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2024-09-17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共9篇)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1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发的肠道传染病[1]。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此病全年均可发病, 夏季秋季为好发季节, 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两型:即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 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2]。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甚至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慢性细菌性痢疾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迁延日久未愈, 或者起病时症状较轻而逐渐加重, 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临床急性发病就诊者较多, 现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65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65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其中成人56例, 儿童9例。男32例, 女24例;年龄在5~61岁, 平均年龄32.7岁, 住院时间5~13d, 平均8d。

1.2 护理方法

1.2.1 口腔护理

急性细菌性痢疾发作期时患者可因口腔不卫生而导致口腔炎症或中耳炎等并发症。应给予患者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试液漱口, 并于餐前餐后用温开水漱口。若患者出现口唇干裂可涂石蜡油润唇。

1.2.2 皮肤护理

儿童患者在大小便后应及时用温水擦拭臀部, 保持臀部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对于排便次数频繁或大便失禁的患者, 同样应在排便后清洁肛门, 清洁后可在肛门周围适量涂以凡士林, 以防止肛门周围皮肤溃烂, 为患者增添痛苦。

1.2.3 采集标本

急性细菌性痢患者应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标本应在患者排便后立即采集送检, 若不能立即送检, 最长时间不宜超过3h, 以免破坏细胞成分。在培养粪便细菌的标本时, 结果阳性率最高部分为黏液微带血处, 因此标本应在有黏液及脓血部分采集, 也更易于细菌的培养及检验人员观察病理成分。

1.2.4 消毒隔离

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应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隔离时间应至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正常, 无脓血及黏液, 高倍视野镜下检测白细胞不超过3个, 且停药后进行便常规检测, 每日或隔日送检一次, 连续进行便培养2~3次, 直至检测结果为阴性为止。患者住院期间所排出的粪便不能随意处置, 应与干漂白粉以5∶1的比例, 搅拌均匀后放置1~2h后, 才可以倒置厕所内冲入下水道;患者所用的餐具、被大便污染的衣物、床单及被罩也要随时进行消毒, 可采用高温消毒法用开水煮烫或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含氯消毒液浸泡灭菌。

1.2.5 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的护理

临床中腹泻虽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但是患者腹泻的同时更有利于排出体内的炎症分泌物及痢疾杆菌。已经得到证实患者体内的致病菌未被控制的情况下, 在急性发作期时给予其作用较强的止泻剂不但不能控制病情, 相反会使其中毒症状加重延误病情。此时给予患者泻药, 反之能减少患者的大便次数及减轻里急后重的症状, 因此给予患者的对症治疗护理应因势利导。对于腹部绞痛及里急后重症状较甚者, 应尽量避免使患者腹部着凉, 注意保暖, 同时禁食冷饮缓解患者的胃肠痉挛, 遵照医嘱准确用药, 给予患者654-2、阿托品或适量镇静剂, 如有必要可使用2%氯化钠溶液清洁灌肠, 使用前先对液体进行加温, 液体温度不超过38℃[3]。

1.2.6 高热的护理

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常见症状之一为高热, 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时采取对症措施进行处理。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应首先使用物理方法降温为宜。头部可使用冷敷, 同时使用酒精为患者全身擦浴, 应注意擦浴时酒精温度要尽量接近患者的体温, 酒精的浓度为30%~50%, 避免酒精温度过低使患者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散热减少[4]。若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 可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降温, 如患者汗出过多, 应及时给予患者补液, 避免大汗导致虚脱, 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2h检测1次。

1.2.7 惊厥的护理

引起惊厥常见的原因是高热。当患者出现惊厥时, 身边应有专人护理, 若患者存在呼吸道分泌物时应及时进行清除, 并给予面罩吸氧。为防止患者惊厥发作时咬伤舌头, 可使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置于上下齿间, 这样可以避免金属开口器过硬操作时损伤病人的牙齿。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水合氯醛灌肠, 并静脉注射安定或异戊巴比妥钠。应根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酌情给予20%的甘露醇, 剂量为1~2g/kg, 必要时可间隔6~8h重复给药。

1.2.8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 应嘱其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需规律节制, 切忌暴饮暴食,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

2 结果

65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经过对症治疗与护理, 效果满意,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1例出现并发症或转为慢性菌痢。

