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水

2024-05-12

暴雨洪水(精选7篇)

暴雨洪水 篇1

摘要:2007年7月9日皖南山区, 黄山山脉东北部普降大到暴雨, 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 暴雨中心由西向东延伸, 从青阳的陵阳、南阳湾、黄山区的太平、三口镇, 经旌德县三溪伸入绩溪县的黄土坎、和阳一带, 12h降雨量超200mm以上, 造成青弋江上流舒溪河、徽水河和水阳江上游西津河发生大洪水。就陈村水库以上流域暴雨成因、分布、特性、入库洪水过程、库水位变化及洪水调度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为防汛、水库调度、水资源管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陈村水库,暴雨,洪水,灾情,水库调度

前言

2007年7月9日21时起陈村水库流域普降大到暴雨, 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 水库上游太平站最大6h降水量237.5mm, 最大12h降水量317.3mm, 降雨历时短、强度大, 均为历史罕见。

1 流域概况

陈村水库流域地处皖南山区, 受季风影响, 南北冷暖气流在此活动频繁, 雨量充沛, 流域多年实测平均降水量1756.9mm, 最大年降水量2487.7mm, 环库皆山, 山势陡峻, 峡谷纵深, 源短流急, 洪水峰高量大, 出库水量经其下游与徽水河 (流域面积1072km2) 及区间来水汇聚于泾县后经西河镇水文站进入芜湖水网区汇入长江。洪水期陈村水库下泄流量大小直接影响下游三县一市 (南陵、繁昌、芜湖县、芜湖市) 皖东南经济发达区的水情和因此而产生的洪灾。见流域水系图1。

2暴雨分析

2.1暴雨成因。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皖南山区夏季气候的重要天气系统, 由于西南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往北方输送, 北方不断扩散的冷空气南下, 这股冷暖气团一旦在大气层中交会碰撞即将形成降水。2007年6月底7月初, 这股冷暖气团在淮河流域上空频繁活动。7月9日伴随这股冷暖气团的南移至皖南山区, 受黄山山脉的阻挡, 在该地区西北部, 陈村水库流域突降大暴雨。2.2暴雨时空分布。该次暴雨笼罩全流域, 整个降水过程从9日21时起至10日11时基本结束, 历时14小时, 降水起始时间上、下游比中游早

1 小时, 竹坦、美溪、陈村、南阳湾、陵阳、太平9日

21时起降水, 而三口镇、大河口、潭家桥、龙源湖等站9日22时起降水, 其中中游大河口、河口、美溪、高路亭23~24时降水量30.0mm以上, 而10日0~5时, 仅降零星小雨, 大河口0~3时降水量5.9mm, 河口0~3时降水10.1mm, 美溪1~5时, 降水2.7mm, 高路亭1~5时降水20.2mm, 而海拔748m的竹坦站10日5时前仅降水14.7mm, 暴雨中心主要在海拔200m以内, 南阳湾、陵阳、柳家梁、太平、陈村一带, 降雨均超过200mm以上。2.3暴雨特点。2.3.1降雨历时短。此次暴雨整个过程仅14h, 全流域从9日21~22时起降雨至10日11时全面结束。实际各雨量点降水历时仅13h, 9日21时起降雨站点10日10时结束, 9日22时起降雨站点10日11时结束。2.3.2降雨强度大、集中。此次降雨强度中心主要在水库的周边, 次降雨量平分洪峰流量入库, 最大入库流量9100m3/s, 10日16时库水位涨至114.00m, 15h涨水2.76m, 涨率0.185m/h, 13日13时水库出现最高水位114.49m, 库容由11.24×108m3增至15.08×108m3, 入库洪量净增3.84×108m3;入库洪峰仅次于1996年入库洪峰流量11600m3/s和2002年入库洪峰流量9170 m3/s, 居有史以来入库洪峰流量第三位, 仅比2002少70m3/s。

4洪水灾害

由于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黄山区和青阳县南阳湾、陵阳一带, 全黄山区在流域之内, 据黄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 本次洪水造成全区14个乡镇直接经济损失3.59亿元, 受灾人口7万余人, 房屋进水1.14万户, 倒塌房屋617间, 死亡2人, 受伤6人。农作物受灾8.6万亩, 农田冲毁6356亩, 茶园、果园、茶地受灾计12340亩, 大牲畜冲走221均超过200mm, 达204.6mm, 其中太平站320.2mm, 南阳湾293.1mm, 集中在9日23时至10日6时, 12小时平均降雨201.6mm, 占次降雨的98.5%。6h平均降雨量144.2mm, 占次降雨70.5%。太平站12h降雨317.3mm, 占次降水99.1%, 9日23时-10日6时7h降水272.9mm, 占次降雨85.2%, 6h降雨237.5mm, 占次降雨74.2%。太平、南阳湾、陵阳三站6h降水量超过200mm以上, 超过100年一遇。12h降水超过200mm, 均发生在海拔高程200m以下各站, 均超100年一遇。上游清溪河 (竹坦、美溪、大河口、河口) 降雨普通小。清溪河流域平均次降水129.2mm, 占全流域次降水的63.1%, 占太平点雨量40.3%。见表 (1) 。2.3.3流域降雨不均匀。暴雨中心主要在中下游, 伴随高度的增加, 降雨呈递减趋势。流域内海拔最高竹坦站次降水量仅84.4mm, 是流域次降水的41.3%, 是太平站 (320.2mm) 的26.4%, 最大12h流域次降水37.6%, 是太平站23.9%, 最大6h分别为43.9%和26.7%。而在0~5时该站仅降下零星小雨14.7mm, 是太平站 (209.0mm) 的7.0%。

