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直丝弓

2024-07-07

传动直丝弓(精选7篇)

传动直丝弓 篇1

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由我国正畸界著名专家林久祥教授经过10余年探索而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2008年7月11日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推广技术之一[1]。本文通过比较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及口外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技术两种方法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年轻患者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1月始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3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年轻患者,男14例,女18例,年龄12-18岁。既往无正畸史。所有患者均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及2颗下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

1.2 正畸材料

第一组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信益牌传动网底直丝弓托槽,Ⅱ型,由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第二组采用口外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信益牌MBT直丝弓托槽,由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1.3 传动直丝弓组

(1)4个第一磨牙上粘带环,上下切牙及尖牙上粘标准型传动直丝弓托槽,前磨牙不粘托槽,0.016澳丝作为主弓丝,在上颌两侧侧切牙的远中弯制水平向牵引圈,上、下颌弓丝在磨牙颊面管近端3~5mm处弯制30°的后倾曲,并使用轻力Ⅱ类牵引约50g,打开咬同时内收上前牙并逐步排齐前牙;(2)前牙覆覆盖减小接近对刃,前磨牙粘托槽,主弓丝后倾曲角度减小,予0.012-0.016英寸(1英寸=2.54cm)镍钛丝穿入横管,进一步排齐牙齿,使尖牙基本正轴,主弓丝不变,继续轻力Ⅱ类牵引及水平牵引关闭拔牙间隙;(3)更换主弓丝,依次0.018×0.022英寸镍钛方丝逐步过渡到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纠正中线,关闭剩余拔牙间隙,调整后牙咬关系,表达转矩。最后0.018镍钛丝穿入横管(只穿侧切牙及前磨牙),使尖牙完全正轴,主弓丝为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到结束。

1.4 口外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组

4个第一磨牙上粘带环,上颌第一磨牙带环焊接腭横杆,按照直丝弓滑动法常规矫治,嘱患者从矫治初到关闭间隙治疗期间戴头帽式口外弓,每天12h以上。深覆患者,使用平面导板帮助打开咬。

1.5 研究方法

病例完成标准: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覆盖正常,中线基本对齐,后牙尖窝相对,为完成。记录每个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由同一人在同一段时间内完成,所有项目测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项目有:线距测量项目:通过X线片以蝶鞍点(S点)与鼻根点(N点)作连线,通过蝶鞍点作上述两点连线的垂线(Sn-perpendicular),测定治疗前后(1)A-horiz:上牙槽座点到Sn-perpendicular的距离;(2)U1-horiz:上中切牙切缘到Snperpendicular的距离;(3)L1-horiz:下中切牙切缘到Sn-perpendicular的距离;(4)L6-horiz: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到Sn-perpendicular的距离;(5)U6-horiz:上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到Sn-perpendicular的距离;(6)OB:覆;(7)OJ:覆盖;角度测量项目:SNA、SNB、ANB、U1-SN、L1-MP。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表示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通过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提示传动直丝弓组平均完成时间为16个月,口外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组平均完成时间为21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在没有增加任何口外支抗情况下,传动直丝弓组与口外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组在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差值比较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传动直丝弓技术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安氏Ⅱ类Ⅰ分类是广东地区发病率较高的错畸形,表现为上颌相对前突,下颌后缩,多伴有深覆、深覆盖等。安氏Ⅱ类Ⅰ分类治疗通常需要增强上颌磨牙支抗,常见装置有:口内装置:腭横杆、nance弓等;口外装置:口外弓、口外J钩等。这些装置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如果患者配合程度不高,将影响矫治的效果。本研究中,粗略统计,口外弓矫治组能按医嘱坚持每天佩戴头帽式口外弓的患者数不足60%,其中能每天佩戴时间超过12h的不足一半。传动直丝弓组仅需要患者进行简单Ⅱ类牵引,患者配合程度更高。

3.2 传动直丝弓技术可缩短矫治时间

传动直丝弓系统在关键牙齿的托槽方面提出了大范围移动零摩擦设计模式,明显优于现存的固定矫正器,更可贵的是还提出了新的理论,传动力及传动效应[2]。该技术基于矫治的差动力理念,运用了牙间的传动效应,通过尖牙托槽的改造,实现轻力作用下前牙的倾斜移动。托槽水平翼之间有一台阶,高出槽沟底部,当对角结扎时,可避免结扎丝与弓丝接触,产生自锁滑行效果[3]横竖管的设计,使牙齿排齐与正轴更方便快捷。因为传动直丝弓技术实现了打开咬、排齐牙齿、内收前牙同步进行,而且它具有自锁滑动效果,利于牙齿移动,使矫治时间得到缩短。从本研究平均治疗完成时间减少5个月的结果可证明这点。

3.3 传动直丝弓技术不会出现前牙过度直立

我们也看到,前期的前牙倾斜移动,在后期的转矩表达上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也会消耗后牙的部分支抗。传动直丝弓托槽槽沟的转矩在上中切牙预成为22°,使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余隙为12.8°,转矩角余隙为2°。从而使转矩的表达接近正常的7°[4],所以临床上我们在后期转矩表达阶段,一方面使用0.018×0.022英寸镍钛方丝逐步过渡到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尽可能延长复诊间隔时间,使转矩逐步和充分地表达,同时保持Ⅱ类牵引及弓丝的末端回弯,避免前牙的往返移动。从测量数据可见,只要注意了以上方面,传动直丝弓矫治组在完成时不会出现前牙过度直立的情况,后牙支抗也得到很好的保护。

综上所述,传动直丝弓技术及其矫治器体现了对人性化治疗的追求和对矫治技术的探索与自主创新。值得我们的正畸临床医师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815号).卫生部第二轮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八批项目目录(附件中第七项)[R].2008.

