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背回填

2024-10-12

台背回填(共9篇)

台背回填 篇1

摘要:利用目标函数理论进行了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材料优选,介绍了桥涵台背回填材料的离心模型试验,详细介绍了几种不同桥涵台背施工方法,以保证桥涵台背的回填质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关键词:桥涵,台背,材料,工程标准

1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材料优选

1.1 目标函数

1)台背土压力比较。

土压力是重力式桥台台背结构和回填体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重力式桥台台背回填材料和工程处理措施优选的目标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桩承式桥台,土压力不是控制台背回填工程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2)台背回填稳定性比较。

台背土压力是重力式桥台台背回填稳定性的集中体现。对于软土地基上的桩承式桥台,地基的沉降变形是台背回填稳定性破坏的根本原因。

1.2 目标函数计算方法

1)一般地基上重力式桥台台背回填材料和处理优化的目标函数按下式计算:

其中,S为回填体表面沉降的平均值;P为台背土压力的合力;Q为回填材料的预算单价;a1,b1,c1为权重系数。权重系数根据公路的等级和所属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暂取a1=0.4,b1=0.4,c1=0.2。

2)软基桩承式桥台台背回填材料和处理措施优化的目标函数按下式计算:

其中,S为回填体表面沉降的平均值;Q为回填材料的预算单价;a2,c2为权重系数。权重系数根据公路的等级和所属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暂取a2=0.85,c2=0.15。

1.3 决策变量

1)台背土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回填材料的密度和强度对土压力影响显著。2)回填体表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重力式桥台的目标函数密切相关的材料性能参数包括:强度,摩擦角,模量(刚度)和密度。一般情况下,土体强度越高,模量越大。考虑到强度和模量的统一性,采用模量和密度作为重力式桥台台背回填材料优选的决策变量。与桩承式桥台的目标函数密切相关的材料性能参数包括密度和渗透系数。因此,采用密度和渗透系数作为桩承式桥台台背回填材料优选的决策变量。3)比较优选。应以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并考虑经济因素后比较各种回填材料和处理措施的目标函数的大小,以寻求适应于不同结构和地基条件的桥台台背回填材料和工程处理措施。4)优选结论。轻质、高强度、高模量的陶粒粉煤灰混凝土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目标函数值远小于其他材料。因此,陶粒粉煤灰混凝土是桥涵台台背回填的首选材料。

2 桥涵台背回填材料的离心模型试验

2.1 模型布置

以重力式桥台为例,地基材料为85%压实度的黏土,相邻的路基材料为90%压实度的黏土。为便于比较,台背回填材料采用陶粒粉煤灰混凝土、85%和80%压实度的黏土、风积砂、砂砾和5%石灰土等6种材料。

2.2 试验结果分析

1)不同填料回填体表面沉降变形特性。试验中各种回填材料的压缩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为:黏土→石灰土→砂砾→风积砂→陶粒粉煤灰混凝土。2)不同填料回填体作用于台背土压力。试验中各种回填材料的压缩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为:黏土→石灰土→砂砾→风积砂→陶粒粉煤灰混凝土。3)轻质、高强度、低压缩性的陶粒粉煤灰混凝土的使用效果明显。陶粒粉煤灰混凝土回填体作用于台背上的土压力和回填区表面沉降量均小于其他回填材料,而且,陶粒粉煤灰混凝土填筑时,采用振捣成型的施工工艺,无需压实,消除了其他散粒体回填材料固有的压实死角。4)散粒体回填材料的施工压实度对台背回填土压力和表面沉降的影响非常显著。提高回填材料的压实度,就提高了回填区土体的整体强度和变形性能,将显著减小回填体沉降量。

3 不同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

3.1 埋置式桥台背回填

1)桥台高H+200 cm的长度范围内,从上路床顶面以下30 cm深度范围内浇筑C10混凝土层。2)上路床顶面30 cm深以下至原地面采用满足路基95区填料要求的材料回填。3)回填时,应将台背填挖交界处原路基松土、软土等不合格土质清除干净至实土层,按规范要求挖好台阶,分层压实回填,以保证填挖交界处的路基稳定。桥台回填范围内要严格控制压实度及材料质量的均衡性。

3.2 重力式桥台背回填

1)桥台基础前端、两侧襟边以外50 cm宽度范围内,基础后端以翼墙基础以外50 cm的宽度范围内均采用C10混凝土满堂浇筑回填。2)桥台基础顶面处回填30 cm厚级配碎石,在靠台背一侧30 cm宽范围反开挖回填C10混凝土。由于开挖边线不顺直、不均匀或基坑边坡坍方等原因,导致回填宽度超出本规定的界限时,必须采用级配碎石回填。3)从回填级配碎石顶面高度起,至上路床顶面30 cm深以下范围内采用满足路基95区填料要求的材料回填,并在靠台背一侧30 cm宽范围反开挖回填C10混凝土。4)桥台高H+200 cm的长度范围内,上路床顶面以下30 cm深范围内浇筑C10混凝土层。5)回填95区填料时,台背填挖交界处的处理方法与埋置式桥台相同。锥坡处填土应与桥台背填土同层施工,其质量要求和台背回填质量相同。

3.3 圆管涵回填

1)对于先施工完成涵洞,然后进行两侧路基填土的,要求从原地面开始,涵洞两侧对称平衡填筑路基土石方,压实后在包管混凝土两侧边线以外各30 cm宽范围内反开挖回填C10混凝土至包管混凝土顶面。2)对于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涵洞的,基坑开挖按基底每边以混凝土边缘宽30 cm、坑壁坡比按1∶0.3控制,回填时采用C10混凝土满堂浇筑。3)当路基先填土顶面高度未达到混凝土顶面时,该部分基坑按先施工涵洞后填筑两侧路基的方法回填。4)混凝土顶面至上路床顶面部分全部按照一般路基填土施工。

3.4 盖板涵、通道台背回填

3.4.1 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涵洞部分

1)基础襟边至基坑底边范围内采用C10混凝土满堂浇筑回填。2)从基础顶面至回填宽度小于200 cm的高度范围采用C10混凝土满堂浇筑回填。3)从涵顶以下至回填宽度等于200 cm的深度范围内采用符合95区路基要求的填料回填,在靠台背一侧30 cm宽范围内反开挖回填C10混凝土。4)当涵顶至上路床顶高差H>100 cm时,涵顶部分采用路基填料填筑,当H≤100 cm时,涵顶部分全部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3.4.2 先施工涵洞后填筑两侧路基部分

