3株;超稀植栽培行距30 cm, 穴距26~30 cm, 每穴2~3株。
1.5 插秧质量
当日起秧当日插完, 不留隔夜苗。每穴插苗数一致, 深浅一致, 横竖成行。为保证插秧质量, 须拉紧插秧绳, 绳上所固定的穴距标记要等距离, 按标记插秧。插秧深度要保证在2~3 cm之间, 做到不窝根, 不倒苗, 不漂苗, 不丢穴, 插完后的秧苗应直立, 每穴苗数要正确。
2 本田管理
2.1 前期管理
这一时期属营养生长期。主要工作是保证秧苗成活, 加快返青, 并确保分蘖数和计划穗数。
分蘖是水稻的重要特征。在水稻群体中, 达到10%的稻株出生分蘖时被称作分蘖初始期, 分蘖数增加最快时称作分蘖盛期, 分蘖数达到最高时称作分蘖末期, 而分蘖成穗数和分蘖出生相同时则被称作有效分蘖终止期。此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合理追肥, 以保证提高分蘖的数量与分蘖素质;浅水灌溉, 以水护苗, 并视稻苗长势情况适当排水晒田;及时有效防治病、虫、草害, 做到科学合理用药。
2.2 中期管理
这一时段为长穗期, 生长特点就是幼穗分化形成。主要工作是调控长势, 防病防倒伏, 实现穗粒数指标。
此时水稻生长到茎秆节间开始伸长和幼穗分化, 当茎秆基部第一间节伸长到接近2 cm时, 外形由扁变圆, 被称作拔节。地上部分伸长节间一般4~7个。水稻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 开始进入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长期。长穗期是水稻一生当中需肥最多的时期, 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是要及时追施拔节肥和孕穗肥, 通常在抽穗前15 d左右补施穗肥, 每公顷纯氮30~35公斤;追施钾肥提前1周左右, 每公顷施用氧化钾30~35公斤。二是要灌好孕穗保胎水。三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3 后期管理
这一时期属结实期, 从开花授粉到灌浆成熟。主要工作是合理灌溉, 保持浅层水, 以维持根系的活力和叶的功能, 加快灌浆速度, 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达到安全成熟的目的。
摘要:本文主要就水稻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两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旨在能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帮助。仅供参考。
水稻钵苗移栽机的应用 篇4
1 水稻钵盘育苗技术
1.1 钵盘育苗优点
水稻钵盘育苗技术是目前先进的增产栽培技术之一, 由专用的钵盘代替塑料软盘或其他隔离物育苗, 叫钵盘育苗。钵盘是为适应抛秧栽培所设计的育苗秧盘, 由塑料板压制而成。这种秧盘育出的水稻秧苗带有不易散碎而又互相分离的土坨, 运输很方便。钵盘育苗技术环节与软盘育苗基本相同, 育苗时需把钵体插入置床表层, 与土紧接成一体。水稻钵盘育苗的好处是, 每盘的营养土比软盘育苗的用量减少一半。移栽时全根下地, 植伤轻, 返青快, 分蘖早, 分蘖节位低, 早熟高产。
1.2 移栽方法比较
钵盘育苗在以前主要是配合抛秧来使用, 抛秧种植虽然高产, 但是不适合机械化收割, 所以抛秧在辽宁的使用区域不是很广泛, 只有50万亩的种植面积, 并且在逐年的收缩。普通的秧针式插秧机主要使用的是毯式苗和半钵苗, 而无法使用钵苗作业。水稻钵苗移栽机把抛秧和机械化插秧的特点结合起来, 而摒弃了抛秧不适合机械化收割的缺点, 自该机型出现以来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 产品的销售区域也越来越广。从调查情况来看, 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市县已经在逐渐推广应用, 用户反映良好。
2 水稻钵苗移栽机应用
2.1 两种插秧机对比
传统的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曲柄式旋转工作部件, 使用的秧苗是毯式苗。毯式苗在秧苗的培育过程中会互相盘根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 秧针在撕苗的过程中将网状结构撕开会将部分秧苗根部毁坏, 秧针在进入秧苗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折秧等情况。这就使得栽后缓苗期较长, 同时这种插秧方法栽秧深度较深, 会影响水稻秧苗的分蘖, 如在高速插秧机使用毯式苗并且整地质量良好的情况下缓苗期长达10天。钵苗移栽机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钵苗是使用水稻播种机在钵体上播种和覆土, 水稻秧苗在钵体中不会产生盘根交织现象, 可有效降低秧苗的生长时间, 一般在25天左右就可进行移栽, 而普通的插秧机有个盘根的过程, 这就使得普通插秧机所使用的毯式苗的生长期通常在35天左右, 相比水稻钵苗移栽机要长10天。
在栽植过程中, 水稻钵苗移栽机使用的是夹持的方式进行移栽, 对秧苗的伤害较小, 基本上很少伤苗;而且插秧深度很小, 不会影响水稻秧苗的分蘖, 秧苗的缓苗期很短, 基本上在1~2天就可以缓秧。这样整个水稻的生长期钵苗移栽种植的和非钵苗移栽的生长期相比就长了20天。在对水稻钵苗移栽机和水稻高速插秧机两种水稻插秧机种植的田块进行比较之后可以看到有较大的差距, 同时插完秧后移栽过的秧苗已经开始分蘖, 而非移栽的仍然处于缓苗期。用户也反应钵苗移栽的亩产平均要比非钵苗移栽的亩产量高50~100公斤。