[2]林久祥,许天民.口腔颌面正畸学-现代口腔正畸学-中国口腔正畸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0(1):11-14.

[3]李渤,柏钢,骆秋郧.传动直丝弓与滑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1错矫治中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6(6):372-373.

[4]程学晖,陈兰,曾倩.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II类错的临床初步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2):303-305.

传动直丝弓 篇2

“MBT矫治技术的基础与临床”讲座之二

项目编号:2008-08-03-001 (国)

(2008 年3 月2 日~2008 年3 月 7 日)

本次学习班有幸邀请到台湾的林锦荣教授讲授“种植体支抗在正畸矫治应用中的病例分析” (3月2日全天) ;日本的山田寻士教授讲授“正畸的分析诊断与矫治计划的制定”、“MEAW矫治技术”和“CLIPPY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与操作技巧” (3月7日全天) ;澳门的林巍教授讲授“口腔正畸的CT三维诊断和DAMON矫治技术” (半天) 。另外, 秦燕军博士及广东省口腔医院的各位正畸专家还将分别讲授“X线头影测量软件的应用、MBT矫治技术纵深谈、MBT牙列管理之我见、托槽定位技术、开矫治策略、Ⅱ类错矫治策略、Ⅲ类错矫治策略和疑难病例争鸣”。在3月6日~3月7日的晚上, 由日本大阪齿科大学赵弘博士讲授托槽的定位粘接和弓丝弯制训练的实践课。

学习班共6天, 收费1200元整。参加实践课者另收费200元。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免费颁发学习班证书及合影照片, 免费午餐。赠送正畸大礼包。学习班结束即可马上参加每年一届的华南口腔医疗器械展。食宿费用自理, 帮助安排旅馆。详情请登录www.e5421.com。

报名地点为广东省口腔医院十楼, 报名时间为3月1号下午2:30~5:00或2号上午7:40~8:30之前。上课地点为广东省口腔医院十楼大会议室, 上课时间为每天上午8:10~12:10, 下午14:20~17:20。

联系电话:院办—江庆娥:020-84409903, 传真:020-84433177 正畸科—兰泽栋:020-34400402、童燕:020-34400522。

剪切及复印有效

传动直丝弓 篇3

1 托槽种类

1.1 托槽系统

不同人种之间牙冠倾斜度不同[3],国内也有学者测量中国人正常牙合的三维数据,上前牙区较白种人明显唇倾,切牙、尖牙转矩与日本人相似,下前牙区中国人与日本人均稍唇倾,而白种人为负转矩,舌倾2°~3°[4]。因此不同矫治系统都设计有适合自己的转矩数值,这些数值之间差异较大(表1)。临床上使用时要加以考虑,选择适合患者本人转矩的托槽。

(°)

1.2 自锁托槽

自锁托槽通过自身闭锁装置,无需结扎丝或橡皮圈的结扎,降低了摩擦力,明显减小托槽与弓丝间的滑动阻力,更符合正畸治疗轻力的原则。自锁托槽根据滑片闭锁时对弓丝有无主动压力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主动自锁托槽采用闭锁弹簧夹,在使用细丝时与弓丝无接触,在使用较粗方丝时,弹簧片对弓丝产生主动的压力,如Tomy、SPEED、Quick、Innovation;被动自锁托槽采用坚硬的滑盖,对弓丝不施加压力,弓丝与其接触不会引起形变,如Damon、Smart Clip、普特。邓莉华等[10]研究表明,被动自锁托槽的转矩效能明显低于主动自锁托槽,主动自锁托槽之间、被动自锁托槽之间转矩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它们的结构和作用状态有关,主动自锁托槽弹簧夹主动压入一定尺寸的弓丝入槽后,弹簧夹产生形变或位移,侵入槽沟,减小了槽沟一边的唇舌向深度,槽沟内余隙角相应减小,转矩效能增加;被动自锁托槽滑盖与槽沟形成光滑的金属通道,滑盖不会侵入槽沟,不会减小槽沟深度,余隙角大,转矩效能低。与Kang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2 托槽材质

正畸方丝纳入槽沟,通过预置在底板的第三序列曲来表达转矩,完成对牙齿的控根移动,不同材质托槽弹性和塑性形变能力不同,导致加载的转矩不同。

2.1 不锈钢托槽

不锈钢托槽硬度适宜,抗折强度较高,在咬合力、矫治力作用下托槽及槽沟不易变形,弓丝不易损坏槽沟表面结构,能有效将弓丝上的矫治力施加到牙齿上,在口腔环境中耐腐蚀性好。

2.2 树脂类托槽

即塑料托槽,强度不足以适应长期矫治的需求,当施加转矩力时槽沟易产生形变,仅一部分转矩力施加到牙齿上,树脂托槽在口内因磨损、潮湿、温度变化、酸碱性波动、疲劳等原因,可出现老化现象,效果不稳定。

