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2024-09-11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共12篇)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1

上学期,笔者与本校初三(51)班的51名学生一起在本校阶梯教室面向“国家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初中思想品德)”,上了一堂题为《学会合理消费》的公开课。

一、教学过程

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通过幽默的视频《赚钱了》,课堂拉开了序曲。

第一环节:感受消费

“消费”一词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吃、穿、住、行都要通过消费来获得满足。在简单地引出 “消费”这一概念后,通过课堂调查:请举起你的文具盒或笔袋,互相找找有没有相同牌子和款式的。同时随机询问几名学生购买此款文具盒的价钱和理由。请打过出租车的学生举手,并随机询问打车的理由,让学生真切体会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同时我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高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了承上启下,引出储蓄、股票等投资热点,顺利过渡到理财的话题,接着笔者又设计了问题:你们家的全部收入都用来消费吗?学生通过探讨学习明白了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一方面表现在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理财,既包括赚钱(收入)也包括用钱(支出),从而自然引出本课重点:学会合理消费。

第二环节:分析消费

通过情景剧《张明和王涛购买自行车风波》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掌握合理消费的五大原则,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合理消费:1.消费前作好预算,适度消费;2.消费中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3.消费中要理性消费,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物品;4.勤俭节约,注重物质需求的同时提升精神境界;5.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物品。最后,让学生小结归纳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掌握消费的原则,做到合理消费,并带着合理消费的妙招进入下一环节“体验消费”的学习。

第三环节:选择消费

结合两种生活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消费,作出合理的消费选择。

情景一手机卡套餐资费标准:1.月租无,接听免费,市话0.2元,最低消费9元,赠送75分钟市话;2.月租无,接听免费,市话0.2元,最低消费5元,赠送300条短信。

情景二洗衣液选择:1.袋装,0.5公斤,11.9 元;2.瓶装,2公斤,42.9元。

情景一学生通过关注自己话费的使用情况来作出选择判断,从而得出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经济适用、物有所值的套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情景二学生通过自身的选择消费,明白洗衣液或洗衣粉是家庭常用与生活必需品,大包的既经济实惠,又节约资源,体现了绿色消费理念。

这一个环节通过以上两个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选择消费,既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检验,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掀起了一个课堂小高潮。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归纳如何做到合理消费,学生总结后,笔者以“树立合理消费意识,成为理性的消费者”结束了本节课。同时多媒体呈现第五环节:课堂延伸(寒假外出旅游,请你为这趟家庭旅游设计几个省钱的窍门)。通过课堂延伸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思考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课后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节省开支:提早购买便宜机票、考虑拼团、合理设计路线、带上学生证、随旅游团购物要谨慎、错开出行高峰等。

最后在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掌声中,笔者宣布下课,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

二、教学反思

新课改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本课题《学会合理消费》中的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是教学重点,确立绿色消费、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注重精神消费是难点。在进行本节课设计时,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认同和接受正确的消费理论。

从课堂反馈来看,本次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如活动丰富多彩虽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难免会使学生有些疲于应对,使得他们对部分问题思之不深,虑之不透,不利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2

本学期开始高三已经进入了第二轮总复习的阶段,这是黄金冲刺阶段。文科数学的复习时间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宽裕,这时间主要以专题复习为主,穿插着一些模拟卷的练习。通过复习——练习——讲评往复循环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在这阶段取得一个新突破。面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今天我的公开课主题主要是讲评一份高三总复习模拟卷(12题的选择题)。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是问题所在及其改进的办法:

1、复数一般在高考当中都出现在选择题部分,题目一般都比较简单。主要考点:复数运算、复数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复数的实部虚部、纯虚数、复数的模、共轭复数。这些考点在此次公开课上都没跟学生提及,就题论题,没有做适当的拓展。此外,正因为此题简单,在高考既严肃而又紧张的考试当中,这种题型就是学生一剂调整高考心态的“镇定剂”,所以应该提醒学生,做此题是要慢慢算,一步一个脚印,做对了,对提高士气有很大的帮助。

2、第四题是涉及到了含有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求最值的问题,这是此次试卷的一个难点,班上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接下来的复习任务要集中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其相当简单的复合函数求最值的内容上,找几例类似的例题讲评,让学生过关。

3、圆锥曲线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椭圆、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性质定理,学生还是不大会使用。像今天第10题,在求解双曲线的方程时,只要有考虑到双曲线的定义,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所以平时要多强调圆锥曲线的定义。

4、形如的函数的图象及其单调性都得让学生掌握,也就是说平时要是有碰到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画画函数图象,这样函数的单调性很容易就记住了。

5、选择题有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取特殊值法。这种方法在个别题目中使用会使题目个易于理解,像试卷当中的第6、12题若使用此法更加的简单。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所以要今后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方法。

