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地层压力

2024-08-08

随钻地层压力(精选4篇)

随钻地层压力 篇1

综合录井随钻地层压力的实时检测和正确评价,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钻井来说, 它关系到高速、安全和低成本的钻井和完井, 甚至关系到钻井施工的成败。只有准确地掌握地层压力系数和地层破裂压力等参数, 才能正确选择钻井液密度和设计套管程序, 从而得以提高机械钻速, 减少复杂情况, 降低钻井成本。而就地质录井来说, 地层压力资料是控制钻井液密度的根本依据。只有掌握了地层压力及其分布情况, 合理使用和调整钻井液密度, 才能充分暴露油气显示情况, 达到发现油气层、解放油气层、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综合录井在钻井现场采用Dc指数和Sigma指数两种方法监测地层压力。Dc指数法以泥岩压实、非泥岩欠压实理论为基础, 检测砂泥岩沉积过程中的欠压实层。Sigma指数法则以岩石骨架强度理论为基础, 直接检测异常压力是否存在。[1]Dc指数法选用的计算参数有钻压、转盘转数、钻速、进尺、钻头直径、钻时、地层水密度、钻井液密度。Sigma指数法选用的计算参数有钻压、转盘转数、钻速、井深、井径、地层水密度、钻井液密度, [2]两者选用的计算参数基本相同, 其原理都是基于岩石可钻性与地层孔隙压力的关系, 只不过由于地层异常压力的形成机理不同, 使得二者在检测地层异常压力的计算方法不同而已。很多综合录井工作者, 在应用随钻地层压力监测技术时, 将两种方法对立起来, 主观认为沉积岩地层应该用Dc指数法, 非沉积岩地层应该用Sigma指数法, 实际上是错误的。其实, 从计算参数的选取来看, 两种方法是密切联系的, 从压实—欠压实理论与岩石骨架强度理论[3]的关系来看, 两种方法计算的地层压力参数是相互验证的。

Dc和Sigma地层压力监测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现场录井过程中, 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 准确检测地层压力常常不易, 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及分析、研究得到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

1、消除钻井参数变化带来的异常, 正确回归正常压实趋势线

各项钻井参数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应用Dc和Sigma指数进行地层压力监测的准确性。由于钻井参数不准或突变造成的异常应排除, 如钻压突然增大、换钻头等, 使Dc指数减小, 造成假异常。

1) 钻头型号不同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见图1)

2) 螺杆钻具及钻头类型不同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见图2)

2、消除岩性变化带来的异常, 正确回归正常压实趋势线

1) 沉积岩、岩浆岩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当钻穿沉积岩上围岩, 进入火山碎屑岩或岩浆岩顶部风化壳油气储集层时, 压力系数突增, 达到1.6左右。此时并不能说明地层压力异常, 只有钻穿该层进入下围岩5~10m, 立即做出该岩层的正常压力趋势, 并将正常压力趋势线延长至火山碎屑岩或岩浆岩顶部风化壳油气储层顶界, 这时得到的火山碎屑岩或岩浆岩顶部风化壳油气储层处的压力系数才是真实的。 (见图3)

2) 大段较纯岩性、交互叠置岩性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在下图中, 3319-3470m井段, 岩性以火山角砾岩为主;3471-3720m井段, 岩性以凝灰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交互叠置形式存在, 只有将两段地层分段进行正常压力趋势线回归, 才能得到上下连续一致的正常压力系数。对于非沉积岩地层, 如果只存在交互叠置的岩性, 就可直接回归出正常压力趋势线 (图1属于只存在交互叠置岩性) 。 (见图4)

3、对于一个勘探、开发区域不同的压力系统的地层要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4、地层压力异常、气测值及单根气异常相互验正才能做出正确分析 (见图5)

在录井过程中, 特别是西部新区是一个新探区, 趋势线的确定往往带有经验性, 有时得出的地层压力梯度出现较大的偏差, 须通过综合录井其他参数变化, 特别是气测录井, 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高压, 井底压力是否平衡, 以调整趋势线。

