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施工技术

2024-07-11

智能化施工技术(精选12篇)

智能化施工技术 篇1

1 施工阶段划分

施工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 包括现场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等, 以及预埋工作。

第二阶段:综合布线施工。

第三阶段:前端设备安装。

第四阶段:机房设备安装。

第五阶段:分子系统调试与系统统调。

2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2.1 施工准备

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在施工现场现场筹建现场办公室。按照统一的布署和安排在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施工准备各项工作。与设计单位在签订合同后20-30天内取得联系, 并组织技术人员出具能指导现场施工的施工图纸。由于土建项目早期动工, 故必须首先出具与土建配合的, 需预埋的各子系统的管线图。根据工程项目综合进度计划的进展, 在完成管线预埋图后, 组织各子系统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配合土建完成前期的管线预埋工作。

项目经理部在土建工程进展到具备了大批智能化系统施工人员进场的条件后, 立即组织人员进场, 同时要完成如下工作: (1) 编制工程施工综合进度表。 (2) 制定工程技术、质量、现场保卫、安全、消防、材料、设备机具、现场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3) 进场前三级安全教育, 包括安全、治安、防火、现场文明施工的教育;施工环境、工程范围、施工特点的介绍;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专题介绍等, 应组织施工队伍认真进行实施。 (4)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综合勘察施工现场, 深入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资料、施工要点。 (5) 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和专业特点的施工技术培训。 (6) 准备各种必备的施工资质、证书及合同书。 (7) 准备各种施工用的国家标准、施工规范及各种施工记录、报表。 (8) 按照现场总平面布署组织施工队伍、施工机具、设备及首批施工材料进场。

2.2 综合布线施工

由于楼宇智能化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系统相当庞大, 要使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运行, 布线系统的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我们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施工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桥架管线的敷设:桥架管线的敷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结构化综合布线施工的基础。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 在桥架管线的敷设时进行安装。 (2) 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楼宇智能化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线缆的型号、种类繁多, 用线量大, 在布线操作时, 进行分层布线应按先水平后垂直的原则。 (3) 要对已布线缆在布线完成后进行校对, 校对时应认真做好记录。校对正确后, 对线缆进行固定绑扎, 并在线缆两端作出明确标志。

2.3 前端设备的安装

各种信息设备及设备断口、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网络断口、远程终端设备及设备断口等等, 都属于需要安装的前端主要设备, 等到完全封闭后方能进行这部分前端设备的安装, 否则成品保护问题很难解决。对于需在网架上安装的这类设备, 注意高空作业安全, 一定要遵循高空作业的程式。

应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的坐标点及其高度、角度等安装上述这些前端设备, 预先膨胀螺栓或预埋吊挂件。造型前端设备在正式安装前, 要进行技术复核, 要求定位准确、安装牢固、再次对照设备定货单及施工图纸核对所用设备是否正确。一定要通电测试调整能够单机通电试验的设备后再行安装, 并测试出终端或PC机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等, 质量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实施证明, 对保证系统的一次开通, 这些细致的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如果设备安装工序与线缆敷设工序相隔时间较长, 那么为保证系统的一次开通率和可靠性, 在设备安装前需重新复测线缆的性能。

高架及吸顶安装的设备一定要安装牢固, 前端设备的安装按子系统进行, 处理好相互连接的线缆接头并做好绝缘处理。施工实践证明, 由于线缆接头处理不好而产生的电气故障约占总故障数的百分之八十。

为保障前端设备电源可靠的工作, 一般均采用稳压电源集中供电。前端设备在远离集中供电的部分可能会采用就地取电。采用就地取电的设备, 单相电源应选用三芯线, 三相电源应选用五芯线, 除线芯截面积必须符合容量要求外, 其中黄绿双色线必须与接地体可靠连接。

向工程监理报验, 在前端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及时组织, 待监理检查合格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前端设备的有关资料, 如开箱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在安装完毕后应收集好。相应的调试和安装记录应做好, 以备检查或复核。

2.4 机房设备的安装

在各自的机房内安装各子系统的控制机柜, 多个机柜并排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机柜安装应牢靠平稳。所有系统的线缆最后都汇集到机房内, 应分门别类的整理顺畅, 按不同支路绑扎成束, 并做好标记, 否则可能比较杂乱无章。所有线缆接头应按规定做好标记和编号,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引出、引入机柜的线缆应有一定的冗余度。

根据设计要求, 《楼宇智能化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备大部分采用UPS不间断电源或稳压电源集中供电。在其输出端应配有多路输出配电箱, 在前端应配有电源供电的交流电源互投柜。这些配电柜 (箱) 的所用线缆及内部配置应满足设备取用功率的要求, 应满足电气设备规范。

机房内的机柜、金属线槽及其他设备均接地线。接地导线截面应大于4平方毫米, 并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机房设备安装完成后, 及时组织向工程监理报验, 待监理检查合格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开箱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机房设备的有关资料, 在安装完毕后要收集好, 并应做好安装记录, 以备检查或复核。

2.5 系统的调试和统调

可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及系统技术要求和我们编制的调试大纲在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安装完成后, 分子系统进行调试。应由有经验的专业工程师承担调试工作。必须使子系统的调试达到设计指标, 经反复调整仍不能达到指标的, 找出原因进行整改或返工, 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系统的连机统调在系统的各分项工程完成后进行。统调方案首先要制定好, 按照预定的方案检查系统及各种参数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 与系统联动的设备控制是否灵活, 系统间的通信是否畅通, 为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有时要反复调整多次。

参加安装和调试的人员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 要认真做好包括单机、子系统和系统统调的各种记录、测试结果等各项记录。还要进行系统的运行试验, 以验证系统的可靠程度, 确认系统在功能方面的完备性、可靠性、并做好系统试运行记录。这些记录均是工程验收和日后维修、维护所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资料。

邀请操作、管理本系统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参加设备安装调试过程, 使其熟悉设备的安装方法、安装位置、调试过程及性能要求, 以利于这些人员迅速掌握设备的故障诊断技巧、操作使用方法, 更有利于今后的检修维护工作。这种现场培训是最好的一种培训方式。

对楼宇智能化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在系统工程验收前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培训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系统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培训, 另一类是对系统操作值班人员的培训。参加培训的部门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维修及值班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对人员的素质应予保证。

3 结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 只有按照设计要求, 并严格按楼宇智能化施工技术进行施工, 楼宇智能化项目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在投放使用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正常发挥其效用。

摘要:在现代建筑中楼宇智能化系统已被广泛的采用, 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由于施工过程中质量的问题也会使它们成为摆设而失去作用, 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施工技术严格施工, 本文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楼宇智能化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孙小春, 许伟, 赵瑞林.楼宇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造价确定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 2006.

[2]卢卫.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J].科技资讯, 2009.

