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池

2024-06-11

应用程序池(共11篇)

应用程序池 篇1

当前, 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备受关注的中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体指标, 将被写入“十二五”发展纲要, 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显著下降,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一成五左右 (据中新社上海2009年十月二十七日电) 。对于锅炉这样高排放设备, 自然应该进行重点整治。为了减少和控制锅炉烟尘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我国制定了GBl3271-2001《锅炉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了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我工作所在地大都是中小型锅炉, 并且都是层状燃烧, 为解决这些锅炉造成大气污染的问题, 很有必要进行锅炉烟气净化, 提升空气质量。下面就烟气净化池推广与应用作具体阐述。

1 烟气净化池工作原理

烟气净化池 (如图1、图2所示)

1. 污水溢出口;2.除灰口;3.水泥预制过梁;4.烟气第二道隔墙及烟气通道;5.烟气第三道隔墙及烟气通道;6.烟气逸出口;7.三级沉降池;8.二级沉降池;9.一级沉降池;10.烟气净化池喷水管;11.烟气入口

1.除灰口;2.烟气第一道隔墙;3.烟气第二道隔墙;4.烟气三道隔墙;5.烟气逸出口;6.烟气入口;7.一级沉降池;8.净化池喷水管;9.二级沉降池;10.三级沉降池

烟气从引风机出口通过烟气入口流经净化池一级沉降池, 烟气流动方向向下, 经烟气一道隔墙和水面之间形成的烟气通道向左、右流动, 此时, 引风机烟道口吐出的高温浓烟迅速泄入水中, 经烟气净化喷水池喷水管喷出的水雾洗涤, 烟气温度立即下降, 浓烟中的可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氮受一道隔墙阻留, 迅速溶入水中, 大颗粒烟尘经惯性作用溶入水中并沉降, 烟气经净化池第二道隔墙通道流向二级沉降池, 此时烟气自由流动形成上升气流, 烟气流速进一步减速, 受烟气净化池第三道隔墙的再次阻留, 烟气中粉尘继续受重力作用沉降于水池。烟气经第三道隔墙上部留出的通道流向三级沉降池, 最后经烟气逸出口逸出。此时, 烟气温度降至50℃以下, 烟气林格曼黑度<1级, 粉尘除尘率≥98%, 二氧化硫脱除率≥85%。

2 技术要求

2.1 烟气净化池的砌筑应由专业锅炉安装、维修单位的筑炉工砌筑。

2.2 烟气净化池烟气入口钢烟道与净化池墙体、顶部混凝土浇筑体接触处需用中8mm石棉绳缠绕, 保证交口处的密封, 以免漏烟走灰。

2.3 烟气净化池喷水管选用耐腐材质的管子, 管径在中20mm为宜, 管子上均匀钻一排中5mm的孔, 以利进水时形成水雾。

2.4 烟气隔墙二、烟气隔墙三留置的烟气通道是将墙体砌成花墙留空形成的。烟气第二道隔墙上留空面积与锅炉出口烟气流通截面积大概相当即可。

2.5 烟气净化池墙体用红砖砌筑, 灰浆饱满, 不漏水, 不漏烟。

2.6 池底打混凝土垫层, 厚度200mm, 混凝土标号为C20, 不渗水。

2.7 烟气逸出口在烟气净化池浇筑顶部混凝土时留出, 留置位置在三级沉降池上部合适位置。烟气逸出口烟囱用砖砌或钢烟囱均可, 高度以超出锅炉房屋面为宜。烟囱采用钢烟筒时, 安装施工宜与封顶浇筑同时进行, 钢烟囱与混凝土接触部位用中8mm石棉绳缠绕, 以保证交口处不漏灰烟。

3

烟气净化池经济实用, 改造维修周期短, 见效明显, 运行可靠, 不新增能耗设备, 运行费极低。除尘效果好, 除尘下来的粉尘集中于净化池中, 有效防止后期清除过程的二次扬尘。烟气净化池技改后无烟囱, 只有一段烟气逸出口, 大大降低烟囱运行维修费用, 使烟囱倒伏危害降至了零。烟气经净化池除尘、脱硫、降温后烟尘温度低于50℃, 明显改善了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 如何推广

第一, 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环保局统一行文, 形成地方行政制度, 予以推动。

第二, 当地锅检所为推动技改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实施单位, 在锅炉年检时未进行消烟、除尘技改的不予年检合格, 新安锅炉无消烟、除尘技改的不予安装检验验收。

第三, 当地锅炉安装、维修单位为技改主要实施单位。首先, 大力宣传技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然后找自愿实施的单位进行技改示范, 同时组织锅炉使用单位人员参观和学习。

摘要:阐述了简易水池降低锅炉排烟黑度及硫化物的效果, 阐明了简易水池如何设计和施工。

关键词:锅炉,烟气,净化池,推广

应用程序池 篇2

雨水调蓄池在国内外应用简况

摘要:在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建造雨水调蓄池既可以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城市水涝,又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在旱季或冬季还可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水贮存到这些调蓄池中,成为“城市水库”.作 者:王健    周玉文    刘嘉    宋鸽    WANG Jian    ZHOU Yu-wen    LIU Jia    SONG Ge  作者单位:王健,刘嘉,宋鸽,WANG Jian,LIU Jia,SONG Ge(北京泰德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73)

周玉文,ZHOU Yu-wen(北京工业大学,100022)

期 刊:北京水务   Journal:BEIJING WATER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X522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    沉积物    清洗   

应用程序池 篇3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神经外科疾病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73-01

在神经疾病治疗系统中,腰大池持续引流(LumbarContinuedDrainage)被广泛应用对神经外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阶段,在临床治疗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腰椎穿刺技术在腰大池内置入细管,利用闭式引流装置实现对脑脊液的引流操作,加强脑脊液的循环,LCD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特点,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8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57%),女性患者37例(43%),年龄为15--73岁,平均40.2±3.6岁。经诊断所有患者置管操作时脑脊液初压介于0.46—3.5kPa之间,平均1.76±0.58kPa,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40例,术后颅内感染症状22例,脑室内腔出血症状11例,脑脊液鼻漏症状8例,后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症状5例。

1.2方法

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采用腰大池引流(LCD)的治疗方法,进行硬膜外麻醉后患者换为侧卧位姿势,在患者腰部3—4或4—5间隙部位用18号硬膜外套管针内穿入腰大池下腔部位,脑脊液流出后利用针芯在患者腰大池(约5—8cm)置入软质硅胶细管。待硅胶细管内流入脑脊液后将引流导管固定好,采用常压闭式方法,引流速度可以通过引流袋上的阀门进行控制。无菌引流袋要每天更换,引流量始终维持在250—300ml/1d左右,对脑脊液性状进行记录,并进行脑脊液的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测,硅胶引流细管留置最佳时间6—13d,对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要另外进行药敏感试验及细菌培养操作。

2.2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86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和分析,所得资料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标记。

3.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有再出血、继发颅内感染和脑疝等明显并发症,对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及5例后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患者进行为期7—14d的引流,所有13例患者均痊愈;对22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为期8—15d的引流,并配合1—3次/d的阿米卡星或万古霉素注射治疗,1例患者需进行二次治疗,经过治疗后痊愈;总治愈率达97.7%。

4.讨论

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创伤性小和安全性高的特点,无论是对患者的生理还是心理伤害都比较小,是未来外科治疗的必然发展方向,腰大池引流是通过对异常脑脊液的持续引流以达到保持低颅压的治疗状态。腰大池引流具有疗效好、易操作和安全性高的优势,对术后颅内感染症状、难治性脑脊液漏症状和脑室内腔出血症状有显著的效果。

