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勘探

2024-12-18

油气井勘探(精选12篇)

油气井勘探 篇1

1 射孔工艺的优化

随着射孔技术的进步及地下认识的不断深入, 使得射孔已不再是将地层和井筒打通那么简单, 原先试图用一种固定的施工方案解决所有地质问题的古老做法既不科学, 也不经济, 严重的会给油气井带来灾难性的的后果。当前常用射孔工艺分为电缆射孔、过油管射孔、油管输送射孔、超正压射孔、自控式负压射孔、油管输送射孔测试联作、高能气体压裂、复合射孔、套管防喷射孔,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优化电缆传输射孔和油管传输射孔。

油管传输射孔是用油管将射孔枪送到射孔目的层, 对目的层进行射孔的方法, 有以下特点: (1) 可采用各种有枪身射孔器, 以便实现高孔密、深穿透、大孔径、多相位射孔的需要; (2) 可进行负压和超正压射孔, 保护油油气层或提高产能; (3) 一次下井可以同时射开较长的井段或多个层段的地层; (4) 可以进行电缆射孔难以施工的高斜度井、水平井等复杂井的射孔作业; (5) 对于高压油气井射孔, 安全可靠, 可防止井喷; (6) 可与地层测试联作, 以缩短试油气周期, 准确录取地层资料,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油管输送射孔与地层测试器联合作业技术, 是将射孔器材与测试器组合在一根管柱上, 一次下井可同时完成油管输送负压射孔和地层测试两项作业。

为了能够在负压条件下射孔后不在压井条件下作业, 避免压井液沿射孔孔道向地层深处渗入, 造成对油油气层的伤害, 必须选择合理的负压射孔, 可以避免压井液流入地层, 射孔后依靠地层自身的压力来消除孔道的残留物和孔道周围的压实带, 使射孔孔道立即得到清洗, 获得最理想的流量, 此时需要选择使用射孔测试联作工作, 以便立即进行测试, 及时评价地层。

2 返排工艺的优化

2.1 压裂后第一次放喷:在不影响有效放喷排液效果的前提下, 压后关井时间要充分考虑停泵压力高低及压力扩散速度、裂缝闭合情况、压裂液破胶时间等因素, 最大限度地利用压裂时形成的局部高压能量和地层能量。

如果停泵压力高于20Mpa, 且压降速度不超过5Mpa/30min, 关井时间可≥40min;如果停泵压力低于15Mpa或压降很快, 可立即控制放喷;如果停泵压力在15-20Mpa之间, 可视压力下降情况关井20-40分钟。

由于第一次放喷井筒充满液体, 液柱压力远远满足控制压差的要求, 可以不考虑最终放喷油压的高低, 但初期放喷时, 为控制裂缝闭合, 应控制针阀开度使放喷量不超过200L/min, 待裂缝闭合后, 放喷排量可控制在400 L/min以内, 以防止井口压力快速下降。

2.2 大量出液阶段放喷:在不影响排液效率的情况下, 可根据液量大小估算气液柱压力, 在确保井底生产压差高于8MPa的条件下放喷排液, 不出液时立即关井。关井压力的高低应以下次放喷时能有效带出液体为宜, 切忌关井时间过长、关井压力过高造成井筒内液体回流地层。

2.3 对于油气层能量较低, 关井压力恢复速度较慢的低产气井, 关、放排液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关井压力恢复时间、针阀开度、放喷时间。关井压力恢复值高低及放喷压力下降最低值应以充分利用油气层能量最大限度有效排液为原则。

2.4 对自然排液效果差的情况下, 为了及时、快速、彻底地返排出残留在油气层内的残酸, 必须选择合适的助排措施, 对于低产、低压、井深<3000米的井层, 采用“层内助排+抽汲排液+泡沫排液”的组合方式进行排液。具体方案:压裂 (酸化) 施工中全程或前置液段较高比例拌注液氮;压后如喷不通, 在井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立即倒绳高强度抽汲排液;在排出程度达80%以上且液面上升缓慢的情况下, 可采用泡沫排液 (在井内投排液棒) 方式, 充分利用排液棒在井内不同深度溶解产生的优质泡沫携带液体和降低井筒内液柱压力, 达到排通的目的。对于气水同出井层, 采用“抽汲排液+水力泵排液测试”组合方式实现排液测试。如果气层改造后经抽汲排液证明地层产水, 且水量较大, 而依靠气层能量 (气产量小) 不足以将地层水连续带出地面时, 可用水力泵进行排液、测试, 较准确低计量气、液产量。对于井深<3000米的低产井层, 主要采用“抽汲排液+连续油管液氮排液”组合方式或“多级气举阀排液”方式进行排液。

3 结语

3.1 在射孔完井的油气井中, 采用适当的射孔工艺可降低产层伤害, 提高勘探成功率。

3.2 针对不同的地层情况及各个返排阶段, 采取不同的试油气排液工艺技术, 争取在利用最小成本获得最有价值的数据, 保证施工质量和获取资料地准确无误, 仔细分析返排液性能, 从而对油气田做出准确定性。

摘要:分别研究试气过程中射孔工艺、返排工艺等因素对油气井产能影响, 不难得出不合理的射孔工艺、不正确的返排工艺不仅造成经济损失, 更对油油气层造成极大损害、测试求产失败, 对风险勘探区块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区块内现有资料, 结合目前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 对试气的各个工艺环节进行对比分析, 优选施工方案, 降低勘探成本, 提高勘探成功率, 取得较好的勘探成果。

关键词:试气工艺,方案优化,勘探成功率

油气井勘探 篇2

——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

(2011年10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正当我公司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快推进油气勘探之际,各位一行莅临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公司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首先,我代表油气勘探公司对xx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油气勘探公司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

油气勘探公司是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油矿管理局)的直属分公司和专业板块,于2007年9月份成立,同年11月28日挂牌,由延长油矿管理局原石油勘探事业部、天然气勘探开发事业部和油田公司地质化验室、钻井公司筹备小组组成。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负责集团公司陕北地区天然气勘探、省内外新区块油气勘探。

公司下设14个机关职能部门、4个生产单位和1个项目建设指挥部。现有正式职工132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16人,专业技术人员390名。公司党委下设3个基层党委,1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03人,占职工总数的33%。公司党委现 有成员6人,设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其中党委书记兼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委成员中硕士学历3人、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2人。

截止2010年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41.3亿元,油气井582口,其中油井199口、气井383口,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46.76万吨,省外联合勘探生产原油27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63.15亿方,建成天然气生产能力6.03亿方,形成了延气2井区和延128井区两个天然气先导性试验区。

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凝聚和激励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是持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基业常青的灵魂。油气勘探公司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油气并举,煤盐兼探”的发展战略,不断致力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合、提炼、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理念,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展示拼搏进取的企业形象,打造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执行统一规范的行为准则,为做大做强油气勘探提供动力。去年以来,公司认真总结、提炼过去几年的工作,全面梳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脉络,以增储建产为切入点,以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目标,精心制定建设规划与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落实,公司的企业文化软硬实力均有显著提高。

(一)高度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领导机构健全。公司党政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党委、监察、工会、团委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研讨企业文化工作建设规划,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将企业文化工作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企业文化工作分解到公司的各个层面,融入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文化建设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三是精细管理,科学规划,公司加大了对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机关、基层、队站三级网络宣贯工作比较到位,职工对公司文化认知度高、参与率高。

(二)突出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勘探行业的生命,而职工的安全文化素养、岗位的安全文化追求、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勘探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为了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第一、关爱生命”的思想氛围,使广大职工自身的安全管理、安全防范、安全操作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公司结合勘探行业生产特点,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提出了“像关心自己兄弟姊妹和亲人一样来关心职工安全”的理念,努力构建“勘探安全、职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四位一体的企业安全文化。一是推进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建设。在职工中积极倡导“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通过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安全氛围,充分阐释安 全文化,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安全文化,使广大职工从根本上提高了安全认识,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不断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二是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制度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系,构筑和完善以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及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体系为中心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和制度体系,将各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按照标准化理论和方法,分专业、分岗位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执行作业指导书,并在公司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深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指导书的应用,有系统、有计划地加强薄弱环节整改工作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面提高了现场作业工作安全水平和工作质量,夯实了勘探的安全基础。三是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为建设。以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文化知识为重点,从提高一线职工安全自防自保意识和业务素质入手,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广泛开展职工业务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在生产运行人员中全面推行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努力提高职工自身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防护能力,每年都要统一组织职工参加安规考试,并规定凡安规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工作,增强了职工按规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将遵章守纪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三)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面对新 形势、新任务的挑战,从2010年开始,我公司深入开展了“打造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职工,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活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将职工素质工程融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一是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轮训,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公司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变零散培训为成批培训办法,2011先后举办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2期,受培训领导干部达150人次,送出去培训一期,共20人。二是把生产技能等级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推行职业资格证制度,2011年共培训技能鉴定考评员22人。6名中高级井下作业工和1名电工已培训鉴定完毕,3名高级驾驶员10月底将鉴定。三是创造条件加强职工的后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改善职工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2011年,公司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学历教育人数稳步增加,2011年参加专升本和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人数达53人;职工岗位培训重点突出。2011年职工安全取证培训258人。岗位技术培训4批181人次。今后,公司将继续加大干部职工培训力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健全考核和评估体系,加快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步伐。四是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强化生产现场培训,提高一线职工的现场实际操作技能。根据公司勘探规模不断扩大,战线不断拉长,把职工教育工作的重 心放到现场培训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生产一线在岗人员的现场培训,有效的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水平。

