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场的管理(共9篇)
滑雪场的管理 篇1
在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许多户外运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年轻人群逐渐不再单单满足于美丽的景色, 开始在旅游的同时更喜欢追求速度、激情与新潮, 而滑雪产业趁着这股东风开始逐渐壮大。作为一个带有极限运动管理[1]性质的旅游项目, 滑雪场器材管理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滑雪场的器材管理是否得当, 流程是否科学, 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滑雪场的寿命与口碑。
传统人工售票、管理的模式已经由于其耗时大、消耗多、效率低、错误率高等原因, 逐步被现代计算机信息化管理[2]所取代。作为管理大规模信息的“利器”, 信息化管理抛开了传统纸张的束缚, 舍弃了原先简陋的管理模式, 以健全的、科学的、有效的方式, 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3], 在后台数据库的支持下, 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器材管理系统。
立足于新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 滑雪场器材管理的分类管理、计算机化的管理方式, 能有效提升管理的效率, 减少工作量, 同时还能为滑雪场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 器材管理环节分析
一个管理系统必定会对管理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及构思, 通过了解各个环节, 将每个阶段的职责标注出来, 使得系统能够符合实际情况。
滑雪场的器材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模块, 他们分别是:调查与采购, 租赁与售出, 归还与入库, 维护与保养, 以及最后的报废。出于科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考虑, 滑雪场这五个模块管理都需要与计算机相挂钩, 通过网络相互连接, 游客的信息以及装备的使用情况都会在后台数据库中有明确的记录。
1.1 调查与采购环节
就第一个模块调查与采购而言, 滑雪场在采购之前, 应该需要对于自身场地, 以及游客喜欢的项目、客流量做一个大致的调查与预估[4], 以确定滑雪器材种类以及采购数量。不仅如此, 滑雪场的器材还包括了缆车、索道、护栏、固定式造雪机等等一系列的固定设备。区别于游客使用的滑雪装备, 固定类的设备由于受冰雪侵蚀, 更加容易受损, 因此, 需要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而根据有关条例, 一个滑雪场所如果经营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项目的服务, 则应配备最少100套高山滑雪器材, 20套单板滑雪器材, 20套越野滑雪器材供滑雪者租用, 这就对于采购有了数量的最低标准, 同时也对后台数据库设计过程中, 为库存数据提供了下线的设置依据。
1.2 租赁与售出环节
考虑到滑雪装备比较高的价格, 滑雪场会对游客提供滑雪装备的租赁服务。同时也会出售相应的装备, 例如滑雪服、滑雪板、鞋、雪杖、头套等等。而在租赁或者购买装备的同时, 会涉及到滑雪场的游客管理中的身份识别以及使用信息管理方面, 大多数滑雪场都使用类似“一卡通”[5]的方法, 在前台 (大厅) 领卡充值, 在电脑上记录租用的物品, 同时录入数据库, 方便管理。关于该方法会在文章后半部分进行阐述。
1.3 归还与入库环节
在游客使用装备到期, 准备归还的时候, 器材管理也就进入了归还模块, 该模块会与租赁模块中计算机数据库中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对比, 只有两者相吻合才可以进行归还操作。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信息化管理区别于人工管理的优势:极小的错误率。
这一点保证了装备丢失、损坏后的追责不会出现混乱, 同时也维护了滑雪场自身与游客的权益, 明确了责任的归属。
1.4 维护与保养环节
在滑雪场器材管理中, 维护与保养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将器材分类管理, 分类维护, 这将大大提高维护保养的效率, 同时也将为维护人员提供很大的便利。通过将每次的维护保养录入计算机后台数据库, 管理人员能够清楚的明确该装备的维护情况, 借助该数据来完善器材的损耗情况, 帮助决策者更好的管理整个滑雪场。
1.5 报废环节
由于滑雪这个项目对于器材的安全标准要求较高, 在日常维护、修复已经无法达到使用标准的时候, 滑雪场应该严格遵守安全条例, 强制报废该器材, 并且采购新的装备入库, 保证库存容量在一个合理地范围内。
2 滑雪器材管理
对于器材管理, 分类管理[6]往往是个很好的手段, 合理地分类, 将提高后期管理以及使用的效率。滑雪场的器材分类应该是“自上而下, 逐步细化”, 这样可以减少维护管理人员工作的复杂程度, 同时明确管理和维护的对象, 提高工作的效果以及效率。
2.1 器材分类
需要留意的是, 上图中的游客所带的装备以及私人物品, 滑雪场只提供存储和寄存服务。
其中, 滑雪装备又可以逐步划分为服装类 (手套、滑雪服、护脸、头盔帽子等) 、道具类 (雪杖、滑雪板、雪鞋等) 、其他 (滑雪包、水壶等) 。
2.2 医疗器材管理
在《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 (试行) 》[7]中, 第四章, 第二十二条中指出, 滑雪场需要专门的医疗器材以及完善的应急医疗处理机制。其文章内容明确规定:
(1) 配有救护器材设备。
(2) 设医务人员及急救室, 各种急救药品和救护器材要摆放在便于取用的位置。
因此, 在滑雪场器材管理当中, 对于医疗器材需要单独对待。区别于其他公用设备, 医疗器材因其具有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等特征和特性需要特定的保养和检查机制, 以保证在出现突然情况, 游客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滑雪场的安全提供保障。
而滑雪场器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滑雪场更加周到的记录医疗器械的储存、使用、保养的情况, 一切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 方便管理人员查询与使用。
2.3 机械设备管理
根据《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 (试行) 》中规定:
(1) 滑雪场所索道等机械设备管理者主要包括各种缆车、索道、造雪系统、雪上运载车辆等领域的直接管理者和主要操作人员、维护人员。
(2) 上述人员必须是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
出于安全角度考虑, 大型设备如缆车、索道等因游客使用频繁, 因此故障等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在定期的检查与按时保养同时, 提倡游客文明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3 滑雪场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中小型滑雪场的器材管理为例, 系统将采用C/S架构[8], 使用VB.NET和sqlserver数据库相结合, 该模式下的系统十分精简, 操作便利。
滑雪场的器材管理员可以凭借超级用户的权限, 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以及信息的后台操作。
普通员工可以通过其他终端计算机通过软件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通过读取游客“磁卡”在数据库中唯一与之对应的编号, 进行租赁或归还装备的操作, 并将之详细信息通过软件, 录入数据库。在此过程中系统可以准确地反应出当前该装备的库存量, 帮助操作员判断该装备是否还有剩余。
总体上, 该系统在开始阶段会有登录界面, 以区分普通员工和管理者, 普通员工通过操作界面可以填写表单, 完善租赁、归还等业务的信息, 并同时录入数据库, 生成相应记录, 而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台管理, 实时监控。
3.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需要参考实际的情况, 通过分析游客或者员工在装备使用、租赁、归还的具体环节, 来合理地规划系统的功能。而装备的租赁和归还将会是最常使用的功能。
在该功能的使用过程中, 员工通过识别游客唯一的磁卡在数据库中的编号, 来对游客的租赁、归还信息进行完善。同时, 每个装备在数据库中也将会有唯一的编号加以区分。
3.2 数据库设计
3.2.1 数据库技术的支持
VB.NET的数据访[9]问机制是利用ADO.NET访问后台数据库。它是一种非连接的数据库访问机制, 是通过有节制地使用连接的结构中心对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 从而达到增、删、改、查的目的, 而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 使用连接对象创建和管理连接, 需选择ADO.NET中的Sql Connection的连接对象。
本系统立足于中小型滑雪场, 因此考虑到客流量以及仓库储备, 系统将使用sqlserver数据库作为后台技术支持。sqlserver数据库完美支持C/S架构, 同时对于多用户的情况有着良好的延展性, 在多用户时, 性能相对较好, 同时本身灵巧, 利于使用。
3.2.2 部分数据库表格的设计
(1) 器材管理系统器材存储表数据如图a所示
(2) 器材管理系统游客表数据如图b所示
(3) 器材管理系统租赁表数据如图c所示
(4) 医疗设备表: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 数据库中将会独立设置一张表, 来存储医疗设备相关的信息, 其中将会存放医疗设备标号、名称、数量、保质期、物品存储状况、采购日期、采购商家等。
(5) 维护记录表:维护记录表将以时间为主键, 记录不同时间点维护的器材情况,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比记录, 得出该设备的维护情况。
(6) 报废表:记录设备报废情况, 使用的时间, 从而帮助管理者估算出该产品的损耗程度, 以方便采购以及相关项目的管理。
(7) 除此之外, 还会有普通操作员的游客服务记录等表。
3.3 前端的设计
滑雪场器材管理系统的软件前端界面中, 会有登录操作, 以记录管理员登录记录, 普通操作员登录记录。同时, 对于管理员会开放数据库的增、删、改、查功能, 而普通员工只开放登录, 租赁, 归还功能。对于器材维护人员将开放维护功能, 报废功能, 以及采购功能。
前端软件设计将完全体现数据库设计的“权限”这一概念, 同时, 做到“有理有据”, 每一个操作都会在数据库中生成一个与之对应记录。这样的话, 滑雪场的器材管理将会格外详细, 数据的准确性也将提高, 计算机化的管理优点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4“一卡通”的结合
可以说, 在器材管理系统中, 游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日常管理维护, 数据库中几乎其他所有的记录都与之息息相关。而区分每个游客的, 便是那一张不起眼的“磁卡”———一卡通。
一卡通系统是通过一张卡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10]。它和设备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通用性, 节省了大量管理成本。一卡通系统与器材管理系统相结合是一次“珠联璧合”的行为。二者相加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直接体现。
5 结束语
本文通果对滑雪场器材管理流程的分析总结, 得出系统所需要的功能, 同时, 通果完善数据库设计, 帮助滑雪场实现了器材管理的计算机化。该类系统管理效率高, 安全性好, 数据记录准确, 能够有效帮助滑雪场确定操作的执行人员, 明确各方责任。对于滑雪场的科学发展, 计算机化、信息化管理, 有着重要的支撑。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滑雪场器材管理带来了新的曙光。滑雪场的信息化、系统化、一站式的管理手段和理念, 将会帮助其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滑雪场器材管理的环节, 明确对系统的要求, 完善数据库的设计。自顶向下, 逐步细化地介绍管理过程研究结果, 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的设计和软件设计。
关键词:滑雪场,器材,管理系统,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温志宏, 张文杰.极限运动特征及其价值探析[J].搏击:体育论坛, 2010 (12) :16-17.