术后颅内感染目前常采用多次腰穿释放脑脊液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不仅操作复杂且安全性不高,还会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腰大池引流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将受感染脑脊液的分泌引流到体外,通过抗生素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症状在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一般采用脱水、抗生素等方法治疗,若常规治疗无效则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法,通过加速漏口部位肉芽组织的生成增强漏口的与和能力,此次研究腰大池引流对脑脊液漏患者治愈率达100%;脑室内腔出血患者要及时清除积血,一般采用的脑室外引流术虽然手术效果尚可但操作过于复杂,而腰大池引流实现了新脑脊液高度冲洗原脑脊液,能较为彻底的清理掉积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出现概率大大下降。

我们体会到腰大池引流治疗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避免了频繁进行腰椎穿刺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②治疗脑脊液漏或术后引发的颅内感染.易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从引流管内注入行鞘内治疗。③通过脑脊液自然循环途径加速血性脑脊液的引流。④能较快地放出血性脑脊液,清除有害物质减少其对脑细跑的继发性损害,减轻脑血管痉挛,促进脑功能恢复。⑤持续放出血性脑脊液起到降低颅内压,增加脑灌注的作用。⑥减少血性脑脊液的刺激,临床症状、体征较快缓解,减轻脑积水等并发症。⑦避免反复腰穿时每次腰穿放液过快,释放脑脊液过快可致瞬间颅内压力梯度改变引起的并发症,又增加了24h放液总量。⑥缩短疗程,大大缩减住院时间及减少经费。

综上,腰大池引流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对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随着神经外科医学的不断发展,腰大池引流在该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郭军,张俊义,王建军.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12)

[2]王铁峰.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國医药指南.2014(18)

[3]李兴华,刘丛.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4)

[4]商崇智.涂悦.董化江.张赛早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致外伤性脑脊液漏[期刊论文]-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5)

[5]石传江.崔佳嵩.刘滨.杨涛.杨波.张义.王林.王森.李雨泽颅脑创伤术后终池引流预防脑积水[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2013(1)

[6]程序曲.赵富文.褚荣涛.黄炜.孙成法脑外伤开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30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9)

[7]杨春林.南远顺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

企业资金池管理的应用分析 篇4

关键词:资金池,账号,财务

资金池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可以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内部资金管理日常业务转交给金融机构来完成, 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 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目前在大型企业集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该资金管理模式在我国各企业的应用年限较短, 有必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进一步促进该资金管理模式在我国各企业的应用。

一、企业以往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 以及资金管理业务的逐渐增加, 企业以往的资金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诸多的弊端, 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银行账户众多, 资金分散程度高。

企业主要通过财务部来实施资金管理, 由于财务部只是企业的职能部门, 因此无法全方位的管理下属企业单位资金活动, 仅通过银行综合授信将一定授信额度分配到下属企业单位。下属企业单位与银行间的资金业务往来是独立的, 这就直接导致同一企业而出现多个银行账户的现象。正因为存在着多个银行账户, 导致资金管理分散, 平行企业单位间的资金配置良莠不齐, 同一时点资金富余和资金短缺并存的现象较为普遍, 进而使企业总部无法统一配置沉淀资金, 资金利用率较低, 企业资金管理整体效率也较低。

2. 内部交易复杂, 三角债难以清理。

随着企业内部下属企业单位分立、撤并现象的频繁, 以及共同参与项目的增加, 内部资金拖欠及交易现象时常出现, 形成了一系列“三角债”问题。加上企业总部资金划转平台的缺乏, 一时难以解决内部债务问题, 进而制约了企业下属单位资金的有效周转。

3. 资金管理手段落后, 资金监控体制不健全。

目前诸多企业还未构建先进、标准、统一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直接造成决策层难以及时掌握企业资金存量、流向及流量状态。加上核算层次多、管理链条长, 资金管理相关信息反馈的时效性更是得不到保证。而且, 层次性的管理链体制会影响各下属企业单位间资金管理信息的对称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金管理难度。而且由于先进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 会降低资金监控技术水平, 无法动态掌控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情况, 资金运行难以监控甚至是无法控制的现象较为普遍, 使决策者无法及时了解企业资金状况的反馈信息, 影响科学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二、企业资金池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在保证企业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的基础上, 既展现企业的整体优势, 又尊重企业下属单位经营管理的自主性, 企业资金池管理在遵循安全性、有偿性、效益性、便捷性等原则的基础上, 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

资金池管理模式下, 一级账户和二级账户间资金的归集下拨不体现在下属单位的对账单上, 企业和下属单位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进而减轻财务部门工作量。资金池一级账户为信息汇总账户, 所有资金都存入在一级账户, 而二级账户资金为零, 一级账户可联动反映所有收付款项, 因此没有必要对每笔金额都进行会计核算, 因为二级账户所属的下属单位已对相对应的发生额进行了明细会计核算。目前对于资金池一级账户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资金池一级账户不进行会计核算, 只选择性的记录调剂业务和财务费用, 非常明显的弊端就是银行对账单与财务数据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二是根据银行每日提供当天汇总每一个二级账户上存金额和下划金额轧差后的金额, 编制会计凭证。三是根据银行按不同的下属公司, 汇总提供每一个二级账户当日的上存、下划金额及上存的余额信息, 分别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对于上述三种会计核算方法, 一般建议资金中心采用第三种, 其优点是可充分利用银行系统简化会计核算工作流程, 银行的资金池报表信息能体现业务类型, 确保二者的会计核算分类是一致的。

2. 资金管理能力的提高。

资金池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企业下属单位的整体观念及银行的服务能力都提出了考验, 但主要是对企业总部提出考验, 因为总部需要统筹管理各下属企业单位的资金, 资金整体调控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与以往相比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具体措施来提高企业总部的资金管理能力:首先,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整合企业的融资能力, 发挥资金规模效应, 提高企业的整体融资能力, 可通过企业总部统一授信的方式来实现, 进而充分利用企业的整体资金资源。其次, 所有资金调度权的配置。赋予企业资金管理机构更高的资金调拨权力, 进而保证资金的及时调拨和优化配置, 提高资金流动效益, 发挥资金池管理模式的真正效应。再次, 提高企业的的资金控制能力。通过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 实现经营管理与资金池管理的结合, 间接提高企业所有资金的管控能力。最后, 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服务能力。在提高资金管理能力的同时, 完善服务机制, 一方面做好资金供给, 进而为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补充和完善金融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同时定期指导下属企业单位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3. 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

资金池管理模式的应用仅从资金管理层面来实现企业的统一, 并未涉及其他环节。通过资金池模式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意味着从技术层面提高了企业整体财务管控能力, 但还未全面实现企业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 企业还需健全其它运行机制, 如内部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控机制等, 从而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集中、配置及风险控制功能, 保证资金池功效的持续发挥。

4. 资金预算刚性约束的强化。

资金预算是企业才准确预测现金流及资金头寸的基本前提, 进而合理应对未来现金短缺及盈余情况, 为企业的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执行提供保障。同时, 资金预算还是资金风险管理的基础。笔者认为, 企业应明确由财务部负责资金预算管理工作, 坚持在计划下办理业务、在预算中支出资金, 实现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各下属企业单位要按照预算审批支出风险防范流程, 定期向上级汇报所编制的资金预算表, 而上级单位则要严格审核资金预算情况:首先是资金收支预算。按月度编制资金收支预算表, 包含筹资、投资、经营等资金流情况。其次是资金预算审核。对于重大收支应事前进行审核, 并提交至资金中心, 资金中心对于在企业归集资金范围内的资金支出预算统计分析资金沉淀情况, 做出资金投资计划;对于超出企业归集资金范围的支出, 则由预算单位提出借款申请, 资金中心提出调剂建议, 企业领导审批后资金中心进行资金筹集。同时定期核对实际资金使用状况与资金支出预算, 对于超过偏差的现象要进行核实和查证。

