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例文

2024-08-15

学生例文(精选12篇)

学生例文 篇1

一、引言

语篇作为一门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它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1]语篇可长可短, 可简可繁, 既可以采取口头形式又可以采取书面形式。语篇中的句子是通过一定的连接纽带并按照一定思维模式结合起来的。它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 都必须合乎语法, 并且语意连贯。因此, 语篇应具有一个逻辑结构, 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符合语用和认知原则, 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语篇分析则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 如句群、段落等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 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 (text)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诞生了许多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方法。笔者由于篇幅有限, 主要针对目前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语篇衔接性、连贯性及语篇结构三个方面, 对两篇学生作文进行语篇分析、评价, 希望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写作中重视语篇知识的运用, 提高写作水平。

二、衔接、连贯和语篇结构理论简介

(一) 衔接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 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 就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它和语篇一样, 是一个语义概念, 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 便产生衔接关系。[2]

Hallid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 (grammatical cohesion) 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两种。语法衔接有四种: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也有四种: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一段话语要成为语篇, 必须依靠种种衔接手段实现。

(二) 连贯

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 它存在于语篇的深层结构中, 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 是语篇的无形网络。作为无形网络的连贯应该是命题意义之间的逻辑性。衔接是连贯的辅助条件, 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 语篇的连贯不一定依赖衔接, 而更主要取决于“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2]张德禄在《论语篇连贯》 (2000) 中指出连贯是语篇的衔接机智和情景相互作用产生的总体效应。并总结出语篇连贯概念的四个基本特点:分级性、连贯性、整体性和功能性。分级性就是对语篇是否连贯从程度上进行区分。其标准是语篇是否在情景语境中行使恰当的功能。只要恰当地完成交际任务, 就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连贯的。连贯性是语篇连贯的基本条件。语篇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要以某种语义关系联系起来, 这样才构成语篇。整体性就是语篇衔接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语篇中具体成分之间的衔接要使某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则要使整个语篇形成一个整体。功能性从两方面来说明:“从情景语境的角度, 它是适合当时的交际需要, 与情景语境融为一体的, 完成了语篇与语境的衔接作用, 是连贯的。从语类的角度讲, 它符合所属语类结构潜势的要求, 所以是连贯的。”可见, 一个连贯的语篇所表达的是整体意义, 语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 句子之间在概念上必须联系, 在排列上应符合逻辑, 语篇的各个部分在整个语篇中起作用, 从而形成一个语义整体。

(三) 语篇结构

语篇的体裁不同, 语篇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不同的体裁中, 语篇中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有别。语篇的结构虽然多种多样, 但应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的语言整体。英语的语篇主要有记叙文 (Narration) 、描写文 (Description) 、说明文 (Exposition) 和议论文 (Argumentation) 。在一般情况下, 英语的语篇都有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不同体裁的语篇由不同的结构形式表示开头、中间、结尾。如记叙文的开头部分往往对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作出交代, 中间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件的发展, 结尾是描写人物和事态的结局或给人的启示;描写文则首先通过对某个人物外貌进行描写, 或对某个事物的基本印象或感受叙说, 接着就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或品质加以描写, 最后总结描述;说明文则或先下定义后解释、举例说明, 或先举例, 后下定义说明某个现象或事物的概念、性质、功能、形状、构造等;议论文的开头往往直接指出问题, 说明该文章要议论什么问题, 中间部分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等手段对开头所提问题加以分析, 对论点加以论证, 结尾部分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一个结论。笔者主要针对两篇学生议论文进行分析。

三、学生作文的分析评价

笔者从文秋芳教授的语料库中随机选取了两篇同一论题的学生作文, 如下:

1.Education as a Lifelong Proces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toward education.Some people think that education means simply going to the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some people think that education is only a means to get good jobs.As for me, I think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First, according to my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learning knowledges.For the world is so complicated, the human beings are so ignorant to it, we have so much to learn that even a whole life time is not enough.Just as the saying goes, “the life is limited, the knowledge is not!”Therefore, the view that education only means going to the universities seems ridiculous.We all started our education as early as our childhood, and we will absolutely continue our education on and on after the graduation, just as our teachers who are furthering their studies do;as our parents who are studying to improve their working ability do;just as our grandparents who are reading newspapers do.In a word, there are so much knowledge to learn that it make education a lifelong process.

Second, educ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enhancing our own qualities.I believe that all of us are trying to improve our qualities through education.We want more than just a good job, we want more than that:we want to be knowledgably, we want to be 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ings, we want to have refined taste!———education is the key way to fulfill our wishes.And because our desire to be better qualified never stops, the need for education never stops.Therefor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lifelong process.

In conclusion, as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o learn and people’s desire to get better qualified is so consistent that I believe that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2.Education as a lifelong process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one’s life.Instead of only going to school to learn from teachers and books, education means much more.Education should be a lifelong process that can take place at any time anywhere.

Many people view education as going to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to study knowledge.Therefore, for most people, education starts from going to primary school at a certain age and ends at most at the age of 30.That’s not the reality.In most cases, people are learning new things by education everyday.Before going to school for study, children learn many things from their parents by various means like asking simple questions.Parents also deliberately teach children some basic knowledge, which the experts call the“preschool education”.So, children have already received much education when they start schooling.

Education, as a common thing, is taking place all the time at all places.

Schools, teachers, books are not necessarily indispensable in education.People can receive information and learn things by diverse means.For example, bringing students outside the classroom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nature is a kind of spiritual education.Education still exists absolutely after graduation from the universities.One can be educated by reading, watching TV and films, tasting, smelling and so on.Everyone is being educated everywhere at any time, while they are also educating others with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Education exists everywhere.

I don’t agree with the point that education is only for realistic benefits, like finding a good job and well-paid job.Education is beneficial to people in many aspects, not only for material profit.E-ducation can help people much spiritually.People can enjoy life more and always keep a good attitude if they have received good education.Education is spiritually beneficial and important in one’s whole life.This is another reason why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Human life needs education.Education is beneficial to us in many aspects.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一) 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在对以上两篇文章的分析中,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两篇文章的作者均缺乏运用衔接手段的意识。共同特点是:两篇文章中某些词汇的重复率过多, 例如:education一词, 在第一篇文章中出现十五次, 在第二篇文章中出现二十一次。除此之外在第一篇文章中的斜体字部分均有重复之嫌。也出现了很多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如:“continue our education on and on;In conclusion, as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o learn and people’s desire to get better qualified is so consistent that I believe that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等。在语法衔接方面也没有注意省略和替代方法的运用。相比而言, 第二篇文章尽管也有一些词汇重复过多, 但词汇量较之第一篇文章更丰富, 也比较注意替代和省略手段的运用。但也出现了一些连接方面的问题, 如:“Education should be a lifelong process that can take place at any time anywhere.”在anywhere之前应添加连词and。再如:“Many people view education as going to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to study knowledge.Therefore, for most people, education starts from going to primary school at a certain age and ends at most at the age of30.”上文指many people而下文就出现most people, 这里似乎无法构成因果关系。

(二) 语篇连贯性分析

语篇的连贯意味着段落中的所有需要表达的思想能够流畅地从一个语句流向另一个语句, 并使读者很易于理解文章所想表达的观点。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评分中对连贯性作出了专门要求 (见下表) :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连贯性水平越高分数越高, 可见连贯在写作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从总体来看, 两篇文章在连贯性的处理上做得还是比较理想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篇文章概要:

1. (1)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2) Reasons for the idea

(1)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learning knowledge.

