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变压器

2024-09-18

电机与变压器(共9篇)

电机与变压器 篇1

一、强调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

在日常讲解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别之前, 首先在课堂上强调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重要性, 即要明确告诉同学们, 在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 有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 是两台变压器的一次侧、二次侧的电压分别相等; (2) 是两台变压器的一次侧、二次侧连接组别应分别相等; (3) 是两台变压器的短路阻抗 (或阻抗电压) 相等。其中第 (2) 个条件尤为重要。但在实际运行中, 经常出现将两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接错相位的现象。例如, 某两台变压器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而连接组别标号分别为Y, y0和Y, d11;在将这样的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 它们的二次侧绕组之间的线电压之差为ΔU2=U20-U211=2U2NSin=0.518U2N, 其中U2N为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有效值;可见其电压差超过额定电压的一半多, 这样的电压差会在两台变压器之间产生很大的环流, 此环流产生的热量将在短时间内烧坏变压器绕组。所以, 连接组别在变压器实际运行中是非常重要的, 连接组别不相同的变压器决不允许并联运行。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讲解三相变压器绕组连接组别的变换实质及标号意义

(1) 目前国家标准规定了五种常用的连接组别标号分别为: (1) Y, yn0; (2) Y, d11; (3) YN, d11; (4) YN, y0; (5) Y, y0。

(2)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发现各版本的教材中对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变换形式讨论较少, 学生对各种连接组别变换形式的认识也比较浅, 对绕组连接组别及标号的概念理解不透,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各相绕组对应相电动势 (如E1U1与E2U1) 之间的相位关系没有掌握好。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 在实习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带领学生实地观看裸壳的变压器实物, 让学生通过实物对变压器有真正的认识; (2) 分配实验小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两台微型三相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进行低电压实验, 测量在不同连接组别的标号下并联运行时, 变压器内部的环流情况, 记录环流参数, 写出实验报告, 加深学生对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认识; (3) 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 将变压器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变换形式展现出来, 再配以鲜艳的色彩, 使学生对画面内容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4) 对课后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 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 有启发地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加强课后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效果好的基础上, 课后进行一定量的实际训练,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连接组别形式有几十种之多, 但教科书中讲解极少。现在以连接组别的标号为Y, y0为基础, 对几种常用的连接组别的变换进行讨论。

(3) 连接组别为Y, y0的三相变压器的接线图、相量图和时钟图表示如下:

现将连接组别的常见变换形式简述如下:

变换1:如果将标号为Y, y0的接线图中的同名端全部换成另一端 (即2U2, 2V2, 2W2端) , 则实质相当于对应的各个相电动势E2U1、E2V1、E2w1反相, 则对应的线电动势E2U1, 2V1也应该反相, 即相量E2U1, 2V1应指向6点钟, 其连接组别标号应为Y, y6, 其标号变化为Y, y0→Y, y6。其接线图和时钟相量图如图所示:

变换2:如果将标号为Y, y0的接线图中的二次侧标志接错, 即2U1改成2W1, 2V1改成2U1, 2W1改成2V1;则各相电动势的对应关系为:E2w1与E1U1同相位, E2U1与E1V1同相位, E2V1与E1W1同相位;相对于标号为Y, y0的二次侧各相电动势而言, 其实质是将二次侧各相电动势的相量E2U1、E2V1、E2W1全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20°, 则其对应的线电动势E2U1, 2V1也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20°, 其连接组别标号为Y, y4, 其变化为Y, y0→Y, y4。其接线图和相量图如图所示:

变换3:如果将标号为Y, y0的接线图中的二次侧标志接错, 即2U1改成2V1, 2V1改成2W1, 2W1改成2U1, 则E2V1与E1U1同相位, E2w1E1V1同相位, E2U1与E1W1同相位, 相对于标号为Y, y0的二次侧各相电动势而言, 其实质是将二次侧各相电动势的相量E2U1, E2V1, E2W1全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20°, 则其对应的线电动势E2U1, 2V1也应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20°, 其连接组别标号为Y, y8, 其变化为Y, y0→Y, y8。其接线图和相量图如图所示:

变化4:如果将变换2中的二次侧各绕组的同名端全部换成另一端 (即换成2U2, 2V2, 2W2) , 则其线电动势相量E2U1, 2V1应该反相, 其连接组别标号应为Y, y10, 其变化为Y, y4→Y, y10;如果将变换3中的二次侧各绕组的同名端全部换成另一端, 则其线电动势相量E2U1, 2V1应该反相, 其连接组别标号应为Y, y2, 其变化为Y, y8→Y, y2。

综上所述, 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连接组别有很多,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发现, 无论三相变压器绕组如何连接, 只要把二次侧相电动势相量E2U1、E2V1、E2W1与所对应的一次侧相电动势相量E1U1、E1V1、E1W1的同相位对应关系找到, 再在二次侧相量图中标出各相电动势相量并画出线电动势相量E2U1, 2V1, 即可确定连接组别的标号。

