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2024-10-11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共8篇)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1

1、引言

随着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通信量的激增, 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 而且还要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3G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服务结合起来, 在提高无线频率利用率的同时, 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无线通信服务[1], 3G具有增强的漫游功能、宽带数据的视频和多媒体业务、高的服务质量和数据永远在线[2]。在3G大规模商用以后, 多媒体服务与应用将会得到广泛推广, 而3G在速率、服务质量、无缝传输等方面的局限性也将日益显露出来, 势必需要带宽更宽的无线系统。故移动通信的下一步必定是走向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的4G, 以在移动环境中支持高清晰度视像和其它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应用[3], 4G不仅是对3G的困难和局限的突破和演进, 而且增强了服务质量、增加了带宽和降低了成本[2]。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如表1和图1所示。

2、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及其演进

2.1 标准及其演进

现在多种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同时运营, 并且在朝系统的标准化方面进行。移动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组织主要是3GPP, 3GPP2和IEEE, 在ITU规定的范围内, 这些组织提出全球适用的标准。ETSI (欧洲) 、ARIB (日本) 和ATIS (美国) 等地区性组织也参与标准化进程。

3GPP是负责GSM、UMTS和LTE规范的制定[4]。3GPP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演进过程中主要阶段的基本概要如图2所示, 图2是按照3GPP规范版本显示时间顺序的, GERAN演进包括下行链路中的双载波、EGPRS2和潜伏期的减少, HSPA演进包括高阶调制和MIMO。3GPP的短期演进是R5 (HSDPA、IP RAN) 、R6 (HSUPA、MBMS、IMS、3GPP-WiFi) 和R7 (HSPA+、MIMO、OFDM) 。3GPP演进的未来的研究: (1) 目标:数据速率改进, 低的网络潜伏期, 容量和覆盖的改善; (2) 平坦的网络结构:eNodeB+aGW; (3) 关键技术:多接入方案SC-FDMA/OFDMA, 多天线技术, 增强MBMS。

对于UTRAN, 除了主流的在配对频谱下运行的FDD模式, 也有在非配对频谱下运行的TDD模式 (主要差别是码片速率不同) 。R4中的1.28Mcps选项也被称为TD-SCDMA, 它被中国选作3G移动通信标准, LTE系统具有TDD和FDD两种模式。

3GPP2是负责cdma2000的标准化[5], cdma2000是主要用在美国和韩国的3G系统。EV-DO (即HRPD) 一直作为分组数据发展 (类似于UMTS中的HSPA) 。3GPP2的短期演进是EV-DO RA和EV-DO RB 3X、6X、9X……。3GPP2的长期演进是UMB (超移动宽带) 。cdma2000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3GPP2 UMB在AIE第二阶段的松散后向兼容; (2) 关键技术的改进主要是在物理层使用MIMO和OFDM技术; (3) 与cdma2000后向兼容, 数据速率和覆盖的改善。

IEEE是负责其他系统的标准化问题[6], 最成功的是WLAN系统 (802.11b/802.11g, 商业上称作W i F i) 的标准化。在W L A N和蜂窝系统之间, 主要的差别是W L A N对移动性的有限支持;在蜂窝系统中, 对用户移动性 (如连接的无缝切换) 的支持首先纳入到标准中, 而802.11系统的最初的范围局限于链路层和低层。然而, I E E E标准化也在朝增加移动性方向发展, 如802.11r, 802.11u和802.21 (后者能使不同种类网络之间切换和互操作性) 。IEEE也标准化802.16 (商业上称作WiMAX) , 2005年, 该标准被修改, 增加了移动性, 新形成的IEEE 802.16e-2005也称作移动WiMAX。WiMAX与UTRAN FDD, UTRAN TDD, EDGE, cdma2000和DECT一起构成IMT-2000的ITU标准家族六个陆地无线接口, 它们均为3G系统。

对于B3G系统, LTE一直计划作为3GPP无线接入技术的长期演进, LTE系统代表了移动通信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目的是改善性能和减少运营商的成本, 目标是高数据率, 低潜伏期和最优化的分组无线接入技术[7]。L T E的演进 (L T E-Advanced) 是在3GPP中定义的, 期望达到IMT-Advanced的技术要求, 即LTE-Advanced能够应用到IMT-Advanced系统、系统组成和包括支持B3G系统容量的新的无线接口等有关方面, 可以预见LTE-Advanced将作为3GPP规范的R10版本。3GPP2标准化UMB, 而IEEE是标准化802.16m (WiMAX的演进) , 802.16m将提供满足IMT-Advanced要求的先进的空中接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8]。

2.2系统的数据速率

增加数据速率是上述系统演进的主要动力。在G S M中, 数据速率限于10Kbps左右;而LTE和WiMAX数据速率可能到达50至100Mbps, 通过使用宽的传输带宽 (如UMTS使用5MHz载波, 而LTE能工作在高达20MHz带宽) 可以实现该目标。由于物理层增强 (如Turbo编码, HSPA中的混合ARQ, 16QAM甚至64QAM等高阶调制, 或使用MIMO) 或高层增强 (如在EGPRS中的混合ARQ) , 性能的改进也是可能的。也能够通过更有效的多址技术改善性能, 2G系统 (如GSM, 但IS-95除外) 主要是基于TDMA, 而3G系统 (如UMTS) 是基于CDMA, LTE和WiMAX是基于OFDMA (LTE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DMA) 。OFDMA的优势之一是更高的频谱效率及带宽和频谱分配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特别是考虑可利用的频谱分配范围和当前被其他系统占用频带的未来重新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时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

