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季节

2024-10-27

炎热季节(精选4篇)

炎热季节 篇1

夏季气候炎热, 产蛋鸡羽毛厚密, 而鸡又无汗腺, 所以在高温环境下, 鸡产蛋率下降、蛋壳变稀, 蛋重减轻, 死亡增多。为了避免或减少高温对鸡群的影响和危害, 提高饲养经济效益, 饲养户必须采取有效地防暑降温措施。

1 防暑降温

1.1 植树和搭凉棚

为防止阳光直射, 可在鸡舍四周, 特别是西、南两侧植树。在鸡舍的向阳处, 搭建凉棚进行遮阳, 可有效防止阳光的直射。

1.2 避免地面裸露

鸡舍周围的地面尽量不使其裸露, 地面可种植草皮, 以降低反射热, 鸡舍周围有树有草, 可蒸发大量的水蒸汽, 起到降低温度、湿润空气、减少尘埃等作用。

1.3 增设棚顶为有效地防止辐射热, 可在鸡舍内增设棚顶, 能降低舍温1~3℃左右。

1.4 屋顶喷水在屋顶上安装固定或能旋转的喷头, 喷洒清凉井水。这种方法可使鸡舍顶部表面温度大大下降。

2 调整日粮结构

2.1 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

研究表明, 在25℃以上的空气中, 舍温每升高1℃, 饲料采食量将下降1.6%;在30~35℃炎热天气中, 可降低采食量10%~15%。要保证蛋鸡获取生产所需的足够营养, 选用高浓度日粮。添加1%~3%的植物油脂可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 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促进采食, 提高产蛋率和蛋重.饲料转化率也明显提高。

2.2 钙、磷平衡

钙、磷是影响蛋壳质量、骨骼最主要的矿物质元素。热应激条件下, 可导致产蛋鸡低血钙和低血磷, 因此, 要保持钙、磷平衡。钙及有效磷的适宜含量分别为4.0%~4.5%和0.4%~0.5%。

2.3 维生素调节

多项研究表明, 蛋鸡日粮中添加150~200mg/kg的维生素C、100~250U/kg的维生素E、0.5~1.0mg/kg的维生素K、100μg/kg的维生素B1:或生物素, 可显著缓解蛋鸡热应激, 提高蛋壳质量, 抑制产蛋量下降, 降低死亡率。

2.4 中草药添加剂

常用的中草药有石膏、黄芩、钓藤、黄莲、知母、菊花、薄荷、地龙、柴胡、朱砂、五味子等。通过多种中草药的合理组方, 按1%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结果表明, 饲料报酬可提高5.45%~13.20%, 产蛋率提高9.37%~11.29% (P<0.01) 。

除上述营养措施外, 还可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的药物, 如BU468 (一种合成雌激素) , 中枢神经镇静剂如氯丙嗪、利血平、安定等, 减少产热, 增强热耐受力。

3 加强饲养管理

3.1 改变喂料时间

可按鸡的饲养标准, 在清晨或夜间喂料, 在中午高温时给鸡群补充瓜皮、蔬菜之类的新鲜多汁青饲料。同时增加拌料次数, 在实行早晚2次喂后1.5~2.0h, 应使用拌料棒给鸡拌料2~3次, 以此增加鸡的采食量。拌料时, 添加少许水无需添加新料, 效果很好。

3.2 采用间歇光照

在夏季, 当鸡舍内温度达到25℃以上时, 采用间歇光照, 即采用8:00~18:00光照, 18:00~23:00黑暗, 23:00~次日1:00光照, 1:00~8:00黑暗的光照制度, 使产蛋鸡产蛋率与正常光照下提高5%~10%, 而且蛋重增加, 蛋壳质量好, 日产蛋高峰集中在上午。同时可节省电耗, 降低成本。

3.3 供足清洁凉爽的饮水

炎夏气温较高, 鸡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5倍。据报道, 15℃左右的凉水比30℃左右的温水能增加5%~10%的采食量;若停水24h, 可使产蛋率下降20%~30%, 需经1个月才能恢复。因此, 必须供给鸡只充足清洁的饮水。有条件的可在饮水中加入冰块, 或使用常流水、深井水, 才能保证炎夏产蛋鸡的生产性能。

3.4 降低饲养密度当气温很高, 鸡舍隔热性能不良, 舍温过高, 可将饲养密度降低, 会使舍内温度下降。

3.5 加大鸡舍内的换气量

密闭式鸡舍应开动所有的风机, 开放式鸡舍除打开所有的窗户外, 还可以将鸡舍两头的门改用铁丝网门, 使空气沿鸡舍长轴流动, 促使鸡舍内换气。

如果气温超过32℃, 加大换气量的降温措施不起作用时, 可在对着长轴的方向增置高速风机, 鸡舍小, 可安装电风扇, 以提高舍内气流速度, 起到降温作用。提高风速, 可增加鸡的采食量, 可使产蛋率提高。

