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

2024-05-30

受限空间作业(共9篇)

受限空间作业 篇1

前言:与其他行业相比, 化工企业受限空间 (如锅炉、储罐、塔) 作业较多, 受限空间内往往存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易中毒的化学物质, 而且受限空间因受作业场所限制, 作业比普通场所作业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所以化工企业受限空间更需要做好安全培训、安全隔离、安全监护、安全个体防护、安全作业的全员、全过程的控制。

一、受限空间的定义

通常一些生产厂家在生产化学品的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半封闭或者全封闭场所既为受限空间, 包括坑池, 井, 地下室, 还有各种容器, 管道和锅炉炉膛以及塔罐等。

二、受限空间作业的定义

深入到生产化学品的受限空间进行的生产作业叫受限空间作业。

三、受限空间作业证的名称及其内容

1. 受限空间作业证也称《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2.《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内容包括《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编号、受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项目栏 (所在单位、作业内容、主要介质, 还要有安全措施、确认人和负责人) 、受限空间作业单位负责栏 (包括作业单位、安全措施、作业人和负责人等) 、安全分析栏 (包括分析项目、分析数据、分析人和确认人等) 、会签人和批准人等组成。

四、为什么说受限空间作业是复杂的

1.

受限空间比较狭小, 通风的通畅度不够, 气体扩散受到阻碍, 在生产过程、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 (蛋白质腐败) 、呼吸作用等产生的气体往往是有毒的, 这些气体还容易积聚, 积累之后浓度增加。也有一些无味的有毒有害气体降低了作业人员的警惕性, 引发中毒、窒息等事故, 吸入一些高浓度的有毒气体会麻痹神经。

2.

照明和通信也形成了受限空间的复杂性, 在这个狭小空间里面的照明和通信是不够通畅的, 以致作业和应急救援都有难度。

五、有哪些事故类型

受限空间作业的事故主要以中毒和窒息为主, 类型包括中毒、窒息、火灾、爆炸、淹溺、坍塌、化学腐蚀、触电等。氯气、光气、硫化氢、氨气、氮氧化物、氟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煤气、甲醛气体等是常见的有毒气体, 人体吸入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会造成急性中毒。

六、怎样做好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隔绝

受限空间可能会与其他系统相连通, 涉及到连通的管道和孔、洞都应该进行有效隔离 (孔、洞要进行严密封堵) ;采用插入盲板法或拆除一段管道代替水封或关闭阀门等隔离管道;如果的设备是带电的, 停机后一定要确保电源被切断, 上锁并挂上警示牌。

七、怎样做好受限空间的清洗或置换

空间内盛装涂料决定了要对其进行清洗或置换, 清洗过后的含氧量 (18%-21%, 富氧环境下≦23.5%) 、有毒物质和可燃气体浓度都要达标。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在4%时, 要求被测浓度的体积百分数≦0.5%;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4%时, 其被测浓度的体积百分数≦0.2%。

八、怎样做好受限空间的通风

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保证受限空间的空气流通顺畅:可以将与大气相通的各种孔 (人孔、手孔和料孔) 、风门、烟门等设施打开, 让自然风顺利进入里面, 称为自然通风;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通风措施, 视情况而定;如果是通过管道进行送风时,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送风前对管道内的介质和风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及确认;最后, 禁止向这个狭小的受限空间输送氧气, 富氧空气也不能输送。

九、受限空间分析内容及注意事项

对受限空间进行分析包括内部气体的采样检测 (30分钟前进行) , 一般要求采样具有代表性, 如果在大面容积的受限空间, 还要在上、中、下各部位分别进行气体采样。各种仪器仪表都应处于有效使用期内。对受限空间进行检测周期设定一般为2小时, 如果在作业期间中断监测时间超过30分钟, 需要对受限空间进行重新监测并分析;当发现受限空间有任何异常情况, 就必须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作业, 安排人员迅速进行安全撤离, 此后要对该空间进行重新监测和分析, 监测合格后可继续作业。采样人员只能在穿戴了规定的防护措施之后才能允许深入受限空间进行采样。

十、怎样做好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

受限空间经过清洗和置换并不能满足作业要求, 作业人员就必须采取一定的个体防护措施。例如在缺氧或有毒环境下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 必要时携带救生绳, 在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空间穿戴好合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可以使防腐蚀的, 也可以是防静电的, 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使用的工具必须是防火花的。如果受限空间有噪音产生, 作业人员要在配戴好防噪声的护具, 例如耳塞、耳罩等。

十一、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对照明和有电有什么要求

通常情况下受限空间的电压小于36V, 潮湿环境或狭小容器内进行作业, 电压要求更低 (<12V) , 潮湿换将下好要注意绝缘, 保证金属容器良好接地。如果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的电压超过36V, 需要配备漏电保护器, 在受限空间进行电焊, 也需要设置漏电保护器。此外, 临时用电需要办理用电手续才可进行, 按GB/T13869规定架设和拆除。

十二、做好受限空间作业的监护工作要注意什么

在受限空间外需要配备监护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员与作业人员前共同对安全措施进行检查, 还要确保联系信号的统一性, 不能出现信号错误。监护人员的数量要根据作业的风险适当增减, 监护人员要掌握本次作业的作业人员的身份和数量, 对人员和作业工器进行清点。

十三、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的职责是什么

负责人的主要任务是在作业环境和方案等合格后安排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当受限空间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停止该作业、检查应急设备是否完好、核实联系、呼叫方法、劝阻或责令退出未经允许就进入的人员。

十四、受限空间监护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监督和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了解可能存在的危害、察觉并判断异常情况、保持作业人员的信号沟通、观察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情况异常时迅速撤离作业人员, 帮助他们逃生, 呼叫紧急救援, 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的一些基本知识。

十五、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遵守规章制度, 服从监护人员安排, 对工作内容、地点、时间、要求、危险因素和补救方法进行详细了解, 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做好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的有效交流, 监督安全补救措施的落实情况。若发现作业监护人员履行职责不合格时, 停止作业并撤出, 一旦身体有不良反应, 立即发送信号。

十六、受限空间审批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对《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办理进行审查、了解受限空间的结构、检查并落实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七、如何做好《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作业单位负责《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并办理, 填好对应栏里面的要求内容, 受限空间的单位负责人对《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进行审批。《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根据受限空间的环境和空间改变需要进行改办, 该证一式三联, 分别监护人、相关负责人和受限空间的单位对应保存, 且保存期大于等于一年。

十八、防范受限空间事故的安全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 落实作业热暖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管理细则、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应急器材、掌握科学施救的方法。

十九、怎样做好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单位要把“受限空间的安全作业及其事故防范”作为新员工入厂培训和每年定期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目的是让作业和外包人员等了解其作业的内部结构、如何使用仪器、潜在风险及如何防范、以及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救护方法等。

二十、受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求

受限空间应急预案是提前准备的, 以受限空间的危险辨别和风险评价为基础的, 按照相应法规章程要求完成的, 根据本次作业的任务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的操作性强的科学的救援计划, 该计划应规定了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方法, 以及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此外, 我们还要做好应急救援器材的配置, 防止因为救援器材配置不当造成的救援任务加重。

应急预案是的内容是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该明确知晓的, 他们也需要熟练掌握应急设施的使用技巧, 避免在危急关头不会使用救急设备造成大量伤亡;为了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提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 需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

结束语:虽然在受限空间进行生产操作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 但我们只要充分认识作业许可的内容、有效识别危险的有害因素、严格执行现场交底, 从这些方面完成方案的落实, 达到了工作许可的检测、确认和监护措施、应急预案措施等的相关要求, 并落实好安全责任, 我们就可以实现安全作业, 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摘要:本文根据问答的形式, 介绍了化工企业受限空间的相关概念、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和培训、应急预案以及安全救援。

关键词:化工企业,受限空间,安全作业

参考文献

[1]GB/T 13869用电安全导则.

[2]AQ 3025-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3]AQ 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受限空间作业 篇2

第一章 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一、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受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

1.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蛋白质腐败)、呼吸作用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

二、密闭空间作业时应随时注意通风检测

2.有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味的,易使作业人员放松警惕,引发中毒、窒息事故此外,一些受限作业空间周围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的坍塌或其它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等,作业使用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

3.有些毒气体浓度高时对神经有麻痹作用(例如硫化氢),反而不能被嗅到。

三、受限空间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

此外,一些受限作业空间周围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的坍塌或其它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等,作业使用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

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

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味(臭鸡蛋味),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硫化氢浓度在0.4mg/立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时,吸入数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越容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mg/立方米时,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超过1000mg/立方米,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窒息:引起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的过程称为窒息。不同浓度的氧气对人体的影响如下:

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一家知名跨国化工公司曾做过统计,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

部分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没有制定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制度或制度不完善、不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做危害辨识,未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或是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未进行培训和演练,作业和监护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导致事故状态下不能实施科学有效救援,使伤亡进一步扩大。

第二章 受限空间的危害因素是从哪里来的

一、有限空间中的气体或液体的泄漏或挥发

化学物质可能从化学品储罐、天燃气管道的法兰、阀门等处泄漏,进入有限空间,形成多种危害环境。

二、有限空间中有机物分解

(一)有机物(生活垃圾、动植物)的分解产生CH4、CO、H2S ,导致中毒或窒息。

(二)氧气被细菌消耗导致缺氧。

(三)有机物分解产生CH4、CO、H2S等可燃气体导致爆炸和燃烧。

三、有限空间中燃烧及氧化使氧气被吸收

在有限空间中焊接、加热、切割作业会消耗氧气,铁生锈会消耗氧气,导至缺氧。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有毒气体。

四、富氧环境

氧气含量>22%就会增加燃烧的可能性。

五、清洁有限空间时也可能产生职业危害

(一)气体仍然能从被多孔墙壁吸收后释放出来或从清洁时产生的淤泥中释放出来;

(二)氧气会被惰性气体置换,导致缺氧;

(三)释放出来的气体会达到爆炸浓度,导致燃烧爆炸;

(四)清洁剂与某些物质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

六、有限空间涂刷涂料

涂料及溶剂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或二甲苯有毒气体,对喷刷人员危害极大。

七、可燃性固体颗粒的形成

碳粒、粮食粉尘、纤维、塑料屑以及很细的可燃性固体颗粒会形成易燃易爆环境。

其它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种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噪声和振动、电离辐射等。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一、爆炸与燃烧

爆炸:是指物质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放出巨大的能量(光和热或机械能)的现象。

爆炸的三种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物理化学爆炸。

密闭状态下燃烧可转化为爆炸。

高热、冲击波、有害气体

高热:烧伤

冲击波:击伤、爆炸后,碎片飞出,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伤害。

有害气体:爆炸后产生的CO、NO、CO2吸入中毒窒息。

二、溺水

在有水积蓄的地下有限空间、粪坑粪池、腌菜窖、沉淀池、污水池、下水道中清理、维修工作,有可能因中毒、受伤或不慎跌落可致淹溺。

三、坠落

高处坠落事故是外伤性职业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触电

人体触及或靠近带电体时,使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或形成电弧波、闪击放电的现象。

第三章 受限空间的危险性分析

一、缺氧(氧气的作用)19.5-23.5% 正常氧气浓度

15-19% 工作能力降低、感到费力

12-14% 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协调能力和感知判断力降低 10-12% 呼吸减弱,嘴唇变青

