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共7篇)
光肩星天牛 篇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是国内危害杨树、柳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 在开封市各地均有分布。由于近几年营造的人工林大多数是杨树, 而且纯林居多, 因此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十分严重, 部分片林的有虫株率均达到100%, 平均死树率达52.7%。为此进行了生物制剂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药剂:绿色威雷8%氯氰菊脂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 重庆中邦药业公司;氯胺磷, 乐斯化学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40%氧化乐果乳剂, 河南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点:106国道开封县八里湾乡地段, 柳树林面积60 hm2, 树龄8~15年, 胸径6~20 cm, 树高3~15 m。
仪器:6HW50高射程车载喷雾机, 射程10~25m, 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药剂处理
6月20日开始, 使用绿色威雷200倍、300倍液;氯胺磷1 000倍、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300倍、500倍液和清水对照各喷30株 (编号登记并记录产卵数) , 以枝干湿润不流药液为好。
1.2.2 药效检查
成虫毒杀效果检查:喷药后1~20d每天统计死亡成虫数量。
成虫爬行和饲养试验:喷药后10、20、25d各用10只活成虫分别在同一处理10株树干上爬行3~5 cm, 然后各树采1小枝带回室内在60×60×80cm养虫笼内饲养, 24~48 h后观察统计死虫数量。树干着卵检查:喷药后10、20、25d后检查统计各处理株卵粒增加数量。
对卵毒杀效果检查:各类药剂各浓度喷卵后15d检查统计幼虫死亡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杀虫效果
3种药剂6个浓度杀死成虫效果十分显著, 喷药后1~2 h即有成虫落地死亡, 1d后大量死亡, 以后死亡逐渐减少, 一直持续到20 d。统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3种药剂对光肩星天牛成虫有直接触杀作用, 而后两者更强。
2.2 爬行饲养试验
由表2可以看出光肩星天牛通过爬行或取食接触3种药剂而死亡, 持效期可达25d以上。3种药剂对卵的毒杀作用。
注:A试验虫数 (头) 、B校正死亡率
从表3可以看出, 3种药剂6个浓度对光肩星天牛卵期均有毒杀效果, 浓度大时可达84%以上, 经解剖可见幼虫刚蛀入木质部表层即死亡。经分析认为是幼虫孵化后咬穿覆盖卵粒上的粪便接触药剂中毒死亡之故。
3 结论
3.1 光肩星天牛2年1代, 成虫6月下旬出孔, 白天在树冠上部取食小枝皮层补充营养, 食量很大 (每头取食叶面积10 cm2左右) , 晚间下到枝下的皮缝产卵, 产卵1~2粒后再回到树冠继续取食, 成虫寿命20 d以上。
3.2利用持效期长 (25 d以上) 的绿色威雷8%氯氰菊脂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300倍液、氯胺磷1000~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300~500倍液喷洒树干及枝叶, 成虫通过取食产卵而触破胶囊中毒死亡。此3种药剂可杀死当年成虫90%以上, 而且对防治前已经产卵的防治效果也可以达到85%以上, 所以是值得推广的防治光肩星天牛药剂。
3.3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关键在于掌握好出孔期, 一定要在出孔盛期前或在个别个体开始产卵时防治为佳 (河南开封为6月中旬前后) , 即使个别个体推迟数天出孔, 通过爬行、取食, 同样可以接触到药剂而中毒死亡。另外, 此虫2年1代, 必须连续防治2年, 方可控制危害。而且喷药3~5 d后再喷1次, 防治效果会更好。
摘要:光肩星天牛是杨树、柳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 成虫出孔活动就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本次防治试验使用了绿色威雷、氯胺磷、40%氧化乐果乳剂三种药剂。这些药剂均具有药效高、有效期长等特点。25d后对成虫、幼虫的毒杀效果仍然分别在87%、82%以上。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防治
