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原油快速脱水技术(共4篇)
集输原油快速脱水技术 篇1
一、概述
集输原油的快速脱水技术可以说是一项使用科学的方法做成支撑的一种新型的集输。当中集输原油的快速度脱水指的是把原油当中的乳化水和游离的水脱离出来, 再就是可以达到分离油水的目的了。在以前的老式的原油脱水的处理技术就是通过对油水的加热来实现, 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其中也可能会包括消耗的能量高, 系统在留下污垢之后的就会非常的严重。但是这种新型的快速脱水的技术会降低这种原油在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温, 还能在不加热甚至微微加热的情况下能达到的快速脱水的目的。
二、对集输原油快速脱水的技术研究
第一, 我们要科学地筛选出良好的破乳剂。在当今的社会, 每一个重要的集输油田中快速脱水工艺的技术核心一般来说都是破乳剂能否科学的筛选。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快速的脱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就能完整的进行的, 它还是会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的, 所以说选定的破乳剂一定还能在低温的情况下还能表现出来特别好的性能来。以前在一个油田里就进行分析过油田的实验, 其中就会分别在20、22、26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破乳剂的筛选, 其中的加入药物的浓度就会在27毫克一升中, 在实验的最后结果就筛选出了能够在22度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的破乳剂, 其中包括破乳剂的适应原油的性质变化的能力以及集输原油的快速脱水的速度等等。但是在这样的同时还会存在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脱水的效果中有邂逅性, 指的就是在原油的脱水效果中一般会在二十八或者是在三十六个小时之后才会出现反应, 所以就是说如果破乳剂的话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良好的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如果工人在使用破乳剂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时时检测, 根据来液的不同情况来进行调整, 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下药, 不能定量的甚至是随意的下药, 避免不科学的添加。
第二, 在集输原油快速脱水的工程中一定要记住要单独的处理落在地上的油。其中落地油指的就是在蒸发过程中或者是在有污水的水罐当中回收回来的污油和井场当中的落地油。因为落地油就是长时间地露天的放置的油, 所以落地油当中的成分是十分复杂的, 同时还掺杂着各种各样的沙泥之类的杂物, 这样就会严重的加剧在乳化和脱水过程中的难度。这样就严格要求在任何一个原油集输管道中石油的开采过程都能良好的处理落地油, 如果不正确的处理落地油, 而是把落地油不进行任何处理就进行系统的处理当中就会造成很大的代价, 比如说是特别容易造成系统的瘫痪, 因为在低温的条件下如果想要使系统正常工作的话的难度是非常大。所以说在常温条件下正确的进行快速脱水就能非常好的解决落地油的问题, 所以说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并且最好方法就是单独的对处理落地油进行有效的处理
三、在集输原油管道中快速脱水技术的改造
就目前的油田中脱水集输进行分析之后研究如果要对集输原油管道的快速脱水技艺进行改造的话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造。首先就是要建立良好的集输原油管道当中脱流程的欲分离技术。然后就可以针对这一流程进行完善了。其中建立的预分离的流程指的就是把各个转接站的油水分别进行输送, 并且还要进行分别的快速脱水的处理。其中那个集输原油的快速脱水就是指的把原油当中的游离水和乳化水脱离出来, 这样就能按标准的达到了油水中的分离的目的了。在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好脱水泵的问题, 就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联合站的联合器进行分离。其中就是把联合器上的东西进行二次处理, 一直到处理的合格之后就可以输送到净化灌了。但是如果要想要切切实实的实现集输原油管道中的快速脱水处理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地应对措施, 而且要在选定破乳剂和落地油中都要精心细致。原油的集输脱水过程必须就是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一旦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的话, 原油的脱水效果必定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出现恶化现象。这样的工序不仅仅是简化了油田中的处理流程, 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很大的成本。所以说这一项新的原油脱水技术既实现了在原油的常温处理中, 也是降低了成本, 解决了在脱水系统中容易留下污垢的问题。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现在采取的集输原油管道快速脱水的方法包括了电脱水的方法以及加湿时候在沉降的处理方法。
结语
根据以上的阐述表明, 集输原油的快速脱水技术可以说是一种可行性非常高同时又非常好的处理技术, 同时节能的效果也是十分的明显, 同时还能减轻原油的挥发, 这样就能达到在社会方面以及经济方面取得双重的效益。但是如果要想要切切实实的实现集输原油管道中的快速脱水处理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地应对措施, 而且要在选定破乳剂和落地油中都要精心细致。因为不同的油田有着不同的特点, 所以说在集输原油的管道中的原油的处理设备同样也是不相同的。所以说在集输原油的技术应用的过程当中, 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以及各个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邱正阳, 肖鹏, 邱奎.新疆油田原油常温集输脱水技术Ⅱ[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2]冯涛, 宋军, 王宝辉.低温下原油/水的乳化形貌与微观结构研究Ⅱ[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6 (11) .
