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污染源(共3篇)
荔湾区污染源 篇1
集中空调系统的普及, 使得冷却水塔也林立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已为人们普遍关注, 但是其他类型的致病微生物污染较少报道。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属于常见的环境微生物, 是人类三大机会致病菌之一, 不过近些年的研究发现,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致病因子, 是导致人类急性肠道疾病和皮肤炎症的完全致病菌[1]。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 ℃时仍能生长繁殖[2], 使得水温较高的冷却水塔水存在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可能, 并可通过冷却水塔的气溶胶扩散扩大污染范围。为了了解集中空调冷却水塔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 我中心抽取了荔湾区公共场所28个集中空调冷却水塔水进行了铜绿假单胞菌和嗜肺军团菌的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了广州市荔湾区16家具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 对其28个集中空调冷却水塔水进行采集。
1.2 采样和检测方法
每个冷却水塔按照无菌操作采集3份水样各250 ml左右, 其中1份按照《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08中4.54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进行, 1份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2006) 附录A“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进行嗜肺军团菌检测, 并检测水中细菌总数。pH值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 (GB/T 5750-2006) 中方法进行。
1.3 统计分析
McNemar检验, Spearman秩相关分析, SPSS 12.0软件分析,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和嗜肺军团菌检出情况
共检测28份冷却水塔水样,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检出率为57.14% (16/28) , 嗜肺军团菌阳性检出率为60.71% (17/28)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 。结果见表1。
2.2 不同pH值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冷却水的pH范围在7.2~8.6。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和pH值编秩,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检出率与水的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秩相关系数rs=-0.544, P=0.003 (P<0.05) , 可以认为, 冷却水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检出率与水的pH值呈负相关关系。
2.3 运行和非运行冷却水塔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在本次调查有4家单位冷却水塔中, 有2个冷却水塔因为营业时间 (下午16时运行, 采样时间上午10时) 未到, 有2个冷却水塔系作为备用冷却水塔而没有运行, 但这4个冷却水塔仍被作为检测对象。检测结果显示, 这4家冷却水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阴性, 但有1个备用的冷却水塔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科的革兰阴性杆菌, 在环境中 (粪便、土壤、水和污水中) 广泛存在, 该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3]。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医院院内感染中严重的问题之一, 因此, 人们对该菌的关注更多是医院感染和抗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一般认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老年人、大面积烧伤病人、肿瘤化疗致粒细胞低下的免疫缺损者或艾滋病病人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等[2], 不过一些调查表明普通成年人也可是感染对象。余涛等[4]在2003年的一起工地集体食物中毒暴发调查过程中, 就曾在饮用的井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沈瑛等[5]2010年也报道一起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食物引起的学校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开式冷却塔的运行当中, 系统内循环冷却水与空气有大量的接触, 易被空气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 而集中空调冷却水塔一旦被致病菌污染, 就可以通过气溶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扩散。