3GPP系统的数据速率如表2和表3所示, 其中最大速率是理论值, 实际上, 在一些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该值。表2中的值对单一的GSM载波 (200 KHz) 是有效的;表3中5 MHz载波对应于UTRAN, 20 MHz载波对应于LTE。

在非3G P P技术的情况下, 当使用20 M H z载波, 在75Mbps物理层, 移动WiMAX允许最高理论数据速率。对于IMT-Advanced, 高速运动的用户的目标数据速率是100 Mbps, 而低速移动的用户可以到达1G b p s。L T E系统没有到达I M T-Advanced的速率要求, 为了进一步满足IMT-Advanced系统的要求, LTE-Advanced系统的目标速率是下行为1Gbps, 上行为500Mbps[9]

2.3 网络基础结构和终端的演进

由于数据业务重要性不断增加, 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从电路交换结构向分组交换系统的转移, 虽然最初仅支持非实时数据 (如GPRS) , 现在有支持其他种类的数据业务趋势, 如游戏等交互式业务。利用VoIP, 依靠分组交换连接也能提供语音和其他的会话业务。为了支持不同种类的业务, 低潜伏期是必需的, 许多标准化工作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 如依靠物理层增强 (如传输时间间隔的减少, 表4) 和高层增强 (如GERAN演进的快速Ack/Nack报告) 。向分组交换系统的趋势意味着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一同朝基于IP核心网络移动。

虽然移动网络本能地支持双向通信, 但是近年来, 增加广播容量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例如, 在3GPP的R6中, MBMS (多媒体广播和多点传送业务) 引入的目的是提供移动电视等业务, 然而, 它们不得不与其他的广播技术竞争 (如DVB-H) , 或其他的系统竞争 (如Qualcomm的媒体FLO) 。

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出在单一网络上能够有效支持不同类型业务的网络解决方案, 然而, 也有朝异类系统的发展趋势, 这就是不同的技术被集成到单一网络的原因。在系统内, 蜂窝技术能用来提供覆盖, 而不同技术的hotspots能用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Hotspots能用来为高业务区域或覆盖较差区域 (如室内) 提供较好的覆盖及增加容量等优势;在某些情况下, Hotspots的接入可能局限于有限的用户群。3GPP R6中的GAN (通用接入网络, 也叫UMA) 是hotspots使用的一个例子, 工作在未授权频谱 (如WiFi接入点) 下, 能够对蜂窝网络提供的业务给以补充。类似的选项是pico或femto小区的使用, 这些小区是使用运营商授权频谱并集成到现有网络的低功率小区, 可能由于用户接入限制, 覆盖非常有限的区域。如果没有运营商的干涉, 它们能够由用户按照自己的基本条件直接地安装。3GPP正在对基于UMTS的Home NodeB和基于LTE的Home eNodeB的解决方案继续工作。

虽然终端仍然是有效的价格并能够提供充分长的电池寿命, 但异类网络对终端也形成了挑战, 即必须支持多址技术。处理复杂性的技术正在发展之中。认知无线电是一个引起注意的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就是为什么移动通信能够选择该系统和带宽,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好的服务质量。不仅仅局限于终端, 为了最有效的利用可以利用的频谱, 避免或减少与其他用户之间的干扰, 依据环境条件网络组成部分 (如BTS) 能改变它的发射或接收参数 (功率, 频率, 调制等等) 。在终端, 认知无线电能依靠软件无线电作为有效的重新配置的授权技术。从运营商的观点来看, 主要目标是减少基础结构成本, 建立基础结构 (CAPEX) 和运行网络 (OPEX) , 因此, 结合基于IP核心网的使用, 减少网络组成部分数量的平坦网络结构是发展方向。在向平坦网络结构发展后, 成本不是唯一的理由, 减少潜伏期也是吸引人的因素。在3GPP中, 在自组织网络领域也有标准化工作, 即计划编制量最小和没有或少的来自运营商的干涉将自行配置的系统, 当增加新的网络节点, 这些系统不需要或要求较小的重新配置。

3、结束语

对于无线通信的未来演进, 发展的趋势是:

●依靠更高的带宽 (如100M H z) 进一步增大数据速率, 进一步提升物理层技术以增加频谱效率 (如较多天线的M I M O配置) ;

●进一步减少潜伏期;

●向全IP网络和VoIP转化;

●异类网络;

●终端和网络组成部分更多的灵活性 (如认知无线电) 。

非标准化 (如干涉抵消算法) 的设备和网络基础结构的改进能潜在地更进一步地提供容量改进的解决方案。另外, 提供减少无线基础结构环境影响的绿色网络解决方案也是努力的方向。

