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新闻网(共8篇)
高清新闻网 篇1
高清电视新闻网络化制作技术已经成为业内主流的发展趋势,中国气象频道从2006年就开始使用标清网络化的新闻制播系统进行气象新闻节目的制作。6年来,原有设备逐渐老化,在进行新闻节目直播时存在很大的安全播出隐患;同时电视制作技术向高清方向发展,现有的标清新闻制播系统已经落后,不能满足频道日益增长高清节目制作和直播需求,于是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决定为中国气象频道建设新一代的新闻制播系统,还为此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专家组,通过前期调研,项目组考察对比了现有主流新闻制作播出系统,Avid公司的新闻制播网络系统以其在业界的领先水平、明晰的工作流程、便捷的操作方式、安全稳定的性能,顺利成为中国气象频道下一代新闻制播平台。集团于2012年年初开始了Avid新闻网的筹建工作,经过系统搭建、业务流程设计、联合测试及节目试运行等各个环节,耗时近半年,目前中国气象频道Avid高清新闻网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Avid配音子系统肩负整个新闻制播网内新闻文稿的配音录制工作,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文稿的配音质量。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新闻内容主要通过主持人的配音解读来实现,因此配音子系统的良好设计及稳定运行在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气象频道配音子系统从最初的总体设计就充分考虑到新闻配音的特点,重点突出声音对周边环境的特殊要求、操作流程的简洁性、系统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为配音子系统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不仅包括Avid系统软硬件实现,还包括配音声场环境设计、配音系统设备选型、配音流程及操作流程设计。
1.1 配音声场环境设计
是否拥有良好的配音声场环境是能否得到优质声音的关键,新闻小片的配音首先需要一个封闭且安静的环境,可是单纯一个封闭的房间还是无法达到新闻配音要求,因为配音间的声场环境必须满足没有声染色。这些要求国家均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根据GYJ26—19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1],小型(语音)录音室的噪声评价曲线应满足NR15-20,即混响时间在1/3倍频程中心频率(Hz)下T60=0.3 s,并且根据标准GY5022—2007《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2]进行测量。所以在新闻制播系统的所有子系统中,配音子系统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最为苛刻。
中国气象频道在进行演播室建筑施工设计时就考虑到配音间的需求[3,4,5,6,7],在主演播大厅内预留有一个4.43 m×2.25 m的独立、封闭空间,该空间的内墙壁也进行了吸音处理。经检测,该配音间的隔音效果良好,声场无明显缺陷。但是如果将配音工作站放置在配音室内,工作站运行会产生较大噪声。在进行配音时,噪音会经传声器拾音器一同混入配音系统中。为避免本底噪音的产生,在系统总体设计时,把音频工作站放置在与配音间相隔的设备机房,在配音间内只有调音台、传声器、配音工作站的显示器和鼠标键盘。通过定制显示器DVI延长线、鼠标键盘USB延长线,以远程方式控制音频工作站。这一设计解决了新闻小片里本底噪声的问题,在配音时关闭隔音门即可保证没有任何外来噪音干扰。
1.2 配音室布局设计
配音子系统配置2套同样的音频工作站、Mbox、拾音设备,这2套设备互为主备。系统设计之初考虑让这2套主备设备可以同时使用,但在1个独立的配音间内同时进行2路配音,必然产生相互干扰。若要避免干扰,需要对原配音间进行改造,增加隔断,把1个封闭的空间变成2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但由于配音间本身不足10 m2,隔成2个独立的空间后,使用面积会更小。增加隔断的施工周期长,需要近2个月时间,会影响整个项目建设的进度;同时通过优化节目编排,新闻小片配音由1套配音设备也可以完成。在最后的配音布局设计中,只能放弃2套设备同时配音的计划,把2套配音工作站设计成冷备份的方式,即2套配音系统都在1个配音间内,通过冷备份方式,在1台配音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启用另外1台配音设备,保证业务不受影响。图1为配音间的布局图,2套调音台及拾音系统分别放于2个操作台上。为避免本底噪声干扰,将配音工作站放置于与配音间相隔的设备间内。
1.3 配音系统设计
配音子系统一般都由配音工作站、声卡、录音软件、传声器、耳机组成,在中国气象频道配音子系统中的设计中,还加入了调音台,这让音量控制更加方便。
1.3.1 配音系统设备选型
配音系统设备的选择以Avid公司旗下的产品为主。音频接口盒采用Avid公司的Mbox,这款产品的设计研发团队与研发Pro Tools|HD顶级音频处理系统的团队同属一支。卓越的模拟信号通道和高性能转换器,可以呈现纯净的24 bit/96 kHz音质;而精确严格的测试标准,则可确保产品在最苛刻的环境下稳固的性能表现;同时工作支持的接口数4进4出:2个TRS/XLR混合输入、2个大两芯高阻输入;2个单声道大三芯输出、1个立体声大三芯耳机输出;1个立体声SPDIF莲花数字输入、1个立体声SPDIF莲花数字输出,接口盒的另一端与配音工作站USB接口连接。
配音工作站采用惠普的Z400平台,该平台的高性能和稳定性已经在很多地方得到印证。配音工作站和精编工作站一样装有NewsCutter软件,并内嵌录音插件、NRCS文稿窗口、Interplay窗口。NewsCutter编辑软件是Avid公司专为新闻节目制作量身订做的非线性后期编辑软件,并由内嵌了Marquee字幕系统提供功能全面的图文编辑功能,同时内嵌iNEWS新闻文稿编辑功能。iN-EWS NRCS[8]全称是Avid iNEWS NewsRoom Computer System,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全世界媒体中广泛应用的新闻系统。可以直接在NRCS窗口打开需要配音的文稿,生成时间线,然后直接对照文稿进行配音,极大方便了新闻配音的制作。由于配音工作站只是多了录音插件工具,所以除了可以进行新闻文稿的配音外,也可以和精编工作站一样进行新闻小片的精编操作。
传声器使用的是AKG C4500B大震膜演讲传声器。AKG C4500B设备一直保持其艺术级别的使用定位,是特别为广播和无线电播音设计的。其做工十分精致,抗干扰能力强,可连续使用,频响范围为50~20 Hz,灵敏度(1 kHz)为25 m V/Pa(-34 dBV),输出阻抗<200Ω,声压电平(带有0.5%的总谐波失真)为145/165 dB,相对噪音水平为8 dB(A)。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证明这是一款非常经典的优质传声器。
调音台采用了雅马哈广播级数字录音调音台DM1000。这是一款广播级调音台,在业内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具有24 bit/96 kHz清晰、超动态范围的音质,高品质特性的前置传声器放大器可以传送清晰圆润的声音,与先进的数码音频工作站结合可形成完整的音频制作和调音环境。在使用过程中,这款调音台最为放心的是其优异的稳定性,在语录室和演播室长期使用的结果证明,这是一款性能优异、稳定性极高的调音台。图2显示了配音间中操作台上的系统设备。可以看到上面介绍的调音台、传声器、显示器、耳机等设备。
1.3.2 配音系统连接
配音子系统的信号走向为:主持人人声由传声器拾取进入调音台,通过调音台进行音频信号处理之后再进入音频接口盒Mbox,声音在经过音频接口盒时进行模数转换,成为数字信号,最后数字信号被记录并存储在音频工作站上。声音回放时,记录在音频工作站上的声音通过音频接口盒进行数模转换,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进入调音台输出,最后通过耳机便可监听到声音信号。
DM1000调音台特有的带后监听通道,可以实现通过调音台选择带前还是带后监听,即可以通过控制调音台上的stereo按钮和2dtrin按钮来选择监听录制到音频工作站之前的声音,还是录制到音频工作站之后回放的声音。图3不仅显示了配音系统的硬件组成,也显示了信号的走向。
1.4 配音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在介绍配音子系统工作流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整个新闻制作播出系统的工作流程。节目编辑人员通过iNEWS客户端撰写新闻文稿,文稿存入iNEWS服务器;视音频素材保存在ISIS中心存储服务器内;Interplay管理素材元数据信息;节目编辑人员使用NewsCutter精编工作站进行视音频剪辑加工,在编辑过程中串联单里的文稿与视音频素材进行关联;在新闻小片制作和审核通过后,播出串联单发送到iNEWS Command视频播出服务器,相应的视音频素材迁入播出服务器待播。
在Avid高清新闻制作播出网中,配音工作处于节目精编环节中,流程图如图4所示。配音人员先调取文稿,根据文稿内容进行录音并生成音频素材,最后将录制好的音频素材提交到Interplay里。
具体操作方法是:配音人员先使用记者帐户登陆到NRCS文稿系统,在待配音稿件里选择需要配音的稿件,双击待配音稿件后,该稿件会全屏显示在显示器上,然后选择生成时间线按钮,就会以该文稿的名称生成时间线,再打开录音插件进行录音,配音主持人便可按照文稿内容进行新闻配音,配音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和待配音文稿同名的音频素材。这时配音人员用配音主持人用户登陆Interplay,把刚录制好的音频素材拖放到Interplay相应的目录里;也可以对刚录好的音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加工再拖放到Interplay里。特别指出的是,音频素材通过拖放的操作方式,在Interplay生成的只是该素材的指针。通过上述操作流程,整个新闻配音的工作就完成了,配音准备完毕之后,就可以做新闻小片的视、音频编辑。
2 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为了保证良好的配音声场环境,将配音工作站计算机安装到独立的设备间,虽然没有了设备运行的噪声,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工作站主机与显示器、鼠标键盘等设备之间的距离相隔有13 m左右,如此长的距离必须使用延长线连接显示器、鼠标键盘。HP Z400工作站是双屏24 in显示器,分辨力高达1 920×1 200像素,使用13 m的VGA延长线连接显示器后,其分辨力显示无法达到1 920×1 200像素。换用网络KVM延长线,仍然不支持1 920×1 200的分辨力。最后通过订制的DVI延长线,才解决了远距离支持1 920×1 200分辨力的问题。使用13 m的普通USB鼠标键盘延长线后,由于距离太长供电不足无法使用,最后换用特制的带信号放大功能的USB延长线,设备才正常工作。
NewsCutter软件汉化后,出现了诸如选单显示乱码、文稿读取速度变慢、点击录制按钮后需要等待8 s才进入录音状态,给人以软件死机的假象等问题。后来将NewsCutter软件进行了升级,从10.0.1版本升级到10.0.1.1,这样不仅解决了汉化后的乱码、录音等待现象,文稿读取速度也恢复正常,软件整体运行也很稳定。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曾经将软件升级到10.0.3版本,但发现该版本的稳定性还不如10.0.1.1版本。经过测试对比,最终选择10.0.1.1版本的NewsCutter做为正式业务应用版本。
在新的Avid配音系统实施过程中还遇到新旧设备并行运行的问题,在新系统正式上线之前,原有的配音系统仍然需要保证正常运转。做好完整的设备安装计划,在节目录制的空余时间,将新旧两套设备同时调整到位。为了提高节目录制的安全性,还引入了UPS电源,重新整理了设备的供电线路及信号线,改造后的电源线、音频线、显示器DVI延长线,鼠标键盘USB延长线均从防静电地板下通过,既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也使得配音间整洁干净。
3 总结
与中国气象频道原有配音系统相比,Avid高清新闻配音系统的使用解决了长期困扰的三个问题:首先,实现了配音间与设备间的相互独立,降低配音过程中设备所产生的外来噪声,提高了新闻片节目质量;其次,实现了配音过程的无纸化、信息化,而原系统却需要打印大量配音文稿稿件。再次,实现了音频素材网络化集中存储。在进行配音录制时,音频素材直接保存到网络存储盘阵上,且通过Interplay进行素材元数据管理。在素材编辑过程中,没有实体素材文件复制过程,通过共享编辑提高了工作效率。
Avid高清新闻配音系统还可以按照用户需求进行灵活的工作流程定制。由于配音工作站与精编工作站一样使用相同的NewsCutter编辑软件,所以配音系统不仅具有配音功能,还和所有的精编工作站一样具有音视频编辑、提交审核的功能。
总体上讲,新闻子配音系统是Avid高清新闻制作播出网内的一个重要子系统,配音软件内嵌了NRCS文稿系统,并通过Interplay对素材进行管理,可以与文稿系统和Interplay在线媒资系统方便交互。Avid高清新闻制作播出网以其先进科学的设计架构,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安全高效的制播流程,为中国气象频道的新闻直播节目助力,实现气象类新闻节目“第一时间、第一发布”理念。
参考文献
[1]GYJ26—19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S].1986.
