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化学教师

2024-09-21

快乐的化学教师(精选12篇)

快乐的化学教师 篇1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是一所“五·四”制农村学校, 近三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目的是破除原有的“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建设“服务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经过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逐渐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质量, 跨越了“三代课堂”,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都有所提高。接下来, 笔者将介绍教学改革中的“快乐化学”。

一、通过研究, 发现问题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存有学生表演过度而深度内涵研究不够的现象。究其原因, 有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还有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化学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对实验中的疑问缺乏再探究的意识, 纸上谈兵多, 动手操作少, 这成了制约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为此, 我们参与了“快乐化学”项目的研究, 立足农村学生的实际, 认真实施“做中学”的理念, 开展“先做后学”的研究, 为课堂教学改革引领了方向, 提供了新的深入研究的平台。

二、找出根源, 解决问题

学生缺乏探究能力, 既有学生自身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问题, 也有教师缺乏探究意识的问题, 还有学校在教学理念上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就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设计解决方案。

1.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在科学探究中, 提出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然而, 学生在以往的实验中, 往往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是只注意强烈刺激的现象、忽视其他现象, 忽略操作顺序、装置特点和条件, 只观察不思考, 提出的问题不规范、描述不准确等等。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1) 教会学生一个方法

经过反复研究, 我们确定了“观察——描述——质疑”三步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观察层面, 要求学生学会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着手, 既要观察实验的整体装置, 又要从实验前、中、后进行对比观察, 并总结操作步骤。描述是质疑的前提,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并能把观察到的现象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然后进一步追问描述出的内容, 从而转化成问题。

(2) 引导学生学会两问

一是对具体现象直接设问。在镁条燃烧实验中提问“镁条为什么能燃烧?燃烧为什么发白光?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来描述问题。二是对类似现象比较追问。在“锌和硫酸反应”时追问“锌放入硫酸里能反应, 其他金属和硫酸也能反应吗?换成其他酸行不行?生成的气体是一样的吗?都能放出热量吗?”力图通过类比追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他们学会从化学的视角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2.鼓励学生“质疑异例”

在以往的实验中, 学生更注意观察与课本描述相一致的现象, 而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关注度不够。清华大学宋心琦先生说过:“科学上最伟大的发明, 往往是在对异例的质疑中产生。”因此, 我们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异例现象。

(1) 鼓励探究异常实验

在“换一种视角看世界”一课中, 学生分组做“镁条燃烧”实验, 有学生说看到了黄绿色的光, 这一描述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 课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把镁条放进一定浓度的氮气中燃烧, 大家终于知道了“黄绿色”的秘密。还有诸如“石灰水变浑浊再变澄清”等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突破了惯性思维, 拓展了知识空间, 培养了质疑的学习习惯。

(2) 自主探究失败的实验

我校设置了开放实验室, 中午、课外活动、双休日全部对学生开放, 让他们自主探究失败的实验。在学习“让天平说话”一课时, 部分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铜的质量反而比氧化铜还要多, 实验宣告失败。在课后探究中, 学生们更加小心地操作, 每个环节都确保无误, 最后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出在试管后贴的标签上, 学生们称量完试管后再贴上标签, 在极其精准的天平上当然会有误差, 而这一误差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究得到了解决。失败的实验是自主探究的开始, 学生能在自主探究中集中精力、开动脑筋, 找到问题的关键, 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是提升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3.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微观世界对学生而言很陌生, 因此, 探索微观世界除了实验以外, 还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实现。

(1) 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为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我校主要采取“猜想——事实——描述”的课堂设计、微粒观的引入和图片展示的方式, 使学生经历由假设到确认的过程, 学会用微粒来描述物质的构成, 此外, 我校还组织初三学生参加以《水分子一家》为题的拟人化文章比赛, 从而增强了他们对微粒观的理解。

(2) 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想象力作品比赛来实现, 鼓励他们用类比、拟人的手法, 以漫画的形式, 画出分子、原子的模型、大小、间隔和运动方式, 学生创作了《氧分子漫游记》等主题作品, 通过想象用多种方式描述了物质与微粒之间的联系, 实现了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4.引领学生实践探究

探究性实验的环节相对较多, 因此, 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我们注重从两个方面做起:

(1) 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

合理的计划是探究的前提, 在“变旧得新谓之‘化’”的点燃蜡烛实验中, 多数学生认为蜡烛变成蜡烛油是一种化学变化, 教师一开始并没有反驳, 而是把这个问题变成了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分三个阶段完成实验:第一, 做一个设计证明蜡烛油是新的物质;第二, 如何证明能燃烧的蜡烛油就是蜡烛;第三, 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经过教师的引导, 把学生的设计思路引向深入, 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化学实验中,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动手实践。蜡烛实验在课后的探究中, 首先就遇到了“如何点燃蜡烛油”的困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点燃了蜡烛油并验证生成物, 然后通过实验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借学生探究的热情, 让他们提前学习教材的“科学探究要素”环节, 鼓励他们自主完成探究实验报告和化学作文, 从而体验到了一次完整的化学探究过程。实践探究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而且还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