三、关于三相变压器绕组连接组别授课方式探讨

为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我在实际教学中曾经采用过三种方法施教:第一种方法是在黑板上徒手画相量图和时钟图, 虽然直观性好, 但作图麻烦, 每节授课内容的信息量少、不新颖,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第二种方法是自制相量的相位变换圆盘, 其特点是使用方便、快捷, 但制作过程需要时间, 且教具体积较大, 搬动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是在电脑上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接线图和相量图、时钟图, 所有的变换过程都通过动画方式进行显示, 可以形象地反映各相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及时钟的变化情况, 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最好。实践证明,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许多漏洞和不足, 充实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 丰富了教学的多彩性, 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政.电机与变压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关于电机与变压器课程教学的探讨 篇2

关键词 电机 变压器 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1.1 电机的含义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电机的英文是:electric machinery,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来实现电能转换以及传递的电磁装置。电机的分类有很多种,最常用的一种是根据电源的种类分类: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其中交流电机又分为单相交流电机和三相交流电机。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要使得学生对电机的绕制、拆卸以及有关仪表的使用和对电机的维修有非常熟悉的了解。电机是完成电能的生产、传输、使用以及电能特性的转换的核心设备。在机械制造方面以及其他重、轻型的工业制造领域里,电机的应用也非常的宽泛,比如说各种工作母机,特别数字控制机床,都要由一台甚至多台不同容量、型号的电机来控制和拖动。

1.2 变压器的作用和意义

变压器也可以称为静止的电机(静止的电磁装置),它是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装置,变压器主要是由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以及铁芯(又叫磁芯)构成的,它的一次绕组是接收电能并且与电源相连接的线圈,二次绕组是与负载相连接,送出电能的线圈,其工作原理是应用电磁感应来改变交流电压,变压器可以将一种电压交流电能转变为相同频率的另外一种电压交流电能。变压器也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分为:自然冷式、风冷式、水冷式、强迫油循环风(水)冷式和水内冷式等。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有十余种。随着变压器技术的发展,变压器品种繁多,其结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

在变电站和发电站,电力变压器是其中主要设备之一。它对电能的经济运输、灵活分配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变压器的选择和备用方面必须要有科学的严密的计算,避免一次性投资的增加,如果是城市农村的居民用电,则工作人员必须考虑到季节,时间的影响。

1.3 电机教学的重要知识和难点

这里对电机教学的重点、难点简要谈谈。主要概念,如:①构造;②分类(根据不同分类方式的不同分类)以及各种电机的启动方法;③绕组展开图(这既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不能画好这个图,是教师把原理和图形以最直观的方式灌输给同学们);④励磁方式;⑤磁化曲线;⑥电枢反应;⑦调速、制动、损耗等等。主要公式,如:①电势平衡方程式;②反电势;③转矩;④效率;⑤机械特性等。

1.4 变压器方面的重要知识和难点

简要谈一下变压器的重点、难点。主要概念,如:①了解单相,三相变压器;变压器组和心式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和互感器;干式和油浸式变压器;②组成结构;③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以及一次侧二次侧;④高低绕组;⑤空载运行的等效电路图和向量图(这两图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只有真正懂得这两图之间的关系才能将其图画正确,进而为计算做好铺垫);⑥负载运行的原理图;⑦折算原则和方法以及作用;⑧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这是两项很重要的实践);⑨三相变压器的链接方式和变压器并联运行里的理想条件(三个);⑩主磁通、励磁电流的波形和对称分量法;豘关于联结组,连接组号和时钟表示法;豙变压器的并联运行时的负载分配等。主要的公式,如:①反电势和磁势平衡式;②折算前后的方程组;③电压变化率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

2.1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会“主动学习”

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与精准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指标,教师精心准备的教案和学生的课堂笔记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需要一些技巧,有时候“恩威并施”确实是教师要具备的一种专业素养,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解重点难点的时候,课前预习很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但是现在的学生对课前预习很是反感和排斥,这就需要教师帮他们养成这个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了,后续的教学就会轻松不少,所以作为教师该严厉时就必须严厉,甚至有时加入一点惩罚也是有必要的,再如学生不按照要求做,教师可以罚他下次把需要预习的内容抄写一遍,这样不仅让学生把知识预习了,而且也很好的告诫了其他同学。当然,如果一味地惩罚学生势必会引起极大的反感甚至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在“威”后施“恩”,就是说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按预习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尤其是对被罚的学生,他们一旦掌握新知识不妨给他们一句表扬,也许这堂课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知识也随之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脑海里了。这样主动地去学习,效果会远远胜于被动学习。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懂得很多高深的专业知识,他更要懂得“读心术”,懂得根据环境变换自己说话的内容和语气,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还会给学生一种被关爱的感觉。

2.2 结合知识的重难点运用技巧让学生轻松消化知识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本身就是有一点枯燥的,再加上它本身的难度不小,这无形中也给教师的教育方法带来一些挑战,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技巧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是大家身边的生活实例,这样既能让同学们把理论升级到实践,也能让学生把骨感的理论变得丰满了,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样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结合实际的能力。

2.2.1 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死板的图形变得灵动起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看见能活动的图总比图片更容易让人理解。教师在一节课中要突出重难点,且不要讲得那么平淡无奇,给人昏昏欲睡的感觉,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举出例子来突出说明,尽量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2.2.2 了解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状况

现在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水平并非一致,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理解电机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课以及作业题中找到同学们的知识重点,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适当地开一次习题答疑课,让同学们问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也就是因人而教,此外,教师是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的,从练习中才能获得真知。作为老师,走进学生才能知道怎样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走进学生才能给教学添上一份色彩,走进学生才能让授知与求知变成最快乐的事情。

