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特性

2024-09-30

暴雨特性(共3篇)

暴雨特性 篇1

汉江中游处中国内陆腹地, 台风深入内陆在其他天气系统配合以及地形影响下形成特大暴雨和洪水, 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洪水灾害, 了解台风暴雨特征, 跟踪移动方向, 早作防范就能尽量提高减灾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本文就7503和9608两次台风移动路径、汉江中游地形等阐述汉江中游台风暴雨特性可供防洪决策参考。7503和9608台风在大陆移动过程中引发了国内外关注的75.8特大洪水和96.8特大洪水, 汉江中游75.8洪水和96.8洪水只能是其一部分, 本文“汉江中游”的所指范围主要在襄阳地区, 不包括与淮河上游相邻的唐白河上游, 即河南省区域, 因此文中暴雨资料只涉及湖北省境内。

1 汉江中游流域概况

汉江中游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区, 系亚热带北部向温带过渡的地带, 兼有南北气候特征, 汉江中游是汉江干流从丹江口水库到钟祥皇庄的区段, 长270km, 流域面积45123km2, 北纬31°~34°, 东径111°~113°之间范围。较大支流主要有唐北河, 流域面积24500km2;南河、流域面积6418km2;蛮河流域面积3276km2, 其他支流北河、小清河、淳河等流域面积均在2000km2以下。汉江中游发生的暴雨按成因分类主要有3种:

1) 锋面暴雨, 范围大、历时长, 能造成较大范围洪涝灾害;

2) 局部地区强对流暴雨, 范围小, 历时短, 能造成局部地区毁灭性灾害;

3) 台风暴雨, 发生机率小, 范围有限, 能造成部分地区大洪灾。

2 汉江中游地势特征

汉江中游西南部是武当山脉和荆山山脉, 东北是桐柏山脉, 东南是大洪山山脉, 北方有伏牛山脉, 中游腹地为河谷平川, 北靠南阳盆地, 构成地形总的趋势是东西高, 南北低, 形成“襄阳走廊”, 气象上称为“南 (阳) 襄 (阳) 夹道”, 这种地形特征, 有利于暖湿气流从夹道穿过北上。

3 台风路径

登陆后的台风必须在其他天气系统的配合下, 在持续不断地水汽动力驱动和良好的抬升条件下才能发生暴雨, 7503和9608台风皆有相应天气系统的支持才能穿过汉江中游, 以下简述两个台风移动路径。

3.1 7503台风移动路径

7503台风8月初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 当移动至长江附近时有所加强发展, 途径荆州、宜昌, 穿过南襄夹道进入南阳盆地, 因河套阻塞高压较强及伏牛山脉阻挡在唐白河中上游和淮河上游徘徊20多小时, 又折向西南经襄阳、襄城、谷城顺汉江河谷上行至大巴山区消失。7503台风路径十分特殊, 两次转向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有关, 因其徘徊转向发生在汉江中游区域与淮河上游区域, 两次穿过襄阳, 所以本次台风颇有研究价值。其路径见图1。

3.2 9608台风移动路径

9608台风于8月1日在福建福清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 此时付热带高压脊线位于32°N以北, 在付高南部又有强劲的偏南气流迫使低气压穿过江西南部到达湖南, 在付高西南部边缘折向穿过湖北汉江中游南襄夹道进入河南西北部, 又穿过河北省、辽宁省后消失, 在河北省发生了罕见的96.8暴雨洪水。其部分路径见图1。

4 台风暴雨特性

4.1 7503台风暴雨特性

4.1.1 7503台风暴雨中心位置

7503台风8月4日~6日在经过南襄夹道时荆山山脉迎风坡面成为暴雨中心, 最大次暴雨量286m m, 中心区域海拔多为200~400m, 位置在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交界处, 8月7~8日折向西南移动时武当山脉迎风坡成为暴雨中心, 最大次暴雨量526m m, 中心位置海拔200~400m, 中心区域位于谷城县与房县交界处, 从8月4日至8月9日前后两次暴雨中心位置相距40~50km。

4.1.2 7503台风暴雨强度和暴雨梯度

7503台风暴雨从8月4~9日次暴雨量大于200m m的笼罩面积为8260km2;大于300m m笼罩面积为3200km2;大于400m m笼罩面积为1330km2;大于500m m笼罩面积为800km2;大于600m m笼罩面积为270km2。点最大6h为250.3m m;最大12h为334.5m m;最大24h为395.2m m;最大1d为360.9m m;最大3d为525.5m m;最大7d为638.0m m。在暴雨中心两侧雨量递减迅速, 最大折减率为25.6m m/km。

4.2 9608台风暴雨特性

4.2.1 9608台风暴雨中心位置

1996年8号台风在经过襄阳地区时在荆山山脉迎风坡面发生特大暴雨, 次暴雨量超过300m m, 中心位置在谷城县与南漳县交界赵湾、赵店、李庙一带, 海拔高度200~400m。