[2]GY5022—2007.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S].2007.
[3]王峥,陈金京,项端祈,等.大连广电中心文艺录音室声学设计[J].电声技术,2002,26(12):13-15.
[4]许文殷.5.1环绕声录音棚系统的设计[J].电声技术,2005,29(8):10-14.
[5]尹宛鹏.浅谈广播电视中心的声学设计[J].电声技术,2010,34(6):11-13.
[6]刘冬晗.小面积配音间的声学设计[J].电声技术,2002,26(10):17-19.
[7]杨玮礁,杨浩.湖南电视台生活频道演播室、配音室声学设计[J].电声技术,2001,25(4):17-19.
[8]AVID iNews介绍[EB/OL].[2012-05-15].http://wenku.baidu.com/view/33ef8a156c175f0e7cd13763.html.
青岛电视台高清新闻演播室的布光 篇2
【关键词】电视灯光;高清演播室;高亮度大屏幕;LED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01.015
【Abstract】Taking the lighting plan for News studios of Qingdao TV Station for example, the requirements of lighting out for HD TV Studios were introduced with various high light large screen and live-action glass wall. And, solutions to the issues of equipment selection, lighting pattern, and specific background processing were also expounded as well.
【Key Words】TV Lighting; HD TV studio; High light screen; LED
青岛电视台高清新闻演播室于2013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约200 m2,其中演播厅约130 m2,导控室约70 m2(见图1)。演播厅与导控室之间采用透明玻璃隔断,体现开放、延展的特点。该演播室为多媒体交互演播室,内有松下103英寸高清等离子显示屏、三菱2×4 DLP高清显示屏、LED高清显示屏等高清高亮度显示设备,共安装了24台LED平板灯和16台LED聚光灯。它目前承担着青岛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今日》、《今晚》、《青岛新闻》等每天3小时的直播以及多个访谈类节目的录播任务。
由于这些节目采取了主持人站播、坐播、移动转场、走位等多种表现形式,加之各种显示屏幕的高亮度,给新闻节目的迅速、有效布光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 演播室灯光的设计和选择
众所周知,高清演播室比标清演播室对灯光的要求更加严苛。高清拍摄在用光上更加追求细腻、柔和、均匀、层次分明,既要有立体感,光比又不能过大。
首先,高清节目画面的构图为16:9,画面变宽,画面中的内容丰富,一些在标清节目画面中可以忽略的内容,可在高清画面中显现。因此,需要增加灯具的数量,扩大布光的范围。
其次,高清拍摄的画面行扫描线数量是1 080条,非常清晰,在高清画面中前后景物的层次感比标清画面增强了。这就要求通过调整光的比例来体现物体的层次,需要通过增大柔光灯的比例来解决。
再次,在同样的画面条件下,高清摄像机比标清摄像机要求的亮度要高。二者如用同样的光圈,要达到同样的清晰度,前者就要增加灯光的亮度。
作为新闻演播室,要求布光既能体现新闻主持人的端庄、得体,为观众呈现真实可信的形象,又要将主持人从高亮度的背景中突显出来,体现立体感、层次感和纵深感。
结合上述高清拍摄的特性及新闻节目的需求,经过充分的论证,电视台选择了高光效、高显色性、低眩光值、长寿命、造型感强的LED灯作为主要灯具,布光方式则在传统的三点式布光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础光加重点光的布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分景区布光
依据新闻节目的需求,综合考虑各显示屏幕所在的位置、背景包装的设计、灯位等,将景区划分为LED景区、DLP(数字光处理投影,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景区、LED和DLP走位区、访谈节目景区、导控室实景玻璃墙景区。考虑到各个显示屏幕的亮度、饱和度、色度的不同,首先要对所有显示设备进行色彩一致性的调整;同时,为了避免镜面反射,除了一些必要的表面处理外,摄像机的安装也要与显示屏幕成一定的角度,避免垂直拍摄造成的光反射。
2.1 LED景区布光
这个景区主要采用站播和坐播两种播报形式。LED屏幕为点阵发光,其锐度和亮度非常高,非常刺眼。为此,技术人员专门定制了一层亚光膜,均匀覆盖其上,很好地解决了高亮度给布光带来的麻烦。同时,结合背景包装,能更好地将主持人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2.1.1 坐播布光
在这个景别中,摄像机的机位较正,镜头与屏幕的角度接近于垂直,若采用环形布光,虽然布光均匀、柔和,但是容易在背景上留下光斑,因此采用传统的三点式布光法(见图2)。
主持人距离LED屏幕约3 m,这样首先保证空间上不会显得局促,主光采用100 W LED聚光灯,离地面约3.5 m,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均为35°左右。辅光采用100 W LED平板灯,水平角度约为25°。逆光采用双LED聚光灯,双逆光能使得主持人的形象更加立体。LED灯珠串联,形成一条光带,镶嵌在圆形播音台的磨砂亚克力台面下,非常均匀柔和,可以适当清除下巴、眼袋、鼻子等阴影,对主持人面部的细微皱纹也有很好的修饰效果,使画面显得更加细腻、柔美(见图3)。
2.1.2 站播布光
主持人位于LED屏幕前方1.5 m左右,摄像机与LED屏幕成45°角。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依然采用三点布光法,但对较传统的布光法做了一些改进(见图4、图5)。主光采用100 W LED聚光灯,位于摄像机机位正上方,高度约4 m。辅助光没有采用单一的LED平板光源,而是采用两台100 W的平板灯,一台与主线左侧成35°角,一台则紧贴LED屏幕上方,这样弥补了因为主面光角度过正造成脸部两侧光线不均匀的不足。逆光采用一台100 W LED聚光灯,由于是定点拍摄,足以勾勒出轮廓和造型。
nlc202309012311
2.2 DLP景区布光
DLP屏幕的画面色彩艳丽、细腻,饱和度高、亮度高、自然逼真,因此也用于各个栏目的主景区。主持人为站播,有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区分中景与近景。在播报过程中,主持人有转身过程,因此布光需要全面考虑,互相兼顾。
主持人站立于屏幕前方约2 m,布光采用三点式布光。两个主光灯位采用LED聚光灯,分别位于两台摄像机的上方;两个辅助光灯位采用LED平板灯,分别位于主线左侧35°和10°的位置;逆光采用双逆光。这样的布光方式,既保证了主持人在转动时,光不会缺失,两个辅助光又可以互相补充(见图6~图8)。
2.3 LED和DLP双景区走位的布光
通过主持人走位,恰当地交代了演播室的整体环境以及栏目版块之间的衔接,避免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也使画面有一种动感。走位的布光不需要面面俱到,对主持人常用的位置进行重点布光,其行走的路径做大致的、均匀的布光即可。在主持人行走的轨迹上方布置了四台LED平板灯,形成一条光带,垂直照射,打亮整个行走区域,兼做逆光使用。在行走轨迹的前方,布置三台LED聚光灯,通过调整其扩散角度,形成一条交叉的面光带(见图9~图10)。在主持人运动过程中,可以保持其图像的亮度。走动结束后的定点位置需要单独进行重点布光。这样,通过定点的重点布光和走位的泛泛布光,能很好地勾勒出移动的轨迹,既营造了一种运动的氛围,又能主次分明。
2.4 访谈景区布光
访谈一般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模式。一对一的布光方式相对简单,传统的三点式布光即可;一对多的形式则较为复杂,特别是在高清、高亮环境中,若用光过多,其杂散光必然会对整体图像质量造成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减少灯具数量,同时提高灯光的使用效率。在访谈节目的布局中(见图11),主持人是相对独立的定点位置,采用传统的三点布光方式即可,基本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而三位嘉宾的位置相对较近,若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三点布光,灯具太多,必然会造成灯光的交叉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环形布光的方式,在三个嘉宾的正前方布置4台LED平板灯,均匀照亮嘉宾。这样,既保证了嘉宾的定点位置的光线,又避免了嘉宾转身造成的光线缺失。3台LED聚光灯作为逆光使用,保证图像的立体。
2.5 导控室实景玻璃墙景区布光
这是布光难度最大的一个景区。首先,玻璃反光的特点使得玻璃上的灯影很难消除;其次,这一景区是实景,导控室内的光线强弱,对整个画面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再次,这一景区是时政新闻《青岛新闻》的主景区,其内容也决定了用光需要体现客观、严肃的特点。综合考虑,笔者最终设计了一套综合的布光方案。
2.5.1 玻璃墙的处理
玻璃墙是一面巨大的镜面,根据其反射原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演播室内灯光众多,很容易使灯光的影子显现在上面。如何解决?首选的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构造倾角。在玻璃安装之初,结合舞美的艺术造型,使玻璃墙产生倾角。这个倾角不单是垂直方向上的,更需要水平方向上的。在安装时候,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构造了一个30°的倾角,这样就会使光的走向发生变化,不会产生正面反射。第二个解决方案就是在玻璃上贴高透光性、防眩光处理的膜。结合以上两种处理方法,再通过调整灯具悬挂高度、距离以及摄像机位置的移动,使得整面玻璃干净透亮,没有灯影产生。
2.5.2 布光
布光采用基础光加重点布光法(见图12~图13)。基础光采用四台LED平板灯环形布光,每台灯都加柔光板,以减少LED灯珠产生的眩光,同时加格栅,可以有效控制光束的方向,减少杂散光。主持人离背景玻璃约3 m,平板灯离主持人约2.5 m~3 m。若灯距离主持人太近,容易造成光太硬、亮度太高而无法控制;距离太远,其亮度损失又太大,照度降低,造成无效布光。重点光则采用一台100 W的LED聚光灯,45°角投射,准确定位,减少散射光,主要给主持人脸部重点布光,使其生动、立体。逆光采用双LED聚光灯,距离稍远,控制好光比,使其头发均匀、有质感,双肩有从亮到浅的自然过渡,突出人物。修饰光主要用来消除眼袋和下颌阴影,通过位于亚光亚克力播音台下的LED灯带消除。
2.5.3 导控室亮度的控制
