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检(共5篇)
显微镜检 篇1
前言
正常人24小时排尿量平均为1500ml, 其中95%~97%为水, 固体成分占3%~5%。正常人每天产生35g左右的固体代谢产物, 至少要500ml尿, 才能将这些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若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会使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 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严重者可引起尿毒症。正常人尿为淡黄色, 尿量少被浓缩时, 颜色变深, 比重一般在1.015~1.025之间, 变动范围1.002~1.035。正常尿p H5.0~7.0之间。尿的酸碱度随食物性质而异, 荤食的人p H偏酸, 素食的人则偏碱性。本文对120例新鲜尿液标本离心沉淀物进行显微镜检查, 辩认和分析其有形成分, 并与尿干化学试纸法进行分析对比, 旨在阐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在肾脏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是尿液分析中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1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 (1) 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2)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3)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 排出氢离子, 维持酸碱平衡。
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人体内的毒素究竟是些什么物质?过去一直认为主要是尿素, 实际上, 导致尿毒症的毒素种类繁多, 公认的是尿素、尿酸、肌酐、肌酸, 还有胍类、酚类、吲哚类、芳香酸和脂肪酸等这些有毒的代谢产物大量潴留于体内, 使肾脏的排泄、调节、内分泌等功能发生障碍, 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素是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最终产物, 也是氨在肝脏中进行解毒的产物。正常成人血浆中尿素的浓度约为3.2~7.0毫摩尔/升 (9~20毫克/分升) , 而每日尿中排出的尿素约有10~30克。食入蛋白质越多, 尿中排出尿素越多, 因此, 排泄尿素是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
尿酸在正常人血浆浓度为178~488微摩尔/升 (3.0~8.2毫克/分升) , 其中约25%与血浆蛋白质结合, 大部分以游离的钠盐溶解在血浆中, 可以自由滤过肾小球。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可达98%~100%, 为主动转运。近曲小管还能主动分泌尿酸, 但大部分在排出过程中被再重吸收, 通过重吸收———分泌———重吸收的过程, 经终尿排出的尿酸约为肾小球滤过量的6%~10%, 每日尿中所含的尿酸约有0.1~1.0克。
肌酸及肌酐是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物质。滤过后, 在近曲小管中可全部重吸收, 故正常成年人尿中并无肌酸排出。肌酐主要由肌酸通过不可逆的脱水反应在肌肉中缓慢形成, 再释放到血液中, 随尿排泄。因此, 肌酐的排泄量不易受饮食的影响, 而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尽管尿中毒素种类较多, 但临床上判断肾功能如何, 常根据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尿酸的客观指标进行分析。
2 尿沉渣检查及项目
2.1 尿沉渣检查又称尿重渣计数检查, 一般是指用显微镜对离
心后尿液的重渣物 (尿中有构身分) 实行检查, 是尿液干化学分析尿重渣检查。
2.2 尿沉渣检查项目
2.2.1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 (包罗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中医鳞状上皮细胞) 、异型细胞等。
2.2.2 管型:
分明管型、细胞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疾病查问安康网安康网疾病库为你提供详细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概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疾病查问健康网安康网疾病库为你提供详细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概述医生会尿毒症最典范的症状体现之一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等。
2.2.3 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和药物结晶等。
2.2.4 细菌、寄生虫 (或虫卵) 、真菌、精子、粘液等。
2.2.5 面对床医生特殊要求的其他身分。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进行尿液分析测定, 其中男72例, 女48例。
3.2 方法
