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试测试

2024-07-03

口试测试(精选7篇)

口试测试 篇1

摘要:随着新课标重新修订, 作为检测学生口语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的口语测试评价也逐步得到重视。笔者所在的地区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口语测试活动。笔者发现一年级学生喜欢这种形式, 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心理期望值高, 但测试分值却不高。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进行分析, 并寻找原因, 希望通过一些有效途径, 保持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 让学生达到优良的测试分值, 实现高的心理期望值, 最终实现口语测试评价的真正目的, 即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英语口语测试,心理期望值与测试分值对比,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教育部, 2012) 正式出版后, 再次掀起课改新浪潮, 其中英语课程评价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 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也逐步在一些地区开展, 比如口语测试评价作为补充当前简单的书面评价方式, 它直接反映一年级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一年级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的目标要求。笔者所在的地区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口语测试活动。笔者发现一年级学生喜欢这种形式, 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心理期望值高, 但测试分值却不高。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进行分析, 并寻找原因, 希望通过一些有效途径, 保持一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 让学生达到优良的测试分值, 实现高的心理期望值, 最终实现口语测试评价的真正目的, 即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调查了解, 形式受到欢迎

1.参加测试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情况:

2.未参加测试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情况:

从调查问卷的第1题, 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口语测试的评价方式, 24人有23人对此次测试活动给予积极肯定。此次口语测试活动中, 同时对未参加测试的两个班的一年级学生 (共96名一年级学生) 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如果你参加英语测试, 你也喜欢口语测试这种形式吗?”这个问题进行“A.很喜欢;B.一般;C.不喜欢”三个选项的选择, 其中75个选择A;17人选择B;4人选择C, 数据说明约96%一年级学生喜欢这种测试形式。

二、对比分析, 分值落差明显

由于首次举行口语测试活动, 而且对象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因此考虑各种因素, 采取抽考的方式进行, 共有24名一年级学生被抽考。虽然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参加口语测试, 但测试人员态度亲切, 为一年级学生消除了紧张的心理情绪, 而且在测试过程中老师有明确的指令让一年级学生参照, 同伴的交流也更让一年级学生有安全感。所以区别于以往书面测试活动的压力。一年级学生的表现是放松和快乐的。这种放松和快乐的心理情绪让一年级学生对自身的测试表现抱有信心, 也因此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是高的。21人选择认为自己的分数可以达到A档即90~100分之间, 只有3名一年级学生选择B档以下, 不难看出, 一年级学生对这次的测试心理期望是非常高的。在心理学上, 这种心理期望值是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体现, 是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与环境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也是一年级学生在测试活动中对自己行为表现的自我评价。但我们从一年级学生测试等级中发现:得A的一年级学生有3人, 占抽测一年级学生总人数 (24名) 的13%, 得B的一年级学生有5人, 占21%, 得C的一年级学生有11人, 占46%, 得D的一年级学生有5人, 占21%。从数据统计比例看, 三分之二的一年级学生口语测试成绩为C档以下, 测试成绩不是很理想, 说明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体偏下, 一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弱。相关资料如下:

1.心理期望值数据统计:

2.24名一年级学生个体数值参照:

笔者不得不深思:为何会出现一年级学生心理期望值与实际测试分值落差如何之大?

三、寻找原因, 分析测试环境

因此, 笔者首先从测试环境入手进行分析, 测试环境包括测试场地、测试工作人员、测试过程及操作流程、试题本身等, 是否是测试环境所造成的?

1.是否测试实施操作的问题?

根据测试员操作指南, 测试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口语测试。测试人员一到达, 与受测学校的联系人交流沟通, 落实场地、设备、配合人员;启封第一场测试的考生名单, 组织考生进入候考室;宣读考生指南;试题安装并试播检查;完成第一场口语测试并进行测试部分相关问卷调查;启封第二场测试的考生名单, 组织考生进入候考室;宣读考生指南;完成第二场口语测试并进行测试部分问卷调查;抽取班级完成第二份调查问卷;关闭设备、清理测试场地;收集、整理所有材料;致谢, 乘车返回。测试的操作过程, 不存在减少操作环节。同时测试人员事先并不知道哪些一年级学生参加测试, 都是考前启封名单, 也不存在因为认识某些一年级学生导致测试分值倾向的问题。

2.是否测试题型偏难?