[2]杨帆.浅谈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与应用[J].数字化用户, 2013 (10) .
[3]霍正兴.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分析[J].硅谷, 2013 (13) :89-90.
[4]王春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大学, 2003.
[5]张大福.旅游景区IC卡一卡通收费系统业务规划和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10.
[6]金砚胄.高校体育器材的分类管理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1 (6) .
[7]中国滑雪协会审定.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3.
[8]刘洪旭.基于C/S架构进销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2013.
[9]郑晶晶, 刘玉宾.基于VB.NET的ADO.NET对象与数据库的交互[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2) :293-295.
[10]张晓旭.基于位置服务的景区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 2015.
滑雪场的管理 篇2
为规范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滑雪导滑员的管理,提升导滑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健康、诚信的旅游市场,切实维护好亚布力景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实行导滑员备案制度,各滑雪场在招录导滑人员后,上岗前应填写本人详细情况登记表并到管委会登记备案。
2、持证上岗制度,各经营单位禁止雪场导滑、教练人员无证上岗,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导滑、教练工作,同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旅游、体育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
3、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应在管委会指定地点进行岗位培训。
4、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的导滑人员建立档案进入黑名单,2年内不许在景区内从事相关工作,滑雪旅游度假区内各经营单位不得录用。
5、教练、导滑无证上岗人员予以取缔。对滑雪场聘用无证教练、导滑人员的,每发现一人给予经营单位500元罚款。
6、导滑员上岗前应向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缴纳抵押金 元或由雪场经营单位统一缴纳导滑员抵押金 元。
7、接待游客时仪表整齐,要佩戴胸卡,要求雪场导滑员必须使用本人固定工号,禁止相互串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导滑员工号要与被服务游客信息配套登记,备案。
8、热情服务,接待时要对游客进行滑雪知识及安全防护的详细讲解。协助游客办理相关手续。不刁难游客,不对游客有侮辱等不文明言行。
9、不强行推荐消费项目或欺骗、胁迫游客消费。
10、不私自散布虚假旅游信息欺客、宰客;不向旅游者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质价不符的服务。如导滑员出导过程中服务质量不好,游客投诉经核实属实后,导滑员返还导滑费并给予200元处罚。
滑雪场游客安全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篇3
1 研究对象的界定
从旅游学研究对象来看, 旅游安全分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媒体安全和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主体的安全特指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媒体安全集中表现为交通安全和从业者安全;旅游客体安全则为旅游资源的安全, 涉及资源的保护、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的游客安全特指旅游主体安全。而游客安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障游客在滑雪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杜绝人身事故的发生, 而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同时从传统旅游学角度出发, 笔者把对游客安全研究范围界定为在滑雪运动过程中, 由于组织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原因, 导致游客的负伤和死亡, 但不包括精神、财产方面的安全问题。
2 系统观引入游客安全管理的意义
面对现阶段滑雪场“脚痛医脚, 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的游客安全管理现状, 必须对其进行理念上的革新。系统观着重从整体上揭示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结构和功能。将系统观引入到滑雪场游客安全管理中来具有以下意义。
2.1 有助于全面正确的认识影响游客安全的因素
从系统的有机联系性出发, 滑雪场游客安全管理涉及了旅游主体、媒体、客体三大影响因素。主体影响因素主要有游客自身的活动行为、游客密度等;媒体影响因素则包括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场地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滑雪教练的执教水平等;而客体影响因素主要涵盖雪场布局、设备设施和气候天气等。这些因素彼此之间联系密切且相互影响, 在对游客安全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方面也千差万别, 同时人们对它们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去认识这些因素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防性, 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对指导工作人员全面认识游客安全问题和实施安全保障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2.2 有助于统筹各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
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 游客安全管理工作是由滑雪场各管理部门共同合作完成, 涉及工作人员和设施设备较多。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服务人员、滑雪教练、造雪工人、电工、设施设备维护人员等, 设施设备则有基础设备、服务设施、造雪设施、滑雪器材等。同时, 这些人员和设施设备分属于多个部门, 隶属关系复杂, 无疑中加大了安全工作的难度。从系统角度出发去认识这些部门的特征和职能, 分析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利益冲突, 有助于管理者整体把握安全全局, 明确各自的权责, 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 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
2.3 有助于认清游客安全管理工作的阶段性
从系统的动态发展性出发, 任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管理上的侧重点。滑雪场的经营在一个雪季中可分为筹划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和收尾阶段, 它的安全管理与之相应的被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各有侧重:筹划阶段要重视安全管理机制的设计, 建设阶段把握的是安全设施的严格建设, 运营阶段则须加强对游客和员工意识行为的监督管理, 收尾阶段注重的是设施设备的后期维护保养与更新改造。同时在具体的安全管理活动中, 我们也可划分出不同阶段, 如在游客行为安全控制中, 可以根据游客运动的时间顺序将行为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运动前行为管理、运动中行为管理和运动后行为管理。总之, 从时间角度看游客安全管理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运用系统观去分析安全管理有助于管理者认清管理的阶段性, 分清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
因此, 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新型游客安全管理体系, 即游客安全管理系统, 将是滑雪场安全管理改革的重要选择。笔者认为, 滑雪场游客安全系统是指滑雪场企业以保障游客生命安全为目标, 从系统角度出发, 运用科学、系统、全面的概念和方法, 把安全管理工作的各要素、各部门、各阶段有效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合理、彼此促进的有机管理体系。
3 滑雪场游客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