1)基础埋置于原地面上的,采用路基填料先回填基础顶面以下部分,在基础襟边以外30 cm宽范围内反开挖回填C10混凝土。基础埋置于原地面以下的,基础襟边至基坑底边范围内采用C10混凝土满堂浇筑回填。2)从基础顶面起,在涵洞两侧采用路基填料对称平衡填筑路基,在台背30 cm宽范围内反开挖回填C10混凝土,直至涵顶标高。3)当涵顶至上路床顶面高差H>100 cm时,涵顶部分采用路基填料填筑;当H≤100 cm时,涵顶部分全部采用级配碎石铺筑。

3.5 桥涵台背回填总体要求

1)先填后挖桥涵台背基坑回填范围,按坑壁坡比1∶0.3进行回填,超宽超深部分要求采用同样材料回填。2)回填宽度不大于200 cm部分全部采用C10混凝土满堂浇筑回填,大于200 cm部分或先施工桥涵后填筑台背路基的台背采用符合95区路基要求的填料分层填筑压实,在靠台背一侧30 cm宽范围反开挖回填C10混凝土。3)桥涵台背回填95区填料时,应对填挖交界处进行错台搭接处理。为确保锥坡填土的质量,对锥坡填土要求和台背回填同层、同要求施工。4)桥涵台背是公路施工的重要隐蔽工程,施工时要求管理人员认真检测验收或旁站每个工序,并做好施工管理日记。经过采取如上措施,可以改善在靠近结构物的路基压实不到位部分或地表水沿着结构物混凝土渗到路基里而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总体提高结构物周围回填土的施工质量。

4结语

公路桥涵台背的回填问题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检验均要认真进行,才能保证回填的质量。实际施工中的操作流程为:首先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填料,做到既符合质量要求又经济合理。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不同材料的混合料进行回填。然后将某一桥涵台背作试验进行现场检验,保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大规模的回填。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桥台背回填的质量越来越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彭敏.衡炎高速公路关键工程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34(19):272-273.

台背回填 篇2

结构物台背回填是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一道关键工序,为避免以后出现“桥台跳车”现象,必须对台背回填精心处理,根据赣交景鹰工字(2006)33号文件精神,对台背回填特制订如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台背回填范围

1、K133+100圆管涵(1-Ф1.5米)涵顶填土高度为3.52米,基础顶面距涵顶为1.82米,距原地面为1.8米。

2、圆管涵台背回填范围为:涵洞每侧顺路线方向底宽为2米,上口宽为涵洞2倍的孔径(2d),高度至涵洞顶面+50cm。

3、台背填土与路基填土之间设过渡段,过渡段底宽长度为3倍路基填土高度,过渡段与路基相接处采用台阶模式,台阶尺寸宽×高为200×30cm。

二、施工准备

1、施工放样

台背回填应按文件要求用钢尺量出台背回填范围的上、下口宽度位置以及过渡段上、下口宽度位置,洒上灰线,并在台背两侧打木桩标记。

2、回填材料

回填材料采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级配良好中粗砂。

3、在台背墙用红油漆画上每层压实厚度的记号线并标明层次。

三、施工人员、设备

每个桥台背回填均安排一个施工员现场负责,并安排试验员1人、杂工2人。

施工机械配备如下:挖掘机1台、推土机1台、平地机1台、压

路机1台、装载机1台、小型电动夯1台。

四、台背回填施工方法

1、台背回填前,将桥台背回填范围内的杂土、杂物清除,根据现场放样,挖出台背回填范围的下口、上口及台背回填过渡段与路基连接处台阶(台阶尺寸为200cm*30cm)。将余土运走,基底整平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2、根据计算的每层回填材料数量,用装载机或自御汽车运输上料,人工配合推土机(场地允许时用平地机)整平,然后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经检验压实度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填筑。

3、机械碾压不到的区域用小型电动夯夯实。小型压实机具夯实不到的转角或死角,应用人工夯实设备夯实。

4、台背回填过渡段、桥台锥坡填土与台背回填同时进行。

五、台背回填质量要求和检测频率

1、台背回填区和过渡段填筑区压实度均不小于96%,台背回填压实度每层检测3处,检测点位为中间一点,左右幅各一点,检测点离台背的距离为0.5~1M或由监理理师指定。过渡段压实度每侧每层检测3处。

2、过渡段与路基连接处的台阶,必须检测压实度合格,若不合格,则应远离台背方向顺延开挖,直至台阶压实度合格为止。台阶压实度每侧每层检测3处。

3、台背回填每层松铺厚度不小于10 cm,且不大于15cm。

4、对于采用石方开挖或隧道出渣材料作为回填材料的压实检测,可采用沉降观测法进行,检测频率同上。

六、施工注意事项

1、台背回填应在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进行,且结构物两侧台背须对称依次等高填筑。

2、地下水位以上30cm范围内以及原状土以下一律用透水性材料如砂、砾(碎)石回填。

3、同一个桥台背采用相同的回填材料(地下水位及原状土以下范围除外)。

4、圆管涵涵顶填土高度小于50cm时严禁重型机械通过。

5、每个结构物台背回填前、回填中、回填完成后,必须有影像资料,该影像资料作为该涵洞保证资料、计量资料的一部分。

6、台背回填机械设备、操作手、施工员、质检员及民工队伍应相对稳定。

七、质量保证措施及保证体系

1.质量目标:交验合格率100%,优良率95%。

2.保证措施

①项目部总工程师总负责,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施工方案的落实,施工队长抓日常施工质量,现场配备专职质检员一名,负责质量把关。

②实行技术复核、隐蔽工程“三检”制度,即施工队自检、项目部检查、监理验收。

③加强测量、试验、检验等基础性技术工作。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标准,检查按标准。配备先进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用科学的手段保障工程质量。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①坚持文明施工,促进现场管理和施工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落实,使职工养成良好的作风和职业道德,杜绝野蛮施工现象。

②做到施工场地布置合理,施工组织有条不紊,施工操作标准、规范,施工环境、施工作业安全可靠,停放场地平整坚实,不积水。

③人机料物合理组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安全、质量交底。

④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无跑、冒、滴、漏现象;灭火器材、避雷装置齐全;机械设备有专人管理、操作。

⑤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设专职安全长,成立以工区主任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工班设兼职安全员。

⑥建立健全安全规定和台帐,并由工区安全员做好安全记录,并定期上报安全情况。

⑦派专人负责指挥现场机械的挖、运、卸等作业,使机械车辆均在合理有效安全的指挥下施工,做到无安全隐患。

⑧在施工现场严禁违章指挥、作业,安全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发出《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或《劳动安全监察指令书》,同时报告上级安全监察部门,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九、环境保护措施

①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工作在施工时应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化害为利,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

②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规、方针、政策和法令。

③路基的清表土及不适宜填筑的材料及时运至业主指定的位置进行堆放,并对其进行推平碾压处理,使弃土符合复耕条件。

④强化环保管理,健全环保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及时处理违章事宜,并与当地的环保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台背回填 篇3