2.2 钵盘机播种
钵苗移栽机所使用的营养钵苗必须使用专用的钵盘以及用钵盘播种机进行播种, 钵苗移栽机和钵盘必须进行配套使用。所使用的营养土配制、种子质量要求、种子处理、播种时间与毯式苗一致。育苗时的播种量与毯式苗有一定差别, 钵盘苗每穴中只需播2~4粒水稻种子即可, 底层土厚度控制在3~5毫米, 覆土厚度在8~11毫米, 比毯式苗要省营养土50%左右。
2.3 本田整地移栽
钵苗移栽机对水稻田的整地质量要求较高一些, 所种植的土地需要使用激光平地机进行平整。经过泡田3~5天后使用水田打浆机对地块进行处理, 沉淀1~2天后进行移栽作业, 沉淀泥浆浓度需保证用手将钵体苗轻栽入泥中时, 泥面在钵体根上部和茎叶根部之间且风吹苗不倒。钵苗移栽机最重要而有价值的特点就是钵苗栽植均匀, 并将稻苗根茎的分蘖位置裸露在泥面上接受阳光直晒以促进分蘖, 激活休眠蘖芽速生, 早分蘖, 早接受光合营养物质, 棵体大, 孕穗大, 穗大穗多籽粒多, 这就是增产的原因。所以整地质量与沉淀时间必须控制适宜才能保证水稻增产。保持水层深度在1~2厘米为宜, 因为栽植深度较浅, 所以水层深度不能过深, 否则容易产生漂秧导致插秧质量不好。机插秧的作业速度不宜过快, 过快则产生较大水流会将浅插的钵苗涌倒。
3 水稻钵苗移栽机的不足
水稻钵苗移栽机虽然有以上的很多优点, 但同时它还存在几个不足之处。
3.1 作业效率相对较低
采用普通的手扶式插秧机作业的效率一般每小时在1.5~3亩, 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效率只有它的一半左右, 这就加大了机械化作业的成本。这需要有关农机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生产出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钵苗移栽机。
3.2 规格标准化和降低成本
因为水稻钵苗移栽机刚开始进行推广应用, 各个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育秧盘规格很不一致, 产品无法通用, 且钵秧盘也是不同企业的专利产品, 尚未做到规格化和标准化, 生产规模无法扩大。目前钵盘的生产成本较高, 售价短期内无法降低, 也加大了生产作业成本, 这需要政府对研发推广初期进行扶持补贴, 同时对钵盘以及钵苗移栽机进行产品标准化。
水稻移栽与田间管理的技术方法 篇5
(一)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一生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大体是: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各吸N、P205、K20的数量分别是1.8~2.5千克, 0.9~1.3千克, 2.1~3.3千克, 其比例大体是2:1:3。
水稻吸收氮最多的时期是分蘖一穗分化, 约占总吸收量的65~70%;穗分化一抽穗占20%;对磷的吸收量最多时期是分蘖———穗分化。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抽穗开花, 约占60%;其次是分蘖一穗分化约占30%。
(二) 施肥技术
常用的施肥技术有以下三种:
1、攻前保后施肥法:
重施基肥, 用量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 并早施重施分蘖肥, 酌情施用穗肥。一般生育期短或早熟品种用这种施肥方法。
2、前促中控中控后补施肥法:
前捉是以基肥为主, 一般占总量的60~70%, 并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到有效分蘖后不追肥, 并在有效分蘖终止后及时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拨节后酌情省施穗肥。后补是抽穗始期酌情补施少量粒肥, 适用于温度较高, 生长季节长的中晚熟地区。
(三) 适时早插、缩短插秧期
在最适合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时期插秧, 并尽量早插。缩短插秧的时间。
(四) 合理密植
密植上要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插宜稀晚宜密的原则。密植的范围, 普通栽培行距20~30厘米, 穴距10~20厘米, 每穴插3~5株苗;稀育稀植栽培, 行距为30厘米, 穴距为13~20厘米, 每穴2~3株;超稀植栽培, 行距30厘米, 穴距为27~30厘米, 每穴插2~3株苗。
二、田间管理
(一) 分蘖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1、分蘖是水稻的重要特征分蘖在主茎节上自下而
上依次发生, 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分蘖, 不能抽穗结实的为无效分蘖。在水稻群体中, 有10%的稻株出生分孽时称为分蘖始期, 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 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 分蘖数达到最多的时期为分蘖末期。分蘖成穗数与分蘖出生相同的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2、分蘖期田间管理
