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给排水研究

2024-10-23

农村给排水研究(通用10篇)

农村给排水研究 篇1

农村水利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设研所" )是根据水利部关于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的••三定”方案,于2000年7 月成立的, 目前,•‘设研所"拥有一支由教授级高I 、髙级1〔程师、工程师.以及博士(后)、硕士和知名铃家顾问组成的褚丨的设计研究闭队:依托中心雄厚的人才资源和项丨丨管埋技术平台.以大力推广忤水灌溉技术、技术支持水资源“ 5 条红线”管理与考核、全力服务于小型农in水利重点县建设和农付饮水安令T.作为己任•专业从事农村水利和水资源科学研究.承担有关规划、可研、设汁及标准编制、技术咨询与工程施工等任务。

近年来设研所”承担了一系列穿题研究•编制规划、可研、设计报告等1‘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2 0 多项,公开发表论文4 0 多篇.参与编写专著、标准、译文集等3 0 多项。主要有:历年全R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第一次全_ 水利普杳中的灌IK部分:科技部科技支搾项Cl《大型灌E节水改造标准体系研究》.公益性项目《全国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分析与评价技术研究》和《面向小康社会的农村水利建设标准与评价 》,中央分成水资源项目《农业.⑷水效率指标测算》. “918”专项深题《渍湿型中低产ra改造技术及其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影响研究》和《全国渍害田分布调査与治理对策研究》; 《云南省山E水利发展与改革示范丨< 规划( 2009 - 2013 > Z(省部共建项目两南五t (区、市)小型水利设施规划.《全国大型灌区• •t —五”规划. 、全国大型灌K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二五”规划》,《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2009—2020U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 《西北高效宵水灌溉工程省级总体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全国大型灌E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评估.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宾改造项目综合评价.《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全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程》以及部颁标准〇]、•砌与防渗渠道管理技术规程:〉、《机井技术规范) 、《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M灌溉排水工程项目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系列培训教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手册系列丛书等。

"设研所”下设北京森鑫节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丨丨: 、技术咨询、竹水灌溉方面的技术培训.经济信息咨询,专业承包,销售喷灌、微灌、管灌、喷泉设备、电器设备、仪器仪表、水处理设备. 汽车租赁等;承接农田喷灌、果树和蔬菜微灌、温莖人棚滴灌、管道输水灌溉、城市同林灌溉、村镇供水、滩涂治理等工程的规划设汁与施:n ; 代理销售国内外优质灌溉与供水设备新产品,为用户提供节水灌溉系列名优产品、水处理成套设备、大中型与轻小型喷灌机组,水利抗旱排涝机械设备等。□

农村给排水研究 篇2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 给排水施工 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083-01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日常用水的正常供给,就需要充分重视给排水工程的实施。在进行给排水工程前需要进行充足的施工准备,在施工工程中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工艺符合要求,提升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由于给排水工程质量的问题而埋下安全隐患。

1 建筑张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1.1 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下列几个问题:(1)在给排水工程施工期间,相关监督管理单位鲜于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导致有很多违规施工操作的情况;(2)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在施工前没有正常开展安全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各项施工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位;(3)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没有着重关注火灾防护工作,施工顺序混乱,在使用电动工具的时候没有严格检查工具的安全性,因此可能会出现电火花,导致火灾的出现;(4)总承包单位在规划埋设的时候没有进行统一的水管网使用规划。管线没有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因此在施工的时候施工用水主管网无法确定设置的消防栓数量,无法得到安全保障[1]。

1.2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没有达到规范。例如水管连接处出现漏水,施工设计安装尺寸不够精确,导致无法安装或者安装使用之后噪音过大;施工质量没有达到标准而出现的返工,例如施工材料在使用的时候没有安装相关规定进行验收,以致于在使用过程中水管裂开,阀门无法关闭严实;施工设计考虑不够全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阀门数量不足、泵房内排水工作没有完善等;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吗,没有对管道、设备设计等进行精确的计算,导致在安装过程中无法正常安装。部分管道施工没有安装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经济投入,擅自压低造价,使用劣质施工材料。(2)施工工序不规范。给排水施工过程有着其内在规律性,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装使用顺序进行,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治疗。例如在安装管道的时候,如果施工前后顺序颠倒,则会导致管道无法进入设定的预计位置[2]。

2 给排水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策略

2.1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

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施工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工艺,辅助施工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前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核实对电器、土建施工等是否会冲突。管道安装要严格符合给排水施工标准,所使用的材质标准要统一规定,施工过程要严格到位。例如在排污、雨水管道上应该设置排水检查装置,中心距离要符合相关规范与要求。在进行管道实验时管道压力以及介质的选择都应该安装施工设计图纸与施工设计规范进行,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变动。排水管、雨水管等管道需要进行灌水与通球实验,保证管道通水顺利。

2.2 审核给排水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时要审核质量检测报告,其中包括配件、设备等应有的生产日期、产品质量检验报道、质量合格证明等。如施工材料没有相关的质量证明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管道附件的选择与安全要注意施工材料,自动喷洒与水幕消防装置喷头的位置、间距等必须要符合施工要求[3]。

2.3 其他注意事项

隐蔽管道、给水、消防系统的水压测试结果应该与施工要求规范向统一,并且需要办理规范的交接验收手续,以避免安全隐患。管道与管道支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禁止铺设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松动泥土上,避免由于地势高低不平而导致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高低不一,进而出现断裂、破损等情况。给水系统在竣工交收前要进行吹洗,进而保证管道投入使用的时候能够清洁、安全。自动喷洒与水幕等消防装置应该在管道系统完成后进行试压,避免由于堵塞而导致的无法使用[4]。

2.4 强化给排水施工监理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全程的监督控制管理,监督承包商能够按照施工规范与施工顺序施工。监理人员要向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强调质量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请提醒。密切注意施工人员在施工前的各项准备是否到位,并关注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能会降低施工质量的问题[5]。

2.5 完善责任落实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中的每一项问题都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及时解决。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小组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与施工标准施工。每天需要完成施工日记,严格记录每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应解决措施,以便日后查阅。

3 结语

给排水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工作过程中要严格保证施工材料、施工顺序、施工人员等重要因素能够准确到位,以保证给排水工程能够正常顺利进行。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强化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改善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以期能够做到安全节能生产、节约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这样能够有效改善由于给排水施工质量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给我国能源资源配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效保障安全用水、节能用水。

参考文献

[1]崔香玉.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24):195.

[2]邓才.建筑工程质量形成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1(29):770,776.

[3]张捷.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4(9):14-15,17.

[4]杨立军.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硅谷,2008(23):98.