4.2.2 9608台风暴雨强度和暴雨梯度

在9608台风暴雨中心区域次暴雨大于200m m笼罩面积约4400km2;大于300m m笼罩面积约1600km2;大于400m m笼罩面积约360km2。点最大1h为43.5m m/h;点最大2h为74.0m m;最大6h为74.0m m;最大12h为109.0m m;最大24h为185.0m m;最大2d为299.0m m。最大暴雨梯度为18.6m m/km。

4.3 汉江中游台风暴雨与其他暴雨的比较

4.3.1 与本流域其他暴雨的比较

汉江中游锋面暴雨一般范围较大, 历时较长, 降雨强度相对较小, 但因量大, 范围广, 能形成跨流域洪涝灾害。强对流暴雨发生较频繁, 但次暴雨量相差较大, 因其历时短, 范围小, 强度大, 只能造成局部地区洪灾, 最有代表性的强对流暴雨是1982年7月29日发生在谷城县南河至潭口一带的高强度暴雨, 据两个雨量站记载, 1h达89.0m m;6h达330m m;12h达460m m;24h达581m m。在暴雨强度与次暴雨量上均远远超过发生在本地的台风暴雨。由于暴雨前无异常征兆, 使当地猝不及防, 巨大的泥石流安全抹平了所经过的村庄, 其惨状在襄阳地区绝无仅有。强对流暴雨因其突发性强极易造成局部地区巨大水毁损失, 应积极研究对策, 以作防范。

4.3.2 与同次台风在其他地区发生暴雨比较

7503号台风穿过襄阳进入河南省后在其他天气系统配合下, 不仅没有减弱, 而且有所加强, 在唐白河和淮河上游区域徘徊达20多小时又折向西南移动, 在河南省境内形成了令国内外震惊的河南758暴雨和洪水, 其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均创下了本地和我国有记载以来的新纪录, 1h达234.8m m, 3h达494.6m m, 24h达1063.3m m, 3d达1605.3m m。其暴雨量之大, 过程之恶劣, 洪灾之惨烈是历史上罕见的, 相比之下发生在襄阳地区的758暴雨洪水远远不及河南758。

9608台风穿过襄阳进入河南西北部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沿太行山迎风坡由南向北发生特大暴雨, 中心次暴雨量达651m m, 最大24h达597.6m m, 此次强暴雨造成大面积涝洪灾害, 损失达456亿元。相比之下, 发生在襄阳地区的洪灾仅局限在蛮河流域的南漳县和宜城市, 损失数亿元。

4.4 汉江中游台风暴雨特性

综合以上所述, 汉江中游台风暴雨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 发生机率小, 次数少;

2) 台风暴雨移动路径基本一致, 均是由东南向北穿过南襄夹道进入南阳盆地;

3) 汉江中游的地势特征决定了台风暴雨中心位置均在荆山山脉和武当山脉的迎风坡面上的南漳县和谷城县;

4) 上述迎风坡面平均海拔200~500m, 由于坡面抬升条件的局限, 使暴雨量和暴雨强度、暴雨梯度均小于同一台风在其他地区形成的暴雨, 如75.8河南暴雨和96.8河北暴雨。

5 结语

台风登陆深入内地进入汉江中游的机会很少, 但其所造成的洪灾损失却不可低估, 襄阳75.8暴雨洪水给襄州区、保康县、谷城县等造成数十亿元的财产损失, 伤亡数百人。96年8月台风暴雨又造成蛮河中下游南漳县、宜城市巨大洪灾。但是随着我国气象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监控天气系统变化的能力不断加强, 对台风暴雨造成的洪灾损失是可以防范的, 那就是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 探讨台风暴雨特性, 追踪台风移动路径, 对可能发生的洪水早作部署, 就可将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

暴雨特性 篇2

北江流域06.7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7月,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外围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北江流域普降暴雨,中上游局部地区遭受特大暴雨,水位迅猛上涨.暴雨洪水导致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分析“06.7”暴雨成因及形成洪水的.特点,揭示了暴雨洪水的规律,并对水文测站今后在高洪水位测验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 者:黄海虹 黄霞娣 童宏福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文局清远水位站,广东,清远,511827刊 名:水利水电快报英文刊名: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30(8)分类号:P333.2关键词:暴雨洪水 特性 对比分析 北江流域

蛮耗站暴雨特性分析 篇3

关键词:蛮耗站,暴雨,统计参数,特性,分析

1 自然地理概况

蛮耗水文站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东南部, 地处东经103°22′, 北纬23°01′, 属云南南部河流元江水系, 集水面积32037km2, 为元江出境最后一个控制站, 距下游出境口97km, 站址海拔150m, 控制区域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河道坡降为2.05‰。