以上就是次节课注意存在的问题,但该节课也有几处教学效果好的地方。

①12题的选择题都能够较好地把握住高考的主干知识点。

②课改新增内容如:频率分布直方图、三视图、算法等都能紧扣考纲的要求,做到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偏。

③讲解过程都比较详细,学生都易于理解,有助于把握各专题的知识。

一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一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材分析

Using Language是本单元ReadingⅠ的延续,教学任务既要完成Reading又得完成Speaking and Writing,达到Using Language的最终目的。那么,要在45分钟内要完成原本近2课时的内容,既不能简单地合并、取舍,又要有创新,那必须对教材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科学、灵活地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公开课“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个性”的特点。

二、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一)三维目标

1.能力目标

Get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use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2.情感目标

(1)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anada “The True North” further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ove of Canada.

(2)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Let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Get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use language and write in a short time.

(三)教学方法

1.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2.Cooperative learning.

3.Discussion.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反思

Step 1:Greetings

Step 2:Duty Report

反思:这些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师生配合默契、气氛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Step 3:Presentation Free talking (ask and answer)——Watch. Power points.(Four pictures).(5分钟)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加拿大的一些趣事,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Step 4:Sca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text (Watch PPS)(题目略)

反思:这个教学环节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课前把Reading充分预习好。因此,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很关键,我主要是让他们充分利用手中参考书的译文、词汇表以及课文注释等,对课文进行充分理解,把不理解的单词、词组、句型找出来,在课前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Step 5: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5分钟)

Read the passage for a second tim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详见课本P39)

Q1-4 共四个问题(略)

这一教学环节,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及突破难点。因为是公开课,很多学生事先把答案写出来了,其实有一部分同学生,对题目或所抄答案完全看不懂,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Reading目标。因此我就采用:Translate into Chinese and point out where they are.(这些倒不是在预习作业要求内)当然,我们可以提问较优秀的学生,以免影响上课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

Step 6:Practice (Watch PPS制作课件 again)(题目略)

反思:这些短语、句子主要针对一些生词、难词,还有语法知识点较难的重点短语和句型,也是为突破writing这一教学难点而设计的。

Step 7:Writing(10分钟)

假设我们学校是加拿大的一所学校,今天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学者,听完课后,今天下午学校安排他们到Toronto参观,请你给他们当一名导游,根据Using Language——Reading所学内容,详细介绍一下有关Toronto的情况,字数50个词。

反思:考虑到时间问题,如果采用课文(P39 EX2)中Writing的写作训练包括讲评,在10分钟内应该是做不完的。因此我就改用Reading所学过的、以上环节多次训练过的 useful words,expressions and drills 又能体现Toronto特点的语句等编制而成的。让学生自己当“导游”,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介绍Toronto,这样一来有趣而新颖,二来又能在短时间内当场训练(5分钟),达成了学生最棘手的writing这一能力目标,最终达到本次公开课目标Using Language.

教学方法:5分钟以后,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一篇习作,然后大家一起来评析、总结。

Step 8:Homework

Finish off(speaking and writing);(Ex2 in P39)

因时间关系,把作业打印在所发的练习卷上面。

总之,整堂课本人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达成预期的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教学理念,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达到了开课的预期目标,得到了教研室听课领导和同仁的一致认可。当然,这节公开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扬长避短,力争当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4

什么叫正切函数?(演示定义:设α为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x,y),规定:比值叫做α的正切,即显然,x≠0,即终边不能在y轴上).

如果我们记正切函数为y=tan x(注意:y=tan x中的x,y不是定义里所取任意点的横纵坐标,而是以角度作为自变量,比值作为相应函数值),我们看到,定义并不能直接体现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再思考,除定义外,你还知道与正切函数有关的哪些知识?(同角关系,三角函数线)

回到课题:研究正切函数;方法:从图像到性质.

一、作正切函数y=tan x的图像

1.回顾:常用的作图方法有哪些?列表、描点、作图或利用图像变换.结合上面与正切函数有关的信息,我们选择什么方法?图像变换行不通,超出我们现有的能力;直接描点难度大,因为非特殊角的函数值我们不易求出,即使是特殊角,其纵坐标也很难准确找到.

2.在研究一个函数之初,我们希望尽可能精确地作出函数图像,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

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取一点,以O1为圆心做单位圆.取角α,得其正切线.在坐标系下取点遇到问题了:我们看到单位圆中的角度和对应函数值不能直接体现成图像中点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怎么办?也就是说,对应到坐标系下,横纵坐标如何取?(在弧度制下,对应弧的长度即角的大小,而纵坐标即为正切线长,可通过平移得到)

4.学生画图,亲自体验图像的形成过程.

5.课件演示动态形成过程,描述图像特征:呈蜿蜒向上的趋势,曲线位于两直线之间,向上向下无限接近但始终无法超越(渐近线).