从旅游安全管理的功能角度看, 滑雪场游客安全管理体系是由安全预警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安全救援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开放性系统 (如图1) 。安全预警系统是在事先有效警示游客与从业人员, 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控制系统是通过规章制度、督导等强制性和引导性手段, 对企业、游客和员工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安全救援系统是指在事故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 包括紧急援助行为和保险赔付等善后行为。
3.1 安全预警系统
3.1.1 游客安全意识预警子系统
游客安全意识预警子系统就是通过对潜在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预测并发布给游客, 起到“事先预防”的功能。它可以提高相关主体的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 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滑雪场应积极配合政府在当地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在游客出行前将近期和当天的天气、雪场游客密度、滑雪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 甚至在滑雪旺季时进行“反营销”宣传, 引导游客分流和理性消费。当游客来到滑雪场时, 工作人员应在其运动前借助安全信息标识系统 (如利用图文标识牌、宣传手册、影视媒体以及导游) 来宣传安全行为规则, 强化游客的安全意识;在滑雪运动中, 滑雪教练要主动示范, 将正确的滑雪姿势和其它安全常识传授给游客;在滑雪运动后, 游客往往对相关安全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特别是计划重游的游客更有深入练习的愿望, 这时可以通过滑雪教材、器材以及安全装备的销售实施再教育。
3.1.2 员工安全意识预警子系统
滑雪场员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者, 一个具备较高安全管理意识和素质的员工可以在预防、化解游客安全事故中发挥重要作用。合格的滑雪场员工应具备下列意识:游客安全至上的意识、旅游服务安全操作规范意识、安全设施设备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意识、安全工作集体协调意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意识、安全责任追究意识、安全知识自觉修养意识等。为此, 企业一是要抓好员工的招聘环节, 确保选拔责任心强、素质合格的从业人员, 特别是特种设备维护人员必须具备国家颁发的相关从业证书;二是要使用课堂讲解法、安全技能模拟培训法等培训手段增长员工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三是要打造顺畅的沟通渠道, 及时化解员工在日常工作时的种种不满情绪, 调整工作心态。
3.1.3 设施设备安全预警子系统
设施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效率直接关乎游客的安全, 但因其种类多、数量大, 技术性强、要求严格而加大了它的管理难度。预防设备安全隐患必须抓住设计、使用、检查、维修四个环节。首先, 设施设备在设计时期要充分预见和考虑安全问题 (如雪场布局) , 做好设计和项目评审工作;其次, 操作人员必须科学使用设施设备, 了解各种设备的用途和基本原理, 熟悉它们的性能要求, 掌握它们的操作规程;再次, 采取动态安全检查机制, 做好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等工作, 保证及时记录、及时上报、及时商榷;最后,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能够正确装配、拆卸和有效维修相关设备, 对它们的新旧程度、磨损状况、采购补充进行实时管理。
3.2 安全控制系统
3.2.1 安全制度控制子系统
制定滑雪场安全政策与法规是政府约束企业安全管理行为的必经之路, 同时借助行业指导和培训等行政手段将其在行业里进行推广, 提高企业的自我约束意识, 使企业管理层正确认识安全问题, 自觉把遵守行业安全法规看作自身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并将其转变为企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的重要参考和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
滑雪场则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行为进行“软”“硬”控制。安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操作程序规范、安全协调和控制方案、安全事故处理体系、安全考核制度等, 通过规范性和强制性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而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取向和职业纪律则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 企业在与合作伙伴 (如滑雪学校) 合作初始, 也应注意将安全问题写入合同, 建立“权责分明”的安全合作机制, 以达到分散安全管理的目的。
3.2.2 安全监督反馈子系统
安全监督反馈子系统是指相关部门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并建立有效途径使相关主体能够迅速反映旅游安全隐患或旅游安全事故, 并寻求快速的救援行动或其它处理方法 (如图2) 。
3.2.2. 1 内部监督反馈子系统
内部监督反馈子系统即通过企业内的组织管理来监督自身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督导部门的组建必须选拔若干专业技能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一线员工, 主要负责安全督导管理目标和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其工作内容包括:现场巡视———建立监察巡逻队进行定期巡视, 对作业的安全管理环节进行观察、检查和指导以掌握第一手情况, 诊断并确认管理结果, 及时增进与基层的沟通;通过接待游客投诉、开设意见箱和工作讨论会等方式鼓励游客和员工对安全管理提出意见, 认真考虑他们的愿望需求, 为制定新的安全管理目标和标准提供参考资料。
3.2.2. 2 外部监督反馈子系统
外部监督反馈子系统是指由企业相关的外部主体对滑雪场的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和指导, 包括新闻媒介、滑雪场规划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等。新闻媒介承担大众监督的作用;规划者负责指导工作人员科学安装和操作设施设备;政府部门则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强管制, 认真评审滑雪场规划的每个安全环节, 严把旅游设施建设的验收, 对没有按照规划来实施建设的滑雪场坚决不允许其营业, 同时建立旅游投诉中心, 积极听取来自各方主体的相关反映。
3.3 安全救援系统
3.3.1 安全医疗救助子系统
医疗救助是整个滑雪场安全救援工作的核心环节, 是指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游客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和援助的服务。为了保证医疗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滑雪场应与当地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聘请医务人员对场地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医务培训, 传授处理各种伤害的急救方法;建设设备相对齐全的医务室, 配备基本的救护器具 (如担架、纱布、夹板、绷带、颈托等) 和必备药物, 争取“轻伤在雪场处理, 重伤及时送往医院”。
3.3.2 旅游保险子系统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游客与企业的旅游保险意识, 刺激他们的投保积极性, 滑雪场则应在征得游客同意的前提下, 通过合法手续为游客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 以促进和提高意外保险的投保率, 让保险公司分担部分医疗费用, 保障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 减少受害游客的损失和投诉, 降低企业的赔偿额度。同时, 保险公司要做好风险咨询和管控工作, 尽快完成核损、定损和理损工作, 提高理赔服务水平。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滑雪场游客的安全管理现状, 从系统角度探讨了如何从安全预警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安全救援系统三个子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预防——控制——补救”安全管理模式, 从而共同构建长期有效的新型游客安全管理系统。
关键词:系统观,安全管理系统,旅游保险
参考文献
[1]王丽华, 俞金国.城市旅游地旅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0 (2) :85-89.
[2]韩玉灵, 翟向坤, 王业娜.国内旅游安全问题的前沿研究述评[J].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 :39-44.
[3]GAO Ling.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Support System of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Tourism Safety[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 (3) :91-95.
乔波滑雪场的教练作文 篇4
1月31日,我们来到了韩国现代成宇度假村的一个滑雪场。
