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产品

2024-10-25

面向产品(共10篇)

面向产品 篇1

0 引言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先进设计手段的出现,传统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复杂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对象由单机走向系统,设计要求由单目标走向多目标,设计所涉及领域由某一领域走向多个领域,产品设计方法复杂,设计速度更新加快。基于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导致产品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整个过程无法由设计者单独完成,从而变成一个具备多学科性和群体协作性的工程。

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使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参与产品开发设计,要求从产品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出发,综合整体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产品开发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1 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

1.1 复杂产品的开发特点

复杂产品是指客户需求复杂、产品组成复杂、产品技术复杂、制造过程复杂、项目管理复杂的一类产品[1]。在复杂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其设计过程是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一体化的协同设计过程,该设计过程不仅涉及了概念设计、工艺规划、加工、装配协调、试验分析等多个学科专业,而且还要借助专家经验和技巧进行大量的科学计算分析,需要不同领域设计者相互密切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

1.2 网络化协同设计

为了完成某一复杂产品的设计目标,通常由多个设计成员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换和协作机制来共同完成。利用Web提供支持环境和工具,要求所有成员在共享环境中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或修改一系列设计活动,及时了解整体设计方案,进一步跟踪设计过程的进展状态,动态获取阶段性设计成果,有效地实现智能协同交流。

基于Web的协同设计框架已被广泛应用于协同产品设计系统。构建完善的协同设计过程建模语言体系是相关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它能帮助设计人员理解设计过程本质,忽略非重要细节,对知识挖掘和知识重用等知识系统管理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网格技术协同设计人员完全融入协同设计系统中,共享数据信息,有效地利用服务端和客户端资源,实现产品数据管理和项目管理。

2 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模式

2.1 协同设计知识

协同设计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创造过程,新知识需要不断沉淀到企业知识中,当设计人员遇到超出系统现有知识范围的新问题时,尤其是流失的隐性知识,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如何通过综合协调知识需求的有效机制来耦合协同设计中不同人员的任务,并进一步满足协同设计过程需求,是支持协同设计知识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协同设计迫切需要能够针对性地获取和共享产品设计的相关知识资源,建立关联化映射,规范和控制知识活动,对知识过程进行分类和管理。如图一所示。

(1)知识获取。了解领域范围内所涉及的各个子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确定知识源。通过分析研究,对系统的各主要任务作进一步分解,将知识进行提炼、整理,映射成某种适当的知识表达方式,再将形式化的知识编辑输入计算机,通过增加、删除、修改整理,形成知识库。

(2)知识表达。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涉及的知识类型多、结构复杂。领域知识包括各种工程图库、手册、图表、公式、基础数据库等,因此,对于协同设计知识,通常与该领域中的零件对象有关。在单一知识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引入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更能适应协同设计的需要。

(3)知识交换与共享。在产品协同开发的过程中,不同的协同设计人员所采用的知识表达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各协同小组需要获取其他小组所产生的设计数据和设计知识,以实现各种开发设计活动,使特定领域的知识能为产品开发过程的所有协同设计人员共享。

(4)知识管理。复杂产品的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功能、结构、加工工艺、材料、外观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涉及与产品相关的各个领域的知识或专业知识,而且广泛涉及多领域知识、经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利用,是对并行工程、工作流技术、敏捷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等先进制造技术在设计领域的进一步深化。

2.2 多模式协同设计方法

协同设计实质上是对并行设计的进一步深入,在计算机的虚拟协作环境下,并行、交互协作地进行设计工作。它强调协同设计参与者采用群体工作方式,使不同地点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都能同步或异步地参与设计工作,从而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协同设计具体表现为产品设计信息的协同、产品设计过程的协同、设计人员之间的协同、设计环境的协同、设计人员与计算机系统的协同等。由于协同设计是跨部门、跨企业的活动行为,设计参与者与子任务之间可能存在着并行独立关系,也可能是串行依赖关系,还可能是耦合关系。这种异构的设计环境随着设计的进程而变化,决定了设计活动必须按一定顺序协调进行,使设计人员与计算机系统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人机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减少或避免设计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3 协同设计管理系统

3.1 任务分解

产品协同设计需多个设计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环境中,互相合作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任务分解,将子任务分配给各参与者,使设计任务简单化,以便有序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产品设计过程可被定义为过程结构树,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一组子项目,子项目由一组过程单元组成,而过程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子过程单元,整个过程是一个递归过程[2]。

产品协同设计涉及大量的设计活动,而且这些活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设计依赖关系,因此产品设计过程就是由不同的设计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依据一定的原则,子任务应尽量使设计人员满意;数量和层次要适度,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易于控制和管理,并易于组合。子任务设计完成后要提交给父任务进行装配,父任务可以按以下方式分解成各子任务:

(1)按部门划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各部门的能力及职责,将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同设计任务分配给不同的部门。

(2)按结构划分。一个产品由多个部件组成,一个部件又由多个零件组成,如变速箱由箱体、齿轮、轴承和轴等组成,而轴又可分为输入轴和输出轴。

(3)按功能划分。按照产品多个部件所具备的具体功能进行划分,如机床设计中的变速系统、液压系统、连杆系统等。

(4)按设计流程划分。产品的设计有先后之分,根据设计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

(5)按组合划分。对于复杂产品,往往功能多、结构比较复杂,其对应的设计任务信息量大、类型多。应先确定总功能,进一步分析其结构,最后采用按功能与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解。

3.2 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模型

由于复杂产品的研制涉及多部门、多企业,还存在异地多企业PLM系统集成以及不同版本的信息共享问题,因此协同设计环境需要集成多学科工具,包括CAX和PLM系统的异构。其创建、管理和维护工作复杂、困难,数据源和数据有效性方面都需要协同平台提供支持。如图二所示。

多学科建模具有一定几何相关性、性能相关性和信息相关性,关键参数的修改会影响到整体、部件、组件和零件之间在空间结构和内性能上的协同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产品质量。总体与分系统之间的协同设计需经过多次协调、反复修改,进而优化的过程。设计—分析—修改的多次循环是一个典型的协同过程,为达到模型共享和总体性能最优,需要研究面向多学科仿真数据管理与产品数据管理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混合式管理。

协同工作平台是支持协同工作的基础支撑,为满足客户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殊需求,形成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的协同设计模式[3]。它除了必需的软硬件环境外,面向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系统时还需满足协同流程的特殊要求:能集成一个联结CAD、CAE和CAPP等各种工程软件工具的框架,为公司内部部门或多个合作公司之间提供分布式系统设计开发环境[4];以Web为载体的知识库能被该系统所编译、调用和配置,并能远程实时利用这些软件资源;协同流程中不同节点的异地执行可以通过在PLM基础上扩充的PDM系统功能,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动态地组织资源,使之能参与到特定的项目工作之中。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络服务与先进制造技术相互融合的复杂产品的开发特点,提出了多模式下的知识管理系统和协同设计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知识在协同设计中的重用度,使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更加方便,有利于企业的知识应用。并通过产品协同设计的任务分解,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产品开发管理模式,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伯虎,柴旭东,朱文海.复杂产品集成制造系统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02,(12):17-20.

[2]曹健,张申生.面向并行工程的集成化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2,13(01):80-83.

[3]王有远,王发麟,乐承毅,等.基于本体的多设计团队协同产品设计知识建模[J].中国机械工程,2012,23(22):2720-2725.

[4]高曙明,何发智.分布式协同设计技术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16(02):149-157.

面向产品 篇2

为了解决航空产品研制过程中网络计划难于按节点有效控制的问题,在对航空产品项目计划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流和文档流相分离的分级网络计划模型和网络计划层次划分指导原则.详细介绍了单层网络计划中建立控制流矩阵和文档流矩阵、分解耦合活动集、计算时间参数和关键路径的.方法.基于该模型开发的软件在几家航空制造企业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合理有效地制定网络计划,而且可以有效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

作 者:沙全友 王伟 韩毅 郝京辉 SHA Quan-you WANG Wei HAN Yi HAO Jing-hui 作者单位:沙全友,韩毅,SHA Quan-you,HAN Yi(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

王伟,WANG Wei(西安工业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西安,710032)

郝京辉,HAO Jing-hui(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100076)

面向现代产品设计的生活形态研究 篇3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面向现代产品设计的生活形态研究

On lifestyle in modern product design

□吴蓓蓓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为了保证设计能够与目标用户群体的生活形态相契合,应将生活形态研究引入现代产品设计理念中。这就要根据课题确定生活形态的研究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准确划分、界定研究的目标族群,围绕“人”与“产品”两个关键因素展开研究,从而准确把握人们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并以此为基点进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生活形态;目标用户群

生活形态研究是获得消费者信息的重要研究方法。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设计的成败往往在于设计者是否了解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和喜好。

