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的乐趣

2024-10-30

滑雪的乐趣(共4篇)

滑雪的乐趣 篇1

1 概述

通过研究其目的旨在对滑雪人口概念做出科学界定, 对国内、外的滑雪人口进行比较。从社会学、人口学视角去审视和研究滑雪人口,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为我国滑雪产业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和理论, 充实和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研究, 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为实现我国科学规划冰雪旅游的发展目标, 为政府决策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2 滑雪人口的概念

滑雪人口的定义为:广义的滑雪人口是指在总人口中以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和以追求提高运动成绩和生活品质为目的, 直接参加滑雪活动和观赏、关心滑雪的一种社会群体。狭义滑雪人口是指以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和以追求运动成绩和生活品质为目的, 直接参加滑雪运动的社会群体。

3 影响我国滑雪人口增长的因素

依据发达滑雪产业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滑雪人口主要和国家人口、收入 (教育和职业大多与收入相关) 、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及传统等这六个因素有关。

3.1 作为滑雪人口基数的国家人口, 包括人口总数和增长趋势。

根据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目前中国有13.4亿人口。目前中国的滑雪人口主要为1970s-1980s出生的人口。所以10年滑雪人口的有效基数为45485万人 (不含港澳台3100万人口) 。但是15年之后 (2025年左右) 他们的下一代 (估计有25000万人左右) 将开始逐步进入滑雪人口的有效基数内, 那时中国的滑雪人口又会有一次快速增长。在1950年中国的滑雪人口只有几十人是专业运动员。在1996年大众滑雪群体出现之前达到几千人。从1996年作为中国大众滑雪的起始点[1], 预计在2015-2020年期间, 中国的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会保持6-8%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比前五年增速放缓。

3.2 影响我国人口成为滑雪人口主要指标是国家收入的人均GDP水平

按照滑雪发达国家滑雪人口增长统计来看, 当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时, 是滑雪人口高速的增长期。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后对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的影响就很小了, 更多的是体现在每次滑雪的消费能力提高了。中国的人均GDP在2010年达到3678美元, 2010-2011雪季, 中国滑雪人次已经达到1000万。从人均GDP的角度看, 北京的滑雪人口将近200万, 滑雪人口比例超过10%, 市场空间接近饱和, 未来还有3-5%左右的发展空间。在东北三省, 滑雪人口约为500万, 滑雪人口比例接近4%, 未来还有6-8%的发展空间。

3.3 影响我国的滑雪人口的性别因素。

滑雪与大多数运动一样, 男性占滑雪人口的统治地位[2]。与全球人口的性别比例相反, 中国人口中的男性比例为51.27%, 女性比例为48.73%。目前在中国的滑雪人口中, 女性的比例不到30%, 这在滑雪运动的初期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比例会在今后逐步增加至35~40%。也就是说女性滑雪人口的比例会在今后发展中有所增加。

3.4 影响我国的滑雪人口的年龄因素。

通过对黑龙省帽儿山滑雪场调查, 那些稳定滑雪者的平均年龄45岁左右, 他们可都是滑雪的中坚分子。和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样, 滑雪运动也错过了最佳的发展阶段, 导致这项运动中稳定滑雪者 (每年滑雪次数超过3次) 的平均年龄在发展的初期就接近了40岁。如果这些人提前20年接触滑雪, 他们不仅会影响周围的朋友, 还会影响他们的下一代。

随着国内不断掀起的滑雪热潮, 有条件的省份均建设了规模不等的滑雪场, 如以长白山万达, 北大湖为代表的吉林省滑雪场群;以阿尔山领衔的内蒙古滑雪场群;以万龙为代表的河北省滑雪场群;以石京龙为首的北京滑雪场群;还有以棋盘山为代表的辽宁省滑雪场群等, 都颇具实力, 吸引着大量游客,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多格局的竞争局面。