【关键词】台背回填 质量控制

1、引言

高速公路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高速公路的质量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多年来,桥头跳车现象普便存在,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行车的舒适度,如何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跳车现象一般发生在桥涵台背、挡墙背及路基范围内的结构物台背,那么如何控制台背回填质量,尽可能减少台背的沉降是从施工方面控制减少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现象的办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如何从施工中控制台背回填质量,减少台背沉降。浅薄之见,仅供参考。

2、台背回填的不均匀沉降形成的原因和构成分析

2.1构造物刚度差异

构造物刚度不同是形成差异沉降的基本原因。路基属于柔性结构,它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后会不断的发生变形和产生较大沉降。桥涵属整体刚性结构,基本上认为是不可压缩的。

2.2地基、地质情况的差异

桥涵设计时对地基的地质研究比较仔细,往往是将桥涵基础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沉降量比较小,而路基设计对地基、地质情况是参考桥涵的地质柱状图推断的,往往有差异。

2.3台背填料压实质量问题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众所周知,施工质量问题在台背位置更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台背填筑一般在构造物完工后方可进行,作业面小,施工困难、繁琐,填方体的材料、长度、层厚和压实度难以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并且目前缺少有效的压实施工机具。

3、台背回填的沉降规律

3.1其产生的范围与涵台背填土高度有关,一般在后台5米左右范围内,对于大、中桥而言,往往在10米或更大的范围内。

3.2时间方面,一般在通车后2-3年内产生。

3.3不均匀沉降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把握路面层施工时间。

4、台背回填沉陷的危害

4.1对桥涵、构造物的工作状况和使用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养护费用增加,并降低了公路使用性能。

4.2增加行车的风险,降低通行能力,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影响车速,此外由于车辆频繁在台背处加速减速,必然增加车辆能耗和废气的排放,这一点在城市中尤其应予以重视。

5、台背回填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考虑到台背沉降是多种因素和条件形成的,所以对它的防治应从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相应的措施,但在施工过程中,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基底的控制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底部的质量没有控制好,就会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要避免台背回填的不均匀沉降,首先要从地基处理着手。

5.1.1基底清淤必须彻底,严禁有杂物、浮土、腐殖土等存在。

5.1.2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其稳定时,应在基底顶面或其它适当的位置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或换填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防止积水浸泡基底。

5.1.3基底土必须密实,若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一般不得低于90%。

5.1.4水田、湖塘等地段的基底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及其它土加固措施进行处理。对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适用于各自特点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治理,如采取换土,强夯、固结、轻质路堤和粉喷等方法以发改善地基、提高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

5.1.5对软土地基,由于现行地基处理方法一般未考虑到台背的过渡,往往构造物的处理与路基的分开,从而导致沉降无法避免。建议:在有基底处理时,适当加大涵台背基础处理的范围,适当将处理措施变化的位置往填土路基内部放,最好有大于5米的距离。

5.1.6做好桥涵台背路基的排水工作,避免路基水流对基底的浸泡和冲刷。

5.2台背回填的厚度控制

回填厚度与压实机具有关,一般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的厚度不宜超过15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的厚度不宜超过20cm。当台背路基压实作业面狭小,作业空间受到限制时,为了保证不损坏构造物,大型机械不能使用,必须选择小型振动压路机和振动夯实机相结合进行压实,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层层压实。

5.3台背回填的填筑的范围控制

台背回填的范围直接影响台背填料的刚度和变形的平稳过渡,范围太长,成本增加,范围太短,达不到过渡的要求,其填筑范围应从三方面进行控制,第一,要有足够的长度实现过渡段的技术要求;第二,要从施工作业的方便、压路机的压实宽度进行控制;第三,要控制好台背填土与已填路堤的良好结合所需长度。在多年的实践摸索,现有可以参考的经济尺寸是,填料要求级配得当,沿纵向的填筑长度在基底处不少于2米(便于机具碾压),以2米为基准,对于台背填土与路基原状土相接处采用1:1的坡度相接,对于路基土为回填土部分采用1:1.5坡相接。为确保良好结合,一般采用挖台阶形式与路堤相接,每级台阶高度不得大于60cm。

5.4台背回填的填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台背回填的填筑材料质量的优劣是沉降发生大小的内因,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对于非片石或非砂砾石的回填材料,要求用料粒径为5-10cm的匀细材料,填筑过程按每15-20cm的内分層填筑压实;对于片石回填材料,选料应为坚硬不易风化的材料,要采用人工手摆片石,使片石之间互相嵌补,大片石尽量帖近层底并大面向下,片石间缝隙和孔洞应用石屑和砂性填料填充,可每隔一米左右采用水力充填砂砾石的方法填充材料,而后碾压或强夯。手摆片石严禁抛填施工,对于砂砾石填料,一要对材料的粒径级配严格要求,二是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严禁含泥多的材料进场,夯实时以机械碾压配合灌水法综合施工。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透水性好易压实、固结完成快、后期压缩变形小的砂性土和砂砾土,也可使用改善土、加固土、碎石土和轻质填料等。

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相接部位,应尽量使用内摩擦较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时应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尽量减少回填土的单向推力,不得发生偏压,以免造成工程事故,这对于管涵、轻型桥台等尤为重要。

总之,不同的填筑材料有各自的特性,填筑时要正确选择,因地制宜,保证填筑材料的质量。

5.5台背回填压实质量的控制

台背回填的压实质理是影响台背沉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排洪和通车净高的影响,台背路基填方一般比较高,工程量相当大,但是施工工作面狭窄,大型填筑及压路机械难以展开。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发挥大型机械的使用,并且在施工中大型机械受场地限制时可采用横向碾压,对于大型机械不能靠近台背时,可采用小型压路机,如手扶振动压路机,冲击夯等,但要确保不留有死角区。

6、提高认识,强化施工管理

台背回填施工管理是确保台背回填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施工中应成立专业的施工队伍,采用专业设备,使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材料,并安排专门的质检人员及试验人员进行施工及质量的控制,坚持行之有效的分工序检查验收,分层验收,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必须检验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时时把质量放在首位,让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7、结束语: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分头把关,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标准,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履行各自职责,相信这一顽疾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根治。

桥涵台背回填及处理施工 篇4

关键词:桥涵,台背,回填,施工工艺

桥头跳车现象是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通病之一, 给高速行驶的车辆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并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针对桥头跳车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 对桥涵台背回填及处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解决桥头跳车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造成桥头跳车的因素很多, 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桥涵基础与路基基底的承载力不一

致, 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 基础沉降量存在差异 (一般桥涵基础沉降量较小, 而路基基底沉降量较大) , 特别是软基地段, 这种差异更大。

1.2 路基填土即使有压实度保证, 但在荷

载作用下仍会出现一定的压缩, 而桥涵混凝土结构不会被压缩, 因此造成不均匀沉降。

1.3 施工质量差, 桥头填土未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 而且未能充分压实到要求的压实度, 造成路基沉陷。

