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论文

2024-06-21

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论文(精选7篇)

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论文 篇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是国内危害杨树、柳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 在开封市各地均有分布。由于近几年营造的人工林大多数是杨树, 而且纯林居多, 因此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十分严重, 部分片林的有虫株率均达到100%, 平均死树率达52.7%。为此进行了生物制剂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药剂:绿色威雷8%氯氰菊脂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 重庆中邦药业公司;氯胺磷, 乐斯化学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40%氧化乐果乳剂, 河南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点:106国道开封县八里湾乡地段, 柳树林面积60 hm2, 树龄8~15年, 胸径6~20 cm, 树高3~15 m。

仪器:6HW50高射程车载喷雾机, 射程10~25m, 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药剂处理

6月20日开始, 使用绿色威雷200倍、300倍液;氯胺磷1 000倍、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300倍、500倍液和清水对照各喷30株 (编号登记并记录产卵数) , 以枝干湿润不流药液为好。

1.2.2 药效检查

成虫毒杀效果检查:喷药后1~20d每天统计死亡成虫数量。

成虫爬行和饲养试验:喷药后10、20、25d各用10只活成虫分别在同一处理10株树干上爬行3~5 cm, 然后各树采1小枝带回室内在60×60×80cm养虫笼内饲养, 24~48 h后观察统计死虫数量。树干着卵检查:喷药后10、20、25d后检查统计各处理株卵粒增加数量。

对卵毒杀效果检查:各类药剂各浓度喷卵后15d检查统计幼虫死亡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杀虫效果

3种药剂6个浓度杀死成虫效果十分显著, 喷药后1~2 h即有成虫落地死亡, 1d后大量死亡, 以后死亡逐渐减少, 一直持续到20 d。统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3种药剂对光肩星天牛成虫有直接触杀作用, 而后两者更强。

2.2 爬行饲养试验

由表2可以看出光肩星天牛通过爬行或取食接触3种药剂而死亡, 持效期可达25d以上。3种药剂对卵的毒杀作用。

注:A试验虫数 (头) 、B校正死亡率

从表3可以看出, 3种药剂6个浓度对光肩星天牛卵期均有毒杀效果, 浓度大时可达84%以上, 经解剖可见幼虫刚蛀入木质部表层即死亡。经分析认为是幼虫孵化后咬穿覆盖卵粒上的粪便接触药剂中毒死亡之故。

3 结论

3.1 光肩星天牛2年1代, 成虫6月下旬出孔, 白天在树冠上部取食小枝皮层补充营养, 食量很大 (每头取食叶面积10 cm2左右) , 晚间下到枝下的皮缝产卵, 产卵1~2粒后再回到树冠继续取食, 成虫寿命20 d以上。

3.2利用持效期长 (25 d以上) 的绿色威雷8%氯氰菊脂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300倍液、氯胺磷1000~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300~500倍液喷洒树干及枝叶, 成虫通过取食产卵而触破胶囊中毒死亡。此3种药剂可杀死当年成虫90%以上, 而且对防治前已经产卵的防治效果也可以达到85%以上, 所以是值得推广的防治光肩星天牛药剂。

3.3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关键在于掌握好出孔期, 一定要在出孔盛期前或在个别个体开始产卵时防治为佳 (河南开封为6月中旬前后) , 即使个别个体推迟数天出孔, 通过爬行、取食, 同样可以接触到药剂而中毒死亡。另外, 此虫2年1代, 必须连续防治2年, 方可控制危害。而且喷药3~5 d后再喷1次, 防治效果会更好。

摘要:光肩星天牛是杨树、柳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 成虫出孔活动就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本次防治试验使用了绿色威雷、氯胺磷、40%氧化乐果乳剂三种药剂。这些药剂均具有药效高、有效期长等特点。25d后对成虫、幼虫的毒杀效果仍然分别在87%、82%以上。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防治

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论文 篇2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根部施药;药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38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4.025

Toxicity Analysis of Seven Pesticides on Controlling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by Root Application

YIN Hong-gang

(Tianjin Quarantine Inspection of Forest Insect Control,Tianjin300061,China)

Abstract: 7 kinds of pesticide were used to control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5% imidacloprid EC, 10% imidacloprid EC and 20% imidacloprid AS were the best pesticides to be used widely.