4 我国目前滑雪旅游市场中滑雪人口转化成稳定滑雪人口的现状

4.1 中国稳定滑雪人口的最大的问题是低转化率, 即每年的滑雪人口几乎等于滑雪人次。

2010-2011雪季, 黑龙江滑雪人次超过100万, 滑雪人口的组成以体验式滑雪为主, 以本地人为主, 外地观光体验式滑雪占总人次的30%左右, 但是稳定滑雪人口 (每年滑3次以上) 人不到2万人;北京的稳定滑雪者不超过5万人, 而其余的绝大部分滑雪人次都是每雪季滑一次的体验型滑雪者, 沿海地区则几乎百分之百是一次滑雪的体验者。这样的结果相当于从1995年-2011年, 年均转化率仅为2% (每年新增滑雪人次乘以2%, 如果以每年实际新增滑雪人口计算, 这个比例更低) 。而发达国家的滑雪转化率为10-15%。表明我们国家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是存在问题的。

4.2 造成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旅行社现象“, 旅行社以极低的价格为游客安排半天甚至二小时的滑雪体验, 可是滑雪场无法满足突然增加的高峰客流量, 无法进行细致的滑雪教学, 导致初次体验滑雪的游客丧失兴趣。其次是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滑雪者轻松体验的要求。使得游客再次参与的愿望大为降低。三年后滑雪者将会以消费环境来选择滑雪场, 因为滑雪者不仅仅体验滑雪运动的新鲜和刺激, 更要获得放松与休闲的心情。所以今后像长白山万达滑雪场和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 这样的滑雪场会受到更多滑雪者的喜爱, 中国的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才会持续稳定的增长

5 结论

5.1 我国滑雪人口的组成主要和国家人口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传统、人的性别、收入 (教育和职业大多与收入相关) 、年龄等因素有关。

5.2 我国滑雪人口主要以体验式滑雪为主, 滑雪人次基本与滑雪人口

相等, 稳定滑雪人口较少 (每年滑雪3次以上的) 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东北地区, 而且滑雪人口转化成为稳定滑雪人口比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旅游社现象。

5.3 目前国内滑雪市场已经形成南北各个地区以大型雪场为主, 初具规模, 多格局的竞争局面。

5.4 为了提高稳定滑雪人口转化率, 培养稳定滑雪人口队伍, 增强滑雪产业健康发展。

要加强雪场硬件设施投资建设, 扩大雪场接待规模, 提高服务质量, 免费提供初级滑雪培训等多种措施。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数理统计法, 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滑雪人口进行详尽研究, 定义了滑雪人口的概念;得出滑雪人口主要和国家人口、收入、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及传统等因素有关;我国滑雪人口主要由体验式滑雪为主, 我国滑雪人口增长态势已放缓, 稳定滑雪人口转化率太低。要提高稳定滑雪人口转化率, 加大雪场建设规模, 提高雪场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加强滑雪指导员培训工作, 使我国滑雪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滑雪人口,滑雪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荣魁, 董欣.黑龙江省滑雪场所的调研报告和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 2007 (5) :71-76.[1]张荣魁, 董欣.黑龙江省滑雪场所的调研报告和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 2007 (5) :71-76.

[2]姚小林等.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影响因子研究[J].冰雪运动, 2012, (2) :85-88.[2]姚小林等.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影响因子研究[J].冰雪运动, 2012, (2) :85-88.

[3]郭俊清等.黑龙江滑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14-15.[3]郭俊清等.黑龙江滑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14-15.

[4]周亚臣等.黑龙江省滑雪场所设施情况的调查[J].冰雪运动, 2010, (1) :90-92.[4]周亚臣等.黑龙江省滑雪场所设施情况的调查[J].冰雪运动, 2010, (1) :90-92.

[5]肖焕禹等.体育人口的概念、分类及其统计标准[J].体育科研, 2005, (1) :7-10.[5]肖焕禹等.体育人口的概念、分类及其统计标准[J].体育科研, 2005, (1) :7-10.