[3]王顺华, 刘波, 周彩霞, 贾和鹏, 辛迎春.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7.
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 篇2
1 原油集输脱水处理的必要性
原油收集、处理以及运输的过程总和统称为原油集输。杂质较多、密度较大、流行性较差以及粘性较大是原油的主要特性, 换句话来讲就是原油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泥沙、盐等悬浮颗粒与溶解质, 而这些物质则会使得原油的体积增大, 从而使得原油的提炼以及集输难度增强, 于此同时也使得原油集输设备的利用难度得以提升。除此之外, 有的地方原油出液的井口温度偏低, 因而采用掺水流程不得不增加到集输系统中去, 这就使得原油中有大量的水存在。因此, 为了使得原油质量得以提升, 对于原油中其他杂质以及水的净化不得不在原油集输前实施, 以便使得原油技术快捷化。换句话来讲, 原油集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及关键环节则是原油的脱水处理。
2 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常用方法
2.1 热化学脱水法
加热含有水分的原油到一定的温度, 与此同时将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原油乳状液中, 其乳化状态被破乳剂破化从而使得油与水彻底分离。相对来讲如果单纯的使用这种方法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不符合经济性原则。
2.2 重力沉降脱水法
含有水分的原油在经过破乳以后, 则需要把原油与杂质、游离水彻底分开。而重力沉降法主要是在沉降灌中利用油、水密度的不同, 而产生的上部原油水滴沉降与下部水层清洗作用使得油与水的彻底分离。在油田中此过程有一段脱水著称。
2.3 电脱水法
将原油乳状液放在交流或者高压直流电场中, 利用电场对于水的作用将水界面膜逐渐消弱致使水滴因碰撞而合并成直径较多的水滴, 从而在原油沉降中分离。振荡聚结、电泳聚结以及偶极聚结是水滴在电场中的三种聚结方式。
2.4 机械脱水法
机械脱水法主要是利用介质聚结亲水嫌油且面积较大的性质使得水因聚结而沉降的原理。不需要加热处理是机械脱水的主要优点, 而缺点则是对于含有蜡的原油或者较脏的原油过程中很容易使得聚结材料的通道堵塞。同时机械脱水法一般都是与其他脱水法配合使用而非单独处理法。
2.5 离心脱水法
此方法主要是依据离心场内重力加速度小于离心加速度的原理促使因水滴的沉降而使得油与水的分层。
3 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优化措施
3.1 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优化
原油集输脱水流程亟需优化的两个方面则是对于脱水流程的完善以及原油脱水预分离流程的建立。原油脱水流程的完善是将没有合格的原油再次进行脱水处理, 直到原油可以松紧净化罐为止。而预分离流程则是对于各个转接站的原油施行单独脱水处理及输送, 其中托水泵问题的解决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通常都是以三组分离器脱水为主。从我国原油脱水工艺的现状来讲, 对于原油流程的优化措施主要是采用加温脱水与电脱水法。
3.2 破乳剂的科学选择
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就是筛选破乳剂。由于时间及温度等条件对于化学脱水技术和使用效果具有有限制性, 因此, 在破乳剂的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破乳剂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不仅对于药量的跟踪给予重视而且要按照科学的手法与标准使得破乳剂剂的使用合理化, 对于药物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者更换药物。
3.3 落地油的积极处理
从井场、污水罐以及蒸发厂房中回收的洒落油则为落地油。由于落地油暴露在空气中, 因此其参杂了垃圾、泥沙以及水等杂质, 因此其乳化较为严重而且脱水较为困难, 而抛弃落地油则是对于能源的较大浪费, 而直接处理则需付出很高的代价, 因此, 对于常温条件下对落地油进行单独脱水处理则成为了最有效的落地油处理措施。一般的优化处理流程如下, 每天将回收的落地有储存在单独的储存罐中, 存放到一定程度后直接对储存罐进行加热处理, 排水合格后再加入到净化油罐中进行处理, 这样不仅可以为低温脱水奠定基石而且避免落地油对脱水处理设备带来的损失。
3.4 冬季原油生产优化
原油集输脱水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温度, 假如温度比临界温度低, 则使得脱水效果不佳, 甚至对于原油集输脱水全局的进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较为寒冷, 而且有时会有高大两米以上的冻土层出现, 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原油集输脱水则会出现大幅度的降热现象, 从而致使原油的温度快速化降低, 这样进入到原油脱水处理系统中后, 则必须进行升温处理才能对于脱水效果有所确保。而我国大部分地区虽然处理温带但是冬季确实干燥而且较为寒冷, 因此, 为了原油脱水效果的确保与提升, 则在冬季的时候必须进行原油加热处理。目前二级沉降罐加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加热方法, 可以确保原油温度一直处于最佳脱水温度。
