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理论教学

2024-09-24

单片机理论教学(精选4篇)

单片机理论教学 篇1

单片机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课程, 广泛用于工控、军事、航天、医学及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单片机的教学应侧重于设计及应用, 这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条件。

在学院的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着实验理论分离的现象, 理论和实验课程由2位老师分别担任。不只是单片机教学, 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是实验和理论相分离。分院自几年前就开始提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结合, 由一位任课教师担任的课程改革方案, 而真正开始实行是从今年开始。而我, 也担任了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教学, 以下, 是我任课后的教学体会。

我自从来任教以来, 主要承担计算机方面的实验课程, 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障碍, 主要如下:

一、学生指令系统跟不上

对于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实验课来说, 主要是讲述实验, 而不再紧盯程序指令, 学生的课堂主要任务是分析程序, 构思算法, 通过指令编程完成程序任务。而实际上, 很多时候, 当实验课开课后, 才发现, 学生的指令还没学, 或者还没学完, 而这时候, 实验课, 基本上变的和理论课差不多, 老师主要的课堂任务, 就放在指令讲解上了, 本末倒置。

二、实验内容和理论课程不贴切

由于每周固定的时间上理论, 固定的时间上实验, 两位老师各自为阵, 以自己的授课进度计划要求进行, 因此, 理论和实验跟不上, 例如, 当理论讲到I/O口, 那么最好就是马上进行I/O口相关实验:跑马灯, 交通灯, 花样灯等。而这时候, 实验课程还在进行纯指令实验性实验, 等到讲I/O口实验时, 理论课又到了定时器/计数器这一部分, 而这时候更应该做的是定时器实验。

三、老师沟通不畅

实验课是理论课的补充, 可以把课本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对于理论课来说, 老师应有一个总体把握, 对于不同专业, 不同课时, 不同学分, 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实验, 作为理论很好的补充, 也并不是一成不变。比如, 做I/O口实验、定时器实验, 会有很多实验项目来选择, 哪些实验项目能更好的切合理论课程, 理论课老师会更清楚明白。然而, 事实上, 理论课老师从来没有做过实验, 实验老师按照计划进行, 两者几乎完全没有沟通。实验老师虽然是讲授计划中要求的内容, 但也会根据学生水平将实验做一变动, 但是, 没有沟通的教学毕竟达不到好的效果。

四、理论老师缺乏工程设计能力

理论课程老师只管讲授理论知识, 完成教学计划要求, 完全或几乎不做实验, 课程教学不能从工程概念切入, 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理论概念及锻炼汇编编程, 实验教学业也只能采用单片机实验箱完成基础验证性实验, 例如汇编程序设计、中断、定时器/计数器, 串口通信等实验, 接触不到开发设计性的内容。而实验课老师也是有心无力, 由于课时的限制, 以及学生相关知识无法达到, 因此, 无法进行设计性实验课程。

而经过课程改革后, 理论课实验课由一个老师承担, 完全克服了以上障碍, 作为首次承担理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师之一, 我的体会如下:

老师可以从整体宏观把控, 细节上再作调整。

我这学期承担的是计科专业和通工专业的单片机课程。对于计科专业来说, 单片机是一门专选课, 32学时, 理论实验对半。首先, 我根据教学要求需要达到的目标, 制定好授课计划, 规规划好怎样在有限的16学时中, 讲授完成这门课程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 又怎样在8次实验课16个学时中覆盖完成理论所讲内容, 又不至于使学生觉的实验枯燥无味。而单片机是通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学时64, 那么, 我就考虑在教学过程中, 通工工程设计切入教学, 除了讲授汇编编程指令外, 还加入C语言单片机编程, 使学生在学习单片机的同时, 能够重温C语言, 并且了解到C语言在硬件编程中的重要性。

没有了课时固定安排的束缚, 理论实验完全由一个人承担, 那么课时的分配完全由我自己来掌握。根据专业特点, 计科专业2学时讲述完指令系统 (计科专业学习过微机原理指令系统, 而这些指令系统其实是相通的) , 我就告诉学生, 我们要到实验室开始连续做4次实验, 第5章内容不会再讲, 分散到4次实验课中来上。程序性实验是对指令的一个加固, 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课本的第5章就是各种指令算法编程技巧讲解。现在, 实验课的内容和以前上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更切合于理论教学, 以书上的程序及练习题为例, 学生更容易理解, 还节省了时间;并且, 学生很直观的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并看到结果。