6.那么的图像又如何得到?由诱导公式可知,自变量相差π的整数倍,对应函数值相等.故只需将上述图像以π为长度单位向左、右依次平移即可得在定义域上的完整图像.

7.用文字语言描述总体特征:正切曲线是由互相平行的直线所隔开的无穷多支曲线组成,每支曲线向上向下无限接近相应的两条直线.

(这正是图像作用的体现.对于一个函数而言,图像描绘了函数的大致面貌,帮助我们从直观上认识一个函数的特征.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图像特征挖掘出函数的一系列性质.)展开第二个问题:

二、通过图像探究正切函数的性质

谈函数性质,主要讨论哪些方面?

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

推敲单调性的表述,总结三个错误说法:

说法一:“定义域”.

说法二:“每个周期”.

说法三:“一、四象限”.

三、举例说明图像性质的简单应用

练习:比较大小

方法: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

引申:把角化到同一单调区间

四、小结

从知识角度来说:

1.通过动手描点绘图,亲身感受了图像的形成过程.

2.通过图像挖掘出正切函数的一系列性质.

从数学思想方法来说:

体验到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五、思考与拓展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从图像上可以得出,正切函数在是单调递增函数,但只是感性认识.如何从理论上严格证明这一结论?

六、教后反思

一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篇5

泾县二中

何俊峰

八年级上学期,我准备的公开课的课题是:沪科版八年级(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我在备课时想到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演示尺规法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四个步骤,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出示问题,节省教学时间,以便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多挤出点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借助课件出示实际问题:“在宣泾省道L(宣城—泾县)的同侧,泾川镇有两个村庄A、B,为了便于这两个村庄的住户就近看病,镇政府计划在公路边上修建一个卫生所,使得两个村庄的住户都没意见,问卫生所的所址应选在何处?”然后和学生一道简要分析这一实际问题,导入新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接着是新课探究环节,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四个活动,活动一是引导学生用折叠法、度量法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演示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活动二是引导学生验证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正确性;活动三是探究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活动四是借助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第一环节提出的实际问题,首尾呼应,完成第二环节。最后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表述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临到上课时才发现教室里的投影仪画面不清楚,演示效果不理

想,这样一来辛苦设计的课件暂时也就没了用武之地了,当时感觉挺无奈,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就临时舍弃课件,用常规方法上了这节公开课。实际授课时好多准备课件投影演示的环节临时改为板书演示,比计划中多用了不少时间。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导入环节,事先准备了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达到了“设置悬疑,引入新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的设计意图。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一是引导学生用折叠法、度量法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演示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让学生动起手,去探究去演示,虽然八(1)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好,但课堂气氛还是很活跃的,我感觉这个环节的教学基本是成功的,达到了“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的理解和掌握”的设计意图,只是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没有控制好,感觉时间上没有带紧,影响了后面活动的正常进行,课前要是事先和学生有一个交流的过程可能要好些吧。今后我要引以为戒,尽量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率。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借助上一章所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来验证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正确性。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尝试用几何语言说明直线CD为什么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将作图步骤中得到的条件用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了相应的图形,而且学生在底下开始形成小组合作交流,并有了初步的证明思路,但考虑到时间关系,当时没

有再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和表达的时间,而是给予学生过多的提示、引导,现在想来,这样做虽然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使学生的探究流于表面,深度明显不够。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时,同组的数学老师也直接指出了这一环节的存在的问题,确实值得我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三是引导学生探究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这一活动环节前一部分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猜测,并形成命题,感觉挺好的,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寻找规律,并形成命题。达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的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环节后一部分应该引导学生证明所猜测的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形成定理。考虑到后面还有实际问题的解决环节和课堂开放式小结需要时间,我临时改为让学生将这一命题的证明留到课后去完成,虽然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但如果合理调节前面几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支配安排,还是能够挤出这一命题证明的时间,毕竟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一部分。

新课探究环节的活动四是借助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第一环节提出的实际问题。学生对第一环节提出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很快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数

学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设计意图。

最后课堂小结环节,与学生一道回顾这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并由学生代表口述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虽然学生数较少,但上课的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好的,能大声和老师一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积极举手发言,使我更加感叹前面活动环节对他(她)们的引导过多,剥夺了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机会。

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篇6

上这节课之前,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通过查阅资料或是向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制作一些传统的发酵食品,如:甜酒的制作、酸奶的制作、泡菜的制作、馒头的制作等。其次,笔者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如:我国的传统发酵食品制作方法、注意事项,我国酿酒历史等,并亲自制作了甜酒、发酵面粉、酸奶;我还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包装的食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大量食品保存方法的感性认识,就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食品防腐剂的利与弊,我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力求给学生全面了解事物真相的理论依据。