2006年9月19日18:00, XXX井钻至井深3001.00m, 气测全烃值由0.1300%上升至53.7526%, 气测数据异常, Dc指数、Sigma指数明显向左偏离趋势线, 地层压力系数出现异常。

5、随着PDC钻头的大量投入使用, 各录井施工单位也应加强PDC钻头的地层压力检测研究工作。

结论:

1消除钻井参数变化的影响, 要对不同的钻头型号和类型所钻地层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2消除所钻岩性变化的影响, 要对所钻沉积岩、岩浆岩以及大段纯岩性、大段交互叠置岩性地层, 卡准界线进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3钻前要熟知或分析所钻区域地层的压力系统资料, 卡准界线进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4监测出的地层压力异常, 要结合气测值、单根气异常等资料综合分析,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摘要:本文以丰富的现场资料和实践经验, 阐述了西部钻探现场常规采用Dc指数和Sigma指数监测地层压力的难点, 并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西部综合录井准确监测地层压力提供新方法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综合录井,Dc指数,Sigma指数,地层压力

参考文献

[1]郑明德.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录井技术.1998, 8 (4) :37-40

[2]孙振纯等.井控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9

[3] (美) G.V.奇林格等.异常地层压力成因与预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9

随钻地层压力 篇2

关键词:随钻地层测试技术,随钻地层测试器,应用

随钻地层测试器是在钻杆地层测试器基础上发展来的, 为了克服钻杆地层测试在测试精度、测试难度以及测试的效率上的缺陷, 逐步发展和应用了随着地层测试技术, 主要在钻井中试油使用, 这一技术是将测试仪器连接在钻杆上, 在钻井过程中抽取地层流体来测量地层参数。随着地层测试技术成本低, 风险小且对钻井作业的期限有可靠的保证。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随钻测井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多种的随着地层测试仪器, 如EFPS、FTWD、DFT等, 但是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单位在研究随着地层测试仪器, 在研究水平和技术应用上都与国外的先进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通过这一技术的介绍来对我国的技术发展提供建议。

一、随钻地层测试器的技术特点概述

首先来介绍随钻地层测试仪器在结构上的特点, 随钻地层测试仪器是在钻杆地层测试仪器上改进而来的, 在结构上更为简单, 一般只有一个探针, 也取消了传统的推靠臂设计。随钻地层测试器与过去的仪器技术相比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在信号传输系统利用上, 能够和随钻声波测井仪器以及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连载仪器共用一套信号传输系统。

其次, 随钻地层测试时井下的环境特点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随钻地层测试是在钻井过程中对流体取样并进行压力测试, 此时井下有泥浆侵入, 还未形成泥饼, 地层压力不稳定。这样的环境对测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有利的是泥浆刚刚侵入所以抽取的流体还是原地层流体;消极的影响是地层压力不稳定, 压力测试需要重复进行, 对数据可靠性也是不利的。所以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解释时一定要考虑泥浆侵入导致的压力变化这一因素。

二、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应用及在吉林油田探区的发展

随钻地层测试仪器处理具有流体取样测试、压力测量和温度测量的作用, 还能够对地层孔隙压力进行实时准确的测量、对钻井泥浆也能起到优化作用, 保证整个钻井的安全运行。

(一) 实时测量地层压力

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在钻井过程中对地层压力进行有效的实时测量, 用准确的数据指导钻井工程的技术人员对参数进行解释, 来布局、调整钻井方法, 保证钻井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通过实践调查研究表明, 在过去发生的钻井事故中, 原因多是由于对地层压力估算不准, 以及对泥浆的侵入程度认识不够, 导致井喷等事故发生。

(二) 科学计算压力梯度来识别流体界面

随钻地层测试技术能够对地下各深度的地层压力进行精确的测量, 所得的数据通过技术手段绘制成形象的地层压力剖面图, 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深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也即压力梯度线。各种物质如油、水等密度不同, 在地层压力之下形成压力梯度, 通过压力梯度可以换算出不同深度的地层流体的密度值。这一技术能够通过对流体界面的识别帮助指导钻井。压力梯度还对已经开采的储层的地层能量研究有指导意义, 有利于帮助判断储层之间的连通情况, 为计算储量及油田开发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此外还可以根据预测诗的压降和压力恢复曲线可以计算地层的流度, 地层流度等于地层渗透率与流体黏度之比。