三、项目研究带来的变化

一是学生喜欢。学生对实验探究满意率总体超过96%, 课堂效率接近86%, 实验成功率为85.7%, 61%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化学课。经过仅半年的时间, 项目就在所有的课程中脱颖而出, 深受学生欢迎。

二是教师提升。我们要求教师做好“再教设计”和“教学机智”等资料的汇总, 通过测量数据、研究原理、体验细节及实验改进, 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三是家长支持。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长支持学校的项目实验工作, 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反应。92.3%的家长们对实验研究表示很满意, 部分家长对项目实验能否保证学习质量提出了质疑,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是学校发展。“快乐化学”实验半年, 对学校而言, 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教师的思维, 项目研究引入了问题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等思维方式, 使教师的思维进入到研究中去, 引领和助推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

快乐的化学教师 篇2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罗 燕

化学学科形成、发展和应用的研究过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更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它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获得发展。实验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心路历程。所以,我围绕实验这个中心进行了为期六年的研究。在我的实验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使学生获得了专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

一、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初见试管、烧杯、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学生感到的只是新奇,待把它们一气呵成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再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着实被实验装置的造型美所打动。实验中还有镁带的燃烧、宝石般的胆矾、奇异的铜树这样的千娇百媚,更有氢气爆炸的惊心动魄。有谁能忘记这奇妙的美的感受呢?开辟 “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

这其中体现了民主教学的原则。由于教师具有对知识的一定权威性,学生常常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使人亲近不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最天然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的大好时机。有学生学完《空气》之后,联想到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壳容易生锈,自家的墙壁也容易起皮、发泡,问老师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我在国庆长假期间给他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的作业。他首先调查了周边工厂,得知这些工厂以烧锅炉提供蒸汽,他的推测是煤里可能含有超标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待亲自到堆放煤的地方一看,发现煤周围的地和墙的边缘都被浸染上了一圈淡淡的黄褐色,基本验证了他的猜想。师生间的互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教师准确的实验准备、娴熟的实验技巧、贯穿始终的镇定自若所折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加上对学生的不断支持和鼓励,有效维持和强化了学习活动。

三、渗透想象的快乐

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又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活的知识,这和以往生硬的记忆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索实验的快乐

对实验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即使是实验中的失误,教师也不要放弃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通入石灰水中检验,没有看到预期的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究竟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已初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虽显稚嫩,却着实可喜。

五、创新实验的快乐

由于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质疑→实验观察→推理→创新”的过程。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AgNO3等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又如讲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得知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性质相似,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二氧化硫是否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另一种碱溶液石灰水反应呢?现象一样吗?能够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的创新。

化学实验能最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协同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习兴趣更持久,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通畅。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方面受到全面的教育,对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好现成的教育资源,通过实验使学习群体增强凝聚力。

化学课中的快乐高效课堂 篇3

随着我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的强有力落实,对于在这种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我校从上学期就推行的“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改革传统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智、情商并进的法宝。下面笔者就以化学课堂教学为例,谈一谈对这种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在“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教学理念中,自主是最重要的基础。合作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快乐是最大的亮点,高效是最终的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调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达到快乐。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是实施这种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

一、快乐地自主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使他们体验到快乐。

1.充分利用“任务驱动”这一手段。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设计学生“一伸手就能摘到桃子”的学习目标及导学案。并要求在课前各组学生在黑板上列出每个小组要展示的内容。在每个小组展示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以此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后也体验到了完成任务后的快乐。

比如在学习《离子键的形成》这一节时。设计以下的导学案:

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当两者达到_________时,阴、阳离子之间保持—定的_________,形成稳定的离子键,整个体系达到_________状态。

2.巧妙运用学生自尊心强、好表现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完成学习目标时,笔者总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从每个小组中任选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对某个学习目标进行展示演讲,为了讲好这个目标。不给自己和本小组丢脸,也为了展示自己对这个目标的正确理_解,每个同学都会认真听组员的讲解,认真深入理解每个学习目标。另外,在讨论如何对这个学习目标进行讲解时,每个同学也会极力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自我调控中不但完成了对学习目标的学习和理解,而且在成功讲解后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这样对于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更为教学效果的高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快乐地合作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创建好合作学习的硬环境。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进行科学分组和平等排座位。—个小组中要同时安排成绩、思想“好、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形成原生态学习环境,即每组都形成“A-A、B-B、C-C”型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时,当遇到困难时。先B-B(或A-A或C-C)同类型的同学讨论,当解决不了时,可以向上一级或组与组间请求帮助,实在解决不了。就向教师请求帮助。这样差生得到优生的帮助,受到优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的熏陶,进步就可想而知了。