智能化施工技术 篇2

-09 -06 佛山市三水区理工学校 高中 高中毕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精通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个人特长

1、建筑电器专业毕业,熟悉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和工程资料管理。

2、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CAD绘图软件,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3、语言表达能力强,文笔流畅,曾获省区级写作比赛一等奖。

4、创新与动手能力强,曾获院校服装设计比赛三等奖、环保能源科技利用大赛三等奖。

5、团队协作意识好,集体荣誉感强,曾担任数学、语文科代表、学习委员等班干部。

6、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尽管我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我会用时间和汗水去弥补。

自我评价

1、心态阳光,乐观开朗,充满朝气,口碑好,人缘佳。

2、谦虚好学,能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

3、喜好广泛高雅。读书、随笔、交友、音乐、行走。

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与应用探究 篇3

【关键词】 智能化 工程 施工技术

一、前言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新的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设施系统、通信技术等新科技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以建造出更加环保健康的建筑。同时,这个新工程技术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系统化、科学化、全面性的信息。有利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智能建筑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的复杂,但是却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优点。比如管理技术更加高效、智能化,与之相对的施工质量也被提高,管理也更加便利。可以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一定会成为将来建筑的主流。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具体的探讨。

二、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1、智能化产品在选择方面需要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监控的需求以及最后监控点的分布情况,以此来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再对产品进行选择。

2、在安装智能化系统设备的时候,现场的控制器需要和机电设备相邻,一般的情况下,主要安装在弱电竖井内、冷冻机房、高压配电机房等地方,以此来便于系统的调试和维修。

3、在类探测器的安装中,需要施工人员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保护警界范围的要求来进行安装。各类的安装位置需要安装在可以对其检测性能的位置。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使用的传感器大多是风管、水管型等温度传感器。

4、在监控的设备中,监控系统主要是控制管道阀门的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以及控制驱动器,在安装的时候,电磁阀应该按照说明书的有关规定检测线圈和电磁阀之间的电阻,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

三、建筑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在近年来的发展的确是很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有设计方面的问题、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和规划之中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3.1 建筑智能化中的设计问题

建筑智能化中的有关设计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方面。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根深蒂固,而且很多相关的单位对智能化还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所以对现有的智能化建筑定位也不准确,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观念。这就导致在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时候,无法兼顾系统性的规划和工程的发展。这时候就时常会发生实际的施工效果和计划相脱节的情况。这样反而会导致施工质量的下降,无法很好的实现工程的验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项目监管人员素质不足

现在很多技术人员技能低下,在工作方面存在漏洞。因为我国的传统,很多建筑部门的人员都是通过走后门进来的,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原本素质不足的人进入到部门之中。而且这种不良的选择方法也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团队的素质不足,使技术能力越来越下降。

3.3 规划理念方面的不足

很多建设部门现在已经引进了职能化,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难以到达标准,以至于经常固执己见、闭门造车。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提出一些难以解决的方案。而且在进行后续工作的时候,也就发生却乏安全管理意识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部分技术人员对规划的执行力也有所不足,导致智能化的应用远远不足,无法提高整体的效率。这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而言都是很大的难题。

3.4施工工艺不精良

我国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人员配备、技术安装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也颁布了不少法律。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我国已颁布了诸多法律、法规对弱电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特别是针对施工队伍的技术实力有具体的资质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施工工艺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在施工的时候,很多施工人员不立足于整体,而是只关乎一个方面。造成了工程总体上美观与协调的不足。比如在建设的时候,子系统内部的界面混乱,和整体不匹配,不利于寻找和使用。 第二点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施工,而是随心所欲。施工的图纸和文件,都是工程人员经过很久才计划出来的,能够做到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完成速度。但很多施工的过程中,都会跳出图纸,这样就容易出现安装的不合理等问题。更有甚者,会把消防方面安装的不太到位。这样的话,出现的就不仅仅是施工的质量问题,更有可能是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这样施工一旦投入到使用之中,就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对人民的人身和财产都是威胁。

四、智能化工程应用探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发展,例如:

4.1 医院专用系统的应用

在医院的专用系统中,我们常见到的由病房呼叫、排队叫号等应用,这种应用被人们成为“一机通”,相对于传统的系统而言,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传统的系统多是应用在物业的管理当中。就目前医院的发展而言,如果要通过一个统一的终端来实现对医院所有设备的控制,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类似于手机这种比较常见的终端,可以将所有的数据发送到病人的手机中;也可以实现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实时定位。

4.2 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潜伏着安全的隐患,对于如何有效的避免火灾的发生,其一减少引发火灾的因素;其二便是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的发出警示,并及时的采取措施,例如自动报警器的应用,报警器主要是由探测器、报警单元以及控制器组成,通过主机系统对探测器发出的信息号的处理,可以有效的实现多种管理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当报警器发现火情的时候,会及时的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4.3 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施工的工程中,技术人员可能不会长时间的在一个地方工作,当施工人员发现长期运行的机械出现老化或者磨损的问题时,引发机器的故障,施工人员可以将问题上传到技术人员处,技术人员可以使用远程监控以及智能化系统可以在施工采取措施之间将该设备停止运行,进入到设备的吧保护模式当中,这样可以避免设备出现其他问题。降低了设备损害程度的同时还可以缩短维修的时间,降低维修的费用。

五、总结

随着国家的发展,智能化的施工已经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了。我们也不能以不了解而不去探究,而是要不断的进行利用和发展。现在还有很多人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认为传统的施工方法就是可行的,但其实,对于传统的方法,只会越来越让时代抛弃。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屹立于时代之中。本文就是想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指出发展智能化施工的可行性。以此,也希望大家能认识到智能化施工的重要性,不断的进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周禁洪.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研究. 桥梁与隧道工程.重庆交通大学 .2012(学位年度)

[2]蔡怿.智能化工程的范围管理研究——以秦北新城智能化工程为例.项目管理. 浙江工业大学. 2011(学位年度)

[3]李巍.神东集团办公楼智能化工程进度管理.项目管理.吉林大学 .2010(学位年度)

[4]刘蒙蒙. 振动压路机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研究.机械工程. 长安大学. 2014(学位年度)

智能化施工技术 篇4

关键词:测控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

0 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以往的发展模式也有着打破, 在当前的一些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发展领域。一些控制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 在智能化技术于测控领域的应用过程中, 应用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人们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使得测控技术以及仪器的发展也有了进步的空间, 故此加强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测控技术以及仪器仪表分析

1.1 测控技术分析

测控技术作为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 对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也是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的重要保证。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对科学技术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尤其是一些比较尖端的科技, 而一些重大成果的获得通常都和测控技术有着紧密联系, 我国在测控技术层面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着很大差距, 所以当前要加大测控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发展[1]。测控技术仪器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的, 并且是和经济社会进步有着比较密切的关联, 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下, 将其和测控技术得到融合就能够实现测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 这将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2 仪器仪表分析

仪器仪表是对信息采集以及测量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及设备, 并已经成为对科学技术推动的一个重要技术。处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 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仪器仪表和测试技术则是信息科学技术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其中的仪器仪表作为工业发展中的倍增器, 一些发达的国家对其有着充分重视, 并将其作为是重要发展战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能对市场优势充分利用, 在测控技术发展领域与之相结合, 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对仪器仪表的应用创新要进一步体现。仪器仪表以及测量技术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愈来愈得到了凸显, 为能够对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拓展, 就要能和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2]。

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具体应用探究

2.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对于当前的技术发展, 智能化技术作为高端科技类型, 对我国的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发挥。测试测量仪器的自控系统在出现的故障时, 对于智能化系统就能对故障自主分析, 及时的找到问题的原因, 为管理人员提供比较科学化的处理方案, 这样在故障的解决效率上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对测控仪器在设计上进行优化, 使其能够在其系统应用下更加可靠高效。在当前的测控系统运用过程中, 对于相应的仪器仪表均是智能化的, 具体应用过程中也相对比较灵活, 在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这一水平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2.2 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

