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

2024-10-12

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共8篇)

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 篇1

1 病因

羊羔痢疾是一种急性毒血症, 主要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2~3日龄羔羊最为突出。羊羔痢疾主要是通过羊羔消化道感染, 同时也可能通过脐带或者各种创伤感染。母羊妊娠期如果出现外部环境变化或者营养不良等现象, 则会导致羊羔痢疾等发病率上升。

2 临床症状

羊羔痢疾的潜伏期一般为1~2 d, 最短为十几个小时。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上升、精神异常、眼睑肿胀、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等。在病发初期, 羊羔粪便呈糊状, 并且粪便有少量的气泡、黏液和血液, 粪便有恶臭味, 羊羔逐渐出现各种变化和反应。如果羊羔在出现痢疾之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那么羊羔在1~2 d内出现死亡。患病羊羔出现粪便稀少、神经萎靡、卧地不起、呼吸异常, 最终导致羊羔死亡。

3 病理变化

患病死亡羊羔剖检尸体消瘦, 各个部位出现变化, 其表现为被毛粗乱、结膜苍白、口腔及鼻腔发绀等症状。同时表现病体出现严重的脱水状况, 眼窝下陷。消化道病变是最为突出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胃肠有卡他性炎症、粘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等症状, 大部分消化道出现溃烂的症状。总的来讲, 痢疾病症病变以消化道为主要的病变特征, 病体各个部位均出现不同的异常变化。

4 临床诊断

羊羔痢疾已经成为养羊产业中最为主要的疾病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病变, 可以初步对羊羔痢疾流行病做出相应的诊断。但是如果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诊断, 则需要进行实验观察, 鉴定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不同原因导致的下痢。

5 防治

5.1 注射疫苗

在注射疫苗方面, 应该在每年的秋季进行疫苗注射, 首先对其注射羔羊痢疾苗或厌气菌七联干粉苗, 同时在母羊分娩2~3周之内再进行一次接种。

5.2 优化饲养管理

根据羊羔生长的条件优化和改善羊羔的生长环境, 在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处理,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减少对羔羊的应激。在牧羊环孕期间以及妊娠之后, 采用优质饲料进行喂养。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让羊羔尽早开食, 要根据羊羔的体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喂养。在疾病控制方面, 在羊羔的饮用的水和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 确保羊羔饮食健康和安全。

5.3 控制感染

对于轻型腹泻的患病体, 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口服适量乳酶生、食母生, 1次灌服, 每天服3次, 连用2 d。对于中型患病体, 要结合抗生素及磺胺药物, 可选用恩诺沙星注射液, 1月龄内羔羊3 m L/只, 1月龄以上羔羊5 m L/只。乙酰甲喹注射液, 1月龄内羔羊2 m L/只, 1月龄以上羔羊6 m L/只。硫酸庆大霉素, 每千克体重1 500国际单位, 肌肉注射, 2次/d。复方黄连素20 mg、链霉素0.5 g, 肌肉注射或灌服, 2次/d。

摘要:养羊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为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养羊业的发展过程中, 羊羔季节性死亡已经成为制约养羊产业发展中最为主要的风险, 对整个产业以及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运用现代兽医知识来防止羊羔痢疾的发生以及治疗,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养羊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羔羊痢疾,腹泻,毒血症

羔羊须防痢疾 篇2

一、预防措施:在产羔前,羊圈应用5%来苏尔或10%生石灰水进行消毒,以扑灭圈内的病源。羔羊出生后,脐带要用碘酒涂搽,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受潮。母羊分娩后,喂给混有麸皮的温粥,以助消化及催乳。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乳房,尽快让羔羊吃上初乳。加强对哺乳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羔羊出生后体质健壮。发现病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

二、治疗措施

1.治疗细菌性痢疾。早期用青霉素,每公斤体重1万~1.5万单位,链霉素0.5~1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或每只病羔静脉注射羔羊痢疾血清20~30毫升;或用敌菌净、磺胺-5-甲氧嘧啶各1片,首次加倍,每天1次,连用2~3天。