3 讨论

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环境卫生及饮食卫生的重要意义, 注意防蝇灭蝇, 不吃生冷的蔬菜, 食用水果之前一定要将其清洗干净, 食物放置时间过长易引起腐败、变质切不可食用, 不饮生水及未经煮沸的牛奶[5];患者及家属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生活卫生, 饭前便后一定要使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餐时陪护人员应与患者分餐进食, 住院期间患者禁止外出。

患者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 且尽量保持室内安静、清洁、凉爽, 更有利于患者充分休息。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发作时的患者均有发热等中毒症状, 外加其排便次数频繁, 必定疲惫不堪;严重者会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等症状, 则均需绝对的卧床休息, 避免患者过度活动。待中毒症状等缓解后方可下床适当活动, 并逐渐增加其活动量。

急性细菌性痢疾发作时, 腹泻频繁且伴有呕吐症状者需暂时禁止饮食, 通过静脉给予补充水分和热量[6]。呕吐症状消失后即可给予患者果汁或淡糖水等以补充糖分。待患者大便次数减少, 脓血便症状好转后, 可适当补充低脂流质饮食, 如米汤、脱脂牛奶、藕粉等, 且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 每次进食不宜过量, 易采用少食多餐法。患者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后, 饮食量可适当增加。给予患者半流质饮食, 如米粥、豆浆、面条等, 佐以易于消化的蔬菜。待患者适应上述饮食后, 则可是患者进普通饮食。

总之, 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方法、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65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 65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经过对症治疗与护理, 效果满意,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1例出现并发症或转为慢性菌痢。结论 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李京军, 王琴.280例细菌性痢疾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9) :127.

[2]付浩然.细菌性痢疾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8) :85.

[3]梁龙飞.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 10 (5) :44.

[4]严海明, 白红莲, 李宗良.80例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6) :31.

[5]李成娟.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4) :163.

[6]李玉龙, 龚丽霞.暴发性急性细菌性痢疾70例临床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5, 3 (3) :9.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2

2002年7月~2006年9月选择200例患儿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关于急性典型菌痢[1]诊断标准,排除病程在2周以上及对头孢菌素过敏者。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组136例,年龄1~3岁,男78例,女58例,98例患儿体温在39℃以上,25例在40℃以上,惊厥者26例,血白细胞(11~20)×109/L者119例,(20.1~30)×109/L者6例。11例白细胞总数不高,但中性粒细胞高达70%~90%,粪常规WBC3~30个/HP,RBC5~20个/HP,吞噬细胞0~3/HP。对照组64例,年龄8个月~13岁,男42例,女22例,57例体温在39℃以上,7例高达40℃以上,惊厥者6例,血白细胞(11~20)×109/L者51例,13例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70%~90%。

用药方法:观察治疗组用石药集团生产的头孢他啶50~100mg/(kg·日),加入0.9%氯化钠或葡萄糖稀释后静滴,对照组用头孢曲松钠80~100mg/(kg·日),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稀释后静滴。两组患儿均采用必要的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退热、补液,惊厥者给予镇静剂,四肢发凉、末梢循环不良者给予莨宕碱等药物,必要时使用激素。

疗效评判标准:①显效:用药24~48小时,大便次数已减少至<2次/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用药24~72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日,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用药后72小时,大便次数>2次/日,或大便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改换其他药物。

结 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12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94.9%,痊愈率82.4%;對照组治愈42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84.4%,痊愈率65.6%。治愈率显著性检验值u=2.64,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总有效率显著性检验值u=2.48,P<0.05,有显著意义。

讨 论

细菌性痢疾患者虽经治疗仍有部分转为持续腹泻,而痢疾持续性腹泻引起的死亡危险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10倍,但对于一些奈啶酸敏感菌株的治疗可以通过根除病原体而减少持续腹泻的发生[2],因此对志贺菌痢杆菌感染仍主张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痢疾患者的治疗难度大,其原因与细菌产生耐药性有关。以磺胺发生耐药最多,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和氨苄青霉素等耐药率高达40%~80%[3];头孢曲松钠虽为三代头孢菌素,但因基层应用广泛,耐药性也逐渐增强;喹诺酮类药虽较敏感,但由于喹诺酮类药抑制小儿软骨生长发育,对幼儿软骨发育可能有潜在的影响,FDA未同意将该药用于<18岁的儿童。

头孢他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志贺菌属于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细菌产生的大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革兰阴性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仍具有抗菌活性,且对小儿生长发育无影响,基本无肾毒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为松,闫荣,陈勇,等.细菌性痢疾.见: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率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83-184.