滑雪场很大,一片银白,非常壮观!有许多高手从山上飞驰而下,身体随着山势起伏,一会左一会右,我很羡慕他们滑得这么好。我们先去租滑雪板、滑雪鞋和雪杖。滑雪鞋很重,穿上后走路很不方便,像只笨拙的大企鹅。来到山下,导游教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和滑雪的基本要领,然后我们就开始像螃蟹一样慢慢地向山上爬去。
我们都是初学者,只能在半山腰处开始练习。我摆好滑雪姿势,一使劲,嗖地一下就滑了下去,居然没摔倒,真爽!有些同学中途撞到了别人,就一起滚了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最后刹不住摔倒了。经过几次练习,我掌握了诀窍,快到下面时,把滑雪板摆成A字形减速,就不容易摔倒了。
滑雪场的管理 篇5
关键词:滑雪场,机械设备,管理,维修
前言
滑雪场今后要发展, 但没有压雪车滑雪场雪道的雪质没有保证, 近几年雪场的领导开始认识到了压雪机的重要性, 对于压雪机的期望值和它的必备性特别高, 如果雪压得不好, 客人就特别反感, 近几年特别是哈尔滨体育学院高山雪场对于压雪车的依赖型非常强。那么我们对于压雪车首先是正常的保养;其次操作时按照正常的操作规程做, 减少故障;第二是尽量降低油耗, 因为压雪车耗油量大, 开一天几百上千元的用油量是经常的, 增加雪场收益。滑雪客人需要考虑雪道的长度, 索道的舒适度, 最关心的还是雪质, 雪质不好很容易摔倒。
1 压雪车的附属设备
压雪车除了主机之外, 还有前铲、后雪犁、履带、轮胎、U形槽开槽器等都是属于附属设备, 对于这些附属设备本身, 压雪机管理者也必须要熟悉它。以避免错误操作, 防止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1.1 压雪机车辆底盘。
车辆底架是用非常强韧的金属焊接成的, 焊接完之后整个车架放到热处理炉里进行热处理, 使车架各部分应力保持一致, 来增加韧度和强度。但即使这样处理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在翻车后, 底盘不发生断裂。
1.2 压雪车履带。
现在压雪车75%的故障都是由于操作手对整个设备不熟, 他不知道这个车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和工作状态, 因此很容易将车辆造成损坏。比如车辆在没有雪的土地上小角度转弯, 这对轮胎和履带损坏非常大, 所以尽量避免让车转得非常急。所以驾驶员在开车之前要检查履带, 收车后也要检查履带。举个例子:假如履带上丢了两个螺栓, 那么车辆的重量就要加到其他螺栓和履带上去, 履带最吃重的地方就要发生断裂。因此机械管理员就应该跟驾驶员有个好的配合, 机械管理员要非常熟悉如何检查车辆, 他应该监督驾驶员完成这些检查工作, 这样就能够降低故障率, 机械管理员的工作量也会降低, 否则设备总有问题, 机械管理员维修的工作量就非常大了。
1.3 压雪车轮胎。
轮胎分有气的和死心的两种, 对于有气的轮胎特别是前轮要及时检查, 看气足不足, 因为前轮吃劲比较大, 特别是推雪的时候, 所以两个前轮磨损程度也要比其他轮大。所以驾驶员在出车前收车后要及时检查胎压, 发现缺气及时补充。除了胎压之外还要检查轮胎螺栓有没有松动和丢失的, 螺栓本身有公斤要求, 手册里有不再重复。
1.4 压雪车机油泵。
压雪车静止不动打着火, 这种状态对于发动机本身不好, 对于汽车也是一样。据统计车辆总运行时间里, 静止不动而且打着火所占比例为33%, 这样做对车辆不好, 同时也是一种浪费, 比如从表上看车辆运行了1000个小时, 但它的实际工作时间也就是700个小时, 按照规定1000个小时须要换油、换虑芯, 但它并没有真正达到这个时间, 静态停车好多部件都是做无用功。车的系统里有一些是报警装置, 比如说空气率清器如果堵了, 有个红按钮就要跳起来。再如人站在履带上, 门不关上就打不着火等等报警自锁装置。驾驶员就要对报警信号了解得特别清楚。
1.5 压雪车液压油及手油门。
比如说有一根油管断裂了, 每分钟就要有60加仑油漏掉, 那么15分钟后整辆车的油就会全部漏掉, 整个系统就完全损坏, 这样的事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报警系统特别重要。当你发现漏油时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往车库跑, 别把车扔到半道上。手油门的操作最好要拧而不要去敲, 敲来敲去容易把盖敲碎了, 我们学员是用脚油门多还是手油门多?我们希望手油门先调到2800转, 而后使用脚油门来进行微调。而不是完全用脚来控制油门。下山时转速在1800转是正好的速度, 此时的速度跟重心正好是平衡的, 它本身有下坐的力比较安全。而上山时转速在2100转~2200转比较好。
2 发动机的使用与维护
有的机械管理员机油油尺使用方法不得当, 不如说油尺没有插到底还以为油不够, 就继续往里加油, 而机油过多对发动机也有损害。另外看机油要在停车之后过段时间再测。另外在冷天发动机打火不能超过15秒, 否则对起动机损害非常大。到着火后控制在1000转, 不要让转速太高, 因为车辆本身在润滑。油温也在慢慢上来, 当上到60℃再开车行走。在停车时也是要把转速降到1000转, 3~5分钟后在停车, 不是10分钟也不是15分钟也不是20分钟, 就是5分钟。否则对于涡轮增压器有损坏。关于发动机方面另外还有一处需要注意的是在空气率清器后面有个管, 管上有个手动阀, 如果在+5℃, 你要把那个口打开, 让空气直接进去, 现在是在关的状态而不是让新鲜风进来。现在人工造雪的雪场比较多, 在造雪过程, 压雪车也在作业, 如果天气比较冷, 造的雪比较干, 那么压雪车的进气口就容易把雪吸进来, 这样会容易堵空气过滤器, 现象是压雪车本身没有劲, 是因为水融化到空气虑清器里面去了, 这样你必须得清理空虑。
3 压雪车后雪犁构造与使用
压雪车的雪犁中间是断开的, 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调整两条雪犁的连接角度。正中间安装有减速箱, 这里面的雪要及时清掉, 不能存雪, 因为减速箱本身发热, 存雪融化再冻成冰, 对减速箱损害比较大。另外有积冰再那会使雪犁回不了位, 翘在那里。雪犁的重量是600公斤, 但雪犁周围有很多塑料挡板, 包括后梳、积雪腔等处也都会藏雪, 这些雪加起来也是600公斤。所以雪犁工作时会大大地增加能耗, 所以尽量将这些积雪清除掉, 不让里面残留积雪。另外你开车时, 当积雪到一定程度就会掉下来, 会使得后面雪道表面留下很多雪块, 看起来不干净。在压新雪时, 积雪仓不让它兜起来, 积雪仓是平的, 不让它带雪;相反如果压人造雪时, 积雪仓提起来, 让它多兜一些雪。压雪车平时行走时车速时19公里/小时, 在压雪时车速不能超过14公里/小时, 如果超过这个速度, 它所压的雪肯定是压不好。雪犁可以前转也可以后转, 通常压雪都是往后转, 而往前转没有太大的用处, 雪还压得不好, 而且雪还会打到后风挡玻璃上损坏玻璃。在压雪车爬陡坡时候, 雪犁支架要抬起来, 但抬起的角度要人工控制它, 车辆的重心会向后, 对于车辆本身平衡好, 会增加爬的坡度。在往山上爬坡时同时还要压雪, 当坡度太陡时要减少后雪犁对雪的压力, 因为压力太大车爬不动, 有一个黄色的反向压力增加按钮, 这样雪犁对雪面的压力就减小了, 降低了车辆的负载。这个反向力是按一次增加一次, 按一次增加一次, 看你需要, 最极限是对地面没有什么压力了, 当然压雪的功能也没有了。雪犁还可以左移和右移, 但真正使用还是左移情况较多, 因为驾驶员会看得清楚。当压雪车转弯时, 要将雪犁变到自然重量挡, 就是本身没有向下的压力, 不影响压雪质量, 否则雪犁会吃雪很深, 增加压雪车负载。
4 结论
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强制保养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 除了把握管理养护养之外, 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 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 只有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 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磊, 洪梅, 崔秀珍.浅谈如何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 2012-1-27.
[2]代竟.试论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2011-9-22.
[3]白艳春, 郑建民, 滕立锋.试论机械设备管理, 2011-8-19.
滑雪场的管理 篇6
通过研究其目的旨在对滑雪人口概念做出科学界定, 对国内、外的滑雪人口进行比较。从社会学、人口学视角去审视和研究滑雪人口,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为我国滑雪产业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和理论, 充实和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研究, 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为实现我国科学规划冰雪旅游的发展目标, 为政府决策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2 滑雪人口的概念
滑雪人口的定义为:广义的滑雪人口是指在总人口中以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和以追求提高运动成绩和生活品质为目的, 直接参加滑雪活动和观赏、关心滑雪的一种社会群体。狭义滑雪人口是指以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和以追求运动成绩和生活品质为目的, 直接参加滑雪运动的社会群体。
3 影响我国滑雪人口增长的因素
依据发达滑雪产业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滑雪人口主要和国家人口、收入 (教育和职业大多与收入相关) 、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及传统等这六个因素有关。
3.1 作为滑雪人口基数的国家人口, 包括人口总数和增长趋势。