2.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斗志,使学生在竞争中保持高昂的心态,在一次次成功后享受到合作的快乐。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合作学习。在课前的预习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包括:独学+对学+群学。独学:就是自主学习,对学:就是一对一的同类型学习(上面提到过),群学:就是在组内讨论或组与组间讨论。在上课前几分钟中,各组根据分配到的任务到黑板上板演。在课堂中,由各组根据自己的任务派一个代表到前面讲解。为了在本小组演讲中获得好的成绩,每个组员在课前都要作充分的准备。在展示演讲时,其他组的同学和教师也要合作好,及时地提问或点拨。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演讲的情况进行打分量化评比。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三、“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堂课都有导学案,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自学探究、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其基本步骤是这样的:课前学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上课前几分钟由化学课代表分任务到各小组,各小组由组长把任务落实下去并到黑板上板演。上课了,首先让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这一步展示不可少的)。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后,下面就各小组讨论解疑(约5分钟的时间)。然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升华并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最后,由学生总结一下本堂课的收获并发下一堂课的导学案。

初中化学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4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 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教学幽默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 形象的比喻“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快乐学习气氛。

单纯的知识记忆, 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厌烦、且记忆效果也不好, 不能使知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平添一些故事或形象的比喻, 这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快乐学习气氛。例如:在讲解“催化剂 (触媒) ”时可以讲讲生活中的媒人的作用:媒人加快双方的认识速度, 但媒人本身的性质和质量没变。这些与实际相联系的例子能使学生豁然开朗, 将知识化难为易,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 利用实验游戏化调节课堂的快乐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本质上是体现教与学的整体过程, 如果在一节化学课上, 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有趣的或游戏化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从而调节课堂的快乐学习气氛, 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大气污染”可以设置二十个联想题, 每题分别给出四个提示语和联想结果的字数, 让学生分组竞赛, 让他们能根据这些提示积极展开联想, 看看谁能先提出正确答案等等。这种游戏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游戏热情, 让他们开动脑筋挖掘已有知识加以应用。

3. 帮助学生优化识记材料, 增强快乐学习的趣味性。

记忆规律表明, 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较慢。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缺乏逻辑联系、难于识记的材料, 如元素符号与名称、化合价等等。教学中可以采用“谐音”“顺口溜”或“口诀”等方法, 赋予那些枯燥的化学材料以人为的或有“逻辑联系”的意义, 从而帮助学生变死记为巧记, 实现了由“枯燥式”向“快乐式”的转变。

二、利用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 维持快乐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中, 能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愉快合作的气氛, 这就要求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带进课堂, 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服务,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 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教态, 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 创造一种师生间沟通、合作和互动的、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气氛, 而教师的主要职责也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 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催化剂”。即在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三乐”:

师生关系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学习之乐;教育活动要凸现“三化”:教育活动的多样化, 教育活动的儿童化, 行为养成自律化;人际关系要体现“三爱”, 即热爱、敬爱、友爱。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我与学生一起做两个实验去探究反应的“量变”, 然后共同讨论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接着再通过两个实验点出质量守恒的注意事项, 最后通过“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游戏总结出质量守恒的内因。这种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处于愉快、轻松的心境之中, 让学生在良好的心境和生气勃勃的气氛中充满自尊、自信,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乐学、上进。

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探究,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知识,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造。例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是利用稀硫酸与较活泼的金属来制取, 问题在于选用哪一种金属合适。我在进行这一问题教学时, 先引发疑问,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 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作记录: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大多数学生认为选用金属锌比较合适, 而镁、铁跟酸的反应不是过快就是过慢, 不便收集, 被否定。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以指导者的身分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这样, 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 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自己的猜想, 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学到了探索方法, 既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又体味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张扬。

总之, 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用愉快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情思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学会方法, 形成技能和技巧;有利于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 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平衡的心态”“师生的情感交融”“需要的满足”中去发现, 去认知, 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张修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快乐教育法”[N].湖北日报.2003.

教师快乐的作文 篇5

我们班也不例外。大家出钱请外宿的同学买花,或者乘老师没发现,去买一束鲜花。语文萧老师甚至给了我们个点子,说把麦克风藏起来,等老师说“麦克风呢?”,某个同学上台送鲜花,同学吟诵自己写的感恩诗句。

“叮,叮”英语课。我那时还只是从下课状态刚恢复正常状态,便听到:“麦克风呢?”好戏开始了!

朱泽长手拿一束鲜花藏了起来,并走上讲台,说:“不知道啊!”突然间把鲜花送给老师,同学们便开始吟诗。那诗不管是长是短,不管是好玩还是感动,叶老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成了最美的一道风景,恨不得拍下哪一刻,或是画下来也好啊!“老师,教师节快乐!”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异口同声道。“谢谢!”如此多次重复的画面,那话语,那气势,我想在其他班,其他学校也一样重复着。

没注意到那次办公室窗口里的那位同学,当他送出花朵,听到老师的那声“谢谢”时,我想,他该会多么地开心。

今天下午,我看到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拿着一束五颜六色的鲜花,从上午到下午,一直爱不释手。我猜,那是同学们送的,还是以前教过的老学生不忘老师的教育之恩,寄过来的。当老师收到花时,我想他也一样地开心。