8-10% 神智不清、昏厥、面色土灰、恶心和呕吐 6-8% 呼吸停止,6-8分钟内窒息死亡

4-6% 40秒后昏迷、抽触、呼吸停止,死亡

二、易燃易爆

1、环境

当可燃性气体浓度超过最低爆炸限度的10%时;当空气中易燃性粉尘相对集中,从而使可视距离在1.5米以内模糊时;当氧气浓度在23%以上时。

2、火源 电动工具;焊接、切割;吸烟。

三、中毒窒息(H2S、CO等气体的作用)

一氧化碳(CO)在以下含量(PPM)时人体的症状: 50 容许浓度 8 小时

200 轻度头痛,不适 3 小时 600 头痛,不适 1 小时

1000-2000 混乱,恶心,头痛 2 小时 1000-2000 站立不稳,蹒跚 1.5小时 1000-2000 轻度心悸 30 分钟

2000-2500 昏迷,失去知觉 30 分钟

四、物理危害

--极端的温度--噪音

--湿滑的作业面

--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

五、吞没危险

--储存在筒仓或容器中的松散物,如谷物、沙子、煤渣等--管道或阀门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下水道水流

六、接触化学品

有如下渠道会使你接触并受到化学品的危害:眼 / 皮肤接触、吸收、吞食、吸入、注射

危害可能会在接触或暴露化学品后几个小时后才显现出来,也有可能会立即表现的;应尽快得到医疗救助;应事先审核MSDS来避免接触毒物。

第四章 受限空间作业许可流程步骤

1、作业许可证的申请

作业负责人负责申请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前应准备如下相关资料:

—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内容详细说明;

— 工作安全分析结果;

— 应急救援计划;

— 相关安全培训证明和会议记录;

— 其他。

2、工作安全分析(EHS.CN)

工作安全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工作步骤、存在的风险及危害程度、相应的控制措施等;

第一步: 选择要进行分析的工作

选择的依据为风险的:

严重程度

-可能发生的几率

第二步: 把工作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或步骤

危害=暴露频率×严重性

第四步: 认识可能的风险

消除

-减少/代替

管理控制

-个人防护设备

3、书面审查

收到申请人的作业许可申请后,批准人应组织申请人和作业涉及相关方人员,集中对许可证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书面审查,并记录审查结论。审查内容包括:

----确认作业的详细内容;

----确认所有的相关支持文件,包括风险评估、安全工作方案、作业区域相关示意图、作业人员资质证书等;

----确认作业前、作业后应采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确认安全作业所涉及的其他相关规范遵循情况,如《作业许可管理规范》、《个人防护装备管理规范》等;

----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间的相互影响,并确认安全措施;

----确认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

----其他。

4、现场核查

书面审查通过后,所有参加书面审查的人员均应到许可证上所涉及的工作区域实地检查,确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现场确认内容包括:

----与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现场作业人员资质及能力情况;

----气体检测和监测设备的情况;

----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安全设施的配备、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作业相关的培训、沟通情况;

----作业方案中提出的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5、作业许可证的审批

----确认通过书面审核和现场核查;

----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申请方和受影响的相关各方均应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如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录在案,申请人应重新提交一份带有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申请;

----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现场关键人员变更时,应经过批准人和申请人的审批。

6、作业许可证的期限、延期和关闭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班次;

---根据具体情况,可延期。延期后总的期限不能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重新办理作业许可证;

---隔日继续作业的,应召开每日进入前会议,确认安全措施到位,并做好记录。

---作业完成后,申请人与批准人在现场验收(清点工具、清理现场,解除隔离设施等)合格后,双方签字后方可关闭作业许可证。

7、作业许可证的取消

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生产单位和作业单位的现场监督人员应立即取消作业,终止相关作业许可证,并通知批准人。若要继续作业,应重新办理许可证。

----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

----作业内容发生改变;

----现场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发生重大偏离;

----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不安全行为;

----现场作业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事故状态下。

8、作业许可证的管理

作业许可证应包含作业活动的基本信息,包括:

— 作业单位;

— 作业区域;

— 作业范围、内容;

— 作业时间;

— 作业危害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 作业申请;

— 作业批准;— 作业关闭。

第五章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注意要点

1、进入前准备

(1)、资料/文件

进入受限空间必须至少提前24小时申办本项目《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一般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最长期限为24小时,特殊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最长期限为8小时,每个班次工作结束后,应暂时关闭许可证,并将出入口封闭或悬挂“危险!禁止入内”的警示牌。

如期限过后作业尚未完成,需要申办新的许可证。

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一式三联,监护人、监理单位、承包商各保留一联。(2)、监护人

受限空间作业须指派至少一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监护人,明确其监护和救援职责,且监护人应有明显标识并经过急救知识培训。

进入受限空间前,每个作业人员必须将其出入证交给监护人员,并存放于显著位置。作业期间,承包商应在受限空间出入口处挂进出人员记录牌,或张贴进出人员记录单,内容必须包括进出人员姓名及签字、进出时间、监护人签字等内容。作业人员在完成作业并离开受限空间时,可取回出入证。

(3)、气体检测:检测要求

---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事前应进行气体检测,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如作业中断,再进入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进入受限空间期间,气体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气体监测,如焊接作业、钻孔作业、清淤作业等;---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连续监测仪器应安装在工作位置附近,且便于监护人、作业人员看见或听见;---检测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检测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受限空间的顶端、中部和底部;---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测试次序为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注:千万不要凭感觉判断封闭场所内部是否安全。

---受限空间内外的氧浓度应一致。若不一致,在授权进入受限空间之前,应确定偏差的原因。

---氧浓度应保持在19.5%~23.5%;---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所在地)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如有一项不合格,应不得进入或立即停止作业。

2、人员防护

(1)在对受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

(2)可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受限空间通纯氧;(3)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4)强制通风设备应持续、有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

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1)在有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的受限空间,应使用防爆型的设备和工具;(2)进入金属容器的用电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其开关箱严禁带入容器内,电源线不得有接头

(3)受限空间内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金属容器或潮湿环境须采用电压不超过24V的安全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入容器和接触到容器。

(4)受限空间内阻碍人员移动、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影响救援的设备(如搅拌器),应采取固定措施,必要时应移出;(5)必要且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4、受限空间监护人

(1)监护人对“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停止作业。

(2)监护人必须记录进出受限空间的每个人员姓名、进出时间、以及运进受限空间的所有设备和工具。同作业人员拟订联系信号,并在进出口处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现场随身携带作业许可证。

5、受限空间用火作业

(1)制定通风方案,确定合适的排气口用来排出用火区域的烟气和有害散发物。必须提供持续的和足够清洁的气源。

(2)乙炔和氧气瓶必须放置在受限空间外。当由于任何原因暂停工作时,必须将供气软管与气瓶断开或将工具带出受限空间。

(3)受限空间内应始终保持整洁有序。所有不必要的材料都必须从受限空间内清除。

6、紧急救援

(1)紧急情况下,按以下的优先顺序采取救援: 进入者采取自救;救援者应在空间外部对进入者进行施救;救援者进入受限空间对进入者进行救援。

受限空间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1 受限空间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的因素

作业人员存在的问题:外部作业人员大多没有持证上岗, 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在不熟悉受限空间作业中危害因素、安全措施情况下准备不足, 盲目作业;未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 电焊作业中没有佩戴护目镜、面罩、绝缘手套、工鞋, 气焊作业中气瓶与气瓶之间、气瓶与动火点之间没有保持安全距离, 临时用电中无漏电保护, 电源线路联接不规范等违章行为,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监护人员存在的问题:外部监护人员作业现场临时指定、无证上岗;与作业人员职责不分, 监护意识淡薄, 对小小隐患, 抱有侥幸心理, 置若罔闻;监护人员监护能力不强, 在作业前, 外部监护人员不能细致、准确地进行安全措施确认。在作业中, 不能充分掌握作业人员面临的危害因素、面临危害时的行为表现及救护措施, 遇到危险, 盲目施救。作业结束时不能认真地进行作业监督验收等;按照监护程序, 施工组织单位、施工单位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全过程实施现场监护, 事实上, 监护人员监护知识缺乏、能力不强, 致使“双监护”落空。

1.2 物的因素

受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因素:氧气不足的危害、存在着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着有毒气体, 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气体。

受限空间作业中防护设备、用品不能正常使用或者配备不到位:检测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取样检测无代表性、作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作业设备简陋等。

1.3 管理因素存在的问题

作业队伍准入、录用监管不严;危害因素分析缺位, 安全措施确认不严;作业现场目视化管理不到位;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管理不严;应急救援管理相对薄弱等。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严格教育培训, 加大监督力度, 切实解决人的问题

通过抓教育培训费用、人员到位情况, 解决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无证上岗, 安全知识缺乏, 盲目作业、监护能力低问题;加大监督力度, 强化作业监督队伍建设;将教育培训不落实、无证上岗列入违章范畴管理;严格追究责任, 切实解决违章操作、监护不力问题;严格受限空间技术措施落实, 严禁不符合作业, 防控自然存在的危害因素;根据技术指标, 落实安全隔绝、清洗和置换措施;根据技术指标, 落实通风、检测和防护措施;严格受限空间检测仪器、防护用品、作业设备配备、监督管理, 切实解决配备不到位、功能失效问题, 对检测仪器失灵、失效、作业设备因陋就简等, 给予查封、扣押, 对相关单位进行严厉的处罚等。

2.2 加大监管与追究力度, 切实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作业监督队伍建设, 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 为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保障;将教育培训不落实、无证上岗视为违章范畴监督管理;严格追究责任, 切实解决违章操作、监护不力问题;对监护意识淡薄、监护知识缺乏、监护不到位、“双监护”不落实等行为, 发现一起, 追究一起, 切实解决监护不力问题。

2.3 严格技术措施落实, 配备符合标准的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和作业设备, 切实解决物的因素存在的问题

根据技术指标, 落实安全隔绝、清洗和置换措施, 落实通风、检测措施, 采样检测分析要有代表性, 保障其内部任何部位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作业中要加强定时检测;严格受限空间检测仪器、防护用品、作业设备配备监督管理, 切实解决配备不到位、功能失效问题;加大监管与追究力度, 切实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4 强化作业现场目视化管理, 切实解决安全警示标识设置不到位问题

根据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实际,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将受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设置在作业现场醒目位置;同时设置警示牌, 对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现场负责人等进行指导、警示, 避免无关人员误入而产生危险。

2.5 强化作业票管理, 切实解决许可证管理不严问题

严格许可证审核、签发管理;强化许可证使用管理;对受限空间作业全过程实行现场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遇到异常事故隐患, 责令停止作业、收回许可证;对不执行“三不原则”单位、个人, 进行严厉处罚、处分;严格执行许可证关闭程序;受限空间作业完成后, 甲乙双方现场安全负责人、监护人员等共同负责合格验收, 在许可证完工验收栏中签字确认, 关闭许可证, 并将许可证留存备案。

2.6 强化应急救援管理, 切实解决应急救援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

从严审定应急预案制定, 保障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措施的实用性、操作性, 避免照抄照搬、不切实际;对现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现场负责人等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培训, 使其明确紧急状况时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联络方式、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 使现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掌握现场救生设施、消防器材使用技能;对培训情况实行痕迹管理, 参与培训人员签字留存备案;开展救援装备督察和实战演练观摩活动, 保障应急救援预案实用性;针对易燃易爆作业现场, 严格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到位、人员职责是否落实、防火措施是否可行等。

3 结束语

虽然受限空间作业, 存在着人、物、管等方面因素的问题, 对作业人员安全、设备安全构成威胁。但是, 只要本着负责任态度, 切实解决人、物、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油田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新安全生产法[S].