将智能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在多方面体现, 测控技术和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可靠性以及高效率都比较突出, 对信息的获得以及数据的转换等都能够实现, 可对信息数据的显示以及控制实现三维形象化。在测控系统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对测控系统就有着支持, 而在网络技术下也能够对测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推动[3]。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是对信息处理以及绘图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并且有着比较突出的作用功能发挥, 体现在逻辑判断以及推理功能上, 还有在数值的快速计算能力上也比较突出, 在储存盒管理数据信息功能和图像的显示绘图功能方面也比较突出。这样就能够将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将仪器仪表中的温度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比较突出, 对提问而对测量方法比较多样, 其中的热电偶以及水银和石英晶体等都能够作为测温元件制作体温计, 这些技术都是接触式的测温, 所以就比较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而在接触测温的部分一旦移动就会对测温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非接触测温方法的应用上就能对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测温技术水平提升有着促进, 也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测控系统的智能化虚拟技术是测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也是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延伸, 通过人机交互能够对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动作以及视听觉等感受进行模拟, 这样将其在软件开发中加以应用就比较方便。通过智能化虚拟仪器就能够在软件的灵活性上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来提供全方位系统集成模块化硬件, 从而能够对测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4]。

2.3 仪器智能化技术和测控技术发展前景

对于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在今后也会向着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等方向迈进, 从而实现多功能跨领域的发展目标。通过物理学新效应以及高新技术来进行开发新型高灵敏度及高稳定性测控技术及仪器就会比较有利, 对我国当前的仪器仪表应用的情况来说, 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时候的水平, 对于产品可靠智能化的程度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当前对仪器仪表技术的应用有一半是从国外进口, 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形势还比较严峻, 这就需要将对测控系统以及仪器仪表的开发研究创新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通过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优势对其进行带动。

对于当前的各产业发展的状况, 对测控技术的发展也有着带动, 将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向着标准化以及开放化的方向迈进就成了一个重要趋势。自动化测控技术和仪器仪表系统是整个发展装备的中心以及安全屏障, 对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的推动有着重要作用, 在市场化的作用下, 我国在自行研发的智能化执行机构以及流量计等都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高档的智能化产品也不断涌出, 所以针对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5]。

测控技术和仪器智能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模拟人类神经网络来对信息传输和处理, 对测控的实时性以及故障监测的准确及时性也会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建立于生物遗传规律模拟基础上的遗传算法能够对测控系统给予优化调整, 能够将智能化的水平得到继续发展。在多值逻辑基础上通过模糊集合方法对模糊性思维加强研究, 就能对未知性得到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结合测控系统自身的发展特征, 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将会向着功能的用户界面图形化和计算的可视化方向迈进。在性能的发展趋势上将会向着高精度以及高效化和柔性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在体系结构层面的发展趋势将会向着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方向迈进。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当前我国的各领域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 技术上的优化必然会带来实际生产水平的提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正向着迅速化迈进, 对于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就要充分发挥作用。此次主要从测控技术和仪器智能化技术理论进行着手, 然后就起应用优势以及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希望有助于我国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启, 徐本连, 李智超, 戴梅, 李鑫.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 (12) .

[2]梁勇, 于新业.综合测控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4 (12) .

[3]魏绍亮, 仉毅, 孙步胜.探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8) .

[4]刘红波, 马志娟, 梁晓瑜, 李东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状分析[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 2013 (01) .

智能化施工实施方案 篇5

一.总述

本方案为黄龙世纪大厦九楼(蓝城)办公室弱电智能化装修施工实施方案,.1.智能化系统施工工期的时间表

确定施工工期的时间表是施工进度管理,人员组织和确保工程按时竣工的重要措施,在工程合约一旦签订后,项目部立即组织对施工,材料.技术主要负责人员对本系统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的采购和施工人员的安排,为确定工期的依据.从而形成我方工程施工工期时间表,该时间表的主要时间段内容包括:系统设计.设备购买.管线施工.验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培训和系统验收等同时工程施工界面协调和确认应形成界面协调文件.2.智能系统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工作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为了明确所承担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质量要求.系统的划分.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地多快多省地完成任务,工程项目经理可以进一步帮助工人理解消化图纸,二是对工程技术的具体要求,安全措施,施工程序.配制的工程机具等作详细的说明,是责任明确,各付其责.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预埋部件注意事项,技术交底应做好相应的记录.施工方案

1.现场勘查,与甲方交流,现场布置的一些事物,与施工人员现场走一圈,交代一些施工注意的一些事项,在施工中保证不影响你方网络及其他的使用,我们会把所有的线缆拉入新的机房,安装调试完毕,整理好再来牵引老机房,我们会尽可能的配合你方

2.望你方协调给我方找一间仓库我们使用,进场之前我们要把工具材料运到现场,以保证施工使用.然后进场施工

3.与装修公司的协调

智能综合施工安装,绝大部分是现场初装,二装饰工同步进行,密切配合的.我们将在建设单位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指定现场定期,不定期会晤制度,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对每个注意事项,技术难点做到技术交底,跟踪指导,力争进度,质量二不误.与装修单位的配合左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墙体,地板内线管,底盒等的暗敷

(2)

天花吊顶上的桥架,线槽/管的施工安装

(3)

各类线缆的敷设,穿管,信息插座安装等作业

4.配管穿线

配管穿线工作要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应避免在装饰工程结束以后,造成配管穿线的困难,同时机房应与整体的装饰工程同步,特别注意机房的门锁一定要锁好.5.安装设备

设备的定位,安装,接线端连线,应与装饰工程同步开始,而在相应监控的机电设备安装完毕以后,设备的定位,安装,连线工程相应进行.6.系统调试

所有设备安装完毕以后,机房设备线缆全部安装接好,开始对系统调试,测试

7.老机房的迁移

把原来老的机房的网迁移到新的机房,然后新的机房网络调试完毕,保证一切设备功能全部实现.8.系统的验收

GIS智能化及PASS技术 篇6

【关键词】变电站;GIS;PASS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V35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 30-02

1 GIS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GIS是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连接件和出线终端等组成的组合电器的简称,这些设备或部件全部封闭在金属接地的外壳中,在其内部充有一定压力的SF6绝缘气体,故也称SF6全封闭组合电器。与常规变电站(AIS)相比,GIS具有如下优点:

1.1 结构紧凑。220kVGIS占地面积仅为AIS的10%,500kVGIS占地面积仅为AIS的5%,这一点在地皮昂贵的城镇和密集的负荷中心和山区水电站尤为重要。

1.2 不受污染及雨、盐雾等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GIS特别适合于工业污染和气候恶劣以及高海拔地区。

1.3 安装方便。GIS一般是以整体或若干单元组成,可大大缩短现场安装工期。

GIS设备自60年代实用化以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2000台GIS在运行。实践证明,GIS运行安全可靠、配置灵活、环境适应能力强、检修周期长、安装方便。GIS不仅在高压、超高压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特高压领域变电站也被使用,在我国,63~500kV电力系统中,GIS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GIS制造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和发展,30多年来,各GIS生产厂家围绕着提高经济性和可靠性这2个主要目标,在元件结构、组合形式、制造工艺以及使用和维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随着大容量单压式SF6断路器的研制成功和氧化锌避雷器的应用,GIS的技术性能与参数已超过常规开关设备,并且使结构大大简化,可靠性大大提高,为GIS进一步小型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 GIS整体性能的提高有赖于各组件性能的提高

GIS是各高压电器的集合,通常采用积木式结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等元件均可随意组合。其整体性能的提高还有赖于各组件性能的提高。分述如下:

2.1 断路器

断路器是GIS中最重要的設备之一,由于SF6气体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因而SF6气体绝缘断路器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开断容量大、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目前SF6断路器最高工作电压已达765kV,开断电流已达80kA,额定电流已达12kA。SF6断路器应用在高压、超高压领域的同时,也在向中压10~35kV级发展,除了采用压气式灭弧室外,还出现了采用旋弧式和自能吹弧式灭弧室的新型SF6断路器。SF6和真空灭弧技术的确立和发展,新型材料及多种触头形式(自动触头、多点触头等)的出现,使开关的开通和通流能力大大提高。灭弧结构中利用了电弧能量或开断电流产生的磁场,不仅降低了开关的机械应力,而且减小了灭弧结构的径向尺寸,成为当前的发展方向。灭弧方式的改进意味着操作能量的减少,机械性能的改善,外型尺寸更为紧凑,维护工作随之减少,工作更加安全可靠。断路器断口正在减少,300kV以下为单断口、500kV以下为双断口的现状有望在近几年内得到突破。在未来的几年里,特高压断路器有可能只有1个断口,从而只需很小的驱动能力。传统的瓷绝缘材料正被复合绝缘材料所取代,使得断路器重量更轻,结构更加简化。