生活形态的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AdlerAlfred于 1927年提出的,他认为生活形态是个人认知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空间前提下所显现的外在形态。半个世纪后,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lexander Kelly在 1975年提出了生活形态理论,他将生活形态视为认知结构体系,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特定的认知结构体系,有其特定的生活形态,每一群体也有其特定的生活形态。生活形态的研究就是要找出一个群体的共同构面,以了解这个群体,进而尝试预测其可能的行为。[1]

为了保证设计能够与目标用户群体的生活形态相契合,应将生活形态研究引入现代产品设计理念中。面向产品设计的生活形态研究可以分为如下 4个步骤。

一、根据课题确定生活形态的研究内容

生活形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生活轨迹中全面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特点、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进而发现其显性甚至是隐性的产品需求,从消费者的需求中确定产品的开发方向。

生活形态研究不仅要关注人们的生活内容本身,更要从人们的生活形态出发研究人,尤其应重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进行生活形态研究,就是要研究消费者与产品相关的生活轨迹和生活主张。通常情况下可从如下 2个方面入手。(1)纯粹以人为中心研究生活形态,其研究内容 (见图 1)包括时间、地点、社会文化等背景信息,人的基本生活与行为模式、生活态度、期望追求,潜在的、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等。(2)从人与产品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活形态,研究内容可以扩展到与产品相关的生活形态细节研究以及对产品的观点、期望等。[2]

图1 生活形态研究内容

二、划分和界定生活形态研究的目标族群

生活形态研究是针对特定的族群展开的。要把研究对象作为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历史背景、有社会关系、有苦恼、有欢乐、有追求、有个性的一个个族群。因而划分和界定目标族群是生活形态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如下步骤。

1.将影响生活形态的各种因素作为族群细分的因变量

某一社会族群生活的形成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就构成了对同一时代或同一类产品的使用者进行族群细分的标准。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影响生活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人口统计因素、消费心理、社会文化、产品相关经历五个方面。[3]

2.根据时代特征和研究需要确定族群划分的关键因变量

在不同的时代特征或者不同的研究课题下进行生活形态研究,划分族群的标准即影响生活形态的关键因变量往往不尽相同。

在工业社会中,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物质条件,因而与物质相关的因素对生活形态的影响最大。比如,城乡在公共设施和物质资源上的不均衡使得地理因素对生活形态的影响很大;由于性别和年龄带来体力上的重大差别,人口状况也是造成生活形态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后工业社会,知识成为影响生活形态的关键因素,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构成和知识占有量。知识的不同会带来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不同,生活时间构成也不尽相同,从而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科技和新的观念,有条件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

3.对目标族群进行产品风格倾向研究

通常情况下,对于族群的界定仅仅是在人口统计、思想观念等领域内进行。但是在越来越注重情感体验和精神功能的今天,族群的心理因素,特别是与产品相关的心理倾向和期望成为族群特征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族群特征的表征和强化往往通过该族群持有的产品来实现。因而在生活形态研究中,需要更加全面地对族群进行界定,需要对目标族群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特征进行定义,特别是在目标族群对产品的主观倾向上做进一步研究和界定。比如,在对专业技术阶层进行界定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资料分析获得这一人群的如下特征:具有较高学历,接受过专业化训练,以工资、薪金谋生;以脑力劳动为主;年龄在 30~45岁之间等。在此基础上,还采用问卷与主观倾向测评的方法,了解专业技术阶层的消费倾向和产品偏好等。最终发现专业技术阶层这一群体使用的产品有两大风格倾向:一部分人倾向于稳重、大方、简约、豁达、刚柔并济的产品形象,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喜欢活泼、个性鲜明甚至有些怪异的形象。

三、分类实施生活形态研究

人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与产品接触,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产品,人们就是在与大量产品的接触中构建了自己的生活,形成了一定的生活形态。面向现代产品设计的生活形态研究有两个主要元素:人和产品。这里说的人指的是被研究的人群,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所有因素,即生理的、心理的因素,理性的、感性的因素,行为的、态度的因素等;这里说的产品指的是人造物,包括实体产品、服务提供等。[4]

针对不同课题的生活形态研究,其范围不尽相同,人和产品两元素在其中的权重也不同。产品设计中的生活形态一般分为 4类。

1.以产品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

以产品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指的是对人们生活中与某种产品相关的显在信息 (直观的、已经存在的)和潜在信息 (未来的、未被发现的)的把握。这里研究的人群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如以手机产品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就将所有与手机有显在关系或者潜在关系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假如以年龄作为区分人群的参考标准,被研究的人群从儿童、成年人到老年人都可以包括在内。从各类族群的生活形态中发现规律性、差异性等信息,从手机这种产品的衍生性与可创新性的特点出发,除现有的主要面向成年人的手机设计之外,还可以进行儿童手机设计和老年人手机设计。此外,以行为能力作为划分研究对象的标准,通过对不同生活形态人群的研究,可进行面向盲人、聋哑人等特殊人群的手机设计。

2.以产品的某个目标人群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

以产品的某个目标人群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是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生活形态研究,主要用于有确定的目标产品和明确的目标人群的情况。由于设计的对象和目标人群都十分明确,在对目标人群生活形态进行研究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与产品有关的目标人群的生活形态信息。这种研究多用于产品改良设计。例如:为“80后”进行的汽车设计。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80后”与汽车相关的显在的和潜在的习惯、爱好、生活规律等,研究“80后”与汽车的人机关系,研究“80后”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环境以及“80后”的汽车使用环境等。

3.以目标人群的生活形态细节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

这是一种没有确定的产品特性但有明确研究人群的生活形态研究。这类研究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研究,但以目标人群生活中某个细节作为设计的重点。比如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使用的通讯交流工具设计,身体机能衰退并长年卧床的老年人使用的洗发辅助产品设计,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护理产品设计等。在这类产品的设计中,需要对目标人群相关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记录、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来指导产品设计。比如为老年人设计代步工具时,要观察分析老年人居住的环境,老年人肌体衰老的特点及常见老年疾病,老年人的出行方式、范围、目的、时间,市场上现有老年人用品的特点及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念和倾向等。这些详细信息能够帮助设计师发现老年人在代步工具方面的真正需要,它可能是成熟的汽车产品,也可能是依附于拐杖的简易轻便的产品。由于研究在展开的时候没有固定的产品类别和具体的产品形态信息,所以研究的结论往往能从代步方式上提出具有较强创新性的设计,因而产品设计的结果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大大提高产品设计的人性化程度。

4.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

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形态研究是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的,但这类研究并不指向确定的产品类别或者具体的产品特征,因此是一种开放性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思路多用于科研机构对新产品或新领域的探索。通过这种研究能够发现尚未被开发的、具有市场潜力的市场,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如在对城市中产阶层进行的生活形态研究中,就可以从工作学习、休闲旅游、出行购物、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在该类课题的实际研究中发现,城市中产阶层更关注知识的更新、信息的获取,关注健康和休闲,因此针对城市中产阶层在上述领域的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四、以生活形态研究的结论为依据进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尤其是产品功能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对人类生活需求进行研究,并通过一定的载体和方式去合理地满足这种需求。这个过程从研究人们的生活需求开始,并以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将设计者的认识和判断物化,通过市场途径即商品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设计者设计产品的时候不仅仅是设计了产品本身,而且是在对用户生活形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设计出合适的人与人、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1.发现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

生活形态包含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期望和要求,直接构成了他们对产品功能的需要。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产品设计是人的需求的产物,满足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核心。族群不同、生活形态不同,人们对于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就不尽相同。同一时代背景下,青年族群更加注重产品对自身个性的张扬,而中年族群则更加关注产品实际的操作性和宜人性。设计者应当从生活形态研究中准确把握人们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行产品设计。

2.设计出实现功能和满足情感的方式

实现功能和满足情感的方式,指的是产品功能得以实现和人们的情感需求从产品中得以满足所依赖的技术、结构、形态等。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中,人们所属的族群不同、生活形态不同,生活所依赖的主要条件就不同,因而就需要依据不同生活条件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产品。以洗衣机为例:收入比较低、工作和生活节奏比较慢的族群,倾向于使用半自动洗衣机;而认为“时间就是财富”的人宁可多花费一些金钱,将自己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形态,才出现了智能全自动洗衣机以及网络远程控制洗衣机。

[1] 夏亚丽.生活形态产品属性之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2] 王增.基于生活形态的家电产品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 东美红,林粤湘.生活形态分类研究设计 [J].美术学报,2007(3):21.

[4] 张莉立,徐明亮.生活形态研究与设计艺术关系的辨析[J].艺术与设计,2008(8):5.