根据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目前中国有13.4亿人口。目前中国的滑雪人口主要为1970s-1980s出生的人口。所以10年滑雪人口的有效基数为45485万人 (不含港澳台3100万人口) 。但是15年之后 (2025年左右) 他们的下一代 (估计有25000万人左右) 将开始逐步进入滑雪人口的有效基数内, 那时中国的滑雪人口又会有一次快速增长。在1950年中国的滑雪人口只有几十人是专业运动员。在1996年大众滑雪群体出现之前达到几千人。从1996年作为中国大众滑雪的起始点[1], 预计在2015-2020年期间, 中国的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会保持6-8%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比前五年增速放缓。
3.2 影响我国人口成为滑雪人口主要指标是国家收入的人均GDP水平
按照滑雪发达国家滑雪人口增长统计来看, 当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时, 是滑雪人口高速的增长期。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后对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的影响就很小了, 更多的是体现在每次滑雪的消费能力提高了。中国的人均GDP在2010年达到3678美元, 2010-2011雪季, 中国滑雪人次已经达到1000万。从人均GDP的角度看, 北京的滑雪人口将近200万, 滑雪人口比例超过10%, 市场空间接近饱和, 未来还有3-5%左右的发展空间。在东北三省, 滑雪人口约为500万, 滑雪人口比例接近4%, 未来还有6-8%的发展空间。
3.3 影响我国的滑雪人口的性别因素。
滑雪与大多数运动一样, 男性占滑雪人口的统治地位[2]。与全球人口的性别比例相反, 中国人口中的男性比例为51.27%, 女性比例为48.73%。目前在中国的滑雪人口中, 女性的比例不到30%, 这在滑雪运动的初期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比例会在今后逐步增加至35~40%。也就是说女性滑雪人口的比例会在今后发展中有所增加。
3.4 影响我国的滑雪人口的年龄因素。
通过对黑龙省帽儿山滑雪场调查, 那些稳定滑雪者的平均年龄45岁左右, 他们可都是滑雪的中坚分子。和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样, 滑雪运动也错过了最佳的发展阶段, 导致这项运动中稳定滑雪者 (每年滑雪次数超过3次) 的平均年龄在发展的初期就接近了40岁。如果这些人提前20年接触滑雪, 他们不仅会影响周围的朋友, 还会影响他们的下一代。
随着国内不断掀起的滑雪热潮, 有条件的省份均建设了规模不等的滑雪场, 如以长白山万达, 北大湖为代表的吉林省滑雪场群;以阿尔山领衔的内蒙古滑雪场群;以万龙为代表的河北省滑雪场群;以石京龙为首的北京滑雪场群;还有以棋盘山为代表的辽宁省滑雪场群等, 都颇具实力, 吸引着大量游客,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多格局的竞争局面。
4 我国目前滑雪旅游市场中滑雪人口转化成稳定滑雪人口的现状
4.1 中国稳定滑雪人口的最大的问题是低转化率, 即每年的滑雪人口几乎等于滑雪人次。
2010-2011雪季, 黑龙江滑雪人次超过100万, 滑雪人口的组成以体验式滑雪为主, 以本地人为主, 外地观光体验式滑雪占总人次的30%左右, 但是稳定滑雪人口 (每年滑3次以上) 人不到2万人;北京的稳定滑雪者不超过5万人, 而其余的绝大部分滑雪人次都是每雪季滑一次的体验型滑雪者, 沿海地区则几乎百分之百是一次滑雪的体验者。这样的结果相当于从1995年-2011年, 年均转化率仅为2% (每年新增滑雪人次乘以2%, 如果以每年实际新增滑雪人口计算, 这个比例更低) 。而发达国家的滑雪转化率为10-15%。表明我们国家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是存在问题的。
4.2 造成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旅行社现象“, 旅行社以极低的价格为游客安排半天甚至二小时的滑雪体验, 可是滑雪场无法满足突然增加的高峰客流量, 无法进行细致的滑雪教学, 导致初次体验滑雪的游客丧失兴趣。其次是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滑雪者轻松体验的要求。使得游客再次参与的愿望大为降低。三年后滑雪者将会以消费环境来选择滑雪场, 因为滑雪者不仅仅体验滑雪运动的新鲜和刺激, 更要获得放松与休闲的心情。所以今后像长白山万达滑雪场和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 这样的滑雪场会受到更多滑雪者的喜爱, 中国的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才会持续稳定的增长
5 结论
5.1 我国滑雪人口的组成主要和国家人口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传统、人的性别、收入 (教育和职业大多与收入相关) 、年龄等因素有关。
5.2 我国滑雪人口主要以体验式滑雪为主, 滑雪人次基本与滑雪人口
相等, 稳定滑雪人口较少 (每年滑雪3次以上的) 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东北地区, 而且滑雪人口转化成为稳定滑雪人口比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旅游社现象。
5.3 目前国内滑雪市场已经形成南北各个地区以大型雪场为主, 初具规模, 多格局的竞争局面。
5.4 为了提高稳定滑雪人口转化率, 培养稳定滑雪人口队伍, 增强滑雪产业健康发展。
要加强雪场硬件设施投资建设, 扩大雪场接待规模, 提高服务质量, 免费提供初级滑雪培训等多种措施。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数理统计法, 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滑雪人口进行详尽研究, 定义了滑雪人口的概念;得出滑雪人口主要和国家人口、收入、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及传统等因素有关;我国滑雪人口主要由体验式滑雪为主, 我国滑雪人口增长态势已放缓, 稳定滑雪人口转化率太低。要提高稳定滑雪人口转化率, 加大雪场建设规模, 提高雪场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加强滑雪指导员培训工作, 使我国滑雪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滑雪人口,滑雪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荣魁, 董欣.黑龙江省滑雪场所的调研报告和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 2007 (5) :71-76.[1]张荣魁, 董欣.黑龙江省滑雪场所的调研报告和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 2007 (5) :71-76.
[2]姚小林等.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影响因子研究[J].冰雪运动, 2012, (2) :85-88.[2]姚小林等.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影响因子研究[J].冰雪运动, 2012, (2) :85-88.
[3]郭俊清等.黑龙江滑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14-15.[3]郭俊清等.黑龙江滑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14-15.
[4]周亚臣等.黑龙江省滑雪场所设施情况的调查[J].冰雪运动, 2010, (1) :90-92.[4]周亚臣等.黑龙江省滑雪场所设施情况的调查[J].冰雪运动, 2010, (1) :90-92.
滑雪场的管理 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污染的严重及生活的压力,现代人们更多地寻找自然景观并参与其中。山地有着良好景观资源,同时还能够提供丰富的空间氛围,是众多旅游类项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然而,现阶段山地旅游类项目大部分都是凭借设计师感性的理解和对场地的初步认识来进行设计,导致开发过程中没有必要的成本浪费和对山地原有景观的大面积破坏。GIS系统的引入对现状地形和设计游线场地布置等方面通过理性的分析选择最佳的布置地点,这样的理性分析能够将现状地形和设计完美结合,使得开发成本最小化和对现状生态干预最小的一种设计方法。
玉龙滑雪场位于天津市蓟县,由于现状活动项目类型较为单一,商业效益较差,现将滑雪场周边一部分山体划入二期开发范围,结合现有雪场进行其他适合山地的旅游项目开发。
1. 主游线最佳路径
山地旅游开发项目,主要游线是连接各个活动景点,而且是将游客从山脚下入口带到各个活动项目地点的基本手段,也是山体上建筑功能的发挥和交通可达性的重要保证。山体复杂的地形和空间关系,如何在设计中运用GIS分析和Dijikstra算法得出施工方便、综合成本最小且合理的理性路线,应是此类项目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
1.1 高程分析
通过Arc Map的高程分析是将等值高程通过不同色彩进行填充显示的二维分析图。通过颜色的疏密可直观看出山体竖向变化频繁和缓慢的区域分布。道路竖向上爬坡区域最好设置在颜色变化较为缓慢处,将道路线形与山体等值线有一定切角,让道路满足功能需求的最大坡度下进行爬坡,为接下来颜色变化频繁即等值线密集区域高程衔接打下基础;在颜色变化较为频繁区域尽量将道路平行于等值线布置,因为如果道路与等值线有一定切角的话,道路与等值线的交错频繁将带来道路边坡复杂且开挖量大的施工难度。
1.2 坡度分析
坡度分析影响着道路纵坡的设计。山体道路中纵坡设计通常考虑通过的车辆类型和爬坡能力。蓟县玉龙滑雪场主要游线上设置游览电瓶车和消防车的两种基本要求,所以根据规范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7%,最大极限不能超过12%。所以,在Arc Map软件操作界面,按照各个纵坡等级道路按照1-100赋分,得到道路选线成本图,其中数值越大说明坡度越大,建设道路的成本就越高,越不适合建设道路。反之坡度越小,成本越低,适合修建道路。
1.3 确定最佳路径