Key words: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root application;toxicity analysis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危害多种杨树、柳树及果树的严重蛀干害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杨柳树是天津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近年来,由于大量杨树、柳树林地面积的增加,为光肩星天牛的为害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宝坻区森保站张立平等曾采取打孔注药技术措施,对5%吡虫啉、10%吡虫啉、20%大力士、3%阿达克4种农药进行了筛选。打孔注药措施适用于胸径大于10 cm的林木,对于胸径小于10 cm的林木,打孔会影响幼树的生长,甚至造成风折,因此不适宜采取这种措施进行治理。而根部施药措施,可以避免这一矛盾的产生,由于根部施药与干部打孔注药两种措施对农药的吸收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需要对农药进行重新筛选,以确保对光肩星天牛的治理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材 料

新羽化光肩星天牛成虫288头,两年生苏柳,树木平均胸径7~8 cm,栽植密度为3 m×4 m。

药剂:15%吡虫啉乳油、10%吡虫啉乳油、6%吡虫啉水剂、2.5%高渗吡虫啉乳油、20%吡虫啉水剂、3%吡虫清乳油(阿达克)、5%啶虫脒。

1.2方 法

6月7日,在津南区八里台镇人工捕捉光肩星天牛新羽化成虫。6月8日,天津市外环线绿化带北辰区段,选择两年生苏柳24株,每3株为一组,分别进行标记。用尼龙网缝制隔离网24个,分别套在24株试验树树冠上。每个树冠的网内投放光肩星天牛成虫12头。在树干基部20 cm左右距离内挖3个深度在15~30 cm的坑。按照每厘米胸径1 mL原药的用量,将7种农药均匀倒至坑内,并用土将坑封上。用清水作对照处理。分别于投虫后的2,4,6,8,10,12 d观察死虫数量,并记录。

校正死亡数量=死亡数量-对照死亡数量

死亡率=死亡数量/投虫数量×100%

校正死亡率=校正死亡数量/(投虫数量-校正死亡数量)×100%

2结果与分析

施药治理光肩星天牛的效果调查如表1。7种农药均对光肩星天牛有一定的治理效果,其中15%吡虫啉乳油、10%吡虫啉乳油两种农药致死率达到100%,20%吡虫啉水剂致死率达到94.4%,表明吡虫啉类农药通过根部吸收率较高,吡虫清和啶虫脒根部吸收效率较低。同为吡虫林类农药的6%吡虫啉水剂、2.5%高渗吡虫啉乳油两种农药,采用根部施药技术防治效果较差(表2)。

3结 论

在对光肩星天牛进行根部施药治理中,药剂首选种类为15%吡虫啉乳油、10%吡虫啉乳油,其次为20%的吡虫啉水剂,其他4种农药治理效果相对较差,不宜采用根部施药措施使用。

在使用根部施药治理光肩星天牛时,要做好周边环境的调查工作,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要注意农药的用量。

参考文献:

光肩星天牛生活习性及防治 篇3

1 分布和为害情况

光肩星天牛在河北省分布广, 危害严重, 大多发生在平原区, 尤其是城镇的“四旁树木”, 如:庭院树、行道树、河岸树以及公园绿地的阔叶树受害较重, 受害株率达80%以上, 受害较重的树种有柳树、杨树、楝树、榆树、法桐、元宝枫等, 受害最重的是复叶槭和茶条槭, 这2个树种由于该虫的危害在河北已不多见了, 光肩星天牛已成为河北省阔叶树一大蛀干害虫。