快乐的化学教师 篇6

一、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本身的快乐,进而在快乐中学习。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常常需要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得出结论,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当实验的危险性不大且容易操作时,我会给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我将实验步骤及药品用量用大屏幕展示出来,然后把实验的机会交给了学生。做实验时,我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化学原理。在化学教学中,我通过实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进入化学领域的大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开辟了快乐的化学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化学教学要注重密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化学同样是一门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然而初中的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断的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然后去思考,并运用书本上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消化理解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在讲解石灰石的利用时,给学生举学校旁边楼盘的建筑中,在泥土里混入熟石灰的例子,开始时对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泥土里的熟石灰哪来的?2.施工人员为什么起初在卡车运来的白色固体表面喷大量的水?3.熟石灰在泥土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经过课堂上的书本知识的讲解,加上一些好奇的学生在回家路上向施工人员询问了的相关工艺原理,同学们都会解答上述三个问题。老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思考,一些本来成绩一般的同学也加入到学习中来,也会解答这些问题,这使得他们非常有成就感,越发喜欢上化学。

针对化学学科特有的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周边一些有利条件,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对学好化学有益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讲解《自然界中的水》这节内容时,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旁边自来水厂,在一个个放着石英沙,活性炭的不锈钢筒前,学生马上联想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都能说出这些物质分别起什么作用,加上工厂负责人向学生更详细更专业的讲解,学生的记忆非常深刻。有几位同学回去还用小石子、细沙、棉絮、塑料瓶制成简易净水器。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还使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更高涨。

三、教师应充分运用激励手段,促进快乐学习气氛。

化学学科是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化学中一些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都非常难以理解。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快乐学习气氛也会大大减弱,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当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某一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用激励手段,正确而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不合理的或过于简单的也应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然后共同研究不合理的地方。这样会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探索学习的欲望,把化学课堂当成是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从而起到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作用。激励的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实施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中学生因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制约,过多的挫折容易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化学教师应多用正面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满足,进而更加努力的投入学习;2.从教材中寻找学生的共鸣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适当补充与学生相关的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激励性评语,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平衡的心态”、“师生的情感交融”、“需要的满足”中去发现,去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上课时一个学生回答出较难的问题时,我让全班学生鼓掌激励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想成为这样的学生进而去努力奋斗,积极发言,积极思考。最终形成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争先恐后要发言的活跃课堂氛围。

四、化学课堂中适当开展游戏,调节课堂的快乐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本质上是体现教与学的整体过程,如果在一节化学课上,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调节课堂的快乐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解“大气污染”可以设置二十个联想题,每题分别给出四个提示语,让学生分组竞赛,让他们能根据这些提示积极展开联想,看看谁能先提出正确答案等等。这种游戏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游戏热情,让他们开动脑筋挖掘已有知识加以应用,最终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五、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知道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点是较为感性的。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会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他所教的那门功课,影响学习成绩。所以说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对此,我们老师就应该学会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进而达到喜欢学习我们这一学科的目的,并不知不觉中,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呢?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到一专多长,学识渊博。你以“有本事”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教学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学生肯定对你信服得五体投地。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活到老学到老,在立足于本专业的基础上,认真深入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课余时间,多涉猎各方面的书籍,拓展视野,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此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充满期望。教师就是一份需要爱心的职业。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不要紧抓着学生一点鸡毛蒜皮的错误而否定他,相反我们应该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成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都有未被开发的潜能,只要他们肯努力都会是优秀的!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相信只要教师对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等等,肯定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篇7

关键词:快乐教学,学习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般说来, 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 就使人产生快乐、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就可以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反之, 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就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排斥学习。快乐教学作为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理应受到广大教师欢迎,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快乐教学呢?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快乐教学的重要前提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 (即使是理智的) , 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 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去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感情体验, 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自愿接受, 主动学习。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在化学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良好学习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 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 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 触“境”生情, 以“情”动人, 引发学生的积极快乐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例如我在讲解元素周期表时,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有关周期表的英文歌曲, 并将各种元素符号以动画的形式穿插展现在屏幕上, 引导学生愉快“入境”, 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些元素又有什么规律呢?就在这好奇与欣喜中掌握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又如,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教学中, 针对“反应物的选择”的问题, 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碳酸钠固体、碳酸钙粉末、大理石、稀盐酸和稀硫酸等药品置于学生面前, 先让学生猜测假想, 然后引导学生去设计实验, 再动手去做实验验证,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 形成认知冲突, 选出最佳的反应物, 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只有努力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生才能快乐去学, 进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形象的语言是快乐教学的有力保证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在学会用15~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 只有学会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作出20种风格大韵调的时候, 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语言的要激昂而富有情感, 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要适时用“很好, 不错, 继续努力, 有进步”等词语给予肯定评价, 来激起学生攻克知识难点的信心和决心,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丰富形象的语言可以很轻松的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才能让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另外要将抽象的化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 将枯燥的化学概念置换成有趣的设问语言艺术, 都离不开教师丰富形象的语言表述。如在讲生石灰、熟石灰及石灰石的关系时, 我引入了明代诗人于谦名作《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不但抒发了伟大诗人的满腔爱国情怀, 还讲述了“石灰三角”的关系。通过诗词的引入, 学生兴趣极高, 主动去寻求三种不同石灰即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 从而进一步理解三种石灰之间相互转换的递进关系。这样一来, 自然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化学教师积极塑造典范的语言风格, 语言要生动幽默, 要妙趣横生, 才能使化学课程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 才能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坚持科学性和准确性相结合, 才能为快乐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综合运用是快乐教学的必要手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 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 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 然后及时反馈,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 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 以生动直观的形象, 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 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 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 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教师要借助化学实验与多媒体这两种辅助手段的优势, 在教学中合理综合运用, 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收获。如在上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 讲到金属与酸的反应这个知识点时, 我首先让学生做四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分组实验, 对实验现象有个初步印象。接着我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和漫画的形式展示刚才的实验现象, 使学生形成更具体的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由现象的差异探究其反应规律。在这课堂教学中我先以实验为主, 中间适时地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以特写镜头, 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取长补短、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 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了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明显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想充分实施快乐教学, 当然离不开化学实验与多媒体有机结合使用。

