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管理

2024-10-06

气体管理(精选12篇)

气体管理 篇1

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到科研、医疗等单位场所的实验室用气、医疗用气,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而它们的储运工艺比其他液体或气体要复杂很多, 其中涉及了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易泄漏、毒性、可燃性、爆炸性等特点, 因此,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安全储运显得尤为重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基于储运和使用方便的需要, 常将气体用降温加压法压缩或液化后储存于钢瓶内。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称为压缩气体, 处于液体状态的称为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属于第2类危险化学品。根据其理化性质,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可分为三项:易燃气体 (如正丁烷、氢气、乙炔) 、不燃气体 (如氮、二氧化碳、氙) 及有毒气体 (如氯气、二氧化硫、氨气) 。

从近几年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安全事故可以看出, 不论是发生泄露、火灾或爆炸, 还是造成人员中毒, 其源头有一大部分是因为钢瓶漏气, 因此, 我们把储运及使用过程中的钢瓶作为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安全储运的关键控制点, 并找到储运及使用环节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点, 逐个考虑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 并对其进行改进和监控, 制定纠正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 不合格的运输车辆、运输人员的错误操作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气体泄露, 而钢瓶的质量和摆放也可能导致气体的泄露。气体泄露后, 如若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也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事故。为了防止气体在储存期间发生泄露以及泄露后可能导致的火灾、爆炸等伤害性事故, 这就要求对仓库的硬件基础及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 我们认为, 以钢瓶为关键控制点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 对安全管理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有硬件基础、相关人员以及应急措施等。下文中我们分别就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硬件基础

由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储运及使用, 因此对专用钢瓶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为了便于区分钢瓶中所灌装的气体, 企业须严格使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钢瓶的标志, 包括钢瓶的外表面颜色、所用字样和字样颜色等, 如氧气瓶的外表面为天蓝色, 并标有黑色的“氧”字样;氢气瓶外表面为深绿色, 标有红色的“氢”字样和红色的横条;盛放压缩空气的钢瓶外表面为黑色, 标有白色的“压缩气体”字样。

在运输之前、入库储存前以及储存与使用过程中, 要定期检查钢瓶上的漆色及标志与各种单据上的品名是否相符, 包装、标志、防震胶圈是否齐备, 安全帽是否完整、拧紧, 瓶壁是否有腐蚀、损坏、凹陷、鼓泡和伤痕等, 钢瓶是否有“咝咝”漏气声, 是否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或异味。此外, 还要检查钢瓶钢印标志的有效期。

钢瓶专用的运输车辆要安装有橡胶垫, 配有防火栓, 同时罐体下还要有防火沙。槽车需设置有安全阀、安全起跳设备, 这样可以保证达到一定压力时起跳, 以防罐体破裂。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应平放, 并应将瓶阀端朝向同一方向, 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五层且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 并用三角木垫卡牢, 防止滚动。

钢瓶的贮存要遵守国家危险品贮存法规, 其专用仓库要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必须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其库房和场所应设专人管理, 配备可靠的适用气体性质的防毒用品、急救药剂和适量灭火器材, 并设置“危险”、“严禁烟火”的标志。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 严禁一切明火和热源, 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库内应阴凉通风, 温度不宜超过30C°, 保证钢瓶瓶体的干燥, 同时应使钢瓶远离热源、火种, 避免阳光直射, 严禁受热。库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 开关设在仓外。库房周围不堆放任何可燃材料。

仓库内的钢瓶存放数量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因有些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爆炸。因此, 应将内容物性质相互抵触的气瓶进行分库储存, 如氢气钢瓶与液氯钢瓶、氢气瓶与氧气瓶、液氯钢瓶与液氨钢瓶等, 均不得同库混放。易燃气体不得与其他种类化学危险物品共同储存, 且在盛放助燃气体钢瓶的库房内, 不得存在油脂等容易使泄露气体发生火灾的物质。此外, 存放有毒气体钢瓶的仓库应增加局部通风。

储存过程中, 气瓶应直立放置整齐, 用框架或栅栏围护固定以防倾倒, 并留出通道。同时, 钢瓶应当远离热源、腐蚀性材料和潜在的冲击;在使用过程中, 钢瓶的压力表和减压阀 (特别是气门嘴和减压阀) 上不得沾附有油或其他易燃性有机物, 也不得用棉、麻等物堵住, 以防燃烧引起事故。

相关人员

运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司机及装卸人员必须经过基本知识、操作流程及应急处理方法等的培训, 持证上岗, 必须要了解产品的性质、用途和安全防范, 知道怎样安全地操作设备。装卸、搬运气体钢瓶时, 必须轻装轻卸, 严禁碰撞、抛掷、拖拉、摔落、溜坡和横倒在地上滚动等错误操作, 否则会易导致气体从钢瓶内逸出, 发生危险。搬运时, 应使用钢瓶推车并使钢瓶保持直立, 同时关紧阀门并卸掉调节器, 还要注意不可将钢瓶阀对准人身, 而且要防止钢瓶安全帽跌落。此外, 搬运氧气瓶时, 装卸人员的工作服和装卸工具不得沾有油污, 以免发生爆炸。

装卸人员还要注意配装, 除相关气体钢瓶不得同仓配装外, 其他有关配装规定应严格执行。

钢瓶入库前要进行仔细严格的验收:检查包装外形有无明显外伤;附件是否齐全;封闭是否紧密, 有无漏气现象;如超过使用期限不准延期使用, 必须重新试压。

仓库专职管理人员及气体的使用人员要了解使用的气体的性质及其设备的安全材料, 知道怎样对钢瓶进行安全操作及如何应付紧急情况。使用单位应限制存放的钢瓶数量, 同时实验室严禁存放氢气。当气体用完或不再使用时, 应将钢瓶立即退还供应商。在钢瓶储存期间, 严禁随意搬动敲打钢瓶, 经允许搬动时应做到轻搬轻放。

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观察钢瓶的状态, 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 应停止使用并提前报检。在储存过程中, 各种气瓶必须按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技术检验, 并加盖检验钢印。

为确保气体不泄露, 使用时要注意检查钢瓶及连接气路的气密性。使用钢瓶中的气体时, 要用减ANALYSIS分析

压阀 (气压表) 。各种气体的气压表不得混用, 以防泄露发生爆炸。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在阀门和调节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和通风良好的场所使用。使用完毕后要按规定关闭阀门并释放减压阀内过剩的压力, 主阀应拧紧不得泄露。

相关人员要养成对钢瓶及仓库进行定期检查的习惯, 发现漏气时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熟练掌握不同气体泄露的安全应急措施。此外, 使用人员还要经常检查瓶内气体剩余量。钢瓶内的气体不可全部用完, 一定要保留至少0.05MPa以上的残余压力 (减压阀表压) , 以免充气和再使用时发生危险。对于可燃性气体, 如乙炔应剩余0.2~0.3MPa。

应急措施

化学气体泄漏的特点是发生突然, 扩散迅速, 持续时间长, 涉及面广。一旦出现泄漏事故, 往往引起人们的恐慌, 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若相关人员能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控制泄露, 就可将危害降到最低。

无论是在气体钢瓶的运输过程、储存过程还是使用过程中, 相关人员都要经常检查钢瓶阀是否拧紧, 一旦发生漏气, 相关人员应能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储存中发现钢瓶漏气, 应迅速打开库门通风, 拧紧钢瓶阀, 并将钢瓶立即移至安全场所。必要时, 可将钢瓶浸入石灰水或水中, 以减少气体扩散, 但氨气瓶应浸入水中 (石灰水与氨水属于同性, 会抑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 。

(沈丽、张炯:北京物资学院)

气体管理 篇2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障有关交易活动有序开展,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六种温室气体的自愿减排量的交易活动。

第三条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所交易减排量应基于具体项目,并具备真实性、可测量性和额外性。

第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国家主管部门,依据本暂行办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进行管理。

第五条 国内外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均可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交易。

第六条 国家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采取备案管理。参与自愿减排交易的项目,在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和登记,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在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和登记,并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

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可依据本暂行办法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及减排量备案。

第七条 国家主管部门建立并管理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以下简称“国家登记簿”),用于登记经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详细记录项目基本信息及减排量备案、交易、注销等有关情况。

第八条 在每个备案完成后的10个工作日内,国家主管部门通过公布相关信息和提供国家登记簿查询,引导参与自愿减排交易的相关各方,对具有公信力的自愿减排量进行交易。

第二章 自愿减排项目管理

第九条 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项目应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并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审定机构审定。

第十条 方法学是指用于确定项目基准线、论证额外性、计算减排量、制定监测计划等的方法指南。

对已经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方法学,由国家主管部门委托专家进行评估,对其中适合于自愿减排交易项目的方法学予以备案。

第十一条 对新开发的方法学,其开发者可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提交该方法学及所依托项目的设计文件。国家主管部门接到新方法学备案申请后,委托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60个工作日。

国家主管部门依据专家评估意见对新开发方法学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并于接到备案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评估时间)对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所依托项目设计文件内容完备、技术描述科学合理的新开发方法学予以备案。

第十二条 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在申请前应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审定机构审定,并出具项目审定报告。项目审定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项目审定程序和步骤;

(二) 项目基准线确定和减排量计算的准确性;

(三) 项目的额外性;

(四) 监测计划的合理性;

(五)项目审定的主要结论。

第十三条 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应于20xx年2月16日之后开工建设,且属于以下任一类别:

(一) 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自愿减排项目;

(二) 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

(三) 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且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

(四) 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第十四条 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直接涉及温室气体减排的企业(包括其下属企业、控股企业),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自愿减排项目备案。具体名单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和发布。

未列入前款名单的企业法人,通过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提交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就备案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出意见后转报国家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申请自愿减排项目备案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 项目备案申请函和申请表;

(二) 项目概况说明;

(三) 企业的营业执照;

(四) 项目可研报告审批文件、项目核准文件或项目备案文件;

(五) 项目环评审批文件;

(六) 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意见;

(七) 项目开工时间证明文件;

(八) 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编制的项目设计文件;

(九) 项目审定报告。

第十六条 国家主管部门接到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材料后,委托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国家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依据专家评估意见对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并于接到备案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评估时间)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项目予以备案,并在国家登记簿登记。

(一)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二)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类别;

(三) 备案申请材料符合要求;

(四) 方法学应用、基准线确定、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计算及其监测方法得当;

(五) 具有额外性;

(六) 审定报告符合要求;

(七) 对可持续发展有贡献。

第三章 项目减排量管理

第十八条 经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产生减排量后,作为项目业主的企业在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减排量备案前,应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核证机构核证,并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减排量核证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减排量核证的程序和步骤;

(二) 监测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 减排量核证的主要结论。

对年减排量6万吨以上的项目进行过审定的机构,不得再对同一项目的减排量进行核证。

第十九条 申请减排量备案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 减排量备案申请函;

(二) 项目业主或项目业主委托的咨询机构编制的监测报告;

(三) 减排量核证报告。

第二十条 国家主管部门接到减排量备案申请材料后,委托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

第二十一条 国家主管部门依据专家评估意见对减排量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并于接到备案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评估时间)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减排量予以备案:

(一) 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已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

(二) 减排量监测报告符合要求;

(三) 减排量核证报告符合要求。

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单位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计。

第二十二条 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用于抵消碳排放的减排量,应于交易完成后在国家登记簿中予以注销。

第四章 减排量交易

第二十三条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应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依据交易机构制定的交易细则进行交易。

经备案的交易机构的交易系统与国家登记簿连接,实时记录减排量变更情况。

第二十四条 交易机构通过其所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 机构的注册资本及股权结构说明;

(二) 章程、内部监管制度及有关设施情况报告;

(三) 高层管理人员名单及简历;

(四) 交易机构的场地、网络、设备、人员等情况说明及相关地方或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和证明材料;

(五) 交易细则。

第二十五条 国家主管部门对交易机构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于审查完成后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交易机构予以备案:

(一) 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中资法人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二) 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交易系统、结算系统、业务资料报送系统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三) 拥有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及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

(四) 具有严格的监察稽核、风险控制等内部监控制度;

