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型

2024-06-26

湿热下注型(通用3篇)

湿热下注型 篇1

肛瘘是肛肠疾患中常见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1]。本病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慢性期,以脓肿形成破溃后间歇性自发性流脓或疼痛为特征,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2]。肛门直肠周围存在较为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术后开放性污染伤口易出现伤口疼痛或水肿等临床症状,不利于术后创面的愈合[3]。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创面的疼痛、渗出及水肿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是目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均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排除结核性或放线菌性肛瘘、克罗恩病、化脓性汗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及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及肿瘤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50例,女10例;年龄20~73岁,平均(37.54±2.37)岁;病程1~12年,平均(4.57±1.05)年。对照组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31~75岁,平均(37.62±2.41)岁;病程1~11年,平均(4.38±1.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术后均给予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3 d,术后2 d开始碘伏棉球每日消毒创面及肛周皮肤黏膜,以雷佛努尔纱条填塞创口换药,注意引流通畅,1次/d。叮嘱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上火的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的畅通。

1.2.2 观察组

于术后2 d在对创面换药前使用中药熏洗并配合微波治疗,中药熏洗组方为:芒硝、大黄各10 g,马齿苋、鱼腥草各15 g,五倍子、苦参、金银花各20 g,上述组方由医院制剂室煎制,每剂200 ml,倒入超声雾化熏洗机(山东中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LC-B型)药杯内,告知患者先坐在熏洗座椅上,臭氧水冲洗1~2 min,再进行5~6 min熏蒸,冲洗液一次性排走,反复冲洗熏蒸3~4次,20 min/次,将熏洗温度控制在41℃。熏洗完毕后,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无需去除衣物,使用微波治疗仪照射肛门病灶,照射的距离设置为15~20 cm,需注意以患者感到温热为主,避免照射温度过高损伤患者的皮肤,照射时间为20 min/次。熏洗、微波1次/d,连续治疗14 d。

1.2.3 对照组

于术后2 d在对创面换药前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200 ml熏洗并配合微波治疗。熏洗及微波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渗液及水肿情况评分,分别于术后3、8、14 d评价患者疼痛、渗液及水肿情况,并观察创口愈合时间。

1.3.1疼痛评分

(1)0分:表示无痛;(2)1分:表示疼痛可以忍受,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3)2分:表示疼痛不可忍受,已经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需使用镇痛药物方可缓解;(4)3分:表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出现无法入睡等状况,需采用多种镇痛治疗的方式才可缓解。

1.3.2 渗液评分

(1)0分:表示渗液及分泌物少,湿透纱布<4层,不需或需更换敷料1次;(2)1分:表示渗液及分泌物中等,湿透纱布4~8层,需更换敷料1~2次;(3)2分:表示存在较多的渗液及分泌物,湿透纱布8~12层,需更换敷料2~3次;(4)3分:表示存在大量的渗液及分泌物,湿透纱布12层以上,需要更换敷料>3次。

1.3.3 水肿评分

(1)0分:表示肛周皮肤平整,未出现水肿;(2)1分:表示肛周出现轻度水肿,切口边缘的皮肤与健康皮肤相比略高0.5 cm;(3)2分:表示切口边缘的皮肤与健康皮肤相比高出0.5~1.0 cm,患者可明显感觉肿胀,活动受到轻微的限制,皮肤较为光亮;(4)3分:表示切口边缘的皮肤组织出现弥漫性隆起,且水肿处质地较硬,与健康皮肤相比高于1.0 cm,患者已感到切口处疼痛难忍,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

1.3.4 愈合

创面表皮完全再生,无需换药,患者排便通畅,肛门功能正常。

1.4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术后4周,创面愈合完好,瘢痕坚实,无不适;(2)显效:术后4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色鲜红,创口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愈合,无不适;(3)有效:术后4周,创面肉芽组织较为新鲜、色红,创口未愈合,仍有少许疼痛、渗液等不适;(4)无效:术后4周,创面恢复较差,肉芽生长较少,色泽较暗,疼痛、渗液明显[4]。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渗液及水肿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3、8及14 d疼痛、渗液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例(%)