此期田间管理主要是科学施肥浅水灌溉,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促进有效分蘖, 防止无效分蘖。
(二) 长穗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1、长穗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生长到分蘖末期, 开始茎杆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 水稻拨节后地上部分的几个节间伸长, 当茎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5~2厘米, 外形由扁变圆时, 称为拨节。地上部分伸长节间一般4~7个。水稻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期之后, 开始转人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长期。茎的生长锥转入穗的分化。
2、长穗期管理
长穗期一是要施好拨节肥孕穗肥, 一般在抽穗前20~10天, 每公顷施纯氮30~35千克, 再配施氧化钾30~50千克。二是要灌好孕穗保胎水。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及除草。
(三) 结实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从抽穗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称抽穗结实期。经历出穗、开花、灌浆、结实等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结实期管理上关键是养根保叶, 为叶片继续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和养分顺利输送创造条件。在粒多基础上达到粒饱, 减少空秕粒在霜前正常成熟。一般要酌施粒肥, 管好水, 注意防治后期病害, 及时收获。
(四) 病虫草害的防治
1.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 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 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 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2.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3. 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 当稻瘟病的中
心病团出现时, 40%富土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 每公顷1.0~1.25kg对水500倍喷雾;也可用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公顷1.5kg对水500倍喷雾。
4. 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每公顷用井岗霉素150~200g兑水750kg喷雾, 或用DT杀菌剂在出穗前兑水喷雾在抽穗前10日内喷施。
5. 水稻二化螟:
依据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 在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杀螟松等进行喷雾或喷浇。但对稻田养殖的地块不宜使用伤害养殖物的药物。
6. 杂草防治:
湖南水稻钵苗移栽机推广探析 篇6
1 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
钵苗是使用水稻精密播种机在钵体上播种和覆土, 水稻秧苗在钵体中不会产生盘根交织现象, 可有效降低秧苗的生长时间, 一般在25天左右就可进行移栽, 而普通的插秧机有个盘根的过程, 这就使得普通插秧机所使用的毯式苗的生长期通常在35天左右, 相比水稻钵苗移栽机要长10天。在栽植过程中, 水稻钵苗移栽机使用的是夹持的方式进行移栽, 对秧苗的伤害较小, 基本上很少伤苗;而且插秧深度很小, 不会影响水稻秧苗的分蘖, 秧苗的缓苗期很短, 基本上在1~2天就可以缓秧, 整个水稻的生长期钵苗移栽种植的和非钵苗移栽的生长期相比就长了20天, 同时插完秧后移栽过的秧苗已经开始分蘖, 而非移栽的仍然处于缓苗期, 水稻钵苗移栽增产效果显著。
1.1 主要特点
(1) 钵苗可育出带有完整钵型营养土块的秧苗, 叶龄较长、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 大田返青快 (见表1) 。
(2) 带营养体栽育不伤根、无缓苗期, 因而根系生长快, 提早分蘖, 成穗率高 (见表2) 。
(3) 旱育稀植, 节省种子;育苗期节水、省工、省力,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4) 与人工抛秧、插秧和普通机械插秧相比节省支出, 可实现增产增收, 提高工作效率。 (见表3)
1.2 关键技术
1.2.1 稻田整地
秋翻春浸水耙地, 先用激光平地机进行田块平整, 泡田3~5天左右, 再使用水田打浆机将地块打制成泥浆, 沉淀1~2天后进行移栽作业。泥浆浓度以手拿钵苗轻松将钵体根栽入泥中为宜, 深度要求钵体根上部, 茎叶根部与泥面±0, 风吹秧苗不倒即可。