滑雪的乐趣 篇2

来到滑雪场,我脚踩滑雪板,手拿双杆,全副武装起来。这时,爸爸为我请的滑雪教练走了过来对我说:“小朋友,你好!以前有没有滑过雪啊?”我摇了摇头。“那好,我们先把滑雪的姿势练习一下吧。来,看着我的样子。双腿稍微弯曲一点,屁股翘起来一点,身体前倾。”我按照教练的要求认真的练习着。“对,就是这个样子。记住了噢,滑雪的时候要保持这个姿势。好,现在我们上山吧。”说完,带着我乘着上山的“魔毯”,一起来到了山顶。

看着山下一条长长的滑道,我即激动,又紧张。这时,教练又告诉我说:“两个脚要内八字的下山,双杆平时是不用的`,只有需要加速的时间再支撑在地上。好了,开始滑吧。”我想开始滑了,但看到自己在那么高的山上,两条腿完全不听指挥。教练看我不敢滑,就从后面滑到我的前面,挡住了我的视线。对我说:“别怕,我会保护你的。”于是我终于开始滑了。慢慢的,我不怕了,滑下去的感觉真好啊,好像在飞。后来,教练又教了我如何刹车,如何转弯。学会了滑雪,我开心极了。

滑雪的乐趣 篇3

一、丁令族源及滑雪活动内因简述

《中国民族史》中对丁令族的记载为:“北方游牧之族, 大者有四:曰匈奴, 曰鲜卑, 曰丁令, 曰肃慎。……丁令继鲜卑而起。极盛于南北朝、隋、唐之间, 而亡于唐文宗时……”[1]丁令在《文史辞源》之中解释为:“丁令, 古民族名, 汉时为匈奴属国……”另外, 丁令也被一些史料文献称之为丁零、丁灵, 四五世纪时, 则被称作勅勒、铁勒、高车。直到6世纪时, 在被唐册封后改之为回纥, 并于9世纪时期分为三支, 其中两支迁至新疆一带, 一支迁至河西走廊一带[1]。除《山海经》、《史记》之外, 对丁令族活动的史料文献记载还有《汉书·苏武传》中“丁零盗武牛羊”、《汉书·匈奴传》“丁零乘弱攻其北”等。虽然, 这些史料文献对丁令族的记载不甚详尽, 但也确切地证明了丁零民族的存在史实;由于这些史料文献所产生的年代不一, 对丁令族从事滑雪活动最初的地点与时间问题也无法加以明确。但就中、蒙、俄三国的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相关研究, 《山海经》中所记载的“钉灵”族, 确为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 其源于商周时期鬼方族的后裔——赤狄族 (春秋时期) 。而“鬼方”族原生活在甘肃、宁夏一带的广大地域, 后因商周的讨伐, 一部分鬼方族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间迁至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地区[1]。直至公元前700年—公元前200年这一阶段, 丁令族生活区域也未有更大变化, 仍广泛活动于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地区。

人类的滑雪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活地域气候寒冷、雪量充足以及雪期较长;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并具有制作滑雪器具的材料。而古代丁令族的先祖是生活在我国甘肃、宁夏一带的鬼方族, 并不符合产生滑雪活动的气候条件, 但因一支鬼方族迁至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地区之后, 且贝加尔湖地域气候又恰恰符合滑雪活动的基本条件, 而彻底改变了丁令族原有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 并在生活、生存的需求下, 他们开始逐渐与贝加尔湖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原始部落发生了融合, 逐渐学会并开始了滑雪活动。另外, 由于古代各部族之间为抢夺资源而经常发生战争, 因此, 人们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目的也开始创造或应用了当时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滑雪。而古代各部族在冬季狩猎之时, 需要在寒冷、多雪等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 这也需要一种快速、适宜于迅速追踪猎物的交通工具, 而滑雪板也恰恰符合其狩猎所需。

另外, 由于丁令族及其后裔部族一直处于游牧、游猎为生的原始社会阶段, 加之各部落尚未形成统一, 氏族、部落则是其社会组织的基本形态;在这种自由渔猎、地域气候的影响之下, 其广泛从事的滑雪活动自然也就成为其滑雪活动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因所在。

