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语言

2024-08-31

第一语言(精选4篇)

第一语言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深层次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 是一个个体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阅读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语文教师应该将真情注入我们的阅读课堂, 将关爱倾入学生的个性心灵, 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让中等生吃好, 优等生吃饱,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阅读阳光中, 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扎实有效。我们应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的实际要求作为组织课堂内容与策略的依据。我相信:一言一行总关情, 只要我们在阅读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建立起平等对话的机制, 让师生共同构建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模式, 最终阅读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精彩!

一、创设良好氛围, 激发个性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阅读的老师, 快乐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在深入阅读时,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 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请你带上摄像机, 拍下你认为最亮丽、最诱人的镜头。待会儿, 咱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摄影大师。”教师富有激情和诱惑的语言魅力, 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 使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与解读中去了。然后, 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品读, 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鼓励自主选择, 诱发个性体验的独特性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 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 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 发展阅读个性, 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课时, 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块“奇石”来品读学文,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师:课文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心地读一读, 你最喜欢哪一块“奇石”?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书。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奇石”?读得好的我们聘请他当导游。

生读后, 用上句式“因为———, 所以———”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生质疑小导游:请问“这块巨石奇特在哪儿呀”?

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你还能用其他形式来表现黄山石的奇特吗?其余同学补充帮助。

以上教学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读, 用背诵、表演、编故事、当导游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来再现黄山石的奇特美, 学生就会读得更加有兴趣, 说得也更加有条理, 对黄山奇石的美就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

三、增强内外结合, 促发个性阅读的有效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 如果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 将会对阅读失去激情与灵性。因此, 教师不但要扎根课内的范文导读, 还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 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加大课外阅读量, 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目和各种报纸杂志, 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 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画家和牧童》一文时, 抓住围观的人“纷纷夸赞”一词,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大家争先恐后赞扬戴嵩画技高超的情境,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 激起学生感受夸赞的神奇魅力。她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 很多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夸奖赞美, 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描述的?从“纷纷夸赞”一词, 你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 戴嵩画画本领高;有的说, 戴嵩的画画绝了, 大家都喜欢。她又问:“小朋友, 你们什么时候也能受到别人的纷纷夸赞?一定特别开心吧, 快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室里的小手马上就高举如云。一生说, 她每天一回家就先淘米做饭, 再认真做家务, 爸爸妈妈纷纷夸赞她懂事乖巧;一男生说, 他主动留下来做值日, 老师同学纷纷夸赞他关爱班级;还有一生说, 她给老爷爷让座, 车上的叔叔阿姨纷纷夸赞她尊敬老人, 乐于助人……从学生喜形于色地回答中, 我知道学生已经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不仅从文本中理解, 从自己的学业上理解, 还从关心他人中理解, 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理解的角度, 加强了感悟的深度, 使学生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个性。课后, 我惊喜地发现, 孩子们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 把“纷纷”“夸赞”等词语运用得十分贴切, 十分巧妙。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 只要我们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 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 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 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 相信个性化阅读之花将会越开越美丽!“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让我们将趣味融进我们的阅读教学, 将鼓励请进我们的阅读课堂, 将关爱倾入学生的个性心灵, 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生活在阅读阳光中, 使阅读教学更生动有趣、扎实有效吧!

第一语言 篇2

1.欣赏儿歌,发准ting、sheng、yin“等音。尝试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诗歌中小草跳舞等诗句的美好意境。

3.乐意欣赏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教学准备:

配合诗歌内容的教学图片一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声音“的游戏,请你把眼睛闭上,仔细听。

教师: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幼儿自由说一说)教师: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玩听声音的游戏,他还编了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听》。

二、学习诗歌。

听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小朋友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教师:他是怎样听的?

教师再次抑扬顿挫地朗诵诗歌,幼儿体验听的情绪。

教师:为什么小草会跳舞呢?是谁让它翩翩起舞的?

教师:有哪些花儿开放了?

教师:夏天向我们告别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教师:当我们念到什么地方时声音应该轻一点,为什么?

鼓励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幼儿与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创编诗歌。

教师:夏天向我们告别,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教师将幼儿讲述的部分内容编进诗歌里,朗诵给幼儿听。

效果反馈:

第一语言 篇3

一、以学法指导凸显主体本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国杰出的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可见,想做好一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上课伊始,我问道:“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近’了《少年王冕》,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王冕背后的故事,走进王冕的内心世界。想想,走进一篇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学生们踊跃回答:“可以标自然段”“可以朗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圈画重要词句”“可以讨论交流”……我适时追问:“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说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王冕为什么会辍学放牛呢?”

