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新产品质量法探讨

2024-06-29

违反新产品质量法探讨(共9篇)

违反新产品质量法探讨 篇1

0 前言

《铝塑复合板》GB/T17748-1999是1999年批准发布并实施的, 该标准中将铝塑复合板分为内外墙用铝塑复合板, 随着行业发展和产品规范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将标准重新修订, 改为按“建筑幕墙板”和“普通装饰板”进行制定, 分别为:

GB/T17748-2008《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适用于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200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GB/T22412-2008《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 适用于室内外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

自新标准实施以来, 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其中有对标准理解的问题, 也有产品本身质量的问题, 本文针对检测经常出现问题的检测项目, 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望能给生产企业和销售人员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参考。

1 标准变更前后检测项目的变化

GB/T17748-2008与GB/T17748-1999版本相比较, 变化如下:

(1) 标准的名称更改为《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2) 取消了原标准中的内墙板部分的内容, 内墙板部分以《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为名称另行制订标准, 即为GB/T22412-2008;

(3) 取消了原标准中的分级要求、面密度和耐洗刷性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4) 增加了阻燃型产品的分类、代号、要求和试验方法;

(5) 增加了铝材厚度、耐硝酸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6) 修改了涂层厚度、耐沾污性、光泽度偏差、耐碱性、耐人工气候老化、耐盐雾性、剥离强度、贯穿阻力、剪切强度、耐温差性、热变形温度的技术指标;

(7) 修改了耐碱性、耐溶剂性、剥离强度、耐温差性试验方法;

(8) 修改了耐冲击性、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的描述。

2 标准适用范围的理解

因为幕墙与外装饰的要求差别很大, 因此如何划定幕墙和外装饰是我们执行该标准的关键之处。GB/T21086-2007《建筑幕墙》对建筑幕墙的定义如下:有面板与支撑结构体系 (支承装置与支承结构) 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墙。装饰墙板一般是非通透非采光的, 其受力状态和功能要求也是和通常所指幕墙大不相同的。广告板、店面板等应该归为我们所说的室外装饰板, 其技术要求也应该按照GB/T22412-2008标准。

幕墙铝塑复合板涂层材质宜采用耐候性能优异的氟碳树脂, 也可采用其他性能相当或更优异的材质。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耐候性优异的氟碳树脂, 常见的有聚偏二氟乙烯 (PVDF) 和三氟氯乙烯-烷基乙烯基醚 (FEVE) 。幕墙板标准中明确规定, PVDF树脂含量应不低于70%。但经常有工程为了偷工减料, 要求厂家或者经销商故意提供丙烯酸、聚酯或者PVDF氟碳树脂含量远远低于70%的氟碳涂层铝塑复合板用于幕墙, 其涂层性能 (最主要的是耐候性) 根本无法满足GB/T 17748-2008标准的技术要求, 严重的可能工程还没有完工, 就会出现褪色、粉化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此提醒,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请选择符合要求的幕墙铝塑复合板。

如何鉴别氟碳涂层材质是广大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 按幕墙板标准规定, 进行4000h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即可判断是否氟碳涂层体系, 非氟碳涂层体系是无法通过该项试验的, 但工地不可能花这么长时间去检查进场的产品质量, 因此, 针对这一需要, 我中心开展了快速涂层体系定性和PVDF氟碳树脂含量检测, 能在一天内完成定性和定量检测。

室外装饰板可根据其用途和使用年限选择涂层材质:丙烯酸、聚酯、耐候聚酯甚至氟碳。例如广告板, 如果使用时间不长, 完全可以采用聚酯涂层;而对于仅使用1~2年甚至5年的装饰板, 使用耐候聚酯就足以满足要求而不必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氟碳涂层, 这也是把装饰板和幕墙板区分开的目的之一。

3 易出问题检测项目的探讨

(1) 铝材厚度

在旧标准中只是对铝材的规格提出了要求, 但有的人往往采用铝材的下公差加厚度偏差的方式偷换厚度的概念, 降低铝材厚度。为此在幕墙板标准中明确规定铝材平均厚度≥0.50mm, 最小厚度≥0.48mm, 在装饰板标准中明确规定铝材平均厚度≥标称值, 最小厚度≥标称值-0.02mm。从平时检测来看, 0.5mm厚的铝材, 其厚度比较均匀, 如果要求幕墙板平均厚度≥0.50mm, 也就意味着铝材厚度不得有负偏差。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所规定的铝材厚度是不包括涂层、高分子膜等厚度的, 企业在生产和采购彩涂铝卷、销售人员签订销售合同以及用户在采购铝塑复合板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2) 涂层厚度

经常会出现工地送检的铝塑复合板涂层厚度不合格而厂家自己留样复检却是合格的现象。究其原因, 铝塑复合板涂层是辊涂工艺, 其涂层厚度沿长度方向是比较均匀的, 沿宽度方向可能会出现偏差, 其两侧和中间的检测结果可能会有1微米~2微米的偏差, 因此, 在产品出厂检查涂层厚度时, 应把宽度方向的两侧和中间都检测一遍, 以避免工地送检样品由于取样部位不同造成涂层厚度不合格的情况出现。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生产企业的检测设备:涂层测厚仪存在偏差, 造成控制失效, 因此, 建议涂层测厚仪按规定定期到校准机构进行校准, 以避免1、2微米偏差带来巨额损失。

(3) 耐冲击性

落锤冲击主要是检验涂层树脂的固化效果、涂层的柔韧性和附着力及铝板和芯材抗冲击变形的能力以及涂层的附着能力, 试验方法包括GB/T1732-1993、ASTM D2794-93和EN 13523-2:2001, 其规定的冲头直径不同。冲头直径和冲击锤重量对产品耐冲击性能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因此, 一定要严格采用标准中规定的冲头直径为12.7mm的冲击器按照GB/T1732-1993进行试验, 该方法等效于ASTMD2794-93, 但与EN13523-2:2001标准中规定的20mm冲头直径不同。其检测结果与铝材厚度、涂层质量都有关系。铝材厚度过低、涂层固化和铝材前处理不好, 都会造成耐冲击性不合格。