2 Haltalin K C,Neison JD,TinglT,et al.Doublcjlind trcarment study of shingcllosis comparing ampicillin sulfadiazine and placcbo, J pcdiatr, 1967,70(6):970-981.

急性细菌性痢疾46例护理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46例患者中男29例, 女17例, 年龄最大81岁, 最小4岁, 住院3 d~16 d, 平均6 d, 全部治愈出院, 无1例出现并发症或转为慢性。入院前均有不洁饮食史或不良饮食习惯, 大便检查外观为黏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 (≥15个/高倍视野) 、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 粪便培养有志贺菌生长。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

患者居住的病室应有纱窗、纱门等防蝇设施, 室内保持安静、凉爽, 利于患者休息。典型菌痢发作的患者有发热、头痛等中毒症状, 排便频繁, 疲惫无力, 重者出现脱水、酸中毒等, 均需绝对卧床休息, 应用便盆、布兜或垫纸, 以保存体力。中毒症状减轻, 病情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

2.1.2 饮食

因痢疾致病菌侵犯肠黏膜上皮细胞, 引起黏膜炎性反应, 导致上皮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变性或浅表溃疡, 食物消化吸收障碍, 因此轻型腹泻应停止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与脂肪类食物;重型腹泻应暂禁食, 一般不禁水, 有严重呕吐者, 可适当控制饮水, 静脉补液, 一般可饮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因牛奶可引起胀气, 一般不予饮用。当吐泻好转可逐渐恢复饮食, 可给予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 如:小米粥、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以少食多餐为宜, 吐泻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食量。忌食生冷、多脂及刺激性食物。

2.1.3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意义, 防蝇灭蝇, 不吃生冷蔬菜, 不吃不洁瓜果, 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不吃未处理的剩饭剩菜, 不饮生水及未消毒处理的牛奶。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患者餐具和正常人分开, 住院期间禁止外出。

2.1.4 皮肤护理

由于大便次数增多,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肛门受多次排便的刺激, 皮肤容易发红甚至破溃, 因此每次排便后, 用软卫生纸轻轻按擦后, 用温水清洗, 并及时更换尿布, 以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必要时涂凡士林油膏或其他油剂以防肛门周围糜烂。如发生脱肛, 可用温水坐浴, 以消毒纱布轻揉局部使其回纳。

2.1.5 注意腹部保暖, 防止着凉感冒

如发生痉挛性腹痛时, 可置热水袋热敷腹部。有脱水现象者, 可给予口服补液盐, 如有呕吐等而不能由口摄入时, 遵医嘱由静脉补液, 补液量视脱水情况而定, 以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2.1.6 大便标本的采集

常规检查的标本应在便后立即采集送检, 最迟不超过3 h, 以免细胞成分破坏。标本应取脓血部分, 便于观察病理成分。培养细菌的标本, 则以黏液微带血的部分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脓血部分, 并尽快送检验室培养。

2.1.7 消毒隔离

按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患者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外观正常, 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不超过3个, 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为止[2]。 (1) 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 用后要煮沸消毒, 要有专用便盆。 (2) 注意手的消毒, 患者和护理患者的家属必须做到饭前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患者自己或家属处理完患者的大便后, 必须用消毒水 (如健之素1 000 mg/L) 泡手2 min, 然后用流动水将药液冲洗干净。 (3) 认真做到粪便消毒, 痢疾患者的大便要排在便盆内。粪便要用药物消毒, 可用20%漂白粉乳剂 (100m L水加漂白粉20g) 或用健之素2 000 mg/L消毒。药液要比粪便多1倍, 用棍将粪药搅拌混合均匀, 放置2 h后再倒掉。

2.2 对症护理

2.2.1 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

腹泻本身虽给患者造成痛苦, 但同时有利于炎症分泌物及痢疾杆菌排出体外。对腹部绞痛及里急后重严重者, 可采用腹部保暖及禁食冷饮来缓和患者过度的胃肠痉挛, 也可遵医嘱用阿托品、山莨菪碱或适量镇静剂, 必要时用2%盐水清洁灌肠, 液体温度在38℃以下。

