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镜检

2024-08-15

血涂片镜检(精选5篇)

血涂片镜检 篇1

血涂片镜检是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 为检验科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引入, 使血常规检查更加便捷, 有效提高了检验质量, 缩短检验报告的时间[1]。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6632例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血常规检测, 对结果符合复检规则的460例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11月门诊进行血常规检查66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检测结果符合复检规则的460例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仪器和试剂:ABX-P60血液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显微镜及瑞吉细胞染液。

1.2 方法

EDTA抗凝血, 样本采集后0.5~4h内检测, 符合复检规则者, 涂血片1张, 进行瑞吉氏复合染色。用全血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准, 每日室内质控在控, 实验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 涂片厚簿均匀, 头体尾分明, 染色良好, 由有形态学经验的检验技师用低倍镜浏览全片, 油镜进行形态学分析, 读片区内要求红细胞相连排列但很少重叠。记录各类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及均一程度;红细胞有无凝聚、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异常细胞及寄生虫等。估计细胞数量, 误差大时须进行手工计数, 有核红细胞增加时需进行校准。

1.3 评价标准

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细胞复检标准》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立的《渭南市二院血细胞复检规则》:新生儿;WBC<3.5×109/L或>20.0×109/L;PLT<70×109/L或>500×109/L;Hb<70g/L或>180g/L;中性细胞<1.0或>12×109/L;嗜酸细胞>1.0×109/L;嗜碱细胞>0.5×109/L;淋巴细胞>5.0×109/L;单核细胞>1.5×109/L;无细胞分类、异常分类提示者, 需进行血涂片染色复检。

2 结果

6632例样本中, 符合复检规则716例, 占10.79%;我院实际复检460例, 占应检患者64.25%;漏检256例, 占应检患者35.75%。复检结果:46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中, 与涂片检查仪器结果相符者为真阳性327例, 占复检患者71.09%, 为假阳性133例, 占复检患者28.91%;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2例, 传单9例, 出血热6例, 各型贫血172例, 血小板无力症1例。其中假阳性主要出现在BAND、VAR、LYM、RBC、MORPH、NRBC和血小板旗标阳性等项目。

3 讨论

涂片可准确区分幼稚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中性粒毒性变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杜勒氏体、奥氏小体、潘汉氏畸形、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 幼稚细胞等, 为疾病诊断提供更有意义的诊断依据[2]。根据涂片中白细胞的分布密度估计白细胞值, 能够有效排除白血病的漏检, 发现淋巴系统的病理改变。因为红系恶性增生患者含有抗酸抗碱的Hb F, 不能被溶血剂有效溶解和破坏, 易被误认为白细胞[3]。

血细胞分析仪使血常规检查更加快捷, 降低计数误差, 缩短报告的时间。血涂片镜检是形态学的基本方法, 能够准确识别血细胞形态改变, 提供更为确切的诊断依据[4]。临床上对于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者, 必须进行血涂片复检, 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杰平.从Kx-21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结果看涂片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 5 (10) :46-47.

[2]王少玉, 杨秋华.外周血涂片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383-384.

[3]刘锋.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的初步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3) :100-101.

[4]汪洋.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及其练习[J].企业导报, 2012, 5 (2) :2654-2655.

血涂片镜检 篇2

学号:

实验报告

说明:

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 实验名称: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

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4.13 室 温: 气 压: 成 绩: 教 师:

一、实验结果

(一)观察到的红细胞、白细胞

(1)单核细胞

(2)淋巴细胞

(3)嗜中性细胞

(4)嗜酸性细胞

(二)ABO血型鉴定结果

将本人血液加入到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中后均不发生凝集反应,加入到抗B凝集素中后颜色为血液原来的鲜红颜色;加到抗A凝集素后颜色变深但无凝血反应。