移动通信以其移动性和个人化服务为特征, 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以宽带和提供多媒体业务为特征的新一代移动无线通信的发展, 将以市场为导向, 带动新技术和业务的发展, 不断摸索新型的经营模式。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 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 不同的适用区域, 不同的技术特点, 不同的接入速率, 3G及其演进技术与WLAN、WiMAX、UWB等宽带接入技术, 因其不同的技术特点, 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 将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一体化的网络中找到自己的天地, 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 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核心网络层面以IMS为会话和业务控制的网络架构, 成为面向多媒体业务的未来网络融合的基础, 面向未来的核心网络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 能够提供各种业务的综合, 满足相应的服务质量, 支持移动/漫游等移动性管理要求, 保证通信的安全性。移动通信业务应用将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 业务应用种类将更为丰富和个性化, 质量更高;通信服务的价值链将进一步拉长、细分和开放, 形成新的、开放式的良性生态环境, 业务应用开发和提供将适应此变化, 以开放API接口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封闭式业务开发和提供模式。无线通信终端将呈现综合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无线终端的功能和性能将更加强大, 成为集数据处理、多媒体视听和无线通信于一体的个人数据通信中心。总之, 无线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 各尽所长, 向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无线网络发展, 并逐步实现和宽带固定网络的有机融合[10]。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然后对3GPP系统、3GPP2系统和WiFi等宽带技术的标准、特点, 系统参数、网络结构、应用范围和演进方向等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 重点讨论了3GPP系统无线接入网络演进过程中各种技术的标准、优缺点、改进措施及进一步演进, 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无线通信,标准化,演进

参考文献

[1]王琪.3G技术标准及其发展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 2007, (2)

[2]彭小平.浅析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J].通信技术, 2007, (6) :16

[3]雷震洲.移动通信的未来[J].电信世界.2004, (3) :3

[4]http://www.3gpp.org

[5]http://www.3gpp2.org

[6]http://ieee802.org/

[7]3GPP TR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 (E-UTRA) and evolved UTRAN (E-UTRAN)

[8]张平.Gbp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4G Activities in China[EB/OL].http://icwmmn08.bjtu.edu.cn/4G Activities in China_all.pdf

[9]3GPP TR36.913.Requirements for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 (LTE-Advanced)

[10]韩国柱.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 (11)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2

【关键词】军用;无线电;通信装备

1.基本概念与定义

战备和战时,军事通信都是为军事目的而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军事通信技术是军队实施通信保障的技术,是军事體系对抗的重要工具。进入21世纪后,以卫星通信和激光通信为主要手段的空间通信网络发展迅速。在通信组织上,形成了从太空到水下的多维、多网系、多手段、宽频带、多模式的整体通信保障能力。军用无线电通信装备,是军队中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的技术设备的总称。其共同的工作原理是:在发送端,信息经末端设备变为基带信号,然后调制发射机的载波,形成已调射频信号,经放大达到一定的功率后,馈至发射天线辐射出去;在接收端,接收天线收到无线电信号后,经接收机的选择、变频、放大,解调成为基带信号,再经末端设备还原成信息。

2.发展军用无线电通信装备的重大意义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四次现代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掌握了信息战的绝对优势,并广泛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取得巨大成功,充分证明通信装备是信息战的基础,是军事装备中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3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要求:“加速军工电子装备和系统的发展,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任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军工质量第一的意识,全力以赴,确保电子信息装备等重点型号工程任务的完成。”目前,在通信手段上,我军无线通信已基本实现通信技术体制由模拟向数字转变,通信线路由电缆向光缆转变,通信交换由机电向数位程式控制转变,通信终端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通信网路由单项业务向综合业务转变,通信管理由人工向智能转变。尽管我军通信装备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在军事通信上的投入和装备情况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军事电子与通信系统开支占国防开支比例较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军事电子与通信系统开支占国防开支的比例约在5%左右,而我国不到3%。

3.发展军用无线电通信装备的现状分析

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对抗的需要,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我军研制了一批具有自适应、跳频、扩频功能的抗干扰通信装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无线电通信装备的对抗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了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形成了我军第四代无线电通信装备。进入1世纪以后,通信装备将特别突出无线电通信装备的网络系统功能,采用多种无线电传输手段,同时加上数字化与各种加密措施,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生存性、抗毁性能力更高,更加适应未来高科技战争的需要。目前,我国主要从事军用无线通信设备制造的企业有: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烽火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无线电厂等。目前我国军用无线通信设备市场参与者不多,市场份额基本全部由前五大生产企业分摊,各参与者又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分别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例如,武汉中原电子在超短波无线电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及研发优势,该公司产品在我国陆军的装配比率最高。广州海格通信在中长波、导航等产品上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其超短波电台产品主要装备海军方面。总的看来,国家处于国防安全的考虑,目前没有某种产品形成独家垄断的局面,但是由于市场进入门槛高、市场参与者不多,市场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4.今后军用无线电通信装备发展的未来方向

军用移动通信系统在各个方面都比民用的要求高,因此技术复杂程度较高,也比较昂贵。所以,目前许多外军地域通信网的结构还没有包括这一个系统,仅在英、法、美等少数几个国家中列为装备。我国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已经具备此系统的地域通信网在不断改进其性能,而那些原来没有这一系统的地域通信网则正在加速研制增加这一功能。因此可以说,今后在地域通信网中增设移动通信系统将是提高其机动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军用移动通信系统将会在抗干扰、抗测向和抗截获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改进,在系统容量、传输可靠度等方面也会有较大提高,而且移动通信将不仅限于地面,还会向空中发展,如利用升空平台,包括直升机、系留气球等作空中中心台,以及利用卫星转发器改为中心台作空间通信。那时,移动道信将会发挥更巨大的作用。

