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信息统一管理

2024-06-19

电能信息统一管理(精选3篇)

电能信息统一管理 篇1

1 当前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存在的不足

目前电能计量检定装置制造厂家多, 型号不一, 操作系统版本多种多样, 给计量检定人员操作及装置检修维护带来不便, 不利于开展计量检定标准化作业。另外, 现有单机操作的检定工作模式, 计量器具的条码、防窃电封印等重要计量信息无法有效关联。同时单机操作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 不利于计量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电能计量检定工作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 检定设备生产厂家。型号、规格种类繁多操作软件差异性大, 操作难易程度不同, 而且是单人单机操作工作效率低。

(2) 检定项目及方案随意性大, 检定数据单机保存容易丢失不能永久保存, 检定报告格式不统一, 数据不能共享。

(3) 缺乏严格执行与管理。法制化要求的检定条件, 如环境温度、湿度没有在检定过程中有机关联起来;操作人员随意操作检定装置, 忽视检定装置是否合格、检定证书是否有效, 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规程要求等问题;未经许可的计量检定人员 (无相应检定员证书、无设备的操作资格等) 操作检定装置。

(4) 缺乏科学规范、统一的检定工作流程和现代化的高效管理手段。

(5) 对检定功能的扩充具有很大的限制性。虽然各个台体的单机软件能将检定数据按照“SG186”系统的格式要求上传数据, 但是随着智能电能表的检定项目和密钥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 这部分管理数据的要求不能通过接口程序来加以实现。

2 统一检定系统建设思路

2.1 系统建设解决的问题

电能计量检定统一化管理平台系统就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下, 通过“设备控制式”接入技术实现了电能表、互感器在同一平台下的检定工作, 解决了检定工作中的“信息孤岛”现象, 为促进电能表等质量分析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提高了检定工作效率, 并实现检定业务与“SG186”营销系统业务的无缝连接。

2.2 系统建设的主要思路

(1) 系统采用2种架构并存方式。采用功能强大的.NET框架为基础平台, 采用C/S结构和B/S架构并存的方式, 同时采用Web服务方式, 实现与外网的资源共享。C/S结构主要为检定设备实时通信、操作控制提供高效的途径。B/S结构为用户在网络任一终端登录系统进行检定工作管理, 如检定任务、计划、检定方案制订及检定数据审批、业务流程等。检定流程调用动态规约驱动库流程见图1。

(2) “设备控制式”技术实现设备驱动库接入。系统采用“设备控制式”技术, 通过面向对象的归纳分析手段, 对各厂家不同型号的单相及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电能表耐压装置、电能表走字装置、电流互感器检定装置、电压互感器检定装置等抽象出统一的设备通信驱动数据模型。将各设备的通信参数、试验控制、数据采集等一系列动作编译成相应通信驱动库, 与检定设备进行实时通信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 实现多厂家、多类型、多型号检定设备无缝接入平台系统, 统一操作方式和操作界面、规范检定操作流程, 同时系统支持新型设备的接入和功能扩展。

2.3 流程化管理

以工作流方式实现检定过程的流程化、可控和灵活性。将检定过程的检定计划、检定任务、检定方案、检定项目、检定顺序、检定员、检定设备和检定审批等按照流程化方式进行规范, 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系统自动检定流程见图2。

3 系统建设效果

3.1 检定操作统一化、标准化

由于采用先进的“与设备无关性技术”, 检定操作平台通过统一的接口和对应设备的通讯驱动控制检定装置, 将不同厂家检定设备的通信参数编译成动态规约驱动库, 实行统一管理, 实现计量检定软件操作的统一化、标准化。

3.2 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化

将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检定业务管理完全嵌入平台系统软件中, 并以任务单的形式流转, 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式便于处理。

3.3 数据资源共享网络化

通过和“SG186”营销系统、电能计量资产定位管理系统、防窃电封印系统、实验室温控系统的联接, 实现数据资源网络化共享, 有效地解决了检定数据的永久安全保存和“信息孤岛”问题, 避免了数据重复录入的烦琐和不便。

3.4 检定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检定操作平台操作统一化, 检定方案统一制订管理, 对计量设备、检定人员及检定环境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使检定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3.5 检定方案规范化

管理人员根据规程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检定方案及检定项目, 检定操作人员只能按审批的方案进行操作, 无权修改方案或任意进行测试。检定证书模板统一标准设计, 解决各厂家证书格式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4 系统建设效益分析

4.1 检定效率提高

经试验其他厂家检定软件每天检定设备量为5批次, 而电能计量自动检定综合管理平台每天检定设备量为8批次, 检定效率提高40%。由于检定效率的提高, 所需的检定装置数量下降, 节省了购置检定设备的投资。