到了到了单片机重点的硬件部分了, 硬件部分我分了4个部分, 用了4个课时, 涵盖完单片机内部系统结构特点, 包括: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这样, 在有限的课时里面, 完成了整个单片机系统讲解。每讲完一部分, 我就告诉学生, 我们下次课做XX实验, 完全没有了以前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的沟通障碍, 将实验课就和理论讲解紧密结合起来。并且, 硬件部分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箱来验证, 看到各种实验效果, 学生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对于通工专业, 除了理论教学, 完成基础验证性实验之外, 再安排学生做课程设计, 其相关知识穿插在理论课程中讲述, 并要求学生课后自学。在课程后期, 同学们分成小组制作了单片机最小系统板, 设计了单片机频率测试仪、电压测试仪、温度测试器。通过这些设计, 学生掌握了单片机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 重拾了C语言, 对单片机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单片机综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相关知识, 单片机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学分, 掌握了开发设计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 还能够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设计与开发, 可以贯穿在以后的学习当中。

以上是我这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 经过这一学期的授课, 感觉课程改革是必需的。而怎样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将所学知识进行结合, 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利平等.单片机课程改革探索.当代教育论坛.2009.

单片机理论教学 篇2

“单片机原理”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把微机接口部分、汇编语言部分、通信技术部分的知识点等综合在一起,属于逻辑性、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电类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电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需全部自动控制类知识结构的载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然而,传统的单片机教学一般注重课程本身的体系结构和前后的逻辑联系,均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忽略了“可学性”,致使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却没有显现出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全国将单片机列入单独的比赛项目,在考查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加之社会需求高技能人才,许多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在不同的专业开设了单片机课程,然而单片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实践,但有的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仿真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在单片机工作室里做中学,真正玩转单片机,也同时解决了学生学起来枯燥,老师教起来吃力的尴尬局面。

目前单片机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单片机课程理论为主,实验教学多是进行验证性实验。单片机实验室存在场地和时间限制,学生除了课上,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所需要的设备,如仿真器、实验板等,个人配备成本太高,个体无法承担。而且实验箱只能验证试验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就无从谈起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单片机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速度发展迅速,然而单片机教材陈旧,实验设备很容易落后、老化等问题,必然会带来耗资等问题。

由此可见,构建成本低廉的单片机仿真实验系统对于单片机教学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降低实验设备投资,而且能培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不单要突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否则就无法体现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由于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系统的工作环境往往是比较恶劣和复杂的,其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必须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否则将导致控制误差加大,严重时会使系统失灵,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影响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的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以及系统结果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和外部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干扰后果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误差加大。(2)控制状态失灵。(3)数据受干扰发生变化。(4)程序运行失常。

由于受到干扰后计数器的值是随机的,因而导致程序混乱。通常的情况是程序将执行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指令,最后进入“死循环”,这将使输出严重混乱或系统失灵。

随着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面对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质量能力与规模能力不相适应,教学信息化程度低,古老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仍应用普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缺乏完善性,科学管理水平和改革创新能力就提到了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基本办学规范不健全,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达不到标准,学生成长的“通道”不畅通。

从新的教学要求来看,这类课程仅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开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配套实验课活独立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有足够的实验机会。那么对于单片机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就相应提出了高要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单片机仿真实验应运而生。

二、“单片机仿真实验”初探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各种仿真系统,为各种实际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保证,同时为很多学校、企业等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仿真工具,如课堂上用到的各种EDA工具;模数混合仿真的Protel、Multisim等常见的电子应用仿真软件,数字系统设计的Fundation、MaxplusII、Expert等。

所谓“仿真”,就是通过开发工具真实地模拟用户系统的运行环境,使用户能够在透明和可控的条件下观察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和结果,仿真实际上也是一种软件和硬件的综合调试手段,它能提高应用系统开发的效率。

用通俗的话来描述“单片机仿真实验”就是在一块虚拟电路板上按照真实电路的设计构想放置一些虚拟的元器件,并模拟实际烧ROM的过程链接上程序代码,“接通”电路观察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可以反复修改电路或程序代码,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仿真实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没有仿真实验的年代,每架构一个真实的电路都需要费时费力费钱,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前功尽弃,再加上单片机中的ROM芯片是有擦写次数的,而一段程序可能需要修改擦写多次,无形中减少了ROM芯片的使用寿命。仿真实验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可能会费点儿电),以上问题都不存在,而且就现在的仿真软件来说,仿真出来的电路效果与真实电路一模一样,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仿真是成功的,就可以直接下工厂的流水线生产了。

三、单片机仿真实验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参与探索、参与汇报,都能动起来,使每位学生都能进入最近发展区,都能有所收获,具有成功感。”为使这一核心理念能得到有效落实,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渐发现单片机仿真实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只学不练的矛盾,也缓解了部分学校的设备建设压力。

