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

2024-06-03

善念(精选6篇)

善念 篇1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东土, 至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李朝威生活的中唐时代, 佛家因果报应观念已经深入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心中。《柳毅传》在情节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佛教观念, 但柳毅传书和龙女报恩的故事, 则完全符合佛家因果报应的逻辑推理。

佛家认为,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众生在身、口、意三方面所造的“业力”, 会在未来显示果报, 这便是佛家所言的“因果报应”。它在执迷不悟的愚人心里, 是迷信, 这是“不明因果”;在大彻大悟的智者心里, 是科学规律, 是逻辑上的因果律, 这是“不昧因果”。所以, 佛家讲:菩萨畏因, 凡夫畏果。

柳毅人生命运的激变, 源自一个善念发动:“仪凤中, 有儒生柳毅者, 应举下第, 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遂往告别。”[1]“念”是顾念, 惦记。一“念”之行, 成就了柳毅改天换地的命运巨变:下第归乡途中改道看望乡人→邂逅龙女→洞庭传书→结为良缘→得道成仙。

后续的情节则源自双方一句情不自禁的约言:“‘吾为使者, 他日归洞庭, 幸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 当如亲戚耳。’”[2]心念口语皆是发愿, 故佛家戒妄语, 大乘戒心。龙女嫁于柳毅后, 自报出身, 表明心迹:“衔君之恩, 誓心求报。”[3]并道破其中因缘:“君附书之日, 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 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 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4]貌似心意钩沉, 实则因缘探秘。柳毅秉心回答, 说自己初见龙女, 只是为她的遭遇不平, 仅仅想替她申冤, 没有考虑其他, “慎无相避”之言, 也是随口而说, 并无他意。并且说明原委:“夫始以义行为之志, 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志尚, 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5]并且坦言:“将别之日, 见子有依然之容, 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 无由报谢。”[6]

柳毅与龙女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关键的是二人之“行”, 即柳毅的义举和龙女报恩的力行。柳毅与龙女在心、口、身三方面所造的业力, 如水波扩展, 终于使他们达成超出初衷的心愿。

这里的果报有两个含义:一是故事叙述的显报, 二是逻辑寓意的隐报。洞庭龙王以财相报及龙女后来以身相报, 并助柳毅成仙, 这是知恩图报的显报。这样圆满的结局, 都是柳毅传书救龙女这一“善因”自然生成的“善果”, 这是由《大学》所谓“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7]的“道”的逻辑决定的, 属于人力无法更改的因果律, 是潜藏在情节现象背后的隐报。

在“因”和“果”之间, 还有一个“缘”。有“因”无“缘”, 也不能成“果”。“缘”即事缘、机缘, 俗家所谓机遇、机会等。如果说“因”造就“果”成为宿命的话, 则具有必然性。那么, “缘”的随机性、复杂性, 则可以改变前因导致后果的具体情状, 其间充满了偶然性。换言之, 因为“缘”的参与, 使因果复杂化了, 所以, 因果相报有种种形态:善有善报, 如龙女报答柳毅;亦有好事多磨, 如柳毅与龙女的姻缘, 就颇有波折。恶因必得恶报, 比如泾川龙王次子, 所造恶业导致身亡;然亦有“作恶造善”, 如泾川子的作恶, 反倒成全了龙女和柳毅。乃至有善因不得得善报等种种因果的变相, 也是其他事缘干扰的结果。在因果轨迹上, 一缘触发, 往往就改变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以因果律解释人生善恶报应种种际遇, 比三世轮回之说更有说服力。

好在柳毅与龙女的命运, 基本上是符合逻辑必然性的。及至龙女愿助其成仙, 柳毅喜不自胜:“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8]这里的“饵”就是机会的意思, 也就是“缘”。柳毅声明自己不知道到洞庭龙宫传书竟然还会带来做神仙的机会。说明柳毅救助龙女的确出于道义, 而并非施恩图报, 另有用心。同时证明机会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这个“饵”字, 其字面意思便妙不可言, 道尽因果奥秘:因是果的饵, 果是因的鱼, 以因钓果, 比姜尚的“直钩钓王侯”要保险。以利益喻修行, 方便道尽世人心。天下熙熙攘攘的钓客, 无非造因以求善果, 或求得, 或求不得, 皆是“因”与“缘”的遇合或错失。所以, 佛家不主张攀缘, 告诫众生“慎勿造因”。