3洪水过程

受强降雨影响, 陈村水库水位10日1时开始起涨, 起涨水位111.24m, 由于暴雨中心在水库周边, 9日22时洪水入库, 流量342m/s, 10日8:30头, 103省道、218省道冲毁160.3km, 倒塌大小桥梁182座, 输电线路倒杆、断线50km, 水利工程187处, 饮用水425处, 造成1.3万余人饮水困难, 17个工厂企业被迫停产, 部分旅游景点被迫关闭。青阳县陵阳镇南阳湾村倒塌房屋5处, 近20间, 死亡4人, 道路冲毁8km, 100余亩良田冲毁。

5防洪调度

该次降雨中心主要集中在黄山山脉东北部青弋江上游, 海拔高程200m以下地区, 陈村水库以下, 泾县以上区间和上游支流徽水河, 次平均降雨量达到164mm, 其中心位于徽水河一带, 旌德站、三溪站12h降水量超200mm, 并创历史最高, 使得青弋江中游区间洪水与徽水河超历史洪水相遇, 造成青弋江发生较大洪水, 泾县水位站在10日13时47分出现洪峰水位33.54m, 超警戒水位1.04m, 21时40分西河镇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14.88m, 最大流量4430m3/s, 下游河网地区防汛紧迫, 此时防汛部门对流域内暴雨洪水进行严密监测,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水情信息和自动化传输系统, 和气象部门合作对天气状况进行严密监测预报, 及时进行深入分析, 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水库调度, 从10日10时起陈村水库没有开闸放水, 同时将发电机孔全部关闭, 利用水库拦蓄上游洪水, 削减了中下游的洪水量, 最大限 (下转167页) 生机, 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

多媒体技术再数学教学的中应用很广,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基于多媒体的学习环境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体, 不仅教师提供了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媒介, 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更多的认知工具, 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

1.1 作为通讯工具, 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

1.2 作为资源, 通过多媒体, Internet、光盘等支持学生信息探索、探究活动。

1.3 作为内容情况化的工具, 使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 支持意义构建。

(上接46页) 度地减轻了青弋江中下游防汛的压力, 直到13日11时中下游洪水经下游河网区入长江后, 才开机发电, 气象部门预报15日和20日前后, 该地区可能还将遭遇暴雨, 陈村水库为了迎接再次洪水, 将所有机组每日全开发电以500~540m3/s流量出库, 直到19日0时水库水位降至113.72m时才关闭部分机孔, 正常开机发电。

此次暴雨给陈村水库注入总水量达5.0×10m3。如果强暴雨后不全开机孔发电, 陈村水库水位将上涨6.0m左右, 库水位将达到117.0m左右, 将超警戒水位 (115.5m) 1.5m将开闸泄洪弃水, 不但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还将给下游灾后重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语

1998年长江等江河发生大洪水以后, 水利部就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 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 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合理进行水库调度, 不但减轻了洪水期下游防洪压力, 同时也大大地减轻了上下游灾后重建的压力。

陈村水库地处安徽著名的“两山一湖”风景区, 承担着下游防洪、灌溉、供水任务, 因此以科学、技术管理为基础, 利用随机理论、统计分析、信息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统筹兼顾、掌握该流域暴雨洪水规律, 为科学调度和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最大化地利用洪水资源。

暴雨洪水 篇2

一、基本情况

龙门地区从南向北主要河流有涧沟河、白矾河、盘河,其中镇区主要集中在涧沟河和白矾河之间,108国道以上主要村庄有上峪口村、北庄村、阳山庄村,108国道以东主要有乔南村、镇区、龙钢、下峪口村、大前村、李村。白矾河以南主要是108国道以西的马庄村和国道以东的林皋村。

二、现状

涧沟河和白矾河之间除去直接汇入两条河流的汇水面积,镇区108国道以西的汇水面积2.13平方公里;白矾河到马庄村南108国道以西汇水面积1.5平方公里。

108国道涧沟河和白矾河之间经初步调查发现过水管涵5处,1、上峪口村牌楼南,管径140cm、排水过公路流入抽黄渠道。

2、海燕焦化集团门口,排水过公路沿龙钢运输专线两边排水下排。

3、原西铁水泥厂南,龙钢大道处,路西管径140cm,路东100cm,排水汇入龙钢大道北排水渠。

4、北庄村桃花沟口两处,北边一个将调查群众,在国道加宽时已被损坏。南边排水管径100cm,流入桃花沟下暗涵。

5、韩城鑫源发动机维修部门口,据群众反映有一排水涵,尺寸大致为1.6*1.2,但现在进出口均不见。

白矾河到马庄村南无经初步调查未发现过水管涵。

三、建议

对龙门地区的防洪要综合整体考虑,填埋沟道时必须考虑排洪需求,公路加高加宽时充分考虑路西的排水、排洪需求,预留足够的过水管涵。对7.28晚受暴雨洪水影响较大的北庄村桃花沟口建议:

1、对现有桃花沟南边的过水管涵加大管径,增加下泄能力。

暴雨洪水 篇3

1978年汛期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由于受西来槽和台风倒槽的共同影响, 8月下旬受副热带高压、西南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流交锋的影响, 地处燕山迎风坡的州河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的特大暴雨过程。由于降雨区主要集中在州河流域的上中游, 使地处州河流域的于桥水库发生了建库4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过程, 于桥水库年入库径流量高达13.95亿m3。为了充分发挥于桥水库的防洪效益, 重新认识1978年特大暴雨洪水的特殊性, 科学地制定今后于桥水库的防洪预案, 合理地开发利用天津市宝贵的水源地, 现将于桥水库1978年特大暴雨洪水分析如下, 以飨读者。