[2]中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S].

受限空间作业化工事故案例 篇4

符合以下条件的称之为受限空间: 物理条件(同时符合以下3条)

a)有足够的空间,让员工可以进入并进行指定的工作; b)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 c)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

危险特征

(符合任一项或以上)

a)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b)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进入者的物料;

c)内部结构可能将进入者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 d)存在已识别出的健康、安全风险。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编辑

内容

总之,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在受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受限空间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8月,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

进入受限空间的原则 所有人员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必须制定和实施书面受限空间进入计划。2 所有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必须持有有效的进入许可证。

3只有在没有其它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考虑进入受限空间。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列出危害因素清单,危害因素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气体危害 b)窒息危害 c)有毒有害气体

d)可燃气体和爆炸性气体 e)被淹没/埋没 f)机械危害

g)其它,如电击、温度、辐射、噪音等 必须采取以下危害预防行动

a)评估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潜在的危害的程度;

b)制定措施消除、控制或隔离在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的危害; c)在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检测受限空间中的气体环境; d)保持安全进入的条件;

e)预测在受限空间里的活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f)预测空间外活动对受限空间内条件的潜在影响。[1]

●案例

某市化工原料厂碳酸钙车间计划对碳化塔塔内进行清理作业,在车间办公室车间主任安排3名操作人员进行清理,只强调等他本人到现场后方准作业(车间主任在该公司工作时间较长,以往此种作业都凭其经验处理),其中1人先到碳化塔旁,为提前完成任务,冒险进入碳化塔进行清理,窒息昏倒,待其余2人与车间主任到时,佩戴呼吸器将其救出,但因窒息时间过长已死亡。经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制定有关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制度。●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该厂制定的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不全,受限空间作业仅凭经验进行,作业人员为赶进度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进入塔内作业,引起了事故的发生。●提示

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⒈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检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要害岗位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值班制度、安全生产竞赛办法、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办法等;

⒉安全技术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电气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技术管理等; 二)、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符合要求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三)、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进塔检修时必须办理“进塔入罐许可证”,严格执行进塔入罐的“八个必须”: ⒈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⒉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⒊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⒋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⒌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⒍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⒎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⒏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四)、在布置生产工作的同时,需同时布置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动火作业化工事故案例 ●案例

某化学品生产公司利用全厂停车机会进行检修,其中一个检修项目是用气割割断煤气总管后加装阀门。为此,公司专门制定了停车检修方案。检修当天对室外煤气总管(距地面高度约6米)及相关设备先进行氮气置换处理,约1小时后从煤气总管与煤气气柜间管道的最低取样口取样分析,合格后就关闭氮气阀门,认为氮气置换结束,分析报告上写着“氢气+一氧化碳<7%,不爆”。接着按停车检修方案对煤气总管进行空气置换,2小时后空气置换结束。车间主任开始开《动火安全作业证》,独自制定了安全措施后,监火人、动火负责人、动火人、动火前岗位当班班长、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未到现场)先后在动火证上签字,约20分钟后(距分析时间已间隔3小时左右),焊工开始用气割枪对煤气总管进行切割(检修现场没有专人进行安全管理),在割穿的瞬间煤气总管内的气体发生爆炸,其冲击波顺着煤气总管冲出,击中距动火点50米外正在管架上已完成另一检修作业准备下架的一名包机工,使其从管架上坠落死亡。●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该公司在进行动火危险作业时未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动火作业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在选取动火分析的取样点、确定动火分析的合格判定标准、分析时间与动火时间的间隔、动火证的办理过程中都存在着严重违章行为,致使煤气总管中残留的易燃易爆性气体,在煤气管道被割穿的瞬间遇点火源而引发管内气体爆炸,导致一名作业人员高处坠落后死亡。●提示

一)、动火作业时公司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以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二)、应明确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各个人员的职责,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⒈动火作业时应科学确定动火分析的取样点、取样数量,以及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⒉动火分析的合格判定标准应为: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⒊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 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n,应重新取样分析;

⒋动火人应参与安全措施的制定、应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是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最终确认人,应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

三)、在有多个检修项目同时进行时,应充分分析各项检修项目的危险性及相互间的关联性,对相互间有影响的项目,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明确作业时的相互协调及注意事项。

操作不当化工事故案例 ●案例

某化工有限公司一号车间固色剂岗位,主要使用原料为甲醛(易燃)等,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岗位定员为三名员工,其中一名为班长。在一次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按程序正常投料,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依据工艺操作规程需开反应釜夹套冷却水降温时,班长安排一名员工去开冷却水阀,自己未去现场,该名操作工却误打开了冷却水阀旁边的蒸汽阀(冷却水管道、蒸汽管道、甲醛管道上均只涂了防锈漆,阀门上面未挂标识牌),致使反应温度迅速上升,反应釜内的物料大量汽化、釜内压力迅速升高而导致爆破片动作,含甲醛蒸汽的物料从放空管冲出引起火灾,造成1名操作人员死亡。事故发生后,在对该岗位以往操作记录的检查中发现,操作记录中有多处控制指标超标的情况记录。●点评

本起事故中由于操作人员未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在需打开反应釜夹套冷却水降温时,却误打开了蒸汽阀,致使釜内压力迅速升高而最终引起了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在生产现场该公司未对输送属于危险化学品物质的管道进行危险标识,违反了《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中的相关规定。●提示

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尤其应加强对操作人员应会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是极为重要的;

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⒉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实行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的三级教育和培训; 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

⒋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工业生产中非地下埋设的气体和液体的输送管道进行识别标识,以便于识别工业管道内的物质。管道内的物质,凡属于GB13690所列的危险化学品,其管道应设置危险标识;

四)、在同一地点安装有多个阀门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可分别在阀门上悬挂明显的标识牌,如:蒸汽阀门、冷却水阀门、甲醛物料阀门等以示区别;

五)、公司应定期组织不同专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如工艺纪律、设施设备等专业安全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研究整改对策,及时消除隐患,一经发现违反公司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的现象,应严格按公司制定的相关管理考核细则进行处理; 六)、公司应进一步完善岗位操作法,明确在对重要阀门进行开、关操作时,要进行确认复检即:一人开、关阀门后、另一人复查确认。

压力容器检验案例

2007年11月,分院对济宁恒立化工有限公司使用的1台400M3液氨球罐进行全面检验,经磁粉探伤共发现该球罐内表面存在196处裂纹,其中球壳对接焊缝有5处,其余191处裂纹均位于球壳板去除吊耳、工卡具后焊接痕迹及热影响区。裂纹大多呈细长形树枝状,长度在20—60mm,深度在1—6mm之间。工作人员对检验中发现的大量裂纹进行打磨处理,对打磨后形成的凹坑超出允许范围的部位进行了补焊,及时消除了严重的事故隐患,确保了该球罐安全运行,避免了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停车不当氧升高装置爆炸损失重化工事故案例

1991年6月10日,燕山石化公司聚酯厂氧化车间氧化装置反应器气相系统局部氧含量超标,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爆炸,造成部分设备、管线破坏,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93万元的严重事故。

当日上午10时许,该厂氧化车间氧化工段按1991大检修安排及停车方案、程序进行计划停车。9时40分,开始降反应器空气量。10时停配对二甲苯、醋酸、催化剂混合料,并降混合进料量。10时30分停进混合料,同时停进空气、随之在现场关闭保压阀和尾氧取样阀,关闭第二冷却器HE—302冷却水阀,于10时43分氧化反应器HR—301气相管线系统发生爆炸。事故原因:

这起事故可能是反应器气相系统中局部氧含量瞬间升高发生化学爆炸,瞬间产生高温高压。

(1)导致反应器气相系统中局部氧含量瞬时升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在事故发生的前一段时间,氧化反应工况欠佳,从1991年6月9日至6月10日的TA分析日报和氧化部分仪表记录看:氧化反应器混合进料中催化剂浓度在规定指标的下限,水含量超过12%,反应尾氧含量平均为5.4 %,氧化反应温度有下降趋势,TA中4—CBA有上升趋势,在该工况下,易造成气相系统中氧含量局部升高。

②氧化反应器混合进料调节阀被冲刷、腐蚀严重,在停车过程中,在现场手动调节HG—204泵出口阀、进料量波动,控制室操作工根据混合料进料量相应提高了空气量,造成混合料进料量与空气量不匹配,瞬时间氧含量升高。

③按操作法要求,在停反应器混合料进料的同时停止反应器的空气进入量,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同步,这也可能造成氧含量瞬时升高。

④氧化反应器的两个空气调节阀,保持原状态在常温下,打压0.4Mpa,做水泄漏试验分别为3ml/min和6ml/min,但在空压机出口温度(208℃)和压力(2.93Mpa)下可能泄漏,而造成氧含量升高。

由于以下因素,使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2)关于爆炸火源:爆炸火源有两种可能,即:

①在气相系统局部燃烧引爆。可能气体夹带催化剂,滞留在气相系统某处(第一冷却器HE—301上管板的沟槽里),促使PX氧化,这时又趋于保温保压阶段,反应热不能及时移出,更加剧反应,形成高热点引起自燃并引爆混合气体。②在反应工况下,混合气体的自燃点为200~300℃,可能形成极易燃烧的物质,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

③爆炸中心:根据爆炸各部位破坏情况的考察分析,爆炸中心可能在第一冷凝器(HE—301)顶部。

这起事故也存在着思想麻痹、管理薄弱、设备腐蚀、职工素质等方面的一些教训,应认真吸取。

高压液氨泄漏产生静电着火化工事故案例

1992年5月1日,湖北化肥厂尿素装置经小修后逐步转入开车。零时,化工三班接班时,合成氨一段转化炉蒸汽恒温,尿素井温钝化。3时左右,尿素循环岗位操作工发现液氨预热器封头泄漏,报告中控室后发现液氨压力指示波动,液氨压力升高。班长在向厂调度汇报同时,安排人去关闭液氨进入尿素界区总阀。就在将总阀关了几扣时,听见氨泵房内一声响并窜起火苗,火势迅速扩大。经及时报警和扑救,大火在15分钟内扑灭。此次事故造成泵房部分电气、仪表电缆及部分照明受损,直接经济损失0.6万元,装置停产三天。事故原因:

(1)在合成车间氨库岗位提压过程中,尿素车间泵房高压液氨泵垫圈损坏、法兰呲漏,跑出的液氨在空气中气化。喷出的液氨与空气高速摩擦,又快速分离成液滴并成雾状,产生喷射带电,带出的静电导致局部爆燃,并引起火灾。(2)操作工未及时发现法兰呲漏并进行及时的处理。(3)联系不周。化工二班于4月30日夜启动液氨输送泵打循环,化工三班在5月1日3时正式转入氨裂解操作需提压时,没告诉尿素车间当班人员。氨系统压力上升时,尿素车间不知是何原因,交接班时也未认真进行交换。