在上课之前到班上了解学生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的情况,发现班上有两位同学制作了甜酒,两位同学制作了酸奶,两位同学制作了泡菜,一位同学制作了馒头,笔者私下里与他们交换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在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我表扬了本班课前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些发酵食品的同学,并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制作成果。接下来,我展示了两个发酵现象,一个是正在发酵的面粉团,我将一个个正在发酵的小面粉团分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感觉一下面粉团的手感,掰开看看面粉团里面有无孔,闻闻面粉团有无酒香味,班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们看完面粉团后,我又展示另外一个发酵现象,酵母菌在糖水里发酵使得套在矿泉水瓶上的气球充气变大。两个活动展示完后我打出一张PowerPoint,向同学们展示发酵的定义,并适时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真菌能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产生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如:甜酒、酸奶、豆腐乳等,同时打出本节课的标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告诉同学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到的许多食品和饮料都是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出来的,尤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中国的酿酒历史悠久,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从而激起学生的一种民族自豪感。接下来打出一张PowerPoint展示传统的发酵食品有哪些,并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1页的文字,找出制作这些传统食品用到了哪些细菌和真菌来发酵。三分钟后打出一张PowerPoint,展示一道连连看习题,请同学们将不同的食品与应用到的细菌和真菌连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示意要回答此问题,很快同学们正确完成了这道习题,结束后,我对同学们说,这些我们都是纸上谈兵,要不我们现在学习一下怎样利用真菌来制作甜酒。同时打出PowerPoint展示甜酒制作所需材料,方法步骤,同时请两个已在课前制作过甜酒的两位同学谈谈制作甜酒应注意的问题。之后,我予以总结,并强调甜酒制作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特别强调要给细菌和真菌发酵创造最适宜的环境,如:洁净、温度、空气、时间等条件。接下来打出一张PowerPoint,各种菌类在食品发酵工业中最适宜的发酵温度、需氧情况等。课进行到这应该说已过半,我用了这样一句过渡语引出本节课的另一个主题,再美味的食品都有保质期,如果我们保存不当很快食品都会腐败变质不能食用,甚至引起疾病。同时打出PowerPoint显示课题: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并讨论三个问题: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什么?2.课本第73页图中有几种食品保存的方法?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并讨论。五分钟后在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下这三个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我趁热打铁,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食品保存的方法,最后提问:除了刚刚我们已谈到的食品保存方法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同学们热烈讨论,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方法,当他们提到添加防腐剂保存食品时,我就问他们添加防腐剂保存食品这种方法可取吗?许多同学摇头。这时我打出一张PowerPoint显示有关防腐剂的许多知识。比如防腐剂的作用,种类、添加注意事项等等,最后指出我们应该辩证来看待任何一个事物,防腐剂在当今食品制造业上应该是一名功臣,但由于一些不法商人利欲熏心没有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防腐剂,从而让人们谈“腐”色变,同学们频频点头。课进行到这已接近尾声,最后我总结了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陈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只局限在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吗?其实不然,人类在发展,细菌和真菌也在发展,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脚步将永不停息,应用的领域将越来越广泛。”同时打出一张PowerPoint: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其他利用:1.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2.细菌、真菌与环境保护;3.细菌、真菌与生物农药等等。“这些将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到此结束。”看看手表,离下课还有2分钟的时间,我布置了本节课的课后作业。

整个一节课下来,我总体感觉:课堂气氛活跃,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引领学生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当然这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缺!我感觉仍然有许多小遗憾。首先甜酒的制作这个知识点应该让已做过甜酒的同学详细说说制作过程,当时因为担心时间不够就没有给学生太多时间,其次课结束前应该有一张总结性的PowerPoint,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再者就是在展示发酵的面粉团时应该同时给学生分发一个没有发酵的面粉团,这样对照,更能让学生明白微生物发酵的作用!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思考永无止境!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7

一、教学背景

这一堂高二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教版)》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Period 5。经过对单词和短语的复习,完成课文的缩写填空,回顾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的拓展和重点句子的结构,最后完成一篇由重点词和重点句子结构组成的短文。这节课体现了上课老师———来自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英语组的廖娟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对于学生基本学情的把握得当,有效地掌控了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堂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不仅把握了考点,给学生指明了自学方向,也给了听课老师们一些关于复习课的反思和启迪。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回顾

1.教学设计。

(1)导入。授课老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进入到单词和复习内容。通过快速的提问和回答来让学生进行单词和词汇的重新回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单词的不同词性变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授课教师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单词通过PPT呈现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形成如下学习模式:汉语释义→本单元英语单词→随着词性变化,在该单词上加上不同的后缀,或者回忆该词性下的单词→读出单词。