(2) Educ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enhancing our own qualities.

(3) Conclusion

2. (1)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2) Reasons for the idea

(1) Children have already received much education when they start schooling.

(2) Education exists everywhere

A.In schools, teachers, books

B.Learning things by diverse means

a.Appreciating the beauty of the nature is a kind of spiritual education.

b.Being educated by reading, watching TV and films, tasting, smelling and so on.

(3) Education is beneficial to people in many aspects, not only for material profit.

(3) Conclusion

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的概要,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篇文章层次较分明, 局部与整体关系密切。通过对 (1) 、 (2) 两点的分析论证了教育是终生过程的原因, 从而得出结论。第二篇文章则通过对a、b的分析提出B, 再通过对A、B的分析得出 (2) , 从 (1) 、 (2) 论证了 (2) , 进而得出结论。尽管在层次结构上, 在局部到整体的规划上, 第二篇文章也比较连贯, 但在连贯性处理方法上似乎还可以更进一步。如在分析“Education exists everywhere”这一主题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school education (including teachers, books and school environments) ;education got from nature;education got from society and education got from entertainment。在对 (3) Education is beneficial to people in many aspects的分析中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being beneficial to people’s material profit;being beneficial to people’s spirit。

(三) 语篇结构分析

从两篇文章的语篇结构来看, 两篇文章均符合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要求, 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基本结构要求。第一篇文章结构使用了我们最为熟悉, 大学四、六级考生最常使用的一种谋篇方法, 即在分析论点时使用first, second, in conclusion等词汇, 使得文章条理性非常清晰, 但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模式的反复使用, 降低文章在结构上的新鲜感, 是一种具有保险性但缺乏创新性的语篇构造。第二篇文章在语篇结构上则感觉较新颖:在提出论点之后, 依靠每段主题意义的内在联系, 完成谋篇布局。如:其论点为终生教育, 第二段提出人们除了受到学校教育之外, 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受教育;第三段指出人们受教育的多种方式;同时在第四段中通过批判部分人对待教育的错误观点再次提出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点题结束。这种层层深入、以段落主题思想为连接手段的谋篇很显然在结构上要优于第一篇文章。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从总体而言, 第二篇文章略好于第一篇, 原因在于第二篇文章的习作者的语篇意识较强, 表现手法也较丰富。由此可见, 语篇意识与写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写作是学生吸收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分析、重组和再创造的过程, 是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体现形式。学生要想使英语行文地道, 只注意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够的, 还要主动加强语篇意识的培养及语篇分析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篇学生作文的语篇分析与评价, 说明了语篇意识的培养和语篇分析手段的运用在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生例文,语篇分析方法,运用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胡壮麟, 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2006.

学生例文 篇2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学生评语家长评语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评语,指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家长评语是家长对孩子的评论的话,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仅供大家参考。该同学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尊敬长辈,爱护幼小,非常富有同情心。学习比较粗心,...评语,指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家长评语是家长对孩子的评论的话,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仅供大家参考。

该同学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尊敬长辈,爱护幼小,非常富有同情心。学习比较粗心,不是很勤奋,书写潦草,但作业能按时完成,在家里能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在本学期中,能积极完成学校各科学习,性格乖巧内向,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自己的初步的见解。在学习中,态度和习惯还需加强。希望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孩子。

本学期即将结束,张佩珺在家里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首先是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认真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并且都让家长检查、签字。其次,在休息时,能自学地锻炼身体,或者做些家务事,如扫地、拖地、洗碗等。第三,完成作业后,经常约同学一起玩,增强交往和友谊。第四,平时求知欲较强,常看些《儿童文学》、《中国历史故事》、《兰州晚报》,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好节目,如《动物世界》、《百家诗坛》、《科技之光》等 CCTV10的节目。但是有时意志不够坚强,且胆小,今后应加强培养和训练。

通过看***的成绩单,可以说不够理想,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孩儿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师生和家长共同帮助他、教育他,也希望吾儿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不论今后面对的是什么,你现在要做好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做一个品行优秀的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认认真真走路!该生本学期比较乖巧,能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对人有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写字比较潦草,要求以后写字要工整,对没有学懂的课题,要勤问老师和同学们,希望将来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

能自觉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就是拖拉的时间太长,希望今后找出自己不足之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自我评价”基本情况能反映出来:孩子平时比较爱玩,学习不够踏实,过去基础较差,近一年来,学习较主动,也有不少进步,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苦教育。

从成绩来看可以说不够理想,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希望我女儿努力学习、不断上进,不足之处要加强学习,希望各位老师继续帮助她、教育她,也希望我女儿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文化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

希望你更努力,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祝你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犬子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喜与人为友,各习所长。遇事有勇有谋,但存三分热情。好读书,然不求甚解。性嗜玩,须倍加勤奋,逆流而上,心

无旁鹜,奋发图强。苟能彻悟,定成器哉。仅望学业进步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攀登理性之巅,没有一躇而蹴的捷径,只有奋斗拼搏,学好一门知识,不是只学懂,学会,还要学精、会做。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适用人才。

一个学期又要过去了,看着孩子成长的足迹,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有进步,有不足;有收获,有憾缺......希望我女儿虚心的学习,有特长之处加强学,不断上进,不足之处要加强学习,力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

郝铃珅总体来说比较理想,对人和善,做事认真,尊敬老人、长辈,爱护小生命、花草,不破坏公共设施,热爱班集体,从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能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和任务,讲究卫生,有时能主动帮家里干活。

有时也很粗心,把原题的“3”能写成“7”。

希望以后,遇到事或者作业审题时,要做到细心、认真、多观察、多思考,相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在本学期中,戎佳玥能在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对人接物方面有了较好的改变,能认真阅读一些好的书刊,并提出一些问题和写出一些较好的文章。

但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表现的不太理想,有时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巩固所学到的课堂知识,过于粗心,学习方法过于简单,导致学习成绩时好时坏,波动起伏过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自觉地去加强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做到“温故而知新”,“取众人

一件毛衣(例文) 篇3

今天正好考语文。屋外刮着风,坐在教室里不免有点寒意。同学们都穿得厚厚的,唯独我只穿一件单衣。詹老师看见了,走过来问我:“你怎么只穿一件单衣呢?”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开始考试了,同学们都埋头仔细答卷。这时,我抬起头,猛然发现詹老师站在讲台前,把里面仅能保暖的一件毛线衣脱下来,又穿好外衣。她拿着毛线衣走到我跟前,亲切地对我说:“你这样不行,穿一件衣服太冷了,怎么能坚持考试呢?来,把我这件毛线衣穿上,多少能暖和些,免得感冒了。”说完,她把毛线衣就往我身上披。我说:“不,我不冷。您给我穿了,您可受不了。”老师不管我怎样推辞,硬是把毛线衣往我身上披,还说:“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母亲。”啊,多么亲切的话语。我穿着黄老师的毛线衣,感到格外温暖,但也不时地埋怨自己——早上,我为什么起晚了呢?我真恨自己,匆匆忙忙地忘了穿毛衣……

下课了,在楼道里一阵寒风吹打在我的脸上,凉飕飕的。詹老师只穿两件单衣,怎么受得了呢?我急忙来到办公室,脱下毛线衣让她穿上,可詹老师一把拉住我,严肃地说:“快穿上,回家路上冻病了怎么办?。”说完,又给我穿上。看着詹老师慈母般的笑容,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阵阵寒风袭来,我却感到温暖如春。一件普通的毛线衣,饱含着多少关爱啊!