(五) 交易细则内容完整、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第二十六条 对自愿减排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情况的交易机构,情节较轻的,国家主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将公布其违法违规信息,并通告其原备案无效。

第五章 审定与核证管理

第二十七条 从事本暂行办法第二章规定的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审定和第三章规定的减排量核证业务的机构,应通过其注册地所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 营业执照;

(二)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

(三) 在项目审定、减排量核证领域的业绩证明材料;

(四) 审核员名单及其审核领域。

第二十八条 国家主管部门接到审定与核证机构备案申请材料后,对审定与核证机构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于审查完成后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审定与核证机构予以备案:

(一) 成立及经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二) 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

(三) 在审定与核证领域具有良好的业绩;

(四) 具有一定数量的审核员,审核员在其审核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未出现任何不良记录;

(五) 具备一定的经济偿付能力。

第二十九条 经备案的审定和核证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过程中如出现违法违规情况,情节较轻的,国家主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将公布其违法违规信息,并通告其原备案无效。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暂行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气体膜分离 篇3

关键词:分离 膜 气体

中图分类号:TQ0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119-01

气体分离膜的原理:

在压力驱动下,借助气体中各组分在高分子膜表面上的吸附能力以及在膜内溶解-扩散上的差异,及渗透速率差来实现对某种气体的浓缩和富集。渗透速率高的气体常被称为“快气”,而渗透速率低的气体组分被称为“慢气”,因它较多的滞留在原料气体侧而成为剩余气。“快气”、“慢气”不是绝对的,而是针对不同的气体组成而言。气体透过膜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过程。

一般来说,使用材质不同,其分离的机理也不同。在多孔膜中的渗透机理包括:分子流、黏性流、表面扩散流、分子筛筛分机理、毛细管凝聚机理等。气体在非多孔膜中的渗透机理包括:溶解-扩散机理、气体在橡胶态聚合物中的传递、气体在玻璃态聚合物中的传递和双吸附-双迁移机理等。

膜和膜组件:

气体分离膜一般为非多孔质的均质膜,用溶解扩散机理来解释气体的透过。气体的透过分三步实现:1、吸附于膜的表面;2、扩散通过;3、在膜的另一侧解吸。分离无机膜往往是多层多孔的,孔径一般在5~30nm,气体的传递行为包括粘性流动、克努森扩散、表面扩散和毛细管冷凝。无机膜的种类有:多孔陶瓷膜、中空纤维玻璃膜、表面改性多层多孔膜、碳分子筛膜和沸石膜。

正在研发的气体分离膜:吸附扩散膜(sorption-diffusion membrane)、离子-导电膜(ion-conducting membranes)、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固态电解质膜(solid electroyte membranes)、氧传导膜(oxygen-conducting membranes)、离子传导陶瓷膜(ion-conductive ceromic membranes)、氢传导膜(hydrogen-conduction membranes)、表面流动选择性炭膜(surface-flow selective carbon membranes)和混合载体膜(mixed matrix membranes)等。

气体分离膜有三要素:选择性、渗透速率和寿命。气体分离膜的性能主要由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渗透系数和分离系数等来表征。

各种分离膜只有组装成膜器件,并与泵、过滤器、阀、仪表及管路等装配在一起,才能完成分离任务。

工业应用气体分离高分子膜组件(渗透器)有两种类型:中空纤维式和螺旋卷式渗透器。

气体膜分离系统设计:

任何没过成的设计,必须使其具有经济适用,分离可靠的技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选择材料、操作方式和级联方式上就要考虑许多因素。

选择膜材料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膜的耐热性能、膜的化学相容性、膜的使用寿命。设计膜器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流体分布均匀,无死角;具有较好的机械、化学和热稳定性;膜填充密度大;制造成本低,压力损失小;易于清洗;更换膜的成本尽可能低;进料气侧和渗透气侧的质量及物料平衡;渗透气侧的压力损失情况,能否满足下一步的工艺要求等。

膜过程操作方式主要有加压式、减压式、加压加减压式。通常加压式的能耗是减压式的三倍。因此,从能耗考虑,减压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减压式所需膜组建的数量远远超过加压式,所以,膜的成本将会增加。选用加压式还是减压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膜分离器的级联配置方式主要有一级一段或一级多段和多级多段,近年来又研发新型的连续膜塔式、双膜渗透器式和内部分级渗透器式。在实际应用中,膜分离器间的级联方式和操作工艺参数不仅取决于要求得到的产品的气纯度和回收率,还要兼顾投资成本和操作费用。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主要用途。

1 氢气的回收

膜对氢气具有高渗透效率。从各种高压含氢气流中,采用膜法可非常有效的回收氢气。从合成氨弛放放气中回收氢再利用已被普遍采纳。用膜法可有效调整合成气H2/CO2比例。从石油炼制各装置中排出的氢气流中回收氢并在利用;也可从氢气流中生产高纯度氢。

氮气分离:

采用膜法可从空气中直接分离氮,浓度可大95%~99%.由于它具有启动快,能耗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如油井强化采油注入气源;矿井、油井,化工装置的安全气源以及食品等的保护气源的制造。

氧气富集:

从空气中用膜法可经济的富集氧,浓度可达30%~40%.它已经被应用与工业窑炉富氧燃烧和为肺功能衰弱者治疗提供气源。

2 二氧化碳分离

采用膜可有效分离二氧化碳|甲烷。它首先被用于从井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利用二氧化碳强化采油的回注气源。采用膜法可除去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提高热值,同时除去水和硫化氢气可以减少输送管道腐蚀和减少燃烧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3 有机蒸气的回收

高分子膜对有机蒸气具有较大溶解系数,用膜法可以从空气或氮气流中有效回收有机蒸气。它已成功用于从聚丙烯树脂装置的吹扫气流中回收丙烯和氮气,返回系统在利用。也用于汽油加油站和从各种挥发溶剂气流中回收汽油和有机溶剂,减少大气污染。

水汽脱除

多数高分子膜具有高的水蒸气渗透速率,水汽与空气分离膜具有很高的分离系数。它可用于各种气流中脱除水汽以及空气除湿。

在气体膜分离的应用中,膜分离也常与其他分离技术相联合,以获得更合理的经济效益。无机膜由于它可能开发出优异性能的膜。它用于气体分离呈现了良好潜在应用前景,正处于广泛研究与开发之中。

综上所述:

本文综述了气体分离膜的膜和膜的组件、气体分离膜的系统设计和气体膜分离技术的主要用途四个方面,从中了解到分离膜特点。但在气体分离膜的生产和使用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现在的膜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过程复杂,厚度居高不下等问题仍需解决。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为:

(1)开发价格低、性能优、易成膜、耐酸碱和耐高温的膜材料,使气体分离膜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2)进一步研究成膜理论,利用现有的膜材料制备出高透量、高选择性的膜;

(3)进行流程和系统的优化研究,特别要研究开发集成工艺流程,以便更好的发挥膜分离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勇,王从厚,吴鸣编著.气体膜分离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任建新.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于丁一,宋澄章,李航宇.膜分离工程及典型设计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时钧等,膜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中恒正幸,清水博.膜处理技术大系.下卷.[M].东京.

[6]刘茉娥,等.膜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81~132.

论医用气体管理系统设计与配置 篇4

杭州某三甲医院新建病房楼的医用气体工程, 充分结合了目前国内外医用气体系统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国内知名医院的设计模式。大楼内重要病区 (手术室、ICU层) 的主要气体管道采用独立管道设计, 气体减压系统采用一用一备, 确保住院楼检修时不影响主要病区使用, 提高气体使用的安全性, 并在严格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186-0187-94《医用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前提下, 参照了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用气体篇》要求, 同时借鉴德国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遵循国际ISO7396-1:2002标准。为保证系统今后的扩展性, 主要气体 (氧气、吸引、空气) 机房总管出口处留有阀门, 可作为今后其它大楼的用气连接之用。

医用供气系统的设计要点:

(一) 解决全系统的最佳气体流量及压力分配问题

1. 根据整幢大楼的总用气点流量, 对主管、横管、支管进行一系列的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计算, 确定最佳管径保证用气点的气体流量。

2. 为保证压力符合使用要求, 氧气系统中从站房设备经过机房二级减压, 以安全的低压气体输送到病区, 经过区域报警阀门箱统一管理, 可随时监控该区域的气体压力和故障报警。

(二) 解决全系统的密封性问题

为了提高系统密封性, 从工程设计到施工、材料选购、检验均严格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186-0187-94《医用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三) 解决全系统的寿命及安全性问题

1. 为了保证系统整体寿命, 除所选用的设备产品均是国际知名产品外, 紫铜管的连接采用金属管件密封, 系统中无非金属密封材料, 避免了系统的老化, 从而保证整套管路系统使用寿命超过50年。

2. 供氧系统中氧气、空气部分的所有减压装置均双路设计, 一路使用, 一路备用。所有减压系统均采用国外先进设计理念, 机房统一经过二级减压后以低压气体输送到各楼层。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杭州市某三甲医院新建病房楼医用气体工程。该病房楼建筑面积90000㎡, 主楼地上22层。其中9~22层为病房, 开放床位650张;六层为手术部, 设洁净手术室13间, 另设12张ICU病床和7张术后苏醒及术前准备病床;五层为分娩洁净手术室和68床的NICU病房;四层东侧为5间门诊手术及人流病房, 西侧为生殖中心实验室。

工程范围包括:所有医用气体的站房设计、大楼内除洁净区域外的所有医用气体管道、病房床头终端设备以及ICU和手术室内气体终端设备 (备注:四~五层洁净区域内气体管道由净化公司负责, 我方只负责设计到管井出口处, 加装截止阀) 。

三、医用供氧系统设计

该院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由中心供氧站、减压装置、管道、阀门及氧气终端等组成。中心供氧站是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核心, 站内的氧气通过管道和减压装置输送到各个病区、各病房的快速插座终端处, 然后通过湿化器供患者吸氧。它使用起来安全、快捷、方便,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本工程采用以液氧站为主、氧气汇流排为备用的制氧系统供氧方式。

(一) 医用供氧站设计

1. 设计依据

医院新大楼设计床位650张, 满足手术室、ICU、普通病房的供氧量, 根据供氧规模要求采用液氧供氧站作为大楼的主供氧源、瓶氧站作为备用氧源。本工程液氧站设在大楼内, 同时考虑充液方便。

2. 液氧供氧站

(1) 液氧站配置设备:3m3液氧罐两只, 100m3/h汽化器两只, 调压装置一套, 管道阀门系统一套。

(2) 液氧站主要技术参数:液氧站最大出口流量100m3/h×2;液氧站最高工作压力2.0MPa;液氧站输出压力1.35MPa。

3. 备用瓶氧站

此备用站只在液氧罐检修或保养时代替供氧, 保证系统不断气。

瓶氧站设在大楼一层, 采用双排气瓶, 每排20瓶, 双路控制系统, 一路工作、一路备用, 具有全自动控制功能。

氧站内配置:二级自动切换装置GCS1200C两只, 汇流排2×20瓶组, 4组。 (本工程提供的汇流排获CE认证, 符合德国EN737-3标准)

(二) 医用氧气管道设计

按国家医药行业标准要求, 本工程氧气管道采用TP2脱脂紫铜管;铜管应符合YS/T650《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和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1. 管道管径设计计算

按YY/T0187-94《医用中心氧气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规定:手术室、ICU、抢救室的氧气终端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 普通病房的氧气终端同时使用率按2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手术室使用医疗设备 (麻醉机、呼吸机) 终端流量按100L/min, ICU、抢救室等由于要使用医疗设备 (如呼吸机等) 终端流量按100L/min, 普通病房终端流量按10L/min, 具体参数, 见表1。

计算管道规格如下——

氧站至病房大楼的主管分四路。

病房楼氧气总管:氧站至病房楼一至四层为φ35×1.5紫铜管;氧站至病房楼五层ICU为φ35×1.5紫铜管;氧站至病房楼六层手术室为φ35×1.5紫铜管;氧站至病房楼十至二十二层为φ35×1.5紫铜管;氧气病区横管:普通病区采用φ22×1.5紫铜管;五层新生儿区预留为φ35×1.5, 六层ICU、手术室预留为φ35×1.5。