2.2.3 适当扩展一些知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扩展一些相关的知识不仅让大家获得更多知识,还能让课堂学习效率增倍。比如把如今世界第一大水力发电站——三峡水电站加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会给学习增加很多乐趣。

3 结束语

电机与变压器 篇3

关键词:《电机与变压器》,教学,方法

电机与变压器的知识和技能是职中机电专业的必修课,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这类内容综合了电、磁、力, 热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较为抽象, 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 而且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职业教育已从学历教育进入就业教育的新阶段, 学生上了这门课, 从中掌握了多少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能否满足他的就业需求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 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对《电机与变压器》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删, 删去陈旧的知识和冗长的推导, 补充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 并按从静止到转动, 从交流电机到直流电机, 从异步电机到同步电机, 从三相电机到单相电机, 从工业生产到家用电器的思路调整顺序, 适当增加实训环节。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适应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此提出意见与大家交流, 共同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 直观引入法

在讲授电机的结构和原理时, 每讲到一种电机, 就演示这种电机的实物和模型, 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 获得形象、直接的感性认识, 觉得电机离他们的生活很近, 而且并不神秘, 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找一些旧电机和变压器实物拆开让学生一一熟悉其内部结构、工艺、材料, 不能拆开的部分如鼠笼转子和变压器的铁芯, 则可自制模型, 有了这些演示实验和模型, 在结合教师对原理的讲解、分析, 学生就会茅塞顿开, 充满兴趣和信心的开始学习之旅。

2 讲练结合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讲解理论内容与参观或实训环节是紧密结合的, 并且不必拘泥于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比如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风扇的常见故障, 找出故障点, 分析故障原因, 并排除故障, 再比如让他们动手测一测三相变压器的极性和连接组别, 测一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 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开展现场授课, 到厂矿、变电所去参观大型设备, 到电机车间去讲授电机的原理与拆装工艺。这种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消化学习内容, 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 乐在其中。

3 纵横比较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 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电机结构的教学中, 对于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定子、转子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 弄清楚电动机结构的共性和不同种类电动机的个性。再比如同步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原理与名称的比较, 笼型转子与绕线转子的比较,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起动、调速方法的比较, 硬机械特性与软机械特性的比较, 半自动洗衣机和全自动洗衣机控制方式的比较等等。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辨别易混淆的概念, 促进理解和记忆。

浅谈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篇4

【关键词】发电机变压器;保护配置

0.前言

主设备保护运行的可靠性关系到主设备本身的安全,而且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对主设备的保护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确保主设备保护的可靠性,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从各种不同侧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谈谈发电机变压器主保护配置简化的问题。

由于发电机变压器的重要性,国外保护的配置是比较复杂的。这种配置的出发点是确保发电机变压器万无一失。在电力系统结构合理、备用容量足够、稳定性好的电力系统中,把防保护拒动作为第一任务考虑,而把防保护误动作为第二位任务考虑是合适的。我国在目前电力系统结构还不很强大、稳定储备较小的情况下,把保护的拒动和误动都看得同样重要是必要的。对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配置进行论证,在确保发电机变压器安全的前提下,并充分考虑发电机变压器组自动监控系统,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完全可以简化。

1.发电机(兼变压器)的主保护

发电机的主保护是当发电机发生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发电机端引线的相间短路,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及定子绕组分支开焊等故障时,为确保发电机安全和电力系统稳定,快速有选择地切除故障的保护。

要加强发电机变压器的主保护,并且实行多重化。

发电机的主保护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纵差保护;②完全纵差保护;③单元横差保护;④纵向零序电压保护;⑤转子二次谐波电流保护;⑥负序功率方向保护。

发电机或发电机变压器组,宜采用纵差、不完全纵差、和单元横差作主保护。不宜采用纵向零序电压保护和转子三次谐波电流保护。但是,当不完全差动或单元横差无法使用时,在目前情况下,就只能采用纵差保护,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用纵向零序电压保护或转子二次谐波电流保护。

2.发电机的接地保护

2.1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

目前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保护普遍采用的是基波零序电压个三次谐波电压原理构成发电机定子绕组100%接地保护。其中基波零序电压型定子接地保护保护靠近机端的85-90%定子绕组,而三次谐波电压型定子接地保护保护靠近中性点的15-20%定子绕组。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的最佳方案是基波零序电压+低频注入式。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要加强,这不仅仅因为发电机定子绕组由于绝缘损坏接地故障时有发生,而且发电机定子绕组的接地又是诱发发电机内部匝间和相间短路故障的原因。

对于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同时在发电机自动监控领域研究发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绝缘的在线监视设备,可随时显示发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值。

2.2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

发电机转子绕组发生一点接地故障实际上对发电机并无危害,只不过不能发展成为两点接地。为此加设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当发电机转子绕组发生一点接地时,保护动作信号,应立即转移负荷,平稳停机后检修。转子接地保护采用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转子两点接地保护的方案不好。应取消转子两点接地保护。

3.变压器的零序保护

主变零序保护一般为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保护。对大型主变,为提高单相接地故障的灵敏度,采用零差保护更为有利。