违章进塔无知丧命化工事故案例

1992年10月27日16时30分,兰化公司化肥厂压缩车间3号压缩机因故障停车,同时将3号水洗塔停下,准备开塔检查瓷环损坏和淤泥堵塞情况。晚上,用氮气开始对塔内煤气进行置换。28日9时,氮气置换合格后交检修拆开水洗塔大盖,车间安排水洗化工段长检查瓷环损坏情况后,用“倒洗法”清洗3号水洗塔内的淤泥。到11时30分,检修工拆掉了水洗塔喷头与大盖。28日13时10分,工段长和白班化工甲到塔平台检查塔内瓷环损坏情况。13时15分,车间生产主任也到塔顶检查,并说瓷环损坏不严重,倒洗一下就可以复位了,说完后去了别处。工段长在没戴面具的情况下,进塔捡出两桶碎瓷环,出塔后安排用水对塔倒洗。第一次洗得不理想,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二次倒洗时,因塔内已经充水,水阀又开度过大,使塔内一些瓷环冲出,部分护壁木板位移,有些木板被夹裹在瓷环中。倒洗后未排水,工段长就安排清理木板工作,并让化工甲去事故柜中拿两台氧气呼吸器来。这时化工乙提出叫主任看一下再干,工段长便把生产主任找来。主任看了塔内情况,同意将木板捡上来,并交待要打开塔下人孔再干(意思是进行空气置换)。工段长说就几块木板,人孔不要打了,戴上面具就行了。这时甲已背了两个氧气呼吸器来到塔顶平台,甲戴了呼吸器准备进塔,主任检查了面罩的密封性和气瓶压力。甲进塔后开始捆绑木板(作业面距塔顶大盖孔2.8m),主任看着吊完第一钩后去了别处。甲在塔内继续作业,吊了七、八次木板后,工段长问甲感觉怎样(此时约14时40分),甲用手示意要求出塔,工段长立即让人落下电动葫芦钩头,甲用手去抓钩头没抓着,便拉下面罩想去抓,但面罩一拉下人就倒下了,工段长见状要进塔去救,乙喊要戴面具,但工段长未听,抓住电动葫芦钩头就下塔,进塔后就去抱甲,但感到不适,便向上打手势要呼吸器,塔外的人将另一只呼吸器扔了下去,刚打开氧气瓶的活门,但已无力戴上面罩,也随即倒下。14时55分接到报警后,气防站和其他人员于15时10分将两人救出,经医院抢救终因深度窒息,两人于16时50分死亡。事故原因:

(1)塔内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仍在解析,事故后采样分析,塔内二氧化碳为39.3%,氧气12.2%,氮气和氩气42.4%,一氧化碳1.0%。

(2)对倒洗工艺的可行、安全可靠性和水量大小等缺乏认真考虑。事故前,第二次倒洗将水洗塔炉壁板冲坏,不得不改变原倒洗后封塔的程序,必须进入清理。(3)在进塔清理前,未办理进入容器的安全作业票,又没对排放水和塔内进行检测。在没有准备安全绳、没有明确监护人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戴呼吸器进塔,致使甲窒息后,因没系安全绳而不能将其及时救出。塔外的工段长急于救人,忽视自我保护,致使事故扩大。

(4)人员素质差,应变能力低,操作工未出塔就摘掉面罩纯属无知。

进塔不办许可证检修作业把人伤化工事故案例

1992年3月21日,齐鲁石化公司二化肥合成氨装置按计划进行大修。氧化锌槽于当日降温,氮气置换合格后准备更换触媒。3月22日,对氧化锌槽工艺及N2线加盲板与系统隔离。25~26日用自流法从氧化锌槽下部卸触媒。27日因触媒结块严重,卸触媒受阻,办理进塔罐许可证后进入疏通。从3月28日~4月1日止,氧化锌槽白天连续作业,均未办许可证,车间因此产生了麻痹思想。4月2日,开始装填触媒,8时30分,在3名职工监护下,一助理工程师在没办理进塔罐许可证的情况下,攀软梯而下,突然从约5m高处掉入槽底。监护人员立即佩带氧气呼吸器下去,8时40分将其救出,造成头部右颅骨损伤。事故原因:

(1)3月22日氧化锌槽的工艺、氮气管线加盲板与系统隔离。23日根据工艺需要通知检修拆掉已加上的氮气线盲板,并要求触媒卸完后重新加上,但触媒卸完后没及时加上盲板。(2)4月1日下班前,车间怕下雨将人孔用塑料布罩上,下部卸料孔把上档板,氮气阀门不严,造成空气不流通内部缺氧。(3)3月28日~4月1日,各工种下槽作业均未办许可证。当时作业时,安全人员不在场,虽有3人监护但安全措施不完善。

炉颈超温设备损坏化工事故案例

1990年5月3日,宁夏化工厂合成氨装置由于4114—R1三段触媒阻力大,进行停车处理。6日,两台气化炉先后点火升温。7日22时,2号炉投料产气,并导入变换及净化系统,等待1号炉投料并气。8日8时,1号气化炉正在正压升温,发现炉内温度无指示,现场检查有爆燃声。8时20分,仪表班的三位职工在炉上巡检时也听到炉内有爆燃声,并有震动,随即告诉气化操作工。操作人员认为爆燃声是因液化气和空气配比不合适,立即上炉进行调整。调整后炉温度上升,爆燃声消失,燃烧正常。8日10时10分,炉内温度升至900℃,炉壁热电偶报警,1号化气化炉上部炉颈外壁热偶测温区4112-TA14-4灯亮。仪表工拿着仪表到现场,没弄清具体位置,误测了平时常出现报警的1号气化炉炉体中部热电偶测温区4112-TA14-3区温度为130℃,属正常,并将结果告知操作工。操作工根据仪表工的误测结果,未作确认和分析,认为是误报警,故未引起重视。下午2时30分,1号气化炉投油。3时45分,炉顶瞬间爆燃,气体喷出着火,当即做紧急停车处理。

这次事故造成炉颈东北向焊缝处裂开长240mm、宽8mm的裂缝,相邻球形封头处鼓起高20mm、长900mm、宽500mm的凸包,裂缝处耐火砖脱落,这次事故属重大设备事故。事故原因:

(1)1号气化炉在升温过程中,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低于1050℃、液化气和空气量配比不当条件下,采用正压升温,造成炉内爆燃震动,使炉内衬炉砖局部松动、裂缝和脱落,炉内高温气体直射炉壁造成超温,炉壁材质强度下降,随炉内压力升高,炉壁凸起破裂。

(2)仪表工麻痹大意,工作不负责任,对报警区没去测温检查,而误测了其他区域,并将误测结果告之操作工为正常,使操作工误判断,未及时对超温部位进行处理。

(3)操作工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没严格按操作票进行升压操作,在一段期间内,升压速度过快。

裂解炉烟道积炭对流段炉管烧毁化工事故案例

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化工厂试生产期间,1992年3月22日2时17分,乙烯装置BA-101裂解炉炉膛温度开始上升。3时15分,排烟温度开始快速上升。5时10分,裂解工段当班班长巡检时,发现BA-101裂解炉囱冒黑烟,指派外操上炉检查,发现炉膛内烧焦线出口起火。认为是汽油分馏塔油气串入炉内燃烧,即通知中控室,然后检查裂解气隔离阀(16″里费拉阀)是否关严,并熄灭炉内烧嘴接胶管用氮气和低压蒸汽向炉内吹扫灭火。8时40分,值班主任安排内操作工向炉内通入稀释蒸汽。几分钟后烟囱不冒黑烟了,但发现对流段温度有上升趋势,排烟温度显示断线。8时55分,值班主任让内操作工停稀释蒸汽,并到现场确认炉膛不再着火后离去。10时10分左右,外操作工等人在外操作工板房附近听到炉区一声轰响。内操作工发现BA-101炉风机连锁停车,马上通知值班长和外操作工。外操作工重新起动风机时发现轴振动很大。10时30分,抢修风机时发现机轴已红。10时40分,风机向外冒火,外操关闭烧焦线阀,然后开裂解气隔离阀,想用稀释蒸汽将油汽顶回汽油分馏塔。当微开6″阀时,发现烟囱冒火,马上关闭,随后打开18″阀以防炉管超压,然后投用吹灰器,但启动不起来,急冷内操立即降低急冷塔压。11时40分,烟囱火已熄灭,12时30分外操发现BA-101炉膛又一次起火。车间组织灭火,停稀释蒸汽,在清焦线的炉膛入口一次处加4块盲板,同时向炉膛喷入干粉将火扑灭。火灾中BA-101裂解炉对流段炉管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4.1万元。事故原因:

DA-101汽油分馏塔中油气从16″隔离阀泄漏,并沿清焦线进入裂解炉炉膛,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中,外商设计不合格,操作手册有误是重要原因。外商设计裂解炉与油汽分馏塔间16″隔离阀,采用有防焦蒸汽的双密封阀—里费拉阀。操作手册上认为采用这种阀门可以防止阀门结焦,保证严密关闭,不用上盲板。实际5台裂解炉隔离阀前都有结焦现象。这样油汽从不严密的隔离阀泄漏并沿清焦线进入炉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停炉后没有在裂解气管线上安装盲板,致使泄漏油汽直接进入炉膛。同时管理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炉膛起火,处理过程中又没有及时通入稀释蒸汽及安装盲板,导致严重后果。

长期振动位移管线开裂成灾化工事故案例

1990年4月27日1时50分,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烯烃厂裂解分厂分离车间,在工艺正常平稳操作的条件下,裂解分离冷箱西侧突然发生两声沉闷的爆炸声。在现场巡检的操作工亲眼目睹了闪爆后从冷箱底部升空的大火球,在控制室操作的所有操作工都听到了爆炸声响,并迅速直到现场查看情况。与此同时,控制报了火警,立即进行扑救,并且采取了紧急事故停车、停止冷箱进料、进行系统降压等措施。因为火势大,灭火过程持续6小时35分钟。事故原因:

(1)因冷箱根部联接的2英寸乙烯尾气回收管线长期固定不好,管线跨度(5.36m),支点不起作用。在受振动和外力风力的影响下(事故之前风力极大)造成管线振动位移,局部疲劳横向开裂,致使乙烯大量泄漏。

(2)管线横向断开后,乙烯气流量大,急速喷出,冲向断开的另一端,乙烯与管线急速磨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闪爆着火。(3)由于火势大,燃烧时间长,致使周围5条物料管线受到影响,其中4条靠3冷箱的管线法兰受热变形泄漏,一条8英寸的乙烷管线受热烧裂。

静电产生火花引燃溢出物料化工事故案例

1990年1月28日,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聚苯乙烯装置建成投料试车中,因P-509泵开关失灵,7时30分自停,使真空系统连锁停车。造成V-401脱挥发物器未反应的苯乙烯和乙苯抽不出,形成汤料,车间决定满釜停车。8时25分,停车完毕。当时V-401釜中的汤料,仍通过P408/P410齿轮泵逐渐漏向模头。因模头温度较高(约210℃),苯乙烯和乙苯挥发到空间,9时15分,厂房内白雾状物(实为冷凝的苯乙烯和乙苯液珠)逐渐增大,气味也增大。值班长派人找分析工用测爆仪测定模头附近指示37%(危险区)。9时25分,发现北生产线模头着火,并迅速扩散到南部生产线。10时,基本将大火扑灭。直接经济损失上万元。事故原因:

(1)因P-509(密封液泵)突然自停,真空系统连续造成脱挥发物器V-401未反应的苯乙烯和乙苯及聚苯乙烯汤料顺模头溢出,挥发到厂房空间,形成局部可燃气体,成为第一着火物质。加之,模头处气体排放能力有限,不能使可燃气体有效地排出厂房,致使模头附近可燃气体积聚。

(2)因模头处温度高达210℃,乙苯和苯乙烯混在聚苯乙烯中,穿过模头,瞬间变成气体冲出(查资料,乙苯在207℃时饱和蒸汽压在0.5Mpa,当时具备这一条件),气体通过模头孔眼冲出速度很高。因是绝缘物质,产生很高的静电压,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模头及溶浮在水槽上面的少量聚苯乙烯、乙苯、苯乙烯。

盲目作业电弧伤人化工事故案例

1991年8月21日15时42分,洛阳石化总厂电气车间几名电工在空压变电所2#进线柜做保护整定打地线过程中,两名电工被电弧烧伤,其中一名重度烧伤。

当日下午根据调度指令,操作人员合母联开关后,将2#进线开关断开,此时退出运行。电气实验人员来到现场准备工作,根据工作票上有要打接地线内容,由带班长做准备。这时他并未和电力调度联系(工作票注明,工作前保持与电调联系。)就和另外两名电工将2#进线柜后盖打开。因在变电所内没有找着验电等,回到2#进线电缆头处,站在1.2万伏绝缘胶垫上,先用锣丝刀慢慢靠近电缆头处无异常,又用手靠近摸到电缆头上未见异常。就叫另一名电工取来地线,开始一块打地线。一名电工将接地侧接好,另一名电工把另一端慢慢接进电缆A相,因空压2#进线开闭所一端并未断开电源。15点42分发生了弧光断路,将两名电工烧伤。事故原因:

(1)当事者未按工作票注明事项,在未得到空压2#线确已停电的通知,误认为此线已经停电,并且不用验电器检查是否停电,是严重违章作业。

(2)安全措施、安全用具不落实。空压变电所当时没有高压验电器,值班电工在挂地线作业时未穿戴特殊劳动防护用品。

串岗开泵误开阀错上加错跑航煤化工事故案例

1990年1月7日23时40分,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油品车间航煤罐区431#、432#、433#、434#罐满罐,从消防管线接口和检尺口向外淌油。跑损航空煤油8.6吨。

事故前,19时50分,425#罐航煤分析合格后,调度通知转入厂西336#罐。油槽员改好425#罐出口后,通知司泵工开泵。因司泵工不在,便主动去泵房启动8#泵,但却误开了泵出口阀门。在司泵工得知已开泵后,工作马虎也未查出问题。直至23时40分,北蒸馏常一线油品不合格要求切罐。油槽员去罐区改线,才发现431#—434#各罐淌油。事故原因:

(1)油槽员在司泵工不在情况下,擅自开泵,并误开阀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司泵员得知别人已开泵,未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继续按错误流程倒油,扩大事故。

(3)泵房班长发现非岗位人员操作后,未能进行认真监督检查。

带压拆阀阀门崩人化工事故案例

1993年6月2日,兰州炼化总厂催化剂厂新建3000吨/年分子筛装置在开工试生产阶段中,因仪表风系统串入水,并将水带到了阀门的气缸,导致阀门动作不灵。当日0~8点班,该车间一班对部分气动阀门进行清理排水。班长在三楼晶化岗位协助清理14#晶化罐的排空阀门时,由于没把气缸两端气源线连接接头拆开泄压,便拆除气缸体与缸盖的紧固螺栓。当拆完最后一个螺栓时,由于气缸内存有余压,缸盖突然崩开。飞出的气缸盖击中班长的左面部,使其摔倒在水泥地上,造成颅骨骨拆、颅内血肿,颅内积血40mL左右。经过抢救无效,于6月4日凌晨1时40分死亡。事故原因:

(1)当事者思想麻痹大意,在拆除气缸盖时没有卸开气缸两侧的气源接头泄放余压(气缸内有0.3Mpa的压力),形成带压作业。

(2)操作方法不对,拆卸紧固螺栓时,应先全面松动,将气缸内余压泄放完后再拆下螺栓,而他却松一个拆一个,拆完最后一个螺栓时气缸内压力突然泄放,冲开上部缸盖,作业者本人无思想准备;加之人站在相对位置,飞出的缸盖正好打在其面部,致伤后死亡。

无知险送命得救教训深化工事故案例

1991年11月25日16时15分,武汉石油化工厂聚丙烯车间一工段一班在装置引进氮气,且氮气已通到中间罐(R-201-A)的罐根阀前。准备封罐入孔的一名操工人,既未办理进罐的作业票,又不佩戴氧气呼吸器,就下到罐中检查,被氮气窒息昏倒在罐内。正、副班长见此情,未佩戴氧气呼吸器,就下到罐中救人,也被氮气窒息昏倒在罐内。最后,车间安全员拿来氧气呼吸器佩戴后,进罐中将3人一一救出,经医院抢救脱险,才幸免于难。事故原因:

(1)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基本知识。

(2)严重违反进容器作业要办理安全作业票和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的安作规定。

教训:(1)严格操作纪律,在进行氮气作业中,要特别注意劳动保护措施。

(2)遇有缺氧窒息险情,救护者切不可冒然进入容器内。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佩戴适用护具后,再救人,以免造成更大的害事故。

带液开机机毁人亡化工事故案例

1992年1月15日,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厂重质酮苯脱蜡装置发生氨压机带液爆裂事故,当班一名操作工被氨冻伤、中毒、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

当日零点班,氨压机502/1二段缸出口瓦鲁串气严重。按车间要求,白班要切换到备机502/2运转。7时44分,内冷操作员和另一人做开车前准备。7时50分,班长到现场见2人已在机旁准备开机,2人既未汇报,班长也未询问开机准备情况。7时55分,内冷操作员启动机502/2空运无异响,打开二段入口阀和二段负荷阀也无异常。当关闭机出口放空阀后,在将二段缸进口阀打开一扣多时,二段缸出现异常响动,并越来越大。操作员根据班长命令紧急停机,分别迅速撤离现场时,二段缸出口侧缸体爆裂。氨气大量喷出,瞬间整个机房充满白茫茫的氨气。8时05分,已形成爆炸极限的氨气又遇正在运行的同步电机火花,再次发生爆炸着火。

事故抢救中发现内冷操作员倒在离机502/2操作柱22m处。经现场人工呼吸送医院抢救,终因氨气中毒窒息时间过长,加之严重氨冻伤,挽救无效死亡。另一名操作员轻度冻伤。

事后检查,机502/2二段缸出口侧崩开一块910×630mm椭圆形孔洞;崩裂的缸体碎落在距机东南4m处,瓦鲁落在机东南7m处,二段缸入口瓦鲁负荷阀有3个(共4个)全开,另一个全关;二段缸出口阀处于全开状态,入口阀开度1~2扣。事后试验二级出口安全阀试压2.5MPa不起跳(原起跳定值1.5MPa)。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0.6万元。

事故原因:

(1)内冷操作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第五章第六节第一、三款明确规定:“中间罐内有压力或液面时,要处理完毕才能开车”、“开车前准备工作确认无问题后,联系电工送上高压电,报告班长听候开车。”开机前,未确认中冷器538/2液面状况和二段缸进口管是否存液、见到班长也未汇报就开机;在开二段缸进口阀时,速度又控制不好,违反操作规程第五章第六节第三条第三款关于“开一段、二段入口阀时,速度要缓慢,防止氨压机抽液或超压”的规定,致使液氨进入缸体。

(2)设备存在缺陷。机502/2于元月7日停机检修后备用,至开机前已停用8天。与机502/2进口相连的二段中冷器换538/2 及二段进口管线(Dg200mm、长16.3m)也相应处于停用状态。经试验,中冷器液氨喷淋调节阀的副线阀关不严,8天时间渗漏的液氨使中冷器液面满,液氨串入538/2至12m长的进口管内;换538/2液面控制仪表指示失灵,难以准确认定液面;换538/2顶部安全阀下手阀全关,安全阀失去保护作用。

受限空间作业 篇5

一、加强受限空间的安全教育, 全体作业人员参与制定工作安全分析。

作业主管必须提前申请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由于受限空间作业属于高危险性作业, 每次申请时必须进行工作安全分析, 这要求所有涉及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聚在一起共同分析探讨和编制工作危险性分析表, 明确作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并按照作业执行的顺利把潜在危险因素列出来, 然后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风险控制, 全体员工同共讨论工作安全分析的过程是让所有作业人员提前认识到受限空间作业中的危险, 才能有效的控制作业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发生。

二、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受限空间的有效隔离和清洗置换:

由专业负责人确定对受限空间的隔离方案, 特别对进入到工艺设施里的作业, 必须把含有可燃易燃或者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线分离开来, 并使用盲板进行封堵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离, 以防止受限空间与之连接的其他部分状态影响而发生变化, 禁止采用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 使用的盲板压力强度满足且安装后密封性良好, 在封堵处对盲板挂牌标识。如果受限空间有多个盲板抽堵点时, 必须对所有盲板进行编号和编制示例图, 以防止误抽盲板造成的事故。抽插盲板和关闭阀门必须要专人确认和管理并挂牌上锁, 确保进入受限空间相连的孔、洞、口无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进入。然后对所隔离的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清理, 可根据不同介质选择用水冲洗, 或者使用蒸汽, 惰性气体进行吹扫。打开受限空间入孔、料孔、风门、封盖、烟道门等于大气相通进行自然通风, 若通风效果不理想, 可采取用管道等强制通风措施。

2、受限空间的气体检测:

进入受限空间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第一次受限空间作业的采样分析由检测部门负责, 保证采样仪器设备的正常, 采样点要有代表性, 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要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确保整个受限空间内的气质都被检测。对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 一般氧含量要在18%~21%, 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检测人员把检测结果填写到受限空间作业票中, 并注明气质是否合格。

3、通风与照明:

受限空间内的工作必须通风, 若进行电焊、气割等动火作业或油漆作业必须采用强制通风, 以减少可燃气体、烟雾浓度和确保氧气充足。通风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受限空间的顶部或接近顶部的地方, 这样可以提高通风的效率。受限空间采用充足的照明, 电气照明系统以及小型电动机具必须使用小于等于36伏的安全电压, 避免因触电而造成人员的伤害。在进入金属容器 (炉、塔、釜、罐等) 和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受限空间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 也可以使用防爆型的手电筒照明。

4、安全用电:

受限空间内原有转动构件的电源, 在配电室内断开, 挂警告牌。现场电源将接线拆开, 做好绝缘和挂牌。在受限空间里作业使用的电器会给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 在潮湿容器中, 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 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 使用防爆工具, 严禁携带手机等非防爆通讯工具和其它非防爆器材。

5、合适的劳动保护:

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眼镜、安全鞋和防静电工服, 根据实际的作业环境安全带、防尘口罩、滤毒罐、正压式呼吸器等特殊劳动保护用品, 避免进入受限空间工作的人员受到伤害。有些受限空间含有危险物质, 可能易被眼睛或皮肤吸收, 所以进入人员必须穿密封的防护服;对有毒有害物质作业时, 必须戴长管式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禁止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6、受限空间内高风险作业控制:

在受限空间内作业连续作业不能过长, 一般情况下每作业一小时到外面通风处休息。若受限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 必须确定作业区域内没有可燃气体或挥发物质。

7、职业病危害:

在炎热天气时进入受限空间容易造成中暑休克, 此外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也容易造成中暑休克。作业主管应加强对职业病的御防, 鼓励作业人员多饮水, 增设强制通风设施, 避免炎热天气作业、增加间歇休息等。若在受限空间内做设备保温保冷、除锈和喷漆工作, 作业人员强制配带防尘口罩, 防止粉尘进入肺部。

8、监护人员的要求:

监护人员必须全过程进行监护, 要有与作业人员有效的联络方式。在入口处放置受限作业警示牌并拉设警示带, 随时记录出入受限空间的人员和时间, 未经授权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当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环境变化时, 应及时终止作业和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信号, 必要时呼叫外部救援。

三、正确的救援措施, 定期进行受限空间救援演练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中, 救援人员的伤亡在受限空间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营救人员未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和安全知识匮乏, 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救援。为确保正确有效的紧急救援, 在申请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管理者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 建立应急小组和确定有经验的急救员, 急救员也必须参与到工作危险性讨论和编制工作。同时为强化应对受限空间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企业应编制、审批并实施受限空间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 通过定期地演练来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并锻炼应急救援队伍, 提高受限空间突发事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结束语

受限空间作业 篇6

关键词:受限空间,3E对策,有害因素

1引言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 进出口较为狭窄, 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自然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受限空间分为三类:

(1) 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 、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 地下受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 地上受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1年至2009年, 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 死亡人数共2699人, 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 有针对性的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制定相应的技术、教育、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2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国标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将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1人的因素

2.1.1 作业人员因素

作业人员应该不了解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隔离危害和查证已隔离的程序;不了解危害暴露的形式、征兆和后果;不了解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限制, 如测试、监督、通风、通讯、照明、预防坠落、障碍物、以及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不清楚监护人用来提醒撤离时的沟通方法;不清楚当发现有暴露危险的征兆或症状时, 提醒监护人的方法;不清楚何时撤离受限空间,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1.2 监护人员因素

监护人不了解在作业人员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不清楚召唤救援和急救部门帮助进入者撤离的方法, 就不能起到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保护进入者安全的作用。

2.2物的因素

2.2.1 有毒气体

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有毒气体, 既可以是在受限空间内已经存在的, 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积于受限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 这些都对作业人员构成中毒威胁。

(1) 硫化氢 (H2S) 是无色气体, 有特殊的臭味 (臭鸡蛋味) , 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气大, 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 (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 。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硫化氢浓度在0.4mg/立方米时, 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时, 吸入数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 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 越容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mg/立方米时, 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 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超过1000mg/立方米, 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

(2) 一氧化碳 (CO) 是无色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相对于氧气) 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2.2.2 氧气不足

受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 如被密度大的气体 (如二氧化碳) 挤占、燃烧、氧化 (比如生锈) 、微生物行为 (如老鼠分解) 、吸收和吸附 (如潮湿的活性炭) 、工作行为 (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 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作业人员进入后, 可由于缺氧而窒息, 而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的化学反应。

2.2.3 可燃气体

在受限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 (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 、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 (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 等等, 如遇引火源, 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在受限空间中的引火源包括: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焊接、切割等作业、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 甚至静电。

2.3环境因素

过冷、过热、潮湿的受限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在受限空间时间长了以后, 会由于受冻、受热、受潮, 致使体力不支。

在具有湿滑的表面的受限空间作业, 有导致人员摔伤、磕碰等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的事故现场, 有坍塌、坠落, 造成击伤、埋压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 (渠) 的作业现场有导致人员遇溺的危险。作业现场电气防护装置失效或误操作, 电气线路短路、超负荷运行、雷击等等都有可能发生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危险。

2.4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关施工 (管理) 部门没有编制专项施工 (作业) 方案、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缺乏岗前教育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与设施得不到维护和维修, 是造成该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盲目作业、操作人员在未明了作业环境情况下贸然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误操作生产设备、作业人员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与救护装备等, 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对策

3.1Engineering——技术对策

(1) 受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 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 应有报警信号。有毒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1和GBZ 2.2规定。

(2) 受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3) 当必须进入缺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 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为主,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受限空间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采取机械通风作业时, 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 m3/h~50m3/h, 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4) 在可燃气体的受限空间场所内使用防爆照明设备。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 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 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 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 并有记录, 绝缘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

(5) 动力机械设备、工具要放在受限空间的外面, 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受限空间作业。

(6) 受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 夜间应设警示红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 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 在受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 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 应严密关闭阀门, 装好盲板, 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7) 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按GB 50140设置灭火器材, 并保持有效状态;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 并有检查记录。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受限空间。

(8) 应急器材放置在作业现场, 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

3.2Education——教育对策

进入受限空间前, 应对从事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

(1) 作业前针对施工方案, 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2) 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3) 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3.3Enforcement——管理对策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 并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包括以下内容:

3.3.1 作业前认真进行危害辨识

(1) 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发生火灾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

(2) 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

(3) 是否存在因任何液体水平位置的升高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遇到淹溺的危险;

(4) 是否存在因固体坍塌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掩埋或窒息的危险;

(5) 是否存在因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6) 是否存在吞没、腐蚀性化学品、带电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3.3.2 作业前实施隔断、清洗、置换通风

采取措施针对许可空间进行保护, 如加盲板;拆除部分管路;采用双截止阀和放空系统;停电和挂牌;对实施作业的受限空间进行清洗、置换通风, 使作业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 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3.3.3 作业前严格进行取样分析

对作业空间的气体成分, 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 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3.4 安排专人进行作业安全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 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 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 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掌握急救知识。

3.3.5 佩戴检测仪器, 必要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进入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等无嗅或有毒、剧毒气体作业场所都应该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必要时, 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如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等。

4结语

受限空间作业 篇7

关键词: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安全防范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在工业生产中极为常见,其应用领域涉及矿山、化工、建筑、机械、冶金等。从广义上讲,一切在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进行的作业都叫受限空间作业[1]。受限空间作业环境特殊恶劣,自然通风不畅,无法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容易发生火灾、爆炸、触电、窒息和中毒等多类事故,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以及企业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2]。因此,针对受限空间作业环境特点,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危险性分析,分析了受限空间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作业环境特点以及事故分布情况,对于指导今后安全生产,防止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受限空间作业环境特点

受限空间作业环境具有三个特点:

(1)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受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受限空间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紧急救援带来困难。一些受限作业空间周围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的坍塌或其它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等;作业使用的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

(2)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在某些受限空间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瓦斯)和其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并存在缺氧危险,在其中进行作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另外大部分受限空间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还容易发生触电、机械损伤、淹溺和坍塌掩埋等事故。

(3)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部分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没有制定受限安全作业制度或制度完善、不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作业和监护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导致事故状态下盲目施救,使伤亡进一步扩大。某知名跨国化工公司曾做过统计,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

2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统计

2.1受限空间作业事故行业分析

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9年,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石油、化工等6个行业,其中比例最高的石油化工行业,占61.5%,其它依次为建筑施工15.6%,污水处理8.2%,食品及酿酒业4.1%,冶金钢铁4.1%,船舶2.5%,其它行业总计5例,只占4.1%。

2.2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统计

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中,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统计图见图1,平均每起事故造成4人死亡,按照事故等级划分标准,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已属于较大事故,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由此可见一斑[3]。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资料[4]显示,近10年来全国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14089例,死亡1605例,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尤为突出,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952例,死亡585例,硫化氢中毒1266例,死亡466例,两者占总中毒例数的37.04%,占总死亡例数的65.48%,其中50%以上的重大职业中毒事件都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内。受限作业事故发生岗位分类构成统计图及事故伤亡直接原因分类构成统计图分别见图2和图3。

2.3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3.1 中毒与窒息

中毒事故是指在生产条件下,由于大量有毒物质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危及生命的急性中毒事故,不包括由于慢性中毒或职业病引起的死亡事故;窒息事故是指在缺氧或大量吸附窒息性气体条件下人体产生的单纯性缺氧、血液运输氧的功能受影响、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受损而导致的单纯性窒息、细胞外窒息和细胞内窒息。中毒事故是由化学窒息性气体导致,窒息事故是由单纯窒息性气体导致。

大多受限空间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清理和定检,与这些受限空间连接的有许多管道、阀门,当安全措施不落实到位,未打盲板,阀门内漏,置换、通风不彻底,窒息性气体滞留在受限空间内,使氧浓度不合格,使作业人员中毒或窒息。一些窖井、地窖、化粪池等在发酵菌的长期作用下,也会产生有毒气体。

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各项检测项目都符合要求,但清洁罐体的原料有可能会跟罐体残余的化学原料产生有毒气体,这同样会导致中毒或窒息事故。

2.3.2 火灾与爆炸

受限空间内通风不畅,原来空间内的化学物质挥发或者新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预混气体,并在受限空间内不断聚集。当预混气体达到爆炸(燃烧)极限时,遇到引火源,便可能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例如:2005年5月26日,番禺石楼镇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码头正在建造的“宏港”号货轮在一密闭船舱内刷油漆时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

受限空间内的爆炸与火灾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爆炸事故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爆炸的冲击波容易造成重大伤亡。受限空间发生爆炸、火灾,往往瞬间或很快耗尽受限空间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如瓦斯爆炸事故中相有当部分人员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不仅仅是爆炸冲击波造成死亡。发生爆炸事故时,会产生瞬时高压冲击波,容易引起罐体破裂,碎片飞溅,造成人员伤亡。

2.3.3 淹溺与坍塌掩埋

当受限空间内有积水、积液,或因作业位置附近的暗流或其它液体渗透或突然涌入,导致作业空间内液体水平面升高,引起正在受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淹溺。

受限空间作业位置附近建筑物的坍塌或其它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时,容易引起作业人员被掩埋。例如:2009年6月20日,云南玉溪市澄江县华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因生料配料土仓结拱,工人用通钎进入土仓疏通,由于3名工人均未系安全绳,造成土和人一起下坠被物料掩埋窒息死亡。

2.3.4 触电

触电事故包括雷电、静电、漏电,以及触电伤害、电弧烧伤等事故。在受限空间中,由于空间范围狭窄,空气潮湿以及电气设备和电缆易受砸压而使绝缘损坏,所以作业环境内极易发生人身触电、漏电及短路故障。漏电电流的长期存在会使雷管提前引爆,电器设备长期超载容易引起火灾,漏电及短路故障容易引起粉尘爆炸,成为导致受限空间其它事故的源头。

2.3.5 中暑

中暑是最严重的一种同热有关的疾病,属于国家公布的职业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危险。属于受限空间的高温作业车间,若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也易诱发中暑。

工业中属于高温受限作业的区域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另外纺织印染、深井煤矿作业属于高温高湿受限空间,更易导致中暑。

2.3.6 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包括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粉末等。受限空间内粉尘的罪魁祸首仍然是通风不畅。高浓度的粉尘可以在短时间使作业人员产生中毒、窒息,而且可燃性的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性预混气体,遇到火种时则会产生爆炸。更严重的是粉尘爆炸极易产生二次爆炸,带来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5]。