本次测试所在地区所用教材为《英语》 (新标准) (一年级起始用) (修订版) 第1册, 测试内容包括考前热身问答 (Hello!/Good morning./My name is Miss Liu.…/) 、正式测试、测试问卷三个部分。正式测试题型有五题, 分别为:Ⅰ.Listen, say and do.Ⅱ.Look and read.Ⅲ.Look and say.Ⅳ.Talk and show.Ⅴ.Sing and chant.测试内容分别是个人情况介绍、数字问答、朗读单词、同伴交流猜测物品、角色扮演和介绍家庭成员及所属物品。从测试题分析, 测试内容与一年级教材同步, 属于教材范围, 符合新课标关于低年级教学的要求, 不存在测试题型偏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 本次的测试环境是良好的, 而且测试人员考虑到一年级学生首次参加口语测试活动, 都尽可能在做示范时语言表述得当, 指令明确, 让一年级学生清楚在不同环节里他们到底要做什么等。

四、有效途径, 实现期望值

上述提到, 一年级学生这种心理期望值是他们在测试活动中对自己行为表现的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对处于儿童发展期尤其一年级学生重要, 因为刚踏入小学的门槛, 开始正式的学习生涯, 学习的兴趣是他们今后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的源动力, 因此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这种自我评价的现象, 而应该通过这种落差对比,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口语测试活动中, 取得良好的测试分值, 真正实现他们的心理期望值。笔者建议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运用激励, 增强自我效能感。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英语口语测试结果的高期望值的心理现象是普遍的。这种心理现象是一年级学生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是积极心理学的正确反映。积极心理学的发起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 它倡导大家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许多的心理现象等, 并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这种积极的心理让我们教师能以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一年级学生的潜能和能力。作为教师, 我们不可否认, 这种心理有利于他们日后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有一种源动力愿意去学习英语。而且这种积极的心理, 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 Jldura.1977) 提出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多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 可以有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 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有效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 要保护一年级学生的这种心理, 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多激励一年级学生, 可采取口头表扬、书面表扬、贴贴纸奖励、升级换奖励等形式充分发挥一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力, 帮助一年级学生体验学习成就, 建立自信, 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日常学习中, 笔者经常在课堂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 同时对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同学进行奖励 (贴贴纸) , 积累一定枚数换取小奖品等形式。一年级学生对于英语的喜欢直接影响他们今后学习英语的动力, 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体现。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2.有效课堂教学,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一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第一要素。教师应充分解读新课标的目标以及对教材的正确分析与把握, 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一年级学生学习, 让一年级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感, 在丰富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学会“用英语做某事”, 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为一年级学生的口语测试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这样一年级学生在测试时就有充分的自信去迎接测试活动。比如笔者执教的一节《英语》 (新标准) (一年级起始用) (修订版) 第2册的一节市级公开课, 课题是第四模块第一单元This is my head。笔者以pupil-centered和for student development的思想理念, 在充分了解新课标对目标的描述定位以及教材的分析理解, 同时在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的前提下, 采取PPP教学模式, 让一年级学生能用英语做某事即一年级学生能简单交流自己的个人信息, This is my…来介绍自己的身体部位, 表现自己简单的感觉和情感。第一步是呈现语言 (presentation for understanding) , 通过热身导入环节, 轻松歌唱, 启动课堂教学, 营造快乐有英语味的课堂。以Touching game游戏, 呈现主题body和课题并教授部分新词。导入直接利用歌曲, 导入的情境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第二步是语言学习 (practice) , 培养一年级学生通过读图, 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与好习惯, 这个活动是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经验, 让一年级学生体验探究性进行学习。从导入到整体呈现课文故事, 教师都力图在特定的情境中来整体呈现。在实践活动中如听课文, 让一年级学生在整体信息流中获取已知或未知的信息;连点成线呈现新词帮助一年级学生回忆、利用卡片机械训练新句型、绕口令训练新句型等让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的新单词与目标功能句。课文的二次听音培养低年级一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跟读、指读、模仿语音语调的好习惯。第三步是语言输出 (production) , 通过搭建语言框架, 一年级学生扮演熊猫宝宝帮助一年级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并培养他们整体输出语篇的能力。在老师所提供的语篇框架下一年级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身体。同时这节课里, 笔者设计了一个让一年级学生通过This is his/her…介绍自己所喜爱的玩偶, 拓展输出语篇的语言拓展环节。立足为一年级学生的发展考虑。

3.日常教学与测试活动, 创设相同的语言交际情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评价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本标准和平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以激励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 采用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因此采取口语测试评价方式应基于日常的教学方法,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多数采取多元性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者的个人生经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通过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里, 让学习者通过交际来学习语言。因此测试题型里, 也应根据语言结构的功能, 在正确语境里, 设计特定的测试任务, 让一年级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里完成即定任务的测试, 达到考查一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的运用。

一年级学生在口语测试分值与心理期望值落差对比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保护一年级学生积极的心理, 让它成为学习的动力,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真正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庞维国.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百度百科.积极心理学[BD/OL].[2012-12-28].http://baike.baidu.com/view/911556.htm.