四、恰当运用化学竞赛是化学快乐教学的有效补充

快乐的化学教师 篇8

一、教师用爱点燃自己的激情———创设有效课堂的前提

激情来自哪里?激情源于爱心。对教育的爱, 对学生的爱, 对化学知识的爱, 对化学教学的爱。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 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 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课本,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熟悉教案, 才会成竹在胸, 充满自信, 才可能精神振奋, 情趣饱满地走进教室, 在课堂上风度翩翩, 声情并茂, 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 可以营造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 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

激情来自于志趣。热爱生活, 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 兴趣广泛, 性格乐观、豁达, 这些应是化学教师的良好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 头脑灵活, 幽默风趣, 反应机敏。有了志趣带来的激情, 可以构建化学教学的全新框架, 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

二、把激情用爱传递给学生———创设有效课堂的关键

只有激情才能点燃激情, 只有激情才能创造激情。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化学课堂上, 调动一切可行因素, 激发每位学生学习兴趣, 点燃他们心中激情,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让学生快乐成才。

(1) 多样课堂教学形式是创设激情课堂教学环境的调和剂。对于每个教师, 我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模式。确实, 作为教师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风格是很有必要的。但教学风格不代表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 更应该在灵活的、多变的形式之下显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化学来说, 一些基本知识点、规律, 比如对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我们可以采用“思维探索式”“小组讨论式”“史料故事索源式”;在一些物质结构分析过程中,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 特别是三维空间结构的分子, 用多媒体动画表达出来时,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习题讲评课程中, 我们可以运用“类比归纳法”“小组竞赛式”, 让竞争进入课堂。在多样的授课方式中, 学生就能时常保持新鲜、高昂的学习热情。江苏省特级教师王乃伦老师说过:教学中, 什么都能丢弃, 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永远不能丢。是的, 我们应该也必须通过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让我们的课堂、学生的课堂, 充满趣味, 永远生动活泼, 永远生机勃勃。

(2) 巧妙的提问艺术是创设激情课堂教学环境的催化剂。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得妙, 学生才能答得好。化学教学中的问、答, 不能只追求形式的轰轰烈烈, 而更应激发学生丰富的心智活动, 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问得简单, 则学生脱口而出, 不用思考、流于形式, 问得突兀或太难则学生不知所措、无法思考和回答, 出现课堂中的“死寂”。因此, 化学教师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笔者认为, 教师首先要问得深刻而富有趣味, 也就是巧问。比如对于化学中物质的鉴别, 是高考中一大热点, 我们可以适当提问:“一种物质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味觉来鉴别吗?”学生或许会想可能是合适的。接着我们可以问:“你胆大吗?安全吗?这是‘笨人’的好办法!”学生肯定深有感触, 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其次, 我们要问得难易适中。既要有力度和思考的空间, 又要留有余地,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最后, 发问要有层次,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要设计一些层次不同的问题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 以调动全体学生人人思考。

(3) 教师的课堂语言的酝酿是创设激情课堂教学环境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益。”实践中, 为什么有些学生特别喜欢某位老师上课呢?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重要的因素。就化学而言, 有些知识比较枯燥, 如果教师语言平铺直叙, 没有激情, 那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 课堂无丝毫活力。实际上, 化学是绚丽的、精彩的,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组织语言去表达, 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首先, 化学作为一门传统意义上的理科,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做到通俗。高中化学的教学注重理论性、严谨性, 可以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去讲解, 也可以通过一些通常易见的工具去表述。例如, 当我们接触到高一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时, 学生对于元素的排列和元素周期律很难掌握。我们可以让学生设想:在操场上排队做课间操, 每个学生的位置并不是随意的, 是按照某个规律排列的, 而元素也是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 那么,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尽可能地安排元素的位置, 然后分析几种安排的合理性。这样, 学生也逐渐明白元素周期表, 更深理解元素周期律。