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在水环境中能生长繁殖的特性[6], 使得即使很少量的污染也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致病剂量, 从而通过饮用或淋浴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在城市里, 由于土地资源紧张, 许多具有集中空调冷却水塔的场所周围同时也坐落着居民高楼, 有些居民楼的二次供水水箱疏于管理, 极易被附近的冷却水塔的气溶胶污染, 从而使得二次供水也易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并繁殖, 存在通过饮水 (导致腹泻) 或洗澡 (破损皮肤导致感染等) 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的可能。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检出率同嗜肺军团菌的阳性检出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这是偶尔巧合还是有内在联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与嗜肺军团菌都是革兰阴性杆菌, 并具有环境中常见, 生长需氧, 在42 ℃水温仍能生长, 且在水中能够繁殖等相同生物特性, 不过, 军团菌的细菌培养生长缓慢, 且敏感性为50%~70%[7], 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 将大大促进军团菌的防控, 因此铜绿假单胞菌能否作为嗜肺军团菌的指示菌,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对冷却水塔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的影响因素探讨中, 我们只选择了pH值, 没有对分析水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因为冷却水塔水温受外界影响较大。通过统计学分析, 发现在一定pH值范围 (7.2~8.6) 内, 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检出率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 就是说, pH值越低, 检出率越高。而事实上, 铜绿假单胞菌在pH值7.0~8.6都可生长[8]。形成这种现象, 可能与冷却水塔清洗有关。开式冷却塔在运行当中, 系统内循环冷却水与空气有大量的接触, 一方面, 水中CO2逸入空气中, 水中的碳酸平衡状态因而被破坏, 水的pH值会逐渐升高;另一方面, 冷却水中带入了溶解氧, 从而造成了水质不稳定, 在系统中产生水垢及腐蚀现象, 同时空气尘埃中有机物、微生物等也会带入水中, 不断的积累和繁殖, 使得管道极易形成生物被膜, 细菌被吸附在上面, 不易被传统细菌培养方法检出。当冷却水塔运行时间越长, 水体pH值会升高, 但是铜绿假单胞菌却躲在管道的生物被膜中, 不易被检出;而清洗后的冷却水塔水由于大量补充新的水和使用化学试剂, 水体pH值较低, 且在清洗过程中将部分附壁不牢的生物被膜清洗出来, 形成检出率高的结果。
另外调查发现, 未运行的冷却水塔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均为阴性, 可能与冷却水塔停止运行时, 细菌沉淀至塔的接水盘底有关, 在采样时, 并没有搅动水, 而是直接采集。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集中空调开放式冷却水塔的铜绿假单胞细菌污染严重, 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易在管道内形成生物被膜[9,10], 增强了该菌抵御消毒的能力, 因此, 在防控冷却水塔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时, 除了加强消毒外, 还应注意对管道生物被膜的清除, 方能达到较好的清除污染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群飞, 林坚, 陈美兰, 等.饮用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18 (3) :157-159.
[2]WHO.饮用水水质准则 (第1次增补本, 中文版) :微生物资料概览[M].3版.Geneva Verlag, 2005:208-209.
[3]Brandis H.Lehrbuch der medizinischen mikrobiologie[M], Gustav Fis-cher Verlag Stuttgart, 2004, 9 th:463-471.
[4]余涛, 周缀琴.井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4, 20 (21) :97.
[5]沈瑛, 杨正林, 岳凤.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J].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 (3) :45-46.
[6]方强, 张建华.消毒在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卫生安全中的作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 (4) :353-354.
[7]林海红, 郭奕芳, 陈悦.军团菌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7 (7) :346-348.
[8]布坎南RE, 古本斯NE.革兰阴性好氧杆菌与球菌[—假单胞菌属].//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中文版) [M].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274-279.
[9]Donlan RM, Costerton JW.Biofilms:Survival Mechanisms of clinicallyrelevant microorganisms[J].Clin Microb Rev, 2002, 15:167-193.
[10]Mena KD, Gerba CP.Risk assess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water[J].Rev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09:201:71-115.