[4]百度百科.自我效能感[BD/OL].[2012-12-08].http://baike.baidu.com/view/287413.htm.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口试测试 篇2

1 公共英语测试系统 (PETS) 口试的特点

PETS口试从内容到形式均建立在“交际语言行为模式”上。这种模式以语言交际需要为掌握英语的目的, 强调“产出”与“互动”等, 根据各种情景和任务, 在特定的主题和话语下, 结合相关的语言行为进行测试[1]。具体来说, 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充分体现测试的人性化。在口试过程中, 考官参与交际互动过程从而减少其权威性, 这样可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 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的测试氛围与环境, 表现出了以考生为中心的人性化倾向。 (2) 突出反映测试内容的真实性。口试的内容以信息交流与意义表达为中心, 尽量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和语境, 以便测试考生在真实场景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3) 重点强调测试过程的交际互动性。PETS口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 代表了当今社会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求的发展变化趋势。从其测试形式来看, 该口试属于直接面试, 是一种“双向双式”的互动交流, 成功地体现了考官与考生、考生与考生之间的互动原则。 (4) 有效突出评分的合理性。PETS口试采用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的评分方法, 即参与评分的考官依照总体评分标准给考生一个总体的评价, 专事评分的考官围绕语法与词汇、语音、互动交际和话语应用四大要素进行评分[2]。评分既重视考生的交际能力, 又从未忽视其语言素质, 可谓全方位合理地评价了其口语水平。

2 公共英语测试系统 (PETS) 口试的信度

测试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即是指测试的信度。从理论上讲, 检测信度要回答的问题是:考生的成绩当中有多少误差是由于考生能力之外的因素所引起的?换言之, 考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可信或可靠[3]。信度与效度具有密切的关系, 但这种关系却是单方面的。Bachman[4]认为,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信度低则效度低, 但效度低不一定信度也低[5]。因此可得出结论:只有PETS口试具有高信度, 才能为它的高效度提供保障。

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 如口试题目的难易程度、涉及范围的广度及深度, 考试的时间、环境, 考生的情绪、状态以及考官的评分标准等。因此, 若想保证考试的信度, 必须考虑以上所提到的诸多因素, 使考试尽可能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

2.1 内容信度

影响内容信度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的长度、难度与区分度[4]。理论上讲, 测试内容长度相对越长, 题目相对越多, 覆盖面也相对越广, 则其信度越高。有一定长度的口试不仅给考生提供了充足体现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 而且有助于尽可能减少考官偏见的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讲, PETS口试的信度则较高。该口试的时间平均为15分钟以上, 基本满足了长度要求。另外, 如果测试过难或过易, 均会影响区分度, 因此高信度的测试应有易有难, 先易后难。PETS口试的难易度和区分度掌握得很好, 各级口试均是先易后难, 而且考生成绩的分布也体现了区分度。

2.2 施测信度

施测信度即是指测试的准备形式及其过程是否具有可靠性。在这方面, PETS口试具有高信度。首先, 该测试的准备相当充分。早在PETS考试之前, 为保证足够的测试师资, 考试中心就编写了《口试教师指南》和《口试教师培训人员手册》, 每年各省均根据考生人数培训考官[1]。其次, PETS口试过程组织得当。PETS考试要求口试教师的外表与举止要尽量与考生期待保持一致, 衣着整洁大方, 给人以较正式的感觉;口试房间大小适中, 桌椅安排适合口试, 口试考官同考生成直角就座, 座位的设置应避免考生和考官面对面进而缓解考生的紧张感, 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考生越放松, 其测试信度越高。

2.3 评分信度

口语测试属于主观性测试, 在很大程度上其信度取决于考官是否能够正确评分。评分信度取决于评分标准、评分依据及评分人。首先, PETS口试的考官需每年根据各地区的考生人数选定并经过特别培训。PETS口试有2位考官, 即一名专事评分考官和一名参与交谈的考官同时独立评分。其次, PETS口试为了确保评分公平可信, 设计了一套客观、科学且操作性强的评分方法, 有着具体的评分标准和明确的评分依据。其主要分为两部分:分析法评分和综合法评分。前者由专事评分的口试教师根据不同的语言要素 (如语音、语法准确性、措辞、流利程度等) 分别评分;后者则是由参与交谈的口试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考生的整体表现给出一个总体印象分, 而非各分项分数的总分。然后将2项合成一个最终分数, 从而使得PETS口试的评分信度更高。

3 公共英语测试系统 (PETS) 口试的效度

语言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意图。检测效度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考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与考生能力一致[3], 也就是说, 测试的成绩是否反映了考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桂诗春[6]认为, 效度是指测试的有效性, 即某一考试测试了它所要测试内容的程度。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考试的目的, 即考试是否达到了预定目的;二是考试的内容, 即考试是否涉及了所要测试的内容。