三、我国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上文中提到我国在随钻地层测试仪器的研究上只有少数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在进行, 而且研发的成果也与国外的先进仪器设备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典型的研究地区是大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的SDC-I和CPWD, 这些都是针对我国油田开采的需要设计研发出来的新技术, 有着广阔的鏖战前景, 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研究工程, 需要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开展研究, 如机械原理、电路原理、信号处理等, 随钻地层测试还要面对复杂的井下环境, 我国油气储层具有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所以这一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尤为艰难。

我国吉林油田探区具有优质而又丰富的油气藏资源, 吉林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裂缝砂岩油藏, 油藏的物性空间分布具有非均质性特征和各向异性加剧的特点。在随钻地层测试技术应用上有较为有利的条件, 在研究上应当引进先进的随钻地层测试仪器进行试验研究并加快自身的研究步伐。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双封隔离模式结构是最为适合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油田, 能够在这一探区的地质环境下有效的进行流体取样和流体实时分析, 是吉林油田探区和相似地质结构的油田地区未来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随钻地层测试技术仪器的研究要依靠相关原理和方法的基础准备, 对整个几乎是研究起着决定作用;信号控制盒实时数据处理是理论研究重点中的重点, 对此要不断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 国外对这一环节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我们可以在借鉴引进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油田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应用;此外传感器精度、元部件的耐温、耐压问题以及地面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对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研究有重大影响。随钻地层测试仪器是整个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关键, 在设计上应当率先研究并在技术上支持整个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发展。

结语

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规模在不断扩大, 难度也不断增加, 钻井的成本和风险也随之加大, 所以钻井过程中对地层压力的测试就成为了整个钻井工程顺利运行、安全完成任务的关键。所以随钻地层测试技术是我国在今后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和研究力度的一项新技术。吉林油田探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区, 未来的开采将会越来越依赖随钻地层测试技术, 只有通过自主的而研究开发才能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 国外对这一技术的垄断和保密也迫使我们必须加强联合发展我们自己的随钻地层测试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辛耘, 王敬农, 郭彦军.随钻测井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测井技术, 2006.

随钻地层测试器的测压曲线模拟 篇3

随钻测井虽然有如上种种好处, 但也有其局限性的方面, 大数据量的实时传输就是很大的一个瓶颈, 由于随钻测井没有电缆, 导致信号无法通过电缆实时传输给地面, 目前来说各大公司采用的都是通过泥浆脉冲发生器将信号转换为泥浆脉冲传输给地面, 这种泥浆脉冲传输速率很低, 一般为几个bit每秒, 这样的速率任何一种测井仪器都很难传输具有判断价值的信号, 因此, 除了一些状态信息和自然伽马信号能够实时上传外, 其他的测量信息都是存储在井下仪器的存储器中, 待测井完毕后再读取出来进行数据处理。

随钻地层测试器作为随钻测井仪中的高端仪器, 有其较为特殊的一面, 因为地层测试器的在井下执行的是一整套动作, 包括探针张开、预抽吸、恢复、判断、抽吸等一系列动作, 这套动作在井下是自主完成的, 完成的成功与否对地面操作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 在每次测压完成之后, 仪器会传输几个结果性的数据到地面系统用来对测试结果进行判断, 这几个结果性的数据一般为测压图中的几个影响流度计算的特征点, 如图1.1中所示, 一般一个测压点的结果性数据需要几个特征点来标注:

泥浆前压力:测压前井筒液的静压力;

压降开始点:抽吸测试的开始压力点;

压恢开始点:抽吸压降后开始恢复的压力点;

压恢结束点:压力恢复稳定点, 一般认为此压力为地层压力;

泥浆后压力:仪器收回探针后井筒液的静压力, 一般与泥浆前压力综合判断仪器的压力传感器的可靠性。

图中是一个测压点进行了一次预测试的情况, 一般在随钻测试中, 会根据地层情况选择两次或者三次预测试, 在两次或者三次预测试的过程中, 1点和5点是不变的, 2、3、4点在每一次预测试的特征段中都会拾取, 因此对应于两次和三次预测试, 上传的点数会递增的。