TB472

A

1009-3729(2011)02-0019-04

佳能面向中国市场发布安防新产品 篇4

以光学产品起家的佳能在影像技术和半导体制造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这些优势在佳能安防监控产品领域得以充分传承和发扬。去年11月佳能在中国发售了9款模拟监控摄像机, 短时间内即赢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佳能希望通过此次推出的系列创新产品, 继续增强在中国安防及相关市场的影响力, 进一步扩大佳能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据悉, 此次发布的4款网络监控摄像机分别为百万像素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VB-M400/VB-M400B、百万像素半球网络摄像机VB-M6000D、百万像素防爆半球网络摄像机VB-M6000VE、百万像素枪式网络摄像机VB-M7000F。这些新品在帮助用户出色完成可视化监控管理工作的同时, 还将大幅削减后台管理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此外, 该系列产品均具有增强型智能功能, 在满足传统的安全监控需求的基础上, 还增加了面向管理、市场营销、甚至网络远程传送等领域的多样化智能应用, 将有力支持用户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工作, 提供更为完善的安防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发布的百万像素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VB-M400/VB-M400B, 是一款拥有带自动对焦功能的20倍变焦镜头和55.4°的广角、并具有佳能高水准镜头的高像素高速球型机型, 能够实现更高品质的监控功能。

此外, 本次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一款遥控云台摄像机XU-80。XU-80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室内/室外单CMOS摄像系统, 采用高防水防尘设计, 体积紧凑, 非常适合用于室外/室内赛事报道、气象、交通、室外监控、教育与视频会议等领域。

佳能 (中国) 总裁小泽秀树在发布会上表示,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 商务环境下高效智能的可视化管理与高画质成像已经成为了众多用户的迫切需求。佳能凭借影像技术的独特优势, 将力争在五年内取得网络监控摄像机市场占有率30%的成绩, 成为业界领先者。

针对本次发布的新品, 佳能公司影像信息消费产品本部细矢淳事业部长在发言中强调, 今天发布的网络摄像机产品, 正是佳能影像技术大展拳脚的佳作。应用于佳能众多产品群的高画质动画、静止画技术和高可靠性正是佳能区别于其他公司的优势所在。在先进的光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影像压缩技术和通信技术, 以此强化网络应用。今天发布的产品, 以佳能传统模拟摄像机为基础, 以网络摄像机为中坚, 再加上高端的云台摄像机, 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线蓝图, 满足客户在金融、楼宇、政府、平安城市等领域的众多需求。

针对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佳能 (中国) 政府及新事业拓展本部高级总经理黄松先生表示, 这次发布会导入的系列新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佳能安防监控产品的产品线, 与此同时, 佳能将会把握良机, 界定好云台摄像机、网络摄像机百万像素系列、模拟摄像机的目标市场。安防产品是影像产品的一种, 基于佳能在影像产品业内的高品质和领导者地位, 黄松相信在业务合作伙伴的协同和广大用户的支持下, 佳能安防监控业务也一定会取得领导者地位。

面向产品 篇5

滴管灌水器的流道尺寸较小,一般的流道宽度只有1毫米左右,在流道小的情况下其内部的流场结构复杂,对其制造的精确度要求高,在实际中生产的灌水器的性能和使用周期往往达不到人们的理想要求。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关人员认为是其整体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设计的误差造成的。针对这种问题,文章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设计出CAE方法,利用CAE方法對灌水器的整体结构和工艺设计进行优化分析,在RP和数控NC技术结合的同时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水力性能更好的试验。

面向制造的灌水器产品结构优化设计和相关参数确定

a灌水器的收缩率和壁厚回归模型设计

灌水器的剖面结构一般包括四个壁厚和一个加强筋的高度,在注塑件设计壁厚均衡要求一致的原则指导下,假设四个壁厚相等,都等于x1,加强筋的高度为x2.之后建立灌水器的壁厚和收缩量差值二次多项式样的回归模型,在相关软件以及spss平台的支持下确定具体的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之后通过一组样本数据信息的采取在模型的作用下进行具体的实验,从而对灌水器收缩率和壁厚计算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进行判断。验证方法是在选择工艺设置点之后,将模型数据信息带入到具体公式中获得收缩率差值,之后将其和Moldflow软件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模型的优劣,

b浇筑工艺参数的优化正交试验

第一,极差分析。依据注塑成型的工艺特点,对制品质量能够产生影响的五个因素进行考虑,选择其中的四水平和五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的极差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以发现圆弧形流道、齿形流道、斜齿形流道的影响因素排序分别是D>E>C>A>B;A>D>C>B>E;A>D>E>B>C.通过分析发现注塑时间对收缩率和差值的影响最大。

第二,方差分析。经过方差分析能够得到参数的Sig,进而实现显著性的检验。其中在三种类型的流道灌水器保压压力Sig中,圆弧形的流道灌水器结果最为显著。通过这种方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圆弧形的流道灌水器应该加强对保压压力的控制,另外两种类型的灌水器应加强对注塑时间的控制。

灌水器滴片的精密性流道制作

a圆弧网络形状的滴片流道RP设计制作

圆弧网络形状的滴片流道设计因为其流道尺寸难以控制,因而需要对RP滴片进行测量,要求其误差平均值不能超过5%。圆形网络形状流道测量结果是圆弧间的水平距离在1毫米,垂直距离在1毫米,圆弧之间的对角设计为0.71毫米,流道的宽度为2毫米,测量结果的误差平均值在5%以内。

b斜齿和对齿形状的灌水器设计制作

斜齿和对齿形状的灌水器设计制作因为其流道尺寸小,形状复杂变化性大的特点,运用原有的快速型制作流道尺寸的方式不能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需要采用的是和生产注塑模具一样的工艺数控线切割加工方式,并在快速成型RP的作用下对形状复杂的滴片基本体进行组装,

面向制造的灌水器产品快速定型模具RT产品试验制作

a快速定性模具CAE分析

快速定性模具CAE主要是将仿真软件应用在具体的设计制造中,有效弥补了传统设计的弊端,提升了产品设计的成功率。通过对真空注型工艺中最好浇口以及成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为之后的真空注型工艺设计进行指导。

b利用RT生产出的小批次灌水器滴片

利用上文提到的三种快速模具进行翻模实验,得到的三种流道结构式样的灌水器滴片。这些灌水器滴片的获得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处理。第一,尺度精确度的检测。斜齿形的流道精确度检测需要涉及的信息的圆弧的直径以及流道的宽度;对齿形流道精确度检测主要涉及的参数有圆弧半径和流道宽度。第二,粗糙度的检测。利用数码显微镜对滴片、RP滴片的粗糙度进行检测,发现RT工艺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相差不大,因此灌水器粗糙度对试验结果的总体影响不大。

总结

文章利用注塑过程的模拟仿真技术对灌水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分析之后得到三种流道的收缩率和壁厚,通过面向制造的灌水器产品快速定型与模具CAE研究。为实际的生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提升了灌水器生产的精确度,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这种技术的重视和应用。

参考:

[1]魏正英,吴松坡,刘霞,唐一平,卢秉恒.面向制造的灌水器产品快速定型与模具CAE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1,05:56-62.

[2]宋瑞坤.基于UG的大型注塑模具仿真设计及CAD优化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0.

面向产品 篇6

KBE以知识驱动工程设计为基本思想,将人工智能(包括知识库、知识规则、逻辑推理等)与CAX设计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应用对象从几何造型、分析以及制造等延伸扩展到工程设计领域。目前基于KBE的设计可以在三维环境下完成,但通常其设计结果不能直接利用全数字化产品模型,需要手工维护大量3D到2D转换等不增值环节。目前很多新项目(如Boeing 787、MRJ和C919等)都采用基于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以全三维的MBD模型为数据源,传递给下游的工艺、质量等,是克服二维工艺规划结果与上游的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和下游的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不相适应的现状的有力工具[1]。

日本丰田汽车在2004年开始研发数字化环境支持下的发动机组件无图纸制造项目[2]。Verisurf软件公司的Metrology Software就是基于MBD的制造过程检验软件[3]。波音公司的787项目构建的GCE(全球协同环境)平台全面应用了MBD技术,其显著的特点是三维数据集中定义了所有的产品信息,完全取代了二维工程图纸的作用,使得MBD技术体系无论从产品定义到数据组织管理控制上都有质的飞跃。

虽然MBD具备数据集成和共享的天然特性,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MBD研究面临问题有[4]:

1)MBD数据容量问题。基于MBD的制造过程输出和管理非常多的零件模型和装配模型数据。

2)数据格式。MBD模型文件涉及设计制造的诸多环节,CAD平台支持有限。

3)数据转换。从设计到客户的数据转换要求IT建设和相应工具。

4)数据展示。MBD数据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是其表现方式的设计。

航天产品由于批量小,产品结构变化跟随型号变更快,所以实现设计制造过程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果基于KBE的设计和基于模型定义两者能相互结合,基于KBE的设计就有了数据源,其知识驱动过程对数据信息的需求就有了保证。整个设计结果借助基于模型定义有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和向下游流转的载体。目前,现有CAD平台普遍支持在三维几何模型上添加尺寸、公差和标注等信息[5,6],使得基于模型定义技术借助KBE平台在三维环境下易于呈现、表示和应用。