光肩星天牛 篇2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杨柳树;树干打孔注药防治;药效
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以幼虫为害杨、柳、榆类等阔叶树,给西北地区林业建设带来巨大损失,给新的绿化成果带来隐患,轻者造成树势衰弱,树体满目疮痍,重者可导致枝干干枯,甚至整株死亡。为了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对我市杨柳科树木的为害,确保杨柳科树木健康生长,本试验选用了3种具有较强内吸、渗透性和胃毒作用的农药,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方式对光肩星天牛进行防治,目的是选出最佳防治药剂,以利于在防治杨柳树天牛中推广应用。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置在大泉林场场部东侧宽林带,属引黄灌区人工林。供试垂柳为2000年栽植,株距4 m×4 m,树高4米左右,胸径15cm左右,树冠3~5m。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剂来源
5%吡虫啉乳油(西安恒日化工科技有限公司);3%高效苯氧威乳油(郑州沙龙达农药有限公司);45%杀螟硫磷乳油(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2.2 供试设备及辅助材料
山东华盛药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BG-305D型背负式打孔机,普通医用注射器(50ml容量),高枝剪,记号笔,胶带。
2.3 试验设计
在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为害区域,随机选取50株柳树作为试验标准株,有虫株率是100%,分别用5%吡虫啉乳油、3%高效苯氧威、45%杀螟硫磷3种内吸性强的药剂,每种药剂3个浓度(0.8ml/cm、1.0ml/cm和1.2ml/cm、),每种浓度重复5次,并设清水对照。选取的试验株用红色记号笔作标记,同时对不同农药、不同剂量处理株进行编号记录。统计其虫口密度减退率。
2.4 试验方法[2]
2.4.1 试验时间
2012年4月~2013年8月,天牛幼虫在虫道内开始活动为害及当年天牛初孵幼虫活动为害期。
2.4.2 打孔方式
在树干基部距地面10~30cm处用BG-305D型背负式打孔机打孔,与地面夹角成45°向下打孔,2孔以上者孔与孔的位置要错开,而且不在同一面,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2.4.3 孔眼大小及数量
孔眼直径一般为1.0~1.2cm,孔径和深度根据树干的胸径来决定,孔端处于第二层边材与心材之间(最深不超过打孔处直径的一半)。打孔1~3个,孔眼数量根据树干直径及相应的注射剂量来确定。
2.4.4 注药方式
将药液吸入50ml容量的普通医用注射器,根据树干胸径及相对应的注射剂量计算出注药量,并将农药注入孔眼,注药后用胶带封闭孔口,防止药液挥发和病菌的感染。
2.5 药效检查及计算方法
2.5.1 防前虫口调查
在选好的标准株上,统计样株有效虫口数量,计算样株上的平均虫口密度。
2.5.2 防后虫口调查
调查方法与防前的虫口调查相同。
2.5.3 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防前虫口密度-防后虫口密度)/防前虫口密度×100%。
注药后每间隔7d进行药效调查1次,连续调查4次,以天牛为害虫道口是否有活动的吐木丝统计活虫数、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见表1。6月上中旬天牛幼虫大部分进入蛹期后择机伐除供试树木的代表株(每个药剂处理2株),进行树木解析,验证防治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树木解析验证实际防治效果,与试验统计结果无差异(在另外的不同时期防治试验中观察到,打孔注药对天牛蛹期无杀伤)。
用SPSS软件对不同剂量和不同药剂的主效应及其交互效应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浓度主效应对杀虫效果在α=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概率Sig=0.153;不同药剂主效应对杀虫效果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概率Sig=0.000;在α=0.01水平上也达到极显著,Sig=0.000;剂量和药剂交互效应对杀虫效果在α=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Sig=0.982。