(四)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构建规范的服务文化

一是成立了公司机关劳纪律整改领导小组,完善机关考勤等管理制度,严格上下班纪律,杜绝了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二是积极在机关倡导“八种”办事精神和“八个不让服务承诺,营造了“人人懂效能、人人讲效能”的高效工作氛围。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在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的同时,进一步量化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四是开展了机关“五星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每月一检查,并将创评结果与单位目标责任挂钩,与年终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挂钩,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根本改变。

(五)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随着勘探职工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层次也越来越高。为此,公司坚持把职工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文体活动为突破口,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今年是建党90周年,根据公司党委整体安排,结合系列庆祝活动安排和“创先争优”活动,公司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排舞比赛、大合唱比赛、演讲比赛、乒乓球比赛、趣味竞赛、文艺表演、职工书法摄影比赛、党纪条规知识竞赛、建党 90周年有奖答题、“双过半、大干四季度”劳动竞赛、有奖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使职工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精神文化享受和心理满足,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文化深入到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去,也把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经营目标和文化态势上来。

(六)良好的企业文化为经营管理推波助澜

今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年,也是公司增储建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我们的基础管理、人员素质、工作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支撑、宣传造势,提升企业形象。因此,我们借势成事,以油气勘探、煤盐兼探为中心,以实施天然气液化厂、生产办公基地、职工住宅基地三大工程为切入点,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为着力点,以安全生产、人员素质提升、思想稳定为最终落脚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企业文化工作。

企业文化源于生产并指导生产。先进的文化管理,转变了职工的思想观念,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总结提炼出了 “四精”理念,即生产精心组织,管理精雕细琢,成本精打细算,质量精益求精。“四精”理念在日常生产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在“四精”理念的引领下,公司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生产稳定运行,并实现了降本增效。

浅谈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篇3

关键词: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引入,以及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误区等都对传统专业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构建一个完善的医学专业精神和专业组织体系对于现代医学事业至关重要。在我国,医学专业精神还是一个崭新的命题。但在当前强劲的全球化趋势下,中西方国家的医学专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同样的问题,这直接启发了我国对医学专业精神的思考和研究。

全球油气勘探已经历约150年的历史( 从1859年8月E.L.Drakel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物斯维尔成功发现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油田算起) 。早期油气勘探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目前,无论从陆上至海域,从陆相至海相,从碎屑岩、碳酸盐岩至火山岩、变质岩、泥页岩等领域,油气勘探对象已由单一构造油气藏勘探向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与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勘探多元化转变。近年来,全球剩余探明油气储量和产量持续增长,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快速上升。油气勘探成果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石油地质理论的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得益于地震勘探开发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高精度大面积地震采集、层序格架约束下地震储层预测等新技术。

一、全球油气勘探现状

1.远东地区油气勘探。在孟加拉,由土劳公司经营的邦戈拉1井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发现。该井位于长约400km的背斜走向带的末端,在2580~3285m井段钻遇了多套含气层系,对底部的3个气层段进行测试,获产量为1.2×108m3/d的高产气流。上部气层尚未测试,预计是一个大气田。目前,该公司正计划加快评价进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盆地冀东滩海钻探的老堡南1井成为该国2004年最大和最重要的发现。该井位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的南堡2构造上,水深约3m。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还在塔里木盆地获得了包括轮古39井在内的5个重要发现。在越南,09 R23X井产油量为154t/d,原油密度为0.8498g/cm3。经营者称这是九龙海上盆地09区块南部的第一个石油发现。

2. 欧洲油气勘获。在法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在阿奎坦盆地钻探的莱斯米诺萨1GD井获得了该国最大的发现。该井产油量为224t/d,被视为阿奎坦盆地几个发现中远景最好的一个。在波兰,PGNG公司在前苏德蒂克单斜钻探的扎涅姆索3井获得天然气产量为7.1×104m3/d,在外卡帕仙前渊区钻探的谢皮兹2井的天然气产量为76.2×104m3/d。

3.非洲油气勘探。在阿尔及利亚,费斯特卡尔加里公司的雷得迈特南1井成为陆上伯凯恩盆地的最大发现。该井测试获得了产油量为1890t/d、产气量为87.5×104m3/d的高产油气流。桑特拉克特公司在海斯梅薩伍德盆地也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测试产油量为622.3t/d、产气量为12.2×104m3/d。同时,在欧德姆亚盆地钻探的BKP2井测试也获得了产油量为430.1t/d、产气量为59.5×104m3/d的高产油气流。在刚果,深水勘探获得了4个重要发现。其中道达尔公司的卡尼拉1井测试产油量为952t/d,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KX2井测试产油量为700t/d。据报道,在埃及共获得了27个重要发现,主要是苏科公司在苏伊士湾产油量为420t/d,斯佩特罗尔公司在陆上阿布加拉迪革盆地的初探井产油量为455t/d,壳牌公司在阿布加拉迪革盆地的谢巴18 3井测试产油量为224t/d。在毛里塔尼亚海上已经钻了多口探井,其中丹那公司钻探的珀利坎1井的勘探成果最好。已经证实了291.7×108m3的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约为(170~226.5)×108m3,还有(140~182)×104t的伴生液。但由于没有钻遇基底,预计发现的储量还有可能继续增加。

4.中东油气勘探。利比亚报告了6个重要发现,其中雷普索尔公司在迈尔祖格盆地测试产油量为329t/d。沙特阿拉伯的沙巴700是2004年的重要发现,新发现了一个非伴生天然气和凝析气区带。该发现有望使该区天然气储量规模达849.5×108m3,凝析油储量达1400×104t。据报告,在科威特下侏罗统苏达尔组的穆特里巴12井已经发现了无硫天然气和密度为0.7796g/cm3的凝析油。该井井深为6373m,被认为是科威特第一口非伴生天然气生产井。科威特石油公司还在迪迪巴次盆地的巴拉28井获得了油产量为679t/d的成果。

二、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1.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到、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聚集。传统油气勘探理论是寻找构造油气藏(即通常所说的常规油气藏),近年来,油气勘探已从寻找构造油气藏发展到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即通常所说的、隐蔽型、低渗透油气藏),其特点是受、岩性圈闭、或、滞留带、阻隔。现在,勘探理论又出现了新的认识上的飞跃,即寻找、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聚集(指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聚集的主要地质特征是:在盆地中心或斜坡等部位大面积连续分布,且局部富集;无明显的圈闭界限或盖层;储集层多为低孔渗或特低孔渗(致密);无运移或短距离一次运移,属于源内或近源成藏;油气水分布复杂;储量丰度低等。

据 Brown 统计,全球、连续型、天然气资源量约为 800×1012~4 000×1012 m3,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436×1012 m3)的 2~10 倍。中国、连续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油层、松辽盆地深层扶杨油层、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气、塔里木盆地连通孔缝洞碳酸盐岩油气、松辽和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等、连续型、油气资源目前正成为中国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中国连续型天然气产量已占总产气量的 30%以上,且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

2.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 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

三、结语

全球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勘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勘探将不断向更细、更深、更广、更难、更具挑战的领域发展,烃源岩、大面积储集层、、连续型、油气聚集、下凹与下坡构造、非常规资源、深层—超深层、深海—超深海、极端地带正在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油气勘探领域和战略的重大转变,将在新、老探区发现更多油气资源。

参考文献:

[1] 翟光明,王世洪. 我国油气资源现状和战略的思考: 用非常规油气技术措施勘探开发剩余油气资源[R].北京:中国石油咨询中心, 2012: 21-22.