作为衡量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一种尺度, 考试必须具有效度。效度可分为不同类型。Bachman[4]认为, 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预测效度、共时效度、实验效度;Weir[7]认为, 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得分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后果效度;刘润清[5]认为, 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实证效度和表面效度。通常情况下, 衡量口语测试的效度包括两方面: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 笔者根据国内外测试专家的著述, 拟从上述两方面分析PETS口试的效度。

3.1 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指测试的表面可信度或公众接受度, 即是某次考试从表面上看是否测试了预定的技能或能力范畴。例如, 测试学习者写作能力的考试, 若是通过让考生写作文的方式, 就可以说此次考试具有表面效度;而测试学习者发音能力的考试, 若是通过笔答题的方式, 此次考试则被认为缺少表面效度。

PETS口试的目的是测试受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其交际能力, 即测试考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能力。实际测试过程中, PETS口试试题用语言文字、图片、表格等手段尽量创造出真实的交际情景, 所有的口试问题均以信息而非语言形式为出发点, 信息的获取与表达均是通过交际双方的互动来完成的。这使PETS口试与传统口试中考官提问而考生回答的形式截然不同。在PETS口试过程中, 交互双方都会考虑到对方从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 而不能仅回答考官所提出相对固定的问题。此外, PETS口试的5个等级 (除一级B外) 均以考官询问考生的个人信息开始, 为缓和考生的紧张状态, 因此考官所提问题均为考生较为熟悉的。因此, 对这一环节考官不仅就考生的语音、语调是否清晰, 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进行评价,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考生放松心情、建立自信并较快进入口试状态。PETS口试的一、二级中均有信息沟填充题目。这部分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具体情景进行询问和提供信息, 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交际策略。PETS口试的三、四级中主要是考生就信息卡 (单个或一组图片) 进行描述、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让考生根据图片进行想象, 从而扩展讨论空间, 使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 PETS口试主要采取询问考生个人信息、询问具体事物、阐述观点、描述图片、互动讨论、回答后续问题等方式对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测试。采样多样化是保证口语测试效度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 PETS口试从表面上看很好地测试了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其表面效度高。

3.2 内容效度

在开发或设计试卷时, 就要界定所测试的内容或能力域, 即测试的内容或考生的能力是使测试有效的必要部分[3]。因此, 内容效度是效度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桂诗春[6]认为, 内容效度指的是测试内容的代表性程度, 即通常所说的测试内容覆盖面问题。Bachman[4]认为, 内容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的相关性和覆盖面, 即内容相关和内容覆盖。

内容相关主要指对能力和与之相应的任务和测试方法的具体明细[3]。Popham[8]指出其应包含3个因素:测试目的或拟测能力;赋予受试者刺激的属性;应试者可能提出答案的性质。PETS口试合理地设计了上述3项测试内容。从测试目的上看, 口语测试的目标与口语技能的内涵是分不开的。英国语言测试专家Weir[7]认为其主要包括三方面技能: (1) 常规技能; (2) 即席技能; (3) 微观语言技能。PETS口试的目的则充分体现了对以上3种口语技能的考查。在刺激的属性方面, PETS口试的内容均与考生的个人信息、生活和学习相关, 而且题目的选材范围合理, 有助于考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展示其语言交际能力。

内容覆盖是指测试目的 (或任务) 能代表或反映所要测试能力的程度[3]。PETS口试采用了多个测试题目以期真实反映考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具体而言, PETS口试的每一级别测试均以考查常规技能开始, 即考查考生初次见面时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能力。在考查即席技能方面, PETS口试依据各级别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出不同的题型, 如一、二级口试以文字和图片信息提示为输入渠道, 运用信息差、解决问题等形式让考生完成相应的交际任务, 其中所设计的图片一般较好地注意了文化背景的偏差, 最大限度地与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相接近, 从而使测试更有效;在三、四级口试中, 通常由图片提示引出话题让考生对某话题进行描述、讨论、提问、回答、建议、解释等, 并且话题限制在考生所熟悉和关心的范围内, 如校园生活、交通、环保等各种社会现象, 使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 不因缺乏背景知识而影响语言的表达。

综上所述, PETS口试从内容的相关性和内容的覆盖面均可体现其测试内容的代表性程度高, 即PETS口试充分注意到各级别口语技能考查要求的递进, 从而设计了与各个级别相应的不同测试内容, 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信度和效度是任何语言测试的2个重要标准。一旦从宏观上掌握了这2个标准, 评估语言测试时就不再只是依靠经验或印象, 而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依据, 即测试成绩若稳定一致, 则信度高;测试内容或方法若符合测试目的的要求, 则效度高。本文通过对PETS口试特点的总结及其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得出了以下结论: (1) PETS口试无论是在内容信度、施测信度还是评分信度方面都具有较高信度, 反映了试题策划者精心合理的设计。 (2) 从效度来看, 衡量口语测试的效度以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为主。通过对此两方面效度的分析证明了PETS口试具有较高效度。总之, PETS测试系统真正做到了全面考查考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 口试题目设计合理、连贯有序, 能够充分注意到各级别口语技能之间考查要求的递进, 从各级别交际能力考查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不同题型, 是目前英语水平等级考试中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口语测试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洁平.PETS口试特点及其信度和效度[J].继续教育研究, 2004, 4:90~92.

