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空间(共3篇)
单位空间 篇1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根据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及智能电网建设推进情况,下达了智能电网第2批试点项目的工作计划,宁夏电力公司同山西电力公司、河南电力公司一起,被确定为第1批开展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GIS)建设的试点单位。
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是一种以网省电网为单位,采用大集中部署模式,基于SOA构架、符合SG186工程技术规范、建设输变配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可将全区电网结构信息纳入电网空间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形成基础空间数据平台,随时调用、管理;二是可以在全区形成统一的电网空间基础数据平台,对外提供统一的空间信息服务;三是可以依托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按需构建各项专业GIS应用系统。
单位空间 篇2
之 考点解析(上)
本节对于空间高新技术,这一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增强应试者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一、空间常规知识
根据国际宇航大会的精神,我们将陆地、海洋、大气层、外层空间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考点1 单选为主(考察对应关系)注意前沿知识,近几年来,西方航空界把300米以下的空间称为“第五空间”。--考点2 单选或判断为主(前沿知识)。
从空间利用角度以及军事防空领域看,“第五空间”的有序开发与利用,目前越来成为各大国新的竞技角力的新场地之一。目前,我国对于“第五空间”的重视与日俱增,在军事防空、民用空天通信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突出成就,并已经惠及军民,依据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会继续关注和支持“第五空间”技术的研发与使用。
二、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的标志是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的成建制规范化的使用,其三大支柱技术是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又称空间飞行器技术)、地面测控技术。--考点3 多选为主
(一)神舟系列飞船--航天计划
中国航天921计划,是中国定制的分三阶段组成的中国有人操纵宇宙飞行计划。其固定发射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二号F,固定发射场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固定着陆场是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考点4 单选为主
注意新命题趋势,即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就。--重点考点1 神舟五号--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时长119小时。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中国太空漫步行走第一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洋、刘旺--中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刘洋中国第一位女航天英雄。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为空间站工程建设积累经验、王亚平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任务完成。
(二)嫦娥系列--探月工程--重点考点2(探月工程的贡献发展史)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阶段。嫦娥一号--长征三号甲--撞向月球预定地点。嫦娥二号--长征三号丙--7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
嫦娥三号--长征三号乙--首次软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玉兔号”、西昌发射中心、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技术的国家(继美、俄之后)。
嫦娥四号--为三号的备用星。
嫦娥五号--根据“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三期工程主要实现采样返回由五号承担完成。
其他相关知识:人类首次载人登月美国阿姆斯特朗、苏联(俄国)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着陆的月球车、阿波罗15号将美国斯科特和欧文送达月球表面,人类首次有人驾驶的月球车之旅。
对于空间技术的学习,我们要积极予以总结,下篇将会对空间运载技术、航海探海技术、民航和军事航空技术相关考点予以小结,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参考。
未完待续。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单位空间 篇3
1.调查背景
1.1三山五园地区的范围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提出,“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海淀区,包括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即清代的‘三山五园’地区”。刘剑参照《中国古代建筑史·清朝卷》中对“三山五园”的定义,指出“三山五园”地区是指由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清漪园5个皇家园林以及联系它们的外围环境共同组成的综合园林区。
本次研究的历史文化区域的边界为:北界,永丰路—马连洼北路;东界,上地西路—城铁13号线—双清路;南界,成府路—中关村大街—海淀南路—苏州街—长春桥路—远大路—西四环北路—北坞村路—闵庄路;西界,海淀区与石景山区、房山区交界线;西北界,以小西山南北山脊为界,局部区域根据等高线以及实际需要扩展。总面积为81.33km2。
1.2调查目的
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三山五园地区规划建设势在必行。作者意图通过对三山五园地区单位空间现状的调查,探究其对绿道选线的影响,并通过对这一地区的绿地、水系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必要的城市建设安排提出调整建议,以满足进一步保护历史环境、提升景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合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的目的。
1.3调查基础
单位是城市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组织形式,也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单位空间是解释中国城市空间的重要视角。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使用单位空间概念,但没有明确的分类。本文作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调查的可操作性,把居住区、单位大院、街区等作为单位空间,一共划分了285个单位空间,并对地块进行编号(图1)。本次调查不对单个建筑进行评价;绿地不在调查范围内;以卫星图和现状作为基础资料,绘制成CAD图纸,方便进一步研究。
2.现状调查
2.1调查因子
根据调查目的,同时考虑可操作性等因素,选定建筑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5项作为调查因子,通过实地踏勘、现场采访、遥感技术进行调查,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建筑对绿道选线的影响。
建筑性质是按照其使用性质把该场地的建筑物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园林建筑和其他。容积率是总建筑面积和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建筑高度值建筑物室外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高度。
2.2现状调查
2.2.1三山五园基本情况