(4) 耐溶剂性

对于交联型涂层体系, 该项指标主要为反映涂层的交联固化程度。

装饰用铝塑复合板广泛采用聚酯涂层。聚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酯化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涂料行业最常用的饱和聚酯树脂是含端羟基官能团的聚酯树脂, 通过与异氰酸酯、氨基树脂等树脂交联固化成膜。GB/T 17748-1999标准对于聚酯涂层采用二甲苯作为试剂。因为二甲苯是未交联固化的聚酯树脂的良溶剂, 交联固化后的涂层将在二甲苯中发生溶胀。溶胀的速率与程度取决于交联度的大小。如果涂层交联度低, 固化不完全, 则将在规定的擦拭次数内发生较大程度的溶胀现象, 导致与底漆的层间附着力大幅度降低, 在擦拭的作用下出现露底的现象。在GB/T 22412-2008标准中, 考虑到二甲苯毒性较大, 而丁酮同样可以使聚酯涂层发生溶胀效应, 故将试剂改为丁酮。由于丁酮对聚酯涂层的溶胀速率低于二甲苯, 故将擦拭次数由100次提高到200次。

幕墙用铝塑复合板目前绝大多数使用热熔型氟树脂 (PVDF) 涂料。漆涂装过程需加入30%丙烯酸树脂共混改善PVDF树脂对颜料的分散性。常温下PVDF在丁酮中的溶解度很小, 溶解速度十分缓慢, 而丁酮是聚丙烯酸酯的良溶剂, 在规定的擦拭次数内会尽数溶解。所以, 如果为了降低成本涂层树脂中采用含量低于70%氟碳树脂 (即聚丙烯酸酯含量过高) 的话, 溶解后会造成涂膜连续性降低、层间附着力大幅下降, 导致出现露底的现象。

(5) 耐磨耗性

耐磨耗性主要反映涂层表面的耐磨能力, 这是一种综合反映涂层固化程度、硬度、附着力和内聚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墙体材料应用中不免要受到机械磨损, 特别是幕墙板经常要受到灰尘或砂粒的磨损, 因此, 涂层耐磨耗性也是幕墙材料的重要性能。国内外在提出涂层耐磨耗性时, 主要考虑到外墙板会受到风沙等的侵蚀磨损, 不仅国内外的许多生产厂家都采用了该项性能, 而且美国涂料与涂层协会也采用了该项性能。

平时检测经常发现氟碳涂层耐磨耗性不合格的情况, 分析原因, 是涂料本身质量降低或者涂层固化程度不够造成的, 应该引起涂料生产厂家和涂装厂的重视。

(6) 耐化学腐蚀性 (耐酸性、耐碱性)

在幕墙板标准中增加耐硝酸性能, 这一点与AAMA标准基本一致, 但本标准规定硝酸熏蒸试验后静置24h进行色差测量, AAMA标准规定静置1h后进行色差测量, 因此, 该标准是严于AA-MA标准的。

幕墙板耐酸碱性试剂分别为5%盐酸和5%氢氧化钠, 装饰板耐酸碱性试剂分别为2%盐酸和基准水泥与氢氧化钠调制成的浆体, 试验时间均为24h。幕墙板耐碱试验后允许有轻微色差, 与以前的标准相比, 要求降低很多, 但从长期试验结果来看, 仍有不合格的产品。其原因很多, 其中对于金属漆, 其颜料里的金属粒子 (常用的是金属闪光铝粉) 易与酸碱试剂发生反应, 因此为了提高耐腐蚀性, 一般是将金属粒子包覆改性、降低金属粒子粒度以提高其分散性或者涂一层罩光漆 (即三涂) 将金属粒子隔离。经常有些检测不合格产品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外露的大颗粒金属粒子。还有一种解决办法是用耐腐蚀性能优异的云母钛珠光颜料代替金属铝粉, 可以不喷涂罩光漆。但是由于其是半透明的, 紫外线可以透过, 因此必须配套使用耐候性好的丙烯酸底漆, 成本相对会提高。

由此看来, 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 应该正确了解铝塑复合板的耐腐蚀性要求及不合格原因, 这样才能较好的控制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 同时实现对客户的质量承诺。

(7) 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铝塑复合板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与其铝材厚度和产品厚度有关,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σ—弯曲强度, MPa;

E—弯曲弹性模量, MPa;

Pmax—最大弯曲载荷, N;

L—跨距, mm;

b—试件中部宽度, mm;

h—试件中部厚度, mm;

ΔP—载荷─挠度曲线上弹性段的载荷取值, N;

ΔL—载荷─挠度曲线上与ΔP对应的挠度取值, mm。

幕墙板的技术要求是针对铝材厚度0.50mm、厚度4.0mm的铝塑复合板制定, 铝材厚度偏低会造成产品不合格。此外, 在检测过程中, 经常发现铝塑复合板的最大弯曲载荷很高, 而往往由于其厚度h过大, 有的能达到4.20mm以上 (当然, 这样的话厚度偏差也不合格) , 根据公式算下来, 就会出现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甚至不合格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两个因素:铝材厚度和整板厚度。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客户订购幕墙铝塑复合板时要求用5mm甚至6mm的特殊规格板, 由于以上相同的原因, 其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不能按照GB/T 17748-2008标准规定来要求。

(8) 贯穿阻力和剪切强度

铝塑复合板的贯穿阻力和剪切强度两项检测与第7项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不合格的原因是一样的, 贯穿阻力仅和铝材厚度有关, 剪切强度和铝材厚度及产品厚度均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σ──剪切强度, MPa;