1 关键技术

MBD技术体系是以MBD数据集为核心的应用体系,借助标准管理系统、标准工艺管理系统、CAD系统、工艺设计和分析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等系统,通过MBD数据集集成产品的设计制造信息,并建立了一套基于MBD数据集的工艺设计分析方法和数据管理办法,使工程制造能够在脱离图纸的环境下,按照设计系统给出的内容组织框架实现对产品生产和检验的监督控制。结合MBD技术体系的构架,基于MBD技术的产品设计平台在已有KBE产品设计平台基础上,全三维数字化KBE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研究涉及如下关键技术。

1.1 MBD建模技术

建立适合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MBD模型。KBE知识驱动的产品设计过程,强调对设计经验和设计过程的知识积累和推理,然后将推理结果显示或输出为三维模型表示和二维工艺表达。缺少与设计初始模型的交互和融合。此外,用于设计的元模型都已为各类KBE设计平台以标准件库、智能组件库等形式参与设计过程。面对复杂产品设计过程,必须在组件层次的基础上扩展元模型,建立符合产品协同设计的MBD模型,实现产品信息与知识模型之间的信息转换。

1.2 支持MBD模型的产品设计平台

MBD模型作为设计和制造的唯一一致数据源,在产品设计平台中具有核心的基础地位。同理,支持MBD模型的KBE产品设计平台是平台智能演化的基础。产品设计平台不仅兼容MBD模型,而且,需要具备不同应用阶段层次轻量级模型的MBD数据集量级转化技术,以为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提供数据传输机制和可视化处理机制。

该平台还需要支持MBD数据同步。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MBD模型,设计平台通过三维模型变更反映设计意图,这种三维模型从设计源的变化或引起相应工艺过程和工装的连锁反应。建立设计MBD模型、工装MBD模型和检验MBD模型的同步联动机制,是实时精确的产品设计平台的首要任务。

1.3 支持MBD技术的KBE驱动技术

MBD技术在产品设计过程的应用,改变了产品设计平台依靠外部数据被对推理的过程,使得平台可以捕捉产品设计不同阶段的数据信息,自驱动的参与产品设计过程。现有KBE知识推理过程是将知识单元挂接在具体构件层次,以构件的选择、计算、推理完成基于知识的设计和推理[11]。这需要改变知识单元与应用模型的高耦合特性,将知识推理过程面向产品的智能设计,从产品设计制造的角度实现知识库应用。

基于KBE设计和MBD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全三维数字化产品KBE设计制造过程平台,将MBD技术与知识驱动技术相结合,按照CAD行业设计标准,在Intranet/Internet环境下实现MBD技术下的知识驱动工程应用方法,建立产品/工装设计与制造使用过程的知识驱动的MBD模型演化过程,作为产品工装设计过程和结果的输出模型,充分实现了知识数字化应用与企业业务和工程实际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知识服务平台“知识推理与工程化应用相对脱离”的局面。

2 全三维数字化KBE产品设计制造研究

2.1 全三维KBE设计平台框架

全三维数字化产品KBE设计平台,将MBD技术与知识驱动技术相结合,按照CAD行业设计标准,在Intranet/Internet环境下实现MBD技术下的知识驱动的产品设计工程应用方法,通过建立基于MBD的三维数字化产品信息模型,以MBD数据集和MBD模型间交互为核心处理流程,以产品设计使用过程的知识建模、集成和重用过程为手段,实现在三维数字化产品定义基础上的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和数据应用。

系统以产品MBD模型(即计算模型,MBD模型通过MBD数据处理器完成计算过程)和知识库交互并参与知识重用过程。以MBD模型实现知识驱动的设计单元与应用对象对接,基于知识驱动的知识推理机制建立面向产品制造过程的知识层次结构知识推理,在对设计知识的推理过程不断反馈基础上,实现知识推理结果转化到产品MBD模型上,实现设计知识的闭环管理以及知识推理和产品信息的无缝对接。

MBD方法下的工艺设计软件与传统突出工艺过程的工艺设计软件相比,集成化、智能化的特点更加突出。在KBE产品设计平台基础上,结合航天企业数字化应用现状,设计如图2所示的全三维数字化KBE设计软件总体框架。

2.2 MBD建模过程

从CAD系统支撑技术的角度来看,特征造型技术与参数化、变量化技术有机结合,是目前CAD系统建模普遍采用的技术。产品信息模型除了包含实体造型中已有的几何和拓扑信息,还应含有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设计意图、技术要求等其它相关信息。传统的特征只能表述零件的局部信息,无法使产品的功能设计、工程领域知识等信息与几何模型关联起来。将传统的特征概念进行扩展,从语义层面上使产品信息模型成为产品信息工程智能化服务的功能性对象。基于扩展特征的MBD建模过程如图3所示。

2.3 MBD方法下的知识驱动技术

以MBD模型为基础的知识驱动技术主要包括知识驱动过程初始数据的准备,知识驱动单元的设计,知识驱动结果的存储和反馈等。依据上述研究要点,设计如图4所示的MBD模型下的知识驱动流程框架。

2.4 MBD方法下的产品设计模式

基于MBD的产品设计模式如图5所示。在这种产品设计模式中,通过CAD系统及相关标注工具完成产品设计对象的MBD数据集设计,并纳入PDM系统进行管理。产品设计平台以该MBD模型为设计对象,综合知识工程等通过CAE/CAM实现产品分析和设计全过程,并将设计结果通过相关模型转换器也存储到MBD对象中。基于MBD的产品数据和工艺、制造数据最终传递到生产和检验的现场终端。

MBD模型不是单纯的三维模型,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在MBD工艺设计模式的应用环境中,产品设计人员以三维模型为核心集成完整的产品数字化定义信息,MBD模型包含三维实体模型、标注(包括产品尺寸、工差、工艺处理等)、工程注释等信息。工艺设计等后续环节添加制造、检验等部门的信息,构成更完整的MBD数据集,并且数字化的产品信息表达提高了数据表达和传递的准确性。在工艺设计中这种模式要求设计过程兼容MBD数据模型,即对产品信息的获取来自MBD模型,建立的工艺设计信息也能添加到MBD数据集中。此外,结合工艺信息的复杂性特点,需要建立可视化MBD数据集的工具。

3 结论

MBD技术给KBE推理的设计制造过程提供了唯一性和一致性的数据,提高设计推理过程的效率、保证设计质量。全三维数字化的KBE设计制造集成模式使得设计制造过程在统一的数据表现层实现智能化的应用,是未来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将对航天制造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勇,陶剑,范玉青.大型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应用综述[J].航空制造技术.2009(11).

[2]Dassault-Systemes,Toyota Motorsport Uses Automotive Industry PLM Solution from Dassault Systemes for2004F1 Season,http://www.3ds.com/news-events/press-room/release/203/1/,2004.

[3]http://www.verisurf.com.[OL].

[4]Will Model-based Definition replace engineering drawings throughout the product lifecycle?A global perspective from aerospace industry.Computers in Industry61(2010)497–508.

[5]Clark Briggs Gerald Brown David Siebenaler.Model Based Definition.51st AIAA/ASME/ASCE/AHS/ASC Structures,Structural Dynamics,and M a t e r i a l s C o n f e r e n c e18t h A I A A 2010-3138.12-15April2010,Orlando,Florida.

[6]Siemens PLM Software,http://www.plm.automation.siemens.com.

[7]黄琛,范玉顺.基于知识的企业CIMS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9(10):829-833.

[8]David Olson.Model-Based Definition Speeds Manufacturing.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Jan2010:22.

[9]冯潼能,王铮阳,宋娅.MBD在协同制造技术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0(18).

[10]罗炜,童秉枢.基于模型定义的飞机数字化工艺规划验证及执行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0(18).

面向产品 篇7

家庭客户市场以用户“MOU高、ARPU值高、离网率低”的“两高一低”的特点, 成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电信业务收入中最为稳定的板块。

在国内, 随着电信市场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 三家运营商都将家庭客户市场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争夺维系个人高价值客户的切入点, 对家庭市场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 纷纷推出相应的家庭产品和家庭客户合约计划, 试图抢得最大的家庭客户市场服务份额。

当前, 三大运营商面对家庭客户推出了包含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宽带等在内的融合产品形态, 但由于国内的运营商此前在业务方面均属于专业运营商, 如中国移动主要开展针对个人客户的移动通信业务, 缺乏针对固网宽带等产品和对家庭客户的运营经验和支撑能力。因此, 运营商发展家庭融合产品和业务, 都存在对支撑系统进行改造, 以及面对向家庭客户的融合产品进行支撑的共性问题。

统一账户管理

针对家庭融合产品提高IT支撑能力, 可以使通信运营商在统一账户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账单、统一支付、家庭成员灵活分享套餐内产品等特色功能。因此, 对家庭客户和家庭产品的支撑能力提升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首先, 需要明确面向家庭客户的IT支撑系统所具备的管理能力, 这也是实现支撑的基础。面向家庭融合产品和服务的管理包括家庭客户管理、家庭产品管理、家庭套餐管理、家庭积分管理、家庭账单管理等。但由于家庭客户既是家庭产品的共同使用者, 又是个人产品的独立使用者, 且家庭成员间的隶属和管理关系复杂, 所以面向家庭融合产品的业务支撑系统也相对比较复杂。