教学伊始,我以“走进”一词导入课堂,唤醒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对学习方法的提炼,接下来,学生按照自己所述方法投入学习,解决“王冕为何辍学放牛”这一疑难问题。教学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其器”而“善其事”,进而去发现,去探索,有利于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细节辨析体现思路选择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经过思考,明白王冕因为家境贫寒,不得已才去放牛。我指导学生回到文本,探寻细节,把脉思路。

我抛出问题:“课文哪里写到了他的不得已?”有的学生回答道:“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从这可以看出,父亲离世,全靠母亲做针线供他读书,家里很穷。”有的学生继续说:“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我再问:“这句话是最为直接的证据。但是,老师有个疑问,我们都知道,交流最讲究简洁。既然母亲要王冕辍学放牛。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原文反而在‘说’字前面加上逗号停顿,是否多此一举?”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我继续启发。

师: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有难度。那同学们先说说逗号有什么作用?

生:逗号起到停顿的作用。

师:那母亲说这句话之前为什么要停顿呢?而不直接告知儿子?

生:假如直接告诉王冕,母亲担心王冕会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师:但是无论是直接还是停顿之后再告诉,结果都一样啊。

生:因为停顿,说明母亲在告诉王冕这句话之前已经进行了考虑。

师:都会做哪些考虑?

生1:孩子,不是我不支持你读书,实在是家里很穷。

生2:孩子,因为你爹去世的早,所以,家里没有了支撑。

生3:孩子,只靠我做点针线活实在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真的供不起你了。

生4:孩子,我也不想让你去放牛,无奈家里却是揭不开锅了。

生……

师:通过同学们的诉说,我们可以知道此处“逗号”说明母亲事前进行了深思熟虑,母亲不想让王冕辍学放牛。因为不想让儿子辍学放牛,自己又没有办法,所以,母亲只好在此停顿。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无奈的母亲。

生:难过的母亲。

生:关心儿子的母亲。

我从“逗号”这一细节入手,告诉学生交流最讲究简洁,而此处“说”字前面却加逗号停顿,以此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个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从母亲的话语中读到了母亲的“无奈”,但是这种对“无奈”之情的认识还是比较感性和肤浅的,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处,很难培养学生新的思维生长点。对“逗号”细节的关注和点拨,可以帮助学生从初期的感性认识迈向理性深度。通过对母亲思而无法,思而无奈,不得不把实情告知王冕这一鲜明对比,进而感受到“无奈” 的分量和厚重。

三、以思考力度展现情感温度

“辍学放牛”环节尽管只有简单几段,尽管只有母子的两次对话,但母爱子、子孝母的生动画面早已跃然而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细节的辨析,可以说,学生已经会文会心,其情感蕴藉萦绕在文字之间,萦绕在内心深处。如何纵向开掘学生思考力度?

师:既然母亲让儿子辍学放牛,怎么你还说母亲关心王冕?

生:因为母亲在告诉王冕辍学放牛时,为王冕考虑了很多,母亲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所以,我认为,尽管母亲让王冕辍学了,她依然是个好母亲。

师:说得真好,确实令人感动。那怎样才能读出母亲的百般无奈呢?

生:应该抓住关键词。

师:哪些关键词?请同学们找一找。

(师生交流:“不是”“只靠”“实在”“只好”。)

师:这些词语应该怎么读?

生:重读。

师:好,你来重读。

(生读。)

师:想想,除了重读之外,还应该怎么读?读书要根据语言环境,人物内心情绪,注意轻重缓急。

生:还要读得慢一点。

师:为什么还要读得慢一点,而不是快一点?

生:因为母亲当时的心情很沉重,所以只能读得慢。

师:好,让我们读出母亲的沉重之情。

(生很有情感地读。)

师:文中还有句子能体现出母亲的无奈与心痛吗?

生:课文第三段“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从母亲“含着眼泪”可以看出母亲很无奈,很痛苦。

师:面对母亲的劝说,王冕是如何回答的?

生: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同学们,假如你们的父母告诉你,让你辍学回家,你们愿意吗?

生(齐声):不愿意。

师:你们都不愿意,为什么王冕却说“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心里真的“快活”吗?

生:不快活。

师:不快活,为什么却说快活?王冕岂不是口是心非?

生:不是,因为他理解母亲的难处。

生:因为他不想让母亲这么为难,所以才撒谎。

师:看来,谎言并非都是错误的,有句话说,美丽的谎言胜于事实。你们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关心母亲。

生:体谅母亲。

生:……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如:“不是”“只靠”“实在”“只”;通过联系自身生活进行的实际对比,如:你们都不愿意,为什么王冕却说“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心里真的“快活”吗?以此来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让人物形象在深化的认识上不断血肉丰满。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读好对话,触摸情感的温度,进而让言、意、情、知等多项目标有效地达成。

一语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篇4

寓教于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累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感悟知识为生成、发展与变化,由生活引入课堂,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拓展中延伸,在建构新知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4.荷叶圆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能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乐学氛围:《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我在课堂上时刻谨记这一点,始终以学生为本,师生之间像朋友,是伙伴,课堂始终以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主体,在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15.夏夜多美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观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新课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一、动画的设置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朗读中,学生选自已喜欢的句子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欣赏、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

16.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存在不足:

1、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17.小壁虎借尾巴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上一篇:IL-8下一篇:高中学生的激励教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