[2]肖德法, 向平.PETS口试对成人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03, 10:51.

[3]修旭东.中外语言测试基本理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

[4]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5]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6]桂诗春.标准化考试—理论、原则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7]Weir C.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M].Prentic hall, 1993.

飞扬的旋律——口试研究初探 篇3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我校进行了口试的研究。笔者有幸成为课题组成员之一, 记载了一些初浅的做法。

一、当“小老师”

刚进学校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对学校对同学都很想了解, 很想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于是教师可利用他们急切的心理, 同时也为了让家长明白孩子在校的情况, 相应地出现了“小老师”。

具体做法是:放学回家后利用一点时间把自己在学校里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给家长。在这过程中, 若是不注意听的学生, 回家肯定没什么可“教”的。家长也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神情, 学生自然就得不到家长的表扬。若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那么他们回家“教”的时候就会有滋有味、神采飞扬, 家长自会大加赞赏。这样, 想得到家长的表扬及肯定, 学生定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主动思考, 这不就达到了一举多得的好效果吗?这样, 学生的倾听能力、思维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且, 学生在这过程中, 也增强了自信。因为这是一种理解、吸收、表达、再现的过程。

二、同学交流

学生读书期间, 每天都有很长时间在校度过。在学校里, 除了听教师讲课外, 很多时间都是与同学一起度过的。这就为学生创造了很多有利的口语条件:上课的交流、下课的谈话、偶尔之间的窃窃私语, 都需要语言的组织及表达。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 把这也当成一种训练口语的途径, 不失为一种捷径。

三、转述他意

转述是把别人的话原意告诉第三个人, 让他也明白意思。怎样才能把别人的意思表达清楚?同样也需要专注地听讲及很好地表达。这个过程中, 我们着重进行的是把学校教师、同学所说的话让学生回家后告诉家长, 让家长明白学校的做法。学生在转述的过程中, 也需要语言的组织及提炼, 无形当中对口语表达又进行了一次锤炼。

四、课前三分钟

这个环节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提炼信息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然也兼顾到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进行提炼并介绍, 从而培养他们组织材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真正做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模仿段落说话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众所周知,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 都是精挑细选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例。若是我们能结合每一篇课文的特色, 挑选其中某一段构段方式比较清晰的或比较有意思的、学生感兴趣的段落进行仿说, 学生的兴趣会是空前高涨的, 表达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试想学生从课文中学段, 要先理解课文, 并进行艺术加工, 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再通过口头表达展现给别人。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 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 表达出来的也是一段非常有层次有逻辑的话语, 这也为今后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表述趣事

学生每天上学、放学, 途经的路线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若是这样周而复始, 生活那是了无生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让他们每天都有说话的欲望。可这样设计:让学生说说:“每天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学校每天的事情有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家里的事情, 看到的节目, 参加的一个活动等, 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可以。

曹文轩说:“有趣就是有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话语源头一旦打开, 学生的话会像溪流一样, 源源不断, 而且会越来越精彩。

七、利用班会课

班会课上, 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这个时候是他们展示个人魅力最突出的最有利的场所, 因此教师应利用好这一阵地,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一主阵地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成为“自信的演讲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

如介绍同学的优点、学习经验的介绍、好书的推荐、节日的来由等, 其实这也是学科的整合, 资源的共享, 学生通过交流和互动来达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 学生要想得到教师及同学的肯定, 就得做好各项准备, 有自信地展现自己。

八、利用图书角

图书角, 美其名曰是班级文化的建设, 可很多学校都是形同虚设。怎样才能发挥好图书角应有的作用呢?我的做法是:在班级中设立捆绑小组, 把小组学生的名字打在墙上, 再建议他们为班级捐书。为了引导学生捐好书, 我带头捐书, 并在书上做编号, 再告诉学生谁借阅的次数最多, 有奖励。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 借阅的次数就多了。为了能有所积累, 我就鼓励学生做摘抄, 谁摘抄得好也有表扬。学生像借阅一样, 激情四射。下一步, 顺理成章地就进行故事的演讲, 谁讲得好有奖励。谁讲得最流畅、最完整、最有表情, 得到教师的奖励也就更多。学生就拼命地读啊, 记啊, 说啊。说话训练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 再到有感情地说。