5.今后军用无线电通信装备发展的注意点

我们知道,军用项目和民用项目共用许多基础技术,但由于军用项目和民用项目的具体需求不同,非军工企业即使有先进的技术,但与国防系统的需求不一致,也就不具备进入国防市场的条件。一项技术能否用于军事,不是以经济效益为决定因素,而是取决于其可靠性,其次才是适用性和先进性。可靠性是军品生产的特定要求,对于非军工企业来讲,要想进入国防产业,就必须首先满足军品对特定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军品生产有特殊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又与经验的积累和工艺条件的形成分不开,实行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双轨制。非军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成本高昂。同时,由于民用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军品标准的差异,极易出现产品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一旦按照军品要求检验不合格,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损失。所以,一方面,欢迎更多的企业进入到军工通信装备研发与生产的行列中来,一方面也建议政府、军队、企业、市场、社会要关注更多的我国通信装备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不足。

6.结束语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3

关键词:移动无线通信,标准化,演进

一、引言

随着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通信量的激增,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而且还要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3G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无线频率利用率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无线通信服务[1],3G具有增强的漫游功能、宽带数据的视频和多媒体业务、高的服务质量和数据永远在线[2]。在3G大规模商用以后,多媒体服务与应用将会得到广泛推广,而3G在速率、服务质量、无缝传输等方面的局限性也将日益显露出来,势必需要带宽更宽的无线系统。故移动通信的下一步必定是走向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的4G,以在移动环境中支持高清晰度视像和其它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应用[3],4G不仅是对3G的困难和局限的突破和演进,而且增强了服务质量、增加了带宽和降低了成本[2]。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如表1和图1所示。

二、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及其演进

2.1标准及其演进

现在多种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同时运营,并且在朝系统的标准化方面进行。移动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组织主要是3GPP,3GPP2和IEEE,在ITU规定的范围内,这些组织提出全球适用的标准。ETSI(欧洲)、ARIB(日本)和ATIS(美国)等地区性组织也参与标准化进程。

3GPP是负责GSM、UMTS和LTE规范的制定[4]。3GPP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演进过程中主要阶段的基本概要如图2所示,图2是按照3GPP规范版本显示时间顺序的,GERAN演进包括下行链路中的双载波、EGPRS2和潜伏期的减少,HSPA演进包括高阶调制和MIMO。3GPP的短期演进是R5(HSDPA、IP RAN)、R6(HSUPA、MBMS、IMS、3GPP-WiFi)和R7(HSPA+、MIMO、OFDM)。3GPP演进的未来的研究:(1)目标:数据速率改进,低的网络潜伏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2)平坦的网络结构:eNodeB+aGW;(3)关键技术:多接入方案SC-FDMA/OFDMA,多天线技术,增强MBMS。

对于UTRAN,除了主流的在配对频谱下运行的FDD模式,也有在非配对频谱下运行的TDD模式(主要差别是码片速率不同)。R4中的1.28Mcps选项也被称为TD-SCDMA,它被中国选作3G移动通信标准,LTE系统具有TDD和FDD两种模式。

3GPP2是负责cdma2000的标准化[5],cdma2000是主要用在美国和韩国的3G系统。EV-DO(即HRPD)一直作为分组数据发展(类似于UMTS中的HSPA)。3GPP2的短期演进是EV-DO RA和EV-DO RB 3X、6X、9X……。3GPP2的长期演进是UMB(超移动宽带)。cdma2000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3GPP2 UMB在AIE第二阶段的松散后向兼容;(2)关键技术的改进主要是在物理层使用MIMO和OFDM技术;(3)与cdma2000后向兼容,数据速率和覆盖的改善。

IEEE是负责其他系统的标准化问题[6],最成功的是WLAN系统(802.11b/802.11g,商业上称作WiFi)的标准化。在W LA N和蜂窝系统之间,主要的差别是W LA N对移动性的有限支持;在蜂窝系统中,对用户移动性(如连接的无缝切换)的支持首先纳入到标准中,而802.11系统的最初的范围局限于链路层和低层。然而,IEEE标准化也在朝增加移动性方向发展,如802.11r,802.11u和802.21(后者能使不同种类网络之间切换和互操作性)。IEEE也标准化802.16(商业上称作WiMAX),2005年,该标准被修改,增加了移动性,新形成的IEEE 802.16e-2005也称作移动WiMAX。W i M A X与U T R A N F D D,U T R A N T D D,E D G E,cdma2000和DECT一起构成IMT-2000的ITU标准家族六个陆地无线接口,它们均为3G系统。

对于B3G系统,LTE一直计划作为3GPP无线接入技术的长期演进,LTE系统代表了移动通信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其目的是改善性能和减少运营商的成本,目标是高数据率,低潜伏期和最优化的分组无线接入技术[7]。LTE的演进(LTE-Advanced)是在3GPP中定义的,期望达到IMT-Advanced的技术要求,即LTE-Advanced能够应用到IMT-Advanced系统、系统组成和包括支持B3G系统容量的新的无线接口等有关方面,可以预见LTE-Advanced将作为3GPP规范的R10版本。3GPP2标准化UMB,而IEEE是标准化802.16m(WiMAX的演进),802.16m将提供满足IMT-Advanced要求的先进的空中接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8]。