田面水层深度在插秧前一天调整到10 mm左右, 有利于插秧作业, 田面硬度以食指入田面一节 (2 cm左右) 深度划沟, 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状态, 插深是以钵育移栽钵面与泥面平为宜。
1.2.2 精确播种
钵苗移栽机所使用的营养钵苗必须使用专用的钵盘以及用钵盘播种机进行播种, 钵苗移栽机和钵盘必须配套使用。营养土的配置要选择含盐量少、p H值低、草籽少、无农药残留、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作为育苗基质土。育苗基质土最好选择水田土, 按照90%的基质土和10%腐熟好的猪粪、马粪的比例混匀成育苗土, 然后过5目筛, 与苗床土调理剂或硫酸混拌均匀成营养土。钵盘苗每穴播2~4粒水稻种子, 底层土厚度控制在3~5 mm, 覆土厚度在8~10 mm, 其它与毯状苗方法一致。
1.2.3 适时移栽
采用专用的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移栽, 钵盘在上钵苗移栽机前要用水浸润。移栽时, 首先根据地块形状和面积大小规划出合理的作业路线, 选择符合农艺要求的株距和行距, 做到有序移植, 行、穴距准确, 均匀一致。其次育秧田内保持1~2 cm以下的水层, 栽插深度控制在2 cm以内, 水稻钵苗移栽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特点是移栽深度均匀, 将钵体稻苗根茎分蘖位置, 裸露在泥外接受阳光直晒以促进分蘖, 激活休眠蘖芽速生, 早分蘖, 早接受光合作用营养物质, 棵体大, 孕穗大, 穗大穗多籽粒多, 这就是增产的原因。移栽作业时要控制好机具行进速度, 防止搅起水纹影响栽插效果, 插秧机栽插作业质量应符合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的要求。移栽后保持浅水层, 做到浅水不露泥, 深水不过寸。
2 发展现状
“湖广熟、天下足”, 湖南农业资源丰富, 水热光照充足, 有着天然的水稻生产条件, 平均日照数1300~1800 h, 降雨量在1200~1800 mm之间, 是典型的双季稻地区, 全省90%以上的水田为二熟制或三熟制, 复种指数在200%以上, “双抢”作业季节性强。水稻是湖南农业的主导产业, 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5%。2015年, 湖南省水稻的机耕和机收平均水平可达到90%以上, 机插晚稻350万亩, 加上早中稻机插面积1150万亩, 全年水稻机插可望达到1500万亩, 机插率24%, 比去年增长3.4个百分点, 但相对于黑龙江、吉林、江苏等机械化水平较高的省份还远远落后。目前, 湖南水稻移栽方式大多依然以手工栽插、抛秧为主。虽然已建立起抛秧栽培生产体系, 但抛秧的机械化程度很低, 基本是以手工无序抛秧为主, 劳动生产率低下, 劳动强度大, 与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湖南以杂交稻为主, 近年来虽引进了各种不同型号、规格的水稻插秧机, 但在培育壮秧的播种密度、肥水运筹等生理生态指标研究不够, 这也是湖南推广水稻插秧机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钵育移栽技术, 在湖南还只是刚刚起步, 如何建立钵苗机械化插秧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别是我省属于双季稻区, 尚无很实用的种植机具。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欠缺是水稻钵苗移栽机难以在湖南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湖南为双季稻区, 早稻在4月中旬进行播种, 5月初插秧, 7月下旬进行收获, 紧接着晚稻进行插秧, 一般在立秋前结束, 10月至11月进行晚稻收获, 适应于单季稻区的配套育秧模式和机械作业行距在该地区不适用。如现有的水稻钵苗移栽机行距大多为300 mm, 不适合我省双季稻合理密植的农艺要求。近年来, 农艺专家发现, 水稻宽窄行种植能显著减少田间病虫害, 增加田间透气度及粮食产量。
3.2 核心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瓶颈
2015年底, 湖南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农民合作社有2.3万余个、农产品企业达1.5万余家。近几年来, 得益于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 我省的收割机、旋耕机、拖拉机等农业装备都实现了生产的本地化。钵苗移栽机械由于技术含量较高, 工艺相对复杂, 在钢材、模具等关键件的制造工艺上具有较大的差距, 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瓶颈, 企业缺乏创新, 导致国产插秧机在稳定性上距离用户期望值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至今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在我省只能依靠引进推广。
3.3 配套技术不能及时跟进