(指导教师 张景红)

【老师点评】

身边的“例文”更有效 篇4

观照当前写作教学, 在例文的选用上有很大的盲区。一种是把经典作品当例文, 在一定意义上, 把所学之课文当写作的例文, 这显然有“越位”之嫌。经典文章在写作手法的“成熟”上, 远超学生当下的水平, 在生活阅历、思想见解上也对不上学生的节拍。经典课文像鲁迅、朱自清等作家的作品, 用叶圣陶的话来说, 只能是“见识经典一番”, 只能是感受一番, 而不是用来习作一番, 或模仿一番的。

一种是把“时文”当例文。相比较而言, 这种文章在内容上更合乎学生的“拍子”, 毕竟在内容上比较贴近学生的阅历。尽管有的文章在将来也不可避免成为经典之作, 尽管他们的写作手法也不可避免的老到, 因为这些作家是从前一代的经典熏陶而来, 但毕竟会透出些许新潮的形式。因为新潮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的写作形式。

除了这两种例文, 还有一种有效例文方式, 那就是学生作品。从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上讲, 这种例文对写作训练更有利用的价值。

学生作品再细分, 有学生自己的例文和别“生”的例文。自己作品例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反思的价值。当然时隔久远, 也不排除“自恋自赏”的可能。别的学生的作品例文更有研究的价值。可细分为:低于自己水平的作品例文;相当于自己水平的作品例文;稍高于自己水平的作品例文;远高于自己水平的作品例文。第一类, 低于自己水平的, 一般地说, 也只有反思的效用。相当于自己的水平的例文, 有相互交流的功效。“循环日记”、“随笔接力”等写作实验之所以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互相交流, 文章有时是写给别人看的, 别人的“读”能够驱动自我的“写”, 这种“读者意识”能够催生学生写作的欲望。接下来重点讲第三类, 稍高于自己水平的例文, 最具有“例”的价值, 最易“同化”, 最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从这个角度讲, 班级中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的例文是水平较低学生学习最好的例文, 不但最有参照的价值, 还可互相交流写作的心得。班级里的“习作天地”、“佳作亮相”也有这个作用。那么这些被亮相的学生要学习的“例文”在哪里呢?不妨从高一级学生那里萃取。低年级学生不妨看看比他们稍高年级学生的习作。稍高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将会导引低年级学生, 而生活经历形诸笔端时的形式也会体现一定的内容上的特点, 或者说是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特点。而这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很有效地导引稍低年级学生写作模式上的提升。

至于最后一类例文, 远高于自己的, 由于和自己的“关联度”过低, 可比性不多, 可仿性也少。如“新概念获奖作文”、“新生代作家作品”等, 都属于这一类。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 要远高于一般学生接受程度。这些作品作为学生阅读的材料, 当然是很好的, 因为它们拥有新鲜的内容和较为不错的“语感张力”, 但要把它们作为直接“贴面”的写作例文, 效果倒可能不好。学生仿写出来的文章, 可能会不伦不类。

基于此, 笔者最近进行了一个“写作互补”活动, 有一定的效果。建立和开展的情况如下:

第一步, 学生互相看作文, 找到自己“互补写作”伙伴。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向学生提出分组的一些建议, 比如把公认的几个“写作好手”作为种子选手, 这些选手不能同在一个组里, 这样可以保证组和组的大致均衡。

第二步, 积极邀请外援。可以是邻班, 也可以是高年级的, 更可以是学校文学社的。平时要多看这些高水平外援的文章, 确立一篇可操作的范文, 进行仿写。仿写成功, 就可当做一次成功的作文任务。每次班级写作讲评后, 可和这些相对高水平的外援沟通。

第三步, 形成序列水平小组后, 小组成员要依次寻找合适的写作例文, 作为每次阅读、分析和仿写训练的材料, 可以是成篇的, 也可以是片段式, 也可以是两者综合式的。总之, 所找之例文, 其语言张力要高于小组的平均水平。在写作过程中, 小组优秀写作成员, 要及时提携其他成员, 做到真正的帮扶结对。

大一学生学期总结格式例文 篇5

大一学生学期总结

1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与生活,我不仅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而且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于一年前梦一样的天堂,而今我已经走在了路上,我想自己会一直按自己的规划做下去,因为我对于自己的要求——过就过得有滋有味,就活得神采飞扬!在不知不觉中,脑中还清晰的记着刚进入大学的情景,却已走完了大一年,觉得自己经历的还不够多。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年留下的脚印,问一问自己,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到底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就苦高中3年,到大学就轻松了。所以这在潜意识里就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观念:大学不是学习的地方,而是逍遥的地方,一年过去,自己经历过后,我想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大学里其实很忙,也许学业的压力没有高三的那么大,可是会有其它的事情等待着我去面对。

在大学里,学习还是最重要的,虽然在这里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像高中那样明显,但是它依然是你最重要的事!

在大一的这一年中我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但这还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大一上学期对于我而言是一个过渡期,因为课比较少,时间也比较多,自己还是有一点放松,大一下期,自己也对自己进行了一定的鞭策,所以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在学习上:我在这一学年里没有缺过课,我想这一点值得自己的肯定。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无论何时都是适用的。

我觉得自己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作业大部分是自己完成的!我想我还会一如既往的这样做下去。但是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去改变它!在生活上:在生活上,我进入了节奏,自己能有的自由时间不受约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与高中最大的不同。我对自己满意的是,一直以来我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完成,我一直在追求“今日事,今日毕”,当然,我有很多都没有做到,生活不是很规律,有时喜欢睡懒觉,而晚上却又玩的很晚,也没很多加体育活动,这是要改的地方!

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力去改变这些坏习惯!在工作上:在大一我加入了一些社团,但最后都退出了,只是留在了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学生组织里,在这一年里,我通过工作认识了很多朋友,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且经过一年的工作我也已经成为了组织里的骨干,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这一点是自己比较欣慰的,但还是存在一些做得不尽人意的地方,自己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还欠一些火候,但我会努力去改正!大家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们应该完成自己的蜕变!青春的岁月是一只迅速燃烧的火炬,我们要用它的光芒照亮前方的路!

大一学生学期总结

2回首间,在不知不觉中本学期的校园生活已即将逝去。自从踏入大学以来,我学会了很多的事情,懂得了更多的知识和道理了,特别是担任副班长这个职务,更是让我从各种工作中学会了许多课本上无法给予的东西,令我受益匪浅!