九、给影视配音

有选择地提供一些比较有趣、有教育意义、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 让学生为里面的主人公配音。这样的表演有声有形, 很受学生的喜欢。他们连动作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当然也可让学生在台前表演, 后面设立一个画外音小组来完成配音工作。这样让学生各尽其才, 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恰好符合我们口试的要求:大方、得体、流畅、有感情。

十、诵读经典

美国阅读学专家、儿童心理学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里说到, 每天朗读15分钟, 是美国儿童教育的“秘诀”。如果能够把学生朗读的问题解决好, 能够把朗读普及开来, 那么大到整个国家和社会, 小至一个学校和家庭的问题, 也将随之减少。

鉴于此, 教师可在课堂上留时间引导学生朗诵诗歌。如学校的《过级手册》, 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朗诵机会和展示才艺的舞台。这样,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语言、智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发挥, 还能使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得到健全的发展。

总之, 口试的研究应抓一条主线, 并把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这样, 每天的话语, 每周的事, 每月的冲击, 都能通过学生的嘴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再现生活的场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流畅、完整、有条理、有感情。

如介绍自己, 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一年级简单地介绍自己的爱好、个子、长相;二年级时结合自己在校、在家、在社会上的表现客观地介绍;三年级把自己融入到一件事中去介绍;四年级看到自己的优点及缺点, 并提出改正的措施;五年级想象未来的自己;六年级回味自己的小学生涯, 总结经验, 提出长远的目标。这样每个主题一个系列, 有序地贯穿于小学阶段, 学生说起来做起来也会更有条理。

初中数学学科开展口试作业探析 篇4

一、口试作业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通过口头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的表达就是在数学学科中的口试作业, 是一种日常的测试作业, 口试作业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 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常出错的状况制定题目, 对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非常有帮助.在口试作业中,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 制定不同的作业, 让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力有所提升.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题,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作, 如果自身可以完成的话就可以继续做下一道扩充的题目

二、口试作业的实施

口试作业的实施一般需要教师先确定测试的问题以及时间, 然后将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测试, 最终教师再予以点评.这整个过程是学生的问题与不足暴露的一个过程,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 进而强化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师确定测试的问题以及时间的阶段后, 对于可以由学生选择测试的口试作业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安排一到两次的课堂测试.对于教师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选定的口试题目可以一个星期进行一次, 在进入复习阶段的时候可以一周进行两次, 学生做口试试题的时间可以自行决定,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空间.在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的阶段, 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陈述一下自己的做题思路, 然后教师在适当地予以点评.对于学生在做题中卷面发生的错误, 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地阐述一下自己的整个答题思维, 然后教师再予以相应地指导.但是在整个时间段一定要合理地控制好时间.在学生口头陈述自己的思维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有信心, 进而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表述出来, 再挑战自身的同时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在点评的阶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口试作业的正确率以及订正的状况、表达能力等来进行合理地评定, 在学生日常的成绩中口试作业要占到30%教师在评价时更多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在这整个过程的表现, 对学生多予以鼓励.

三、开展口试作业的效果

口试作业是一种新型的测试作业, 学生在接触的初级阶段会有抵触的心理, 觉得口头陈述浪费时间, 在书面上做题就可以了.随着口试作业的不断开展, 学生逐渐认识到口试作业的重要意义, 学生将自身在做题中所犯的错误, 在口头陈述的状态下, 让教师予以引导和点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出的问题作出针对性地订正, 逐渐地在口试作业中改变自身的错误思维以及减少做题中所浪费的时间.通过口试作业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有的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沉默寡言, 但是在开展一段时间的口试作业之后, 学生明显变得开朗起来, 也勇于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做题经验以及将自己的错误展示给大家, 共同改进, 共同进步.

四、总结

口试作业与卷面测试的作业不同, 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口试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与测试, 其他的题目也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制定的作业, 将学生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拿出来让学生加以训练.教师对学生开展口试作业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步骤, 选定对学生进行口试的时间以及内容, 并进而将任务安排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测试, 最终教师再予以点评.这整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全面地暴露出来, 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 改变自身的不足, 强化所学到的知识.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变革, 教学所开展的评价形式也是越来越多.过去在大多数学科的成绩测试中都是以卷面的形式进行测验, 很少开展口试作业, 所以相应的对口试作业也就不是特别的重视.但是在现在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口试作业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测试学生成绩的方式, 它可以避免卷面测试的不足, 通过口头测试可以让教师意识到学生在思维逻辑上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对学生予以及时的指导.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学科开展口试作业进行探析, 希望能够对数学的教学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口试作业

参考文献

[1]钟秀芳.“学法”指导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 2012 (8) .

