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问题

2024-06-15

美国的问题(精选12篇)

美国的问题 篇1

2010年9月17日, 美国爆发了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社会抗议活动——“占领华尔街”活动, 活动从纽约开始, 影响越来越大, 美国一些主要城市都爆发了类似的抵抗运动, “占领华盛顿”、“占领波士顿”、“占领亚特兰大”、“占领匹兹堡”等运动纷纷发起, 美国有841个城市爆发了反对金融腐败的抗议活动,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城市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 “占领伦敦”、“占领巴黎”、“占领布鲁塞尔”等抵抗活动纷纷响起, 表达了人们对财富的分配、金融系统的弊端、失业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下滑的不满,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 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 奥巴马政府所颁发的“救市政策”的失败, 美国经济低迷, 复苏乏力, 人们生活水平下滑, 就业困难, 在美国纽约, 人们控诉华尔街的“贪婪”, 民众举着“要就业”、“控制华尔街”、“大富翁, 你的末日到了”的牌子, 充分说明了美国底层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对金融监管的不满;对债务危机的不满;对就业困难的不满;凸显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 “占领华尔街”活动, 暴露了美国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美国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都是虚伪的。

一、美国“占领华尔街”活动提示出“美国的“人权”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民众走上街头是为了自己的民主、平等、人权。而西方的民主并不是广大人民享有的民主, 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民主是少数掌握着生产资料;掌握着金融资本的大资本家的民主,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少数利益集团的民主, 资本主义的选举是金钱的选举, 受财产条件的限制, 美国选举总统、议员都需要巨额的资金, 美国的政治献金来源于大资产阶级, 凡是当选的人, 都要为提供给他的巨额资金的垄断组织、金融寡头服务, 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美国人的国会是富人的国会, 美国人的财富是富人的财富, 美国人的利益是富人的利益”, 美国的权力完全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手中, 美国的全民民主、普遍民主实际上是大利益集团的民主, 大资产阶级的民主, 广大人民只有表面上的民主, 没有实际上的民主, 美国的政治权力, 经济权力都掌握在少数大资产阶级手中, 广大民众很难享有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权力, 资本主义的民主优势、民主发展也只是少数大资产阶级的民主发展, 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有民主, 广大民众根本没有实际上的民主可言。广大劳动人民没有管理权就没有最根本的权力, 劳动人民的生活、就业、经济、就没有保证, 广大民众的没有政治、经济、社会的实际上的管理权力, 甚至没有根本的生存权力, 美国社会治安混乱, 民众的人身、自由权力常常受到侵犯, 对黑人、亚裔的种族歧视、妇女儿童的权力常常得不到保障, 劳动人民的生活、就业、经济、也没有保障, 说明美国的所标榜的人权存在问题。“占领华尔街”活动正是美国自由、平等、人权是虚伪的, 民众为了捍卫自己的民主、平等、人权才走上街头, 表达自己的不满, 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面临崩溃, 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社会需要革命,

二、美国“占领华尔街”活动说明美国社会存在着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美国“占领华尔街”活动, 民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美国金融系统的贪婪;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广大民众就业困难, 民众的生活水平下滑, 奥巴马总统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他颁布的两轮刺激经济的计划都毫无效果, 美国的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广大民众生活困难, 而华尔街的少数金融寡头的年薪却很高, “救市资金”无法满足华尔街金融寡头的贪婪, 暴露出美国的财富掌握在少数大利益集团的手中, 美国的救市政策使得富人更富, 穷人更穷, 奥巴马曾提出4470亿美元的对民众税收减免、增加教育投入、就业培训、对富人增税的议案, 但遭到美国参议院的否决。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 5 1%, 贫困人口达到4620万人, 深度贫困人口达到2050万人。说明美国社会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美国的财富是富人的财富, 美国的政治是为富人谋利益的。

三、美国“占领华尔街”活动暴露出美国金融体制的弊端。

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是灾难性的危机。说明美国的金融系统怨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过度的金融化, 美国金融系统存在着电暗箱操作, 对金融风险的估计不足, 金融监管不严, 内控不严, 不良资产严重, 危机爆发后, 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金融系统的贪婪与腐败, 使得政府不能很好地对金融系统进行调控, 即使奥巴马政府投入大量的“救市资金”也不能消除大量的泡沫资产, 不能很好地化解金融风险, 使金融系统能安全、稳健地运营。导致民众的怨恨已经达到了爆发的程度, 使得美国经济停滞, 就业率低, 贫困人口增加, 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兴有消灭私有制, 政府才能实现参金融的有效调控。

美国的问题 篇2

二.是你所学专业方面;

三.是美国留学资金准备方面;

四.是毕业后回国的计划。

下面为您具体解析一下美国留学面签:

一、关于选择美国学校方面的阐述

无论是为什么选择美国,或者是选择学校。要本着一个从小到大,从专业应用到技术环境的逻辑顺序。即因为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从而选择这个教授/实验室,因为选择了这个教授/实验室---从而选择了这个学校,因为这个学校在美国---从而选择了美国。

无论是签证官问及选择了几个学校或者有多少学校录取你,小编提醒你都要告诉签证官你选择学校的标准,也就是上面说的逻辑。

二、关于专业问题的阐述

关于专业问题,留学专家介绍说要向美国留学签证官传达三个逻辑层面:

1专业名称(所谓专业名称,就是所学专业在大的科学分支所叫的名称。一般在你的I-20表格上就表明了专业名称。比如物理,化学,医药,电子工程等等)

2专业方向,也叫专业细分。就说要说明你所学专业下,你具体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比如,学电子的,具体研究无线通讯;医药,具体研究制药化学等等。

3具体应用,即你所研究的领域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前景。比如,研究通讯的可以具体应用在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上。

三、关于美国留学资金问题的阐述

1我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持我的学习

2这将是一种非常值得的投资

对于第一点要强调的是家庭的收入能力,不必表现成为一个富翁。但是,重点要向签证官证明对于教育,你们已经准备了充足的资金。

对于第二点实际上是引出回国计划,并阐述这点投资实际上是为了回国后产生更大的效益。

四、回国计划部分的阐述

关于回国计划的阐述从内容上可分成3个逻辑层次。

1 主观愿望

这是紧密联系整个主线思路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主线思路的最后推论部分。但具体在阐述回国计划时,就要作为计划内容的主体部分。用来概述整个回国计划。其实,从语言上表述就是你要回国做什么职业。

2 客观市场

紧接着主体句―即主观愿望之后,就要阐述实现主观愿望的客观环境。即国内的市场前景以及这个专业的应用前景。在表述客户市场的同时,可以对比美国的客观环境做出评价。天道留学建议用以推论主观愿望的合理性。

3 收入回报

美国移民需要注意的税收问题 篇3

以投资移民为例,在自己产生移民动机并决定移民那一时刻起,就应该开始梳理自己名下的财产,咨询专业的财务顾问或注册会计师,为自己拟定财产处置方案并列出财产处置的时间表,依据时间表和具体情况,按部就班的申请移民,争取做到在拿到绿卡的那一刻,自己名下的财产尽量少的包含在美国税法的课征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在移民之前,应尽量避免成为美国的税务居民。美国税法在对居民的认定与移民法对居民的认定不同。尽管投资人没有拿到绿卡,但因在美国上年度停留时间超过183天,或者在前三年度加权计算下停留美国时间超过183天,都有可能被认定为美国税务居民,因此要向国税局报税。一旦在取得绿卡前即被认定为税务居民,那么在投资移民之前所做的税务筹划范围就变得相当狭窄,也就是说可以做的规划选择变得少了许多。总之,在取得绿卡前,应尽量避免被美国认定为纳税人。

正式取得绿卡之后,成为美国的永久居民,就自动成为一位美国纳税居民,得向美国政府申报全部收入。必须在每年4月 15日前递交美国的“1040 税收申报表”,不执行美国的税法被视为犯罪行为。若被证实触犯了税务法律,绿卡就会被吊销。

2011年12月19日,美国国税局(IRS)发布新规定,要求美国所有在海外拥有金融资产的纳税人申报其财产,此项新规定是2010年度“海外账户税务法案”中的一部分。根据这份规定,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的海外资产若超过50000美元,须在每年报税之际向国税局如实申报。