二、分析与讨论

(1)红细胞、白细胞的观察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体积的45%,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中央凹的圆盘状。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首先在数量上它占绝对优势,分布均匀,其次呈红色的圆形或椭球形。图片中数量最多的红色圆球形细胞便是红细胞。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体积不足1%。对白细胞进行瑞氏染色后根据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2.无颗粒细胞: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其中嗜中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2μm,核多分叶2-5叶或不分叶为杆状,颗粒细小,紫红色,约占白细胞的50%-70%;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5μm,核常分为2叶,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桔红色,约占白细胞的0.5%-3%;嗜碱性粒细胞10-12μm核常呈S形(十分肥大)或不规则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紫蓝色,约占白细胞的 0%-1%,数量极少,因此找到它需要运气、知识和眼力;淋巴细胞分大中小6-12μm以6-8μm居多,核圆或随圆形,很少,天蓝色,约占白细胞的20%-30%;单核细胞染色质致密,深紫色,大小约14-20μm,肾形或马蹄形,胞质多常染成浅灰蓝色,染色质疏松,着色较浅约占白细胞的3%-8%。白细胞的数量随不同的生理状态会有较大的波动,在实验观察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数最多,其次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均只发现一个而嗜碱性细胞没发现。在观察白细胞类型时,首先观察是否存在颗粒,若无颗粒主要根据核质比,大的为淋巴细胞和核的形状马蹄型为单核细胞;若有颗粒则根据核的分叶数、形状;颗粒大小、颜色、以及颜色深浅综合来判断嗜中性粒细胞(核分多叶、细小的紫色颗粒、颜色深)、嗜酸性粒细胞(核分两叶、颗粒明显较嗜中性粒细胞粗大且颗粒呈桔红色,显微镜下看上去亮晶晶的)和嗜碱性粒细胞(没观察到)。

(2)ABO血型鉴定

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凝集原,也存在于其它血细胞和一般组织细胞上,而血浆中存在着不与自身凝集原发生反应的凝集素,凝集原会与相应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不能分开,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因此可用标准血清鉴定未知血型。在白瓷板上滴加抗A和抗B凝集素,然后加入本人血液,若与抗A凝集素反应产生沉淀而与抗B凝集素不反应则血型为A型;若与抗B凝集素反应产生沉淀而与抗A凝集素不反应则血型为B型;若均与抗A、抗B凝集素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则血型为AB型;若均不与抗A、抗B凝集素反应则血型为O型。实际实验中,在加入本人血液后,血液与抗A、抗B凝集素反应均无沉淀,但加入到抗A凝集素中后呈深色,而加到抗B凝集素中呈鲜红色。理论上不发生反应应呈鲜红色,颜色变深可能与pH值有关。

三、结论

(1)本人找到了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血涂片镜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通过血细胞分析检测标本2 645份, 均为女性。年龄18~87岁, 平均年龄为 (46.3±11.5) 岁。

1.2 临床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0.5ml置入到含有ED-TA-K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10μl的试管当中混匀以后送检, 血液分析仪给予血液分析, 并推血片2张, 自然干燥以后由瑞氏染色作为外部周围血细胞形态观察。检查程序为在片尾部以高倍镜或者低倍镜对血片各种类型有核细胞数量和比例给予密切观察, 在油镜下对已经成熟的红细胞形态、粒细胞形态、淋巴细胞形态、单核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相关异常形态细胞进行观察, 其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形态以《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为临床标准[3]。

1.3 临床仪器和试剂

SysmexXT1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采取原装配套试剂, 采取5ml校准全血。日本奥林巴斯显微镜。由我科室自主配制的瑞氏染色液。根据我科室复检规则或者机器报警给予复检, 复检规则包括有以下几点; (1) WBC (白细胞) :在3.0×109/L以下或者在20.0×109/L以上; (2) PLT (血小板) :在70×109/L以下或者在400×109/L以上; (3) Hb (血红蛋白) :在70g/L以下或者其年龄、性别参考值上限20g/L; (4) 白细胞分类:没有能够分类或者结果不全; (5)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1.0×109/L以下或者在20.0×109/L以上; (6) 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在1.0×109/L以下或者20.0×109/L以上; (7) 临床医师的相关要求[4]。