荔湾区城中村青年人生态度调查 篇2
一、研究背景
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0年的统计数据, 广州市 (老八区) 共有138条城中村。自2005年广州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 新荔湾区从原荔湾只有老城区单一社区模式, 变成了北有老城区, 南有“城中村”的格局。目前辖区内有“城中村” (经济联社) 21个, 占地面积约20.5平方公里, “农转居”人员51253人。轩明飞认为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变迁中的一种特有现象, 其实质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农村被动城市的产物, 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晚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迟发展效应”, 是所谓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长期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的一个微观体现。
2000年12月广州市第一次明确提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目标, 但是随之而来的因“消灭城中村”产生的各种社会冲突, 又使地方政府领导人意识到, “城中村”的改造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的可能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并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可以改造好的李培林认为, 城中村的改造希望在于青年人, 他们的未来将决定城中村的未来, 他们的心态与人生态度将直接城中村的未来发展, 所以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城中村的青年人, 并以他们的人生态度作为主要切入点。
二、文献评述及数据来源
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包括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 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以及对各种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萧功秦认为中国人缺乏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在人生价值方面, 确实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元化、板块化、同质化现象, 中国人的价值观分化程度很低。但是在对于城中村青年人生态度这个问题的认识上, 却存在在着认识的分裂。
城中村的青年基本上是伴随着城中村的形成、发展、改制与改造而成长起来的, 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被烙上了城中村的印记, 由于城中村的问题, 他们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 许多学者专家、媒体对他们进行了各式各样的研究与报导, 他们也被带上各式各样负面标签:“食利阶层”、“二世祖”, “四不青年” (不读书, 不经商, 不干活, 不务正业) 许多人也表示了对这种现象的担忧, 李俊夫提到“更令人担忧的是城中村开始出现‘二世祖’现象, 一些村民尤其是年轻人逐渐变得不思进取, 不读书, 不干活吃不了苦, 长此以往, 新一代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城市化进程中有可能会沦为弱势群体”。刘伟指出。当初由于财富来得太容易太巨大, 一些不良东西伴随渗进来, 深圳一些原住民的后代一时迷失了方向, 染上了好逸恶劳等恶习, 变成了“不做工、不经商、不学习、不回家”的四不青年。罗清则指出:城中村的居民, 绝大部分都有数量不等的私房出租, 他们不用工作, 每天打打麻将, 喝喝茶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 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租阶层”, 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不愿意参加生产劳动, 这种风气对他们下一代造成了不良影响, 优越的家庭条件使他们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 部分青年游手好闲、好逸恶劳, 这种现象的存在, 不利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但也有学者指出, 情况并不都是以上所说的, 李培林认为“如果认为羊城村的村民都是‘二世祖’, 那是以偏概全的, 多少带有城里人的偏见或者媒体的渲染。其实村里的多数人, 都从事着一些可以归入‘第三产业’的工作, 村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 对于村里那些传统的老农来说, 并非正业”。李津逵也认为, 比社会断裂更为令人担忧的, 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农民的偏见, 在这些偏见的后面, 是长期以来机关干部远离农村、远离农民。
如何认识这些伴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成长起来的城中村青年, 他们今天的生活如何, 人生态度如何, 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今天的城市还有多大的差距, 为此我们以荔湾区15~35岁之间城中村青年作为对象, 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 和人生态度两个方面, 共发放问卷1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105份, 有效回收率为92.08%。
三、样本分析
㈠城中村青年基本情况分析在被调查的1105名城中村青年中, 男性646人, 占58.5%, 女性459人, 占41.5%, 其中19岁~35岁的1016名, 占总数的92.0%, 15岁~18岁的89名, 占总数的8.0%;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比例为18.4%, 团员为38.7%, 一般群众为41.4%。在集体经济中占有股份的67.6%, 初高中或职业中专文化程度的占59.7%,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1%, 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占38.2%;就业领域农业占15.2%, 政府或事业单位的占23.03%, 个体经营占13.0%, 工商企业的占9.2%, 待业的11.5%, 其他的占27.7%;从事职业中, 管理人员占29.0%, 普通工和技术工占50.3%, 服务人员和其他的占20.8%。月工资收入1500元以下的占63.8%, 1500元~2500元的占25.0%, 2500元以上的只占11.2%。