在此景区中,导控室作为背景使用,其亮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喧宾夺主;也不能太暗,那样会没有空间感和层次感。在导控室内安装了亮度可调节的照明灯,色温与演播室内的灯光色温保持一致,对电视背景墙的等离子显示屏进行亮度、色度、饱和度的调整,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统一,不能在图像上形成高光点。在正面墙上安装可切换画面的广告灯箱,调整其亮度与整个导控室一致,播放青岛的风光图片,营造纵深感。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调整,高清电视画面显得非常干净、透亮,整个演播室的延展性、立体感和空间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几点体会
自新闻高清演播室投入使用以来,对主持人的布光也一直在探索、尝试与改进中。在灯光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和认真总结:
3.1 摄像机、大屏幕包装和显示系统与灯光系统需要相互配合
首先,在大屏幕的选择上,要求能够满足高清显示的指标,包括分辨率、显色性等,色温可调,所有的显示屏幕色温要达到5 600 K左右,亮度、饱和度、对比度能根据需求实时调整,以满足高清播出要求。其次,所有的LED灯具都采用高色温LED光源,所有节目的照度要控制在700 lx~1 500 lx之间,高清摄像机的光圈控制在4.5~5.6之间,人物光与背景大屏幕的光圈最好差一档光圈,前5.6后4较为合适。再次,包装的设计不但要满足栏目的需求,也要配合主持人的站位、灯光的主要区域、大屏幕显示区域等,对主持人背后的视频或者图片进行必要的处理,尽量不做高亮显示。
3.2 灯具的选择
在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改造前,一定要与舞美、栏目创意、背景包装等各个岗位进行必要的细致沟通,确定景区位置、演播室使用方法、节目的形态。综合考虑后,确定灯光的数量、种类、功率、照度等,最后确定灯光系统的布局。否则,后期弥补难度太大。
nlc202309012311
3.3 光宜少不宜多,定位要准确
在演播室使用之初,由于灯具充足,我们在布光方面力求单人单光。然而事与愿违,各个显示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灯影,而且相互关联,根本无法调整。因此,我们转换思路,减少光源的数量,一灯多用,提高利用率;定位一定要准确,避免杂散光,不能将光斑打到屏幕上;某个场景结束后,及时关闭灯光,避免灯光过多造成交叉干扰。
3.4 距离要恰当
这里的距离包含人物和背景的距离、灯具和人物的距离、摄像机和人物的距离等。首先,主持人一定要从背景中脱离出来,人离开背景最好有2 m~3 m的距离,这样做容易布设灯位,也容易调整构图,避免造成人景一体,模糊不堪。其次,灯和人的距离要掌握好,太近容易造成人的亮度太高,太远又起不到作用。主光太亮,会使得原本消瘦的脸因为下巴影子的形成而越发消瘦。光太硬,会使人的脸部产生黑眼圈、眼袋,而且肤质会更加粗糙,皱纹更明显。要结合主持人的面部特征,合理控制好灯的水平角度,若主光的水平角度大于45°,则会使人脸显得较瘦削,但是容易显得苍老。随着角度的减小,人脸则会显得丰满一些,脸部细节细腻,但会显得年轻。摄像机和人的距离既要考虑构图的需要,同时要兼顾景深的变化、光圈的变化、虚实的结合等。
3.5 主持人的服装与化妆
高清摄像机和LED灯的还原能力都非常强大,任何瑕疵都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因此,主持人的服装和化妆对整个布光和画面效果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加之高亮度的背景屏幕太多,稍不注意就会使整个画面灰蒙蒙一片,没有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建议主持人的服装要以中、深色系为主,如青色、深蓝色、深灰色等,避免浅色系如白色、明黄;同时,服装的材质要避免亮片、丝绸、丝绒、天鹅绒等能反光的材料,色彩要柔和,反差要小。
化妆的粉底要与自身的皮肤匹配,妆面力求简洁、清新、淡雅,避免浓重的妆面,口红不宜选择太红艳的颜色,建议用紫色或者咖啡色等稍暗的色调为宜。
总之,电视灯光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的作用是电视画面的美容师。通过灯光的调整,适当掩饰原本的缺陷,这需要综合考虑舞美、包装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多媒体信息时代,各种高清高亮显示屏幕环境下,如何利用好灯光,营造一种全新视角,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高清体验,是电视灯光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编辑 张冠华)
高清新闻网 篇3
2013年7月, 扬州电视台启动了高清频道项目的建设, 于2014年1月1日实现新闻综合频道从拍摄、制作、到播出的全流程高清化。作为承载节目制作的高清新闻网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而由于节目采集、编辑、送播的高清化, 必然导致节目制作效率较之标清有所下降, 也对整网的安全体系架构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随着扬州广播电视台近3年对技术系统投入的不断加大, 两盘数字化播控系统、台内主干平台、IP化集中收录系统, 全媒体新闻演播室, 云媒资系统相继投入使用, 台内数字化、文件化、网络化建设布局基本完成, 新闻制作网的安全架构不应只局限于子网范围内, 而应该充分调动上、下游设备资源, 结合周边网络, 统一考虑, 形成纵横结合、层层递进的制播安全保障体系。
2 高清制作网总体架构简介
扬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制作网采用成熟的光纤加以太双网架构, 核心存储采用了2套HDS130光纤阵列形成主备镜像, 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存储管理软件使用Stroe NEXT交换设备方面, 以太交换机选择了2台H3C 5500千兆交换机, 光纤交换机选用了2台博科5140, 工作于级联方式, 以扩展系统的光交换接口。为保证高安全性, 系统中关键节点的服务器都设计了主备工作方式, 以避免系统的单溃点。网络设计规模为有卡站13台, 无卡站18台, 配音站2台, 编辑软件使用大洋Post Pack。新闻网系统拓扑见图1。
3 网络间安全体系设计
对于单个计算机子网而言, 安全是相对的。在制播系统文件化、网络化日趋成熟的今天, 扬州广播电视台希望探索在全台网构架内, 合理调动主干平台、媒资系统等子网资源, 形成网络间互补的制播安全方案。
3.1 上游摄录设备的选型更新
扬州广播电视台提前规划上游摄录设备, 与新闻网的建设同步完成前期摄录设备的转型, 将新闻频道摄录设备统一部署成AJ-PX2300MC和AG-HPX260MC相搭配的方式, 用2300大摄像机使用 (Micro P2卡AJ-P2M064AMC) 记录AVC Intro 100 Mbit/s码流, 而速度较慢的大P2卡 (AJ-P2C064RMC) 记录50 Mbit/s码流, 兼顾画质与效率。
3.2 上、下载方案的优化
拍摄高清化后, 理论上文件的上、下载效率会降低4倍, 本地和服务器后台的打包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这在一定程度也会影响网络应急。为此, 比较了多种P2卡上载设备, 得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
由于Post Pack软件目前对AVCIntro编码方式的优化尚未完成, 扬州广播电视台在网内的编辑格式仍需转码成MPEG-2 I帧100 Mbit/s码流, 对照上表的测试结果, 该素材上载采用了第4和第7种方式。对成片的下载模式也做了相应改变, 将原来的信号下载改为以文件方式下载。配合速度较快的P2AJ-PCD30驱动器, 使成片下载效率明显提升, 而原来P2AJ-HPM200录像机做P2卡成片的检测和备用下载。这样制作网内高清素材的上下载效率维持在1.6~1.7倍速, 较之原来标清环境3倍速有所下降, 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下游的播出设备增加了P2AJ-HPM500录像机作为应急播放。从制播全流程来看, 控制好摄、编、播设备、介质统一, 为制播流程中任何一个节点应急提供了极大便利。
3.3 平行网络间的备播方案设计
从横向来看, 利用新闻审片系统、台内主干网络和媒资网络, 形成多网络平行的备播体系。新闻网的审片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每天制作的新闻条目即时发布到办公网为方便台领导审片用, 将审片的打包格式设计成高低两种码流, 低码流提供给办公网, 高码流格式设置成高清MPEG-2 IBP格式, 供演播室的Sobey 555高清视频服务器作为新闻条目备播, 放置在主干平台的缓冲区, 在新闻制作网发生全网性故障时, 可将备播文件由主干平台迁移到演播室进行应急播出。同时, 在媒资网内建立的电视剧缩编网, 将电视剧、外购专题、宣传片等大素材转移到媒资网进行制作, 降低了网络负载, 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网络风险。
4 制作网内安全方案设计
4.1 独立分组的MDS服务器架构
对于双网架构的制作网, 通常的设计架构为组建一套镜像的核心存储, 再配备主备两台MDS服务器对这两台镜像存储进行元数据管理。经分析认为, 传统的主备镜像MDS服务器管理多个存储的架构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存储阵列的主备镜像都是活跃的, 每天读写相同的数据, 一旦其中一套有任何故障, 维护人员立即就能发现。而备MDS服务器平时是不工作的, 只有在系统维护或者网络故障时通过手动切换才进入加载状态。也就是说, 存在这样的风险:如果备MDS服务器发生了一个隐性的错误, 那么在日常维护时未必能发现, 直到出现网络故障时切换到备MDS服务器才会暴露出来, 这就给数据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同理, 再加1台第三备MDS服务器一样存在着闲时不工作, 存在应急风险。所以, 设计使用了4台MDS服务器, 为每套存储都使用主备MDS服务器。这样, 2路的主MDS服务器都是活跃的, 均分了网络压力, 对于整个网络而言, 4台MDS服务器中只要有1台正常使用, 数据就不会丢失, 大大提升了系统安全性。
4.2 数据库冗余方案分析
数据库无疑是影响制作网安全的另一个高风险区, 目前一般会使用集群方案来增加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 无论是ORACLE RAC, MSCS还是EMC AutoStart, 都是通过共享磁盘实现多台物理数据库的集群, 这些方案提供了服务器硬件级和数据链路级的冗余, 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可用性和数据集的可扩性。然而制作网中的数据库故障更多的是来自于由竞争条件、死锁以及时间相关引发的逻辑错误, 发生这样的逻辑错误, 有时会引发数据库的single user保护, 从而导致制作网内出现软件无法登录, 数据无法保存等全网性故障。当主数据库发生逻辑错误时, 集群系统则适时起到了传递错误的作用, 导致备数据库系统同时瘫痪。针对此类故障, 必需要有数据级的冗余, 一般都使用数据库自身维护计划, 形成备份数据, 但此类备份必需以异步方式进行, 因为同步的数据冗余也会忠实地拷贝错误数据。然而对于网管来说, 是否使用这个绝招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一旦实施, 必然导致一定时间段的数据丢失。所以, 本文期望的数据集是最靠近故障时间点的那个有效数据集, 如果故障发生在17:00, 网管希望在16:59系统恰好做过一次数据备份, 但往往不能实现。
