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B网

2024-09-19

传输B网(精选6篇)

传输B网 篇1

摘要:传输网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组建各种通信业务的基础网络, 作为电力系统的专用通信网, 传输网的建设及运行维护尤为重要。随着电网发展, 电网全部生产管理信息只承载在一张传输网上, 已经不符合电网可靠性要求, 各地逐步开展传输B网的建设, 本文根据惠州电力传输B网建设实践, 浅谈建设中需考虑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纤传输网,MSTP技术

1 通信网络现状

1.1 光缆现状

目前, 惠州电力各变电站已全部光缆覆盖, 其中大部分光缆为OPGW和ADSS光缆, 部分为管道光缆, 光缆纤芯全部为G.652, 纤芯数量基本为12244872芯;各区县供电局、直属单位及部分供电所、营业点也实现光缆覆盖, 基本为ADSS光缆和管道光缆。从光缆覆盖率上看, 220k V及以上线路光缆覆盖率达100%, 全部为OPGW光缆;110k V线路光缆覆盖率约80%, 大部分为OPGW光缆。

1.2 传输网现状

目前惠州电力传输A网已覆盖了所有变电站。采用两层结构建设, 分为骨干层和接入层, 骨干层节点由惠州局、各分县局及重要220k V站及以上所有变电站等节点, 采用环网结构组网, 带宽为622Mb/s, 主要采用马可尼的SMA-4、SMA-16及OMS-1664等设备;接入层由剩余220k V变电站和所有110k V变电站构成, 采用环网或链状结构组网, 接入带宽为155Mb/s, 主要采用马可尼的SMA-1、SMA-4等设备。早期惠州电力还没有从全网角度统一建设传输B网, 主要还是随基建工程配套一些华为STM-64设备, 型号为OSN3500或STM-16设备, 型号为OSN2500。

2 传输B网建设必要性

2.1 建设传输B网是惠州电网不断发展, 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

到“十一五”末期, 惠州电网规模不断增大, 惠州电力的安全生产对保障广东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此重要的电网, 把关系到电网安全运行信息全部承载在一个网上, 是非常不可靠的, 单点故障将会引起大面积的停电, 对于整个电网来讲, 是不能容忍的。

2.2建设传输B网是提高通信网络可靠性, 减少通信网络故障的需要

从现有的通信网络来看, 惠州电网的光通信网采用1+0配置, 虽然采用2纤通道保护, 但不能抵抗节点失效的影响, 设备发生故障将对整个惠州电网所有信息的传送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每个站只配置单套光设备可靠性差, 一旦节点故障将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 由于一套设备承载了多条线路和变电站的多套保护、安自、自动化等信息, 设备一旦投运, 就不能中断, 通信设备没有检修的机会和条件。

2.3建设传输B网是“十一五”期间优化通道组织,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需要

目前惠州电网SDH传输网上的业务种类繁多, 通道要求各异, 信息流向不尽相同, SDH 2.5G的传输通道既零乱又拥挤, 建立另一层传输通道, 2网即可以根据业务与带宽的关系分别传送不同业务, 从而达到带宽的合理分配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同时, 业务传送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2.4建设传输B网是加强电力通信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的需要

为确保电网具有更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A、B传输网络可独立生存, 在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 两个网络能够相互备用, 大大提高通信通道的生存性。

3 传输B网建设考虑的几个技术问题

3.1 业务带宽

传输网络承载业务关系主要用于承载线路保护、安稳系统、PCM (远动、电能计量、调度电话) 、调度数据网、调度交换网、视频会议、网管系统、行政交换网、综合数据网等业务。网络带宽与业务类型、业务流量、用户量、用户类型、信息流向及网络结构有较大关系, 不同网络由于用户数量、业务种类不同, 其业务流量也不相同。通过带宽统计得出, A、B网核心层各至少需要10G带宽。在接入层面, 接入层需应采用622M链路带宽。

3.2 业务关系

惠州电网主干通信网采用传输A、B网, 重要业务将独立分配到其他传输A、B网双平面网络, 传输A、B网络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相互分摊业务, 并且作为各自业务的备份路由。各平面承载业务承载关系如下图1所示:

3.3 AB两网关系

为便于运行管理, 清晰网络界面, A、B两网络需严格分离, 彼此网络不相交。在保障上述隔离要求前提下, 为了对A、B两网中区域网络瘫痪或者需要定期检修时, 两网在枢纽节点进行互连, 不影响其接入边缘环的工作, 以便在任一网络故障情况下, 另一网络能代替行使其职能。如图2所示:

此互连节点仅作为冷备份及灾备作用, 正常情况下互连链路上没有任何业务和链路开通, 保持A网和B网的完全隔离。

4 组网设备选择

4.1 传输网技术回顾

近年来传输网络的发展, 可以看出传输网技术的演进特点:

(1) 传输的业务来源从最初单一的TDM到目前IP与TDM的混合。

——IP和TDM共存, 最后走向以IP为主, 这是网络的基本势态。

——就技术而言,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 其实质是采用不同的数字复用方式, 其目的都是保证传送的质量。所以, 复用和质量仍然是传输网的两个要点。

(2) SDH不再是唯一的传送体制, 传送网从单一SDH体制到以SDH为主的多种体制并存。

(3) 传统SDH设备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原先针对TDM的SDH到目前集成MPLS、RPR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 。