3.6 应激反应的处理

为避免或降低高温等因素引起肉鸡的应激反应,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有防治作用的药物乙如在饲料中添加0.1%的镇静剂氯丙嗪, 可降低肉鸡基础代谢和产热量, 有利于维持热平衡, 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重速度;在饲料中添加0.25%的柠檬酸, 可缓冲肉鸡体内血液碱性造成的危害, 从而提高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的日增重;在饲料中添加0.05%的阿司匹林, 能显著地减轻热应激, 提高生产性能;在饲料中添加酵母铬或吡啶酸铬, 也有提高肉鸡在高温环境条件下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作用。此外, 也可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或增强免疫机能的中草药, 如金银花、菊花、蒲公英、刺五加等。

炎热季节 篇2

夏天是炎热的代表,让我们看到刺眼的阳光;夏天是雨水的代表,让我们看到万物的蓬勃。

在这个夏天也有许多重要的节日:

炎热季节 篇3

1 早期裂缝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1) 塑裂:产生于混凝土塑性状态, 其缝短而细、细而浅。产生这种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 混凝土又是热的不良导体, 在内外膨胀不均匀的情况下, 在混凝土表面必将产生很大的应力, 当外部混凝土所受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 就将产生裂缝, 俗称“芝麻缝”。这种裂缝一般在混凝土硬结后终止, 危害较小, 遇荷载作用则会继续发展。

2) 缩裂:产生于混凝土硬结以后, 通车之前, 由于施工现场剧烈的温度、湿度的变化, 混凝土内外部产生的不均匀变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后, 混凝土路面收缩开裂。这种裂缝可导致混凝土板的断裂, 成为不合格的混凝土板块,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影响极大。

2 防止早期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对于塑裂由于产生在混凝土的塑性状态, 如有效地控制其发展则不会成为危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因素。在施工中安排专人对新浇筑的混凝土面板进行看护, 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抹面处理即可解决。对于缩裂, 应该做为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质量通病进行治理, 主要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控制温度, 缩小施工现场温度差、湿度差, 抑止收缩

(1) 施工时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 通入冷水降温, 合理地安排作业时间, 禁止在中午气温高峰时间进行施工, 尽可能地把施工时间安排在早上或傍晚。这样水泥进行水解固化反应时, 不会因周围环境的气温骤变而产生较大的影响。

(2) 为保证施工用水的温度可在水箱上加盖, 对施工水管进行掩埋。还可对碎石适当洒水降温, 以降低拌和物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

(3) 缩短作业延迟时间, 把在烈日和旱风下作业的时间缩短到最短, 无法避免时可设遮阳棚。

(4) 控制开始养生的时间及条件, 保证混凝土养生龄期。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 收浆后即开始覆盖洒水养生, 同时要保证覆盖物表面保持在湿润状态, 一般养生龄期为7d。

(5) 在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前, 还要注意对基层的顶面进行整平及洒水润湿。这样可保证混凝土路面厚度均匀, 受力和变形均匀, 同时减少因基层干燥引起的混凝土路面过分失水。

2) 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及施工配合比, 保证混凝土的自身强度

(1)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 用干硬性混凝土, 掺混合料, 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对集料的含泥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特别是砂子中夹杂的泥团要筛出, 涂裹粘土的碎石要清洗或剔除。

(2) 加强对水泥质量的复检, 特别是水泥的安定性。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 (f-Ca O) 在凝结过程中水化很慢, 水泥凝结硬化后还在继续起水化作用, 当f-Ca O超过一定限量时, 就会破坏已经硬化的水泥石或使抗拉强度下降。

(3) 控制好施工水灰比, 严格按配合比投料。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的质量, 水泥石的质量取决于水泥的特性和水灰比。水灰比对强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因此, 根据混凝土强度与水泥水化的固体产物在有效空间的关系, 即强度增长与胶空比的关系, 合理地确定施工水灰比, 并严格按配合比投料, 是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措施。

3) 避免过早拆模及时进行割缝, 诱导裂缝在接缝位置展开

(1)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 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 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 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由于水化热的散发, 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 此时拆除模板, 表面温度骤降, 必然引起温度梯度, 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 与水化热应力迭加, 再加上混凝土干缩, 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 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 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 如泡沫海绵等, 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具有显著的效果。

(2) 合理的分缝分块及时及早锯切横缩缝, 缝深必须严格达到设计要求深度, 在缩裂发生前及早形成弱断面。横缩缝位置的混凝土板底部加设诱导裂缝的木块, 使弱断面效应更加显著。