5. 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的应用。

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 跨区域、跨行业经营是非常频繁的, 这就需要与多家不同的银行开展业务合作。虽然与多个银行的合作, 能增加企业在融资成本、服务水平、财务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优势, 但较为复杂的银行合作关系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各商业银行的资金服务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企业很难实现多个跨行账户的统一管理, 这就需要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的应用来实现多个银行资金管理系统的对接。目前常见的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专业财务软件, 以银企直连的方式来实现;另一种是利用各银行提供的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来实现。财务软件使用成本高, 而且风险也高, 建设费用高;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成本低, 安全性高, 但仍存在各个银行接口不匹配的问题。而央行超级网银的应用, 可实现跨银行转账、支付等业务, 该平台的应用可集中管理多个银行资金及账户, 是企业资金池管理应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三、结语

企业资金池管理的应用对企业资金管理和经营管理而言, 其效用是非常明显的,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还面临诸多细化的问题, 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处理, 并完善资金池管理相关保障性措施, 进而长效发挥资金池管理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应用程序池 篇5

【关键词】 皮牵引,桡骨, 骨折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3~58岁,平均47岁。病程:3小时~5天。16例中,Collis骨折8例,Smith骨折2例,Barton骨折5例。5例Barton骨折同时合并桡腕关节脱位,1例为开放性骨折。

1.2 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在患者床旁设计一滑动悬吊皮牵引装置,嘱患者平卧床,上肢轻度外展,自腕关节以远做悬吊皮牵引,肘关节屈曲90度,在行皮牵引前患者骨折断端在局部麻醉下手法复位:两名助手一名双手分别牵引患者拇指及示中环指,另一名固定上臂并做对抗牵引,持续牵引约2-5min后,术者根据骨折移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法复位,恢复桡骨轴线及掌倾角。随后在两骨折端周围适当挤压以复位骨折碎块及下尺桡关节。观察外形满意,骨折端触无台阶感,腕关节夹板固定后实施持续悬吊皮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1-2kg. 牵引后定期x线片复查,分别于第一周2次、第2周1次、第3周1次,可根据情况调整骨折端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的平整。3周后去除皮牵引,4-6周去除夹板,加强腕关节及掌指、指间功能锻炼。

1.3 治疗结果:本组16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5例合并桡腕关节脱位者,骨折与脱位同时获得整复,未发生骨折再移位,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满意。

2 讨论

2.1 治疗原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由于腕部伸屈肌的收缩活动,尤其是肱桡肌的作用,易发生再移位。而且目前传统使用的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均不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再移位,结果多遗留有畸形、腕关节肿胀时间长、功能恢复差、晚期并发症较多等情况。我们采用自制悬吊皮牵引,经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外固定,通过悬吊缓慢牵引,不仅使严重移位的骨折获得整复,而且由于悬吊牵引作用持续存在,克服了前臂肌肉的作用,断端软组织通过自身张力作用维持位置,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配合夹板外固定能使骨折复位后更加稳定;不需做骨折内固定,不干扰骨折断端,不破坏骨膜及周围软组织血运,减少感染机会,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完全符合BO理念。

2.2 适应证的选择:适用于任何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例如严重粉碎性Colles骨折、Smith骨折、单纯Barton骨折等。

2.3 術中注意事项:1)在行皮牵引制作时,皮牵引正中插入一扩张方木,自方木两端牵引,一般情况下牵引方木的桡侧端偏高,使其在持续牵引过程中腕关节保持尺偏的作用力,有利于骨折复位。2)影响关节功能恢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的平整。[1]3)牵引时可行指间关节功能锻炼,3周时去除皮牵引,4-6周去除小夹板,加强掌指、腕关节功能锻炼。

2.4 该术式优点:通过持续悬吊皮牵引,骨折断端周围的肌肉张力、关节囊和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和尺腕掌侧韧带的约束作用可起到约束骨折片、复位骨折断端的目的,配合夹板外固定能使骨折复位后更加稳定;且操作简单方便,消肿特别快,减少患者的痛苦,能够缩短病程,降低经济成本,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汪新民,钟世镇,赵卫东,等.桡骨远端骨折掌倾角改变的三维运动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2003,34(2):147-149.

低碳金融之资源池技术应用 篇6

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有金融业作为强大的后盾, 没有低碳金融作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时, 支持低碳经济, 实施低碳金融, 金融业也将“有利可图”。因此, 金融业必须成为低碳理念的践行者, 建立起节能长效机制, 成为低碳经济的创新者。

当前, 金融行业正在大力推进金融业信息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目前的金融业已经与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 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碳消耗”基础之上。随着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服务器等设备使用得越来越多, 服务器的增加必然带来机房、空调、电力和维护管理的增加, 这些都需要“碳消耗”。不断上涨的“碳消耗”, 日益短缺的能源供应, 能耗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压力迫使我们要从“低碳金融”的角度重新思考信息化战略的方式方法。

目前, 农总行已经以节省资源和成本、提高效率、增强高可用性为原则, 在广东、浙江、贵州和四川开始试点以PC服务器虚拟化为基础的PC服务器资源池技术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并开始分批投入使用。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 以小型机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小型机资源池建设的课题也提上了日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与大多数金融机构一样, 中国农业银行把信息化建设视作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自从中国农业银行恢复以来就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并根据整体战略发展的需求, 积极实践信息化战略, 以信息化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经过20多年的建设, 中国农业银行已基本建立了能满足全行业务发展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 为中国农业银行业务大跨步发展和集约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信息化设备数量蔓延和规模日益庞大, 导致信息化成本难以控制。而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利用率高低不同, 且不同应用之间闲置资源不能实时调配共享, 信息化基础架构对业务需求反映不够灵敏, 不能有效地调配系统资源适应业务需求。这些都与目前提倡的建设低碳社会、低碳金融的主流意识是有距离的。具体来说, 中国农业银行的信息化基础架构正面临如下一系列问题。

(一) 资源占用多, 成本高

通常为每一个业务购买小型机服务器设备, 且无法共享或者复用, 造成系统间设备资源利用率低, 消耗了更多的设备资源、电力资源及机房空间。

(二) 缺乏统一部署计算资源的规划

传统模式难以适应业务部署速度的要求, 缺乏统一部署计算资源的规划。系统建设由于每次均需要设备采购, 业务部署周期长, 不能适应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对业务迅速部署的要求。

(三) 业务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低

单独建设的小业务系统, 由于需要的计算资源少, 通常所采购的硬件设备大多为低端设备, 性能差, 可靠性低, 无容灾备份, 缺乏安全防护措施, 造成业务系统稳定性、可用性差, 故障率居高不下。

(四) 系统维护难度大

各小业务系统的建设统筹考虑不足, 设备厂家多, 型号复杂, 不利于专业维护人才队伍的打造, 增加了系统优化的难度。

(五) 兼容性差

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平台, 无法与旧系统无缝兼容。

(六) 高可用性差

当服务器升级时, 服务器不得不停机, 业务无法保证24小时运行, 无法保证达到所制定的故障或者灾难恢复时间的目标。

因此, 中国农业银行需要建立一种可以降低成本, 具有智能化和安全特性、低碳节能, 并能够与当前的业务环境同样灵活、动态的基础设施。通过这样的基础架构, 可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及运营效率。

三、技术引入研究

在计算的世界中, 虚拟化是对物理资源进行抽象的一种机制。它提供一种逻辑的方式, 以便查看、管理、使用物理资源, 而不必关注它们的组织方式或者物理位置。本文只讨论中国农业银行目前使用最多的IBM Power系列小型机设备的虚拟化技术, 具体包括虚拟I/O服务器、集成虚拟化管理器、微分区、分区负载管理器、实时分区迁移等。

(一) 虚拟I/O服务器 (VIOS)

虚拟I/O服务器用于为客户机分区提供虚拟I/O资源。分配给一个分区的物理适配器可以由其他一个或多个分区共享, 使管理员可将用于各个客户机的物理适配器的数量降到最低。因此, 虚拟I/O服务器通过消除对专用网络适配器、磁盘适配器和磁盘驱动器的需求, 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与其他虚拟化技术不同的是, 高级小型机虚拟化不需要虚拟化所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为了实现最高性能而分配给分区的专用设备组合, 也可以是用于虚拟I/O主管分区的设备。它们由多个分区共享, 以提高资源和适配器的使用效率。