2 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述三种因素中, 第一种和第二种因素可以通过完善设计加以解决, 而第三种因素则是人为的, 需要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加强操作环节控制以及改善施工工艺来加以解决。解决桥头跳车在完善设计方面应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2.1 在桥头软基段原地基上一定范围内设

置粉喷桩、砂桩、砂砾垫层, 形成复合地基, 以起到置换作用、竖向排水体作用 (砂桩) 以及应力集中作用。从而使地基土加快排水团结 (砂桩) , 减少了总沉降, 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2.2 在桥头路基填土一定范围内掺入一定

比例的白灰, 以降低土的含水量, 改善土的松散性, 并提高土的强度 (CBR值) 及承载力。

2.3 在桥头设置桥头搭板。在台背回填土

的施工方面,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优化施工工艺, 采取一些较好的办法, 本文将着重介绍台背回填及处理施工技术。

3 台背回填及处理施工技术

3.1 回填范围及材料。基坑 (原地面以下)

部分:回填砂砾, 回填范围包括围挡墙部分, 边部适当宽度可设包边土 (宽0.5m左右) 。

原地面以上部分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肋板式桥台, 肋板间、锥坡及台背均填白灰土, 回填范围为距肋板15m (不设砂桩及粉喷桩的桥梁为10m) , 按1:2坡至路面结构层下的直角梯形部分。

第二种是墙式桥台, 距台墙2m长 (直的, 不设砂桩及粉喷桩的桥梁为1.5m长) 范围内填砂砾, 在2m长 (或1.5m) 的砂砾范围以外13m (不设砂桩及粉喷桩的桥梁为8.5m) 按1:2坡至路面结构层下, 此直角梯形断面填白灰土。

第三种是涵洞, 距基础边缘0.75m, 按1:1的坡至原地面以上0.5m填砂砾。在其上, 从墙身外侧10m按1:2坡度至涵顶标高线所围成的范围填白灰土。涵顶以上及其它, 按路基土方正常填筑。

设砂桩及粉喷桩的桥梁在距桥台30m范围内原地面设0.5m的厚砂砾垫层。

3.2 台背回填施工工艺。在严格执行《技术

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台背回填施工。经综合分析认为:以往造成桥头跳车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 不能严格按规范施工造成的。因此, 应选用了工作认真负责, 有一定施工经验的工长负责此项工作, 并签订了《构造物两侧填料质量保证责任书》。加强质量检测, 对每层压实度进行检测, 并制做沉降标对台背填土, 设专人进行沉降观测。明确了质量指标和责任, 实行追究制。因此, 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入手, 使施工操作严格控制按程序进行。消灭了质量隐患。具体采取以下施工工艺措施:

3.2.1 从承台 (基础) 底面起至路面结构层

下, 在台墙 (或肋板) 上每隔15cm划线, 写明层数, 每桥每层填筑后均拍照存档, 建立管理档案。从而做到按层填筑, 杜绝了为抢进度而两层甚至更多层一起填筑的毛病。

3.2.2 对基坑 (原地面以下) 回填部分, 能下

压路机的必须下压路机压实。只有在坑内面积狭窄, 确实无法使用压路机的情况下, 才使用冲击力不小于0.8Mpa的冲击夯或线压力不小于20KN/m的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压实。

3.2.3 基坑坑底及坑壁需将淤泥、积水、挖

基土方及松动土方清静至规则形状, 并在稳定的土体上开挖反向的土质台阶, 台阶的宽度为30cm, 高度为每层填料的压实厚度。

3.2.4 台背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得大于

15cm, 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及碾压遍数, 只有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 通过最佳的碾压机具组合及合理的碾压遍数, 才可获得最大的密实度。

3.2.5 台背回填必须首先施工完支撑梁或

桥 (涵) 底铺砌、围挡墙 (或八字墙) 并安装完梁板后方可进行。围挡墙 (或八字墙) 设有锚碇板的桥梁, 严格按锚碇板安装要求进行回填及压实, 回填时应用压路机紧靠台背横向压实, 并注意压实过程中, 需用木板等材料将梁与背墙间的空隙塞紧, 避免由于土压力过大导致台身出现裂缝。

3.2.6 对于压路机碾压不到的耳墙附近等

部位, 采用夯实机具补充夯实, 耳墙下的部位可采用人工木杠捣实。

3.2.7 台背填土应与锥坡上同步分层填筑,

靠近桥台台背的路基施工段端头在路基每层填土时应预留1m宽台阶, 并做成反向坡度, 使台背填土能够与路基填土很好的结合。

3.2.8 对于肋板式或柱式桥台, 应先回填,

后施工盖梁, 以保证台前、台后、肋板间的填料能够得到充分压实。

3.2.9 台背回填时, 应注意前后台均衡回填, 以防止由于土压力不均导致结构破坏。

3.2.1 0 在台背回填完成后, 在桥头搭板以

外2m范围内采用全断面堆土预压, 预压土的重量为路面结构的重量加上车辆荷载重量后乘1.2~1.5系数, 约为2~3填土高, 预压土后期可用做中央分隔带填土。

3.2.1 1 为使回填材料有充足的沉降时间, 桥涵头两侧路面基层及桥头搭板宜尽可能滞后施工。

3.2.1 2 加强对回填材料及压实工作的管

理, 填写台背回填施工记录。由施工员、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签字, 并请监理工程师签证。发生较大沉降、桥头跳车等问题时, 可根据记录分析原因并追究责任。

3.2.1 3 在桥 (涵) 台背回填范围内的适当位

置设置沉降观测标, 定期进行观测并填写观测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束语

桥涵台背填土是路基施工阶段的一个关键环节, 是防止桥头跳车的根本保证。通过对以往公路桥涵台背回填及处理施工的总结, 我们认为:只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按规范要求操作, “桥头跳车”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浅谈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 篇5

1 台背填筑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应选择适宜的材料并通过检验,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尽可能采用砂类土或渗水性土。当采用非渗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加入石灰、水泥等稳定材料进行处理。所用机具应适应回填操作空间,若不适宜用大型压路机碾压时,应尽量采用小型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压实。

2)桥涵构筑物台背填土范围:按照规定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 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 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倍~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3)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应适时分层回填压实,分层厚度一般规定每层为15 cm,并应在桥台背墙或明显地方标明高度逐层填筑、逐层碾压检测。检查频率为每50 m2检验1点,不足50 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应合格。

4)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与路基标准相同(除非另有文件规定)。

5)回填处如有泄水孔或其他构筑物时,一定要按设计要求或设置碎石、粗砂或砾料层,以便达到泄水孔处过滤作用。

6)回填钢筋混凝土圆管时,必须注意两边对称同时进行,直至管顶。回填时特别要注意管道两侧腋下的回填压实。回填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时,只有在盖上钢筋混凝土板后才能回填。