2.2.2 高热

高热是急性典型菌痢常见的临床症状, 而且有时高热本身是大脑受损的一个表现, 因此出现高热时应及时处理。应在严密观察下, 以采取物理降温为宜, 可头部冷敷和全身温水或酒精擦浴, 擦浴的水或酒精以接近患者的体温为宜, 酒精的浓度为25%~35%[3], 还可给予低温盐水灌肠降温。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以免引起大汗虚脱, 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用药后密切观察出汗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2.3 惊厥

高热是常见的诱因, 惊厥发作时, 应有专人守护,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并给予面罩吸氧。为防止舌咬伤, 可用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上下齿间, 不必用金属开口器以免损伤患者的牙齿。遵医嘱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安定等镇静药物。

2.3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 适当活动, 避免过度劳累, 生活饮食要有规律,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勿暴饮暴食, 勿进生冷、不洁及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 避免受凉, 防止感冒。

3 预防

急性菌痢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加强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做好饮食、水源、粪便的管理和餐具消毒, 积极防蝇灭蝇, 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夏季不聚餐。对菌痢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以防病情蔓延。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杨绍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治[J].新医学, 2008, 39 (10) :681-697.

[2]杨绍基, 任红, 李兰娟, 等.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7.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4

【关键词】 头孢克肟;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在小儿高发疾病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较差,一旦患有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出现脱水、休克等危险情况。我院对36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1±1.96)岁;女31例,年龄9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19±1.88)岁。所有患儿经确诊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如保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浆;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浆[2]。7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采取电解质液静脉滴注处理措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进行其它抗生素或止泻剂等处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理[1]。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大便情况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情况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贺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空肠弯曲杆菌等[2],其在患儿体内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儿大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治疗效果日益减弱,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3]。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抗菌药,由于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临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抗菌药,可以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广泛,且能够对患者产生非常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时头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适合小儿服用,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的不适。总之,采用头孢克肟治疗的观察组疗效较好,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惠芳.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7-418.

[2]王树立.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2):139-140.

[3]韩兆香.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1):124.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头孢克肟;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在小儿高发疾病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较差,一旦患有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出现脱水、休克等危险情况。我院对36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1±1.96)岁;女31例,年龄9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19±1.88)岁。所有患儿经确诊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如保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浆;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浆[2]。7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采取电解质液静脉滴注处理措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进行其它抗生素或止泻剂等处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理[1]。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大便情况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情况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贺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空肠弯曲杆菌等[2],其在患儿体内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儿大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治疗效果日益减弱,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3]。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抗菌药,由于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临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抗菌药,可以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广泛,且能够对患者产生非常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时头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适合小儿服用,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的不适。总之,采用头孢克肟治疗的观察组疗效较好,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惠芳.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7-418.

[2]王树立.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2):139-140.

[3]韩兆香.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1):124.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头孢克肟;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在小儿高发疾病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较差,一旦患有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出现脱水、休克等危险情况。我院对36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1±1.96)岁;女31例,年龄9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19±1.88)岁。所有患儿经确诊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如保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浆;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浆[2]。7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采取电解质液静脉滴注处理措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进行其它抗生素或止泻剂等处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理[1]。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大便情况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情况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贺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空肠弯曲杆菌等[2],其在患儿体内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儿大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治疗效果日益减弱,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3]。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抗菌药,由于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临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抗菌药,可以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广泛,且能够对患者产生非常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时头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适合小儿服用,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的不适。总之,采用头孢克肟治疗的观察组疗效较好,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惠芳.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7-418.