论油气勘探开发劳动 篇4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黑盲,耗竭,成本递增

恩格斯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 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所以, 劳动对象—自然资源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本文探讨的是“财富”而非“劳动价值”。

一、油气勘探开发劳动的概念

所谓油气勘探, 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 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 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 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 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找到储油气的圈闭, 并探明油气田面积, 搞清油气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

借用法律术语, 油气勘探劳动的“标的”是“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 “标的物”是广义的油气储藏量, 包括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可采储量。

油气勘探劳动达至标的的途径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 “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油气勘探劳动的中间成果是上述“认识”和“评价”, 最终成果也仅是能对不同勘探阶段获得的资源量、各级序列储量进行符合有关规范的准确描述、论证、说明、 (矿权) 证明、鉴定、帮助做出结论的图件、文件、资料。除了勘探过程中的副产品外, 油气勘探的上述成果是知识性而非物质性的产品。

油气田开发则是指在认识和掌握气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在油气藏上合理地分布油气井和投产顺序, 以及通过调整采油气井的工作制度和其它技术措施, 把地下油气资源采到地面的全过程。

二、油气勘探开发劳动概论

随着劳动的发展, 劳动对象化的范围不断扩大, 使人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多地打上了人类劳动的印记。

(一) 劳动论及其局限

物质资料及其运动的生产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人的劳动、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一般来说,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包括自然物和经过人的劳动改造过的物质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

人是最具能动作用的生产力要素, 劳动工具中凝结着人的创新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 是科学技术的物质表现。但在对劳动三要素的认识中, 学术界存在轻视劳动对象的倾向。有人甚至认为, 劳动对象在生产中仅仅处于被加工的被动状态, 对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关系甚微。

如今人们已经形成共识,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其中除信息本身就是必备生产要素外, 材料与新材料、能源与新能源作为劳动对象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劳动者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 只有作用于劳动对象, 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这种劳动才是具体的, 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劳动工具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9000米钻机, 就无法真正找到9000米以内较深层的油气。但须知, 生产工具是通过人的能动作用由劳动对象转化为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再作为劳动对象再加工为产品, 经过无数次的加工最终转化为生产工具。

科学实践告诉我们, 每一次新的生产工具的较大变革, 往往同时伴有劳动对象的扩展。

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 其劳动经历了“获取实物”、“种养生物”、“制造产品”、“储运货物”、“采掘矿产”、“服务产业”、“网络产业”等, 先后出现但相互并存交错的阶段, 不同阶段的劳动对象不断扩展。上述各个阶段的出现, 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技术的发展。这种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的需求, 实现手段是物化的科学与技术, 进步发展必然伴随劳动对象的扩展和演变。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是极为复杂的劳动过程。如何深入地认识它, 从而解释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之间出现的在结果表象上的巨大差异?

例如, 目前油气地质家直接观察地壳内部某点的基本方法是通过钻井获取岩芯, 通过岩芯延时地、局部地认识地层会受到极大局限。所以, 当天文学家对于宇宙的观测远达100亿光年 (1光年=9.46万亿公里) 距离以上时, 地质学家对于自身居住的地球的直接认识还比较肤浅。1957年, 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时隔22年后的1979年7月, 前苏联开始在北部境内的科拉半岛钻一口地质勘探井, 其深度才为12000米。1972年12月底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 美国于1974年4月3日钻成的俄克拉荷马州贝莎罗杰1号油田的32号天然气井, 为当时最深井, 井深也只有9583米。2008年, 中国载人飞船“神舟7号”绕地球飞行, 宇航员出仓行走时, 我国的最大钻井深度也只有8408米。我们将观测距离、飞航高度、钻井深度作为天文、航天、油气采掘业的典型参数予以比较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不考虑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将在认识上落入偏见的陷阱。当年的美、苏均为地学、天文学、航天学大国, 而中国是传统的地学大国, 缘何中、美、苏的地学与天文学、航天学的成果在表象上有如此大的“差距”?造成上述油气采掘业与天文、航天业如此大“差距”的基本原因是行业之间劳动对象的“可见”与“不可见”之分, 是劳动对象参与生产过程所起作用不同所致。

劳动对象的可见性和劳动对象参与生产过程所起作用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不同, 提示我们首先应进一步认识劳动三要素。

(二) 劳动三要素新论

决定部门技术经济特点的因素, 主要是劳动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对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由“自然物”变为“一切东西”;劳动对象是劳动“加工”、“改造”的对象, 这是一般概念劳动的本质特征;劳动对象参与创造财富。劳动对象质量越好, 劳动生产率越高。这是对劳动认识的阶段性深化。

油气勘探开发针对的实际对象是油气源岩、油气储层、油气盖层、油气圈闭、油气系统、油气盆地直至油气远景区带, 它们分别都是油气勘探开发实际劳动对象--特定的地层和地层集合。

进一步分析劳动三要素, 我们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 需要对劳动对象的概念加以扩展。

1、劳动对象包括名义劳动对象、实际劳动对象和关联劳动对象。

名义劳动对象是劳动者主观想改造、获取的对象, 如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者想获得油气储量和产量, 但实际上人们一般并不直接对之施加劳动。实际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实际上“工作”的对象。

关联劳动对象既不是劳动者主观想改造、获取的对象, 也不是劳动者实际上“工作”的对象, 但在劳动者“工作”的同时, 关联劳动对象自然参与其中, 改变了劳动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关联劳动对象”, 人们实际上并不想主动将劳动施加其上, 说他是劳动的“对象”似乎牵强。但以下将要论及, “关联劳动对象”被“关联地”参加了劳动创造成果的过程, 他已经被“占有”或“加工”, 并发生改变。

例如, 信息是网络劳动者的名义劳动对象, 他们通过光路、电路、地球、大气层传播。为了扩大信息传输量, 网络劳动者仅改造扩大了节点、光路、电路的传输能力, 地球、大气层作为关联劳动对象自然参与其中, 提高了整个网络的传输能力。网络劳动者无偿获得关联劳动对象的有益参与, 关联劳动对象也可能因此产生“拥挤”。茫茫大海承载船舶运动, 为海运提供两维平面上的无限多条通路。劳动者仅扩展了船队和海港, 在大海关联参与下会极大提升海运能力, 但大海的平静、清洁也会变得嘈杂和污染。浩瀚天空承载飞行器运动, 为空运提供三维空间中的无限多条航路。劳动者仅扩展了机群和空港, 在天空关联参与下极大提升了空运能力, 天空也因此变颜。

名义劳动对象、关联劳动对象和实际劳动对象的区别在实践中随处可见。交通工具驾驶员的名义劳动对象是欲实现空间位移的旅客、货物, 但他们操作的实际劳动对象却是飞机、轮船、机车或汽车等交通工具;水利工程劳动的名义劳动对象本意是通过劳动使之蓄积或移动的水资源, 但实际劳动对象却是土石方和输水管道等;农业劳动的名义劳动对象是农业植物, 而实际劳动对象却主要是涵蓄养分、扶持植物生长的土地;

油气勘探开发劳动的名义劳动对象是具有物理实体的油气储量, 但油气勘探开发劳动的实际劳动对象却是石油装备、仪器, 是通过它们认识并加以局部改造的地层。

可以说, 名义劳动对象和实际劳动对象不重合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传统上两者重合可以不加区分的只是特例, 多集中于制造业。

2、劳动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可见性。

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对象”具有可见性。完全的“可见性”可以理解为对劳动对象能实时、直接观、测、制、换, “观”就是观看, “测”就是测控, “制”就是加工安装, “换”就是更换。劳动者的劳动可以直接作用于“可见”劳动对象上, “可见性”是综合代表上述“能实时、直接观、测、制、换”意义的简略称谓。对劳动对象是否能“实时”、“直接”地进行观、测、制、换是劳动者达至较高学习创新效果的基础条件。

“可见性”可以分为五级:

第一级, 完全可见, 即劳动对象实时、直接可观、可测、可制、可换。一般实物产品 (如飞机) 制造业的劳动对象即为完全可见。我们将第一级-完全可见命名为“光化级”, 意即光天化日, 可触可及, 一览无遗。

第二级, 基本可见, 即劳动对象实时、直接可观、可测、可制、但不可换。人体内显微微创手术中的劳动对象--人体内部器官即为基本可见, 如果要更换人体器官, 有时必须施行切开人体使该器官完全可见的常规手术。注意, 如不借助导入显微工具, 人体内器官本不可观、不可测, 但借助显微工具不仅可见且更为清晰, 由于时滞较小, 距离较近, 可认为是“基本可见”。我们将第二级-基本可见命名为“光清级”。“光化级”、“光清级”的区别在于能否“可换”。

第三级, 部分可见, 即劳动对象实时、直接可观、可测、但不可制、不可换。天文观测中的劳动对象星球、星系和河外星系即为部分可见, 航天器对于地面操控人员来说也为部分可见。我们将第三级-基本可见命名为“晶翡级”, 意即晶中翡翠, 可观可赏, 但禁止触摸。