这几个点的压力和对应的时间数据会在结束测压后上传给地面系统, 大概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地面系统需要根据这几个特征点以及预测试的次数情况对本次测压的情况进行展示, 尽管上传的只有几个简单的特征点, 但我们需要展示给用户的则是一条标准的测压曲线, 如下图为一条形态比较典型的三次预测试的曲线:

我们可以把这个曲线作为我们随钻测压结束后展示给用户的曲线的蓝本, 通过对曲线的模拟, 使用几个上传的特征点来模拟出这样一张图, 从而方便用户直观的对测压过程中的压降情况和恢复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条曲线的模拟, 由于这条曲线没有合适的方程来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很难通过函数拟合的方式来获取。本文采用了分段曲线模拟的方式来对曲线进行仿真。

首先需要对曲线进行分段, 以上图为例,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段:首先, 泥浆前压力点到第一次抽吸下降点作为一段;然后对于每一次抽吸, 压降段和压恢段分为两段;最终仪器收探针到泥浆后压力最为一段, 可以看到我们的分段是连续的, 即每个段的末尾都是下一段的开始, 这在我们用特征点来对数据分段时要用到。

分段完成后, 我们需要对每段的数据进行采样, 我们作为蓝本的这条曲线测试用了510秒的时间, 换算成数据2040个采样点, 数据量很大, 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数据都用在曲线仿真过程中, 只需要按照一定的间隔取几百个点即可。我们假设某段的采样值为{X0, X1…Xn}, 当井下仪器将本次测压的压力特征点值上传给地面系统后,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相邻特征点来作为一段曲线的首尾 (我们的分段方式是连续的, 即上一段的尾值为下一个段的首值) , 然后把这两个特征点的数值Y1, Y2与相应分段的首尾值X1、X2做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KX+B=Y;然后解得K和B的值, 对于段内其他点的数值, 我们则可以通过K和B计算得出。按照这种计算方式, 我们可以得到每一段的数据仿真值, 然后把这些仿真段拼接成一条完整曲线, 数据模拟就成功了。

通过对曲线形态的模拟, 可以把井下上传有限的几个特征点模拟成一条标准的测压曲线, 尽管这条曲线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实际测压曲线的形态和走向, 但仍然能够辅助操作人员对井下的恢复情况有一个概略性的判断, 并且可以取得地层压力, 对于随钻测压这种方式来说已经足够了, 待仪器提出井口, 即可通过内存读取来获取更详细的测压信息。

参考文献

[1]《数值分析》李庆扬, 王能超, 易大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随钻压力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篇4

1. P W D传感器基本原理及应用

1.1 PWD传感器基本原理

随钻压力传感器P W D主要由通讯端口、电子元件、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井眼环空压力检测端口构成, 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主要是检测钻杆内和井眼环空的压力。温度传感器主要是检测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温度。通讯口主要是进行数据的读取和通讯。电子元件主要是控制测量数据的采样、处理和存储。井眼环空压力检测端口是为了使传感器内的压力传感器能检测井眼环空压力。

施工过程中, 传感器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压力检测端口随时检测钻具内部、井眼环空的工作压力 (地层压力) 和传感器工作环境温度 (地层温度) , 电子线路控制所有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 所有测量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通讯口由MWD向地面实时传输, 从而实现实时温度、地层压力测井。存储的数据可以在传感器出井后在地读取, 以利用详细的压力、温度测井数据对地层进行更准确的分析。

1.2 PWD传感器的应用[1]

地层漏失 (LOT) 测试及地层完整性测试 (FIT) 。

根据测量的压力值, 监视井眼清洁状况和井壁坍塌情况, 进行卡钻前预警。

监测钻井过程中井眼内泥浆携砂情况, 协助进行泥浆参数的优化。

通过PW D井底记录的数据来分析井下复杂情况 (诸如地层破裂) 发生的原因。

1.3 PWD传感器的应用环境

高成本钻井环境;

复杂地层 (裂缝、高压气层) 钻井环境;