[2]王树立.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2):139-140.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治疗的9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均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症状和体征;(2)患儿均为首次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3)患儿家属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够与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4)患儿家属均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愿意配合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指导和安排。排除标准:(1)患儿诊断不明确;(2)患儿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3)患儿家属受文化程度、听力或者智力等影响导致无法与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4)患儿家属不愿意接受循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有无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儿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A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皮肤护理、高热护理、腹痛和腹泻的护理、饮食护理等。B组患儿接受循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逐渐制订并完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包括目前患儿的诊断、各项检查的异常值、治疗方案、消毒隔离措施、循证护理措施等。(2)加强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患儿家属均表现出紧张焦虑情绪,为此,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方式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属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和护理措施等。(3)患儿家属互相教育。召开急性细菌性痢疾防治经验交流会,观看电视节目或VCD等学习相关知识或者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等方式交流急性细菌性痢疾防治心得和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减少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再次出现,改善患儿的预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家属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B组患儿家属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得分为(94.59±5.42)分,A组患儿家属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得分为(86.63±5.78)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B组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细菌性痢疾是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该病由痢疾杆菌引起,好发于夏秋季节,以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为基本病理损害,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为此,优化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措施意义重大。

本研究总结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经验,查找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制订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流程并将其应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结果发现,B组患儿家属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外报道结果一致[6,7,8,9,10,11],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循证护理的实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人员找出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根据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制订循证护理操作规范,进而规范护理人员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的行为,提升护理质量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循证护理的实施能够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为每位患儿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能够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患儿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安慰,明显增加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3)循证护理的实施让护理人员参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够明显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循证护理的实施做到定期举办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家属经验交流会和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等能够帮助患者家属做好护理干预,并协助护理人员将各项医疗措施落实到位,明显增加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患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3例中男105例, 女97例, 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护理组101例 (202眼) , 其中男58例 (116眼) , 女43例 (86例) , 年龄8~63岁, 平均35.7岁;对照组102例 (204眼) , 其中男61例 (122眼) , 女41例 (82眼) , 年龄7~64岁, 平均36.4岁。两组患者例数、年龄、患眼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利用生理盐水洗眼, 清除分泌物, 再在白天滴抗生素眼药水, 晚上涂抗生素眼膏。

1.2.2 消毒、隔离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进行传染渠道的切断和控制感染。 (1) 诊疗环境的消毒。由于患者经常会出没在治疗、检查室和诊断室, 会留有患者接触的痕迹, 如桌子、椅子等, 一旦忽视这些科室的环境保护, 对于在此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及患者及容易被传染, 因此要对其进行消毒, 比如可以用84液擦拭桌椅、患者接触到的器械、对地面消毒。 (2) 主治医师及护士自身消毒。患者进入医院就诊后, 首先接触的是医师和护士, 因此诊治后, 医师和护士要及时对接触部位进行消毒, 以防传染给其他患者。 (3) 器械消毒。患者在治疗室会使用到检查器械, 如眼压计、裂隙灯等, 待患者使用过后用84消毒液进行充分彻底的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4) 眼部消毒。患者眼部一般带有比较多的分泌物, 因此先用生理盐水将分泌物除去, 同时也是对其进行消毒, 对于结膜囊内堆积有分泌物的患者, 要对结膜囊进行冲洗, 在冲洗时, 医师或护士要保留一只手清洁, 以便取消毒液和无菌物品。 (5) 设立隔离间。在疾病流行期间, 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诊治室, 对同一类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以免传染给其他就医患者, 同时此病的患者所使用的物件、药品等要单独清洗、处理, 以免与其他物件相交叉。