尿干化学试纸法:检验科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嘱患者留取新鲜中段尿 (半小时内标本, 女患者需清洗外阴) 约10ml至离心管中, 做好标志, 标本经天平配平, 置于离心机试管槽中, 以1500转/min离心5min, 水平小心取出离心管, 去上清液 (180°迅速倾倒尿液于污物桶) , 留沉渣0.2ml, 用干净吸管反复吹打混匀离心管底部遗留尿液, 并吸取1滴尿液滴于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 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上观察, 先用低倍镜 (10×10) 观察全片, 然后换高倍镜 (10×40) 进一步检查, 细胞检查10个高倍视野 (HP) , 管型检查20个低倍视野 (LP) (沿盖玻片边缘) , 在高倍镜下分辩管型类型, 计数各类有形成分的最低和最高数目。
3.3 结果判定
离心尿红细胞>3个/HP提示血尿, 若红细胞大小不一, 有多种变形形态, 为变形红细胞尿, 考虑肾小球源性血尿;若红细胞大小一致, 为均一红细胞尿, 考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离心尿白细胞>5个/HP提示白细胞尿。正常人尿中可偶见透明管型, 若发现其他类型管型即表示肾脏有实质性损害。尿干化学试纸法结果正常, 尿沉渣镜检结果异常为尿干化学试纸法假阴性结果;尿干化学试纸法结果异常, 尿沉渣镜检结果正常则为尿干化学试纸法假阳性结果。
4 结果
对120例尿液标本分析测定, 红细胞尿51例 (42.5%) , 其中变形红细胞血尿32例 (26.7%) , 均一红细胞尿19例 (15.8%) 。单纯白细胞尿3例 (2.5%) 。尿中有形成分不多53例 (44.2%) 。白细胞尿合并有上皮细胞5例 (4.2%) , 白细胞尿合并有细菌4例 (3.3%) , 白细胞尿合并均一红细胞尿2例 (1.6%) 。变形红细胞尿合并有白细胞、管型尿5例 (4.2%) , 变形红细胞尿合并有管型尿19例 (15.8%) , 变形红细胞尿合并白细胞、上皮细胞尿1例 (0.8%) 。尿干化学试纸法潜血、白细胞结果阴性, 而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的异常结果7例, 其假阴性率占5.5%;尿干化学试纸法潜血、白细胞结果阳性, 而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及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有13例, 其假阳性率占10.7%。
5 结语
对于尿液常规检查, 尿沉渣自动分析是对尿液干化学分析的补充, 干化学、尿流式沉渣计数、尿沉渣镜检在方法学上优势互补, 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报告, 尤其对于肾脏疾病的检测, 尿沉渣定量检查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 不可忽视, 是诊断肾脏、泌尿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检测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在肾脏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20例新鲜尿液标本离心沉淀物用显微镜进行其有形成分分析。进行尿干化学试纸法和尿沉渣镜检法的分析对比。结果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能区分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对肾脏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发现尿干化学试纸法在尿潜血和尿白细胞的测定中均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的结果。结论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是尿液分析中不可替代的必要手段, 在肾脏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干化学试纸法,肾脏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息培红.干化学试纸法与尿沉渣镜检法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8) .[1]息培红.干化学试纸法与尿沉渣镜检法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8) .
[2]姜傥.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病诊断中的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5, 14 (2) .[2]姜傥.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病诊断中的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5, 14 (2) .
[3]韦常丽, 吴延佳.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血尿的临床意义[J].医学文选, 2006, 25 (4) .[3]韦常丽, 吴延佳.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血尿的临床意义[J].医学文选, 2006, 25 (4) .
[4]苏健, 陈惠萍.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5, 14 (2) .[4]苏健, 陈惠萍.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5, 14 (2) .