氧气病房支管:普通病房采用φ12×1紫铜管;重症病房采用φ12×1紫铜管。

2. 压力减压装置及区域控制阀箱

为保证病房终端的压力稳定流量充足, 氧气经机房压力减压装置通过二级减压, 统一由分配器以低压气体的方式输送到每个楼层, 然后再经过楼层合理的设计, 由每个区域的区域报警阀门箱进行控制和报警。压力减压装置采用一用一备, 当一路减压阀故障时, 打开备用减压阀即可供气, 保证病区氧气不停气。

3. 氧气总计量装置

自动控制汇流排GCS1200C是全自动液晶屏显示, 可适时检测气体流量计总用气量, 无需额外的氧气计量装置, 同时气体流量将保存在内存中, 可瞬时、累计计量, 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可接入AMS系统。

4. 气体终端装置

设备带上气体终端采用国际领先的德式气体插座, 可插入 (或连接) 氧气湿化瓶、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氧气终端可区分其它气体终端, 且插拔方便、密封可靠, 使用寿命大于20000次, 无插头时能自动密封。

四、医用负压吸引系统设计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适用于医院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 它是专为各类医院的手术室、抢救室、病房等吸出患者体内的污物、痰液而设计建造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克服了电动吸引机随用随搬、不能多人共用、消毒不便等缺点, 而且不占用病房空间, 无噪声, 是现代化医院理想的吸引系统设备。

吸引系统的负压源是中心吸引站的真空泵组, 通过真空泵机组抽吸使吸引系统管路达到所需负压值, 在手术室、抢救室和各个病房终端处产生吸力, 供医疗使用。

(一) 负压吸引站

负压吸引站设在大楼七层, 配置如下:

进口油润式真空机组3台 (提供符合EN ISO 7396-1的医用真空管全自动系统, 采用一用两备共3台真空泵, 独立底座) ;8L污物收集罐两只;90m3/h细菌过滤器两套, 过滤容量99.97%;2m3真空罐一只;真空泵面板 (符合EN 60204) 一套。

吸引电控柜采用PLC控制, 当真空负压超上下限值时有声光报警信号, 中央控制系统能保证每个真空泵都有单独的控制电路, 以便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整个电气系统可确保其他真空泵正常运转。

(二) 吸引管道系统设计

按国家医药行业标准要求, 吸引管道大楼总管、病区横管均设计为TP2脱脂紫铜管, 进入病房内支管设计为TP2紫铜管, 铜管应符合YS/T650《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和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按YY/T0186-94《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规定:手术室、ICU的吸引终端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普通病房的负压吸引终端同时使用率按2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吸引终端流量按40L/min, 计算管道规格如下——

吸引站至病房大楼的主管分四路:

吸引站至大楼九层到二十二层管道井为φ54×2紫铜管;吸引站至大楼六层手术区管道为φ54×2紫铜管;吸引站至大楼五层管道为φ54×2紫铜管;另一路吸引站到一层~四层手术室为φ54×2紫铜管;吸引病区横管:9层~22层普通病区采用φ28×1.5紫铜管;五层、六层重症病区采用φ54×2紫铜管。

吸引病房支管:普通病房支管为φ15×1紫铜管;重症病房支管为φ22×1紫铜管。

五、医用压缩空气系统设计

医用中心压缩系统专为各类医院的手术室、ICU室等提供医疗用气, 作为推动医疗设备工作的气源。

空气系统的动力源是中心压缩站的空压机组, 通过空气压缩机组排气使空气系统管路达到所需压力值和流量, 在手术室、ICU等重病室终端处产生医用空气, 供医疗设备使用。

(一) 压缩空气站

压缩空气站设在大楼地下一层, 配置如下:

设3台进口四级无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可集成控制;1只380V三相50Hz系统控制柜;两只压缩气体缓冲罐 (3000L) ;两套Eco Pharm Tower MA DME 080S吸附式干燥机;两套五级细菌过滤器 (含一氧化碳过滤装置) ;两套进口自动排水装置Bekomat 12;1套压缩空气 (带二级减压) 压力减压站 (一备一用) 。

(二) 压缩空气管道设计

按国家医药行业标准要求, 本工程压缩空气管道采用TP2脱脂紫铜管;铜管应符合YS/T650《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和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1. 管道管径设计

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标准规定:手术室、ICU室、抢救室的空气终端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 手术室、ICU、抢救室由于要使用医疗设备 (如呼吸机等) 终端流量按60L/min。

空气站至大楼的主管分四路:

空气站至大楼九层~二十二层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站至大楼六层手术净化区域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站至大楼五层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站至大楼一层~四层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病区横管为φ22×1紫铜管;五层、六层预留为φ35×1.5;空气病房支管为φ12×1紫铜管。

2. 气体减压装置设计

为保证病房终端的压力稳定流量充足, 在压缩空气机房出口端设二级减压装置, 通过二级减压将压缩空气的气体压力由1.6MPa减至0.5MPa, 由气体输送管道将低压力的安全气体送至每个楼层, 每个楼层均按欧洲标准及设计要求配置有区域报警阀箱, 在压力故障时可声光报警。减压箱内减压装置必须一用一备, 当一路减压阀故障时, 打开备用减压阀即可供气, 保证病区压缩空气不停气。

六、笑气、二氧化碳系统设计

为操作管理方便, 笑气、二氧化碳汇流排气源站设在七层同一房间。另外在大楼四楼另外单独配置一套二氧化碳汇流排, 供应生殖中心。

(一) 笑气、二氧化碳站房设计

笑气和二氧化碳主要供给大楼四层、五层、六层的生殖中心、分娩室和手术室使用, 根据规模气源站设计如下——

笑气站:4瓶×2组自动控制汇流排;

生殖中心二氧化碳站:4瓶×2组自动控制汇流排;

二氧化碳站:4瓶×2组自动控制汇流排和一套2瓶×1组自动控制紧急汇流排。

全自动控制汇流排特性:

全自动切换并带停电保护装置, 系统断电后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采用机械式压力控制装置, 确保断电不断气。所有汇流排均能提供日后升级, 无需另外购买。

(二) 笑气、二氧化碳管道设计

1. 管道管径设计

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笑气和二氧化碳主要应用于手术室、分娩室、生殖中心实验室, 并根据《国家医用气体规范》的要求, 对笑气和二氧化碳的终端出气流量有相应的要求 (表2) 。

笑气和二氧化碳的使用率按10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 手术室、抢救室由于要使用医疗设备 (如呼吸机等) 终端流量, 笑气按15L/min;二氧化碳终端流量按20L/min计算。笑气、二氧化碳系统管道采用TP2紫铜管, 具体管径要求如下——

笑气管道:φ15×1.5紫铜管;管道井出口预留φ15×1.5紫铜管;

二氧化碳管道:φ15×1.5紫铜管;管道井出口预留φ15×1.5紫铜管;

生殖中心二氧化碳管道:φ15×1.5紫铜管;管道井出口预留φ15×1.5紫铜管。

2. 气体减压装置设计

为保证手术室、分娩室及生殖中心实验室终端的压力稳定流量充足, 在笑气、二氧化碳站房的汇流排上设计有二级减压装置, 通过二级减压将压缩空气的气体压力由1.6MPa减至0.5MPa, 由气体输送管道将低压力的安全气体送至每个楼层, 汇流排内减压装置设计为一用一备。

七、麻醉废气排放系统

采用先进的文丘里式设计原理, 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废气排放, 无需日常保养, 并且不会产生震动, 流量可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节流量, 以满足不同手术类型的需要。

八、医用气体区域报警阀箱

(一) 区域报警阀箱的应用

区域阀箱安装于每个手术室、病房、ICU/NICU等区域, 五气区域阀应用于手术室区域, 三气区域阀应用于普通病房、ICU/NICU、抢救室等区域, 区域阀门应设有压力显示, 两侧设有短管, 便于现场焊接 (现场不允许酸洗处理) 。

区域阀箱安装在房间外面以确保气体发生故障时, 可以利用NIST紧急接口接入钢瓶, 进行不间断供气。

区域报警阀箱应用场合:

当需要关闭某一区域;由于终端气口或管道损坏而引起病房严重漏气;气体供应压力不稳;气源受污染;病房着火。

(二) 区域报警阀箱的功能及特点

1. 区域报警阀箱功能

该区域报警阀箱整合了气体切断阀门、压力报警、紧急接口等功能, 主要是对医院一定数量病床区域进行气体的管理和监控, 以保障该区域气体的正常使用。

2. 区域报警阀箱的特点

声光报警遵从EN 737-3&ISO7396-1;复位按钮可以消除报警声;完善的监测显示单元;压力传感器测量实时通过的气体压力;压力计显示实时压力;内部的监测功能通过报警系统模块传输。

九、医用气体中央报警系统

(一) 气源报警器

气源报警器适用于监控各种气源设备, 如压缩系统、真空吸引系统、汇流排等运转状况, 气源控报警器具备控制功能可以实现紧急处理能力, 气源报警器也适用于中央监控。可以用于监控每个区域报警器的信号是否正常, 更为客户提供了便于管理、低成本的监控方式。

(二) 区域报警器

医用区域报警器适用于监控医院楼层、护士站、手术室等区域供气状况, 实时数显气体压力, 可设定报警点并实施超限报警, 确保医院供气的安全正常。

(三) AMS (Alarm Management System) 中央监控

系统监控主机采用Monitor LL/MonitorLLT液晶显示屏对故障单元进行文字显示, 同时提供声光报警信号, 该中央报警器可提供随时查阅历史维修记录、故障清单、数据趋势等, 满足智能监控各种需求。显示屏通过LED灯显示, 报警监视器上会显示两行文字。可随意设定信息在显示屏上显示的顺序和报警优先级。

十、结束语

医用供气系统的设计, 应遵循G 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新标准, 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用气体设计理念, 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 从整个系统气源的产生到气体输送, 区域报警系统及中央报警系统, 床头病房终端系统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所有设备从设计到出厂都经过严格检验, 并遵循ISO7396-1标准, 从而带给客户一个安全、合理、规范的医用供气系统, 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气体。

摘要:医院整体医用供气系统的设置, 应遵循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新标准, 同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用气体设计理念, 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文章通过杭州市某三甲医院新建病房楼的医用气体工程实例, 对其医用气体系统设计做了全面介绍, 其中包括压缩机房、真空吸引系统, 氧气、二氧化碳、笑气汇流排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 气体管网输送系统、中央报警系统等。

关键词:医用气体系统设计,气体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

[2]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3]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1

永久气体充装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5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建立以法人代表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组织保障体系。

2、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规章制度。

3、制定安全管理规划和安全规章制度。

4、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管理。

5、建立高效灵敏的安全信息反馈系统。

6、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7、实行逐级安全管理第一领导人责任制度。

8、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全体员工必须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负责,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9、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在经理领导下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成员由主管安全副经理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协助经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二)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1、设立安全生产投入资金领导小组,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任组长,组员由主管财务的副经理、充装车间主任、综合办主任组成。

2、按当年利润的10%的比例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3、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员工教育培训、基础安全设施购置等。

4、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由综合办公室的财务人员专户保管。

5、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充装车间主任拟定计划,经组长审核,报经理审批后执行。

6、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严禁挪用,违者将严肃处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一、一切检修工作,应严格遵守检修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检修工作的安全禁令。

二、参加检修人员,除要认真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外,还必须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规程。

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检修:

1、没办理安全检修证的;

2、设备正在运转的;

3、设备或管线内压力未泄为零的;

4、未切断电源的;

5、设有防护安全措施的;

6、没有另安排监护人员的。

四、检修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检修计划,备齐检修工具,并做好应急方案。

五、进行设备维修时禁止在设备运转时拆卸防护网具、校正皮带等,避免靠近或长时停留在易冷灼伤的地方,如汽化器、输气管道等。

六、电工、焊工操作应按行业规定进行。

七、高空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搭建脚手架并使用安全带。

八、检修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的必须由专业人员持证进行。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四)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职工工作保险制度。

3、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和考核制度。

4、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5、严格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持证上岗。