P-──最大载荷 (即贯穿阻力) , N;

h──试件厚度, mm;

d──冲孔直径, mm。

(9) 剥离强度

作为复合材料, 剥离强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为工地见证实验的必试项目。铝塑复合板旧标准规定剥离试验统一为180°剥离试验, 新标准规定幕墙板做滚筒剥离试验, 装饰板做180°剥离试验, 其反应的是铝材和塑料芯材之间的粘接强度。

因为幕墙板铝材较厚 (0.50mm) , 铝材较硬, 故铝材本身弯曲对实验值有较大影响, 为了排除这些影响, 真实地反映粘接强度, 故采用滚筒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普通装饰板铝材较薄, 材质较软, 在剥离载荷中铝材本身弯曲力的影响较低, 故装饰板继续沿用180°剥离试验方法。

其剥离强度不合格原因很多, 塑料质量、高分子粘接膜质量、铝材前处理、复合工艺以及试验方法都可能影响其检测结果。

现象1:因为塑料芯材和防火料混合共挤不匀, 造成塑料芯材本身分层;

现象2:高分子粘接膜质量不好、过薄甚至有洞, 其有效的粘接层粘结树脂含量不够, 造成复合强度过低或局部星星点点的漏粘;

现象3:复合过程控制不好, 造成粘结强度过低, 有时甚至用手就可以轻松剥开;

现象4:铝材质量很差, 材质很脆, 制样时稍一用力就会折断, 造成剥离试验根本无法进行, 这种情况我们判定为不合格;

现象5:因180°剥离试验操作简便易行, 厂家仍然用其衡量幕墙板的粘接强度, 往往检测值很高, 但相关的检测或质监机构按标准对其进行滚筒剥离试验时却会不合格, 这说明180°剥离强度和滚筒剥离强度没有一个必然成比例的直接关系。厂家还是应该按照标准规定来进行出厂检验。

现象6:滚筒剥离试验操作起来要比180°剥离试验复杂一些, 操作步骤和取值方式都会影响试验结果, 这就要求试验人员对标准充分理解,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验。

现象7:新标准规定剥离强度结果要分别报出正反横纵4个方向数值, 笔者经常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某个方向的剥离强度远远高于标准要求, 而某个方向的剥离强度却不合格, 于是整体被判定为不合格。这就要求生产时各个方向的粘接强度都应控制好。出厂检验也要各个方向都要检测。

4 结语

从原材料供应商、厂家、销售到用户, 都应该深刻理解和正确对待产品标准。希望借新标准的发布与实施, 规范生产和使用, 抵制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不法行为, 保护消费者利益, 树立行业中的名牌产品, 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作为出口大国, 让我们携起手来, 把优质的铝塑复合板推遍全世界把我国的铝塑复合板事业推向美好的明天。

违反新产品质量法探讨 篇2

2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措施分析

2.1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结构调整等等综合条件来对质检机构进行综合考虑。与此同时,检测机构的建设规模,级别也应该同经济文化以及业务等等相结合,并且可以在各级部门的质检机构进行相互补充,而在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或者是山区可以选择建立农产品速测站,进而就可以形成一些区域性的特色。

2.2做好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应该对检测人员做好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检测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培训。后者相对来说培训工作较为简单,然而多于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技能的培训就会较为负责。而这种培训通常培训时间总体来说比较长。因此,就可以通过和高校之间进行合作,在学校的内部设置农产品检测的课程,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等两个方面对人员进行培训。如此的话就可以给检测工作的进行输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进而从根源上解决人才较为缺乏的现象。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其进行整体推进,应该依照农业发展的需求,将标准化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作为的突破口,做好示范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需要将经营过程和成产模式作为基础,对于农业生产之中的整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农产品包装和运输进行捆绑,最后就可以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工作。对于农产品经营的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的经济组织,则需要将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进而逐渐提升生产规模以及组织[1]。

2.3提升安全检测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推进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在当前阶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追溯能力依然满足不了目前的发展需求。并且我国当前的法律还没有对农产品的责任人以及质量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其追溯技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有一定的距离。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之后没有办法发现其原因,与此同时,也不能较好的适应当前农产品安全责任的追究制度的需求,进而出现相关农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失去信心。因此,在实际之中则要求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2]。因此,对于安全检测制度应该安排专项资金,依据实际要求做好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开发工作,而对各个层级的检查系统进行整合之时,要求做到协调统一质量追溯,并且使用相关刺激制度来推进企业参加到体系建设中。

2.4应用竞争制度

对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来说,这是一个非盈利的行为,在目前一般是通过政府为主导进行的建设,保证体系的有序运行,然而这样的话,也会导致检测机构出现垄断问题。农产品检验全部是通过政府部门进行抽样检验,然而因为经费比较单一,所以从事实上来说没有办法同目前市场检验体系的相适应,特别是我国的农产品产地多,品种复杂。因此,没有办法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保证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检测意识[3]。加大引进多种检测机构,如此就可以促进市场竞争的形成了,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经常发生,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也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我国应该建立一套比较权威和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标准,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实现深入到基层人民中,逐渐扩大检测范围,每一个部门机构应该严格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给广大人民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郭艳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J].云南农业,(7):7-8.