显微镜检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67-01
作者簡介:杨荨鲜(1972-),女,学士,主管检验技师,长期从医学检验工作。
[摘要]目的:分析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对尿液红、白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100份住院和门诊患者尿标本,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结果:尿干化学法红细胞阳性265例,显微镜镜检测红细胞阳性186例;干化学法白细胞阳性171例,显微镜镜检白细胞阳性198例,两者均有差异性。结论:尿干化学法具有快捷、简便的特点,传统的显微镜镜检对有形成分的检测仍然是检测中的金标准。所以用显微镜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进行检测,可以提高尿液有形成分RBC、WBC的联合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最可靠、最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尿干化学分析;显微镜镜检;尿液;红细胞;白细胞
随着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普及,尿干化学分析已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测尿常规最主要的方法,但由于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实验原理截然不同,且干化学分析影响因素较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两种结果的差异,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镜检的符合程度是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关心的问题,如果用了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后就一律不作显微镜检查,往往会造成实验误差,甚至延误疾病的诊断。我们对1100份尿液标本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标本采集:2008年7月~12月,用一次性尿杯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中段尿1100份,男625份,女475份,年龄4月~82岁,标本集后2h内检测完毕。
1.1.2仪器:优利特-100型尿分析仪;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s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90-2台式低速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公司生产)。
1.1.3试剂:优利特-100型尿分析仪配套尿十一联化学试纸。
1.2方法
1.2.1干化学法:将每份标本充分混匀后,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条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进行,(每天开机时均用校正带及纯水对仪器进行监控后做室内质控,室内质控达到要求后才能检测标本)。
1.2.2显微镜镜检:干化学法测试完成后,取10ml混匀标本1500r/min离心5min,留取沉渣0.2ml,摇匀吸取20μl于玻片上,加18mm×18mm盖玻片镜检10个高倍视野红、白细胞数。结果判断以高倍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值报告。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个/HPF,白细胞0~5个/HPF,超此上限为阳性。
2结果
在检测的1100份标本中,红细胞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镜检符合率70.19%,白细胞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镜检符合率86.36%,与宋玉君[1]、何树光[2]报道基本一致。检测结果,见表1。
3讨论
3.1本研究表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细胞较显微镜镜检灵敏,而对白细胞则有一定的漏检率。
3.1.1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原理是利用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可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3],将受体(如邻甲苯胺等)氧化而呈色,其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这样尿干化学分析仪可检测尿中完整的红细胞,又可检测游离的血红蛋白,尿液中红细胞的溶解是导致两法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另外,尿液中含大量维生素C可使红细胞假阴性结果,虽然新一代试纸条在相关的试剂中加了抗坏血酸氧化酶或碘盐以分解或氧化抗坏血酸,但由于仪器性能及试剂条质量等因素影响,仍未达到满意效果[4]。
3.1.2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的原理是粒细胞中存在非特异性脂酶,可分解试带中的吲哚脂,释放出吲哚,再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呈色深浅与白细胞的多少呈正相关,若细胞内容物难以释放到尿中,则呈假阴性。另外尿中高蛋白、糖均可降低试剂条的灵敏度,甚至出现假阴性。
3.2尿液分析作为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是临床诊断疾病及疗效观察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受方法、仪器、试剂以及标本留取等诸多因素和环节的影响,使尿液分析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目前,不管多么先进的尿液分析仪,都不能完全取代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只能起过筛作用[5]。关于何种情况下必须进行镜检,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提出了三条:①医师提出要求;②由于病人的疾病、病情或其他检查结果要求;③尿液的任何一项物理、化学检查结果不正常。