6、加大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管理和投入。

7、加强安全警示标志的管理,注重危险化学品资料的收集、利用。

8、服从安监、技监部门的领导,广泛开展横向交流。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五)

生产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

1、建立生产设备设施台帐、档案,定期审验,证照齐全。

2、生产设备设施的管理要责任到人,要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

3、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

4、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尽量保存一套备用,确保局部检修时不影响整体生产。

5、关键设施及重点部位要设立监测管理台帐。

6、每季度对设备管理人进行一次考核,落实奖惩。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六)

安全生产“六查”制度

1、查领导: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对遵章者表扬、奖励;对违章者批评、处罚。

2、查思想:查安全生产责任心是否强,查对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行为是否坚决斗争。

3、查制度:查各级安全生产制度建立情况、执行情况。

4、查纪律:查岗位上劳动纪律执行情况、有无脱岗、睡岗、串岗现象。

5、查隐患:查设备安全防护是否缺项,劳保用品是否佩戴,环境危险化学品浓度是否超标,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等。

6、查消防:查消防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和警示标志管理执行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七)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一、所有新进人员必须先进行系统安全生产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市级以上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投入使用前,必须培训新的操作规程,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典型案例教育,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五、每半年一次对各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安全知识考核,不合格者坚决调整工作岗位。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八)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消防安全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消防法》,加强防火、防爆工作。

2、消防安全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责任制。

3、对消防设备要定期检测、检查、保养,确保随时完好备用。

4、定期开展对员工的消防知识教育培训,确保懂防火、防爆知识,会使用消防设备。

5、严格执行生产区域动火、动焊申请、审批制度。

6、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消防警示标志的要求,违者重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九)

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工艺纪律、安全纪律、劳动纪律,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学习业务知识,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二、实行奖惩制度。奖励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惩罚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三、奖励分为通报表扬、记功、奖金三种形式。

四、惩罚分为通报批评、记过、罚款、辞退四种形式。凡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都要受到惩罚。

五、奖励、惩罚的决定由负责安全生产的副经理审核报经理批准。

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公司分管领导人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十)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根据事故等级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准瞒报、漏报、错报,否则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进行现场拍照、录像,保留相关证证据,以备事故的调查。

三、根据事故等级确定事故调查处理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四、查清事故原因后,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凡属责任事故,均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岗位责任制度(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经理(法人代表)岗位责任制度

经理是本公司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本公司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安全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带头贯彻并督促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组织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岗位责任制度(二)

安全员岗位职责

1.职责

1.1 在车间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1.2 负责生产安全的督查。

1.3 负责危险源(点)的控制管理。

1.4 参与人身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建立事故档案、记录。1.5 负责制定职工安全教育和特殊工种的安全管理办法。

1.6 参与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完善。1.7 参与大、中修工程的安全措施审查和负责现场安全监察。2.权限

2.1 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现象,有权督促限期整改和按规定考核。2.2 有权对违反安全、现场、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考核建议。

2.3 按照责任事故管理标准和有关考核制度,对事故责任人有权提出处理意见。3.相互关系

3.1 现场检查情况和考核意见应及时向车间主任汇报。

3.2 每月按时向本单位领导上报安全、危险源(点)管理月报表。

岗位责任制度(三)

安全员岗位职责

1.职责

1.1 在车间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1.2 负责生产安全的督查。

1.3 负责危险源(点)的控制管理。

1.4 参与人身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建立事故档案、记录。1.5 负责制定职工安全教育和特殊工种的安全管理办法。1.6 参与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完善。1.7 参与大、中修工程的安全措施审查和负责现场安全监察。2.权限

2.1 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现象,有权督促限期整改和按规定考核。2.2 有权对违反安全、现场、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考核建议。

2.3 按照责任事故管理标准和有关考核制度,对事故责任人有权提出处理意见。3.相互关系

3.1 现场检查情况和考核意见应及时向车间主任汇报。

3.2 每月按时向本单位领导上报安全、危险源(点)管理月报表。

岗位责任制度(四)

氧、二氧化碳充装工岗位职责

1.职责

1.1 班中应穿戴齐全劳动保护用品,提前15分钟参加班前会,服从车间主任工作安排。1.2 提前到达生产岗位,认真检查充装设备状况,并了解上班生产情况。1.3 充装前负责联系化验工分析液氧泵后纯度。

1.4 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1.5 充装前认真做好“七不充装”的检查,杜绝不符合规定的气瓶上充装台。1.6 负责做好充装的记录工作,充装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准确。1.7 负责联系化验工分析瓶氧纯度。1.8 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处理。1.9 禁止用户私自将气瓶送上充氧台。

1.11 认真做好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定置管理工作。1.12 按时参加班组的各项活动。

1.13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任务。1.14 按标准粘贴各种标签。

1.15 负责气瓶按规定摆放,严禁混放、乱放和堵塞通道。

1.16 负责中午休息和中班充装瓶库中各种气瓶及附件的清查、管理工作。2.权限

2.1 本岗位工作的执行权。2.2 所辖设备使用维护权。2.3 班组工作的民主建议权。3.相互关系

3.1 由谁下达任务? 车间主任

3.2 与哪些工作岗位配合协作? 电工、钳工、化验工、收发工、检查工、气瓶检验员

3.3 工作完成后向谁汇报? 车间主任

岗位责任制度(五)

氩、氮充装工岗位职责

1.职责

1.1 搞好两穿两戴,提前15分钟参加班前会,听取车间主任生产工作安排。1.2 接受空瓶,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进行检查并负责联系送检工作。

1.3 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将检查合格空瓶进行经外线干燥处理,并充装一定余压的精氩气。

1.4 将检验合格的带余压后的精氩瓶置于规定的区域存放等待充装。1.5 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充装至规定的压力。1.6 负责联系化验工进行饱瓶化验。

1.7 负责将合格饱瓶置放于规定的区域,不合格饱瓶进行隔离,放空处理。1.8 负责做好生产情况记录和异常情况记录,下班前请班长签字认可。1.9 负责做好现场定置管理及其设备环境卫生工作。1.10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2.权限

2.1 本岗位工作执行权。2.2 设备使用维护权。

2.3 班组工作的民主建议权。3.相互关系

3.1 由谁下达任务? 车间主任

3.2 与哪些工作岗位配合协作? 电工、钳工、化验工、气瓶检验员等 3.3 工作完成后向谁汇报? 车间主任

岗位责任制度(六)

气瓶检查工岗位职责

1.职责

1.1 严格执行“七不充装”的规定,对入库气瓶进行严格地检查登记。1.2 对不符合充装规定的气瓶,应在瓶颈部位贴上“停充证”,并放入规定地点。1.3 负责气瓶按规定摆放,严禁混放、乱放和堵塞通道。1.4 上班必须穿戴齐全劳保用品。

1.5 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制度,禁止易燃易爆物品入库。1.6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任务。2.权限

2.1 有权制止不合格气瓶入库。

2.2 有权制止外来人员在瓶库内逗留。2.3 有权对气瓶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3.相互关系

3.1 由谁下达任务? 车间主任

3.2 与哪些工作岗位配合协作? 收发工、充装工 3.3 工作完成后向谁汇报? 车间主任

岗位责任制度(七)

气瓶修理工岗位职责

1.职责

1.1 确认气瓶内无余压后,对不合格气瓶附件进行修理、更换工作。

1.2 确认盛装氧气或强氧化性气体的气瓶瓶体、瓶阀等,是否沾染油脂或其它可燃物,如有油脂或其它可燃物,则用三氯乙烯严格脱脂后进行修理工作。1.3 气瓶处置完好后,必须做好处置记录。1.4 上班穿戴好劳保用品。

1.5 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制度,禁止易燃易爆物品入库。1.6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任务。2.权限

2.1 有权制止不合格气瓶入库。

2.2 有权制止外来人员在瓶库内逗留。2.3 有权对气瓶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3.相互关系

3.1 由谁下达任务? 车间主任

3.2 与哪些工作岗位配合协作? 收发工、充装工 3.3 工作完成后向谁汇报? 车间主任

岗位责任制度(八)

气瓶收发工(气瓶库管理员)岗位职责

1.职责

1.1 严格执行公司有关瓶气销售的规章制度,做到坚持原则,热情服务。1.2 上班必须穿戴齐全劳保用品。

1.3 进出库气瓶必须严格履行有关手续,原始记录做到真实、准确。1.4 每天按时向公司有关部门上报出库瓶数,并将出门单上交厂财务。1.5 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制度,禁止易燃易爆物品入库。1.6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任务。

1.7 负责气瓶按规定摆放,制止混放、乱放和堵塞通道。2.权限

2.1 有权制止不合格气瓶入库。

2.2 有权制止外来人员在瓶库内逗留。2.3 有权对气瓶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3.相互关系

3.1 由谁下达任务? 车间主任

3.2 与哪些工作岗位配合协作? 检查工、充装工 3.3 工作完成后向谁汇报? 车间主任

岗位操作规程(一)

气瓶充装安全操作规程

一、充装前必须确定待充气瓶已检验合格。

二、充装前必须确认汇流排上的控制阀门、安全阀、压力表、卡具、管道处于良好状态。

三、使用防错装接头。特殊情况需用其他卡具时应确认钢瓶螺纹形式与要求相符。

四、操作任何阀门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侧面,缓慢进行,严禁猛开猛关,以免产生过大的摩擦热量或气体流速过快产生静电。

五、向瓶内充气时速度不得大开8m/h(标准状态气体),充装时间不应小于30min。充装压力达到充装标准的30%后,禁止插入空瓶充装,防止气流摩擦热量过大现象产生。

六、在充装压力尚未达到充装标准的1/3前,逐只检查瓶体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检查瓶阀是否漏气。

七、充装时严禁用扳手敲击瓶阀、管道。

八、充装人员不准穿戴化纤衣帽及带钉的鞋子、服装,工作、防护用品上不得沾有油污,严禁让油脂沾到阀门、管道、垫片等一切能与氧气接触的物件上。

九、无余气气瓶或第一次充装的气瓶,应用氮气置换后再行充装。

十、充装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禁超压。充满后卸卡具时应站立在瓶阀出口外侧面,防止瓶阀及附件飞出伤人。充装完毕气瓶运入实瓶库并放稳,严禁空、实瓶混放。

岗位操作规程(二)

气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

一、充装前

逐只检查气瓶,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充装:

1、超期未检的气瓶或检验色标颜色和形状不符合规定的。

2、焊接气瓶准备充装高压气体的。

3、改装气瓶的。

4、公称压力和规定充装压力不符的。

5、气瓶外表颜色不符合规定,用户自行喷涂遮盖的。

6、气瓶明显变形、机械损伤及影响气瓶强度经修补焊接填平的。

7、气瓶安全附件不齐的。

8、瓶阀和瓶体沾有油脂油污的。

9、瓶内有过量积水或杂物撞击内壁的。

10、通过声音检查存在隐蔽缺陷的。

二、充装中

1、检查瓶阀是否完好,卡具连接是否牢固。

2、从充气开始到压力升至8Mpa、10Mpa时,分别测摸一次瓶体温度。

3、充装结束时关好瓶阀,缓慢打开回气阀,待管道内压力降到2Mpa时,逐只卸下气瓶。

4、检验合格后戴好瓶帽送到实瓶间。

三、充装后

1、实测瓶压是否在规定压力范围内(12.5Mpa)。

2、瓶阀与瓶体连接密封是否良好。

3、瓶体有无鼓包、变形等缺陷。

4、瓶体温度是否正常。

5、气瓶附件是否齐全、良好。

岗位操作规程(三)

气瓶库房管理操作规程

1、检查气瓶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瓶体有无缺陷,以及瓶阀有无泄漏。

2、空瓶、实瓶分开存放,有效隔离。

3、瓶库内设置防瓶倒措施,有序直立摆放。

4、瓶库要离远离电磁波、震动波,周围10米内禁止任何易燃物和明火作业,并挂有“禁止烟火”警示标志。

5、库房要通风并保持低温,气瓶严禁在阳光下曝晒。

岗位操作规程(四)

气瓶搬运操作规程

一、搬运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危害、防护知识,熟知事故应急预案,备齐相应的工具和防护用品。