根据需要,把地块内的土地分为单位空间(包括道路等)、绿地(包括农田、林地等)和水系三种类型。通过对建筑现状的调查,得出该地区内各种类型的面积和比例。并与201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数据可信度较高。同时说明近几年该地区的变化不大。
从图2可以看出,绿地(包括农田、林地等)所占比例为55%,占地块面积的一半以上。说明该地的自然资源好,具有发展的优势。
从宏观角度看,绿地集中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单位空间分布在东南和东北部。水系贯穿在整个场地中。中观层面上,绿地面积比例虽然大,但是分布不均匀。建筑片区内的绿地较少。绿地多为服务整个北京甚至全国性质的,为场地内建筑服务的绿地不足,且系统性不强。水系比例较少,但是呈线性分布,对场地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以及辐射范围较广,连通性好,可充分利用。单位空间的分布不均匀,但是沿着水系分布较多。具体可以看出,农大、肖家河地区的公共绿地最为缺乏,中关村西区等密集商业区也缺乏公共绿地。水系中南旱河北旱河部分断开,大大削弱了河流连通性和控制力。
2.2.2建筑性质
宏观布局上,居住建筑比重较大为43%,分布较广,作为整个场地的“面”出现。文教建筑约占32%,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四环和五环之间,是场地的特色。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医疗建筑、体育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建筑,以东西方向的四环、五环,南北方向的京密引水渠为轴,串联分布。整体形成两横一纵五片区的布局模式,便于人们生活。
2.2.3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材料和技术的制约,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貌。居住建筑中,郊区或者城中村依然是以民居风格为主,例如肖家河、六郎庄等地区。而70年代之后,受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列现代风格的居住建筑。20世纪90年代,在某些开发商眼中,“欧陆风格”是高尚生活的象征,于是建筑师们无奈地按照开发商的设想去创作,再加上市场运作的不规范“,欧陆风格”卷土重来,例如万柳地区的一些高档别墅。而今,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把传统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精髓配以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引领新的中式生活,于是,新中式风格的别墅应运而生。诸如香山地区的一些别墅,呈现了此种新潮的特点。
公共建筑中,大部分是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例如分布在中关村西区的一些建筑。有部分公共建筑是折中主义,主要是由于建筑出现的时代背景和设计师的经历,例如清华主楼等。还有少数是由古典园林直接改建的,例如达园宾馆,这些风貌是传统建筑。工业建筑全部为现代风格的建筑,园林建筑主要是颐和园和圆明园为主,以传统建筑为主。
2.2.4容积率
容积率在0.8以下的地区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6%,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多为待开发的城中村或以建设的别墅区。容积率较高地区集中分布在东北、东南地区,主要是开发的高层住宅和公共建筑,例如万柳地区和中关村西区。部分地区容积率大于4.0,多为位于高密度住宅区的商业建筑。
2.2.5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在50%-70%的大院所占比重最大,为41%,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建筑密度在15%-30%的次之,30%-50%之间比重也较大。而建筑密度小于15%和大于70%的大院都仅占2%。西北部山脚下的村中地区建筑密度大,甚至超过70%。肖家河地区的城中村建筑密度也很大。部分别墅地区建筑密度非常小。大部分区域的建筑密度在30%左右,比较正常。香山公园附近的村庄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违章建筑,私杂乱建现象严重。树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建筑密度也超过70%。
2.2.6建筑高度
该地区建筑多以低层和多层为主,多层建筑比重最大,占48%。低层建筑占29%,超高层建筑仅占1%。
从整体分布来看,低层建筑分布在西部地区,高层和超高层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东南部和东北部的高层建筑对场地形成了围和之势。中高层多分布在东北部,多层建筑在场地中分布较均匀。肖家河、西苑地区有较多的低层建筑,主要是城中村。东西方向主要的视廊上大部分为较低建筑,四环以内的中关村西区和万柳地区的建筑高度较高。在东西方向的视觉走廊上,颐东苑小区的建筑高度突出,阻挡了视线、破坏了视廊。清华科技园为超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上比较突出,山脚下的林科院亦是如此。而后营村、树村等城中村由于偏低的高度,在城市空间中显得较为局促。
3.单位空间对绿道体系规划的影响
3.1绿道选线的目标
结合场地中丰富的历史资源现状、大量的休闲游憩绿地和大西山生态屏障的资源优势,建立以整合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以休闲游憩和生态保护为连接的绿道体系,从而恢复三山五园的历史结构和水乡田园风貌。因此视觉通廊和遗产保护成为绿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单位空间对绿道体系的规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3.2单位空间对绿道体系规划的影响
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单位空间的性质、风貌、高度、容积率、密度等都对绿道体系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芦原义信“场效应”的理论,设立了历史遗产的控制分级范围;建筑高度要求是根据《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划定的。(见表1)通过绿道体系规划设计对相应的地块进行调整。
4.结语
通过对单位空间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单位空间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分布结构和问题。同时结合绿道体系构建的目标,总结出单位空间对绿道体系规划中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三山五园绿道体系构建时应有效地组织单位空间,构建舒适的游览线路;同时在该地单位空间布局时,应综合考虑城市布局结构和单位性质,避免造成砾石文化遗产的破坏。
摘要:文章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地区单位空间布局的研究,并对该区域的建筑性质、建筑风貌、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6因子进行现状调查,总结现状问题,得出结论。继而,分析出单位空间对绿道体系规划中的遗产保护等的重要影响,以期为后期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单位空间,调查,绿道规划
参考文献
[1].刘剑,胡立辉,李树华.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历史性变迁分析[J].中国园林,2011,02:54-58.
[2].陈静,李娜.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格局研究与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26-32.
[3].刘剑,胡立辉,李树华.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界定探析[J].中国园林,2009,09:15-18.
[4].阙镇清.再失一城──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集群:三山五园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没落[J].装饰,2007,11:16-20.
[5].柴彦威,塔娜,毛子丹.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J].现代城市研究,2011,03:5-9.
【单位空间】推荐阅读:
空间教学建筑空间设计论文10-19
浅谈线性空间与欧式空间09-20
住宅空间07-15
空间符号07-15
屋顶空间07-18
空间个性07-21
空间性能10-13
空间控制10-15
空间地图10-15
乡村空间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