美国税务局新规定要求纳税人必须申报的信息包括:海外股票及债券、已达退休年龄人士的海外退休金、各种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具体的金融资产收益包括:银行存款利息、分红、版税、资本利所得等。不过美国机构所拥有的海外资产,如由美国信托基金所管理的海外公司股份等,则无需申报。此外,海外房地产也无需申报,不过通过公司或信托拥有海外房地产的纳税人则需申报。

华人也并不需要因这一法案而过度紧张,这只是美国为了应对财政困难所采用的权益之计,若长期严格执行,将不利于吸引海外的资产和移民,因此美国政府也会掌握分寸。最后,在美国保持一个完整的报税记录,对投资人自己及全家也是有利的。比如,常年在中国打拼的投资人凭临时绿卡或永久绿卡回到美国时,如果入境官员对其是否放弃在美永久居住权持有疑问,投资人便可以把报税记录等证件拿出来,表示自己虽然需要到中国做生意,但并未放弃自己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仍然把美国当作自己的家和居所。

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问题研究 篇4

Chine s e Am e rican Lite rature被翻译成华裔美国文学, 这一用法主要根据英语中的语法来结实翻译的, Chinese American作为英语中的定语来修饰Literature, 一般人看到英语单词会直接翻译过来, 变出现美国华裔文学, 类似于 (Black American Literature) 黑人文学 (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 犹太人文学等。随着华裔文学作品的深入和研究, 很多在国内兴起的华裔美国研究人开始用“华裔美国文学”。Chine s e Am e rican Lite rature被翻译为华裔美国人创造的文学, 但是由于译名太长, 久而久之被人们翻译成华裔美国文学, 其实华裔美国文学和美国华裔文学都有人在争论, 但是两者又都被大多数人赞同。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延伸, 我国大多数的翻译作家都有自己的译名, 像鲁迅、余光中等我国知名作家, 在当时的年代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译名被广泛使用, 不论是美国华裔文学还是美国华人文学, 都被赞同使用, 但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美国华人文学被赞同的还是比较多的。

二、理解华裔美国作家的名字

教学我们在阅读华裔美国作家的作品时, 经常记不住作者的名字, 但是简单的方法便是记住作家前面的单词, 文学研究表示, 很多华裔作家的的中文名字是用音译过来的, 音译的方式好记又方便。许多美国华裔作家也希望能用中文名字, 因为他们的祖先是中国人, 他们被第一批送往美国, 不能将自己的中文名字带到美国, 以后的子子孙孙都要使用中文名字, 其实这些人也很痛苦, 他们很希望自己能够用中文名字, 著名作家汤婷婷在《孙行者》中大量引进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内容, 但是在她写里面的人名时不得不考虑中国姓氏的文化, 她在美国售书签字的时候, 在自己的书中签的是自己的中文名字。

由此可见, 美国华裔作家从心底是很希望能够用到自己的中文名字的, 也许这仅仅是她会写的几个中文汉字, 很多华人虽然去美国定居, 但是他们的美国名字仍然包涵中文的色彩, 例如Chew, 在中文汉字中是“赵”的姓氏。同样, 华裔美国历史作家Judy Yung, 他的父亲本来姓谭的, 但是他却以杨姓进入美国, 并用杨姓生活很久, 但是父亲去世之后, 就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谭姓, 后人称他的也不一样。至于华裔美国人怎样将自己的姓氏变成中文名字的, 我们有用音译的, 也有一直流传下来的姓氏直接翻译成英文的, 有些作家对自己的英文名字并不是很讲究, 但是翻译成中文名字却考虑很久, 这也许就是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之处。

三、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中注意的问题

首先, 要多了解华裔美国历史, 尽可能多的查阅美国资料文献和参考书, 尽可能少的避免在阅读华裔美国文学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有很多参考文献中, 很多的单词解释有上百种, 但是翻译本人要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按照作者的意思进行翻译, 一个地方出现错误可能导致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会跟着出错。例如, Burlingame Tre aty不是《柏林盖姆条约》而是《蒲安臣条约》, 仅仅一个书的名字就会被翻译出错, 一个书名的错误会是很大的失物, 美国英文单词有很多类似能够有出现错误的单词, 一不小心翻译失误, 就是闹出很大的笑话, 意思就会差出很多, 英语很多单词也有这样的翻译失误, 例如, que ue tax不是排队税而是“辫子法案”。很多语言习惯会造成在翻译中的失误, 尽可能阅读多的美国参考文献, 多了解美国的文化历史, 避免造成严重失误。

例如在《喜福会》中, 作者直接把名字用英文拼写出来, 在对整个文章翻译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解释。“Jing like excellent jing.Not jus t good.it’s s om e thing pure.e s s e ntial, the be s t quality......”“suyuan, she says.......”。

其次, 要充分了解作者的家乡文化和语言方言。有些作家是美国纽约城市的, 英文翻译可以按照单词内容翻译, 而有些是美国某一城市乡村作家, 我们就应该阅读相关属于这个作家的家乡的作品, 作者的家乡不同, 所用一样的单词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英文单词应该按照作者的家乡方言来翻译, 更能表明作者的真实想法。认真阅读原文也会对翻译有所帮助, 从原文的上下文解释中, 我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成比较完整的句子, 并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从翻译作者的文章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意思, 只有完全掌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 才能更好地翻译出原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最后, 其实华裔文学作品的翻译很广泛, 涉及到的外国文学教材也很多, 所以翻译本人不仅要对这些方面有很大的了解, 而且还要多多向更资深的老学者请教, 有很多对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颇有研究的老学者阅历十分丰富, 很多单词和意思迎刃而解, 还有就是多向一些媒体学习, 例如电视台广播互联网站等, 有时候经常出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出现, 还有对一些华裔作品的解释, 很多美国作家的译名和现实中书中的译名还不是完全一样,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书中获取知识, 还要懂得运用身边的多媒体科学技术, 学会多方面掌握更多的有效资源, 很多在现实中没有解释出来的, 在媒体网络上有一部分都会公布出来, 所以, 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是十分颇深的, 要求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翻译每一篇的文学作品中能够不断收获更多的文学内容, 为以后的翻译做基础准备。

四、小结

综上所述, 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中出现过很多的问题, 虽然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时间较短, 但是仍然很繁荣, 很多美国文学作品被翻译之后, 意思表达的不是很明确, 作者的译名翻译的千奇百怪, 但是根据国家的文化习惯等, 又有很多参考的地方, 很多外国文学的原著我们无法看到, 只能从翻译的文章中慢慢品味, 这就要求翻译人的个人文化知识水平。随着中国文化的强大, 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华裔美国文学也会不断有着新的变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文化也相应的发展起来, 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并走向世界。我国对美国文学的翻译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对于美国的一些宗教文化、爱情文化等有了进一步了解, 随着华裔美国文学的增多, 华裔作品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华裔美国文学翻译的研究, 进一步深入国家文化、美籍华人下的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

参考文献

[1]金丽华.花木兰传奇的另类改写[J].时代文学, 2010.

[2]侯梅.回译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吴冰.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翻译问题[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

美国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5

一、去美国留学语言要求很重要 对于去美国留学的名校,语言能力是基本要求。如果孩子看到英语头就大,别的成绩再好,也不要出国。同时,如果孩子英语水平低,孩子在美学习期间会很痛苦。

二、去美国留学高二、高三时留学最合适 留学美国并非越早越好,其黄金时段应该是在高二、高三时。16、17岁的孩子具备了相对独立的人格,这时,放孩子出国留学最好孩子离家太早,对家庭的感情会很淡薄,对家长的辛酸、拼搏也会缺乏了解。

三、去美国留学综合能力不能忽视 美国大学的录取不是完全取决于你的托福、雅思成绩,要求中学的表现最重要 ,包括老师的推荐信,然后SAT、托福,还要看你的创新能力、义务劳动、社区活动、体育、文艺特长等方面。在美国,没有高考,也没有最低分数线,都是综合评估。不读书不行,读过头也不行。拿文凭只是孩子出国留学的一部分,课外活动、融入当地社会的活动、动手做事的能力的重要性丝毫不比学业小。

美国金融危机的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监管衍生金融工具

一、美国会计监管

会计监管是会计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通过会计检查、督促、控制等手段,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督管理,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美国的会计监管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原来的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发展到现在的准政府监管模式。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会计监管制度又将遭遇到新的挑战。

(一)美国会计监管的发展概况

1.萨班斯法案前的美国会计监管

1934年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之前,美国会计传统上就是一个靠市场的力量约束其自律的行业。