二、气瓶搬动时,可使瓶身倾斜,一手托瓶帽,一手推瓶身沿地面旋转滚动。

三、气瓶原则上不准平地滚动。确需滚动时,严禁猛烈滚动或撞击。

四、运输途中道路不平或有陡坡时应用绳索捆扎。

五、气瓶在车箱内应横向卧放,瓶帽朝向一方,但不得韩朝向车辆油箱一侧,且摆放高度不准超过五层,超出车箱板的应用绳索捆扎。

六、夏季运输气瓶时,车上应备有遮阳设施。

七、车辆就遵守公安部门有关危险品运输安全规定。

岗位操作规程(五)

低温液体泵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前要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1.开泵前的准备

(1)确认集流排放空阀已打开,充瓶工已在场做好充装准备。(2)检查液面高度及压力。

(3)打开排口阀、轴封阀,关闭排放阀,打开泵入口阀和回气阀(在操作前应先检查备用泵排出阀是否关闭),对泵进行预冷。预冷时要盘车,并检查泵体,排出管,气化器的挂霜情况,预冷时间约15分钟。

2.启动

(1)确认泵已充分冷却与充装人员联系可以启动后,按启动钮。(2)启动后检查入口压力和排出压力及声音、振动是否正常。3.停泵

(1)正常停泵;充瓶完毕待压力下降后,按停止钮停泵,关闭排出阀,落叶阀,待泵体复温后,关闭回气阀。

(2)发生下列情况时应紧急停车:排出压力超压,声音及振动异常,有撞击声,起火燃烧,严重泄漏。

(3)紧急停车时,可按停止按钮或紧急停止按钮,然后按正常停车程序关闭阀门。4.运行参数

(1)排出压力:﹤15mpa。(2)入口压力:﹥1.2 mpa。5.维护要求

(1)每运行1000小时需更换活塞环。(2)每运行500小时变换电机转向。(3)维修时与介质接触部位应严格脱脂。(4)任何时候都不要停轴封气。

岗位操作规程(六)

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

1、氧气充装过程中氧气瓶燃烧:

(1)火灾条件许可时,启动氧泵紧急停车按钮,停止氧气供应;切断进气总阀和与氧气瓶对应的氧气进口分支阀门。

(2)打开进氧管放空阀。

(3)尽可能优先关闭事故侧氧气瓶出口支阀。(4)立即组织现场人员用灭火装置灭火。(5)通知相关班组停止充填泵运行。(6)立即通知调度。(7)报告应急求援小组。

(8)必要时,通知消防机构和医院紧急救助,并安排人员至路口迎接。

2、氩、氮、二氧化碳气瓶充装过程中人员窒息:

(1)现场条件许可时,启动充填间排风扇。(2)切断进气总阀,打开进气管放空阀。

(3)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处理泄漏事故时,处理人员戴自给压式呼吸器。

(4)通知相关班组停止充填泵运行。(5)立即通知调度。(6)报告应急救援小组。

(7)必要时通知医院紧急救助,并安排人员至路口迎接。

岗位操作规程(七)

低温液体贮罐充装操作规程

预充装(暖贮罐)程序

1.吹扫贮罐确保操作物质纯度。

2.证实输送装置所盛物质为确切要输送的物质,输送装置和贮罐的充装都是使用的介质。

3.证实除液相高压(A-10)和气相低压(A-8)阀以外,所有阀门均被关闭。4.将输送装置传输软管与贮罐充装接头(FC-1)连接。5.将气体回流传输软管与贮罐气体回流接头(FC-2)连接。6.慢慢打开气体回流阀,使贮罐和输送装置压力相等。

7.打开充装阀(A-2),开始进行泵传输充装贮罐,并对泵进行必要的连接,慢慢打开传输装置输送充装阀,保持泵泄压压力比贮罐压力高0.35-0.7 mpa,如使用压力传输器输送,使液体输送装置内的压力升高,直至压力比贮罐压力高至少0.35mpa,打开充装阀。8.在充装过程中观察贮罐压力(PI-1),如压力上升高于输送压力,或者接近贮罐安全阀压力(A-1A和B),必须使用(A-12)阀对贮罐泄压,如压力继续升高,可能需要中断充装使压力下降。

9.观察液位表(L1-1)当液位表显示约四分之三时,打开溢流阀(A-4)。10.关闭顶部充装阀(A-2)。11.通过排放阀(A-7)排放充装关内的残留液体。

12.拧松充装接头(CZ-1)上的软管,释放充装软管压力,然后拆下软管,对充装软管除霜。

13.若需要供气,则打开(A-

14、A-

3、A-

11、A-13)使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操作准备:

贮罐操作准备包括调节自动操作压力控制阀,打开阀门启动环路。使液体自动蒸发,输送被充装置所需的气体。贮罐压力控制:

贮罐的压力,无论是压力形成压力还是节约器压力,均由压力控制阀(C-1)控制,在不必拆下零件的情况下,可以对操作压力做任何调节。提高贮罐压力:

人工提高操作压力可以通过: 1.记录现有贮罐压力(PI-1)。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调节旋钮,调节压力控制阀(C-1)。3.待贮罐压力上升30分钟后,确定新的压力设定值(PI-1)。4.根据情况重复步骤2和3。降低贮罐压力:

人工提高操作压力可以通过: 1.打开(A-12)阀,将贮罐压力排放至低于新设定压力,达到降低的压力后,关闭(A-12)。2.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调节旋钮,调节压力控制阀(C-1)3.待贮罐压力平衡30分钟后,确定新的压力设定值(P-1)。4.根据情况重复步骤2和3。贮罐再充装程序

(注:通过底部对低温贮罐做充装,由于聚焦在蒸发空间的气体被压缩会使贮罐压力升高,通过顶部充装会降低压力,因聚焦在顶部空间的气体会被冷却并重新液化。)1.将被充装置管线同气体使用接头连在一起。

2.明确除液相(高压)阀(A-10)和气相(低压)阀(A-8)外所有阀都被关闭

3.开启气体使用阀(A-13)开启,压力形成输入阀(A-3)、增压开启阀(A-14)和压力形成输出阀(A-11)。此时,装置会自动输送气体,一直到满为止,或直至到(C-1)所设压力。

4.一旦达到所需输送物质的数量(或者将贮罐关闭另外使用一段时间),关闭气体使用阀(A-13),停止气体使流程,本装置的而运行完全是自动完成的,阀门只有在充装和进行维修保养时才被开启和关闭。

5.贮罐阀门的正常操作如下:

阀门 状态 顶部充装阀(A-2)关闭 底部充装阀(A-1)关闭

排放阀(A-12)关闭 溢流阀(A-4)关闭 均衡阀(A-9)关闭 液体输出阀(A-13)开启 压力形成输入阀(A-3)开启 压力形成输出阀(A-11)开启 增压开启阀(A-14)开启 液相(高压)阀(A-10)开启 气相(高压)阀(A-8)开启 液体排放程序

液体物质通过液体排放接头(F-1或F-3)在低压状态下从贮罐内排出。液体排放顺序:

1.将被充装置管线和吸液阀同液体排放接头(F-1或F-3)连在一起。2.明确除液相高压阀(A-10)和气相低压阀(A-8)外,所有阀均被关闭。

3.观察被充装置压力表(PI-1)上所显示的压力控制(C-1)设定值,如压力过高,打开人工阀(A-12)释放过量气体,可能需要更换调节器弹簧,以适合较低的操作压力。4.慢慢打开吸液阀,启动流程。

5.一旦达到所需输送液体的数量,关闭吸液阀。

岗位操作规程(八)

瓶内残液(残气)处理操作规程

1、必须在空旷处或无易燃物体的地方排放。

2、瓶口严禁面对人群或远离人群。

3、我公司所充装的气体均为无毒不燃气且对大气无污染,可朝上排入大气中。

霍邱县双福氧气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新增工业用氩气、氮气、二氧化碳充装线项目试生产方案

专家论证意见

应霍邱县双福氧气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的邀请,我们对该公司新增工业用氩气、氮气、二氧化碳充装线项目的试生产方案进行了认真、全面、细致地审查、论证。并形成以下意见:

一、该项目取得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建筑消防设施电气防火安全技术测试报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合格报告》、《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合格证书》、《阀门、仪表合格证及安全阀校验报告》、《压力容器就位安装质量监督检验证书》、《钢制无缝气瓶合格证》、《充装人员操作证》、《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培训证书》真实可靠,具有法律效力,为保证试生产方案的安全执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编制试生产方案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文件等比较全面、合理,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各危险化学品品种的储存、充装、运输等环节的危险性、试生产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分析透彻,措施合理。试生产的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各岗位责任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制订得比较合理、科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导则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三、该试生产方案基本符合该企业实际,可以上报申请使用。

专家签字:

清洁气体等 篇6

天然气是最洁净的化石燃料——每单位燃烧时其产生的碳污染是煤炭的一半,不及石油产生碳污染的三分之一。最新发展的科技使得开发储存在页岩中的天然气成为可能,所以,我们拥有此资源的量超过了以往所认为的: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在今后的90年里,美国将获得足够多的可回收燃料。这提供了一个机会——利用天然气作为通往清洁能源经济的桥梁,依赖高效、可再生的能源以及低碳化石燃料。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目的在于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的污染,这个法案将增加对天然气的需求。该法案要求发电厂和其他工业设施减少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及类似污染物,通过分配给他们一笔逐渐减少的、可交易的“津贴”来释放这些气体。这一制度将增加那些老旧、低效、用不清洁煤炭作为能源的电厂所生产的电力价格——让那些更新、更清洁、更高效的天然气工厂生产的电力更具有竞争力。

众议院的立法也将增加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电力来源的投资。其中有些能源是间歇性的——例如,只有当刮风或者阳光普照的时候才能发电。当这些技术无法用来发电时,天然气可提供备用电力。

天然气甚至可以取代公共汽车、重型卡车以及车队车辆所使用的石油燃料。拟议的立法将要求联邦机构为他们的车队购买石油燃料代用品;这将产生经济刺激——使公司购买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重型车辆。由于这些政策的作用,国内生产的更清洁天然气将取代我们现在使用的某些进口的不洁石油。

其他政策也将有助于扩大天然气的需求,并减少受全球变暖影响的污染。污染津贴起始价应提高至每吨14美元,这将更好地均衡煤和石油生产的电力价格。我们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淘汰那些老1日、低效、不清洁的、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并用可再生和低碳的电力来取代它们。我们需要进行研究,寻找更高效的涡轮机、更有效的捕捉和隔离碳排放的战略,以及储存可再生能源产生电力的更好方法。

我们还必须解决“液压破碎”(为获取页岩中的气体所进行的钻探工艺,会污染空气和水)中的问题。任何增加对天然气的需求计划都必须包括额外的环境保障,比如全面的科学分析和一个必要条件——天然气生产要报告其使用的有毒化学物质。

扩大天然气市场将增加美国的能源独立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创造就业机会。然而,如果没有全面的立法,这些效益一个都不能实现。

不伤害的意义

斯坦利·瑞泽说,古希腊人可以帮助引领医学技术的使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医学技术的时代,从探测和治疗中获得极大的益处。然而,病人的遭遇能让我们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在处理这些不足之处时,从一部距现代科技时代2500年前出版的文字着手,是再好不过了。

这部作品是一篇名为《艺术》的文章,由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及其弟子所著。在他的时代,从医者认为他们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这意味着,在本质上,医生知道他们必须使用他们的道德判断来指导其领域中有限的治疗方式。

希波克拉底医生担心,无节制地使用这些疗法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如果使用不当——对某些疾病它们没什么帮助——将会削弱病人对治疗、对医生以及对医学本身的信心。它还违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伤害。这项训诫往往被误解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不能让病人承受痛苦。这通常是不可能的:我们承认痛苦和副作用是有效治疗的代价。在我看来,“不伤害”是指,医生必须避免让患者承受那些可预防的风险。