(2)课堂呈现。授课老师回顾课文,将课文缩写成一篇简短的文章,并将这篇文章改编成了语法填空的形式。

(3)拓展和巩固。课文复习了之后,授课教师安排了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的巩固和拓展学习。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授课老师安排了多种教学活动,力求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

授课教师安排的第一个活动为语境活用,即用convenience convenient进行一个简单的语法填空。通过这个活动,明确名词和形容词转换的方式。

第二个活动是用make up和be made up of改写句子。用这个练习来复习主动和被动,加深理解。

最后一个拓展活动为句子成分分析,即讨论一个长句的句子成分。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来明确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4)总结回顾。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授课教师给出了“连句成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变成一篇小短文。

2.教学片段回顾。

笔者对廖娟老师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印象很深刻。在这个连句成篇活动中,学生要用所复习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进行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达训练。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连词,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符合高考书面表达要求的小短文。

授课老师的做法既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又从高考要求出发,将学生不喜欢的书面表达变成了他们熟悉的内容。书面表达的训练并非如每次考试一样中规中矩,而是可以很灵活。复习课上前面的铺垫,从单词和短语的再复习,到重点句型的讲解演练,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己产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东西写,也能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还能写得有自信,可谓一石数鸟,效果立竿见影。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写作占据一定的比重,要求也每一年都有新的提高。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提高,原因很多,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缺乏足够的素材,很难形成开放的写作思路;二是兴趣不够高,缺乏表达的欲望。难以提高的写作水平,难以满足的写作要求,使得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不会写,不愿写。如何缓解这一矛盾成了每一个一线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三、感悟和思考

廖娟老师的这堂复习课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高考弱化语法并不等于在英语教学上就放弃语法,而应该将语法由原来的满篇灌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平常上课时就能将考试中失分率高的语法填空和无东西可写的书面表达进行训练。

复习课不应该是过时的,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充满活力的,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8

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独立于教材之外的英语学习资源有浓厚的兴趣。文章以一堂英语阅读课为例,就课外阅读材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产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了简要介绍。

一、教学设计

2015年4月23日,笔者在泸州天立学校录播教室录制了一堂公开课,以下是该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21世纪双语报》高二版,第591期头版阅读文章Musical Wizard。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外阅读,增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

2. 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3. 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中地道的英语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三)教学重点

1. 通过阅读一篇450词左右的英语文章,了解杰森玛耶兹(Jason Mraz)及其音乐风格;

2. 掌握文章中的高考考纲词汇和高频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难点

文章的准确理解和考纲词汇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任务型阅读与小组合作模式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PPT、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1. 引入

杰森玛耶兹(Jason Mraz)的著名歌曲I’m Yours脍炙人口,其节奏轻松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不仅是绝佳的英语学习材料,同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口头问答

(1)What do you do as your recreation?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popular recreations?

—Movies and music.

(3)—Why do we chose music as one of the major recreations?

—Because music not only entertains us,but in the meanwhile,lift our spirits.And that’s why we always play a music video before the class.(通过提问诱导的方式向学生抛出话题,层层深入,将学生“引进门”,再让他们在“进门之后”自由地探索。)

3. 简要介绍歌手,引入阅读文章Musical Wizard

Jason Mraz is a kind of artist that will remind you to focus on optimism.He is so talented that fans refer to him as a“musical wizard”Why is he given this title?Does he deserve it?Let’s read and find out.(通过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本堂课的话题中心。)

4. 阅读并完成学案“活动一”中的问题

Activity 1:Read and answer

(1)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2)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Jason Mraz cast his musical spell over Chinese audiences”?

(3)Why did he hold concerts in China?

(4)Which two hits had better results than I’m Yours on the Billboard?

(5)Name at least two things that makes Jason Mraz a Grammy winner.

(6)What other songs do you know about Jason Mraz?

(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设问,使学生能够迅速并准确地找到相关信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些问题中,除了细节理解,还包括主旨大意、内容归纳。笔者在设计学案中的问题时,尝试向高考的设问考查方式靠拢,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5. 再次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并运用猜词法猜测“活动二”中的高考词汇在文中的用法

Activity 2: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n the context.

release vt.释放、发布;

come out出版、发行、出现、(消息等)被获知

playful adj.爱嬉戏的、爱玩的

optimism n.乐观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陌生词汇的含义进行大胆推断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技能。)

6. 小组合作,得出最佳答案

(1)利用本堂课所学的词汇用法,自主完成翻译训练。

Activity 3:Translation Drills

(1)《哈利·波特》系列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come out/release)

(2)许多歌迷将Jason Mraz的新歌Love Someone视为求婚的不二选择。(think of...as)

(3)在学业的重压之下,我们最好保持乐观以避免陷入抑郁。(focus on optimism;depressed)

(2)小组合作,得出组内最佳答案并上台展示。

(3)大声朗读文章,再次回到语境中复习高考词汇的用法。

学语言一定要读出声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学习语言的自信,还能对自己的发音进行调整。但值得注意的是,集体朗读是不可取的。学生的朗读速度与反应时间参差不齐,所以笔者提倡“散读”,即各自读各自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节奏读,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朗读效果最优化。

(4)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提问:Why else can we learn from Jason Mraz besides his music talents?