从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 这次调查的对象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基本上涵盖了城中村青年人群的各个层次,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城中村青年的月收入 (主要指工资收入) 普遍偏低, 远低于2007年广州市职工年人均工资的40187元 (折合月工资3349元) , 而失业率远高于2007年广州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的2.23%, 并且其就业的层次普遍不高, 集中在蓝领, 按照社会分层理论, 他们属于社会的较低层次, 这和他们文化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 但他们的文化等综合素质较他们洗脚上田的父辈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访谈过程中, 也发现各村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部分城市化进程比较早, 处于城市中心的村, 文化程度较高, 并且依托强大的集体经济, 其工作有保障, 职位较好, 收入也相对较高;而更多离市区较远的村, 由于观念、交通与学校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差异, 文化程度偏底, 一般都要自谋职业, 收入偏低, 并且失业率较高。
㈡城中村青年人生态度分析对于城中村青年的人生态度的调查, 我们主要从其与家人朋友相处融洽程度、对收入满意程度、对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情绪情况、对生活的评价、面对困难的态度、面对工作或竞争的态度、生活压力情况、对人际关系满意情况、平时谈论和业余时间消遣方式、学习技术、提高知识水平的迫切程度、未来生活的打算及预期、改变命运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在访谈过程中,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城中村作为一种介于农村与城市社区的过渡形态, 其发展的最终形态是和城市在建筑景观、产业形态、管理体制、人口素质等诸多方面实现完全的融合, 实现无缝对接;也都承认物质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人生态度方面, 表现出村与村较大的差异, 在地理位置比较好的村里, 青年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工作条件较好, 他们虽然还顶着村的帽子, 但这个帽子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保护, 意味着分红, 因此他们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 从思想和观念上来看, 他们也已经实现城市化了, 他们表现出更多对生活的满足, 对国家、社会、集体的满意, 但是在地理位置较差的村里, 由于集体经济较弱, 基础设施较差, 青年们虽然能够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好处, 但是相比于其他的村, 差距比较大, 因此心里的落差比较大, 相对剥夺感也较强, 对政府和集体有更多的期望, 同时也主要寄希望于通过个人的努力去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生活。
四、结论
通过调查, 使我们对城中村青年的心态与人生态度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城中村青年作为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 具有典型的“过渡人”性质, 他们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夹缝中艰难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肩负着城中村内涵式城市化的任务, 通过这次城中村青年的人生态度调查中, 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但是与此同时, 我们也更应该认识到城中村青年只是一个统计群体, 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也存在更多的差异性, 他们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但是确有更多不同的问题, 至少在村与村之间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够用一刀切的统一方式来处理与对待, 虽然更加细致、针对性强的政策来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城市中来。
同时以上数据是在荔湾区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之前获得的, 通过一些个案的深入访谈, 城中村青年们对于集体经济和出租屋收入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 这部分收益在他们的总收入中还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在某种意义上讲, 当前集体分红和房租收益是他们良好的心态与人生态度的重要源泉。接下来, 荔湾区将全面启动城中村的改造, 这必将影响城中村青年的收入结构与收入数量, 这时他们的心态结构将会发生什么具体的变化, 还末尝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 利益的丧失至少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心态和人生态度的影响是消极大于积极的。
摘要:城中村的青年基本上是伴随着城中村的形成、发展、改制与改造而成长起来的, 由于城中村的问题, 他们成为了一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 通过对城中村青年的人生态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发现他们的文化等综合素质较他们父辈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人生态度积极上进, 但是彼此之间的分化也比较严重。
关键词:城中村青年,人生态度,差异
参考文献
[1]李津逵.中国:加速城市化的考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4]刘伟.福田区政府部门、辖区街道、股份公司积极为就业创业者搭桥铺路[N].深圳特区报, 2007-06-18.
[5]罗清和.深圳城中村问题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7, (6) .
[6]轩明飞.“城中村”城市化:问题困境中的悖论[J].探索与争鸣, 2006, (2) .