显微镜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并收集我院2012年1~6月门诊患者尿液样本200份, 其中男93例, 女107例;年龄2~79 (45.6±19.3) 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本Olympus双目显微镜;全自动尿液分析仪PUY ̄1688及尿干化学试带 (普朗医疗) 。
1.3 方法
1.3.1 干化学试纸
每份标本取10ml尿液样本, 浸入干化学试纸条1s后取出, 置入尿液分析仪上检测。
1.3.2 显微镜检
每份标本取10ml尿液样本, 抽吸至离心管离心 (1500r/min, 离心5min) , 去上清液, 留取沉渣液0.2ml, 混均后置在载玻片上, 加盖盖玻片, 显微镜下低倍镜镜检, 后用高倍镜明确红细胞是否存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化学试纸法与显微镜检的阳性率的比较
见表1。
2.2 干化学试纸法与显微镜检红细胞阳性的比较
根据镜检有无红细胞, 检验干化学试纸潜血检测结果, 明确显微镜下尿沉渣红细胞。结果示:干化学试纸法红细胞检出率为91.22%, 假阳性率为8.77%, 假阴性率为11.19%。见表2。
*P=0.3850>0.05
3 讨论
干化学试纸法[2]检测尿液尿液潜血, 检测过程中易受到温度、酸碱度、药物等因素影响而造成检验结果呈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研究表明[3]:干化学法试纸法阳性结果高于显微镜法, 干化学法试纸法阳性结果低于显微镜法, 且速度快、重复性好, 适于标本量大时筛检用。显微镜法操作繁琐, 且受到操作者经验等因素影响, 但其可以肉眼发现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形态, 判断直观可靠。干化学试纸法主要原理[4]为:根据多联试带上各模块化学物质与尿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后的颜色改变, 以明确尿液中的化学物质。若尿液中含有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中所含的亚铁所含的过氧化物酶能与试纸模块上的过氧化物发生反应, 分解并释放新生态氧, 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为邻联甲苯胺, 相应模块颜色改变, 由黄色变为草绿, 进一步变为深蓝色, 根据显色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显微镜检:高倍视野下观察红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本文对200例患者尿液进行潜血检验, 干化学试纸法阳性率为32.5%, 显微镜法阳性率为28.5%, 两者经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850>0.05) 。说明两种方法对尿液潜血检验并无明显差异。根据镜检有无红细胞, 检验干化学试纸潜血检测结果, 明确显微镜下尿沉渣红细胞。结果示:干化学试纸法红细胞检出率为91.22%, 假阳性率为8.77%, 假阴性率为11.19%。说明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笔者建议临床上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可有效减少误差。
参考文献
[1]赵恒丽.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6) :1681.
[2]陈宾, 谈春荣, 赵旭宏, 等.国产尿液干化学试纸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的可靠性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1, 26 (3) :151-152, 154.
[3]刘琰, 蒋丽鑫, 吴悦, 等.尿沉渣镜检法在尿液分析中的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 41 (6) :613-614.
显微镜检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采集我院2012年5月—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新鲜中段晨尿618份, 男311份, 女307份。
1.2 仪器与试剂
所用仪器为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所用试剂与质控物均为与其配套的原厂家生产;Olympus显微镜和离心机。
1.3 检测方法
1.3.1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严格按仪器使用要求进行常规质控、室内质控, 合格后按照操作要求及时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用一次性尿杯留取中段晨尿约10 m L, 充分混匀后倒入试管进行检测。
1.3.2 显微镜镜检。
将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过的尿标本用于镜检, 用离心机1 500转/min离心5 min, 弃上清液留沉渣0.2 m L, 取0.02 m L置于载玻片, 用18 mm×18 mm盖玻片加盖后进行镜检[1]。所有标本均在取样后2 h完成检测。
1.4 结果判定标准
尿沉渣分析仪阳性标准:管型>0.89个/μL为阳性;显微镜镜检阳性标准:全片镜检看见1个以上管型即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在618份尿液中, 显微镜检测的阳性标本有37份, 阴性有581份, 阳性率是6.0%;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标本阳性有102例份, 阴性516份, 阳性率是16.5%。其中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为阳性而镜检为阴性的有67份, 占10.8%, 尿沉渣分析仪阴性而镜检阳性的有2份, 占0.3%。两种方法所测管型不符的共有69份, 占11.2%,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174.1, P<0.01) 。
3 讨论