2.3.7 灼烫

发生灼烫或烧伤的原因主要在于:(1)设备带病工作,操作者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仍按常规进行操作引起介质喷溅;(2)对泄漏管道、阀门进行检修时,带压工作,介质大量泄漏;(3)生产、维护中,因联系与协调失误或违章操作,非正常启动泵或开启管道阀门造成人员灼烫;(4)在各种检修中,赶时间,抢进度,防护措施不到位;(5)保温材料缺少或损坏,操作人员身体直接接触高温管道;(6)输送管道突然泄漏,腐蚀介质喷出造成人员灼伤。

2.3.8 噪声

在作业场所里往往会伴随很多噪声,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情绪和身心健康,重者可使人的听力受到伤害或丧失听力。比如在重工业车间、电焊车间,由于空间有限,声音不能很快消失,在壁与壁之间传播,人经常在这样的场所工作长期下去可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出现头痛、头晕、心区痛、耳鸣、易疲劳以及产生烦躁和愤怒等情绪。

3受限空间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对受限空间事故的预防最重要的环节是管理,只要做到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案责任清晰明了,操作程序合理规范,安全事故则可以得到较好控制。本文将从常规安全管理教育与专项事故类型预防两方面提出预防措施,为减少受限空间事故提供建议。

3.1加强安全管理

常规安全管理教育包括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教育、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教育培训、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与执行以及紧急救援等四个方面[6]。

3.1.1 广泛开展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和教育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全民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防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宣传栏、专题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形式宣传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防范事故的方法。

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协会的作用,指导和帮助社区开展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安全培训,提高公众应急处置能力。

3.1.2 认真做好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教育培训

企业要把受限空间的安全作业作为新员工入厂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有防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内容。每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要对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再进行专题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从事清淤、维修作业的临时工、农民工、外包单位人员等的安全培训。未经专门培训,不得参加受限空间作业。培训的内容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受限空间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介质及危害,所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作业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安全知识及救护方法等。

3.1.3 制定、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安全作业指标要求、安全责任、风险辨识、清洗、置换、通风、分析检测确认、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作业完毕的封闭。

(1)作业前实施隔断(隔离)、清洗、置换通风

隔断(隔离)是指针对能源的释放和材料进入采取措施,在许可空间范围内保护和拆除与外部管路的联接过程。例如加盲板,拆除部分管路,采用双截止阀和放空系统,所有动力源锁定和挂牌,阻塞和断开所有机械连接。

对实施作业的受限空间进行清洗、置换通风,使作业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相同,这样可以排除累积、产生或挥发出的可燃、有毒有害气体,保证作业环境中的氧含量,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2)作业前严格进行取样分析

对作业空间的气体成分,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均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等):当可燃性气体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可燃性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则为合格。

(3)专人监护,配备合适的自救工具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进入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等无味或有毒、剧毒气体作业场所,都应该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

3.1.4 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遇险时科学施救

在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作业之前针对本次作业制订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等都要熟知预案内容和救护设施使用方法。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使作业人员提高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的能力。

3.2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3.2.1 中毒与窒息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在受限空间内,工人经过开展工作的区域必须进行通风。如果进行电焊、切割、燃烧或者油漆作业,必须使用局部的废气排放系统,降低由于作业产生的可燃气体和烟雾的浓度。使用局部废气排放系统,必须确保排气口要远离其主要通风系统的进气口。通风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受限空间的顶部或接近顶部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通风的效率,而且可以避免通风中断。

为防止沉积在罐内涂层、腐蚀坑和其它杂质内的有毒有害物散发出来,在作业过程中至少每间隔2h分析一次,特别是不连续工作空间,再次进入必须取样分析(如:隔夜或午休后再次进入)。

作业时要对空间内残留物的物化特性有所了解。作业人员要根据其物化特性,对物质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模拟试验,采用性质相对稳定、不与空间内介质发生物化反应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火灾等危险的置换剂、清洁剂或除锈剂。如粘胶纤维黄化罐就不能采用呈酸性的除锈剂MD82,应采用碱性或中性的除锈剂。对一些忌水性物性,如氯黄酸、三氧化磷、发烟硫酸等,则不能使用含水的清洁剂进行冲洗置换。

3.2.2 火灾与爆炸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作业人员在开始作业前,将受限空间中含有可燃、易燃或者有害物质的管线分离开来,用盲板封堵塞住,并且用水冲洗,或者使用蒸汽、惰性气体进行净化,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受限空间要有至少两个开口,用于进出;泵、电器设备、排水管道和排气管,以及机械的转动部分(如搅拌器),必须使用挂牌程序,进行上锁和分离;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决定其是否具备进入的条件,但是检测人员必须在受限空间外面进行气体检测;在受限空间外面对受限空间内部进行气体检测,气体检测应该包括低爆炸极限和氧气含量[7]。

火源的控制,需要使用特定的安全气体探测器来进行气体检测,并且使用特定的安全火防爆通风设备。动力设备(如发动机、马达、泵)要放在受限空间的外面,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

对一些受撞击或碰到火花即可发生火灾爆炸且易于附着罐壁的物质(如硝铵等),如需使用器具将其从罐内壁铲除,则要使用铜铲、铜刷等有色金属制成的工器具或其它非金属工器具轻刮轻铲,切忌使用铁制器具,避免火花产生。

3.2.3 淹溺与坍塌掩埋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作业空间内若有积水,要尽量抽除,若积水较深且无法抽除外,作业人员要穿救生衣进行作业,壁面要固定。为防止坍塌掩埋事故的发生,作业前应先了解作业环境的地质、水文和地下管网布置等基本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具,作业人员作业时应系上安全绳。

3.2.4 触电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作业空间内供电必须采取可靠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停电检修设备和线路时,应先把各方面的电源拉开,包括断开可能向停电设备反送电的低压电源。在检查断路器、隔离开关确实处在断开位置后,再断开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电源,隔离开关把手必须锁住,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3.2.5 中暑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监控受限空间内的温度和湿度,进入受限空间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要进行防中暑培训。在进入受限空间之前,要建立饮水程序,比如鼓励进入受限空间人员多次少量饮水,每15-20min喝一杯水(大约150ml)。

3.2.6 粉尘危害防治措施

在受限空间中,粉尘的防护对策应对工艺、工业设备、物料、操作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治理[8,9,10]。

(1)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

在工艺或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除粉尘发生源。例如用树脂砂代替铸造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

(2)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

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若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

(3)通风排尘:

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入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4)个人防护:

进入粉尘作业区域一定要配备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选用防爆或其它防护类型的电器设备及线路,禁止抽烟。

3.2.7 灼烫和噪声危害防治措施

灼烫和噪声的预防主要从设备着手,定期检修设备,排除设备带病工作、热量意外泄放的可能。此外,作业人员还要配备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例如高温手套、防护服、耳塞和耳罩等。

4结语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行业广,作业环境复杂,容易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触电和中暑等事故,严重了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本文在对2001-2009年期间发生的典型受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受限空间作业环境特点,分析了事故涉及行业、事故分布情况以及事故原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希望可以指导受限空间作业。

参考文献

[1]臧铁柱,张礼敬,张丽,等.有限空间作业意外伤亡事故的成因及其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27(3):103-106ZANG Tie-zhu,Zhang lijing,Zhang li,ect.Causes andcounter measures of casualty accident induced by unex-pected factors in limited job space[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27(3):103-106

[2]王智江.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与预防[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0,21(4):369-372WANG Zhi-jiang.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asphyxiationand poisoning accidents when working in confined spaces[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etrology,2010,21(4):369-372

[3]王志荣,蒋军成.受限空间工业气体爆炸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3):43-46WANG Zhi-rong,JIANG Jun-cheng.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Industrial Gas Explosion in Confined Space[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ornmental Protection,2005,31(3):43-46

[4]杨文芬,张鹏,盛海涛.个体防护装备在受限空间作业中的选择配备与使用管理[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0(2):19-23YANG Wen-fen,ZHANG Peng,Sheng hai-tao.Selectionand Management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 whenWorking in Confined Spaces[J].China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2010(2):19-23

[5]Manwaring,J.C,Conroy C.Occupational confined spa-ce-related fatalities:surveillance and prevention[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1990,21(4):157-164

[6]蒋军成,潘旭海.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JIANG Jun-cheng,PANxu-hai.Chenmical Process Safety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M].BEIJING:ChemicalIndustry Press,2006)

[7]Platek,Mike.Training for confined space entry:Gettingstarted[J].Journal of Protective Coatings and Linings.2002,19(11):45-52

[8]张界国.密闭空间作业的危害与到策[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9(1):15-16ZHANG Jie-guo.Harm of working in hermetic space andcountermeasure[J].Industrial Safety and Dust Control,1999(1):15-16

[9]何明霞,杨洋.煤矿粉尘危险性分析及综合治理[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6):93-95HE Ming-xia,YANG Yang.Coal dust risk analysis andcomprehensive management[J].Energy Technology andManagement,2010(6):93-95

受限空间作业 篇8

受限空间是指密闭、半密闭, 进口、出口狭窄、通风不良的空间, 或者深度大于1.2m的封闭或半封闭敞口等通风不良的空间,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积聚, 缺氧或富氧的空间等。受限空间作业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1~4]。

KONIAMBO项目是全球首例大型集成化冶炼厂, 钢结构总重约25000t, 除主工艺系统外, 还有如下9个公用系统:氧气系统、氮气系统、空气系统、废气系统、化学注入系统、进料系统、排渣系统、冷却水系统和电力系统。这些系统在建造和调试阶段或多或少都涉及受限空间作业。尤其是废气系统、进料系统、冷却水系统, 建造过程都大量涉及受限空间作业。

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概述

1.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 又称初步危险分析, 是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作业之前, 对该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和潜在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5,6]。其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在或在某项活动之前 (系统设计审查阶段) , 总体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二是鉴别产生这些危险因素的原因。三是预测危险出现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四是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2 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和内容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程序和内容主要有 (1) 分析并确定危险源。在充分了解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 分析系统中的危险源。 (2) 确定事故类型。综合分析判定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并分析事故 (或灾害) 的可能类型。 (3) 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编制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 确定转化条件。分析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 (或灾害) 的必要条件, 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 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 进行危险性分级, 排列出轻重次序。 (6) 综合制定事故 (或灾害) 的预防措施。

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Koniambo项目受限空间作业中的应用与评价

2.1 Koniambo项目受限空间作业的种类分析

受限空间种类很多,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3类[7]。

1) 密闭设备:指船舱、贮罐、塔 (釜) 、烟道、沉箱及锅炉等。

2) 地下有限空间:包括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及化粪池等。

3) 地上有限空间:包括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封闭空间。

在KONIAMBO项目施工作业中, 排烟系统的建造和进料系统的建造属于密闭设备类的受限空间作业;冷却水系统的建造属于地下有限空间类的受限空间作业。

2.2 Koniambo项目受限空间作业的预先危险性应用分析

以KONIAMBO项目施工中的“排烟系统”和“进料系统”的建造作业为例进行分析。

根据受限空间作业的特点, 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排烟系统的建造进行评价。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结合在密闭设备内部作业的实际条件, 辨识出烟道和进料系统评价单元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触发条件、事故故障类型、危险等级及对策措施等。其评价过程见危险性等级表 (见表1) , 和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见表2) 。

2.3 Koniambo项目受限空间作业的预先危险性的评价分析

通过上述评价分析, 13个评价小项中主要危险源的危险等级为Ⅳ级的有5项, 危险性等级为Ⅲ级的有6项, 危险性等级为Ⅱ级的有2项, 通过预先危险性评价, 该种作业危险等级为Ⅳ, Ⅲ的作业。