4.3 分时段的数据还原机制
根据以上情况, 将全天分为重点和非重点两个时段, 对系统数据库系统实施不同的安全备份机制。对于非重点时段, 使用2 h一次的全备份方案。针对每天16:30~18:30间新闻制作的繁忙期, 也是网络故障的高发期, 制定每20 min一次的差异数据备份机制。针对不同时段, 制定了3套应急方案:
1) 如果故障发生在下午16:30之前, 大部分新闻条目还未制作完成, 此时尚有故障判断时间,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冗余性能采取倒换主备机、重启服务器等应急方案。
2) 如果故障发生在16:30~18:00之间, 设置一台第三备数据库服务器, 每隔20 min向主服务器做一次最新的数据还原, 追随在用的主数据库, 并在制作网内找一台站点指向该服务器, 验证其数据有效性。这样就得到了一台确保可用的、至多相差20 min数据的备份数据库。这段时间内, 如果发生数据库故障, 不需要判断故障成因, 每台编辑站点都可以点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 迅速切换到第三备数据库服务器继续制作。最极端的情况下, 这种方式会丢失20 min的制作数据, 但由于无需判断和解除故障, 节约了时间, 不会造成全网性故障。
3) 如果网络故障发生在18:00以后, 此时距新闻播出时间已相当接近, 大部分新闻条目都已制作完成, 对于未制作完成的少数重要条目就可以用两种方式完成: (1) 只要双交换机系统能正常工作, 通过双击桌面的快捷方式, 将编辑站点切换到本地模式, 单机制作完成后打包成文件, 在演播室用非编站点直接播放; (2) 灾难模式下或所有网设备全部损坏时, 充分利用P2AJ-HPM200录像机强大的对编能力, 甩开网络系统, 用多卡对遍的方式, 下载到P2卡, 迅速送到演播室, 利用演播室的AJ-HPD2500录像机直接播放。
参考文献
[1]许伟群.高清新闻网系统探索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 (8) :55-56.
[2]谢家谊, 杨楠.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高清频道设计与实施[J].电视技术, 2013, 37 (16) :27-30.
高清新闻网 篇4
新的高清共享平台的很多新功能让我们眼前一亮。无论是记者或是国内、国际部的编辑, 他们的文稿和视频粗编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 并可以随时随地快速地对粗编视频进行修改;对于采访部的领导, 在审稿的同时, 如果想看到相关的半成品视频, 也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作为一名精编师或配音员, 也不会再因为进错了工作区, 而将片子迁错了地方;以前在粗编中对应高码流失败的情况, 在新的系统中也有希望可以解决;如果进行媒资回调, 今后将不再需要重新上载以生成低码流;即使在繁忙时段, 我们在精编中调用素材的时候将不再需要漫长的等待。
在原来系统架构下的工作流程, 可以从文稿和视频两条主线来展开。在文稿方面, 从记者写稿、领导审稿、编播部串联单生成到最后的播出, 都是通过i News来完成。在视频方面, Media Browse充当着上载和粗编的功能, News Cutter为精编软件, 最终生成我们的播出成品并由审片领导发送到导控室播出。而在新的系统中, 部分软件角色发生了变化, 我们会看到两个新面孔。首先是我们的上载, 将由一个名为Capture的软件来完成。第二个是Central, 它将完成记者的写稿和粗编, Media Browse将退出舞台。在流程的后半部分, 则继续保留i News和News Cutter, 只是会相应地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图1就是新架构下的工作流程, 而最重要的改变就是Central软件, 它是一个将文稿和视频很好结合的一个平台, 所以对于领导审稿的环节, Central可以满足审查文稿的同时关注它的半成品内容。同时, 由于编辑功能要远远强大于Media Browse, Central甚至可以完成部分简单的精编功能。
CCeennttrraall软件有与生俱来的三大优点:
通过网页浏览器登录:在实际使用中, 在任何一台装有Google Chrome浏览器的的内网电脑, 都能使用Central这款软件。真正做到文稿视频的编辑不受物理位置的局限, 不受客户端安装与否的限制, 再也不会碰到以前的i News和Media Browse那种在这台机器上能登录, 而在那台机器上却不行的情况了;
强大的视频编辑能力:Central软件继承了Media Browse原有的视频编辑功能, 并加以强化, 改进了Media Browse软件中许多让人不满意的功能, 譬如拖动到时间线上的素材不能方便地更改位置、变换时间长度等;另外, Central软件更能够完成一些现在只有在Newscutter中才能完成的视频编辑功能, 譬如视频转场、音频调整等相关特技;
文稿视频合一:Central既能完成写稿又能完成粗编, 大家以后再也不必在i News和Media Browse之间频繁切换了, 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理论上该软件能够独立完成整个电视新闻中心运作流程。
我们可以把Central当作是i News和更高级版的Media Browse的完美结合。所以从界面显示上我们不难理解主要分三大功能区:媒体库、文稿和视频编辑窗口。媒体库interplay, 可进行素材的取用以及半成品的迁入;文稿, 和i News中的使用方法相同;视频编辑, 可以通过窗口上方的“资产”“输出”切换按钮选择看素材画面或时间线画面。
作为Central的一个亮点, 它的界面布局是可以随意调整的。我们可以来决定自己个性化的布局。
和以前拖拽的投稿方式不同, 在Central中, 每条文稿上都有“送审”的复选框, 选中并点击稿件解锁的标识, 就完成了投稿的工作。同时写稿区仍保留原版, 对稿件不满意的话我们也可以继续对稿件进行二次改稿。对于我们采访部的领导, 今后的待审区将会看到不同版本的文稿。
在Central中, 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文稿和粗编视频的关联。这样的操作保证了我们在Central中看到文稿的同时也能看到唯一对应的视频文件;同时, 今后的媒资将利用文稿和视频的关联性自动归档, 如果未做关联, 找到相应的视频将变成很困难的一件事情。那具体的操作就是在我们文稿的状态栏中, 有一个功能按钮为“打开序列”。对于记者或编辑, 在写稿的同时, 一定要做作的动作就是, 点击这个按钮建立视频序列。这时候在视频轨上生成了一条空的与文稿同名的sequence, 如果此时有视频画面, 我们可以进行粗编;如果没有, 在系统中会预先设定一些视频模板, 我们可以先用视频模板来填充视频轨, 等到真正的视频采集好再进行替换。因为在我们建立了视频轨, 并对添加的视频进行保存的同时, 我们的文稿和视频才真正关联起来。同时, 在i News软件中, 会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这种关联的属性。
在梳理完工作流程, 明确了Central软件在我们新的工作流程中的作用以后, 我们来直观地认识一下Central。
我们的Central软件是通过Chrome浏览器登录、使用的。双击打开Chrome浏览器成功登录Central软件后, 我们就能看到如图2所见的Central界面。
就像之前所说的, Central软件将每一个账号下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在服务器上, 同样也会保存每个账号所对应的页面布局信息。也就是说:同一台机器, 用不同账号登录进Central, 所看到的界面可能是完全两样的。而且Central软件不同于其他软件的地方在于, 不管你打开几个模块, 它都必须撑满整个屏幕。所以将每个模块合理分布, 布局出最适合大家工作的Central界面是十分必要的。
从图2中可能会看到许多工具, 例如左边这一块就是i NEWS写稿工具, 有着与i News相同的目录架构, 有着每个文件夹下的队列, 以及每篇文稿的各个栏位及文稿内容;而右下角这些和Media Browse无异, 有时间线, 有放机、录机窗口等等。
Central软件的左上角这一部分, 就是i News写稿区, 也就是Central的文稿编辑模块。
整个文稿编辑模块与现在所使用的i News界面别无二致, 这个目录架构与i News中所看到的目录是一样的;在文稿编辑模块的上方, 显示的是相应文件夹下的全部文稿标题;文稿编辑模块的下方则是每一条文稿所对应的内容, 以及与i News中一样的可供填写的栏位。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Central完全具备i News的文稿编辑功能, 也能够完成电视新闻中心文稿编辑相关的工作流程, 但是Central的许多细节操作与i News有着一定的区别, 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标题区的稿件无法像i News一样更换上下位置, 同时我们也不能采用拖拽的方式将稿件移到目标文件夹。
下面我们对Central软件写稿粗编的操作作一下具体的介绍。
首先, 让我们看一下在Central中如何新建文稿。在左侧的i News目录中选择了对应的写稿区后, 在队列中点击鼠标右键-创建报道, 或是按键盘INSERT键, 都能帮助打开新建一条文稿。之后与在i News中所进行的操作一致, 我们填写文稿标题, 并按照文稿模板逐步撰写正文、导语与编后。如图3。
在完成了文稿编辑后、以及在文稿编辑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点击图4中的黄色锁按钮 (鼠标位置) 进行文稿的保存。
在完成文稿编辑之后, 我们要将文稿与之后需要编辑的视频半成品进行关联, 这也是我们使用Central这款软件最核心的操作。所谓的“视频关联”, 就是让这条文稿名下拥有一条Seq, 这样以后在整个新的非编系统中, 我们都能够随时通过文稿找到它所对应的一条视频, 或者从一条视频中找到所对应的多条文稿。但是反过来说, 如果你不做这个操作, 一段时间之后你回过头来想要再找到这条片子,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点击图5红框指示的图标即可完成视频关联的第一步。
在Interplay中找到素材Clip所在的文件夹后, 双击Clip文件, 在Central的媒体回放窗口里就出现了该素材。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Clip文件, 在Central中只能使用Clip作为素材, 如果双击了Sequence文件, 系统默认为打开操作。只能对双击的序列进行修改并在原序列保存, 而不能将其作为素材在自己的序列上的素材使用。而且, 系统不会自动保存正在编辑的Sequence, 所以如果操作不当, 正在编辑的序列就会因为没有保存而丢失。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把素材编辑到时间线上, 才算真正完成了视频关联。
Central的粗编操作相对简单, 在资产窗口对视频素材打入出点, 序列上的素材进行剪切, 添加转场, 修正顶部、修正底部, 变换位置, 缩短时间操作。在“输出”窗口, 点击右上的小三角, 选择其中“打开所在文件夹”, 会自动查找所在Interplay目录, 高亮显示该条序列 (Sequence) , 拖入Interplay窗口打开的半成品区, 即完成视频投递。