2 发生及习性

光肩星天牛在河北省1~2年完成1代, 跨2~3个年度, 以幼虫和胚胎幼虫在枝干里越冬, 除成虫暴露于树木外, 便于观察防治, 其它虫态均隐蔽于枝干里生活, 难于发现不易防治。

2.1 成虫生活习性

2.1.1 羽化:

成虫在被害枝干里羽化, 经5~7天从蛹室内爬出。在枝干上咬呈圆形的羽化孔, 孔径1.5~2cm。经2年统计调查, 羽化始期为5月中旬, 末期为10月上旬, 其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7月中旬, 占全部羽化出孔率的68%以上;羽化出孔期较为集中, 在6月上旬~8月上旬。

2.1.2 成虫期:

成虫一般能活7~24天, 最长可活61天.成虫从羽化孔钻出后, 先啃食枝皮或树叶补充营养, 以后进行多次交尾, 不喜离开寄主, 即使受惊后也只能飞5~20m远, 飞翔能力较差, 喜在寄主上爬动, 一般经10天后开始咬产卵糟, 每个产卵糟产卵1粒, 雌虫一生可产卵20粒左右, 每日产卵1~5粒。产卵糟似新月型, 多咬在3~10cm粗的枝干外糟, 或30cm粗以下主干上, 以树干阳面较多。

2.1.3 成虫抗药力差:

经室内外多次试用, 一般胃毒、触杀, 内吸杀虫剂, 喷到虫体上, 或接触、胃毒均能杀死成虫.

2.2 卵和初孵化幼虫

卵产在卵糟的上方中部, 经10~30天孵化为幼虫, 在卵糟里为害使卵糟变为暗褐色, 常有树液流出, 并有虫粪排出贴在产卵孔上。卵未能孵化的产卵糟枯黄干燥。初孵化的幼虫沿着韧皮部啃食皮层, 在皮层为害近1个月, 开始往木质蛀入危害, 7~8月为初孵化幼虫为害盛期。

2.3 蛹

老熟幼虫在蛹室内化蛹, 蛹期15~20天。

3 防治措施

以防治成虫和初孵化幼虫为主, 认真处理虫源木, 消灭虫源, 同时加强养护管理, 保护天敌, 加强检疫等综合措施, 坚持防治3~5年, 定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3.1 加强预测预报, 适时喷药杀成虫

抓好成虫期的防治, 是减少虫源控制为害的关键, 在成虫羽化出孔盛期, 连喷2~3次药即可消灭大量成虫子产卵前。第1次喷药适期为刚看到成虫咬产卵糟, 河北省为6月中旬, 另外7月上旬、8月上旬也是关键喷药防治期, 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100倍液, 残效期长, 效果好, 如能连续防治几年, 即可压低虫口密度, 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3.2 利用熏蒸剂、内吸剂毒杀幼虫

用磷化铝熏蒸剂灌注排粪孔, 毒杀蛀入枝干内幼虫效果好, 每虫孔仅用药30~50mg, 或用300~500mg溴氰菊酯毒笔防治, 杀虫效果达95%以上。用300倍液以下氧化乐果或磷胺, 还可以用溴氰菊酯或速灭杀丁2000倍液, 喷涂当年排粪孔毒杀幼虫。

3.3 消灭虫源

对受害严重树木及时抹头更新, 并对修伐的有虫枝干集中进行药剂熏蒸处理。熏蒸处理方法:将有虫枝干码放整齐, 然后用塑料布盖严, 用磷化铝6g/m3 (每片重3g) 或用硫酰氟40~60g/m3, 熏蒸3~7天。同时要加强检疫, 防止虫害蔓延传播。

3.4 加强树木养护管理

选栽抗天牛树种, 适时浇水排涝, 树干涂白, 增强树木个体抗虫性能, 恶化害虫栖息环境, 对于抑制蛀干害虫的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