“节点-联系”模型来进行端点加权距离计算,“节点”就是每一个栅格,然而栅格间的连接就是“联系”,每一个“联系”都被赋予一个属性值,这个属性值就是一个栅格到达另一个栅格的累积成本值。栅格间的联系都是通过每个栅格的八个点来联通,这八个点也就是八个方向,从这里面最终选择一个成本最低的方向,依次往目标终点靠近。在Arc Map操作界面下的表面分析模块中,选择distance工具里面的Cost Weighted函数,计算出每个栅格到达端点距离最近,累计成本最小的方向和距离,就是道路端点的成本距离数据(distance)和成本方向数据(direction)。
在端点距离和方向数据的基础上,采用GIS最佳路径函数(Shortest Path),从指定起点开始进行一个迭代过程,沿着记录的方向遍历到终点,将累计成本最小的各个栅格连接起来,得到两点间最佳路径。这样的方法就得到了玉龙滑雪场二期开发中的环山主干道线路(图1)。
2. 与地形相结合的活动分区设计
2.1 营地类项目
营地类活动将会是未来旅游度假类项目主要开发的一种模式之一,主要通过帐篷营地和丛林木屋、树屋等临时的季节性的住宿模式。其中帐篷营地的选址需求是在相对较平坦的缓坡且有较好的观景视线的位置;丛林木屋的选址需求是在乔木(常绿乔木)茂密的坡度相对较陡的位置;树屋的选址需求是在乔木密集度适中且坡度较陡的位置有一定的机会观看到好的景点。通过Arc Map的坡度、坡向、现状植被密集度分析图来确定三个不同营地类项目类型的选址和分区位置(如图2)。
2.2 滑索类项目
滑索类项目也是吸引儿童和家庭参与的主要旅游度假类活动类型,它对场地的要求较严苛,现状必须要有很陡的山坡或是山谷,这样存在的高度落差才能保证滑索类项目的工作需求。另外,如果满足前面条件的前提下在滑索过程中能让参与的游客感受到美好的自然景观和很好的视觉冲击力将会是非常成功的设计。根据Arc Map的坡度及高程分析,选择整个场地中坡度最陡峭且紧邻山谷的一个陡坡上设置趣味滑索项目(如图3)。坡度分析对趣味滑索类项目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坡度的高地可以预测山体的土壤流失程度,较高坡度区域生态敏感性较强,不适宜建设索道的选线和站点的布置;(2)、坡度大小与参与者的视觉敏感度相关,越大的坡度人的视觉敏感度越高;(3)、坡度的大小也影响到滑索站的设置,一般应设置在坡度较平缓的区域。
2.3 攀爬类项目
攀爬类项目是对场地要求最为严苛的一种活动类型,它需要现状山体有一定的垂直陡坡且山体土壤石头相对较为稳定,经过二次人工的修正和设置就可以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小型趣味的攀岩。通过Arc Map的高程和坡度分析,找到现场中可能会为攀爬类项目提供最佳场地的位置(如图4)。通过坡度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出山体垂直高差较大,生态敏感性较弱即山体滑坡系数较小的稳定区域。图中显示场地中由黄色直接跳跃到红色区域说明坡度跨越范围最大,垂直高差也就最大,且在上坡向端点出有黄色绿色出现,说明适合设置攀爬后的缓冲平台。经过最少的人工干预来完成攀爬项目的设置。
3. 最佳视觉观景点的设计
3.1 观景点位置选择
观景点的设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在下坡区域,人们可通过仰视来完成景点的欣赏,这种较适合尺度较小视域较广且有一个或多个视觉焦点的景点;第二种是设置在上坡区域,人们可以通过俯视来完成景点的欣赏,这种较适合尺度较大且没有较强烈的视觉焦点的景点。通过Arcmap的高程和坡度分析将其重新分类,得出场地中坡度适合建设观景平台的区域,再结合主游览路线通过最佳距离和景观资源,找到设置最佳观景点的位置。
3.2 视觉廊道的设计
视觉廊道在旅游类项目中尤其重要,通过视觉通廊的设置可以大大提升景区的观景度和游客的满意度。在取得最佳观景点的分析之后可结合观景点的位置和现状的景观资源来设置视觉通廊。通过Arcmap中的视线分析工具找到观景点周边视线较为通透且景观资源丰富的地带,通过重新分类工具找到适合作为视觉通廊的区域。最后通过植物的梳理和活动景点的设计将视觉通廊的最佳位置确定。
3.3 视觉焦点的确定
通过观景点和视觉通廊的布置之后,视觉焦点的位置选取就相对简单许多。在Arcmap工作界面将各个观景平台设置为每个点元素,通过3D Analyst工具栏中的视线分析,对上面视觉通廊进行从点元素开始到末端的视线分析,通过分析结果确定绿色段为视线可见范围,即每个实现的绿色末端即为现状中可作为视觉焦点的位置。最后通过设计美学和设计师的主观感受在视觉通廊的范围内对现状视线分析中不可见区域加以设计,达到设计师满意的视觉焦点的位置。
4. 结语
通过基本的GIS分析,对山地旅游类景观项目在设计上赋予设计师对场地更加理性的理解和对现状山地和生态环境最少干预和破坏。游线、活动场地选址和视觉廊道是旅游景观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本文也是通过这三个元素来展开,在设计过程中运用GIS技术也对设计和成本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钦,张超.景观规划GIS技术应用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2第1版.
[2].李玲.GIS技术在山地别墅前期规划中的应用.福建农林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13.04.
[3].许丰思.GIS分析在山岳型风景区索道选线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05.
[4].袁飞.GIS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05.
滑雪场经济效益分析 篇8
20世纪末以来,滑雪场这种独特的企业形态开始在中国出现。滑雪场就是以滑雪为主要经营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与身体运动休闲的场所。国外对这一产业组织的定义是:所谓滑雪场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人工辅助条件,能为消费者提供滑雪服务的企业组织。
由于滑雪场是近年新兴的企业组织,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组织形式、规模、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尚未成熟。在我国的产业分类中,对滑雪场这一企业类型也没有规范的归类,一种是景观论,即认为“滑雪场居于旅游景点,是为人们旅游提供景点观赏乃至互动的一个场所”[1];另一种是运动场所论,主要是认为“滑雪场是人们从事滑雪运动、训练、比赛的场所,与田径场、运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具有相似的功能场所和场地”[2]。
这两种论点以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滑雪场这一企业形态的内容。无论是“运动角度”还是“旅游角度”都没有完整的解释滑雪场的功能和内容。
现代滑雪场已经不是一般的运动场所,它肩负着大众运动休闲的功能,运动为辅,休闲为主。同时也不是单一的景点场所,而是能够引发观赏者从景点的角度产生互动的欲望,达到'天人合一'的身心状态,使观赏者不由自主地得到身心陶冶。也就是说滑雪场就是兼顾运动和旅游的混合体,因此,研究滑雪场的经济效益就要从全新的视角进行观察。
二、滑雪场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用现代的经济理论来分析,滑雪场是“一种有别于竞争条件下一般厂商的特殊厂商”[3]。现代厂商理论的核心:厂商是一个生产函数,其理论主要是从技术角度看待企业的,认为它是一个将各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一个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可以生产函数表示:他选择了各种投入要素分别为X1,X2,…,Xn,最终的产出为Q。
假定企业对投入和产出水平的选择都是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竞争市场上按照既定的价格W1,W2,…,Wn购买n种投入,总成本是:
undefined
如果该企业的生产函数是:Q = f(X1,…,Xn),在目标产出水平给定的前提下,通过求解下列问题使成本最小化:
undefined
对Q的每个值求解,将产生一条总成本曲线,据此还可以推导出一条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其基本形状与图1类似。如果市场上的价格水平为Pm,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基本原则,则厂商选择产量水平Qh,就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图1中的阴影部分)。
厂商的平均成本线呈U形,这是由于从短期来看,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固定成本,如工厂的机器设备、建筑设施等;另一部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征在于,在达到特定产量水平之前,随着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产品中分摊的固定成本有下降的趋势,由此导致平均成本的下降,在达到某一产量水平之后,如果产量继续增加,固定成本就必须增加,由于固定资本在投入过程中往往具有不可分割性,所以会出现平均成本上升的过程。从长期的角度考虑,有些投入也很难随着企业规模的改变而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经营能力随着产量的扩大,经营者最终会不堪负重,他的劳动生产率会下降,结果企业的平均成本又开始上升。
三、制约滑雪场经营的特殊因素
通过对上面的基础理论的分析,可以知道,滑雪场虽然不是生产“实物产品”,但也是生产“滑雪服务”。产品的物态是以为消费者服务的存在形式。所以对上面的生产函数做以修正,即是滑雪场的经营函数,即滑雪场的经济收益是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差函数:
P=∑M-Q。P代表效益,M代表经营收益,Q代表经营成本。
滑雪场的经营遵循厂商的一般原理,也具有其独特性。滑雪场的分布有其特殊性。滑雪场不能完全按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理论进行配置,自然条件在滑雪场资源配置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滑雪场的选址与开发建设必须符合以下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足的雪资源,二是要有适应建设滑雪场的地理条件。滑雪场的经营受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双重约束。