2流域概况

州河是蓟运河水系中两条大的支流之一, 流域总面积为2 146 km2, 由黎河、沙河和淋河汇集而成。1960年在天津市蓟县城东3 km处的州河上建成于桥水库, 水库位于117°25′E、40°02′N, 控制流域面积2 060 km2, 占整个州河流域面积的96.0%。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后, 成为以防洪和城市供水为主, 兼顾发电、灌溉等多重任务的大 (Ⅰ) 型水库, 水库设计总库容15.59亿m3, 防洪库容12.62亿m3, 兴利库容3.85亿m3。

由于于桥水库以上流域地处燕山迎风坡, 降水充沛, 流域内的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一带, 是华北地区著名的暴雨中心。据最新资料统计,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10 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75 mm, 多年平均径流量4.564亿m3。

流域内3条支流黎河、沙河和淋河上分别建有前毛庄、水平口和龙门口3处水文站, 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340, 799, 126 km2, 占于桥水库以上流域面积的61.4%。

3汛期暴雨特征

3.1 流域内降水量站点的选取

黎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分别设有接官厅、东旧寨、前毛庄和柴王店4处雨量站;沙河流域按从上游到下游、由左到右的原则分别设有沙坡峪、大河局、遵化、冷嘴头、大杨树沟、挂兰峪、北山屯、上关水库、马兰峪和水平口10处雨量站;淋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分别设有新立村和龙门口2处雨量站;另外在于桥水库坝址处设有于桥水库雨量站。本次分析共采用流域内的17处雨量站的观测成果。

3.2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1978年汛期, 于桥水库以上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 200.7 mm。其中, 黎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872.6 mm;沙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 277.6 mm;淋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 503.3 mm。流域内汛期降水量以淋河的龙门口站最大, 为1 559.4 mm, 以黎河的柴王店站最小, 为722.0 mm。从中不难看出, 1978年汛期于桥水库流域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现流域西北部大于东南部、上中游大于下游的趋势。

3.3 降水量的时程分布

1978年于桥水库以上流域内发生了3次持续的暴雨过程, 第1次出现在7月22日~28日;第2次出现在8月5日~8日;第3次出现在8月26日~28日。在这14 d的暴雨过程中, 有7个站降水量大于1 000 mm, 最小的站降水量也有492.6 mm之多, 这一暴雨过程为燕山迎风坡区域历史罕见。下面分别对这3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3.3.1 第1次暴雨

本次降水过程是从7月22日~28日。22日的暴雨中心在长城以北地区和黎河流域的下游地区, 其它区域为小到中雨;23日普降小雨, 仅在黎河流域最上游的接官厅站出现暴雨;24日雨势开始加强, 沙河流域和淋河流域均出现了大暴雨过程, 黎河流域为中到大雨;25日雨势到达鼎盛, 全流域均为大暴雨过程, 其中水平口站和于桥水库站还出现了特大暴雨;26日雨势趋缓, 为小到中雨;27日雨势又开始加强, 暴雨中心在长城沿线, 其它地区为小到中雨;28日雨势均匀, 绝大多数站点为暴雨。

在这7 d的降水过程中, 全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94.6 mm。暴雨中心出现在沙河流域上, 有9个站点的雨量超过500 mm, 平均降水量为553.0 mm, 其中水平口站出现的638.6 mm为全流域最大点雨量, 而黎河流域柴王店站的279.7 mm为全流域最小点雨量。

3.3.2 第2次暴雨

本次降水过程是从8月5日~8日。5日的降水主要以中到大雨为主, 部分站点出现了暴雨;6日普降中雨, 仅在黎河流域的东旧寨站出现了大雨;7日全流域普降小雨;8日的降水主要以大暴雨为主, 部分站点为暴雨。

这次降水过程中, 暴雨中心出现在长城沿线附近, 有6个站点的雨量超过200 mm。全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73.0 mm, 以淋河流域新立村站出现的284.5 mm为全流域最大点雨量, 黎河流域前毛庄站的106.5 mm为全流域最小点雨量。

3.3.3 第3次暴雨

本次降水过程是从8月26日~28日。26日的暴雨中心在流域的西北部, 主要以大暴雨为主, 局部站点为特大暴雨, 而东南部的黎河流域雨量相对较小;27日全流域降水均匀, 为暴雨;28日雨势迅速减弱, 为小雨。

这次降水过程中, 暴雨中心出现在淋河流域和毗邻的沙河流域上游, 有7个站点的雨量超过300 mm, 全流域平均降水量为256.3 mm, 其中淋河流域的龙门口站和新立村站的雨量为本次降水过程的第1和第2大, 降水量分别为475.5 mm和362.8 mm。

4汛期洪水特征

4.1 洪水过程及特点

4.1.1 第1次洪水

从7月22日开始的大范围降水前, 于桥水库流域比较干旱, 据统计, 7月1日~21日流域平均降水仅为62.2 mm, 流域内各条河道均处干涸状态。22日和23日2 d的降水基本下渗, 随着24日雨势的加强, 流域土壤趋于饱和, 各河从25日凌晨开始相继涨水, 24日、25日连续2 d的强降水过程造成了2次洪峰过程, 随着26日雨势的减弱各河洪水逐步回落, 27日、28日, 降水又有所加强, 加之流域内土壤已经饱和, 又形成了第3次洪峰。洪水流量过程见图1。

在此次洪水过程中, 由于上游洪水的连续叠加, 致使于桥水库库水位迅速上涨, 由24日08:00的14.07 m猛涨到31日08:00的19.98 m, 25~31日的入库洪水总量3.73亿m3, 27日出现第1次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2 080 m3/s, 这一洪峰流量是于桥水库建库48年来出现的最大值, 29日出现第2次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1 840 m3/s。