农村给排水研究 篇3

据调查, 全国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 室外脏乱差”已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采用的大规模的集中处理方式不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集中处理厂需要较大的工程费用来建立复杂的排水管网。在人口密度很低的地区, 这项投资将比污水处理厂的总投资高出一个数量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居住群比较分散, 这项费用将更高。此外, 管道修复费用也非常昂贵。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因其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基建材料易得、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而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包括美、日、英、法、俄等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广泛采用这项技术处理生活排水。我国在“七五”至“十五”期间, 开展了大量采用厌氧和生态技术处理小城镇生活排水、小区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示范, 并在嘉兴、沈阳、深圳和盘锦等不同地区进行了工程示范。但是, 将现有技术应用于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时, 存在终年运行不稳定、易堵塞和除磷脱氮效率低等技术方面的制约瓶颈。

因此, 系统研究生态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排水的适宜性, 突破现有技术瓶颈, 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村生活排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滤料、设备与模式, 是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引导和支撑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需求,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技术需求分析

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技术应满足两点要求:①水力负荷要高。随着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生活排水量也日益增大, 因此所开发的处理技术必须要有较高的水力负荷。②处理后的水质要好。一方面, 生活污水中含有较高的人畜粪尿成分和氮、磷含量, 特别是磷含量较高, 处理时不仅要能够消减有机物还要能够进行脱氮除磷;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对水资源的需求剧增, 因此所开发的处理技术应尽可能满足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标准。

以上述处理要求为基本原则, 加紧研发符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分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以城市郊区和山丘区为研究对象,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开发无动力污水综合控制和回用系统;以北方缺水区、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为研究对象, 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开发无动力 (或微动力) 多介质快速渗滤农村生活排水处理与回用关键技术与设备;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 在比较原生介质与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适宜性的基础上, 构建农村生活排水无动力复合生态处理集成模式, 建立试点工程。

2 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装置开发

在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农村生活排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研究”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生活排水处理技术研究”的资助下, 课题组开发了系列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装置, 包括多功能折流反应器 (HBR) 、多介质生态滤池 (MEF) 、多介质人工湿地 (MCW) 、多介质毛管渗滤 (MCP) 4套装置。

2.1 多功能折流反应器 (HBR)

多功能折流反应器顺次包括3个厌氧单元2个好氧单元和1个沉淀单元, 它们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厌氧单元均设有排气孔, 好氧单元内均设有悬空的上、下钢丝网, 钢丝网之间的隔室内填充填料, 下层的钢丝网上设有与曝气机相连的布气孔。主要作用是去除COD、BOD、NH3-N和TSS, 出水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5084-2005) 。

厌氧单元的3格式设计, 使产酸菌和产甲烷菌能够分别生长在各自的适宜环境中, 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厌氧第1格式兼有水质调节功能, 第3单元的三相分离器能实现气、固、液三相分离, 减少污泥流失。好氧单元的2格式设计, 有利于脱碳菌和脱氮菌分别生长在各自适宜的环境中, 有利于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好氧单元设计为浮动床, 并填充大孔网状载体, 即解决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的堵塞问题, 又解决了活性污泥脱氮效率差、容积负荷低和产泥量大等问题。好氧单元采用有利于反硝化脱氮的间歇曝气方式, 曝气量仅为普通活性污泥和固定床反应器的1/3~1/5。沉淀池内设有散水器, 有利于水的复氧和悬浮物沉淀, 以减少悬浮物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冲击。

该装置同时具有化粪池、厌氧悬浮、生物浮动床和沉淀池功能, 集厌氧、好氧过程于一体, 具有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 运行费用低 (或无) , 不易堵塞、管理方便, 无潜在生态安全隐患, 且能够全年运行等特点。

2.2 多介质生态滤池 (MEF)

多介质生态滤池为含有按“品”字形或其他方法填充的多介质滤料层和透水滤层的滤池, 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总氮、总磷、悬浮物和COD, 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二级标准。

污水经过滤池填料表面的布水管逐级通过滤料层, 进入滤池底部的集水槽后排出。污水经多功能折流处理模块流经多介质生态滤池时, 污染物被多介质滤料拦截和吸附在其表面, 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 并附着在滤料上形成生物膜。经过一段时间, 生物膜成熟, 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以流经表明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分解氧化, 从而使流过生态滤池的污水得到净化。

多介质生态渗滤模块采用“品”字形填料方法, 达到既能保证流量又能保证停留时间的平衡点。多介质生态滤池中的多介质滤层是净水介质, 透水滤层是水流通道, 净水介质和水流通道的功能分异, 即可增加污染物的反应时间又可有效防止多介质生态渗滤模块的堵塞。

2.3 多介质毛管渗滤 (MCP)

多介质毛管渗滤的核心技术是按“品”字形或其他方法填充的毛细提升介质和透水滤层, 主要去除TN、TP和溶解性COD, 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A标准。

毛细提升介质的毛细作用将布水槽中的污水提升至一定高度, 并在毛细管中使污染物和水分离, 当毛细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重力作用使其下降, 毛细水在下降过程中流经多介质滤层而得到深度净化。

多介质毛管渗滤在毛管渗滤的基础上增加了的多介质滤层, 水力负荷比同等效率的毛管渗滤提高了1~2倍。多介质毛管渗滤床种植易于管理, 不需特别保护即可越冬, 氮磷吸收能力强, 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麦冬等植物, 麦冬的根系发达, 能够为毛细提升提供推动力, 麦冬根系与微生物和滤料的相互作用, 也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和滤料的自解吸再生。

2.4 多介质人工湿地 (MCW)

多介质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按“品”字形或其他方法填充的多介质滤层毛细提升介质和透水滤层, 以及有利于反硝化脱氮和终年运行的深层集水垂直流态设计, 主要去除TN、TP和溶解性COD, 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B标准。

多介质人工湿地上分别种植不同的湿生挺水植物, 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 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多介质人工湿地在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介质滤层和深层集水设计, 水力负荷比同等效率的普通垂直流湿地提高了1~2倍。多介质人工湿地床种植易于管理, 不需特别保护即可越冬, 氮磷吸收能力强, 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菖蒲和黄花鸢尾等植物, 植物根系与微生物和滤料的相互作用, 有利于污染物降解和滤料的解吸再生。

3 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模式

课题组在开发上述装置和设备的基础上, 研究提出了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模式, 分别为:①多功能折流反应器单一处理模式 (HBR) ;②多功能折流反应器与多介质生态滤池复合模式 (HBR-MEF) ;③多功能折流反应器与多介质生态滤池及多介质人工湿地三合一模式 (HBR-MEF-MCW) ;④多功能折流反应器与多介质生态滤池及多介质毛管渗滤三合一模式 (HBR-MEF-MCP) 。此外, 课题组还开发了经济型和高效型各两种功能滤料, 故按照滤料和填充方法的不同, 上述4种模式又包含了若干种不同的处理组合单元, 实际应用时可根据用水水质和经济水平要求, 具体选择不同的处理模式。

4 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模式示范

依据上述提出的处理模式, 将上述各装置在水利部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进行了总体布置, 如图2。示范点综合运用了多功能折流反应器技术、多介质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等多种农村污水处理新技术, 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以及土壤和植物的拦截、过滤、吸收等物理、化学、生物多种功能, 使得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大幅度减少。

(1) 适用范围:

生活小区、宾馆饭店、山庄别墅、旅游景区、学校及生态村镇等。

(2) 技术特点:

建设与运行费用低、氮磷去除能力强、不影响地面景观、管理维护方便、处理出水水质好、可回用。

(3) 处理标准:

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5 结 语

课题组开发的系列适度强化的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 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全年运行、占地面积大、除磷脱氮效果差和易于堵塞等技术瓶颈, 这对解决集中供水条件下, 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排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应用前景,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该技术直接面向国家需求, 保障广大农民身体健康, 维护区域生态和社会安全, 造福子孙后代, 其环境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摘要:农村生活排水处理工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保证生产、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担负着重任。针对我国农村特点, 提出了农村生活排水处理的技术需求, 开发了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装置多功能折流反应器 (HBR) 、多介质生态滤池 (MEF) 、多介质人工湿地 (MCW) 、多介质毛管渗滤 (MCP) , 集成了HBR、HBR-MEF、HBR-MEF-MCW、HBR-MEF-MCP等多种处理模式, 实际应用时可根据用水水质和经济水平要求, 具体选择不同的处理模式。

关键词: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仰斌, 张国华, 谢崇宝.国内外农村生活排水相关标准编制概况[J].中国水利, 2009, (5) :56-57.