得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会促使人们取得成功。(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平台是课堂。它不仅是班主任的事,而且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有责任将思想品德教育适时地渗入每一堂课。)

7. 作业

阅读文章《灰姑娘》(A Powerful Cinderella),并完成学案上的任务。(课后的作业设计很重要,好的课后作业应该是课堂内容的延展和深化。)

【专家点评】这堂阅读课形式新颖,安排紧凑,教学重点突出,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多,较好地体现了课外阅读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学生不仅开拓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而且领会了乐观精神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设计的环节上有些繁琐,可以稍微进行一些优化。另外,课堂教学容量偏小,可以适当增加阅读量,尽可能多地输入语言内容。

二、教学反思

(一)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的特征

1. 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材料

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业压力明显增加,很容易造成学生埋头苦学,封闭自我。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那么,怎样让一天到晚“关”在学校的学生了解时事呢?每一位教师都有让学生跟上时代步伐、了解世界动态的义务。在英语教学中,最佳的方法是将时事与语言相结合,让学习语言和认识世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达到双赢的目的。

2. 简单的文章背后蕴含着深远的道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意识: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远的道理。学生需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另外,教师也要以文章为载体,抓住德育的契机。例如,文章Musical Wizard不能仅停留在将文章处理为对某一位歌手的介绍,而要深度剖析歌手的优秀品质,将德育融入课堂。

(二)教师要“好”找材料,找“好”材料

首先,教师要“好”找材料。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使命感越来越重要。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如果仍然拘泥于教材的教学,不善于思考,懒于创新,就会在一成不变的课本教学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教学热情(隗春雨2011)。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作为课本之外的教学辅助材料尤为重要。

其次,教师要找“好”材料。目前,在英语教辅资料中有很多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优秀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于阅读文章的筛选、编版和重组。例如,笔者在本课中使用到的文章就是取材于国内某知名英语学习报的云端资源库。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类材料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难度值的评估,以便准确选用适合学情的文章。

(三)“好”的阅读材料的运用

在运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

1. 注意对材料的“二次加工”

有的阅读材料虽然好,但可能会存在篇幅过长、生词过多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大胆地进行删减、重组、加工,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

2. 注意课堂容量的设计

在一堂课中,学生很难彻底消化一篇好文章。教师应该预估课堂容量,用恰当的课时来处理文章,既不可以走马观花式地草草收场,也不可以过多利用有限的课时。

3. 注意对背景材料的运用

有趣的话题往往需要一定的背景材料作支撑。比如,提到音乐人,教师就要提前搜集其作品。这些背景材料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结束语

阅读课外英文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中地道的英语表达,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当积极筛选出优质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运用好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对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篇9

一、课堂导入:凸现生活味【教学片段一】

师: (教者自演自唱) Hello, hello, hello, hello.Nicetomeetyou, nicetomeetyou!Hello, hello, hello, hello.Hello! (老师边唱边和班级同学握手打招呼。)

师:Hello, boysandgirls!

学生们:Hello, MissWang!

师:Hello, what’syourname?

生1:I’mMaYiming.

师:Nicetomeetyou!

生1: (在老师的启发下) Nicetomeetyou!

师:TodayI’myournewEnglishteacher.Let’ssingasong“Hello”forus.Ok?

(师生一起唱。)

【赏析】英语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密切联系生活的语言学习环境, 使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接触语言, 探究新知, 减少语言的陌生感。本节课通过吟唱英语歌谣、日常对话这些日常化的导入形式, 迈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英语小歌谣《Hello》简单易学、朗朗上口, 化解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日常对话和对歌曲的吟唱, 学习了重难点句型“Nicetomeetyou”, 既避免了机械重复的认读, 又培养了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媒体:凸现实用性【教学片段二】

师:Lookatthesepictures.Guess:Whoishe? (教者通过白纸留洞覆盖人物图片的方法, 让学生看到了David的脸部。)

生1:ThisisDavid.

师:Maybe.Whoishe?

生2:ThisisDavid.

师:ThisisDavid.Yes?Let’shavealook.

师:Let’ssayittogether.

师生共同:ThisisDavid.

【赏析】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上好一节公开课不可或缺的条件, 自制教具同样也可以上出精彩纷呈的英语课。本节课中教者通过简便实用、色彩鲜明的自制教具,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增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英语活动中主动地运用重点句型“Thisis...”, 轻松地习得语言, 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过程:凸现任务性

教学任务化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和内化语言知识,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心理,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使教学过程任务化,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

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帮助学生解决了“goodmorning”和“goodafternoon”的难点后:

师: (老师戴上小丑的帽子, 披上小丑的衣服) Hello!Nicetomeetyou!小朋友, 你们好!我是游乐场的小丑。想得到我的奖励吗?快来完成我给你们的任务吧!