[2]王平.数学作业批改新法[J].黑龙江教育 (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 2007 (4) .

[3]刘振洲.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J].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 , 2007 (2) .

[4]孔凡哲, 马晶.小学数学口试题的设计技巧及实测效果分析——以一道小学六年级的口试题为例[J].小学教学 (数学版) , 2012 (10)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口试” 篇5

口试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在课堂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口述课文

口述课文是一种说话训练在基本篇课文讲过之后,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大意,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一篇课文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挑出 (或教师指定) 某个人物或某件事物, 一边叙述, 一边发表对这个人物或事件的看法, 可以齐读, 可以提问朗读, 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训练的参与者。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生动的场景描写口述下来, 并要求尽量能够运用一些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词汇。例如《花市》这篇小说围绕买花卖花这个中心事件, 塑造了卖花姑娘、农民老大爷和年轻干部这三个人物形象, 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民精神面貌的重大变化。初读后, 我要求学生按照花香满街——花价争执——买花争执——折价卖花这一思路复述故事梗概, 并用“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花香”这些优美语句形容花市的盛况。同学们都十分流利地应答上来, 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加强。

二、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常规武器”, 其“威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然后肯定成绩, 纠正不足, 增强学生信心。在学生答不出或答不全面、不确切、有错误的时候, 教师不能只给予有必要的否定, 要注意在诱导疏通,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情境创设

全班学生利用上课三五分钟的时间轮流到台前复述一条当天早晨的广播新闻, 或轮流到台前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 然后给讲解这个成语故事, 要求复述或讲解的时候要态度大方, 口齿清楚, 并使用普通话。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使他们的临场发挥能力有所增强。一次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成语“掩耳盗铃”, 然后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解这个成语的来历, 他把盗铃人一手捂住自己耳朵, 一手去拿人家的铃铛的愚蠢行为模仿得惟妙惟肖, 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我又及时引导他们总结这则成语所寓含的深刻哲理, 归纳出:做坏事的人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不要自欺欺人。”这一方法经过反复实施, 原来见人羞答答、说不出话的学生, 现在也变得敢大大方方地面对同学讲解问题了。有位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第一次老师喊我讲故事, 我满脸涨红, 吞吞吐吐地说着, 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在老师的点拨和同学的提醒下。我还是答不出来了。当时, 老师说我讲得很好、很好, 我用高兴和怀疑的目光看着老师, 我真的讲得很好吗?经过这次上场, 我开始变得胆大活跃了, 由原来的被动上场到现在的主动请缨, 我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这门学科。

四、造句

一个人不管是在校学习或毕业后去工作, 都要与人打交道, 在交往中既要用语言与人沟通, 又要用情感与人交流。造句是架设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桥梁, 它就像“试金石”一样能测得出你对知识掌握的纯度。例如:在指导学生用“麻木不仁”一词造句时, 先让学生说出这一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然后用本义和比喻义各造一个句子。这种形式的练习, 既加强了学生对这一词语含义及其用法的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五、举办背诵、朗读比赛

朗读, 也不失为测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形式。朗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句式等语言、素材, 以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朗读的内容, 可以是全篇文章, 也可以是精彩片断。朗读应注意学生语调、语速、语音、节奏、表情、手势的巧妙结合, 使他们把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磅礴气势, 铿锵声韵, 美妙节奏都一一表达出来。背诵时要求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复、不错读, 达到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的程度。同时应注意参加人员的普遍性, 鼓励人人参与, 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口试应注意两点:一是层次性。题型的设计要由易到难, 既要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又要使学生感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评价时, 教师应毫不吝惜分数, 可以用高分肯定的成绩, 鼓励他们上台阶。二是实用性。口试应注意使学生口、手、脑三者并用, 高度集中, 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口试测试 篇6

一、口试的实施要点

1.教师将学生学过的内容 (包括知识点、能力要求等) 加以整理, 并融入实际情境中, 编写成测试卡片.

2.为了使学生有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同时为了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有所收获, 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 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师提前两天将全部试题印发给每名学生, 学生可以利用两天的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 进行考前准备.

3.利用两天的时间, 分别对学生进行口试测试.口试时, 按学号顺序每名学生抽取一张卡片, 卡片上有难度不同的四道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两道题, 由个人审题准备10分钟后, 逐个到教室面对教师和同学讲解抽到的问题.学生答问时可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式回答, 可以有板书.

4.一名同学答题后, 班上其他学生可以现场提问、反驳或是补充, 而本人也可以自由提出补充意见.允许并鼓励学生们进行讨论.