四、滑雪场经营的模型分析
正是由于滑雪场的特殊性,所以在研究滑雪场经济效益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定性分析,而应对滑雪场的经济效益做量化分析。
由滑雪场的经营函数P=M-Q得出。如果要提高经营效益,有四种方式可以实现:(1)M不变,尽量降低Q;(2)Q不变,尽量增加M;(3)M尽量增加,Q尽量降低;(4)M尽量增加,Q也随之增加。但是边际收益增加程度必须大于边际成本,也就是M>C,如图2。
从上列函数分析得出滑雪场增加经营效益必须抓住M和Q的关系,那么怎样增加M和减少Q呢?有必要对M、Q和经济效益做更深入的分析。
(一)建立两个函数Fm和Fq,找到影响M和Q的其它经济变量
建立收益函数,其数学表达为Fm=f(r,c,t,i) (r:滑雪人数;t:滑雪时间;c:滑雪价格;i:收费项目),从上面的公式分析得出,影响Fm的因素有四种:(1)人数;(2)滑雪消费时间;(3)滑雪价格;(4)消费项目类别。如果将四种因素均做为约束条件进行逐项分解,对滑雪场的Fm就有更直观的评估。
(二)假定c、t、i是不变的约束条件,上面的函数可以简化为F(m)=F(r)
如果增加M,只需增加r即可,也就是收益是人数的函数,每增加一个人,收益也相应增加。同此以理,将约束条件重新调整一下,也不难得出:
人员收益函数——Fm=F(r)…………1
价格收益函数——Fm=F(c)…………2
时间收益函数——Fm=F(t)…………3
项目收益函数——Fm=F(i)…………4
求各自变量的偏微分δM/δQ=δ∑F(q)/ δq>0
δF(m)/δc=δF(r)/ δr>0——(1)
δF(m)/δc=δF(c)/ δc>0——(2)
δF(m)/δt=δF(t)/ δt>0——(3)
δF(m)/δi=δF(i)/ δi>0——(4)
由上面的四个公式可以得出如下图象:
1.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收益是随着滑雪场的消费人数增加而增加的,增加滑雪消费人数是提高滑雪场经营效益的主要方式。滑雪场的日经营收益为人次与价格的乘积,假定日滑雪价格为120元/日,以黑龙江省平山神鹿滑雪场的价格为标准计算,则滑雪场的日经营收益如表1。 按日为单位,连续七天的人数下表1。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收益是随着滑雪时间的延长而相应提高的。适当的延长滑雪时间,或者适当调整滑雪计量时间,是提高滑雪场利用率、增加效益的补充形式。见图3所示。
滑雪时间的延长可以分为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的延长。每个滑雪季节的绝对时间延长和缩短,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天时地利。日本为了延长绝对滑雪时间,研发阻融雪技术,制造固雪剂喷洒在滑雪场的雪道上[4],这虽然使雪融的速度放慢了,但其造价高、效果有限,特别是对环境有污染,受到日本生态保护协会的抵制,未能大面积推广。在全世界的滑雪场经营者看来,与其徒劳地增加绝对滑雪外延时间,不如挖掘相对滑雪时间,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2.根据各地滑雪场的经营时间排序,一般的滑雪场日经营时间是上午9时开始,至下午16时结束,大约7个小时。以2个小时为计价单位,滑雪场的计价时间是3.5个小时。如果适当地延长滑雪时间,增加到8个小时、10个小时、12个小时,那么,滑雪场的计价单位就可以相应增多到4个、5个、6个,滑雪场的收益会有明显的提高。以2小时40元计,增加时间后的雪场经营收益分别比原来的增加了14%、42%、70%。考虑经营成本的增加,虽然实际的收益与理论上的计算有差异,但是增加时间明确的只是增加的幅度不同。这方面辽宁省的白清寨滑雪场就是很好的例证,该滑雪场以增加灯光夜场的形式把相对滑雪时间延长到晚上21时,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3.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滑雪场的经营收益是随着价格的增长而增加的,适当地提高价格,滑雪场的经济效益会随之增加,但是价格的变化不仅仅是滑雪场的内部要素所决定的,更应考虑到外部的约束,特别是市场的接受程度。
2006年的黑龙江省滑雪场有4家SSS级滑雪场的价格比较,从理论上计算,各家的经营收益差别见表2。
4.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滑雪场的经营收益是随着消费项目的增多而增加的,这是厂商理论中产品多样化率在滑雪场的表现形式。同时,人们必须意识到项目的增加必然带来成本的增长。由于我国的滑雪场设计规划缺乏系统性、长期性,滑雪场建设中短、平、快意识严重,在项目开发上模仿雷同,缺少差异性,滑雪场的消费项目单一[8],而对于市场而言,需求的多样性又是不可避免的。需求多样和供给单一的矛盾直接影响到滑雪的经营收益。据美国滑雪场协会2003年度统计,来滑雪场的人有85%是滑雪的,其中50%是滑双板的,35%的人是滑单板的,另外15%的人是观光、登山、乘坐雪地摩托等。随着消费偏好的变化,各个项目的消费比率也呈动态变化。我国的滑雪场是以旅游滑雪为主,滑雪场的消费项目有限,对消费者来讲没有选择余地,很难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更不能有效地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造成滑雪场收益的流失。
滑雪场项目种类和滑雪消费兴趣吸引力是正相关的,滑雪场的项目越多,滑雪的人数集聚的也越多,滑雪消费的欲望也越高,消费额度越大。假设每个项目的消费是50元/人次,甲、乙、丙、丁4个滑雪场的项目分别是2、4、6、8,那么,经营收益分别是:100、200、300、800。
前面的分析集中在如何增加经营收益方面,但是,对经营成本的降低也是增加滑雪场经营效益的必要手段,包括前期的开发成本、管理费用、维护费用、营销费用等,这里不做深入分析。
五、滑雪场增加经济效益的可行性措施
从效益图像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滑雪场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从消费者人数、滑雪价格、消费时间、消费项目上寻找最佳匹配,从四个可变量对滑雪场效益的影响程度出发,制定相应方案,实施具体措施。
(一)努力拓展市场,增加滑雪者人数
由人员收益函数分析说明,增加滑雪场的消费者是提高滑雪场收益的最佳方式,每个滑雪场的人数增加受地理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仅仅停留在周围市场空间远远不能满足滑雪场的经营额度,拓展市场空间对滑雪场的经营发展势在必行。
我国的滑雪场经营现在处于等客上门状态,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超过2小时车程距离潜在消费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各个滑雪场是小范围争夺客源[5],没有向更远发展的意愿和方法。比如黑龙江的85家滑雪场,在南方省市设有办事处的只有亚布力一家,缺乏必要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空间极为有限。随着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逐步完成,“地球村”的理念必须成为滑雪场经营的首要条件,滑雪场把经营的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推介滑雪,营造更广泛的滑雪氛围。
(二)提高滑雪场服务质量,提升消费价格
我国的滑雪场经营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靠低价竞争的手段吸引客源,缺乏人性化的经营策略,在滑雪场的硬件配置、设备更新、器材使用等方面大多停留在发达国家的20世纪70年代水平上,使用的器材也是国外淘汰的二手产品[6]。在滑雪服务方面,缺少规范标准,滑雪场的整体服务水准与消费者的心理期望值有落差,提价了没人滑雪,不提价滑雪场运行艰难,对于不同档次的滑雪场要确定最低限价,做到物有所值,质价相符,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服务价格。不同的滑雪场确立差异性的服务意识。滑雪场的定价要基于成本、区域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的因素,优质优价。
(三)适当延长滑雪时间,增加经营效益
滑雪时间的延长,对于滑雪场是比较直接的增收方式,但是,由于国家法律的约束和劳动者生理的差异性,简单延长滑雪时间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提高有效滑雪时间才是滑雪场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
(四)挖掘滑雪场的现有资源,增加消费项目
滑雪场的最大资源是场地,如何使有限的场地效用最大化呢?增加其他消费项目是最好的方式。这里的滑雪场主要是高山滑雪型的,滑雪道外辅助的场有待开发利用。建单板公园、雪地赛车场、雪地高尔夫场、儿童戏雪园地等都是增加滑雪场效益的好方法[7]。滑雪场必须关注社会消费点的变化,适时调整其经营项目。
(五)降低经营成本,寻求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降低经营成本是滑雪场对内挖掘潜力的最简单方式,但是,滑雪场的经营成本有的是不能降低的,比如:前期开发建设成本、劳动力成本、安全成本等。那么,就必须从管理成本、经营成本上寻找突破点。由于滑雪场经营时间的季节性,在人力成本方面应以雇佣短期工为主。由于滑雪场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农村,非技术工种应该多雇佣当地的农民工,相应成本会降低。
滑雪场经营的社会化日臻完善,专业的管理公司、连锁经营机构、维修公司、服务公司等,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更好地借助相应的公司协作,会有效地降低滑雪场的运营成本,租赁索道公司人员、发包器材维修业务等会极大地减少公司的人力成本,使器材、设备和人员配置达到最佳,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董欣,杨斌霞.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对春节黄金周期间来哈国内外地游客的调查分析[J]冰雪运动,2004(03).