其中, 融合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面向家庭客户的各种软硬件产品和应用的组合。家庭产品的业务形态一般包括手机、固话、宽带、家庭信息终端等硬件产品以及家庭安防、视频监控、智能家居等软性应用, 产品种类繁多。当前IT支撑系统中的一种模式是将各个产品当成独立的子产品, 由客户自主选择产品组合, 然后形成独立的家庭融合产品包, 即超市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将家庭产品分为基础产品, 包括手机和固话的语音套餐, 以及扩展家庭产品, 包括宽带、家庭信息终端、智能家居应用、家庭安防等。因此, 运营商在系统内, 根据一定的客户应用模型, 以基础产品为主制定主套餐, 同时将扩展家庭产品定为可选套餐, 与主套餐叠加营销, 形成几种固定的家庭融合产品包, 供客户从中选择, 即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模式。这两种模式中, 第一种模式增加了客户的可选择性, 但要求系统具备更灵活的支撑能力, 成为运营商支撑系统发展的方向;第二种模式系统支撑相对简单, 也是当前主要采用的方式。

对于家庭融合产品的资费设计, 统一帐号是管理前提。统一帐号可以实现各种业务和各个家庭成员的统一鉴权, 可以极大的方便实现家庭客户集中缴费、统一账单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产品共享等。为了实现统一帐号的管理, 当前有的运营商选择以家庭固定电话号码为主帐号, 有的选择以户主的手机号码为主帐号, 实现方式比较灵活。如中国电信面向家庭用户发布“天翼e家”, 亮点之一是采用统一帐号接入、一号通行技术, 在多数省份采用手机号为主帐号的方式;中国联通推出的“沃家庭”、“3G宽带1+1”融合产品, 其宽带客户可免费提速至10M, 账户也实现了基于手机号码或固话号码的统一账户绑定、合账缴费。同时, 还应完善统一帐户模型, 将客户预存、业务费用、押金等费用统一管理, 详细记录客户帐户金额来往情况并对资金进行稽核, 确保收支平衡, 实现面向客户的一本帐, 提供账户信息的一站式查询服务。

采取灵活的账务处理策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统一帐号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业务都统一支付, 所有的产品都统一共享, 而需要充分考虑家庭产品的应用场景, 在统一帐号、统一支付的前提下通过支撑系统实现更灵活的账务处理策略。

一般来说, 家庭融合产品的应用场景包括不同产品不同付费号码、现有产品家庭成员共享、家庭产品分属不同主用户和家庭账单整体打折等。

其中, 用户不同种类的费用可以由不同的帐户进行支付, 可以建立帐目项和帐户的关系数据, 通过出帐分摊来实现。同时一种费用可以由不同帐户进行支付, 不同帐户之间设置不同的优先级, 出帐时系统计算根据优先级进行分摊;而对于家庭成员的费用, 可以由自己的帐户支付, 也可以由家庭帐户、集团帐户代付, 这可以通过制定用户和帐户之间的帐务关系数据来实现。此外, 在帐户支付的时候, 可以是全额支付, 也可以是按照固定额度进行支付, 还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支付, 这可以通过不同支付规则和支付参数实现;当一个家庭帐户给多个用户支付费用时, 可以设置该帐户下所有用户的支付优先级, 优先级高的先支付。家庭用户可以自由定制自己的帐务关系, 来实现不同的支付关系。

面向产品 篇8

关键词:心理顺应,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1 引言

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生活以日益丰富, 旅游也逐步成为人们娱乐休闲重要方式[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 当前旅游产品不断推出, 日益丰富;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消费者需求, 当前的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推广仍然显得后劲不足。因此, 当前对旅游产品的深入宣传与推广变得尤为重要, 引起了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2]。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 笔者认为心理世界对旅游产品的接纳和想象在旅游产品推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Jef 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恰恰为顺应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旅游产品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为旅游产品的推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以国内旅游产品推广为例, 从顺应论角度探讨如何恰当地顺应旅游者内心的诉求, 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来推广旅游产品, 进一步设计基于顺应视角的旅游产品的复合推广模式。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初级阶段, 综合考虑受众的求知、美学、社会及综合需求[3];深度挖掘已有旅游产品的文化、用户体验, 产品形态等附加值;借用多种宣传手段, 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 使该产品的形态、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实现提升该旅游产品的品质, 上升到旅游产品的高级阶段。

2 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从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看, 旅游产品具有生产与销售在时空上具有统一的特性, 也就是说, 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是旅游者消费产品的过程, 旅游者实质上是参与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控制旅游者的参与行动, 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所以, 在旅游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对旅游者的导向、教育以及审美、文化的熏陶, 满足旅游者对社会交往和提升身体素质、向往大自然的要求都是旅游企业进行旅游推广重点考虑的内容。除了提供立体化的旅游信息外, 旅游推广还可借助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 多元化、多层次地整合具体的旅游产品推广, 才能达到对旅游者进行市场培养和推广旅游产品的目的。

2.2 顺应论

Jef Verschueren[4]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2000) 一书中提出, 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 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 (Variability) 指语言的选择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 (negotiability) 指出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或按照严格的形式——功能关系进行, 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基础上进行;顺应性 (Adaptation) 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选择, 来满足人们之间交往的需求。

顺应论包括四个方面:语境顺应论、语言结构顺应论、动态顺应论和顺应中的意识程度。语言的顺应语境是指语言顺应是双向的、多维的而非单项的。顺应语境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 语言的选择必须积极地顺应具体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又包括说话者的心理世界、交际世界、物理世界等各种因素。笔者认为心理世界在旅游产品推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结合实例, 探讨旅游产品如何通过顺应旅游者心理世界来实现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目标。

3 旅游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心理顺应

产品的推广属于一种单项交际行为, 由于交际对象不在现场, 推广行为对受众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 在推广过程中, 受众的心理世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所谈到的心理世界主要研究对象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小康阶段和富裕阶段需求, 即人们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这样的温饱需要得到满足后进一步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

毋庸置疑, 旅游产品的推广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同时, 产品推广过程中会运用到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及多媒体这样的科技手段。然而选用图片、声音、视频等都有许多选择, 产品开发推广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地选择满足旅游者及潜在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来顺应其内心世界。Jef Verschueren所提出的顺应论在旅游产品推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 人们都有受尊敬的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 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在旅游时, 人们都希望在休闲之时享受到尊重的待遇, 很多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在开发和推广旅游景点和线路时, 抓住了人们这一心理利用名人效应推出奢华游项目, 或者在开发某个时段特定旅游线路邀请名人相伴, 并在宣传推广时作为宣传亮点向人们推介[5]。比如2016年秋季, 国内的华天旅行社针对三亚新婚旅游的宣传亮点就是和明星互动, 如新婚的情侣可以到现场和田亮夫妇互动, 并入住明星大S举办婚礼的酒店。华天旅行社通过利用明星婚礼的奢华和轰动效应顺应了人们希望得到尊重的心理, 以及对甜美爱情的向往。

3.2 社会需要

马斯洛认为,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 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 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 无法度量的。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人们越来越渴望朋友的关爱、理解和信任。腾讯在推介旅游时运用广告就很值得借鉴与学习:其页面首先弹出一副年轻女士推着行李箱和满头白发的老人的画面, 背景则是山川瀑布, 一看到这幅画面首先就容易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其官网的广告语也很令人感动: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 感受大千世界的美景, 就像小时候, 爸妈陪着我们看星星……我们喜欢一个人独自旅行, 享受自由与不羁;有多少时候时间, 我们带着爸妈去旅行……一幅幅感染的画面, 寥寥数语道出孩子需要学会感恩以回馈父母, 激起游子陪伴父母出游一片孝心;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焉能抗拒。

3.3 求知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有着要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欲望。人不但要做事, 还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去做;若结果不好, 原因是什么, 到底怎样去做等。俗话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丰富人生、增长知识[6]。可见对知识的渴望也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考虑到人们的这一需求, 并结合自身特点, 西安城——这座中外闻名的千年古都, 最新推出的宣传语就是“一朝步入西安, 一日读懂千年”。在暮色背景中的唐代大雁塔映衬下, 古朴, 悠远的文化底蕴油然而生, 让人向往也希望能够在游览西安的同时, 了解它的历史, 感受它千年的悠久文化。

3.4 审美需求

审美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个人本身的美丽, 还追求将事情做得出色和完美。比如画家希望画出美丽的画, 摄影师拍摄出美丽的照片。另外人们也希望在生活休闲之时游览赏心悦目的风景, 欣赏优秀的画作,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这个道理。旅游景点大多都是风景秀美、景色宜人的地方, 例如著名景点千岛湖的宣传图片就是景区的一副湖景图;晨曦中, 青山绿水云雾缠绕, 给人如同仙境般的感受。千岛湖景点的宣传语:“青山不墨千秋画, 碧水无弦万古琴”, 更是道出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顺应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从而激起人们旅游的欲望。