4.发电机变压器的后备保护

发电机变压器的后备保护承担发电机变压器主保护的后备保护(称近后备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相临母线和线路的后备保护(称远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品种繁多,有低压闭锁过流、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低压自保持过流、负序过流、低阻抗或方向阻抗保护等。

由于发电机变压器的主保护都按多重化配置,相临母线和线路保护配置强大,并且不要求发电机变压器提供远后备保护,所以发电机变压器可以不设后备保护。

5.开发微机式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几点建议

由于发电机变压器保护暂不考虑分散式安装,所以开发微机式发电机变压器保护以成套保护为宜。

保护单元,保护单元采用插板—CPU板为宜。各CPU板应标准化、模块化,加上相应软件即具有相应的保护功能。

CPU宜选用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具有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其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和浮点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软件要模块化、组态式。提供软件平台,便于用户掌握和扩展。要具备故障录波板,便于事故分析。保护,测量、监控、通信一体化。

如何把上述各单元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网络化问题。

美国罗克韦尔(Rockwell)公司三级通信网络是一个典范,可移植到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系统中,把保护、测量、监控和通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设备网(DeviceNet)完成现场保护、控制和操作单元间的通信。控制网(Controlnet)完成现场设备与计算机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信息网(Ethemet)通过信息处理器和通信设备连接数据高速公路,实现广泛的数据通信,上传下达现场设备、工程师工作站、调度等的信息和指令。这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具有十分强大的信息交换能力,可以使保护获得更多的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保护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适应性。同时保护还易于拓展和升级。

6.结束语

电机与变压器 篇5

一、发挥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

机电专业课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实施的应该注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服从于学生的学习, 教为了学, 以教带学, 以教导学, 以教促学, 只有教师的能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才能保证“互动式”教学的有序地紧凑地进行。

1. 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主要有两大功能, 即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

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作用, 一是“导读”, 通过精心设计阅读提纲, 指导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提纲包括简要提示、教材基本线索和学习要求。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 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行为的人和有自觉的、有意识的人, 才能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几个环节上下功夫。

3. 自从美国学者乔以斯 (B.Joyce) 和韦尔 (M.Weil) 1972

年出版《教学模式》一书以来, 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方兴未艾。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 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 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既相对稳定又清晰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 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新的教学模式的创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从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从孔子的“启发式”, 到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体系”, 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不论其科学性、有效性如何, 可以说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的教学境界的不懈追求。

(1) 互动式教学模式, 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 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 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 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 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 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 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确立起以和谐教学和创新教学为指导, 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 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支撑, 课堂内外相互依托, 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 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 充分体现了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 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创造性、和谐性和交互性。因此, 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就像要你将一勺盐直接吞下去, 你会痛苦难过, 但将它放入一碗鱼汤中, 你会乐于一饮而尽, 同样的盐进入身体, 效果大为不同, 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此, 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将知识溶于“鱼汤”中, 让学生置身于一种互动问题的情境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乐于学习。由于教材类型的不同, 学生对学习需求的差异,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选择, 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不断交流和反馈, 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处于动态之中, 动态教学成为“互动式”教学的突出特征。

(3) 变静态的教材知识为动态信息。以“变压器具有变换阻抗的作用”为具体教学任务, 印证笔者对互动式课堂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 取一个小型收音机, 在课堂上打开收音机后盖, 让大家观察扬声器的前面连接了一个什么元器件?学生们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一个小型变压器, 再打开收音机开关, 让大家听一下音量的大小, 然后用电烙铁拆下变压器, 直接将扬声器接入电路, 再次打开收音机开关, 几乎听不到声音。再者请某一个同学用万用表实际测量一下扬声器的电阻和前面所有电路的电阻。于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 (1) 两者电阻值相差多少? (2) 变压器为什么可以提高扬声器的音量? (3) 变压器在这里充当什么角色?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互动氛围中, 情绪高涨, 思维一下调动了起来。当然, 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细节和针对性问题, 便于学生放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体现教学目标, 体现重难点, 不能模糊不清。

(4)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思路开阔了, 思维火花闪现了, 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 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接收机, 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互动能力的发展。因此, 上课的形式、地点应该是开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实验室、教学工厂、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转变。互动教学方法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 那就是尽可能要让每一个定理、结论、公式、技能要求都是在学生实践、实验、工作、讨论、分析、参考相关资料后互动学习的结果。先让学生尝试, 有困难再点拨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 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例如, 电机与变压器中的“单相异步电动机”一章中, 将准备好的一台小型吊扇带入课堂, 现场拆开, 让学生观察单相异步电动机内部结构, 然后讲述各部分的作用从而引出其原理。然后让大家想办法改变电扇的方向?让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 教师在旁边观察引导。这个过程中, 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 学生的思路开阔了, 思维的火花闪现了, 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互动。

二、在机电专业课教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模式

1. 实践教学互动模式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纯地看学历, 更加注重实践能力, 学校必须适应这种形势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 在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 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讨论式教学互动模式

讨论式教学互动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 组织学生以小集体的形式, 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 诱发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共同探讨, 达到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 启迪训练和开发思维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思维, 帮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提高口讲交际能力, 体现教学民主, 密切师生关系, 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3. 双向提问式教学互动模式