(4) 在电信运营商在逐渐试用并推广应用智能光网络技术 (ASON) , 使得网络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种类, 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5) 光交换网 (OTN) 设备也逐渐成熟, 在电信运营商在逐渐试点, 并应用。

(6) WD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并派生出多种新的应用技术。

(7) 传送设备的产品制造技术在不断革新, 向更先进的集成电路、更高速的背板演进, 高阶、低阶交叉容量不断增大。

(8) 网络管理倍受重视, 从基于TMN的标准网管演进到多种协议方式的网管并存。

4.2 技术比较与设备选型

根据技术分析, ASON由于只能对VC-4业务进行保护, 不太适合本地电力系统大部分为2M业务的网络。DWDM及OTN两者都是波分技术, 后者在普通DWDM增加智能波长调度、波长交换功能, 但本质还是DWDM技术, 由于工程造价及电力系统带宽需求不大, 不能满足带宽要求。因此, 根据本地区的实施, 综合技术的先进性、成熟度与投资成本 (色散补偿比DWDM设备便宜) 、光缆现状 (光纤资源比较丰富) 考虑, 传输网络采用MSTP方式, 但设备应支持扩展ASON功能。

5 建设方案与实施

5.1 建设目标

(1) 通过建设惠州电力传输B网, 将现有惠州传输B网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扩展能力强、设备及网络运行有充分保障的传输网络。

(2) 对惠州电力传输B网的网络带宽方面, 将实现110k V变电站接入层带宽为622Mb/s, 骨干层网络带宽为2.5Gb/s或10Gb/s, 满足电网在“十二五”期间的要求。

(3) 通过惠州电力传输B网建设, 满足惠州电力各种电力业务对基础通信通道带宽、网络覆盖、安全性及可靠性的需求。

(4) 在网络运行上, 惠州电力传输A网将与现有新建惠州供电局传输B网形成两个独立的传输网络, 互为备份, 带宽及资源互补, 并提高惠州电网电力通信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5) 所有110k V及以上站点、区县供电局、惠州地调 (主调和备调) 的传输网设备应该完全双重化。

5.2 组网方案

根据网络建设原则及相关设备及资源现状, 惠州电力传输B网建设的技术体制采用MSTP技术, 采用骨干层和接入层两层、分南北环建设, 北环采用阿尔卡特设备, 南环采用华为设备。

根据各类业务带宽需求统计, 惠州电力传输B网骨干层链路采用2.5Gb/s和10Gb/s带宽, 起到在惠州地区的线路保护、安稳系统、PCM (远动、电能计量、调度电话) 、视频会议、网管系统、行政交换网、调度数据网业务的高速互联作用, 汇聚各接入层网络业务。

接入层链路采用622Mb/s带宽, 完善惠州地区各110k V变电站的MSTP接入网络, 优化网络结构。

骨干层:在骨干层惠州局新调度大楼配置2套STM-64设备, 义和站、博罗站、金源站、湖滨站、汝湖站、仲恺站、惠州站、秋长站、鹿江站、太福站、福园站、东澎站各配置1套STM-64设备, 使得传输B网骨干层核心带宽达到10Gb/s;在银岗站、九潭站、冯屋站、昆山站、仰天站等24个站点各配置1套STM-16设备。

接入层:在罗阳站等108个110k V站各配置一套STM-4设备。

5.3 建设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实际问题

(1) 传输B网组网所需纤芯资源不满足规划导致施工中资源调配不畅, 光路投产与设计规划情况有所出入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一点也为新设备投运、光路开通增加难度。

(2) 入局光缆同沟敷设、部分光缆资源短缺、综合数据网建设过程中光缆资源使用浪费等原因, 使得在接下来的组网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对传输A网、综合数据网以及前期B网的建设成果等进行调整, 并由此产生较多的附加检修工作。

(3) 由于设备招标采购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存在着不同的厂家设备相互对接的情况, 使得在已建好的传输网络中, 存在电路调度、运行维护的可控性不便。

(4) B网建设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传输网结构, 提高其安全结构合理性, 满足业务接入的要求。

(5) B网光路接入层速率已达到622M, 骨干层最高已达10G, 完全满足大颗粒业务传输需求, 而大多数网元仅配置低速率2M接口板, 骨干层网元选配以太网板等高速接口板不足, 未能满足会商、视频、数据网业务发展接入的需求。

(6) 设备的业务接入容量直接影响网络通道实际利用率, 可以预见B网光路利用率将长期处于极低的水平, 拓展业务侧对通道资源的需求, 或是在带宽充裕的情况下提高通道的可靠性, 都将是网络运行人员工程建设后必须考虑的问题。

6 结语

通过惠州电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我们顺利完成传输B网的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保证传输B网光路光缆路由冗余可靠, 网络分层界面清晰, 网络拓扑结构简洁, 以兼顾传输网可靠性和维护便利性, 为后续的传输网时隙规划、业务分层割接、运行维护稳定可靠打好基础, 是网络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人员的基本出发点。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充分改善通信网络结构、提高通信网络可靠性, 减少通信网络故障率, 更好地使电网的生产实时控制等业务分层传输, 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光传输网常见故障及处理 篇2

光传输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特别是光传输网的应用需求更加广泛,网络承载的业务种类和接入方式越来越多;高速率、高带宽、超大交叉容量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由传统的PDH、SDH向MSTP、ASON、DWDM、PON迈进。随之而来的维护工作量加大、内容繁杂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维护人员对光传输技术和网络协议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故障处理流程,合理运用,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隔离,缩减排查范围,从而及时地修复网络故障。