2.3 陶瓷托槽

正畸陶瓷托槽材料主要是三氧化二铝,另一种材料为二氧化锆。陶瓷托槽色泽及外形美观,抗腐蚀性强,硬度较不锈钢托槽大,但陶瓷托槽可塑性差、脆性大、易碎、抗折强度低,临床施加矫治力大多直接传递到牙齿,使牙周组织负荷较大,临床使用需避免施加过大的转矩力[12]。

3 托槽粘接高度

直丝弓矫治器在托槽底板上预置了3个序列方向的曲,省略了在弓丝上弯制,故粘接的位置对3种序列曲的表达非常重要,除了要将托槽粘接在临床冠长轴上外,不同托槽系统转矩角不同,推荐的粘接高度也不同,如上颌中切牙Alxander推荐高度4.5 mm[8],MBT系统推荐5.0 mm[7],Tip-edge系统推荐4.0 mm[13]。

托槽位置龈牙合向偏离会引起转矩角的改变[14],当向龈方偏离时,转矩值减小;牙合方偏离时转矩值增加。胡湘权等[15]通过CBCT对206颗离体牙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当托槽高度为3.5~5.0 mm时,其高度每变化0.5 mm,上颌中切牙转矩变化约为1.5°,上颌侧切牙和尖牙的转矩变化约为2°。

4 牙体解剖形态

4.1 牙冠唇面形态

牙冠唇面形态的个体差异使相同托槽粘接于同名牙齿的同一高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转矩,Mavroskoufis等[16]研究发现,即使是同一患者左右中切牙的形态也有可能是不同的。Carlson等[17]在排齐牙列过程中提出通过磨削来改变底板凹度,使托槽底板与牙面密合,同时粘接剂薄厚不均,也是改变托槽与牙面相对贴合度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使得托槽上的转矩不能正确发挥作用。白丁等[18]对四川地区青少年牙冠唇(颊)面中心区轮廓研究发现牙冠唇(颊)面中心区垂直方向从切牙至前磨牙逐渐变凸,水平方向突度尖牙唇面近中大于远中;经测量,同名牙临床牙冠中心4 mm×3mm区域形态较为稳定,适合托槽定位。

4.2 冠根角

牙冠长轴与牙体长轴一般不重合,其所构成的夹角称为冠根角。同名牙冠根角的差异也是影响转矩的因素之一。即使牙冠形态一样,托槽的转矩角度与粘接位置一样,也会因冠根角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牙根位置[19]。Williams等[20]通过观察191例错患者头颅侧位片,发现上颌中切牙冠根角在安氏Ⅱ类Ⅰ分类与安氏Ⅱ类Ⅱ分类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van Loenen等[21]研究得出,上颌中切牙冠根角的范围是171°~195°,平均为184°;尖牙冠根角的范围是167°~195°,平均为183°。

5 弓丝材质

弓丝的抗扭刚度是决定其转矩性能的主要因素,抗扭刚度是弓丝单位形变所产生的回复力矩的大小[22]。决定方丝抗扭刚度的主要因素是方丝材质及截面尺寸。控制转矩常用到的有不锈钢方丝、镍钛合金方丝及TMA丝。

5.1 不锈钢方丝

不锈钢方丝刚度高,弹性较小,耐腐蚀性能好,摩擦力低,不同尺寸不锈钢丝之间抗扭刚度相差较大,并且远大于相同尺寸镍钛方丝[23]。秦燕军等[24]研究发现使用不锈钢丝控根辅弓控制前牙转矩时,圆丝与托槽槽沟为线接触,小于方丝的面接触,因而转矩表达明显快于方丝。

5.2 镍钛合金方丝

镍钛记忆合金丝具有“记忆”功能,即当弓丝加热至相变温度时恢复至最初生产时的形状的能力,这是镍钛记忆合金丝的结晶体从马氏体转变成奥氏体的缘故,相同尺寸的镍钛方丝硬度是不锈钢方丝的1/5[24,25],弹性模量是不锈钢的1/4,镍钛合金丝可以产生持续的、柔和的矫治力。

5.3 β-钛合金丝

TMA丝的刚度为不锈钢丝的1/3,是马氏体相的镍钛合金丝的2倍[25,26],成形性优于不锈钢丝,摩擦力较不锈钢丝和镍钛合金丝大,适用于矫治后期牙位精细调节及转矩控制。

6 余隙角

正畸治疗中所使用的弓丝总是小于托槽槽沟宽度的,以利于弓丝的入槽,弓丝与槽沟间的间隙称为余隙。余隙使得托槽上的转矩不能完全表达,导致转矩丢失。实际的转矩为托槽预置转矩角与余隙角之差[22]。白丁等[26,27]研究显示在0.56 mm托槽槽沟内,直径为0.46 mm×0.64 mm镍钛丝与不锈钢方丝分别有21.73°和15.07°的余隙角,即在0.56 mm槽沟内,镍钛丝与不锈钢方丝尺寸每变化0.025 mm将有5.43°和3.77°的转矩余隙角。镍钛丝的转矩余隙角明显大于不锈钢丝,这与镍钛方丝的边缘斜面较不锈钢方丝更圆钝有关。