双向提问式教学互动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方互动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提问;另一方面是学生提问。教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时计划和要求, 以课本为主线, 以知识和能力为参照, 有目的地提出若干相应问题, 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而创设的提问。学生提问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及应用技能方面不解而向老师发出的提问, 可以是老师所提问题中的内容,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意识到的问题;二是学生对其他学生的问题或答案发出的争论式的提问。

在机电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笔者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 尽可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允许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问。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 我也会适时地向学生提问, 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在开课和结课时, 笔者会进行一些问卷调查, 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设计中, 同时便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 以更好地激励自己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在有些章节的授课过程中, 笔者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 同时也会搜集一些学生的问题, 组织展开研究。如此, 通过双向提问, 就问题进行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 较好地促进了师生间交互,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机电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和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电机与变压器 篇6

灭磁是发电机运行操作的一个环节,也是发电机—变压器组(简称发变组)内部故障的一项保护措施。发电机组内部故障时,虽然主断路器断开可将发电机与系统隔离,但发电机仍有电压,维持故障电流。因此,发变组保护除了跳开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或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外,还要动作于灭磁,使其电压降至熄弧电压以下,以降低发电机故障时的损坏程度。

发变组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事关发电机组的设备安全,也承担了系统后备保护的任务。当发生发电机内部故障时,如不能快速灭磁,定子电流将持续存在,不仅会使故障所造成的危害加大,而且会影响发变组保护的动作可靠性,扩大事故范围。为消除灭磁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灭磁时间对发变组后备保护、断路器失灵启动保护、断口闪络保护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希望能为发变组保护技术研究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 实际案例分析

为消耗储存在发电机中的磁场能量,励磁系统灭磁需要一定的时间。灭磁时间长短主要由灭磁方式决定[1]。根据灭磁原理的不同,发电机灭磁方式可分为逆变灭磁、线性电阻灭磁、非线性电阻灭磁和自然续流灭磁4种。同等条件下,灭磁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非线性电阻灭磁、线性灭磁、逆变灭磁、自然续流灭磁。目前大型汽轮发电机采用逆变灭磁、非线性电阻灭磁和线性电阻灭磁的组合灭磁方式[2],灭磁效果较好,大大缩短了灭磁时间,提高了灭磁可靠性。早期投运的中小型机组,往往采用逆变灭磁、线性电阻灭磁甚至自然续流灭磁方式,灭磁时间相对较长,发电机定子绕组流过的故障电流衰减较慢,影响发变组保护动作元件的返回速度。如果发电机相间后备保护延时定值配合不合理,尤其对于自并励机组,发电机复压过流保护带有电流记忆功能,极有可能在此情况下动作跳开母联,从而扩大跳闸范围。国内发电厂已经有类似事故发生。

2008年,某电厂在进行1号发变组空冷岛水冲洗工作时,引起1号变压器高压侧B相避雷器闪络故障,故障点F1如图1所示。

1号发变组保护差动速断保护动作跳开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但发电机过流Ⅰ段误动跳开母联断路器[3]。电厂330 kV主接线为双母线方式,发电机采用自并励励磁系统。发电机机端故障电流初始值为1.9Ie,大于过流Ⅰ段保护定值。发变组保护动作在t1时刻跳开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但发电机机端A相和B相故障电流并未切除(见图2)。当达到过流Ⅰ段时间定值时,电流记忆返回条件不满足,且电压衰减至A相7.1 V,B相6.4 V,C相10.4 V,满足复压开放条件,因而造成过流Ⅰ段保护误出口。

2006年,某电厂4号主变内部发生A相接地故障,故障点F2如图1所示。4号主变差动保护跳开高压侧断路器,之后主变中性点零序接地保护先后跳开正母分段开关和2号母联开关。电厂主接线为双母双分接线,发电机采用无刷励磁系统。主变高压侧断路器断开后,主变中性点电流互感器继续由发电机提供故障电流,达到零序电流定值,造成零序保护误动出口。

2 灭磁时间对发变组后备保护的影响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发电机相间后备保护一般设2段[4],以较短时限动作于缩小故障范围,并与变压器相邻元件后备保护相配合,以较长时限动作于解列灭磁或停机。基于此,不少电厂发电机相间后备保护Ⅰ段整定为跳母联开关,以缩小故障范围。

国内发电机后备保护一般采用带电流记忆的复压过流保护,电流记忆时间一般取10~15 s,为防止区外故障时电流记忆复压过流保护误动,必须投入复压闭锁判据。当图1所示主变高压侧发生相间短路故障,差动保护动作后,故障电流逐渐衰减,达到复压过流Ⅰ段延时定值时,发电机电流仍然大于记忆收回电流且复压闭锁条件满足,电流记忆复压过流保护动作跳母联。

国外一般采用电压制动的复压过流保护,当到达延时定值时,如果短路电流仍然大于电压制动最小电流动作门槛,电压制动过流保护同样会动作。

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4]规定,为缩小故障影响范围,主变高压侧配置复压过流保护和零序接地保护,且Ⅰ段都整定为跳母联开关。受发电机灭磁时间长的影响,主变高压侧后备保护同样存在误跳母联开关的风险。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宜采取以下对策:

1)如发电机相间后备保护只作为主变故障的后备保护,则可考虑不整定为跳母联开关。

2)如发电机相间后备保护考虑作为系统后备保护,则在跳母联开关前加判主变高压侧开关并网状态,如主变与系统已经解列,不再动作于跳母联开关。

3)主变高压侧相间后备保护退出电流记忆功能。

3 灭磁时间对断路器失灵启动保护的影响

当输电线路、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或其他主设备发生断路时,保护装置动作并发出了跳闸指令,但故障设备的断路器拒绝动作,称之为断路器失灵。为防止电力系统故障并伴随断路器失灵造成的严重后果,必须配置断路器失灵保护。发变组保护动作后,如电流判别元件没有返回且高压侧断路器位置处于合闸状态时,失灵保护动作出口。动作逻辑如图3所示。

当发电机或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发变组差动保护快速动作于全停,但由于定子电流继续存在,动作元件返回时间较长,出口接点均不能快速返回,不满足《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的电量保护启动失灵的保护出口返回时间应不大于30 ms的要求。

针对灭磁时间长、发变组保护动作元件不能及时返回的情况,发变组高压侧断路器失灵启动保护宜采用如下对策:

1)采用复合判据,同时投入电流元件(相电流元件、零序电流元件、负序电流元件)、断路器合闸位置接点元件以及保护动作接点元件,“与门”方式,详细逻辑如图3所示。

2)失灵启动判别电流必须取自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确保电流判别元件在主变高压侧开关跳开后快速返回。

4 灭磁时间对断口闪络保护的影响

大型发电机组在并网时断口闪络会产生很大的负序电流,将导致机组转子损坏,因此要配置断口闪络保护,由负序电流元件和断路器的辅助接点构成。当出现负序电流后,如果断路器处于三相断开位置,闪络保护动作,第一时限灭磁,第二时限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逻辑如图4所示。

断口闪络保护第一时限灭磁的目的是降低断口电压,促使中止闪络。若灭磁时间长,往往达不到快速中止闪络的目的,发电机转子还要承受较长时间的负序电流灼烧。因此,T2和T3要根据灭磁时间长短来整定。T1一般按可靠躲过断路器操作不平衡时间整定,建议取100~200 ms。若灭磁时间不小于4 s,T2和T3取值与T1相同;若灭磁时间小于4 s,T2和T3根据发电机允许承受负序电流时间整定。

5 结论

1)不同灭磁方式下发电机灭磁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灭磁过程长会影响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大型发电机组有必要采用快速灭磁方式。

2)发电机相间后备保护跳母联开关要加判主变高压开关并网状态,主变高压侧相间后备保护应退出电流记忆功能。

3)发变组高压侧断路器失灵保护逻辑除了电流判别和动作接点外,还应设置断路器位置接点闭锁判据,电流必须取自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

4)发变组断路器断口闪络保护应根据灭磁时间确定启动失灵的延时定值,对灭磁时间长的机组,可考虑灭磁的同时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

摘要:发电机在灭磁过程中定子仍有电压,维持故障电流。如果灭磁时间长,将影响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动作可靠性。2起实际案例表明,灭磁速度慢会导致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动作元件不能及时返回。为消除灭磁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发电机—变压器组后备保护、断路器失灵启动保护、断口闪络保护的动作逻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灭磁时间,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动作元件

参考文献

[1]吴龙,刘为群,闫伟,等.大型汽轮发电机灭磁能容量仿真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2009年11月20日,长沙.

[2]许其品,孙素娟,程小勇.大型发电机组合灭磁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5):70-73.XU Qipin,SUN Sujuan,CHENG Xiaoyong.Compound de-excitation used for high capacity generator[J].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5):70-73.

[3]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继电保护设备分析报告[R].北京: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2009.

发电机变压器保护改造问题探讨 篇7

秦山二期在国内600MW以上机组首次使用许继生产的国产数字化WFB-100发变组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将近10年的运行实践,在经历多次区外故障后,该保护未有误动和拒动记录,保证了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装置不可避免发生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特别是内部电解电容老化导致稳压电源性能不稳定,造成其模拟量采样偏差较大。根据DL/T478—200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要求》中的11.2条要求“一般情况下,继电保护产品使用期限不超过10年”,《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文]中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以下简称《重点要求》)7.1.3条“微机保护装置的开关模件宜在运行4~5年予以更换”等要求,在2011年机组大修时,将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更换成WFB-800A。本文就此讨论发电机、变压器保护改造实施过程和相关保护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1 对保护室接地网的理解

《重点要求》6.1.2条明确规定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mm2的专用铜排(缆),并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竖井处可靠连接。但在实际改造实施过程中发现原保护室内的4根接地电缆分别在4个角落连接至4个不同的竖井,即原安装单位没有理解“等电位”,4根接地电缆仅需可靠连接。

2 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引入线的取用

《重点要求》6.2.2条规定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的2根引入线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这次改造中就出现了电缆感应电压导致定子接地保护误动的情况。如图1所示,GSY057/1和GSY057/22根电缆芯线为发电机保护B柜内保护机箱提供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所需的基波零序电压。主变送电后,因GSY400TU和发电机中性点送至机组故障录波器的2组电压共用同一根电缆,而在GSY057/1号芯线上产生了感应电压,且此感应电压超过了基波零序电压保护低定值(5V),故引起了发电机保护B柜内定子接地保护动作并发出报警信号。临时采取在发电机并网操作前改变设备状态,将图1中的QF65空开合上,从而让GSY057/1号芯线的感应电接地,消除了报警。最终措施是在GSY002CR端子箱内敷设1根长电缆送至机组录波器柜内,此电缆专供机组录波器采集发电机中性点电压用。