1929-1934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会计舞弊、监管不力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于1934年率先制定了世界会计史上体现监管者意志的会计准则。与此同时,为了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和达到监管的目的,美国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政府专门负责的监管机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审计失败案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国会提出实行自律性监管的请求,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全面和过度介入。请求被通过后,建立了一整套的自律监管机制,特别是成立了公共监管委员会(POB),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美国国会和SEC也认同了这种行业自律制度中的标志性的组织。POB的成立无疑是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实践证明, 美国的POB在会计监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萨班斯法案后的美国新会计监管

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迅猛, 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不断翻新和日益复杂化,尤其是安然事件的突发,更加暴露出美国自律监管制度的严重缺陷和漏洞。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萨班斯法案要求设立新的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取代原隶属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作为会计监管的准政府机构,接受SEC 的监管,全面负责监管会计师行业,享有监管、调查和处罚的权力。这标志着美国会计监管模式由行业自律监管向准政府监管模式转变,增强了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介入。由于政府独立的会计监管制不同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它拥有独立的调查权,并且通过司法介入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和震慑力度。

萨班斯法案及相关配套监管规则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准政府监管模式、强化会计责任追究、确认新COSO 框架、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等,是美国新会计监管框架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危机下的美国会计监管的挑战——衍生金融工具

以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是引致、放大和扩散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在给交易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巨大的投机风险与完善的风险披露防御机制之间的脱节,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这次金融危机更深刻的暴露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的漏洞,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体系,但这些监管多偏重于金融监管方面,相比之下,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工作则显得要滞后许多。美国的会计监管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问题

会计监管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所能起到的影响,和它在控制风险的积聚和传播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证明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目标

会计监管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其目标应当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范制度,以建立并维持使各相关利益者准确、及时且全面获知衍生业务信用及收益信息的机制,进而实现如下目的:

一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提供评价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或投机的业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风险影响的信息;二是保证有关监管机构能及时获得、正确分析衍生工具产生风险在单个企业的分布情况以及在整个宏观经济中的积聚情况。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衍生业务信息生成和报告的控制,保证企业当局能够正确反映、相关利益者能够及时获得衍生业务对企业业绩和风险状况的影响。这样一种监管方法与衍生工具的其他金融监管方法有着重要区别,从而也使会计监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监管的原则

会计监管应当以经济中性和充分披露为原则。所谓经济中性是指不应当通过会计监管方法追求某种特定的经济目标,如限制或禁止某类衍生工具在国内市场发展、鼓励或禁止特定主体参与某类衍生业务交易等,这些目标应当通过其他监管途径实现。所谓充分披露是会计监管要保证在业务发生之后,相关利益者能准确、及时获知有关衍生业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只有坚持上述原则,才能保证会计监管能实现既定的监管目标,又防止会计监管与其他监管措施相冲突或者使会计监管本身丧失合法、合理性。

2.监管的对象

会计监管的对象主要是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及有关信息生成和披露,而其他金融监管(如市场准入制度、准备金制度等)的对象为包括所有交易者、交易所、交易中介等在内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全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监管是其他监管的基础环节。会计监管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进行规范,并通过投资者、债权人、税务部门、监管部门(如财政部门、银行监督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 等对披露信息的反馈来发挥作用。

3.监管的缺陷

会计监管侧重于对衍生业务的事后监管,具有非实时性的特点,而其他金融监管还包括事前的制度监管、过程的现场监管。会计监管只有置身于更广泛的监管体系之中,与其他监管措施相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计监管正在通过风险控制制度的要求,逐步从事后监管向过程监管方向迈进,从而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中发挥领导作用。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内容

一是建立与本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监管发展状况相适应并与国际衍生工具会计规范体系相协调的衍生工具会计模式。

二是建立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原则及具体操作标准,发布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三是颁布衍生工具审计准则,明确审计师在审计客户单位衍生金融产品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步骤,保证审计师能对企业衍生业务产生的风险给予合理关注和独立、客观评价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反映衍生业务给企业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

四是制定和推行与衍生工具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确立一致详细的有关内部控制、监督及管理层职责的标准。

五是鉴于衍生工具的复杂性使得传统会计监管中的人工阅读和分析财务信息的方法无法适应其高流动性和高风险性的情况,作为监管机关就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实时收集、分析有关会计信息,克服传统会计监管的事后性缺陷,增强会计的事前和事中监管职能。

三、金融危机对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启示

(一)完善衍生产品会计监管体系基础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对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采取了相当严厉的限制措施,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金融风险积累而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但却使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并直接导致了有关衍生工具法律法规的欠缺。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依托的基础法律制度不完善,将影响会计监管的效果和效率。

(二)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专门的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也鲜有相关规范。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企业以及某些跨国经营的国内企业在实务中常常发生衍生业务,一些监管部门已经在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衍生业务的披露进行了零星的规范。这些规定往往是基于特定的行业或特殊的时期背景,比较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不大。所以在会计监管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考虑规范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减少公允价值计量中主观性因素的影响

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公允价值监管的力度,要求各金融企业对所使用的公允价值提供充分的依据,并逐一进行审批。公允价值的真实度与该企业的资信度相结合,对公允价值出现问题的金融企业定期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布,并进行处罚。金融监管机构应逐步建立一套报、审、批、罚相结合制度,逐步降低金融企业收入和损失真实性判断的难度,保证公允价值的真实度。

(四)加强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度。

美国对教育博士基本问题的争论 篇7

一、对教育博士价值与地位的争论

有调查发现,教育博士对个人的价值显著。许多人攻读教育博士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水平资格和任职资格证书,以使他们获得加薪或获得更高的管理岗位,尤其是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从业者。虽然各州级教育管理机构没有将取得教育博士学位作为校长和院长的资格,但拥有教育博士学位者经常希望获得这些岗位。教育博士对于那些寻求高校管理岗位的人员有用,尤其是在社区学院。调查显示,社区学院高级管理者83%拥有博士学位,其中54%是教育博士学位。超过64%的加州社区学院的行政领导认为,攻读博士学位“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有利于“工作晋级和职务提升”。[1]对加州社区学院中层管理者的调查发现,多于47%的人认为,“获得组织和领导技巧”是攻读博士学位非常重要的原因。当问及获得教育博士的收益时,院长们最愿意提它的“符号价值”(symbolic value),认为该学位提高了作为领导的基本信誉,48%的受调查者认为,符号价值大于教育博士项目本身的价值。[2]

另一项研究发现,大约83%的学校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s,CEO)拥有博士学位,其中72%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或教育博士学位。CEO认为获得博士学位的主要目的是职位提升、智力发展、个人满足及获得组织和领导技能。66%的CEO认为,博士学位对于其现在的岗位是基本的要求,其余的受调查者认为,博士学位仅有用而已,并非必需。当问及博士学位对工作的重要性时,75%的受调查者认为,博士学位是基本的和非常有帮助的,但是47%获得非教育学科博士学位的CEO认为博士学位用处小。在教育学博士与教育博士之间也产生了有趣的区别:教育学博士中的94%认为,博士学位“极为有用”或“非常有用”,而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博士仅有76%。在被调查的学校督导中,对于提升教育管理能力来说,90%的大学区和96%的小学区督导认为二者没有区别。认为有区别的是拥有教育学博士的人,他们认为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更佳。对于职位晋升而言,被调查者认为,获得教育学博士还是教育博士不太重要,仅有33.3%拥有教育学博士的人认为重要。[2]

调查发现,授予教育博士的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强调教育博士具有三个独特优势:传授教与学的知识、分析数据及把研究与实践相连、能够应用所学来改善教育教学的领导技能。最有说服力的能够证明教育博士价值的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需要运用理论和研究持续作为制定决策的基本要素,深入理解教与学,系统地看待组织结构和文化,并由此进行学校领导,指导和解释项目评价和项目研究。与此类似,加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认为,教育博士的价值在于:引起领导范式的变化,改进机构的领导技能;理解研究方法并针对现存问题进行高质量的行动研究,进行项目评价;理解课程、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获得尊重,具有专业的、合乎道德的工作能力。虽然角度不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适应现实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博士对教育学院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博士学位的设置被视为扩展和提高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竞争地位的途径,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教育体系中,能够颁发教育学博士和教育博士是一所大学拥有声望并加入研究型大学行列的一个标志。有些州规定了博士学位只能由特定的大学授予,且颁发博士学位的大学大多位居名校之列。如加州规定,博士学位只能由加州大学授予,其他大学只能颁发学士和硕士学位。由于教育博士经常是地区性大学提供的第一个博士学位,在这些机构中,教育学院因设置教育博士而提升了大学的地位,因而受到重视。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对是否应该实施教育博士的研究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该研究调查了大约200所设置教育博士的院校,发现当教育博士是该大学第一个博士学位时,教育博士会提升大学的学术声誉,鼓舞教师的士气,尤其是对教育学院。因此,对于希望通过授予博士学位来提升其声誉的公立大学,博士学位项目被视为扩展和提高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竞争地位的有效途径,因而,博士生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