1 STM-1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网保护倒换不成功

1.1 网络结构

某局本地网为STM-1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网,设备采用OptiX 155光传输设备,由6个网元组成一个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网。其中局A站为中心局,连接网管终端,A站和F站为业务中心站,两个业务中心站均与其它各站有业务,A站和F站之间也有业务。A站时钟设为跟踪内部时钟源,其它各站设置为跟踪东向线路时钟。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1.2 故障现象描述

环网业务正常时,在A站用2M误码仪测试各站到A站的业务均无误码,但做通道保护测试时,将D站11板位光线路盘的收端光纤拔出,C站到A站的业务不通,保护不成功。

1.3 故障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首先在测试前环网业务是正常运行的,保护不成功的问题应当出在备用环上。通道保护的倒换是在支路板上完成的,支路板PL1的倒换启动关键在于是否在主环上检测到支路告警指示信号(即TU-AIS),如果在主环上检测到支路告警指示信号,则立即倒换到备用环上,选收备用环业务。支路告警指示信号是由线路板插入的。为此,造成通道保护倒换不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路板PL1可能存在问题,二是光线路板SL1可能存在问题。另外还有可能存在业务时隙在中间各站点没能穿通或是光纤连接有错误。

1.4 故障排除

1.4.1 检查业务配置

重新仔细地检查各站点的业务配置是否存在问题。

1.4.2 排查光纤连接

主环的光纤连接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连接的,为确保准确连接,从A站开始,沿主环方向依次关断各站11板位的激光器(即备用环发送方向激光器),该站顺时针方向下一站的12板位的光线路板SL1应当出现收无光告警,在网管上观察告警是否正确,排查光纤连接是否准确。

1.4.3 排查光传输设备以外的交换机等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为确保其余各站从备用环上接收到A站的业务,断开A站12板位光线路板SL1发端光纤(即主环上发送信号光纤),在网管检查各站点的告警及性能,发现B站11板位光路出现收无光告警,除A站外其余各站的支路板均出现支路告警指示信号告警,A站和F站对应的业务通道均有低阶通道远端误码指示告警,B站的业务通道有大量误码,其他各站点性能正常。这时在A站拨打其它各站点的电话,开始时只有个别站点能够拨通,从告警情况来看,应该是除A站以外,其它各站业务是通的,估计是在做通道保护倒换时的信号抖动引发交换机链路暂时中断,因为七号信令的链路对信号抖动十分敏感。过段时间后,再次拨打,果然后除B站点以外的其它各站电话均能拨通,因此不能以是否拨通电话作为判断倒换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为这与交换机的信令链路存在关系,特别是有的交换机在链路中断后还需要人工进行复位。因此,可以基本断定是B站从备用环上接收存在问题。

1.4.4 排查光传输设备机盘

断开A站11板位光线路板SL1的收信号光纤,即主环接收光纤,让A站从备用环方向接收各站点的业务。这时除B站点以外,A站对应的其它各站点的业务都出现大量误码,所有业务不通。据此分析,各站点到A站的业务都必须要从备用环经过B站,估计是B站12板位光线路板SL1或交叉板XC1出现问题。在B站将两块SL1分别用光纤单独自环,然后交叉自环,用误码仪测试,发现12板位SL1板接收的业务不通,判断该板可能有问题。更换SL1板后,测试业务正常,再测试整个环网的通道保护倒换正常,通道保护倒换故障排除。

2 光传输设备更换主控板后,部分网元无法登录

2.1 网络结构

某局本地网为STM-16相切通道保护环网带STM-1的传输链,设备采用Opti X 2500光传输设备组网,网管终端连接于E站的中心局,中心局站点时钟为跟踪内部时钟源,其它站点单向跟踪中心局主时钟。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

2.2 故障现象描述

由于H站出现故障,更换SCC主控板,更换后在H站用前置机登陆并查询路由,发现有部分网元无法登录网络,能够登录站点的嵌入式控制通道ECC路由的距离也有错误。

2.3 故障分析

(1)首先,更换H站SCC主控板之前,网管终端能够正常登录所有的网元,这表明网管终端是没有问题的。

(2)在更换H站的SCC主控板以后,出现了部分网元无法登录的故障,其中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H站的SCC主控板可能有故障,造成了网络上的路由出现错误或是混乱。

(2)H站的SCC主控板没有重新分拨ID号,与其它站点的ID号发生冲突。

2.4 故障排除

(1)先在H站点上登录各个网元,其中只有C、G、A三个站点可以登录,其余各网元均无法登录。

(2)在登录到G站点后,用前置机登陆并查询路由,没用发现H站的路由设置,原因是H站点上新更换的SCC主控板的ID号存在问题,在H站点检查SCC主控板的ID号,设置不对,其设置与E站点的ID号相同,在网上发生冲突。

(3)将H站点的SCC主控板的ID号按网元序列准确设置后,加电重新启动。

(4)在E站点上用网管登陆各站点观察,登录一切正常,各网元状态正常。这说明在维护中更换主控板时,必须准确设置ID拨码开关,确定与现有的网元ID号没有冲突。

3 光传输网E1业务中断故障

3.1 网络结构

某局二干网为STM-64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网,共由四个站点组成,设备采用FonsWeaver780B光传输设备组网,其中A站为中心局,B站和D站均对A站有业务。网络拓扑图如图3所示。时隙分配图如图4所示。