7 相邻牙齿间的影响

Isaacson等[27,28]发现,由于相邻牙齿产生的交互作用,转矩的控制十分受限,仅是施加了转矩的第一颗牙齿和最后一颗牙齿上产生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转矩,中间的牙齿转矩为零。当有效转矩作用于一组牙齿时,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反作用力作用于相邻的一组牙齿上,影响转矩的表达。田军等[28,29]通过Typodont水浴实验证实了这一点,结束弓丝为0.43 mm×0.64mm不锈钢丝分别在0.56 mm×0.71 mm和0.46 mm×0.64 mm托槽内余隙角均值为6.14°和2.61°,2种托槽间转矩余隙角均值仅相差3.53°,而根据理论计算,0.43 mm×0.64 mm弓丝在0.56 mm×0.71 mm和0.46 mm×0.64 mm托槽内余隙角分别为13.17°~17.70°和3.88°~4.50°,由此推算,2种尺寸槽沟转矩余隙角均值相差9.29°~13.20°。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同一牙弓中牙齿间的相互影响,其他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8 转矩控制对临床的意义

8.1 垂直骨面型与转矩

Tweed对白种儿童研究认为,当FMA 25°、IMPA90°、FMIA 65°时,矫治可达到良好的疗效,他认为FMIA 65°是建立良好侧貌的条件。而FMA角很难通过正畸改变,只能通过改变下颌中切牙的转矩来达到FMIA 65°的目标。Ross等[29,30]研究表明,相对于牙合平面,正常人高角面型上颌中切牙代偿直立,转矩减小,低角面型上颌中切牙代偿唇倾,转矩增大;相对于下颌平面,高角面型下颌切牙代偿直立,转矩减小,低角面型代偿唇倾,转矩增大。

8.2 矢状骨面型与转矩

上下切牙的唇舌向倾斜度对矢状骨面型存在补偿关系[30,31],安氏Ⅰ类错牙合可以以正常标准作为参照;安氏Ⅱ类错牙合多伴有Ⅱ类骨面型,ANB角较大,为代偿这种骨骼不调,需减小上切牙转矩,代偿直立,增加下切牙转矩,代偿唇倾;安氏Ⅲ类错牙合则相反,ANB角较小,可以增加上切牙转矩,唇倾上切牙,减小下切牙转矩,舌倾下切牙,以此代偿骨骼不调。

9 特殊病例的转矩选择

现代直丝弓矫治技术提倡不需要弯制弓丝,而错牙合畸形多种多样,熟悉了解影响转矩的各种因素后就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或材料,以节省医生弯制弓丝的时间。

9.1 拥挤病例

对于一些轻度拥挤伴有前牙唇倾的病例,可以选用低转矩托槽,在排齐的过程中低转矩托槽施以更多冠舌向、根唇向的转矩,可以使牙齿更多的直立,再消除掉余隙角造成的无效转矩,最终达到正常的唇倾度,不需在弓丝上额外弯制负转矩就能在解除拥挤的同时不造成前牙唇倾。

9.2 安氏Ⅲ类错牙合

Ⅲ类患者本身伴有上颌发育不足,当反牙合解除后,上切牙往往代偿唇倾,若施加牙根唇向的负转矩,控制切牙牙根唇向移动,则可以刺激上颌骨前份向前发育,直丝弓托槽上切牙转矩为冠唇向的正转矩,因此,可以将上颌4个切牙托槽颠倒180°粘接,使其正转矩变为负转矩,利于上切牙矫治后的直立与美观。

9.3 拔除4颗前磨牙

正畸治疗需要拔牙解除拥挤、改善面突度的病例不在少数,对于拔牙并且希望内收间隙量比较大的病例往往需要用到种植钉支抗,种植钉支抗属于“绝对支抗”,内收前牙时容易造成前牙转矩的丢失,造成前牙舌倾。Damon系统提供了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分别为22°、13°、11°的高转矩托槽,在使用强支抗内收间隙时,消除余隙角的无效转矩后仍可提供前牙区足够的转矩,维持前牙的美观。

9.4 侧切牙腭侧错位

牙列排齐后,往往是牙冠位置正常,牙根位于舌侧,可将错位牙托槽颠倒180°粘接,变为冠舌向、根唇向的负转矩,对错位牙进行控根移动。

9.5 尖牙替代侧切牙

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或需要拔除时,需要用尖牙取代侧切牙,由于尖牙牙根位置突出于唇面牙槽骨,需对其施加根舌向的控根移动,上尖牙托槽为负转矩,倒置粘接时,变为根舌向的正转矩,可部分控制尖牙转矩;尖牙取代侧切牙时,需对其唇面进行调磨改型,若在矫治前已调磨平整,可直接选用侧切牙的托槽粘接。

9.6 尖牙需要远移者

对于有些基骨狭窄而又需要尖牙远中移动者,尖牙牙冠舌倾,而托槽转矩又为根唇向负转矩,尖牙牙根易与唇侧骨皮质接触,形成骨皮质支抗而不发生移动。此类情况可将托槽倒置粘接或选用正转矩托槽,直立尖牙使其牙根位于牙槽骨中央,更利于正畸牙移动,并且利用正转矩托槽使牙根在骨松质内移动可以防止根尖吸收,牙齿移动更为安全[31,32]。