[2]李仰斌, 张国华, 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 2008, (3) :51-53.

[3]李仰斌, 张国华, 谢崇宝.我国饮用水源保护与监测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现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1) :45-47.

[4]李仰斌, 张国华, 谢崇宝.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相关保护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11) :1-6.

[5]籍国东, 周国辉.异位化学淋洗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6) :863-871.

[6]籍国东, 孙铁珩, 常士俊, 等.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超稠油废水[J].环境科学, 2001, (4) :95-99.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研究 篇4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

前言:作为设计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人员,也应该对节能节水设计给予充分的认识。在整个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做到节能节水,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节能节水全面考虑,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设计

1.1将供水系统区分开来

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将给水系统区分成生活供水和消防供水两种,将这两者进行分区设计,可以解决因消防用水需要,造成的生活给水管道出现超压现象,避免发生大量水流无效现象。如果长期使用减压阀促使降压节流,对电力的使用量是巨大的,会造成电力浪费。如果按照生活给水的需求来进行分区,水泵机组的数量肯定会上升,无形中加重了施工建设成本。

1.2选用变频水泵

变频水泵就是能在不进行水箱供水方式调节的基础上,水泵会根据水量需求和外界环境自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相比起传统调节方式来说,调节速度更快,并且也具备节能的功效。应用了变频水泵后,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供水系统中,对水流量不合理的计算方式,就能达到节能节水的最终目的,所以在短时间内变频水泵被迅速推广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无论是冷水控制系统,还是热水控制系统,大量新型的监控仪器、感应仪器和循环水泵可以实现自控目标。同时,可以考虑在配水口处安装一个简易的水流指示器或者水流感应器,便于用户观察水流使用情况。据调查,使用变频水泵装置的卫生器具,比一般供水设备使用的电能节约了10%-35%左右。

2、推广新型节水设备

2.1使用高质量的阀门管道

管道和阀门是最容易出现被腐蚀现象的部位,但是建筑安装过程中又必须使用这些材料。所以我们可以选用防水、防腐蚀的铝塑复合钢管,来取代一般的镀锌钢管,这就能有效地解决阀门管道连接开关处的渗水漏水问题。现在除了铝塑复合材料的钢管外,还研发出了钢塑复合钢管、铜管、PP-R管、PVC-U管、不锈钢管和PE管等一些具备防水、防腐蚀的新型材料钢管。这些材料的钢管除了防水防腐蚀之外,在塑形方面还有“讲究”,比如:在高层建筑中,螺旋形的管道就能减少纵向排水时产生的水流噪音。

2.2使用具备节水功能的卫生器具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是由于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引起的,一套优质的节水卫生器具能有效地改善水资源浪费问题。比如:在进行家居清洁时,莲蓬头的出水量不受控制,这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会干扰清洁工作。所以可以使用具备节水功能的莲蓬头,假如清洁时间为半小时,普通莲蓬头每分钟的出水量为二十升左右,节水莲蓬头每分钟的出水量为十升左右,每分钟就能节省一半的水流量。在半小时的清洁过程中,大约可以节省两百升水流量,长此以往,节水数量非常可观,所以认为应当大力推广使用具备节水功能的卫生器具。

3、建筑节能节水措施分析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要做到开源节流,才能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排水系统的设计就相当于其中的开源部分,大力推广中水同用和雨水利用系统,这不仅能够缓解水源匾乏问题,还能对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3.1中水回用

所谓的中水指的是污水被处理过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达到某种使用要求的再生水。它的成本低廉,以及污水的回收利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的良性循环。在建筑物中的中水回用主要是针对居民的生活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后,用于在小区、公共场所用水的补给。例如,公共厕所的冲洗、花草浇灌等。

3.2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的收集利用与当地的降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我国南方地区,就很有必要设计这么一个装置。雨水自身的污染比较低,其所需的净化成本也就相对较低,再加上现在的科学技术对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已不再是难事。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也主要是用于公共场所用水的使用。借此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3.3 做好给排水系统相关部件的选择

对于给排水系统相关部件的合理选择,主要集中于部件质量和部件性能两个方面: 在质量上,应选用防水性及耐腐蚀较好的部件,尤其是对于给排水系统中的管道和阀门的选择,需要有足够的质量,以确保避免腐蚀或渗漏所带来的水资源的浪费; 而在性能上,除了具备足够良好的防腐蚀、防渗透功能之外,还需有一定的节水性能,尽可能的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多使用节水型配件。

3.4 做好超压出流的控制及处理

所谓超压出流,就是指给排水配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流过的水量超出了规定的标准时间,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同时当给排水管道中的进水量过于超标,则会对管道内壁进行挤压,进一步影响管道的质量性能,发生水管破裂、水渗透等水资源浪费的情况。针对这一点,应结合实际需求和所配置的给排水配件合理的进行流量分配,并通过市政给水管道的并入等方法最大程度上降低超压出流所带来的水资源的浪费。

3.5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循环利用。

所谓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就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在确保其充分覆盖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多余的水资源分配,以避免造成浪费。与此同时,还应该尽量做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尽可能的回收家中的生活废水,进行逐次利用,将其用于其它需求水资源的地方; 从大的方面来看,通过合理有效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在确保用水安全的前提下,更好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的目的。

3.6 使用高质量的阀门管道

管道和阀门是最容易出现被腐蚀现象的部位,但是建筑安装过程中又必须具备这些材料。所以我们可以选用防水、防腐蚀的铝塑复合钢管,来取代一般的镀锌钢管,这就能有效地解决阀门管道连接开关处的渗水漏水问题。现在除了铝塑复合材料的钢管外,还研发出了钢塑符合钢管、铜管、PP - R 管、PVC - U 管、不锈钢管和 PE 管等一些具备防水、防腐蚀的新型材料钢管。这些材料的钢管除了防水防腐蚀之外,在塑形方面还有“讲究”,比如:在高层建筑中,螺旋形的管道就能减少纵向排水时产生的水流噪音。

结束语:

资源的浪费已经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的损失。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更是使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因此,节能环保在当今社会显得异常重要。在建筑设计中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对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建筑行业有更切合时代和实际需要的變革,而这其中,有效而合理的分配和节约资源,是目前建筑行业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而在建筑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中,给排水的节能节水设计和处理措施又可以说对于整体的建筑设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应该是建筑设计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对于建筑设计中的给排水相关问题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并清楚其主要的节约措施和时间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帆,王持恒.从建筑节水出发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思考[J].重庆建筑,2011(12):56—57.