其次, 化学教学的语言应该是优美的。化学脱离不开生活, 生活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那化学的语言更应该是优美的。高二有机化学的教学中, 关于醇、酯的学习, 与古代美丽的诗句密切相关。“葡萄美酒夜光杯”“酒越陈越香”“老酒易醉人”, 这些优美诗句的引入, 必将把学生带入优美如画的课堂, 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爱, 对化学求知的热情。

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释放彼此的激情———课堂中师生真情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当教师把平等和民主、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等人文因素注入课堂时, 就会不断领略到全新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 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 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 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对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 甚至会勇敢地来质疑、挑战老师。这样的课堂组织, 有别于以前的“规矩课堂”。角色的转变使课堂双边活动活跃起来, 教学也定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化学 篇9

为何十年间, 学生学习化学的感受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经过分析, 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导致学生学习化学兴趣锐减的原因。

一是缺乏学习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 学生正因为有了学习拼搏的目标, 才有学习的动力, 才能尽全力学习。在近年来实行的江苏高考模式下, 化学已沦为非必选学科, 化学的地位明显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特别对于三星级学校的学生而言, 与四星级学校的学生在比拼化学B级率的过程中显然实力不济, 所以很多学生对化学望而却步, 投机取巧, 放弃选修化学。因为高考不考化学, 只需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所以学生对待化学时就不再重视, 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也就不会付出全力去学习。

二是初中化学的地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在今年的中考中, 化学分值已经明显下降, 为了提高中考分数, 学校、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难免会相对下降。对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化学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 进入高中的化学学习, 很多学生会显得一时无法适应, 无法转换学习状态, 学习明显吃力。学习一吃力, 学习兴趣就会降低, 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过程就很痛苦。

三是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现行教育体制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为了能在高考这场战争中胜利而归, 学生承受的压力是无法想象的。为了在高考战争中能获得满意的战绩, 每位学生不得不压缩自身个体的发展空间, 只能转向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特别对于在青春期的学生, 玩乐是学生的天性, 压抑天性带来的痛苦感是何其巨大, 再加上学生此时正处于逆反期, 家长、教师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也重重地压在学生的心头上。众多的压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以上现象, 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减轻学生学习的痛苦, 使其快乐地学习化学呢?通过吸取前辈的经验,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来尽可能使学生重拾学习的快乐。

第一, 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而言, 只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 我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乐于融入学习之中。比如对于化学学习而言, 化学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工具。对于书本上众多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 我尽可能地开足开全, 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 不仅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且在动手、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 尽可能宣扬化学给社会带来的正面作用。

现在信息的多种传播媒介日益发达, 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中经常会报道各种化学物质所产生的危害, 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物质谈之色变, 产生一种恐惧、抵触心理。比如一谈到二氧化硫, 学生就联想到酸雨, 有危害, 躲得越远越好, 从而对化学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想法。所以, 我经常会宣传各种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的福音。比如同样是二氧化硫, 书本报纸的漂白就离不开它。这样, 可使学生认识到各类化学物质只要合理地利用就能给人类带来利益, 逐渐消融学生内心的恐惧、抵触的心理,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接触、认识各类化学物质, 才能更靠近真正的化学, 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 更乐于学习化学。

第三, 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如果一个人始终与失败为伴, 那他的自信心难免会受到打击, 产生失落感, 甚至产生痛苦感。同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学生经常体会不到成功的滋味, 那他对学习就会失望、并感到自卑和痛苦。对于现行教育模式下, 检验学习效果的工具就是通过做题而来。教师在设计题目过程中,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在挑选题目时, 不能盲目简单地随意而为, 必须精挑细选各类题目, 使各种档次的题目都能有所体现, 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才能在学习之地里心甘情愿地快乐劳作。

初中化学快乐教学探微 篇10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过去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出现许多散漫、孤僻、逆反的化学学困生。每到上化学课,这类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上就会产生与老师对抗、对立的情绪,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总能创设一种宽松、快乐、民主的课堂氛围。“人之善在教,教之善在师。”老师和蔼的笑脸、温暖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亲切的肢体语言、宽阔的胸怀、善良的心,无不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爱戴和敬仰,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并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在快乐中融入化学课堂。当学困生遇到学习困境想放弃时,老师应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解,使其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激发学习化学的动力。如果学生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互动,敢于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探究,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智,克服羞涩的心理,互相协作。

二、增强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学失去了艺术性、趣味性、新颖性、多样性,而一味单调、枯燥地照本宣科、自娱自乐,那样学习也就没有了欣赏性、娱乐性、主动性、积极性,当然也失去了快乐性。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常常成为化学有效课堂的润滑剂,刺激学生的感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变换多种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为了把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静态的化学反应动态化,枯燥的实验趣味化,我们可以采用美轮美奂的多媒体教学,如各种气体的制作实验及其检测方法,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观察、思考、比较,更易于掌握要领。又如化学晶体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等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动画或播放有关科教资料等形式来演示,从而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精彩。