传动直丝弓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正畸科因第一磨牙缺失或缺损而就诊的41例成人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全口曲面断层片。其中男20例, 女21例, 年龄18~40岁, 平均25.7岁, 安氏Ⅰ类错牙合19例, 安氏Ⅱ类错牙合15例, 安氏Ⅲ类错牙合7例。所有的患者均无正畸治疗史, 并具备正畸适应证, 牙周状况基本良好;无明显颜面畸形;面部软组织无创伤史。

1.2 方法

(1) 第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 尖牙依次少量远中移动, 排齐, 整平牙列, 使用0.016英寸镍钛丝。 (2) 第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 尖牙的远中移动, 使用0.018英寸×0.025英寸或0.019英寸×0.025英寸方钢丝。 (3) 使第二磨牙前移 (根据病例支抗要求不同, 还需使前牙后移) 。关闭间隙使用弓丝:0.018英寸×0.025英寸或0.019英寸×0.025英寸方钢丝。进行弓丝变形的修整, 为了补偿前牙的转矩和打开咬合, 在弓丝上弯制Spee氏曲线和反Spee氏曲线, 在弓丝上进行热处理 (Co-Cr合金丝的情况) , 为了使滑动顺利进行, 反对摩擦力进行检测, 尽量选择双Ⅱ类牵引, 据磨牙关系和深覆合的量选择前牙内收后移的方法。用0.018英寸×0.025英寸或0.019英寸×0.025英寸方钢丝进行精细调整, 达到尖窝交错关系。力值150g左右。

2 结果

矫治完成时间14.5~26 (平均17) 个月, 治疗完成后患者牙列平齐, 其拔牙间隙关闭, 前牙覆合覆盖正常, 后牙呈尖窝交错位其咬合关系好, 咀嚼效率明显改善, 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改善明显, 面部侧貌良好协调, 患者对疗效满意。拍摄X线片示第二磨牙及前磨牙的牙根平行且无明显牙根吸收迹象。

3 讨论

我们第一磨牙是口腔内萌出最早的恒牙之一, 并合面形态的原因而造成儿童及成人患龋率高, 因龋坏严重而形成残冠、残根造成早期拔除, 常引起咬合功能障碍, 如第二磨牙出现近中倾斜对合的牙伸长, 并偏侧咀嚼面部不对称等, 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无论是年轻恒牙列的青年患者, 还是成年患者, 经过仔细的设计和认真的临床操作, 第一磨牙的拔牙间隙主要是指旧的拔牙间隙, 并通过近中移动和直立第二磨牙利于近中牙槽嵴骨改建, 以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1]。同时第二磨牙也可以代替第一磨牙的功能[2]。

本研究主要采用弱支抗较多, 深覆合病例, 打开咬合应该贯穿于矫治的始终, 主要采用“0.018英寸”不绣钢弯制成摇椅弓或上颌戴平导, 后者尤适用于后牙的咬合过紧, 磨牙的前移困难低角型病例。患者第一恒磨牙的病损多为残冠、残根, 拔除后一般多能维持牙槽嵴的正常高度及宽度, 技牙间隙大多可完全关闭, 牙周组织也多反应正常。临床上大多见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 而上颌第一恒磨牙伸长的例子。过度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因为不能做稳定支抗, 而且易形成创伤合, 妨碍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而关闭间隙, 升高的咬合导致合平面偏斜、合创伤、关节损伤等等不良作用, 治疗时不利于对颌排牙正畸效果差的情况应考虑拔除。如果下颌第一恒磨牙出现大面积龋坏, 残根或根尖有病变时, 拔除下颌的第一恒磨牙, 采用正畸治疗的方法关闭间隙, 建立完整健康牙列, 维持良好替代功能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法。关闭间隙阶段作者全部采用一根0.019英寸×0.025英寸的平直弓丝, 采用滑动法移动牙齿至关闭间隙, 正畸牵引力值不很大, 在150g左右, 为了减小滑动移动的摩擦力除了采用较硬质主弓丝外, 还应该充分排齐整平牙列, 本人在临床中更换0.019英寸×0.025英寸的方弓丝再整平1个月后才加力移动牙齿。

防止近中的倾斜、近中的扭转和舌侧倾斜, 是治疗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大多学者应用第二磨牙和第二双尖牙间弯制欧米加曲、T形曲防止近中的倾斜、近中的扭转, 同时弯制适当的后倾弯及内收弯以控制第二磨牙的近中的倾斜、及近中舌向的扭转[4~5]。

摘要:目的 观察滑动直丝弓技术近中移动第二磨牙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拔除第一磨牙的41例患者, 通过近中移动第二磨牙替代缺失的第一磨牙, 采用滑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进行细微调整, 平均治疗时间17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咬合均得到明显改善:上下颌建立了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结论 关闭拔牙间隙后第二磨牙出现了明显的近中移动, 滑动直丝弓技术能较好的近中移动第二磨牙。

关键词:滑动直丝弓,磨牙

参考文献

[1]傅民魁, 卢海平, 胡炜, 等.口腔正畸专科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76~586.

[2]林氢伟, 刘进.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 (八) -主动拔除第一磨牙的可行性探索[J].临床口腔医学志, 2006, 22 (9) :572~574.

[4]朱双林, 王颖, 王大为.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1 (1) :15~18.