3.5 保护自然天敌

绿色威雷防治光肩星天牛药效试验 篇4

关键词:绿色威雷,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危害杨、柳、榆、槭、刺槐、苦楝、桑等。成虫啃食嫩梢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坑道,严重破坏生理机能,甚至全株死亡,是我国杨、柳等最主要害虫类群之一,能造成毁灭性灾害。

由于近几年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为在短期内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我们针对津南区特有情况进行绿色威雷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试验,现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药剂

绿色威雷:此药剂为南京林业大学与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微胶囊剂,通过害虫踩触立即破裂释放高效原液,由害虫足部附节进入其体内发挥药效。

1.2 防治对象

光肩星天牛。

2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八里台镇大孙庄高标准农田林网200m长的林带上,面积有2亩左右。该林带是1999年春栽植的速生柳,胸径已达到10公分左右,由于近两年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树干已布满虫孔,部分枝梢已经干枯。周围均是稻田。没有其他寄主,也没有其他病虫,可以排除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

3 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3.1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光肩星天牛在当地发生情况分两次进行。每次的试验分为两组,每组做3个处理,每个处理是400倍液(处理1)、200倍液(处理2)和100倍液(处理3)。每个处理为15株树。喷药后每4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20天。记录树上、树下的死虫数,计算死亡率。

3.2 试验方法

本试验历时三年,2004年是在5月27日和7月3日分别进行了两次防治试验,根据2004年的实验观察,2005年在5月30日和2006年在6月2日进行的喷药试验。并观察记录死虫数以及羽化孔数。

3.3 实验结果

3.3.1 2004年进行两次喷药试验后观察,用绿色威雷防治天牛的最佳防治期是在5月底和6月初。

2004年羽化孔统计:

第一组:

处理1:180,处理2:169,处理3:198,合计:547。

第二组:

处理1:163,处理2:157,处理3:201,合计:521。

3.3.2 2005年的实验结果

羽化孔的统计:

第一组:处理1:173,处理2:172,处理3:181,合计:526。

第二组:处理1:182处理2:163处理3:179,合计:524。

第一组不同药剂浓度下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154,活虫数22,合计176,死亡率87.5%。

处理2:死虫数156,活虫数16,合计172,死亡率90.7%。

处理3:死虫数176,活虫数16,合计192,死亡率91.7%。

第二组不同药剂浓度下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149,活虫数22,合计171,死亡率87.1%。

处理2:死亡率183,活虫数18,合计201,死亡率91.0%。

处理3:死亡率173,活虫数17,合计190,死亡率91.1%。

3.3.3 2006年试验结果2006年羽化孔的统计:

第一组:处理1:173,处理2:172,处理3:181,合计526。

第二组:处理1:182,处理2:163,处理3:179,合计524。

第一组不同药剂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85,活虫数14,合计99,死亡率85.9%。

处理2:死虫数88,活虫数9,合计97,死亡率91.0%。

处理3:死虫数90,活虫数10,合计100,死亡率90.0%。

第二组不同药剂的死亡率

处理1:死虫数75,活虫数11,合计86,死亡率87.2%。

处理2:死虫数93,活虫数9,合计102,死亡率91.2%。

处理3:死虫数85,活虫数7,合计92,死亡率92.3%。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羽化孔数分析

因为光肩星天牛在本地区为两年一代,因此2004年的防治作业对2005年成虫的羽化数没有影响,两组成虫羽化孔数相差分别为3.9%和0.5%。2004年和2005年的成虫羽化数量基本一样,也说明了绿色威雷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没有效果。通过2004年和2006年的羽化孔数比较两组相差为40.8%和39.3%,可以看出存在显著差异,经过2004年的防治成虫产卵的数量明显减少,成虫的数量也是大幅度的减少。