2.治疗胃肠炎性痢疾。用红霉素10毫克,维生素C 1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0~3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并用土霉素1~2片,酵母片2~4片,混合口服,每天1~2次;或用葡萄糖10克,氯化钠1.75克,碳酸氢钠1.25克,氯化钾0.75克,温开水500毫升混合,每次灌服50~100毫升,每天3次,同时每公斤体重用呋喃唑酮10毫克,分2次灌服,疗效更好。

3.治疗营养不良性下痢。可在母羊饲料中补加蛋白质较丰富的饲料,如炒熟的黄豆粉,优质鱼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并抽取母羊血液20~30毫升(抽前加抗激剂),给羔羊静脉注射,效果明显。

(广西兽医研究所 刘子权 邮编:530001)

羔羊痢疾的防治 篇3

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羔羊, 以2~3日龄发病最多,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母羊体质差, 所产羔羊发病率也高, 气候寒冷和气温变化较大的月份 (1~3月份) 的发病率最高。

2.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天, 精神不振, 不吃奶, 不久腹泻、恶臭, 有的稀薄如水, 颜色有的黄绿、有的灰白, 后躯被稀便污染, 体温脉搏多无明显改变, 后期有的排血便, 羔羊逐渐虚弱卧地不起, 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死亡。病羊尸体脱水, 皱胃有凝乳块, 回肠充血发红, 有大小不等的溃疡, 有的肠内容物呈红色,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用病死羔羊粪便涂片染色镜检, 发现大量魏氏梭菌。

3. 治疗

羔羊痢疾的防治技术 篇4

关键词:羔羊,痢疾,防治技术

羔羊痢疾, 俗名红肠子病, 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病症, 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 其中以2~5日龄的发病最多, 常使大批羔羊死亡。该病以剧烈腹泻、小肠发生溃疡和迅速大批死亡为特征, 多发生于气候寒冷、变化剧烈的冬春季节, 如刮大风、下大雪之后流行严重, 死亡率很高, 给养羊业造成巨大损失。

1致病原因

该病的病因很复杂, 在不同地区, 病原不同, 主要由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肠球菌和饲养条件性因素等, 因羔羊的抵抗能力较差, 病菌最易感染, 多以7日龄以内的羔羊为主。传播源为病羔羊粪便, 经消化道、脐带和创伤感染, 潜伏期一般为1~2 d, 有的出生几小时, 因病原菌不同而异。

1.1厌氧性羔羊痢疾:病原为产气型荚膜梭菌。

1.2非厌气性羔羊痢疾:病原体主要是大肠杆菌。此外, 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等也可以致病。

1.3其他因素:如羔羊体质瘦弱, 气候寒冷, 受冻, 饥饱不均, 拥挤, 羊舍及环境卫生条件差, 羔羊感冒、肺炎等, 均可诱发本病。

2临床症状

病初羔羊精神萎靡, 垂头弓背, 不吃奶, 腹壁紧张, 触摸有痛感, 继而发生粥状或水样腹泻, 排泻物初呈黄色, 以后变为黄绿色、棕色或灰白色, 并有恶臭味, 体温升高至39.5℃, 后期严重时眼窝下陷, 被毛粗乱, 病羔逐渐虚弱、脱水, 卧地不起, 肛门失禁, 粪中带血, 甚至全为液, 身体震颤、哀叫, 经1~3 d衰竭而死亡。有些病例羔羊表现腹胀, 不下痢, 或仅排少量稀粪, 腥臭难闻, 四肢瘫痪, 卧地不起, 呼吸急促, 黏膜发紫, 口流泡沫状唾液, 头向后仰, 最后昏迷, 常在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内死亡。死检主要表现为肠道可见出血性炎症, 肠黏膜溃疡和坏死, 溃疡面大小不一, 部位不定, 可见于大肠, 有的在小肠, 应采刚死亡的病羔肠内容物, 肠系膜淋巴结、心血等, 做微生物学检查以确定病原。