本次洪水的特点是:降水持续时间长、量大, 形成复式洪峰, 入库洪量大, 使库水位持续上涨。

4.1.2 第2次洪水

本次降水从8月5日开始, 由于5~7日降水量不大, 各河水势均比较平稳。8日午后流域开始普降小雨, 到傍晚, 雨势开始明显加强, 绝大多数站点最大1 h降水量超过30 mm的暴雨标准, 各河从8月8日20:00开始相继涨水。黎河前毛庄站流量从20:00的9.70 m3/s起涨, 到9日07:00就出现148 m3/s的峰顶流量;沙河水平口站流量从20:00的40.0 m3/s起涨, 9日04:52出现787 m3/s的峰顶流量;淋河龙门口站流量从20:00的16.6 m3/s起涨, 9日01:12出现了509 m3/s的峰顶流量, 这一洪峰流量是龙门口站有水文记载48年来的最大值。流域内各站洪水流量过程见图2。

于桥水库溢洪道在泄洪211 m3/s的情况下, 库水位从8日20:00的19.59 m迅速上涨到11日16:00的20.64 m, 8~11日入库洪水总量1.57亿m3, 9日出现的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1 380 m3/s。

本次洪水的特点是:5~7日的降水强度较小, 降水首先补充地下水, 使流域土壤处于饱和状态, 最后1 d的强降水造成了这次尖瘦型的洪水过程。

4.1.3 第3次洪水

如前所述, 由于这次降水过程的暴雨中心出现在淋河流域和毗邻的沙河流域上游, 且主要集中在8月26日19:00~27日01:00、05:00~11:00这2个时段内, 造成了龙门口站和水平口站和雨型明显一致的复式洪峰流量过程, 由于黎河流域的雨型有所滞后, 其洪峰流量过程较另外2个流域也出现了滞后现象。洪水流量过程见图3。

于桥水库库水位从26日08:00的20.14 m迅速上涨, 到31日14:00创建库以来最高库水位21.92 m, 26~31日入库洪水总量3.12亿m3, 27日出现的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1 950 m3/s。

本次洪水的特点是:暴雨中心靠近库区, 强度大, 因此洪水入库快, 涨势猛, 入库洪量大, 复式洪峰, 峰高量大。

4.2 洪水组成

于桥水库入库洪水是由其上游3条支流和区间洪水遭遇组成,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计算, 黎河前毛庄站3次洪水总量为0.72亿m3, 占汛期径流量的55.8%;沙河水平口站3次洪水总量为3.91亿m3, 占汛期径流量的70.8%;淋河龙门口站3次洪水总量为0.91亿m3, 占汛期径流量的79.8%;州河于桥水库站3次入库洪水总量为8.42亿m3, 占汛期径流量的70.2%。这说明于桥水库1978年的特大洪水主要是由这3次洪水过程组成。

4.3 径流分析

从表1可见, 各区间的径流系数没有出现异常现象, 且与历年变化基本一致, 这说明流域内各区间的产水量在合理范围之内。再从径流深来看, 虽然各区间的径流深相差较大, 但径流深的地区分布也同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一样, 有流域西北部大于东南部、上中游大于下游的趋势。

5暴雨洪水量级和重现期

5.1 降水量

沙河流域、淋河流域和全流域年降水量均排在历史第1位, 其重现期分别为110年一遇、330年一遇和70年一遇, 黎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10年一遇。

5.2 洪峰流量

淋河龙门口站年最大洪峰流量509 m3/s, 排在历史第1位;沙河水平口站年最大洪峰流量1 050 m3/s, 排在历史第4位;黎河前毛庄站年最大洪峰流量318 m3/s, 排在历史第8位;州河于桥水库站年最大入库洪峰流量2 080 m3/s, 排在历史第1位。

5.3 径流量

沙河水平口站、淋河龙门口站和州河于桥水库站的年径流量排在历史第1位, 其重现期分别为90年一遇、110年一遇和90年一遇, 黎河前毛庄站的年径流量为20年一遇。

5.4 于桥水库库水位

8月31日出现的最高库水位21.92 m, 排在历史第2位, 排在历史第1位的是1996年8月15日出现的22.62 m。1978年库水位是从13.87 m起涨达到的21.92 m, 而1996年库水位是从17.61 m起涨达到的, 从中不难看出, 尽管1978年的最高库水位低于1996年, 但1978年的洪水对水库的防洪安全较1996年更为不利。

6洪水调度

在这3次入库洪水过程中, 为减小下游防汛压力, 于桥水库2次闭闸错峰。

第1次是7月27日的首次洪峰入库后库水位18.25 m, 入库洪峰流量2 080 m3/s, 出库流量186 m3/s, 经水库拦蓄削减洪峰91%, 但由于降水量大且集中, 水库下游防汛压力很大, 为给下游排沥让路, 水库闭闸错峰24 h。

暴雨洪水防范应急预案 篇4

漆刊付为组长、严军副组长、各班组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启动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向酒店发布预警信息,集合抢险应急小分队,并备足沙袋、胶鞋、沙袋抽水泵、手电等抢险物资,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同时要求各班组成员立即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开展排查救灾工作,减轻灾害损失。

二、高度重视,克服麻痹心理,落实隐患排查。

所有成员要充分认识汛期汛情的严峻性,坚决克服松懈思想和麻痹情绪。并组织力量对全店各屋面进行检查清理垃圾等易造成下水管堵塞的物品,对各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及时发现排除隐患,必要时通知酒店各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做好防洪排水工作,确保排水通畅。努力切实做好防抗暴雨洪水各项工作。

三、立即行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要求每天关注天气气象预报,将气象信息及时传达,并组织成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做好防汛抗灾的应对工作。