3.1 不同药剂的杀虫效果
与对照比,3种药剂对光肩星天牛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由以上SPSS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并且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其中3%高效苯氧威的杀虫效果最好,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原液的1.07倍,是45%杀螟硫磷的1.32倍。所以3%高效苯氧威在3种药剂中应作为首选树干注射药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致死率达到82.97%。
3.2 不同剂量的杀虫效果
由以上SPSS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每种农药不同剂量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作用无显著差异,所以对于每一种农药最好采用最低剂量,以降低成本。
4 讨论
采用打孔注药方式防治杨柳树蛀干害虫不受地形、水源、天气限制,不污染环境,对高大树木简便易操作,劳动强度小,便于生产上推广。
经多项试验观察,在天牛幼虫当年春季活动为害期、成虫羽化产卵期各打孔注药一次,药效就可覆盖整个天牛为害期,翌年再重复进行,可实现控制天牛成灾为害的防治目的。
利用树干打孔注药,主要依靠树冠的蒸腾作用,在树体树液的输导过程中,将药物快速、有效的分布到树体的各个器官,药物不受风吹雨淋、光照分解,持续时间长,提高了药物的效益,降低了成本。操作基本不受天气影响,刮风下雨照样可以进行,从而更利于抓住最佳防治期,延长防治期。
使用吡虫琳、高效苯氧威等新型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效果显著,可替代氧化乐果等有机磷类高、中毒性化学农药,适合大面积推广[3]。
参考文献
[1]吕小红等.干基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木质部幼虫试验[J].山西林业利技,1996,(1):4-7.
[2]郭同斌等.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峨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1,(1):16-18.
[3]敖特根,于春,张恩,张泽新,张大勇.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青杨天牛试验[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6,(1):20-21.
光肩星天牛生活习性及防治 篇3
1 分布和为害情况
光肩星天牛在河北省分布广, 危害严重, 大多发生在平原区, 尤其是城镇的“四旁树木”, 如:庭院树、行道树、河岸树以及公园绿地的阔叶树受害较重, 受害株率达80%以上, 受害较重的树种有柳树、杨树、楝树、榆树、法桐、元宝枫等, 受害最重的是复叶槭和茶条槭, 这2个树种由于该虫的危害在河北已不多见了, 光肩星天牛已成为河北省阔叶树一大蛀干害虫。
2 发生及习性
光肩星天牛在河北省1~2年完成1代, 跨2~3个年度, 以幼虫和胚胎幼虫在枝干里越冬, 除成虫暴露于树木外, 便于观察防治, 其它虫态均隐蔽于枝干里生活, 难于发现不易防治。
2.1 成虫生活习性
2.1.1 羽化:
成虫在被害枝干里羽化, 经5~7天从蛹室内爬出。在枝干上咬呈圆形的羽化孔, 孔径1.5~2cm。经2年统计调查, 羽化始期为5月中旬, 末期为10月上旬, 其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7月中旬, 占全部羽化出孔率的68%以上;羽化出孔期较为集中, 在6月上旬~8月上旬。
2.1.2 成虫期:
成虫一般能活7~24天, 最长可活61天.成虫从羽化孔钻出后, 先啃食枝皮或树叶补充营养, 以后进行多次交尾, 不喜离开寄主, 即使受惊后也只能飞5~20m远, 飞翔能力较差, 喜在寄主上爬动, 一般经10天后开始咬产卵糟, 每个产卵糟产卵1粒, 雌虫一生可产卵20粒左右, 每日产卵1~5粒。产卵糟似新月型, 多咬在3~10cm粗的枝干外糟, 或30cm粗以下主干上, 以树干阳面较多。
2.1.3 成虫抗药力差:
经室内外多次试用, 一般胃毒、触杀, 内吸杀虫剂, 喷到虫体上, 或接触、胃毒均能杀死成虫.