学生们:Ok!

师: (出示语言任务) 任务一:打开书本, 听录音, 跟读课文。读书时, 要用手指点着文字哦!还要模仿语音、语调, 看看你们能得到几颗星!

学生们: (学生跟读, 教师指导朗读。)

师: (出示语言任务) 任务二:自己试着读读对话, 记着还是用手指点读哦!读得好的小朋友会得到小丑礼物哦!

学生们: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巡逻指导, 并给读得好的同学适当的奖励。)

师: (出示语言任务) 任务三:让我们选择其中两幅图分角色朗读, 现在再来看看你们能得几颗星!

学生们: (学生自由表演, 教师巡逻指导, 并给读得好的同学适当的奖励。)

学生们: (学生表演。)

【赏析】教者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爱表演、好表现的特点, 紧扣教学目标, 设计了三个逐层深入、螺旋递进的教学任务——跟读、自读、选图表演读,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运用语言知识, 在使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各种形式的任务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同时也使其思维能力、主体性和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10

考试前三天, 在一个班试讲, 好于预期, 让我信心倍增。

考试前一天, 我带上了平时最得意的弟子, 雄赳赳地踏进学校多媒体会议室。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的控制。我像个小丑一样在讲台上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学生却像路人甲乙, 忙着偷瞄课本, 无暇关注, 偶尔的善良让他们抬头望我几眼, 想要配合地说些什么却显得一脸茫然。几次尝试的结果便是失望控制了我的大脑中枢, 沮丧弥漫了我周身血液, 于是我心安理得地放弃了对学生的要求, 也强颜欢笑地表演着独角戏, 并草草结束。

对我来说, 这次公开课是失败的, 对学生的错误预测, 直接导致了我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组织的失误, 并影响了上课的情绪, 巨大的落差让我沮丧万分。

正当我反省时, 不经意间瞥见了空荡荡的会议室后面有个害羞的小男孩还在望着我, 看我抬头看见了他, 他才鼓足勇气, 怯生生地说:“老师, 我帮您拎电脑吧。”他边说边走到我面前, “您千万别生气, 我们班同学今天表现不好, 不是针对您, 主要是因为明天就要考试了, 大家都很紧张, 心里不踏实, 昨天都不是这种状态;其实您上课的内容真的很有用, 也挺有趣的, 我都能感觉到您费了很多心思, 可是发言的太少了, 我都觉得对不起您……”听到学生的话, 我热血上涌, 堵住了喉咙, 泪水充满了眼眶, 想说句谢谢, 却感觉那么吃力和苍白。

回到办公室, 送走了学生, 我才渐渐稳定了情绪, 为自己轻易的沮丧而懊恼。

坐在课堂上的学生, 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容器, 我们教师说什么就接受什么。他们首先是人, 有自己的思想,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上课的责任就是把人类积累几千年的智慧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因此, 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更要综合考虑, 不仅包括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等, 更应该分析他们的学习环境、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体谅他们的苦衷与不易、容忍他们的小脾气甚至错误。

即便如此, 也不能时时事事都照顾周全, 因为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学生在成长, 所有变量都决定了教育的不可复制性, 即便面对同一群孩子, 也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而是要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尝试中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判断, 并因势利导。教师, 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能力, 更不能期望一劳永逸, 丰富对学生的认识永远是教师的必修课。

一节公开课的教学手记 篇11

指导思想确立之后,我开始了复习课的尝试和操作。选择了第四单元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和第五单元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两个单元,开始了教学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教学知识体系的组成

第四单元的知识体系: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五单元的知识体系: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同时知道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一系列外交成就。

二、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来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教材的知识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些了解是存在于教材中的而非植根在大脑里,也就是学生对着教材可以指点一二,如果脱离教材来谈的话则无从下手。这种现象足以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导致他们不会运用,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待历史这一学科的态度不够端正。

(二)教学过程的构思

对学生的情况做出分析后,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在复习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为主,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个问题:比较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产生的学习效果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讨论我们都知道主动学习的效果是如此的好,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体验一下主动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收获。

(二)复习内容与过程的设计

现场调查检验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储备量。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不看书的前提下,全班的学生参与其中并说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老师在黑板上整理学生提供的知识点。

具体设计如下:

1.在前面的调查中,学生自己就能发现自己在这两个单元中知识掌握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翻开教材自己重新整理并要求把刚才没有提供全面的知识点补充完整。这样两个单元的知识点就全部整理出来了。