4 结语
原油脱水处理工艺对于原油集输系统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原油集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对于原油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是非常必要且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石油工业相关负责人应不断强化原油脱水处理工艺优化的力度, 从而使得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水平以及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保迎.原油常温集输条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06) .
[2]鲍云波.榆树林油田原油集输工艺关键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5, (02) .
集输原油快速脱水技术 篇3
一、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原理
在进行原油的脱水处理过程中, 主要遵循的工艺原理是:若破乳剂和原油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致使水和原油间的接触膜出现了损坏, 那么, 要及时的释放出存于接触膜中的所有水分, 同时, 通过油和水的不同密度来进行油水的相分离。在原油脱水处理时, 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是加热原油, 此工艺的目的在于让水分蒸发, 使水油相分离;该工艺缺乏安全性、耗能大, 常常会导致系统出现结垢问题, 因此, 对脱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时, 应降低脱水中的温度, 同时, 最好是在不加热或者微加热的情况下来开展脱水工作。
二、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措施
中国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 原油集输脱水处理直接与石油资源的有效开采与利用密切相关, 所以, 优化原油集输脱水工艺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必然, 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 提出了以下几种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措施。
1. 选择合理的破乳剂
原油脱水共涵盖脱除原油中的游离水和乳化水两种。所谓游离水, 指的是含水原油中的水多数在油离态情况下而形成的, 乳化水主要指的是其他部分与原油间在一种乳化情况下而形成的。其中, 游离水能够根据油水比重差通过加热沉降法来实现油水分离, 而乳化水无法通过相应的重力沉降法来分离油水, 必须先将乳化液与油水界面膜予以破坏后, 把原本分散均衡的水颗粒集中起来形成大水滴, 以此进行油水间的相分离。现阶段, 我国多数油田中都会通过破乳剂来破坏乳化水。
破乳剂的合理选择是原油集输脱水处理技术中的核心环节。对于化学脱水处理要严格根据相应的条件进行, 用于脱水处理中的破乳剂必须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下方可全面展现自身性能。破乳剂的选择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原油集输脱水的实际速率、原油性质变化情况等诸多因素。
2. 确保加药浓度的适当
注重端点加药, 这里所说的端点加药指的是在所有集油直线的端点的计量站增设破乳剂, 以确保管道破乳。通过反复实践得出, 端点加药不仅大大增强了原油集输脱水工作的效率, 而且还有效节约了加药成本, 保障了低温脱水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际中, 要想真正做到低温脱水, 就必须结合所有计量站的液量变化情况, 仔细全面的核算, 对所有加药点的加药难度予以适当的调整。
3. 单独进行落地原油的处理
我国多数油田企业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均会遭遇落地原油, 所以, 加强落地原油的脱水处理至关重要。由于长时间的堆放在露天中, 落地原油污染严重。大量的泥沙等杂质混合其中, 致使其成分呈现出了复杂化。并且, 落地原油受到了极大的乳化, 致使脱水困难性加大。这个时候若直接对落地原油进行处理, 那么, 将花费大量的成本费用, 而且还会破坏掉脱水系统, 严重者将导致系统瘫痪;一旦系统出现了瘫痪情况, 那么, 就必须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系统的修复工作, 而这样难度非常大。所以, 常温状态下, 原油脱水过程中, 应切实解决好落地原油问题, 最好是单独进行落地原油的处理, 应采用的步骤如下:先把收集到的落地原油放置于储蓄罐中保存, 让其沉降一段时间;在沉降结束后, 下一步就开展加热工作;如果底部排水与规范要求相一致, 应在净化油罐中存放好落地原油, 最后, 把落地原油放到正常原油中, 两者混合之后实施脱水处理, 在这样的方式下, 落地原油不会再损坏掉脱水系统, 对低温脱水提供了保障。