(二) 集成虚拟化管理器 (IVM)

从Power4开始, IBM在其小型机服务器上就推出了来自大型主机的虚拟化技术, 允许用户进行 (动态) 逻辑分区等功能操作。但以往的Power系列小型机服务器只有通过“硬件管理控制台” (HMC, 一台装有硬件管理控制台软件的服务器) 才能对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分区等管理, 而HMC的成本无疑给服务器用户增加了负担。IVM大大降低了在服务器上使用Power虚拟化功能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如果服务器的物理资源有限, 又没有HMC, 但用户仍然希望将服务器划分成多个分区、安装不同操作系统以供多个应用使用, 就可以采用IVM。使用IVM可以帮助用户灵活便利地在一台中低端小型机服务器上通过多个分区整合多种非关键性的应用, 或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进行多种系统环境下的开发及测试, 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集成虚拟化管理器包括以下功能:创建和管理逻辑分区、配置虚拟以太网网络、管理虚拟I/O服务器中的存储、创建和管理用户账户、通过服务集中点创建和管理服务事件、下载和安装设备微码和虚拟I/O服务器软件的更新、备份和恢复逻辑分区配置信息、查看应用程序日志和设备目录。

(三) 分区负载管理器 (PLM)

跟虚拟I/O服务器一样, 分区负载管理器也是高级Power小型机虚拟化硬件特性的组成部分。对于支持动态逻辑分区 (DLPAR) 的服务器, 分区负载管理器可以在运行AIX 5L操作系统的DLPAR和支持微分区的LPAR间提供处理器以及内存自动分配功能, 从而帮助其最大化CPU和内存资源的使用率。分区负载管理器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为基础, 在用户定义的策略约束下将资源分配给分区。对资源有较高需求的分区将从有较低需求的分区获得资源, 从而改善系统的整个资源利用率。

(四) 微分区技术

IBM从Power4开始支持逻辑分区, Power4+开始支持动态逻辑分区。逻辑分区 (LPAR) 是将一个物理的服务器划分成若干个虚拟的或逻辑的服务器, 每个虚拟的或逻辑的服务器运行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 有自己独享的处理器、内存和I/O资源;而动态逻辑分区 (DLPAR) 允许在不中断应用操作的情况下, 增加或减少分区占用的资源。

由于动态逻辑分区的资源调整功能让系统管理员可以自由添加、删除或在分区之间移动系统资源, 例如内存、I/O适配器以及CPU的分配, 不需要像原来修改之后重新启动分区。这样, 微分区技术的引入, 使得动态逻辑分区的资源调整功能不但可以移动物理资源, 还可移动、增减虚拟资源, 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这样,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分区系统负荷和分区业务运行特点, 随时将资源动态分配到需要的地方, 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灵活性。

每个Power5/5+的CPU可以划分为10个微分区, 并且按照1%的颗粒度调整CPU资源, 使管理员可以将资源分派给处理器的一小部分而非整个处理器,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使用率, 并且资源分配的更改对于用户是透明的。IBM高级虚拟化技术支持虚拟以太网卡和虚拟SCSI卡, 在微分区中不需要配置物理网卡和SCSI卡, 就可以支持网络连接和存储系统。

(五) 分区动态迁移技术

分区动态迁移技术是指能够将正在运行的分区从一台物理Power6小型机服务器移动到另一台小型机服务器, 且无需停止任何应用程序, 从而避免因计划中的系统维护、供应和工作负载管理而造成应用程序中断。这项技术可以在保证某分区对专用CPU资源的绝对优先权的条件下, 在不使用资源时将空闲资源共享在资源池。

四、预期应用效果

各家金融机构对于小型机虚拟化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如火如荼, 对信息系统的优化整合、信息系统资源池化管理的实践逐步深入, 业界开始意识到虚拟化为业务带来的提升。

(一) 节省投资

传统的生产业务和经营管理的支撑模式采用烟囱式建设和维护, 业务规划需满足峰值设计 (平均值往往只有峰值的30%) , 各业务系统之间资源不能共享。通过虚拟化技术, 将各种零散的信息化设备整合成统一的资源池, 实现资源共享, 使得整体资源规划不需要按全部业务峰值叠加设计, 减少初期投资和资源闲置浪费, IT设备资源平均利用率可以从5%~10%提高到60%以上。IT设施资源池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从投资角度看, 单位计算能力能够节省购买设备的数量;另一方面, 设备购买量和运行量的整体减少, 极大地节省了电力和机房运营成本。

(二) 提升业务支撑力度

虚拟化使得系统可根据业务需求直接从IT资源池中随时划分资源, 减少硬件部署时间, 促使业务快速部署, 缩短业务上线周期, 适应多种业务部门以前难以满足的需求, 比如为业务构想和试点迅速提供IT资源, 极大地压缩扩容、采购周期。

(三) 提升运维效率

原有的运维模式是按照小型机类型安排运维人员, 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个型号的小型机上, 培养具备全面化IT维护技能的专家非常困难。虚拟化平台的建立, 允许我们调整和部署运维架构, 将原来维护架构通过流程的塑造, 将按照小型机类型划分维护范围, 变革为按照虚拟化平台上统一的技术架构来划分维护职责。这种维护职责的调整, 使得每个人维护的设备规模扩大, 掌握的技术信息更为全面化、专业化, 行业维护专家的培育也水到渠成。

(四) 降低投资风险和决策风险

虚拟化为新业务试点创造了接近零成本培育的机会, 虚拟化资源逻辑划分的方式能为新业务提供孕育的平台, 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 再批量投产;而对于不能达到试验目标的业务, 可直接取消或者调整平台目标, 将投资决策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另外, 业务上线初期, 无需按照峰值规划设备投资, 只需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分配适当资源, 减少投资额度, 因此可以多快好省地上线丰富的业务, 帮助我们在业务变革时代更好地适应新型业务的竞争。

(五) 低碳节能

传统方式向虚拟化、IT资源池化的过渡, 是绿色数据中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虚拟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可使单位计算能耗大量降低。集群化和规模化批量IT设备部署到数据中心, 将导致数据中心在规划设计、运营、演进方面的系统变革, 比如通过精确送风、水冷等新技术将数据中心建设至较为寒冷的地区, IT设备集装箱化依靠海水冷却, 以降低大量的冷却成本。这既可提高冷却效率, 又能通过服务器密度的增加降低占地消耗, 节省机房建设成本。

(六) 增加IT系统的灵活性, 提高集群化和自动化管理水平

虚拟化技术的规模使用, 使得我们能够对IT系统统筹规划、集中采购、批量建设和自动化管理运维;伴随虚拟化技术的推广, 兼容性强的通用硬件产品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 促使IT软硬件的耦合度降低, 使某个业务的兴衰不影响原有硬件投资, 提高设备再利用率, 保护投资, 在后续扩容方面也更加灵活, 根据业务量弹性扩容, 适应业务系统的突发需求。集群化的IT系统部署使得我们对虚拟化平台 (云平台) 部署批量管理运维工具、自动监控平台资源及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报警和自动恢复, 从被动式运维管理演进到自动化运维管理, 可提高运维效率。

五、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目前的情况, 可以考虑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实现利用小型机虚拟化技术来建立小型机资源池的目标。

(一) 利用虚拟化评估工具进行容量规划, 实现同平台应用的资源整合

首先采用容量规划工具决定每个系统的配置, 利用虚拟化评估工具决定整合方案, 然后根据总容量需求采用虚拟化进行整合。从整合平台的应用开始, 优先考虑架构相似的、低利用率的、分布式的应用, 还要考虑访问高峰时段错开的、多层架构的应用以减少网络流量。鉴于目前使用的小型机以IBM Power系列为主, 可以考虑采用IBM Power VM技术来实施。