2.2系统的数据速率

增加数据速率是上述系统演进的主要动力。在GSM中,数据速率限于10Kbps左右;而LTE和WiMAX数据速率可能到达50至100Mbps,通过使用宽的传输带宽(如UMTS使用5MHz载波,而LTE能工作在高达20MHz带宽)可以实现该目标。由于物理层增强(如Turbo编码,HSPA中的混合ARQ,16QAM甚至64QAM等高阶调制,或使用MIMO)或高层增强(如在EGPRS中的混合ARQ),性能的改进也是可能的。也能够通过更有效的多址技术改善性能,2G系统(如GSM,但IS-95除外)主要是基于TDMA,而3G系统(如UMTS)是基于CDM A,LTE和WiM A X是基于OFDM A(LTE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DMA)。OFDMA的优势之一是更高的频谱效率及带宽和频谱分配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特别是考虑可利用的频谱分配范围和当前被其他系统占用频带的未来重新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时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

3GPP系统的数据速率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最大速率是理论值,实际上,在一些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该值。表2中的值对单一的GSM载波(200 KHz)是有效的;表3中5MHz载波对应于UTRAN,20 MHz载波对应于LTE。

在非3GPP技术的情况下,当使用20M H z载波,在75Mbps物理层,移动WiMAX允许最高理论数据速率。对于IMT-Advanced,高速运动的用户的目标数据速率是100 Mbps,而低速移动的用户可以到达1Gbps。LTE系统没有到达IMT-Advanced的速率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IMT-Advanced系统的要求,LTE-Advanced系统的目标速率是下行为1Gbps,上行为500Mbps[9]。

表2 GERAN数据速率

表3 UTRAN和E-UTRAN的数据速率

2.3网络基础结构和终端的演进

由于数据业务重要性不断增加,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从电路交换结构向分组交换系统的转移,虽然最初仅支持非实时数据(如GPRS),现在有支持其他种类的数据业务趋势,如游戏等交互式业务。利用VoIP,依靠分组交换连接也能提供语音和其他的会话业务。为了支持不同种类的业务,低潜伏期是必需的,许多标准化工作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如依靠物理层增强(如传输时间间隔的减少,表4)和高层增强(如GERAN演进的快速Ack/Nack报告)。向分组交换系统的趋势意味着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一同朝基于IP核心网络移动。

表4 3GPP系统的传输时间间隔

虽然移动网络本能地支持双向通信,但是近年来,增加广播容量是一直努力的方向,例如,在3GPP的R6中,MBMS(多媒体广播和多点传送业务)引入的目的是提供移动电视等业务,然而,它们不得不与其他的广播技术竞争(如DVB-H),或其他的系统竞争(如Qualcomm的媒体FLO)。

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出在单一网络上能够有效支持不同类型业务的网络解决方案,然而,也有朝异类系统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不同的技术被集成到单一网络的原因。在系统内,蜂窝技术能用来提供覆盖,而不同技术的hotspots能用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Hotspots能用来为高业务区域或覆盖较差区域(如室内)提供较好的覆盖及增加容量等优势;在某些情况下,Hotspots的接入可能局限于有限的用户群。3GPP R6中的GAN(通用接入网络,也叫UMA)是hotspots使用的一个例子,工作在未授权频谱(如WiFi接入点)下,能够对蜂窝网络提供的业务给以补充。类似的选项是pico或femto小区的使用,这些小区是使用运营商授权频谱并集成到现有网络的低功率小区,可能由于用户接入限制,覆盖非常有限的区域。如果没有运营商的干涉,它们能够由用户按照自己的基本条件直接地安装。3GPP正在对基于UMTS的Home NodeB和基于LTE的Home eNodeB的解决方案继续工作。

虽然终端仍然是有效的价格并能够提供充分长的电池寿命,但异类网络对终端也形成了挑战,即必须支持多址技术。处理复杂性的技术正在发展之中。认知无线电是一个引起注意的重要的研究领域,这就是为什么移动通信能够选择该系统和带宽,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好的服务质量。不仅仅局限于终端,为了最有效的利用可以利用的频谱,避免或减少与其他用户之间的干扰,依据环境条件网络组成部分(如BTS)能改变它的发射或接收参数(功率,频率,调制等等)。在终端,认知无线电能依靠软件无线电作为有效的重新配置的授权技术。

从运营商的观点来看,主要目标是减少基础结构成本,建立基础结构(CAPEX)和运行网络(OPEX),因此,结合基于IP核心网的使用,减少网络组成部分数量的平坦网络结构是发展方向。在向平坦网络结构发展后,成本不是唯一的理由,减少潜伏期也是吸引人的因素。在3GPP中,在自组织网络领域也有标准化工作,即计划编制量最小和没有或少的来自运营商的干涉将自行配置的系统,当增加新的网络节点,这些系统不需要或要求较小的重新配置。

三、结束语

对于无线通信的未来演进,发展的趋势是:

●依靠更高的带宽(如100MHz)进一步增大数据速率,进一步提升物理层技术以增加频谱效率(如较多天线的MIMO配置);

●进一步减少潜伏期;

●向全IP网络和VoIP转化;

●异类网络;

●终端和网络组成部分更多的灵活性(如认知无线电)。

非标准化(如干涉抵消算法)的设备和网络基础结构的改进能潜在地更进一步地提供容量改进的解决方案。另外,提供减少无线基础结构环境影响的绿色网络解决方案也是努力的方向。