因缘凑巧, 因果相报, 果因相生, 造就了柳毅福报相继的传奇人生。《柳毅传》里在柳毅和龙女之间, 小缘不计, 大缘有四:泾阳相遇, 洞庭传书, 缔结良缘, 同归洞庭。其中任何一环变易, 柳毅的命运就要改写了。最好事多磨的缔结良缘这一环, 也因为柳毅的“作”, 本该在钱塘君许婚之际成全的好事, 一直拖磨到柳毅相继所娶张氏和韩氏亡故之后, 龙女遂以“卢氏”身份嫁于柳毅。柳毅的这种“作”, 是古代士人骨子里持守的人格正能量的发挥。为捍卫尊严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 只有定力修持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刹那抉择, 果决行之。

在柳毅的因果里, 最本源的“因”, 起决定作用的“缘”, 都仍然源自柳毅的人格修持。善因乃是柳毅由戒得定, 由定生慧修成的慈悲心、清静心和菩提心的适时示现。柳毅初见龙女“于长泾之隅, 枉抑憔悴, 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 达君之冤, 余无及也”[9]。这是慈悲心。龙女现今身份是人间“卢氏”, 柳毅终于放心:“从此以往, 永奉欢好, 心无纤虑也。”[10]这是清静心。告诫表弟薛嘏:“无久居人世间以自苦也。”[11]这是菩提心。

换言之, “因”就是“戒”, “戒”也是“果”。柳毅是儒生, 并未皈依佛门, 所以其戒行不能以佛门的“三皈依”戒来要求。但体察其言行作为, 却大体符合佛家的“五戒十善”。“五戒”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制戒”[12]。在丁福保编著的《佛学大辞典》里, 十善与十恶相对: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十善者, 不杀生, 乃至不邪见也。此十者, 能顺理故名善”[13]。又云:“此中受持十善曰十善戒, 是为大乘之在家戒, 以感欲界之乐果者。”[14]五戒”是出家戒, 以此衡量, 柳毅只犯了“饮酒”戒:“毅踧踖而受爵, 饮讫, 复以二觞奉二君。”[15]以十善道衡量, 柳毅竟无一犯戒。而十善是在家戒, 以柳毅之经历考量, 极易违逆的最少有五戒。不救龙女, 日后若有闪失, 就是犯了杀戒;初见龙女, 若见色起意, 就是犯了邪淫戒;若信口承诺而不履行, 就是犯了妄语戒;钱塘龙君以势压人配婚, 柳毅若拍案而起, 口不择言, 就是犯了瞋恚戒;若柳毅因自己的传奇经历, 而自以为已通灵得神通, 就是犯了邪见戒。所幸柳毅面对上述种种情形, 均以平常心处之, 这才是恪守真正的善道。

可见, 君子儒就是好佛子, 世间即是道场, 修行不必佛门。张中行《禅外说禅》:“有人说禅宗实际上是披着袈裟的六朝玄学。”[16]那么也可以说, 柳毅是没披袈裟的居士。

善因即“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 亦即《易经》的“大人境界”、儒家的君子和道家的真人理想人格, 成仙就是“保合太和”和“君子不器”的成道, 也是藐姑射神人所达到的“逍遥游”境界, 儒释道在这里又一次三位一体。《柳毅传》虽然没有一处提及“佛”、“禅”, 但其命运轨迹与佛家因果报应之说十分合辙, 与《乾卦》六爻变化规律也十分相似, 都是宇宙万物牢不可破的逻辑关系的揭示。

从柳毅的言论看, 纯是儒家;从命运结局看, 确为道家;从心性看, 又不出佛家。《小窗幽记》云:“放得俗人心下, 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 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 方名为得道。”[17]柳毅正是放下了私心计较的俗人心, 才成了见义勇为的大丈夫;舍弃了世间功名利禄, 与龙女同归洞庭, 才做了逍遥自在的仙佛;见薛嘏, 并不以仙佛自居, 标志着柳毅真正得道。至于柳毅终享之果业, 是道果还是佛果, 就不必死纠了。因《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18]又云:“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19]但是, 诚如净空法师所开示的: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

摘要:唐传奇《柳毅传》中柳毅由一个落第书生到得道成仙的命运转折, 源自柳毅救助龙女的善因果报, 其中包含了因果报应的命运逻辑。而善“因”的本源和起决定作用的“缘”, 其本质都是柳毅由戒得定、由定生慧的人格修持。

关键词:善念发动,果业成熟,《柳毅传》,古代士子,人格修持

参考文献

[1][2][3][4][5][6][8][9][10][11][1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编第一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382, 383, 388, 388, 388, 388, 388, 388, 388, 389, 386.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3:3.