(二) 在服务器虚拟化的基础上, 虚拟化I/O和存储

实现存储虚拟化有助于实现更好的灵活性。存储虚拟化将多套磁盘阵列整合为统一的存储资源池, 并通过单一节点对存储资源池进行管理;实现异构存储系统之间资源共享及通用的复制服务, 在不影响主机应用的情况下调整存储环境。实现I/O虚拟化, 即通过将网卡、交换机和网络节点虚拟化, 实现IP网络及SAN网络容量的优化, 降低网络设备复杂度, 提高服务器整合效率。

(三) 实现虚拟资源池的统一管理, 进一步降低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虚拟化平台搭建完成后, 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以确保整个IT架构的正常运转。需要整理一套基于金融业的最佳实践, 从战略规划、设计到实施和维护的信息化流程, 实现异构平台管理的整合与统一, 快速部署和优化资源使用, 减少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四) 从虚拟化迈向云计算, 通过云计算实现跨系统的资源动态调整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 应用、数据和IT资源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资源池, 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供给用户使用。云计算是系统虚拟化的最高境界。

六、小型机虚拟化面临的挑战

(一) 小型机虚拟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小型机虚拟化的普及尚在初级阶段, 对虚拟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竞争充分程度尚有欠缺, 健全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待成熟, 虚拟化应用在评估、规划、设计、集成、服务各个阶段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

(二) 存在技术壁垒

通过多次交流、反复实验, 发现希望通过虚拟化打破软硬件耦合度的理想并未真正实现;利益取向不同导致的技术壁垒, 使得各技术提供厂家之间的解决方案缺乏互联互通的手段, 不能形成统一的平台。因此, 只是打破了各应用业务之间的壁垒, 但各虚拟化厂家之间的局限性依然存在。

(三) 银行和IT厂商合作需平衡

银行和IT厂商的合作共赢需要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变革才能顺利前行。银行存在大量的存量设备, 希望虚拟化系统基于原有系统整合完成, 使原有硬件投资得到保护和再利用。对于虚拟化技术有积累、先行一步的虚拟化厂商, 希望虚拟化平台基于新建系统、新增投资的方式完成, 对于工作量大、利润相对较薄的整合工作持观望态度。

(四) 虚拟化价格抵消硬件投资

虚拟化软件的价格很大程度地抵消了硬件投资的节省。这种状况的形成也在于虚拟化厂商之间竞争尚不充分, 能够提供虚拟化评估、部署、管理、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公司还非常少。

(五) 上层应用的限制

上层应用的限制也成为推动虚拟化的阻力之一。首先, 目前虚拟化平台对应用存在一定的要求, 并不是目前所有的应用软件都能直接移植到虚拟化平台上。在虚拟化的初期, 由于原有的应用程序 (如部分巨大容量的数据库类应用) 对单个主机计算能力的要求, 不适宜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上来, 需要在云计算的下一个阶段、针对应用级别的虚拟化过程中解决。

长远看, 小型机虚拟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 将陆续把生产业务系统及经营管理系统都迁移到小型机虚拟化平台来进行统一管理和建设, 形成规模化之后, 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小型机虚拟化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IT基础设施平台, 方便统一采购规划, 改变传统IT建设的缺点, 支持业务快速上线, 方便培育高精专全的运维队伍, 提高运维效率, 进一步挖掘IT系统的复用效率和灵活性, 更大程度地满足IT资源的兼容性和灵活性需求, 激发各种应用的快速提供和支撑, 促进低碳金融的发展。

蟹池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应用 篇7

1 微孔增氧技术应用概况

建立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95×667 m2,实现667 m2产河蟹100 kg(平均规格150 g/只)、青虾25kg,辐射带动1 150×667 m2,实现667 m2产河蟹80kg(平均规格125 g/只)、青虾20 kg。

2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通过对基地塘口进行高标准改造、设置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投放优质种苗、科学投喂与管理等措施,实现示范区667 m2产河蟹100 kg、平均规格150 g/只、青虾25 kg,分别比2007年增长3.2%、4.6%、14.5%,辐射区实现667 m2产河蟹80kg,平均规格125 g/只、青虾20 kg,分别比2007年增长2%、3%、8%。示范区和辐射区商品蟹均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

2008年3-10月份,对示范区水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测,测得氨氮浓度0.3~0.5 mg/L、磷浓度为0.12~0.25 mg/L、pH值7.5~8.5,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无公害养殖水体标准。

3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

3.1 高标准池塘改造

针对示范区现有蟹池面积较大,局部水位较深,池塘中大部分面积水位浅,水体容量小、淤泥深,坡比小、池埂不宽的现状。我们利用池塘工程学原理,采取“加固池埂、清除淤泥、修整池底和坡边”的措施,对示范区大塘95×667 m2进行“大改小”池塘改造,共完成池塘清整土方1.1×104 m2,使改造后池塘面积平均为9.5×667 m2,淤泥厚度平均低于15cm,有效灌溉深度达1.2 m,坡比为1︰2.5,埂面宽为1 m,达到池塘整齐连片,水电和养殖设施齐全的标准。

3.2 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标准化设置

借鉴外地成功做法,结合生产实际,每667 m2实行微孔管道增氧设施功率为0.18~0.2 kW,微孔管道每667 m2长为45~48 m,总供气管道采用硬质塑料管直径为60 mm,支供气管为微孔橡胶管直径为12 mm。安装方法为: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高于池水最高水位10~15 cm,并贯穿整个池塘,呈南北向。在总供气管两侧间隔8 m,水平铺设一条微孔管,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 m处,并用木桩将微孔管固定在高于池底10~15 cm处,呈水平状分布,以微孔支管为中线设置5~6 m水草带,水草带间距为3 m。

3.3 微孔管增氧节水节能

定期对蟹池溶氧、pH值、水温进行检测,发现高温季节微孔管增氧设施每天开启时间应保持在6h,晴好天气下,应从2:00至次日日出,阴雨天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增氧时间。3-5月水深应控制在0.5~0.6 m, 6-8月逐步提高到0.8~1.2 m, 9-11月水深维持在1 m左右。养殖期间每7~10 d注水1次,每次10~20 cm。2008年应用该技术,示范区比2007年节电300 kW·h,节水60 t。在实现节水节能的同时,确保了河蟹长期处在一个适宜、安全的水体环境。

4 对比试验情况

微孔管道增氧与常规增氧对比试验:2008年8月,我们选择了示范区1号塘和相邻配备叶轮式增氧机的河蟹池塘进行增氧效果比较。当中午开机2h后即14:00溶氧测定,结果表明,水面下100 cm处,微孔增氧塘溶氧为8.2 mg/L,叶轮式增氧机池塘溶氧为5.0 mg/L,溶氧量增加了56%。同时对水温进行了测定,由于氧化作用,微孔管表面、表层下50~100 cm处平均水温下降2℃。试验表明微孔管道增氧优于传统增氧,微孔增氧能够有效促进蟹池表层和中下层水体交换,降低高温季节池塘水温,改善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

微孔管道增氧对河蟹池塘水草生物量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应用微孔增氧设施蟹池水草生长情况普遍较好。因此,2008年5月25日,选择了示范区1号、2号、3号塘作为试验点,根据距离远近选择采样点,通过比较各采样点的水草生物量大小,分析微孔增氧对水草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各采样点随着与微孔管支管距离的增加,水草生物量也相应有所减小,说明微孔管增氧与水草生长有直接关系。微孔管增氧设施提供足量的溶解氧直接参与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加快了悬浮物的沉淀,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促进了水草的生长,维护了池塘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不同养殖模式养殖效果的比较:2008年选择了1号、2号、3号塘,按照667 m2分别放1 000只、900只、800只的长江系蟹种(平均规格均为125只/kg)密度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放900只池塘养殖效益高于667 m2放1 000只、800只的池塘。667 m2放长江系蟹种(规格为125只/kg)配套微孔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营造环境,施用微生物制剂和增氧调节水质和底质,优质饵料投喂,生态防病等措施强化管理,产河蟹100 kg/667 m2左右,规格为150 g/只,667 m2效益4 000元以上的蟹池微孔管增氧技术模式,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生产上适用性。