3 发电机短路试验的必要性

DL/T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校验规程》8.25要求,对于发电机的差动保护,应在发电机投入前进行的短路试验过程中,测量差动回路的差电流,以判别电流回路极性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差动保护应通过发电机的短路试验来验证其回路是否有开路、极性是否正确。对于新建投运的机组,短路试验是必需的;但对未涉发电机TA更换且不涉及TA二次端子箱及电缆的保护改造,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进行短路试验。以本次改造为例,秦山二期的发电机仅通过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直接与主变连接,未增设隔离刀,同时发电机短路试验一般在并网前进行,此时主变已送电,短路排已拆装,从安全方面考虑,由于只有出口断路器一个断点,因此试验时必须停运主变。考虑到发电机TA端子箱未涉及改动,通过2组不同人员互校性的通流试验就可杜绝TA开路的可能性,而极性的不确定性也可通过发电机带负荷试验来验证,即TA开路及差流可通过发电机低功率带负荷试验进行验证。

4 误上电保护改进与分析

原WFB-100误上电保护逻辑由过流元件与低频元件组成,即在发电机停机状态,只要过流元件动作,保护就可以出口。其逻辑简单,对机组外部条件要求较少,但在发电机建压(大于45Hz)后,该保护就会失去作用,而此时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气压和电源均正常,机组条件满足断路器误合闸条件,若发生非同期合闸将导致机组没有保护。因此,对保护提出了如下新的设计要求:

(1)在机组停机到成功并网前,如果断路器误合闸,那么误上电保护应该可靠跳闸。

(2)在机组停机到成功并网前,如果断路器不合闸,那么误上电保护应该可靠不动作。

(3)发电机正常并网过程中,误上电保护应该可靠不动作。

(4)发电机成功并网后,误上电保护应该可靠退出运行。

改造后采用的WFB-800A保护逻辑如图2所示。在原有过流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阻抗单元,以避免在机组励磁开关合闸后到机组成功并网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保护机组误上电;同时增加了灭磁开关LK和发电机出口断路器DK的辅助接点判据,用以判断保护各单元的自动投退。在发电机并网前,励磁开关尚未合闸时,一旦断路器误合闸,WFB-800A误上电保护的过流元件及低阻抗元件就将作为双重化保护而动作;当励磁开关合闸后,过流元件退出,若此时断路器误合闸,则导致同步发电机非同期合闸,从而对机组造成冲击,此时低阻抗元件就会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误上电保护多用于机组检修,而机组在检修期间的状态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在检修期间灭磁开关拉至“检修”或“隔离”位置,常闭接点就会打开,那么就会导致误上电保护失效。于是将灭磁开关的“闭”接点改成“开”接点,然后在软件中取“非”,这样即使灭磁开关拉出至检修状态也不会影响误上电保护的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改造后的秦山二厂的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运行良好,解决了改造前设备老化、模拟量偏差问题,使改造后的机组保护具有运行安全可靠、调试维护方便的优点。通过这次技术改造,说明了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存在的问题,设计合理的保护逻辑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运行。

摘要:根据运行经验和继电保护实施细则,对秦山二期的发变组组保护进了改造,对保护室的接地网、开口三角绕组电缆的取用,发电机短路试验验证差动的必要性及误上电保护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发电机,变压器,保护,接地,短路试验,误上电

参考文献

[1]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

[2]查卫华,王建成,李德佳.WFB-100微机保护在秦山第二核电厂的应用[J].继电器,2003,31(6):73-77

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研究 篇8

1.1 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生产控制

1.1.1 准时化

拉动式生产方式,是一种准时化的生产方式,应使用必要的材料在适当的时间内送到规定的工位。也就是说,所有的生产(包括制造、交货等),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生产,并因此引起生产活动。

在拉动式生产方式当中,准时化的生产形式并不采用集中计划的方式,而是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工位来向前一道工序提出要求。

1.1.2 看板管理

所谓的看板,其实就是一种永久性的卡片,一般来讲,看板分为领取看板和生产指示看板两个类型,看板上通常记录着放货架号、零件编号、发行编号等信息。

在拉动式生产当中,看板是推动生产的一种实施手段,能有效传递生产现场的信息,而物料的配送方式通常是按照看板来执行的。一般来讲,看板的内容包含零件的品种、时间等,有取货送货、生产、防止物料生产、说明作业、防止不合格品、指出库存等6 种作用。

1.2 拉动式生产方式的工艺布局

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其布局特点为自动化流水线,也就是按照工艺的流程来进行布局。在设施布置过程当中,要求搬运的时间及距离达到最短,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常常会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设备布置成“U”形的生产线。为了配合这样的生产线,也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让一个员工同时能支配多台机器。

1.3 拉动式生产方式的信息流与物流方式

1.3.1 物流与信息流

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生产流、物流等是紧密联系着的。在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的生产过程当中,生产现场也随时都可以看到生产的进展状态。

在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其物流方式通常是每个后工序向前工序去取料,在取走配件之后,再分别进行组织生产需要的配件,以满足看板需求。