2.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对黑板上展示的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问题有列举和简答及其他的方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梳理。

3.出示教师对这两个单元的问题设计。其目的是对学生的问题设计进行补充,同时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复习任务。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付出和收获要有所评价,回到本节课前的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异,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转变学习态度。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结束后,各位听课的老师对我的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课后我和学生交流,学生表示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感觉学得很愉快。我完成了复习任务,学生也形成了这两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让我感受更深的是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这节课,平时学习不是很用心的学生都在和其他学生认真地讨论着,更让我意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转变的必要性,只有调动学生的潜在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有效性才会提高。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12

不知其他人是否有这样的切身体验, 我在上公开课之前充满了焦虑和紧张。献丑是需要勇气的, 是必须正视而又需要忘记自己缺陷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你会时不时地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哪些语文课是经过“精心打扮”, 哪些是任其自然听之任之的。心理变化是忽而有了自信, 忽而又格外自卑;忽而乐观, 忽而消极。总之公开课是很难做到身心合一, 让自己舒适自然一点的。

因此, 我认为上公开课首先是对自己平时的课堂有没有经常做到“清洁”, 有没有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是必要的, 就是从自己过去的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形象, 这种反思会让自己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 也会认识和审视自己的课。找到自己曾经比较好的“装扮”, 从而能够自信地站在讲台上。

我的感觉是, 上一次公开课心中充满诸多苦涩, 其中苦就苦在备课时的复杂心理当中。

一、备课时苦于没有角度和思路

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 可能对有些文体有感觉, 对有些文体没感觉。自己有感觉的比如诗歌、散文, 因此充满自信。然而对文本没感觉就没有阅读经验和心得, 在课堂设计方面就显得格外困难, 所以不感兴趣, 因而没有设计思路, 于是上课就成为一件格外困难的事情了。因此, 教师必须得克服这种苦涩, 让自己努力喜欢所有的文体, 要对各种文体都有自己一番独特的领悟与见解。因为要上公开课, 没办法也得有办法, 没思路也得有思路, 没角度也得有角度。一堂好课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独特的阅读感受, 才能有内容, 才能挖掘出课文的内涵, 才能上出新意。课堂思路清晰, 学习目标就会明确, 课堂设计也自会趋于合理。害怕上公开课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怕自己没有走进课文, 自己本身修炼不够, 修为不深, 解读文本的能力不行。这些也许正是平时不字斟句酌, 轻描淡写, 随意应付积累下来的“恶果”, 真正到了公开课的时候, 这种硬伤则显露无遗。好好修炼“内功”是语文老师的永恒目标, 这也是本次上公开课的最大感受。

二、备课有了思路和角度, 但又苦于没有上课的材料

无论是阅读体验当中的, 还是来自生活阅历当中的, 语文老师倘若视野不广, 功力不够, 腹中无物, 则会导致胸中无策。老师因为“一无所有”, 必然产生心虚, 心虚就易于务虚, 故而教学环节落不到实处, 忽略了语文本应具备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又加上格外重视公开课的“穿着打扮”, 课堂就更显得飘忽不定了。语文课不像语文课, 而变得不伦不类, 面目模糊。此次上公开课之前,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没有将课上成语文课, 所讲知识没有上出新闻文体本来蕴含的语文要素, 学生没有学到语文知识。

三、备课占有了大量的材料, 苦于不知如何使用和选择

因为要准备, 且准备必须充分, 而充分是为了让自己自信。于是就四处寻找资料, 虚心听取各方意见:课堂目标方面的, 课文内容方面的, 课堂设计方面的, 重点难点方面的, 能力训练等方面的, 学生活动方面的, 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 教师语言方面的等, 这样难道自己真的成为“胖子”了, 自己一下子“富有”了?文体随之产生了, 材料有一大堆, 建议有很多种, 其中自己也萌生了很多思路, 想出了很多设计, 可谓是杂念丛生, 考虑过多, 求全求美, 面面俱到。最后我发现, 越是如此越是不深不透, 越显得浮光掠影, 浅尝辄止, 隔靴搔痒, 只知皮毛。此次虽然获奖, 但回想课堂, 依然犯了这个毛病, 教训不可谓不深。

四、备课还需磨课

磨课之苦在于如何让课眉清目秀, 如何干净整洁, 如何精练得当。语文课很容易旁逸斜出, 面目模糊, 有时甚至是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重形式而忽略内容, 重讲解而忽略探究, 重组织而忽略文本, 重环节而忽略生成, 重步骤而忽略交流, 重教师而忽略学生学情, 总有一种捉襟见肘之感。磨课就好比手中得拿着一把剪刀, 对自己的课进行一次剪纸, 头中必须有清晰的图像, 剪到之处, 必须精当巧妙, 才能剪出课堂艺术的精品。

上一篇:有效配合下一篇:节能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