农村住区排水工程规划浅议 篇5

(一) 国内治理现状

近20年, 国家着重加强污水治理, 随着城市及流域污水治理的实施, 农村污水治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进程 (见表1) , 十一五期间, 国家对农村环境整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重点流域水域整治过程中, 农村排水作为主要面源污染源, 成为主要的防治目标。

从《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8年》获取相关数据, 根据国家行政地域划分为6大分区。截至2008年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总数为19181个, 其中2006年农村排水设施建设投入399392万元, 2007年农村排水设施建设投入200432万元, 2008年农村排水设施投资500432万元, 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多数省份均提出了农村污水防治的指导细则, 特别是华东地区省份, 如江苏、上海、浙江等, 由于经济发达, 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制定了治理目标, 大规模地进行农村排水工程设施建设。据统计, 华东地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所占全国比例达到60%, 其次是华北地区达到23% (见表2) 。

(二) 国外实践经验

国外进行农村污水整治的时间比较早, 如日本、韩国、美国, 早在上世纪中叶便完成了城镇化进程, 在村庄排水整治工程上积累了大量的现实经验。发达国家大多通过制定法律条款直接约束农村污水整治的实施, 如日本的《下水道法》对农村聚居区规模的分类、污水处理规模及治理达标要求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 (见表3) 。国外农村在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从技术上研发提出了很多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 (见表4) 。美国分散污水治理方式经历了户外厕所—污水坑—化粪池—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的技术演化过程, 在实施管理及资金筹措上形成了完善的运作经验, 如美国的村民管理以及企业介入收取废水费实现资金的回笼促进持续产业运行等, 很值得国内广为借鉴。

二、规划技术研究

(一) 标准背景研究

1. 国内标准背景研究

为了界定课题研究内容, 笔者首先对国内的标准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国内用于指导农村排水工程规划的规范标准, 在农村排水工程规划方面, 可参照的仅有《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和《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这三个规范标准只有部分章节简单介绍了农村排水工程水量计算及适用工艺技术说明, 并没有全面地从规划、设计、施工角度来进行规范系统规定 (见表5) 。

结论:以上3个相关标准仅有部分章节涉及农村排水工程, 且皆为农村污水治理的技术规范标准, 尚未有国家标准专用于指导农村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标准体系, 建议编制用于指导农村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的完善的标准体系。

2. 国外标准背景研究

1991年, 欧共体颁布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标准, 美国、西班牙颁布了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选择、设计指导性纲领。在欧洲和北美有20%~30%的人口利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西班牙政府规定人口少于2000人的村镇必须在2005年底前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并建立了负责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推广使用的专门机构。挪威政府通过颁布法律, 对污水就地处理进行管理, 并对具体指标的处理与排放做出了详细规定 (见表6) 。

美国在19世纪中叶就对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给予了关注, 开始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由于美国政府对简易且经济有效地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和引导, 联邦政府没有任何强制性的法案命令或执行标准, 美国国家环保局于2002年发布了《污水就地处理系统手册》, 2005年发布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手册》, 引导地方政府和群众在适当的地方安装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并配合管理、维护。全欧洲已有1万多处, 北美有2万多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亚洲、澳洲和拉美也在兴建越来越多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在欧洲农村有许多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反应器正在运转, 规模小的仅处理一家一户排放的污水, 例如别墅区建筑, 湿地面积仅40m2。

日本和瑞典的专家提出了基于循环理念的生态卫生 (Ecosan) 处理模式即进行尿液分离、粪便的限制储存和无害化处理, 并循环利用尿液和无害化的粪便将其养分回归土壤。它强调生活污水应视为资源通过物质流循环加以综合利用。

韩国农村水污染控制主要采用生物膜法 (34%) , 这与生物膜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较稳定、污泥产量低等有关。此外, 还有高效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SBR) 、A/O法和土地处理工艺。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仍约有14%的韩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以满足回用的要求。

(二) 标准内容研究

参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农村排水工程规划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设计, 包括排水量、排水系统布局、排水体制、排水处理模式、污水厂选址、污水处理与回用、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等方面。以下选取规划设计要点重点进行分析阐述。

1. 排水系统布局

本标准中农村排水范围的界定指村庄总体规划所包括的农村居民生活的聚居区域内工程排水范围。现状没有排水设施的农村大多是随意倾倒、自流排放, 或是有简单的排水沟渠, 引流到附近的坑、池塘、河流水系中。新建或改建农村排水系统, 首先要分析现状, 结合现有设施, 利用地形地势, 进行排水系统布局。

针对农村居住区所在区域范围 (与总规规划范围一致) 地形、地势, 结合村落分布特点, 选择适宜的排水系统布局。结合居住区的布局方式, 划分相应的排水分区, 根据居住的集散程度, 确定采用合理的排水处理模式, 集中、分散, 或者联建共享 (居住集中的村庄, 可采用集中式排水系统, 节约工程投资成本, 居住相对分散的采用分散式排水系统, 村落相对较近时, 可考虑排水设施共建共享) 。排水采用重力流方式, 排水管网 (沟渠) 宜布置在道路上, 与道路中心线平行, 收集住户排出的污水, 主干管 (渠) 布置在低处, 污水处理设施尽量布置在村庄的闲置用地上, 在村庄的下风向、水源下游, 距离村庄有一定防护距离。并且尽量布置在村庄的供电设施附近, 考虑回用时, 尽量在回用地附近, 以方便回用, 如农田或绿化带附近。

2. 排水处理模式

国内农村人口规模不同, 且所处的地形地势、建筑气候分区, 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何选择适宜的排水系统模式, 经济有效的收集污水并处理, 优化排水系统功效, 也是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经验及国内外排水工程规划案例, 结合村庄布局特点, 主要采用五种排水形式, 即联村合建、集中处理、分散处理、单户处理、接入附近城镇的排水系统。

联村合建:在村庄集聚程度较低或环境敏感地区、水环境容量有限区域及处于水源保护区内, 或水源匮乏考虑污水回用的地区, 宜采用联村合建污水系统。

集中处理:主要针对住户集中、经济富裕、地势平坦的村庄, 修建污水管网将村域污水统一收集, 集中处理, 达标后统一排放或综合利用。

分散处理:根据当地地形, 以河沟、坎丘、山岗等地物为界, 自流就近收集, 分散处理。尽量减少收集输送污水管渠的长度, 节省管渠造价。因为在污水工程投资中, 管道造价所占费用比例很大。

单户处理:每家每户建造一个污水处理设施, 将尿液经收集及简单处理后上肥, 家庭产生的粪便水与生活废水则通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彻底避免了建造高耗资的下水道系统来对粪尿及生活废水进行远距离输送和集中处理, 节省了成本。也可结合家庭沼气池合建, 实现家庭沼气的综合利用。局限是人与污水、废水及湿地过于接近, 人居环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各家各户需要一定的维护、管理知识和技能。

接入城镇污水管网:靠近城镇附近的村庄, 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地势高于城镇相对地面标高, 可接入) , 可考虑适当延伸城镇的排水管网, 收集村庄污水, 转输到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以上为农村污水适宜采用的排水模式, 要结合规划村庄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排水处理模式。

3. 污水处理与利用规划

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宜合理利用经处理后符合标准的污水作为河湖景观用水或农田灌溉用水, 执行现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20922—2007) 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21-2002) 。未被利用的污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废水受纳体, 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的要求。污水排入水体时应结合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 按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处理程度。

4. 适用污水处理技术工艺

(1) 概述

农村不同于城市, 由于资金与技术的缺失, 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 选择具备低耗高效、易维修管理、损耗率低等特点的污水处理工艺。正确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 是保证农村排水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现适用的农村排水工艺从反应原理上区分主要有物理法和生物法, 从设施类型上分有自然生态法和人工设备法。技术路线一种为以采用自然净化系统为主, 辅以必要的配套设施, 尽量减少污水工程的基建投资。另一种为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因地制宜, 选择经济、节能、稳定、有效、易维护的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形式。

(2) 工艺选择原则

净化工艺的选定以能在当地持续长期运行的永久性工程为出发点, 应维护管理简单, 长效管理。净化水质宜符合当地的排放标准, 包括在雨季或冬季等不利时期, 全年均能保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净化工程不宜对周围环境构成二次危害, 防止土壤板结、植物质量下降, 避免散发臭气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3) 污水处理技术

(1) 自然净化系统主要分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和湿地处理系统三大类。土地处理系统主要由土壤层作为净化介质, 包括地表渗滤和地下渗滤。稳定塘处理系统主要由藻菌共生生物体作为净化手段, 包括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湿地处理系统是由土壤层、藻菌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作为净化手段, 包括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经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证实, 在有效管理下自然净化系统可实现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上列三类自然净化系统的净化机理各有特点, 在开发和应用有关自然净化系统时, 应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慎重选用。