1.2.3 护理干预

护理组在治疗和消毒隔离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1) 心理疏导。由于对此病缺乏科学的认识, 很多人不了解其传播途径, 错误的认为目光接触也会传染, 因此很多患者出门佩戴墨镜, 不敢直视大众, 害怕被人发现, 有些甚至杜绝参与社交活动, 将自己孤立起来, 因此必须排除他们的心理弊病, 让他们坦然面对疾病。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讲解此病的特点及传播途径, 告知患者此病只要认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保持个人卫生, 就能快速康复, 并鼓励他们不要刻意孤立和躲避人群, 坦然面对。 (2) 用药指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主要依靠眼药水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看似简单, 但如何滴眼药水才能让药充分进入眼部, 如何选择根据病情选择药品却不是每个患者都知道的, 只有对症用药、正确用药才能快速治愈, 因此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选药用药。比如在进行分泌物检查的基础上, 对于革兰阳性菌所致, 可选用红霉素、氯霉素等, 而革兰阴性菌所致, 则可选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在滴眼药水的时候, 取坐位, 头后仰, 眼球向上向后看, 并用手轻拉眼下睑, 再滴入眼药水, 并指导患者静闭1min, 让药水充分进入结膜囊[1]。在涂眼膏时, 眼球向上, 轻拉下睑, 将眼膏从外眦部至内眦部挤入下穹隆部, 然后将上睑向下拉, 另一只手将下睑向上拉, 使上下闭合。 (3) 健康指导。卫生:由于发生此病时, 眼部会有疼痛和不舒服感, 并时常伴有分泌物, 患者容易揉、擦眼, 加重病情, 因此指导患者不要揉眼, 要注意眼部的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 如打牌, 用电脑灯, 若有畏光和流泪现象, 可佩戴眼睛。 (4) 饮食:由于此病多热毒炽盛, 因此指导患者及家属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多食用蔬菜、水果[2], 并给患者制定参考食谱。 (5) 家庭护理:此病一般在诊治后无需住院治疗, 家庭成为主要的治疗阵地, 而与其接触的家庭成员多了几分“感染危险”, 因此对家庭护理进行指导, 是控制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患病期间可以给患者配备专用的日常用品和餐具, 并对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进行消毒隔离。同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管理, 让患者养成勤洗手、不乱碰东西、使用自己专用物件的习惯。家庭成员要每日对所居住的环境进行消毒, 并保持干净、通风、避免强光射入。

1.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病情控制

两组患者在采取治疗和消毒隔离措施后, 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未出现大面积蔓延。护理组中治愈96例, 治愈率为95.05%, 好转5例 (4.95%) , 总有效率为100%, 未出现复发;对照组治愈95例 (93.14%) , 好转7例 (6.865%) , 总有效率100%, 有16例复发。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复发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交叉感染

护理组未出现家庭其他成员和朋友感染, 对照组中2位家属感染的28例, 3位感染的17例, 有朋友感染的14例, 两组交叉感染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注:χ2=0.237.*, P>0.05;χ2=6.37, **, P<0.05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由于其传播的迅速性, 往往一位患者会波及身边很多人, 虽然治疗此病无需住院治疗, 只需在家用药, 但因其伴有眼痛、流泪、刺痛感,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大, 若不及时治疗, 一旦病情恶化, 有可能引发眼睑皮肤炎症、角膜炎等[3]。此病主要依靠接触传播, 因此在患者就诊时, 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避免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感染。由于患者最初就诊时, 医务人员并不知道他们的病情, “一进医院就能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难度大, 只有通过对患者所经常物件、科室进行消毒。在确诊后, 对流行期发病人群可以采用隔离治疗, 配备专门的科室, 尽最大可能减少他们对外界的接触[4]。

从以上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 两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但护理组在复发和交叉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复发率和感染率,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席汉文.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21.

[2]卢素芬, 黄思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85例的家庭护理[J].中国误诊学, 2008, 56 (8) :39-40.

[3]陈苑.防治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7) :84-85.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0 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6 1例,女39例;年龄1~75岁,平均年龄23.6岁,住院时间3~10d,全部病人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如:发热、腹痛、粘液脓血便及脱水等,见表1。

1.2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大便常规为粘液脓血便,粘液++++,脓球++++,R B C+++,均查见吞噬细胞;2组患者血液白细胞数比较,见表2。

1.3 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病人均选用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2.0g静脉滴注2次/d或选用0.2%环丙沙星100mL静脉滴注2次/d,儿童头孢噻肟钠用量为100~150mg/(kg·d),不用环丙沙星。再根据电解质,肝、肾功情况进行补液、补充电解质,轻度脱水一般不补液,疗程4d。观察组在以上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0.9%氯化钠2 0 m L+痢特灵200mg+地塞米松5mg(儿童用量1/2~1/3)灌肠,每日1~2次,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4 疗效判定

用药4 d后观察临床表现、大便次数、性状及常规化验。治愈:腹痛、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大便常规化验脓球,白细胞消失;好转:腹痛、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正常,大便镜检仅见少量白细胞;无效:腹痛及里急后重存在,大便次数及性状未变,常规化验仍有脓球或(和)白细胞。