3诊断要点

3.1患病羔羊发生剧烈腹泻, 粪便恶臭, 稠如面糊, 或稀薄如水, 呈黄绿, 黄白或灰白色, 后期粪便含有血液。

3.2剖检死亡羔羊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消化道、小肠 (尤其是回肠) 黏膜充血发红, 可见到直径为1~2 mm的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3.3虽然依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变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确诊须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和毒素检测。

3.4该病应注意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引起的羔羊下痢相区别。

3.4.1由沙门氏菌所致的下痢, 粪便内也混有血液, 剖检时真胃和肠黏膜潮红并有出血斑点, 由脏器或心血能分离到沙门氏菌。

3.4.2由大肠杆菌或肠肠球菌引起的羔羊下痢, 用魏氏梭菌免疫血清预防无效, 而用大肠杆菌或肠球菌免疫血清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预防措施

4.1保温

放牧中所产羔羊, 用毡毯包裹, 防止受凉妊娠羊留圈产羔, 并设法提高舍温, 羊圈尽可能保持干燥, 避免潮湿。

4.2母羊保膘

搞好母羊上膘、保膘工作, 使所产羔羊体格健壮, 抗病力强。

4.3科学合理哺乳

可避免羔羊饥饱不均。母羊在圈附近放牧, 适时回圈哺乳, 给母羊补饲。

4.4搞好羊舍卫生

定期用10%~20%石灰乳或5%~10%漂白粉溶液喷洒羊舍及周围环境, 保持羊舍卫生。

4.5清洁接生羊羔

产前产后对圈舍彻底清理消毒, 接羔时注意清洁。

4.6疫苗预防

在母羊产后14~20 d皮下或肌肉注射5 m L厌气性五联菌苗, 也可用羊六联菌苗 (羊厌气菌五联苗+大肠杆菌) 进行预防接种。

4.7适时哺乳

初生羔羊吸吮免疫母羊的奶汁, 可获得被动免疫力, 应做好接羔工作, 适时哺乳。

4.8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常发羔羊痢疾地区, 在羔羊生后12 h内灌服土霉素0.15~0.2 g, 1次/d, 连服3 d。

4.9针剂预防

4.9.1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 肌肉注射六茜素针剂, 0.25 mg/ (kg体重) , 1次/d, 连用3 d。

4.9.2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 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2 m L, 2次/d, 连用3 d。

5治疗

治疗该病以清理肠道与除菌消毒为主, 对病羔羊要及早发现, 仔细护理, 积极治疗。

5.1药物疗法

5.1.1用胃管灌服6%硫磺镁溶液 (内含0.5%福尔马林) 30~60 m L, 经6~8 h后, 灌服0.5%高锰酸钾溶液20~30 m L, 第二天再灌服1次。

5.1.2土霉素0.2~0.3 g, 可加等量胃蛋白酶, 水调灌服, 2次/d。

5.1.3呋喃西林5 g, 磺胺脒25 g, 次硝酸铋6 g, 加水100 m L, 混匀, 灌服4~5 m L/次, 2次/d。

5.1.4磺胺眯0.5 g, 鞣酸蛋白、碳酸氢钠各0.2 g, 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 g, 水调灌服, 3次/d。

5.1.5板蓝根5~15 g, 煎汤内服, 或用板蓝根冲剂1~2包 (人医用药) , 温开水冲服, 2~3次/d, 连用2~3 d。

5.1.6中药疗法。 (1) 每次3~5 m L泻痢宁内服, 3次/d, 3 d为1个疗程。 (2) 乌梅散。乌梅散配方:乌梅 (去核) 、炒黄连、郁金、甘草、猪苓、黄芩各10 g, 诃子、焦山楂、神曲各13 g, 泽泻8 g, 干柿饼1个 (切碎) 。将各药混合捣碎后加水400 m L, 煎汤150 m L, 红糖50 g为引, 用胃管灌服, 30 m L/次。 (3) 如拉稀不止, 可再服1~2次, 承气汤加减:大黄、酒黄琴、焦山檀、甘草、积实、厚朴、青皮各6 g, 将各药混合后研碎加水400 m L, 再加入朴硝16 g, 用胃管灌服。