3.2 故障现象描述

中心局A站点的E1机盘上出现低阶通道远端接收故障告警LP-RDI,D站点的时钟交叉盘XCU上出现高阶通道复帧丢失告警HP-LOM,D站点的E1盘上出现支路告警TU-AIS。

3.3 故障分析

首先,A站点的LP-RDI告警和D站点的TU-AIS告警信息表明,A站与D站间的E1业务出现中断。其次,A站点到B站点的E1业务正常。A站点E1机盘上出现的低阶通道远端接收故障告警表明是D站点的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A站点的设备出现故障。

3.4 故障排除

通过环回法测试,将故障点定位到单个站点,而后再定位到单块机盘。

(1)首先在A站点上用误码仪测量。

(2)在A站点的西向光接口盘上做设备环回测试。如果误码仪显示信号不通,那么就可以初步将故障定位到A站点,在A站点的E1机盘上的支路上做线路环回测试。

(1)如果误码仪显示不通,就表明A站点的E1机盘发生故障,必须进行替换修复。

(2)如果误码仪显示没有误码,就表明故障可能存在于A站点的E1机盘、XCU机盘或西向的光接口盘上,可以按业务从低到高的原则将以上机盘进行替换,排除故障。

(3)在A站点上的西向光接口盘上做设备环回测试,误码仪显示没有误码,就可以在D站点上做东向光接口盘的线路环回测试。

(1)如果误码仪显示有误码,就表明在D站点的东向光盘或者是D站站点至A站点的线路以及A站点的西向光盘上,都有可能出现故障。

(2)如果误码仪显示无误码,就可以将故障点可定位在D站点上。可以将以上机盘进行替换,排查是D站点上的东向光接口盘的故障,还是XCU机盘亦或E1盘故障,彻底排查。

4 结束语

光传输设备作为光传输网络的核心,设备维护的质量直接是决定着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的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需求,维护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上几个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故障实例,经过全面的分析和细致的排查、解决,能够更好的保障光传输网络的健壮,提高网络支撑能力,对维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大鹏.光纤通信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肖萍萍,吴健学.SDH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孙桂芝,孙秀英.光传输网络组建与运行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向阳.SDH网络管理系统维护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社,2004.

[5]刘衍衍,王健.数据通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李方健,周鑫.SDH光传输设备开局与维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贾璐.光传输系统运行与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8]华为技术服务部.华为传送网产品维护资料汇编[Z].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6.

传输B网 篇3

我台非编网采用的是济南美视多媒体公司的大洋X-edit3000系统, 播出网采用的是新奥特和格非公司的硬盘播出系统, 主体均采用光纤网、以太网技术搭建。制作到播出的传输方式究竟该如何选择, 根据本台实际情况, 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 非编网与播出网之间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传输方式: (1) 一般通过下载节目到磁带, 然后通过音视频上载的方式实现节目上传, 但这样会对节目的质量造成损失、增加录像机等设备。 (2) 视音频信号传送, 即将非编网与播出网通过视音频电缆相连进行传输, 就是把非线编编辑好的节目素材, 通过音视频线直接接到上载工作站, 这样可以隔断了制作网和播出网之间的网络连接, 防止网络病毒的扩散, 但是节目视频的清晰度有大幅下滑, 这样会增加上载工作站的数量。 (3) 数据传送, 即将非编网的节目重新编码, 通过网络传送到播出网的视频服务器, 但是在大多数电视台, 播出网是不和制作网相连的, 因为制作网里会有病毒, 相连会感染到播出网, 影响播出安全。

对电视台制播网系统的要求来看, 安全性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要保证每天节目的制作、安全播出, 非编网与播出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数据传送, 势必要将二网通过网络进行连接, 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 无疑增加了网络发生故障的风险性。一旦某网发生故障, 很有可能会涉及另一网络。再者, 非编网不可避免会采用一些外来的数据文件, 虽然有防病毒软件进行查杀, 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病毒, 只能说是防不胜防。为了实现节目的无损上传播出网, 提高节目的上传速率, 为安全起见, 非编网与播出网之间的传输方式, 可以通过新奥特公司摆渡工作站来实现:

1 硬件要求

两台服务器 (普通电脑, 每台服务器带一个狗) , 一台服务器a配置ip地址 (播出网网段号) :188.8.9.123, 接入播出网络。另一台服务器b配置 (制作网网段号) 192.168.1.123, 接入制作网, 两台电脑不在统一的ip号段上。

硬件连接:新奥特专用USB传输线 (用来连接两台服务器) , 通过电脑的usb口完成文件的传输。

文件传输条件和性能:

1) 通过传输线 (目前采用BAFO7313) 在制作网服务器和播出网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2) 采用Win USB架构, 支持Windows XP、Windows2003、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

3) 支持usb2.0协议, 实验室环境下平均传输速度在10MB/s至15MB/s之间;

4) 支持双向传输;

5) 通过文件夹监控方式支持文件自动传输;

6) 支持文件类型过滤和文件大小过滤, 支持任意类型和任意大小的文件;

7) 支持文件夹传输;

8) 支持文件正确性校验 (MD5码校验) ;

9) 支持传输完成后对源文件的处理, 如备份或删除;

10) 支持传输优先级调整;