3.4.2 成虫死亡率分析

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论文 篇5

1 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1.1 分布与为害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eh) 又名柳星天牛、白星天牛, 俗名老牛、花牛, 幼虫又称凿木虫。属鞘翅目沟颈天牛科。在国内分布很广, 其中以华北、西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幼虫食性杂, 蛀食为害杨、柳、糖槭、元宝枫、樱花、泡桐、苦楝、红叶李、日本晚樱、枫杨、加杨、龙爪柳、白榆、桑、栾、海棠、苹果、柑橘和刺槐等, 是杨、柳树上的主要害虫。

1.2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为30 mm左右, 雄成虫体长为20 mm左右。体翅均为漆黑色, 翅面上有不规则的白斑, 前胸两侧各有1个突起。触角鞭状, 雌虫触角等于或短于体长;雄虫触角超过体长。卵白色, 长椭形, 稍弯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55 mm左右, 筒状, 乳白色, 前胸背板有凸字形浅褐色斑纹。蛹黄白色, 离蛹型。

1.3 生活习性

该虫在山西省临汾地区2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树内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化蛹, 蛹期为20 d左右。6~7月为成虫羽化期, 10月还可见到个别成虫。成虫羽化后取食嫩枝条的皮, 以补充营养。其飞翔力弱, 敏感性不强, 具假死性, 容易捕捉。成虫产卵前先在树枝干上啃成椭圆形刻槽, 将卵产在槽内, 每槽产卵1粒, 其后用分泌物封闭, 以保护卵, 卵期为20 d左右。幼虫共5龄, 初孵幼虫先吃刻槽周围腐烂部分和韧皮部, 3龄后的幼虫才蛀入木质部, 幼虫为害期在每年的3—11月。幼虫孵化后取食韧皮部, 将褐色粪及蛀屑从产卵孔排出。虫道随着虫体增长而加大和加宽, 3龄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时, 所排出的只是木丝。幼虫于11月开始越冬。

2 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时期, 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和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春、夏防治越冬幼虫, 夏、秋捕杀成虫和虫卵, 秋季主要杀灭当年新孵化的幼虫。

2.1 春、夏越冬幼虫的防治

光肩星天牛咬破树干产卵, 卵孵化后首先在皮层下取食, 经过一段时间后, 一般以2~3龄幼虫蛀入木质部。根据其生活史, 尽量将其消灭在蛀入木质部之前, 可用人工挖虫或锤击将卵杀死。已进入柳树枝干木质部的越冬幼虫, 在气温达到8℃时开始活动, 12℃时便进入危害盛期。在临汾地区, 开始活动的时间大体在4月上旬左右。此时, 注意观察树下天牛的排泄物, 即木屑, 一旦发现便进行防治。按照排泄物下落的位置寻找树上天牛虫孔所在, 用刻刀将虫孔周围树皮刻开, 寻找天牛蛀洞, 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蛀洞, 随时发现随时堵, 直到幼虫化蛹不易发现为止[1]。

打孔注药, 在5月初幼虫开始活动时进行。距树根30~50 cm处绕树打3个孔, 孔与树向下成45°, 将久效磷或14%吡虫啉·敌敌畏原药注入3个孔中, 根据树径大小, 每株树注入10~20 m L, 然后用黄泥封孔。

2.2 夏、秋成虫的喷药防治

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既费工, 又费时, 在较细树枝上的天牛幼虫无法使用毒签。因此, 人工捕杀或喷药灭杀成虫是天牛防治的关键环节。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 直到8月底前后结束。抓住天牛成虫具有后食性、补充营养、刻槽产卵的特点, 抓紧时机, 灭杀成虫和虫卵。由于天牛幼虫在化蛹、羽化前, 要在柳树枝干上开凿羽化孔, 最明显的标志是树下有红色细碎的树皮屑。这时已进入雨季, 遇降雨后捕捉天牛成虫, 于产卵前更多地消灭成虫, 可减少虫害程度, 且人工防治可避免药物防治造成的污染[2]。