荔湾区污染源 篇3
关键词:社区医疗服务,老年慢性病居民,家庭病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化及老年慢性病逐渐增多等问题。慢性病治疗时间往往较长且费用高、陪护困难,鉴于目前医院服务资源有限,老年慢性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对慢性病治疗模式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荔湾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人口老龄化状况较为明显,近年来,根据本区域现状,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设家庭病床为特色的卫生服务,由于具有方便患者、方便家属和节省费用等独特优势,正逐渐成为华林社区的重要卫生服务模式之一。以下为华林中心家庭病床开展工作的统计和分析。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以2005年3月—2008年3月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住院病人和家庭病床患者共3 738人作为统计对象。主要包括两组(住院、家庭病床)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疾病种类和住院费用。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主要采取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中对疾病的分类标准[1]及《实用内科学》(1997年11月第10版)。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和费用类别分布情况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表明:住院病人2 295例(占61.4%),家庭病床患者1 443例(占38.6%)。住院患者中男性1 076人(占46.9%),女性1 219人(占53.1%);家庭病床患者中男性690人(占47.8%),女性753人(占52.2%)。家庭病床组患者平均年龄73.89±13.24岁,较住院组75.92±9.45岁偏大。费用类别方面住院组医保为1 887人(占82.2%),自费408人(占17.8%),家庭病床组医保为1 433人(占99.3%),自费10人(占0.7%)。可见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性别差异不明显,服务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以享受医疗保险者为多。
2.2 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情况
家庭病床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住院组,而两组在住院费用方面相差不大(表1)。
2.3 患者疾病构成情况
住院患者和家庭病床患者皆以患老年慢性病为主,病种各有侧重。家庭病床以脑血管病变的神经系统疾病占绝对多数(占53.6%),其他为心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病为主(表2);住院患者的各种疾病比例对比较均衡、广泛(表3)。
3 讨论
家庭病床服务是由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家中或社区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2]。这种服务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家庭病床服务更适合在人口老龄化城镇社区开展业务
华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覆盖10万居民,区内人口老龄化较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0%[3]。这几年开设的家庭病床的患者主要是75岁以上的居民,3年共开展家庭病床病人1 443例,平均住院日70多天,基本解决了社区老年病患者慢性病康复治疗的需求。
3.2 家庭病床服务可较大程度地替代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治疗
老年人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增多,对医疗服务需求较大,医疗费用消耗大。但老年慢性病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对医院床位的周转有一定影响。家庭病床组患者诊断构成与住院组患者诊断构成都是以老年慢性病为主,但两者住院天数差距较明显(表1、表2和表3),统计显示有98.5%家庭病床患者都是由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通过“双向转诊”转来,开设家庭病床能有效地减少住院的需求。
*表示疾病诊断明确但不属于上述所列系统的疾病,因书目较少故作为独立统计因素统计。
3.3 家庭病床是节省卫生资源的有效途径
华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患者日均费用相当于住院的1/3(表1),家庭病床的患者支付类比属于医保统筹的为1 433人(占99.3%),只有10人属于自费(占0.7%)。据上海市闸北区3种常见慢性病的费用报告:家庭病床、一级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日均费用分别为83.14元、238.10元、173.04元和810.63元;人均检查费分别为42.58元、285.28元、928.60元和3 601.59元;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34.04天、36.01天、91.87天和31.54天[4]。根据以上数据,开设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既能有效地减轻慢性病患者的负担,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又能有效地节省医疗保险费用,更有效地节约国家的卫生资源。
3.4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应重点关注老年慢性病康复治疗方面的技术改进
家庭病床以慢性病患者为主[5]。华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患者诊断构成前五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53.0%,心血管系统疾病占18.2%,呼吸系统疾病占16.0%,骨关节病占6.7%,肿瘤占4%,合计占98.5%。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技术水平,探索适合社区家庭病床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更有利于国家把慢性病管理和康复医疗引导到社区的医疗政策中实施,从而带动社区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
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展家庭病床为切入点,达到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通过提高老年慢性病康复技术水平,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方案及调查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32.
[2]李士雪,曹勇,汪丽娟,等.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形式[J].实用全科医学,2004(3):189.
[3]广东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EB/OL].[2009-1-24](2009-05-19).htt:www.gdpic.gov.cn/blog/blog_type.aspx?ciid=89&iid=89.2009.
[4]祝友元,施永兴.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38-39.
[5]熊秀清.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J].广西中医学报,2003,6(1):72-73.
【荔湾区污染源】推荐阅读:
荔湾区山村城中村改造10-18
荔湾路周记05-22
金湾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06-06
卢湾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和发展情况调查06-02
龙湾区实验中学团委关于表彰优秀学生的决定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