11) 有详细的日志记录。

2 安装步骤

在安装新奥特硬件加密狗后, 分别在两台服务器上安装操作程序。

2.1 安装Win USB驱动

执行安装光盘下drive文件夹下的Microsoft Win Usb Install-v1.0.exe。

安装BAFO7313驱动:插入USB传输线, 再提示查找驱动时选择自己查找驱动, 驱动在安装光盘下drive文件夹下Easy Transfer USB cable Driver文件夹内

2.2 安装BFSS双机文件同步系统

分别在两台机器上的E盘建立如图三个文件夹input、output、backup

工作流程:先通过制作网打包生成mpeg文件素材, 放在制作网服务器b e:input文件下, 然后启动BFSS双机文件同步系统, 文件自动拷贝到服务器a e:output文件夹下

输出目录: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将被发送到对方服务器。以下情况不会发送:

1) 文件正在进入该目录过程中

2) 文件正在被其它程序使用

3) 不符合发送端设置中的名称后缀和大小约束

(1) 输入目录:从对方服务器接受到的所有文件。接受文件名称与发送文件名称相同, 若多次接受同一文件会覆盖之前的文件。

(2) 备份目录:若传输设置中的传输完成后操作为“备份源文件”选项, 当文件发送完成后会备份至该目录下。

(3) 日志记录级别:BFSS服务的日志记录级别。

3 发送端配置

制作网服务器192.168.1.123在系统配置/发送端配置里可以添加txt、doc、MP3、mpeg等后缀名的文件允许通过传输, 不添加后缀的文件不能向播出网服务器发送文件。

1) 允许文件后缀:后缀符合列表内的文件才会被发送。不支持通配符。

2) 允许文件大小:文件大小符合的文件才会被发送。-1表示不限制。若最小值大于最大值则不会有文件被发送。可以对发送文件的大小做一下限制。

4 传输配置

在系统配置/传输配置里

1) 超时限制:USB传输中的超时设置, 一般采用默认值即可, 不限制超时会导致坏死文件永远占用USB传输线。

2) 传输完成后操作:“备份源文件”表示剪切源文件至备份目录。

3) 验证文件完整性:选择是否使用MD5验证文件完整性。使用MD5验证文件完整性会降低传输速度, 尤其是大文件。

4) 传输模式的选择 (设当前操作端为A, 另一端为B) :

只传输:只从A端向另一端B传输文件;

只接受:A端只接收文件, B端发送文件;

两端互传:一端发送一个文件, 另一端发送一个文件, AB两端交替发送;

先传一端:先传送完一端文件夹下所有文件, 再传另一端文件夹下所有文件, AB两端交替发送。

当选择一种传输策略后, 需要重启程序。程序重启后, 两端程序按照新配置的传输策略进行传输, 实现了节目制作到节目播出的安全传输。

对接受的文件从上载站重新加载, 审查上传一遍, 设置入出点, 传输到服务器。

5 调整文件传输优先级

1) 启动传输/停止传输:启动或停止BFSS服务。

2) 调整优先级:通过“上移”和“下移”按钮调整待传输文件优先级。正在传输的文件不可调整。

3) 查看日志:查看BFSS当天日志。若要查看更多日志, 请进入安装位置的Log文件下查看。

光传输网干线误码分析与处理 篇4

1) 误码:误码是指在传输过程中码元发生了错误。确切地说, 误码是接收与发送数字信号之间单个数字的差错。

2) 误码监测原理:在SDH信号的帧结构中, 安排了大量用于操作维护与管理的段开销 (SOH) 和通道开销 (POH) 字节, 各种字节被定义了特定的功能, 使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大大加强。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 利用业务信号帧结构中特殊设计的差错检测编码字节 (B1、B2、B3和V5-b1、b2) 检出信号中的误块, 并以块为基础评估误码性能参数。B1、B2、B3和V5分别用于检测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误码。

3) 再生段误码监测 (B1) :再生段开销 (RSOH) 中的1个B1字节共8bit用作再生段的误码监测, 它使用偶校验的比特间插奇偶校验码 (BIP-8) 。BIP-8码对扰码后的前一STM-1帧中的所有比特进行计算, 结果置于扰码前的B1字节位置。如果B1≠0, 说明再生段在传输中有误码产生。

4) 复用段误码监测 (B2) :复用段开销 (MSOH) 中的3个B2字节共24bit (BIP-24) 用作复用段的误码监测。BIP-24对前一STM-1帧中除段开销的前三行即RSOH以外的所有信号在扰码前进行24比特的比特间插奇偶校验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在本帧扰码前置于B2的位置。此校验编码在再生段内不重新计算, 因此, 它只是用于复用段的误码监测。如果B2=0, 说明无误码;如果B2≠0, 说明复用段在传输中有误码产生。

5) 光传输网络误码产生的原因:光功率过低, 在灵敏度附近;光功率过高, 在过载点附近;光纤问题, 包括光缆、尾纤;光纤头不清洁或连接器不正确;光板、支路板故障。

6) 处理干线误码常用方法:告警、性能分析法、环回法、仪表法误码是干线设备维护中最棘手的问题, 现将处理干线误码较有代表性的案例, 与大家分享。

2 干线误码分析与处理

某一级干线采用富士通公司2.5GSDH传输设备, 开放5个2.5G系统。北京是始端站, 广州站是终点站。途径北京、河北等共五省一市。其中河北段网管设在衡水站, 衡水市局负责整个河北段各站点设备监视、技术支持和衡水站设备维护工作。