2 工程实例

2.1 回填材料

大桥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河砂),回填材料经检验合格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进场使用。为了克服填砂边坡松散、不易成型的弱点,便于边坡植草,台后回填部分横向外侧两边,各有1 m路基土包封,并同路基顺接,长度为台背回填顺坡线路方向规定的范围。

2.2 回填范围

1)台后部分:

顺线路方向长度,底部距基础0.5 m,即距(基础顶面处)台身3.5 m,然后按1∶1的边坡开挖台阶回填至与路面底基层底面交会处。

2)垂直线路方向:

至锥坡边坡脚(1∶1.5),基坑回填厚度为2 m,基础顶面至底基层底面距离为7.7 m。

2.3 压实度要求

1)基坑:

回填压实度要求为93%。

2)台背部分:

桥台台背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均为98%。

3)台背回填处地表的处理:

该处地表属路基填筑93%的压实底区域,先铺20 cm松的填料,然后一起碾压。

2.4 检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灌水法进行检测。台后部考虑回填由基坑底向上回填宽度逐渐变化,因此,每层检查3点~5点(具体点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锥体护坡每层检测1点。含水量每层检测1点。

2.5 施工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按设计要求先做好台背排水盲沟,然后才能回填。

2)每层厚度原则上为15 cm。为便于检查每层填铺厚度是否均匀及方便施工,台背回填前,从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墙上做上记号,标明填筑位置及相应的层次,以此为参照进行每层的施工。这样现场施工人员就比较容易且较好地控制每层的填铺厚度,检查施工质量也较为方便。据此,回填分51层=7.7/0.15(填筑高度为7.7 m)。

3)与台背相接的路基端头,是控制的重点。要求在施工时,对路基端头的压实度进行复测,复测的目的就是确保回填部分与路基部分衔接好,消除隐患。路基端头每层检查3个点,两侧各一个,中间一个。如果临近台背的第一个桩号检测不满足要求,继续向路基方向的下一个桩号检测,直至合格为止,这样就可确定台背回填的实际范围。

4)因台背回填为砂砾料,为解决砂砾料顶层松散的现象,台背回填至最后时,顶层做30 cm厚灰量8%的石灰土进行封层,但回填总高度不变。

2.6 用水冲法对台背回填料进行压实

考虑施工质量和工效,台背回填高度大、层数多,采用水冲法对台背回填料进行压实。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可连续作业,不影响工期。

2.7 工程质量评价

经现场检测,熊岳大桥台背填料、回填范围、分层回填及压实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度均大于95%)。大桥建成通车1年后,经现场控测,桥头塔板与桥梁主体没有产生明显的错台。由此可知熊岳大桥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切实可行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1)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及填料材料选用。

桥台后宜填筑内摩擦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便于控制压实质量,减小路基压缩沉降;同时,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也有利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或泄水管顺利排到路基外。

2)施工工序应符合要求。

若台背填筑速度过快,沉降也较快,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的挤压相对较大。如果台前护坡或挡墙砌筑不及时,则可能引起土体滑移,影响压实机械作业效果,严重时还会危害桥基。

3)加固处理台背填筑前的地基。

处理好台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处理方法,如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振动碎石桩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间沉降差,避免错台。

4)对于特殊地质的填方措施。

对于现场地质差、水位高、施工质量控制难的桥头部分,亦可考虑在桥头10 m~15 m范围内,采用D0.5 m的水泥搅拌桩(梅花形布置)进行桥头接坡处理,同时填方材料可用级配良好的砂砾进行“三分”回填。

摘要:对道路施工中的台背填土施工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以沈大高速台背填土的施工为例总结了台背填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其他道路施工的台背填土施工和类似工程具有提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台背填土,软土地基,质量控制,含水量

参考文献

[1]孔宪立.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南京水力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土工试验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张晓春.软基处理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5,31(1):101-102.

[4]张洪云.公路桥涵台背回填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19):97-98.

[5]姜军,孙德荣.高速公路软基处治方法[J].辽宁交通科技,2005(9):23-24.

[6]李声平.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05,31(7):75-76.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的质量控制 篇6

1 桥涵台背回填处跳车的原因分析

在路线设计中,桥涵台背回填是路基与桥涵的衔接部位,因其回填工作量小、操作空间狭窄,在施工中往往被忽视,致使质量意识麻痹大意,往往出现回填材料不符合要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的现象。由于路基与桥涵之间产生的沉降量各有差异,因此造成桥头沉降差,从而导致桥头跳车的出现。然而,桥头沉降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1.1 回填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

由于台背回填处于路基与桥涵结构物相连接的特殊位置,台墙所用的材料与台背回填材料在强度、密实度、压缩性和刚度等方面差异很大,桥涵台墙是用刚性很大的坚石砌筑或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是刚性体;而与之相连接的路基一般是用刚性较小、柔性较大的土体填筑而成,是弹塑性体。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强度高、刚度大的材料其塑性变形小;反之,其塑性变形大。当台背回填处塑性变形相对桥涵台墙的塑性变形差值达到一定程度时,桥涵台背回填处的路面就会产生沉陷或断裂,引起跳车。因此台背回填材料原则上应选用刚度介于路基材料刚度与桥涵台墙材料刚度之间且易于压实的材料。但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桥涵台背回填未进行单项设计,加上回填材料的检验和控制不严格,回填前没有清除台背淤泥,松散或不易压实的腐殖土,甚至将基坑开挖的淤泥堆放在台背处,致使台背回填上密下疏,压实质量难以保证而出现较大的沉降。

1.2 回填压实不够

台背回填的压实质量是影响台背回填沉降及跳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桥涵台背回填处在一个填土较高,土方量集中而施工面狭窄,工期紧迫的作业段,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由于作业面狭窄和回填土平面形状不规则,大型压实机械很难到位,分层碾压、密实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对台背回填处压实质量比较忽视,没有精心施工,出现压而不实,甚至填而不压的现象,致使台背回填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沉陷。

2 加强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严格原材料、人员与施工机械的要求

原材料的控制,主要对填料的透水性及粒径两方面进行控制。若条件允许,首先应选择板体性好、可压缩性小、压实快、透水性强的材料,如碎石土及砂砾土等,并要求填料级配适当。当采用非透水性土,当为黏土或粉质亚黏土时,应掺入灰剂量不小于6%的Ⅲ级以上石灰进行改良;当为塑性指数较小的砂土、亚砂土或粉土时,应掺入灰剂量不小于3.5%的标号32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稳定。在人员控制上,应专门安排专业施工队进行台背回填施工,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具体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使管理和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在施工中克服认为结构物回填工程量小、操作空间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在施工机械控制上,选用的机具应适应回填操作空间,采用小型的蛙式夯机和重型光轮压路机共同压实,如果缺少了小型蛙式夯机,靠近结构物80 cm范围内的台背,光轮压路机身难压到;同时,压路机靠近结构物太近会造成结构物的损坏。