首先,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职业学校专业不一样,男女比例天差地别,在上课过程中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在仿真实验里所见即所得,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涨。仿真实验中减少了实验中实验板,实验内容不能更改的局限性,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虚拟基地。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发展,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锻炼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较为重要的。传统的实验中往往忽略学生的设计能力,只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理论无法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实践中,有一些学生有些许的遗憾。采用仿真后,采用建设工程的形式将设计理念融合到软件中,投入少,实际问题却能得到验证和推敲,节省了硬件的损耗。再次,硬件投入少,经济优势明显。单片机的课程除了开设8051系列单片机课程之外,还开设AVR系列与MCS51等系列的课程,三菱、西门子等不同系列和型号的单片机。

要想保证相应实验的开设,必须要有配套的实验系统而且要保证一定的实验硬件设备套数,那么这将是一笔非常大的经济支出。所以这将使单位和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硬件设备的更新和硬件设备的维护等工作。考虑经济和其他方面的种种因素,引入单片机软件仿真系统,就可以大大降低经济的支出,减少硬件设备的购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硬件设备维护的工作量。为单位和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经费,缓解了很大的压力。

先通过软件模拟成功后再投入硬件,经济优势明显改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板的投入,接口的投入,系列的不同,仪器的投入等,仅仪器的维护也是非常繁琐的,更何况资金的投入了。因此采用软件仿真,其经济优势很明显。

单片机仿真实验的瓶颈之痛。长时间的课程教学之余,总觉得留下了许多遗憾。虽然单片机仿真实验让笔者和学生们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体验,但久而久之,也产生了一丝厌倦,毕竟假的成不了真的,整天面对着这些毫无生气的电路图,无法接触电路实物的痛苦与日俱增。

有鉴于此,兼顾教学设备的投资现实,仪器老化问题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下面两个方面学校可以参考改革。

一是改革办学形式。通过“联合办学、合并小的机构、多校共建”等方式推动规模化办学,加强建设,建成规模大、实力强、声誉好的示范学校;组建职教集团,发挥对农村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及西部的帮扶作用。

改革教学形式,积极采取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形式的针对性。

改革培养形式,深入推行校企一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改变单一,强调连续学习,为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相结合,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人继续学习模式。

创新专业设置。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建设面向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

二是创新教学环境。重点建设现代化的专业技能性教室,创设功能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并存的,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和企业的文化和专业的融合。改革教学形式,建立导向性的学校评价模式和能力性的学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新措施、新途径,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的导向性;更新教学手段,构建自己的网络学习的平台,能够支撑随时学习;创设生产实习的模拟现场设置,特别是通过模拟流程、虚拟现实、数字仿真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性、技术性和生产服务岗位的可行性。

创新教材的应用能力,开发延伸性、补充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岗位的校本教材;实现多种教材的立体化融合,使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改革队伍建设,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社会中的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方向和多元化。

改革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完善招生、教学、资助、免费、就业、财务和资产等学校业务管理办法。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是单片机教学的优秀实验平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单片机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实验成本,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结束语

单片机理论教学 篇3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微课”教学;运用分析

由于单片机相关的知识作为重要工程信息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单片机基本的应用程序以及系统调试法,同时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地应用单片机系统进行开发以及设计工作,这为学生今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开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尤其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一方面可以丰富单片机的实践,另一方面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也带来积极意义。

1分析单片机教学中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了教师实践教学中的过程,其中重点知识地讲解中,可以通过视频制作以及后期优化的方式更好地向学生展示知识,这是微课在组织核心教学中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

1.1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积极构建微课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体系;第二步需要不断增加单片机的基本知识以及学习视频资源;第三步建立一个实例项目的资源库,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写对应的程序;第四步把微课中的项目知识进行单元化处理,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第五步是构建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

1.2具体实施环节

在进入单片机的实训环节的教学时,学生需要通过微课中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中的讨论社区开展广泛地讨论,然后教师在讨论区中收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点评,而学生在微课中学习的知识能够初步了解以及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理论,从而使得学生进入实际的实训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操作能力[1],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训中验证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目的。

1.3课时的设计

单片机的实践教学中通常是基于智能型的小车组装以及调试作为载体,其中在设计阶段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单片机的核心控制能力,这主要包括了显示模块、控制模块、时间控制、语音控制以及其他遥感的模块控制等,在设计微课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单片机模式进行设计,此外在这三不同的科目中,还可以分别为它们设计不同的微课呈现方式,首先是总体微课的设计中,可以一共安排九个课时,同时在制作中需要将每一堂微课的教学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能够主动得探索单片机知识的应用策略;其次在学习完成每一个课时之后,都需要增加对单片机知识的巩固,例如结合实践操作开展知识巩固,这能够提高单片机中实训课程的应用能力;最后,学生在学习完整个课时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必要的测试,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中的动态化图形的展示,为学生进行分析单片机相关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方式。