从陌生到熟悉,从不适应到理解,从心高气傲到学会团队合作,从紧张不知所措到镇定自若,无论从在方面,都让我成长了许多。

在思想方面:

在班级工作中,我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认真完成各种学业要求,督促班级同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且,对于学部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要求,及时通知班级同学并认真贯彻实施,以配合学部的工作。对于学院交予的每项工作,我积极带领班级学生踊跃参加。本着坚持认真做事,做好每件事的原则,认真负责,尽心尽职。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我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同时,对“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喜欢,更因为责任,所以我总是抱着很大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生活上:

我积极乐观,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平日里我与室-=0友、同班同学能够很好的相处,班级工作上,也能与其他班干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和,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当身边的人需要帮助时,我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别人。因为我觉奉献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学习上:

刚进学校时,我并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我是掉档填的学校,所以刚开始时心中特别的郁闷,我觉得自己应该不只是在这里,在这里我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但是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终于明白大学其实都一样,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争取,重要的不在于学校而是努力、付出和汗水。有句名言说的好: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以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并且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状态,逐渐适应大学全新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老师交给我们的课后作业。我始终认为大学学习任然是第一要务,但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地方,面对当今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光靠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学不仅要学有一技之长,更应该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所以我在闲暇之余就到图书馆涉猎各类图书,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为以后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外:

我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在校运会我积极参加并且在素质拓展引体向上的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我们行健人文艺晚会”中荣获三等奖、在书香校园活动中荣获三等奖等等。但是,我也认识到了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我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自身,不断的提高自己。

大一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论是对自己的,对父母的,还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我知道成功的道路还很遥远,或许一路平坦亦或是充满了荆棘,但我坚信我一定可以成功!

大一学生学期总结

3短短的文字,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时光荏苒,大一的半个学期已经悄无声息的从我们指尖流走。再回首,大一的这个学期还是颇有感悟的。

下面我从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来谈谈我上个学期的收获与体会。

刚从那个充满压力的高中解放出来感觉像是脱笼而出的小鸟,对新的生活充满了欣喜和激动。进入到大学生活一开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但几个星期过去后对周围的环境熟悉了,陌生感消失遁形了,开始进入了正常的生活学习模式。加入了几个社团,使平淡的生活又增加了一些色彩......加入了民俗社让我对民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一次一次开展的活动增加了陌生同学之间的互动。来到这个计科2班,一开始辅导员交给的任务很多,有时候下晚自习后还要到她办公室去。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累并快乐的滋味,辅导员教给我的任务有的很“艰巨”但也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了解了很多东西。这是对自己各个方面的提高,比如说是沟通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当一件事做的不妥的地方,辅导员都会及时的把我指出来,所以很感谢辅导员给了我这个锻炼的机会。

在班中担任团支书这个职务让我也感受很多。每次的团生活主题班会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开展以及主持活动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锻炼。一次次的活动都是一个挑战和锻炼,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同学们的踊跃参加让我有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热情。我知道有时候也有不称职的地方,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得以改善,让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得意提高。同时也参加了学院的二级党课和学校的高级党课让我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会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在这半学期里让我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献血200ml;在以前献血对我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献血也标志着我们跨入了成人的行列、标志着我们有对社会奉献的义务。第一次做志愿者;我们怀着新奇的心情去做志愿者,但是做志愿者真的不是那么轻松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同学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做志愿者的快乐。第一次代表信息技术学院参加比赛;代表学院参加“易班知识知多少”让我们倍感压力,但是结果我们比赛得了第一让我们心奋不已。

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模式改变了,我们也学会了适应。增加了一些新的科目,我们也慢慢融入进去。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课下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的完成这的学习方法让这个学期没有挂科。但是在大学学习不能仅局限于不挂科,对专业课的东西还要更深入了解一些,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也很感谢我的室友们,她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很快融入到新的生活。

大一学生学期总结

4时间转瞬即逝,有时嫌他来得慌张,有时又嫌他去得匆忙,转眼之间,不知不觉,大一的生活就快要结束了。再一次回首,刚来到学院报到的那一天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还记得那时自己是带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即将过去的一年留给我的,也许更多的应该不是简单的记忆,而还有其他的诸多所得,毕竟那是一年的时光,那是我第一年的大学生涯。身在崭新的大学校园,相比在以前的高中,我不得不承认那有着太多的不一样,自然有许多的新鲜与好奇,亦然也有不少的茫然与不习惯,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平常的生活乃至与人的交往上,毕竟这与以前已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学习阶段,另一种人生经历,如此给我的感觉,也必然有着很多的不一样。总结一下上个学期的各方面情况,大概可以归纳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习方面,毕竟来到这里为的还是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第一学期刚来到对这里的情况很不熟悉,特别是这里的上课时间,每节课是四十五分钟,而且是一般是两节、两节的连上,一般每天要上4节以上,下午一般都是自习课,自己安排课业,这就要要求我们的自觉性要高。刚开始挺不习惯,以前在高中的时候,都会有老师在教室,老师都会布置作业,似乎已经习惯了那个被“束缚”的生活。突然来到大学自由活动空间多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多了,这样反倒不习惯了。还好因为自己一直都喜欢英语这个专业,我会很努力的,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基本上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最起码也能保证大多数时间都能很好的听课和学习。

可能对学校不怎么熟悉,亦或许有时喜欢静静的一个人呆着,在课余时间,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从而在课外阅读课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基本上每个星期周末都会泡一天图书馆,这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如果哪周没去倒觉得不充实。在做作业上,上大学以后作业量相比高中时候大大减少了,由此,我有了足够多的时间来认真完成它们,基本上能够做到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在考试方面,最重要的是专二模考,第一次模考虽然在班上还可以,但是我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第二次模考还是这样,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期末成绩自我感觉还好吧。

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行。或许这也和我对英语的酷爱有关吧。所以,我有问题就多问同学和老师或者去查资料,直到弄懂为止。当然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喜欢一个人思考,因为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才真真的是自己的所得,而且不想就问的话也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也会过多的占用他人的宝贵时间。

其次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宿舍是一个大集体,而无论是多少人,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虽然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尽相同,但是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学习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相互勉励,在生活上我们也是相互帮助,平时早上起床我们相互提醒,晚上就寝我们相互约束,基本上都做到了早睡早起。谁忙了帮带个饭,谁生病了帮买点药,或者是谁心情郁闷了其他人都会积极的帮其开道,等等。一年时间的共同生活,还有我们寝室都是外省的,这让我们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让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不曾相识的人情同姐妹,不仅仅是我们宿舍的几个人之间,大而广之到我们班、我们系乃至我们整过学校,我感觉大家之间都是善意相对的。在此期间,我没有和任何一名同学发生过什么冲突,更没有任何打架等违纪行为。

平常休息的时候,我要么去图书馆看看书,要么就躺在宿舍睡觉,再要么就去上会网,或者就是去操场打打羽毛球球,而每逢周末的时候,我就经常会约几个同学或室友去逛逛,谈谈心里话。这不仅仅锻炼了我的身体也促进了我和朋友之间的友情。另外,在日常生活方面,我也尽量的做到节俭和不浪费,大学的开销不比在家的时候,这就要求我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分钱。

综上所述,虽然我在这个学年有了一定的所得和进步,可是我身上也出现了不少缺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我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有些松懈,这次专二模考,虽然过了却不怎么理想。都说大学生活是异常轻松和自由的,我也赞同这一点,毕竟这是我的大学生涯,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决心制定一些计划,过去这样做是为了高考,而今,则更胜于高考。具体包括这几点:

首先,每天晚上不能超过十二点睡觉,最迟不能超过一点,中午要适度午睡,要保证充足的精力上课,防止上课时打瞌睡;

其次,周末等课余时间要么好好休息要么去图书馆看书,少上网、非必要事件不上网,无论何时都不要通宵,珍惜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

再次,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上课之间要提前预习,晚上要上自习,课外多多阅读经济类的书籍或其他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毕竟英语不是一项技术。

第四,坚持疑而必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要跳过,有机会多向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坚持今日问题早日毕;

第五,周末适度的去操场锻炼,要坚持又要有节制,注意身体,坚持每天吃早餐;