5.2注射疗法

5.2.1肌肉注射4万~5万U的青霉素, 2次/d。

5.2.2板蓝板注射液5~10 m L, 2次/d, 肌肉注射, 连用2~3 d。

5.2.3黄芪多糖注射液4~5 m L, 1次/d, 连用2~3 d。

5.2.4六茜素针剂, 按每次0.25 mg/ (kg体重) , 用注射用水稀释后, 1次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2 d。

5.2.5若有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者, 可用地塞米松2~3 m L、庆大霉素4万~6万U、VC 2~4 m L, 1次分别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2 d。

5.3验方疗法

酸奶水50 m L, 红糖25 g, 加温至40℃左右, 候温内服, 每只每次30 m L, 3次/d。

5.4口服补液盐疗法 (ORS)

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 可给病羔饮服口服补液盐代替静脉输液疗法。配方: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小苏打2.5 g、葡萄糖20 g、温开水1 000 m L, 溶解后供病羔羊自由饮用, 2~3次/d, 连用2~3 d, 然后再改饮用常水。

5.5高免血清疗法

5.5.1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0.5~1 m L, 给初生羔羊肌肉注射, 可预防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

5.5.2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3~10 m L, 肌肉注射, 治疗羔羊痢疾效果显著。

5.6其它疗法

波尔山羊羔羊痢疾的防治 篇5

1 症状

病羊以剧烈腹泻和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病初羔羊精神沉郁, 之后发生腹泻, 粪便颜色呈黄白或灰白色, 黏稠或粥样, 恶臭, 后期出现血便, 病羊卧地不起。有的病羊腹胀而不下痢或排少量稀粪, 呈神经症状, 角弓反张, 四肢瘫软, 卧地不起;呼吸促迫, 口流白沫, 直至昏迷, 过数小时后痉挛而死。

2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或出血;小肠黏膜充血或出血, 有的出现溃疡和坏死。

3 治疗

根据病情,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治疗与护理相结合。

病初可用土霉素0.2~0.3 g加胃蛋白酶0.2~0.3 g, 加水灌服, 每日2次。氧氟沙星按每千克体重3~5 mg肌注;同时灌服次硝酸铋0.2 g, 每日2次, 连用3 d。磺胺咪 (SG) 0.5 g、鞣酸蛋白0.2 g、次硝酸铋0.2 g、重碳酸钠0.2 g加水混合喂服, 每日3次。脱水严重的羔羊可加磺胺嘧啶钠20 m L, 5%碳酸氢钠20 m L, 5%糖盐水500 m L, 静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 d;腹痛不安、流涎不止的病羔, 可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0.2~0.3 m L;心脏衰弱的病羔可皮下注射25%安钠咖0.5~1 m L。

4 预防

(1) 加强母羊饲养管理, 做好秋季抓膘和哺乳期的补饲工作, 增加母羊的抗病能力。确保初生羔羊健壮、乳汁充足。

(2) 定期预防, 每年秋季用羊五联疫苗接种2次, 间隔时间以半月为宜。产前2~3周再接种1次, 保证羔羊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

(3) 消毒隔离。接羔过程中做好用品消毒和护理。保证母羊体躯、乳房、产房、用具等清洁卫生。羔羊脐带用碘酒严格消毒。一旦发现病羔应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羊场、用具、设施等用5%来苏儿彻底消毒。将健康羊群转移到未被污染的、干燥的场地。