此期对天牛危害严重的柳树用药物试喷, 若捕捉到天牛成虫, 即可开始喷药灭杀成虫。用40%久效磷2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 或90%杜邦万灵粉3 000倍液喷打全树, 包括枝叶和树干, 一定要喷打严密, 以发挥药物胃毒和触杀的双重效果, 灭杀成虫和新产虫卵。由于雨水冲刷药物和药效期的限制, 争取每7~10 d喷打1次, 保证药物杀虫力。

2.3 秋季新孵化幼虫的防治

9月上旬, 当年新孵化的幼虫即开始活动, 柳树枝上虫孔有幼虫侵害分泌的黏液流出并落到地面, 此时幼虫还未进入柳树枝干的木质部, 是喷药灭杀幼虫的有利时机, 可用上述久效磷等药物进行喷打, 喷打的重点为粗度在2 cm以上柳树的树枝、树干及虫孔, 喷药要严密, 每7~10 d喷药1次。对进入木质部的幼虫, 用刻刀挖掘, 直接捕杀, 并结合毒签防治[3]。

2.4结合修枝和采取截头保干措施防治天牛幼虫, 促进树木复壮

天牛幼虫进入柳树的木质部后, 喷药防治无效, 在较细的树枝上又无法用毒签防治。因此, 结合树木的冬季修剪, 进行害虫防治是一项重要措施。仔细观察虫孔, 去除带有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树枝。对虫口密度大、树势又较差的柳树, 可以采取截头保干复壮树木的技术措施。其方法是:去除原有树冠, 仅保留主干和部分主枝基部, 保留的树体部分以高2.5~3.5 m为宜。过高不利于截头操作和今后的病虫害防治, 过低新发的枝条易受人为破环。原分枝点较低的柳树截头, 需要保留多个分枝。留下的所有分枝, 其截口高度要基本一致, 以利今后新枝的均衡生长。截口要处理平整, 以便伤口愈合, 对有虫孔及腐洞的截口, 用石硫合剂拌水泥填堵, 截口用石硫合剂或油漆涂刷, 以防病腐。对截头保干的柳树要严格检查树干上的虫孔, 用药物杀灭, 以彻底防治天牛, 对截下的树枝集中销毁, 彻底清除病虫源。并加强截头保干柳树的水肥管理。由于截头后, 柳树根冠比得到调整, 加强水肥, 增强树势, 枝叶茂盛, 可增强对蛀干害虫的抵抗能力。截头降低了柳树树冠的高度, 便于今后害虫的防治。3年后截头柳树, 其树冠即可达到截头前的冠幅。

摘要:介绍了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 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以为柳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柳树,光肩星天牛,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钧林, 高祖训, 陈健, 等.蛀干害虫专用药剂防治柳树光肩星天牛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1990, 3 (1) :95-97.

[2]白菊, 段新满.柳树蛀干害虫的综合防治[J].花木盆景, 2002 (3) :28.

[3]蔡纪文, 吕庆茹.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及防治方法[J].林业月报, 1999 (1) :22.

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论文 篇6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别名光肩天牛,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近2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黑色带有光泽, 20~35mm长, 7~12mm宽;触角11节, 基部蓝黑色;每个覆翅有约20个白斑。主要寄生于悬铃木、柳、杨, 幼虫蛀食树干, 成虫咬食树叶、树皮甚至木质部位, 轻者降低木材质量, 重者致树木枯梢、风折。

1.1 习性

光肩星天牛一年一代或两年一代。以幼虫或卵越冬, 来年4月份气温达到10℃以上时幼虫开始活动。5~6月下旬幼虫化蛹, 从做蛹室至羽化为成虫, 共需41天左右。成虫主要活动时间为6~10月, 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下旬。光肩星天牛6月中左右成虫产卵, 卵期16天左右, 至6月底幼虫出现, 11月份气温下降到6℃以下开始越冬。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本试验作物为意杨, 防治对象为杨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供试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脂 (安徽康宇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用药剂分别是400倍液、500倍液、600倍液, 用清水作对照。