二、丁令族后裔各部族的滑雪活动

丁令族在不同的历史时间, 在继续与其他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其后裔部族的滑雪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 也在不断迁徙过程中, 将滑雪活动区域不断地扩大。关于丁令族后裔各部族的滑雪活动在《新唐书》、《文献通考》、《通典》等史料文献之中均有记载。只是丁令族及其后裔各部族的称谓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不同, 但其滑雪活动却有着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1. 都波部族的滑雪活动。

都波部族是丁令后裔铁勒在隋唐时的一个部族, 生活于贝加尔湖以南[2]。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隋书·铁勒传》之中:“北海南则都波等。虽姓氏各别, 总谓为铁勒。”[3]同样在《通典·都波》中也记载着:“都波者铁勒别种……大唐贞观二十一年遣使朝贡。”[4]而在《新唐书》中则将都波称谓之都播:“都播亦曰都波……贞观二十年, ……使通中国。”[5]

《新唐书》和《文献通考》均对都波部族的滑雪活动有所记载:“桦皮覆室, 多善马, 俗乘木马驰冰上, 以板籍足, 屈木支腋, 蹴辄百步, 势迅激……”这里的“木马”即滑雪板;而在元代也同样将滑雪板称之为“木马”———“木马形如弹弓, 系足激行, 可及奔马, 二者止可冰雪上行。”[6]隋唐之后, 都波部族在历经多次民族融合之后, 其称谓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如辽代被称为“斡郎改”, 蒙元时期被称为“兀良哈”, 清代时期则被称之为“乌梁海”等[7]。都波部族虽在称谓上发生了变化, 但其传统的滑雪活动却从未停止。即至今日, 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乌梁海人依然从事着滑雪活动。

2. 拔悉弥、拔野古部族的滑雪活动。

铁勒诸部落之一的“拔悉弥”部族, 古称为“拔悉蜜”、“弊刺”。《辞海》中对“拔悉蜜”的解释为:“……初在北庭 (现新疆吉木萨尔) , 后迁于嗢昆河流域 (现蒙古国鄂尔浑河) , 从事狩猎, 善用雪橇。”拔悉弥族被回纥所破之后, 并入回纥。而在《通典》中对拔悉弥的记载则更为详尽:“……国多雪, 恒以木为马, 雪上逐鹿, 其状似盾而头高, 其下以马皮顺毛衣之……若下陂走过奔鹿……以杖刺地而走, 如船焉;……”[7]遂见, 拔悉弥部族作为丁令族的后裔部族, 由新疆迁至鄂尔浑河地区之后, 依旧从事着先祖传承下的滑雪活动。另外, 史料中对拔悉弥部族滑雪活动所用的滑雪板的形状 (似盾而头高) 、制作特点 (马皮顺毛衣之) 、滑雪时的速度 (若下陂走过奔鹿) 、滑雪杖的使用方法 (以杖刺地而走) 等均进行了极为详尽描述, 从而也体现出了拔悉弥部族滑雪活动与现代滑雪运动更加贴近。这也令现代学者对丁令族后裔部族的滑雪活动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直观的理解与认识。

而在《文史辞源》等史料文献中也均有对拔野古部族的记载:“拔野古, 种族名, 敕勒诸部之一”。由此可见, 作为铁勒部族之一的拔野古, 同样也是丁令民族的后裔部族, 生活在现海拉尔、克鲁伦地区, 也沿袭、传承了丁令族先祖从事滑雪活动的习俗。《通典》之中, 对拔野古部族的滑雪活动进行记载:“拔野古者, 铁勒之别部, ……贞观二十一年举其部来降……人皆著木脚冰上逐鹿……风俗与铁勒同, 言语稍别。”[4]虽然, 史料文献中对拔野古部族的滑雪活动记载较少, 但“人皆著木脚冰上逐鹿”、“风俗与铁勒同”也直接证实了拔野古部族人们极善滑雪活动, 并在皑皑白雪中狩猎的情形。