4 旅游产品的推广模式

本文提出的推广模式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 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初级阶段, 综合考虑受众的求知、美学、社会及综合需求;深度挖掘已有的旅游产品的文化、用户体验和产品形态等附加值;借用多种宣传手段, 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 使该产品的形态、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实现提升该旅游产品的品质, 上升到旅游产品的高级阶段。

4.1 基于消费者心理顺应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网络技术促使信息的交流高速传递并具有多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 旅游产品作为消费性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 单一、一成不变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消费者往往期待的是有着多项价值特性、具有特色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推广中, 必须考虑受众的多重要求, 同时要随着事态的发展新事物的滋生以及人们新的诉求, 对产品推广进行不断革新优化。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基于心理顺应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如图1所示。

4.2 旅游产品推广案例分析——以张家界景区近期营销策略为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旅游推广所发布信息的碎片化、个性化和针对性将更加鲜明。在这一过程中, 产品推广信息制作与发布也将更加向“个性定制”发展。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广告诉求丰富的多面性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进行异地的活动审美和愉悦体验。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知觉, 异地文化、民俗民风、生活习俗、生疏环境等会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和奇异感。这就要求旅游广告在推广旅游产品时, 要把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和消除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戒备和排斥, 产品的推广务必结合受众的多方诉求, 必须将情感号召与理性介绍相结合。

基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在旅游产品的推广中采用单一的传统推广模式是不够的;近年来,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繁荣, 系统化、完善旅游产品也日渐丰富和成熟。以下结合文中提出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以张家界近期旅游营销推广策略为例展开分析。

4.2.1 宣传语“潘多拉很远, 张家界很近”

在好莱坞3D影片——阿凡达在全球范围内播出, 并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一部3D影片之时, 张家界旅游实时地在门户网站上提出“潘多拉很远, 张家界很近”等极具心理诱惑的宣传语, 实时地顺应了当前旅游受众的求知、美学与猎奇等心理需求。同时, 景区也通过循环播放阿凡达的精彩片段, 大力宣传阿凡达影片中悬浮山的取景地——袁家界;并将阿凡达模型引入其旅游宣传之中, 成功将以前不怎么火爆的旅游点——袁家界推向了全世界, 从而兴起了张家界旅游的又一次新高潮。

从本文所提出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看, 景区的短期推广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经历了影片播出的热点阶段后, 受众热情也逐步消退。可见景区宣传和推广也仍然是处于本文推广模型的一个阶段, 而没有真正提升为高文化和科技附加值的产品, 没有真正升级为旅游产品的高级阶段。因此, 依据本文的推广模型, 建议突破简单电影回放、阿凡达模型展示的简单模式, 进一步挖掘阿凡达影片的内在文化、奇幻和高科技内涵, 从而维持“后阿凡达时代”景区营销的力度和热度。一方面可通过制作宣传片不时唤起人们对于美轮美奂的外星球世界既向往又充满着好奇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基于悬浮山景点地理知识有奖问答, 甚至设计相应的娱乐节目吸引游客参加;还可将有关悬浮山的高科技特效小电影、户外广告片推送到热点论坛、视频网站等, 更加持久地保持此次推广的热度和强度, 更好地顺应游客的内心世界, 真正实现景区内涵提质。

4.2.2 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天门狐仙》

近年来, 张家界景区重点推出了位于核心景区——天门山的大型歌舞剧项目《天门狐仙》, 该剧情来源于湖南家喻户晓的民间神话故事《刘海砍樵》, 编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再创造, 将悲伤、欢乐、笑容、泪水交合成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该剧舞台选址在天门山景区山门口至天门山顶的整条峡谷, 主舞台以10000平米的玻璃钢打造, 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全景玻璃钢舞台;演员队伍达500多人, 场面宏伟绚丽, 每次演出都满足了游客们对于美感及内心渴望尊重的诉求。该歌舞剧结合影音、视频、图片文字多种手段进行宣传, 其广告遍布市区的车站和机场, 同时还通过旅行社和当地导游进行推广, 指出这是目前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剧本邀请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舞蹈总监, 演出画面展现融合湘西少数民族地方民歌、舞蹈, 激起了人们对于湘西民族舞蹈的好奇心;同时该剧还邀请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作曲家, 格莱美、奥斯卡原创音乐奖得主——谭盾为音乐艺术总监, 加上导游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游客们对于此剧向往不已。可见, 张家界景区策划者结合了人们内心各种诉求, 使得这部大型歌舞剧成为当地的一大旅游特色, 也成为顺应游客心理的一个极为成功的推广案例。

从本文所提出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看, 景区推出该旅游文化节目是比较成功的, 基本实现了本文提出的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目标。然而, 激情总有消退之时, 经历了最初推出时热点阶段后, 受众热情也逐步消退。因此, 建议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天门狐仙的内在文化、奇幻和高科技内涵, 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狐仙”故事, 推出天门狐仙的续集, 进而强化“后天门狐仙时代”景区营销的热度, 从而更好地顺应游客的内心世界, 逐步推进景区产品的营销。

5 结语

基于顺应论对语言的分析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诉求遵循由低到高的追求, 笔者结合自己的海内外游历经验与研究积累, 认为在旅游产品的推广中, 往往也遵循着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的成熟经验和模式, 从而设计出面向消费者心理顺应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模式中影音、图片、文字等各项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顺应消费者心理和时代变化需求。此外, 一个旅游产品的推广往往是多方位的, 本文由于篇幅所限, 只能就其某几个方面的研究展开讨论和论述, 希望能为旅游产品推广的同仁起到借鉴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超, 郑向敏.我国包容性旅游的发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9) .

[2]Rabia BatoÇizel, BeykanÇizel, Fulya Sarvan.Emergence and Spread of an All-Inclusive System in the Turkish Tourism Sector and Strategic Responses of Accommodation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 Administration, 2013 (4) .

[3]Anderson W.Analysis of“all-inclusive”tourism mode in the Balearic islands[J].Tourismos 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J of Tourism2012 (1) .

[4]Jef Verschu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ublisher, 2000.

[5]Chadha Harsimran, Preeti Onkar.Community Participation:An Approach towards Inclu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India[C].ISCONTOUR 2014-Tourism Research Perspectiv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nference in Tourism Research, Bo D–Books on Demand, 2014.

面向产品 篇9

关键词:绿色产品,绿色设计,客户需求,需求重要度,产品全生命周期

1 引言

客户需求是顾客的心声, 是对产品的各种期望需要的总和, 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以及产品的其他很多属性。符合顾客需求是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填补顾客需求的空缺、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水平或创造新的顾客需求, 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客户需求的分析整理对绿色产品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绿色浪潮的兴起, 企业绿色壁垒的出现, 产品在环境影响方面的需求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将产品需求与绿色设计思想有效进行结合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 对绿色设计的产品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客户需求收集方面, 单鸿波等研究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客户需求描述方法, 在客户需求语言描述时, 通过采用XML的半形式化描述语言对其进行表述从而保证由客户需求转换到设计需求的信息准确性、减少了信息转换过程中的信息失真。Shieh和Yan等人提出了图形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在需求模板中加入了术语和图形化的信息说明, 使产品设计更容易获取客户的需求。

在客户需求分析整理方面, 李延来等研究了质量功能展开 (QFD) 中基于粗糙集的顾客需求重要性的排序问题。针对质量功能展开 (QFD) 的顾客调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需求模糊、不完备和不确定) , 利用粗糙集中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确定了产品设计中客户需求的重要度。基于卡诺模型的分析确定了客户重要度的修正因子, 然后把客户重要度与修正因子进行结合得到客户需求的最终重要度。雷鸣等提出基于质量功能展开 (QFD) 的客户需求自动转换模型。通过对应产品不同的创新程度, 设计创新式搜索模式和演进式搜索模式, 引入Apriori算法和灰色关联度, 以不同模式在知识库中展开搜索, 将客户需求自动映射到产品功能技术特性上。

本文通过对绿色产品概念设计的产品需求获取方式以及对获取的产品需求进行分析整理方法和过程的研究, 在对绿色产品客户需求特点的全面了解基础上, 确定绿色设计产品需求信息获取的获取技术和主要途径, 构建了一个通用的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块, 解决了传统需求获取方法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对原始客户需求进行分解加工的过程以及产品环境需求提取的基本思路, 提出了对常规客户需求进行深层次处理提取隐藏环境需求的方法;针对传统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的方法, 提高了客户需求重要度的准确性, 通过建立模糊一致判断矩阵, 得出了绿色产品概念设计的产品要求层次结构, 为后期产品需求向产品特性转变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2 绿色设计客户需求获取及分析过程