无论是抛秧, 还是钵苗移栽, 均要求提供合适的秧苗, 播种与育苗技术的提高是解决水稻移栽机械化的前提。目前我省主要采用的塑料穴盘育秧的播种方式, 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 其播种的精度和效率都不高。育秧水平不足也是制约我省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机难以推广的一大重要制约因素。研制能够实现精确育秧的设备, 保证每穴播种数量, 培育合格秧苗, 实现工厂化育秧, 这些配套技术缺一不可。
3.4 成本较高, 作业效率相对较低
普通的手扶式插秧机作业的效率一般每小时在1.5~3亩, 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效率只有它的一半左右, 同时, 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尚未做到规格化和标准化, 生产规模无法扩大, 钵盘的生产成本高, 这就加大了机械化作业的成本。这需要有关农机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生产出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钵苗移栽机械。
4 发展建议
4.1 着力宣传, 注重培训和示范推广
运用各种宣传媒体, 现场演示会等广泛宣传, 同时强化试验示范, 做到“示范一点、成功一方、带动一片”。提高广大农户对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感性认识, 了解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同时, 要加大对机手的培训工作, 帮助农民提高应用产品技术能力。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需求迫切的农业经营组织进行扶持, 率先推进。
4.2 用好用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粮食直补、集中育秧、购机补贴、作业补贴、机耕道建设项目以及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政策等, 都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的好政策, 综合用好用活, 完全可以收到积极效果。2015年我省购机补贴资金13亿多元, 要努力提供足够的补贴资金, 提升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保有量, 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认识和接受水平。
4.3 核心技术实现本地化
2012年7月, 湖南水稻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和管理等方面共20位专家对双季稻插秧机行距进行了研讨, 同意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主推行距为25 cm的插秧机。2015年农业部和财政部确定补贴机具有20 000多种, 湖南涉及1208家生产企业、7566种机具。其中本地产品大多为机耕、机收装备, 水稻钵苗移栽机械亟待增强。湖南本地农机企业有责任、有能力突破水稻钵苗移栽核心技术, 实现核心技术的本地化。建议由政府牵头, 组织技术力量, 加强同科研、教学和农技推广多部门协作, 实现强强联手, 联合攻关, 结合湖南的农艺要求, 加强对不同行距的水稻移栽机的研发, 争取尽早形成一批湖南本地插秧机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强对配套的精量播种机、秧盘进行研发推广, 做到水稻移栽机械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 降低作业成本。
4.4 大力推广高水平工厂化育秧, 挖掘市场潜力
由于单季稻、双季稻地区水稻种植品种不同, 插秧的行距、株距及每亩株数都存在较大区别, 双季稻地区种植的“茬口”很紧, 而移栽作业时间短、任务重, 对于秧苗的培育时间和秧苗质量都有较高要求, 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就在于发展标准化、智能化的高水平育秧, 即推广现代化的育秧工厂。由于可以在育秧工厂内实现高温、恒温环境, 辅以机械化的育秧流水线, 育秧工厂可以在短时间内育成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 对于快速提升机械化插秧水平具有重大作用。
4.5 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优势
实行作业补贴, 推动农机大户购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烧旺一堆火, 照亮大群人”, 既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又有效地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农机合作社迅猛发展, 截至2015年7月, 我省共有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275个, 比去年同期增加598个, 增长35.7%。合作社共承包土地面积450万亩, 年作业服务面积超过2000万亩。据统计, 在2015年双抢作业中, 合作社完成了机插晚稻总量的70%以上, 其承担的机收、机耕作业面积之和也达到了1000万亩, 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机械, 农机合作社应充当全省排头兵的角色。