2.2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隔离开关主要用于电路无电流投入和切除,动触头一般由电力操作机构驱动的绝缘旋杆传动。为了适应不同的电气主接线和GIS结构布置的需要,隔离开关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从而保证了GIS整体设计时的灵活性。隔离开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断路器结构的进一步缩小,重量的进一步减轻,隔离开关和断路器有可能集成在—起。

2.3 电流互感器(CT)

长期以来,GIS一直采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取得测量和保护信号,这种CT是按机电式继电器的要求设计的,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功率损耗大,体大笨重;且受铁芯磁饱和影响,大大降低了互感器的测量精度,使用中不得不将测量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开;高压电流互感器内部充油,如果密封不好,极易漏油,故障时容易发生爆炸等。

近年来出现的光电电流传感器(MOCT)无此缺点,且频率响应范围宽、精度高、不受电磁干扰等。MOCT是应用法拉第元件构成的电流传感器,它所检测的信号是被测电路的磁场而不是电流,来自光纤的自然光经过法拉第元件时会产生与交变磁场强度成正比的旋转光,经过光电二极管(O/E)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输出。信号传输介质采用光纤。MOCT的优点是被测电流的范围很大,可从5A到4kA,测量精度为0-2级,且在100kA以下输出电流的波形不失真,因而也可以记录故障电流。MOCT的另一重大优点是工作安全可靠,不像CT有二次侧开路出现高压和铁磁谐振问题。

2.4 电压互感器(PT)

GIS中的PT分为电容分压式和电磁式2种,因电磁式高电压PT在制造上有困难,300kV以上的PT一般采用电容式,300kV及以下的PT一般才采用电磁式。无论哪种形式,和CT一样,也都存在易饱和、易渗油、易爆炸、精度低、体大笨重等缺陷。

EOVT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有望取代传统PT的光电传感器,EOVT是根据泡克尔斯(Pockels)效应的原理工作的,整个装置由3个部分构成:承受被测电压的光学晶体、光学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纤、电子组件(模拟与数字处理单元和数模转换器)。EOVT的晶体装在充有SF6气体的金属筒中。由于泡克尔斯元件(晶体)光的双折射率随电场强度而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电压来确定施加于晶体上的电场强度亦即电压的大小。美国纽约电力局早在1996年就将这种EOVT安装在一个345kV变电站中试运行。

2.5 监测与自诊断

因GIS的全部元件都密封在一个金属壳中,为防止内部故障的发生,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工况,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所采用的检测手段主要有:

2.5.1 X射线照相:采用x射线可以从外部探测GIS状态,如触头烧损、螺丝松动等。

2.5.2 光学检测法:利用安装在GIS内部的光学传感器来检测GIS内部故障电弧。

2.5.3 红外定位技术:红外热敏成像装置可用于GIS内部电弧故障定位和故障点定位。该装置主要包括红外热敏镜头、磁带录象机和触发电子元件等。

2.5.4 电磁技术:GIS内处于悬浮电位元件、固体绝缘中的气泡、自由导电杂质和局部电场畸变等均会引起局部放电,在隔离开关操作和GIS相对地闪络时还会产生陡波头暂态过电压,根据这些电磁现象可以进行局部放电的检测和定位。

3 PASS技术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GIS高压变电站——PASS技术,最近几年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介绍如下:

3.1 PASS的概念

PASS是具有金属外壳的、气体绝缘的、内装有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电流传感器的全封闭组合电器。PASS反映了GIS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其主要特点概括如下:

3.1.1 采用了先进的组合式电压/电流传感器技术和组合式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技术,使设备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型化。

3.1.2 在测量、控制、保护系统中,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光纤通讯技术,支持数字式继电器,继电保护系统引入了微机处理和分段监控保护。

3.1.3 采用了预安装技术,整套设备在出厂前安装、调试完毕。设备运抵现场后,一个PASS间隔在数小时之内即可安装完毕,实现了“即插即用”功能。

3.1.4 每一PASS间隔配置1台就地控制柜,内设控制及保护单元,即将二次技术集成化。

PASS在充分考虑了满足不同的变电站主接线布置方案的前提下,选用了尽可能少的部件组合而成,除了绝缘套管之外,整套装置安装完毕后才运抵现场。

PASS中使用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均采用了成熟的GIS技术,绝缘子大部采用了新型的复合绝缘材料,环氧树脂浇注的玻璃纤维管确保了绝缘子的机械强度,而采用硅橡胶浇铸的绝缘子裙边则增加了爬距,提高了抗电性能。

3.2 电压电流的测量

在PASS中,常规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已被新一代组合电压/电流传感器取代,采用罗柯夫斯基(Rogowiski)电流传感器技术来测量电流,其很宽的线性特性,保证了在所测量或保护的电流范围内不会出现饱和。电压的测量采用的是具有金属外壳封装的电容分压器,很好地避免了铁磁谐振。

检测到的电压、电流信号由PASS自身进行处理,先由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处理器接口PISA(Process Interface for Sensors andActuators)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后经光纤通讯母线以串行方式传输到就地的间隔控制柜中的智能控制和保护单元。传感器安装在断路器的出口处,这样既可以满足继电保护系统和计量表计的需要,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目的。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断路器的母线侧安装额外的传感器。

3.3 控制、保护和监测

PASS采用了如下技术:

3.3.1 所有测量、保护信号经PISA预处理后经串行光纤总线送至间隔控制柜。

3.3.2 面向间隔的控制、保护、测量功能的装置设在就地控制柜内。

3.3.3 间隔与间隔之间、间隔与变电站之间的通讯也采用串行通讯光纤总线。

3.3.4 PASS支持保护用的数字继电器,也兼顾了传统的机电式继电器,若使用后者,需另行安装电磁式互感器。

PASS的操作机构控制、气体绝缘强度的测量以及其他物理量的在线状态监测也可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实现,例如设备自检、绝缘气体强度趋势分析、断路器状态(操作能量需求、触头位移、剩余寿命预测)等。

4 PASS的应用

4.1 用于高电压、大容量变电站的新建。由于PASS本身就是—个独立的间隔,通过不同的组合,可适用于双母线、接线、桥型接线、双母线加旁路等多种主接线方式。其中双母线旁路的主接线方式欧洲采用的比较多。

4.2 用于老式变电站的扩建,当需要将敞开式AIS变电站增容升压而空间不足时,采用PASS不失为可行的方案。

4.3 用于老式变电站主要高压电器更新换代。当需要更换同一间隔中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时,可考虑用PASS取代整个间隔而不必一对一更新设备。

智能化施工技术 篇7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不断推进, 高标号混凝预制构件的生产、应用从数量上取得较大的进展, 但其质量控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作为高速路桥梁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在高速路桥梁施工建设中常存在钢筋加工速度慢误差大难控制、张拉力控制不精准、T梁养生不到位, 砼容易出现裂纹、裂缝影响砼强度和耐久性等质量缺陷, 大多数缺陷都是因施工技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造成工程质量不稳定。本文将以资兴高速公路第五标段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智能化施工为例, 针对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钢筋加工、张拉压浆、砼养生从智能化施工的角度提出一套规范严谨、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施工技术, 以供同类工程作参考。