2.3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24±2.63)d,对照组患者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7.59±3.67)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肛瘘患者而言,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属于入侵性操作,加之肛门直肠部位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复杂,伤口采用开放性处理的方式,术后排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使创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于预后的恢复[5]。对于较大的污染创面,术后若全身使用抗生素或消肿药物,起效慢、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中药熏洗联合微波治疗大大缩短了肛瘘手术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降低创口及周围组织水肿、渗出、出血的概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6]。

中医将肛瘘归结为“漏疮”“肛漏”的范畴,认为肛瘘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气血瘀滞、湿热下注。肛瘘术后虽已去除局部瘘管病灶,但金刃所伤,血脉受损,创口开放,便时污染,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未尽,腐肉未净,经络阻隔,血行瘀滞,致局部肿痛、渗液淋漓[7]。因此,临床治疗中以消肿散瘀、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祛腐生肌作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是近年来在肛肠疾病领域中兴起的外治方式,是传统中医治法借助现代先进仪器应用于临床,具有“水疗、热疗、雾疗”的作用,不仅可以清洁创面,而且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将中药药液雾化成细微颗粒,药物离子在恒定的热力下均匀的散布在创面周围,提高了药物的渗透力。本研究中,运用的中药熏洗方由“五倍子汤”及“苦参汤”加减化裁而成,组方为芒硝、大黄、马齿苋、鱼腥草、五倍子、苦参、金银花,其中芒硝可软坚散结,大黄可活血化瘀,二者外用可有效消肿止痛、泻热解毒;马齿苋与苦参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在肛瘘中的应用具有祛肿痛、控制渗液的效果;金银花与鱼腥草外用解毒清热、排脓消痈、疏风清热;五倍子外用具有止血、收湿敛疮、降火解毒的功效。方中药味沉降为主,归大肠经,苦寒之品降泄湿热、瘀血,配合酸涩药收敛,止血生肌。诸药合用,在熏洗时借助药的热气熏灼患处,促进患处血液通畅,调和气机[8],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减少渗出,降低创面的疼痛感,加快坏死组织脱落的速度,促进新生的肉芽组织生长,达到生肌的效果。此外,微波对水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与中药熏洗联合使用时,可使中药的水分子发生摩擦,产生均匀的热效应,穿透性强,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增强代谢,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和组织再生,从而起到消炎、消肿功效,有助于创面的愈合[9]。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效果显著,明显减轻术后创口并发症,促进愈合,操作简便,符合患者舒适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开展。目前,中药熏洗治疗肛瘘术后对于不同熏洗中药的选择、药物煎熬的浓度、熏洗温度的选择、熏洗时间的设定等方面国内未有统一的标准[10],为了更好地推动该技术的推广,今后对中药熏洗治疗肛瘘术后及其他肛肠病术后制定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流程、适应证及疗效标准是医者们研究的方向。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配合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疼痛、渗液、水肿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3、8及14 d疼痛、渗液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渗液及水肿,促进创面愈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熏洗,微波治疗,肛瘘,湿热下注型

参考文献

[1]陈红风,艾儒棣,张燕生.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78.

[2]潘贺,孙兴华.中药熏洗坐浴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8(1):60.

[3]卢勇,俞立民,徐跃军,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279-1280.

[4]孔淑娟,何德贤,罗文婷.中药液冲洗结合压迫法对肛瘘拖线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441-1444.

[5]莫波,于洋,郝志楠,等.中药熏洗在肛瘘患者经挂线引流术后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76-3378,3397.

[6]徐照秀,陆坚,吴帅军,等.加味苦参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299-300.

[7]张永刚,谷云飞.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676-1677.

[8]刘秋江,谢翔宇,林康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133-136.