(2)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集成设备化的飞速发展, 小型污水处理集成化设备逐渐成为村庄污水工程的首选, 其有自动化、耗电少、易维修、占地小、投资低的突出优点。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为:无动力厌氧技术、微动力好氧技术。具体如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MBR) 、组合式地埋曝气处理工艺、CASS/SBR技术等。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 这些技术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以达到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特别是针对国内地域跨度大、气候变化大的特点, 更应该结合每个工艺的特点, 利用互补优势结合使用。例如国内多采用人工湿地+MBR、人工湿地+埋地式一体化设备等, 人工湿地用于初步处理, 截留并停留一定时间, 后续进行深度处理, 出水可实现达标排放。然而, 人工湿地有截留效果好、运行耗能低的特点, 且容易形成绿化的景观, 但是易受气温影响。考虑到北方特别是冬季的低温气候, 影响出水处理效果, 选择时应审慎选用。

(4) 污水处理工艺分区域比选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主要有两个约束条件:温度与占地面积。温度是影响工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特别是采用生物原理处理农村污水。中国南方、北方农村分布布局不同, 北方分散, 南方相对集中, 占地面积是采用自然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 的主要约束条件。

基于以上两点约束, 将全国地区分为八个区域: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台港澳, 分别加以阐述 (见表7) 。

三、结论

1.随着农村污水量逐年增多, 排水工程设施的需求增加, 农村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完成将有效指导今后国内农村排水工程的建设与实施, 填补了国内农村基础设施的相关规划标准的空白。

2.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农村污水治理历程, 有借鉴地指导我国农村排水工程建设及污水治理实施。

3.农村排水工程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处理模式, 包括集中、分散、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单户处理、联村处理或有条件时就近接入城镇排水管网。

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 篇6

关键词:农村生活排水污染,水源地污染,污染治理

1 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概况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生活排水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排水量成分日趋复杂, 带来的污染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重, 由此可见, 不能忽视农村生活排水带来的新问题。与此同时, 多年来, 在农村由于技术落后和思想观念的差距, 未能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合理的整治。同时一起发生的水源污染, 水质不达标等情况。加之很多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 遇到强降雨就被洪水冲坏, 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无法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的发生, 人们并不是束手旁观, 也是有采取一定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但是, 由于在我国农村, 各行政村及自然村分布零散, 农村生活排水无序, 除极少数行政村经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后, 对排水设施进行了修建, 大多数村没有固定的污水排放口, 排水放任自流, 严重污染环境和村容村貌。加上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定, 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 并且含有较多的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成分正在朝不利于净化处理的方向发展。因此, 从笔者的调查中不难发现, 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 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活排水治理慢、保护标准低

现在许多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毫无压制, 无限制地让民众排放生活污水, 加之在治理速度上慢之又慢, 这样一来, 农村生活污水就日积月累, 不断增加, 致使污染更加严重。假使有些地方有采取措施治理污水, 但是其治理标准严重脱离国家水质安全标准。因此, 这种治理慢、低标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实在是一大问题。

2.2 缺失完善的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的管理体系

随着问题的严重化, 就更加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的管理体系, 但是, 当前情况下, 相关管理部门虽然设置这些部门, 但大多数情况分工或者管理问题上不是很明确, 因此, 当问题严重化的时候, 缺乏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出来制定一个完善的治理方案, 缺乏一个有优秀能力的团队去解决临时发生的意外情况, 或者是突发的情况。这也是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

2.3 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未能跟上治理步伐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复杂化, 程度也越来越深入化, 面对这些新时代的污染产物, 老式的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俨然已经成为一道早就可以跨越的屏障, 政策法规的落后与科学技术的不达标, 致使更多的污染问题肆无忌惮的发生。因此, 在这样高速发展的一个时代, 我们急需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2.4 农村生活群体缺乏治理和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 由于农村群众对水源地保护意识淡溥, 有时候甚至是缺乏对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的治理和保护意识, 并且没有专项投资进行保护, 除县城供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外, 高海拔地带借助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加强了水源地周边生态建设, 有效的涵养了水源, 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水源, 半山及河谷地带基本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走访, 可知对于生活排水和水源地的保护意识, 在农村生活的群体基本上是缺乏这一方面的保护意识, 并且他们也尚未体会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在。

3 对于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加强从根源上治理生活污水

目前, 许许多多的污水治理办法和政策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很多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空有其办法实施, 但是有时候就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 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根源上治理生活污水问题, 从生活污水排放的源头和水源地的破坏源头出发, 找到相应的治理办法, 因为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真正正地做到彻底地根除这些频繁发生的问题事件。

3.2 建立水源地防护体系和农村生活排水管理体系

针对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的管理体系的缺失这一情况, 笔者认为, 当前建立一个完善的水源地防护体系和农村生活排水管理体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只有从行政部门着手实施治理方案, 才能真真正正地实现有效行政, 有效治理这一效果和目标。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从而服务与这些发生的问题, 做到有问题及时治理, 没问题良性预防才是真正的真理。

3.3 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

时代在进步, 科学技术和文化社会在发展, 老式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也应当随之发展进步, 因此,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下, 急需建立一套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进步和发展的速度去完善这样一个体系。因为, 只有真正的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的时候,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一个至理名言才能真正地实现。毕竟, 人性的奴性是不可忽视的一大主观因素, 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标准才能真正制约一个人甚至一个社会的行为标准。

3.4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群众参与治理和保护活动

针对农村生活群众缺乏治理和保护意识, 笔者认为, 应该加大农村生活排水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意识, 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解决生活排水污染问题和水源地污染以及破坏问题。作为政府的相关部门或者社会上的一些社团群体, 应当利用各种可以用来宣传的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群众参与到农村生活排水污染问题的治理和水源地污染破坏问题的治理当中去。

4 结语

排水问题迫在眉捷, 也是国家亟待要解决的民生工程。深入农村进行调研调查表明, 在生产力极为丰富的年代, 如不整治农村生活排水问题和水源地保护, 这将是一个社会问题, 更是民生恐慌的一个大问题。虽然, 国家也提倡生态建设, 保护生态涵养林, 进行有效的护栏、刺丝及围墙处理, 但是也不能完全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资金投资的多少是解决农村生活排水的根本问题, 也是解决民生之当务之急。当然, 与此同时, 更需要的是生活在农村的群众百姓集体的配合实施。相信, 农村生活排水问题和水源地保护问题虽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但是, 只要经过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 这个问题自然会得到圆满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沙鲁生.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与水污染防治[J].水中国水利, 2009 (11) .

[2]钟玉秀, 王亦宁.我国农村生活排水和污水处理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 2013 (1) .