5.评委由一名教师、三名学生和被试自己共同担当.为了使学生能集中精力, 场上场下参与互动, 为了使考试真正具有“学习”的功能, 对每名学生的评分由教师在考试全部结束以后, 根据每名学生现场讲解的情况和补充、追问、反驳的参与情况予以评定, 并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果给每名学生打出一个最后的总评分.

6.因为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 要求他们都在一次口试中达到预定的目标是不现实的, 对部分学困生来说更是难以一次取得成功, 教师允许他们有再次考试的机会, 并在考试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提示, 最终成绩以两次考试的平均分为准.

二、口试题目类型

1.开放性试题

例1 已知四边形ABCD中, AB//CD, AC与BD相交于点O,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并说明你是怎样分析找到的.

本题说明 此题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应用的基础上, 重点指出“说明分析过程”, 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根据已有的条件和已有的结论, 分析促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条件, 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评价时应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方法的展现, 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2.探索规律题

例2 观察下图, 你能知道第n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吗?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并说明你的发现过程.

本题说明 “探索规律”类题目可以通过笔试考查, 但只能考查最终的结果.而口试考查则将侧重点放在展现学生探求结论的思维活动情况, 展现学生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过程, 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表现, 关注学生创造力、个性发展的情况.

3.设计决策题

例3 为了研究某个地区的生态状况, 生物工作者往往需要估计这一地区各种生物的数量.你能设计一个方案, 估计小山上雀鸟的数量吗?

本题说明 数学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会解更多的数学题, 当他们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的时候, 是否能够从数学角度去思考问题, 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 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上述题型的设置展示学生面对生活中实际问题时, 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并运用数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 关注学生能否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及设计方案.

4.说理题

例4 一个比萨店出售两种厚度一样但大小不同的圆形比萨饼.小饼直径30 cm, 售价30元, 大饼直径40 cm, 售价40元.哪种饼更便宜?请说明你的理由.

本题说明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变化和增长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通过“说明理由”的过程, 展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评价时应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

5.创意题

例5 下面是一个画好的统计图, 请观察这个图, 回答以下的问题.

(1) 你认为这个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

(2) 按你的想法给这个图起名.

(3) 说一说根据这个统计图你所想到的任何事情.

口试测试 篇7

一、口试作业的内容设计

所谓数学口试作业教育就是指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对数学问题以及思路的口头表述,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想的逻辑性以及在数学学习交流中更好的表达数学思想。那么针对现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我们就可以设计“自选题”和“选定题”两种口试作业内容。其中自选题是充分分析考虑到学生擅长的那类题目或者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数学课本中的内容、例题、课后习题等。

例如, 已知点O是△ABC内的一点, D, E, F, G分别是AO、BO、CB、C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针对这道题目, 我们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口试解题思路,

这样就可以锻炼其口述解题思路的能力, 只解题思路更加流畅。可以有老师引申, 点O是△ABC内的一点, 分别是AO、BO、CB、CA的中点, 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出

(1) GF与AB存在什么关系?

(2) DE与AB存在什么关系?

(3) 那么可以得出GF与DE又是什么关系?

(4) 那么四边形DEFG会构成哪类特殊四边形?这就直接的口试引导学生数学解题思路, 而且也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口试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二、做好口试作业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数学口试作业一般分为自选和定选两类。作业完成的时间分为课内和课外。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课内完成自选题的口试作业, 在课外完成选定题的口试作业。一般口试作业的时间要根据每个学校的教学时间而定, 同时一般口试教学的作业最好设定在新课前。这样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间安排上, 我们老师可以一个星期设定一到两次自选题口试作业, 并且老师要做好及时修正的时间安排。其次针对选定题我们可以设定每月的考试后, 要求学生主动去分析错误。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时间和水平自由确定时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弹性的作业时间来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不会被繁重的时间安排压迫, 给学生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的心理空间。

三、数学口试作业的收获与启示

很多老师由于对口试作业的陌生, 不敢轻于验证采用。毕竟万事开头难, 要让学生快速适应口说数学作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 有时候就必须学生去接受、去面对。仅仅的书面订正优势很难发现思想和思路上的漏洞和缺陷。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口述作业来找出思维缺陷和提高数学思想的交流能力, 所以学生可能难以接受口述作业, 甚至感觉浪费时间。但是只有让学生感觉到, 错题不是简单的书面订正, 要在脑海里记住错误的原因, 找出并分析。

四、总结

口试作业教学现阶段还在实践中, 还需要我们老师大胆尝试, 大胆创新教学。同时要培养不仅教课还要说课, 不仅解题还要说题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锻炼解题逻辑思维, 其次, 要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邓惠添.浅谈初中数学口试教学的实践[J].新一代 (下半月) , 2013 (7) .

上一篇:开放式作文下一篇:中学语文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