暴雨期间的防护措施

1、地势低洼的-1F,因地制宜采取将每个进入门进行“小包围”措施、如沙封堵、排水泵大门口放置挡水板等。(防水板现厂家正在制作)

2、低层电器插座、开关等尽量移装在离地1.2米的安全地方。

3、及时清理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堵塞。

4、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5、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井、地坑等

6、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7、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8、交接班时遇暴雨期间下班人员必须留下值守协助接班人员处理灾情

9、遭遇暴雨期间当水位接近室外平台时(预留10-20公分)水位立即将挡水板组装完毕,并留守处理异常情况。

10、在-1F所有对外门旁边置放沙袋10个,空调机房、收货部、监控中心旁门置放沙袋20个、接好水带的抽水泵各一台以及使用电源以备应急时随时可以启用。

暴雨期间的防汛工作

1、汛前准备

(1) 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抢险队伍

(2) 建立健全气象测报、搞好通信设施、以便汛前能及时传递雨情工情等。

(3) 材料准备。筹集、储备供防汛抢险用的材料。

2、汛期工作

(1)开展天气、水情预报,进行工程检查,及时掌握水位情况,进行防洪调度,和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

①巡视防守。检查险情并维修,保持工程的完整与巩固 ②险情维护。做到抢护及时,方案正确。洪灾抢救。恢复酒店正常营运。

3、讯后检查总结

暴雨洪水 篇5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三大河流之一, 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 上游称寻邬水, 南流入广东境内, 至龙川合河坝汇安远水 (又名定南水) 后, 称东江。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流经龙川、河源、紫金、博罗、惠阳至东莞石龙, 石龙以下进入南支流和北干流两大水道之间的三角洲河网区, 经多个口门汇入狮子洋, 最后经虎门出海。干流长度至石龙520 km, 至狮子洋562 km。寻邬水以上为上游段, 长138 km;龙川合河坝至博罗观音阁为中游段, 长232 km;观音阁至石龙为下游段, 长150 km。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安远水、浰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水、西枝江和汇入东江三角洲的增江等。石龙以上流域面积27040 km2, 其中广东省境内23540 km2, 占87.06%;江西省境内3500 km2, 占12.94%。东江三角洲面积1380 km2。流域干流自上而下有龙川、河源、观音阁、岭下、惠阳和石龙水文站。

(二) 暴雨洪水调查

本次暴雨洪水调查主要以水文部门各雨量站及水文、水位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进行整编、分析, 并通过实地调查进行验证。

1. 暴雨资料

本次“05.6”暴雨分析选择44个代表性雨量站, 其中日雨量超过100mm的站点有33个。“05.6”暴雨洪水共有黄田、寨下、顺天、河源、临江、黄山洞6个站的日雨量超过200mm, 其中黄田、寨下、河源、临江、黄山洞的3天雨量超过500mm, 为超历史记录的暴雨。

2. 洪水资料

对新丰江水库建成后 (1960年后) 的实测洪水系列进行初步排频分析, 粗略估计龙川站及河源站的洪水约为10年一遇, 岭下站的洪水约为20~30年一遇, 博罗站的洪水约为20~25年一遇。

本次只对几个历史大水年的1天、3天、7天洪量进行统计并作比较, 如表1所示。

单位:亿m3

(三) 暴雨洪水分析

1. 暴雨分析

2005年6月中下旬, 受低空切变线和西南气流影响, 东江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特大暴雨。19日8时~24日8时, 流域平均降雨361mm, 其中20日8时~23日8时, 流域平均降雨255mm。在所统计的雨量站中, 日雨量超过100mm的站点有33个, 其中超过200 mm的雨量站有6个;3天降水量超过300mm的站点有13个, 其中河源站3天降水量552mm, 临江588mm, 黄田512mm, 均为100年一遇, 寨下505mm, 为200年一遇, 黄山洞578mm, 为300年一遇。

6月19日8时~20日8时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东江上游的河源附近和河源以上以及新丰江、枫树坝库区和博罗北部, 最大日降雨为黄山洞 (博罗) 的168.5mm、临江 (河源) 的142mm和河源站的139mm;20日8时~21日8时暴雨中心仍然集中在这几个地方, 河源、博罗和新丰江库区降雨进一步加强, 最大日降雨为河源的290.5mm、临江的280mm和黄山洞的266.5mm;21日8时~22日8时暴雨中心扩大到几乎整个河源上游和博罗全境以及惠阳和东莞, 并进一步加强, 新丰江库区雨量站日雨量几乎全部过百, 同时黄田站的日雨量达到245.1mm, 寨下站的日雨量为263.5mm;22日8时~23日8时降雨减弱, 暴雨中心移向惠东沿海。

2. 洪水分析

由于持续强降雨, 造成江河水位暴涨, 东江中上游流域多个站点水位超警戒或超历史最大, 干流上多个站点水位或流量在历史上排第3~6位, 部分支流河水暴涨, 下游石龙站由于受天文大潮和上游来水共同影响也超出警戒水位。东江干流龙川站、观音阁站、岭下站、石龙站, 公庄水杨村站分别超过警戒水位1.25m、0.67m、1.17m、0.17m、2.28m;新源站、顺天站分别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72m、0.45m。河源站由6月19日8时的32.38m涨至22日16时40分37.11m的洪峰水位, 接近37.50 m的警戒水位, 涨幅为4.73 m, 流量4550m3/s, 为新丰江水库建成以来的最大流量。惠阳站从6月20日8时的7.18m涨至23日10时12.86m的洪峰水位, 接近13.00 m的警戒水位, 涨幅为5.68米, 流量7840m3/s, 是自1979年以来的最大流量 (略小于1979年大洪水8960m3/s) 。表2为东江“05.6”洪水水情表。