5 结束语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移栽技术应用 篇7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与日本接近, 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日本水稻寒地旱育稀植和棚室盘育秧、机械插秧技术, 实现了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目前应用现有的技术,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已经达到了顶峰, 要想继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难度非常之大, 只有采取钵体育苗机械插秧或摆秧技术, 才能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所突破。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移栽技术是一项先进实用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该项技术是采用大棚与专用的钵体育秧盘和2BB-14型水稻自动化钵盘育苗播种机进行播种育苗, 当秧苗达到移栽标准时, 采用2ZBM-430型钵苗水稻移栽机进行大田移栽的技术, 与常规的水稻育插秧技术相比省种、省肥、省水、省土;无需缓苗, 直接成活, 免去了7天左右的缓苗时间;分蘖多, 可增产8%~10%左右;突破了钵体育苗不能机械插秧的技术难题。
1.水稻钵体育苗与普通盘育苗有所不同。
钵盘规格也是28 cm×58 cm, 每个盘有406钵, 横向为14钵, 纵向为29钵。在育苗过程中, 一定要用流木磙压实床面达到坚实平整, 然后铺上2 cm细面沙 (目的是防止秧苗根系扎到土里, 带土较多, 移栽时秧夹夹不出秧苗而造成漏插) , 整平后等待摆盘。
播种时底土加装到钵的三分之二, 播种量达到每钵3~5粒 (种子出芽率达到95%以上) , 覆土与钵盘持平, 边摆盘边将盘上多余的土刮净, 播完一棚后, 铺上透气膜, 进行浇水, 水要浇透。采用透气膜进行浇水, 无论多大压力的水流都不会把土和种子冲出来, 保证了育苗质量。浇水后要在透气膜上加盖一层保温膜, 保证盘土的湿度, 以利于出苗。
封闭灭草。普通盘育苗多数在覆土后进行封闭灭草, 而钵体育苗必须等到秧苗一叶一心时进行灭草, 用千金乳油掺施细土, 按使用说明施用。 (注意:不可以在浇水之后进行封闭灭草, 一定要在秧苗一叶一心时进行封闭, 以免受药害) 。
苗期管理和普通育苗基本相同, 主要是要观察好温度和湿度, 由于钵比较小, 容易落干, 前期要每天检查一次, 适时浇水控温, 保证育苗质量, 后期两天检查一次。
2.钵体盘育苗与普通盘育苗在整地上的要求比较严格。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 旱整地要旱耕、旱平、整平堑沟, 结合泡田打好池埂, 水整地要在插秧前5~7天进行, 使用354~554拖拉机配搅浆平地机一次作业达到整平耙细, 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 肥水不排出, 也可在白茬地浸泡5~7天后, 直接采用该机械进行搅浆平地作业, 二次作业达到待插状态。沉淀时间一定要达到要求, 保证移栽质量。
3.移栽。
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3 ℃时开始插秧, 具体时间为5月10至25日, 不插6月秧。移栽规格, 根据各村的土地、肥力等可插30 cm×18 cm或30 cm×21 cm, 因钵体育苗分蘖率特别高, 所以移栽的株距要比平盘育苗大一些。移栽质量, 水深2~3 cm, 行距误差为±1 cm, 衔接行距误差为±3 cm, 株距误差为±1 cm, 漏播穴数和全漂株数≤3%, 伤秧和勾秧数≤1%, 漂秧株数≤4%。移栽深度不超过1 cm, 移栽后查田补苗。
该钵体育苗移栽机与普通插秧机有所不同, 一是育苗钵盘带苗加到秧箱上, 钵盘的传送是靠链条夹固的钢丝进行运动, 取完一排苗靠单向离合器进行换向, 钵盘向下运动一次, 直到插完, 插完的钵盘随着链条夹固的钢丝进行运动, 返到秧箱后边, 进行回收。
该机栽植部与普通插秧机有所不同, 普通插秧机栽植臂是顺时针转运, 钵体育苗移栽机栽植臂是逆时针转运, 普通插秧机是通过栽植臂上的推秧器和秧针进行取苗插秧, 而钵体育苗移栽机是靠栽植臂上的秧夹将钵盘上的秧苗夹住提起后 (靠弹簧弹力的松紧来夹苗) , 随着栽植臂的运动, 接近地表时, 弹簧放松, 将钵苗放下, 靠钵苗的自重放到泥浆里, 钵苗放在泥浆中没有缓苗期, 直接生长。
4.技术优点。
移栽水稻 篇8
明确不同用量的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稻悠对移栽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
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水稻 (龙粳29) 。
2.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稗草、雨久花、异形莎草、野慈姑、狼把草。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1.药剂