2 结果

通过血细胞分析标本2 645份, 血涂片镜检测421份, 其中包括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8例 (16.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 (12.00%) 、巨幼细胞性贫血13例 (26.00%) 、缺铁性贫血10例 (20.0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例 (16.00%) 以及急性白血病5例 (10.00%) , 其余371份血涂片镜检结构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构相符合, 符合率为88.12%。

3 讨论

虽然血细胞分析仪为临床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可是无论任何一款的血液分析仪都不能精准的识别血液当中的各个细胞, 特别是异形细胞以及幼稚细胞[5]。为了能够使临床检查结果保证准确, 血细胞分析仪只能单一当作血细胞计数分析的一种过筛措施[6]。一旦遇见异常情况, 特别在病理条件之下, 其测定出来的结果并不具有可靠性, 必须采取手工涂片镜检复查[7,8], 然而, 目前很多医院检验科没有对血涂片给予高度重视, 只是单纯根据机器来进行分析, 基本不会或者很少采取手工显微镜复查, 进而使医疗投诉明显增多。因此, 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不但要对相关仪器性能以及操作规程有一个熟练的掌握, 并且对血细胞分析报告进行审核的时候一定做好细心与全面, 以便及时发现相关异常细胞[9]。所以, 当临床检测结果异常的时候, 要仔细采取血涂片镜检, 同时给予全面分析, 不但能够复核计数的准确性, 同时还能够使各种常见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确诊。

总之, 在血液分析当中采取血涂片复检, 可以避免出现漏诊,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文华.血小板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1) :33.

[2]唐艺, 白鸽.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的制定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7) :66-67.

[3]刘劲松, 夏古荣, 赖利华, 等.加强细胞形态学培训有效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研究[J].重庆医学, 2009, 38 (9) :103-104.

[4]张冬蕊, 张志琴, 严国栋, 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32 (8) :266-267.

[5]刘善凤, 王利民, 曾筱倩, 等.涂片镜检对初步纠正血小板假性降低的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0, 12 (2) :114.

[6]吴小玮.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对白血病患者及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1 (6) :713-714.

[7]余苗苗, 金辉, 周丽杰.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 (10) :3641.

[8]Ditto#space2;#B, Byrne#space2;#N, Holly#space2;#C, et#space2;#al.Social#space2;#contagion#space2;#of#space2;#vasovagal#space2;#reactions#space2;#in#space2;#the#space2;#blood#space2;#collection#space2;#clinic:apossible#space2;#example#space2;#of#space2;#mass#space2;#psychogenic#space2;#illness[J].Health#space2;#Psychol, 2014, 33 (7) :639.

细菌培养标本涂片镜检的意义 篇4

1培养前标本留取质量的评价

标本留取质量, 直接影响细菌的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如标在留取过程中被其它部位的常在菌、定植菌群污染, 还进行培养鉴定, 就会导致病源学诊断上错误, 误导临订治疗。所以细菌培养前必需作涂片镜检来评价标本留取质量, 只有合格的标本才能进一步进行培养鉴定。

1.1自然留取的尿液标本应以不高离心湿片直接镜检进行质量评价, 观察10个以上油镜视野, 平均每个视野有1个以上细菌者, 说明感染的可能性大, 作进一步培养。还要观察细菌的种类, 如果有3种以上细菌同时存在, 则标本可能被污染, 应重新留取。

1.2对于痰标本, 应在培养前作革兰染色镜检评价留取质量, 基标准为:扁平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 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 细菌形态在两种以下为合格痰标本, 另外有些标本白细胞数量上没有≥25个/低倍镜视野, 但见到了明显形态, 染色特征的致病菌, 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应进行培养并向临床回报涂片检查结果。注重痰标本培养前质量评价, 可大大提高培养阳性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1.3对于深部位的伤口、中耳、子宫内膜感染留取的脓汁、分泌物标本, 出应进行涂片染色质量评价。如有大量磷状上皮存在则说明留取过程中被污染, 不能再进行培养。