2.2 卵和初孵化幼虫
卵产在卵糟的上方中部, 经10~30天孵化为幼虫, 在卵糟里为害使卵糟变为暗褐色, 常有树液流出, 并有虫粪排出贴在产卵孔上。卵未能孵化的产卵糟枯黄干燥。初孵化的幼虫沿着韧皮部啃食皮层, 在皮层为害近1个月, 开始往木质蛀入危害, 7~8月为初孵化幼虫为害盛期。
2.3 蛹
老熟幼虫在蛹室内化蛹, 蛹期15~20天。
3 防治措施
以防治成虫和初孵化幼虫为主, 认真处理虫源木, 消灭虫源, 同时加强养护管理, 保护天敌, 加强检疫等综合措施, 坚持防治3~5年, 定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3.1 加强预测预报, 适时喷药杀成虫
抓好成虫期的防治, 是减少虫源控制为害的关键, 在成虫羽化出孔盛期, 连喷2~3次药即可消灭大量成虫子产卵前。第1次喷药适期为刚看到成虫咬产卵糟, 河北省为6月中旬, 另外7月上旬、8月上旬也是关键喷药防治期, 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100倍液, 残效期长, 效果好, 如能连续防治几年, 即可压低虫口密度, 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3.2 利用熏蒸剂、内吸剂毒杀幼虫
用磷化铝熏蒸剂灌注排粪孔, 毒杀蛀入枝干内幼虫效果好, 每虫孔仅用药30~50mg, 或用300~500mg溴氰菊酯毒笔防治, 杀虫效果达95%以上。用300倍液以下氧化乐果或磷胺, 还可以用溴氰菊酯或速灭杀丁2000倍液, 喷涂当年排粪孔毒杀幼虫。
3.3 消灭虫源
对受害严重树木及时抹头更新, 并对修伐的有虫枝干集中进行药剂熏蒸处理。熏蒸处理方法:将有虫枝干码放整齐, 然后用塑料布盖严, 用磷化铝6g/m3 (每片重3g) 或用硫酰氟40~60g/m3, 熏蒸3~7天。同时要加强检疫, 防止虫害蔓延传播。
3.4 加强树木养护管理
选栽抗天牛树种, 适时浇水排涝, 树干涂白, 增强树木个体抗虫性能, 恶化害虫栖息环境, 对于抑制蛀干害虫的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
3.5 保护自然天敌
光肩星天牛 篇4
本试验是以水提法对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利用不同提取条件来筛选适宜天牛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流程, 为开发和利用光肩星天牛多糖提供技术支持。利用苯酚-硫酸法在检测多糖含量的差异, 通过试验来对比温度、提取次数及料液比等不同提取条件因素, 提取后多糖的得率情况, 为科学利用光肩星天牛这一药用资源昆虫, 开发昆虫类相关的保健药品及功能性食品提供技术支持[2~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光肩星天牛原药材采自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杨树上, 经佳木斯大学昆虫所吕冬云教授鉴定为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经过40℃鼓风干燥后, 采用中药精细粉碎机制成供试粉末, 多糖提取前将粉干用有机溶剂石油醚进行预处理, 最后将材料放于40℃培养箱进行干燥保存。
1.2 仪器与试剂
鼓风干燥箱、粉碎机、恒温水浴锅、60目筛、pH计、循环水式真空泵、恒温水循环器、旋转蒸发仪、离心机等。
石油醚 (沸程60°) 、无水乙醇、氯仿、乙醚、氢氧化钠、盐酸、双蒸水等。
1.3 样品处理
天牛药材经中药粉碎机粉碎, 过40目分样筛, 放于40℃恒温干燥箱内保存备用。采用石油醚或乙醚等有机溶剂可以除去供试粉末中的昆虫特有的脂溶性杂质。按照石油醚/原料=3/1 (V/W) 的比例进行处理, 在常温下处理12h, 用抽滤瓶进行抽滤, 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处理样品重复次, 干燥后恒温保存。
1.4 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是将水和待提取物按一定料液比混合, 水浴加热浸提, 过滤旋转蒸发仪浓缩体积, 沉淀完全析出后进行低速离心, 沉淀物经无水乙醇洗涤, 低温干燥后可得天牛多糖。
操作步骤是精确称取天牛粉末, 放入石油醚在70℃条件下进行脱脂2 h, 抽滤, 按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各因素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 获得相关试验数据。
1.4.1 天牛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共设定了4个因素条件, 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 各试验因素的梯度范围分别包括:提取时间 (A) :0.5~2.5h;料液比 (B) : (1/10) - (1/30) ;提取次数 (C) :1~5次, 提取温度 (D) :60~100℃, 每个因素进行了3个重复试验, 以提取得到的多糖平均值作为试验参数, 以此来确定各单因素对天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4.2 天牛多糖提取的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 我们设定了优化提取的不同条件, 并选择浸取时间 (A) 、料液比 (B) 、提取温度 (C) 、提取次数 (D) 这4个提取因素开展了正交试验, 并采用L9 (34) 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 各提取多糖的因素水平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提取试验