4. 改造脱水处理流程
在对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时, 必须改造脱水处理流程。首先, 规范预分离脱水流程, 其次, 调整一些不合理的流程。所谓预分离, 指的是在油田内的转接站中分别进行油水的输送, 并且实施初期脱水工作。要想有效处理好脱水泵问题, 需要把联合站中的分离器当做脱水流程的一个部件, 从而构成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可以改善部分不合理的处理流程, 也就是能够二次处理与标准还有段距离的原油, 以确保原油在进入净化罐前可以满足脱水标准。对脱水流程进行改造过程中, 一般会以再次加温沉降的方法和电脱法为首选。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能够大大增强原油集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对原油集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原油集输脱水处理过程中, 有各类的影响因素, 比如, 原油自身的性质问题、脱水与沉降时间、破乳剂种类等。所以, 我们应根据原脱水处理工艺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予以全面优化, 以确保原油集输系统高效率的运行。由于各类油田间均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 对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好所涉及的各类因素, 从而实现预期的脱水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正阳, 肖鹏, 邱奎.新疆油田原油常温集输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29 (6) .
[2]顿宏峰.有关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14) :257.
[3]王顺华, 刘波, 周彩霞, 贾鹤年, 辛迎春, 管延收.原油集输脱水系统工艺运行优化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 24 (17) :530-531.
[4]曲红杰, 孙新民, 毕红梅, 高金玲.原油破乳剂的研究应用及发展方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38 (26) :499-500.
集输原油快速脱水技术 篇4
1 原油脱水工艺原理
原油脱水处理工艺其实是原油受原油破乳剂的化学作用而致使油水界面膜的平衡稳定受到破坏, 释放出膜内包覆的水, 进而推动状态上的油水分离, 并基于油水密度的不同而发生的重力作用在沉降罐内自然沉降以达到最终的油水分离目的。本文就是在此原理基础上对原油脱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优化试验的执行标准与实验油样
S Y/T 528l一2000<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法>为热化沉降试验与破乳剂筛选的执行标准, 而SY/T 7549-2000<原油粘温曲线的确定 (旋转粘度计法) >则为原油粘温曲线测定的依据标准。实验采用的仪器为H a a k e R S300流变仪, 而试验原油油样则为胜利油田垦东12区块的新鲜混合原油, 在短时间内的自然沉降后分出的乳化油与游离水则分别为水包油与油包水型试验的试验介质。
垦东12区块原油具有胶质含量高且密度大、粘度高的特点, 而其粘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即是说, 垦东12区块原油的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属稠油。
3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此次优化实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乳化油的油水反相点试验及破乳剂的性能评价试验。
3.1 乳化油的油水反相点试验
含水稠油的油水反相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集输管线压降, 低含水量的乳化油油包水体系在向含水量超过极限值的水包油体系转变时的含水量即为乳化反相点, 过反相点的乳化油粘度大大降低, 减小了原油集输系统的运行压力, 这就是此项试验的必要性。