[12]丁福宝.佛学大辞典 (上) [M].上海:上海书店, 1991:526.

[13][14]丁福宝.佛学大辞典 (下) [M].上海:上海书店, 1991:2082, 2082.

[16]张中行.禅外说禅[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99.

[17] (明) 陈继儒.小窗幽记.琮琼译注[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83.

[18][19]钟明译注.金刚经·坛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53, 11.

善念 篇2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①_________。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

二是②_________。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

三是③_________。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现。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意,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播撒善念播撒阳光 篇3

春天来了,我舒展双翅,飞过19世纪的欧洲,拂过浪漫之都——巴黎,飞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收敛了双翅,来到了有名的格雷沃广场。大家的目光纷纷投向广场中心的耻辱柱,那上面锁着一个面貌丑陋的男子,他叫伽西莫多。他身上多处被鞭笞,血迹斑斑——原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他试图抢走一个吉普赛姑娘,才被绑住惩戒示众的。人们纷纷咒骂他,用最恶毒的语言来侮辱他,此时的他已干渴难忍,在锁链里拼命地挣扎,嘶哑的嗓音发出凄惨的吼叫:“水!我要喝水!”这时,人群让开了一条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走来了,她走上台阶,一言不发地把水葫芦举到伽西莫多干渴的嘴边,焦躁的伽西莫多生平第一次流泪了。原来,这个姑娘就是他那天晚上想要抢走的爱斯梅拉达……

夏天到了,我依然不倦地飞行着。在一个月色清幽的夜晚,我看到一束奇异的光芒,寻迹而去,原来是一颗红宝石,准确地说,是一颗镶嵌在剑柄上的红宝石。它的主人是一位英雄少年的雕像,他全身贴着纯金的叶子,一对晶莹的蓝宝石作他的眼睛,一颗大的红宝石镶在他的剑柄上,闪闪地发着红光。这位少年告诉我,他是“快乐王子”。多美的名字啊!可我分明看见两串闪光的液体从王子脸上无声地滑落,把我的羽毛都打湿了。王子告诉我:在一条小街上,有一位贫困的老裁缝,她为了生活,日夜工作,指头上满是针眼,她的孩子躺在床上生着病,饿得直哭。小燕子,你肯把红宝石取下来给她送去吗?我不忍拒绝这位热心的王子,于是取下红宝石,飞进了那个贫困的家庭……后来,王子又恳求我把他珍贵的蓝宝石做的眼睛分别送给了一个贫困的剧作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把纯金的叶子一片片地啄下送给穷人们。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位王子,虽然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在我心里,他依然光彩照人。但我必须继续赶路,我恋恋不舍地吻别了这位王子,眼泪终于忍不住淌下来,我尝到了与朋友离别时的巨大伤痛。告别了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我又飞往新的一天。

秋天在不觉中来临,我终于飞到了一片空旷的田野上。阳光把最明亮、最透彻的目光射向大地,四周弥漫着丰收的气息。那一株株纤弱的狗尾草晃动着脑袋,毛茸茸的头顶上聚集着许多草籽,风一吹,草籽就轻轻地抖落,来年便有了更多的狗尾草。“做一株善良的狗尾草,携着信念的种子归去吧。”于是,带着满足,我满载一怀思绪翩然回返,飞向我温暖的巢穴,期待自己在冬天里有精彩的表现。

穿越四季,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的火焰,我要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样,用善良的火把点亮我们的生活,让生命在感动中绽放奇迹,让生活在感动中充满融融的暖意,充满美妙的阳光。

心存善念小学作文 篇4

看到黑板上的这个作文题目,当时脑中茫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谎言来完成这个题目。今天,终于不必为它担心了,起码有话可以说了。

下午,天气分外炎热,两天前还刮过凉飕飕的风,可热量还没有被吹走。我和往常一样吃过午饭,回到班级,一大半的同学已经来了,有的忙着写作业,有的闲坐,有的.在谈笑……

突然多了一个60来岁的老人,他走进来,站在讲台上。班里的谈笑声渐渐小了。老人上身穿一件和季节极不相称的满是泥渍的破夹袄,下身是一条同样又脏又破的裤子,左臂上挽着一只不知从哪里捡来的提兜。他站在讲台上,起先什么也说不出来,眼眶里蓄满了泪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当着这么多人流泪。泪水顺着满是皱痕的脸颊流下来,滴在破旧的夹袄上。

他终于能说话了,声音嘶哑,带着外地口音,一边说话一边不停地用枯枝般的手擦泪。我听了好久才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他是在告诉我们,为了寻找出走的儿子,他只身离家几百里,儿子没有找到,身上也没有回家的路费,无奈只有放下尊长的架子,来向我们求助。