对教育博士项目效用的调查结果表明,项目整体是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供了知识而成为教育管理变革的代理人。毕业生认为获得学位使他们获得高度的个人满意度和成就感。教育博士提高了职业升迁的机率,而没有职位升迁的毕业生认为,学位增加了他们领域内的知识。[4]但也有学者指出,“美国包括教育博士在内的专业博士学位虽然发展很快,但总体上仍然是对教育学博士的补充,并没有获得与教育学博士同等的地位”。[5]笔者认为,包括教育博士在内的任何教育的最高目的都是一致的,即育人。因此,评价教育博士主要看它是否使得学生变得更灵活,对现状更有批判性,更能引起社会变化,而不仅仅是深化知识本身或仅仅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二、对教育博士存与废的争论

批评者认为,教育博士没有为中小学和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实践知识和专家型领导能力的领导者,没有充分培养“领导型实践者”以面对美国学校和大学的挑战。因此,有人呼吁取消教育博士,有人主张重塑教育博士。随着争论的升级,教育博士存与废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5年,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前院长莱文(Arthur Levine)发表《教育学校的领导人》(Educating School Leaders)的报告,影响很大。报告认为,教育博士的危害巨大,不仅伤及教育学院,也伤害了教育领域。他认为教育博士存在的必要性值得怀疑。[6]

但是,上述观点和改革建议也遭到了质疑和反对。浩乐(John Hoyle)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校长和院长认为,他们所修读的博士课程为他们当前的成功做了充分准备,该专业的教育质量是令人满意的,而不是像以前普遍认为美国教育管理专业应该大变革甚至取消。[7]这个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与莱文鼓吹抛弃教育博士的主张相反,若宾(Hank Rubin)认为,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的问题完全类似“婴儿与洗澡水”的事情,莱文的关切或研究并没有错误,只是他的结论有误。教育博士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是令人尊敬的学位,毕业生地位的影响和利益相关者的职位牢牢地使教育博士在学术殿堂获得地位。取消这种学位的可能性很小,更好的选择是做出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承诺,以澄清和加强教育博士的项目目的与培养方案,以提高其信誉。[8]

一些人认为,学术型博士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应再发展其他类型的博士学位。尽管专业博士学位在论文选题、论文评价、毕业要求等方面均不同于哲学博士。但批评者担心,专业博士学位的评判标准不是对知识而是对专业实践的贡献,这是非常模糊不清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基于工作或行动研究的项目中,可能要同时追求这两个目标。在一些以学术型博士为本位的学者和雇主眼里,专业博士学位,从好的角度说是一个“二等学位”,从坏的角度来说,危害到整个博士学位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颇有市场。

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教育学院在1974年设置教育博士,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1988年,大学开始转型为研究型大学,强调教师的学术成果,建立高质量高级学位的学术能力,实践者取向转向研究者取向。1994年,该校教育博士彻底转型为研究型学位,强调所有学生的理论研究,教师和学生开始要求将教育博士更名为教育学博士,这对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博士不是培养学术研究的人才。于是,1999年,该校学位更名为教育学博士。由此可见,教育学院的发展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位项目的性质。

到20世纪80年代末,争论转向教育领域是否需要两种博士学位。1988年,在《教育学院》(Ed Schools)一书中,克利福德(Geraldine Clifford)和古斯瑞(James Guthrie)审视了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建议进行严厉而紧迫的改革。为了教育专业化,他们建议教育学院应聚焦于培养教师和教育领导者,而不是从事学术研究或推进学术前沿。他们建议取消教育学博士,以便使专业实践取向的教育博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学位之选。

1991年,布朗(Laurence Brown)回应了克利福德和古斯瑞的观点,他认为取消一个学位的想法是荒谬的。追溯历史,布朗认为,人们获取教育博士的兴趣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到50年代都在增长,但在60年代大幅下降,原因是政府和社会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联邦政府为此提供的资助大幅增加。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博士毕业生人数超过教育博士人数。教育博士人数的持续下降促使布朗质疑教育博士的存在与功用。在对42所机构的研究中,关于教育领域博士学位项目的特征、就业目标和学位区别,他采访了教师和学生。布朗总结说,教育学院中的博士项目与整个大学传统博士项目的结构一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教育学博士是一个更受欢迎的学位。因此,他不同意克利福德和古斯若提出取消教育学博士的观点。

1998年,蝶瑞(Thomas Deering)认为,既然两种学位相似就没有必要设两种学位,由于教育博士严格性不强,应该取消。他说,既然教育博士的最初目的是“改善技能增加实践教育者的知识”,两个学位之间存在持久的混乱,需要用取消教育博士的方式来解决。他考察了50个机构对论文的处理、每个学位所教授和运用的研究方法、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一般认为的教育学博士论文的目的是创造新知识,而教育博士论文是调查实际问题。然而蝶瑞通过论文比较发现,这种区别甚微,两种学位论文都使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从就业结构来看,两种学位持有者都可以在教育学院就业。因此,他同意取消教育博士。他还指责教育学院在助长这种持续的混乱,声称“通过提供两种更为相似的终端学位,大学和教育学院不知不觉地在广大师生之间制造了混乱,逐渐损害教育领域所有终端学位的身份”。[9]

三、对解决教育博士问题途径的争论

奥古斯若普(Russell Osguthorpe)等提出解决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趋同问题的四种途径:在目前二者趋同的情况下提供两种学位;提供两种学位,但在要求上做出区分;仅提供一种,对其概念界定更清楚,尤其是对论文的要求;取消二者,提供另外一种学位,名称另取。[10]第一种途径最容易,但也最危险,会继续维持教育博士的低等地位。第二种现在被很多人看好,因为它给教育学院有最大的自由度提供学位,学生有最大的自由度选择某一种学位或同时选择两种学位,但是需要把两种学位的区别明晰出来,而以前从国家层面来区分两种学位的努力都最终陷入僵局。第三种途径,尽管最难实现,但可能给教育专业带来最多益处,因为它不仅将减少教育领域博士生教育的混乱,而且将使得教育工作者对学位的基本要求达成共识。比如,如果仍保留论文要求,那么教育专业必须提出判断质量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与其他专业和学科的标准有何不同。第四种途径,提供一个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博士之外的学位可能是有效的,但前提条件是取消现有的博士学位头衔,而且改革成本太大。作者分析了四种选择的利弊得失后,更倾向于第二种途径。

莱文指出,虽然两种学位之间的区分对教育领域有益,但对教育学院来说,是不可能去做的事情。莱文列举了6条制约因素:第一,实践者取向的项目有助于保证“教育学院有利可图”,培养学者昂贵而费时,而培养大量实践者更为经济划算。第二,教育博士获得州政府的批准更为方便易行,硕士授权机构想通过授予博士学位而提升地位,教育博士是一条方便的途径。第三,传统上教育博士在教育学院的控制下,这是一个教育学科保卫自治权的途径。第四,教育学博士被视为更有威望,无论学生是否计划寻求学术型职业,都会追求它。第五,为了与其他类似法律和医学专业学位并驾齐驱,教育学科希望授予自己的学位。最后,莱文指出,政治和惯性抑制教育学院发生变革。[6]

2006年,舒尔曼(Lee Shulman)等人发表《重建教育的博士学位:一个批判和建议》(Reclaiming Education's Doctorates:A Critique and a Proposal),认为教育博士的问题是长期的和后果严重的。既培养学者又培养实际工作者的双重目的是混乱的,结果,两个目的都做得不好。他们认为解决之道是,反思与重塑教育领域的博士学位,与实践建立强有力的联系,发展与一个独特的以学术为基础的强大而独特的专业实践博士(Professional Practice Doctorate,P.P.D.),并要求其主要招收学校在职人员,采取现场教学和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领导型的教育实践者。与大多数现行的教育学博士和教育博士不同,专业实践博士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课程和评估标准。[12]他们认为,新学位的名称不是关键问题,而是把它作为加强博士生培养的一种途径,以便清楚地描述两种学位。他们呼吁研究型教育学院的学术院长们应该联合起来改造教育博士,提醒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兼读情况,更多传授应用性的研究方法,但要求产出与学术型博士一样严格的学术性研究成果。