关于产品质量检验的探讨 篇3

从经济学层面来看,质量是一个广义范畴,针对产品本身来讲,包含符合性质量、设计质量和适用性质量等。对于产品质量的最早定义,主要是强调产品的存在,后来经逐步的标准化,形成了工业生产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产品质量在工业领域中,指的是产品同标准规范的符合程度,是使用层面上商品的价格依据与价值体现。所谓产品质量检验,是服务于产品质量的,指的是通过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检验方法,来检验产品各项特性,以获取科学的检验数据和各项产品质量特性,并出具合理科学的检验报告与结论。所谓计量,指的是在长期经验积累及成熟的工作模式下联系实际,以实现单位统一以及保障量值的传递为目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产品质量简要的实质在于以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指标为标准,对产品质量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结论。计量学领域中的量值主要是对物理量指标所表现出的检测数据信息,计量是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性基础,计量工作保障了产品质量检验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2 产品质量检验的计量保证要素分析

大量的具体实践表明,影响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的高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想要获得科学、有效的计量结果必须依靠于对产品质量检验的有效控制与保证。综合分析来看,实现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的计量保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的计量意识以及技术素养是计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质量检验机构的质量检查水平往往是由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的。而作为管理人员,其在检测过程中的技术素养以及计量意识往往由本人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和职业操守决定的。人是最能动、最革命的因素,只有人的计量意识和专业素养上去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计量。因此,若想让产品质量工作能够顺利、高效、标准化地进行,首要的任务便是充实、更新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2.2 选用的产品质检仪器设备所对应的的技术特性与工作状态是计量保证的前提要素

计量特性是仪器设备的一种固有属性,也是对所选购仪器设备进行质检过程中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对于计量保证要求来说,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首先,若要保证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必须按照定期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其次,若要保证设备性能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则对于仪器应当采取定期检验的验证方式;最后,若要保证专用仪器设备的有效评定,则应当通过比对、检定以及校验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2.3 产品质量检验条件的合理选取与确定是计量保证的关键要素

相关的技术标准对于产品检验过程的方法和条件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两种较特殊的情况:第一种对于检测的内容更加倾向于原则性,且操作性程度比较低;第二种是检测过程中的相关仪器设备的更新比较迅速。对于第一种情况,应当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细化和补充,明确相应的要求与规范。

2.4 检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提高检测报告质量的是计量保证的重要要素

检测过程中对于检测的原始数据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对于整个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相关的检测工作的原始记录必须完整的保存。在进行产品检测试验过程中,对于每组数据的处理必须在检测操作完成时即刻整理出来,并且还要对于其的测量进程进行判定,以看其是否处于规定的正常范围之内,否则要进行重测等相应处理。若要提高检测报告的质量,则必须确保原始数据符合要求。

3 提高检验人员检验准确度有效途径

3.1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质检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要进行检测的所有产品都是由人完成的,人的因素对于检测报告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质检机构重点应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的培养。随着产品的标准逐步完善以及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对于人员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是有增无减。

3.2 要有效地减少检验过程中的误差

在产品质量检验结果中出现误差,主要是由于在产品检验的过程中,因为检验设备、人员能力、检验方法等方面出现问题和偏差导致试验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对产品质量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3.3 要对检验数据和检验记录做到正确的处理

仪器的精密度决定了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数据。但是再精密的仪器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在试验数值上产生误差。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一定要对仪器进行认真规范的操作,并且对于试验数值等一些需要达到一定精确程度的数据等,都要做到精确的记录。

在数值等数字材料的记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正确性。特别是对有效数字的记录,一定要注重位数的正确记录。有效数字,即所记录的数字不单只是表现数量的大小情况,而且还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做出反映。在计算一组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同的数据之前,应该按照一定的休约法则在有效数字确定的前提下将多余的数字进行休约。

产品质量所涉及到的检验结果实际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每一个质量检验人员都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环节,工作人员对待检验工作必须要在检验期间,发挥出优良的职业道德。完善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能够使得质量优秀的产品流入到市场中,这不仅对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也关系到了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摘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强调对检验方法的合理应用,其要求具备很强的技术性,且工作质量对于产品质量判断有着直接影响。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验

参考文献

[1]刘永建.论产品质量检验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3,25:249-250.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探讨论文 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运行管理

众所周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在国际国内都备受关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标准的最为基本的准则,更是我国农业领域中开展推进各种农产品得以提升质量工作到一个点上的客观需要以及内在要求。迄今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尽全力加速开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这一工作的运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工作的开展其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理论指导作用。

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体系构建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最必不可缺的就是其自身的体系以及相关平台。事实上,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理论科学技术的研究、揭露其自身安全隐患危险所适用的科学规律以及增强其安全质量这门学科建立建设所不可或缺的资源集结合成系统,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这一监管体系的重要构造以及建设健全的内容。最近几年,为了大幅增强提升我国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的相关部门农业部不仅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特设的专家委员会,还开展了关于评估结构在等级风险前的质量建设工作。

1.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特设的专家委员会

根据相关法规法律的规定,我国早已于2007年的5月份便特设了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专家委员会,并在此之后,还先后将其进行调整、完善。除此之外,这一委员会还在民主的原则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章程。迄今为止,这一专家委员会所主要的任务有如下这些:制定提出一些有利于更为便利、安全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意见;在共同讨论之后制定定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这一工作的规划;主动地有针对性编写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章程等具有规范效益的文档文件;组织、主持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国际国内相关专家的学术交流、沟通与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专家委员会的存在是被人们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最高学术交流以及沟通咨询平台所熟知的,它肩负着帮助协调政府科学性地有针对地管理农产品以及维护其消费安全的核心使命。

1.2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体系结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体系结构主要需要承担肩负的任务有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风险评估、风险检查测量以及风险交流沟通,而这些机构主要包括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结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适当实验室以及农产品作物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验站等等级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有关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主要是根据于中国的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制定确立的特定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所等,其主要的工作职能包括了申报评选相关风险评估的实验基地以及对其进行考核评分和指引教导其技术技能、策划组织有关农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及风险监测等工作。

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运行管理

如今,现在的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早已成为管理、制约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科学技术的法律法规,更是国际世界中仲裁判断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途径。为了我国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这一体系的运行管理更加便捷快速、高效高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处理:

2.1努力健全完善相关风险评估这一体系

目前为止,我国在农业这一领域的构造大概为以我国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的研究所中心为领头羊,以各个地区的区域性实验室或者研究所为中心以及枝干的体系。即便如此,由于我国农业经营个体较为散落且生产水平较低等各方面的缺点,这一体系还需要加以完善。所以,相关的部门可以以各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着手点,以此为中心大规模地建立布局一些大规模、高标准的风险评估的监测地点,建立一个生产环境卫生、生产过程以及存储环节标准化、专业化等的专业化、高标准的风险评估体系。