当浸提时间为2h时, 多糖含量为10.39%;料液比为1:30时, 多糖含量为13.09%;浸提温度为100℃时, 多糖含量为14.34%;提取次数为5次时, 得到的多糖的含量为9.39%, 具体提取结果见图1~4。
2.2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的方法与结果见表2。由此表我们可以得出, 不同提取因素对星天牛多糖含量影响顺序为:C>D>A>B说明提取温度对在牛多糖含量提取影响显著, 其次为提取次数, 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相对较小。从而确定光肩星天牛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1C2D3, 即提取时间为1.5h, 料液比为1:10, 提取温度为70℃, 提取次数为3次时提取多糖得率最高。
3 讨论
3.1 不同提取时间与天牛多糖提取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我们增加提取时间时, 提取得到的天牛多糖含量也逐渐增加, 提取时间在0.5~1h间多糖含量增加的幅度明显, 当提取时间增加到1.5~2h时提取得到的天牛多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小, 天牛多糖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即多糖逐渐在提到液逐渐溶出。
3.2 不同料液比对天牛多糖提取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天牛多糖随着料液比的变化, 天牛多糖含量不断升高。当浓度梯度的幅度逐渐增大时, 供试材料中的细胞内容物的扩散动力也逐渐增大, 使得天牛多糖溶出物逐渐增多。通过试验确定料液比为1:30时, 提取得到的天牛多糖含量最高。
3.3 不同提取温度与天牛多糖提取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天牛多糖随提取温度的增高多糖含量不断升高, 从60℃开始一直到90℃增加幅度非常显著, 原因是多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含量逐渐增多, 表现出提取温度对天牛多糖提取具有显著的影响。当温度升高到100℃以上时再加温, 多糖含量的不再增加, 而当温度较低时, 多糖得率不高。
3.4 不同提取次数与天牛多糖提取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天牛多糖的含量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多而呈上升趋势, 即提取次数增加时, 天牛多糖的溶出效果也越好。实验发现, 当提取次数达到数值时, 提取次数增多后多糖的含量增加不明显, 而过多次数的多糖提取在操作时相当麻烦, 也明显增加了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的工作量。我们在实验中也尝试增加了对残渣中多糖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的长度, 结果表时, 浸提次数虽然增加但是对天牛多糖提取率无明显影响, 而且提取次数的增加也会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 我们最后确定了提取3次作为最佳的提取次数。
3.5 天牛多糖提取工艺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我们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天牛多糖提取的条件因素主要包括: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通过我们设定的正交试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提取温度对光肩星天牛多糖含量影响极显著, 其次影响因素为提取次数, 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相对小。通过试验我们得到光肩星天牛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A2B1C2D3, 即最佳节提取时间为1.5h, 料液比为1:10, 提取温度70℃, 提取次数3次。
通过正交试验我们对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我们可获得大量、优良的光肩星天牛多糖, 这将为我们后期研究天牛多糖成分和对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等试验提供很好的帮助。