2 暴雨成因

蛮耗站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5~10月受南海北部湾东南暖湿气流和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两股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相遇, 或西风带大槽及地方性热雷降水影响, 往往形成降雨天气过程。

3 暴雨特性

3.1暴雨的年内分配。按照国家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 (内陆部分)

对蛮耗站1975年~2010年10min、60min、6h、12h、24h五种历时的同期观测资料作分析并进行了暴雨发生频次统计, 见表1。从表1中可看出:蛮耗站暴雨全部都发生在5~10月份;大暴雨一般发生5~10月, 占大暴雨发生次数的96.7%;大多数暴雨、大暴雨发生6~8月份, 占暴雨发生次数的73.3%, 占大暴雨发生次数的66.7%;其中7月份暴雨、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 占暴雨发生次数的33.3%, 占大暴雨发生次数的30.0%。根据降水资料分析, 每年5月份降水量开始显著增加, 暴雨也随之发生, 5~10月份降水量最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6.2%, 且期间暴雨发生次数最多、量级最大。3.2暴雨的的时程变化。根据所选取的暴雨资料分析, 暴雨历时多集中在几小时或十几小时之内, 一般12h雨量占24h雨量的65.1%~100%, 6h雨量占24h雨量的52.5%~99.5%, 60min雨量占24h雨量的29.3%~82.5%。3.3暴雨统计参数分析。3.3.1时段暴雨参数与历时的关系。各时段暴雨均值及其系列最大值随时段增长而增加, 在其它影响相同的条件下, 各时段暴雨均值与系列最大值对应长历时暴雨量大于或等于较短历时的暴雨量。3.3.2暴雨参数P、CV的变化规律。按年最大法选择, 用矩法公式计算统计参数P、CV, 经验频率采用ÂÁÁÃÃÁÂÁÂÂÃ计算, 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的分布来研究暴雨的年际变化规律。从表2可看出:各时段暴雨P随时段增长而增加;各时段暴雨CV值随时段的增长变化不大, 60min暴雨的CV值与6h暴雨的CV值相接近, 24h暴雨的CV值最小;各时段极值比10min的极值比最大。

4 暴雨的趋势变化

根据蛮耗站36年的暴雨观测资料, 统计暴雨、大暴雨出现的次数, 从结果来看 (见图1~图2) , 每年都有暴雨、大暴雨的发生。暴雨次数在1975年~1987年是一个低频发区, 1988年~2000年是一个高频发区, 2001年~2010年是一个低频发区;大暴雨次数在1975年~1987年是一个高频发区, 1988年~2000年是一个低频发区, 2001年~2010年也是一个高频发区, 且年发生次数不间断。

5 趋势检验

要判断变化趋势的程度是否显著, 就要对相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 本文用t检验来进行显著性检验, 原假设H0:ρ=0, ρ为总体相关系数, 统计量 遵从自由度n-2的t分布, 给定显著性水平, 查表, 如果t>t则认为变化显著。 (表3) 结果表明, 暴雨次数、大暴雨次数都未达到显著性检验的水平。大暴雨次数有减少趋势, 同时说明大暴雨次数检验拒绝零假设, 接受研究假设, 为了进一步探讨大暴雨的变化有必要对气象因子与大暴雨之间相关关系做分析, 建立相关的模型。

6 暴雨灾害性

暴雨、大暴雨的发生容易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如2008年7月15日个旧市蛮耗镇开始出现降雨。16日1时至3时的两个小时, 降雨量达到105毫米。此次大暴雨直接导致蛮耗镇蛮耗村委会后山小河沟山洪、泥石流暴发。造成2人重伤, 25人轻伤, 6人失踪, 40余间民房损毁, 紧急转移安置灾民29户99人。灾害还导致倒塌民房14户42间, 损坏民房45户90间。蛮耗集镇沿街商店铺面受灾严重, 大量的商品物资、生活用品、家用电器受损, 水电、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其中公路严重损坏10公里, 50余辆农用车、摩托车、汽车等被泥石流淹埋,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 农业经济损失250万元。

7 结论

蛮耗站暴雨主要受南海北部湾东南暖湿气流和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两股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相遇, 或西风带大槽及地方性热雷降水影响, 往往形成降雨天气过程。暴雨的季节性强, 主要集中在5~10月份, 6、7月出现次数最多。蛮耗站暴雨突出, 所在区域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不同历时最大点雨量发生频次较高, 暴雨历时多集中在几小时或十几个小时之内。从统计学检验的水平来看, 暴雨、大暴雨次数未达到显著性的标准。为了进一步探讨暴雨的变化有必要对气象因子与暴雨之间相关关系做分析, 建立相关的模型, 对暴雨进行预报, 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扈祥来, 高前兆, 牛最荣, 马正耀, 张正祥.甘肃省暴雨初探[J].干旱气象, 2004 (3) :74-79.

上一篇:实践的空间下一篇:高校数字参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