希腊人的提醒值得尊敬,因为在我们这个医学的年代,在使用技术的时候常常不会考虑这种观念,即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大约400万美国人在进行多影像检查时受到大量的辐射,比如CT扫描。然而,这种技术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医生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它们,以检查那些没有I临床症状的患者。每一种新的测试增加了累积的辐射量,这会增加人们患癌症的风险。

影像检查的使用是医学的一个大趋势:彻底地检查身体,并且让人最低程度地努力预防和治疗疾病。我们必须追求这样一种与病人的关系:了解他们生活和工作,而不仅仅是使用技术确保他们的生物数据正常。充分了解和治疗疾病却不充分地了解和对待病人,是产生不适当医疗处理的原因。

智力的本质

罗伯特·普洛敏探讨基因和智商教育的潜在作用。

如今,很少有科学家,或者甚至是极少公众,会质疑主要由于遗传影响的一般认知能力的存在。一项对2000位父母和教师所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在智力的来源问题上,超过90%的人同意:天生(遗传)至少与培养(环境)同等重要。

智力的研究已经超越了“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而是开始探讨“如何”而不是“多少”。例如,我的团队发现,遗传对智商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为显著。在对来自四个国家的11000对双胞胎的研究中,我们最近发现,智商的遗传从童年(约40%)到青春期(约55%)到青年阶段(约65%)线性增加。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我的猜测是,答案与所谓的遗传型环境(genotype-environment)有关:当孩子长大时,他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修正、甚至创造他们自己的经验,部分以他们的遗传倾向为基础。遗传上趋向语言表达能力高的儿童可能选择进行更多的阅读,增强了这些技能。

我们还发现,同一套基因影响不同的心智能力。影响言语能力(如词汇和流利表达)的基因与影响非语言能力(包括空间想象和记忆)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基因。

虽然这些发现对教育政策和实践有深远的意义,但教育领域尚未开始认真对待智力的本质。遗传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尽管如此,遗传差异的普遍性表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作用。不是把这作为对抗儿童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了解儿童在“如何学习”和“学到多少”方面存在遗传差异,教育可能会从中得益。了解智力的本质与目前个性化的教育趋势是一致的。

气体管理 篇7

机械加工项目管理中, 往往忽视了对恶臭气体的管理, 由于恶臭污染具有来源广、刺激性强、毒性大、嗅阈值低、治理难度大、个人主观性强等特点[4,5], 该类项目恶臭污染在空间范围和污染强度上都超出了一般的认知。本文以机械加工项目为例, 分析了恶臭来源、评价、预测, 为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 恶臭的来源分析

机械加工中广泛使用切削液, 主要起到冷却、润滑、清洗、防锈等作用。切削液可分为油基切削液和水基切削液两大类。据统计, 水基切削液的使用量占切削液总量的77%[6~9]。

水基切削液的原液处于基本灭菌状态, 在使用液中, 通过供液系统、稀释水、被加工零件、机床、以及空气接触会带入微生物, 由于水基切削液中含有的油脂、矿物油以及胺、酰胺类化合物等成分, 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条件。当机床停止运转时, 切削液处于静止状态, 好氧菌大量繁殖消耗切削液中的氧, 切削液变为缺氧状态, 从而助长厌氧性细菌的繁殖, 厌氧菌将切削液中硫酸盐和磺酸盐中的含硫基团还原, 放出硫化氢气体, 产生恶臭[10,11]。

2 恶臭测定评价方法

所谓恶臭测定就是用数量化的方法描述人对臭气的感觉量。目前, 用定量方式表示恶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测定恶臭成分为中心的仪器测定法;另一种是把人的嗅觉作为检测器来测定臭气强度的感官测定法。

2.1 仪器测定法

仪器测定法主要用于测定单一的恶臭物质, 分析测定主要采用GC/MS、HPLC、离子色谱、分光光度法等精密分析仪器进行, 是臭气物质测定评价的主要手段[12]。仪器测定法可对恶臭废气中主要恶臭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并可建立源成分谱, 进一步识别恶臭源标识组分;但由于恶臭物质常浓度很低, 且仪器分析目标物质有限, 对非常见和低含量的恶臭组分的分析存在一定困难[13]。另外, 这类方法分析费用较高, 分析时间也比较长。无法直接将恶臭物质化学浓度与的臭味强度相结合, 而且无法与环境管理标准直接挂钩[14]。我国于1993年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恶臭浓度及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八种单一恶臭物质的厂界标准及排放标准, 同时对其测定方法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2.2 感官测定法

嗅觉测量一般用于复合恶臭的强度、嫌恶度、公害原因等的检测和评价。该方法灵敏, 检测时间短, 操作容易, 所以在各国的臭气测量中都被普遍采用。感官测定法分为臭气强度法和臭气浓度法两种。

(1) 臭气强度法[15,16]。

将恶臭对人的嗅觉刺激程度分为若干个等级, 经嗅觉测试人员对待测气体进行仔细嗅辨, 并用嗅到的臭气强弱与臭气强度分级表加以比较的方式来确定待测气味的强度。臭气强度表示法只是用来定性的评价恶臭污染, 无法对恶臭污染程度进行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实施简便, 反映直观, 但易受嗅辨员主观影响。我国及日韩等亚洲国家采用6级分制, 美国采用的是8级制, 其他欧洲国家则大多采用5级制。

(2) 臭气浓度法[17~19]。

将恶臭气体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 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臭气浓度测定评价法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方法,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 基本解决了臭气浓度测定的精度、准确性、再现性问题, 满足了环保法规对环境臭气浓度数据的严格要求。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和动态嗅觉仪法同属于感官测定法中的臭气浓度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是目前我国最广泛使用的测量方法。动态嗅觉仪法为欧标规定的标准方法, 其实验灵敏度、重复性和再现性有了很大提高。赵东风等人对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与动态嗅觉仪测定法作对比研究, 发现后者在嗅辨员筛选、实验室质量控制及仪器校准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越性, 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3 预测方法

恶臭污染的程度, 决定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特性和排放总量, 还与气象、地形等因素有关。影响恶臭污染扩散的主要是风速、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雨等[20,21]。专门用于预测恶臭扩散的模型主要有:奥地利的动态扩散模式, 美国的稳态烟羽模型和非稳态烟羽模型,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AUSPLUME模型, 英国的ADMS模型。由于恶臭预测模型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上的, 对气象条件和地形做了简化处理, 因此模型预测结果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一定程度上只能预测恶臭物质扩散的趋势。

在实际操作中, 机械项目恶臭影响预测在操作上多采用类比调查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即由已知项目监测浓度推算出污染源源强, 用相应的扩散公式计算落地浓度。这种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结果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污染源的模式化处理和源强确定是否准确, 由于评价人员的思想方法和对项目认知的不同, 得到的结果可能出现很大差异。为使恶臭影响比较合乎实际, 计算结果可信, 必须注重确定源强、污染源模式修正和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22]。

4 恶臭的管理控制

机械加工项目恶臭的控制主要从产业布局、恶臭产生源头控制以及无组织废气管理方面展开。

一是总体区位布置。在区域产业布局规划方面, 对于大规模使用切削液的机械加工项目应考虑在整个区域的布局, 合理定位区域产业功能类型, 做到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

二是设置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考虑到机械加工企业无组织排放, 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在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建设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

三是加强切削液的管理, 防止切削液腐败变质。例如:生产中选用含微生物营养源组分少的切削液, 在切削液中加入适量防腐杀菌剂等, 定期检查使用液的pH值和微生物繁殖情况, 机床停机后对切削液适当循环曝气等。

四是改变现有切削方式以及寻找切削液替代品。通过优化加工方式及刀具设计, 减少切削液的使用量。在替代品方面, 美国和印度已经将液氮作为切削液替代品初步应用到切削加工中。

五是加强无组织废气管理。机械加工车间内应设置无组织废气收集装置, 对恶臭气体进行统一处理, 由于机械加工企业恶臭气体浓度不高, 从经济效益角度, 可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方式, 减少恶臭气体污染。

5 结论

限于行业的认识, 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很少涉及恶臭评价。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恶臭污染愈发引起重视。在开展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 应结合项目使用切削液的种类及规模, 决定该类项目是否应该进行恶臭评价。评价中, 感官测定法分析评价具有操作简捷、灵敏的特点, 在臭气测定中被普遍采用。机械加工项目在运营管理上, 还应重视无组织废气收集及切削液的防腐管理, 降低挥发性恶臭物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摘要: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 恶臭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对于机械加工项目恶臭管理往往容易忽视。本文以机械加工项目为例, 阐述了该类项目恶臭的来源、测定评价方法、预测方法以及恶臭的管理控制。

CO2气体保护焊机的管理与维护 篇8

1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优点

1.1 生产率较高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方法具有生产率较高的优点。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焊接电流密度较大, 具有较高的熔敷系数,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率。

1.2 焊接质量较好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方法所得到的焊缝外形较为美观, 焊缝的机械性能较好, 具有很强的抗锈能力, 飞溅程度较小, 造成的焊接变形量较小, 影响焊接热的范围较小等等。

1.3 成本较低, 适应性强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方法较为经济实用, 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可以进行空间全位置焊接, 尤其是对于立焊、仰焊更能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明弧焊接, 操作起来更加的简便, 掌握起来更加的容易。

2 CO2气体保护焊机的管理

2.1 使用前的检查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 检查它的各个电气开关、指示灯是否灵活、好用。送丝机构是否送丝连续、均匀, 并根据要焊的零部件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及电压。

2.2 焊接方法的选择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焊接方法必须根据被焊材料的焊接性、接头形式、焊接厚度、焊缝空间位置、焊接结构特点以及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经过详细的考虑后再选择和确定。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焊接方法选择原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条件下, 优先选择常用的焊接方法。

3 CO2气体保护焊机的维护

3.1 保险丝熔断现象的维护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焊丝金属消耗量约为手工焊的三分之一, 耗电量为手工焊的五分之一, 效率却能提高两到三倍, 因此,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在工业领域被广泛使用。由于操作、维护等原因, 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使用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保险管、保险丝熔断的不良现象。当保险管、保险丝熔断故障发生之后, 先打开焊机前面板, 更换保险管, 再用螺丝刀拧上面板, 费时又费工, 并且操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配戴焊工手套, 手经常处于潮湿状态, 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经常开启面板, 容易污染电路板, 应将保险管座焊线引到面板处, 面板上配做与熔断器座螺纹合适的小孔, 若是可以从防护罩内取出号码座和内外转动轴, 用四方扳手插入丝堵内, 卸下丝堵。

3.2 二保焊飞溅问题的防御措施

飞溅是二保焊的主要缺点, 一般金属飞溅损失约占焊丝熔化金属的百分之十左右, 严重的会达到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因此, 会降低焊接生产率, 增加焊接成本;飞溅粘在导电嘴和喷嘴内, 影响电弧稳定, 降低气体保护作用, 使焊缝产生气孔, 影响焊缝质量。所以, 必须加以预防:采用含猛、硅脱氧元素的焊丝, 并降低焊丝中的含碳量;焊机要选用直流反接;必须选用正确的焊接工艺参数。

3.3 焊接质量控制

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焊工必须经过考试, 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 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在焊接之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并根据工艺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针对本工程焊接节点的特点, 通过先焊收缩量较大节点, 后焊收缩量较小节点, 先单独后整体的合理焊接顺序, 使焊接应力得以有效的散失。应控制焊缝表面的余高, 将所有焊缝余高控制在0.5~3毫米之内。

3.4 焊接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焊接顺序应根据具体结构条件合理确定;定位焊缝应有足够的强度;如发现定位焊缝有夹渣、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应将缺陷部分除尽后再补焊;保护气体应有足够的流量并保持层流, 应及时清除附在导电嘴和喷嘴上的飞溅物, 确保良好的保护效果;应经常清理送丝软管内的污物;焊接电流与电弧电压是关键的工艺参数, 为了使焊缝成形良好、飞溅减少、减少焊接缺陷, 电弧电压和焊接电流要相互匹配, 通过改变送丝速度来调节焊接电流;重要焊缝应在焊缝两端设置尺寸合适的引弧板和引出板, 在不能使用引弧板和引出板时, 注意防止在引弧处和收弧处产生焊接缺陷。