(1) 洪水成因

据气象专家分析, 形成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是:1) 春季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低, 而赤道太平洋海温维持正常状况, 致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副热带高压脊线一直在北纬20度以南。2) 由青藏高原上下滑影响我省的高空槽活动频繁。3) 5月下旬后期随着南海西南季风的全面爆发, 热带对流活动加强并北上, 由此输送到华南的水汽充沛。4) 强西南季风和高空槽共同作用造成的强烈抬升区域持续在我省的龙门、河源一带, 加上有利降水的地形, 致使当地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5) 在这次暴雨过程之前, 已有一次降雨过程, 致使土壤含水量已达饱和状态。当强降雨再次来临, 由于前期土壤已饱和, 加上前一次洪水尚未退到正常水位, 因此造成江河水位暴涨, 多处地方严重内涝, 形成近1979年大洪水以来的罕见洪水。

(2) 洪水特性

这次洪水的特点是涨率大、洪峰高、流量大、退水慢、支流洪水小。河源站由于区间降雨的时间不连续性和水库的调节作用, 水位呈阶梯上升, 出现过几次假峰, 直至22日16时40分才出现洪峰。惠阳站出现洪峰后, 龙川上游又降暴雨, 致使利江水位暴涨, 新源站洪峰水位达到85.27m, 估计流量2000 m3/s, 破历史记录。枫树坝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1352m3/s, 龙川站水位也复涨至69.75m, 流量3450 m3/s。下游的河源站也复涨至36.66m, 观音阁站则略有复涨后回落, 岭下站水位连续持平10小时, 惠阳、博罗两站水位则缓慢退落。这次特大暴雨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东江干流集雨区内, 两条主要支流秋香江、西枝江洪水都很小, 基本上维持在较低水位, 没有多少来水加入, 东江水反而倒灌进西枝江, 洪水基本上来自干流,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由于暴雨中心移动方向和洪水传播方向基本一致, 因此形成了该次洪水峰高量大的特点。但是由于河道连年过量采砂造成河床的不断下切变深, 这次洪水的水位并不是很高, 特别是下游。博罗站洪峰流量达到7840 m3/s, 自1979年以来达到最大, 在没有经过水库洪水还原的情况下, 初步排频, 这次洪水量级约为20年一遇, 但其相应水位只有9.85 m, 低于年最高水位的多年平均值。

(四) 损失情况

“05.6”特大暴雨洪水对东江流域沿岸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虽然近年对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沿岸各主要城市的江河堤防都进行了安全加固, 防洪标准已有所提高, 没有发生漫堤、溃堤现象, 但由于外江洪水持续维持在较高水位, 导致排水不畅, 内涝严重, 沿岸多处为洪水围困。

河源市五县一区全部受灾, 全市102个乡镇 (街道办事处) 有100个乡镇 (街道办事处) 相继出现灾情, 受淹城镇25个, 受灾群众达123.33万人, 转移群众15.92万人。全市因灾死亡26人 (其中因山体滑坡死亡24人, 因雷电、触电死亡2人) , 受伤51人。出现山体滑坡1.93万处, 倒塌房屋26497间, 43所学校校舍崩塌, 148户工矿企业停产。公路中断462条 (次) , 损坏公路路基1013.6km, 京九铁路损毁1.3km, 损坏输电线路437.73 km, 通信线路276.65 km。损坏水库62座, 其中东源县仙塘镇水流蔡水库 (库容11.3万m3) 垮坝, 损坏堤防1432处共180.2 km, 等等。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51.97千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35.26千公顷, 成灾面积39.94千公顷, 农作物绝收面积16.1千公顷。水产养殖损失面积2.07千公顷, 死亡大牲畜17955头。根据当地三防部门的统计, 本次暴雨洪水共造成河源市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

由于强降雨突如其来, 先后引发了惠州市龙门县、博罗县、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大亚湾, 特别是龙门县、博罗县、惠城区山洪倾泻, 河水泛滥, 村庄、农作物、鱼塘被淹, 部分桥梁、公路、通信、水利、供电、供水设施被冲毁。全市有68个乡镇, 42.847万人受灾, 死亡14人, 失踪3人。倒塌房屋6439间, 直接经济总损失7.52963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0.9857亿元, 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3.0814亿元, 工业、交通运输直接经济损失2.8786亿元。

(五) 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 导致“05.6”洪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天气背景造成6月中、下旬东江中上游发生大范围持续性降雨天气; (2) 东江流域仍处主汛期, 干支流水系基础水位较高, 使流域蓄洪能力降低; (3) 东江上游洪水和利江流域暴雨洪水发生遭遇, 叠加作用明显。另外, 人类建设、农业活动使自然水体面积减少, 导致江河湖泊水容量比过去明显减小, 抵御洪水的能力明显降低, 这些也是造成长江中游洪水不可忽视的原因。

参考文献

[1]SL196-97, 水文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2]SL247-1999,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

暴雨洪水 篇6

2010年7月末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水, 特别是松花江流域的吉林地区多数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 很多中小型水库超汛线或者溃坝。2010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就此次大洪水展开了广泛的调查、测量和分析, 为吉林省历史洪水资料的收集及灾后评估提供了大量一线基础资料。

1 水库基本情况过

胖头沟水库位于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二道沟村南水侧, 水库坝址建在鳌龙河支流搜登河上游, 地理位置东经到126°13′55″, 北纬43°46′26″, 距吉林省吉林市搜登站镇7.5km, 距吉长高速公路16km。坝址以上集水面积82.5km2, 河道长度22.4km, 河道比降8.33‰。胖头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 结合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 始建于1958年, 1971年竣工;2001年进行除险加固, 2004年竣工。胖头沟水库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峰流量211m3/s, 校核洪峰流量458m3/s。总库容1776×104m3, 死库容20×104m3。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 坝顶高程248.39m。泄洪建筑物为3孔2.0×2.6m有压泄洪洞, 设计最大下泄流量168.3m3/s。输水洞为1.0×1.2m方洞, 最大引水流量4m3/s。截止2009年末, 胖头沟水库历史最高洪水位245.15m, 历史最大入库洪峰流量88m3/s, 历史最大下泄流量31.4m3/s。