1 工程概况

资兴高速公路第五标段起讫桩号为K31+450~K45+000, 线路位于资源县资源镇及中峰乡境内, 全长13.55公里。本标段主线 (含互通区主线) 大中型桥12座, 互通区匝道桥2座;除互通区C匝道桥采用现浇梁, 其余桥梁均采用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 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共计1075片, 其中20m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T梁405片, 30m装配式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T梁586片, 40m装配式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T梁84片。砼采用C50预应力钢筋砼进行浇筑, 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 数字化加工, 钢绞线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 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 公称直径Φs=15.2mm, 弹性模量Ep=1.95×105MPa。采用智能化张拉压浆施工, 砼养生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养生。

2 智能化施工技术

2.1 钢筋数字化加工

钢筋数字化加工是当前较先进的钢筋制作工艺, 是指将钢筋原材料通过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加工成设计要求形状的过程, 具有钢筋成品误差小, 批量加工速度快等优点, 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点工程部位钢筋加工。本工程引入了这一先进工艺, 配备一套数控立式钢筋弯曲中心, 其钢筋加工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数控立式钢筋弯曲中心通过计算机编程储存按照设计要求画好的钢筋加工大样图来实现钢筋成品的精确加工, 能自动测长、自动弯曲、快速成型, 产品尺寸误差小。以预制T梁中加工程序较复杂的马蹄筋为例, 采用传统钢筋加工工艺受人为影响大其成品合格率在70%~85%之间, 采用数字化加工工艺合格率能达98%以上。数字化钢筋加工工艺不仅省时、省力, 更生产出优良的钢筋加工成品、半成品为准确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供了基础条件。

2.2 智能张拉压浆

2.2.1 智能张拉

智能张拉的工艺:千斤顶的标定→根据标定证书计算张拉书→将计算的数据输入张拉软件内→千斤顶放入相应的钢束上→电脑启动张拉软件进行张拉。

智能张拉系统排除了人工控制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使张拉控制更加安全、精准, 其优点有: (1) 智能张拉能够更加精准的分级张拉、分级持荷, 通过时间-位移、时间-压力的曲线表能够直观的看出张拉是否正常, 如图2所示; (2) 分级张拉时, 分级持荷时张拉控制力达不到分级张拉所需控制力时, 系统会自动的给相应的千斤顶进行补压, 保证分级持荷所需相应的张拉控制力, 克服了传统人工张拉无法精准控制这一最大弊端; (3) 持荷时间得到了保证, 只要输入相应的持荷时间, 电脑会根据持荷时间进行保压张拉, 使力更好的传递到钢绞线内部; (4) 当张拉过程出现断丝或滑丝等各种问题时, 系统会提示并自动停止张拉, 直至相应问题解决, 才能张拉, 与人工张拉相比, 更加安全, 更加规范。

2.2.2 智能压浆

智能压浆的工艺流程:试验室下达压浆料配合比→将配合比数据输入软件内→启动定量加水、定时制浆、高速搅拌桶按键制浆→打开阀门将浆液放入低速搅拌桶搅拌→启动压浆按键进行压浆→浆液回满至低速搅拌桶启动稳压阀门进行稳

在压浆处理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控制:第一, 水泥浆强度为M50, 以压浆料进行拌制, 将水灰比控制为0.26-0.28, 收缩率在2%以内;第二, 拌合时间需要控制在2min以内, 在完成水泥浆过筛之后, 将其在储浆桶中进行存放, 以低速的方式进行搅拌, 保证其数量能够满足2根管道压浆的连续完成。同时, 也需要做好时间的控制, 从开始调制开始, 到压入管道的时间需要控制在40min内;第三, 在实际压浆工作中, 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处理, 如果管道长度在30m以上, 则需要对压力进行适当的提升, 并在每个压浆孔道的两端进出浆口位置对具有阀门的短管进行安装, 并在压注完成后做好封闭处理, 保证水泥浆材料能够在稳压的状态下凝固, 且整个系统阀门以及胶管位置的内径在10mm以上, 避免堵塞现象。 (图3)

与传统的人工压浆相比, 智能压浆更加规范, 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存在优点有: (1) 浆液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根据实验数据, 只需启动定量加水、定时制浆按键, 浆液就能充分搅拌; (2) 压浆更加迅速, 3根管的只需2个大循环即可压完; (3) 压浆稳定时间及压力更好控制, 只需将稳压阀门调制0.5-0.7MPa之间, 系统会自动稳压至设定时间, 保证了孔道压浆的充盈度, 排除了人工压浆控制的不稳定因素。

2.3 自动喷淋养生

预制梁浇水养生环节, 本工程摒弃人工浇水养生的传统工法, 采用先进的自动喷淋养生系统 (如图4所示) , 按照图5所示工艺流程对预制T梁进行规范化的浇水养护。

首先根据图4在主水池进水管上安装好电磁阀, 同时根据需要水量在水池上方安装好浮筒控制器, 当水池水位下降, 进水管路电磁阀打开进水, 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 电磁阀自动关闭, 以保证水池的水能够供应喷淋系统。调节电结点压力表, 下限为工作值0.3MPa, 上限为安全值0.5MPa, 打开自动控制系统电源开关, 压力水泵开始工作, 将水池里的水抽到储压罐里, 当储压罐内压力达到0.3MPa时, 电结点压力表在压力作用下向喷淋时间继电器及电磁阀提供开启信号, 喷淋开始, 此时水泵仍在抽水, 保持罐内压力, 当达到0.5MPa时, 电结点压力表指挥水泵电源断电, 水泵停止工作。根据一次性喷洒时间来调节喷淋时间继电器时间, 时间到后自动停止喷淋。喷淋停止后, 测试梁体表面水分蒸发完毕时间, 根据此时间来调节水泵时间继电器, 当延时时间到后水泵再一次自动工作抽水, 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养护期满为止。

自动喷淋养生的优点是: (1) 能保证养生期间全天候、全方位、全湿润的“三全”养生标准, 这是人工养生不可比拟的; (2) 基本实现了过程全自动化, 整个梁场养生仅需1名兼职人员即可完成所有梁板养生, 传统人工养生则至少需要2名专职人员,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人工成本。 (3) 设备成本低、拆装方便, 一套自动喷淋养生设备就可满足一个粱场的养生, 一套设备的制安费仅需1万多元, 配套设备也均为小型电器设备及PVC管, 在一般市场均可采购到; (4) 节约用水, 自动喷淋养生水经高压雾化后喷洒于梁板上, 节约了养护用水, 减少了积水, 又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3 结论

本文所研究的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已经生产500余片, 钢筋加工成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 加工速度快而且能降低成本, 智能张拉压浆对张拉力控制精准, 安全方便, 压浆稳压好, 压浆饱满度好, 速度也更快, 自动喷淋砼养生连续有保障, 砼表面无裂纹、裂缝, 砼强度上升快, 说明T梁智能化施工技术控制效果好, 并且技术措施切实可行。建议将本工程的智能化施工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多同类工程项目中, 以期使之不断完善。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道路桥梁在很多地区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建设。在道路桥梁施工中, T梁预制是经常应用的一类梁板形式。在本文中, 将以资兴高速公路第五标段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智能化施工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智能化施工

参考文献

[1]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智能化施工技术 篇8

1 智能化变电站技术

智能化变电站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 它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等操作, 结合网络通信技术将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传递进行网络化传播。在数据收集, 采集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光电式互感器收集, 能够确保收集信息所要求的信息精确度。对区域内的变电站实现分层控制, 实现上级变电站控制处理区域内的变电站, 通过不同的智能化变电站配置对不同组别的信息流的分析处理, 实现数据处理分析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信息网络的构建实现区域间各信息流之间的交互传递, 达到对电流宏观调控的智能化, 实现高效的电流调控分配措施。