5个2.5G系统按链型组网, 北京-衡水间设备开放情况为:北京 (终端站) —固安 (中继站) —任丘 (中继站) —武强 (中继站) -衡水 (终端站) 。由于设备运行年限长等缘故, 自2010年9月以来, 5个系统、不同段落接连出现大误码问题。

2.1 现象

某日网管监测到一系统衡水站收北方向有再生段误码和复用段误码, 武强、任丘、固安收北方向有再生段误码, 未影响电路

2.2 误码分析

衡水站、武强、任丘、固安收北方向均有再生段误码, 怀疑误码来自固安北方向, 而衡水站、武强、任丘再生段误码由固安站下传引起

2.3 处理过程

1) 次日凌晨衡水与北京调出电路, 衡水指挥固安测量一系统收北方向光功率, 机盘上测量为-21Db正常, 擦纤复原, ODF上测量为-20d B正常, 擦纤后复原。衡水网管检测15分钟性能固安、任丘、武强、衡水误码消失, 随即北京挂表测试一系统第1、3、4、8个155M无误码, 衡水网管检测2个小时性能均无误码, 准备第二天晚上复原一系统所有电路。至次日夜衡水网管监测京九广扩容一系统自固安处理后, 固安、任丘、武强、衡水均无误码。

北京测试京九广扩容一系统部分155M电路12个小时正常, 我看网管性能好 (全天每一小时的性能我站都做了记录) , 认为问题已解决。次日晚衡水与北京开始复原电路, 复原一个北京确认好后恢复下一个, 之后我在网管看一系统性能, 发现有固安、任丘、武强、衡水均有误码, 上报RS-BBE。随后衡水与北京将一系统在用155M电路全部逐个调出, 电路全部调出后, 衡水网管检测性能固安、任丘、武强、衡水误码消失, 北京挂表测试也好, 怀疑是否与上业务有关, 但不知道是哪个155M引起的。

2) 问题。a.京九广扩容一系统中继段误码是否向下游站点传送?b.自从一系统全部电路调出后, 衡水网管监测性能固安、任丘、武强、衡水误码消失, 北京挂表测试也好, 是否与上业务有关?经咨询富士通厂家, 说不可能与上业务有关, 原因待查。

3) 继续处理:衡水将4个155M串在一起挂表测试一天无误码, 于是夜里衡水与北京开始先后复原一系统第1、2、4、5、8个155M, 当时查看网管性能好, 再看网管一系统固安、任丘、武强、衡水出现15分钟误码, 衡水和北京又把一系统155M1调至二系统155M1, 我看网管性能好。

4) 问题:京九广扩容一系统155M1电路复原后, 光路出现误码, 一系统155M1调出各中继站也无误码, 是否一系统155M1有问题, 北京证实此电路无特殊之处, 原因待查。

5) 第三次处理:因两次处理不成功, 采取分段处理方案。先由北京负责处理本段, 北京从其最远端环回, 测试无误码, 判断北京站无问题。衡水串测6个以上155M有误码, 初步判断固安站到衡水段有问题, 怀疑固安站收北京方向光收盘不好。

6) 第四次处理:固安换光收盘, 北京环回16个155M, 衡水串测48小时无误码。逐一复原调出的一系统155M电路, 正常。

3 经验总结

通过此次利用网管和仪表处理富士通光路误码, 看到了处理富士通设备与其他设备的不同之处, 为处理干线设备误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京九广扩容设备中继段误码向下游中继站传递, 并不终结.固安收北京有中继段误码, 并向下游站点任丘、武强、衡水传递, 因此任丘、武强、衡水收北方向均有再生段误码, 因衡水是终端站, 并伴有复用段误码属正常。处理好固安站点后, 相应各站误码均消失。

2) 京九广扩容设备网管监测无误码, 测试部分155M正常, 但不能上业务, 说明部分盘有问题。最好串测全部16个155M长达2~3天后, 观察是否正常 (测一天不能证实是否好) 。

3) 因干线太长, 可考虑分段处理, 先分大段再分小段, 依次排除各段问题, 这样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4) 一级干线富士通设备因有光放盘, 对温度、光纤清洁度要求高, 因此光纤头必须干净, 否则光回损太大, 容易产生误码。平时注意机房卫生, 将机房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5) 通过不间断在线监测可以预先检测到设备运行情况。要求维护人员每天进行光路误码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设备需要有良好的清洁, 以减少故障的发生。注意过滤网的定期清洁, 以保持设备通风良好。

摘要:误码问题是传输网络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充分理解和掌握误码性能事件, 是做好SDH设备维护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误码的基础知识, 并通过实际故障案例的分析, 总结了干线误码处理的思路、方法。

光传输网的数据通信网络 篇5

近些年, 发展中国家, 每一年都会对光传输网络建设投入非常庞大的资金。网络发展, 非常迅速, 如何才能管理好光传输网, 如何设计并实现光传输网的数据网络, 成为了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建立优质、完善的光传输网, 建立具有高效、高速的光传输网, 也就成为了光传输网在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光传输网的发展方向

1. 从总体上来看, 光传输网的发展方向体现在3方面:

(1) 在形态上:实现数据传输与交换的融合; (2) 在硬技术上:实现覆盖全光传输网; (3) 在软技术上:实现智能化的光传输网。2.对光传输网有严重损伤的除了误码外, 还有传输数据的时延、抖动等。控制这些对光传输网有所损伤的性能, 使其尽量的减小。