2 保留灌肠及健康教育

2.1 保留灌肠

灌肠前对患者和家属讲解灌肠的重要性、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以取得配合,并嘱患者排空大便。将准备好的灌肠液吸入灌注器内,再接上16号导尿管,此管管腔细,质软,刺激性小,可减轻病人痛苦。冬天可将灌肠液加温至39~41℃,过低对肠道刺激性大,过高易损伤肠黏膜。发热患儿灌肠液温度可稍低为28~32℃[3]。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放松肛门,勿用力;婴幼儿由其喜欢的家长平抱于胸前,臀部稍高,放松可采用家长讲故事或逗乐、玩玩具等。插管前检查导尿管前端有无破损,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前端,动作轻柔,灌注器与肛门相平行,将导管从肛门轻轻插入直肠约12~16cm左右,抬高导管末端,缓慢推入灌肠液后,再注入5mL0.9%氯化钠冲洗导管,以利于药物完全到达肠腔,反折导管缓慢拔出,置于弯盘内,用软卫生纸擦净肛门,叫患者收缩肛门,婴幼儿由家长捏住下臀两边帮助缩肛,使药液至少保留30min,1~2次/d,4~7d为1个疗程。

2.2 心理护理

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由于急性菌痢起病急、症状重使患者痛苦不堪而产生焦急、紧张、恐惧、易怒等心理问题。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护士应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对婴幼儿护士应表现出可亲、可敬、可信的阿姨形象;操作要熟练、准确,取得患者的信任。

2.3 皮肤护理和饮食指导

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皮肤,要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干燥;小儿皮肤娇嫩,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勤换尿布。给予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禁食生冷、不洁及油腻辛辣食物。

2.4 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向病员及家属宣讲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有关知识,注意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的意义,隔离防护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平时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处理的剩饭,不饮生水及未消毒处理的牛奶。

3 结果

(1)2组疗效比较(表3)。

(2)2组主要临床症状:平均恢复时间(表4)。

(3)2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3~7d,平均4.3d;对照组住院时间5~10d,平均住院时间6.2d,P<0.05。

4 结语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目前痢疾患者治疗难度大,其原因除与细菌产生耐药性有关外,尚与致病力及耐力增强的福氏菌有关。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间存在耐药因子(R因子)不断相互传递有关;R因子具有复制能力,可在体内外以及细菌种内或种外间进行传递[4];国外已发现耐药细菌的GyrA基因发生了点突变[5]。

注:2组治愈率比较,P<0.01

注:2组比较,P<0.05

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分布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6]。采用保留灌肠,通过被动扩散直接[7]作用于病变部位,并保持结肠内较高的药物浓度,增强了杀菌作用,因而可提高疗效。因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经直肠黏膜吸收,由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减少首过效应和提高生物利用度,可避免口服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留灌肠和健康教育,明显可以提高治愈率,如观察组治愈率为96%,对照组为70%。同时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住院时间3~7d,平均4.3d,对照组住院时间5~10d,平均住院时间6.2d。2组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也明显存在差异。急性菌痢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因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或因体质衰弱等因素,转变为慢性或遗有肠功能紊乱。目前痢疾杆菌多重耐药及产β-内酰胺酶菌株率高,对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已有耐药菌株产生,且呈上升趋势,与国报道相似[8],应引起警惕。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可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有关知识,搞好饮食卫生,做好消毒隔离;保留灌肠可增强药物疗效。合理的保留灌肠和健康教育,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杰.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病因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3):143.

[2]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12~22.

[3]程卫军.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34.

[4]Thirunarayanan MA,Jesudason MV,JacobJohn T.Resistanceof Shigel-lae to nalidixic acid&fluorinated quinolones[J].Indian Med Res,1993,11:239~241.

[5]Horiuchi S,Iwagaki Y,Yamamoto N,et al.Reduced susceptibilitiesof Shigella Sonnei strains isolated frompatients with dysentery tofluoro-quinolones[J].Antimicob Chemother,1993,37:2486~2489.

[6]诸福棠,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46.