第六,不要没事就待在宿舍,多到市里去逛逛,可能和有时间的话去找份兼职,不要让自己太闲,也不要令自己太烦,同时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实践经验。

第七,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不要孤立自己,多和同学们交流;

第八,不许旷课,坚持每一堂课都要按时到,听好每一节课。

美丽的蝴蝶(例文) 篇6

一天,孤单寂寞的蝴碟来到湖边,想交个朋友。忽然,它看见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叫着。蝴蝶连忙飞过去,小心翼翼地问:“青蛙弟弟,我可以和你交朋友吗?”小青蛙看了蝴蝶一眼,说:“去,去,去,你这只丑蝴蝶,难看死了。你瞧我,声音是多么动听,多么洪亮。你呢,就先不说你的外表,先说说,你会唱歌吗?来,来,来,你唱一个给我听听。不会是不是?我就知道,跟你交朋友,我感到羞耻。你快点滚开吧!”蝴蝶听了,伤心地飞走了。

蝴蝶飞呀飞,不禁觉得累了,它飞到一朵鲜花上休息。这时,一只蜜蜂飞过来要采蜜。蝴蝶连忙飞上去,轻声细语地问:“蜜蜂姐姐,我可以跟你交个朋友吗?”蜜蜂一脸不屑地说:“想跟我交朋友?我那么勤劳,看你那肥胖臃肿的身体,就知道你好吃懒做。跟我交朋友,你想都别想。”蝴蝶听了,孤零零地飞走了。它飞呀飞,飞到一片茂密的森林,它又去找小鸟,小鸟说:“走开,你这个做白日梦的疯子。”说完,小鸟头也不回地飞走了。这下子,蝴蝶的自尊心彻底被击溃了,它想:“既然大家都不愿和我做朋友,那我就去照顾小花们吧,我和它们在一起,哪儿也不去了。”说完,它就去照顾小花们了。

从那以后,蝴蝶天天给花儿传播花粉,看见花朵上有虫子,就帮花儿们捉虫子,成了花儿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蝴蝶就这样天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几个月下来,竟然瘦了一大圈。

这天,蝴蝶再来采花粉的时候,发现桦树枝头上站着一个美丽的花仙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金光,正对着自己微笑。花仙子笑盈盈地说:“花儿们,把你们的颜色分一点给蝴蝶吧,蝴蝶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原来,蝴蝶的所作所为,把花仙子感动了。

学生例文 篇7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习作1》安排的是写人的习作。教材中出示的范文片段, 为拓宽学生的写作渠道, 实现“话剧”向“哑剧”的转变, 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例文】

我的班主任 (片段)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 忽然, 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额头, 慢慢地向上抬起。原来是冯老师。她的眼睛望着我, 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我不好意思地一笑, 立刻把身子挺直。

冯老师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朝前走去。

从此, 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 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写字, 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看哪, 多么温馨的一幕!无“话”无“声”, 却充满着浓浓的关爱, 细腻而感人。

【教学片段设计】

师:你觉得冯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生1:冯老师很关心学生。

生2:冯老师教育“我”改正缺点, 不是批评, 而是提醒, 真是一位好老师。

师:大家说得很好。冯老师关爱学生, 这正是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

设计意图:写作要有中心。想表达什么, 要做到心中有数, 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例文紧紧围绕“关爱”这个中心, 在潜移默化中已经给了学生启发, 老师的“随意”点拨, 强化了“习作要有中心”的意识。

师:老师是擅长说话的人, 请大家找出冯老师的话语。

生1:“‘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生1:不对, 这是“我”看着冯老师的眼睛, 感觉老师在说话。其实冯老师根本没有说话。

师:整个片段中有人物的语言吗?

(学生读中寻找, 摇头)

师:真是一出“哑剧”啊。那么,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冯老师对“我”的关爱的呢?

生1:手扶着我的额头, 慢慢地向上抬起。

生2:她的眼睛望着我。

生3: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师:对呀, 冯老师的两个动作, 一个眼神, 写得真传神。请大家再读读第一、三自然段。

师:在这两个自然段中, 试试加一些冯老师说的话, 好吗?

生:忽然, 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额头, 慢慢地向上抬起。原来是冯老师。冯老师说:“要做到‘三个一’呀。”

生:冯老师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笑着说:“这样就对了。”然后朝前走去。

师:加上了人物的语言, 你觉得好吗?

生:冯老师的动作和眼神已经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 再说些什么, 显得啰嗦。

师:赞成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老师和你们想得一样。作文时, 准确地描写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情, 往往比语言描写更细腻、更感人, 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设计意图:表现人物的方式是多元化的, 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都是描写的手段, 只有综合运用, 才能让人物立体化, 让形象丰满起来。针对小学生作文中“语言”泛滥的状况, 教学时以范文引路, 紧紧扣住冯老师的两个动作和一个眼神, 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描写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强化这一知识点, 老师“画蛇添足”, 让学生在原文中插入冯老师的语言, 再与原文比较, 结果是:默默无言的“哑剧”胜过口若悬河的“话剧”。

师:请大家读一读, 找出其中描写人物动作、表情、神态的部分, 谈谈你的体会。

爸爸拿着我的试卷, 双手微微颤抖, 长久地注视着试卷上鲜红的“58”分。我觉得空气似乎凝固了, 低着头, 看着自己的脚尖。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爸爸长长地叹了口气, 粗糙的大手慢慢地抬了起来。我站立着不动, 等待着那场早该来到的“疾风暴雨”。让我倍感意外的是, 爸爸的大手竟慢慢地落在我的头上, 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我又听到爸爸长长地叹了口气……

生: (阅读, 交流)

设计意图:由例文进而引申, 通过学生个体的阅读、寻找和思考, 进一步感受描写方式的多元化。生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对“满文话”的文风起到了积极的纠正效果, 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

师:你因为贪玩, 直到天黑还没有回家, 焦急万分的妈妈四处寻找。当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你的时候, 妈妈会怎样做?请想象妈妈的动作和神情。

生1:妈妈一把把我拉到怀里。

生2:妈妈狠狠地打了一下我的屁股。

生3:妈妈满脸是汗, 不停地喘着粗气。

师:说得多好啊。大家把三位同学的想象结合起来, 写成一段话, 看看怎么样。

(学生练写片段)

师:谁来展示一下, 读给大家听听?

生:妈妈快步走过来, 先是狠狠地打了一下我的屁股, 紧接着又一把把我搂到怀里。我惊恐地抬起头, 看到妈妈满脸是汗, 还不停地喘着粗气,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写得真好。特别是“打”和“搂”这两个动作, 充分写出了妈妈当时又急又气、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

设计意图:在范文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又适时地补充了一个精彩的片段, 进一步突出了教学重点。走进范文后, 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 引领学生走出范文, 先说后写, 在练笔实践中体会动作和神情描写的作用。

药源性哮喘216例文献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 收集到1998-2008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致哮喘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文献, 通过查找原文, 剔出资料不全的报道, 符合要求的文献有173篇, 合计患者216例。

1.2 方法

对药物种类、诱发哮喘的频次、给药途径、患者人口学资料等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与性别

出现药源性哮喘的患者中, 男138例 (63.89%) , 女78例 (36.12%) , 年龄2.5~78岁。见表1。可见, 药源性哮喘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 (68.02%) , 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一定关系。