5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配套措施

围绕“提高河蟹品质,增加养殖产量、效益”这一目标,集成转化吸收传统的河蟹养殖技术,在种苗投放、环境营造及生态防病等环节进行了技术优化和改进。

5.1 种苗投放

坚持大规格、稀密度、适时放养的投放原则,每667 m2控制在900只,平均规格为125只/kg,在2月底前放养结束,同时在1-2月份每667 m2套放10~12 kg左右的虾种,提高蟹池综合产出效益。

5.2 环境营造

根据河蟹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以种植伊乐藻为主,搭配水花生、苦草等,栽植复合型水草,投放500~600 kg/667 m2的活体螺蛳,并保持高温季节水草覆盖面达50%左右。在高温季节水草生长旺盛时期,要适时刈割清除,这样不但解决了水草在水面腐烂,而且促进了其株茎快速分蘖。新生的水草茎叶脆嫩,河蟹喜食,从而有效提高了水草的利用率。

5.3 生态防病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积极采取清塘消毒,种植水草,选择优质苗种,科学投喂和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一是注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每10~15 d用EM菌、硝化细菌等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同时用生物底质改良剂改良池塘底质。二是注重池塘增氧,在水草过密的地方要适时刈割,保证微孔管支管处管道相通,以提高溶氧和增氧效果,提高河蟹活力,增强抗病力。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95×667 m2蟹池共产河蟹9 552 kg,平均规格为150 g/只,青虾2 376 kg,实现产值935 246元,获毛利436 476元。与传统养殖相比增产河蟹3 200 kg,青虾1 300 kg,新增产值186 800万元,新增毛利134 800元。

6.2 社会效益

新建立示范区,其强大的辐射功能促进了周边养殖户的养殖设施和技术的全面提高,维护了恒济镇河蟹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3 生态效益

应用程序池 篇8

一、大型污水池关键施工技术

1. 模板拼装和支撑体系

模版拼装和支撑体系是污水池施工环节中的基础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要根据污水池的实际规格、结构等内容的综合考虑与分析来进行模板的拼装和支撑体系的搭建。尤其是针对一些施工缝较多的污水池建设, 要想保证污水池的抗渗和抗冻要求, 施工企业就必须要确保各缝隙两侧池壁模板支撑系统尺寸的准确性, 确保其安全、可靠, 为池壁混凝土的成功浇筑提供基础保障。

2. 混凝土施工体系

混凝土作为污水池的主要施工材料, 其整个体系的施工质量也是污水池施工环节的关键内容。首先是混凝土的配合比, 其必须要根据污水池的实际工作需求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 保证混凝土的基础强度能够符合污水池的实际需求。其次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做好对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控制是保证混凝土质量能够真正应用到污水池建设中的重要措施, 如果浇筑不当很有可能降低混凝土质量, 进而引起污水池质量问题。最后是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科学而又有效的养护能够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工作状态, 避免其出现裂缝病害, 这对于保证污水池质量, 提升污水池功能效果与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主要是要控制好污水池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与协调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渗透性。为此, 在污水池的混凝土底板施工环节中, 应根据污水池的实际需求为其设置两条纵向的后浇带, 其宽度根据底板厚度予以确定。之所以要设置后浇带, 是因为后浇带及其两侧混凝土施工能够为保证整个污水池池体混凝土的抗渗要求和抗冻要求提供助力支持。

4. 止水带施工技术

止水带是污水池施工过程中处理施工缝的重要技术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要根据污水池不同部位的不同裂缝表现采用不同的止水带予以施工, 以保证其施工质量和有效性。以污水池池底的伸缩缝, 可用橡胶止水带予以处理。池壁的伸缩缝和施工缝则需要采用钢板止水带对其予以处理。在施工过程中, 要保证止水带施工行为的安装质量, 确保污水池不会出现渗漏病害。

二、提升关键施工技术的管理办法与应用策略

在大型污水池施工过程中, 想要保证其关键施工技术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对其的有效管理与应用。从施工行为性质角度分析, 想要实现对关键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

1.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污水池施工环节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内容。管理制度的有效制定, 不仅能够明确各施工人员的施工责任, 还能对他们的施工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 从根本上保证污水池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为污水池的施工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在制定管理制度时, 施工企业要根据污水池的施工设计图纸、施工要求、施工周期、施工环境以及自身实际施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来作为管理制度的指导,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制度能够符合污水池工程的实际建设需求, 才能符合施工企业本身的实际施工水平。为了能够保证管理制度指导性与约束性得以充分发挥, 施工企业可以将其与施工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 达到对施工人员的应激性作用, 为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2. 保证施工的科学规范

保证施工行为的科学规范是保证污水池工程施工质量的最基础措施。相比于规定性的制度而言, 保证施工行为的科学规范是更为具体的控制方法, 其贯穿于整个污水池施工建设的过程中, 是保证污水池施工行为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可以根据污水池的施工种类来对其进行阶段性划分, 在完成一阶段施工后, 必须要由监理人员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测验收, 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除此之外,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要保证在适合的环境下进行施工, 以保证污水池施工质量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以混凝土浇筑为例, 如果天气过热那么混凝土有可能出现蒸发过快而引起干缩裂缝, 如果天气过冷则有可能引起冻胀问题, 因此做好施工环境控制, 以保证施工行为的科学规范也是至关重要的。

3. 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

在任何工程施工中, 施工队伍及员工的专业素质都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 污水池施工行为亦是如此。为此, 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大对员工施工水平的培养与考核, 保证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够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下, 为污水池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 还要加大对施工队伍的职业素养培养, 保证他们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质能够符合工程建设的职业需求, 使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职业品质能够保持一致, 为污水池关键施工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为污水池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主观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 污水池作为工业水循环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施工质量会对整个水循环系统的工作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做好对大型污水池关键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应用意义重大。在工业产业对水循环系统需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 污水池的施工难度会有所提升, 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完成对大型污水池的施工建设, 施工人员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学习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 为大型污水池的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为工业水循环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支持。

摘要:在污水池建设过程中, 做好对关键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应用, 对于提升污水池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 先分析了大型污水池的关键施工技术, 之后探讨了提升关键施工技术的管理办法与应用策略, 希望能够为污水池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型污水池,关键部位,施工技术,管理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勇.大型抗渗污水池施工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 2010, 04:191-192.

[8]郝文进.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污水处理厂水池施工要点简述[J].山西水利科技, 2014, 01:46-47+52.