2微课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分析

2.1制作微课内容

由于一堂微课的时间有限性,一般情况下微课的实践保持在十至十五分钟之内,这就限制了一节微课中所可以呈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中就需要选择单片机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2],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地在讲解中引发学生对单片机学习的兴趣,此时在微课地制作中不仅突出了单片机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对单片机学习的效果。

2.2微课的运用策略

第一,微课的学习资源是提供给学习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理解以及应用的重要内容,因此,学生可以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先学习教师所提供的微课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微课帮助下开展自主学习,提前感知新知识;第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难题,此时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的难题记录下来,或者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而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所讨论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解释学习中的难点,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思考单片机中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结合单片机相关的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微课还可以在课后的辅导或者是测试等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微课地帮助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单片机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微课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中更好地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知识。

2.3增加单片机教学的应用性

微课在单片机的学习中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对提升学生对单片机相关知识以及应用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增强实践应用能力[3],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今后的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导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微课展示一些实际工作中单片机知识的应用情况,然后让学生根据实践知识分析其中的原理,一方面能够实现单片机理念学习完美地结合实践应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也带来了积极作用。

一堂高效、成功的微课,离不开教师在辛勤地付出,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中还可以采用简明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规划教学内容,例如在单片机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中的视频呈现的方式提供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再次补充相关的理论解释,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效果。

3结束语

经过实践教学探索可以,单片机的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式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单片机知识的掌握能力,尤其是在实训课堂中,微课不仅改变了教学了基本思路,而且还对专业知识能力地提升带来积极作用,例如提升学生对碎片化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因此,微课应用在单片机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单片机的教学中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林如军.引微课入课堂教学建优质数字资源创信息化教学平台——记2014年宁波市电工电子专业“三新”活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4(20):3-4+11.

基于教学情境的单片机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MCU,学习情境

单片机实用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程特点是, 理论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实践性特别强, 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了单片机技术也是学生们找工作的重要砝码, 所以单片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比较重视讲指令、讲程序设计、讲扩展, 然后理论课以后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 做完实验就完了, 时间长了, 还是什么都不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更喜欢实际动手、实际操作, 对理论性的东西兴趣不大, 所以笔者对单片机实用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板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 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了电子CAD课程, 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板。所以在这门课程的前几周, 笔者主要指导学生做包含最小系统在内的教学实验板, 利用USB供电, 包含流水灯、按键等实验单元, 同时引出所有的单片机的管脚, 方便以后扩展功能使用。在做实验板的同时, 学生们已经学会很多东西了, 同时, 有了这个实验板之后, 学生学习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实验室了, 可以充分利用回到寝室的大部分时间, 做自己的实验, 更深入地学习单片机技术。

二、选用ISP芯片

选用在线编程芯片, ISP (In-System Programming) 在系统可编程, 电路板上的空白器件可以编程写入最终用户代码, 而不需要从电路板上取下器件, 已经编程的器件也可以用ISP方式擦除或再编程。ISP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另外购买或制作编程器就可以进行单片机的实验和开发, 单片机芯片可以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 调试结束即成成品, 免去了调试时由于频繁地插入取出芯片对芯片和电路板带来的不便以及损耗。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本, 同时又方便了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三、情境的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情境, 贯穿情境育人的教学方法, 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下面设立学习任务, 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应一个具体的实例, 注重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实际的知识, 让学生感觉情切, 易接受。我力求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如下的一些教学情境和学习任务, 在这些学习任务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学习, 基本上涵盖了单片机技术中的所有知识点, 融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于教学之中,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既没有了理论学习的那种枯燥无味的情形, 又学到了知识,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变课程考核评价体制

从传统上来讲, 一门课程结束后, 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 只要考试及格, 该门课程就算通过, 就能够取得相应的积分。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这样做有诸多不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只顾背指令、背程序, 而忽视了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不注重实际操作, 结果导致许多卷面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连一个流水灯实验都不能做成功。

为此, 学校应打破传统的纸面上的考核模式, 学生仍然要参加期末考试, 但是期末卷面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要大幅下降。期末卷面成绩占30%, 平时的实验完成情况占50%, 平时表现占20%。对于利用单片机知识参加各级别电子设计大赛取得相应成绩的学生, 可以直接免试的, 根据所取得的奖项级别, 定期末成绩。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的试探, 旨在改变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之更为符合高职院校的学情, 为以后学生应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可进等, 《C8051F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赵德安等,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孙雷, 《单片机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5)

上一篇:中小企业成长下一篇:企业社会价值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