2.2 原患疾病

有哮喘病史者47例 (21.76%) , 有药物过敏史者12例 (5.56%) , 有其他过敏史者5例 (2.31%) 。216例药源性支气管哮喘中, 原患疾病最多的是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扁桃体炎、一氧化碳中毒、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道疾病71例, 其次是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萎缩、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49例, 急性胃炎、胃肠炎、菌痢、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疾病17例, 泌尿系感染、输尿管结石、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10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孕、子痫、剖宫产术等生殖系统疾病13例, 颈椎病、骨折、关节炎、软组织扭伤、脊髓损伤等骨骼系统疾病16例, 过敏性紫癜2例, 神经性头痛3例, 牙周脓肿及牙痛3例, 老年性白内障2例, 血栓栓塞性脉管炎1例, 糖尿病4例, 犬咬伤1例, 药物过敏2例, 重度贫血1例, 慢性盆腔炎1例, 低分化腺癌、直肠癌术后、结肠癌术后化疗、原发性肝癌、肺癌、肺鳞腺癌术后等11例, 右肺浸润性结核1例, 精神分裂症1例, 原患疾病不详7例。

2.3 药源性哮喘发生的时间

药源性哮喘发生最快的不足1min, 如静脉滴注多抗甲素、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最慢的出现于用药后6d。在用药后10min内出现哮喘症状的有67例占31.02%, 11~30min内出现哮喘症状的有58例占26.85%, 30min以后出现的有51例占23.61%, 发生于第2次用药的有22例占10.19%, 用药5d后出现症状有8例占3.70%, 其余10例出现症状时间不明。所有病例经停药、吸氧、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后, 大多患者在30min左右逐渐缓解。

2.4 药源性哮喘涉及的药物及分布

216例报道中涉及致哮喘药物98种, 其中西药79种 (80.61%) , 服用西药者179例 (82.87%) ;中药制剂19种 (19.39%) , 服用中药者37例 (17.13%) 。西药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哮喘者64例 (29.63%) , 其次为心血管疾病用药 (11.11%) 和非甾体抗炎药 (9.26%) 。详见表2。

2.5 引起药源性哮喘的给药途径

调查病例中, 静脉注射给药157例 (72.69%) , 口服给药29例 (13.43%) , 肌内注射给药6例 (2.78%) , 静脉推注4例 (1.85%) , 外用1例 (0.46%) , 其他途径19例 (8.80%) 。

2.6 药源性哮喘的临床症状及预后

药物引起哮喘的症状及严重程度与该药物的种类有关。多表现为5~30min内出现咽部瘙痒、咳嗽、胸闷、气促、端坐呼吸、喘息持续状态、口唇发绀等, 伴呼吸加快、心率加快、双肺布满哮鸣音等, 且再次给药后哮喘发作时间提前。有哮喘史者, 发作较先前严重, 甚至出现哮喘持续状态, 个别出现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大汗淋漓、手足厥冷, 呈濒死状态。216例药源性哮喘患者中, 139例均经立即停药、对症处理或经相应的治疗而恢复, 67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10例经停药治疗无好转。

3 讨 论

3.1 药源性哮喘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的关系

发生药源性哮喘的患者, 男性 (138例) 多于女性 (78例) , 且年龄主要集中于中老年阶段 (40岁以上占68.06%) 。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逐渐衰退,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 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原患疾病最多的是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可能因为导致哮喘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 而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几率较大, 其次是心血管疾病, 这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一定关系。

注:括号内数字示例数

3.2 药源性哮喘与药物的关系

由表2可知, 引起药源性哮喘最多的为抗菌药物 (23.15%) , 其中青霉素类的比例最高 (8.33%) , 这与其过敏反应有关[2];此外由于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广泛使用, 其比例亦较高。解热镇痛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使那些更多依赖于前列腺素的患者容易发生支气管收缩而导致哮喘。对有哮喘史和高敏体质的患者慎重使用抗生素, 一旦症状控制应及时停药, 要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瓶滴注, 避免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中药引起哮喘占17.13%, 由于中药注射剂以过敏发生率较高, 故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极为重要, 对过敏性体质及老年体弱、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3]。β受体阻滞剂和非甾体抗炎药 (NSNIDS) 引发药源性哮喘的比例较高, 这一类药物用于哮喘时要非常慎重[4]。药源性哮喘的发生与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剂型、给药次数、联合用药无直接的相关性。口服、静脉给药时药源性哮喘发生率较其他给药途径大, 是与临床常用或多用这2种给药方法有关。大部分药源性肺损害症状比较轻, 时间比较短, 容易被忽视, 但可引起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需要临床重视。

3.3 药源性哮喘的防治措施[5]

对于药物所致的哮喘, 应立即停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氧、吸痰, 根据病情选用抗组胺和 (或) 支气管扩张药, 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同时进行平喘、抗过敏、抗炎及其他对症治疗, 一般初发的哮喘可逐渐缓解;哮喘发作较重或呈持续状态时, 以卧姿合适且不宜过多搬动, 避免加重缺氧窒息, 谨防以外发生;对于哮喘持续不能缓解甚至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意识障碍者, 应当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对于药源性哮喘患者, 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接触可引起哮喘发作的药物或化学物质, 合理使用抗喘药物。有哮喘病史者避免使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非甾体抗炎药, 慎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及H2受体抑制药, 避免多药混合输注, 症状控制后立即停药。β受体兴奋药不可超量使用, 严格控制日次数和单次剂量, 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3.4 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上述导致药源性哮喘的药物中, 部分在教科书中尚无记载, 甚至在药品说明书亦未提及, 但在临床治疗用药中却发生了不良反应, 应引起警惕与重视, 这对指导医疗、教学、科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医师对所用的每种药物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注意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不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把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杨瑞红, 何权瀛.药源性哮喘[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 (1) :45-49.

[2]钱之玉.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00.

[3]武斌庭, 张晓枫.中药制剂输液反应三则[J].中国中医急症, 2006, 15 (8) :922.

[4]李卫.浅谈药源性哮喘的致病药物及防治[J].中华临床内科杂志, 2004, 12 (3) :811-813.

学生例文 篇9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 男13例, 女5例, 年龄5~72岁, 平均37.7岁, 其中15岁以下3例, 16~30岁3例, 31~50岁4例, 50岁以上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11例, 高血压脑出血7例, 术前有脑疝者9例。

1.2 临床表现

术前有意识障碍14例, 其中浅昏迷7例, 中昏迷5例, 深昏迷2例, 嗜睡或躁动3例, 清醒1例, 单侧瞳孔散大6例, 双侧瞳孔散大3例。肌力:0~Ⅱ级3例, Ⅲ~Ⅳ级13例。术后发现脑梗死时间1~4 d。术后曾表现病情好转但又出现病情加重, 意识障碍加深者15例, 偏瘫加重10例, 再次出现瞳孔散大8例。梗死部位:大脑前动脉分支2例, 大脑中动脉分支11例, 大脑后动脉3例, 大面积脑梗死2例。

2结果

本组死亡2例, 自动出院1例, 植物生存1例, 重残3例, 轻残8例, 治愈3例。

3讨论

3.1 病因及机制

Martin等[1]认为脑外伤后脑血管即发生痉挛, 导致脑缺血改变出现脑梗死。Hijdra[2]认为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 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 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增强, 加上脑血管痉挛, 形成脑梗死。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及脑灌注压降低, 脑血流量减少, 同时脑血管受压拉长扭曲、痉挛收缩致供血区缺血, 引起脑梗死。外伤后脑缺血和出血能启动催化自由基反应增强, 引起脂质过氧化损害, 使细胞通透性改变, 细胞内环境紊乱, 能量合成障碍, 也可导致微血管内凝血, 造成脑梗死。蛛网膜下隙血较多时, 红细胞释放的氧合血红蛋白及缩血管物质, 造成脑血管痉挛引起脑梗死。梗死灶易发生在基底节区, 因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穿支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远离大动脉主干, 走行长而迂曲, 部分与大动脉干呈直角分支, 属终末动脉, 很少有吻合支[3]。