2.2培育相关人才队伍,加强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设

就目前来说,这一领域是比较年轻的,其自身的经验、成就以及质量等方面仍然是比较稚嫩的。也就是说,这一领域正在处于新生、起步的阶段,然而关于人才队伍的需要却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且相关的基础设施大都陈旧且落后,难以很好地协助研究的进程。因此,相关的教育部门等可以专门地针对地培育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过硬的年轻人才队伍,组成由足够威信以及影响力的专家委员会;与此同时,国家部门应拨款捐助购买、更新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相关的技术人员也应该不断地创新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完备,装备上合适的、先进的、高效快捷的仪器,从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在不断地快速增长的同时科学技术又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并也迅猛发展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发生了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了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以及国家的安稳运行,我国相关部门开始着手于大力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体系并建立健全了许多高效的专家机构。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仍然在不断地运行管理,并将在当前及未来的农业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探讨产品质量检验的误差控制 篇5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检验,误差,控制措施

产品质量检验的意义在于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有保障的产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对检验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产品品质是否合格。这样的方式使得质量不达标、 品质不合格的产品无法流入市场,确保了市场产品的质量与流通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品质量检验是一项测量分析工作,操作中难免会因为工作人员疏忽而导致检验误差,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情节严重者还有可能引发质量安全事故。为此,一定要在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做好检验控制,尽量减少或避免检验误差产生。下面对产品质量检验误差的控制措施作详细探讨。

1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检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原因是因为再精密的检验仪器也会存在误差,仪器检验出的结果并非检验对象的真值,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减小误差,而非完全消除误差。结合相关实践来看,检验误差的类别有两种,一是系统误差,二是偶然误差。 前者指仪器或程序发生的误差,这类误差在检验过程中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检验得出的误差值也会相对固定,或是向着某一个方向偏离,实际检验时如果采用计算、 实验等方式,可准确预测出该类型误差值;后者偶然误差大多由人为操作引起, 如人员过失等因素造成,理论上而言,这类型的误差是完全可以控制与避免的。

1.1系统误差原因分析

产品质量检验之所以会发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三种,包括测量仪器误差、环境因素误差和测量方法误差。测量仪器误差是指仪器或设备的附件配置不完善,存在刻度不精准、性能不稳定、灵敏性不高等问题。环境因素误差主要指因环境因素影响而引入的检验误差,如温湿度不适宜、气压不稳定、电路干扰等因素,如果在这些条件下产品质量检验的准确度越高, 那么一旦条件发生改变,质量检验准确度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测量方法误差是指因质量检验原理与方法应用不当而造成的检验误差,如常见的被测样品放置不恰当、简化公式运用不准确等等。

1.2偶然误差的原因分析

偶然误差多由人为因素引起,如人工操作不当、操作失误等等,简单概括就是漏检与错检。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原因有二:一是检验人员专业知识不够, 对检验技术的掌握尚不熟练,导致其在操作检验时无法做到正确使用仪器、遵循正确检验步骤进行检验,造成检验误差产生;二则是因为检验人员粗心大意,批量产品质量检验中发生了漏检,进而导致产品质量检验误差出现。偶然误差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人的心理或生理条件受限而产生的,如观测误差、读数误差等等。

2产品质量检验误差的控制措施

2.1仪器误差的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产品质量测量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受到磨损,而磨损会导致仪器测量刻度的分化产生偏差,或者使刻度消失,影响到测量读数。针对这些问题, 在实际测量时必须采用更加精准、精密的仪器来矫正原仪器误差,要定期对仪器进行计量和校准,防止其因使用时间过长而产生仪器误差。

2.2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误差控制

产品质量检验环境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引起检验误差。想要克服这一难题,必须做好检验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检验环境的稳定性。具体做法有:等放置在检验环境中的检验样品达到一定平衡时间后再进行质量测量,同时不允许改变检验环境下的每一项因素,温度、湿度、 气压等条件要保持适当。

2.3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

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来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来减少,或者可以不断地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少误差。数据处理过程中考虑误差传播性与舍入误差,消除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比如在Pi取值上的舍入误差。

2.4检验人员人为过失的误差

在检验时,即使排除了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仍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类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变化,叫做偶然误差, 或随机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 例如:观测时目的物对得不准,读数不准确,记录错误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

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的人为过失误差是偶然误差的主要来源,那么如何减少检验人员的过失误差对检验数据准确度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这样,质量检测单位千万不能忽视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引起的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错误,必须分析检验人员产生偶然误差的特点,找出控制检验人员产生偶然误差的有效措施。控制检验人员操作过失的方法有:

一是对检验人员进行包括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技术培训,建立新检测技术及时全面的培训制度,实现检验人员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提升;总结并推广误差较少的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错检、漏检及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对检验人员、竞争上岗,同时简化检验操作。

二是尽量采用自动化检测仪器,以弥补检验人员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缺陷, 提高鉴别能力;对于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复杂检验项目,要求检验人员定时休息来降低检验人员疲劳产生检验误差的几率。

三是建立标准样品,采用比较法。提供一个实物标准品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检验单位购买标准样品,如标准电阻,进行对比检验,可以大大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四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控制流程, 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对每个检验环节进行监控来发现检验误差,予以及时改正,对于可能存在偶然误差的检验结果增加测量次数取其算术平均值来减少偶然误差,避免有瑕疵的检验结果造成产品质量检验事故。