2 智能化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工作原因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要能够有效地实现变电站管理, 这就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运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实现对智能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然而因为变电站工作本身的特殊性, 这就使得在实际的继电保护过程一般作用于智能化变电站的过程层和变电站层。通过在过程层中构建有效的继电保护技术设备, 并加以间隔保护, 是这两种隔离保护设备相互协调搭配形成双重化的保护作用。而在变电站的各处电压配置保护能够形成有效的继电保护, 通过广域的保护接口形成有效的变电站保护。通过构建运行良好周全的继电保护系统并结合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有效地完善对智能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

3 智能化变电站中二次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随着智能化变电站投入国家智能电网的使用, 智能化变电站是国家电网进行合理电力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智能化变电站作为一个电力网络结构中具有自主处理信息的一个点, 其在物理结构上仍具有自身的独立完整性, 一般来说由间隔、站控、过程这三种结构层次组成。这三种结构层次相互依存却又拥有自身的独立性, 通过不同频率的联系信号进行继电保护信息的传递。随着变电站已经进入智能化阶段, 这就使得继电保护技术要能够根据现有的智能化变电站做出技术上的更新, 发展出多样化的继电保护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应用于智能化变电站中的二次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智能化监控设备

智能化变电站因其自身的工作特性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 这就需要在变电站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收集,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监控系统, 完成对变电站中各工作元件的监控, 通过合理的监控, 能够收集过去的运行资料及现有的运行状况。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备份, 能够有效地完善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模型, 便于其他人员进行日常检修。其监控模式具体如下。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监控系统根据其自身工作的特殊性, 形成具有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的监控模式, 这就使得智能化变电站监控系统在实际上是基于变电站的基本构造, 所形成的一个多级分布式的计算机监控网络, 其主要部分一般由监控中心 (SC) 、监控站 (SS) 、监控单元 (SU) 三部分组成。监控单元直接与通信电源相连接, 监控单元与监控站直接相连, 监控中心直接与监控站相连。通过监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处理备份, 能够有效地根据变压站工作现状能够有效地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风险, 从而进行有效的规避风险。

3.2 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的的实际应用能够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的实现保障。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使用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能够有效地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检测, 通过对系统缺陷的排查及系统优化。对各种变压仪器设备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与维修, 使得变压站在国家智能电网的运转过程中能够高效率、稳定安全地运行。通过数据分析, 工作人员及时对预警的通信电源监控单位进行检修, 清楚了暗藏的故障, 使得被动地抢修方式改变成主动地维修方式。这就保证了电力系统能够最大地规避风险, 为国家减少了经济损失, 促使区域间更好的通信交流, 给当地区域提供令人更好地通信保障。

4 智能化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展望

随着智能化变电站的不断建设, 原有的传统继电保护技术并不能够满足智能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需求。这就需要基于智能化变电站的设备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技术, 合理结合高新技术成果, 完善现有的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的发展, 其主要保护技术是上文所讲到的两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电子元件趋于纳米化, 这就使得在实际的变电站工作过程中, 要能够根据当地的变电站实际情况进行方案上的调整, 选择继电保护技术的最优方案, 通过合理地搭配继电保护技术进行对变压站设施的保护。然而现有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手段较窄, 而该区域顶尖科研人才不足, 这就需要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要能够立足根本, 发展出符合的现代化智能变电站使用需求的继电保护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数据信息全面监控等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通过在智能化变电站上应用监控系统能够更好在变电站工作系统中进行监控, 能够有效地提高变电站工作的的稳定性、安全性, 提高了对智能化变电站的检修维护、科学管理水平, 为电力系统的协调合作带来更方便、更好地服务, 能够有效地进行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摘要: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铺设, 建设智能化变电站能够有效地实现电流运输分配的智能合理化。本文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及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探析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文明.智能化变电站相关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探究[J].科技传播, 2014, 7 (06) :13-15.

[2]张巧玲, 李西安.变电站二次典型设计中继电保护技术原则[J].中国电力, 2011, 9 (07) :25-29.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 篇9

1 建筑设计院智能化设计分析

(1) 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对于建筑设计院来说, 一般只是做建筑方案设计, 各配套专业在建筑方案确定后直接进入初步设计, 没有方案设计阶段。而且对于建设方来说, 他们对于智能化系统需求不了解, 在没有专业咨询顾问的情况下, 提给设计院的委托只是让其按照设计规范做一般设计, 至于需要哪些智能化系统?设计需要达到什么深度?只有在初步设计出来后进行审查和取舍, 而作为建筑设计院 (大部分院) 其弱电设计专业比较薄弱, 其设计内容也主要是弱电桥架、综合布线及点位布置、有线电视分配系统及点位布置、监控系统及点位布置、楼宇自控系统及控制点, 其余弱电系统基本没有, 而且建筑设计院也会在图纸上标明, 所有智能化系统要求专业智能化公司进行深化设计, 这就给甲方项目管理留下隐患。

(2) 设计标准及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等。

(3) 设计主体:都是由相应的建筑设计院的弱电专业进行初步设计, 其施工图只能作为专业智能化公司深化设计时的参考, 当然其信息点位大部分可以用, 个别会调整。

(4) 设计收费:我们国家有这方面的设计收费标准的规定, 基本是按部分投资的4%左右。可是由于这部分设计院的设计深度不够, 有时只有在专业化公司深化设计后才能做出预算。这部分设计的收费就有问题, 就会造成甲方与设计院关于设计收费的盲区, 设计收费问题会影响到设计图纸的深度和质量。

(5) 设计产品:就是智能化设计图, 大部分这样的施工图不能直接使用, 而是要专业化公司深化后制出施工图, 来指导施工。

总之, 建筑设计院进行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只是完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很小一部分 (1/4不到) 。而设计收费也不清晰, 将给未来工程的施工管理留下隐患。

2 建筑智能化施工分析

当前建设系统对于智能化公司实行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资质合一管理, 分一级、二级、三级资质。其中建筑智能化一级由建设部批准, 二、三级由省市级建设厅批准。

(1) 智能化施工招标:目前分两种, 第一种是以设计院图纸作为招标依据, 让投标单位做预算投标;第二种是以设计院图纸作为参考让智能化公司深化设计后再投标。很少有建设方请专业顾问公司做智能化系统的全程服务。这两种对于投资方来说, 都不能准确知道其智能化系统的确切投资情况, 不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更严重的是, 设计与施工合一, 严重侵害了智能化专业公司的利益, 该部分的设计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 也增加了其成本。

(2) 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07)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

(3) 施工主体主要是中标后的专业化智能公司。

(4) 费用:当前有预算定额, 但是大部分还是进行工程量清单, 取一定比例的安装费用和设备系统调试费用, 加上工程税金, 作为整个工程造价, 也有些会增加施工配合费及管理费, 而深化设计费用基本为零。

3 设计与施工

对于建设系统的人员来说, 这两者很清楚, 分工明确, 责、权、利很清晰。设计是技术, 是项目龙头, 施工是关键, 是保证设计目标顺利完成的手段。设计是施工的前提, 而且设计是有创造性的劳动, 施工主要是按图施工, 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及方法的更新上, 以此来提高其施工效率及减轻劳动强度。当前设计院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相反施工单位的设计技术比设计院的要深化得多, 这样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不匹配, 并且施工单位的设计成果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干的越多, 赔的越多, 项目越多后期服务越跟不上, 成为恶性循环, 造成智能化施工企业很大负担, 更不利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这样的原因与这两者的设计人员的水平也是分不开的。设计院人员对图纸的标准、规定都很规范, 只是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施工企业的设计人员大部分只是对系统技术熟悉, 而设计图纸不规范, 自己设计的图纸只有自己能看懂, 更不用说满足图纸归档的要求。