农村给排水研究 篇7

1新农村给水排水工程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农村受地理和经济影响, 普遍市政基础设施较少, 大多数地区无统一规划和管理, 缺乏完善的给水排水系统, 环境污染严重,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1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大部分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主要靠用地表水、井水或雨水等作为用水来源, 水质参差不齐, 局部地区水质经常超标, 严重影响农民的健康。而且,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环境遭到盲目破坏和污染, 造成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

1.2大量污水基本未作处理

我国农村面广、居住分散, 污水具有收集困难、水量变化大、排放不均匀等特点, 排水设施缺乏, 只有少数乡镇铺设有排水管道, 且多为雨污合流制度, 大部分村庄均采用明渠, 随意排入附近水体, 造成河涌、鱼塘等水体发黑发臭, 严重污染地下水、地表和空气, 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极大地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1.3农村急剧开发破坏雨水系统

由于农村开发建设的乱填乱挖, 山体的开挖, 混凝土路面的增加等原因, 导致新农村的防洪、排涝等防灾系统破坏, 农村的雨水排水不畅, 造成暴雨期间的水浸现象, 给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农村现有的给排水系统, 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需要, 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瓶颈, 新农村的给水排水的规划与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2规划原则

2.1综合治理性原则

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循环的, 水源、供水、污水处理、环保、防洪、排涝、生态等方面都紧密联系, 密不可分。给排水规划编制中, 设计人员要整体统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 对区域或流域中水资源的平衡和循环进行合理的规划, 并尽量符合生态景观整治理念, 其中给水要与周边管网联通, 保证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排水与防洪排涝通盘考虑, 一并规划。

2.2科学和可行性原则

由于农村的地域广, 地形复杂, 现状条件多种多样, 人员居住聚合程度不一, 给排水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生活水平、土地利用规划、农村规模、管理者对农村发展的期望等因素, 结合实际情况编制,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规划的可实施性。

2.3经济合理性原则

农村不同于城市, 农村给水排水工程在管道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大, 应当选择适宜农村的给排水体制和系统, 选择具备低耗高效、易维修管理、损耗率低等特点的给排水处理工艺。

3工程规划

3.1给水工程

考虑到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大都采取自行、分散的给水方式, 给水规划中新农村宜因地制宜地采取集给水集中管理模式, 合理选择若干给水能力较大的地下或地表水源, 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 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给水管网, 实施区域管理。

关于选择水资源方面, 一定要切合实际, 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 水量、水压、水质应全面考虑, 在详细调查和收集区域水资源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的水源。

关于选择给水管网方面, 无联片供水条件、又相对独立的村庄, 可选择适宜的水源建造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无适宜的水源时, 可建水塘、水池、水窖等, 收集雨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 再行使用。

惠州大亚湾有大亚湾水厂, 妈庙水厂, 鱿鱼湾水厂, 其中后两者是村内的建设给水厂, 供应水质不稳定, 规模偏小, 分别每天约2万吨产量, 本次给水规划时远期拟取消, 只做为整个区域管网的应急备用水厂考虑。

3.2污水工程

农村排水工程规划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规划设计, 污水规划中应根据农村布局、污染来源、经济状况等实际差异, 本着“花好钱、重实效”的原则, 采取多元化处理模式, 不搞一刀切、过分强调“一镇一厂”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对于工业乡镇可采取纳入城镇管网, 建立“村收、镇处理”的处理方式, 由镇建设投入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 进行统一处理;在偏远山区, 根据自然村布局分散、人口规模少、污水不多等实际, 采取分散处理为主, 可充分利用周围的洼地, 优先考虑生态塘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沼气池等因地制宜的生态处理工艺, 减少土地占用, 节省污水处理费用。

同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 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既要结合各农村特点, 兼顾农村之间较大的差异性, 又要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 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 合理选址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是农村排水体系未来发展的方向, 即使不具备建设雨污分离体制的条件, 也应先建设污水管网, 并为未来雨水管网的建设留由余地。同时合理对河涌截污改造, 是排水规划的一个重要方法。

惠州大亚湾面积约265平方公里, 共192个村 (居) 小组, 村庄较分散, 污水规划中合理布置三个污水处理厂, 设置塘尾等四座污水提升泵站, 并对接入市政管网有困难的村庄设置了塘布等八个人工湿地或氧化塘, 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中污水体制和处理模式问题。

3.3雨水工程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尽可能考虑将一切可以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起来,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修建塘坝、水库对雨水进行调蓄和综合利用。

雨水规划编制, 要尽量利用现有管网、天然冲沟等排放设施, 利用地形地势, 最大可能采用重力流, 减少提升, 做到雨水高水高排, 低水低排, 尽快将雨水排入附近水体。通常, 雨水将排水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片区, 各排水片区内具有独立的排水系统, 减少相互影响。

同时, 雨水规划中, 应处理好农村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计划, 规划好农村的村庄雨水、山体防洪设施。

惠州大亚湾雨水规划编制, 结合区域内的淡澳河、坪山河等八条主要河流, 板障岭、塘尾山等多个山体系, 统筹道路工程、公园景观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山体地质灾害防治等, 统一进行雨水规划, 设置人工湖泊、山体截洪沟等措施, 布置了中兴五路等五个排涝站, 就近排往各水体, 综合了城建、水利、国土等多部门之间的共同诉求。

4结束语

农村给排水研究 篇8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是村与村相通的纽带, 发展和改善农村交通,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 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农村道路的设计, 施工质量, 养护、管理等方面由于受到农村的特点的制约使得农村道路的使用年限往往达不到设计年限, 特别是排水系统的不完善, 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2 水对农村公路的影响

在各种对农村公路质量的影响因素中, 水的影响很大, 积水、渗水、暴雨径流都会对公路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路基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造成路基过湿或是潮湿使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沉降等问题, 使混凝土原有路面支承改变或丧失, 造成断板、路面开裂出现坑洼等问题。而路面积水若不能及时快速排除, 也会通过路面病害处渗入路基结构内部造成路面内部的破坏。另外道路两侧滞水, 也造成积水侧向渗入路基结构, 对路面造成危害。

据有关资料统计, 1980年以来, 我国因公路水毁带来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10亿元以上。特别是1990年以后, 随着公路里程增多和等级提高, 公路水毁损失较前大幅增加,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些年来很多地区突发极端天气的频率增加, 造成农村公路更为严重的水毁和质量问题。

而湖北省属于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 年降水量高, 所以我们应更重视农村公路的排水设计问题, 做好公路排水系统设计工作。

3 农村道路排水系统设计

3.1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位于路面结构以下, 是道路的基础, 道路要实现其交通功能, 首先需要一个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路基基础。路基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 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 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3.1.1 对于过湿路基, 若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 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 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

3.1.2 对于潮湿路基, 含水量不是太高, 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 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盲沟, 将路基积水收集到排水沟内, 排入农田水利系统中, 从而改善路基干湿类型。

3.1.3 在地势较低处, 通过设置抗旱机井的方法来汇集在地势最低处的地下水, 从而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 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另外还可以在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盲沟、暗沟、渗沟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

3.1.4 在路基排水设计中, 填方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 挖方路基两侧设边沟, 且与农田灌溉系统设施协调统一, 保证路基排水的顺畅。

3.2 路面结构排水设计

适时采用单坡排水设计, 在道路各结构层施工时, 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工, 使得每一层都形成一个排水坡度, 及时将各结构层水沿道路横坡排人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特别是在湖北这种多雨地区或地表水较丰富的地区, 可采用加大排水坡度的方法将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地表水及时排除, 防止渗入路基。路基下设置起隔水、防水作用的垫层, 将由上部渗透下来的地表水有效地拦截在垫层内。垫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 将渗入垫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垫层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粒料材料, 如碎石、矿渣、砂等, 这些材料还可以防止路基内地下毛细水的上升, 使路面结构保持干燥。

3.3 道路边沟排水设计

根据统计, 边沟排水破坏形式主要表现在3个典型方面: (1) 排水系统不完善, 这类破坏一般发生在挖方边坡等处。 (2) 边坡滑塌, 渠道淤积, 这类破坏一般发生在挖方边坡或填方边坡或填挖结合部。 (3) 排水结构物出口冲刷破坏, 这类破坏一般发生在排水系统汇流后的排水结构物出口处以及排水结构物出口衔接处。针对这三种主要破坏形式, 有如下设计和改进措施:

(1) 边沟设计:边沟横截面设计成梯形, 沟边和沟底要人工夯实。路面和沟底要有一定的高度限制 (根据当地雨水量和地形条件来控制) , 可以防止排水长期对侧面的冲刷, 还可以防止边沟的排水溢出路面。挖方路基两侧设边沟时, 要有一定的放坡和挡土措施, 防止边坡滑塌, 边沟淤积。

(2) 边坡防护:充分利用农村特点, 采用植物防护, 利用植被对边坡的覆盖作用, 植物根系对边坡的加固作用, 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固性, 避免边坡的滑踏和渠道淤积。

(3) 出水口设置:出水口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水体水位、水流方向、地形变迁和主导风向等因素确定。多设出水口, 减少雨水流淌时间和路径长度。出水口的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立, 原则就是保证与河道的协调一致及排水的畅通, 与岸边连接部分应采取防冲加固措施。

3.4 排水系统的综合设计

适时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 将排水系统与自然水系、农田灌溉相连, 确保排水时间和排水路径最短。在设计中应根据就近原则和地势特点, 可以排入河塘渔业养殖或抗旱灌溉储蓄系统, 或直接排入农田灌溉系统, 或排入居民一般生活用水储蓄区等。

4 加强农村公路维护与管理

农村公路的质量问题除了加强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外, 平时的日常养护管理, 特别是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也是决定公路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4.1 村委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道路维护制度, 定期定量轮流安排村民周期性的对路面和排水系统逐个逐段进行巡查、清理、疏通, 并做好日志记载。

4.2 确保路面无明显积水, 对路面上的泥沙碎石等要清理干净, 破损路面要用相似材料修补, 制止超载车辆过往行使, 对随意抛弃泥石于路面和破损路面的行为要强列制止和适当的惩罚。

4.3 人员应熟悉所管辖排水系统, 努力确保畅通。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出现问题, 及时发现解决。

4.4 充分发挥全体村民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监督单位、个人向排水沟内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易堵塞物的行为, 制止擅自占用、填埋、移动和穿凿排水系统设施的动作。

5 结束语

百害水为先, 农村公路排水系统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的关键因素, 在农村公路设计中不仅要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排水系统重视的设计, 还要运用相关管理与养护的手段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 避免对公路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的综合措施使农村公路的质量得到根本的保障, 才会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才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摘要:农村公路排水系统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由于渗入到路基中的水不能及时排出, 造成其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极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的沉降, 造成路面开裂、断板等问题。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重路基排水、路面结构排水、道路边沟排水的设计, 并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制度, 才能有效地保证农村公路使用寿命, 发挥其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排水设计,农村公路,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鄢启和.山区高速公路排水系统水毁现象及处治措施[J].公路, 2010, (4) :186-191.

[2]尚俊芳.试论城市道路排水设计[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0, (6) :109.

[3]卢晓锦, 董萍.城市道路排水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18) :295.

[4]张胜利, 曹艳.关中地区村庄排水问题探讨[J].人民黄河, 2010, 32 (6) :61-63.

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措施研究探讨 篇9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节能技术

一、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

建筑的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或生产设备受水器、排水管道、通气管系统、清通气设备、抽升设备、局部处理构筑物组成。管道布置与敷设,按如下方式进行:

1、设置现代建筑每天都有较大的用水量,因此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建立废水分流制度,将性质不同的废水由不同的管道进行排放和收集。对于一些污染程度不是很高的废水可以进行收集和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2、排水管道布置

在建筑给水管道的设置方面,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变形缝的设置,同时还要保证排水管道能够以最短的距离排除到室外。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同时也有利于相应维修工作的开展。

3、排水管道的敷设

在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敷设过程当中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墙面和管道之间应该留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在管道发生故障的时候比较方便进行相应的维修。对于预留空洞应该做还相应的防水和密封处理。

4、通气管道系统

建筑物内排水管道统要设置通气管与大气联通,排水管道通气方式:伸顶通气管,专用通气管,环形通气管,主通气管,副通气立管,结合通气管,器具通气管。

二、给水节水节能技术措施

1、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低区直接供水;进行好竖向分区,合理平衡用水点的水压;尽量减少干管、立管减压阀的设置,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推荐支管减压,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从而减小出水流量。

2、合理选择生活供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給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好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如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要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两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 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条件允许时,采用叠压供水设备最好。

3、选择一种或一种以上可利用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废热等。在热水水源的利用方面,可以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能对土壤造和水体成污染。太阳能的利用方面,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其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要结合建筑的地理位置来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采用自然式、强迫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太阳能热水器要有温控装置,合理设定和控制热水的温度。结合好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

当没有条件利用工业余、废热、地热或太阳能等时,可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热源。可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当地电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

三、节能减排角度上的给排水设计

1、控出流措施

合理配水点水压。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作出了一定的限制规定,它没有从超压出流的角度来考虑,只是从防止给水配件承压过高导致损坏的角度来想问题,所以对限制超压出流没有起到作用,压力要求较宽松。为减少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问题,我们据建筑给排水系统超压出流的真实情况对给水系统压力做出适当的分析与限定。

采取减压措施。高层建筑应采取竖向分区供水,可在需要减压的各个入户管上设置减压阀,在需减压的各层设置不同孔径的减压孔板,消耗过剩压力,使用小口径的节流塞等。据试验,当配水点压力不小于0.20MPa 时,水嘴流量比额定流量增大,所以对于支管压力较大时,应进行减压。常用方法是支管上设减压孔板或质量较好的减压阀等。减压阀具有较好的减压效果,可使出流量大为降低。设置减压孔板或节流塞相对于减压阀来说,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

2、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及新型节水龙头

节水节能设备主要包含节水卫生器具和配水管材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在不影响卫生器具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采用新型的节能型卫生器具。脚踏开关淋浴器、真空式大便器能起到不同程度的节水节能作用。相关的法规严格控制用水器具对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问题,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对整个建筑节水节能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好坏,要考虑价格因素与使用对象,采用合适的水龙头可起到节水与节能作用。水压相同的情况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的节水效果好,在静压越高与普通水龙头出水量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就也越大。

3、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

增加水表的设置。为保证计量收费和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合理设计并安装水表。水表的设置对水量的控制作用很大。限制使用年限。由于各地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建筑中水表大多数无限期使用。由于水表自身零件的机械磨损,水表的使用年限越长,准确度就越低。物业部门和自来水公司对水表要进行经常性检查。生活用水表要做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定期更换。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对漏损控制的评价和采用的对策,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由于选型和水表本身的问题,会造成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变差。例如,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很重要。水表应用技术要向着IC 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系统的方向发展。住宅设计中,水表设于户外管道井内,有的相对集中设于某一层,增加了施工难度,造成供水管线的增加,住户平时不验看水表,不节约用水。要合理设置消防贮水池。同层建筑或成片小区来说,以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取代各建筑物中的单个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尽可能共用一个消防水池、一个消防水箱和一套加压系统。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和定期换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考虑消防水池与游泳池、水景或其他非生活用水水池合建,使消防水池的水流动起来,这达到节水和一水多用目的。建筑节水各方面的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必须把建筑节水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应从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的设计上限制超压出流和无效冷水量的产生,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合理配置节水器具、水表、消防贮水池等硬件设施,获得最大的节水效果,真正实现建筑节水。

四、其他节水节能技术措施

推广化学建材,执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推广目录、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的目录。禁用淘汰产品,选用节能型、节水型等节能高效的产品。节水、节能型产品包括喷射式和压力流冲击式的节水大便器、免水冲小便器、红外线感应节水装置、陶瓷片密封水嘴、自力式平衡压力恒温混水阀、节能型热交换器、太阳能热水器、飘水量小省电型冷却塔、高效率的水泵等。在工业建筑中,应采用节水、节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注意加强设备与管道的保温,应选用理化性能优良的保温材料,确保有效的绝热层厚度。在生活热水管管道的经济绝热层厚度设计方面,在管内介质温度在7℃常温时,要采用柔性泡沫橡塑的设计厚度应按防结露要求计算确定,对于管内介质温度0~95℃的热水管道,不适宜采用柔性泡沫橡塑材料保温。

参考文献:

[1]欧阳绪·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探讨[J]·建筑知识,2010(S2).