摘要:目的:通过正交试验, 采用不同提取条件对光肩星天牛多糖进行提取试验, 用于天牛属中药多糖的开发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光肩星天牛多糖进行提取试验, 通过单因素试验来确定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用苯酚-硫酸进行光肩星天牛多糖含量检测。结果:试验得出的天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时间1.5h, 料液比1:10, 提取温度70℃, 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对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的影响显著, 其次为提取的次数, 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结论:天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是以提取温度为主, 即提取时间的不断延长, 细胞破碎越完全, 多糖溶出的越多, 所得多糖含量则越高。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多糖,热水浸提法,提取工艺,提取条件优化
参考文献
绿色威雷防治光肩星天牛药效试验 篇5
关键词:绿色威雷,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危害杨、柳、榆、槭、刺槐、苦楝、桑等。成虫啃食嫩梢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坑道,严重破坏生理机能,甚至全株死亡,是我国杨、柳等最主要害虫类群之一,能造成毁灭性灾害。
由于近几年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为在短期内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我们针对津南区特有情况进行绿色威雷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试验,现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药剂
绿色威雷:此药剂为南京林业大学与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微胶囊剂,通过害虫踩触立即破裂释放高效原液,由害虫足部附节进入其体内发挥药效。
1.2 防治对象
光肩星天牛。
2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八里台镇大孙庄高标准农田林网200m长的林带上,面积有2亩左右。该林带是1999年春栽植的速生柳,胸径已达到10公分左右,由于近两年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树干已布满虫孔,部分枝梢已经干枯。周围均是稻田。没有其他寄主,也没有其他病虫,可以排除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
3 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3.1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光肩星天牛在当地发生情况分两次进行。每次的试验分为两组,每组做3个处理,每个处理是400倍液(处理1)、200倍液(处理2)和100倍液(处理3)。每个处理为15株树。喷药后每4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20天。记录树上、树下的死虫数,计算死亡率。
3.2 试验方法
本试验历时三年,2004年是在5月27日和7月3日分别进行了两次防治试验,根据2004年的实验观察,2005年在5月30日和2006年在6月2日进行的喷药试验。并观察记录死虫数以及羽化孔数。
3.3 实验结果
3.3.1 2004年进行两次喷药试验后观察,用绿色威雷防治天牛的最佳防治期是在5月底和6月初。
2004年羽化孔统计:
第一组:
处理1:180,处理2:169,处理3:198,合计:547。
第二组:
处理1:163,处理2:157,处理3:201,合计:521。
3.3.2 2005年的实验结果
羽化孔的统计:
第一组:处理1:173,处理2:172,处理3:181,合计:526。
第二组:处理1:182处理2:163处理3:179,合计:524。
第一组不同药剂浓度下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154,活虫数22,合计176,死亡率87.5%。
处理2:死虫数156,活虫数16,合计172,死亡率90.7%。
处理3:死虫数176,活虫数16,合计192,死亡率91.7%。
第二组不同药剂浓度下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149,活虫数22,合计171,死亡率87.1%。
处理2:死亡率183,活虫数18,合计201,死亡率91.0%。
处理3:死亡率173,活虫数17,合计190,死亡率91.1%。
3.3.3 2006年试验结果2006年羽化孔的统计:
第一组:处理1:173,处理2:172,处理3:181,合计526。
第二组:处理1:182,处理2:163,处理3:179,合计524。
第一组不同药剂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85,活虫数14,合计99,死亡率85.9%。
处理2:死虫数88,活虫数9,合计97,死亡率91.0%。
处理3:死虫数90,活虫数10,合计100,死亡率90.0%。