近平衡或欠平衡钻井环境 (配合精确控压钻井系统则效果更佳) 。

2. P W D主要应用模式及现场操作

2.1 PWD主要应用模式

PWD随钻压力测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

1) 最小关泵环空压力 (Minimum Pump-off Annular Pressure) ;

2) 最大关泵环空压力 (Maximum Pump-off Annular Pressure) ;

3) 平均关泵环空压力 (Average Pumps-off Annular Pressure) ;

4) 钻柱内部压力 (PWD Internal Pressure) ;

5) 井眼环空压力 (PWD Annular Pressure) ;

6) 泥浆当量循环密度 (ECD) 及泥浆当量密度 (EMW) ;

7) 钻井过程中钻具的状态 (包括起下钻、循环等) ;

通常最小关泵环空压力反应的是钻柱上提或起钻时对地层造成的抽吸 (Sw a b Pressure) 压力;最大关泵环空压力反应的是下放钻柱或下钻时对地层造成的激动压力 (Surge Pressure) ;平均关泵环空压力所反应的是近似于静态时的泥浆液柱压力 (也即静液柱压力) ;钻柱内部压力和井眼环空压力所反应的是动态及静态状况下钻柱内部及井眼环空内的压力;泥浆当量循环密度 (ECD) 及泥浆当量密度 (EMW) 则是根据所测的环空压力及井深算出的泥浆密度值。

2.2 PWD现场操作

为了解井底压力情况, 我们首先需要按照操作程序对PWD进行一个下井前的可信度测试, 包括PWD传感器的类型、PIC (通讯协议) 版本号、传感器内部环空压力及温度等测试。待测试显示正常后, 我们按照既定的参数进行设置, 如采样率、延迟时间、PWD传感器尺寸等参数。此外, 为方便现场施工人员的监测与分析, 我们还要设定一组传输序列, 将井底压力的参数按照施工者的意图传输至地面, 以方便解释与应用, 在现场中通常以如下窗口进行实时监测:见图2。

3. P W D随钻压力测量传感器的解释与应用

在实时压力测量监测过程中, PWD随钻压力测量传感器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参数以帮助现场施工, 如:配合钻时曲线 (ROP) 、大勾高度及井深参数可以了解当前的钻具或钻井状态;应用钻柱内部压力 (PWD Internal Pressure) 及井眼环空压力 (PWD Annular Pressure) 曲线可以解释当前的钻进状态 (钻进、循环或短起下等) 及钻具状态 (起下钻、短起、接立柱或单根等) ;而使用泥浆当量循环密度 (ECD) 及泥浆当量密度 (EMW) 、最小关泵环空压力 (Minimum Pump-off Annular Pressure) 及最大关泵环空压力 (Maximum Pump-off Annular Pressure) 参数可以知道当前井下可能发生复杂情况, 如井涌、井漏、气侵、地层流体侵入等等, 同时如果配合钻压、扭矩参数还可以分析马达性能及优化钻井参数;在复杂区块通过PWD压力参数还有利于地质师准确把握当地的地层压力特征及油藏特点, 总之在钻进过程中使用PWD随钻压力传感器将有利于现场的施工及判断井下复杂情况, 进而优化钻井参数, 提高钻井效率并保障井下安全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4. P W D随钻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及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随钻压力测量技术在实际钻井过程中的优势, 我们有针对性进行了多口井的实验, 从这些试验中我们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 同时还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尤其在储层方面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在不同的生产井中实践所得出的结论:

4.1 井眼清洁 (携砂能力) 判断

图3所反应的是钻具刚下到井底时的钻井状态及调整泥浆比重后钻井状态, 图中可以看出, 钻具刚开始建立循环通路时泥浆比重为1.6 4 g/c m3左右, 但是循环一段时间后泥浆比重逐渐在下降并达到一定值1.63g/cm3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泥浆携砂能力较低而导致泥浆中岩屑下沉 (从悬停状态转为下沉状态) , 进而泥浆比重变低。于是在当天20:00左右要求井队处理泥浆, 从图中可以看出处理完泥浆后泥浆的比重逐渐增大 (1.66g/cm3左右) , 而后泥浆比重又开始降低至另一定值 (1.64g/cm3左右) , 这种情况表明, 由于处理后的泥浆携砂能力提高, 导致井底岩屑被带出, 进而导致泥浆比重增大, 随着岩屑的不断带出泥浆的比重也开始下降, 当循环到一定程度, 井底岩屑不断被带出后泥浆比重趋于一定值。