第四级, 基本不可见, 即劳动对象实时、直接可观、但不可测、不可制、不可换。我们将第四级-基本不可见命名为“晶朦级”, 意为晶中朦胧之物, 可观不可赏。

第五级, 完全不可见, 即劳动对象根本不能实时、直接可观、可测、可制、可换。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名义劳动对象油气储量和实际劳动对象地层即为完全不可见。通过钻井取芯, 劳动者可以直接观察所在地层的标本, 但那只是延时、局部的观察, 不可能实时直接对之测控、加工、更换。地层及构造的三维可视化只是一种虚拟现实, 是把勘探开发工作者对地层的认识数字化、形象化, 与前述显微手术中的“可视”根本不同。我们将第五级-完全不可见命名为“黑盲级”, 意即仅靠肉眼会黑灯瞎火, 茫然不知。通过对劳动对象可见性的比较和形象描述, 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难度。

以飞机制造业为例, 劳动者所设计、加工的零部件都是实时、直接可观、可测、可制、可换的, 由此, 劳动者对材料、零部件和加工作业可以实现高度的标准化, 从而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提高劳动效率;水利工程劳动者关注的是土石方、输水管道等实际劳动对象的有关情况, 但这些信息已经不是实时的、量化的。

农业劳动者对实际劳动对象--土地进行耕作、施肥、灌溉等劳动, 其能作用于名义劳动对象的有效劳动量更加难于实时度量;油气勘探开发劳动者针对实际劳动对象 (地层) 的极其复杂的劳动, 是在“完全不可见”的情况下进行的, 其实际成果只是有关数据、资料及分析加工后的报告、图件等等。只有钻达油气储层, 见到油气显示, 油气勘探开发劳动者才能肯定地层中确实有名义劳动对象存在。

3、劳动对象在劳动中的变化和参与创造财富的过程。

人的劳动必然会给劳动对象带来变化。“劳动给劳动对象带来的变化”既是指劳动过程使实际劳动对象 (如原料、材料) 变为中间产品以至最终产品的变化, 这种变化与劳动者意愿相符。“劳动给劳动对象带来的变化”也是指劳动过程使名义或实际劳动对象发生优化或劣化, 这种变化不是出于劳动者本意或根本与劳动者意愿相悖。

例如, 农民给土地施化肥, 在使名义劳动对象的产量增加的同时也会使实际劳动对象土地劣化, 名义劳动对象随之在以后反而逐步减产;煤层既是煤炭采掘劳动者名义的、也是实际的劳动对象。但煤层在被采掘的同时, 掘进环境愈来愈恶劣, 生产成本相应提高。这种成本随劳动过程的进展而提高的现象是劳动对象品位劣化的结果。

伴随着地层压实过程而形成的油气流体中存在的巨大压力, 是通过钻井采出油气的原动力, 与油气流动经过储积空间的通路状况一起构成油气储量的品位。以压力为主要特征的“品位”持续劣化的效应比采煤更为明显, 是造成油气采掘成本递增的内在原因。

在完全依靠油气流体自然能量采集油气的“自喷”阶段, 喷薄而出的油气流体消耗着地层中尚存流体的压力等自然能量, 这种现象称为资源的耗竭过程。在依靠水驱、聚合物驱、气举、泵吸、空压等方式采集油气的“递减”阶段, 油气流体仍然要消耗地层中尚存流体的自然能量, 是资源的进一步耗竭。所以, 油气勘探开发劳动者面对的劳动对象是不断“劣化”的劳动对象, “劣化”是耗竭过程的必然结果。

三、油气勘探开发劳动的特殊性

由于劳动对象不可见, 油气勘探开发劳动呈现出以下特殊性:

(一) 对名义劳动对象认识的间接性

由于不能对劳动对象进行实时地、全面地观察、测量、加工安装和更换, 只能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手段进行间接研究。

(二) 油气勘探劳动过程的较长周期性、阶段性和滚动性

油气勘探从预探到建成生产能力一般需要15-20年, 提醒我们必须考虑先导性投入才能满足变化的需求。

油气勘探劳动过程可分为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之间, 勘探和开发之间必要时可能重迭, 表现为过程的“滚动”性。

(三) 油气勘探是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及所带来的风险性

由于前述对劳动对象认识的间接性, 岩层在纵横展布上的非均质性和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 油气勘探特别是预探是否成功是不确定的。存在不能达至标的和标的物的地质风险、钻井等作业失误的工程风险、投资沉没的经济风险、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风险。

(四) 油气勘探成果的概率性

虽然油气勘探设备技术含量极高, 但油气勘探劳动的中间和最终知识性成果却完全可能与实际不符。

石油储量根据经验其采收率可达到30-40%、天然气可达70%左右, 但实践中却完全可能出现油气采收率低或天然气采收率超过100%的现象。除了技术和管理原因外, 主要是由于储量数据不可能是精准的。

(五) 油气开发阶段产量的递减性和成本的递增性

如果说油气勘探是典型的风险经济, 油气开发则是有规律的递变经济。对确定的油气圈闭, 由于是具有相同水力特性的系统, 其产量必定递减, 成本必然递增。

一个油公司由多个地区公司组成, 一个地区公司拥有多个开发单元即油气系统, 有的地区公司甚至拥有上百个气田、上百个开发单元。多个水力系统产量的总和在总产量曲线上表现为各个系统曲线的迭加。

地区公司、油公司的产量曲线由上述几百个处于稳产或递减的曲线迭加形成。如果新气田 (井) 和稳产井比重大, 则表现出成本短期下降。如果新气田 (井) 和稳产井比重小, 则表现出成本上升, 所有气田产量最终都会递减。

四、各产业劳动要素的复杂性及产生的效果

(一) 国民经济各产业 (环节) 劳动要素的复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业分工越来越细, 劳动对象复杂性凸显。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 共有门类20个, 大类95个, 中类396个, 小类913个。如此庞大的产业系统以及更为庞大的产业各环节构成的系统其劳动要素的复杂性可以想见。不仅如此, 原来主要从加工制造业经济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经济理论是否符合其他新兴行业?从其他新兴行业归纳出来的经济“规律”是否及时抽象为经济理论?这些都将影响到经济理论对经济实践指导性的大小。

(二) 劳动对象复杂性导致产出及成本“规律”多样性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 供应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 即边际成本随供应量增加递增。平荻克、鲁宾费尔德虽然认为成本递减是可能的, 但其条件是“只有当降低了投入价格或者厂商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在更低的成本下进行生产时, 才会出现长期向下的供给曲线。”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各环节的成本规律不一致。这是因为劳动对象在“可见性”上的巨大差别以及参与关联劳动效果的不同会给生产成本带来极大影响。例如:劳动对象处于“光化级”的汽车制造业,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 成本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劳动对象同样处于“光化级”的飞机制造业, 由于劳动者的学习创新, 定型飞机制造的成本呈现“学习曲线”型递减, 其学习率或曰成本递减率为20%。借助显微工具, 芯片制造业的劳动对象为“光清级”, 其生产率和成本率曾遵从摩尔定律。制造光纤的玻璃生产本属于制造业, 由于玻璃质量提高, 光纤单位面积光通量每5个月提升一倍, 从而导致网络传输成本相应下降。信息网络经济的关联劳动对象参与信息传输劳动的能力极大, 其产出 (从而价值) 呈现按几何级数增长, 成本按几何级数降低的梅特卡夫 (Metcalfe) 效应。煤炭采掘中呈现成本缓升的“品位劣化”的效应。对象完全不可见, 处于“黑盲级”的油气采掘业, 名义劳动对象被动参与劳动过程的能力随采出程度增加递减, 生产成本呈现指数递增, “品位劣化”的效应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09, 318.