比较而言,更多人同意奥古斯若普提出的第二种途径:保留二者,尽量区分。古斯瑞认为:“教育研究和专业实践尽管肯定能提供彼此好处,然而各自明显属于不同的行为,每个都有更强的独立性和排他性。教育博士应该尊重和反映差异性,而非合并差异性。教育博士应该得到更突出的发展,以作为教育实践者的学位选择……教育领域需要一个现代的教育博士学位。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需要分离,每一个致力于一个不同的目的、项目标准和荣誉。要实现分离,为每一个学位建立独自的尊严,难度很大。这个分离对所有组织来说都是精致的和危险的,就像把连体婴儿有必要手术分开一样。同样对专业尊严、学院尊严、参与学生个体的福祉来说,两种趋同学位的分离是必要的。”[13]应该说,这种分析和判断是非常中肯的。

四、结语

学位是一种学术等级的制度,学位授予权是一种强烈的办学层级信号,其间关涉广泛的利益与利益冲突。劳动力市场往往也只根据证书的象征符号和授予学位所在学校的声誉,并基于对这些制度符号和对应的教育制度的信任做出对应聘者的决定,却很难立刻检验持证者的实际能力。这就是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所谓“羊皮纸效应”和“筛选理论”。同时,教育博士项目吸收带薪学生以能自付学费,而使教育学院增加财政收入。大学必须通过采用加强项目严格性的行动来坚守教育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教育博士项目的高标准。调查显示,有或无高级学位的有管理能力的学校领导优于有高级学位但无专业能力的学校领导,可见能力重于学位。学习、好奇心、智力探索都值得努力,最终评价教育博士的教育质量还是要看学生的事业成就如何,这是教育博士价值的核心所在。因此,有必要取消仅靠累计学分而获得学位和因获得学位而加薪的功利性的社会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

摘要:作为与教育学博士共存的教育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博士学位,美国教育博士长期以来存在价值与地位、存与废及解决自身问题途径的争论。这些争论有助于厘清教育博士的本质与使命,有助于促进教育学科内两种不同性质博士学位的独特定位与良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博士,教育学博士,美国

参考文献

[1]Barbara Townsend.Rethinking the Ed.D.,or What's in aName?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Sacramento,California,November,2002:21~24.

[2][3]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The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ducation Doctorates for Ad-ministrators in California's Public Schools.2000.

[4]Ethel Porter.A Follow-up Study of Ed.D.Graduat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and State University.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Universitydoctoral dissertation.1997:abstract.

[5]Ruth Neumann.Doctoral Differences:Professional Doctorateand PhDs compared.Journal ofHigher Education PolicyandManagement,2005,(2):173~188.

[6][11]Arthur Levine.Education School Leaders[EB/OL].http://www.edschools.org/EducatingResearchers/educating_researchers.pdf.2012-11-20.

[7]John Hoyle.Educational Leadership Preparation ProgramLacking in Quality?Bunk!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Association School Leadership News,Spring,2007:3~4.

[8]Hank Rubin.The Proposed Abolition ofthe Ed.D..ChronicleofHigher Education,2005-11-04.

[9]Thomas Deering.Eliminating the Doctor of Education De-gree: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The Educational Forum,1998,(62):243~248.

[10]Russell Osguthorpe,Wong Meijiuan.The Ph.D.versus theEd.D.:Time for a Decision.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1993,(1):47~63.

[12]Lee Shulman,et al.Reclaiming Education's Doctorates:aCritique and a Proposal.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6,(3):25~32.

美国信用卡问题带给我们的警示 篇8

由于美国信用卡持卡人违约增多,信用卡发放机构在2008年上半年已经被迫冲销了约210亿美元的信用卡坏账。目前,美国信用卡业因违约导致的亏损占信用卡未偿还债务总额的5.5%,预计这一比例可能超过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7.9%。

作为应对措施,美国信用卡发放机构,如美国运通公司、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甚至一些零售商都纷纷提高了申请持卡的标准。

尽管一些措施对银行有保护作用,却使持卡人在消费时心有余悸,谨慎的消费使他们的信用积分降低,还款利息也相应提高,贷款难度增大。

花旗2008年第三季信用卡证券化的损失达14亿美元,而损失预期将会继续扩大,会在2009年创下历史新高。花旗2008年之前的三年里,从信用卡证券化获利达1.69亿美元,与现在景况相比有天壤之别。

美国房屋按揭市场尚未止血,信用卡市场又临深渊。尽管信用卡相对美国11.9万亿美元按揭市场,只是很小部分,但高达9500亿美元的未偿还信用卡债,且应收账被证券化,一旦出现大问题其带来的损失就是巨大的,所面临的次贷威胁也许比按揭市场更大。

美国最大存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信用卡部门出现1.75亿美元亏损;其后,美国学生贷款市场协会公布的第二季度净利润为2.66亿美元,年比下滑72%。华盛顿互惠银行在其第二季财报中承认,该行信用卡部门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卡违约率上升,以及市场流动性短缺导致部分信用卡债务债券销路不畅”。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并非只是出现在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运通公司、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银行均面临信用卡业务的困境。

由于信用卡危机的风险已经显现,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已经提高了资产减值拨备。美国运通集团估计,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将占其放贷总数的20%。美联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信用卡未偿余额高达2.57万亿美元,平均每个持卡人欠债8400美元,比8年前高出近7成。伊诺万斯投资策略评估顾问公司预测,在未来几个季度内,信用卡违约率将飙升到10%,2009年首季美国银行将会出现高达186亿美元的信用卡呆账,全年共计将达960亿美元,比之前预期的呆账金额翻两倍。

过去数年,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或加大从事信用卡业务,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和高信用额度向消费者发行信用卡。据报道,美国消费者人均拥有六张信用卡,每个家庭平均负债逾1.2万美元,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信用卡市场将是华尔街风暴后美国新的危机点。如果信用卡行业危机开始蔓延,美国的消费市场和实体经济无疑将受到重创。

对于中国而言,尽管信用卡消费尚未达到美国的层级,但快速发展的我国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问题不可小视,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一季度,全国银行卡发卡量达16亿张,其中信用卡1.04亿张。

大家知道,信用卡倡导的是一种信贷消费的模式,但信用消费本身就是“双刃剑”,随着我国信用卡的普及和推广使用,由此带来的风险需引起银行的高度关注。

应当看到,信用卡贷款与个人消费信贷、住房贷款等个人贷款产品相比,具有典型的无担保、无抵押特征,因此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质上是一种信贷的形式,但由于金额小、数量多、时间短,在风险控制上银行难度更大。在银监会下发《关于信用卡套现活跃风险提示的通知》之前,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曾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进行空卡套现,收取的套现手续费大幅提高,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此外,部分商业银行为追求发卡量,在营销中确实存在过度宣传、风险提示不足以及过度授信等现象,导致持卡人累积信用额度过高,增加了信用卡业务的潜在风险。

信用卡违约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觉,银监会多次发布风险提示,要求银行切实加强对信用卡透支额度、风险高发环节的管理,完善信用卡授信管理制度。专家建议,商业银行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客户信息资源的管理,强化对风险易发、高发环节的管理,逐步实现业务风险的集中控制。

另外,日益增多的信用卡犯罪也在不断增加信用卡的风险。在不久前的央行和公安部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银行卡犯罪案件3672起,比2007年同期增长1.4倍;涉案金额1.7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1倍;破案2388起,比2007年同期增长1.09倍;挽回经济损失6161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22倍。

论两难中的美国外来移民问题 篇9

关键词:美国,移民问题,争论

一、导语

美国是一个依靠移民组建的国家。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 大量的移民在这块优越的大陆定居并且为这个不断飞跃的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美国本土居民和外来移民之间总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一观点其实由来已久。