地铁工程给排水消防设计研究 篇10

地铁工程消火栓规划设计阶段中, 应针对其给排水系统特征, 遵循科学设计原则。通常来讲, 地铁工程生活、工作、消防给水来源多由城市管网体系提供, 同时需要引进双水源。这样一来对市区地铁工程来讲, 虽然双水源可以实现, 而城郊地铁, 则会基于市政管网的欠缺、不完整, 而令双水源布设存在困难。因此应进行消防水池的额外布设, 其具体空间则应依据地铁站灭火阶段中, 总体消防用水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还应进行加压泵房的科学配设。同民用建筑工程消火栓体系应用有所不同, 地铁工程消火栓承担的服务范畴为车站以及邻近区域中的消防用水。为符合双水源标准, 应实施体系水压验证, 进行该站室给水系统压力的计算, 倘若无法满足相关服务标准要求, 则应进行必要的加压处理, 并实施加压泵房的科学布设。基于地铁工程建设于地下, 具有空间紧张的现实特征, 为此应将加压泵房合理设置于地铁车站之中。其内部消火栓应配备两台主泵、两台稳压增压装置、一台气压罐, 不必与民用建筑相同, 进行消防高位水箱的配设。同时对能够达到双水源标准的地铁工程, 倘若获取市政给水机构的认可, 则无需进行消防水池的规划布设。

2 地铁工程给排水消防系统科学设计

2.1 地铁工程密闭污水提升装置应用设计

密闭污水提升装置在水泵产品中是一项一体化、引入先进技术的新型设备, 体现了良好的集成性, 其涵盖液位计量、污水储备、控制箱、排水装置与控制阀门等部件, 可科学引入地铁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中, 体现优势应用价值。实践应用中, 应注重密闭污水提升装置的布设高度, 倘若地铁工程允许其在80cm之下, 那么污水泵房便无需在底板进行降板处置, 进而可有效节约了土建工程经济投入。同时, 在北方寒冷地域, 应进行必要的防冻处理, 为节约电能投入, 可不进行电保温系统设计, 而应用夜间泄水处置模式实现防冻目标。在污水箱实际容积较排水管道低时, 便会令泄水处置引发水泵开启, 进而无法令管道实现泄空。为此, 可通过降低污水泵出水的实际管径令水容积下降。同时为避免杂质长期附着管壁, 形成对过水流量的不良影响, 应控制管径设计在DN80以上。为令地铁工程控制室实现对污水泵系统的远程监督与实时控制, 可令密闭污水提升装置增设液位信号, 对启停泵与系统低液位状况进行实时信号警示, 进而实现良好的污水系统监控处理。同时, 为避免杂质附着于密闭污水提升装置浮球阀之上, 对信号反映造成弊端影响, 可通过引入投入压力传感装置方式有效解决。

2.2 地铁废水、雨水系统设计

地铁工程中还应科学设计废水系统, 可选择良好的层位进行废水处理泵房以及集水池的科学布设。工程结构渗水、冲洗应用废水以及消防排水则通过地漏进行集中汇总, 并通过排水立管送入地铁工程排水沟之中, 汇集至集水池。集水池容积设置应依据地铁工程日常废水总量与消防用量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应位于集水池之中布设潜污泵装置, 做好备用处理, 确保工作效率, 在消防救援阶段中则可同步应用。最终总体废水通过潜污泵可上升到地面, 经消能处理后流入市政污水体系。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应位于风亭以及机坑下方进行集水井科学配设, 引入浅污排水装置两台, 做好备用安排。同时应依据相关工程给排水科学设计要求、操作规范, 对于集水池的布设, 令其容积大于雨水泵5min出水量, 同时, 1h之中, 启动水泵频率应按小于六次进行计算。

2.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优化设计

地铁项目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复杂工程, 基于其地下施工特征, 导致了结构体系复杂性、施工环境密闭性、工作人员相对密集,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难于救援, 因此, 应科学实施自动灭火喷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地铁工程仅包含风井、人员疏导入口同地面环境连接, 同时其内部人员流动复杂密集, 各个站台公共区域设有通行楼梯、电梯等连通部位, 倘若引发了火灾, 则会令其承受较大的疏散人员压力, 且其空间结构会加剧火灾灾情蔓延, 给消防救援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处置不当则会引发较大的经济财产与人员伤亡损失。为此, 地铁工程应对火灾事故做好自救准备, 位于电气设备核心装置位置进行灭火体系的优化设计。同时不应仅仅在地铁车站站台与大厅设置消火栓体系, 应引入良好的自主救援消防体系。在灭火救援中, 自动喷水救援灭火系统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可在火灾发生时快速自启动, 也可通过报警体系装置联动开启, 而无需现场的人为机械操作。同时该自主救援系统体现了敏锐的应对速度, 对于各类功能建筑工程均体现了良好的灭火、控制灾情效果。实践设计阶段中, 应依据相关规范科学布设, 对于设备管理区域, 可不进行该系统设计。对于密集人流区域、站厅连接位置, 则应进行自动灭火喷水体系的科学布设。同时应做好良好清晰的危险等级划分, 基于地铁工程车站的服务公共区域内, 建设装饰阶段中会引入一些可燃物材料, 因此应将其危险等级设置为二类。对于地下工程应科学引入湿式灭火模式。在明确加压系统规划阶段中, 倘若市政给排水管网体系压力无法符合自动灭火喷水体系要求, 则应引入加压水泵装置, 引入两台主泵、稳压泵以及一台气压罐, 同时还应科学设置预防污染回流的相应设备。消火栓与自动灭火喷水体系应各自独立, 倘若应用相同消防泵装置, 则应位于湿式报警阀门之前予以分离。管网系统的规划阶段中, 其体系给水管道以及消火栓给水装置可应用相同的引入管道, 前者给水管道与加压泵吸水体系管道连接, 水泵体系出水管道则同喷水自动灭火体系管网进行相连。同时喷水管道主体以枝状模式设计, 并位于地铁公共车站与厅层进行规划。设置喷头阶段中, 对工程密闭吊顶可引入吊顶形式喷头, 而通透顶端工程则可利用直立喷头进行布设, 同时无需进行集热罩的规划。位于风管位置则可引入下垂喷头。再者应核查管网系统中压力状况水平, 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消火栓与自动灭火体系应进行水泵结合装置的单独布设, 倘若地铁工程还包括地下停车工程与商场项目, 则同样应进行良好的自动灭火喷水体系设计。

3 结语

总之, 基于地铁工程给排水消防设计科学重要性, 依据工程建设特征, 我们只有制定科学的实践设计规划策略, 做好结构安排、细化控制, 优质设计, 才能提升地铁工程给排水系统、消防体系综合安全效能, 发挥良好的服务应用价值, 并促进地铁工程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冒宏军.污水提升装置应用于地铁排水设计的研究[J].浙江建筑, 2010, 27 (12) .

上一篇:卫星数字广播下一篇:网络文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