4.2 检定时间和经济支出减少

由于检定效率的提高, 总体检定时间就会下降。假设检定10000块电能表使用厂家软件需要40天, 使用电能计量自动检定综合管理平台仅需要20天, 检定时间下降50%。假设使用厂家检定软件需要支出2000元外雇人员工资, 而使用省级电能计量自动检定综合管理平台仅需要1000元, 经济支出下降50%, 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外雇人员支出。

4.3 服务时间和经济支出减少

由于使用系统平台, 系统的服务时间会有所下降。比如:系统升级, 只需要1个厂家的服务人员便可以1次性完成所有系统的升级, 预计时间为3天, 而使用不同厂家的检定软件, 服务时间会增加, 系统综合升级时间则需要7天, 服务时间下降约60%。假设由于服务不及时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0元/天, 使用不同厂家的软件损失约3500元, 而使用电能计量自动检定综合管理平台则损失1500元, 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

综上分析, 使用电能计量统一检定系统在设备资金、外雇人员支出、经济损失支出都会有明显降低。

5 结束语

电能信息集成及计量设备统一检定系统投资少、实用性强、建设周期短, 可实现检定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流程化、统一化, 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随意性,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电能计量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高效规范管理手段。同时系统平台化的设计思路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能力, 可以对未来的业务需求进一步扩展, 可使用于全省各电能计量检定单位。

电能信息统一管理 篇2

系统介绍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以MapGIS国土云为基础,搭建起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等建筑物所有权等在内的十大类不动产权利的登记管理体系。

MapGIS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涉及到国家、省、市、县四级,覆盖了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五大不动产领域,实现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海岛等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做到实现统一登记交易、统一交易签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平台建设。通过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申请登记和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切实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为监管不动产登记信息动态、产权变动情况、交易情况和有关价格数据提供信息支持。

系统架构设计

MapGIS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总体框架以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为体系结构,以国土、房产、林业、草原、海域等数据等各类的登记、空间、档案数据库为基础,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属性查询与统计分析、专题图件发布等GIS服务加以封装,通过不动产登记基础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和接口支撑,建立面向不动产登记的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公示系统。

(1)基础保障体系

基础保障体系包含了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网络设施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不动产相关法律制度规范、数据交换标准规范。

(2)数据交换

各类系统通过提供数据接口或者发布符合OGC标准的数据服务、WebService服务等方式,提供给MapGIS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调用;MapGIS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通过通过提供数据接口或者发布符合OGC标准的数据服务、WebService服务等方式,将对应的房屋、林业、草原、海域等领域登记数据成果返回给各业务管理局调用,最终实现数据共享。

(3)不动产数据管理系统

不动产数据管理系统集合了所有不动产登记管理所需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档案信息、用户信息等各类数据的管理工具,遵循不动产数据库的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标准分类编码。数据管理系统主要面向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管理人员,对新纳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更新信息进行分布式存储、管理、分发、汇总、编辑、发布。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遥感、三维、矢量、属性表、文档、多媒体等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支持国家、省、市、县粒度的数据分类读取和调阅,支持多时点多专题数据的对比和更新。

(4)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是面向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的政务办公系统。它通过不动产登记基础平台的运行支撑环境和政府网办公网络直接读、写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为登记办理人员提供操作界面。用户登录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能完成从窗口收件、审核、审批、缮证、归档等一系列的登记日常操作。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也集成了综合查询、数据更新、辅助办公、系统维护等常用功能模块。

(5)不动产登记信息公示系统

不动产登记信息公示系统可以在广域网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它以不动产数据为支撑,实现各土地、房屋、林业、草原、海域等登记信息的查询、发布功能。

数据交换整合方案 依据MapGIS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构想要求MapGIS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与林业局、农业局、房管局、海洋局等部门之间要实现空间数据和登记数据的有效交换。

空间数据

针对各部门的空间数据,可以采用发布OGC服务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交换。各类系统通过自身数据发布模块发布符合OGC标准的数据,需要发布的数据经检测合格后,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平台可以调阅相应的数据服务来实现对数据的获取。通过这种方式,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是实时获取各部门的空间数据,保证了数据的现势性。

发布的服务列表

登记数据

不动产登记数据需要和相关各部门登记业务数据库实现远程调用,我们可以采用Web Service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在不破坏双方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很好的实现数据交换,这种方式重在对服务程序的调用以及调用结果的反馈。对于这种方式,各部门数据中心需要与不动产登记局开通相应的服务调用接口和函数,实现与各部门数据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工作。

业务类型分类设计

不动产登记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权利是不动产物权的基础,其他的不动产物权的存续都必须以土地权利为依托。除土地所有权之外,其他的不动产物权都是建立在土地所有权基础上或者与土地关联。没有土地权利,其他的不动产物权就是“空中楼阁”。对于海域登记,我们可以认为是“蓝色”国土,在调查、登记方面基本是相似的。