第二组不同药剂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75,活虫数11,合计86,死亡率87.2%。
处理2:死虫数93,活虫数9,合计102,死亡率91.2%。
处理3:死虫数85,活虫数7,合计92,死亡率92.3%。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羽化孔数分析
因为光肩星天牛在本地区为两年一代,因此2004年的防治作业对2005年成虫的羽化数没有影响,两组成虫羽化孔数相差分别为3.9%和0.5%。2004年和2005年的成虫羽化数量基本一样,也说明了绿色威雷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没有效果。通过2004年和2006年的羽化孔数比较两组相差为40.8%和39.3%,可以看出存在显著差异,经过2004年的防治成虫产卵的数量明显减少,成虫的数量也是大幅度的减少。
3.4.2 成虫死亡率分析
光肩星天牛 篇6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防治方法
光肩星天牛是国家级测报点平阴县主测对象之一, 是重要的林业蛀干害虫, 这种害虫生活隐蔽, 除在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觅偶寻找繁殖场所等活动时较易发现外, 其余时间均隐蔽在植物体内危害。其幼虫钻蛀植物茎干,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 不仅大大降低了木材的使用价值, 也极易使林木风折和枯梢。该虫危害早期往往不易引起注意, 到后期则造成寄主长势衰弱, 甚至引起风折、死亡。在平阴县该虫是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主要危害杨树、柳树。平阴县地处黄河南岸, 杨树种植点多面广, 是农村四旁、农田林网及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 尤其沿黄河一线的护岸林基本全为杨树纯林, 因此摸清该虫在平阴县的发生规律及发生情况, 找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 以降低危害、减轻损失, 保护好黄河堤岸就具有了较为长远的意义。为此, 笔者近几年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及防治工作, 现汇报如下。
1光肩星天牛生活习性
光肩星天牛在平阴县为2a1代。多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 9月中旬以后产出的卵则以卵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下旬开始出蛰活动取食, 4月末、5月初开始在坑道上部筑蛹室, 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 蛹期20d左右。5月下旬即可发现成虫, 6月中旬~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8月上、中旬为末期, 但成虫直到10月中旬还有发现。卵期15d左右, 7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先摄食刻槽边缘的腐烂变黑部分, 逐渐向干枝横向转移, 蛀害木质部表层。3龄以后蛀入木质部内, 蛀成近“S”形或“U”形的坑道。每坑道有1头幼虫, 坑道不通连。幼虫进入木质部后, 还会回到木质部的外缘, 取食韧皮部和边材。
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10d左右, 然后咬一个直径约10mm的羽化孔外出, 啃食杨、柳叶柄、叶片和嫩枝进行补充营养。成虫在晴天10:00~14:00进行飞翔、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 阴天则静伏于树冠或荫蔽处。产卵前雌虫咬椭圆形刻槽, 卵产于皮层与木质部之间, 每刻槽内产卵1粒, 有的无卵;产卵后分泌黏液以蛀屑堵塞孔口。据调查产卵位置一般与树干胸径有一定关系, 胸径6cm以下幼树, 产卵在树干2m以下处, 胸径增加产卵的部位也上移, 至12cm时卵产在5m处;大树则完全产在枝干的分杈处。
2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该虫在平阴县发生极不平衡, 地块性明显, 发生受树木长势、天气因素等影响较大, 遇干旱年份, 雨水稀少或树木较稠、通风不好、管理不善、水肥不足的林分, 树木长势弱时, 往往发生较重。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在平阴县主要采取了以营林、增强树势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综合运用物理、人工、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 并根据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虫态选取不同防治方法。春、夏防治越冬幼虫, 夏、秋消灭成虫, 秋季主要杀灭当年新孵化的幼虫。尽最大可能降低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 最大限度减轻危害和降低损失。
大力营造混交林, 优选抗虫树种, 及时伐除烧毁受害严重无价值的林木, 并结合冬季修剪, 及时剪除带虫枝, 并将剪下的带虫枝及时烧毁, 以最大可能减少虫源。