2.2 注重施工准备的控制

在施工前,应根据每个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和拟采用的填料,编制施工技术措施并逐级交底。使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检测确定桥涵砌体的砂浆或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同时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台背填土范围,避免台背填土与路基填土衔接面过于陡峭。工程实践证明,台背填土范围可按以下标准控制:桥涵填土的范围: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距离墙尾端不小于2.0 m;底部距基础内线不小于2.0 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小于台高的3倍~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宽度为全路幅,包括锥坡。

2.3 加强施工的控制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中的两个主要控制方面就是填筑与压实。在填筑中,首先要严格控制填层厚度,松方不超过30 cm,对采取超厚的投机取巧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监理发现必须返工;其次填石路堤石料粒径不得大于15 cm,路床不得大于10 cm,上路床必须使用有级配的开山碎石,大块不得集中,并用石渣细料填缝,随填随压达到密实;还要保证每层表面平整度必须符合标准,不大于层厚的10%,即3 cm,才能保证压实均匀,否则必然导致低处压实不到,路堤压实度极不均匀。在压实中,碾压应采用慢速:2 km/h~4 km/h,采用低频、强功率、大振幅碾压至没有轮迹时为止;当发现有明显空洞、空隙的地方,应随时补充细料后再进行碾压;碾压应与路线方向平行,即纵向反复碾压,在路堤边缘2 m范围内,可弱挡压实;碾压后石块不得松动,如有松动可用适当粒径石块嵌实敲紧;应该严格控制碾压遍数不得少于试验路段确定的碾压遍数,一般不应少于10遍,碾压直至无轮迹、无沉陷、无石料移动及推移时,才算合格。

2.4 加强质量的检测验收工作

每一座桥涵结构物的台背回填除了施工单位进行自检,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外,还要通过业主组织的4道检测关:1)台背回填基坑反开挖后,对于路基填筑的砂土界面进行压实度检测,要求压实度达到相应填土层次的压实度标准;2)对于每一层次的回填砂或回填土进行压实度检测,要求压实度达到95%以上;3)在路基交验时,加强台背回填位置的压实度和弯沉的检测,对于每一个桥涵结构物台背每半幅在靠近结构物1 m范围内进行压实度检测;4)在桥头搭板和路面基层施工完毕后,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检测桥头搭板和桥头搭板与基层接合部位的弯沉情况,要求弯沉值单点达到相应路面结构层次的弯沉值。

总之,台背回填质量作为一个技术控制薄弱环节,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位路桥工作者不敢掉以轻心的一块心病。我们认为,通过上述方法的控制可以基本保证公路与桥涵连接处的施工质量。另外施工人员及质量监控人员的责任心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因。因此,施工单位在控制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认识。加强人员的培训,以保证公路及桥涵的施工质量,真正为人们的行车安全负起应当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3]孙曙光.公路施工技术要求[M].北京:南方交通出版社,2004.

[4]杨雷,杜雅丽,奇慧.浅谈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5,31(2):86-87.

[5]主宁,湛秀玲.浅谈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J].山西建筑,2006,32(6):76-77.

台背回填 篇7

1 技术规范要求

桥涵台背、锥坡、护坡等各种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不得采用含有泥草、腐殖物或冻土块的土,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

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自台背起,顶面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底面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足。

台背填土分层厚度不宜大于20cm,根据设计要求为确保填料密实度,统一采用15cm控制,压实标准均为95%。软土路基的台背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应合格,小面积的回填可采用小型机械夯实;涵洞缺口回填,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大面积回填。

2 施工工艺

2.1 施工准备

在台背回填前,必须对集料进行压碎值、筛分、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试验;组织好专业的施工队伍及运输、平整、拌合、压实机械及小型夯实机械;熟悉回填的技术要求,不同的桥涵台结构应分别做好技术交底。

清除基底的杂物、淤泥、湿土,抽干积水。若基底承载力较低时,采用换填处理,确保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

用测量仪器根据设计图纸将台背、台前及锥坡范围在现场定位,将回填范围用白灰线明显在实地标示出来。为保证边部压实质量,防止雨水冲刷,标示时周围各加宽50cm,其次在桥涵肋板(立柱、台身)处从底部至顶部按15cm(压实厚度)一层用记号标出每层回填的位置,并标明层数。

2.2 松铺布料

根据设计及现场材料,确定松铺系数为1.2左右,现场松铺厚度宜控制在18cm左右。自卸汽车卸料时,应根据车容量及填筑厚度按网格法卸料,自卸车每车容量为12m3,每车摊铺面积为12/0.18=66.7m2。料堆距离要适当,防止过密或过稀。

2.3 松铺整平

用推土机将布好的天然砂砾摊铺整平,由人工配合将大块的捡走,保证拌合机拌合均匀,小面积部位或机械无法整平的地方用人工整平。

2.4 初压

整平后用压路机进行初压,先用压路机进行静压一遍,再震动碾压一遍,碾压时先慢后快,以免表层松土被推走,初压的目的是保证拌合机械施工顺利,拌合均匀。

2.5 翻拌与洒水

压路机静压一遍后,用拌合机对填料进行翻拌一遍,翻拌时及时检测含水量,若含水量小时应适当予以洒水,含水量大时予以晾晒,含水量应控制在水泥土最佳含水量+2~+3%之间,以保证其掺加水泥后的含水量符合要求。

2.6 摊铺水泥

初平后应保证其表面平整,根据水泥掺量和压实厚度计算出每包水泥可摊铺的面积S, S (m2)=0.05 (t)÷[该水泥稳定砂砾的最大干密度(t/m3)×95%×3%×0.15 (m)],用石灰在底层做好安放每袋水泥的标记,并划出摊铺水泥的边线,将水泥袋打开倒在路基上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并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大致相等并大致等于计算面积。

2.7 拌和

先用拌和机将铺好水泥的砂砾料翻拌两遍,使水泥分布在砂砾中,第一遍不翻拌到底,以防止水泥落到底部,第一遍由内侧开始,同时机械应慢速前进;第二遍相反由外侧开始,接着用拌和机再拌和两遍后,并及时由人工检查和调整翻拌深度,使翻拌到层底;在此同时人工配合将机械拌合不到和靠近桥涵台背的地方翻拌均匀。

2.8 碾压

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且水泥剂量合格后,即可进行碾压。

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但应控制好最快速度。先静压一遍,再振动碾压,振动力由弱到强,以适应土体强度增长,最后一遍光面速度宜慢。

碾压要确保均匀,对于大型机械难以压实的地方,应采用小型震动夯或手扶震动压路机夯实,确保不漏压,不留死角。根据经验,一般振动碾压第五遍即可达到95%压实度的要求,为防止表面松散,再用压路机静压光面一遍,静压后采用灌砂法测定压实度。