(4) 做好育羔工作, 用0.1%~0.2%高锰酸钾或湿热盐水擦拭母羊乳房、乳头。冬季注意羔羊保暖。保证羔羊吃足初乳。

浅谈羔羊痢疾的防治 篇6

1 病因及流行情况

本病以7日龄以内羔羊多发, 尤以2~3日龄为主, 一般在产羔初期零散发病, 产羔盛期发病较多。母羊带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环境污染, 气候骤变和羔羊本身营养不良, 体质瘦弱, 哺乳不当, 饥饱不均, 使其羔羊抵抗力减弱, 病原侵入小肠, 大量繁殖, 都可引发本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在发病初期, 羔羊发病突然, 喜卧不食, 腹痛剧烈, 排出黄色稀便或血便, 陷入昏迷死亡。发病较慢, 羔羊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低头弓背, 不食喜卧, 身体严重消瘦, 虚弱脱水, 眼球凹陷, 肛门失禁, 排粪时里急厚重, 发出哀鸣声, 病羔后期被毛粗乱, 卧地不起, 两眼闭合惊跳, 四肢瘫痪, 呼吸急促, 口流白沫。全身痉挛, 角弓反张, 体温降至常温下, 数小时内昏迷死亡。

3 剖检症状

真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粘膜及粘膜下层出血水肿有坏死灶。小肠回肠处呈出血性坏死和溃疡, 并伴有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肝脏充血肿大, 肾表面有放射状充血, 条纹。心包积液有出血点, 肺有充血区或瘀斑。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措施

应根据当地条件和实际情况选用治疗方案, 对病羔要早发现, 早隔离, 早治疗, 精心护理, 以抗菌, 消炎, 解毒, 止泻和调理胃肠机能的综合方法, 提高治愈效果。

4.1.1 血清疗法病羔皮下或静注抗羔羊痢疾血清10~25 m L。

4.1.2 硫酸镁, 福尔马林, 高锰酸钾合剂;

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 6%硫酸镁溶液30~60 m L, 隔6~8 h后, 在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0~20 m L。

4.1.3 抗生素根据药敏实验结果, 可选用氨苄

青霉素等敏感药物, 边治疗边观察, 及时调整药物, 防止产生耐药性。如可用土霉素或胃蛋白霉各0.2~0.3 g, 加水灌服, 每日两次。羔羊病初可用较大剂量青霉素或链霉素, 每头每次肌注20万单位。磺胺类药物对本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治愈率可达98%。

4.1.4 对腹痛, 失水, 心衰, 消化不良, 兴奋, 并发肺炎, 久痢不止的可选用对症治疗。

如腹痛不安, 皮下注射50%安乃近0.5~1m L。失水严重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 m L。心衰皮下注射咖啡因0.5~1 m L。食欲不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呈现神经症状可皮下注射0.05%硫酸阿托品0.5~1 m L。并发肺炎可用青、链霉素各20万单位混合注射。

4.2 预防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出生羔羊的饲养管理,

冬季羔羊痢疾防治 篇7

预防:加强母羊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 应合理哺乳, 避免饥饱不均。加强脐带消毒和圈舍的消毒。羔羊出生后12 h内, 每只灌服土霉素0.15~0.2 g, 每天灌服1次, 连续灌服3 d。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搞好预防接种。在该病易发地区, 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 剂量和用法参照说明书, 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在母羊分娩前30 d和分娩后20 d, 给其分别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 m L和3 m L, 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治疗:给患病羔羊灌服0.2~0.3 g土霉素和0.2~0.3 g胃蛋白酶, 每天灌服两次。也可用磺胺脒0.5 g、鞣酸蛋白0.2 g、次硝酸铋0.2 g、小苏打0.2 g, 用适量水将其混合后一次灌服, 每天服3次。还可将敌菌净与磺胺类药物按1∶5的比例混合后灌服病羔, 每公斤体重用药30 mg。对腹泻脱水的羔羊, 每天补液1~2次, 每次口服补液盐20~100 m L。

一起羔羊痢疾的防治与体会 篇8

1 发病情况

福安市城阳镇某闽东山羊饲养场饲养本地品种闽东山羊100余只, 由于业主疏于管理, 羊圈低矮潮湿, 通风不良, 加上连绵的雨水季节, 在2012年3~4月份, 陆续有20余只羔羊在出生后3~5 d相继发病, 发病率20%。畜主自用痢立停、环丙沙星等药连续治疗几天, 病情仍不见好转, 并死亡8只, 病死率近40%。