移动通信以其移动性和个人化服务为特征,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宽带和提供多媒体业务为特征的新一代移动无线通信的发展,将以市场为导向,带动新技术和业务的发展,不断摸索新型的经营模式。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3G及其演进技术与WLAN、WiM AX、UWB等宽带接入技术,因其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将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一体化的网络中找到自己的天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核心网络层面以IMS为会话和业务控制的网络架构,成为面向多媒体业务的未来网络融合的基础,面向未来的核心网络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能够提供各种业务的综合,满足相应的服务质量,支持移动/漫游等移动性管理要求,保证通信的安全性。移动通信业务应用将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业务应用种类将更为丰富和个性化,质量更高;通信服务的价值链将进一步拉长、细分和开放,形成新的、开放式的良性生态环境,业务应用开发和提供将适应此变化,以开放API接口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封闭式业务开发和提供模式。无线通信终端将呈现综合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无线终端的功能和性能将更加强大,成为集数据处理、多媒体视听和无线通信于一体的个人数据通信中心。总之,无线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各尽所长,向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无线网络发展,并逐步实现和宽带固定网络的有机融合[10]。

参考文献

[1]王琪.3G技术标准及其发展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7,(2)

[2]彭小平.浅析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J].通信技术,2007,(6):16

[3]雷震洲.移动通信的未来[J].电信世界.2004,(3):3

[4]http://www.3gpp.org

[5]http://www.3gpp2.org

[6]http://ieee802.org/

[7]3GPP TR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E-UTRA)and evolved UTRAN(E-UTRAN)

[8]张平.Gbp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4G Activities in China[EB/OL].http://icwmmn08.bjtu.edu.cn/4G Activities in China-all.pdf

[9]3GPP TR36.913.Requirements for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LTE-Advanced)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4

1 动态子信道分配

对于一个无线通信系统而言, 最基础的就是调制技术与多址方式。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在进行相关讨论与研究后决定, 将正交频分多址 (简称OFDMA) 技术和单载波频分多址 (简称SC-FDMA) 技术分别应用于3GLTE系统的下行和上行中。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具有较低的峰均比。以上两项多址技术在子信道选择方面均具有灵活性, 可对频域资源进行动态分配, 使得频率及多用户分集得到有效的利用, 从而使得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这也是LTE系统无线资源分配的又一特征。

2 分布式网络架构设计

一般, 构成3GPP接入网UTRAN的节点有两层, 即Node B与RNC, 但为了简化LTE系统网络, 使延迟时间变短, E-UTRAN的组成部分仅为演进型Node B。下图为LTE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其组成部分主要是演进型Node B与接入网关。演进型Node B底层的传输是通过IP实现的, 由X2接口实现逻辑上的连接, 也就是建立Mesh型网络。这种网络结构设计的目的是支持UE可在网络中任意移动, 从而使用户可进行无缝切换。所有演进型Node B与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都是由S1接口来实现的, 一个演进型Node B能够连接多个接入网关, 同样, 一个接入网关也能够与多个演进型Node B进行连接。事实上, 接入网关就是一个边界节点, 若认为核心网的组成部分包括接入网关, 那么演进型Node B是接入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网络架构不是固定不变的, 故在协调无线资源分配中的小区间时, 管理信令开销与控制时延是不能忽略掉的, LTE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其网络架构为分布式, 如图1所示。

3 动态资源分配方向

不同于传统方式, LTE系统无线资源分配机制具有自己的特点, 以下就动态资源分配展开讨论, 调度与功率控制是动态资源分配的主要内容。

3.1 调度

在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无线网络中, 频率资源的调度十分关键, 3GPP对调度进行了如下定义:时频资源是由基站调度器在相应的时间内分配给用户。评价调度算法好与坏的依据就是是否既满足了用户的Qo S要求, 又使其系统容量最大化, 所以要平衡系统与用户两者的关系。如今, 无线网络发展迅速, 许多Vo IP与多媒体等不同类型的新业务也随之出现, 不同业务的Qo S要求区别非常大, 怎样设计出一个调度器既能适应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 又可满足不同业务的要求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既要符合系统的吞吐量, 又要满足用户的Qo S要求, 这就要求提供用户信道现状和数据等待长度等相关外部信息给调度器。调度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在使相关信息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的将信令和其他开销降到最低, 使系统性能尽量达到最佳状态。

LTE系统带宽范围为1.25MHz~20MHz, 比典型的场景信道带宽还要大, 所以, 可根据无线信道衰落特性来实现时频二维调度, 从而满足用户的Qo S及系统容量最大化的要求。

3.2 功率控制

在下行链路中, 功率控制需要能对路径损耗及阴影衰落进行补偿, 由慢速功率控制便可实现这一要求, 然而, 要使频率分集效用得到充分的利用, 如何分配所有子信道的功率也是调度周期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周期与粒度方面, 功率分配要小于功率控制。通常, 为了同时满足系统吞吐量与用户的Qo S要求, 功率分配与子载波分配是不能分别考虑的。虽然, 现有的关于单小区功率分配和子载波分配的资料不少, 但基本上都很复杂, 假设条件偏离实际, 对工程并不适用。在现有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法中, 平均分配法与路径损耗补偿法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有效。

摘要:文中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主要阐述了:动态子信道分配、分布式网络架构设计以及动态资源分配方面的问题。摘要

关键词:无线通信,无线资源分配,动态,网络架构

参考文献

[1]赵明, 朱健, 王京.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及物理实现方法[J].通信学报, 1998, 04:78-82.

[2]吴树兴, 吴伟陵.基于分布式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问题[J].电信科学, 2004, 10:19-22.

[3]徐国鑫, 张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J].移动通信, 2004, 11:93-95.