值得一提的是Central可以复制多版本半成品, 提供给不同部门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当复制完成后, 必须及时把复制的文件剪切并粘贴到自己所在栏目的半成品区, 然后继续进行编辑。而且对于新系统中视频编辑的继承性, 视频文件的修改会将原始版本进行覆盖。也就意味着在半成品中, 针对同一文稿不能产生多版本的粗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后台的操作, 在半成品环节, 根据需要对指定的粗编视频进行复制的操作, 以达到不同版本的要求。
最近我们对Central又进行了一次升级, 新版的Central又有了一些新的功能。
增加了缩略图panel, 显示素材的缩略图, 每10s一个;
时间线timeline可以缩放, 点击最下面的绿条和键盘的上下键可以缩放时间线;
序列可以另存为另一个版本, 此功能可以替代到现在的dup服务, 对于既供上视又供卫视来说, 可以在另存为的版本上直接修改。不用dup另一版出来。当然这个操作不适用于将序列保存至半成品文件夹的操作, 因为这样的操作会丢失文稿和视频的关联;
增加了自动保存功能, 自动保存文稿或者序列。默认每60s自动保存一次;
可以撤销上一步的操作, 最多100次;
播放窗口增加了匹配帧按钮, 可以在快速返回原先seq上的某一帧;
素材上线可以有覆盖和插入两种形式, 也可以用B键来覆盖上线;
素材编辑时可以对视频轨音频轨分别操作 (激活轨道) ;
提供方便用户计算文稿对应视频时长的一个新功能segment。
高清新闻网 篇5
藉此,我们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借鉴我们已在多次大型活动中进行色彩调校的实践经验,引入广播电视行业国际通用的“高清摄像机色彩校正(测试卡)方法”,采用矢量示波器,在实际环境光源下,按步骤对摄像机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调整,并通过已校准的技监进行主观复验,确保多机位良好的彩色一致性,确保主要人物(主持人等)肤色还原正常、自然。经过近期演播室演练实测,各方面反映画面效果良好。
得出的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摄像机PAINT参数调整
通过对摄像机PAINT参数调整,进行一定的彩色补偿,使得最终呈现的图像符合最优化的视频标准,可以达到色彩真实还原的目的。
决定一台摄像机能否很好地还原色彩有4个关键因素:镜头的光谱效应、摄像机的分光系统,图像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和摄像机的线性矩阵。其中前3个因素:镜头的光谱效应、摄像机的分光系统、图像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取决于采用的技术、投入成本、制造水平,设备一旦出厂即不再可调,因此可调整的只有线性彩色矩阵。
摄像机色彩调校,就是指通过对摄像机PAINT参数调整,进行一定的彩色补偿,使得最终呈现的图像符合最优化的视频标准,从而达到色彩真实还原的目标。
摄像机色彩调校的几个因素:
●利用白平衡调整调节画面色彩基础:高清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技术是实现画面彩色真实再现的先决条件。在调整白平衡时,视频工程师依据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条件,拍摄白平衡测试卡,通过调节摄像机内滤色片和红、绿、蓝信号电路的参数,实现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
●利用伽玛曲线调整调节画面色彩:用来调整采录图像的色调和感光的动态范围等;
●利用摄像机的彩色矩阵参数调整调节画面色彩。
通过这些功能设置的调整,来进行色彩校正,可以改变画面的色调,营造出特殊的色彩氛围,还可获得更出色的视觉效果,来达到对高清图像质量的更高要求。
在许多场景的拍摄中,利用摄像机的彩色矩阵调整功能,可以加强画面中相应的色彩饱和度,能很好地改善画面色度效果。利用彩色矩阵参数值标准化、量化调整,可确保同一光源环境下,不同品牌、不同类型摄像机的彩色一致性,也便于节目、栏目、频道等实施统一的色彩管理。
演播室摄像机的调校,首先进行单机调整,然后再进行多台摄像机匹配调整,确保多讯道彩色一致性;调整完成后应进行RCP数据备份、矢量示波器图形记录、实景图像记录、任务图像记录等;全部调整完成,需演播室技术负责人进行整体技术指标确认和主观评价确认。
二摄像机调整需要一种精准的测试卡提供标准的参考图案
摄像机调整需要一种精确的测试卡提供标准的参考图案。这些有意义的图案和摄像机特性、国际标准密切相关,可以利用这些测试卡包含的特性来调整摄像机的各种设置。
几个共识:
●每个摄像机都不相同。即使同样的新品也可能在色彩特性上有微小差别,在示波器上输出波形会有不一样;
●视觉分析是十分主观的,主观视觉因人而异,容易产生视错觉;
●每个显示屏都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在LCD显示的颜色可能在LED或CRT上完全不同;
●不同的光源产生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当光源改变时,场景的感觉取决于新光源的光谱特性;
●不同色域制作的内容和不同色域特性的显示设备之间存在重现色彩误差;
●复杂光源下,通常丰富的色彩不容易还原,如绿色和蓝色。
首先,没有正确的工具,摄像机设置工作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人为干扰因素大,很难做到一致。我们选用的DSC-ChromaDuMonde测试卡,其图卡设计巧妙利用灰度级和彩色台阶特性,实现摄像机日常使用中标准化、量化的彩色调整。当摄像机拍摄测试卡时,输出的电信号在矢量示波器上将呈现出一个六边形图案效果,这样可将原来专业、复杂的数值调整转换为直观的六边形图形值调整。
图3中显示的是彩色还原的标准矢量图形。只要将摄像机R、G、B等参数尽可能调整到与标准矢量图形相吻合,就可实现色彩基本、正确还原。对于需要精细调整或有特殊色彩需求的节目,可以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定量微调,这一点对于摄像机颜色匹配和关键的彩色设计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为节目画面的创意性发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由于人眼对于肤色还原识别的敏感度高,对于新闻演播室而言,在以人物为主要画面内容的采录过程中,真实的肤色还原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保的也是人物肤色自然、健康的还原效果。
图4 中显示的是四种不同肤色块正确彩色还原对应在示波器上的矢量点,在摄像机调整过程中要注意确保这些矢量点的位置与标准坐标尽可能一致,以确保四类典型肤色接近真实或可接受的彩色还原。
REC.709彩色色域空间是国际HD制作基准。所有DSC测试卡均与REC.709校对,以确保HD制作过程中的色彩准确性。
DSC测试卡把色彩指标进行标准量化,降低了视频工程师、维修工程师日常调校色彩的难度,提高了摄像机色彩校正的效率,使常态化的彩色校正成为可能。
摄像机色彩调校具体步骤:
●先进行自动黑平衡调整;
●利用DSC卡确认图像亮度信号为700mV;
●利用DSC卡手动调整白平衡参数:
●利用DSC卡手动调整伽玛参数;
●利用DSC卡调整黑电平参数,;
●利用DSC卡进行矩阵电路参数调整,达到标准的六边形矢量波形:
●在以上调整基础上,根据现场环境以及主持人出镜的实际情况,在技术监视器上进行主观评价图像微调(微调彩色矩阵参数),达到符合要求的画面效果。
确保不同机位的彩色一致性也是提升节目画面、图像质量的关键点之一。同一场景下、多讯道画面切换时不应出现色彩跳变现象,这将严重影响节目品质,即使是大型实况转播中也要尽可能避免出现彩色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没有两台完全相同的摄像机,所以能够有效地使多台摄像机匹配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使用同一种精密的测试卡调整每台摄像机的矩阵设置。
图5~图9是一个4讯道新闻演播室调整前后的矢量图对比。
从右侧的矢量图,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摄像机色彩调校后的色调基本一致。以此类推,基本可以做到新闻类演播室的整体色调也趋于一致,这将有利于电视台同类节目实施统一的视觉识别色彩管理。
注意:最终示波器矢量图与标准的六边形图形只能是一个尽量吻合的结果。彩色矩阵调整讲究均匀性,不能为了某一个指标的完美而把它的调整值置于调整范围的极端。当无法使某些色轴调入最佳状态时,就要左右兼顾,重点是避免某种颜色偏离太大。
调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DSC测试卡属于反射式测试卡,使用时注意调整测试卡与摄像机距离和测试卡放置的角度,以防止测试卡反射灯光而产生更多杂散光;
●有时得到图像的彩色分量并非与彩色的理论计算值完全吻合,这却是摄像机经过多次反复调整后所能达到的最佳折衷效果;
●彩色矩阵设置调整时,不要把某一颜色饱和度调得过大,避免影响整体色域,特别是绿色和青色饱和度过大可能产生图像噪声:
●调整时要特别注意中间的颜色变化的影响,尽量保持主色间距间的中间色的矢量均匀。如想使用全色域,主色不要调整得太过饱和。
此外,使用DSC测试卡虽然降低了视频工程师、维修工程师日常调校色彩的难度,使常态化的彩色校正成为可能。但是能够进行色彩校正的技术人员除应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外,仍需接受一系列专业化培训,并严格按照规范和步骤进行操作。
三全面提高演播室图像质量,是一件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
全面提高演播室图像质量,是一件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需要遵循电视节目艺术创作、工艺制作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及规律,才能获得好的艺术效果和制作品质。
演播室录制节目影响色彩还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灯光、制景、美术设计、发光体材质,以及服装、化妆,甚至是男女主持人搭配等,摄像机色彩调校仅仅只是控制画面质量的一种手段。例如双主持人时,男女肤色反差大或者肤色接近的时候,这时仅靠摄像机调校就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色彩调校的参数对不同的主持人是不同的,同一景别,不同主持人,效果不同;服装、化妆及主持人本身的肤色深浅也不同。
摄像机进行专项色彩调校时,也需要演播室灯光、主持人(需带妆出镜)及化妆师等多工种进行配合,不是一两个工种独立作业就可以实现的。
高清新闻网 篇6
十多年来, 重庆广电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 现在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存、管全流程数字化和网络化。我们在199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化建设, 并在当年建成了计算机局域网系统;2002年建成了新闻制作网、节目制作网和播出网等三大视频网络系统;2005年开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我们制订了《内容管理基础平台与各应用子系统的接口规范》, 建成了以内容管理平台为核心, 以平台加上层应用构架的媒资系统, 并在2006年投入运行, 实践了一个媒资中心库、若干二级库和对应业务系统的网络化互联互通的应用模式。这些网络化项目的特点之一是多家公司的共同参与。目前, 我们已经实现了几乎所有节目的网络化制作和大部分节目的文件化送播和播出。