2.1 客户需求获取方法

在获取客户需求方面, 传统的信息采集方法通常为用户需求调查、客户反馈和订单分析等, 由于没有客户需求模板的支持, 收集的客户需求信息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这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的:①客户在表达上存在很多随机性与随意性;②由于产品需求涉及的因素太多, 调查人员很难全面考虑所有因素。因此, 在产品绿色设计时构建一个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块显得十分必要, 绿色产品需求模板的构建可以系统地、规范地收集客户需求。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模块的构建是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出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包含产品从概念设计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处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本文主要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三个子阶段的客户需求, 包括产品购买阶段、产品使用阶段和产品报废阶段, 从这三个角度系统地考虑顾客的显性和潜在的隐性需求, 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板。如表1所示。

表1为一个通用的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板, 当面对具体的某种产品绿色设计时, 可对此模块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客户特定要求。

2.2 客户环境需求的提取

环境需求信息是绿色设计需求分析中最重要的信息, 但是通过一般的用户需求获取方法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较笼统, 而环境需求则以模糊的、隐含的方式存在其中。例如, 对于某款家用洗衣机, 客户提出了“操作简单方便、体积小、重量轻、能够安全杀菌、外形美观、噪声小且运行稳定、耗水耗电少”等需求, 在分析该客户环境需求时, 除了考虑显性的环境需求外, 还需注意从某些常规客户需求中提取隐藏的环境需求。下面将介绍产品环境需求提取的过程模型, 如图1所示, 该过程模型通过三个步骤来获取比较详细和完善的产品环境需求, 三个步骤依次为:需求获取与分解;环境需求提取、环境需求深层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2.3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是绿色设计中客户需求向产品特性进行转化前的准备工作。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 顾名思义, 它体现的是客户对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视程度, 决定着产品绿色设计要求的优化与决策,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对产品绿色设计和相应绿色技术的规划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为了便于分析, 仅对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的确定进行分析。

确定客户需求重要度有三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德尔菲法、多目标评价方法和客户调查法。下面分别对三种传统的客户需求重要度确定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简单介绍, 如表2所示。

由于传统的方法存在着不足, 为了提高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效率及精度, 一些学者对其他需求重要度确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层次分析法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 (T.L.Saaty) 正式提出,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相比于其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表现为:

①数理逻辑性强, 降低了结果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②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比较适合应用于QFD中客户需求重要度确定;

③克服决策者和决策分析者难以相互沟通的现象, 克服决策者的个人偏好, 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来确定客户要求重要度。因此, 判断矩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对客户要求重要度的评估。然而。在实际运用中, 人们建立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往往不能满足一致性要求。这是由于人们对n个对象进行两两比较时很难做到思维的一致性, 而且采用1~9标度法也很难做到判断的一致性。举例来说, 若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则应该有:

aij=aik/ajk, i, j, k, …, n

假如因素i比因素k稍微重要, 则aik=3;因素k比因素j明显重要, 则ajk=1/5。然而根据一致性要求得出aij=aik/ajk=15, 15已经超出了1~9标度的取值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不一致的问题, 本文将采用与人们思维和判断更加一致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Fuzz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来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F-AHP法通过建立模糊一致判断矩阵来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 解决了以往顺序标度 (1—3—6—9) 判断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需求重要度的精确度, 是一种客户认可度较高的决策方法。

F-AHP法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获取的产品环境需求表示为ER={ER1, ER2, …, ERm}, 按照表3中0.1~0.9标度建立产品环境需求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显然, 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是模糊互补矩阵。

②对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转化为模糊一致判断矩阵W= (wij) mm。

undefined, 按行求和:

undefined

由模糊一致化判断矩阵W求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a={a1, a2, …, am}。产品环境需求之间的模糊一致化矩阵W如表4所示。

其中undefined

对上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每一项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要度: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为矩阵阶数。

得到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要度a, 表示a={a1, a2, …, am}。为保证算法的可靠性, 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可以用C.R (一致性比率) 指标加以度量。按Saaty的经验规则, 如果C.R<0.1, 那么认为判断的一致性是可接受的, 否则须对矩阵进行适当修正, 直到判断的一致性满足要求为止。

3 应用实例

洗衣机作为四大家电之一, 在国内外普及率非常高。我国家用电动洗衣机工业是从1978年才起步的, 到1983年, 年产量达到365万台, 提前两年完成并超过350万台的规定指标, 到1984年累计产量已达到1352万台, 家用洗衣机的市场销售以每年95.7%的速度增长, 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商品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洗衣机的绿色设计中客户需求的获取及其分析与处理的过程, 通过客户需求的转化获取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 并且通过模糊一致矩阵求解对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进行重要度排序处理, 为产品设计的后期工作安排提供了参考。

3.1 洗衣机产品需求获取及整理

产品设计人员首先通过构建洗衣机绿色设计客户需求模块, 参照客户需求模块的每个细分项以客户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客户对家用洗衣机的具体需求, 分别为操作简单, 取放衣物方便、无毒害、运行安全、重量轻、搬运方便、智能控制、价格适中、使用寿命长、运行可靠、干燥充分、洗涤充分、安全杀菌、防皱熨烫。

3.2 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的提取

有些常规客户需求之中隐藏着产品环境需求的要素, 需要对这些常规需求进行环境要素提出, 且不同的常规需求与产品的环境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洗衣机产品客户需求分类后, 可表述如下:

常规需求单元为:取放衣物方便、操作简单、运行安全、无毒害、搬运方便、重量轻、安全杀菌、价格适中、智能控制、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洗涤充分、干燥充分、防皱熨烫。

环境需求单元为:能效高、材料消耗少、水耗低、噪声低、便于回收、符合相关环保法规要求。为便于产品设计成员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准确应用, 建立家用洗衣机产品的环境需求提取结构图, 如图2所示。

3.3 需求重要度的确定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是绿色设计中客户需求向产品特性进行转化前的准备工作。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体现的是客户对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视程度, 决定着产品绿色设计要求的优化与决策,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对产品绿色设计和相应绿色技术的规划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上节的分析可知, 将从客户获取的该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经规范化处理, 可表示为六项, 分别为水耗低、能效高、噪声低、便于回收、符合相关环保法规要求、材料消耗少, 对应于ER1, ER2, …, ER6。

按照0.1~0.9标度建立产品环境需求优先关系矩阵F (fij) 6×6, 如表5所示。

对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转化为模糊一致判断矩阵W= (wij) mm

undefined, 按行求和:

undefined

由模糊一致判断矩阵W求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a={a1, a2, …, a6}

产品环境需求之间的模糊一致化判断矩阵W, 如表6所示。

由表6, 根据undefined可计算出该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为:

a={0.143, 0.146, 0.195, 0.167, 0.180, 0.163}。

为保证算法可靠性, 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可知C.R<0.1, 这说明判断的一致性是可接受的。

4 结论

本文在对客户需求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绿色产品概念设计中客户需求的采集方法和需求的分析整理过程, 构建了一个通用的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块, 成功解决了传统方法客户需求信息采集所存在的不全面、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从常规客户需求中提取隐藏环境需求的方法, 并且针对客户需求重要度排序过程中传统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通过建立模糊一致矩阵来确定客户需求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客户需求重要度的准确度, 为绿色产品概念设计后期中客户需求向产品特性进行转化奠定了基础, 大大提高了绿色产品概念设计成功的可能性。最后, 本文以洗衣机产品概念设计为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单鸿波, 刘继红, 黄正东.面向问题域的产品概念设计阶段需求功能的描述及转换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5, 16 (3) :236-238.

[2]李延来, 唐加福.质量功能展开中顾客需求的排序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 (6) :1196-1203.

[3]雷鸣, 朱祖平, 姚立纲.质量功能展开中顾客需求自动映射[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 15 (3) :493-497.

[4]冯珍.产品级再使用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5]李莉, 陈忠.管理定量分析:决策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6]龚艳萍, 赵志刚.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QFD中消费者要求权重[J].价值工程, 2006, (7) :81-83.

[7]刘洪恩, 张列平, 车阿大, 等.改进的质量功能展开 (Ⅱ) ——系统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2 (2) :60-62.