19世纪是一个引发广泛摩擦的时代。在此期间, 由于工业革命, 经济衰退, 以及饥荒和崩溃, 数百万欧洲人蜂拥而至美国寻求无限的商机。据统计, 从1815年到1890年, 有近30万欧洲人移民到美国。 (Stanley K.Schultz, 《美国历史的创制者》, 1997) 然而不幸的是, 随着如此巨大的移民浪潮, 美国也遭遇到了自身一些问题, 如经济恶化和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 这种状况不能为庞大的移民浪潮提供有利的环境, 随后美国社会爆发了一系列反移民运动。例如在19世纪中叶, 反理智主义者的政党建立起来, 旨在对抗社会严厉的束缚。该政党的成员对这些领土上的移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 认为这些移民不仅是外国的异族, 而且是反天主教的, 并且已经威胁了国家中大多数人民。 (《在美国, 移民是否是一个问题》, 2001) 到20世纪晚期, 移民们依然生活在美国社会的阴影下, 受其掌控。一战后, 美国的种族歧视显著增强且脆弱的孤立主义者数量大增, 移民们表现出对一套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的强烈愿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 目前的美国社会已经不再是两百年前的样子。尽管如此, 有关移民的争论依旧在继续。

二、来自美国的声音

“9.11”事件后, 美国似乎对于移民问题更加敏感, 移民入境的法律一次又一次地被修订, 最新的H.R.4437议案又将移民入境带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提高边境安全和出于其他目的, 美国对移民入境和国籍的相关法律法案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修改和加强。这触发了美国社会的整体焦虑, 并迫使在美国城市里的数百万移民 (尤其是非法的西班牙移民) 为了与所谓的“这个国家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件议案———反移民议案”作斗争而集合起来。2006年的5月1日, 星期一, 从拉斯维加斯到迈阿密的50个城市街头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抗议者, 浪潮席卷了整个国家并且清晰地传达了他们的讯息, 那就是移民对于美国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声张他们应得的权利———继续在这儿生活, 在这儿工作。 (Anne Berryman, 《没有移民的一天》, 2006) 其他各大城市如洛杉矶、芝加哥也同样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活动, 许多移民声称他们不是罪犯, 相反却为美国的发展努力工作。

当那些移民正忙着为他们的自由和公正申辩的时候, 绝大多数美国居民对于他们的态度是褒贬不一的, 且分歧涉及到各个不同的群体。偏见主要来源于蓝领阶层, 因为很多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相比之下, 属于社会较高层的人们, 比如说学者, 认为这些移民对美国来说是重要的资源。对很多美国人而言, 可能主要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欢迎移民, 而是在于移民人数的多少。对于这个矛盾的想法, 关于移民问题的民意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起起伏伏。大部分人对移民保持承认态度。最近《纽约时报》的民意调查显示66%的人反对“沿着海岸线筑起一道700英里长的栅栏”。 (《为什么移民问题会消亡在众议院》, 2006)

果然不出所料, 这个棘手的问题也逼得时任总统小布什不得不直接面对。小布什在2006年5月15日的每周广播演讲中解释了自己的立场, 并且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提案———全面的移民改革案。这个提案目的在于在本国市民和外来移民之间建造出沟通的桥梁。在演讲中, 一方面布什提倡派遣一个6000人的国民警卫队到美国—墨西哥边界去加强边界安全,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创建一个临时工作计划来为那些以合法程序来到美国并为之服务的外国工人在短期内过渡。 (《美国总统布什关于国家移民改革问题的演讲》)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其演讲后立即引导了一场投票活动, 发现79%的人对总统的这个折中建议持积极态度。但是很多观察者认为这个提案依旧可能被美国众议院扼杀在摇篮中。

三、移民的重要性

在美国的历史长河中, 有关移民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 赞成与反对的意见各式各样。根据当前保守的政治风气来看, 移民的前景不容乐观。但大多数人有一个共识:作为一个法制国家, 每个生活在其管辖领土内的人都应该遵守该国的法律, 因此大部分非法移民都应该受到约束。但这就意味着所有生活在美国的非法移民都应被驱逐吗?这确实是美国现在面临的难题。因为移民的地位对于美国太特殊了, 所以对这些移民采取任何激进的措施都将使国家分裂。就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而言, 移民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这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 急需廉价技术型的工人, 进一步地讲这些移民正好迎合了美国的这种需求。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 并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做那些普通美国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此外他们的工作都很有成效, 举个例子, 他们成立一家公司就像是经营一个小杂货店一样简单。然而许多美国公民仍然抱怨这些移民抢走了许多本地人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能使人信服的证据支持这一带有偏见的观点。根据1994年A.C.L.U移民权利组织的报道, 众多的研究都发现:“这些移民创造了比他们所占用的多得多的工作!” (《在美国移民是一个难题吗》, 2001) 另外, 因为劳力市场的成熟度和灵活性, 加上社会福利保障的广泛性, 每一个身处下层社会的移民都感到满意。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美国人口密度不大。毫无疑问, 这样的容量优势吸引了许多移民者。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实体, 美国政治从不同种族的人中吸收了多元化的精髓。除了犹太人、爱尔兰人、非洲人、亚洲人等, 许多西班牙人正力图加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尽管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阶层, 但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已表现出正面和积极的态度。美国政治团体从高层到基层组织, 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训练拉美裔人说英语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并且非常活跃地去保护移民的权利。以现阶段移民状况为例, 许多拉美裔联盟在这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促使联邦政府修订移民法律, 赋予一千两百万无正式文件证明的移民以权利, 留在这个国家并为她服务。他们常常采取法律手段组织和平示威, 而不是采取暴力行为。毋庸置疑, 这些移民群体推进了美国的政治进程。

基于其在文化、意识形态和其他领域的多样性, 美国习惯上被视为一个“熔炉”。它塑造了这一可以吸引全世界不同背景的人们共同融入的良好环境。然而, 并不是所有人在这一问题上都能持有相同的看法。一些人坚持认为这些移民群体拒绝被美国同化, 而且他们正在从文化与政治角度蚕食美国。但这种担忧可能过于敏感, 因为其低估了美国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力。总是有一些行为反常的人会实施犯罪, 这是每个社会都不可避免的问题, 但并不能因此把责任都推给移民。大多数的移民都在努力地适应和融入美国这个大家庭。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有着不同的背景, 在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上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多多少少保留这一些自己名族的风俗和传统, 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此他们的这些行为习惯并不能被认为是故意与美国的生活方式作对, 仅仅因为打击到那些传统美国人的所谓自尊。

四、结语

“每一位移民都会使美国更加的美国化。你无法因为去了英国就成为英国人, 或由于住在法国而成为法国人, 但是任何人都能成为美国人。”美国前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清楚地如是说:“我有自信, 美国将成为所有热切渴望自由和正义的人民向往的那片大陆!”而一些美国媒体也纷纷回归主流: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如果这些非法移民能学会说英语, 他们就支持这些移民者在这个城市获得美国市民的身份, 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有一份工作, 能定期缴税。事实上对美国人来说, 将移民问题考虑为一种良性挑战而非一种仇外情绪, 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美国的问题 篇10

全世界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转变,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对各国的社会经济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主要结合美国社会实际, 分析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剧这一趋势及其加剧的主要原因和带来的主要问题, 提出应对美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及其原因

(一) 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按照65岁以上老人占全部人口的7%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来计算, 1990年美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2.3%,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7%。[2]而且2030年之前, 低龄老龄人 (65~74岁) 仍将占美国老龄人口的多数, 但2030年之后, 75岁以上的老龄人将占老龄人的一半以上。到21世纪中叶, 8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更多。所以美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逐步变老的过程, 而且这一形势会随着高龄人口的增多而变得更加严峻。

(二) 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 (“婴儿潮”时期除外) 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

美国社会面临急剧老龄化还有一个原因, 即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生育高峰期” (又称“婴儿潮”) 一代人在未来几年中都将逐渐进入老龄人的行列。这一时期共有近8000万人出生, 他们将加剧美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

二、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主要问题

(一) 社会养老保障面临更大压力

历史经验已表明, 即使在富裕的工业化社会, 一般的工薪劳动者也无法在一生中挣得足够的收入, 以维持其漫长的退休生活之需。[3]所以大部分老龄人在个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 就需要由国家、政府、单位等组织的社会养老帮助。美国的社会安全福利金是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由1935年美国的《社会安全法案》及其以后的许多修正案所规定的。此法案规定老年人65岁退休时, 可以从联邦政府领取全额的社会安全福利金, 其家属也可以得到适当的补助。其数额是根据领取者历年缴税的情况、过去工资收入多寡等来规定的。