2 临床症状

感染的羔羊潜伏期为2~3 d, 患病羔羊初期精神萎顿, 体温39.5~40℃, 低头拱背, 不愿意吃乳, 不久就发生腹泻, 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并有恶臭味, 有的稠如面糊, 有的稀薄如水, 颜色有的黄绿、有的黄白、有的呈灰白色, 后躯常被稀便污染。到了后期, 有的羔羊粪便带血, 直到成为血便, 患病严重的羔羊最后出现神经症状, 四肢瘫软, 卧地不起, 呼吸急促, 口流白沫, 被毛粗乱, 头向后仰, 哀叫, 体温降至常温以下, 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自然死亡的羔羊, 可见尸体严重脱水, 结膜苍白, 口腔及鼻腔黏膜发绀。心包有淡黄色积液, 心内膜有点状及条纹状出血。肺有充血区域或瘀斑。肝充血水肿, 质地变软。最显著的病理变化是在消化道, 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出血或水肿, 第四胃内往往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内有大量气体, 小肠尤其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 黏膜上常可见到大小不一的溃疡灶, 小的与出血点相似, 中央有针尖大的黄色小点, 溃疡灶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 间或出血。

4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 出生后7日龄以内的羔羊发生下瘌, 很快死亡, 并迅速蔓延全群, 病羔羊多数排血便, 内有气泡, 剖检时肠道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或伴有溃疡, 取病死羔羊粪便涂片染色镜检, 可发现大量两端钝圆、革兰氏阳性的魏氏梭茵, 即可初步诊断为该病。在临床上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也可引起初生羔羊下痢, 应注意鉴别。

5 药物治疗

对患病羔羊做到早发现, 及时治疗, 并给予精心护理, 能显著提高疗效。治疗以抗菌、消炎、解毒、止泻、止酵和调理胃肠机能为原则。

5.1 血清疗法病初应用抗羊羔痢疾血清治疗, 每只皮下或静脉注射10~20 m L, 效果显著。

5.2 抗生素疗法

每只用土霉素0.2~0.3 g, 再加等量胃蛋白酶后加水灌服, 每天2次;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金方止痢 (乳酸环丙沙星) 0.1~0.15 m L。

5.3 口服药物

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的6%硫酸镁溶液30~60 m L, 6~8 h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0~20 m L。第2 d再各投服高锰酸钾溶液1次, 多数患羊可治愈。个别患羊则继续投服高锰酸钾溶液至治愈为止。

5.4 补液

严重脱水的羔羊除用上述药物外, 还应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40 m L以补液。

经过上述药物连续治疗3 d, 发病羔羊开始吃乳, 精神状态良好, 剩余的患羊5 d后病情逐渐好转, 停止腹泻, 基本痊愈。

6 综合防治措施

该病发病因素复杂, 采取抓膘保暖、合理哺乳、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和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6.1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要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 使之膘肥体壮, 这样所生的羔羊体质好、抗病力强。备足越冬草料, 保证产后母羊营养充足, 羔羊能吃到足够的母乳。

6.2 搞好卫生工作

每年产羔季节前, 应对栏舍进行1次清理消毒工作, 产前、产后和接产过程中都要注意清洁卫生, 特别是母体、乳房和器具的清洁卫生, 注意脐带的消毒。保持栏圈内干燥和温暖。

6.3 预防接种

每年秋季给母羊注射羔羊痢疾疫苗或羊四联苗 (快疫、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 , 怀孕母羊在产羔前2~3周再接种一次, 使羔羊通过吸吮母羊初乳获得抗体。

6.4 药物预防

羔羊出生后12 h内, 灌服土霉素和注射环丙沙星, 剂量为正常用药的一半, 连用3 d, 或者内服复方羔痢宁口服液进行预防用药。

7 小结与体会

1) 羔羊痢疾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一旦发生, 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对初生羔羊一定要细心照顾, 对病羔羊要早发现、早治疗, 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每年应定期接种疫苗, 不论羊只大小, 一律皮注或肌注三联苗5 m L。

上一篇:弱电机房工程防雷设计下一篇:孩子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