传动直丝弓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 例前牙反合患者均源自于2012 年07 月-2014 年07 月我院收治的门诊病例,患者均在替牙期,其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33 例,年龄6-13 岁,平均年龄(8.8±2.3)岁。患者均为磨牙第1 颗,且中、侧切牙已经完全萌出。另中性或接近中性的磨牙关系,反覆盖Ⅰ°,反覆合Ⅰ - Ⅲ°,且上下牙列的拥挤度在Ⅱ°以下。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将其申报医院伦理结构批准。参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入对照、实验两组,各35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运用SPSS软件分析P > 0.05,可比性显著。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直丝弓矫治技术展开矫正治疗,所使用的粘矫治器为患者的四个切牙粘结托槽,两个第1磨牙粘结带环;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增加托槽。具体操作如下:明确患牙的位置与病变程度,针对早期患者主张使用圆形弓丝,在上颌磨牙颊面管近中变制STOP曲,而在下颌则选择带牵引曲的圆丝,行Ⅲ类颌间牵引。治疗完成后患者还应佩戴一定时间的活动保持器以巩固疗效。

1.3 观察指标[3]

治疗效果评定指标:上颌中切牙角,下颌中切牙角,ANB(上下颌相对于颅部前后位置的关系),SNA(上颌相对于颅部前后位置的关系),SNB(下颌相对于颅部前后位置的关系),NP-FH(下颌的突缩程度),MP-FH(下颌体的陡度,亦反应面部高度),ANS-Ptm(上颌长度),CO-PO(下颌长度),Y轴角(面部生长方向)。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并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予以卡方检验,P < 0.05 提示差异在统计学范畴内。

2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中切牙角、ANB、SNA及SNB等与治疗前相较均有明显差异,纳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0.05), 另NP-FH、MP-FH、ANS-Ptm、CO-PO及Y轴角等相较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 >0.05)。见表1。

3 讨论

直丝弓矫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当前所有的托槽矫治技术中属于最为先进的,其托槽角度被预先设计好,使得在治疗过程中牙齿可遵照医生的预期进行三维移动。具体来说,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作用原理为,依照牙齿的不同解剖位置预先设定好矫治器托槽上的角度,随后放入有牙弓形态的直弓丝,以便能随意操作方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颊面管近中弯制STOP曲有助于控制口内支抗[4]。而且在治疗早期通过运用圆形弓丝有助于减少矫正治疗时间,提升矫治效果。

笔者总结认为,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前牙反合有以下几个优势:1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此法操作简单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只需一个月复诊一次;2矫正力度适中患者耐受性高,由于此法矫正力量柔和,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通常不会引发不良反应,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耐受性;3外观美观不会影响患者面部外观,由于此法充分运用了迷你、陶瓷与自锁付托槽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牙齿的美观性,亦降低了面部外观改变的机率;4降低拔牙率,此法充分运用了持续微强力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空间的扩展,故有助于降低拔牙率[4]。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显示,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患者面部外观、牙槽骨牙龈形态等无明显变化,提示采用此法治疗有助于保护牙齿的正常发育,安全可行性非常之高。

综上所述,应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治疗前牙反合效果确切,且术后不影响患者的牙槽骨牙龈形态、面部整体轮廓,适宜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治疗前牙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前牙反合患者纳入本次调查,患者均给予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正治疗,评估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中切牙角、ANB、SNA及SNB等与治疗前相较均有明显差异,纳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另NP-FH、MPFH、ANS-Ptm、CO-PO及Y轴角等相较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治疗前牙反合效果确切,且术后不影响患者的牙槽骨牙龈形态、面部整体轮廓,适宜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传动直丝弓 篇6

关键词:多曲方丝弓,直丝弓,疗效比较,PAR指数

安氏II类I分类是临床上常见的错合畸形,占临床就诊患者的多数,有些患者的拔牙指数处于临界状态,有中度拥挤或前突,拔牙治疗有时引起面部软组织测貌改变,面部中1/3凹陷。近年来非拔牙潮流兴起,许多学者主张拔牙保守原则。多曲方丝弓(MEAW)矫治技术[1]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后,对各类错合畸形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分别用多曲方丝弓和直丝弓对此类错合进行非拔牙矫治,并用PAR指数[2,3]进行疗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安氏II类I分类患者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13~17岁,平均年龄14.7岁。拥挤量4~5.0mm19例,5.1~6.0mm10例覆盖4~6mm,治疗前模型测量PAR分值相近,无统计学差别。随机分成2组。

1.2 矫治方法

29例病人均使用杭州新亚生产的0.56mm(0.22英寸)直丝弓托槽,排齐整平后分2组进行继续治疗。多曲方丝弓组:上颌取石膏模型,用0.017×0.022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弯治MEAW弓丝,自第二个靴形曲依次作3°左右的后倾弯。MEAW弓丝装配结扎后,从上颌第一个靴形曲到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之间持续挂“5/16”或“1/4”皮圈作II类牵引,用MEAW作个别牙精细调整,保持。直丝弓矫治组:进行口外弓推磨牙向后或邻面去釉处理开辟间隙,持续II类牵引调整咬合关系,精细调整,保持。