不动产的物权体系如下:

一、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所有权

二、依托于土地所有权上产生土地的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耕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林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草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集体)、地役权、海域使用权

三、土地之上附着物所有权:房屋所有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

四、担保物权:一般担保物权、最高担保物权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为监管不动产登记信息动态、产权变动情况、交易情况和有关价格数据提供信息支持。利用遥感、GIS、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对不动产图形数据、属性数据、业务数字档案的有效关联和查询、统计、分析、输出、信息展示等,并以图形、表格、文字、GIS和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涉及到不动产登记数据各个方面的信息。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采取‘房地合一’的模式,告别过去‘土地’和‘房屋’两张皮分离的局面。在房地合一登记中,同步输入权利信息、土地信息、房屋信息、权利人信息等,结合扫描件、楼盘表、图属联动等展现方式,实现高效、准确地办理不动产权证。围绕各级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决策等业务,按照“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分级联动、业务协同”的原则,顶层设计时需要统一构建国、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四级不动产登记应用框架,以实现信息采集标准化,登记业务规范化、流程化,档案管理电子化。实施时则需要应地制宜,分步实施。

图文一体化管理

图形信息同时可与登记审批业务案件挂接,可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实时查看案卷涉及的土地或房屋。通过图形定位,就能即时在图形窗口中定位跳转到项目涉及的地块,系统自动弹出该地块的详细信息,包括地址、编号、面积等,辅助办公人员进行审批。如果WEB端同时发布了影像,可套合影像查看,更加清晰明了。

图属联动查询

楼盘索引表管理

系统根据楼盘实际规划与布局,具体到每一栋、每一层、每一户,建立虚拟的楼盘表,通过简单的选择点击,就能将房地属性、业务状态、权利信息、办理记录一一呈现。

楼盘索引表管理 输出不动产登记簿证

在登记过程中输出满足《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簿证样式(试行)》等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批表等。

不动产登记办理输出不动产登记簿证

案卷查询统计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对不动产登记案卷提供了方便的查询页面,可按照不同条件进行查询,包括土地信息、房屋信息、林业信息、草地信息、登记簿信息、不动产权属证书信息查询等。用户可自己设定查询条件来查询所要调阅的案卷信息,可按登记类型、权利人姓名、不动产权证书号、使用期限等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具有关联穿透功能,如在土地信息查询中查询到某宗地,可将与该宗地相关的房屋信息、不动产权利人信息、不动产转移信息、证书信息等列出。下图为不动产综合查询页面。

不动产综合查询

登记历史回溯

每一起登记行为的细节程序都会详细记录,考虑到地块的反复流转,还会一直记录最原始的地块编码,不仅形成地块的所有历史流转链,还能随时查看任意一个流转节点的详情。

登记历史回溯 动态监管

不动产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模块,可对不动产登记信息各项监管功能,比如总监管、规范性监管、效能监管、重点监管、入库日志查询等。

其中总监管涵盖所有监管项,包括使用年限的监管,业务逻辑性监管,登记资格监管等各项内容,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登记效能监管是指对各级管理者及其领导组织的勤政和能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整改的行政监察。

不动产登记信息公示系统设计

建立统一、规范、反映不动产客观物理形态和权利状况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公示系统。借鉴住建部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经验, 不动产登记信息公示系统整合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登记信息,逐步向公众开放可以用于搜索、查询的数据信息,积极挖掘国家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库的应用渠道,提升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公信力,扩大公众参与度,保障不动产财产权与市场安全、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不动产登记信息应逐步实现县、市、省(直辖市)、全国联网。

● 读取不动产登记的数据,根据信息公示需要从内网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提取公示数据。

● 提供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公众信息WEB实时公示。

●可以对公示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查询。

●可以对登记有关业务信息进行统计。

● 按访问权限的不同,分别提供面向不动产登记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服务信息。

电能信息统一管理 篇3

【关键词】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低压集抄系统;数据采集统一平台;系统整合

0.前言

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营销现代化“十一五”规划》和《国家电网公司营销支持系统的功能规范》这两个文件中对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系统的建设将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规划发展,系统在当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于已经存在的各类采集系统、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系统整合,实现购、供、售层面的数据统一采集,为营销信息化提供更好的服务。系统的平台化、终端设备的标准化、技术的先进化、管理的科学化趋势将越来越突出。