[7]成功.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胞痢疾84例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1996,1(5):219.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8

1-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共38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19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6例;年龄在10岁一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2±3.5)岁;15例患者的体温超过了37.5℃,12例患者每日的大便次数在3次或以上。观察组男14例,女5例;年龄在11岁一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9±3.8)岁;16例患者的体温超过了37.5℃,14例患者每日的大便次数在3次或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均卧床休息,并对其胃肠道进行隔离处理,若患者腹痛剧烈可口服环丙沙星(生产厂家: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74149),每日1次,每次剂量为300mg,或对其腹部进行热敷。嘱咐患者禁食油腻、刺激的食物。观察组加用左氧氟沙星(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批号:H20020327),将0.4g左氧氟沙星与500mL0.9%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痊愈标准:患者无异常体征,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无异常,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正常;有效标准:患者无异常体征,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发现仍存在少量白细胞,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正常;无效标准:患者体征异常,大便常规检查发现红白细胞仍然存在[3]。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低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值高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表2。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痢疾杆菌的耐药菌株在近几年逐渐增多,尤其是多重耐药的出现,为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大部分菌株对磺胺类、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且耐药程度不断提升[4]。在本次研究中,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采用了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经对比分析研究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观察组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左氧氟杀星属于新型的喹诺酮类抗菌制剂,该药物能够对DNA回旋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DNA的复制进行阻断,因此能够发挥出快速的杀菌作用。有研究发现,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均具备有效的抗菌作用,而且能够发挥出广谱抗菌、强力杀菌的效用,在多种感染的治疗中均可用[5]。值得注意的是,左氧氟沙星的血药浓度高,而且半衰期较长,因此其生物利用度极佳;更重要的是,该药物在患者机体中不代谢,未改变的药物成分能够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不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损伤,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耐受,保证治疗效果,而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左氧氟沙星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春花,高希花,张全芹,等.金荞麦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传染病信息,2012,25(01):31-33.

[2]林宪华,马艳波,张丽娟,等.止痢液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8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05):710-711.

[3]姜运昌,李峰,于海英,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黄连素联用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3462-3463.

[4]王伟,马春丽.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喜炎平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05):39-40.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120例, 所有患者均在流行季节, 有饮食不洁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粪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 (或白细胞≥15个/HPF) , 且有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5例, 女25例;发热38例, 恶心呕吐34例;大便≤每天10次32例, >每天10次28例;无脱水35例, 轻度脱水17例, 中度脱水8例。对照组男31例, 女29例;发热36例, 恶心呕吐32例;大便≤每天10次29例, 大便>每天10次31例, 无脱水35例, 轻度脱水19例, 重度脱水6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解痉等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 (剂型0.2g/100ml/瓶) 0.4g, 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 (安徽威尔曼药业生产, 规格:2g) 4.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3d (个别病例治疗需延长至5d左右) , 且治疗后均进行大便常规和血常规复查。观察2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腹泻止, 无腹部疼痛或不适, 无恶心呕吐, 无发热乏力, 无低钾等其他临床症状, 大便常规正常, 血常规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大便常规、血常规3项好转或其中1项尚未正常;无效:抗感染输液治疗3d, 临床症状、大便常规、血常规未见好转。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好发于夏秋季节,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 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解黏液脓血便为其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侵入肠黏膜后, 作用于固有层, 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性毒血症症状, 并在肠黏膜上皮细腮和固有层中繁殖, 其细胞毒素不但可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性反应导致黏膜的破坏、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还可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 使肠道功能紊乱、失调并发生肠道痉挛, 导致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等[1]。

盐酸左氧氟沙星为消旋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 是第4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 其杀菌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Ⅳ及DNA旋转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而达到杀菌作用[2]。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于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组织分布广, 血药浓度高, 半衰期长, 生物利用度高;对肝肾功能几乎无影响, 不良反应少。头孢噻肟钠为第3代广谱头孢菌素, 对肠道细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是目前常用的肠道细菌感染性腹泻的常用药, 本资料作为对照组用药。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头孢噻肟钠临床疗效不如应用左氧氟沙星, 可能头孢噻肟钠对弯曲菌、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艰难梭菌的敏感性欠佳, 而左氧氟沙星对上述病原菌的敏感性强于头孢噻肟钠[3]。因此, 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抗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之一。左氧氟沙星药物性能更稳定, 光敏热敏的发生几率极小, 临床疗效可靠且较安全, 可成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林宪华, 马艳波, 张丽娟, 等.止痢液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8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2, 34 (5) :710-711.

[2] 朱学滨.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评估[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6) :2001-2002.

上一篇:髂骨植骨下一篇: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