以增强树势为主, 强化施肥措施, 标本兼治。大力提倡根施有机肥, 尤其是牲畜厩肥。针对目前土质较差, 杨树须根多有腐烂的现象, 可使用一定数量的硫酸亚铁, 既起到杀菌的效果, 又是很好的绿肥, 树势增强了, 树木的抗虫性自会增强, 危害自会降低。
在成虫羽化盛期, 可利用该虫飞翔力不强、敏感力弱的特点, 发动人工大力捕捉成虫。同时, 采取化学防治手段, 用绿色威雷200倍液、40%久效磷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打全树, 要喷打严密, 充分发挥药物胃毒和触杀的双重效果, 杀灭成虫和新产虫卵。整个成虫期约10d喷药1次, 连喷3次。
光肩星天牛成虫咬破树皮产卵, 初孵幼虫先在皮层下取食, 根据这一特点, 可寻找树木产卵伤痕处, 用木锤敲击杀死卵或1~3龄幼虫。
进入木质部取食的光肩星天牛幼虫生活已较为隐蔽, 应注意观察树干上或树下的排泄物, 发现排泄物即说明有幼虫危害。此时的防治应重点选用内吸性药剂, 如吡虫啉、氧化乐果、噻虫嗪、氯胺磷等。通常采取树体喷药、根部施药、树干打孔注药3种方法, 笔者试验认为打孔注药方法效果更好。树体喷药选用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或5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对全株喷雾。根部施药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根据树体大小, 每株用药量约5~10g。打孔注药时胸径15cm左右的树打3孔, 每增加10cm再加一孔, 各孔均匀分布分布在树干不同方位, 上下错开, 孔与树向下成45°角。对较低树木也可从排粪孔直接注药。根据树体大小, 每棵树用注射器缓缓注入5%吡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或30%氯胺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原液, 然后用黄泥封好。该方法节省农药又不污染环境, 不失为较好的防治方法。
光肩星天牛 篇7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别名光肩天牛,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近2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黑色带有光泽, 20~35mm长, 7~12mm宽;触角11节, 基部蓝黑色;每个覆翅有约20个白斑。主要寄生于悬铃木、柳、杨, 幼虫蛀食树干, 成虫咬食树叶、树皮甚至木质部位, 轻者降低木材质量, 重者致树木枯梢、风折。
1.1 习性
光肩星天牛一年一代或两年一代。以幼虫或卵越冬, 来年4月份气温达到10℃以上时幼虫开始活动。5~6月下旬幼虫化蛹, 从做蛹室至羽化为成虫, 共需41天左右。成虫主要活动时间为6~10月, 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下旬。光肩星天牛6月中左右成虫产卵, 卵期16天左右, 至6月底幼虫出现, 11月份气温下降到6℃以下开始越冬。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本试验作物为意杨, 防治对象为杨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供试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脂 (安徽康宇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用药剂分别是400倍液、500倍液、600倍液, 用清水作对照。
2.2 试验地点
新蔡县余店镇蛟停湖林场, 使用树龄为4~6年生, 株行距为2×3, 树高11.5m树势中等的树材。
2.3 作业安排
设试验药剂3个浓度及清水对照4个处理。各处理设4个重复小区, 每试验小区面积10m×10m, 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取5株作为调查样株, 小区之间随机排列。
试验安排在每年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盛期的6月中旬的晴天、无风时段, 要求最高气温在31℃。施药采用电动喷雾器, 喷雾在树干、大枝和树冠层害虫出没处, 药量15L/单株。
喷药前需调查虫口基数, 喷药后在第1、3、7、14天分别调查各小区成虫数量。调查时按树干、大枝、树冠3处, 选树干3个部位;大枝3个;树冠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1枝条, 统计成虫数量。
2.4 调查结果
(数量/头)
3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2.5%高效氯氟氰菊脂微囊悬浮剂对杨树光肩星天牛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天后, 400倍液、500倍液、600倍液中两年成虫死亡率均值分别达到93.9%、93.65%、和93.51%;2天后药效显著, 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97.0%、98.12%、和95.95%.随着时间的延续, 其防效虽有些下降, 但一直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