1.3 研究方法

采用PAR指数对每个病例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评估[4],测量项目包括上颌前牙段排列、上颌后牙段排列、下颌前牙段排列、下颌后牙段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合、中线情况,将各评估项目设计一个分值,每个分值加起来形成一个总分值,它代表该病例与正常合的差异,分值越小,越接近正常合。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0软件包对2组患者治疗后PAR分值,治疗前后PAR差值进行配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表1,表2)

3 讨论

PAR指数作为从牙合方面评价正畸效果的工具已经成为欧洲正畸医生临床工作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已有大量应用PAR指数进行临床科学研究的报道。PAR指数在临床应用中主要以治疗前后PAR分值的减少量作为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PAR分值减少量越多,治疗改善效果越好。然而,大量研究表明PAR分值的减少量与治疗前PAR分值的高低呈正相关[5,6],即治疗前PAR分值越高,畸形越严重,PAR分值降的越多。许多方法的疗效对比只是治疗前后的对比,而忽略了治疗前患者错合畸形程度的不同,样本本身的不同,使疗效比较欠缺说服力,很难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本研究努力选取PAR指数接近,无统计学差别的样本,来比较直丝弓和多曲方丝弓矫治安氏II类I分类疗效的差别。

本研究中,直丝弓组和多曲方丝弓组病例矫治前后各项PAR评分项目及总分值均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2组病例经正畸治疗后,从总体上来说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多曲方丝弓组的PAR权重总分差及权重减少百分率均高于直丝弓组(P<0.01),说明2组的疗效还是存在差异,多曲方丝弓组对安氏II类I分类拔牙临界病例的改善更为明显。MEAW技术通过多个“L”形曲,延长弓丝长度,减小弓细形变率,压低前牙,竖直、后倾磨牙。Kim医生认为远中竖直磨牙可为牙弓提供间隙,远中竖直5、10、15可依次得到1.5、3.0、4.5mm间隙[7],为前牙远移提供间隙。直丝弓组治疗前后中线分值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多曲方丝弓组病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对于安氏II类I分类病例,不拔牙治疗对中线改善不明显,多曲方丝弓技术在此有独到之处。在解决颊侧咬合关系中,多曲方丝弓组也明显优于直丝弓组。

从以上研究作者认为,对于安氏II类I分类病例,从治疗前后PAR指数评估来看,多曲方丝弓技术较直丝弓更有效地解决前牙中度拥挤,减少前牙覆盖,调整中线及颊侧咬合关系;从权重总分差及减少率来看,患者经2种方法治疗均能取得明显改善,但多曲方丝弓组改善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KIM YH.Anterior openbite and its treatment with 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J].Ange Orthod,1987,57(4):290.

[2]Richmond S,Shaw WC,Obrien KD,et al.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 Index(peer assessment rating):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Eur J Orthod,1992,14:125~139.

[3]Richmond S,Shaw WC,Robert CT,et al.The PAR Index(peer as-sessment rating):methods to determine outcome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terms of improvement and standards[J].Eur J orthod,1992,14:180~187.

[4]繆耀强,莫如昌,王传贵,等.PAR指数在评估治疗结果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正畸学,1998,5(4):160~162.

[5]Birkeland k,Furevik J,Boe OE,et al.Evalution of 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change by the PAR idex[J].Eur J Orthod,1997(3):279~288.

[6]Holman JK,Hans MG,Nelson S,et al.An assessement of extraction versus nonextract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using the 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index[J].Angle Orthod,1998,68(6):527~534.

传动直丝弓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013年在我科就诊的安氏Ⅱ类深覆盖病例45例, 男20例、女25例, 年龄13岁~18岁, 深覆均在Ⅱ度以上, 减数拔牙35例, 非拔牙10例, 其中安氏Ⅱ1类30例, 安氏Ⅱ2类15例。将45例咬过深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3例, 采用导板、腭杆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对照组22例, 单纯应用直丝弓矫治器。

1.2 治疗方法

小导板、腭杆与16, 26带环腭侧焊接固位, 小导板基托达上颌尖牙远中, 导板厚度为使后牙分开0.5 mm为宜, 与下切牙均匀接触, 可借助咬力使下前牙压低移动, 分开距离0.5 mm。患者舒适1星期即可适应, 后牙分开距离小, 咀嚼影响小, 容易取得患者配合, 下后牙因无咬力作用可伸长。嘱患者1个月复诊。复诊时注意观察打开的后牙间隙是否消失, 逐渐适当加高导板, 平面导板不可一次增加得太高, 后牙分开5 mm~6 mm, 舌体就会填充到空隙中, 出现最后一对磨牙先接触, 而前磨牙区开现象。当深覆纠正, 后牙建立新的接触关系后停用小导板, 直接去除小导板。分别统计整平排齐、打开咬第1阶段治疗所需时间, 因咬过紧所致的矫治器脱落情况, 以及整个治疗完成时间, 比较2组病例的疗效差异。治疗组病例中用导板辅助打开咬, 压低前牙联合用腭杆加强支抗, 导板与腭杆连成一体打开咬。所有病例均采用日本TOMY公司生产的0.022″系统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治疗时间, 矫治器脱落情况。见表1。

(个)

2.2 2组病例矫正完成咬打开时间。见表2。

2.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13岁, 软组织侧貌正常, 下颌角平坦, 面部对称, 前牙排列不齐, 上下牙拥挤度均为Ⅲ度, 深覆Ⅲ度, 双侧磨牙开始远中关系, 尖牙为远中关系, X线头颅侧位片显示下颌平面角18°。