2.9 整修养生

填筑完毕后,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施工修整,采用人工挂线清刷夯拍,整修后要达到坡面平顺稳定、不亏坡、曲线圆滑等要求,整修后立即洒水养护,并保湿养生,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增长。

2.1 0 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场地狭小、死角太多,为保证回填质量,在碾压过程中,应人工及时配合进行局部翻拌找平,小型机具夯实,并尽量保证不要损坏结构物。

成型的路面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分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水。如有弹簧、松散、严重裂纹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碾压。

台背回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与安全,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压实度,应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

3 环境保护措施

3.1 水土保持措施

冲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施工废水,严禁直接排入农田、耕地、水渠。

施工区域在施工期内和完工后应妥善处理,砂石、化学制品等施工材料应严格堆放和管理,以免对附近地域地表造成污染。

台背回填前挖出的弃土及弃料在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必要时进行植被保护和采取措施以防水土流失造成环境和农田污染

严格组织施工和加强管理, 保护周围环境河流水塘,确保排灌水流不间断、不堵塞,施工时破坏的水利渠道、道路排水沟等应及时恢复或加以接引。

3.2 保护文物和植被措施

在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时,立即保护现场和暂时停止该处施工,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组织施工。

尽量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应加以恢复。

3.3 保护环境空气污染的措施

在材料运输过程中,为防止尘土飞扬,应配备洒水车,经常用水湿润运料道路,保护周围村民生活环境及便道两侧的农作物。对易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应使用帆布、盖套等遮盖物加以遮盖或适当用水润湿。

4 结语

桥涵台背回填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与安全。桥涵台背回填采用水泥稳定砂砾 (风化岩) 材料,施工后经检测弯沉值普遍偏小,并且不容易出现沉降现象,减少了桥头跳车的出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台背回填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根据不同的桥涵台结构,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精心组织,从细着手,从严要求。就地取材,选择透水性好的材料,填前做好填料试验,得到相关参数以便指导施工;施工中严格控制分层厚度,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设备,采取紧靠台背处用小型夯实机械人工强夯,远离台背处用压路机碾压,以保证压实度符合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设立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总之,为了优质完成桥涵台背填土,应做到技术到位、设备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安全文明措施到位、环境保护措施到位。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台背回填 篇8

关键词:台背回填,施工方案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由于高速公路中的桥涵密度一般都比较大, 如何解决桥涵台前跳车的问题, 满足行车安全、舒适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为从源头上避免高速公路运营期间桥头跳车等现象的发生,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提高了桥 (涵) 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在新规范指导下本着经济、适用、合理的原则, 如何提高台背回填过渡段的工程质量, 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至关重要。

1“台前跳车”现象产生原因

台前跳车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 如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质量的控制、工程投资成本的限制等等。但是, 从产生机理上说, 路面下承层结构的不同是造成上述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刚性下承层 (桥面板) 与弹性下承层 (路基填料) 不同的结构性质, 必然导致桥头跳车等现象的产生。因此, 如何解决好刚性下承层到弹性下承层之间的过渡、尽可能减小两种过渡段之间的结构性质差异问题, 是解决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手段。

2 施工方案探讨

要解决台前跳车的问题, 既要从台背结构设计上想办法, 又要避免投资成本的过多增加;既要从施工技术措施想办法, 又要考虑施工的方便可行。根据笔者施工经验, 下面分别探讨几种不同的施工方案。

2.1 提高台背回填压实度施工方案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桥台涵背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 (路基分96%、94%、93%三个区段) 。即从施工方案上提高台背回填压实度, 减少台背施工后沉降量, 从而达到减小台前跳车程度的目的。

2.2 搭板过渡施工方案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的设计, 均在桥台前增设了一定长度的钢筋混凝土搭板, 从而达到弹性路面平缓的过渡到刚性的路面的目的。该方案不足之处是搭板的长度需要足够长。但是, 随着搭板长度的增加, 如果搭板下的台背路基没有采用较好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以及较好的施工质量, 很容易造成搭板的悬空, 从而将弹性地基搭板变成了简支板, 最终造成搭板的断裂, 并引发事故。

2.3 综合施工方案

在泌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中, 根据项目业主将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作为桥涵台背回填过渡段专项工程进行施工的要求, 结合2004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对台背回填的相关规定, 我们采取的施工方案是: (1) 根据路基填料为中粗砂的具体情况, 过渡段填料选用透水性材料碎石掺砂 (碎石含量为70%) , 一方面形成良好的透水能力来消除墩台处的渗水现象, 另一方面保证台背的密实质量, 减少由于填料土质稳定造成的路面沉降量; (2) 采用碎石桩、水泥深层搅拌桩、碎石掺砂换填、冲击碾压等深、浅层地基处理方法对台背基底进行处理, 提高基底的承载能力, 减少基底承载力不足造成的路面沉降量; (3) 增加台背回填过渡段的长度:底面宽度为三倍路基设计填筑高度取整, 逐层向上1∶1放坡, 并不小于搭板长度, 以满足过渡段平缓过渡的长度需要; (4) 在桥台填土高度大于5m时, 台背回填范围内每60cm满铺双向土工格栅一层, 对于暗涵、暗通道在涵顶及两侧各两米范围内并铺设土工布一层, 以增加过渡段范围内路基的整体性, 保证台背的密实质量, 减少由于填料土质稳定造成的路面沉降量; (5)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要求技术、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这种施工方案是在对台前跳车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我们的施工实践, 为达到减少台背回填工后沉降量的目的而编制的, 实践证明, 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小台背回填的施工后沉降量, 对台前跳车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对于要求较高的重要线路, 解决台前跳车的最好方法, 是将上述施工方案进行有效的优化结合, 从方案上解决弹性地基到刚性桥面的平缓过渡问题。面层采用搭板过渡;台背回填过渡段选用提高压实标准、填料选用优于路基的填料 (如级配碎石、碎石掺砂等填料) 、增加过渡段的长度、每隔60cm~100cm填筑厚度铺设土工格栅一层的施工方案。如果采用这种施工方案, 将可以达到平缓地从刚性桥面过渡到弹性路面的目的, 从而使台前跳车现象得到更好的控制。

3 结语

台前跳车是目前高速公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不但影响行驶车辆的使用寿命、对桥台造成一定的冲击破坏, 而且也影响到了乘客坐车的舒适和安全以及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因此, 台前跳车是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文中所探讨的施工方案是笔者结合施工经验所提的一些建议, 相信有更多更好的方案会应用到设计和施工中去。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