4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

4.1 使用前的管理维护

在进行作业之前, 应先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十五分钟的预热, 检查并确认焊丝的进给机构、电线的连接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供应系统及冷却水循环系统是否合乎要求。应将二氧化碳气体瓶放在阴凉处, 最高温度不能超过四十度, 不可靠近热源。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端的电压不能大过36V, 作业完成后切断电源。

4.2 安装管理维护

应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安装在温度不超过四十摄氏度、相对湿度低于百分之九十、没有腐蚀性气体、蒸汽、水分、化学性沉积、尘垢、霉菌及其它爆炸性介质的环境中, 且保证焊机不受到严重的振动与撞击。在使用新安装或长时间不用的焊机之前必须要对焊机的绝缘电阻进行详细的检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在安装时应可靠接地;焊机的输入接线端、进气管接头及预热机器电源插座位于焊机后面防护罩内;输出接线端, 焊枪控制电缆插座及出气管接头位于焊机前面。

4.3 及时改善、维护焊机

对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的使用必须按照相应的负载持续率来进行。要做到:经常保持焊机的清洁;经常注意导电嘴的磨损情况, 若是发现有严重磨损应及时进行更换;定期检查送丝机构、减速器的润滑情况, 在必要情况下应加添或更换新的润滑油脂;不能磕碰焊机, 严格禁止在使用之后将焊机放在工作台上。不能用力拉扯焊把连线, 也不可以对其进行压、砸。

5 结语

气体管理 篇9

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时,工业气体(CO,N2,O2,Ar,H2)长输管线项目,开始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一些世界著名的气体运营商首先在那些条件成熟的工业开发区内,投资建设工业气体输送管线项目,以点带面,摸索经验,为大规模投资建设奠定基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 国内外工业气体长输管线项目现状

2.1 我国工业气体长输管线项目现状和问题

用地下和架空管道对工业气体进行长距离输送,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才刚刚起步。无论是项目的前期准备、管线设计、施工管理、管线系统试运行和运行管理等阶段,均缺乏经验。虽然,一些国外气体运营商有超过40a以上的成功建造和管理经验,但许多问题是国外气体运营商不曾遇到的。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长输管线项目的特点有三个:一是管线途径地质状况复杂,地形地貌多样;二是涉及村庄、公共场所和穿越交通枢纽众多,与地方政府和当事人协调量大,沿途百姓阻挠多;三是点多线长,投入的人力、物力多等。这些决定了长输管线项目较其他工程更为复杂的特点。[1]我认为,土地补偿问题的复杂性和谈判难度,远超过设计和施工中所遇到的技术难度,是影响项目进程的瓶颈,这个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气体运营商对长输管线项目投资的热情和未来成长的速度。

2.2 国外工业气体长输管线项目现状和成功经验

工业气体长输管线项目在欧美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管线密集程度不亚于铁路网,虽有几十年的建设,但还在不断完善中,管线的铺设工作仍在进行中(见图1和图2)。

对于土地补偿谈判,他们做法则是交给双方律师去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土地补偿标准进行谈判,达成一致后,签署相关协议,双方当事人均不直接介入,从而避免了非专业人士漫无边际的瞎扯,在双方认可的游戏规则下进行谈判,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气体运营商在项目建设前,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资料必须包括拟建管线位置图、设计方案等有关信息。制定风险评估文件,并审查项目的经济、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可行性,召开听证会,听证通过后给予批准实施。对辐射范围超过5000m2的管道,气体运营商要设立一个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即根据管道铺设所经过区域的坐标位置,编辑测绘图纸。存放在相关机构的资料库内,以供查阅。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它的好处可以使资料统一管理和便于调阅。

3 管道输送的益处和未来发展趋势

3.1 管道输送的优势

用管网输送的好处是通过管道连接,实现各生产装置之间的互相备用,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大幅度减少公路运输的运载量。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发展管道输送技术,非常切合“节能减排”的理念。据国外工业气体管网输送事故案例和相关成本的统计结果(见表1),如风险和成本均以“1”为计量单位的话,得出了下表的结论。与其他输送方式相比,管道输送具有的巨大利益和诱惑。

1)占地省、输送量大、经济效益明显,可实现生产装置与使用装置布局的合理性。

2)管网系统管理难度小、安全可靠性高、具有连续和稳定的输送能力。

3)管道输送易实现自动化管理,劳动生产率高,输送成本和能耗低。

4)就道路安全而言,管道输送安全可靠,相对公路运输来说,输送过程产生意外事故泄漏率低,有利于安全和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建设工业气体长输管线项目不仅是气体运营商自身发展的需要,还作为一种在钢铁、化工、电子等工业中必不可少的“血液”,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此类项目很有必要。

3.2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内外交流的密切,不论是政府、用户等都开始接受这种运营模式,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作为一种具有先进理念的输送方式,在未来一定会占一席之地的。要推广它,关键在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来扶植这一项目;做好路由规划,用统一的管道廊带铺设各类管线,管道廊所占土地由政府统一收购后,制定统一补偿收费标准,使气体运营商从根本上解决后顾之忧。如能处理好这些矛盾,会让它从目前的“弯道”,驶入“直道”,进入快速成长期。

4 管道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4.1 土地补偿问题

土地补偿问题,在我国是件非常棘手的问题,是双方精力、能力、关系和毅力博弈过程。过高或过低的土地补偿费用,都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征用。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出台一套合理的补偿标准十分必要。许多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土地拥有者会采用各种变通手法来提高征地补偿费,确保在谈判中占据强势地位。来自于公司各地项目的实践和信息证明了这一点。但谈判双方要想取得双赢的结果,必须认识到谈判是非敌对的,要有彼此坦诚的交流和沟通,并设法得到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包括相应土地补偿法律、法规的支撑,才能顺利完成协议的签订和有效执行。

4.2 规划路由和安全间距的问题

关于安全间距的问题,国家和地方均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样一来,给项目初步和详细设计和安全预评价等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由于没合适的规范可以使用,只能用《输气管道设计规范》(GB50251-2003),该规范主要是针对煤气和天然气所制定的,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相关部门应该为工业气体长输管线项目量身定做设计规范,也让气体运营商在项目建设时有法可依。

4.3 穿越各类交通枢纽问题

管道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交通枢纽穿越问题,由于它们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常常让投资方摸不着“门”。它暴露出现行法规和执行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和便利性。虽然有行业和地域的分工,但如果政府能设立一个部门来统一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宜,会让投资方在项目的操作过程中,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和无谓的扯皮。按目前的做法,投资方必须选用交通枢纽系统内的设计部门进行设计,但他们很少愿意听取管线设计院的意见,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全局服从局部而告结束。这种不合理设计模式应该改变。

4.4 穿越公共场所问题

当管线需要穿越和路过公共场所时,国外成熟的经验是首先要对该区域的管线进行风险评估,来分析未来潜在的社会、施工和运行风险,最终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进行评估,来决定项目实施的可能性。

5 工业气体长输管线项目管理技巧与策略

5.1 用创新管理模式来管理承包商

管线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沿途穿越地形地貌多、施工现场变化快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给施工组织、机具调配、人员安排等带来不便。管线承包商如何管理和有效地控制,需要项目投资方和管理方,具有超常的管理艺术和驾驭能力,才能收放自如。

1)管线项目的管理要把投资控制贯穿于设计、采购、施工等整个过程。通过竞争方式来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工程量清单的控制和施工合同的管理,要贯穿于合同谈判、签约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机制,严格现场工程量核定和签证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实际进展情况。由于长输管线项目的特殊性,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势、不同地质情况、不同施工环境,均会造成成本差异,采用全线统一结算价不太现实,项目管理团队要掌握各地的造价信息和相关管理规定,区分不同情况后做出定价,[2]才能得到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工程造价来。

2)相对而言,承包商具有对管道沿线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和能力。要在这方面发挥承包商的才能、潜力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各方资源为项目服务。作为投资方,常常没有足够的人和经验来处理这类事情。为保证对事情能够控制,对团队成员和承包商的管理要做到目标明确、有良好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运用团队力量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才能让团队成员管理好承包商。

3)如让承包商代替投资方对土地补偿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与对方进行谈判时,要明确规定它的责任、义务和范围,避免与承包商在小的细节上交缠,费时费力。要强调的是:遇到棘手的问题如处理不妥的话,会造成长时间谈而不决的局面,使事情的处理走入“死胡同”;对待困难和问题,要去寻找方法和策略;不要只会抱怨,要掌握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长输管线项目随时随地会出现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窝工、停工和其它原因引发的事件,项目管理者要在困难中不断摸索,在这个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小心前行。实际上,每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在本质上属于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内容,而不是纯技术上的问题。这种行为学上的挑战常常令人头痛,它们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它们对于项目的最终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3]

5.2 加强过程监管和掌握协调技巧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签证需要处理,但必须遵循严格的时效控制和相关的程序,稍有疏漏会给投资方带来损失。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一定要认真研究和熟悉合同中有关工程签证的条款,重视签证的时效性和程序性,为工程结算积累有效而完备的签证资料,同时,加强项目的过程监管也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作为掌管长输管线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在项目中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掌握实用可行的谈判和协调技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游刃有余”,把项目的控制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技巧玩弄于股掌之中。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管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长输管线项目管理者成功之道。

6 结论

1)长输管线项目协调的重要性

协调和平衡好各方关系比其他一切都来得有意义,它胜过预算的控制、工期的掌控等,项目管理者要知道如何平衡各方需求。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与对方进行交谈,前提是要保证公司利益和职业道德。这才是双方均能接受的结果。

2)妥善处理内部矛盾,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管理者,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把问题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话,对“内部因素”的控制难度,常常会高于“外部因素”,究其原因,项目管理者会对长年追随自己的部下,手下留情。但我要说的是一位称职的项目管理者,要掌握和处理好“关系”的度,才能上对得起公司,下对得起同事。处理好这个关系,对“错综复杂”和“困难重重”的长输管线项目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控制好项目进度意义重大

投资方在项目进度控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根据项目合同要求和项目自身的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进度控制计划,定期对项目进度的执行情况跟踪检查与及时调整,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动态化管理,才能节省投资,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的良好效果,实现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4]

综上所述,无论从保证投资效率和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也无论用何种管理模式,投资方都不能放弃管理责任,这一点,在长输管线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必要。即使自身缺乏管理资源或能力,委托给总承包商来实施项目管理,作为投资方,也要在一些关键点上加以监控,放任自流是无法保质保量地去完成任务的。所以,投资方作为项目管理的主体,居于项目组织的最高层。有些投资方的项目管理者虽然不承担具体的项目管理任务,但也要承担项目的宏观管理及于项目相关的外部事物,如不积极参与项目管理,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势必会影响整个项目执行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等[5]。采用有特色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改革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了外部、内部间资源的最佳配置。才能推动中国长输管线项目事业的发展,为今后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从长输管线项目管理的实际执行情况出发,结合国外同行成熟的管理经验,从土地补偿、路由和安全间距等的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管线输送工业气体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从多个视角提出了投资方对项目和承包商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长输管线,现状分析,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学国,石映辉,马金凤,等.长输管道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J].石油化工建设,2007,29(4):38-39.

[2]周娴,王靖,张立勤.长输送管道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研究[J].人民长江,2006,37(6):86-86,88.

[3](美)杰克.R.梅瑞狄斯,小塞缪尔.J.曼特尔.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2.

[4]徐文武.论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33):219-220.