2.2 试验地点

新蔡县余店镇蛟停湖林场, 使用树龄为4~6年生, 株行距为2×3, 树高11.5m树势中等的树材。

2.3 作业安排

设试验药剂3个浓度及清水对照4个处理。各处理设4个重复小区, 每试验小区面积10m×10m, 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取5株作为调查样株, 小区之间随机排列。

试验安排在每年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盛期的6月中旬的晴天、无风时段, 要求最高气温在31℃。施药采用电动喷雾器, 喷雾在树干、大枝和树冠层害虫出没处, 药量15L/单株。

喷药前需调查虫口基数, 喷药后在第1、3、7、14天分别调查各小区成虫数量。调查时按树干、大枝、树冠3处, 选树干3个部位;大枝3个;树冠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1枝条, 统计成虫数量。

2.4 调查结果

(数量/头)

3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2.5%高效氯氟氰菊脂微囊悬浮剂对杨树光肩星天牛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天后, 400倍液、500倍液、600倍液中两年成虫死亡率均值分别达到93.9%、93.65%、和93.51%;2天后药效显著, 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97.0%、98.12%、和95.95%.随着时间的延续, 其防效虽有些下降, 但一直比较稳定。

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论文 篇7

本试验是以水提法对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利用不同提取条件来筛选适宜天牛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流程, 为开发和利用光肩星天牛多糖提供技术支持。利用苯酚-硫酸法在检测多糖含量的差异, 通过试验来对比温度、提取次数及料液比等不同提取条件因素, 提取后多糖的得率情况, 为科学利用光肩星天牛这一药用资源昆虫, 开发昆虫类相关的保健药品及功能性食品提供技术支持[2~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光肩星天牛原药材采自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杨树上, 经佳木斯大学昆虫所吕冬云教授鉴定为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经过40℃鼓风干燥后, 采用中药精细粉碎机制成供试粉末, 多糖提取前将粉干用有机溶剂石油醚进行预处理, 最后将材料放于40℃培养箱进行干燥保存。

1.2 仪器与试剂

鼓风干燥箱、粉碎机、恒温水浴锅、60目筛、pH计、循环水式真空泵、恒温水循环器、旋转蒸发仪、离心机等。

石油醚 (沸程60°) 、无水乙醇、氯仿、乙醚、氢氧化钠、盐酸、双蒸水等。

1.3 样品处理

天牛药材经中药粉碎机粉碎, 过40目分样筛, 放于40℃恒温干燥箱内保存备用。采用石油醚或乙醚等有机溶剂可以除去供试粉末中的昆虫特有的脂溶性杂质。按照石油醚/原料=3/1 (V/W) 的比例进行处理, 在常温下处理12h, 用抽滤瓶进行抽滤, 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处理样品重复次, 干燥后恒温保存。

1.4 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是将水和待提取物按一定料液比混合, 水浴加热浸提, 过滤旋转蒸发仪浓缩体积, 沉淀完全析出后进行低速离心, 沉淀物经无水乙醇洗涤, 低温干燥后可得天牛多糖。

操作步骤是精确称取天牛粉末, 放入石油醚在70℃条件下进行脱脂2 h, 抽滤, 按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各因素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 获得相关试验数据。

1.4.1 天牛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共设定了4个因素条件, 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 各试验因素的梯度范围分别包括:提取时间 (A) :0.5~2.5h;料液比 (B) : (1/10) - (1/30) ;提取次数 (C) :1~5次, 提取温度 (D) :60~100℃, 每个因素进行了3个重复试验, 以提取得到的多糖平均值作为试验参数, 以此来确定各单因素对天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4.2 天牛多糖提取的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 我们设定了优化提取的不同条件, 并选择浸取时间 (A) 、料液比 (B) 、提取温度 (C) 、提取次数 (D) 这4个提取因素开展了正交试验, 并采用L9 (34) 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 各提取多糖的因素水平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提取试验