2为临床直接提供诊断信息

根据标本来源部位和临订怀疑诊断疾病, 培养菌标本涂片做适当染色镜检, 对急性感染症的快速诊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1临床怀疑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 离心后沉淀做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如发现有典型形态、染色特征的脑膜炎双球菌、新型隐球、流感嗜血杆菌等, 可直接向临床回报镜检所见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征, 并初步怀疑是哪种细菌。

2.2阴道、尿道、前列腺分泌物或脓法标本培养前做革兰染色镜检, 如见到白细胞内, 外有典型的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 结合临床症状即可快速诊断为淋病。临床疑为真菌感染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培养前可做涂片墨法染色镜检察院, 如在墨色背景下查到不着色有肥厚夹膜的酵母真菌, 即可向临床回报真菌的形态染色特点, 为临床作出快速诊断。

2.3深部位感染标本, 在培养前做革兰涂片染色镜检, 如发现菌体淡染、染色不一的革兰阴性杆菌、球杆菌等常为厌氧菌, 结合标本来源部位、感观性状 (有恶臭、脓血等) 向临床回报所见细菌的形态, 染色特性并疑为氧菌, 以便临床快速、正确选择抗厌氧菌药物治疗。

2.4标本培养前涂片镜检, 还可观察到白细胞的种类与数量, 如见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和较多细菌则说明是急性细菌感染, 如白细胞数量较少并以单个核细胞为主则说明为慢性感染。此住信息为临床诊断也极为重要, 应及时回报。

3指导培养方向, 缩短培养时间

细菌培养前标本涂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 染色特点, 结合标本留取部位和临床初步诊断。初步确认是那一类细菌, 并向这一类细菌方向培养与鉴定。可以直接选用鉴别培养基和专用分离培养基接种分离培养。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避免培养的盲目性。如脑脊液标本涂片染色观察到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则应疑为水磨石嗜血杆菌, 直接接种到巧克力平板上培养。尿液标本如涂片见到杆菌则直接接各在亚酸钾平板上分离鉴定。

4细菌培养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细菌培养前涂片观察到某细菌, 而培养结果为阴性或是培养生长的细菌与涂片观察到的细菌在形态和染色特点上不一致, 不能再向临床回报该结果, 应及时从如下几方面查找原因: (1) 厌氧菌标本采集、运送等技术操作不当, 淋球菌等脆弱细菌未及时接种培养, 较长时间放置在自然环境中都可造成细菌的死亡, 而使培养出现假阴性。 (2) 已经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标本中残余抗生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3) 培养基成分比例、p H值等不能达到要求, 就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甚至使细菌发生形态、染色性质的变异, 另外, 培养基所处环境气体成分、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4) 细菌实验室内消毒不彻底, 用过的培养物和培养基不及时处理, 操作者无菌操作观念淡薄, 可造成实验室内污染。使用权得培养结果与涂片结果不一致。

有了培养前标本涂片镜检, 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解决处理, 提高了细菌培养的可信度。

血涂片镜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统计资料来自灵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患者登记本和痰检结果登记簿。痰检标本来源均为到县疾控中心结防科就诊及其他各医疗单位转诊的肺结核患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

1.2 方法

初诊患者取3份痰标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 复诊患者取2份痰标本:清晨痰、夜间痰, 均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抗酸染色液、镜油、载玻片等实验耗材均由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均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进行[1]。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年度痰涂片结果比较

2004年—2012年共接诊肺结核患者2 135例, 痰检人数2 065例, 平均痰检率为96.72%, 其中2010年—2012年痰检率达100%。痰涂片镜检阳性人数为917例, 平均痰检阳性率为44.41%, 各年度痰检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7, P>0.05) , 提示各年度痰检阳性率相近。见表1。