[9]孙凤伟.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对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及促进愈合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76-4078.

[10]瞿胤,杨巍,郑德.促愈熏洗方在肛瘘术后的应用[J].中成药,2012,34(12):2299.

湿热下注型 篇2

关键词:苦参合剂,湿热下注,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色黄或白,部分患者可伴外阴瘙痒或灼热感。细菌性阴道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同时增加HIV的易感性,且该病极易复发,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本课题选取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苦参合剂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60例,纳入标准:(1)长期生活于赣州地区;(2)符合西医细菌性阴道炎诊断标准[1];(3)符合中医湿热下注型诊断标准[2];(4)有性生活史;(5)2周内未做过阴道炎其它治疗;(6)2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7)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盆腔炎、妇科肿瘤、重度宫颈糜烂者;(2)合并肝肾及心脑血管病者;(3)体质过敏者;(4)月经期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18~51(37.05±5.01)岁;病程2.1~4.6(2.3±0.2)年;孕次(2.14±1.07)次;产次(1.38±0.85)次。对照组年龄19~52(39.43±5.20)岁;病程2.0~4.3(2.5±0.3)年;孕次(2.25±1.14)次;产次(1.29±0.91)次。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孕次及产次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400mg,口服,2次/d。治疗组给予苦参合剂,具体药物组成:苦参20g、金银花10g、黄柏6g、川芎6g、马齿苋10g、炙甘草6g。所有药物水煎200ml,口服,另将药渣加清水3000ml煎汤至1000ml,熏洗外阴,15min/次,1~2次/d,1剂/d,经期停用。两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月经期停止用药,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变化情况,停药30d和60d后阴道炎复发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其中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及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2],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为0;显效:主要症状恢复正常,次要症状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次要症状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停药30d和60d复发率分别为0.00%和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6.67%,其中恶心呕吐3例,腹泻1 例,皮疹1 例;治疗组中发生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6.67%,其中恶心呕吐1 例,腹泻1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细菌性阴道炎属中医学“带下病”,关于带下病的病因病机说法众多,但最受推崇为湿热论,其认为带下病主要病机为湿邪蕴内,久而化热,湿热互结,损伤任脉至带脉失约[3]。加之我国赣州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赣州区域人群多为湿热体质,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易发人群,故本研究选取赣州地区的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口服甲硝唑片虽未现在临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甲硝唑并不能恢复阴道内菌群的生态平衡,因此临床复发率较高[4]。苦参合剂主要由苦参、金银花、黄柏、川芎、马齿苋、炙甘草等药物组成。方中主要药物苦参清热解毒燥湿,金银花清热解毒,黄柏清热解毒化湿,川芎行气活血,马齿苋清热解毒,炙甘草调和诸药[5]。所有药物合用,具有清热祛湿解毒之功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且药物药理研究表明,方中主要药物苦参含苦参碱成份,可抑制细菌生长,但同时又不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环境[6];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本研究中治疗组除口服外,另采用外阴道熏洗的方式,熏洗时蒸腾的热气可使皮肤毛孔开放,药物的有效性成分直接作用于阴道内,直达病所,加快阴道炎的治疗进程和减少其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苦参合剂可明显改善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临床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8-2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247.

[3]田满荣.从色论治妇人带下病[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70-1471.

[4]应丽.甲硝唑联合替硝唑对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201.

[5]王婉萍,张甦.苦参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4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1):2009-2010.