[4]姜波.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3:325.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5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日韩3国在未来互联网领域特别是无线移动网络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中日韩3国在互联网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培养, 发掘和提升未来的优秀科研人才。主要内容包括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无线新技术等。

会议已得到主办单位A s i a F I、承办单位清华网络中心, 以及各国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通过举办此次学堂, 将进一步提高清华大学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更重要的是, 可以更好地培养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生, 储备优秀人才。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6

一、认知无线电技术及特点

无线电在我国的发展是比较久的, 它是相对于有线电技术而言的, 它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信号传输模式, 实现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传输, 这表明了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极大突破。认知无线电技术是在上个世纪由一位国外的科研学者提出来的, 他认为认知无线电的智能化设备可以感应到外部的环境并做出一些判断, 通过一些数据的反馈实现自我调整, 从而实现优化信息传播路径的选择, 这也是认知无线电的特点之一。再者, 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在现有的信息传输的基础上, 将一些闲置的频谱提供给需要的人, 实现使用结构的自我调整, 但是都不会对其他的使用者造成干扰。

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功能及实现方法

1 认知无线电的功能

现阶段而言, 认知无线电技术自身的发展仍然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 其自身必须具备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自我调整的功能, 三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并且前两种功能对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调整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 这三种功能的实现对于使用者来说影响也是极大的。

2认知无线电的实现方法

性能较好的接收器是实现信号接收的重要前提, 同时对于频谱的分配 (用户信号接收质量) 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对于以检测得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无线电的接收状况的处理和干扰状况的分析都是需要智能化的处理系统来实现有效的运行的。同时, 认知无线电可以实现各种传输方式之间的转化, 这种灵活的运行方式也是实现该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1认知无线电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比较大的, 它的渗透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教育、科研的影响都是极大, 并且始终活跃在我们的身边。它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极大地改善手机用户的通话质量, 不仅实现了传统的语音通话功能、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视频与图片的传输, 在手机智能化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上网、会议、购物等功能, 实现了移动通信设备功能的多元化。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固话等设备实现无线网络的应用, 可以随时随地的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2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未来多媒体移动通信中的应用——4G通信技术

(1) 4G通信技术介绍

4 G的传输能力非常强大, 通过对庞大数据的高速传输, 极大加快宽带网络的速度, 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服务。可以预知在4G网络普及后,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的变革。2012年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出台了4G标准, 但4G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离真正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4G通信的关键技术

4 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这是4G通信的核心技术, 其功能是将一定量的串行数据流分解成一些并行数据流, 然后集中输出。4G通信的编码过程使用了更高级的编码方案及更先进的接收技术;调制技术则采用了多载波调制, 这样能保证在任何条件下系统都有较高的编解码性能;第三, 软件无线电技术。即在4G通信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在可编程控制的通用硬件平台上, 利用软件来定义实现无线电台的各部分功能;第四, 智能天线技术。原理来自于自适应天线技术, 在4G网络中采用智能天线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对移动信号的充分利用, 增强系统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改善信号质量的同时增大传输容量。

(3) 4G通信技术的优势

4 G通信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3G通信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传播速度, 同时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通过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流畅的观看视频、新闻资讯。在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下, 未来的通讯工具的的各项功能想必是更加的智能和人性化的, 这些目前我们无法进行具体的预测, 只能等到4G通信技术的全面实现之后我们才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实用性能。

(4) 4G通信技术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在信息化的影响下, 人们对于信息量的需求和快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在智能手机的推广和功能上的不断增加, 都为4G通信技术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在这样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广大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下, 这种通信技术将会是未来多媒体移动通信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但是, 目前关于4G通信的相关技术仍然有待提高和深入研究, 并且相关软件的开发没有跟上该技术的发展, 而且基础设备的更新涉及到的资金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它的发展步伐, 需要将这些难题逐个的进行排除, 才能确保该技术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语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会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 但终究会被人们认知并且科学的加以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虽然发展的比较缓慢, 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 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的水平。就目前的发展的较为成熟的3G和仍然有待加强的4G而言, 让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多功能化有了极大的改观, 同时,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未来的多媒体移动通信中认知无线电技术仍然会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中, 各项事业均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技术也在实践中慢慢的走向了成熟,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对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认知无线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该技术的合理利用, 可以极大的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零障碍”交流, 因此, 本文围绕认知无线电在未来多媒体移动通信中的运用展开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未来多媒体移动通信,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浏.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其运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 2011 (09) .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7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 适应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快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 都强调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必要性。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得到长足性发展, 特备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认可, 强化了无线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该技术的优点, 在于接入方式更加灵活, 且高宽带的显著特点, 极大地满足了数据新业务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 无线通信技术在立足于现实发展要求的同时, 也着力于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构建更加良好的着力点。当然, 我国宽带不足的问题, 对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但是, 随着各方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与完备,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全面发展, 必将更好地适应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

2、蓝牙技术发展迅猛, 迎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蓝牙技术无疑是发展的重点, 也是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集中体现。一方面, 蓝牙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电线电缆数据传输的不方便性, 进而在提高短距离传输效率等方面, 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基于数据接入点或语音接入点, 进而改变了传统红外线路进行连接的方式, 在应用上更有优势。因此, 蓝牙技术的迅猛发展, 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 便捷化的技术特点和服务模式, 决定了其发展及应用的重要性。