2.2 不同性别痰涂片结果比较

本组肺结核患者中, 男性病例1 645例, 占77.05% (1 645/2 135) , 女性病例490例, 占22.95% (490/2 135) 。男性痰检1 602例, 痰检率为75.04% (1 602/2 135) , 其中阳性727例, 阳性率为45.38% (727/1 602) ;女性痰检463例, 痰检率为94.49% (463/490) , 其中阳性190例, 痰检阳性率为41.04% (190/463)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痰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75, P>0.05) 。

2.3 不同年龄痰涂片结果比较

不同年龄组之间痰检阳性率以80岁以上组最高 (55.56%, 25/45) , 40岁~49岁组次之 (54.02%, 168/311) , 0岁~19岁组最低 (23.66%, 22/93) 。不同年龄组痰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4 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痰涂片结果比较

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之间痰涂片结果显示, 女性病例痰检阳性率以80岁以上组最高 (90%, 9/10) , 以0岁~19岁组最低 (27.27%, 9/33) , 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男性病例痰检阳性率最高为40岁~49岁组 (53.85%, 140/260) , 阳性率最低组也为0岁~19岁组 (21.67%, 13/60) , 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痰涂片检查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中五要素之一, 是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手段, 也是制订化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统计结果显示, 灵川县2004年—2012年结核病痰涂片阳性率为44.41%, 与相关文献报道的40.0%~60.0%[2]相符, 9年间痰涂片阳性率保持在40%左右。主要原因是自2001年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 (DOTS) 以后, 我县加强培训全县痰检人员, 加强痰涂片质量控制工作, 对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工作进行了定期督导和盲法复检。此外, 痰检阳性率较高, 提示现症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患者仍占较大比例, 肺结核的传染源大量存在, 加强痰涂片阳性患者的治疗管理对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统计结果显示, 男女痰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我县两性暴露于结核分枝杆菌 (MTB) 的环境机会多及受感染机会均等,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男性和女性都应作为重点人群。不同年龄组痰检阳性率不同, 80岁以上患者的阳性率最高, 可能与老年人的体质较弱、免疫功能降低, 体内潜伏的MTB易被激活而发病;且与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易合并结核病有关[3]。40岁~49岁组次之, 可能与此类人群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 社会活动范围大, 接触广, 承受生活压力大, 造成传播的可能性大有关。因此, 80岁以上及40岁~49岁的人群应作为肺结核发现和管理的重点对象。0岁~19岁组最低, 青少年对连续3 d留取清晨痰不耐烦, 往往只留1次, 儿童因咳痰困难, 家长重视不够, 常以唾液送检, 这些原因都造成痰涂片阳性率较低。进一步讨论不同性别年龄组痰检涂阳率结果, 发现女性80岁以上组痰检阳性率最高, 男性为40岁~49岁组, 提示女性80岁以上和男性40岁~49岁人群是肺结核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治愈是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措施, 提高痰涂片检查的质量, 有利于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 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患者的发现, 对控制传染源, 从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痰涂片检查质量的首要条件是收集到合格的痰标本, 应根据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对痰检的认识, 在留痰方法、时间、量和次数上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和指导, 以保证痰标本质量。痰检人员是痰检质量保证的关键, 应加强结核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痰检水平。痰检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要求, 做好日常痰检工作, 切实做好质量控制, 有效提高痰检质量, 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摘要:目的 了解结核病痰涂片镜检状况, 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 提高痰检质量, 发现痰涂阳患者。方法 对2004年—2012年我县2 065例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135例患者, 2 065例进行痰检, 其中917例阳性。痰检率为96.72%, 痰检阳性率为44.41%。80岁以上组痰检阳性率最高 (55.56%) , 0岁19岁组痰检阳性率最低 (23.66%) 不同年龄组痰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灵川县老年及壮年为痰涂片镜检的重点人群, 应加强结核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肺结核,痰涂片,镜检,阳性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S].2002-10-18.

[2]肖和平.菌阴肺结核在结核病控制中的重要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 (10) :665-666.

上一篇:吉林市污水处理调查下一篇:学生例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