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当时称为负荷监控系统。主要任务是削峰填谷,缓解用电紧张。随着电力紧张形式的缓解,系統的功能也从控制功能为主转到以管理功能为主,系统的名称也由负荷监控系统改为负荷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对专变用户进行用电情况监测,目前又扩展了许多功能,例如:电能质量监测、预购电、反窃电、电能计量设备监测等。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供电公司基本都建立了负荷管理系统,为营销现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国网公司在这么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约,例如96版和05版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技术条件》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给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建设和终端技术要求提供了很好的规范,促进了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发展。与配变监测、低压集抄系统相比,负荷管理系统是技术要求最高的采集系统,在具有丰富的数据采集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灵活的控制功能,对需求侧管理和预购电提供很好的服务,负荷管理系统具有兼容230M、GPRS、CDMA、光纤、PSTN等各种通信通道的特点。而且负荷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熟悉业务、专业的系统运行维护队伍。可以说在电能信息采集方面,负荷管理系统是技术成熟、管理科学的系统。目前很多地区都是在保护已有投资的前提下以负荷管理系统为基础进行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建设。

配变监测系统是在负荷管理系统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监视变压器的运行,同时扩展了配变台区考核总表的计量功能,台区电压考核和电能质量监测功能,无功补偿控制以及谐波测量功能。配变监测主要以测量和监视公用配电变压器低压端电压、电流等电气量信号来计算变压器的负载率,以此推测变压器的运行状况,同时辅以温度等信号量的检测来监视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由于公用配变的用户负载特性,使得配变监测更关注各个相别的电气量和参数指标,过负荷、过压、过流,电压三相不平衡、电流三相不平衡、功率因数过低等。配变低压侧同时作为配变台区电能考核计量关口,配变监测系统可以采集配变台区总表或者在终端具备交流模拟量接入时,可以具备该总表的功能,不再另行安装考核用电能表。系统除了上述功能,个别地区根据需要扩展了无功补偿控制功能和谐波测量功能。配变监测系统只是在个别地区小范围的使用,不如负荷管理系统使用的广泛。

低压集抄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对低压侧的数据进行采集。系统在90年代开始建设,由于低压侧都是居民,用户数量多、分布广、环境比较复杂,下行信道的通讯是难点,下行信道的通讯以电力线载波通讯方式为主,电力线受本身的脉冲干扰、对载波信号造成高消减等因素的影响,通讯效果不好。系统的数据采集成功率不高,只是在县级单位供电公司的部分台区试点运行,在全国没有大规模实际推广应用。近几年,在载波通讯芯片技术的成熟、试点的经验取得、营销现代化需要的基础上,各地开始大规模建设低压集抄系统。系统的重点是对公变台区的考核总表和居民用户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项比较少,电能质量监测、预购电、反窃电、电能计量设备监测等功能应用的也较少,由于居民用户比较多,基本是按抄表日进行数据采集。

2.SG186工程对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影响

国网公司SG186工程对公司内的8大业务模块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对营销部门的8个专业进行定位和功能设计,又先后出台了营销各个专业的业务模型说明书和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包括电能信息采集分册。这些文件的出台,理顺了各个业务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它业务类、“SG186”工程中其它应用、企业外部应用之间的关系。提出:(1)对售电侧各类采集系统进行整合,包括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低压集抄系统等;(2)在售电侧整合的基础上,利用调度、配电等相关系统的采集信息,将购电侧、供电侧、销售侧三个环节的实时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购、供、售三个环节实时信息的统一监控;(3)在一个统一采集平台基础上形成数据共享,为其它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4)理顺电能信息采集业务在其它各个业务之间的业务关系,特别是营销业务应用,把电能信息采集业务纳入营销业务流程。

3.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在已经存在的各类采集系统、国网公司SG186工程的实施、国网公司各种规范制定等环境下,面临新的发展方向:(1)整合已有的各类采集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数据存储、运行管理整合,形成一体化采集平台。各地可以根据自己地区情况,可以在比较成熟的系统上整合其它系统,也可以在保护已有硬件投资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软件技术对系统重新整合;(2)系统会基于国网公司和各省公司规范,统一规划、设计、开发,势必会和其它业务系统融合的更好;(3)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行数据统一采集后,可以给营销管理、市场和需求侧管理、计量管理、客户服务、辅助决策等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4)系统功能重点有所变化,随着电力紧张形式的缓解,系统控制功能减弱,对各种数据采集更加全面,更加合理、方便制定采集任务,但预购电、催费等功能的需要,控制功能不可缺少;(5)系统扩展功能更加丰富,综合分析、线损分析、上下网电量分析等高级分析功能更完善;(6)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营销一致的J2EE架构、面向服务的思想、完善的接口平台,与其它系统开发思想一致,进行无缝对接;(7)采集终端越来越规范,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集终端、低压集抄终端采用统一技术条件和通讯规约,方便运行维护管理;(8)通讯技术越来越成熟,在负荷管理系统广泛使用的230M专网、在低压集抄系统广泛使用的GPRS、CDMA公网、在变电站数据采集广泛使用的光纤、PSTN等。在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这么多通讯技术将在一个平台下兼容使用。

【参考文献】

[1]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2]国家电网公司.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典型设计.

[3]国家电网公司Q/GDW129-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论文下一篇:读书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