要配制乳化油, 首先要以油样混合油的质量比称取水量和原油量, 并在50℃恒温下持续预热30分钟, 然后将其放入HT-2型高速混调器均匀搅拌, 完成乳化油的配制。而用配制好的乳化油进行试验, 则发现该区块含水稠油的粘度在含水率增高时随之增大, 并在含水率为76%时达到最大粘度, 而乳化油在含水率超过76%时转变为油水共存体系, 原油粘度降低而水则为连续相, 也就是说, 该区块稠油的含水反相点为76%。
3.2 破乳剂的性能评价试验
破乳剂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将80毫升的乳化油装入100毫升容量的磨口量筒并放入恒温水浴内预热, 15分钟后加入适当液状破乳剂并振摇后再次放入恒温水浴, 对不同时间的脱水体积、油水界面、原油粘壁状况以及脱出水色等进行实时地观察记录, 然后由记录数据计算出原油含水量。
(1) 原油破乳剂筛选。温度为80℃时, 在试验用混合油中投加剂量为每升100毫克与每升200毫克的准备好的1#破乳剂、2#破乳剂与在用破乳剂。根据原油含水率在不同沉降时间时的对比中发现, 亲油亲水性较好的为2#破乳剂, 其在加入混合油后, 分子分散开来并扩散至整个油水界面, 置换出油水界面膜上的分散天然乳化剂并形成界面膜, 而油中的水聚结成大水滴并因为油水密度差异而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破乳。综述, 较之于1#破乳剂与在用破乳剂, 2#破乳剂因其脱水率、脱水速度以及脱水效果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最佳原油破乳剂。
(2) 热化学脱水试验。在温度分别为60℃、65℃、70℃、75℃以及80℃的条件下进行静态的热化学脱水试验, 分别对含水量为70%、60%、50%以及40%的乳化油投加2#破乳剂, 剂量为80 mg/L、100 mg/L以及200m g/L。通过投加200m g/L的2#破乳剂至含水40%的乳化油中的热化学脱水实验与沉降效果可知, 含水率为40%的乳化油中含有亲油性活性物质, 如胶质与沥青质等, 且由较强的界面稳定性。投加剂量为200mg/L的2#破乳剂至原油, 并经过24小时的80℃下热沉降, 原油的含水率并未达到标准要求, 仅为4.6%。而投加200mg/L的2#破乳剂至70%的含水乳化油中的热化学脱水试验与沉降效果表明, 油水界面膜上分散的天然乳化剂会随乳化油含水率的增大而相对减少, 同时也减弱了界面膜的稳定性, 并且70%的含水乳化油受温度影响较大, 投加100mg/L的2#破乳剂并在70℃条件下进行超过6小时的热沉降, 则原油含水率可达到标准要求。
4 优化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 76%为该试验区块的原油油水转相点, 而集输油含水在40%至70%之间时, 不加剂乳化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而汗水在76%至80%之间时, 原油集输系统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容易脱水, 还不会有太重的脱水处理负担。
(2) 为使原油含水量达标, 对于含水70%的集输油, 乳化油加剂量最宜为每升100毫升, 脱水温度控制在70℃到75℃之间, 热沉降时间应超过6小时。而40%至60%的含水油, 乳化油加剂量最佳应保持在每升150至200毫克内, 脱水温度80℃为最佳, 而热忱将时间则应超过24小时。
5 结语
总而言之, 原油脱水处理在原油集输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 为有效提高原油集输系统的运行效率, 对原油脱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是相当必要而有意义的, 尤其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脱水工艺进行优化改进, 这是值得原油集输系统研究领域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课题, 为提高原油集输效率提供有力可靠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邱正阳, 肖鹏, 邱奎.新疆油田原油常温集输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6) [1]邱正阳, 肖鹏, 邱奎.新疆油田原油常温集输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6)
[2]李志国, 丁涌, 左毅, 王安平, 蒋其斌.稀油处理站低温高效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 (12) [2]李志国, 丁涌, 左毅, 王安平, 蒋其斌.稀油处理站低温高效脱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 (12)
【集输原油快速脱水技术】推荐阅读:
原油集输11-27
原油集输系统11-19
原油脱水新技术12-30
原油脱水影响因素分析06-07
油气集输节能降耗技术07-20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分析11-25
原油处理技术01-27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主要由12-23
原油管道防腐技术01-22
原油含水率技术研究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