通过评价, 企业要做好预防受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工作,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在受限空间内, 工人经过开展工作的区域必须进行通风。如果进行电焊、切割、燃烧或者油漆作业, 必须使用局部的废气排放系统, 降低由于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的浓度。使用局部废气排放系统, 必须确保排气口要远离其主要通风系统的进气口。通风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受限空间的顶部或接近顶部的地方, 这样可以提高通风的效率, 而且可以避免通风中断。

2) 作业前必须完成一份DSTI[dailysafetytaskinstruction], 分析辨识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

3) 在作业过程中设置专职监护人员, 必须跟受限空间内部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随时关注突发情况的发生。

4)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携带气体检测仪, 在进入之前确定仪器完好并处在打开状态;一旦报警, 人员立即撤出作业区域。

5) 特别是在受限空间不连续工作, 间隔时间较长超过2h, 再次进入必须取样分析 (如:隔夜或午休后再次进入) 。

6) 受限空间作业完成后, 要对空间入口进行封闭;工作未完成的, 要设置硬隔离维护, 并张贴安全标示。

3 结论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进行受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危险性分析评价, 可以找出受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的触发条件和影响因素, 预测这些因素可能对中毒窒息事故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整改措施。本文可以给受限空间作业提供安全理论分析参照和安全措施参考, 保障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摘要: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多, 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 救援难度较大;盲目施救或者施救方法不当, 还会造成二次伤害或者使伤害扩大。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度评价, 可以根据不同的受限空间作业类型找出对应的危险有害因素, 分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 提出科学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 保障作业安全。论文以KONIAMBO镍矿项目为例, 分析了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项目受限空间作业中的应用, 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预先危险性分析,受限空间,应用,评价

参考文献

[1]臧铁柱, 张礼敬, 张丽, 等.有限空间作业意外伤亡事故的成因及其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7 (3) :103-106.

[2]许楠, 张礼敬, 陶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10) :160-165.

[3]张界国.密闭空间作业的危害与对策[J].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9 (1) :15-16.

[4]王智江.受限空问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与预防[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0, 21 (4) :369-372.

[5]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

[6]吕波, 徐义勇.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预防矿井瓦斯爆炸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 2011 (2) :50-52.

受限空间乙醇燃烧小尺度火焰特性 篇9

随着微机电系统 (MEMS) 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机电产品的微型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基于此技术的微型动力系统备受关注。随着对小尺寸、高能量密度的动力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电池已不能够满足需要, 促使人们去开发微动力装置或微动力系统。这些系统的特点是使用液化氢气或液体碳氢燃料, 在不到1 cm3的体积内输出1~20 W的功率[1,2]。

微动力装置采用传统锂电池供能的缺点是其能量密度小, 供能系统所占体积、重量较大。因此, 研制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并且能够持续供能的微能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微能源系统的核心, 微型燃烧器的燃烧特性的研究课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迄今, 研究人员已研发出的微能源系统主要包括:微型气体涡轮透平 (包括燃气透平和蒸汽透平) [3,4]活塞式和涡轮式压缩机, 微型电池和燃料电池[5]等。目前, 由麻州理工学院和伯克利大学正在研究的典型微动力装置[6]有微型燃气轮机、微型转子发动机等。然而, 由于这些装置存在高速转子, 在设计和制造上仍存在很多难题, 如散热损失、摩擦、密封等。此外, Sitzki[7]等提出了另外一种MEMS动力源概念:微螺旋型的对向流动换热燃烧室。它没有任何运动部件, 电能由安置在壁面上的热电元件产生, 但对向流动换热器复杂的三维结构增加了加工的困难, 并且目前热电技术的最大能源转换效率较低, 使其设计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阻力。微能源系统和微能源机械在设计和加工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 对以液体或液化气体为燃料的小尺度燃烧的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 实验装置和方法

1.1 实验装置

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燃烧器喷管安放于铜套内, 两者间隙约为0.1 mm, 陶瓷基座用于安放燃烧器和铜套组成的燃烧装置, 并且使燃烧器装置处于竖直状态。实验过程中燃烧器裸露于铜套外的长度保持为5 mm。受限空间采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来模拟, 玻璃管的下端面与燃烧器铜套的上端面保持平齐, 并且保持燃烧器喷管位于玻璃管的中间位置。本实验所采用的燃烧器喷管和玻璃管的几何参数详见表1和表2。

1-医用注射泵;2-医用注射器;3-液体乙醇;4-体视显微镜;5-数字摄像头;6-个人计算机;7-陶瓷基座;8-燃烧器喷管;9-燃烧器铜套;10-燃烧火焰;11-玻璃管

1.2 实验方法

本实验选用无水液态乙醇做为燃料, 20℃无水乙醇的物理性质见表3。乙醇的输送和计量由TS2-60型号的医用注射泵和内径为12.5 mm的普通医用注射器共同完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射泵的控制器设定流量数值, 注射泵的推动装置推动注射器运动, 提供实验所需的无脉动的乙醇流量。燃烧火焰形态图像通过型号为C-PS的体视显微镜放大, 再经过图像采集系统采集, 图像采集系统的数字摄像头的型号为ProgRes C10plus, 然后传输到PC机上进行后期处理。玻璃管通过固定装置固定, 与燃烧器喷管不接触。实验过程外界环境变化范围:温度15~22℃, 相对湿度55%~70%。

实验数据的获取方法:

(1) 火焰平均温度:实验中火焰平均温度采用S型铂铑10-铂热电偶数字显示温度计测量, 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为0~1 600℃, 允许测量误差为±1.0%。热电偶的结点裸露, 结点的直径约为0.5 mm。测量方法为:分别测量火焰锋面及其内部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火焰的平均温度。实验过程中每组数据均是在火焰达到相对稳定时进行测量, 并且每个试验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再取其平均值, 尽量消除偶然误差。

(2) 火焰高度、宽度:首先通过实验系统获得火焰高度和宽度的图像, 再通过Origin数据分析软件辅助测量火焰化学反应区边界, 首先确定可见光火焰边缘位置的相对值, 再通过已知的燃烧器喷管直径按比例换算出可见光火焰高度和宽度。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乙醇作为一种可燃性液体, 其燃烧并非是液体本身的燃烧, 而是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乙醇蒸汽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这种燃烧称之为蒸发燃烧 (或者挥发性燃烧) [8]而靠近火焰锋面的燃烧过程属于扩散燃烧。

实验首先对火焰的平均温度进行了测量, 图2为不同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平均温度随流量的变化关系曲线, 图中的受限空间1#、2#、3#分别对应表2中的玻璃管规格, 以下同。从图中可见火焰的平均温度在受限空间下略高于自由空间, 相应流量下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平均温度偏高5~35℃, 并且火焰的平均温度随受限空间的减小呈升高的趋势。

图3为不同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高度随流量的变化关系曲线。本实验的火焰高度定义为:燃烧器喷管轴线上火焰可见光下端面中心到火焰上方可见光最明亮处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焰高度的总体趋势是随着燃料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近似呈线性关系[9]。

从图3中也可以看出受限空间下火焰高度比自由空间中的火焰高度要小, 说明燃烧空间的减小对于小尺度燃烧特性产生了影响。在流量1.1~2.1 ml/h的范围内, 火焰高度近似随着受限空间的减小而减小, 在其他流量范围, 这个规律不存在。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应的流量范围内, 燃烧空间的大小对小尺度燃烧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可以做如下解释:外加玻璃管减小了燃烧空间, 使得小空间内的空气容易逐渐得到预热, 从而提高了火焰的平均温度, 使燃烧的强度增大, 在燃料供应速率一定的情况下, 乙醇汽化速率增大,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量必然增加, 导致火焰的高度减小。蒋绍坚[10]对丙烷的预混燃烧进行了实验得出结论, 预热空气可以降低火焰的最高温度, 但是可以提高燃烧火焰的平均温度, 火焰辐射能力增强, 对燃烧起到了强化作用。蒋绍坚的实验结论是在预混燃烧条件下得出的, 本实验结论是在扩散燃烧的条件下得出的, 由此认为预热空气对燃烧的强化作用对于预混和扩散燃烧均适用。

图4为不同受限空间条件下火焰高宽比随流量的变化关系曲线。火焰高宽比定义为e=h/w, h代表火焰高度, w代表火焰宽度。本实验的火焰宽度定义为:燃烧器喷管垂直轴线方向上火焰最大截面的直径。火焰高度的定义同上。

从图4中可以看出, 在受限空间条件下, 火焰的高宽比随着燃料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流量下, 受限空间中的火焰高宽比较自由空间中的数值小, 火焰呈现矮而粗的形状, 进一步说明火焰体积由于燃烧空间的减小而被压缩。

本文的结论是在实验所选的受限空间尺寸下得到的, 至于受限空间的上限和下限尺寸是否存在及其具体数值, 对燃烧小火焰影响的规律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本文对受限空间条件下的液体乙醇燃烧的小尺度扩散火焰结构形态进行了观测和研究, 在本实验范围内, 发现在受限空间条件下燃烧火焰的结构形态与自由空间下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相应的燃料流量下, 火焰的平均温度在受限空间下略高于自由空间, 并且火焰的平均温度随着受限空间的减小呈现升高的趋势;由于燃烧空间受到限制, 火焰高度有所减小, 并且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 火焰高度随着受限空间尺寸的减小而呈现下降的规律, 火焰的高宽比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实验结果主要从参与扩散燃烧的空气受到预热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认为是由于受限空间内的空气得到燃烧火焰热源的预热而使燃烧得到强化。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微型燃烧器的研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A.C.Fernandez-Pello.Micropower generation usingcombustion:Issues and approaches[J].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2002, 29 (1) :883-899.

[2]W.M.Yang, S.K.Chou, C.Shu, et al.Microscalecombustion research for application to micro thermophotovoltaicsystem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3, 44:2625-2634.

[3]C.M.Spadaccini, X.Zhang, C.P.Cadou, et al.Preliminary development of a hydrocarbon-fueled catalytic mi-cro-combustor[J].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 2003, 103 (1-2) :219-224.

[4]C.M.Spadaccini, A.Mehra, J.Lee, et al.Highpower density silicon combustion systems for micro gas turbineengines[J].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d Turbines andPower, 2003, 125 (3) :709-719.

[5]M.Heule, L.J.Gauckler.Miniaturised arrays of tinoxide gas sensors on single microhotplate substrates fabricated bymicromodeling in capillaries[J].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03, 93 (1-3) :100-106.

[6]A.H.Epstein, S.D.Senturia, et al.Micro-heatengines, gas turbines, and Rocketengines-the MIT micro-engine project[J].AIAA, 1997:1-12.

[7]L.Sitzki, K.Borer, E.Schuster, et al.Combustionin micro scale heat-recirculating burners[C].The Thir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Seoul, 2001, 24-27.

[8]程晨, 王程杰.降低温度为什么会导致酒精火焰熄灭[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8, 24 (10) :35-37.

[9]J.Chen, X.F.Peng, Z.L.Yang, J.Cheng.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ethanol diffusion flames from mini tube noz-zles.Combustion and Flame[J].2009, 156:460-466.

上一篇:三联法下一篇:复合水泥物理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