其实, 我国设计院与建筑施工单位管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也与国际接轨, 成立建设项目咨询管理公司。设计、管理、施工各司其职, 这样的建设市场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因此智能建筑行业也应该走这样的路子, 设计咨询、项目管理、弱电工程总包三家分开各自负责产业链上的各部分。相应各家的权利都能得到保证, 行业发展秩序也能保证健康顺畅。

4 结束语

电梯智能化控制技术探析 篇10

电梯使用电力来驱动,2个刚性导轨在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不超过15°,运行于导轨之间的轿厢用来输送乘客及货物,可以安装在多层或高层建筑内,垂直运送乘客和货物。与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电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运输设备之一。与此同时,对电梯产品的智能化、绿色环保和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1电梯智能化概述

在现代社会,电梯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象征。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设备。电梯通过升降设备进行垂直运输,其特征是在高层建筑中所占面积很有限。同时,电气或其他控件可以将乘客或货物安全、合理、有效地传递到不同的楼层。基于这些优点,在建筑领域,特别是高层建筑蓬勃兴起的今天,电梯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通信和自动化控制使智能大厦成为现实,电梯在智能大厦中起到重要交通工具的作用,其技术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智能电梯应与智能大厦的自动化系统网络互联,例如楼宇控制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这就使得具有接线简单等优点的串行通信和信息传输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多。总之,智能电梯的需求和技术发展全面进入了新时期。

目前,新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识别技术,即所有乘客进入电梯前要进行识别,包括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2)数字智能安全控制技术,即通过乘客识别系统、IC卡、数字监控设备,拒绝外来人员进入;(3)第4代无机房电梯技术,速度可以达到2.0m/s,最高可在30层以上使用;(4)双向安全保护技术,包括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器等; (5)快速安装技术,改变了电梯传统的安装方法,可快速组装; (6)节能技术,更节能环保。

2电梯智能控制技术分析

2.1IC卡控制技术

智能化住宅小区一卡通系统是以一种先进的非接触智能卡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小区物业管理、外来访问、登记、查询、电梯控制、停车场管理、购物、统计计费、娱乐消费的智能整合。从智能卡系统的使用角度可以将IC卡分为2种,一种是住宅安全卡,一种是电子钱包。目前,大型和中型小区大多配置了住宅安全卡系统,该系统包括访问控制、电梯智能控制、电子巡更、停车管理等功能。其中,电梯智能控制系统在高档办公区域和住宅小区应用广泛。一方面,它采用非接触式、自动控制的IC卡技术,完全能满足高档住宅或办公楼的高安全性要求,可以拒绝外来人员进入大楼,也可限制持卡人只能到达指定楼层,比以前防止建筑住宅或办公区域被骚扰的任何方法都更有效;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无需对原有的电梯系统进行复杂的改变,而只要对电梯按钮面板进行简单的接线,就可以用IC卡控制器实现对电梯的智能控制。因此,电梯智能控制系统适用于任何建筑,无论电梯是否已经投入运行,均可以方便地使用该技术。此外,当电梯智能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仅需断开IC卡控制器电源,电梯就可以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正常使用状态下,持卡住户可以使用电梯,但在具体的管理情况下,可以设置电梯的自由开放期,在这段时间里, 电梯智能控制系统开放所有的楼层,电梯恢复成普通电梯,任何人都可以正常使用电梯。IC卡电梯智能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采用无源节点连接,跟原来的电梯系统完全隔离,不会对电梯的性能有影响。当火灾信号输入或控制系统掉电,该系统自动离线,恢复成普通电梯正常使用。电梯设备采用RS485网络,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通信,有利于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每层电梯控制器可控制多达4个电梯控制扩展板,每个电梯控制扩展板可控制多达16层电梯控制器,通过扩展可控制多达64层。使用非接触式IC卡电梯系统,卡遗失时在管理软件上可方便地挂失及补办。

2.2智能电梯的PLC控制

以往的继电器控制方式使用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需要有较大面积的房间,且运行故障率高,因而已逐渐被PLC控制方式所取代。目前比较先进的电梯也广泛采用PLC进行逻辑控制及调压调速或变频控制。某5层建筑中5台电梯的PLC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电梯由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拖动, 电机正转,轿厢上行;电机反转,轿厢下行。

电梯智能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在电梯运行轨道内有5个编码为1~5的站点供轿厢停靠,在每1个停靠站安装1个行程开关以检测小车是否到达该站点。对轿厢的控制除了启动按钮和停止 按钮以外,还设有5个呼叫按 钮开关 (HJ1~ HJ5)分别与5个停靠站点相对应。电梯运动的控制过程如下: 按下启动按钮,系统开始工作;按下停止按钮,系统停止工作。 当轿厢当前所处停靠站的编码小于呼叫按钮HJ的编码时,轿厢向上运行,到呼叫按钮HJ所对应的停靠站时停止;当轿厢当前所处停靠站的编码大于呼叫按钮HJ的编码时,轿厢向下运行,到呼叫按钮HJ所对应的停靠站时停止;当轿厢当前所处停靠站的编码等于呼叫按钮HJ的编码时,轿厢保持不动。呼叫按钮开关HJ1~HJ5应具有记忆功能。

2.3电梯智能控制中的先进算法

采用先进的调度规则可使控制系统的调度方式及客流交通模式得到优化。现在的群控算法已不是单一地以“乘客等待时间短”为目标,而是采用模糊理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方法,将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全部纳入群控系统,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乘客心理和对未知状况的评估决策。电梯的语音通知和信息显示功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轿厢的输送能力。

3结语

总之,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节省住户时间,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电梯行业成为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产业,当前,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电梯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合理可靠的智能控制技术有利于智能建筑中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鉴于此,在分析电梯智能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IC卡技术、PLC控制技术及先进算法在电梯智能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可穿戴技术开启汽车智能化时代 篇11

2013年12月,德国知名汽车厂商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Pebble智能手表合作,借助Pebble手表,将可穿戴技术整合到旗下的车型中,在汽车智能化的方向上率先迈出了第一步。

Pebble是由硅谷创业公司Pebble Technology公司设计的一款可同时兼容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智能手表,用户可以通过Pebble智能手表查看iOS、Android设备中的短信、电子邮件和电话等。

一个是汽车的“发明者”,一个是智能手表的“开创者”,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后,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全新体验呢?