3.2 早期诊断

脑梗死发生的24 h内CT多数不能显示,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做出诊断。本组15例术后曾一度表现意识好转, 1 d后出意识障碍加深, 占83.3%;偏瘫障碍加重10例, 占55.6%, 瞳孔再次散大8例, 占44.4%, 临床上常误认为术后脑水肿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特别对50岁以上及术前有脑疝者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可能, 本组50岁以上者8例占44.4%, 术前脑疝者4例, 占50%。

3.3 治疗

超早期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手段[4]。由于颅内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的诊断早期CT缺乏特征性表现, 临床难于做到早期诊断, 选择性溶栓治疗受到一定限制, 主要依赖药物治疗。急性期应用脱水剂、激素降低颅内压, 早期给予钙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缓解血管痉挛, 改善脑微循环障碍;丹参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凝集, 改善微循环等。对有颅内压、中线移位者应行去骨瓣减压。病情稳定者可考虑尽早行高压氧治疗。

3.4 预防

并发脑梗死常使病情加重, 本组死亡2例占11.1%, 植物生存1例占5.6%, 重残3例占16.7%, 可见预防术后脑梗死的发生非常重要。①术中应熟悉解剖, 操作轻柔, 避免对脑组织和血管的过度牵拉;②保持血压稳定;③对有枕骨大孔疝者应行小脑幕裂孔游离缘切开减压;④术后治疗注意机体液体总量的摄入, 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关键词:颅内血肿,脑梗死

参考文献

[1]Martin NA, Doberstein C, Zane C, etal.Posttraumatic cerebral arte-rial spasm: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angiographic findings.J Neurosurgery, 1992, 77:575.

[2]Hijdra A.The traumatic infarctiion in the region of basal ganglion.Neurology, 1986, 36:329.

[3]张卫龙,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5-47.

学生例文 篇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其意思很是明白:语文教材是例子, 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细品语文教材的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 哪一篇不是世界和民族文化文学的优秀作品, 它们丰富了学生的间接经验和信息, 增强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从而达到“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效果。同时, 在阅读中, 学习了前人的写作方法, 如布局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如果我们能以这些课文为范例, 在阅读教学时, 能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对学生加以指导, 那么学生对写作就不会觉得高深莫测、无从下手了。

本人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 以及对教材的研究, 下面就初一学年语文教材为范例, 谈谈自己的一点还不太成熟的拙见。

一、让文中的人物活起来

我们学生平日里的作文, 写到人物对话时, 常用“我说……”“你说……”“ⅹⅹ说……”这样的句式, 用词单调、乏味。如果我们认真翻阅课本, 定会发现书本里写“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或直接用“说”字或用别的字。

1. 爸爸哑着嗓子, 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我怎么能够去?” (林海英《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里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爸爸因生病无法参加毕业典礼时的无奈之情。

2.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 将大拇指一翘, 得意的说道,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乡下人不识好歹, 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 (鲁迅《社戏》) 这里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六一公公憨厚淳朴、热情好客的农村农民形象。

3.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

“他们看见了, 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郑振铎《猫》) 这里用“很不高兴”“咕噜着”来表示“道”时的表情神态, 很鲜活地表现了三妹因对隔壁周家的丫头的不满的神情。这里力避“ⅹⅹ说”这一形

其实, 人物在说话时, 不可能僵硬地毫无表情地说, 往往会伴随着动作或表情, 这才符合实际, 也更贴切自然。

通过以上例举, 品读一些句子, 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表现人物性格, 用“说”是最直接有效的, 但要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光有“说”是不够的,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说”字前、后加上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 逼真体现人物瞬时的心情。

二、让文章的语言美起来

在一次作文片断训练中, 我要求是:回忆朱自清《春》和老舍《济南的冬天》写景方法, 把自己熟悉的家乡某个季节的景物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运用一些读书积累摘抄下来的有关景色描写的优美词句去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结果, 经过学生的努力, 大部分同学的作文成绩大大超出了平时的, 而且, 他们对教材内容表现出极其的重视, 对写法借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 要想让学生的语言优美, 主要引导学生对句子的修辞和语言形式等进行模仿。

1. 善用修辞。

冰心的《观舞记》主要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 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 小鹿的疾走惊跃, 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 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 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形象, 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玉米,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粱衡《夏感》) 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 很有趣味。

2. 美在句式。

句式的整齐, 语意的对举, 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 读起来琅琅上口, 富有音乐美。莫怀戚的《散步》“我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她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 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儿子。”……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 如“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历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即使往”, “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 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 富有节奏感。

3. 美在色彩。

有人说, 写作是将看不见的生命潜流展示出来, 就像绘画要借助画笔, 才能将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表现出来, 将丰富的色泽织进语言的锦缎, 才能融成生动的艺术画面, 表达出抽象的情绪, 增强可读性。比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了“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葚”,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这些带着画意的色彩是湿润的、浓郁的, 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欢快的情感。

三、让文章的立意高起来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过程重于结果。虽然只是一次历险, 立意却很高, 富有教益。席慕容在《贝壳》中先描写一枚精致的贝壳的外形, 进而联想感悟到生命是短暂的, 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得一丝不苟。可见, 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 就要借助联想, 跳出小圈子, 扩大视野, 挖掘思想的深度。

“小点切入, 以小见大。”就是要求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切入, 借题发挥, 深入挖掘, 揭示出具有深远蕴涵的主旨。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 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小题大做, 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 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 只要善于透过想象发现本质, 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 并深入开拓, 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这样,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间接经验和信息, 培养了学生深刻敏锐的思考能力, 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从而学生写作的文章主题深刻高远, 个性张扬。

四、让文章的结构完美起来

写作文要讲究顺序、条理, 应当让人读起来清楚、明白, 感到脉络分明、言之有序。朱自清《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 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 最后又总写, 以比喻收束全文, 画龙点睛。全文写景抒情, 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 有详有略, 详略结合。文章以“脚步近了”始, 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 起于拟人, 结于拟人, 其构思布局, 修辞润色, 颇具匠心。杨振宁写《邓稼先》一文形式是“散”的, 但主题集中:中华几千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 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篇章结构, 布局谋篇, 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拟小标题分章节, 很值得借鉴。通过学习, 学生不仅多角度多侧面地感受到邓稼先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更值得欣喜的是学生在围绕中心拟写小标题方面得到很好的训练。

当然, 还有很多课文在写法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运用了插叙的写法;《风筝》运用了倒叙的写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了对比结构等。

看来, 凭借课文的例子, 运用语文这个工具, 由间接吸收到直接表达, 循序渐进, 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 就能达到“源头活水奔涌而来”的境界。

纵观全文,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内容则是作为例子用来向人们说明所谓的“共同法则”, 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读写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 从而生成自己的写作方法, 形成特有的写作风格, 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吸收知识, 讨论是明辨知识, 写作则是运用知识提升能力。