4.2 地层流体侵入监测

图4所反应的是当有地层流体侵入环空时的情形。从图中的实时随钻环空压力当量密度曲线 (RT PWD Annular Eqv Mud W t) 看出, 地层流体侵入前的泥浆当量密度为8.5ppg, 但钻至当地时间18:00左右, 环空内泥浆当量密度突然增大并持续增高, 当量泥浆密度从8.5ppg增大至9.4 5 p p g, 此时通知井队停止钻进并开始循环监测, 同时做好预防工作。循环至20:00左右, 泥浆密度恢复至8.5ppg, 此时又开始恢复钻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地层流体侵入时, 地层中的岩屑也随着流体一并流入到环空, 从而导致泥浆比重增大, 经处理泥浆并慢慢循环后地层中流体所携带的岩屑被逐渐带出, 泥浆比重也开始逐渐下降, 当全部岩屑被带出后泥浆比重又降到一定值, 恢复钻进后泥浆比重又逐渐恢复到初始状态。

4.3 泥浆漏失监测

图5所反应的是地层被压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情形。从该图可以看出, 在下钻过程中由于钻柱的不断下入所产生的一系列波动曲线, 这种波动曲线主要是由于下钻过程中的激动压力所造成。在当地时间15:15左右进行下滑眼操作, 15:30左右环空当量泥浆密度突增至1.8g/cm3, 而后迅速下降至1.66g/cm3左右, 立管压力也开始下降, 由于该情况的产生导致仪器信号出现短暂的丢失, 实时录井数据也出现短暂丢失现象, 此时LWD工程师及时通知井队及地质录井单位, 采取措施控制排量, 结合地质录井数据表明地层发生漏失现象, 此时要求井队立即停止下滑眼操作, 上提钻柱并降低排量, 进行低排量循环观察以防井下严重事故发生。

4.4 气侵监测

图6所反应的是发生气侵时所产生的情形。图中可以看出当钻至当地时间15:00附近, 环空泥浆当量密度由原先的16.5ppg陡降至14.5ppg, 此时LWD工程师立即通知井队及录井单位, 要求井队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井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关井并做低排量循环处理进行观察。后经录井监测发现有气泡返出, 证实地层中有气体侵入环空。根据此次的经验我们得到在钻井过程中发生气侵时PWD所反馈到地面时的曲线形态, 为今后钻井施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依据。

5 结论与认识

1) 通过上述实例分析得知, 在地质导向施工过程中使用PWD随钻压力测量传感器, 有助于指导现场施工人员分析、判断井下发生异常情况并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 降低了钻井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非生产 (NPT) 钻井时间。

2) 在营451-平11井的一次施工中, 从1891米~1919米进行滑动钻进时钻具发生倒转现象, PWD监测显示井底有严重阻塞现象, 现场LWD工程师立即通知井队及定向工程师, 进行循环并缓慢上提操作, 经半个多小时的循环处理及上提下放操作后PWD显示正常, 而后又恢复钻进, 此次由于PWD的及时井底信息反馈避免了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

3) 在塔中区块, ZG21-H5是该区的一口生产开发井, 而PWD也正是第一次在该区使用, 从该区的PWD应用情况来看, PWD随钻压力测井不仅帮助钻井施工操作探索到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同样对该区储层及沉积环境特征也为客户解提供了重要线索, 使客户对该区块储层特征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4) PWD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井下仪器的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井下事故发生的频率, 相对于井队而言, 也起到了保护井下钻具的作用, 降低了损失, 提高了钻井效率, 节约了钻井成本。

【随钻地层压力】推荐阅读:

地层压力分布10-20

地层变形06-17

地层分布07-09

地层参数07-25

细砂地层07-26

地层岩性08-03

地层对比08-07

地层意义08-30

松散地层09-02

地层资料09-16

上一篇:六西格玛设计下一篇:传统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