新闻制作网在2002年开始投入使用以后到现在, 经过了多次改造和扩容, 目前是一个以新闻二级平台 (二级库) 、索贝网、大洋网和新奥特包装系统组成的异构体系, 并且通过二级平台实现了成片级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有了上述的探索与实践, 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 我们提出了新闻高清制播网项目的总体目标:在统一的规范下实现深度信息共享, 即以新闻平台为中心, 满足集团新闻节目生产需要, 满足高清业务发展需要, 建立集团新闻制播的新模式。
我们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设计新一代的高清新闻制播网, 初步提出要实现全高清制作流程, 实现不同公司的新闻节目工程文件级交互和面向桌面的高清新闻节目制作。
具体地说, 这个项目有如下特色:
细粒度工程文件级交互;
面向服务的开放性新闻平台;
基于IP技术的单网结构;
规模化桌面编辑;
精细化流程定制。
一细粒度工程文件级交互
首先, 我们制订了两个至关重要的规范, 即《故事板工程文件规范》和《字幕工程文件规范》, 设计制订这些规范的最终目标是在新闻节目制作各个环节实现时间上帧精确度控制, 空间上像素级控制。
工程文件通常是以二进制形式来表征, 是非线性编辑软件中最复杂的核心数据结构, 编辑的所有创作过程和成果都是记录在工程文件中。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工程文件规范及特点, 而且还存在不同的版本, 不仅是不同公司的版本不兼容, 或许同一家公司的不同版本也还不兼容。这使得我们面临时间紧、内容多、风险大、难控制等难题。
1.思路和对策
对需求进行分析和提炼。我们认为, 新闻节目的生产所需要的特技并不是电视节目制作中所有的特技, 只是其中一部分, 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字幕也是这个情况, 新闻节目有自己的规律, 有自己特定的字幕要求。所以, 我们首先进行分析和提炼, 有利于复杂问题简单化。
参考成熟的框架与好的经验。我们关注、学习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等电视台经过实践证明的好的经验。本项目也一直得到中央台何宗就副台长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好几次专门向中央台丁文华总工程师和宋宜纯副总工程师请教, 尽量参考成熟的框架, 这使我们获益匪浅。
参与规范设计。组织协调多家厂商进行规范制订或验证, 需要我们自己有明确的、可行的主张并积极参与其中。
提供规范参考实现源代码, 如果要做到工程级文件交互, 这是至关重要的。
提供规范测试样例。要搭建测试环境, 最终靠测试数据来说话。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构想到实施的过程, 更是一个从可行到可用的过程。
多家公司联合验证。一家之言并不能表明真正的跑通, 多家共同的参与、共同的验证才能解决问题, 才可以认定其实用性。
2.具体做法
把新闻制作中常见音频视频特技做了一个归类, 每个大类里面还可以细分。新闻类特技有:溶解、划像, 上下翻转、左右翻转、上下左右翻转, 变速、移动、修剪、缩放、旋转、折叠, ALPHA、分离ALPHA, 亮度键、色度键, 音量渐进、音频单参溶解、音频双参溶解, 黑闪、白闪, 静帧, 马赛克、高斯模糊、素材适配。
分析新闻制作中的常用字幕形态:标题字, 多边形, 椭圆, 图像, 标板物件组, 动画, 唱词, 滚屏。
多家共同参与。我们与索贝、大洋、新奥体公司共同成立了工作组, 联合设计、联合验证, 具体由索贝负责新闻类节目故事板工程文件规范制订, 由大洋负责新闻类字幕工程文件规范制订, 新奥特参与基于规范的验证及软件实现。
搭建测试的环境, 提供现场验证的基础条件。到目前为止, 我们完成了21种视频特技验证, 3种音频特技验证, 8种字幕物件验证, 7种字幕特技验证。
选择成熟框架为设计基础, 基于AAF制订两个规范。
3.规范制订的基本原则
(1) 扩展性
确保规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随着需求的变化, 新的特技效果、新的物件类型都可以增加。
(2) 平台无关性
确保规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规范的实现与语言和操作系统无关。
(3) 相对独立性
确保两个规范独自发展, 互相不能影响。
4.规范制订的具体目标
具有明确的语法, 具有明确的语义, 具有符合规范的参考实现, 具有符合规范的测试样例。
故事板工程文件例图如图1所示。
字幕的工程文件例图如图2所示。
二面向服务的开放性新闻平台
1.新闻平台
新闻平台以服务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平台拥有资源, 主要分为数据资源和功能资源。
(1) 数据资源
核心的数据资源与新闻业务有关, 比如选题、线索、通稿、文稿, 串联单、素材、资料等等。针对每一种数据资源, 我们都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服务接口, 接口设计的原则主要是围绕检索、增加、更新、删除这四种数据操作动作来设计。接口命名与业务流程相关, 比如, 增加操作可以被命名为提交, 这些都与新闻业务紧密相关。
(2) 功能资源
原子型功能资源, 比如迁移、转码、合成等等。组合这些原子型的功能资源可以构建适应不同新闻业务流程的功能, 这些功能都以服务接口的形式对外发布。使用平台的服务接口, 使现有系统以及未来发展增加的系统都能充分使用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源和功能资源。
2.平台内外的子系统
基于新闻平台服务接口, 本项目有索贝新闻制作网、大洋新闻制作网、新奥特新闻包装网。这些网络可以平等使用平台资源、共享节目工程文件。
功能资源模块也能充分使用平台的接口与平台集成, 并且支持同类型的功能资源同时部署, 本项目中, 新闻平台的实现由索贝公司承建。平台内部合成服务, 我们选择了大洋公司的产品。而在我们搭建的测试平台演示环境中, 同时部署了这两家公司的合成服务。
三基于IP技术的单网结构
高清节目制作相比标清节目制作, 对存储带宽和存储容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双网结构也许能满足这个要求。但是我们认为双网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以太和FC双链路、FC交换机、以太交换机、MDC、专用文件系统、多个NAS头等等, 部署双网结构非常复杂, 因此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比较高。此外, 光纤网络之间互联不太容易实现。还存在专用文件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 网络管理安全措施较弱等问题。
我们选择了基于IP技术的单网结构。
CPU+GPU技术的发展已经让公司的非线性编辑软件不再依赖硬件板卡、可控的帧缓存技术已经能克服一定的网络时延及网络带宽的波动。
以太网技术以及以太网核心交换机性能的不断发展, 使得部署千兆以太网到桌面、万兆以太网主干互联的性价比不断提高。
基于IP的集群存储技术的日渐成熟, 存储带宽和存储容量指标甚至超过FC存储体。
网络结构简单、建设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采用IP技术的集群存储系统使用通用文件系统接口, 如CIFS。
具有相对较强的网络扩展和互联能力。
具有成熟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本项目采用华三公司的95系列核心交换机和ISILON公司的集群存储系统。
四规模化桌面编辑
将以往在专业机房, 专业工作站上的节目制作推向办公桌面会带给记者编辑们全新的工作体验, 拓展他们的创作空间。同时, 办公桌面具有更多的资源可以被记者编辑们使用, 比如集团内部其他的信息系统。办公桌面更易实现大规模部署。
规模化桌面编辑的技术基础:
基于IP技术的单网结构具有成熟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也使低码率获得高画质成为可能, 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我们拟采用的H.264压缩, 这样, 大规模部署桌面编辑, 每个子系统的带宽等压力并不大;
基于代理码率的编辑可以达到帧精确。
五精细化流程定制
1.常见的各种新闻业务生产流程
文稿优先的新闻流程;
制作优先的新闻流程;
先合成再审查的新闻流程;
先审查再合成的3新闻流程。
2.新闻业务流程应用的实际情况
不同电视台会有不同的新闻业务生产流程;
同一电视台也会有不同的新闻业务生产流程;
新闻业务生产流程是根据新闻节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3.精细化流程控制的设计目标与应对措施
同时满足不同的新闻业务生产流程, 灵活应对新闻业务生产流程变化是精细化流程控制的设计目标;
抽象出新闻业务生产流程所涉及的对象;
抽象出满足新闻业务生产流程所需的基础功能, 如转码、合成、迁移等;
设计能将各种基础功能灵活组合以适应新闻业务生产流程的流程引擎;
发布服务接口实现元数据交互;
制订工程文件规范实现工程级的交互。
六搭建测试平台
在完成制订规范的基础上, 搭建了实际的测试平台, 验证了不同公司的新闻工程文件的交互, 验证字幕文件的交互, 实现了基于IP技术的单网结构、面向服务的开放性新闻平台的构建, 以及精细化流程的定制。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项目的各家公司均投入大量的技术力量, 完成了研发、测试和验证工作。
测试平台结构图如图3所示。
七专题研讨与全面实施
今年3月底, 我们专门组织了新闻高清制播网项目研讨会, 广电总局科技司、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江苏总台、黑龙江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测试平台进行了实地考察, 对本项目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高清新闻网 篇7
1 功能定位及业务边界
安徽台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主要面向卫视频道播出的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播出,如新闻联播、早间新闻、晚间新闻等,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业务环节包括新闻选题、文稿编辑、素材采集、视音频编辑、多级审核以及演播室播出和录制等新闻制播业务的整个流程。为满足时政新闻节目制作的高要求,节目生产流程应做到灵活配置,能够满足新闻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能够实现用户、设备、资源以及流程的精细化管理。除了新闻节目制作之外,同时也需要满足部分专题节目深度制作的需求。系统要支持流程化和非流程化的设计模式,新闻节目采用新闻节目制作固定的业务流程模型,从节目选题、文稿制作、串联单编辑、节目编辑、配音、审核到最后成品入库都受到新闻节目制作严格的审核流程限制[1,2];专题类节目可根据需要采用非流程化的制作工具集合的设计模式,节目制作没有固定的业务流程模型,系统在各子模块之间不受类似于新闻制播模式的流程限制,仅在成品入库时受到审核状态的限制。主要功能为编辑、字幕、配音、审核、采集整理、资源管理、文稿、演播室等。扩展功能为合成、转码等。主要输入为原始素材、收录素材、媒资素材、演播室内部信号等。主要输出为成品节目、素材、小片、直播信号等。