3结束语

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探讨 篇6

1 电子产品质量管理阶段的工作内容、特征和重点

1.1 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现阶段国内对于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及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特点, 对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分别为:方案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研制阶段的质量管理、设计定型阶段的质量管理及生产定型阶段的质量管理。其中, 第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参加相关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制、评审及相关的修改工作, 并监督质量计划的实施, 同时也应当对原理样机进行性能等多方面的检查和测试。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制定出质量控制文件及整个质量控制文件所需的相关记录, 参与详细设计评审、生产工艺评审及质量评审, 参与外包产品的验收。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参加电磁兼容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装机运行试验等大型试验, 同时参与关键工序及控制点的评审工作等。第四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对生产过程、检验过程和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建立FRACAS系统, 对发现的产品故障进行监督整改等。

1.2 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各阶段的重点

1.2.1 电子产品方案阶段的工作重点

方案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结合电子产品具体特点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提出全面的管理要求及必要的评审工作, 也应当给出规定的相关责任及权限,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个电子产品最终应达到的最终质量目标。

1.2.2 电子产品工程研制阶段的工作重点

电子产品工程研制阶段的工作重点为把握好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性阶段, 规定出明确的电子产品质量管理设计、供方、节点及必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制定出电子产品正样机的环境试验大纲及联试大纲等, 同时也应当对整个电子产品质量管理计划在该阶段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监控, 对实现的情况进行检查。

1.2.3 电子产品设计定性阶段的质量管理的重点

电子产品设计定性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为全面做好对于质量管理计划的实施工作, 保证电子产品质量实现相关的性能等。制定出电子产品设计定性阶段的质量策划工作, 制定出电子产品的质量管理文件, 同时监督质量管理文件具体的实施过程, 最后采取质量审查、质量复查以及全面的电子产品科研生产大检查的方式对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定性阶段进行全面的检查。

1.2.4 电子产品生产定性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

生产定型阶段的质量管理的重点为制定出电子产品生产定性阶段的质量控制计划, 制定出完善的生产定性阶段的环境试验报告, 加强对于各个阶段的控制与策划工作, 保证该阶段的质量计划应达到电子产品所需的质量控制的目标, 对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审批过程及电子产品的交付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控制工作。

2 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在各阶段质量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2.1 方案阶段的作用

首先在方案阶段, 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应当参与到整个方案的评审、验收及实验的过程当中;同时, 全面的对电子产品在质量技术方案在该阶段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监督, 对整个阶段内部的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要求, 并监督相关方面做好整改工作。

2.2 工程研制阶段的作用

在工程研制阶段, 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应参与到整个技术文件的会签及评审工作当中, 对整个电子产品的工艺设计、结构设计以及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评审及检测工作。如果在该阶段发现电子产品的性能指标或者相关的参数指标不能够满足原先设计文件的要求, 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应严格把关, 不能使整个工作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2.3 设计定性阶段的作用

在设计定性阶段, 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应该严把该环节产品设计的质量关, 在电子产品设计的评审、验证、生产控制及确认实验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发挥其自身监督管理作用。如果发现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不满足相关要求, 则可要求重新设计。

2.4 生产产品定型阶段的作用

最后在生产产品的定型阶段, 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应该做到全面的监督及质量把关作用。并对相关的实物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抽检, 做好相关的抽检检验工作, 对于其中发现的问题, 管理人员应组织设计工艺人员进行全面的校核, 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拿出全面的整改意见, 并做好后续试验工作, 当试验产品的质量通过质量检测之后, 才能进行全面的生产的开工, 严格把握产品的实物质量关, 全面的保证整个工作的质量。

3 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对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条件要求

电子产品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 因此在对电子产品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应抽调整体素质较高, 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履行该方面的工作, 对于其能力方面的要求为以下两方面。首先, 必须是对电子产品的具体生产过程有较好的了解, 并具备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素养, 责任性较强, 对电子产品整体的功能、性能及相关的验收准则有着较为全面和非常熟悉的了解。其次, 对于能力的要求可以从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或者培训水平进行把关, 在教育或者培训水平过关的条件下, 对其整体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管理的经验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4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再次发展, 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有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 这就要求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在进行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全面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电子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均, 曾其勇, 王坤, 等.电子产品质量与标准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和鄞州市为例[J].电子质量, 2010 (10) :49-52.

[2]马怀祖.自主创新, 与时俱进, 在电子产品的质量园地辛勤开拓、耕耘——五所半个世纪技术发展道路回顾[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05 (S1) :1-7.

从产品质量管理角度探讨品牌维护 篇7

一、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从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河北三鹿集团“奶粉门”事件看出, 产品质量的低劣已成为制约我国品牌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维护品牌、利于品牌的发展, 企业最高决策层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培养全员质量意识。企业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 由企业总经理任主任, 企业负责经营、生产、技术的主管领导任副主任, 成员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专门负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来抓, 从而强化企业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质量。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部分企业为了短期利益, 质量意识淡薄, 影响了企业在用户中的形象和信誉。

因此, 企业决策者要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 提高主人翁意识, 让员工始终保持较强的质量观, 维护良好的品牌声誉。

二、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提升品牌魅力

在买方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保护特别重要。因为品牌是一贯的承诺, 品牌代表的不仅仅是产品, 还包括其丰富的企业质量文化。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与质量相关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为准则等“软件”的总和。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 企业质量文化具有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它能使企业增强凝聚力、竞争力和活力, 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和创造力。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 其背后都有其企业质量文化的支撑和贡献。在国内, 海尔、联想等企业已把“零缺陷”作为企业的质量文化。

作为企业,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企业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具体情况, 对原有质量管理条例进行整合、提炼, 形成具有特色的质量文化理念, 建立企业质量文化的灵魂, 以质量文化之魂规范质量管理, 约束员工的工作质量, 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奠定基础。第二, 注重质量人才的建设。质量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是企业质量的人才保障, 平时注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质量理念的灌输、质量意识的培养, 使员工具备较强的质量文化素养, 从心理上产生对企业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规范的认同感。第三, 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质量文化具体体现在质量工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之中, 贯穿于企业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要经过奶源地到工场, 从原料车间到生产车间、再到成品库等数道工序。数道工序中, 不可能没有质量监管体系。那么, 为什么不合格的原料一路过关成为合格出厂的产品, 最后成为毒害孩子们的食品的呢?这是一个系列性的问题。这一系列的责任缺失, 体现的是企业的质量文化的缺失。