[2]、高洪业等《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三版

[3]、石彦民, 论勘探家的素质, 《勘探家》, 1997年3月第2卷第1册

[4]、张霞, 勘探创造力的培养, 《岩性油气藏》, 2007年3月第19卷1期

[5]、白兰君, 天然气采掘成本指数自然递增律及其运用, 成都《天然气工业》2006第6期

[6]、白兰君, 在对比研究中深入探寻油气采掘成本规律, 香港《科学研究月刊》2007年一期p41-43

油气井勘探 篇5

油气勘探项目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针对油气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量大、共享困难等问题,对基于统一共享平台的各种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基于GIS的油气勘探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作 者:梁世友 LIANG SHiyou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刊 名:地理空间信息英文刊名:GEOSPATIAL INFORMATION年,卷(期):7(3)分类号:P208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共享 油气勘探 数字探区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探讨 篇6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应用

1 非常规油气的概况

1.1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是指一些开发较为困难的,常规方法不能进行勘探和开发的油气资源或者油气类型。这种非常规油气资源从埋藏、储存等方面都和常规的油气资源有所不同,与常规油气资源相比开发难度较大,消耗资源较多,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较多,常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页岩油、油砂油、重油、煤层气、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等。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来说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较难,相较于常规的油气资源消耗更大,性价比较低,所以经济可行性较差,并且在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中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我国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油田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2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资源量与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来说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分布广泛,开发力度较低,也就是说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与常规石油资源基本相当,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是常规油气的最佳补充能源。随着油价升高,对油页岩的开发利用日益活跃。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在页岩油的加工和利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历了传统的加工方式之后实现了完善的加工工艺,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布中,油气具有大而积分布、丰度不均一特征,非常规油气的分布主要在源内或近源的盆地中心、斜坡等负向构造单元,局部富集,突破了传统的分布概念,能够有效的进行扩展和勘探。油气聚集边界不显著,易形成大油气区或区域层系。非常规油气连续型聚集主要取决于优质烃源岩层、大面积储集层、源储共生三个关键要素。

1.3 发展前景。油页岩的工业发展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保以及资源三个方面,首先来说传统的油页岩资源较少,随着技术的发展,当污染得到控制以及效率提高的技术得到应用之后,页岩油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页岩油开采竞争的影响中有些关键因素就是制度上的调控,关于油页岩开发的相关政策直接关系着油页岩的开发效果。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包括两种类型,常见的是源储一体型和源储接触型两种类型:其中源储一体型油气聚集是指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没有排出,滞留于烃源岩层内部形成油气聚集;源储接触型油气聚集是指与烃源岩层系共生的各类致密储集层中聚集的油气。

1.4 运聚特征。在非常规油气的研究中发现非常规油气的聚集方式与常规油气不同,非常规油气通常是聚集单元大面积储集层,不像常规油气储存存在存在明显或固定界限的圈闭和盖层。这种聚集方式就使得非常规油气的运聚过程中有一些特点,包括区域水动力影响较小,水柱压力与浮力在油气运聚过程中的作用局限,以扩散和超压作用等非达西渗流为主,油气水分异差。

1.5 流动特征。非常规油气聚集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无自然工业产量、非达西渗流的表现。例如,致密砂岩,通过渗流机理受孔渗条件和含水饱和度控制,存在达西流和非达西流双重渗流机理,广泛存在非达西渗流现象。致密油气具有滞流、非线性流、拟线性流三段式流动机理。

2 非常规油气的开发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开发都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天然气的新时代逐渐凸显,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地位日益重要。李克强总理说,要立足国内,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国际合作,在开放格局中维护能源安全,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根据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集层的性质类型以及油气聚集特点等选择不同的工艺技术,分层次进行勘探开发,随着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充分认识和实践,全球范围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都取得了重大的收获。

2.1 页岩气。通俗的解释,页岩气就是一种包裹在岩石中,或是游离于岩层缝隙的特殊形态的天然气。页岩气虽然名字中有个“气”,其实质就是天然气,但存在的形态则不完全是气态。页岩气多以吸附气和水溶气形式存在,这一特殊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开采。随着水平井和压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位产量提升,还将进一步压低开采成本。而一口页岩气田,开发寿命一般可达30—50年,长的可达80—100年。而且,页岩气一般不含硫,不仅省去了传统天然气开发高额的脱硫费又环保。

2.2 页岩油。致密储层油就是致密油,其中主要储层空间就是致密砂岩、泥灰岩、白云岩等非常规储层。这些非常规储层具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这种情况的储层具有无自然产能或产能较低等特点,在开发中多采用水平井压裂技术。致密油具有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在我国的可采石油资源中,致密油占2/5。致密油是非常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致密油将会为中国原油产量的增加发挥重要作用。

2.3 煤层气。煤层气是一种烃类气体,主要是指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会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的、具有少部分游离于煤孔隙或者煤层水的一种气体,属于煤的一类伴生资源,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并且获得了世界的青睐,具有洁净、优质的多项优势,矿权、气权之争和对外合作专营权的垄断,多年来困扰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2.4 致密气。致密气的另一个称呼是致密砂岩气,主要是以渗透率进行区分,渗透率小于0.1毫达西的砂岩地层天然气即为致密气,致密气是世界上三大非常规天然气之一,另外两个是页岩气和煤层气,致密气属于砂岩气,与煤层气、页岩气相比,发展致密气是现阶段我国发展非常规天然气最现实的选择,在砂岩地质的条件下来说我国的勘探开发经验极为丰富,开发技术较为成熟,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非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开发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开发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开发理念,应用新兴技术,最终实现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完善和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承造,郑民,张永峰,等.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2):129-136.

[2]赵永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151-151.

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潜力 篇7

1 当前我国深层地质油气的开发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油气需求不断增加, 当前全球开始加大了对深层地质油气的开发力度, 但是由于对浅层和中层的油气常年开发, 其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油气需求, 因此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深层油气的开发中。在国外, 很多国家在深层油气的开发上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我国的深层油气勘探工作主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对渤海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工作之后, 较之国际的深层地质油气工作来说, 起步相对较晚。当前我国的深层油气开发地区主要为: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2 我国深层地质油气富集条件的分析

文中的“深层”指的是先已经开发出的主力含油气层系之下的新领域以及新层次。深层能够有效的帮助烃源岩进行发育, 因此深层油气资源主要的集中在富油气凹陷的深部层系。

从当前各研究机构对我国深层油气进行评价报告以及当前我国油气工作者的发现来看, 我国的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都聚集在一些资源丰度高, 埋深较大的凹陷中。

2.1 砂、砾岩体油气的成藏条件

(1) 由于砂、砾岩体油气与作为有效地烃源岩的暗色泥岩的接触最为密切, 所以油气的供给在此条件下更加充足。

在我国东部老油气区中, 深部层系砂砾岩体常常被包裹于或邻接深水沉积的暗色生烃泥岩, 大多为具浊积性质或前缘相的砂砾岩体。此类沙体与其他物质不同, 其先天具有闭圈条件, 烃类依靠烃源岩便可直接的进入到沙砾岩的储集体当中。

(2) 深层砂、砾岩储层较为致密, 油气富集主要依赖于次生孔隙发育带、裂缝发育带或两者的相互配置。

(3) 而对于异常高压普遍存在地区, 砂、砾岩的存在更有利于深部层系液态烃的保存, 以及储层相对高孔高渗带的发育。因此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2 火成岩体的成藏条件

相比较而言, 与烃源岩同期发育的火山岩最易成藏。

其主要原因是, 火山岩附近的温度较之其他位置相对较热, 丰富的热能大大的加速了其中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 使得有机质的成熟速度加快。从而保障了油气早于其他物质进入到火山岩体之中, 从而成为油气藏。所以说, 较之其他地区, 与烃源岩同期发育的火山岩最易成藏。

构造作用与岩相、岩性共同作用了火成岩体油气的富集和高产。

深层油气的是否富集和高产决定性的因素是火山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好坏, 火山岩储层储集物性直接的受到火山岩岩相、构造成岩以及风化作用控制。

2.3 深部潜山油气的成藏条件

(1) 潜山岩性是决定油气富集与否的先决条件。例如辽河坳陷的兴隆台潜山和东胜堡古潜山等。

(2) 剥蚀和岩溶作用的时间长短对碳酸盐岩潜山储集物性的控制作用最明显, 而潜山内幕断层和构造轴部却控制着构造裂缝的发育。如板桥凹陷的千米桥潜山等。

(3) 潜山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供油窗口以及供油通道。

(4) 在当前所发现的多种潜山类型当中, 早期形成的块状碳酸盐岩地貌潜山, 并且在后期又具备良好供油窗口或通道的最为有利。

3 深层油气的勘探潜力

油气的富集程度以及规模直接影响到了深层油气勘探的效益, 深层勘探陈本高, 风险大, 所以只有油气富集程度高的地区才能进行开采工作。而深层油气的富集程度同中低层油气藏一样, 取决于烃源岩、储集体、盖层和圈闭条件等。但是由于其埋藏深度较大, 其储层的蓄积性有可能会变差, 部分成藏时间较早的可能会受到后期构造活动变坏, 所以可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深层油气的富集程度。而这些认识并非都与当前的发现一只, 一些特殊的地质作用及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深埋带来的副作用。

4 我国的石油勘测潜力

我国石油探测工作者目前将我国的油气资源深度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浅层 (2 0 0 0 m以下) ;中深层 (2 0 0 0 m~3 5 0 0 m) ;深层 (3500m~4500m) ;超深层 (4500m以上) 。已经探明的深层及超深层中石油的含量占到了总量的百分之二十, 而天然气含量更加丰富, 占到了已经探明的总量的百分之五十。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以下为我国当前深层和超深层油藏资源量和探明储量分布:

以渤海盆地和松辽盆地为例, 据资料显示, 我国油气的探明率截至2002年底分别为5%和2%其挖掘潜力巨大。其中, 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深层油气探明率较之我国其他地区较高, 分别为6%和4%。二松辽盆地下白坐统油气探明率较低, 大约分别为4%和1%。而两大盆地古生界天然气探明率不足2%。两大盆地深层待探明资源量大。从勘探程度和剩余资源规模看, 两大盆地深层勘探潜力大, 是东部油区今后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当前, 我国对中层和浅层油气田的常年开发, 油气田的出产量已经开始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所需的油气数量。因此, 油气开发向深层和超深层领域开发已成必然。

5 结论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生产生活对于油气的需求量不断的加大, 而面临着由于我国对中层和浅层油气田的常年开发, 油气田的出产量已经开始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所需的油气数量。鉴于此, 我国深层油气的开发勘探工作必须加大投资和科研的力度, 立足我国的国情, 借鉴西方先进经验, 找出一条设和我国的深层油气的勘探开发工作的道路, 以便提高其开采效率, 从而满足我国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需要提升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开采量。文中的“深层”指的是先已经开发出的主力含油气层系之下的新领域以及新层次。当前, 我国对中层和浅层油气田的常年开发, 油气田的出产量已经开始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所需的油气数量。因此, 油气开发向深层和超深层领域开发已成必然。并且当前我国中、西部盆地7000m以下的层系成藏的条件极好, 我国油气资源的潜力极大。

关键词:深层油气,勘探潜力,油气地质,延伸

参考文献

[1]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等.TSR&H2S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作用.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J].岩石学报, 2006, 22 (8) :2182-2194

油气井勘探 篇8

第一阶段为70年代以前:该阶段地震仪器使用模拟纪录, 道数少 (20-50道) 。地震检波器特点是频带窄 (14-60Hz) 、低灵敏度 (3-5v/m/s) 、动态范围小 (30dB) 、型号单一。

第二阶段为80年代中期:地震仪器实现了数字化, 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也相继发展, 更重要的是三维地震勘探、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出现, 地震勘探领域扩大到山地、戈壁、沙漠、滩海及海上, 地震检波器在性能及型号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大批高性能技术指标的检波器相继出现, 检波器的灵敏度、自然频率、失真系数、假频等技术指标都得到较大改进, 更加适用于地震勘探的需求。

第三阶段为90年代:国内部分检波器生产厂家, 引进了国外的检波器生产线, 经过消化吸收, 其检波器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发达国家水平。随着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推广, 检波器向三高 (高保真、高灵敏度、高分辨) 方向发展, 检波器的型号和品种也越来越多, 例如:不同型号超级检波器、涡流检波器、高性能压电检波器等。

第四阶段:21世纪始:随着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技术的发展。现在高分辨地震数据采集, 要求采集的地震数据达到高精确度、高信噪比、高矢量保真度, 因此这个阶段相继出现了精度更高的检波器。新型检波器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 采用新的检测原理。光纤传感技术、微电子机械传感技术、高性能压电材料、电容传感器等一批高新技术进入地震勘探检波器领域;

(2) 检波器内全面实现数字化, 减少了信号的模拟传输部分;

(3) 检波器的动态范围、灵敏度、失真等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 抗电磁干扰能力大幅度增强

1 传统的地震检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动圈式、压电式和涡流式检波器

1.1 动圈式检波器

动圈式检波器是目前地震中最常用的检波器, 它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上、下两个线圈绕制在铝制线圈架上, 组成一个惯性体, 由弹簧片悬挂在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中, 永久磁铁与检波器外壳固定在一起。当检波器外壳随地面震动时, 引起线圈相对于永久磁铁运动, 两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随着检波器外壳振动的大小变化, 感应电动势也随之变化, 速度越大, 感应电势也大, 检波器震动时, 在检波器的输出端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传输给地震仪器。为了提高检波器的机电转换效率, 使磁钢的两个磁极都起作用, 即在两极磁场中都有线圈在工作, 并使两个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加, 提高检波器的灵敏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在绕制线圈时, 一个线圈正绕另一线圈反绕, 并把上线圈的终端与下线圈的起端联在一起 (反向连接) , 把上下线圈的另外两个端头做为输出端。当线圈相对磁钢运动时, 由于两线圈的磁场方向相反, 所以连接的两线圈的感应电势是同向相加的。对于外界磁场干扰, 反向连接的两线圈的感应电势是反向抵消的, 这样就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如图1) 。

1.2 压电检波器

由于新型压电材料的进步, 基于压电原理的检波器也日益受到地震仪器专业人员的重视。压电检波器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强电介质晶体受外力作用后, 其分子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导致正负电荷分离, 使其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 即产生了电动势, 它是一种自发电式传感器, 由于电荷电量没有驱动能力, 一般需要与其配套的检测放大电路。该电路主要有二个主要作用:一是放大压电元件的微弱信号;二是阻抗变换, 把高输入阻抗变为与地震仪器配套的低输入阻抗。通常由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二种形式。陆用压电检波器具有高灵敏度、宽频带、大动态范围、谐波失真小和相位一致性好的优良性能。但是, 由于陆用压电检波器是一种有源检波器, 也就是使用时必须每个检波器需要供电电源, 不利于施工, 且采集的地震信号多集中在100Hz左右, 所以在低频段, 非常容易造成信号的失真。

1.3 涡流式检波器

涡流检波器也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把一块金属导体放在磁场中, 使其在固定磁场中运动时, 在金属导体中会感应出相互闭合的电流, 称为涡流。非磁性的导体在永久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涡流,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地震检波器, 称为涡流检波器。涡流检波器是将一个非磁场性的铜质圆筒作为惯性体, 圆筒通过弹簧片与外壳连接, 然后使其处于磁钢、极靴、线圈及外壳构成的磁通回路的间隙中。线圈固定在外壳上, 并与接线柱连接。当外壳运动时, 铜圆筒对外壳及磁钢作相对运动而切割磁力线, 在圆筒导体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内部结构与普通电动式检波器不同, 感应电势的幅值与圆筒、磁钢和外壳的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所以它是一种加速度型检波器。由于加速度检波器的输出信号与振动激励信号的加速度成正比, 因而具有随着振动频率的升高, 检波器的输出也随着增高的特点。涡流检波器有利于压制面波, 其电压输出灵敏度是随着激振频率的增高而线性增加的。频率响应曲线在自然频率处形成拐点。在拐点左边以18dB/oct的陡度下降, 对低频干扰的抑制能力比常规的动圈式检波器要强50%, 有利于压制面波。有利于高频信号。在拐点左边以6 dB/oct的陡度上升, 高频信号的电压灵敏度, 随着激振频率的升高呈线性上升特性, 这一优点对大地衰减吸收的地震波高频信号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偿, 有利于高频信号。

2 MEMS数字检波器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 所有的仪器、传感器由模拟化向数字化过渡。由于数字检波器有模拟检波器无以伦比显著的优点, 地震检波器经历了长时间的模拟时代后, 开始向数字检波器发展, 国外较先进的地震勘探仪器可以兼容数字检波器也推动了数字检波器的发展。法国SERCEL公司生产的DSU3数字检波器已经在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美国I/O公司生产的VECTORSEIS数字检波器也开始应用。据有关信息, 虽着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紧张, 油气勘探难度和力度也在加大。各国都在为大规模提高石油勘探装备水平做准备。几个地震仪器制造公司都在垄断其现有特色技术。不远的将来, 传统的地震仪器将逐渐退出地震勘探市场, 在国外的勘探市场上, 国外数字检波器的实验阶段已经结束, 正在逐渐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数字检波器将在未来世界石油勘探中起重要作用。目前, 国内数字检波器的应用还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物探局、胜利油田等较大的物探公司相继从国外引进数字检波器, 特别是胜利油田已经用数字检波器完成了几个采集项目, 采集资料主频高、频带宽, 所获得的单炮记录中高频成分的能量明显增强, 各种性能均优于模拟检波器, 更适合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但在国内对数字检波器的开发研究刚刚起步, 技术水平落后于国外水平, 现在还处于实验开发阶段, 大家都看好了石油资源勘探这个市场, 很多科学研究机构包括一些石油公司参与到了数字检波器的研究领域, 据有关资料报道, 在国内北京大学的青鸟微电子研究所自2008年开始研发MEMS加速度传感器, 正在做数字检波器的转换工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了石油勘探MEMS加速度传感器, 目前进行了野外试验。南京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对数字检波器的研究较早, 也开始了数字检波器的实验工作。另外, 石油大学有关研究人员也在两年前开始了数字检波器的研究, 威海双丰电子有限公司、中石油下属的石油仪器厂, 也把数字检波器列为其主导研发产品。胜利物探公司也开展了数字检波器的研究工作。种种迹象表明, 数字检波器的发展在地震勘探领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 数字检波器内部经过MEMS传感器和ADC电路, 直接输出24位数字信号;