2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对系统功能的定位和业务需求的梳理,整个系统从业务逻辑上划分为数据层、中间层和应用层。
1)数据层:为上层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基本环境的支撑。主要分为数据库和媒体文件存储、交换设备和计算机平台等基本网络环境。
2)中间层:为上层应用提供后台支撑服务,完全透明于系统业务模块。
3)应用层:指所有的上层应用模块。
系统的应用架构划分如图1所示。
3 业务流程分析
经过详细调研,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选题主要来源方式有记者报题和编前会讨论(制片人和部门主任)派发选题两种。
2)采访/拍摄:根据节目的详细策划,记者和摄像外出采访拍摄。
3)文稿编辑:记者根据采访和拍摄内容,按照节目策划案,进行文稿编辑。
4)视音频素材采集:素材上载到在线存储,上载时可同时生成高低码率两种格式。
5)视音频编辑:编辑人员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素材剪辑和精编;可将相对应的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以及新闻文稿做关联,非编软件中可直接调用文稿系统生成的文稿。
6)节目配音:可仅按照文稿或口播词进行前期配音,也可按照口播词对应编辑好的故事板/时间线进行后期配音。
7)节目审核:视音频编辑完成后,直接在非编上或通过专业审核软件进行故事板/时间线审核,支持多级审核。
8)节目打包:网内编辑审核通过的故事板/时间线,在后台打包服务器生成成片。
9)串联单编辑:根据编辑完成的文稿以及对应的条目成片,进行串联单编辑。编辑完成的串联单需要通过审核后提交演播室。
10)提交演播室:当串联单审核通过以后,系统将串联单的结构和其中条目的信息发送到演播室系统。然后将串联单上的条目及所打包好的条目素材迁移至演播室播出服务器。串联单发送界面能显示当前各条目的发送状态。
11)演播室播出:串联单以及文件迁移完成后,由演播室播出控制工作站控制视频服务器进行条目文件的播出。
12)对于直播类节目,演播室播出信号直接送至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播出;对于录播类节目,通过介质提交至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播出。
13)演播室信号录制:在演播室播出的同时,通过演播室信号录制工作站进行播出信号的回采,直接采集为文件保存至非编网中,供再编辑和节目归档使用。
4 功能模块设计
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功能模块至少应包括新闻文稿模块、节目采集模块、视音频编辑模块、节目配音模块、节目审核模块。
4.1 新闻文稿模块
主要用于新闻条目的制作和播出,串联单的编排及审核,具备以下功能:
1)线索录入功能。
2)新闻稿件的编写;编写的同时可浏览视音频文件和字幕模板;支持审核流程;完成的稿件对应成片可以向演播室迁移。
3)实现串联单的编辑;可通过MOS协议,将修改的结果同步到演播室播出控制工作站、播出字幕机、提词器等演播室设备;可从演播室系统实时回调播后单,进行串联单复核。
4)提供CS或BS模式。
5)多栏目多流程的应用方式。
6)选题编辑时提交设备申请和收录申请。
7)多人同时编辑串联单。
8)有打分、统计和查询等辅助模块,自定义打印模板。
4.2 节目采集模块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节目上载:一是通过蓝光驱动器、P2卡等文件化设备直接导入媒体文件;二是通过录像机采集磁带信号。具备以下功能:
1)自动场景检测。
2)采集掩膜,允许用户在采集时对输入信号进行边缘的裁剪,并且还可以多区域进行模糊或者马赛克处理。
3)在素材上载的同时,可对画面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进行实时调整,并可以对每一路音频单独进行幅度调整。
4)同时采集多码率素材。
5)支持LTC时码。
6)剩余空间提示。
7)可以同时输出一路高清信号和一路下变换后的标清信号。
8)多路音频的采集/输出。
4.3 视音频编辑模块
负责节目的剪辑、精编、特技和字幕编辑等。
1)基于64位Windows 7操作系统,支持大内存。
2)丰富、便捷的编辑制作功能。
3)支持高标清DVCPRO HD,XDCAM HD,DV,MPEG-2 I Frame,MPEG-2 IBP,MP4 无压缩格式等多格式混合编辑。
4)支持多层视频实时播放。
5)支持轨内转场和Trim修剪。
6)支持智能合成。
4.4 节目配音模块
用于为系统内的节目进行网络配音。
1)配音时间灵活:支持后期配音及前期配音;配音音量实时可调;可直接对声音进行打点、预听、逐帧编辑;具备调音台功能。
2)配音方式灵活:提供多音轨同步剪辑功能;实现多轨录音、音频帧精度调节、多轨混音、多轨音频合成等多种功能;提供输入/输出、特技、编辑、控制、资源管理等功能。
3)功能丰富的配音工具和音频特效调整。
4.5 节目审核模块
节目审核模块集多种审片方式于一体。在统一的审核平台上,审片任务由审片策略服务统一管理和分发。
1)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展示故事板/时间线。
2)以新闻稿件的形式呈现,支持文稿和条目成片的关联审核。可以直接选取单条文稿进行审片,也可以根据串联单,专门审核串联单上的条目。
3)可自定义的多级审核流程。
4)支持任务筛选。
5)详细的审核记录。
6)完善的审核意见填写系统。
7)支持显示审片任务时码。
4.6 文件资料柜(新闻媒资)模块
文件资料柜(新闻媒资)模块包括归档、发布、资料柜管理等功能。负责保存、管理新闻文稿、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串联单和成片等节目文件,便于快速检索回调。
1)兼容高/标清、多制式、多格式及多码率节目。
2)支持对文稿、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串联单和成品节目的归档保存。
3)具备初级编目功能,包括节目的基本信息,如名称、作者、时间等。
4)全文检索,根据编目信息可快速定位所需节目文件。
5)能够设定合理的权限查询和调用功能。
6)节目上载入库、下载出库等全程智能化。
7)存储内容管理,主要包括索引类管理、人员管理与数据访问控制、资源管理等。
5 系统接口设计
作为全台高清制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整个全台高清制播平台体现出一种松散耦合的关系,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采、编、播完整的节目生产制作,也可以通过主干平台与收录、媒资及其他节目制播系统进行互联和数据交互。对此,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系统接口方案。
1)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高清中心媒资系统:本系统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节目入库服务,完成成品节目的入库归档;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BS检索服务,进行节目检索和下载申请,下载申请审核通过后,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出库服务,完成节目的下载。
2)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收录系统:本系统通过收录系统的BS预约单服务,完成收录预约单的编辑;收录系统根据节目预约单完成节目收录采集,采集完成后调用主干平台的迁移服务,完成收录素材向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推送;本系统内用户可登录收录的资源发布界面,根据用户权限设置,支持检索浏览,下载相关节目资源。
3)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高清综合制作子系统:综合制作系统内部演播室可供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使用,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节目可在综合制作系统演播室完成节目录制,并采用文件推送或介质导出的方式提交至时政新闻制播系统。
6演播室设计
演播室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1)编辑完成的文稿及节目串联单,经审核后提交到演播室播出环节。
2)根据审核通过的串联单,对非线性编辑完成的节目进行打包,并迁移到演播室的视频播出服务器上。
3)经过新闻和播出的MOS网关,将审核通过的串联单同步至演播室播出的数据库、提词器、字幕播出控制工作站。
4)播控人员根据播出串联单控制视频服务器的视频内容依次播出。
5)直播信号给总控播出系统直接播出;录播信号通过演播室的信号回采,并接入到高清中心媒资系统完成播后节目归档的工作。
7 系统安全设计
确保高清时政新闻制作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是设计和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DJ037—2011)[3]、《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GDJ038—2011)[4]的相关要求,将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定为三级系统,并按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安全设计和建设。
7.1 网络安全
由于新中心电视技术系统的生产制作域与办公域完全隔离,本系统中不存在外来攻击和入侵等安全威胁,主要在于病毒防护处理,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系统内配置防病毒服务器,定期进行整个系统的病毒查杀,及时清除病毒并防止扩散;
2)外来资源的导入,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层防护措施,实现外来病毒的彻底隔断。
7.2 数据安全
1)元数据安全:数据库数据采取主、备+实时第三备+异步第四备的多重备份机制;网络链路实现完全的交叉冗余备份;服务器单机本地RAID镜像或双控制器备份。
2)媒体数据安全:配置主备存储体,所有业务站点均以双读双写模式进行编辑工作,可实现所有媒体文件的实时主备存储;支持可自定义的多备份策略。
3)节目质量安全:基于节目质量的安全体系采用全程控制,从节目的采集直至审核送播,通过自动技审和人工审核严格控制节目质量安全。