(3) 锯缝设备配置不足时, 宜先隔3块~4块板跳锯一条横缝, 最后补齐。不得已时还可以考虑以压缝代替锯缝

(4) 前期施工时尽量使基础平整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造成板厚不均。

3 结论

炎热季节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研究妊娠后期不同时间提高饲喂量对母猪繁殖性能各项指标的影响。5组试验群母猪分别在预产期 (妊娠期按115 d) 前35 d、28 d、21 d、14 d和7 d开始提高饲喂量 (每头每天增加1 kg) 。母猪分娩后记录各组母猪的实际妊娠期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重、仔猪初生全窝重、母猪泌乳力 (仔猪20日龄窝重) 、仔猪28日龄断奶窝重、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母猪哺乳期失重、母猪断奶至发情天数。

1.2 试验动物选择及分组

本研究于2008年5月在昌邑同旺良种猪繁育场进行, 试验选取血缘相同, 日龄和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杂交后备母猪40头。在母猪体重约90 kg时, 每天两次用性欲旺盛的成年公猪进配种舍催情, 早晚各一次, 每次10 min。每天两次观察母猪发情情况, 于饲喂后半小时观察, 注意观察母猪的第1个和第2个发情期的发情征状, 并推算第3次发情时间。从母猪第3次发情前3 d开始发情鉴定, 每天用压背法检测, 以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发情”开始计时, 其后24 h记作第0天。并在“静立反射发情”开始后12 h和24 h由同一个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实施人工授精各一次, 精液来源一致 (记录精液规格) , 同时记录母猪输精日期和预产期等。输精前所有母猪饲喂后备母猪饲料, 每天3 kg, 分两次饲喂, 自由饮水。

母猪于第二次输精后21 d用B超进行妊娠诊断, 挑选体型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头妊娠母猪组成试验猪群, 随机分到5个处理 (分别从预产期前35d、28 d、21 d、14 d和7 d开始提高饲喂量) , 每个处理6个重复, 每个重复1头。

1.3 试验饲粮

母猪从输精至增料期, 每日饲喂2.2 kg, 从增料期至妊娠113 d, 每日饲喂3.2 kg, 妊娠114 d后每天饲喂1.5 kg至分娩前母猪自己停止采食, 分娩5 d内逐渐增加饲喂量, 分娩6 d至断奶前2 d自由采食。输精-妊娠80 d饲喂妊娠前期料, 妊娠81~107 d饲喂妊娠后期料, 妊娠108 d-断奶饲喂哺乳期料。

注:同列数据肩注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大写字母不同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不同差异显著 (P<0.05) 。

试验母猪饲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猪饲养标准》 (NY/T65-2004) 母猪营养需要配制。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a.多维可为每kg全价料提供:VA 4000IU;VD3200IU;VE 44IU;VK 0.5 mg;VB1 1 mg;VB2 4mg;VB12 0.015 mg;烟酸11 mg;泛酸13 mg;叶酸1.5 mg;吡哆醇1 mg;生物素0.25 mg。

b.微量元素添加剂可为每kg全价料提供:Fe 80mg;Cu 5 mg;Zn 50 mg;Mn 20 mg;Se 0.15 mg;I 0.14 mg。

c.粗蛋白为实测值, 其它营养成份为计算值。

1.4 饲养管理

妊娠猪舍彻底消毒后, 赶入试验母猪。母猪输精后采食试验日粮, 由同一饲养员饲养, 每日饲喂两次, 分别在早晨08:00和下午14:00饲喂, 分娩后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母猪自由饮水。准确记录每天每头母猪的采食量。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并每周消毒一次。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妊娠期天数母猪分娩时记录各组母猪的实际妊娠期天数, 从母猪第二次输精开始妊娠, 至母猪破水时结束妊娠, 整天数以外多余的小时数除以24。

母猪分娩后记录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吃乳前称量活仔猪初生全窝重, 并计算活仔猪平均初生个体重。

仔猪20日龄称量仔猪全窝重代表母猪泌乳力;仔猪28日龄断奶, 称量断奶窝重。

记录每头母猪哺乳期采食量, 计算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记录母猪断奶至发情天数。

1.6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 x c e l软件进行整理。运用SPSS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用ANOVA法进行方差分析, 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讨论

确定母猪妊娠后期适宜的增料时间必须以保证胎儿的发育为基础, 从而获得初生重较大的胎儿, 同时也要使母猪获的理想的体增重和体况, 避免母猪在分娩时太肥而影响哺乳期的食欲和断奶后再发情时间[1]。

大多数后备母猪在初次配种时生理上并未发育成熟, 妊娠期需供给适量的饲料以保证母体组织和胎儿的生长。若妊娠期母体增重不足, 导致泌乳后体重过低, 并延迟断奶至发情间隔[2], 但妊娠期饲喂过多或过早, 母体脂肪增重过多, 会降低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3]。导致泌乳量的减少[4], 体脂肪增加还会增加胎儿的负担, 导致胎儿发育受阻。因此, 要尽量减少怀孕期母猪不必要的脂肪沉积[5]。