面向产品 篇10

1 联合分析法的主要原理

联合分析方法是Paul Green【1】等人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设计方法, 其目的在于:一是确定消费者赋予某个预测变量 (水平) 的贡献和效用以及属性的相对重要性;二是寻找消费者可接受的某种产品的最佳市场组合, 这种组合最初可能并没有被消费者所评价;三是模拟市场, 估计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占有率变化。

联合分析法其核心内容为调查前的准备、试验方案设计、市场调查 (数据采集) 和调查后的数据处理三个部分。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 形成了三种基本分析模型, RCA (Regular or traditional conjoint analysis, 常规型或传统型联合分析) 、HCA (Hybrid conjoint analysis, 混合型联合分析) 及ACA (Adaptive conjoint analysis, 适应型联合分析) 。其中, RCA相对简单易用, 应用较广泛。只要求受访者对各虚拟概念产品进行评价, 研究者则利用统计方法对调查得到的总体偏好效用分解, 求得各个属性、水平的效用, 其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2】:

(1) 产品的属性和属性水平识别。

(2)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生成虚拟产品。并为每一种虚拟产品制作卡片加以描述。

(3) 市场调研 (数据收集) 。要求被访者每次针对产品 (服务) 的所有属性进行评价。

(4) 数据处理。主要是计算各属性的效用。

(5) 评估和验证。以了解在消费者个体层

次和群体层次上联合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6) 构建产品评估指标和工程指标。

(7) 解释与应用。利用前面分析的结果构建市场模型, 预测由于新产品上市和现有产品结构发生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设计者而言, 联合分析的价值在于可以量化测试各种属性相对于用户来说的重要程度, 以及各属性彼此之间的组合关系, 从而预测哪些产品属性组合最受用户的欢迎, 同时对产品概念选择和测试提供量化的评价结果。这样就能在产品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尽快掌握用户需求目标, 避免传统的市场研究方法在分别调查产品属性之后得出不现实的“价格最低、性能最优”, 或者“所有因素都非常重要”等似是而非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明确设计目的, 将用户需求目标转化为相应的设计指标, 驱动设计进程。

2 用户需求层次构建中的联合-层次分析

在产品定义中引入联合分析法是获取用户需求目标并将其转化为产品设计指标的重要分析手段。Suh[3]的公理设计 (Axiomatic Design) 理论认为, 产品设计是顾客域、功能域、结构域和工艺域之间的映射过程, 每一域中都有各自的元素, 即顾客需求、功能要求、设计参数和工艺变量。产品定义是实现顾客域到功能域、结构域的映射与转变的起点, 需要在识别足够多的用户需求信息基础上, 将重要用户需求归类整理为层次化逻辑结构, 并找出新的概念产品组合规则和方法, 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特定的某些顾客。从顾客域到功能域的映射规则通常使用质量配置工程 (QFD) 来完成产品定义过程, 即识别“顾客的声音” (VOC, 也称顾客需求) , 并将其模糊量化为工程设计指标【4】。然而, 当需求个数较多时QFD在矩阵求解上具有很大的困难。例如, 某目标产品有4个属性, 每属性下各3个水平, 将会得到3*3*3*3=81种不同的虚拟组合方案, 而通常影响顾客的属性远比四个要多。显然, 要让设计人员和用户对这些数量惊人的虚拟产品逐个分析和评价是不现实的。而采用联合-层次分析, 则可以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水平进行正交组合试验, 联合分析是在部分因子正交实验设计的基础上, 要求消费者针对属性水平所构造的每一个轮廓进行评分, 以表明购买意向或购买的可能性大小。

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 用Ln (t) c表示, 例如L9 (3) 4是指有3个因素水平的9行4列正交表, 如表1中所示。

在进行正交设计之后, 顾客被要求对这些产品组合进行评价, 调研人员随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按照表1的L9 (3) 4正交表进行属性和水平的选择组合, 可以把试验数量减少到9种不同产品, 不仅减轻了调研和设计评估人员的工作量, 也使得概念配置方案更具有代表性。因此, 联合-层次分析法成为产品概念设计中确定产品定义的主要解决手段。

2.1 偏好属性的筛选与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A.L.So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以决策主体的定性分析和逻辑判断为主要依据, 建立判断矩阵并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计算出各种候选方案的重要度, 从而选择重要度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由于用户偏好需求是相对主观的因素, 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很难用硬性标准来划分权重等级, 因此要用到模糊层次分析法。AHP的核心是利用1~9之间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标度构造出判断矩阵, 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如果i, j两因素的权重之比不易确定, 只知道其变化范围在P、Q之间, 最大可能值为M。这时, 利用AHP法就无法构造判断矩阵了, 于是决策者们对AHP在模糊环境下进行了扩展, 即Fuzzy AHP。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建立评价层次的结构模型→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度→计算各指标的综合重要度→建立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并计算隶属度→综合评价。

模糊层次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为:

1) 确定评价指标。首先通过调研分析把顾客需求描述成一系列的产品属性, 每个属性又分解为不同的属性水平, 不同属性及水平可以组合形成不同的模拟产品, 要求受访者对模拟产品的多个属性进行优劣比较、选择、排序, 研究者则对调查结果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组合分析, 建立偏好程度评价指标集合S={s i|i=1, 2, ..., m}, 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2) 确定权重。在模糊层次评价法中指标集是一个多级递阶的综合层次结构, 根据结构分析法确定每一评价指标的权重W= (w 1, w2, ...w n) T, 且∑jnwj=1;

3) 确定隶属度。这是模糊层次评价法的关键。设Lk为用户对第k种产品属性水平偏好程度的隶属度集, Lk= (l 1, l 2, ..., l n) T, 隶属度可以根据顾客重要程度以及调研人员的经验, 采用专家评分法以及隶属度函数计算;

4) 综合评价。根据权重、隶属度, 既可对用户偏好需求做出综合排序。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以下评价方法:

a.最大隶属度法

若则可判定对此需求的评价为Vk。

b.加权平均法

若主评价集V=V1, V 2, ..., Vm中各元素均可量化时, 将看成Vj的权重, 用f表示Vj的量化值, 则V=

就是对此用户需求综合排序的结果。

由此筛选出重要的用户偏好需求作为概念产品的正交试验设计的要素进行二次调研和组合分析。

2.2 用户需求目标的排序与RCA组合分析

用户需求目标的排序需建立在产品属性效用评价分析基础上。通常情况下是预先给每一个虚拟产品一个评分指标级或序号, 请顾客通过打分或排序等方式对虚拟产品进行评价, 调查顾客对虚拟产品的喜好、购物的可能性等, 以揭示受访顾客对各属性的重视程度。这里以常用的九级李克特量表举例说明RCA组合分析中产品属性的效用分析与评价方法, 如图1所示。其中, 最终的测试值是所有被访顾客分值的均值【5, 6】, 从问卷信息中分离出顾客对每一属性以及属性水平的偏好值, 也称为该属性的“效用”。

属性的效用可以采用级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来计算, 这里采用回归分析, 总效用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7, 8】:

其中,

U (x) ——所有特征的效用

ki——需求特征i的水平数目

m——需求特征个数。

aij——效用参数, 表示特征i的第j个水平的效用值

参数aij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 (OLS) 模型估计。由效用函数可以产生一个衡量每一特征重要程度的指标:属性的重要性Ci。Ci定义为该属性水平的平均最大分值与平均最小分值之差, 即

Ci={Max (aki) -Min (aki) }, 每个属性i的重要性需经过标准化处理, 表示相对于其他属性的相对重要性。

得到了产品属性的效用评价排序后, 再利用专家评分法获得各产品属性对用户需求目标的隶属函数, 从而构建用户需求目标体系。我们以汽车产品造型需求分析为例加以说明。

3 汽车产品造型需求目标分析

通过用户需求的层次分析, 确定以下几个属性水平作为汽车产品需求层次结构分析的主要因素:概念产品属性 (价格、外观、动力性能、人机性能) , 属性水平{高, 中, 低}。在正交实验设计时使用SPSS 8.0及SAS 6.12中的正交分析模块, 自动生成与待定产品的属性和水平数目相对应的正交表。

我们采用L9 (3) 4正交表, 对汽车产品造型需求的四个概念属性进行正交分析, 使原本要进行81种的评价减少为9种。通过二次调研, 输入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到汽车产品需求目标体系, 为后续的产品结构设计和具体的指标体系制定提供合理依据, 如图2所示。其中, 高、中、低三种水平是相对的, 可以结合市场趋势酌情调整具体的属性方案和轮廓, 具有更稳定的适应性, 属性水平的设置如下。

车身尺寸{3600/1600/1670, 4152/1680/1440, 4212/1762/1531, 4600/1800/1710, 4998/1851/1461}

造型风格{敏捷实用, 沉稳经典, 休闲舒适, 典雅尊贵, 豪华气派}

色彩{白, 黑, 银灰, 深蓝, 绿, 黄, 红}

内饰{简适, 温馨, 考究, 个性}

通过上诉联合-层次分析法, 我们可以得到汽车产品或服务的哪些属性对顾客重要以及重要程度, 从而设置相应的设计指标要求。

联合层次分析确定的用户需求层次结构可以与QFD方法结合完成后续的详细设计进程, 即功能域向结构域的需求目标转化, 为面向个性化设计目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平台的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江, 孙守迁.应用正交/交互式遗传算法进行产品造型设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8 (13) :1470-1475.

[2]王高、黄劲松, 等.应用联合分析和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市场细分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 11 (26) :941-950.

[3]Green P, Srinivasan V.Conjoint analysis in consumerresearch:issues and outlook.Journal of ConsumerResearch[J].1978, 5:103-123.

[4]于坤章.联合分析法在顾客价值测量中的运用[J].科技和产业, 2005 (10) :21-26.

[5]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 2001 (2) :51-55.

[6]吴明隆.SPSS统计应运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7]孙祥, 陈毅文.消费行为研究中的联合分析法[J].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 (1) :97-106.

上一篇:湛江地区下一篇:生活垃圾发电工程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