当浸提时间为2h时, 多糖含量为10.39%;料液比为1:30时, 多糖含量为13.09%;浸提温度为100℃时, 多糖含量为14.34%;提取次数为5次时, 得到的多糖的含量为9.39%, 具体提取结果见图1~4。

2.2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的方法与结果见表2。由此表我们可以得出, 不同提取因素对星天牛多糖含量影响顺序为:C>D>A>B说明提取温度对在牛多糖含量提取影响显著, 其次为提取次数, 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相对较小。从而确定光肩星天牛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1C2D3, 即提取时间为1.5h, 料液比为1:10, 提取温度为70℃, 提取次数为3次时提取多糖得率最高。

3 讨论

3.1 不同提取时间与天牛多糖提取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我们增加提取时间时, 提取得到的天牛多糖含量也逐渐增加, 提取时间在0.5~1h间多糖含量增加的幅度明显, 当提取时间增加到1.5~2h时提取得到的天牛多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小, 天牛多糖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即多糖逐渐在提到液逐渐溶出。

3.2 不同料液比对天牛多糖提取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天牛多糖随着料液比的变化, 天牛多糖含量不断升高。当浓度梯度的幅度逐渐增大时, 供试材料中的细胞内容物的扩散动力也逐渐增大, 使得天牛多糖溶出物逐渐增多。通过试验确定料液比为1:30时, 提取得到的天牛多糖含量最高。

3.3 不同提取温度与天牛多糖提取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天牛多糖随提取温度的增高多糖含量不断升高, 从60℃开始一直到90℃增加幅度非常显著, 原因是多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含量逐渐增多, 表现出提取温度对天牛多糖提取具有显著的影响。当温度升高到100℃以上时再加温, 多糖含量的不再增加, 而当温度较低时, 多糖得率不高。

3.4 不同提取次数与天牛多糖提取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天牛多糖的含量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多而呈上升趋势, 即提取次数增加时, 天牛多糖的溶出效果也越好。实验发现, 当提取次数达到数值时, 提取次数增多后多糖的含量增加不明显, 而过多次数的多糖提取在操作时相当麻烦, 也明显增加了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的工作量。我们在实验中也尝试增加了对残渣中多糖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的长度, 结果表时, 浸提次数虽然增加但是对天牛多糖提取率无明显影响, 而且提取次数的增加也会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 我们最后确定了提取3次作为最佳的提取次数。

3.5 天牛多糖提取工艺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我们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天牛多糖提取的条件因素主要包括: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通过我们设定的正交试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提取温度对光肩星天牛多糖含量影响极显著, 其次影响因素为提取次数, 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相对小。通过试验我们得到光肩星天牛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A2B1C2D3, 即最佳节提取时间为1.5h, 料液比为1:10, 提取温度70℃, 提取次数3次。

通过正交试验我们对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我们可获得大量、优良的光肩星天牛多糖, 这将为我们后期研究天牛多糖成分和对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等试验提供很好的帮助。

摘要:目的:通过正交试验, 采用不同提取条件对光肩星天牛多糖进行提取试验, 用于天牛属中药多糖的开发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光肩星天牛多糖进行提取试验, 通过单因素试验来确定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用苯酚-硫酸进行光肩星天牛多糖含量检测。结果:试验得出的天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时间1.5h, 料液比1:10, 提取温度70℃, 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对光肩星天牛多糖提取的影响显著, 其次为提取的次数, 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结论:天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是以提取温度为主, 即提取时间的不断延长, 细胞破碎越完全, 多糖溶出的越多, 所得多糖含量则越高。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多糖,热水浸提法,提取工艺,提取条件优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网络语言暴力下一篇:城市隧道消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