总体来说, 为了应对美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美国实行了比较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以保障老年人的社会权益和社会稳定。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 美国社会养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支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也会加大。以社会安全福利金为例, 社会安全福利金的来源, 完全是由全社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的积资形成的, 此制度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实施。在二战结束时, 此种社会安全制度刚刚建立10年, 当时平均42个劳动力在为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支付养老金;现在则变成了3个劳动力为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支付养老金, 预计到2030年将只有2个劳动力在养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

同时, 社会安全制度对老年人的补助数额是根据领取者历年缴税的情况、过去工资收入多寡等来规定的。所以工作期间低收入的工人退休后依然会面临贫困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这一矛盾也会更为突出。

(二) 医疗体系面临新的考验

由于年龄的增长, 老龄人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综合健康水平较之其他年龄段人群大大降低, 所以医疗问题至关重要。美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除了私人医疗保险或集体医疗保险外, 主要是政府1965年实行的政府医疗保险方案 (Medicare) 和政府医疗补助方案 (Medicaid) 。政府医疗保险是为65岁以上或者不到65岁但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人设计的, 政府医疗补助方案是为低收入者和残疾人提供医疗支持的项目。

20世纪90年代, 联邦预算中有1/3用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全国医疗支出中, 用于老年人的占1/3。如果老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有资格享受老年人医疗服务的人员就会增加, 这就必然会加大政府这一计划的开支。尤其是到2011年, “婴儿潮”一代中最年老的一批已年满65岁, 到了享受国家医疗服务的年龄, 其他人也将陆续达到这一年龄, 需要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中来, 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都会发生改变, 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态度也会不同, 很多老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等都会逐步加剧。所以,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

(三) 老龄化冲击美国传统的年龄价值观

老年人除了疾病增多之外, 还面临着另一大健康风险, 即失能。老年人会逐步丧失工作能力, 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 而美国传统的年龄价值观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美国社会从传统上是一个崇尚青春、崇尚活力的社会。社会舆论和美国价值标准普遍把老龄人打入另册, 认为他们是健康欠佳, 生活贫困, 无用却给社会增加负担的一群人, 对老龄人的歧视甚至虐待成了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4]

随着美国老年人数的增加,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上升, 以及老龄压力集团的崛起, 美国传统的年龄价值观将遭到冲击;对老龄人的社会认同, 老龄人的合法权益、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问题也应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三、应对逐步加剧的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 树立社会共识, 正视老龄人的群体特征

应对人口老龄化,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老龄观。崇尚年轻固然没有错, 但逐渐变老是人人都会面对的一个必经阶段。而且老年人曾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当代的年轻人铺平了道路, 所以社会应该充分肯定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要理性地看待老年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服务需求, 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好有关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宣传教育, 树立良好的老龄化社会道德风尚。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只要思想重视, 积极应对, 措施得当, 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二) 推行积极的老龄化政策

首先, 健全老年人养老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对策。为应对逐步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美国政府部门应该立即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国家医疗体系进行改革, 要逐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 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 加大国家保障体系的覆盖面, 消除老年人的贫困问题, 特别是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医疗体系还应该纳入更多老年医学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 并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老年医学护理方面的培训,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 如为了应对养老院费用昂贵的情况, 美国老年护理行业已开始提供上门服务, 方便那些愿意呆在自己家里的老年人。他们派出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到老年人家中帮助完成日常事务, 协助老年人进行各种保持头脑活跃的活动。

其次, 政府应该大力开展全国性的家庭宣传计划, 让更多的普通美国家庭也参与进来, 为照顾家庭中的老人做好准备, 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同时政府应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老年事业的发展。

第三, 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对老年人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推进各项有益于老年人健康的文体活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开展各种心理咨询, 帮助老年人确立合理的心理期望值, 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使老年人顺利度过迈入老龄这一转折期。

(三) 充分发掘老年人潜力, 挖掘老龄资源

美国渐渐增多的老年人的确为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但同时老年群体是蕴藏着技能、经验、智慧的人才宝库, 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可以在决策、参谋、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伴随着新世纪科技教育的大力发展, 人寿命的延长, 众多的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等方式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且身体状况良好, 能够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 可以有更多机会为社会作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

所以, 挖掘老年人潜能, 开发老年人才资源, 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可以减轻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压力。政府和全社会各行业应根据老年人的愿望、希望和能力, 努力创造出各种条件, 使得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当中, 更好地融入社会, 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使得他们活得更有意义, 有价值。同时应该加强立法, 消除年龄歧视, 禁止虐待老人行为, 禁止歧视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自身也应该保持积极、年轻的心态, 尽自己的所能来解决养老问题, 同时可以为社会、为后代做出贡献。

四、结语

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今天的青年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也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美国政府、社会和老年人群体都应该正确认识、客观面对老龄化问题, 提高老龄化意识和养老意识, 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努力, 从价值观念、保障制度、社会舆论、老龄资源等各方面共同着手来从容应对、合理解决美国逐步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佟新.人口社会学 (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59.[1]佟新.人口社会学 (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59.

[2]江涌.国际实现和谐社会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6:235.[2]江涌.国际实现和谐社会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6:235.

[3]魏新武.社会保障世纪回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126.[3]魏新武.社会保障世纪回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126.

美国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美国白蛾 问题 防控

美国白蛾是危害林业、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自1979年由朝鲜经丹东口岸侵入我省以来,虽经有关部门查、封、堵、杀等防控措施,但美国白蛾仍然迅速在辽宁省蔓延开来,截止到目前为止,除朝阳地区外,在辽宁省其它各市已均有分布,成为林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几乎每年都要进行防治。虽然年年防治,但其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危害亦然严重。经过我们反复调查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美国白蛾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

1.美国白蛾有多种传播蔓延途径

美国白蛾不仅可以借助木材的运输、苗木的调运和包装材料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蔓延,而且美国白蛾成虫又有很强的飞翔能力,所以靠成虫自身的中短距离的飞迁也是美国白蛾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美国白蛾靠设卡检疫堵截的办法,仅仅可以控制木材的运输、苗木的调运和包装材料等携带的美国白蛾,但对靠自身主动迁移的美国白蛾便起不到控制其传播蔓延的作用,因此,靠查、封、堵截防止美国白蛾传播蔓延,实际上起不到明显的防控作用!

2.美国白蛾寄主分散

从当前我国林权所有制的现状来看,既有国家所有林、也有集体所有林还有个人私有林,由于林权所有制的不同,其对美国白蛾的防治积极性、防治能力、防治条件、防治技术、防治效果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必然导致其防治效果必定参差不齐。尤其是个人私有林,不论是防治能力、防治条件、防治技术还是在掌握防治适期上,都很难达到防治的要求,况且这些私有林分布比较分散,再加上农民对防治美国白蛾的积极性不夠,所以这些分散的个体林木的美国白蛾防治,很难做到防治到位,这不仅影响了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不彻底,还对具有一定迁飞能力的美国白蛾迁移扩散蔓延、危害其它林木提供了足够的虫源。同时还会有更多的美国白蛾潜伏越冬,为翌年美国白蛾的发生提供足够的虫源,这些分散的林木成为美国白蛾的重要的虫源基地,这也正是当前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河流两岸的分散林木疏于防治

在我县的河流两岸分散有相当数量的林木,长期以来,对这些分散林木虽然是国家所有林,但由于其分布零散,并不是国家林部门的重点防治的主要对象,往往不被林业部门所重视,又不是集体所有林和个人私有林,始终处于“三不管”的状态,对这些分散林木发生的美国白蛾,基本不予以防治。所以这类林木美国白蛾发生都十分严重,也同样起到为危害其它林木提供虫源,同样也会有更多的美国白蛾潜伏越冬,为翌年美国白蛾的发生提供足够的虫源,起到美国白蛾的重要的虫源基地的作用。

二、提高美国白蛾防治效果的主要策略

鉴于美国白蛾的防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問题,特提出如下防治策略,供业者参考!