诊断:安氏分类Ⅱ2类错。

治疗经过:不拔牙矫正, 应用TOMY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取上颌牙列模型, 将两侧上颌第1磨牙上安置带环, 将腭杆、Nance弓分别焊接于两侧带环上, 并在Nance弓上制作平面导板, 导板基托达上颌尖牙远中。上颌牙齿粘结托槽, 打开咬, 支抗控制, 排齐整平, 咬打开后, 粘结下颌托槽, 带环, 排齐整平, 最后调整上下颌关系, 矫治结束。磨牙, 尖牙均达Ⅰ类关系, 前牙排列整齐, 覆、覆盖正常, 疗程15个月。

3 讨论

3.1 作用机制:

由于近年来直丝弓矫治器的出现, 减少了弯制弓丝的使用, 椅旁操作的时间随之缩短, 矫治时间也显著缩短。由于此矫治器有种种优点, 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使我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活动矫治器的优势。笔者认为, 在有些病例中, 配合使用活动矫治器比单纯直丝弓更能凸显其优势, 从而提高矫治效果。导板属于传统活动矫治器的一种。导板与腭杆焊接在一起, 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有协同和互补效果, 较之单纯使用活动导板, 由于患者依从性差, 配合不佳, 常自行拆除, 往往增加打开咬时间常常影响其疗效[1]。另外, 常规的直丝弓技术在排齐、整平阶段需5个月左右, 如遇咬过紧患者, 下颌托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即使勉强粘接亦, 会出现因咬障碍致托槽、颊面管反复脱落, 延长了矫治时间;反复粘接, 人为损坏釉质, 釉质脱矿致使牙体龋损机会增加。

平面导板适用于前牙过高, 后牙过低的深覆病例, 适用于磨牙关系Ⅰ类者。当下前牙咬在导板上, 后牙脱离接触, 颌面部的肌肉张力增加, 可使下前牙压低, 而下后牙增长, 小导板应与下切牙长轴垂直, 防止下前牙唇倾。

斜面导板可以引导下颌位置向前, 对于生长发育期儿童, 可起到促进下颌发育, 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 当下前牙咬在斜导板前斜面使后牙离开3 mm~4mm为宜, 间距离加高, 颌面肌肉张力增加, 肌肉为了恢复原有的张力而发生收缩。此收缩力通过斜面的作用, 可引导下颌骨或下牙弓向前移动, 以纠正下颌后缩畸形。由于后牙无咬接触, 后牙逐渐升高, 待建立后牙新的尖窝接触关系后, 下颌位置就会稳定[2]。

3.2 本组病例针对安氏Ⅱ类错

畸形中伴有咬过深情况, 在矫治初期就选用导板、腭杆和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 既能增加支抗又同步打开咬, 既能使矫治器附件在上下颌同步粘结, 又能充分发挥导板压低前牙, 抑制下切牙的垂直向生长, 升高后牙。达到了缩短矫治时间, 有效减少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提高矫治效果的目的。

摇椅弓是我们临床经常使用的打开咬的弓形, 其原理是通过后牙的升高及由此引起的下颌平面的后下旋转, 下前牙的压入及少量前倾来打开咬。此弓适用于下颌spee曲线陡, 下切牙过高, 且牙槽后部高度发育不足者 (低角型) 。

安氏Ⅱ1类错, 磨牙关系为Ⅱ类, 在早期制作斜面导板后, 下切牙沿斜面导板向前向上方滑动而引导下颌前斜, 特别对成年患者, 加戴斜面导板, 可使下颌在生理耐受的情况下慢慢向前适应性移动。本组有4例患者因斜面导板戴入时间长达6个月~8个月 (每次复诊均需调磨斜面导板的厚度与牙面的角度) , 在去除斜面导板后达到良好的关系。

安氏Ⅱ2类错, 在早期制作平面导板后, 既能同步粘接下牙列托槽和颊面管, 又可抑制下切牙的垂直向生长, 同时还可促使后牙垂直向萌生。尤其是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 治疗早期即佩戴平面导板,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组采用导板、腭杆和直丝弓联合应用平均打开咬时间为3.5个月, 治疗完成时间15.5个月, 无论在打开咬还是矫治完成时间都优于单纯直丝弓矫治, 缩短疗效, 减少复诊次数, 矫治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导板、腭杆与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45例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安氏Ⅱ类错患者, 随机分成2组, 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配合导板、腭杆联合治疗 (治疗组) , 22例采用单纯直丝弓系统用“摇椅弓”打开咬, 分别观察2组打开咬的时间及治疗完成的时间, 矫治器脱落情况。结果 治疗组无论在打开咬的时间上还是治疗完成的时间上都明显缩短, 咬障碍所致矫治器脱落率明显降低。结论 直丝弓矫治技术与导板、腭杆的早期联合应用, 可提高错畸形的矫治效果, 缩短矫治时间。

关键词:安氏Ⅱ类错,导板,腭杆,直丝弓技术,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摇椅弓唇弓作用下牙弓三维变化趋势的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 2002, 9 (1) :24-27.

上一篇:复苏技术管理下一篇:治疗效果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