三、光传输网的发展趋势

1. 光传输网IP业务化发展的趋势。

不同的数据通信业务对光传输网的需求不同, 但在各个业务中, IP业务已成为主导的地位。采取IP协议的传输, 也将成为光传输网主要的发展的趋势。

2. 光传输网面临的挑战。

目前, 光传输网主要采取的是组网的方式, 对于组网传输网, 最初没有考虑到IP数据业务。IP数据业务成为各个业务主导, 组网传输也就显示出了其中不足。作为组网的传输, 面临IP数据业务, 所需要的成本与困难也将会上升, 如何解决光传输网对IP业务的需求, 也成为了重要的挑战。

3. 光传输网发展趋势。

IP化发展趋势对光传输网的挑战, 导致光网传输向新一代光传输网的发展与演进。光传输网现在所面临业务和问题, 决定了光传输网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为组网方式的光传输网, 也必将采取分组传输网的方式来迎接业务和问题的挑战。

4. 光传输网的交换技术。

T-MPLS:作为光传输网用来传送可以多协议的标签交换。是用于面向多协议的连接体系, 去掉数据不必要的转发, 也去掉了IP业务不能连续转发的特性。作为网络融合为一的技术, 已被运营商所应用。所有光传输网悬着T-MPLS分组传输技术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5. 光传输网的分组传输发展基本原则。

综合以上, 光传输网向分组传输时必然的, 其演进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各方面的原则: (1) 采用T-MPLS作为光传输网的方案, 积极的向T-MPLS演进。 (2) 在采用T-MPLS作为光传输网方案的同时, 要保护好现有的光传输设备。

四、光传输网管理发展

1. 光传输网管理面临的问题。

信息产业进行政策调整, 使垄断的局面, 被电信的各大运营商成立而打破, 各个电信的运营商间竞争十分激烈。如何的利用网络的资源、降低其运营的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 是各大运营商立足市场关键。中国电信的运营商光传输网, 通常由几个厂商设备组建, 这使得光传输网管理的难度加大。不同的运营商网络管理系统有着不同操作界面, 使维护的人员所需时间与精力都将增加, 才能熟悉各个网络管理系统, 从而进行维护的工作;不同的运营商网络管理的系统相互独立。各自管理设备, 为统一的管理增加难度。

2. 光传输网的管理方案。

很多光传输网运营商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 并做了深入研究与开发。目前很多运营商, 已能够提供出光传输网络的管理方案。

光传输网的管理只有面向服务, 用针对角色来管理。网络管理在网络的建设、运营与规划的过程, 扮演不同角色。根据角色来进行方案的加强, 才能够发挥出网络管理的作用, 从而适应光传输网的发展。

网络开通之后, 快速地完成端到端之间业务的指配, 成为了网络管理, 所需要实现的重要的目标。

随着光传输网运营商规模的扩大与业务的增加, 就需要对网络管理进行优化。充分地利用网络的资源。良好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帮运营商们更合理地规划出网络的资源。从而达到降低运营商的网络运营的成本。

光传输网管理需要运营商, 在规划、建设及运营的过程, 能够为角色提供完整解决的方案。让运营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 多运营商综合网络管理。

在多个运营商精诚合作的情况下, 建立综合网络管理, 从而使网络管理方面变得轻松、容易。建立一个互通的综合数据库, 方便数据的管理;连接各个运营商光传输网的端口, 方便其数据传输。

五、光传输网的数据通信网络设计与实现进行探究

1. 组网设计的原则。

组网的设计要本着: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及服务质量的原则。

2. 光传输网的数据通信网络的设计。

首先, 我们需要对光传输网有个结构的设计, 在创建时, 各个传输系统应设置在省、市, 达到集中管理。还要对路由器协议进行完整的规划, 因为路由器和交换机都是网络的基础构架, 对其好的协议, 就比如网络的大脑与神经。为了使光传输网的数据通信更加便于管理与维护, 建议使用同一家的产品, 当然也要对该厂家的产品进行考察, 择优使用。

3. 光传输网安全分析。

对光传输网的建设, 我们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排查后才能进行:有无物理破坏、有无病毒存在、员工对资源的误用、人为的破坏及非法入侵等。

4. 光传输网安全探究。

保证光传输网安全, 就是对企业与客户最大的保障。光传输网络安全, 首先要查看防火墙安全, 其次要对路由器的安全设置进行排查, 然后对交换机配置及与主机接入口进行安全检查, 最后查看IDS的连接和设置。

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取代的, 如何提高信息的传输, 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光传输网的建立, 势在必行, 如何建立优质、完善的光传输网, 也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我们可以根据光传输网设计的原则, 对建立网络时进行安全分析与探究。加强光传输网管理, 解决网络管理上的问题, 就能够实现高效、高速的光传输网络。

摘要:光传输网数据的通信网络建立, 成为实现对光传输网业务集中的管理, 具有可靠、高效、安全性能。首先介绍光传输网的发展方向, 其次, 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光传输网的发展趋势;然后, 将对光传输网管理的发展进行深刻的探讨;最后, 会对光传输网数据的通信网络设计与实现进行探究。

关键词:光传输,网络数据,通信网络

参考文献

[1]张骁.光传输网中数据通信网络的设计及安全实现[D].兰州大学, 2010, 06.

[2]程一帆, 何民.电力通信光传输的发展趋势探究[J].福建电脑, 2009 (08) .

[3]张博光.传输网的演进以及在3G网中的解决方案[J].通信世界网, 2008, 11.