所以, 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企业都致力于打造优秀的质量文化, 以丰富和深化品牌的内涵, 进而维护企业的品牌, 提升品牌魅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

企业要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第一, 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原材料入库, 严把质量关, 质量验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把关, 必须由专门的技术检验部门给出结果, 发现不合格的原料应拒收。未经检查验收的原料及不合格的原材料绝对不能投产。

第二,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过关, 并不能保证产成品质量, 还必须加强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的检验, 中间产品逐项检查, 杜绝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避免因半成品质量不过关而威胁到成品质量的后顾之忧。

第三, 重视售后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售后服务工作, 既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延续, 又是产品销售过程的重要补充, 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售后服务也是整体产品的一部分。服务再好, 虽不能使产品成为优质产品, 而优质产品却会因服务不好而失去市场。因此, 企业要重视售后服务工作, 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名牌产品的服务名牌, 从而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品牌。

四、加大政府质量监管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些政府相关部门为了片面追求政绩和经济发展指标而放任企业, 没有切实履行监管、监督职能, 政府职能的不完善和缺失降低了有些企业进行投机的成本, 增加了投机的动机, 损害了合法经营企业的利益, 最终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也对政府的信用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在政府监管方面, 欧美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美国拥有被公认为全球第一流的食品与药品监管机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 , 它掌握关键食品检测技术, 拥有大量先进的检测设备, 建立了先进、完善的食品监测网络, 并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欧盟则建立了政府或组织间的纵向和横向管理监控体系, 为保证食品能够安全地从生产的源头到达消费者, 欧盟注重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环节中的所有行为主体密切配合。

我国政府应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树立从源头抓起, 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管的理念, 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等监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的同时也是为企业负责。在社会发展到所有个体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准则之前, 就必须要有政府和有关行业协会的监管。

五、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提供达标产品, 维护品牌声誉

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 机遇与危机并存, 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直接关系到品牌在激烈的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危机一旦出现, 尤其是产品质量方面出现问题, 企业应立即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快速查明事件的原因, 主动承担应负的责任, 用真诚的态度去求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 化解矛盾, 消除对立, 重新唤起百姓对自己品牌的热情, 尽快恢复品牌声誉。

为此, 企业在面对危机时, 对企业信息的搜集要全面、及时, 对企业信息的处理要准确、快捷, 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顺利度过企业经营中的危机, 为维护品牌提供前提条件。例如, 维他奶是香港的著名品牌, 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在1996年由于其在深圳的生产厂产品品质出现问题, 造成企业的危机。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在获取及时准确市场信息同时, 迅速做出了将市面上的产品及时全部收回的决定, 使品牌声誉得以维护。

在信息不对称的产品市场上, 绝大多数买方在购买产品时虽然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 但是由于买方拥有的信息少, 对产品的内在质量不熟悉, 购买时很大程度上是靠品牌来挑选。因此, 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品牌的竞争, 品牌已成为市场的灵魂, 而产品质量又是品牌的生命线, 企业只有搞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始终向市场提供合乎质量标准的产品, 企业拥有的品牌才能成为永远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刘义军.卖方市场背景下煤炭企业全员质量意识的培养[J].煤炭经济研究, 2008, (8) .

[2]高伟, 宋立荣.浅析企业文化中的质量文化[J].兰州行政学院学报, 2003, (1) .

[3]问春艳.以质量文化打造企业品牌[J].冶金企业文化, 2008, (5) .

[4]杨艳琴, 魏培梅.由“三鹿奶粉事件”谈企业长青[J].商场现代化, 2009, (2) .

[5]李爱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及其启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探讨 篇8

在初级农产品中不能含有任何损害或危害到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或因素, 这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 其中质量泛指外形和内在品质, 也就是所谓的使用价值、性能, 具体说来就是影响产品成分、口感及包装标识等因素。安全则指的农产品中的危害因素, 例如:农药、兽药残留等药物, 还有一些由重金属超标引起的对人类、环境以及动植物带来的潜在危害等。经济的发展, 使得食品安全逐渐跟不上发展形势, 2者之间的不协调明显展露出来, 由于农产品作为所有食品的原材料, 其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社会各界必须对其高度重视起来。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保障, 其作为构件和谐社会基础的同时, 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点。国家明文提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 搞好各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项工作任务。此外, 各个地区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思路, 全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并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无害基地工作, 生产监管工作, 市场营销和市场准入等各项工作, 从而确保农产品无公害生产, 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吃上放心食品。这是较强的一面, 但同时也有一些薄弱环节随着工作的开展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

2.2 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化学品, 农药, 兽药, 化肥等不合理使用, 使得很多产品有害物严重超标。现代医学表明, 导致癌症发生的80%因素是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占了11%左右, 这是由于我国使用的农药大多是有毒的有机物;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 农业生产者素质较低, 不能实现统一管理。传统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很多市场对不同农产品的卫生状况要求也不同, 消费者质量意识较弱, 认识不到农药残留的危害性, 不能体现出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多数农产品在上市时没有固定的包装, 更不存在商标, 在出现质量问题后, 很难追究出其具体责任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从而在客观上加大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有效意见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具有综合性、技术性、政策性等特点, 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 在实施这一工作的过程中, 要将政府视为主导, 企业作为主体, 以消费者为主人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方式, 只有让政府充分重视起来, 企业加强自律, 才能确保人民的满意。对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要以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例行监测、市场准入、农产品生产管理、处理事故和纠纷等一系列监督工作为重点内容, 合理有效的结合这些环节,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对农业投入品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应将农业和工商一同合力打击销售农药高残留及伪劣产品的行为, 从根本上控制产品安全质量。

各个政府部门要增加经费投入, 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机构, 完善安全质量体系,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让人人都提高安全质量意识。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的形成。作为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的质量安全认证, 其同时也是实施管理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 并且是最重要, 最基础的核心工作, 因此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定认证。

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包装及贮运过程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管, 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这一环节要定期的对生产基地进行环境质量检查以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重点在于检验作物产地的环境质量是否合格;重点检查农药、渔药、化肥等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量;在初级产品再加工, 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重点对加工标准以及包装标准进行检验, 看其是否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出现的重大事故和纠纷必须仔细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于因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进行调查和处理, 特别是因销售腐烂变质、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超标的产品而引发的食物中毒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事故, 必须依法处理。

4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 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彻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确保人民对农产品放心食用。

参考文献

[1]李双均.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 (08) :7-8.