[2]刘志书,陶永纯,张宝军.对我国滑雪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03(02).
[3]陶玉晶,张强.冰雪运动的产业化发展[J]冰雪运动,2004(04).
[4]朱红,张荣魁,王润斌.黑龙江省滑雪休闲旅游市场消费阶层分析与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06(02).
[5]卢峰宋志刚对北京市滑雪市场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6]王紫娟李克良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7]吴伟滑雪运动资源与经济要素分析[J].冰雪运动,2006(05).
[8]唐云松我国滑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9]Mintel(1994)'Skiing',Leisure Intelligence,Lon-don:Mintel International Group Ltd.
[10]Wickers,D.(1994)'Snow alternative',SundayTimes,27 Novermber.
滑雪场生态环境保护浅析 篇9
滑雪场生态环境保护, 是指应采取包括行政管理、经济制裁、科学技术应用、宣传教育和法律调控等多方面的手段, 对滑雪场区域及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禁止并治理相关污染, 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滑雪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滑雪场的发展应该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来扩大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当地居民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是滑雪场建设、发展与运营的基本前提, 要保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滑雪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保护制度缺乏, 监管力度不足。我国滑雪场的发展时间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较短, 对于滑雪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 因此在制度上对滑雪场开发缺少指导和约束。同时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或是发展地方滑雪旅游, 对滑雪场生态环境破坏和监管力度不足。
2.环保意识薄弱, 环保资金不足。我国目前多数滑雪场均是以传统滑雪场模式来开发运营, 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于生态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且开发商的关注点主要是以冬季运营盈利为主, 对于非雪季的生态环境不关心不重视。同时许多滑雪场在建设时破坏生态环境, 建成后因资金有限, 无法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滑雪场生态环境的修复。
3.保护措施单一, 实施效果一般。发展较好的一些滑雪场, 对滑雪场的生态环境能进行一定的修复, 如在滑雪道上种草, 除此再无其他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 整体方案较为单一, 实施后的效果不明显。
三、影响滑雪场生态环境的活动
1.林地砍伐与土方工程。滑雪道开发需要进行一定的林地砍伐, 并对地表上的杂物 (树桩、石块等) 进行清理, 在清理过程中, 对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在一些山地条件较差的滑雪场, 还需要进行较大的土方工程。林地砍伐和土方工程造成的地表破坏, 在雨季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同时林地的减少, 还会对区域内的湿度、温度造成影响, 并缩小动物活动的生境空间。
2.机械作业对动物的影响。滑雪场开发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 局部地段遇到岩石还需要进行爆破, 整个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这对区域内的动物造成惊吓, 使得大量动物迁徙到较远的地方, 甚至有些动物不再出现在该区域。
3.地下水过度开采。滑雪场用水量最大的属造雪用水, 在冬季来临时, 上万方甚至几十万方的水被用于造雪而铺设在滑雪道上。在春夏季当雪开始消融时, 因滑雪道植被恢复较差, 融雪水卷带下大量的泥沙, 使得这样的融雪水无法直接引入蓄水池中, 造成水的流失浪费。在干旱缺水的地区, 为满足造雪生产所需要的用水, 采用开采地下水的方式进行供给, 在年复一年的大量开采下, 地下水位出现严重下降, 从而出现更为严重的缺水问题。
4.垃圾污水不当处理。一些较小的滑雪场距离城市较远, 在市政上无法进行资源共享, 因此滑雪场里的污水无法引入市政排水管网中, 而是经过简单的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 对区域的河流造成污染。滑雪场里的游客相对较多, 特别是节假日, 游客产生的固体垃圾和厨余垃圾也增多, 因为缺少垃圾处理厂, 所以随处堆放, 没有经过密闭并集中起来, 造成地表污染。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地方政府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对滑雪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关于环保问题进行规范和约束, 并提出相关标准, 以正确引导滑雪场开发过程中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如垃圾污水处理办法、动物生境保护办法、融雪水收集办法等。
2.滑雪场建设与生态保护坚持“三个同时”。滑雪旅游产业要平衡好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兴建滑雪场必须坚持“三个同时”, 即滑雪场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在进行滑雪道、索道、造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及时跟进植树造林、森林扶育、滑雪道软覆被等工作, 并健全开发范围内的排水管网、渠道的建设来降低和杜绝水土流失。
3.异地补植。异地补植是按在滑雪道开发过程中砍伐林地面积在区域内进行异地空地补植, 以弥补林地砍伐减少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小环境的改变。在我国北方地区, 异地补植树种以常绿树种为宜, 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绿化所用植物应采用当地种类。在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 还对滑雪场内景观进行营造。异地补植时也可以在滑雪道的上风口的空地进行种植, 这样可以减小冬季大风对雪质的影响, 提高滑雪的舒适度和节约造雪用水。
4.滑雪道科学施工, 做好水土保持。滑雪道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包括用水设施、蓄水设施、排水设施和护坡工程。通过对滑雪道坡度、坡向、坡长进行调查, 根据地区的降水资料进行径流演算, 在不破坏滑雪道本身功能的基础上, 在滑雪道上科学合理地分级布设截水沟、汇水沟、排水沟、蓄水池, 对雨水和融雪水进行收集。在雪道上铺设“Z”字型暗沟, 利用地形排水, 减缓雪水和雨水对坡面的冲击力, 增加水分的入渗程度。另外, 充分利用当地野生草本植物具有土壤固定迅速、生长快、抗逆性强、成本低、人工管理投入少等诸多优点进行边坡防护, 是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的最佳途径。
5.节水集水工程。对于滑雪场节水最大的工作是采用先进的造雪系统, 减少管道输水过程中漏水现象, 并采用适合该区域温度、湿度及地形的造雪设备。合适的造雪设备能提高成雪比例, 减少用水量;同时性能良好的造雪设备可以提高雪质, 能延长雪期, 减少中后期的补雪工作。在滑雪场的下游修建一个融雪水收集水池, 并且在蓄水池边种植湿生、水生植被, 春季将融雪水引入集水池中, 经过截污装置和湿生、水生植被的自然净化, 把水调入造雪用水的蓄水池中, 以备冬季使用。在夏季还要进行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 尽可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
6.垃圾污水处理。在没有条件建设垃圾处理厂的滑雪场里, 应采取密闭容器收集的方式收集固体垃圾, 每日的垃圾应在夜间运送往市政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减少垃圾对滑雪场的影响。固体垃圾还要进行分类。滑雪场内应设置小型的污水处理厂, 污水至少需要处理至中水标准, 然后将水用于园林绿化或是植被恢复中。同时冬季要采取相应防冻措施, 以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7.采用绿色能源, 减少污染排放。滑雪场基础设施及度假区宜采用太阳能及天然气等绿色清洁能源, 通往滑雪场的交通方式宜采用有轨电车形式, 以电力或其他清洁能源为动力, 力争减少污染排放。
8.建设生物通道。在滑雪道建设时, 相对平缓处, 可适当将滑雪道的宽度调小, 一般15~20米为宜, 这样可以减小滑雪道开发引起的动物生境分割影响。特别是在冬季, 因滑雪道时常有滑雪者在滑雪, 动物因受惊吓而无法正常的活动。夏季在滑雪道植被恢复的时候, 可以选择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如小麦、油菜、苜蓿、黑麦草等, 它们的果实和种子能吸引在滑雪场施工中离去的动物重新回到该区域。
9.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滑雪场在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 严格要求每位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正确引导滑雪游客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 并在公共空间里增设垃圾回收设施, 避免游客因为设施短缺或使用不便而削弱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五、结束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滑雪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加强滑雪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的生态建设是必须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滑雪场开发与运营的核心命题, 因此滑雪场保护需要提升到战略高度, 至上而下提升贯彻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措施。制定的相关制度与方法要非常贴切滑雪游客的心理和使用, 让更多的滑雪游客和员工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John Tu PPen, Intemational Journalo f Tourism Researeh, Int.J.Tourism Res.2, 2000:327-334.
[2]刘锋.中国滑雪场可持续发展战略[N].中国旅游报, 2002-1-28.
【滑雪场的管理】推荐阅读:
滑雪的乐趣10-30
去滑雪的作文05-18
和滑雪的句子05-29
滑雪场开幕式致辞07-29
滑雪的作文400字06-02
延庆滑雪的叙事作文09-29
翠云山银河滑雪场景区介绍07-09
关于滑雪的作文500字06-10
小学6年级日记:滑雪的乐趣09-12
滑雪技术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