污油池液位控制仪的研制与应用 篇9

当前在我们石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环境污染,是我们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造成污染的问题不解决,将会阻碍单位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污染防治,搞好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能将在生产中形成的污染有效的回收,并加以利用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些新技术的投入使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 目前采油站放空存在的问题

在采油一线的生产中,采油计量站日常工作中会因为各种生产的需要,对外输、单井或是站内流程进行放空作业,这样在流程中的原油及井内掺有的含大量化学物质的液体会被排出,如果任其外流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 污油池液位仪的研制

为了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采油生产单位中对排出的原油也做了一定的回收处理,而且回收处理工艺也在不断的改进。

随着采油一线环保生产意识和环保资金投入的不断提高,所采用的环保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目前采油计量站原有对外放空的污油池将逐步淘汰和改进,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实验,采油站采用了更环保的站内污油回收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污油池内。原来的排污全为人工操作,当污油池内的液位高于上限时需要人工启动离心泵,把污油、污水打入油气集输系统。当低于下限时再人工停止离心泵,使用液位控制仪可以在液面低于泵的吸入口时及时停泵,防止多级离心泵在无液干转的情况下烧泵。原来的排污装置存在很大的弊端,即在工作人员工作忙碌或责任心不强时,没有及时停泵而使泵发生故障造成设备的损坏,或是出现冒池污染环境现象,造成大量污油污水外泄形成污染事故,这些事故都会给采油站的工作带来很大损失,增加站上工人的很多工作量,针对此现象,我们建议利用浮球液位开关,来实现污油池的高液位时报警和低液位时污油回收泵自动停泵。

3 装置详情

浮球液位开关装置主要包括浮漂体、设置在浮漂体内的水银倾倒开关,以及与开关相连的三芯电缆等部件。

4 原理

该装置是利用重力与浮力的原理设计而成。当污油池液面达到设定的上限时,浮球上浮到一定角度,水银开关闭合,带动自动控制器里面的蜂鸣器报警,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按时的回收污油污水工作,防止了发生因冒池造成污染环境的现象;而在启动回收泵之后,当液面低于设定下限时,浮球下落到一定角度时,浮球里面的水银开关会自动断开泵的自动控制器而停泵,防止因未及时停泵而发生的烧泵故障。

5 原理结构示意图

6 现场应用情况

2012年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卫12号计量站实施了应用,经过半年的使用,未出现冒池污染环境现象和因未及时停泵而发生的故障,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费用,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目的。

7 经济效益评估

①节约成本及维修费用:每个采油站每年按3000元计算×全区14座计量站=42000元。

②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是用金钱无法计算的。

③原油回收:每个采油站每年按5000元计算×全区14座计量站=70000元。

④直接经济效益:42000元+70000元=112000元。

⑤减少劳动量:为采油站管理人员减少了工作量。

8 结论

可爱的假山池 篇10

池是圆的,里面有清澈的水,假山就立在池的中央。

不知不觉间,春姑娘悄悄地走来了。她挥一挥衣袖,融化了冰雪。池子被校工爷爷冲刷干净后,又重新蓄上了水,还放了几条小金鱼和几只小乌龟,它们成了假山池的新主人,在水中快乐地游着,拨动着池水。假山有一部分浸在水中,半隐半现的部分更有韵味儿;假山上的藤蔓也变绿了,长出了小小的嫩叶,那绿叶像一只只小手在风中挥动,好像在招呼你走近假山池来看一看。

炎热的夏天,池中长满了荷叶和荷花。粉红的荷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而荷叶就像列队的将军,威武地守卫着少女。池中的小金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你追着我,我追着你,可活泼了。下雨天,小金鱼们就躲到荷叶下避雨。而假山上的青藤长出了宽大的叶子,有的叶子垂到了水面上,有的叶子长到了水里,小金鱼也常常到叶子边去玩耍,好像在和小乌龟玩捉迷藏。

凉爽的秋天到来了,荷叶和荷花都枯了,小池中没有了夏天的繁茂景象,叶残,花败,倒有点儿像水墨画似的。小金鱼好像游得也慢了,不像夏天那样活泼。池中的小乌龟却忙活起来,四处游动,我想它们大概是在忙着找一个可以冬眠的地方吧。它们爬到假山上,有的向洞里钻,有的向高处爬,还有的一个踩着一个,好像在打架,真有趣!假山在秋日的阳光下静立,仿佛看着它们,在轻声细语:“尽情地玩吧,我的孩子们!”

冬天到来之前,小金鱼和小乌龟也被校工爷爷请进了早已为它们准备好的大鱼缸里,让它们美美地度过寒冷的冬天。池水被抽走了。冬天来了,雪花飘落,池里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假山也仿佛被披上了白色的大棉袄,微笑着欣赏同学们打雪仗的情景。假山上的藤蔓,已经又瘦又黄了,没有叶子也没有花朵,静静地在寒风中抖动,又像是在回忆着什么……

假山池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季节。它的表情在不停地变换着: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绚丽多彩;秋天趣味盎然;冬天洁白宁静。

应用程序池 篇11

随着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H.323协议[1]已经成为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方案。在H.323体系下,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划分为用户接入层、媒体交换层、网络控制层和运营支撑层,其中媒体交换层主要负责处理终端接入、媒体码流的交换处理、多画面的编制和媒体网关等。媒体交换层的核心设备是多点控制单元(Multiple Control Unit,MCU),负责在多点会议时处理和转发各会场之间的音视频码流,其部署模式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

传统大容量视频会议系统组网采用多级树形MCU部署方案[2]来解决单台MCU接入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达到了节省长途网络带宽的目的,这种方式要求每个区域的MCU端口数必须大于本区域接入终端数量,同时由于带宽等因素制约,异地MCU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热备份。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带宽的瓶颈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各省级单位之间的带宽已经由MB级扩展到了GB级,网络延时、抖动等指标也保持了良好水准。在此背景下,MCU资源池的应用条件逐渐成熟,使用MCU资源池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更为高效、灵活的MCU端口资源分配方法,有效降低系统的整体建设成本,实现灵活高效分配端口资源和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1 MCU资源池技术

MCU资源池技术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部署一套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所有MCU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共享和互备。MCU资源池技术主要应用在大范围、大规模部署的视频会议系统中。在进行MCU资源池组网的情况下,MCU端口数量与视频会议终端数量不再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而是在召开会议时由系统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策略,进行MCU资源自动调配和选择,有效节约了MCU端口资源,减少了项目投资。并且在资源池中的一台MCU出现故障时,其上承载的会议可自动切换至资源池里的其他MCU,保证会议的正常召开,提高系统可靠性。

MCU资源池技术是在原有MCU部署方案的基础上,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后实现的,是对原有部署方案的提升。

1)跨省带宽的提升。MCU资源池方案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跨省带宽的迅猛提升。众所周知,会议终端与MCU相连时,需要消耗固定的带宽,而MCU资源池技术可以使用全网范围内任意的MCU。因此,假设在A地的50台终端要使用B地的MCU,那么A与B之间的带宽必须大于50台终端所需带宽之和。具体带宽需求的计算在实际系统设计过程中更加复杂,如此数量级的带宽需求在过去是无法满足的。

2)统一、自动化的管理平台。需要一套统一、自动化的管理平台来代替原有的多层级部署、人工操作的管理平台[3]。由于分级部署的管理平台之间的资源无法统一调配,因此,要实现对所有资源的统一管理,必须建立唯一的管理平台。同时,原有人工组织、调试会议的处理速度跟不上新系统运行的要求,实现不了资源池系统设计的快速处理、切换的理念,因此,需要实现流程自动化处理。

3)MCU性能的提升。由于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原有MCU的所有端口不是全编全解的,共享关键处理能力,一旦MCU处理能力被占用,其他端口则无法使用,这在实际应用中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全网中存在不同制式的终端,如果参加同一组会议,需要MCU进行相应转换,如果池中的MCU转换资源有限,则无法实现组会。近几年,厂家纷纷推出了支持全编全解的MCU,任一端口均配置独立的资源,实现了MCU资源池端口、关键处理能力的均等化配置,为全系统MCU资源的统一调配奠定了基础。

2 MCU资源池部署方案

目前,MCU资源池部署方案可以分为集中部署和分布式部署2种。集中部署采用MCU集中管理方式,将系统MCU设备部署于全网一点或者几点,参会节点通过接入MCU资源池实现会议的召开。集中部署方式有利于设备的集中运维和管理,但由于所辖区域的会议终端均需要上联至MCU节点,对网络总带宽、稳定性等条件要求极高。分布式部署则采用MCU设备分散管理的方式,MCU不再集中于一点或几点,而是在资源池内部按照省级单位进行分区部署。目前本文项目中划分了28个服务区,每个服务区可以根据本区情况部署一台或多台MCU,各服务区之间依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式部署方式相对于集中部署更有利于网络通道的负载分担,通过设定分区策略实现资源的调配,并且更符合现行的行政管理架构,实施起来比较顺畅。