湿热下注型 篇3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带下病湿热下注患者50例, 入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带下病诊断标准。按双盲法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 对照组25例。实验组年龄25~46岁, 平均 (33.24±2.54) 岁, 病程15d~3个月, 平均 (1.2±2.3) 个月;对照组年龄26~46岁, 平均 (33.54±2.72) 岁, 病程15d~3个月, 平均 (1.3±2.4) 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嘉兴陆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苦参洗剂 (国药准字:B2002043) 治疗, 每日用温开水稀释15mL洗剂, 后清洗外阴及阴道, 并坐浴5min, 1次/d, 7d为1疗程。

1.2.2实验组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 药方组成:5g甘草, 10g柴胡, 10g龙胆草, 10g当归, 10g木通, 10g栀子, 12g车前子, 12g黄芩, 15g生地, 15g泽泻。随证加减, 痒甚者加12g鹤虱、15g白藓皮;局部燥热严重者加15g萆薢、15g黄柏;白带多者加30g土茯苓、30g薏苡仁。水煎服, 餐后顿服, 3次/日, 药渣加水15mL, 放入20g藿香、10g枯矾, 煎煮20min后将药汁倒出, 待温度适宜后坐盆熏洗30min, 2次/d, 7d为1疗程, 夫妻同治效果更佳。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勤换内裤, 禁止性生活, 注意个人卫生, 经期停药。

1.3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价治疗效果。痊愈:带下量、色、质、气味转为正常状态, 全身症状消失;显效:气味、色、质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好转, 有效:带下量、色、质、气味明显好转, 临床症状减轻;无效:均不符合以上标准。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n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带下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表1) 。

2.2 两组带下病患者不良反应统计

两组带下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病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 P>0.05) 。

3讨论

带下病是困扰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 严重时坐卧不宁,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为带下病湿热下注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可缓解皮肤瘙痒, 消除恶臭, 提高生存质量。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下焦湿热、泻肝胆实火的作用, 有学者[4]为30例带下病患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结果显示, 21例痊愈, 4例显效, 4例有效, 1例无效, 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 证实龙胆泻肝汤加减在带下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 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5], 再次证实了龙胆泻肝汤具有清下焦湿热、泻肝胆实火的作用, 是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良方。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表明龙胆泻肝汤加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具备推广价值。

中医带下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炎等引起的分泌物增多, 有资料显示[6], 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有一次阴道病, 从中医角度看, 脾虚、肾虚、湿热为其主要病因, 湿邪伤及任带二脉, 使任脉不固, 带脉失约, 便会引起带下病, 带下病以湿热、脾虚最为多见, 临床治疗时, 应遵循健脾、除湿、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

复方苦参洗剂主要包括土槿皮、金银花、白藓皮、地肤子、鸦胆子、百部、蛇床子、黄柏、苦参, 具有抗滴、杀滴的作用, 可降低阴道pH值, 清热躁湿, 杀虫止痒, 本组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复方苦参洗剂治疗, 总有效率为80%, 龙胆泻肝汤为临床常用中药方剂, 具有清下焦湿热、泻肝胆实火的作用,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 是“苦寒直折”的代表方剂, 具有清下焦湿热、泻肝胆实火的作用, 甘草可调和诸药, 缓肝之急, 柴胡入肝胆经, 可行经直达病所;黄芩、栀子与龙胆草为伍, 可清热除湿;肝主藏血, 生地、当归可滋阴养血, 祛邪扶正;泽泻、车前子可通利水道, 使湿热从水道排出。诸药配伍, 利中有滋, 泻中有补, 去湿清热, 可改善内在环境, 调整机体恢复免疫力,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实验组患者经龙胆泻肝汤治疗后, 临床有效率为96.0%, 高于对照组的80%, 提示加减龙胆泻肝汤在带下病湿热下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复方苦参洗剂。

综上所述,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患者, 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为带下病湿热下注患者应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药复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带下病湿热下注患者50例, 按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 2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洗剂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患者, 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复方苦参洗剂,带下病湿热下注,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张纯菁.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2]陈璐.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带下病 (湿热下注证) 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8.

[3]胡卫, 刘胜荣.龙胆泻肝汤治疗妇科带下病临床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4 (1) :156-157.

[4]梁厚策, 潘建委.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疾举例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4 (6) :173-174.

[5]赵洪林.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5 (14) :140-141.

上一篇:环境监测的意义下一篇:中国大学英语教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