1.提高个体林农对防治美国白蛾的认识和积极性

要采取、利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林农对防治美国白蛾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个体林农防治美国白蛾的积极性,做好私有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使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不留死角。

2.加强国有林、集体林和个体林的协调防治

针对当前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克服只重视国家所有林的防治、轻视集体所有林的防治、忽视个体所有林防治的现状,把国家所有林、集体所有林和个体所有林的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统一纳入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林业害虫的防治总体内容中来,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牽头,统一做好国家所有林、集体所有林和个体私有林的协调防治。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测报、统一指导、统一行动、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的办法,达到提高防治美国白蛾总体效果的目的。

3.加强分散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加强河流两岸、公路两侧等地分散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尤其是河流两岸零散的所谓“三不管树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必须纳入到美国白蛾防治的总体规划中来,切断美国白蛾的所有传播途径,增强美国白蛾防治的总体效果。

4.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经济投入力度

国家除要继续加强对成片国有林防治美国白蛾的经济投入外,还要加强对分散林木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并要对集体所有制林木和个人私有林木的美国白蛾的防治,从支农的角度,给以经济补贴,达到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防治效果。

4.1加强检疫工作

美国白蛾虽然是重要的检疫害虫,但自侵入我省以后,已经迅速蔓延至全省,除朝阳地区以外,省内各市区均已是美国白蛾的疫区,因此在辽宁省境内除朝阳地区外,利用检疫的办法控制美国白蛾,已意义不大。但是对控制美国白蛾对国内非疫区的传播蔓延,仍有其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得忽视。

4.2加强美国白蛾的测报工作

美国白蛾在我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任何一项防治措施必须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才会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必须在现有测报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完善测报组织系统的建设,及时、准确的发出虫情信息和防治适期的预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4.3防治措施

4.3.1 人工扑杀

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在我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但幼虫孵化后,都首先吐丝形成网幕,低龄幼虫集中在网幕内危害,4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危害,个体林农可在网幕阶段剪除网幕,集中烧毁,可杀掉大部分幼虫。

灭蛹:

美国白蛾不论是一代蛹还是越冬蛹,都潜伏在被害树下附近的石块、土壞缝隙或土表层内,故可以利用这一特性,组织人员扑杀潜伏的一代虫蛹和越冬虫蛹。

4.3.2 生物防治

要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生物控制作用,在美国白蛾的蛹期,释放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4.3.3 药剂防治

美国的问题 篇12

一、存在问题

(一) 培训过程缺乏有效性

美国警察教育培训的教官并非专职教师, 而是从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警官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警官中选取而来的。他们既是教官也是警察。他们能力出众, 经验丰富, 是成功的专业警务人员。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样是成功的警察培训教官。美国警察培训教官只需参加40个课时的自由课程就可获得教师资格证。由于岗前培训课时较短, 授课较为自由, 培训教官很难充分掌握成人学习规律、教师角色、课程计划和课堂管理方法。而且, 新教官们在岗前培训中只能学习基本的警察培训流程, 很少能学到培训技能。因此, 教官培训的整个过程就无法形成完善、有效的课程体系, 从而缺乏课堂有效性。

(二) 培训方式缺乏正规性

美国的警察培训教官基本上都是边教边学, 培训方式缺乏正规性。虽然这些教官致力于提升专业能力、保持新警活跃、传递基础知识, 但是却受到培训过程中的官僚化程序的制约。结果, 新警培训的基本任务与真实的警察工作并无联系。学校和实地培训的过程变得毫无意义、流于形式, 和新警学习的真实需求关系不大。

(三) 受训新警缺乏适应性

美国警察教育培训体系中的许多实战培训教官都没有正规的教育文凭。然而, 美国新警招聘部门却要求应征新警的人员背景多元、受过教育、善于表达。有些部门甚至要求新警具有学士学位。带着大学文凭进入这个行业的新警们经历过大学的学习氛围, 因而对警察培训教官展示的即兴随意、未被证实的警务实战技巧心存怀疑。他们严厉批判许多警察培训学院课程设计不完善的现状。结果, 新警们在接受培训时愤世嫉俗。他们对于部门和行业的认知也遭到扭曲。

(四) 培训教官缺乏专业性

在美国警察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过程中, 培训教官自身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这主要体现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两个方面。一方面, 大部分警察培训教官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不仅过时而且简单粗暴, 并不能充分满足受过高等教育的新警们的预期或者需求。另一方面, 有些培训教官无法进行有效教学, 并非是因为缺乏工作能力, 而是因为缺乏正规的专业知识。随着警察在社会上作用不断增大, 社会对于警察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 由于美国警察培训教官的知识并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更新, 所以, 他们的培训内容无法满足新警的需求。

(五) 培训效果缺乏持续性

美国警察教育培训项目无法充分理解和正确使用成人教育模式, 因此也就没有令人满意的提升效果, 学生受训效果的持续性也因此深受影响。在典型的美国新警培训项目中, 新警们用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强化学习警学必修课、增强体质。毕业之后, 新警们很快就了解了街头巡逻的要求。虽然警察培训事关重大, 但是一旦培训初步满足了职位要求就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新警们一旦完成了实战培训, 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就不会超过8个小时了, 这就使新警培训产生的效果难以持续。

二、改进建议

美国警察教育培训项目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未能综合考虑培训教官的教学能力和受训新警的学习过程。警察培训教官们所面临的挑战便是将他们对于专业话题的认知、对于自身教学能力的了解与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最佳方式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综合。成功的警察教育培训需要教师和警察角色的紧密结合。

(一) 加大对警察培训教官的投资

如果培训教官能力不足, 那么警察教育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培训新警的功能。培训质量同培训者的热情与专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 不对培训教官个人进行实质性的投资以激发他们的潜能, 就很难产生理想结果。另一方面, 警察培训教官缺乏投资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因此, 为了投资学生, 必须首先投资教师, 必须帮助教师在他们开创的课程中发展和保持卓越性。

(二) 帮助警察培训教官学习多样的教学技能

由于美国警察教育培训的培训教官往往来自于战斗在一线的警官, 因此他们投入到培训准备过程的时间经常不足。教官们在高中或者大学课程中接触到的往往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他们只能以非常有限的公共演讲技能为基础来实施教学。然而, 真正发散的培训在最初就是仔细选择可以吸引学生和保持学生兴趣以及帮助学生吸收知识的方法。教官既能培养也能阻碍听众的兴趣。除了传授高质量的教学材料以外, 培训教官必须寓教于乐。这就意味着培训教官必须在讲课中穿插问答、活动和实践。

(三) 督促警察培训教官增强教学投入度

教官要想自我完善必须增强对于教学的投入程度。首先, 他们需要向优秀教官学习课堂技巧背后的科学, 并通过阅读、写作和参加教官培训课程毫不间断地自学。其次, 他们也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改良培训技能。最后, 培训教官个人需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评估自己的真实水平。

(四) 信任培训教官的独创性

教官的卓越性一般可以从两个过程中得到培养。第一, 必须支持高质量的教官培训项目, 让警察教官具有相应的技能, 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非简单的讲师。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培训让他们技能熟练, 培训教官的角色就变得陈旧腐朽、停滞不前。教官应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来凝练技能。第二, 组织机构必须学会信任他们的教官, 形成自己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现存的培训困境。培训教官需要有能力决定如何落实培训目标, 达成课程目的。

三、对于我国警察培训的启示

(一) 教学技能和警务技能并重

美国警察教育培训教官虽然具备卓越的警务技能, 但是在教学技能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并未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这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我国的警察院校在招聘教师时, 更注重人才的学历, 忽视了其警务实战经验。所以, 我国的警察培训教官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却缺乏相应地警务实战技能, 这同样使得教官培训结果并不理想。因此, 我国的警察培训院校在教官的培训中也应综合考量和培养警察培训教官的教学技能和警务技能。

(二) 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结合

我国传统的警察培训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课堂主导者在于教师, 课堂主体在于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国的警察培训可以逐渐减少对于讲授法的依赖, 探索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我国警察教育培训应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实行启发式教学, 推广“问题为本”和“处境为本”的学习模式, 注意调动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国警察培训教学中具体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实践练习多层次交叉教学训练的方法, 以动静结合、动态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 达到真正训练和提高警察分析、解决问题, 领导决策、总揽全局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 任何警察培训项目中最重要的方面都是培训者自身, 他们是基本的人为因素。要是时间不充足, 管理者没有资源, 警察培训教官就无法发挥他们作为教育者的全部潜能。培养这种潜能要求培训教官定期参加培训以保持忙碌和专注。在所有其它变量都相等的情况下, 一个突出的教官对于其学生的生活的影响程度是无法衡量的。通过重新投入到仔细的准备、落实和评价中, 培训教官将能使培训课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得到很大提升。警察培训教官在课堂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理解和应用成人教育准则的基本原理。通过使用别的教学手段逐渐消除以讲授法为基础的教学将会大幅度增加学习者的兴趣, 增强培训效果。

注释

上一篇:困境分析下一篇:企业资金集中支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