传输系统H网时钟配置要点 篇6

SDH网是同步网,网中所有交换节点的时钟频率和相位都必须控制在预先确定的容差范围内,以保证网中各交换节点的全部数字流实现正确有效的交换。否则将引起指针的频繁调整,导致支路性能劣化。时钟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向系统提供网同步时钟,从而实现整个网的同步。

1 H网时钟板类型及功能

H网时钟板类型有四类:SS11STG,SS12STG,SS13STG和SS14STG。本文中的描述处统称为时钟板。功能区别如下:

(1)SS11STG用于时钟SSM保护时,该站节点不能接入外部时钟源参与保护,单板软件必须使用V5.32以上版本。

(2)当要求STG输出时钟与BITS设备对接时,需采用新的FPGA版本V2.00。

(3)插主备SS11STG单板的站点,若要求使用外同步时钟输入或输出口,需采用V5.33版本。

(4)对于使用国产晶体的SS11STGB0板,可以将国产晶体换成英国晶体,跳线J1跳成1和2相接,跳线J2跳成2和3相接,单板软件换成H3STG3XXX(与使用英国晶体的单板软件相同),就可以当成英国晶体板使用了。

2 时钟板的工作模式

时钟板在正常工作的时候,具有三种工作模式:跟踪、保持和自由振荡。

2.1 跟踪模式

当时钟板的时钟源检测模块检测到跟踪的时钟基准源可用时,时钟板即进入跟踪工作模式。如前所述,通过锁相环使本板输出时钟锁定所跟踪的时钟基准源,最后本板输出的时钟与基准源的时钟同步。当时钟进入锁定状态后,时钟板以每7秒1次的频率将此时鉴相电路输出数据实时保存到DSP的存储器中,以备所跟踪的基准时钟源丢失时使用。DSP存储器长24小时,采取循环存储的方法,超过24小时的控制数据将覆盖旧的数据。

2.2 保持模式

当可跟踪的全部时钟基准源都丢失的情况下,时钟模块进入保持工作模式。此时,时钟板利用在跟踪模式下所保存在DSP寄存器中的相位比较数据反向读取输出用来维持对本板时钟的控制,使本板输出时钟仍然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保持记忆功能最大的优点是当网元基准时钟源发生短时间丢失时,将不会对系统时钟产生大的影响,避免同步光传输系统产生较大的指针调整,从而保证了系统工作状态的连续性。

比如时钟源级别的配置为w1s8k & e1s8k & intr,只有当w1s8k 和e1s8k都失效后,STG才转入保持模式(未启动时钟保护倒换)。

从SS13STG的1.51版本开始,当时钟源切换时,不再清除保持寄存器的数据,而是接着以每7秒1次的频率将新的鉴相电路输出数据保存到DSP寄存器中,即采用绕接方式。

2.3 自由震荡模式

当所跟踪的时钟基准源丢失时间超过24小时或跟踪模式下储存的控制数据已被取空,则时钟模块由保持工作模式进入到自由振荡工作模式。此时时钟模块的输出时钟精度将直接取决于38M晶振输出。

3 时钟板的配置

时钟板的配置可通过命令行或网管完成。对于一般的应用场合——既无外时钟的接入和输出,又不要求使用S1字节进行时钟的保护倒换,则时钟板的配置比较简单,仅需配置时钟基准源(在低版本主机时需要)和时钟源跟踪级别。当时钟基准源为外接BITS 时钟并要求时钟保护倒换功能时,配置相对复杂。此时除了配置时钟跟踪级别外,还需要配置外接BITS的类型、BITS信号中SSMB位置(S1参数)、时钟ID等。

3.1 无外接时钟,无时钟保护

无外接时钟,无时钟保护如图1所示。

3.2 有单个外接时钟,需要实现时钟保护

有单个外接时钟,需要实现时钟保护如图2所示。此外,还需要在网管[维护/ 时钟保护]菜单下:创建“时钟保护子网”;将NE1-NE6加入时钟保护子网;检查时钟ID分配;“允许保护”(即启动时钟保护协议);“应用”。

4 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避免出现两个网元间时钟的互相跟踪

在没有时钟自动保护倒换功能的情况下,建议不将网元同一逻辑系统的东西两向时钟都选入时钟跟踪级别配置,以避免发生两个网元间时钟的互相跟踪。

4.2 通过低阶线路板带扩展子架

OptiX 2500+可以采用155/622线路板带扩展子架,但扩展子架如果不带时钟板,则只有以下单板适用于扩展子架:13SL1、15SL1、24SL4、13SLE、32SLE、所有的SL2。

4.3 扩展子架2个以上时钟源时的线路时钟基准源级别配置

若扩展子架中配置了STG板,并通过2个以上光口引进时钟源时,时钟级别应该设置将所有光口的时钟源和自由振荡都加上。

4.4 时钟跟踪最短路径

如果环或者链较长,由于每个站点的工作时钟都是通过对线路时钟分频后锁相得到,然后又在另一侧锁相倍频输出,虽然单站漂移不大,但经过较多站时漂移累积逐渐增大,会引起时钟源的首站与末站的时钟频率和相位都有较明显差异,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指针调整甚至误码。因此当环或者链的站点超过8个,建议配置跟踪采用最短路径(从两个方向跟踪基准时钟)。但配置时注意时钟配置的跟踪方向,一定不要出现两站互锁的现象。

上一篇:人类灵魂下一篇:电视台网络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