三、感悟生活化学的实践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活化学的热爱,感悟生活化学带来的神奇,可以激发学生走出课堂,领略化学对生活的改造,遨游于神奇的化学海洋之中,体会、学习、探究化学的乐趣。例如,每年我们都会邀请消防官兵到校园进行灭火演练,当消防官兵用二氧化碳泡沫灭掉熊熊烈火时,学生体会到二氧化碳泡沫通过覆盖着火点,隔绝空气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又如,食盐是一种生活用品,食盐的化学用途最为常见就是消毒,用浓盐水灭菌,特别是在没有消毒剂的条件下用食盐的浓溶液取代消毒液清洗伤口是再好不过了。其原理是浓食盐水能把细菌身体中的水引出来,使细菌的细胞干瘪,这就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当然还有很多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会诱发出中学生无数好奇的思维火花。

总之,在新型的初中化学课堂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德,开辟新型化学课堂的新天地,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马瑞敏.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J].读写算,2011(21).

快乐的化学教师 篇11

有机化学教学快乐教学法案例快乐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采用亲切、风趣、幽默的语言或者动作,营造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模型,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一、快乐教学法分析

1.快乐的教师。教师从走向教室的那一刻起,应该抛弃一切烦恼,带着笑容走上讲台,展示乐观开朗的形象。要精心搞好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知识,充分预见教学困难和问题,设计好应对的策略,不至于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手足无措。讲课过程要心态平和,有耐心,不要因为个别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较慢,多问几个为什么而生气,或者引起情绪上的波動,更不能流露出厌烦的情绪。

2.快乐的学生。快乐教学要有一大群快乐学生的参与,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把愉快带进课堂,并互相传递,尤其要感染一些情绪低落的同学,像蝴蝶效应一样,形成一整个活跃欢快的课堂。学生还要有足够的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有韧劲和钻劲,自信坚定,坚决战胜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3.快乐的师生。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应,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快乐教学法,就是要努力形成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快乐情绪。首先,教师要把自己乐观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形成师生共同快乐的氛围,建构一个完整的快乐的课堂。其次,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再次,要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得到满足。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学习目标,体现自身价值,在自我实现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4.快乐教学法的比较优势。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内容抽象,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看不见摸不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教与学没有完全融合,有的学生虽然奋力追赶但还是掉队。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化学枯燥乏味,认为化学难学。快乐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用愉快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细致入微的关怀下,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快乐教学法的本质要求

1.深入地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就快乐教学沟通而言,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等,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正确分类,哪些学生外向开朗,个性活泼,哪些学生内向文静,为实施快乐教学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2.教师要把握好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备课,特别是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并把这些快乐因素运用到教学之中。快乐因素必须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形式都要健康。要把握好快乐的度,不能因为快乐而快乐,不能因为快乐影响知识传授,快乐的目的是为了教得有效,学得轻松快乐。

3.娴熟的教学技能。快乐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全局,更要熟悉每个难点的突破方法,还要熟知学生对知识领会的障碍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内容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灵活运用,不能一成不变,僵化教条。如直观教具;讨论探究;歌声引入课堂;有趣故事;巧设悬念;诗歌朗诵;游戏活动;竞赛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等等。

三、快乐教学法案例

案例一:歌曲突破难点,建构知识网

教学中,学生对酯的命名难以把握,醚和酯的结构特点是骨架链有非碳原子——氧,醚的命名是以氧原子为起点,看两边的基团,两边都是甲基叫甲醚,两边都是乙基叫乙醚;酯的命名除了要看两边还要问来源,有碳氧双键的一侧的基团根据酯化反应规律是从酸中来,酸是什么酸?数数碳原子就知道,另一侧连同氧原子是从醇中来,醇是什么醇?数数碳原子也知道,即可命名为某酸某酯(把醇字改成酯字)。这样的命名方法特点是“左看右看”。结合这个知识点播放歌曲“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个女孩都不简单……”“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歌曲会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样,通过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系统化掌握知识。

案例二:游戏演绎高分子,微观物质宏观化

乙烯聚合反应难理解,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来演绎:选6个学生分成3组,每组学生4手相牵,随着音乐的节拍走进了教室。教师旁白:这是1个乙烯分子,有碳碳双键,接着又走进1个乙烯分子,2个乙烯分子开心地跳啊跳啊,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Π键断裂(学生把4手相牵中的2手松开),每组的碳原子不稳定,需要形成更稳定的化学键,组与组之间可以成键吗?可以。接着4个碳原子手拉手形成更大的基团。基团中两端碳原子没有稳定还要成键。第3个乙烯分子进来了,Π键断裂,又多了2个不稳定的碳原子,可以成键吗?可以。如此循环,基团大到一定程度,就成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子有多大?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大分子。通过游戏演绎把微观的分子宏观化,把抽象化学变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高分子化合物。

案例三:探究实验,动手制作镜子

几乎每人都喜欢照镜子,在镜子里人们会发现自己越照越漂亮,越照越自信。化学实验有银镜反应,何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面镜子?在糖类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中,可以对葡萄糖还原性实验进行改进,改成探究式小组实验:做镜子。当学生实验制作镜子成功后,一定会欢呼雀跃,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快乐教学法取得的实效