2.1 增料时间对母猪妊娠期天数的影响

增料时间对母猪妊娠期天数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 前3组差异不显著, 4组与1组、2组、5组差异显著 (P<0.05) , 5组与1组、2组、3组都差异极显著 (P<0.01) , 说明母猪分娩前21 d以前提高饲喂量对妊娠期影响不大, 但21 d以后增料对妊娠期有很大影响, 增料过晚会明显延长母猪的妊娠期。

2.2 增料时间对产仔数和初生重的影响

增料时间对产仔数和初生重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见,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组间P值分别为0.99和0.85, 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仔猪平均初生个体重以1组的1.55 kg为最大, 但与2组、3组、4组差异不显著, 而1组、2组、3组、4组分别比5组大0.45 kg、0.43 kg、0.43 kg、0.29 kg, 差异极显著 (P<0.01) 。

仔猪初生全窝重以3组最大, 比1组大0.23 kg, 比2组大0.38 kg, 但都差异不显著 (P>0.05) , 而比4组大1.10 kg, 差异显著 (P<0.05) ;5组的仔猪初生全窝重最小, 分别比1组、2组、3组、4组小3.67 kg、3.52 kg、3.90 kg、2.70 kg, 都差异极显著 (P<0.01) 。

注:同行数据肩注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大写字母不同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不同差异显著 (P<0.05) 。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时间增料对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与王楚端报道的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量、仔猪平均重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一致[6];预产期前21 d以前不同时间增料对仔猪平均初生重和全窝重影响不大, 但预产期前14 d加料虽然对仔猪初生重影响不大, 但对仔猪初重全窝重有著显影响, 会降低全窝重, 预产期前7 d加料, 仔猪初生重和全窝重都会明显下降。

2.3 增料时间对母猪泌乳力和仔猪断奶重的影响

增料时间对母猪泌乳力和仔猪断奶重的影响见表4。

注:同行数据肩注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大写字母不同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不同差异显著 (P<0.05)

由表4可见, 母猪泌乳力以3组最大, 但与4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而与1组、2组、5组差异极显著 (P<0.01) ;1组与4组、4组与5组也差异极显著 (P<0.01) ;另外, 1组与2组、2组与4组差异显著 (P<0.05) 。

仔猪断奶窝重以3组最大, 但与4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与1组、2组、5组差异极显著 (P<0.01) ;1组与4组、4组与5组也差异极显著 (P<0.01) ;另外, 1组与2组、2组与4组差异显著 (P<0.05) 。

仔猪断奶个体重的组间P值为0.41, 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妊娠期内增料时间对母猪的泌乳力和仔猪断奶窝重都有较大影响, 以预产期前21 d增料效果最好;而增料时间对仔猪断奶个体重影响不大。

2.4 增料时间对母猪泌乳期日采食量和断奶至发情天数的影响

增料时间对母猪泌乳期日采食量和断奶至发情天数的影响见表5。

注:同行数据肩注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大写字母不同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不同差异显著 (P<0.05)

由表5可见, 母猪泌乳期采食量3组、4组、5组相近, 但与1组、2组都差异极显著 (P<0.01) ;母猪自断奶至发情时间3组最短, 但与4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而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 (P<0.01) 。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妊娠期内不同时间增料对母猪日采食量有较大影响, 以预产期前21 d以后增料为好;妊娠期内不同时间增料对母猪断奶至发情天数也有较大影响, 以预产期前21 d增料母猪断奶后发情最快。

3 结论

后备母猪在妊娠后期不同时间提高饲喂量对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母猪在预产期前21 d开始增料, 妊娠期极显著短于预产期前7 d和14 d增料, 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断奶窝重、母猪泌乳力、断奶后发情时间以预产期前21 d开始增料为最好, 但增料时间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等方面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刘振峰, 梁峰.母猪怀孕后期提高采食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研究, 2008 (6) :52-53.

[2]Johnston L, Trottier N.Nutritional methods to improve sow productivity examined[J].Feedstuffs, 1999, 71 (44) :12-17.

[3]Revell D K, Williams I H, Mullan B P, et al.Body composition at farrowing and nutrition during lactation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primiparous sows:I.Voluntary feed intake, weightloss, and plasma metabolites[J].J Anim Sci, 1998 (76) :1729-1737.

[4]程曙光, 陈佳.妊娠母猪营养与饲料[J].今日畜牧兽医, 2010 (1) :25.

[5]和玉丹, 译.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的理想氨基酸平衡最新研究[J].2010 (8) :30.

上一篇:中学舞蹈下一篇:节能型汽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