3、UWB、WIMAX技术应用广泛, 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

新技术的发展发展, 是基于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也是依托先进科学技术, 实现技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之举。相比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 UWB的技术特点十分显著, 不仅在运行成本上比较低廉, 而且传输速度快、功率消耗小。因此, 在实际的应用中, 可以凭借极快的传输速度, 获取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外, WIMAX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集中体现了无线通信技术依托现代化先进技术, 推进远距离通信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说, WIMAX能够满足多用户的上网需求, 并通信信号良好, 有效消除了因室内外的原因, 而出现通信信号强弱差异的问题。

二、基于“5G无线通信技术”下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何实现技术发展的可持续、创新性, 是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着力于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从实际的发展来看,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以更好地满足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 充分利用无线互联网网络。从上世纪90年代2G无线通信技术的提出, 到现在的4G商业化发展及应用, 再到未来5G无线通信技术的强势推进, 都表现出无线通信技术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以5G无线通信技术为主角的发展趋势, 日益显现。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5G无线通信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当前, 移动互联网技术成为了各大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 特别是云计算、后台服务等的广泛应用, 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日益紧迫, 强调基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对现有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进行改善, 实现系统容量、传输质量的极大提高。从全球目前的发展情形而言, 以5G无线通信技术为主的无线移动网络技术, 其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先进技术引进, 在现有4G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 提高10倍的网络资源利用率;二是优化并引入新的体系机构, 有效改善并拓展智能化能力。这样一来, 无线网络系统的吞吐率将会井喷式提高, 提升大概有25倍之余;三是先进频率资源的进一步挖掘, 如高频段、毫米波等, 都将是未来5G无线通信技术在资源拓展中的重点, 在4G的基础之上实现近4倍的扩展, 无疑提升了5G无线通信技术的业务支撑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既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的发展基础;也有强烈的内在发展需求。在发展的过程中, 取得了诸多的发展成果。但要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应着力于创新驱动力, 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当前, 着力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 也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实现技术自我发展的有力之举。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并以此作为阐述的着力点, 以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阐述对象, 阐述了以5G无线通信技术为主角的技术发展趋势, 以更好地深化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创新驱动,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瑾.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 2014 (06)

[2]李仲贤, 陈歆娟.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 2013 (14)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8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压缩编码,同步技术,多媒体数据库

现在,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 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增长十分迅速, 无线通信已被广泛认可。针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际使用的拓展, 对我国的现代通信技术的数字化进程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一、目前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情况

1.1 Wi-Fi技术

Wi-Fi技术,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其技术指标是802.11, 它对目前网络用的802.11b标准的移动通信做到了补充。

1.2 5GHz技术

目前正在利用3.5GHz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研发近似3.5GHz的无线频率段用来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操作。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企业的关注也是因为它构建快速, 灵活的接入方式等。它的优点是, 你可以远离网络。但在中国一直受带宽不足的限制, 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就成为了它的缺点。

1.3 3G技术

在我国的含义是第三代数字通信。提供多种移动多媒体服务是它的主要特点, 支持移动环境144kb/s的高速传输速率, 滞销环境下大概384kb/s, 静态支持2mb/s。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指导文件并注明“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1.4蓝牙 (Bluetooth)

蓝牙 (Bluetooth) 是一种支持10米范围内信息传输的短距离的通信设备。信息可以在无线状态之间交换包括移动, 无线耳机或者PAD, 膝上型计算机以及外围设备和其他相似设备。利用“蓝牙”技术, 省略了在段距离内的许多设备多种线路接入, 极其便捷。改变了在空间上的位置。一个分散式网络结构和快跳频和短包技术的蓝牙技术, 可以做到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信息交流, 在工业、科学、医学领域的全球通用的2.4GHz ISM频段发挥着作用。

二、多媒体通信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倚靠视频、音频压缩以及多媒体通信技术来完成。音频压缩和多媒体通信技术, 支持多人即时远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用于操作协作的使用程序, 视频会议由于相互合作的成员的视频或是音频内容的传送, 使相互合作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真切客观。而且, 视频会议还通过对多媒体哦支持协同工作中信息的整理解决, 以此来营造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环境。

VOD视频点播系统, 是一种交互式电视系统, 也是一种结合了高科技系统技术如计算机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成品技术, 用于视频点播节目内容任意的选择。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优势

3.1通信信息技术促进宽带的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逐步向宽带迈进, 光纤传输的技术外加通透量较大的网络蔓延速率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各地无线通信技术正向着宽带化大步前进, 同时此领域在无线通信信号源稳定性的方面, 也发挥着的作用。

3.2个人信息技术化的推广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个人通信中已是无可厚非的。个人信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拥塞信息传输线的量, 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传播速度。

3.3新颖的入网款式

技术上融合对于提高信息网络的发展, 尤其的各种业务的传输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络两网融合的出现, 尤其是在固定接入网络的一部分, 通过接入, 移动蜂窝接入, 具发展潜力特别是在满足各种通信需求的生活生产。

3.4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IP网络无疑是过渡性的电路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 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 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电路交换网络, 目的是保持通信信号的畅通, 解决信号易受干扰减轻的问题

3.5采用数字通信技术

提高频谱资源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 保持由所述通信信号中接收到的信号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干扰, 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模式, 如视频、数据和语音用于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参考文献

[1]马兰, 在金财.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电子技术, 2011.9:6-9

[2]蔡安妮, 孙景敖.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8

上一篇:电气强度测试下一篇: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