陶瓷之旅(例文) 篇11

我曾幸运地目睹了景德镇古窑陶瓷的生产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先去了古窑的手工作坊,那里是制作瓷器坯胎兼瓷器坯胎釉下彩绘的工场。生产瓷器的第一工序是淘泥,选择的是高岭土,它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接着是摞泥、拉坯、印模、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修补等工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釉。

上釉的老师傅把之前做好的瓷坯放在一个铁钩上,左手把瓷坯撑开,小心翼翼地放入釉浆中,大约停留两三秒。上好釉的瓷坯与之前粗糙而又呆涩的瓷坯截然不同,变得光滑而明亮。我看着这过程觉得既神奇又简单,便跃跃欲试。我学着老师傅的样子想把瓷坯拿出来,可拿出来时瓷坯缺少了一小块。老师傅告诉我,这是因为我还没有掌握好力度。后来,在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下,我终于成功完成了一个。

接下来,我们又去看了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这些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极高赞美。

学生例文 篇12

关键词: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合理用药

炎琥宁注射液是从爵床科中药穿心莲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 经半合成后制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穿心莲衍生物14-脱羟-11, 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 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 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扁桃体炎、病毒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日趋广泛, 不良反应亦屡见报道。为此, 笔者查阅2004-2013年国内相关文献, 对炎琥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 (ADR) 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 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致”“引起”为关键词,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 收集2004-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上关于炎琥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 剔除综述性、资料不全文献和重复病例报告, 筛选该药致ADR个案报道16篇, 共20例。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20例调查病例中, 男性14例, 女性6例;年龄最大78岁, 最小6个月。具体见表1。

2.2 原患疾病及过敏史

20例调查病例中, 所有患者均为感冒、发热、咳嗽, 各有2例伴有鼻塞和腹泻症状;无过敏史者9例 (45.0%) , 过敏史不详者9例 (45.0%) , 仅2例 (10.0%) 患者有药物过敏史, 其中1例为青霉素高度过敏[1]。

2.3 用法用量及溶媒

20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 其中炎琥宁注射液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为15 例和1 例, 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3例, 另有1例所用溶媒不详。每次给药剂量:80mg 4 例、0.16g及0.4g各3 例, 0.24g及0.32g各2例, 40mg、50mg、60mg 、0.12g、0.2g各1例, 另有1例不详。

2.4 ADR发生时间

在20例ADR中, 时间不详者6 例。最快者为用药2mL后, 最慢者为用药35min后。用药10min内出现ADR者9例 (45.0%) 。见表2。

2.5 ADR的临床表现及转归

炎琥宁注射液所致ADR主要表现为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反应和全身性损害, 其中3例为过敏性休克[2,3,4], 且均为滴注注射液所致, 其余主要为呕吐、视物不清等。其临床表现和累及的系统/器官分类见表3。20例ADR病例中, 均选择停药及对症治疗, 全部治愈或好转。

3 讨论

3.1 ADR与年龄、原患疾病的关系

由表1可知, 多数ADR病例集中于6岁及以下年龄组患者, 共10例 (占50.0%) , 这可能与炎琥宁注射液的主要适应证和患儿特殊生理特点有关。首先, 炎琥宁注射液的主要适应证为儿童易患的各种病毒性上呼吸道系统疾患, 该年龄段患者使用此药的频率较大, 不良反应率相应增加;其次, 该年龄组患儿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完全, 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大, 药效阈值变窄, 较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出现不良反应, 提示临床应重点观察年幼患者用药时的反应[5]。

3.2 ADR与用药方案的关系

炎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 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在“2.2”项中, 20例患者均为感冒、咳嗽、发热, 未超适应证用药。然而, 由于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 溶媒或者pH值等的改变, 都可能影响其内在质量;与输液配伍后, 因药物浓度增加, 不溶性微粒可能会增多, 若再联合用药则更可能引起过敏反应[6]。炎琥宁注射液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为:肌内注射, 1次40~80mg, 每日1~2次;静脉滴注, 每日0.16~0.4g, 5%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稀释后滴注使用, 小儿酌减。按此浓度, 由 “2.3”项可知, 20 例ADR报告中, 除1例不详外, 其余用药剂量都在说明书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 1例78岁患者, 有青霉素高度过敏史, 用炎琥宁16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 约滴入2min就出现急性呼吸窘迫, 虽然ADR的发生是否与浓度过高、滴速过快或过敏体质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提示临床应按照说明书或药典要求慎重选用稀释溶媒。

本研究还发现, 2例致儿童发绀、寒颤系丹参注射液与注射用炎琥宁联用, 1 例致患儿严重剥脱性皮炎系维生素B6与炎琥宁联用[7,8]。实验表明, 炎琥宁与维生素B6存在配伍禁忌, 不能序贯输入[9], 而炎琥宁和丹参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分别属于强碱和较强酸性, 混合后会产生致敏物质, 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 临床应用中, 应事先明确中药制剂的配伍禁忌,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 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建议在应用此两组液体之间要间隔一组液体, 以免引起配伍变化, 发生输液反应。

3.3 不良反应时间分析

统计发现, 炎琥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全部发生在用药过程中, 且有18 例 (占90.0%) 是在用药过程中的前30min内发生, 最快可在静滴约2min后出现。这说明, 炎琥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短期内发生, 医护人员应重点观察用药过程中前30min内的临床反应, 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 以降低危害, 防止严重事故的发生。

3.4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

从表3看出, 炎琥宁注射液所致ADR复杂多样, 累及多个系统器官, 其中呼吸、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居前, 以过敏样反应最常见,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及过敏性休克等;其次是神经系统反应和全身性损害, 多为抽搐、寒战等;皮肤和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多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可能与制剂本身成分有关, 因为炎琥宁在体内活性代谢物质———穿心莲内酯半酯单钾盐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 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释放, 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提取过程中未去除净的大分子或杂质可能成为致敏原, 使部分特异性过敏体质的患者发生热原样反应[5]。出现的高热、寒颤等, 也可能与临床用药不对症有关, 对此类清热解毒类药物尤其要辨别寒热本质, 以免适得其反, 导致ADR的发生。

3.5 不良反应防范建议

基于以上数据, 建议: (1) 生产厂家应保证药材的质量, 加大对炎琥宁注射液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和改进, 尽可能降低大分子物质的残留, 减少过敏原。 (2) 临床应用时, 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对有哮喘病史、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幼儿、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慎重,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 应及时停药, 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10]。 (3) 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特别是与维生素B6的联用, 在必要的序贯配伍使用时, 两者替换间务必用一定量氯化钠注射液冲净输液器中的原药液, 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杰, 陈敏.炎琥宁致急性呼吸窘迫症1例[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3, 12 (Z1) :80.

[2]田腊玉.炎琥宁注射液在临床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5) :11.

[3]周建邦.炎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1) :1270.

[4]范雪亮.炎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0, 19 (12) :672.

[5]杨玉玲, 蔡蕤, 王利霞.27例我院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9) :70.

[6]曹丰, 王锦燕, 陈燕敏.6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 (23) :2070.

[7]何永辉.丹参注射液与注射用炎琥宁联用致儿童发绀、寒颤2例[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8 (12) :17-18.

[8]许世伟.维生素B6与炎琥宁联用致患儿严重剥脱性皮炎案例分析[J].药品评价, 2010, 7 (24) :51-52.

[9]肖小梅.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2) :81.

上一篇:血涂片镜检下一篇: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