台背回填与桥头跳车施工技术 篇9

关键词:路基,桥头跳车,原因分析,施工控施

前言

桥头跳车的问题是当下普遍存在的, 而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是由于在桥体建设施工的时候, 桥涵通道及其相关结构的建筑物与两侧路面的衔接不好造成的, 在建造的时候, 有时候可能是由于路堤填土在后期发生了沉陷, 在与桥面的衔接处出现了落差, 从而导致了行驶的车辆发生了跳跃的现象。随着人们对行驶舒适度要求的提高, 解决这类问题就成了道桥施工者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由于桥台基础刚度大、沉降量小, 而路堤的基础为地基, 存在一定的沉降变形。按现行规范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台与路堤相邻处的容许沉降量≤10cm, 涵洞或通道容许沉降量≤20cm, 而对高速公路上行使的车辆来说, 100~120km/h的速度, 只要1~2cm的高差就会产生跳车, 5cm以上的高差就会严重跳车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 即使满足规范要求, 也会存在桥头跳车的问题。

1 桥头跳车的原因

1.1 路基强度的差异

在多数情况下, 桥梁的主体施工与两侧的路基施工是同时进行的。桥梁两侧的路基刚性要求比较高, 因为桥梁的主体刚性很高, 所以对两侧的路基也要有所要求, 一般都会对两侧的路基进行加固, 这样才能达到所要求的效果。而台后填方段往往不会进行加固处理, 在施工结束后, 与先前进行加固处理的路桥过渡段就会产生错位, 上下有了沉降落差, 改变了设计之初的结构, 所以由于这种落差, 就会发生桥头跳车的现象发生

1.2 桥涵台背填筑

1.2.1 桥涵台背的回填材料必须严格控制质量, 要选用透水性

能好, 能够被充分的压实的材料进行填充, 不能采用垃圾废弃物, 草根, 树皮和不易被压实的混凝土等进行填充, 由于桥涵的施工面所限, 作业平台比较狭小, 所以有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不能够被应用上, 只能由小型夯实机或者压路机来进行, 但是这种小型的设备往往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施工效果不够明显, 所以导致在投入使用阶段, 台背发生塌陷下沉, 加之桥梁在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交通运输的运行, 会对桥梁产生一定的压力, 桥梁会由于承载力受到限制, 而慢慢的发生下沉, 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后来发生桥头跳车的原因。

1.2.2 在桥梁投入使用后, 由于机动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压力,

路桥过渡段的位置开始会产生细小的裂缝, 然后由于下雨或者地表水的渗漏, 会将填料里细小的颗粒带走, 这样久而久之, 沟槽力的填料就会产生空隙, 加之受到外界的压力, 就会出现下沉的现象, 路桥过渡段就会出现变形, 由此会发生桥头跳车的现象。

1.3 设计缺陷

在对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设计时, 应该考虑到对填料的要求, 考虑到台背排水的设计问题, 桥涵两端的路堤, 有时候会有过水, 和通道等问题, 那么填土就会很高, 一般低的可能达到2~3m, 高的几十米也有。在压实度方面, 路桥的基面与一般的路堤是基本一样的, 只是在桥涵的两侧, 有时会有受到水的冲泡, 所以地基的条件不是特别的好, 在对路基断面和边坡防护上也要十分的注意。路堤建设的较高, 那么在后期投入使用的时候, 由于受到机动车的压力, 会对路堤产生一定的影响, 致使其发生纵向的下沉, 从而导致了桥涵及其两侧的建筑与路堤发生了错位, 必然会有跳车的现象发生。

1.4 施工的原因

1.4.1 台背回填是一项要求比较严格工序, 它是在桥涵和桥两

侧的路堤大体完成或者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才开始实施的, 它要求每层的回填材料不宜过厚, 要有适度的掌握, 这样在最后进行台背回填的时候才能够掌握好量的控制, 而不是像一些施工单位随便的将一些废弃的回填料直接倒入结构物与路堤之间的缺口, 那样施工后的质量将无法保证。

1.4.2 回填材料的压实度远远不够在台背回填时, 对回填材料

的压实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按照规范的要求是要达到95%的, 所以这就要求对台背回填物要进行夯实, 而夯实这些材料, 不宜采用大型的机械来进行, 因为台背所处的位置是结构物和路堤之间的, 这个位置比较薄弱, 容易造成损坏, 所以只能采用小型的夯实机或者压路机。这样做才能保证对回填物的压实度达标。

2 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施工与控制

2.1 横向盲沟的设置

台背路基填筑前, 在原地基土拱上设置盲沟,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原基底上, 先对基底进行必要有效的处理, 然后填筑横坡为2%-3%的夯实粘土土拱, 再在土拱上挖一条双向坡的地沟 (地沟尺寸宽50-60cm, 深30-40cm) , 把土工布铺在地沟里再倒入渗透系数较大的透水性材料进行填筑 (如2~6cm碎石) , 再用土工布包裹盲沟两出口处, 并对其做必要的处理。然后台背分层填筑透水性材料直至路基顶面。

2.2 填筑材料的选择与施工

2.2.1 台背填料的选择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路基压缩

沉降和地基沉降引起的, 台背填筑内摩擦角较小的材料, 加之压实质量影响, 路基的压缩沉降量较大。为保证台背路堤的稳定, 按现行路基设计规范规定回填压实度从基底到顶均为95%, 且须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小的砾 (角砾) 类土、砂类土填筑, 如岩渣、砂砾、碎石等能较好地减少路基的压缩沉降, 同时也有利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顺利排出路堤外。

2.2.2 台背回填范围台背回填的范围直接影响台背填料刚度和

变形的平稳过渡, 范围太长, 成本增加, 范围太短, 达不到要求。在满足技术要求、节约施工成本的前提, 台背回填需考虑以下几个要素:首先, 要考虑施工作业的方便, 考虑压路机的压实宽度;其次, 要考虑台背填料与已填路堤良好结合所需的长度。通常情况下, 台背填料顺路线方向长度, 应自台身起, 顶面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 底面不小于2m, 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 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台背与路基接壤处, 为保证连接质量, 采用开挖台阶, 开挖台阶斜坡坡度宜为1:1, 每级台阶高度不大于65cm。这样就能很好地确定台背回填的范围。

3 桥头跳车的处理措施

尽管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了措施来防止桥头跳车,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到位, 还有可能出现个别跳车现象。对这种情况的处理, 除传统的开挖方法外, 可采用注浆法处理。这种方法既不对公路产生破坏, 又可维持正常通车, 还可缩短工期, 节省投资, 且使用的设备、材料简单。注浆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水和少量速凝剂, 按一定比例掺配而成。可根据下沉部分的结构探测, 确定适当的浆液比重和注浆深度, 控制注浆压力, 依靠吃浆量和影响半径来填充土体空隙, 增强土体强度。

参考文献

[1]JTJ0339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1]JTJ0339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上一篇:稳定性改善下一篇:企业家做什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