7.3 设备安全
杜绝单故障崩溃点的存在,通过对网络负载进行平衡以及对关键设备进行备份等方法,从理论上消除局部故障导致全局瘫痪的可能性。
1)服务器的安全:关键应用服务器均采用双机或负载均衡集群工作方式;服务器都集成RAID控制器,系统硬盘采用RAID方式;域控制器采用集群技术。
2)工作站的安全:系统中所有编辑工作站主机均采用高配置的图形工作站,自动保存全部操作过程。
7.4 账户安全
1)建立统一用户认证,必须经过授权才能登录相应的业务模块。
2)通过对记录级权限的控制,能够保证用户只能看到其被授权看到的资源。对于可见资源,可以进一步设置其是否可修改、删除、管理等操作。
3)通过和Windows的域策略结合,用户登录系统以后只能运行指定的程序,而不能访问未授权的磁盘和应用程序。
7.5 应急措施应对
由于新闻生产的高时效性要求,对于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数据库故障、存储体故障、网络链路故障等提前分析并制定出快速恢复的应急措施。并针对系统瘫痪、原因不明或无法立即恢复的情况,建立最小化应急系统,实现紧急节目的制作。
8 系统建设完成情况
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采用光纤、以太双网架构,配置了2台共200 Tbyte的高性能存储、40 台有卡精编工作站、20 台无卡精编工作站、4 台高清配音工作站、5 台审片工作站,每个演播室配置2台Omneon播出服务器、1台第三播出服务器、1台应急播出工作站、2台录制服务器。所有板卡均要支持高标清输入、输出,高清音频输出具备5.1声道,实现了高清100 Mbit/s文件4层以上的实时音视频编辑,网络、存储的带宽也充分考虑高清文件的传输能力,所有软件都支持AFD值的嵌入。
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于2013年6 月基本建成,7 月投入试运行,8 月正式运行,与原有新闻时政制播系统并行进行节目生产制作,10 月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验收和等级保护测评,于10月22日完成新、旧系统的切换工作,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全程全高清的流程化节目生产制作。到目前为止,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运行稳定,已基本实现设计目标,通过实践证明了系统设计方案的成功。
摘要:结合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的建设,围绕理念先进、安全可靠、架构合理的建设目标,从系统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演播室系统、安全设计等对涉及系统建设的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目前运行稳定,基本实现了设计目标。
高清新闻网 篇8
1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技术发展现状
高清新闻制播服务器从最初的应用到电视台的广告播出, 到现在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数字硬盘录像机为主要应用的播出应用, 主要是完成广告自动化播出, 典型的产品有GVG的profile LEITCH的VR系列服务器, 例如, 北京电视台广告播出系统采用GVG的服务器, 基本采用播出服务器加录像机混合播出方式;第二阶段以品尼高MSS系列服务器和GVG的profile系列服务器为主, 实现了全硬盘播出, 主要特点是, 单机播出通道数多, 存储容量较大, 可以满足多频道的播出.主要以单机主备播出为主, 素材的传输采用以太网传输。基本上全国大部分省市级电视台都采用这类服务器第三阶段以LEITCH Nexio系列服务器、汤姆逊K2和OMNEON服务器.都采用网络化存储架构, 更加灵活安全, 具有更好的扩展性。目前已有多个电视台采用。
2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与传统存储的比较
在DAS中, 应用与存储是一体的, 通过系统总线可以访问存储设备而网络存储的基本思想是把主机和存储系统分开, 使存储系统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模块运行, 通过网络同主机交换数据以提供服务, 来降低系统总成本并提高系统可用性。这种概念DAS架构下, 应用系统的存储器系统的升级和扩展不会影响到应用服务器, 同样应用服务器系统的升级也不会影响到存储器系统, 整个体系更易于扩展同时多个应用服务器使用物理上同一个存储资源, 使得昂贵的存储硬件投资被更有效地利用。另外, 这种概念DAS架构也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集中化和专业化了存储系统的管理。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与传统存储相比, 主要有以下一些优点网络存储DAS架构的存储系统是完全独立的, 而传统DAS架构中, 存储系统与服务器紧密连接。网络存储DAS架构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数据共享, 而传统DAS架构中只能间接地通过服务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无法实现更广泛的、直接的共享连接。网络存储DAS架构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而传统DAS架构中所有的访问都要通过服务器, 所以很容易形成瓶颈。网络存储DAS架构可以拥有更多的存储容量, 可增加存储设备而实现系统扩充, 在传统架构中由于地址数量的限制, 使单个主机的存储容量受限, 只能通过增加服务器和磁盘存储量来扩展容量。网络存储DAS架构采用中心化数据管理, 便于控制网络上的每一个存储点, 传统DAS架构中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其异构型和分布性使管理工作难度很大。网络存储DAS架构方便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存储介质可多种多样, 而传统架构数据分散, 且不便管理, 存储介质由于与服务器之间紧密的物理连接使其应用受到较多限制。
3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对象存储文件系统就是由客户端 (client) 、存储服务器 (OST, Object Storage Target) 和元数据服务器 (MDS) 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网络架构的客户端运行网络架构文件系统, 它由OST进行文件数据I/O的交互, 和MDS进行命名空间操作的交互。为了提高网络架构文件系统的性能, 通常Client、OST和MDS是分离, 当然这些子系统也可以运行在同一个系统中。
客户端可以透明地访问集群文件系统中的数据, 而无需知道这些数据的实际存储位置。客户端通过网络读取服务器上的数据, 存储服务器负责实际文件系统的读写操作以及存储设备的连接, 元数据服务器负责文件系统目录结构、文件权限和文件的扩展属性以及维护整个文件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网络架构把文件当作由元数据服务器定位的对象, 元数据服务器指导实际的文件I/O请求到存储服务器, 存储服务器管理在基于对象的磁盘组上的物理存储。由于采用元数据和存储数据相分离的技术, 可以充分分离计算和存储资源, 使得客户端计算机可以专注于用户和应用程序的请求;存储服务器和元数据服务器专注于读、传输和写数据。存储服务器端的数据备份和存储配置以及存储服务器扩充等操作不会影响到客户端, 存储服务器和元数据服务器均不会成为性能瓶颈。网络架构的全局命名空间为文件系统的所有客户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全局唯一的目录树, 并将数据条块化, 再把数据分配到各个存储服务器上, 提供了比传统SAN的“块共享”更为灵活的共享访问方式。全局目录树消除了在客户端的配置信息, 并且在配置信息更新时仍然保持有效。
对象存储文件系统的核心是将数据通路 (数据读或写) 和控制通路 (元数据) 分离, 并且基于对象存储设备 (Object-based Storage Device, OSD) 构建存储系统, 每个对象存储设备具有一定的智能, 能够自动管理其上的数据分布, 对象存储文件系统通常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对象是系统中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 一个对象实际上就是文件的数据和一组属性的组合, 这些属性可以定义基于文件的RAID参数、数据分布和服务质量等, 而传统的存储系统中用文件或块作为基本的存储单位, 在块存储系统中还需要始终追踪系统中每个块的属性, 对象通过与存储系统通信维护自己的属性。
在实际方案实现中, 根据业务需求和前述原则总共配置了7组服务器完成所有类型跨系统迁移/转码任务。下面以新闻迁移/转码服务器组为例说明服务配置情况, 该服务器组负责新闻在线存储、媒资新闻在线存储、媒资历史资料库、总编室节目备播库、非新闻媒资在线存储、媒资体育在线存储之间的数据迁移, 满足新闻业务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主要的跨系统媒体数据迁移/转码需求, 高清图像制播要求。
4 结束语
随着高清直播网络存储架构技术的逐步提高, 服务器的单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而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管理架构和网络存储技术将直接影响到播出的安全。视频服务器网络应用逐渐扩大, 系统规模也越来越复杂。不管是SAN存储管理, 还是数据通讯和传输.都需要安全稳定的系统来控制, 而视频服务器网络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系统管理负荷的增加。如何降低系统故障风险成为系统设计的重要安全性考虑, 系统管理的分散设计成为降低系统负荷.提高安全性的必然选择, 而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实现大系统分散管理的模式。
摘要:随着高性能计算由传统的主机方式向网络化集群演变, 传统的基于主机的存储架构已逐渐向网络化存储发展。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是电视台、电视中心近年来使用的最新的网络存储架构系统, 它具有着其他系统不能相媲美的优越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技术发展及特点, 探讨了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
关键词: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
参考文献
[1]周北确, 叶青.存储区域网概念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6.
[2]郭玉东, 尹青.基于对象的网络存储Ⅱ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