2 流域暴雨分析

搜登河发源于永吉县西阳镇搜登沟西南, 流经永吉县西阳镇的搜登、繁荣、吉林市辖区的半拉山、搜登站镇、桦皮厂镇。流域面积195km2, 河长56.8km。流域形状近似扇形, 属半山区, 植被较好,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上游河道坡度较陡、下游相对较平缓。河道较为顺直, 河底由河卵石及细沙组成。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8.4mm, 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

2010年7月19日至7月28日搜登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 胖头沟水库19日至28日累计降水量达189.5mm。由于胖头沟水库没有历年降水量资料, 无法利用胖头沟水库的降雨量资料计算此次降雨的频率, 故选用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在搜登河建立的搜登雨量站实测雨量资料来计算暴雨频率, 本次所选用的搜登雨量站距离水库较近, 其间地形没有较大变化, 且处于同一流域内, 流域面积较小, 其降雨量资料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 利用搜登雨量站的降雨量资料计算水库的降雨频率能够满足要求。胖头沟水库最大1日、3日、7日降水量分别为145mm、160mm、230mm, 根据参证站历年最大1日、3日、7日降水量资料, 利用P-III频率曲线适线分析计算, 确定2010年7月19日至7月20日的暴雨过程中最大1日、3日、7日降水量频率分别为0.8%, 1.0%, 1.1%, 计算结果见表1。

3 出库洪水分析

本次调查组先到水库管理处了解了当时洪水情况, 然后在水库下游不受出库闸门影响的地方选取合适过水断面查找洪痕, 测量过水大断面、水面比降, 最后分析率定各类参数, 通过比降面积法计算断面的洪峰流量。实地调查和测量的时间为2010年8月8日, 此时离洪水过去10天左右, 调查的人员经验丰富, 业务也很熟练, 因此调查及测量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胖头沟水库7月28日5:20开始加大放流, 流量为25m3/s;7月28日8:50水库闸门全部开启, 全闸放流持续至7月29日5时;7月29日6时放流逐渐减小, 至7月31日8时恢复自然放流。此阶段最高洪水位达247.16m, 坝顶高程为248.39m, 相差1.22m。调查时工作组对水库大坝至搜登镇河段实测了3个断面数据和河道比降。采用比降面积法计算出库洪峰流量, 采用公式为:

4 入库洪水分析

此次根据水库水情报汛资料和原始记录分析水库入库洪水过程。记录数据清楚、连续性较好, 经分析确认资料可靠, 依据此记录数据推算出水库入库过程。经计算, 本次洪水最大入库洪峰流量出现在28日9:30, 洪峰流量为688m3/s。7月28日12:30出现坝上最高水位247.16m, 相应库容1974.6×104m3。最大1h时段平均流量为641m3/s。依据胖头沟水库设计成果分析计算, 胖头沟水库最大24h洪量1379×104m3。胖头沟水库入库出库洪水过程线见图1。

5 结论

本次洪水最大1h平均入库流量为641m3/s, 最大出库流量188m3/s, 均超过了历史最大洪水。在本次洪水过程中, 水库削峰率为72.7%, 入库水量为2397×104m3, 水库拦蓄水量1285×104m3, 拦蓄水量占入库水量的53.6%, 因此, 胖头沟水库在本次洪水中起到了很好地削峰、拦蓄的功能, 为减轻下游灾害发挥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2010.07”洪水调查分析报告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 2010, 10.

[2]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

[3]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

暴雨洪水 篇7

此次降雨是继1994年“7.12”特大暴雨后的最大降雨,极大地缓解了旱情,补充了地下水资源,净化了环境,增加了沟渠、池塘、水库的蓄水量。但同时也给交通、人们出行、电力供应等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并使得部分农田、蔬菜大棚被水淹没,大风损毁蔬菜大棚,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倒伏受损严重,农户房屋进水并造成倒塌,特别是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受到严重的灾害影响[1]。

1 暴雨

这场大暴雨分布范围广、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雨强大,是继1994年7月12日发生的特大暴雨以来最大的一场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受自西向东雷雨云团的影响,泃河流域上游的错河、鲍邱河上游普降大到暴雨。鲍邱河上游暴雨中心在顺义区的杨镇、大孙各庄一带,暴雨中心杨镇暴雨量为260mm,为特大暴雨;泃河流域上游暴雨中心在错河流域,暴雨中心镇罗营暴雨量为173mm。

三河市暴雨中心发生在燕郊开发区一带,暴雨中心高楼暴雨量为197.9mm,接近特大暴雨级。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24日18:30-21:00,占总雨量的59%,以及7月25日6:00-11:00,占总雨量的31%。暴雨中心高楼站逐时降雨量过程统计表见表1。

燕郊开发区平均降雨量为171.0mm;三河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21.0mm,降雨总量为7 780.3×104m3。三河市7月24日17:00—25日12:00降雨量统计表见表2。

2 洪水

由于7月24日17:30—25日12:00的降雨过程产生的洪水过程,是继1994年7月洪水后的最大洪水。泃河、鲍邱河上游产流。泃河三河站最大洪峰流量为97.0m3/s;鲍邱河上游贾官营站最大洪峰流量估算为21.0m3/s,鲍邱河西罗村站最大洪峰流量为20.2m3/s,鲍邱河支流尹家沟夏垫站最大洪峰流量估算为18.0m3/s。