尿液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 如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蛋白凝聚体, 形成管型要具备如下条件:原尿液中有白蛋白、T-H蛋白, 其中T-H蛋白石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肾小管具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 肾脏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正常人尿液中一般情况无管型出现, 在特殊情况下偶见透明管型和细颗粒管型。如:心力衰竭、发热、剧烈运动后可见少量透明管型;在肾实质病变, 如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或肾脏感染性病变时, 可出现病理管型, 如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等[2]。故尿液中管型的数量及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液中出现管型常常提示有肾实质损害。故准确而严谨的检验结果才能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将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原理相结合, 采用菲啶与羧花氰对有形成分进行染色后, 进入鞘液流动池, 有形成分以单个形式沿中心竖轴线依次通过流动池检测区, 每个有形成分被氩激光光束照射后, 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仪器对各种信号进行综合识别、分析及计算后得到细胞的大小、长度、体积等信息, 从而形成各种有形成分的定量报告。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 由于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尿液中有形成分不确定, 形态各样, 成分各不相同, 以致产生与管型相似的脉冲信号, 从而被仪器误认为是管型假阳性[3], 从而导致尿液管型的阳性率大大增高, 给临床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干扰。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的假阳性结果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本组有34份尿标本中存在黏液丝及纤维等类管型异物, 黏附细菌或细胞等被荧光染色后, 在大小和外形上和管型相似被仪器误认。 (2) 本组有25份尿标本中存在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 有些形态和染色性与管型极为相似, 尤其是孕妇的尿液多见。 (3) 本组有5份尿标本中存在大量白细胞, 尤其是存在大量脓球时, 脓球极易聚集成串, 甚至成团, 而被仪器误认为管型。 (4) 其他, 尿液中存在非晶形盐类结晶、真菌等也能造成假阳性[4]。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假阴性主要见于蛋白尿的检测, 蛋白尿中形成的管型短而小, 易被漏检, 造成假阴性。
本文检测618份尿标本, 尿液沉渣分析仪单独检测管型阳性率为16.5%, 联合显微镜镜检后阳性率为6.0%, 大大降低了假阳性率。
综上所述,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虽然具有操作规范化, 检测自动化, 速度快, 重复性好等优点, 但由于尿液成分复杂, 干扰因素较多, 以致造成很多结果的假阳性, 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检验质量, 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当尿沉渣分析仪提示有管型阳性时, 必须进行显微镜复检后才可发出报告, 以免引起临床误判。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94.
[2]熊立凡, 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9.
[3]赵斌.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准确性的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2) :353.
显微镜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进行尿液检测的512分新鲜晨尿, 将每份混合均匀, 并分成2小份装于试管中, 每管约10 m L。一管用于镜检, 一管用于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1.2 方法
1.2.1 镜检法:
具体按操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规定进行。将所装的尿液离心沉淀5 min, 上层清液倒去, 留下约0.2 m L尿沉渣液, 轻摇离心管, 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用吸管吸取少量沉淀物悬浊液制作涂片镜检, 用10×40高倍镜观察计数10个视野中的白细胞, 1 h内完成检测。
1.2.2 尿沉渣分析仪:
仪器:东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DJ8301型, 每天开机检测前用质控液 (长春迪瑞尿液分析质控液) 做质控试验, 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检测。
1.3 阳性参考值[3]
①镜检:白细胞 (WBC) 0~5个/HP为正常值, 超过此范围为阳性。②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 (WBC) 0~10个/μL为正常值, 超过此范围为阳性。
1.4 检验数据处理:
所有检验步骤由工作经验在2年以上的检验人员进行, 以镜检法阳性为真阳性, 两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为相符率。统计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过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