按照分布式部署方案,MCU资源池架构设计思路[4]如下。

1)组织结构规划:根据实际行政体系架构,将系统组网架构划分为总部和省公司2级结构,其中总部为一级组织,省公司为二级组织。

2)用户权限划分:在每个组织下设置一个管理员账号,总部管理员具有全网设备和会议的管理权限,省公司管理员只具有本组织内部设备的管理权限,实现了系统分级分权控制。

3)服务区划分:系统划分为总部和27个省公司共28个服务区,每个服务区组成一个小资源池。

4)网守号码划分:根据服务区划分原则,系统规划28个网守(Gate Keeper,GK)前缀号,匹配28个服务区前缀号,同时考虑到便于系统扩容和设备统计,规定了GK号码位数以及每位号码相应的含义,为系统后续扩容和规范管理做好准备。

5)备份路由规划:根据实际IP网络部署情况、区域内相邻省份之间网络延时、带宽和MCU端口资源的忙闲程度进行MCU资源备份路由设置,以实现MCU资源备份策略的最优化配置。

6)组网规划:系统采用IP方式组网,基于H.323架构,MCU资源池系统采用总部、省公司两级组网模式,分别覆盖全网各单位的视频会场,根据不同的组会模式,最大支持总部–省公司两级级联会议。全网按照28个节点部署MCU,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池,同时按照大区进行划分,区域内所辖省公司的MCU可实现会议前和会议中的MCU资源互备。

MCU资源池系统连接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MCU资源池系统连接示意Fig.1 MCU resource pool system connection diagram

3 MCU资源池运行方式

3.1 总体调度策略

1)总部MCU资源池资源优先用于总部一级单位的会议;省公司MCU资源池资源优先用于各省内会议,当本省资源不足时,优先调用所属区域内其他省公司的MCU资源,当所属区域内MCU资源池资源不足时,调用总部MCU资源池资源。

2)省公司内部、省公司之间召开会议时,使用省公司MCU资源池资源;总部与省公司之间召开会议时,使用总部MCU资源池资源;总部与省内公司开会时,使用总部和省公司两级MCU资源,省内公司会场优先接入所属省公司MCU。

3)在召开的会议涉及多个省公司、多个会场情况下,系统自动设置主用MCU,并根据参会单位所属关系,优先接入所属省公司的MCU,再级联至主用MCU。

4)支持在召开跨层级小范围会议的情况下,自动采用一级MCU直接接入会场终端参会。

5)当本省内MCU资源池资源不能满足召开会议需求时,优先将本省MCU容量范围内数量的会场接入本省MCU,不能接入的其他会场接入其他省公司MCU,两地MCU间自动级联建立会议。

3.2 不同会议模式调度策略[5]

1)总部召开的会议。由总部召集的会议按照就近接入原则,总部召集的各单位终端直接接入总部资源池的MCU。当总部MCU资源充足时,所有会场均接入总部MCU;当总部MCU资源不足时,其余会场利用省公司的MCU资源池资源;当总部单台MCU异常时,利用总部其他MCU资源或者省公司MCU资源池资源实现会议恢复。

2)省公司的内部会议。由省公司召集的会议按照就近接入原则,省公司会场终端直接接入省公司MCU。当省公司MCU资源充足时,所有会场均接入省公司MCU;当省公司MCU资源不足时,其余会场利用本区域内其他省公司MCU资源或者总部的MCU资源;当省公司MCU异常时,会场利用区域内其他省公司MCU资源实现会议恢复。

3)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会议。此会议模式涉及总部、省、地市和县公司会场,可采用一级MCU方式或者MCU级联会议方式。级联与非级联方式的选择由资源池管理系统设置的会议阈值判断,根据阈值的大小,确定会议是否级联。如果某个省公司的接入会场数小于阈值,则系统会将该省公司的会场直接接入总部MCU资源池。若省公司参会节点数量大于阈值,将同时使用总部、省公司两级MCU资源池进行级联。总部会场优先接入总部资源池,省公司会场优先接入省公司资源池。

4)跨省会议。对于区域内某省公司召集的跨省会议,各省公司会场按照就近接入原则优先接入各省公司的MCU,系统自动形成两级MCU级联关系。省公司会场数小于系统阈值时,该省公司会场直接接入主MCU。当召集会议的省公司和参会省公司MCU资源都充足时,所有会场都接入到召集会议的省公司MCU上,或者召集会议的省公司会议室接入本省MCU上,参会省公司会场接入到各自省公司MCU上;当省公司MCU资源不足时,系统自动按照调度策略选择区域内其他省公司MCU资源或者总部资源池MCU资源建立视频会议,此时应能够充分利用MCU资源,自动建立MCU级联关系,保证MCU不会因单台设备容量不足以召集整个会议而造成此MCU的不可用或者视频会议建立失败。当参会省公司MCU异常时,自动利用区域内MCU资源或者总部MCU资源实现会议的恢复。

4 MCU备份可靠性

4.1 备份原理

当MCU出现故障时,资源池管理系统利用总部资源池或者省公司资源池内MCU资源进行会议恢复,并对故障MCU上的会议信息、会场接入信息、会议广播状态等在新的MCU上进行自动恢复。MCU资源备份遵循两级备份原则,按照“先区域内资源备份,再总部资源备份”的原则进行,并将省公司MCU资源池整体按照大区进行区域划分。

4.2 备份策略

视频会议管理系统预先定义本区域内资源池的备份关系,以确保会议恢复时尽可能使用临近的最优MCU。当采用级联方式组会时,无论是主MCU故障,还是从MCU故障,所有会议信息均可以得到保留并恢复,视频会议管理系统可选择适合的MCU资源,按照MCU故障前所处的级联关系及呼叫的会议终端记录,重新恢复会议。

4.3 MCU资源池备份对会议的影响

故障MCU上的会场切换到备份资源池的MCU时,由于会场的信令和媒体流需要中断、倒换,因此会场会产生短时间的图像和声音中断。备份时,资源池管理系统会将该MCU上的会议信息、会场接入信息、会议广播状态发送到备份MCU上进行恢复。备份MCU依据这些信息重新呼叫各会场入会,并设置会议状态。根据会议参会会场数的不同,会议一般在1~5 min内恢复。

5 结语

大规模视频会议系统对MCU端口分配的智能性和灵活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设计的MCU资源池部署方案通过合理规划,实现了MCU端口资源的灵活高效分配以及MCU的异地热备份,在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MCU部署方案的局限性,不再指定终端与所属MCU的对应关系,释放了闲置的MCU资源,同时每个区域会议终端的数量可以适量超配,进一步节约了MCU的投资成本。

摘要:随着视频会议技术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系统使用和运维人员对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引入了多点控制单元(Multiple Control Unit,MCU)资源池技术,介绍了MCU资源池的应用背景、基本原理和功能,并给出了实际部署方案,阐述了系统的运行方式,最后分析了系统备份原理、策略及产生的影响。MCU资源池是视频会议应用的核心技术,可实现核心资源MCU端口的灵活高效分配以及资源热备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关键词:服务区,MCU,资源池,备份路由,资源调配

参考文献

[1]李秋云.H.323视讯网关键问题探讨[J].数据通信,2003(5):37-39,42.LI Qiu-yun.Some important factors in establishing a video conference network based H.323[J].Data Communications,2003(5):37-39,42.

[2]曹慧彬.国家电网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技术管理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7,28(1):1-7.CAO Hui-bin.Research on SGCC teleconference system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07,28(1):1-7.

[3]孙淑萍.国家电网公司会议电视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06,27(3):5-7.SUN Shu-ping.Teleconference system of SGCC[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06,27(3):5-7.

[4]黄锐.分布式MCU池的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2(7):12-16.HUANG Rui.Implementation of distributive MCU pool[J].Computer Era,2012(7):12-16.

上一篇:5C下一篇:主动表达方式