1.3.2 物料配送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拉动式生产往往呈现出流水线作业的形式。因此,想要实现单件流,就需要在流水线的两侧布置物料,这样的布置能让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操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准时化,生产现场还常配“水蜘蛛”来传送物料。

2 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中的问题

2.1 无法覆盖生产周期

一般来讲,机车电机的生产周期为45~60 天,但目前我国的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生产企业多采用月度排产的方式进行生产,这并不能覆盖电机的整个生产周期,经常会导致配料缺失等情况的出现,同时也会使生产过程不够均衡。

2.2 存货堆积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每道工序都会按照计划去尽量生产,由于只是单纯考虑了自身工序的效率,并没有考虑之后一道的工序是否需要,这就造成了工序之间的相互独立,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使存货积压的问题产生。

2.3 对市场需求反应慢

如今,我国的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生产企业往往是按照整年的预测计划进行整体的采购,这就会产生对市场需求反应慢的情况,而一旦不能良好地对市场的需求产生反应,就会造成资金积占、场地占用等问题的发生。

2.4 控制力较弱

目前,我国的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生产企业大多仍在采用推动式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并不能适应小批量,或多品种的生产需求,这就会造成生产计划与组织脱节,对生产计划不能有效控制。

3 机车电机及变压器制造企业推行拉动式生产的措施

3.1 全员培训

在企业当中运用全员培训的方法,能有效地让员工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让员工能正确认识到实行拉动式生产的紧迫性,并尽快适应拉动式生产。

首先,应对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进行培训,利用培训的方法来让管理层能正确的认识拉动式生产理念,并且能系统地对拉动式生产理念进行了解,掌握准时化生产、看板管理等专业知识。

其次,应对组长、班长等骨干人员进行培训,通过骨干员工思想的转变来带动全员思想的转变,同时应保证骨干员工能熟悉生产流程,灵活运用管理工具。

最后,则是要对全体普通员工进行培训,应该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拉动式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员工适应拉动式生产管理的自觉性。

3.2 生产质量一体化

在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推行生产质量一体化。对于关键点应严格控制。各个工序应对不合格的产品坚持“不制造、不接受、不流入下工序”的原则,将质量控制从源头做好。

参考文献

[1]王炳成,姜秀娟,王卫.员工培训的动力机制设计——从“推动式”向“拉动式”的转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

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研究 篇9

一、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设备的根本任务

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设备可以很准确、很快速的将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的元件进行隔离,这样可以有效的把故障元件对其它元件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减少对供电系统的破坏,最大程度的保证供电系统能够正常的进行运行,如果发现某一设备元件发生异常的运行状况时,继电保护设备可以通过警报来提醒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在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正确的处理,采用合理的办法正确的措施将故障消除。继电保护设备还有最实用的一项功能就是,在水电站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供电的可靠性。

二、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设备的改造

将过去使用的传统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改造,更换成新型的水轮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这种新型的继电保护设备属于数字型保护装置,主要通过接受数字信号并进行处理来完成保护工作。这种装置不仅可以满足发电机变压器所需求的电量保护,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工程需求来配置不同的保护功能。

(一)对水电站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创新

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相对于传统的设备来说具有了新的特性就是比率差动,这种特性可以通过改变斜率比率制动曲线能够很好的完成对不平衡电流曲线的模拟。不仅如此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工频故障分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比率差动的灵敏度,让继电保护装置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承受负电荷的影响,增强抗饱和的能力。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新型的继电保护设备通过差电流以及制动电流的工频变化及时的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故障的发生区域是在区内还是区外,并且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对故障进行识别,而且通过浮动门槛和电流制动所构成的横差保护具有很强灵敏性,这样可以充分的制动区外故障。

二)对水电站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平台尽量使用高性能的

在对继电保护设备系统进行改造的时候,尽量的采用双CPU系统这种体系结构,并且每个CPU系统的构成都要用32位相对独立的微处理器和DPS相结合,这样整个继电保护装就能够在每个采样的间隔之间充分的对继电器实现动态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彻底避免在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因硬件发生故障造成变压器的动作误动。

(三)对水电站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增加对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失灵的保护

在过去水电站的主线接线设计中往往会在水电站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间设计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通过设置这种装置能够很好的进行保护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原理就是当发生故障以后通过断开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将发电机和变压器进行隔离保护。因此实行对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失灵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具体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失灵的情况。为了避免断路器失灵,我们可以在断路器中设置对操作电源消失以及回路故障等问题的控制。在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中安装发电机断路器失灵保护装置,一旦水电站发电机出现故障导致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失灵,那么失灵保护装置就会自动响应,迅速的进行保护动作,通过断开变高压一旁的断路设备,保障保护装置及时的跳开,这样就可以把故障区域很好的隔离开来,从而让水电站的发电机组能够正常的运行。

三、结语

通过上文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对于水电站来说是保障水电站正常运行非常重要的基础设备。因此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断改进可以更好的保证水电站的运行安全。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是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进行改造的前提。

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继器保护装置在工作原理、硬件平台以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失灵保护进行创新和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对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的保护效果,对于水电站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杰华.基于大型水电厂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方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4,11:158-159.

[2]王喜志.水电站发电机及变压器继电保护的设计原则与配置方案[J].自动化应用,2014,11:69-71+100.

上一篇:科技档案价值下一篇:浓度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