气体管理 篇10

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是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的核心标准。它从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角度来规范组织的环境管理工作。而ISO 14064-1:2006《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则详细规定了设计、开发、管理和报告组织温室气体清单的原则和要求。同样遵循PDCA的运行模式,同样作为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仔细研读两项标准的内容,不难看出其内在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基于同样的PDCA运行模式和管理逻辑

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将“环境管理体系”定义为:“整体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在其内部须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由环境方针、规划(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形成P (PLAN)-D(DO)-C (CHECK)-A (ACTION)的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通过有计划地评审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保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绩效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ISO 14064-1:2006是温室气体管理标准的第1部分,即: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组织可根据该标准提供的指导,对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进行量化和报告,来提升温室气体测量与报告的可靠性,同时让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与其温室气体资产或负债相关的风险。从标准的内容和实施流程上讲,组织层次上温室气体清单的设计、制定、管理和报告实际上也遵循了PDCA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而确定温室气体排放边界、识别GHG的源和汇、量化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清除,制定改进温室气体管理措施、对清单的质量管理、报告、内部审核等要求也都贯穿了PDCA的理念。

2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与ISO 14064-1温室气体管理子体系标准之间的差别

2.1由组织的环境因素说起

按照ISO 14001:2004标准术语3.6的规定,组织的“环境因素”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生产活动中能源、资源的消耗或再利用,向空气、水体和土地的各种污染物排放等。而在向大气排放当中,又可能包括了氮氧化物、硫化物、聚丙烯酰胺、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排放。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恰恰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诱因,也正是ISO 14064-1:2006温室气体管理标准所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见,ISO 14001:2004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组织所有的环境因素,包括组织自身能够控制的和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而ISO 14064-1:2006管理的主要对象则是组织诸多环境因素中的一类,即温室气体的排放,它是对单一环境因素进行管理(如图3所示)。

2.2在ISO1 4064-1:2006中未予体现ISO 14001:2004的要素

虽然ISO 14064-1:2006《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遵循PDCA思想,其条款部分对应PDCA,但并未完全按照“管理体系”标准的要素进行设计和构建。对照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所描述的17个体系要素来看,在ISO 14064-1:2006标准中,没有包含4.2方针、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2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6管理评审等要素。可见ISO 14064-1:2006标准并非管理体系标准,而只是一项管理工具标准,它可作为组织在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有益补充,为组织提供与温室气体量化、测量、报告、清单或项目的确认或核查有关的附加管理内容。ISO 14064-1:2006与ISO14001:2004的具体差别见表1。

2.3是否有必要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

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6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第6次成员国大会在坎昆召开,启动了“国家适当减缓行动”(NAMA)。这就意味着UNFCCC和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将接受发展中国家依据“符合气候管理体系良好实践原则”,来开展各自独立的自愿性认证。标准和合格评定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MRV)将成为巨大挑战。为了支持国家减缓行动或者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更广泛的需求,ISO/TC 207/SC1 (环境管理体系分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了特别工作组,研究“能否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标准来支持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的要求”。2011年4月ISO/TC 207/SCI向其76个成员国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建立新的有关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

·是否需要建立测量、报告、核查(MRV)或温室气体(GHG)管理体系标准(MSS)?

·现有的ISO 14000系列标准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管理而言是否够用?

·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ISO 14001:2004与ISO14064-1:2006标准是否可以实现企业温室气体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否能够有效支持国家层面的适当减缓行动?是否能够对MRV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

尽管至2011年6月举行的ISO/TC 207第18届年会上尚未就此做出最终决议,但是,这一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目前在国内存在两派观点。主张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的一方认为:建立GHG-MSS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已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企业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如何应对?如何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建立专门的GHG-MSS将使企业能够采用更加系统的方法有效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其次,温室气体排放只是企业众多环境因素中的一类,但是既有的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未对如何控制该类环境因素提出更详细的要求,也未给予更具操作性的指南。因此,有必要建立GHG-MSS以使ISO 14001标准在温室气体管理方面得以更好的应用。此外,ISO14001:2004标准并未要求企业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控制时一定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分析。因此,既往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显得相对粗糙,力度欠缺,尤其是控制措施上有时缺乏量化信息作为依据,而建立并实施GHG-MSS,则可以更加充分地运用科学的LCA分析方法,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清除给予量化,进而通过一整套PDCA管理理论和程序专门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进行有效管理,而这一点也是单独使用ISO 14064-1:2006标准所无法实现的。

而不主张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的一方则认为,目前组织已存在众多的管理体系标准,诸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财务管理体系等,再建立GHG-MSS无疑将为企业增加额外负担;其次,以既有的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辅助实施ISO 14064-1:2006温室气体管理工具标准,即可达到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有效控制。

鉴于以上两方观点,笔者认为:第一,在现阶段决定是否制定GHG-MSS或许为时尚早,联合使用ISO 14064-1:2006与ISO 14001:2004标准对于已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而言有其可行和操作简便的一面,而专门建立新的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以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有效控制也是一种开创性的思路。第二,对于组织而言,无论是否建立并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面对当前节能减排的紧迫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控制活动都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从实施主体、工作量和未来评价角度分析,无论是否创建并实施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都不会对组织既有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带来冲击和影响,即便有多个管理体系同时并行,也都是组织整体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体系的实际运行角度讲,尽管各种体系控制的对象与内容各有所侧重,但各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必定讲求相互的兼容与整合。第三,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尚未决定是否有必要建立新的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之前,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在国内原创性地开展有关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关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尝试性地在国内开展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的初步研制与试点实施,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与选择。

参考文献

[1] 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温暖火星,用气体棉被 篇11

对于如何让火星升温,他们提出了一些方案,诸如,向火星喷洒吸收阳光的小颗粒,或者在火星轨道装一个很大的反射镜,把阳光反射到火星表面,来增加火星的光照强度。但这些都是不小的工程。

如今有科学家根据地球受温室气体影响的情况,想到可以用温室气体升高火星的温度。美国宇航局也觉得这个方式更妙。那么具体如何施行呢?

为了尽量减少向火星的发射费用,研究者寻找比二氧化碳出色得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虽然已经令地球人担心,但是用于改变火星,远远不够。经过多次试验后,研究者选择了一种氟丙烷气体来出使火星,相信它会不辱使命,因为它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10000倍!如果把相似的几种温室气体混合起来,其温室效应还会更高。这些气体堪比棉被,让热量不会外逃。

而且含氟的物质在火星上本来就有,人类可以利用火星上的这些物质来就地生产氟丙烷,这要比从地球向火星运输氟丙烷更可行得多。

气体管理 篇12

配置

分类

1.按安装法方式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及便携式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器。

2.按检测气体分为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及氧气检测仪。

3.按被测气体采取方式分为扩散式检测仪和泵吸式检测仪。

配置要求

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中要求, 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 (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乙A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 的区域内, 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监测时, 应设置可燃气体检 (探) 测器和有毒气体检 (探) 测器。具体要求如下: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泄漏时, 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LEL (爆炸下限, Lower Explosion Limited) , 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 应设置可燃气体检 (探) 测器;有毒气体或其中含有可燃气体泄漏时, 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 但可燃气体浓度不能达到25%LEL时, 应设置有毒气体检 (探) 测器;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 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LEL, 有毒气体的浓度也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 应分别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 (探) 测器;同一种气体, 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时, 应只设置有毒气体检 (探) 测器。

SY 6503-2008《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可能积聚可燃气体的石油天然气站场和石油天然气储运设施, 应按本标准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石油天然气工程中的油气计量站、集气站、油气输送管道线路截断阀室、边缘地区无人值守的功能简单的小型石油天然气站场 (除甲A类之外) , 可不设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但应为巡检人员配置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按本标准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场所, 应采用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并宜适量配置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随着安全生产投入的增加, 便携式报警器配置量也在逐年增加。虽然没有相关法规标准对石油石化行业便携式报警器的配置进行具体的要求, 但企业应主动将其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使其发挥最大的安全效益。

选型

报警器的选型应根据检测气体的性质来确定。烃类可燃气体可选用催化燃烧型或红外气体检 (探) 测器;当使用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能使催化燃烧型检测元件中毒的介质时, 应选用抗毒性催化燃烧型检 (探) 测器;在缺氧或高腐蚀性等场所, 宜选用红外气体检 (探) 测器;氢气检测可选用催化燃烧型、电化学型、热传导型或半导体型检 (探) 测器;检测组分单一的可燃气体, 宜选用热传导型检 (探) 测器;硫化氢、氯气、氨气、丙烯腈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电化学型或半导体型检 (探) 测器;苯气体可选用半导体型或光致电离型检 (探) 测器。在考虑检测气体的同时, 还应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传感器的特点和寿命进行选型。各种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的性能特点和使用寿命详见表1。

检定和维护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在使用中会出现误报警、不报警或者延长报警响应时间等故障, 如果出现上述故障, 那么报警器就行同虚设, 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固定式报警器的维护单位应强化报警器的日常管理和检定管理。

维护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管理应由专人负责, 并要经过专门培训, 负责日常检查和维护, 应对报警器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做好检查记录。《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1.每周应对报警器自检系统试验1次, 检查指示系统的运行状况。

2.每2周进行1次外观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连接部位、可动部件、显示部位和控制旋钮, 故障灯, 检测器防爆密封件和紧固件, 检测器部件是否堵塞, 检测器防水罩, 现场报警器。

3.如果是安装在高处的检测器, 检查周期可适当延长, 但应保证正常运行。

以上要求适用于上游的生产企业。

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中没有对适用于下游的炼化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系统的维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但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第7册仪表》中进行了具体的要求:

1.定期检查指示、报警系统是否正常。

2.每月检查1次零点。

3.每3个月标定1次量程。

4.应经常检查检测器防雨罩, 防止意外进水, 检测元件浸水受潮后, 将影响其性能。

5.检测器的检测元件长期使用, 其灵敏度可能有所下降。在标定量程时, 经调整指示, 若达不到要求, 如此时无其他异常情况, 则说明检测器需要更换新的检测元件。

由于便携式自身的使用特点, 使其使用和维护方面的管理都不如固定式报警器完善, 目前便携式报警器都是分散管理, 不是由专门的个人负责管理, 无法确保仪器规定的充放电时间和调校周期, 致使便携仪的完好率极低。使用时往往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发现故障就直接贴上禁用签, 禁止使用。但使用人员很难发现显示数据存在的偏差, 而且便携式报警器往往被用于“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中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动态监测, 如果出现显示数据偏差, 那么就不是在减少安全隐患, 而是增加了安全隐患。

检定

JJG693-2004《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中规定:非矿井作业环境中使用的便携式和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仪器经过非正常振动, 或对示值有怀疑时, 以及更换主要元件后, 应随时送检。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某企业的2 000多台固定式报警器在每3个月的检定中存在以下问题:声光报警器坏, 变送器坏, 零点漂。具体校验结果汇总见表2。每3个月校正1次, 就会发现2%左右的不合格率, 那么如果是半年或1年才标定1次, 将会有多少报警器处于误差报警或不报警的状态。虽然是很简单的数字, 但确实应引起各企业的重视。

总的说来, 无论是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器还是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除了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每年检定1次, 各企业都能完成外, 其他对维护和标定的具体要求就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执行了。调研中笔者发现, 目前各企业便携式报警器的配置台数可赶超固定式报警器的台数, 在便携式报警器使用维护制度还不完善的状况下, 便携式报警器配置量的增加是否能真正有效地削减风险, 确实是值得思考的事。

确保可靠性的建议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 不仅要完善现有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的维护和标定标准及管理制度, 更要为管理制度的执行创造好的技术条件。

相关标准

目前适用于上游企业有关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的标准有SY6503-2008《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和JJG693-2004《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 适用于下游企业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的标准有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和JJG693-2004《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SY6503-2000版中曾要求:每半年用标准气体对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进行检定, 观察报警情况和稳定值, 不满足标准要求的应及时修理, 并作好检测记录, 而SY6503-2008版除了每年不少于1次标定的要求外, 再没有其他要求;GB50493-2009对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的维护和标定没有规定, 炼化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的维护和标定就缺少这方面的标准。

因此建议相关的标准委员会可根据上下游企业各自的生产运营特点, 在相应的标准中给出相关的规定。在相关标准还没有出台前, 建议炼化企业按照中石化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第7册仪表》中的要求进行维护, 即每3月标定1次。

管理制度

在管理制度上, 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完善维护和检定的具体要求, 包括:维护和标定的频次, 由谁来执行维护和标定, 维护和标定的内容、如何维护和标定, 在什么地方进行维护和标定。

技术条件

【气体管理】推荐阅读:

气体含量05-23

气体中毒06-03

压缩气体07-10

气体燃料07-27

瓦斯气体08-03

气体分布08-06

保护气体08-20

恶臭气体08-24

气体探测08-25

环境气体09-09

上一篇:武警院校下一篇:机械电子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