显微镜检测中阳性68例, 阴性444例, 检出率为13.28% (68/512) ;尿沉渣分析仪中阳性79例, 阴性433例, 检出率为15.43% (79/512) ;二者相符率为86.08% (68/79)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尿沉渣分析仪中假阳性分布:
尿沉渣分析仪中有11份假阳性, 假阳性率为13.92% (11/79) , 其中2份结晶, 8份上皮细胞, 1份霉菌。
3 讨论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在医学领域的使用, 尿液检测越来越简便, 准确率越来越高, 这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而随着人们法律及健康意识的增强, 要求检验结果更精准, 因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检验室的重要任务。
尿液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作为诊断、预防和健康普查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往常采用人工镜检法进行检验, 此种检验方法对检验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而且会因技术的差异而导致结果的不同, 无法为临床提供准确、统一的依据。同时镜检法需要检验者花大量的时间读数, 费时费力, 无法分配更多的精力对可疑细胞进行分析。该种检测方法重复性差, 不同检验人员差异大, 难以标准化。此外还存在目测误差, 导致最后统计的数字不准确,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DJ8301型尿沉渣分析仪是全自动化的, 利用图象摄影系统摄制尿沉渣成分的静止图象, 对尿沉渣成分进行自动分类、计算及储存。此种自动化模式的检测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尿量少, 无需离心, 检测快, 能快速筛选尿液标本, 避免尿样积压变质。报告方式也进入半定量模式, 减少了目测误差。同时可用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提供定量分析报告及散点图, 对于每一标本检测步骤模式一致, 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易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4]。对于尿液中白细胞的检测, 不仅可改变传统镜检工作的繁琐, 而且可弥补尿干化学分析检测只对尿中性粒细胞反应的不足。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尿沉渣分析仪与镜检对白细胞阳性检出率相当, 二者相符率为86.08%。之所以二者无法达到100%相符的原因在于尿沉渣分析仪无法显示显微镜是每个高倍视野中固定的白细胞个数, 而显微镜检测到的白细胞在尿沉渣分析仪上并不是固定的对应值, 尿沉渣分析仪对形态及细胞的大小识别力不强, 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尿沉渣分析仪只能对尿中完整细胞有形成分进行检测, 对破损的细胞不能检测, 因此容易漏诊。此外, 由于大量上皮细胞, 特别是小圆上皮细胞的存在以及酵母菌均会使白细胞计数明显偏高, 因此容易出现假阳性[5]。而且尿沉渣分析仪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尿液性质、保存时间、仪器洁净度、操作严谨度等的影响, 因此也容易产生误差。笔者分析在白细胞检测中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为上皮细胞, 原因在于当尿中上皮细胞增多时, 在尿液渗透压和p H值的双重影响下, 上皮细胞形态及大小发生变化, 导致部分上皮细胞与白细胞类似, 因此仪器容易误认为是白细胞。结晶也是导致误差的另一原因, 特别是无定型结晶鉴别困难, 容易对白细胞计数产生干扰[6]。本研究中尿沉渣分析仪就出现了有11份假阳性, 其中2份结晶, 8份上皮细胞, 1份霉菌。
综上所述, 尿沉渣分析仪和镜检各有其优缺点, 比如对于肿瘤细胞、胱氨酸及酪氨酸的结晶、脂肪滴等仍需人工镜检。因此笔者认为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镜检, 在检验中可将二者相结合, 优势互补, 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通过与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 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白细胞检测的价值。方法 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进行尿液检测的512份尿液样本, 分别采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测, 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显微镜检测中阳性68例, 阴性444例, 检出率为13.28% (68/512) ;尿沉渣分析仪中阳性79例, 阴性433例, 检出率为15.43% (79/512) ;二者相符率为86.08% (68/79) 。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在尿液白细胞检出率中无差异 (P>0.05) , 尿沉渣分析仪无法完全取代镜检法, 为提高检测率, 可将二者相结合, 特别对于可疑尿液, 更需经多种检测方法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尿液,白细胞,显微镜,尿沉渣分析仪
参考文献
[1]韩峰.尿液检测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8 (3) :41-42
[2]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123.
[3]顾可梁.尿液有形成分的识别与检查方法的选择[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28 (1) :572-575.
[4]马红萍, 王昌敏.3种方法联合检测尿液白细胞在泌尿科男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0) :2732-2733.
[5]王继玲, 郑加玉.尿液自动分析仪与镜检2100份尿液白细胞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3 (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