(1) 试验药剂。 稻悠,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2) 对照药剂。 53%苯噻酰·苄可湿性粉剂,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3)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2.小区安排
试验共设3 个药剂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 采用大区对比法, 不设重复。
3.施药方法
(1) 使用方法。 水稻移栽后11 天, 稗草1.5 叶期前, 拌土30 千克/公顷均匀撒施, 施药时保持3~5 厘米的水层, 保水5~7 天, 其后常规管理。
(2) 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时间为6 月4 日, 施药一次。
(3) 使用量。 试验药剂稻悠有效成分用量615.0克/公顷、799.5 克/公顷。
4.防治病虫和非靶标杂草药剂资料
试验期间没有对试验区进行任何其它药剂处理。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
(1) 气象资料。
(2) 土壤资料。 记录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p H值和土壤湿度及耕作质量。 土壤肥力中等、均匀, 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有机质为2.9%, PH值为6.9。
2.田间管理资料
试验地于4 月20 日整地, 5 月24 日插秧, 采用机械插秧, 插秧规格为9 寸×4 寸。 底肥每公顷施用64%磷酸二铵150 千克, 50%硫酸钾100 千克, 46%尿素100 千克;分蘖肥每公顷施用46%尿素50 千克, 21%硫酸铵100 千克;穗肥每公顷施用50%硫酸钾50 千克, 46%尿素40 千克。
五、结果与分析
1.防效调查分析
施药后15 天, 试验药剂稻悠亩用100.0 克、130.0克处理对稗草、雨久花、异型莎草、狼把草的株防效均为100.0% , 对野慈姑的株防效分别为97.2% 、100.0% ; 对以上杂草的总株防效分别为99.4% 、100.0%, 防效非常好。
施药后30 天, 试验药剂稻悠亩用100.0 克、130.0克处理对稗草和狼把草的株防效仍均保持为100.0%, 对雨久花的株防效分别为97.2%、100.0%, 对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4.9%、97.7%, 对野慈菇的株防效分别为92.5%、95.8%;对以上杂草的总株防效分别为96.9%、98.7%, 虽然与施药后15 天相比对雨久花、野慈姑、异型莎草的株防效略有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大, 总体仍保持较高的防效。
施药后45 天, 试验药剂稻悠亩用100.0 克、130.0克处理对稗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8.6%、99.1%, 对雨久花的株防效分别为91.7%、96.4%, 对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0.8%、96.0%, 对野慈菇的株防效分别为90.4%、94.3%, 对狼把草的株防效仍保持为100.0%;对以上杂草的总株防效分别为94.3%、97.2%。
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 (5%) :施药后15 天、30 天试验药剂稻悠亩用商品剂量100.0 克、130.0 克处理对杂草稗草、雨久花、野慈姑、异型莎草、狼把草的株防效非常好, 与对照药剂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53%苯噻酰·苄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剂量100 克/亩相比差别不大,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药后45 天试验药剂稻悠的两个处理对五种杂草仍保持了好的防效, 但对照药剂对野慈姑、异型莎草的药效明显下降, 处理间相比这两种杂草的防效与两个稻悠处理相比无论是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差异均显著, 其它三种杂草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2.作物产量
施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稻悠亩用商品剂量100.0 克、130.0 克处理与空白对照区相比增产效果显著, 分别增产34.0%、32.8%。 两个试验药剂之间相比以及与参照药剂处理区间相比产量的差异不显著。
六、药剂评价
安全性:试验药剂稻悠在有效成分用量799.5 克公顷用药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防除效果:对稗草、雨久花、异型莎草、野慈姑、狼把草等杂草防除、封杀效果好, 可持效45 天以上, 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显著, 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