老人的话刚说完,就有一些同学掏出自己所剩不多的伙食费塞到他手里,5角的、1元的、5元的……老人在讲台上一直说“谢谢”。这天是星期五,大家也所剩无几了,有的同学竟互相借钱给老人。我也拿出剩下的最后5角钱。

可是班里的多数人仍是无动于衷,有人正忙着写作业,只是抬起头看了看又低下头继续写,有的甚至连头都没有抬,有的人继续谈笑。

不大一会儿之后,老人离开了,走的时候嘴里一直在说“谢谢”。

班里又热闹起来,隐约听到有人在说:“我听说像他一样的人,是个骗子……”。这时班里顿时议论纷纷。

常怀善念 篇5

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

售票员说出了价格。

母亲的心颤了一下。转过头把脸垂了下来。父亲咬了咬唇,又问:“你刚才说的是多少钱?”

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

父亲眼里透着痛楚的目光。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士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到地上。然后,他蹲下去,捡起钞票,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你掉了钱。”

父亲回过头,明白了原因。他眼眶一热,紧紧地握住男士的手。因为在他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他的忙:“谢谢,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有时候,一个发自仁慈与爱的小小善行,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

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复杂、困难的事,只要心中常怀善念,生活中的小小善行,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给予别人很大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给迷途者指路,向落难者伸出援手,真心祝贺他的成功,真诚鼓励失意的朋友,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给别人带去力量,给自己带来付出的快乐和良心的安宁。

用我的善念温暖你 篇6

小猎豹孤独地走着,妈妈的无情,令它伤心、迷惑不解。它情绪低落,就这样漫无目的地游荡了很久。中午时分,它感到饿了,但今天,没有妈妈为它准备好的午餐。它明白,只有靠自己去捕猎食物了。

它环顾四周,看见一只狒狒坐在树下,便悄无声息地走过去,从背后迅速出击,初战告捷。

拖着死去的狒狒,小猎豹准备爬到树上去享用美餐。从狒狒身上掉下一团东西,竟是一只小狒狒。

懵懂的小狒狒出生才几天,它太小了,小得还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与恐惧,甚至不知道妈妈已死去。它纯净的眼里只有不安,因为它找不到妈妈的怀抱。它无助地爬着,轻轻地叫唤着妈妈。

猎豹回过身,把小狒狒抓起来放在脚边。小狒狒只有猎豹的一只爪子那般大,猎豹只需用爪子轻轻一拍,就可结束这条小生命。但是,它没有那样做。

不远处,一只鬣狗在窥视,它想伺机夺走猎豹的食物。面对危险,猎豹赶紧口衔小狒狒爬上树。

小狒狒战战兢兢地抓住树干。它温温软软地叫声,唤起小猎豹内心深处天然的母性,它的眼里漫上一圈圈柔情的波。小猎豹似乎看见年幼的自己,也在这样的惶惑不安里寻找母亲温暖的怀抱。在猎豹的眼里,小狒狒已不是它手中的猎物,而是它的弟弟或妹妹,它不时用舌头轻柔地舔着小狒狒稀松的体毛。狒狒不停地爬动,几乎要掉下去了,小猎豹把它抓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并用爪子轻轻抚摩它。小狒狒终于安静下来,它从小猎豹暖暖的亲吻与抚摩中,感觉到这个个头硕大家伙的友善与温情,它紧紧贴着小猎豹的头,疲惫地闭上眼睛。本是一对敌人的猎豹与狒狒,此刻,却亲密地相依相偎。

夜色中,晚风渐凉,草原归于沉静,而幼小的狒狒,终是没能抵御住夜风的寒冷,身体渐渐僵硬。

天亮后,猎豹才发现小狒狒死了。它把狒狒放在树下,神色黯然。以后,在成长的岁月里,为了生存,它还会把狒狒当做自己的食物,这是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法则,小猎豹无法违背。可是,它曾用自己的善良温暖过一只年幼狒狒,让小狒狒在生命最后的梦里,都弥漫着阳光的温暖与花的芬芳。

在这只小猎豹面前,我们人类对动物所犯下的错,足以让我们无地自容。无休无止的贪欲,使人们那颗原本柔软的心变得日渐坚硬。当尼采抱着一头驴大哭时,有几人能读懂先哲那颗慈悲的心?一只小猎豹尚且能做到的怜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做到呢?

上一篇:居民就业下一篇:城乡历史景观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