2.1 泃河水系

受7月24-25日暴雨影响,产流区主要在泃河流域上游的错河支流、平谷城区及三河市境内的红娘港一支(三河城区)、红娘港二支等,红娘港一支入口至引泃入潮渡槽间的泃河流域未产生径流。三河站7月24日18:48开始起涨,起涨水位为9.39m,流量为1.80m3/s;25日15:30到达峰顶,洪峰水位11.91m,洪峰流量97.0m3/s,涨峰历时20.7h。此次洪水过程形成洪水总量为1 155×104m3,直接径流总量为1 089×104m3,径流深8.9mm,产流系数0.072。泃河上游平谷区的海子、黄松峪、西域等水库拦蓄洪水1 800×104m3。

2.2 鲍邱河水系

受7月24-25日暴雨影响,鲍邱河上游西北部的顺义区杨镇、北部大孙各庄镇及燕郊开发区产流。

鲍邱河支流尹家沟夏垫站产生洪水总量为201.2×104m3,直接径流总量为168.9×104m3,最大洪峰流量估算为18.0m3/s;主要为三河市燕郊开发区汉王路以东区域产流,产流面积为28.1km2。

鲍邱河上游贾官营站产生洪水总量为196.6×104m3,直接径流总量为196.6×104m3。最大洪峰流量估算21.0m3/s,出现时间大约在7月25日20:00以后,产流面积49.1km2。其中,大厂县夏垫镇潘各庄砖厂的坑塘拦蓄洪水15×104m3。

鲍邱河下游西罗村站产生洪水总量为573.3×104m3,直接径流总量为345.9×104m3。7月26日9:13到达峰顶,洪峰流量20.2m3/s,相应水位6.61m。

2.3 潮白河水系

7月24-25日暴雨未使潮白河上游产流,因此没有径流入三河市境内(在西南各庄西北)。产流区在燕郊开发区汉王路以西、高楼西部部分区域以及京秦铁路南部部分区域,其主要产流区域在京秦铁路以北、汉王路以西、幸福渠以南、潮白河以东所在的城区内。此区域产流面积31.36km2,产流总量为402.2×104m3。其中,产流总量的2/3由白庙橡胶坝下侧泄入潮白河;1/3由燕龙生态园排沥管道下泻到潮白河;燕郊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为12×104m3。

(mm)

(mm)

3 灾情

3.1 灾情状况

燕郊镇南槽庄、北巷口、翟各庄、马起乏等村街道和民房不同程度进水,二街、三街、四街有多处民房进水,水深30~40cm,特别是燕郊镇二街整个街道排水通道被挤占,排水通道受阻,街道及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积水;燕郊高新区除102国道外,大部分街道汪洋一片,水深60~80cm,车辆被淹,通行受阻,燕高路等部分路段水深1.0~1.5m,8个穿铁路地道桥只有1个勉强通行,7个地道桥平均水深2.0~3.0m。燕郊城区老水厂、高楼辛庄水源地暂时无法供水。星河皓月、上上城二期、福成一期等部分小区一层楼房及地下室出现不同程度进水。这次强降雨伴随电闪雷鸣,造成城区多处断电。另外,三河市其他镇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灾情,泃阳镇沿密涿支线66.67多hm2农田被淹,齐心庄、李旗庄部分村街及农户进水,高楼镇皮各庄10余户民房进水,部分农户转移到村委会临时避险。黄土庄镇66.67hm2玉米出现倒伏,多处立交道口积水,白庄子村变压器被击毁。杨庄镇不老淀村两间民房因雷电引起火灾,但无人员伤亡;玉米倒扶333.33余hm2。段甲岭镇水淹农田133.33hm2,玉米倒伏133.33hm2。新集、皇庄等镇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灾情。

3.2 灾情成因

造成燕郊开发区被淹的主要原因是城区排水不畅。其一是暴雨短历时短、降雨强度大,瞬时产水量多。其二是向潮白河泄洪的渠道主要出口只有白庙橡胶坝处,燕龙生态园排沥管道泄洪能力又有限,白庙橡胶坝上游没有排入潮白河的出口,在短时间内排泄能力不能顺畅派出沥水,城市防洪已迫在眉睫。只有加大城市排水网络的泄洪能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唯一出路。

4 几点认识

通过对三河市2011年“7.24-25”暴雨洪水造成的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查找不足,提高思想意识,加大治理力度,把暴雨洪水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是要加强防范可能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的警惕性和预见性。由于三河市地处燕山山脉的迎风区,受台风影响,极易发生突发性、短历时的特大暴雨,要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

二是为了避免和减轻未来再次出现特大暴雨洪水所造的损失,应尽快出台三河市整体科学防洪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优先确保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在城市建筑群、街道及住宅小区建设集中式雨洪水积蓄系统(储蓄水池、渗井、渗沟等),在绿地、绿化带建设雨洪水渗透系统(滞水下渗)等用来滞洪和储蓄雨水,尽快实施河系、渠道、管网的建设,疏浚河道,清理沟渠,提高暴雨洪水下泄能力,形成合理的防洪体系,确保三河市的防洪安全。

三是水文气象部门要加大水文气象自测报设施的建设,形成法规完善、体制健全、站网合理、技术先进、精兵高效、信息及时、预报准确、运行可靠、管理科学且服务全面的管理运行服务体系,实施对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全方位立体监测,构建监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形成先进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提高水文气象监测工作效率及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服务于社会。同时,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发布于一体化,使防洪监控体系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形成合力,向着“更全”“更准”“更快”“更新”的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全面发展。

上一篇:硬膜外手术下一篇:局域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