当对是否锁上中控锁有些疑虑,又离车比较远的时候,车主只需用手轻击手腕上Pebble手表的边框,就可以点亮屏幕,查看车门是否已经锁好,无需再跑回去查看。

偌大的停车场,找不到自己的车?点击Pebble手表,就可以准确定位自己的车,免去满地找车的尴尬。Pebble还会显示剩余油量,车主可以据此及时为车加油。

在汽车行驶途中,如果检测到前方路段出现了交通事故,或者前方道路正在修缮以及因车辆抛锚等原因造成交通堵塞,Pebble智能手表会以振动的形式来提醒驾驶员,驾驶员可以通过这些实时信息来选择行驶路线,轻松出行。

车主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在Pebble手表右侧有3个自定义功能按键,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功能按钮,如自动导航、激活iPhone上的siri语音功能、遥控多媒体、发送信息或者查看附近交通状况。

可穿戴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十年的大机会,也是奔驰十分重视的一个领域。奔驰北美研发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诸维尔特(Johann Jungwirth)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表示:“显而易见的,我们将可穿戴技术视为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

2014年1月在洛杉矶举行的CES上,可穿戴技术成为一大亮点。从眼镜到手表、腕带到服装,可穿戴技术在未来生活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可穿戴技术将是实现智能化的一个契机。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穿戴技术将使人与车之间的联系提至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可以缩短人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反应时间;有的人担心高科技会让自己失去驾驶体验,而互动型的技术将让驾驶员依然能够体验到驾驶带来的兴奋感;像Google glass这样的设备,通过视觉扫描(visual scan)可以知道车辆从油量到行驶里程等各种数据,消费者也不用坐进车里,就可以体验试驾,最终通过网络决定是否购买。

如此一来,对汽车制造商而言,新车的推广则更多的要依靠广告和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互动,那些在线上与消费者沟通、互动良好的汽车品牌将会拥有消费者的偏好优势。

尽管许多人对在CES上展示的可穿戴技术产品并不看好,认为产品不接地气,可穿戴技术描绘的前景过于未来派,但现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可穿戴技术引领一场社会新浪潮,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浅析视频智能化技术应用 篇12

然而,随着全社会对安全需求的增强,摄像机广泛部署建设,不论是交通违章管理,还是治安管理,实时观看和浏览录像都已无法满足城市管理需求。为了提高监控的管理效率,基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新系统呼之欲出,走进人们的视野,构建了全新的智慧城市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

视频智能分析刚开始的应用是为了把人眼从密切盯住屏幕解放出来,以视频事件检测为主,在检测到异常事件(如非法进入禁区、越过绊线等行为)时,同时联动报警。然而,视频检测和报警功能方面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无法广泛部署和深入市场应用。究其原因,无法解决误警率高、性能不足、环境光照敏感、适应性差的问题,即便是国外著名的智能厂商(如OV、NICE)也无法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而且,不同的行业对于视频监控需求和流程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对于智能分析的应用需求就更加复杂和多变。例如监管行业为降低和防止犯人的自杀现象,提出如何通过智能分析和检测实现;而金融银行关注如何分析识别出非法粘贴小纸条、安装假键盘、蒙面、暴力抢劫等行为;机场、地铁等客户对于遗留物的检测和徘徊检测的需求比较突出。不同行业有千差万别的自动监控需求,如何利用智能分析实用化,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1 智能交通与平安城市

然而,监控市场对利用智能化提升效率的需求一直很强烈,尤其在交通管理和平安城市领域。基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监控系统在构建智慧城市的新一代监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原来的交通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借助道路监控摄像机来记录视频,然后由人工肉眼筛查,识别交通违章,出具违章判罚处理结果,这样的管理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汽车数量的日益增长。

而人工处理的部分业务正逐步被新一代具备车辆分析和识别功能的智能系统取代。尤其前端高清一体化摄像机,如宇视的HTS-HC系列高清电警、卡口智能摄像机具有出色的识别准确率和很强的场景适应性,其开放的智能平台能降低管理成本,适合大规模部署。高清电警摄像机可通过对视频识别分析,对每辆车进行完整的违法行为分析,车牌识别,抓拍图片,记录车辆违法的整个过程,形成违章证据链。这样,一台智能高清摄像机就能取代传统的线圈感应和人工浏览、识别、筛查等传统手段,进行闯红灯、超速、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管理。此外在繁忙道路的违章停车管理方面,市场上已有智能违停服务器,而宇视的前端违章停车检测判罚一体化球机,适合部署,有利于杜绝道路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解决拥堵路段的管理人力不足的问题,体现城市交通管理的智慧。

对于城市的治安管理而言,治安案件处理也会通过查看道路监控录像来寻找涉案车辆信息和线索。然而,随着摄像机广泛部署,通过浏览录像寻找线索显得费时费力。以警方办案为例,往往要调用案发现场及周边的大量历史监控录像进行持续数天甚至更长时间的肉眼识别,才可能发现破案线索。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平台正在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利用智能服务器系统将每条违章图片进行二次分析,识别和提取出车牌号码、车身颜色、车标、车型、遮阳板、不系安全带等结构化数据,实现驾乘人脸检测和高清抓拍,即向管理平台提供一张司乘人脸照片,并且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能将这些结构化的车辆特征信息,进行数据挖掘、车辆检索、车辆布控、多点碰撞等分析挖掘出案件有用的信息。

借助智能服务器系统对车辆其他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后产生的信息展开下一步线索侦查,甚至找到嫌疑车辆所在位置。例如,通过“红色”、福特09款、打开遮阳板、5月8日、中山路南向北等条件信息,对生成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搜索,即可迅速找到当天所有符合条件的车辆信息,包括行驶时间与方向、行驶速度、车牌号码、车标、年款等完整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宇视的IA8500-IT智能交通服务器能提取200多种车辆品牌和2000多种车型年款信息,还有丰富的驾驶室特征分析识别,不仅准确、高效,而且能大大节约管理成本。

此外,交通大数据管理系统能提供城市车辆详细信息、不同品牌车辆的车型拥有量、过车高峰期、车辆进出城高峰期、首次进出城、行驶方向等丰富的交通数据,为城市交通部门的流量管控、交通规划、智慧城市的治安管理等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2 智能化应用思考

如此看来,智能视频分析在技术层面有共通性,但在行业领域存在差异性需求,这都是安防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市场领域层面,目前智能化的应用领域也并非遍地开花,而其中当属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最为成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交通行业智能化管理需求非常强烈,市场巨大,极大推动了视频智能技术研发投入。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交通监管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份额吸引大量的研发人才投入,不断突破新的技术瓶颈。

第二,交通行业智能检测和识别的对象具有明确统一标准,有利于视频智能算法的发展。车辆尺寸、车牌字符、大小、颜色等都有一系列行标或国标的统一标准要求。而无论是金融银行,还是电力、监管行业,人的行为检测和识别无法存在统一和明确的需求,更别提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智能交通产品从开发到成熟的时间往往也快于其他领域。

第三,交通行业智能检测和识别的场景规范化。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深入,规范化施工解决了实际环境中光照的影响和摄像的安装角度,保证即使夜晚,视频和图片的关键车牌和车辆特征信息保留完整。而其他行业即使有同样的建设需求,也很难保证实际场景一致。

3 智能技术未来发展

未来无疑是智能化的时代,一个更加便捷的时代。这一切的前提都依赖于智能算法技术不断突破和成熟。笔者认为,如下几个方向值得期待:

首先,除了视频信息以外,还有更多维度传感数据信息的融合。例如深度摄像机、双目摄像机等技术,更有利于排除光照、背景干扰,使智能识别和检测算法的指标更加实用化。

其次,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目标对象包括人和车辆的更多特征将得到检测和识别。并随着芯片计算性能不断提升和大量丰富的数据样本“锤炼”,算法成熟周期越来越短,识别指标不断提升,性价比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有效的信息数据必然导致智能化应用在交通等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深度学习还有很多应用场景,只要涉及到目标检测、目标识别的地方,理论上都可以应用深度学习来解决。就像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一些报告中提出,深度学习可以取代现有的很多特征提取,目标检测技术。可以想象在未来,深度学习还将与安防应用摩擦出更多的火花。

第三,数据挖掘分析的大数据技术结合促进安防行业变革发展。传统监控数据只有视频和图片这些非结构化信息,查询只能是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这样的信息利用效率低下,隐含的价值信息也会被大量冗余的信息所覆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正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检出更多人、车、物等目标的辨别特征以及其他维度数据信息,再结合时间和空间,为挖掘出目标对象的行为和变化、关联提供更多线索和数据视角,衍生出了很多紧贴实战的特色管理应用。

4 结束语

上一篇:口腔修复学下一篇:中职数学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