[2]王陶玲, 宋爱兵.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04) :236-237.

机械产品的研发及质量控制探讨 篇9

关键词:机械产品,研发,质量控制

0 引言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机械制造技术上的缺陷、产品可靠性不足、机械制造管理上的缺乏等种种问题, 都要以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为突破口, 从工艺的可靠性研究入手, 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制造管理, 将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与制造管理互相结合起来, 共同提高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由此实现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目标。本文对影响机械制造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提出加强机械产品研发质量的措施, 希望能够对机械制造工艺质量研究有所帮助。

1 对机械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概述

在控制机械产品质量时应该通过专业的操作技术, 避免不合格的产品出现, 这样才能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 这样的机械产品质量控制一般发生在其制造过程可见, 健全机械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机械产品质量的基础, 所以, 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保证整个机械产品的质量。

机械产品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 设备及材料等方面, 首先, 应该对机械产品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尽可能的避免机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人员因素导致的质量缺陷。其次, 机械产品制造质量应该从生产源头进行控制, 对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应该及时的进行检测, 选用科学合理的机械产品原材料进行后期的加工。第三, 机械产品制造单位应该加强机械产品设备工程的管理与控制。

2 机械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 产品的市场调研质量。为了能够制造出让顾客较为满意的机械产品来, 就需要对我国的市场进行一次详细且相对直观的调查, 需要对机械产品的方向进行研究, 这样才可以对产品的质量以及功能特性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 如果这样能够满足客户的购买要求, 就会给企业单位带来客观的经济收益,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产品的设计质量。在进行产品的制作工序以及后期的工作之前, 需要建立在产品调研以及产品特性功能确定的良好基础之上。还需要做好对产品的设计。对于机械产品的设计构想以及到产品的设计定稿, 都需要做到规范化, 使每一步工序都能够做好合理, 这将对产品的最终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对企业的经济利益起到直接性的影响。

(3) 产品的制造质量及使用质量。机械产品设计完之后, 就要开始进行制造了。机械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 设计图纸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定要按照设计图纸中的规定以及要求进行合理有效的制造工序, 从而减少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因人为因素出现的质量问题, 提高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加工与检测设备的管理水平, 这样对机械产品的制造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如果顾客在购买了产品之后就会开始使用, 从这个时候开始顾客就会对机械产品的性能以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者意见,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需要对顾客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使用结果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将其收集起来, 从而给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对产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为企业获得更好更多的客户资源, 做好机械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

3 提高机械产品质量的措施

(1) 引用现代技术, 促进加工工艺的快速发展。现阶段, 人们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性能, 会通过计算机技术, 利用多种科学方法以及现代化专业知识对此进行研究, 并将研究的结果用以改进提升产品技术手段的方法, 这就是机械产品制造的现代技术。现代技术是将多种知识与学科技术融会到一起, 将其贯穿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中去, 同时细化拓展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 并将现代安全性设计加入其中, 有效地提高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2) 用制造技术保证产品的质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机械制造起步较晚, 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制造工艺上都处在发展阶段, 因此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不高。所以, 我国要想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就要提高我过机械制造工艺水平, 提高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

(3) 运用系统工程实现产品的可靠性运行管理。环境适应性、使用可靠性以及固有可靠性是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三大主要方面, 除此之外, 良好的可维修性也是机械产品可靠性的一个方面。衡量一个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指标就是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可维修性, 这也是广义上的机械制造可靠性。为了加强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还要对设备进行维修管理, 构建一个设备的故障管理系统。

(4) 减少原始误差。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而引起这些误差的原因有:机床精度以及夹具、量具的本身精度, 这些是引起生产误差的主要因素。要想减小误差, 就需要对制造过程中的受力、受热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这样可以减少产品生产中国的误差, 降低测量的误差。这里, 为了能够提高机械加工过过程中的技术质量, 就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误差进行严格的系统分类以及统筹, 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进行解决。

(5) 强化机械知道误差。在机械产品加工的过程中, 降低原有的工艺系统中的误差, 就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以及水平。还需要对加工的刀具质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 在机械产品的加工过程中, 需要采用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较小的副偏角来进行操作。

(6) 改善工艺技能。一方面, 要改善切削条件。要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 使用较高的机械制造切削速度, 切实抑制刀瘤的产生, 尽可能的降低机械产品加工的表面粗糙度, 保证机械产品表面的质量。另一方面, 要改善被加材料性能。在切削加工前, 对于塑性大的低合金钢、低碳钢材料, 要预先对其进行正火处理, 是产品得到均匀的晶粒组织, 提高其硬度, 保证机械产品加工的表面质量。

4 结束语

在机械产品制作的过程中, 制造企业必须采用专业的操作技术, 以保证产品的制作质量, 除了需要加强机械产品质量管理, 还应该加强产品的性能及功能, 对于控制机械产品的质量而言, 必须对机械产品的质量进行一定的检查, 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不合格, 这样才能保证机械产品的性能达到相关的标准。

参考文献

上一篇:控制模型下一篇:华中数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