(2) 动态范围可达到120dB, 比传统检波器的动态范围至少高出50dB-60dB;

(3) 谐波畸变指标小于0.003%, 比传统检波器的谐波畸变至少低一个数量级;

(4) 数字检波器输出的幅频特性十分平坦, 在1Hz-800 Hz范围内, 始终保持

平直, 而输出相位为零相位;

(5) 超低噪音特性、极高的向量保真度、不受外界电磁信号干扰的影响, 如天电、工业高压线或地下电缆等干扰。

参考文献

[1]付清锋, 周明.地震检波器的进展[J].石油仪器, 2000, 14 (2)

[2]宋玉龙, 压电加速度地震检波器及其频率响应特性分析[J].石油仪器, 2004, 18 (4)

[3]428training course, Sercel, 2010

对降低油气勘探成本的探讨 篇9

1 实施优化整合, 降低风险成本, 增创效益

好的成本发生过程, 才能实现好的管理结果。因此, 研究院对科研生产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梳理、分析, 实施优化整合, 降低勘探风险成本, 增创效益。

工作流程优化。围绕成本最低化, 效益最大化目标, 优化组合勘探开发流程, 实施“一体化”。积极推动开发早期介入、勘探向后延伸的工作程序, 在勘探工作进入评价勘探阶段, 勘探开发就一起上, 直接进行探明储量的生产活动, 从而使勘探向后延伸, 延伸到开发实施, 有利于勘探及时了解部署方案实施的实际效果, 根据差异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指导下一步勘探。开发向前延伸, 一方面及时对勘探领域有无商业价值进行评价, 避免在储量难以动用地区、不经济动用区等投入资金, 造成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超前在资料翔实、井控程度较高的有利区块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层系复合开发”建产思路进行开发井位优化部署, 实现局部快速建产, 缩短见效周期。“一体化”的实施, 简化了工作流程, 畅通了信息渠道, 缩短了勘探开发周期, 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避免了“一高两低”, 即工作流程重复, 造成的资源高浪费;工作周期延长, 造成的低效率;工作衔接不畅, 造成的低效益。

工作方式优化。强化科研与生产“一体化”。在成立项目组时, 打破壁垒, 搭建由科研、生产单位不同岗位人员组成的项目组, 形成科研生产联手, 专业互补, 岗位联动局面。在项目运行中, 项目研究人员不仅潜心项目研究, 同时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效果及时进行跟踪分析, 及时调整项目研究思路, 推动科研生产循环促动、平稳运行, 避免了闭门造成, 成果脱离实际等成本浪费现象, 实现了项目水平、效益的双提升。科研生产一体化, 使科研生产相互印证, 互为指导, 避免了因科研生产工作脱节, 导致低产、低效开发, 提升了项目研究的品质、效益, 实现了低投入, 高回报。

工作思路优化。强化项目与项目间“一体化”。研究院积极推动所内之间、所与所之间、院与生产单位之间项目研究工作的交融和研究成果的共享。如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方面, 不同项目组成员聚集讨论处理解释方法和思路, 交流对各自解释区域的观点, 交流各自掌握的技术和知识, 从而强化了项目研究人员地质认识的全局观, 实现了资源共享, 理念碰撞, 提升了项目研究成果的品质和创新度;在井位部署上, 开展多项目组联合讨论、优选, 各项目组人员立足自身研究成果, 提出对井位部署区域构造、沉积、油气运移、储层等多方面的成果认识, 井位论证专家组通过综合分析, 科学决策, 优选出有利目标区域, 从而降低风险, 提升了探井成功率。工作思路的优化, 推动项目研究工作变单骑作战为集团作战;分段、局部研究为整体、全面研究;资源独享为资源共享, 提升了项目组攻坚克难的科技战斗力, 提升了项目研究的效率、效益。

2 大胆开拓创新, 破解制约瓶颈, 提升实力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是研究院解决勘探难题和实现勘探突破的关键, 研究院一贯重视。

项目立项机制创新, 紧盯油气勘探中迫切需要的重点课题和关键技术, 展开项目立项工作, 并将制约油气勘探的瓶颈作为创新重点, 坚持“科技为本、创新为魂”, 坚持有生产需求、有充分论证、有实际推广价值、有效益和有创新的“五有”立项机制, 展开立项, 确保“立项一个攻关项目, 发展一项创新成果, 解决一个生产难题, 培育一个效益增长点”。

项目承担机制创新。坚持“能者上、庸者下”, 引入项目负责人竞争机制, 自上而下的项目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项目负责人, 自下而上的项目由项目的提出者担任项目负责人。实施项目组成员双向选择机制, 开展组长选组员、组员选组长双向选择, 确定项目组成员。机制创新, 一方面为有创新精神、开拓能力、有责任心、敢担当的科技人才提供了创新、创效平台, 推动项目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组长凝聚团队、带好组, 督促组员勤思好学, 努力工作, 保证项目品质, 推动项目多出成果, 出创新成果。

项目研究思路创新。坚持“继承传统、发扬创新”, 针对油田地质构造情况复杂, 储层薄, 平面展布变化快, 断层多且类型多样, 以及勘探已进入中后期, 勘探目标多集中于构造--岩性、岩性等隐蔽性油藏的客观实际, 研究院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 总结和提炼, 兼容并包, 求变创新。提出勘探项目研究思路的“三大”转变, 即由构造油气藏向岩性油气藏、构造隆起向构造坡折、重点层系向全层系转变。

3 实施精细管理, 科学制定计划, 全面管控

坚持凡事“有计划、有落实、有结果、有评价”的四有原则, 实施科研生产、物资采购、投资、维修改造等各项工作的全面计划管理。

计划编制阶段, 坚持“注重投入效果、体现效益优先”原则, 将科研生产、后勤服务、企业管理等各个工作方面纳入计划编制的范畴, 并重点关注事关研究院发展的资金投入;关注增储稳产基础、重大先导试验、高新技术引进、成熟技术推广等投入;关注科研生产硬、软件设施的投入;关注压缩非生产性费用、管理费用;关注减少低效无效投入, 从而持续优化成本投入结构。其次综合分析以往执行情况, 汲取教训, 借鉴经验;同时积极发动全员, 群策群力, 集大智慧, 确保编制计划全面、科学合理。

计划实施阶段。首先以预算管理运行机制为基础, 以《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物资供应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为保障, 实施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控制”。其次院职能部门要定期开展检查、分析, 并及时、准确、全面的提供计划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院总计划目标的影响、解决措施等信息, 供领导小组审核决策, 从而夯实计划实施基础, 提升水平, 保障后续决策的科学性, 以及计划的高质、高效运行和目标实现, 避免走弯路, 造成成本浪费。

计划考核阶段, 实施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确保计划的高效、高质完成, 确保年度计划总控制, 季度计划管实施, 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减少无效环节和不必要的浪费。

计划评价阶段, 院不仅重视事前评价, 同时也重视事中和事后评价, 每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对工作的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连续不断的评价, 即督促了成本管理自检、提炼工作的开展, 夯实了基础, 提升了水平, 又为后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其高效有序实施, 避免走弯路, 造成成本浪费, 提高了勘探效益。

4 强化目标管理, 细分细化指标, 控制成本

为了控制成本, 研究院将目标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既考虑勘探工作必须使用的成本费用, 又考虑客观因素的成本费用, 作为基层单位、机关部门成本控制和考核的计划指标, 并辅以细化核算, 量化分析, 划分责任、严格考核等手段, 促进成本管理目标实现。实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 使成本指标纵横分解, 实现成本管理目标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核算落实、考核落实, 保证成本指标的顺利完成。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双向接轨, 即研究院目标成本管理与分公司下达研究院目标成本管理接轨, 研究院基层单位、机关部门目标成本管理与研究院目标成本管理接轨, 确保研究院目标成本管理杠杆调节作用的发挥和预算平衡。此外, 结合研究院基层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工作内容、性质的差异性, 细分考核对象, 确保考核措施针对性, 考核结果可比性强, 选树典型具有代表性、示范性, 推动基层单位、机关部门严格按管理目标组织生产经营。以及分公司经济责任制指标的完成。

成立预算决策小组, 成本预算小组以成本管理会计为主, 由各项费用主管人员组成。预算决策小组的任务一是对成本资金的可用数和需用数进行认真测算, 负责编制资金预算和分配成本承包指标。二是负责对重要费用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 做出是否安排运行的决策。