三、丁令族及其后裔部族对促进古代滑雪活动发展的积极贡献

《山海经》中对丁令族的滑雪活动所用器具进行的描述:“从膝已下有毛马蹏善走”, 这里的“蹏”作“蹄”解;此时的丁令族的滑雪板是最为原始的滑雪板之雏形, 但也有了“马蹏自鞭其蹏日行三百里”的略作夸张的拟喻。《新唐书》和《文献通考》之中对都波部族的滑雪器具的描述为:“以板籍足, 屈木支腋, 蹴辄百步, 势迅激”。作为丁令族的后裔部族, 已将滑雪板缚于足下, 在使用“屈木”的情况下, 其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势迅激”。而在《通典》之中对丁令后裔部族拔悉弥的滑雪板的描述则更为详尽:“……其状似盾而头高, 其下以马皮顺毛衣之……若下陂走过奔鹿……以杖刺地而走, 如船焉;……”此时, 拔悉弥部族的滑雪板在制作上更加完美, 活动时的速度也更迅速, 甚至可达到“若下陂走过奔鹿”的速度, 其应用技巧也更为娴熟“以杖刺地而走”;另外, “如船焉”也说明了拔悉弥部族已将滑雪板的宽度加以扩大, 以有效增加与雪地的接触面积, 而有效地提升滑雪时的速度。由此可见, 丁令族后裔部族在滑雪器具的传承上有也极大的改进与完善, 滑雪板头有了明显的创新———“似盾而头高”, 板面较宽, 并在板底“马皮顺毛衣之”的改进, 在“以杖刺地”的作用之下, 全面提升了雪上的滑行速度, 同样也隐喻出其滑雪动作的科学性。这也说明, 丁令族后裔在对先祖的滑雪器具进行了改进与完善之后, 极大地提升了滑雪活动的实效作用。

综上所述, 我国古代丁令族生活于高寒、多雪的地域, 多以狩猎为主, 且均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并以氏族、部落为其基本的社会组织形态。正是在这种不发达的经济生活、高寒多雪的气候环境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之下, 滑雪板也逐渐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并使得滑雪活动在丁令族及其后裔部族中得以保留、传承。随着丁令族后裔部族不断地与其他各民族的融合、迁徙, 这也为扩大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滑雪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中华民族的滑雪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而我国古代的丁令民族以及后裔民族的滑雪活动则具有代表性。本文就我国古代丁令民族滑雪活动及相关特征进行论述, 欲进一步阐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滑雪活动发展的内因。

关键词:丁令族,古代,滑雪,少数民族,中国

参考文献

[1]徐文东.中国冬季运动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2]段连勤.丁零、高车和铁勒[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魏微.隋书[M].中华书局.1973.

[4]杜佑.通典[M].中华书局, 1982.

[5]欧阳修.新唐书[M].中华书局, 1975.

[6]张碧波.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滑雪的乐趣作文 篇4

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过了饶山,我们准备上山了。我们继续往上走,积雪越来越多,给路边的田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连树枝上都裹了一层冰。而由于积雪太多,最上面的一段路车子没法开,我们只能走小路上去了。说是小路,不过是一条被无数的脚踩出小道儿。我们一边走,一边玩着雪,笑声洒满了小路。

走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滑雪场。我们迫不及待地换好雪具,来到滑雪场上。刚走出去不远,就看到有人摔倒了,我在心里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摔倒,并努力往上爬。正当我快爬上顶的时候,扑通一声,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没有放弃,站起来继续往上爬。爬了好一会儿,终于爬上了顶,而我也累得气喘吁吁了,就休息了一会儿。休息过后,我鼓足了勇气,做好了准备,滑了下去。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旁边的人都急速地向后退去,自己就像飞一样,在滑雪场上驰骋,太刺激了!

刚滑下来,我又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一起爬上去,滑下来,爬上去,滑下来我滑雪的技术越来越高,滑得也越来越顺了。我们虽然都很累,但是也都很快乐,都很兴奋,都很喜欢这种滑雪的乐趣。

上一篇:经纪业务下一篇:世界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