1.学生的反馈。快乐教学法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开心地对我说:“有机化学是现在所有学科中最好学习的,我们喜欢学习有机化学,我们期待有机化学课。”“我们能读懂有机化学书了”“我们重新喜欢化学了”“我们的学习压力减轻了”。

2.同事的评价。同事观摩了我的快乐教学后,反映受到了启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尽可能地运用快乐教学法,让自己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

3.自我评价。快乐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需要,重视情意因素的开发和培养,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让知识轻松地同化到他们原有的知识中去。课堂活跃了,学生更快乐了。学生在快乐中成绩得到提高,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斯洛著.马良诚译.动机与人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巧用兴趣, 打造快乐化学课堂 篇12

关键词:兴趣,化学课堂,快乐学习,高效教学

兴趣又可解释为兴致, 即由于爱好、喜欢而产生的愉快情绪。研究表明, 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 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全身心地投入, 很容易获得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效果。

化学课堂学习也是一样的, 只有巧妙地运用学生的兴趣, 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致, 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也才会变得融洽、和谐、自主、轻松, 充满快乐, 快乐课堂是学生喜爱的、高效率的课堂。那么, 如何巧用兴趣来打造我们快乐的化学课堂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挖掘兴趣, 使学生想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要使学生一开始就想学习化学, 就要特别注重上好第一节课, 要注重挖掘学生兴趣, 让学生感受化学这门学科的无穷魅力。

我的第一节化学课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 我给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 事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酸液写了“我喜欢化学课”几个字, 另外, 在一个浇花小水壶中放了些石蕊试液。开始表演了, 我拿出那张准备好的白纸先让学生看, “你们看好了, 这只是一张普通的白纸, 对吧?”学生点点头。“下面, 奇迹就会发生, 你们看好了!”然后, 我用小水壶轻轻地朝白纸上喷洒。白纸上立刻出现红色的“我喜欢化学课”几个字, 下面一片惊喜, 有的孩子甚至叫出了声, 真是太奇妙了!在我们看来, 如此简单的一个小实验, 但对于新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呀, 也许在他们的眼里, 化学不单单是一门功课, 更是一门艺术, 一门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艺术, 这里充满了无穷魅力。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才能使他们想学, 使他们“爱化学、学化学”到以后的“用化学”。

二、培养兴趣, 使学生思学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课堂中可巧设疑问, “学起于思”, 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参与,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 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如将Al Cl3溶液滴入Na OH溶液中和将Na OH溶液滴入Al 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 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 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将Na投入Cu SO4溶液中, 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 它首先与水反应, 所以得不到金属铜, 而是生成了Cu (OH) 2蓝色沉淀。所以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兴趣, 诱发创新意识, 让学生多思。

三、拓展兴趣, 使学生好学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 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只要你留心, 就可以用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许多你身边的小问题。

例如:金黄色的香蕉怎样来?大家知道, 香蕉是南方的特产, 它生性娇气, 很易腐烂, 而且生摘下来的香蕉又不会自动成熟, 这可怎么办呢?首先香蕉采摘时是生的, 香蕉皮还是青绿色, 体内的大量淀粉还未变成葡萄糖与果糖, 所以“身板”很硬朗, 碰碰撞撞也不在乎, 这样的香蕉便于长途运输。但这种香蕉味儿既涩嘴又不甜, 怎么办?这就用到了我们化学知识了, 人们把气体乙烯 (C2H4) 通入装香蕉的仓库内, 它会使香蕉体内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增强, 水溶性的鞣质凝固起来。同时, 果皮中的叶绿素销声匿迹, 青绿色的香蕉变得黄澄澄的, 惹人喜爱。果肉也变得柔软了, 还散发出一种芳香气味。香蕉成熟了!乙烯不仅能催熟香蕉, 同样还能催熟别的水果, 真是一种神奇的气体。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 能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另外, 化学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喜好, 指导他们课下阅读相关书籍,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喜欢学习化学课, 也只有好学, 才能学好这门课。

四、巩固兴趣, 使学生乐学

化学课堂上, 有些理论枯燥无味, 我们要设法讲得生动、有趣一点。例如, 在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时, 我认为可借助比喻, 好比吃饭与吃的多少一样, 吃饱的不一定吃得多, 没吃饱的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 学生豁然开朗, 明白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而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的道理, 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 对巩固学生的兴趣也是很有好处的。

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被肯定、被认可的需要, 这种需要在学生世界里, 则更为强烈。他们喜欢表现, 渴望得到别人, 特别是老师的肯定。作为化学老师, 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有时老师的一句话, 一个动作, 一个微笑, 都能给学生极大的信心, 帮他们巩固强烈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

总之, 兴趣对于化学课堂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化学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巧妙地运用兴趣, 引导学生带着对化学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学习, 积极地探索, 共同打造快乐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崔雪娥.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有感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J], 2010-11.

[2]陈建荣.化学情景教学的问题与反思[J], 2007-06.

上一篇:效能功能下一篇:前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