实行差率成本考核兑现率, 由于构成生产费用的项目很多, 不同的费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费用基数大、变动大、预测误差大、可控性小, 而有的则相反。因此, 需要测定不同项目的费用计划, 对不同费用项目按基数大小、测算误差大小、可控性大小、变动性大小等情况, 制定不同的考核奖罚比率。通过不同的奖罚比率, 既可以引导成本控制重点, 也可以解决部分单位某些大项费用超额 (节约) 太多, 奖罚难以兑现的问题, 从而引导成本控制重点, 解决考核不公等问题。

5 结束语

油气井勘探 篇10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 “十二五”期间,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十二五”前4年, 我国石油累计新增探明储量50.1×108t, 天然气累计新增探明储量3.24万亿方;从2010年起, 我国原油产量连续5年保持2×108t以上水平;从2011年起, 天然气产量连续4年保持1000×108m3以上水平。此外, 我国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进展。页岩气勘探率先在四川盆地取得突破, 探明储量已超过5000×108m3。

油气井勘探 篇11

关键词:GIS;油气;勘探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GI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iang Zejun

(Geological Logging Second Company of Daqing Drilling Company,Songyuan131400,China)

Abstract:GI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concept and content,based on the power of GIS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cess to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GIS;Oil and gas;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Application

一、GIS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从学科学角度讲,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GIS系统作为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来临,理论上来说,GIS可以运用于现阶段任何行业。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GIS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

GIS进过50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径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GIS深入到各行各业甚至各家各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

二、GIS是支撑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

在勘探成熟阶段的盆地中,油气勘查工作的规划部署和油气藏的综合预测研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含油气盆地已完成的勘探工作量及资料质量、已发现的油气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区域地质和石油

地质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区域的地表地理环境等,其信息需求涉及到钻井、测井、地震勘探、非地震勘探和试油试采等勘探工作的资料现状,区域地质、构造区划、沉积古地理、油气藏及储量分布、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生储盖分布等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成果,地理位置、海拔高程、地貌、交通、水文、人文等地表地理状况。在油气勘探的规划部署和预测研究中,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可有效提高油气勘查生产的研究和决策水平,从而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

基于GIS的油气勘探开发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GIS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必要条件、可靠手段;第二,GIS在油气的勘探开发中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为其他技术提供平台支持。

从油气勘探开发的空间特性来看,油气的勘探开发需要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基础平台来组织数据、展示应用。否则勘探开发的组织和管理是空洞的、晦涩的,事实证明GIS确实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

三、GPS的基本功能及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一)GPS的基本功能

GIS一般均具备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属性数据编辑、制图功能、空间数据库管理功能以及辅助决策等基本功能,它们分别是:

1.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GIS地面实体图形数据和描述它的属性数据输入数据,图形及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2.属性数据编辑与分析:由于GIS中各类地物的属性不同,系统须提供用户自定义数据结构的功能,提供修改结构的功能,以及提供拷贝结构、删除结构、合并结构等功能。3.制图功能:GIS是将地面上的实体图形数据和描述它的属性数据输出到数据库中并能编制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图件。4.空间数据库管理功能:地理对象通过数据采集与编辑后,形成庞大的地理数据集。对此需要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5.辅助决策功能:GIS为用户提供决策服务,典型的为战争、应急处理(救灾、救护)、城市规划、市场分析等,它有灵活的可变化的获取信息和方案、策略比较选择的功能。

(二)GIS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油气勘探描述的对象与地理信息密切相关,其中以海量计的数据图形信息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所以GIS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GIS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GIS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数据管理、专题制图、油气资源评价、油气勘探开发管理及辅助决策这几个方面。

1.数据管理: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图形数据,利用GIS技术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个完整、灵活和易于使用的资料管理和综合的环境。2.专题制图:借助GIS技术,可实现地质信息的分层、分区域管理,实现图件的灵活添加、信息的快速更新及多要素综合成图。3.油气资源评价:GIS软提供了高效、快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工具,实现从宏观评价一区带评价一圈闭评价,直到对油气资源作出更为具体精确的评价,大大提高了油气资源评价的可信度。4.油气勘探开发管理与辅助决策:基于G1S开发的油气勘探数据库应用与管理实现业务管理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对于开发中后期油田进行地质信息综合管理和应用有重要意义。GIS与砂岩盆地综合测井专家系统结合,可帮助地质工作者进行正确决策。

四、结语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 篇12

1 油气勘探的重大理论技术成果

近年来油气勘探理论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并已经形成了一些完善的技术成果, 正在油气田的勘探中应用, 延长油田的勘探也在进一步发展, 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勘探技术成果:

1.1 岩性地层油气地质勘探技术

根据实践所得数据来看, 岩性地层油气勘探所得油气储量占的比例最大, 近年来, 这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勘探的地质条件和类型上也有较大突破, 例如大型三角洲地区以及盆湖中心地区等都成为岩性地层油气地质勘探技术的勘探对象。在油气资源的分布勘探上, 以及在这一技术的相关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上, 例如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技术、低渗透油层识别技术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1.2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也是我国在路上油气资源勘探中取得较好效果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例如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都应用这一技术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产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海相碳酸盐岩地质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对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技术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的高-过成熟热演化阶段海相烃源岩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与这一技术相关的储层识别和预测技术、快速钻井技术等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为油气资源的开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众多的油田勘探实践中都应用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延长油田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延长油田已经有近百年的开发历史, 其油气资源的勘探越来越有难度, 其地址结构也越累越复杂, 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针对这一问题能够通过精确的地震解释进行储层的有效探测, 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精确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广泛的适用, 且都取得了非常显著地效果。

1.4 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 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中深井和超深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多, 在今后也将不断增多, 多以关于深井和超深井的钻井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深井和超深井的井身结构、所需钻井设备等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促进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完善对保证钻井的安全高效有着重要意义。

2 延长油田油气资源勘探所面临的问题

延长油气田的勘探在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后勘探的地质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需要的技术难度不断增加, 勘探所需投入资金也越来越大。所以其油气勘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 延长油田的勘探主要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 今后所勘探的目标更加难以发现, 在进行储层的探测时面临的难度增大, 而且未来的油气勘探将转向对非常规油气资源, 这类资源在分布上具有面积广, 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在开发中的产能也会与现在的高产能油气产区有明显下降。

第二, 勘探油气地区的地理深度增加、压力和温度升高, 所需投入成本增加, 风险增大。这样的情况不但使得油气资源的勘探面临困难, 而且也使得后续的开发在难度上加大, 在产量上没有稳定的保障等风险问题。

3 关于延长油田气田的勘探开发的建议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大以及先关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油田气田的勘探开发将逐步迈进新的领域和发展空间, 对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并积极引进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经验, 不断促进我国对油田气田的勘探技术进步和发展, 促进我国的能源开发事业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油气资源的勘探还要做好对所勘探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区域环境的研究和评价, 从而为勘探工作提供基础研究成果, 为勘探工作做好准备。延长油田的地质结构经过长时间的勘探开发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依据, 但是还要注意相应的变化, 从而为勘探技术的选取奠定基础。在选择勘探技术上一定要结合所要勘探地区的具体特征和实际勘探需要选择最优最有效的勘探技术, 通过专业的勘探人员组成的勘探队伍,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武装勘探队伍,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际勘探活动。

未来的油田气田勘探需要转变思维, 拓宽勘探领域, 要对勘探技术何所勘探资源储量有信心, 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技术难题, 勘探工作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必将取得新的成果, 未来的资源开发也将是前景无限。

4 结语

在世界范围内, 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都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勘探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都是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的动力。延长油田是我国的老油田产区, 其油气资源储量仍然具有开发的价值, 对其继续勘探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究的力度和相关配套技术工艺的完善发展, 从而为整个延长地区的油田油气资源勘探做出有力的技术支持。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和人民的生活都有油气资源有着非常大的需求, 我国的油气在供给上始终存在缺口, 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延长油田位于陕西境内, 是我国大陆最早发现和勘探开发的油气田, 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 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油气田的开发需要, 所以用现代科技新方法对延长油气田的勘探是大势所趋, 本文对几种重大技术勘探方法进行了介绍, 旨在为延长油田气田的勘探做出新的指导方向, 为延长油田的开发做出贡献。

关键词:延长油气田,勘探技术,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邱中建, 赵文智, 胡素云, 等.我国油气中长期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 [J].中国工程科学, 2011 (6) :75-80[1]邱中建, 赵文智, 胡素云, 等.我国油气中长期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 [J].中国工程科学, 2011 (6) :75-80

上一篇:地中海风格下一篇:自动换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